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7-Fo专题

四六六、 虁州卧龍字水禪師語録

三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一三册。門人觀誰等録。

師諱圓,字字水,鐵龍,其别號也。漢太師譙周之後。家安漢岳池羊山下。父聖功,母楊氏。生明萬曆三十三年乙巳(一六○五)十月七日。年十三,依大悟長老(師之從舅)出家。十五,往江浙參學。二十五,受請講楞嚴。聞破山老人自嘉禾還蜀,在梁山太平,即往依之。乙卯三月朔日,上堂説法畢,端坐逝去。世壽四十一,臘二十八。此據明揆所撰行實。

〔案〕 師既生於乙巳,世壽四十一,示寂之年,應是順治二年乙酉—一六四五。若是乙卯—一六七五,則是七十一歲。不知是乙酉誤作乙卯?抑是七十一誤作四十一?

崇禎戊寅,住指月禪寺。崇禎壬申,受請,住開縣棲靈禪寺語録。

住荆州天皇護國寺語録。岳州華嚴、灃州藥山、虁州廣福語録。

小參、晚參、示衆、機緣、法語、規約、佛事、書問、頌古、分鐙偈、雜偈、行狀。

四六七、 慧覺衣禪師語録

三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册。門人徹御等編。

上堂、小參、機緣、法語、諸頌、諸贊、印偈、行狀、佛事、衆偈。

師諱照衣,號慧覺。本渝之綦江縣人。俗姓熊。萬曆乙巳年二月廿一日子時生。出家後,參破山,得入室。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九月十八日示寂。世壽六十九,臘三十八。

四六八、 佛語御禪師語録

一卷。中藏同上。門人法桀、法秀等編。

師嘉陽范氏子。得法於慧覺衣和尚。侍其師終身,雖寒暑順逆百折摧而無墮容。憾其福不逮慧,未展雙桂之道而早夭(華嚴聖可德玉序)。末題「斗葊禪師録」。

四六九、 破峯禪師語録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三册。門人傳慧等編。

上堂、小參、擧古、拈古、頌古、牧牛頌、印偈、像讚、示衆、機緣、入室、塔銘。

師諱普重,破峯,號也。果之北路永豐鄉人。姓岳。十七出遊,登峩峯,遂薙髮。參慧覺和尚,嗣其法。丁未正月廿三日示寂。壽四十二,臘二十四。

德玉序云:師於蜀鼎沸之際,就鑊湯爐炭裏轉大法輪;向塵勞中作大佛事;而無榮無辱,爲宰官護法之所推重。匪得無畏智、無碍辯,詎克如是師子吼耶?

法系:破山—慧覺衣—破峯重。

四七○、 雲峯體宗寧禪師語録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二册。門人續清等編,青城法侄徹生梓行。

師係瀘州李氏子。戊戌年六月十日午時生。十五出家。廿五遊歷講肆。三十五,參雙桂老人,嗣破山。世壽七十二。 德玉序:體宗先兄和尚,悟真履實,道德之風,洋溢於蜀黔甚久,德玉於未薙染初,竊響慕之,欲求爲披剃師而不可得。……康熙甲子秋,蜀東南亢旱,予於華巖散衆,逆流而上,禮吾兄之塔。……監寺擧語録示予,遂命諸梓。蓋先兄不喜人記録其語,亦不許刻行。故其入寂十餘年,而此録猶未流通。……康熙乙丑。

青城序:惟我得戒體宗寧和尚,自負萬峯破山師翁鉢袋,隱逸多年,初有不出人前之語。順治間,蜀南瀘陽受請,主方山雲峯禪院。……康熙乙亥法侄徹生。

順治九年住方山雲峯寺。

四七一、 雲幻宸禪師語録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三册。門人發林等編。

師諱印宸,蜀之忠州人。姓萬。十六出家,廿二禀戒於象崖珽禪師。隨侍三載後,乃訪道四方,走雙桂,參破山老人,即服膺,執弟子禮。……後受巴州之請,説法中峯、浄慈二刹。康熙己酉(一六六九)四月示寂。壽四十七,臘廿五。

誰字:

    誰悟誰參誰悟誰     參誰誰悟悟誰誰

    當誰覷破覓誰者     始信參誰不是誰

四七二、 緑蘿恒秀林禪師語録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三册。門人光悠等編。

師西蜀隣陽人。姓許。生於天啓六年丙寅(一六二六)七月廿三日。出家後,受戒於象崖和尚,更號恒秀。三十五歲,得法於雲幻禪師。康熙七年戊申,住雲南開化府吉祥寺。—辛亥年説行實,是四十六歲。以後不詳。

上堂、示衆、小參、機緣、頌—有牧牛頌、書問、真讚、雜著、佛事、行實、附録。

據五全八八,師嗣雲幻宸。

四七三、 長目電禪師語録

二卷。中華大藏經第二輯線裝第一四七册。門人悟本編次。

師諱光電,字長目。楚之寶慶府新化縣蘇溪司族。姓鄧。明崇禎丙子(一六三六)十一月初三日生。十七歲剃落。讀黄檗心要,發明大事。乞戒渠山和尚。後參緑蘿和尚,康熙庚戌得法。乙丑(一六八五)七月廿八日寂。壽四十九。臘三十二。

康熙辛亥住彌陀寺。

上堂、示衆、小參、機緣、頌古、雜偈、佛事、行狀。

四七四、 密行忍禪師語録

四卷。中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二册。法孫明廣、明珍等編。

師雲南宜良人,姓谷。十四出家。丙申,得破山付囑。師名寂忍,號密行。

第四卷,嗣燈禪師語録。嗣燈,富順劉氏子。十八出家。於梁山萬峯,禮燕居和尚剃度,法名圓胤,字嗣燈。

法系:破山—密行忍—嗣燈。

四七五、 滇楚九臺山知空藴禪師語録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八册。門人通來等編。

師諱學藴,字知空。洱海王氏子。萬曆癸丑九月初一生。十四歲,父送入鷄足山寂光寺禮上和長老剃髮。後參水目無住和尚。康熙己巳(一六八九)五月廿八日寂。壽七十七。

上堂、小參、示衆、茶話、行録、法語、機緣、贈偈、三關總頌、十無頌、像贊、雜著。

四七六、 華嚴聖可禪師語録

五卷。中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册。門人光佛等録。

康熙庚戌年十月,住重慶府巴縣華嚴禪院。

上堂、晚參、機緣、拈古、頌古、雜録。

師諱德玉,號聖可,四川果州營山人,俗姓王。破山法嗣。住綏陽嘉瑞寺,重慶華嚴寺。康熙四十年(一七○一)示寂。生於一六二八,壽七十四。著有禪林寶訓順硃。

四七七、 華巖還初佛禪師語録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七册。門人通量等編。

師蜀省富順縣人,姓高。廿五,依師翁聖可和尚剃落。初參靈峯大師,次參雲峯體宗和尚,後參昭覺和尚。價南序云:還初法兄,幼未業儒,不識文字。戒得雲峯,禪參昭覺。末到華巖,始與本師鍼芥相投,水乳相合,遂首衆服勤一十五載,了無異志焉。甲子歲,值本師有禮塔之行,命代主華巖法席。……

康熙甲子,住重慶府巴縣華巖禪院。

機緣、拈古、擧古、頌古、雜偈。

師嗣聖可玉,繼華巖法席。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誕辰上堂,有「光佛今年五十五」句,則康熙二十四年是五十五歲。寂年不詳。

四七八、 不厭樂禪師語録

三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一册。清·道樂説,門人德普記録。

師諱道樂,字不厭。黔之思南印江人。姓楊。庚辰八月廿三子時生。十三聘娶。廿七喪父。廿九齋戒。喜看牧牛頌。越二年,違母抛家,投敏樹和尚剃落受具。參華巖聖可和尚,乙丑得法。丙辰住貴州龍山寺,康熙乙巳住重慶府華巖院。

小參、機緣、拈頌、單頌、雜著、印偈、佛事。

法系:破山明—華巖聖可—不厭樂。

四七九、 林我禪師語録

四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一册。門人海鑫、海兹編録。

師閬州侯氏子。生而多病,幼好讀書。年未及冠,父母並亡,立志出家。披剃於萬緣寺,受戒於寶池和尚,聞法於易菴老人,嗣其法。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二月六日未時寂。師生於壬子年四月八日子時。

壽六十八,臘四十八。

法系:破山—易菴師—林我鑑

四八○、 半水元禪師語録

一卷。中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一册。門人光深等編。

序:三峯半水元禪師,受尸羅於石谷吾侄,得印偈於大吼吾兄,實雙桂先老人嫡孫。……康熙辛未,華巖玉老僧識。法弟不厭代刻。 康熙丙午説法云:鼎新堂上,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二世,上大下吼本師大和尚……。

機緣、頌古。

師於康熙三十年辛未(一六九一)七月初二,書偈而逝。

法系:破山明—大吼傳—半水元。

四八一、 古林智禪師語録

六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二册。侍者正繼記録,門人正燈編輯。

奉天般若古林智禪師,湖廣長沙朱氏子。幼失怙恃,顛沛萬狀。六歲,至峨眉脱白,侍雙桂十數年。屢遭毒打,後因木墩打中腿肚,遂有省。二十受具。歷參諸方,末與德山語嵩裔機契,而受記莂,出住奉天般若、遼陽、建寧、如來諸刹。師於康熙乙亥(一六九五)十一月十六日夜間坐逝,迨天曉,自思來去不明,恐人撿點,復甦,至本月三十日辰刻,手書邀穆魁吾居士,飛奔方丈,師下床接曰:受你數十年供養,無可酬答,謝你兩掌。遂於士面上左右各打一掌,大笑而坐。士曰:和尚擧動精爽,何故出此誑言?師曰:你不識老僧。士求和尚手脈評之曰:脈上並無一些病,何出此言?師曰:你不識老僧,我明日定去。僧俗見師訣絶難留,悲泣請師垂示。師曰:你等好俗氣!我豈真死耶?我時時在你等面門出入,你等不識。你等存善心、作善事,定生西方;存歹心、作歹事,定墮三塗!明明放着,何用我説?談笑過午,飲食倍常。凡殯殮等事,荼毘日期,立塔地方,分付妥當,推逼相别。衆不忍散,師携手送出山門,一士拉住,不放師囘,凡過往人,圍繞數層,説的説,哭的哭。有不信者説是明日即辨真假。約有起更時候,方散。師囘院内經行,夜半方歸方丈静坐,約至寅時,呼侍者問曰:什麽時候?侍者答以五更。師曰:吾當行矣。遂點燈設供器、紙筆,安置几上。又炷香命侍僧曰:香燃二寸許,推門看我。書偈曰:東方寅,我即行;菩薩接,彌陀迎。端坐寂然而逝。二侍者推門視之,師巍巍不動,侍者痴視良久,唤大衆曰:和尚圓寂矣!大衆齊至。成服,手腕尚温,墨跡未乾。三日入龕,師容顔如常,徧身柔軟。三七荼毘,送者數萬。初發火時,煙燄五色,少頃,龕門自開,現金色毘盧像。大衆俯伏合掌,佛聲動地!從辰至午,骨豎端坐,衣文數珠宛然不壞,舍利無數,一齒不壞。世壽七十三。(以上全録行狀)—這是禪師往生西方的明證。

序云:古公得法語公,語公得法雪公,雪公得法破山,破山得法密老。

康熙壬子住盛京般若寺,康熙癸亥住遼陽如來院,康熙己巳住遼陽建寧寺。普説,康熙庚午住奉天府東前山臺大悲禪寺。

機緣、頌古、小佛事、法語、偈、行狀。

示念經僧:

    五千餘軸止兒啼     念到驢年枉自疲

    句外豁然明了去     隨機到處度羣迷

四八二、 昭覺丈雪禪師語録

十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六册。門人徹綱等編。

師,諱通醉,字丈雪。四川内江人,俗姓李。幼時,母携入寺,見金像巍焕,謂母曰:他日我亦如此。父母知非凡物,禮古字山清然落髮。嘗讀法華經「乃至擧一手,或復小低頭,皆以成佛道」,因默忖曰:成佛若是其易耶?……丙子秋,造天童,謁密雲,夜聞版鳴聲震山谷,忽大徹。嗣破山。住成都昭覺寺。康熙三十二年癸酉(一六九三)七月坐逝,壽八十四,臘七十八。

四八三、 錦江禪燈

目録一卷,禪燈二十卷。卍續藏第一四五册(二五一—三六九)。清·昭覺沙門通醉輯。

此書採摭歷代諸家語録,凡産於蜀,而闡揚宗教於異地;或産四方,而建法幢於西川者;略摘上堂、小參、機緣、頌古、法語、行實。儻現宰官、長者、居士身,弘護法門,有機緣者;與夫山林隱逸、物外高流,如獲言句,已編入帙。採集規式,略依指月、寶積諸録之例。歷代宗支,乃共一源,不析五派,惟標大鑑幾世,以便披覽,識其所自。從大鑑下第一世起,至三十九世止。是書成於康熙壬子(一六七二)。

四八四、 月幢了禪師語録

四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一五册。門人達最等編。

師蜀重慶江津毛氏子。甲寅七月二十日未時生。幼持金剛經。出家後,初謁破雪和尚。雪師寂後,依靈筏和尚。後參象崖和尚。

徐序云:天童悟出破山明,明出丈雪醉,醉出幢師。

師於庚子年三月,住雲南府石寶禪院。

四八五、 善權位禪師語録

二卷。中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六册。門人大悦等編。

師諱達位,字善權。楚北瞿氏子。萬曆戊午(一六一八)九月廿三日午時生。自離襁褓,喜覩梵像。至冠年,一日,聞僧誦法華經至「有智若聞則能信解」,感發出塵之念。時值世變,棄家入黔,至安順觀音洞,禮太虚和尚披剃,並受沙彌十戒。經兩載,辭虚老,往參含光和尚,受具戒。後參月幢和尚,得心印。住安南萬壽寺,貴州普安松巋寺。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一六八四)八月二十日示寂,世壽六十七。

四八六、 天一悦禪師語録

一卷。中藏同上。侍者學愚録。

師諱太悦,號天一。楚南吕氏子。生值離亂,被擄入黔。在安順長壽菴,遇雲腹和尚上堂,因發出塵之念。清兵入黔,師奔至安南龍潭寺,禮無霞老宿披剃。後於善權和尚座下受具足戒。隨權老遷住松巋,隨侍二十餘載,乃得法。甲子歲,權老示寂,師繼法席。至丁丑孟冬示寂。世壽六十七,僧臘四十。(丁丑: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

四八七、 善一純禪師語録

三卷,續録一卷。中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六册。侍者學正録。

師諱如純,字善一。黔習安張氏子。十七歲,禮法海寺靈光老宿披剃。閲兩載,遇本師權和尚到寺,示以參究話頭。依鷲山頂相和尚圓具。參天台月峯和尚。得法於善權位和尚。著黔南會燈録。

法系:天童悟—破山明—丈雪醉—月幢了—善權位—善一純。

慎逸:

    既做出家之人,    必當努力修行;

    若也尋常度日,    便是賴佛偷生。

四八八、 黔南會燈録

八卷。卍續一四五册(三七○—四○七)。習安天龍如純輯。時康熙四十二年。

予行脚東南,經諸大刹,每於休夏之際,披閲傳燈,見古今尊宿名目,多在江浙諸省,黔中未見點墨片言,不禁掩卷歎曰:「聖賢不擇地而生,佛法徧一切處,何吾黔之獨無也?是人以地囿耶,抑佛法有偏耶?」抱此念十數年。及至歸里,每思唐宋時所集者,謂吾黔宗教未訖,泯泯無傳,固無論矣。若自明迄清,風聲所樹,吾黔宗教已廣,各家語録,亦有流行,較量諸省,不相上下,何近代竟無傳也?深究其源,總以關山迢遞,郵簡莫及,令操觚者無由收集爾。予不敏,敬矢厥志,不憚寒暑,躬歷諸郡,彙收全黔諸家語録,綴以管見,編輯成書,名曰南黔南會燈録,庶幾後世披覽,無遺憾焉。(源啓)

程序、杜序、源啓、凡例。

臨濟三十二世、天童下、三十三世、破山下、三十四世、漢月下、破山下。

曹洞三十一世、雲門澄下第四代、宿士類、臨濟三十五世、天童第五代破山下、續補。

此書限於傳燈,且多載機緣,未詳行蹟,又未追溯明以前古德,仍不能無憾也。

—宜參閲陳援菴著「明季滇黔佛教考」。

四八九、 懶石聆禪師語録

四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一二册。門人海瑞録。

師蜀重慶忠州人。姓張。十二出家。二十,初參象崖和尚,受具,請益,命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侍師五載。後參破師翁。—師乃破山嫡孫,丈雪真子。

師於順治丙申住漢中府静明寺,有語録。癸卯元旦,住漢中府寶林寺,有語録。後住雲南商山寺語録。

上堂、小參、廣録、讚、機緣、頌古、行由、法語、書問、佛事、十無、歌、分燈、偈。

十無:無鬚鎖、無孔笛、無底船、無根樹、無底鉢、無絃琴、無底籃、無孔錘、無星秤、無縫塔。

入室:

    欲扣明師破暗關,    臨機貴在絶塵緣;

    當風雪刃才挨着,    死活雙忘脱苦酸。

誦經:

    跏趺對月歷三更,    静誦空王無字經;

    萬象森羅齊側耳,    烹茶石女甚慇懃。

道話:

    一度相逢一度親,    無心話道道孤明;

    了然直下超方便,    耀古騰今擧世聞。

四九○、 草堂耨雲實禪師語録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五册。門人寂訥等編。

住保寧府草堂寺。上堂、小參、晚參、示衆、機緣、拈古、頌古、分燈、像贊、行由。

師諱真實,號耨雲。四川人。姓楊。天啓丙寅年(一六二六)生。年十六,鄉中大亂,父母相繼而亡,師逃難至漢沔,見多慘殺,痛念生死,乃投師祝髮。聞丈雪和尚荷雙桂衣鉢,受請住静明開堂,乃往參謁,中間曾到福嚴參費老人,後仍囘静明侍和尚,受囑繼席草堂。

明季,神熹二廟間,有密雲悟和尚,傳臨濟正宗,開法於金粟天童兩大刹,一時人天推重,龍象盈筵,得破山禪師,爲入室真子,親傳其法,行道於滇黔之地,於干戈擾攘中,不獨主持佛法,且能拯濟難民,其爲德也,大矣!座下傳及丈雪禪師,而師之下,又傳於耨雲和尚,師師授受,殊得獅王真種,一鳴一吼,使百獸腦裂也。(康熙丁卯,洞宗大燈序)

四九一、 印心佛敏訥禪師語録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五册。侍者法棟録,門人性通等編。

師生於順治丁亥(一六四七)三月三日戌時。字佛敏。諱寂訥。秦州天水蒼平頭人。俗姓姜,母陳氏。三歲失母,髫年喪父。十三歲納王氏爲室,依庶母。十五歲,偶觸境緣,乃棄俗,依本州海會堂太虚和尚出家。未幾,王氏去世。十八,於海會座下圓三壇戒法。聞師警語,疑情頓發,請師開示,師云:「我這裏不會禪,西蜀昭覺,不異圓悟復出。」乃往參謁,依止數年,全不得力,因辭别,復謁破淡竹蓮月諸老,總無入處。後參草堂,漸有門路。己酉七月,草堂付法與師。

法系:密雲—破山—昭覺丈雪—草堂耨雲—佛敏訥。

舊名白衣寺,師爲重修,護法張公易名印心寺。

四九二、 佛寃綱禪師語録

十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五册。門人性純等編。

師自述行實云:余本内江人也。父李,母徐。於丙寅八月十五丑時現幻質。不幸雙慈早背,被寇大亂,渾家蕩散,孤身奔至夜郎,諸難無所不歷。以夢兆,至桐梓牛山,禮本師上丈下雪和尚薙染,命名徹綱。此戊子歲也。時年二十三。……本師命參費老,費問:汝名佛寃,爲甚與佛爲寃?……丁酉年,於費老座下圓戒。庚子,本師付法。—康熙壬子(一六七二)述行由。

四九三、 昭覺竹峯續禪師語録

六卷。中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七册。門人實悟等編。

師松州人沈氏子。法名真續。生於順治十七年庚子(一六六○)四月八日辰時。出家時,禮本城妙覺寺如山師披剃;依生慧和尚圓具,後來參禪,初參昭覺丈師翁,後依其本師佛寃禪師,嗣其法。壬午,住於松潘西崇山無量寺。末附:昭覺德雲悟禪師語録,一紙,師嗣竹峯。

四九四、 青城竹浪生禪師語録

七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二册。門人如鵬等編。

師川東定遠縣人。姓王。明·崇禎七年甲戌(一六三四)正月廿八日巳時生。十一,甲申,時丁獻逆之變,父母兄姊盡遭刼殁。東奔西馳,草宿露眠,無不經歷。廿二出家,廿四受沙彌戒。戊戌冬,入雲峯圓具。得法於昭覺丈雪和尚。辛酉四月,住鳳林寺。 上堂、小參、開示、書問、文、頌古、分燈、贊、機緣、歌、四儀、行由、詩偈、法語、佛事、源流拈頌。

四九五、 玉泉其白富禪師語録

三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二册。門人圓頂等編。

師蜀南眉州人。姓龔。天啓七年十二月廿九日午時生。甲戌出家,法名德富。丁酉,詣圓覺山大如和尚座下圓具。師之剃度師慈航老人,已八旬高齡,病時,師倣古人割股煎湯服之,得延十日。師得法於昭覺丈老人。

康熙乙丑住蟠龍山玉泉寺。康熙庚午(一六九○)仲夏示寂。

〔卷三〕 末附:玉泉融徹頂禪師語録,門人明盛等編。

序:我玉泉法侄融徹禪師,齠齡薙染,不務外學,其語言文字,置之弗問,只知向上一著。依其白和尚椎拂之下,四十餘稔。一日,聞風旛話,言下打翻漆桶,如披雲見日,大地平沉。始知:無量刼前事,不異今時。所謂:元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常用藥山三條篾,束取肚皮,隨處住山。因伊本師其和尚化去,衆請繼玉泉法席。……康熙乙亥,青城竹浪徹生。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