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0-Fo专题

五五一、 禪宗指掌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册(四二一—四二三)。清·沙門行海述。

文分八篇。末云:以上八條,皆爲破斥斷常兩邊虚妄之執,直顯中道法身真實之義。閲者宜細心焉。

五五二、 名公法喜志

四卷。卍續藏第一五○册(三○—五九)。明·夏樹芳撰。

樹方,字茂卿,江陰人,萬曆十三年乙酉擧人。

此書爲傳記體,自漢·東方朔至元·楊維禎,凡二百有八人,取其言行有合於禪者録之。不注出典。

前有顧憲成序,云:「茂卿以儒用禪者也,非以儒爲禪用者也,以儒爲禪用,即儒亦化而禪;以儒用禪,即禪亦化而儒矣。」據顧端文年譜,此序作於萬曆三十四年三月。

五五三、 先覺宗乘

五卷。卍續藏第一四八册(二二七—二六二)。明·陶明潛集,清·圓信、郭凝之彙編。

陶明潛居士纂先覺集二卷,編敘優婆塞夷從上諸公;徑山語風老人圓信較定,名「先覺宗乘」。

〔卷一、二、三〕 録居士五十二人,維摩詰、龐居士,至吴十三道人。卷四、問法:楊衒之問達摩,乃至錢象祖參此菴元,共五十三位。卷五、無名宰官居士七十三人,亦是問法。

五五四、 優婆夷志

一卷。卍續藏第一四八册。(二六三—二六八)。清·語風老人圓信較定,郭凝之編。

龐行婆、靈照女、煎茶婆、凌行婆、李行婆、臺山婆、轉藏婆、一掌婆、無語婆、插田婆、寄宿婆、臨齋婆、鄭十三娘、住菴婆、平田嫂、閉門婆、鳳林婆、賣餅婆、抛兒婆、甘贄妻、崔練師、陳道婆、俞道婆、燒菴婆、行錢婆、覺菴祖道人、明令人、范縣君,秦國夫人、沈道婆—都是參禪入室者。

五五五、 佛祖心燈

一卷。卍續藏第一五○册(二六○—二六二)。

七佛偈,乃至東土六祖傳法偈。

五五六、 宗教律諸宗演派(諸家宗派)

一卷。卍續藏同上(二六二—二七○)。清·守一重編。

作者諱空成,號守一。所著除佛祖心燈、諸家宗派外,尚有「西藏喇嘛溯源」一卷,收于密藏。作者之事蹟及所嗣皆不詳。 清代乾隆以後,未見有宗門語録。近代則有來果禪師及虚雲老和尚。果公有語録,雲公有年譜、法彙。

五五七、 來果禪師語録

七卷。佛教出版社影印本作一厚册。揚州高旻寺來果禪師著,門人達本編輯,道定校對。

  • 〔卷一〕 解謗扶宗淺説—内分一百小目。
  • 〔卷二〕 參禪普説—小目一○二。
  • 〔卷三〕 十界因果淺録—三科十因。
  • 〔卷四〕 法語。
  • 〔卷五〕 千字偈。
  • 〔卷六〕 四十八願。
  • 〔卷七〕 自行録。

師湖北黄岡人,俗姓劉。一九五三年示寂。事蹟詳見自行録。

師曰:參禪一宗,直達當人本來面目之重大關鍵,最直捷、最便宜、最穩當、最平實;世出世法,無逾此也。(扶宗説)

又曰:從上諸祖,皆禪定悟入。禪宗悟道,易如反掌,快之如掣電,迅之若彈指,速之若瞬目;不勞動步,不費工夫;誠易中之再易也。(同上)

五五八、 虚雲和尚法彙

一厚册,港版。岑學吕編。

倓虚法師序、原序。

法語、開示,書問、文記類(附規約)、詩歌、傳。

五五九、 虚雲和尚年譜

一厚册,港版。岑學吕編。

雲公,湖南湘鄉人。俗姓蕭,梁武帝之後裔。清·道光二十年庚子(一八四○)七月二十九日寅時,誕生於泉州。年十九,禮鼓山湧泉寺常開老人爲披剃。二十,依妙蓮和尚圓具戒,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後爲隱遁,乃號虚雲。己亥(一九五九)九月十二日,示寂於雲居山。住世一百二十春秋,戒臘一百零一夏。雲公在高旻寺茶杯落地時,頓斷疑根,徹悟本來;從此優遊聖域,隨緣益物,前後修廢擧墜者,大小數十梵刹;皈依門下弟子,中外百數十萬!行蹟讀年譜可知。兹節録法語數則,以作學佛之座右銘。

在雲門時,侍師共食,大師(雲公)擧箸云:「分别美惡是凡夫,不知香臭是木石;離此兩邊,試道一句?」衆罔措。

師將下山,有闍黎云:「月黑路崎,師年高,防顛躓,曷籠燈而往。」大師笑曰:「光明洞然,徧周沙界,你道何處是黑暗?」拂袖而去。

只要生死心切,咬定一句話頭,不分行住坐卧,一天到晚把誰字照顧得如澄潭秋月一樣的,明明諦諦的,不落昏沈,不落掉擧,則何愁佛階無期呢!

動用中修行,比静中修行,還易得力。

最好能專讀一部楞嚴經,只要熟讀正文,不必看註解,讀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後文,以後文解前文。此經,由凡夫直到成佛,由無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聖六凡,修證迷悟,理事、因果、戒律,詳細説盡。

人命無常,朝存夕亡,石火電光,能保多久?空口講白話,對於了生脱死有何用處?

參禪要參死話頭。

勿弄巧妙,巧妙抵不住無常;心堅不變就是老實。

一念未生前是話頭,一念已生後是話尾;生不知來,死不知去,就流轉生死。

要想修行,過不去的也要過去。

動静無心,凡聖情忘,則何浄穢之有?

若浄穢凡聖心不忘,就把本來處處是道場,變成處處是障碍了。上佛殿、下毛厠時,試一反照。

煩惱即菩提,要自己領會。

南泉云:「平常心是道。」平常就是長遠,一年到頭,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

念佛要口念心惟,以智觀照;聲音不緩不急,如水慢流,口念耳聽,不打妄想,念念流入薩婆若海。一聲佛號,有無量功德;只此一聲佛號,就能度無量衆生。

誦經,或照經文直誦,或背誦,或跪誦,或端坐而誦,或默念,皆可。隨文觀想,看經中説的什麽道理。

有道無道,擧止如何,别人一看便知。

—師一年剃一次頭,每逢除夕洗一次脚,平生不洗澡。不剃頭就不剃鬍子,不是有意留鬍子。

有定力功夫的人,再忙也不喘氣,一天到晚,總是心平氣和的;一心不亂就是定。

也有吃素的人,弄齋菜選叫葷菜名,什麽綑鷄、油肉丸等等名目。這是習氣不忘,殺心還在;雖不是真吃葷,也犯了戒了。

現在是末法時代,你到那裏訪善知識?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

地獄未爲苦,不了自心最爲苦。

修行要一門深入,以一門爲正,諸門爲助,各修一門,彼此不互謗。

年輕人,修不修放在一邊,因果要緊。

若真正爲求了生死而辦道,能把自身看輕,了身如幻,一切事情看得開,不被境轉,辦道就容易。

如不證得四大皆空、五陰非有,就不算得入空門。

於修持中,切不可廢勞動;於勞動中,也不可忘修持;兩者是可以兼行並進的。

大悟的人,法法圓通,參禪是道,念佛是道;乃至勞動掘地也是道。

不在世間叫出家,不打妄想叫落髮。

〔案〕 「虚雲和尚年譜」、最近臺北天華出版公司印行的重新編排標點本最佳。

〔附:禪宗分類目録〕

宗 論

  • 一、 菩提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 一卷 卍一一○
  • 二、 無心論 一卷 大八五
  • 三、 南天竺國菩提達磨禪師觀門 一卷 大八五
  • 四、 少室六門 一卷 大四八
  • 五、 信心銘 一卷 大四八
    • ① 信心銘闢義解 一卷 頻騰九
  • 六、 最上乘論 一卷 大四八
  • 七、 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六祖慧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 一卷 大四八
  • 八、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一卷 大四八 中㈡二
  • 九、 禪宗永嘉集 一卷 大四八 中㈡一三
    • ① 禪宗永嘉集註 二卷 中㈢ 八(三七七三—三八○○)
    • ② 永嘉禪宗集註 二卷 卍一一一
  • 一○、 永嘉證道歌 一卷 大四八 中㈡一三
    • ① 永嘉禪師證道歌頌 一卷 卍一一四
    • ② 靈巖妙空和尚註證道歌 一卷 卍一一四
    • ③ 證道歌註 一卷 卍一一一
    • ④ 竺源禪師註證道歌 一卷 卍一一四
  • 一一、 頓悟入道要門論 二卷 卍一一○
  • 一二、 黄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一卷 大四八 卍一一九 中㈡三五
  • 一三、 黄檗斷際禪師宛陵録 一卷 大四八 卍一一九
  • 一四、 潙山警策
    • ① 註潙山警策 一卷 卍一一一
    • ② 潙山警策註 一卷 卍一一四
    • ③ 潙山警策指南 一卷 卍五九
    • ④ 潙山警策句釋記 二卷 卍一一一
  • 一五、 禮佛發願文
    • ① 怡山禮佛發願文略釋 一卷 中㈡一二○(五○八九五—五○九二一)
  • 一六、 宗門十規論 一卷 卍一一○
  • 一七、 宗鏡録 一百卷 大四八
  • 一八、 萬善同歸集 三卷 大四八 卍一一○ 中㈡三五
  • 一九、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一卷 大四八 卍一一○
  • 二○、 觀心玄樞 一卷 卍一一四
  • 二一、 心賦註 四卷 卍一一一
  • 二二、 祇園正儀 一卷 卍一一一
  • 二三、 臨濟宗旨 一卷 卍一一一
  • 二四、 智證傳 一卷 卍一一一 中㈡七九
  • 二五、 曹洞五位顯訣 三卷 卍一一一
  • 二六、 寶鏡三昧本義 一卷 卍一一一
  • 二七、 寶鏡三昧原宗辨謬説 一卷 卍一一一
  • 二八、 禪林寶訓 四卷 大四八
    • ① 禪林寶訓音義 一卷 卍一一三
    • ② 禪林寶訓合註 四卷 卍一一三 中㈡一一一
    • ③ 禪林寶訓順硃 四卷 卍一一三
    • ④ 禪林寶訓筆説 三卷 卍一一三
  • 二九、 緇門警訓 十卷 大四八 中㈡三四
  • 三○、 叢林公論 一卷 卍一一三
  • 三一、 十牛圖頌 一卷 卍一一三
  • 三二、 新刻禪宗十牛圖頌 一卷 卍一一三
  • 三三、 牧牛圖和頌 一卷 卍一一三
  • 三四、 真心直説 一卷 大四八 卍一一三 中㈡三五
  • 三五、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一卷 大四八 卍一一三 中㈡三五
  • 三六、 禪家鑑 一卷 卍一一二
  • 三七、 禪門寶藏録 三卷 卍一一三
  • 三八、 禪宗決疑集 一卷 大四八 卍一一三 中㈡三五
  • 三九、 禪關策進 一卷 卍一一四
  • 四○、 禪宗直指 一卷 卍一一二
  • 四一、 禪門鍛煉説 一卷 卍一一二
  • 四二、 祖庭鉗鎚録 二卷 卍一一四
  • 四三、 千松筆記 一卷 卍一一四 中㈡九○
  • 四四、 宗門或問 一卷 卍一二六
  • 四五、 慨古録 一卷 卍一一四
  • 四六、 宗門設難 一卷 卍一二七
  • 四七、 宗門玄鑑圖 一卷 卍一一二
  • 四八、 宗範 二卷 卍一一四
  • 四九、 禪宗指掌 一卷 卍一一四
  • 五○、 五宗原 一卷 卍一一四
  • 五一、 五宗救 十卷 普慧藏本·一厚册
  • 五二、 闢妄救略説 十卷 卍一一四
  • 五三、 揀魔辨異録 八卷 卍一一四
  • 五四、 五家宗旨纂要 三卷 卍一一四
  • 五五、 萬法歸心録 三卷 卍一一四
  • 五六、 興禪護國論 三卷 大八○
  • 五七、 普勸坐禪儀 一卷 大八二
  • 五八、 坐禪用心記 一卷 大八二
  • 五九、 學道用心集 一卷 大八二
  • 六○、 法門鋤宄 一卷 卍一四七

述 古

  • 一、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 四十卷 卍一一五 大四八 中㈡三九
  • 二、 無門關 一卷 卍一一九 大四八
  • 三、 碧巖録 十卷 大四八
  • 四、 佛果擊節録 二卷 卍一一七
  • 五、 雪竇頌古直註 二卷 卍一一七
  • 六、 天童頌古直註 二卷 卍一一七
  • 七、 從容録 六卷 大四八 卍一一七
  • 八、 請益録 二卷 卍一一七
  • 九、 空谷集 六卷 卍一一七
  • 一○、 虚堂集 六卷 卍一二四
  • 一一、 正法眼藏 六卷 卍一一八 中㈡九一
  • 一二、 大慧宗門武庫 一卷 大四七 卍一四二 中㈡四
  • 一三、 雪菴頌古 一卷 卍一二○
  • 一四、 青州百問 一卷 卍一一九
  • 一五、 通玄百問 一卷 卍一一九
  • 一六、 聖箭堂述古 一卷 卍一二七
  • 一七、 宗門拈古彙集 四十五卷 卍一一五
  • 一八、 頌古鈎鉅 一卷中㈡一一三(四七三六一—七九)
  • 一九、 頌古合響集 一卷 中㈡一一一
  • 二○、 永平元和尚頌古 一卷 大八二

彙 録

  • 一、 人天眼目 六卷 大四八 中㈡九一
  • 二、 禪門諸祖師偈頌 四卷 卍一一六
  • 三、 拈八方珠玉集 三卷 卍一一九
  • 四、 宗門統要續集 二十二卷 中㈡三
  • 五、 古尊宿語録 四十八卷 卍一一八 中㈡三七、三八
  • 六、 續古尊宿語要 六卷 卍一一八、一一九
  • 七、 禪林類聚 二十卷 卍一一七
  • 八、 列祖提綱録 四十二卷 卍一一二
  • 九、 宗鑑法林 七十二卷 卍一一六
  • 一○、 禪宗雜毒海 二卷 卍一二一
  • 一一、 禪宗雜毒海 八卷 卍一一四
  • 一二、 御選語録 十九卷 卍一一九
  • 一三、 曹溪一滴 八卷 中㈡九八(四○五○八—七○七)
  • 一四、 佛祖心燈 一卷 卍一五○

軼 聞

  • 一、 林間録 二卷 卍一四八 中㈡九一
  • 二、 林間後録 一卷 卍一四八
  • 三、 羅湖野録 二卷 卍一四八 中㈡九六
  • 四、 雲卧記談 二卷 卍一四八
  • 五、 祖庭事苑 八卷 卍一一三
  • 六、 叢林盛事 二卷 卍一四八
  • 七、 人天寶鑑 一卷 卍一四八
  • 八、 枯崖漫録 三卷 卍一四八
  • 九、 山菴雜録 二卷 卍一四八
  • 一○、 正宗心印後續聯芳 一卷 卍一四八

清 規

  • 一、 禪苑清規 十卷 卍一一一
  • 二、 入衆日用 一卷 卍一一一
  • 三、 入衆須知 一卷 卍一一一
  • 四、 叢林校定清規總要 二卷 卍一一二
  • 五、 幻住庵清規 一卷 卍一一一
  • 六、 禪林備用清規 十卷 卍一一二
  • 七、 勅修百丈清規 八卷 卍一一一 中㈡三四
    • ① 百丈清規證義記 九卷 卍一一一
  • 八、 叢林兩序須知 一卷 卍一一二
  • 九、 永平清規 二卷 大八二
  • 一○、 黄檗清規 一卷 大八二

雜 著

  • 一、 鐔津文集 一九卷 大五二
  • 二、 北山録 一○卷 大五二
  • 三、 永平正法眼藏 九五卷 大八二
  • 四、 禪苑蒙求瑶林 三卷 卍一四八
  • 五、 禪苑蒙求拾遺 一卷 卍一四八
  • 六、 禪林疏語考證 四卷 卍一一二
  • 七、 石門文字禪 三卷 中㈡九二(三八○五九—四○二)
  • 八、 天台三聖詩集和韻 一卷 中㈡一三一(五五三五七—四一八)
  • 九、 萬法歸心録 三卷 卍一一四
  • 一○、 一貫别傳 五卷 中㈡一五七(六八八二二—九五)
  • 一一、 古音王傳 一卷 中㈡一五七(六八八九六—九一三)
  • 一二、 三山來禪師疏語 三卷 中㈡一五四(六六九二一—四七)
  • 一三、 因師集賢録 一五卷 卍一一四
  • 一四、 宗教律諸宗演派 一卷 卍一五○
  • 一五、 集文字禪 一卷 中㈡一一三(四七三八一—九四)

燈 録

  • 一、 付法藏因緣傳 六卷 大五○
  • 二、 傳法寶紀 一卷 大八五
  • 三、 楞伽師資記 一卷 大八五
  • 四、 歷代法寶記 一卷 大五一
  • 五、 禪門師資承襲圖 一卷 卍一一○
  • 六、 寶林傳 九卷 中㈠七五
  • 七、 泉州千佛新著諸祖師頌 一卷 大八五
  • 八、 祖堂集 二十卷 日本影印本
  • 九、 景德傳燈録 三十卷 大五一
  • 一○、 傳燈玉英集 十五卷 中㈠七六
  • 一一、 天聖廣燈録 三十卷 卍一三五
  • 一二、 傳法正宗記 九卷 大五一
  • 一三、 傳法正宗定祖圖 一卷 大五一
  • 一四、 傳法正宗論 二卷 大五一
  • 一五、 建中靖國續燈録 三十卷 卍一三六
  • 一六、 聯燈會要 三十卷 卍一三六
  • 一七、 嘉泰普燈録 三十卷 卍一三七
  • 一八、 禪林僧寶傳 三十卷 卍一三七 中㈡七九
  • 一九、 僧寶正續傳 七卷 卍一三七
  • 二○、 大光明藏 三卷 卍一三七
  • 二一、 五家正宗贊 四卷 卍一三五
  • 二二、 五燈會元 二十卷 卍一三八 中㈡九三、九四
  • 二三、 五燈會元續略 八卷 卍一三八
  • 二四、 禪宗正脈 十卷 卍一四六 中㈡三三
  • 二五、 續傳燈録 三十六卷 卍一四二 中㈡三五
  • 二六、 增集續傳燈録 六卷 卍一四二 中㈡一三○
  • 二七、 指月録 三十二卷 卍一四三 中㈡一一八
  • 二八、 續指月録 二十卷 卍一四三
  • 二九、 五燈嚴統 二十五卷 解惑編一卷 卍一三九
  • 三○、 續燈存稿 十二卷 卍一四五
  • 三一、 教外别傳 十六卷 卍一四四 中㈡八○
  • 三二、 佛祖綱目 四十一卷 卍一四六 中㈡八二
  • 三三、 繼燈録 七卷 卍一四七
  • 三四、 建州弘釋録 二卷 卍一四七
  • 三五、 禪燈世譜 九卷 卍一四七
  • 三六、 佛祖宗派世譜 八卷 卍一四七 中㈡八三
  • 三七、 八十八祖道影傳贊 四卷 卍一四七
  • 三八、 普陀列祖録 一卷 卍一四七
  • 三九、 錦江禪燈 二十卷 卍一四五 中㈡一五二
  • 四○、 黔南會燈録 八卷 卍一四五 中㈡一五六
  • 四一、 祖庭嫡傳指南 二卷 卍一四八 中㈡八九
  • 四二、 揞黑豆集 九卷 卍一四五
  • 四三、 佛祖正傳古今捷録 一卷 卍一四六 中㈡一四六
  • 四四、 南嶽單傳記 一卷 卍一四六
  • 四五、 緇門世譜 一卷 卍一四七
  • 四六、 五燈全書 百二十卷 卍一四○、一四一、一四二
  • 四七、 續燈正統 四十二卷 卍一四四 中㈡一五三
  • 四八、 宗統編年 三十三卷 卍一四七
  • 四九、 正源略集 十六卷 卍一四五
  • 五○、 徑石滴乳集 五卷 卍一一七
  • 五一、 名公法喜志 四卷 卍一五○
  • 五二、 先覺宗乘 五卷 卍一四八 中㈡九○
  • 五三、 居士分燈録 二卷 卍一四七 中㈡八三
  • 五四、 優婆夷志 一卷 卍一四八
  • 五五、 朝鮮禪教考 一卷 卍一四八

别 録

  • 一、 善慧大士語録 四卷 卍一二○
  • 二、 曹溪大師别傳 一卷 卍一四六
  • 三、 神會和尚語録 四卷 大八五
  • 四、 馬祖道一禪師廣録 一卷 卍一一九
  • 五、 百丈懷海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一九
  • 六、 百丈懷海禪師廣録 一卷 卍一一九
  • 七、 龐居士語録 三卷 卍一二○
  • 八、 潙山靈祐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一九 大四七
  • 九、 趙州和尚語録 三卷 中㈡九五(三九二○三—三七)
  • 一○、 臨濟慧照禪師語録 一卷 大四七
  • 一一、 洞山良价禪師語録 一卷 大四七 卍一一九
  • 一二、 洞山悟本禪師語録 一卷 大四七
  • 一三、 仰山慧寂禪師語録 一卷 大四七 卍一一九
  • 一四、 雪峰義存禪師語録 二卷 卍一一九
  • 一五、 曹山本寂禪師語録 二卷 大四七 卍一一九
  • 一六、 曹山元證禪師語録 一卷 大四七
  • 一七、 布袋和尚傳 一卷 卍一四六
  • 一八、 雲門匡真禪師語録 三卷 中㈡九五(三九二三八—八四)
  • 一九、 雲門匡真禪師廣録 三卷 大四七
  • 二○、 清涼文益禪師語録 一卷 大四七 卍一一九
  • 二一、 永明智覺禪師自行録 一卷 卍一一一
  • 二二、 永明道跡 一卷 卍一四六
  • 二三、 汾陽無德善昭禪師語録 三卷 大四七 卍一二○
  • 二四、 薦福承古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六
  • 二五、 明覺顯禪師語録 六卷 大四七 中㈡三
  • 二六、 石霜楚圓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
  • 二七、 楊岐方會和尚語録 一卷 大四七
  • 二八、 楊岐方會和尚後録 一卷 大四七 卍一二○
  • 二九、 黄龍慧南禪師語録 一卷 大四七 卍一二○
  • 三○、 法昌倚遇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六
  • 三一、 慧林宗本禪師别録 一卷 卍一二六
  • 三二、 白雲守端禪師語録 二卷 卍一二○ 中㈡九五
  • 三三、 白雲守端禪師廣録 四卷 卍一二○
  • 三四、 法演禪師語録 三卷 大四七
  • 三五、 晦堂祖心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
  • 三六、 雲菴真浄禪師語録 六卷 中㈡九六
  • 三七、 吴山浄端禪師語録 二卷 卍一二六 中㈡九六
  • 三八、 投子義青禪師語録 二卷 卍一二四
  • 三九、 投子山妙續大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四
  • 四○、 死心悟新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
  • 四一、 開福道寧禪師語録 二卷 卍一二○
  • 四二、 圓悟佛果禪師語録 二○卷 大四七 中㈡四
  • 四三、 佛果克勤禪師心要 四卷 卍一二○
  • 四四、 丹霞子淳禪師語録 二卷 卍一二四
  • 四五、 長靈守卓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
  • 四六、 超宗慧方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
  • 四七、 慈受懷深禪師廣録 四卷 卍一二六
  • 四八、 虎丘紹隆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 中㈡九五
  • 四九、 雪堂行和尚拾遺録 一卷 卍一四二
  • 五○、 大慧普覺禪師語録 三○卷 大四七 中㈡四
  • 五一、 大慧普覺禪師年譜 一卷 中㈡四(一六八八—一七二○)
  • 五二、 真歇清了禪師語録 二卷 卍一二四
  • 五三、 宏智禪師廣録 九卷 大四八 卍一二四
  • 五四、 宏智覺禪師語録 四卷 中㈡一二六
  • 五五、 雪峯慧空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
  • 五六、 自得慧暉禪師語録 六卷 卍一二四
  • 五七、 應菴曇華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 中㈡九五
  • 五八、 瞎堂慧遠禪師廣録 四卷 卍一二○
  • 五九、 普菴印肅禪師語録 三卷 卍一二○
  • 六○、 密菴咸傑禪師語録 一卷 大四七 卍一二一 中㈡九五
  • 六一、 松源崇岳禪師語録 二卷 卍一二一
  • 六二、 破菴祖先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一
  • 六三、 月林師觀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
  • 六四、 濟顛道濟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一
  • 六五、 西山亮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一
  • 六六、 運菴普巖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一
  • 六七、 無明慧性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一
  • 六八、 北磵居簡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一
  • 六九、 如浄和尚語録 二卷 大四八 卍一二四
  • 七○、 如浄禪師續語録 一卷 大四八 卍一二四
  • 七一、 曹源道生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一
  • 七二、 痴絶道冲禪師語録 四卷 卍一二一
  • 七三、 石田法薰禪師語録 四卷 卍一二二
  • 七四、 無準師範禪師語録 六卷 卍一二一
  • 七五、 大川普濟禪師語録 一卷 卍一二一
  • 七六、 石溪心月禪師語録 三卷 卍一二三
  • 七七、 石溪心月禪師雜録 一卷 卍一二三
  • 七八、 無門慧開禪師語録 二卷 卍一二○
  • 七九、 虚堂智愚禪師語録 一○卷 大四七 卍一二一
  • 八○、 偃溪廣聞禪師語録 二卷 卍一二一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