4698-Fo专题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一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般若部第三之六】

不可動品第七十。善現白佛︰若有情及有情施設畢竟不可得。菩薩為誰修行般若。佛言︰以實際為量故。修行般若。以有情際。不異實際。以不壞實際法。安立有情於實際中。問言︰若有情際即是實際。則為安立實際於實際。則為安立自性於自性。佛言︰不可安立實際於實際。亦不可安立自性於自性。然般若方便善巧。能安立有情於實際中。而有情際不異實際。如是有情際。與實際。無二無二分。又問︰何等名為方便善巧。佛為廣說。又問︰本性空中。有情及法俱不可得。亦無非法。云何菩薩為諸有情求證菩提。常作饒益。佛言︰以一切法皆本性不空。是故菩薩住一切法本性空理。修證菩提。為饒益有情。說本性空法。復次。本性空中。我等不可得。色等不可得。雖為有情說本性空。而諸有情實不可得。哀愍彼墮顛倒法故。拔濟令住無顛倒法。謂無分別。此無所有。即本性空。菩薩安住此中。見諸有情墮顛倒想。方便善巧。令得解脫無我我想。乃至亦令解脫無菩提菩提想。當知此中無我可得。乃至亦無菩提可得。菩薩唯為諸法本性空故。求趣菩提。是本性空。前後中際。常本性空。未曾不空。即本性空。名為佛眼。善現白佛︰菩薩甚為稀有。行本性空。而於本性空。曾無失壞。謂不執色等異本性空。世尊。色等即是本性空。本性空即是色等。佛印述之。復次。若色等異本性空。本性空異色等。色等非本性空。本性空非色等。則菩薩不應觀一切法皆本性空。證得菩提。以色等不異本性空(云云)。是故觀一切法皆本性空。證得菩提。以離本性空。無有一法是實是常。可壞可斷。本性空中。亦無一法是實是常。可壞可斷。唯諸愚夫。迷謬顛倒。起別異想。謂執色等。異本性空。不如實知色等。便執著色等。計我我所。著內外物。受後色等。菩薩住本性空。修行般若。不執受色等。亦不壞色等若空若不空。所以者何。色等不壞空。空不壞色等。謂此是色等。此是空。譬如虛空不壞虛空。如是諸法。俱無自性。不可相壞。謂此是空。此是不空。善現白佛︰本性空中。都無差別。菩薩為何所住。發無上心。無上菩提。無二行相。非二行相。能證菩提。佛言︰如是菩提無二。亦無分別。若行二相有分別者。必不能證。菩薩不於菩提。行於二相。亦不分別。都無所住。發無上心。於一切法。不行二相。亦不分別。都無所行。則能趣證菩提。謂不於色等行。不緣名聲執我我所。不作是念。我行於色等。復次。菩薩所有菩提。非取故行。非捨故行。如佛化身。如羅漢夢。都無行處。本性空故。又問︰若都無行處。豈不行佈施等。佛言︰菩薩所有菩提。雖無行處。而要行施等。乃得菩提。又問︰若無行處。將無不住施等久修令滿。佛言︰雖無行處。而要住施等久修令滿。乃得菩提。復次。菩薩欲得菩提。應住色等本性空。應住一切法一切有情本性空。修諸功德。令圓滿已。便證菩提。是本性空。最極寂靜。無有少法能增能減。能生能滅。能斷能常。能染能淨。能得果。能現觀。依世俗言說施設法故。說修般若。如實了知本性空已。證得菩提。非真勝義。真勝義中。無色等可得。菩薩修行般若。從初發心。雖極猛利。為諸有情行菩提行。而於此心。於諸有情。於大菩提。於佛菩薩。都無所得。善現白佛︰云何行菩提行。云何能得菩提。佛言︰汝得果時。頗見有情若心若道若諸道果有可得不。答言︰不也。佛言︰云何言得阿羅漢果。答言︰依世俗說。不依勝義。佛言︰菩薩亦復如是。 

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善現白佛︰若菩薩修行佈施等。安住內空等。若未圓滿不能證得菩提。云何修菩薩道。令得圓滿。佛言︰菩薩方便善巧。修行佈施等。不得佈施等。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為。亦不遠離如是諸法。而行佈施等。則能圓滿修菩薩道。能證菩提。舍利子問︰云何勇猛正勤。修菩薩道。佛言︰方便善巧。不和合色等。不離散色等。以如是諸法皆無自性可合離故。又問︰若一切法都無自性可合離者。云何引發般若於中修學。能得菩提。佛言︰如是。要學般若。乃證菩提。非無方便善巧而可證得。菩薩行般若時。不見有法自性可得。當何所取。如實了知一切法性皆不可取。是不可取波羅密多。即是無障波羅密多。即是般若波羅密多。應於中學。又問︰若一切法。都非實有。依何等事而可了知此是異生。此是異生法。乃至此是如來。此是如來法。佛言︰為實有色等。如諸愚夫異生執不。一一答言︰不也。但由顛倒愚夫異生有如是執。佛言︰菩薩修行般若方便善巧。雖觀諸法都非實有。而依世俗發趣菩提。為有情說。令得正解。又問︰云何方便善巧。雖觀諸法皆無自性。而依世俗發趣菩提。為有情說。令離顛倒。佛言︰方便善巧者。謂都不見有少實法可於中住。而有罣礙。有退沒。心劣弱。生懈怠。唯有愚夫。迷謬顛倒執著色等。菩薩觀一切法本性空寂。自性空寂。修行般若。為有情說法。令得三乘。於諸有情。非有所得。唯有世俗。假說有情。菩薩安住二諦。為有情說法。雖二諦中。有情不可得。有情施設亦不可得。而方便善巧。為有情說法。有情聞已。於現法中尚不得我。何況當得所求果證。舍利子。若有情類。諸趣生死。先有後無。菩薩如來。應有過失。先無後有。理亦不然。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相常住。終無改轉。尚無我等。況有色等。既無諸法。何有諸趣生死。生死既不可得。云何令得解脫。唯依世俗。假說為有。以如是法自性皆空。菩薩從過去佛如實聞已。為脫有情。顛倒執著。發趣菩提。於發趣時。不作是念。我於此法。已得當得。令彼有情。已度當度。是菩薩常於菩提不起猶豫。雖脫有情迷謬顛倒諸趣生死,而無所得。但如幻事。善現白佛︰云何修行佈施方便善巧。成熟有情。佛廣答之。又問淨戒及餘大菩提道。佛略答之。 

嚴淨佛土品第七十二。善現念言。何法名菩薩道。佛言。六度。三十七品。二十空等。總一切法。皆菩薩道。若菩薩不學一切法。終不能得一切智智。善現問言︰若一切法自性皆空。云何學一切法。佛言︰以一切法自性皆空。是故菩薩能得菩提。若諸有情。知一切法皆自性空。則菩薩不應學一切法。證得菩提。為有情說。菩薩初修學時。應審觀察諸法自性。都不可得。唯有執著和合所作。我當審察皆畢竟空。不應執著色等。雖無執著。而於諸法常學無倦。觀察了知有情心行。但行虛妄所執。方便善巧。教授教誡。令修施等。令勿恃此而生憍逸。此中都無堅實事故。如是以無所住而為方便。雖行施等。而無所住。以如是自性。行者。行相,一切空故。善現白佛︰若一切法皆不生者。云何菩薩起菩提道。佛言︰諸無所作無所趣者。知一切法皆不生故。然諸有情。不了諸法。法界。法爾常住。菩薩為饒益故。起菩提道。又不用道得菩提。亦不用非道得菩提。菩提即是道。道即是菩提。菩薩若已圓滿施等妙法。以一剎那金剛喻定相應妙慧。永斷二障麤重習氣相續。證無上覺。乃名如來。於一切法。得大自在。盡未來際。利樂有情。又問︰云何嚴淨佛土。佛言︰從初發心。乃至究竟。常清淨自他三業麤重。則能嚴淨佛土。十惡是麤重。五分不清淨。六蔽。離三十七品等一切善法。貪二乘果證。起色等想皆名麤重。遠離是已。自行施等。教他亦爾。持此善根。與諸有情平等共有。迴向所求嚴淨佛土。令速圓滿。利樂有情。又以通願力。施妙七寶。妙音樂。妙香華。妙飲食塗香衣服。妙五塵境。供三寶等。又自住內空等。修四念住等。亦勸他住等。一一發願迴向。由此便能嚴淨佛土。自他成就善法。莊嚴相好。又成正覺時。所化有情。咸生彼土。土中不聞有三惡趣等聲。但聞空無相無願等聲。十方如來。皆稱讚彼名。及自說法。有情不疑。又於所化眾生。不具善根。墮惡趣者。以神通方便教化。令離惡趣。修習勝行。定得無上正等菩提。 

淨土方便品第七十三。善現白佛︰菩薩住何等聚。佛言︰正定聚。又問︰何乘正定聚。佛言︰佛乘。又問︰何時安住。佛言︰初心。不退。最後身。皆悉安住。又問︰為墮惡趣不。佛言︰由菩薩初發心時修諸勝行。伏斷一切惡不善法。不墮八難。善現白佛︰何故世尊說自本生。亦生惡趣。爾時善根。為何所在。佛言︰非由不淨業。受惡趣身。但為利樂有情。由故思願而受彼身。不為傍生過失所染。菩薩為得菩提。一切善法。皆應圓滿。若一切善法未能圓滿而得菩提。無有是處。受傍生身。如佛化作。如羅漢化。亦如幻作。安住般若。能作如是善巧方便。又問︰云何引發神通。能往十方供佛聞法。種諸善根。佛言︰由徧觀空方便善巧。能引發殊勝神通自在。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證得菩提。若遠離神通。如鳥無翅不能飛翔。菩提資糧未具。不得菩提。一切善法。皆是菩提資糧。 

無性自性品第七十四。佛答善現︰如是法即菩薩法。亦即佛法。雖位有異。而法無別。善現又問︰自相空中。云何得有種種差別。佛言︰有情於一切法自相空理。不能盡知。造作諸業。罪業墮三塗。福業生人天。不動業生上二界。無漏業得二乘果。若知諸法自相皆空。或入菩薩地。或證佛菩提。由此因緣。諸菩薩修行佈施等。安住內空等。令圓滿已。證得菩提。說名如來。利樂有情。諸有所為。常無失壞。不墮輪迴。又問︰佛證菩提。為得諸趣生死法不。為得黑業白業黑白業非黑白業不。佛皆言不也。又問︰云何施設此是地獄。乃至此是如來。佛言。以諸有情不知諸法自相空故。流轉受苦。菩薩聞一切法自相空已。求證菩提。設教拔諸有情生死。又問︰為由四諦得涅槃。為由四諦智得涅槃。佛言︰非由四諦四諦智得涅槃。我說四諦平等性。即是涅槃。但由般若證平等性。名得涅槃。菩薩修行般若時。無有少法不如實見。於一切法如實見時。都無所得。則如實見一切法空。能入菩薩正性離生。即住菩薩種性地中。不從頂墮。安住奢摩他地。能決擇一切法。及隨覺四聖諦。起隨順趣向臨入菩提之心。於一切法觀察實相。次更為廣說夢喻。像喻。響喻。陽燄喻。光影喻。幻事喻。變化喻。尋香城喻。 

勝義瑜伽品第七十五。善現白佛︰諸見實者。無染無淨。不見實者。亦無染無淨。乃至無自性有自性法。亦無染無淨。何故有時佛說有清淨法耶。佛言︰我說一切法平等性。為清淨法。依世俗說。不依勝義。勝義諦中。無分別。無戲論。一切音聲名字路絕。又問︰若一切法如夢像等。云何菩薩依止如是非真實法。發菩提願。佛言︰汝所說法。豈不亦如夢像等耶。答言︰如是。云何菩薩行般若時。發誠諦言。我當圓滿一切功德。利樂有情。非夢所見物等能行佈施等法。況能圓滿。佛言︰如是。如汝所說。非實有法。尚不能行施等。況能圓滿。復次。施等非實有故。不能證得菩提。如是諸法。一切皆是思惟所造作法。皆不能得一切智智。如是諸法。於菩提道雖能引發。而於其果無資助能。由是諸法無生無起無實相故。菩薩從初發心。雖起種種身語意善。而知一切如夢像等。復次。如是諸法雖非實有。若不圓滿。決定不能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證得菩提。復次。菩薩隨所修行一切善法。皆如實知如夢像等。復次。菩薩於一切法不取為有。不取為無。何以故。施等不可取故。乃至無為法亦不可取故。知一切法不可取已。求趣菩提。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如夢等。然諸有情不知不見。為度彼故。求取菩提。復次。菩薩從初發心。為有情故。修行施等。不為己身。非為餘事。復次。菩薩見諸愚夫於非我中而住我想。乃至非使見者而住使見者想。深生憐愍。方便教他。令離顛倒妄想執著。安置無相甘露界中。由此方便。自於諸法無所執著。亦能教他無所執著。此依世俗。不依勝義。佛證菩提所得佛法。亦依世俗故說。若依勝義。能得所得。俱不可得。若謂此人得如是法。便執有二。執有二者。不能得果。亦無現觀。執無二者。亦復如是。若無二無不二。即名得果。亦名現觀。善現復問︰何謂法平等性。佛言︰若於是處都無有性。亦無無性。亦不可說為平等性。如是乃名法平等性。既不可說。亦不可知。除平等性無法可得。離一切法無平等性。異生。聖者。俱不能行。非彼境故。又問︰如來於一切法。皆得自在。云何可言法平等性。亦非所行境耶。佛言︰如來於一切法。雖得自在。若平等性與佛有異。可言是所行境。然平等性與佛無異。云何可說佛行彼境。又問︰平等性中。異生聖者法及有情俱無差別。云何三寶出現世間。佛言︰佛法僧寶。與平等性。各有異耶。答言︰皆無有異,然佛於無相中。方便善巧建立差別。佛言︰如是。若佛不證菩提。設證菩提。不為有情施設諸法差別之相。有情能自知此是地獄。乃至此是如來等不。答言︰不也。佛言:是故佛於無相法。方便善巧。雖為有情施設差別之相。而於平等法性。都無所動。又問︰一切異生等。亦於平等法性無所動不。佛言︰如是。又問。若一切法平等性。令一切法及諸有情相各異故。性亦應異。是則法性亦應各異。云何於諸異相法等。可得安立法性一相。云何菩薩修行般若。不分別法及諸有情有種種相。若不分別。則應不能修行般若。不能從一地至一地。不能趣入正性離生。超二乘地。不能圓滿神通。乃至不能證得菩提。佛言。諸色等法性。是空性不。答言。如是。佛言。於空性中。色等異相為可得不。答言。不也。佛言。由此當知平等法性。非色等。不離色等。又問。平等法性是有為。是無為。佛言:非是有為。非是無為。然離有為法。無為法。不可得。離無為法。有為法亦不可得。即有為無為平等法性。說名勝義。修般若時。不動勝義。而行菩薩行。 

無動法性品第七十六。善現白佛︰平等法性。皆本性空。於有無法。非能所作。云何不動勝義,而作菩薩所應作事。佛言︰若諸有情。自知諸法皆本性空。則佛菩薩不現神通作稀有事。謂於諸法本性空中。雖無所動,而令有情遠離妄想顛倒安住無為界。解脫生死苦。無為界者。即諸法空。依世俗說。名無為界。又問︰由何空故。說諸法空。佛言︰由想空故。復次。無一法非化。是諸化者。無不皆空。依如是法。施設異生。乃至如來。又問︰世界蘊處界等。可皆是化。出世波羅密多等。豈亦是化。佛言︰無非是化。然有是聲聞所化。有是獨覺所化。有是菩薩所化。有是如來所化。有是煩惱所化。有是善法所化。由此說一切法。皆如變化。若法不與生滅相合。是法非化。即是涅槃。又問︰佛說無有少法非自性空。云何涅槃可言非化。佛言︰此自性空。非佛等所作。其性常空。此即涅槃。非實有法名為涅槃。可說無生無滅非化。 

常啼菩薩品第七十七。善現白佛︰云何教授教誡初業菩薩,令其信解諸法自性畢竟皆空。佛言︰豈一切法先有後無。然一切法非有非無。無自性。無他性。先既非有。後亦非無。自性常空。無所怖畏。應如是教初業菩薩。令其信解。復次。欲求般若。應如常啼菩薩。今在大雲雷音佛所。修行梵行。本求般若時。不惜身命。不顧珍財。不徇名譽。不希恭敬。居阿蘭若。聞空中聲。從是東行。復作是念。我寧不問至何城邑。復從誰聞。悲泣歎恨,有佛像現。為說過五百踰繕那。妙香城中。法湧菩薩。常啼聞已。於一切法中。起無障智見。即入五十四三摩地。見十方佛宣說般若。咸共慶讚。令歡喜已。忽然不現。常啼從三昧起。作是思惟。佛從何來。今往何所。我當疾詣法湧菩薩。彼能為我斷如是疑。漸次至一大城。高唱賣身。魔隱蔽其聲。不令人聞。唯長者女宿善根力。魔不能蔽。帝釋化作少婆羅門試之。買血髓心。常啼出血。出髓。將欲剖心。長者女止之。帝釋愧謝。長者女白父母同往。至妙香城。以供養具。分作二分。先持一分。詣寶臺所。供養般若。復持一分。供養法湧菩薩。菩薩威神。令所散華。合作一妙華臺。香成一妙香蓋。衣成一妙寶帳。長者女。並諸眷屬。皆發無上心願。常啼自述始末。並問佛從何來。今往何所。 

法湧菩薩品第七十八。法湧告常啼言。法身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諸法實性。皆不動故。兼說陽燄。幻事。鏡像。谷響。光影。尋香城。變化事。夢所見等喻。若執如來身是名是色。有來有去。迷法性故。愚癡流轉。遠離般若。若於甚深法義。能如實知。不執佛身是名是色。亦不謂佛有來有去。由不執故。能行般若。勤修佛法。鄰近菩提。復次。如海中寶。非十方來。非有情作。亦非無因緣生。有情善根力故。海有寶生。善根力盡。令彼滅沒。諸有為法。緣合故生。緣離故滅。都無生者滅者。是故諸法。無來無去。佛身亦然。依本修淨行圓滿為因緣故。及依有情先修見佛業成熟故。有如來身出現於世。因緣和合力盡。即便滅沒。是故諸佛無來無去。又如箜篌。種種因緣和合。而有聲生。是聲生位。無所從來。於息滅時。無所至去。佛身亦爾。說是法時。大千六種變動。八千眾生。證無生忍。八十那庾多眾生。發無上心。八萬四千眾生。生淨法眼。常啼上昇虛空七多羅樹。帝釋化作無量香華助之。奉散供養。下禮雙足。以身奉充給使。時長者女。及諸眷屬。亦以身奉常啼。常啼以奉法湧。法湧受已。還施常啼。日將欲沒。法湧還宮。常啼於七歲中。不坐不臥。唯行唯立。長者女等亦爾過七歲中。空中聲言。卻後七日。法湧當從定出。宣說正法。常啼敷師子座。求水灑地。魔隱蔽水。常啼刺身出血。長者女等亦爾。帝釋變血。成栴檀水。化作妙華。奉施常啼。常啼受已。分作二分。一分嚴布其地。一分擬奉大師。法湧過七日已。昇座宣說般若。常啼聞已。得六十億三摩地門。現見十方各恆沙佛。聞說如是般若。 結勸品第七十九。先向善現結勸。次囑阿難受持(已上共四百卷)。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