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2-Fo专题

三一六、 神鼎雲外澤禪師語録

十五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册。門人宏怤編。

師諱行澤,雲外,其字也。新安之婺源人。俗姓汪。萬曆三十五年丁未(一六○七年)八月生。十一喪母,十九喪父。苦讀致大病,禱佛發願而愈。廿七,投黄山雲谷院無易師出家,次年納戒於姑蘇之茂林律師。初參天童悟。次上陽山參松際授禪師,苦參得徹,遂蒙授以衣拂。順治六年住菩提寺,及紫雲山黄梅老祖寺。順治十一年(一六五四),於潭州神鼎資聖寺室中示寂。世壽四十八。臘二十三。

菩提上堂、老祖上堂、神鼎上堂、普説、小參、機緣、法語、拈頌、書問、偈、附浄土咏、詩、雜著、散話、傳。

箬菴通問禪師,吴江松陵俞氏子。年二十四,受天隱之啓發,乃依南澗理安寺佛石大師披剃。事金粟之密雲老人;後囘磬山,發明大事。出世住理安寺;後移夾山。順治五年,住金山龍游寺及磬山。七年住西河古漏澤寺。順治十二年(一六五五)示寂。世壽五十二。著有語録十二卷(未見),「續燈存稿」十二卷。

三一七、 續燈存稿

卷首目録。存稿十二卷。卍續藏第一四五册(一—一四四)。明·沙門通問編定,施沛居士彙集。

此爲續五燈會元而作。此中,濟宗起自大鑒第十八世,以第十八雖載會元,而其所收未備故。洞宗世代淵源,悉從遠公續略;遠爲雲門之子若孫,諒無冒濫祖宗之咎。

濟宗起自大鑒第十八世,終於第三十四世。洞宗始自大鑑第十六世,終於第三十六世。未詳法嗣附後。

師之法嗣,梅谷悦禪師,撰「列祖提綱録」。

三一八、 列祖提綱録

四十二卷。卍續藏第一一二册(八五—三九五)。清·沙門行悦集。

是書大要,以清規諸事爲綱,列祖提綱作目。(即禪宗叢林清規)

師名行悦,字梅谷,亦號呆翁。姓曹。婁東人。十八披剃。參南澗箬菴問,隨侍金山,即承付囑。甲子臘月寂,壽六十六。臘四十八。

箬菴法嗣—天竺行珍,珍下有夢菴超格,格之法嗣迦陵性音,别號吹餘。瀋陽李氏子。年二十四出家。受具後,南遊,徧參濟洞諸知識,未能契;及見夢菴於理安,便入記室,得受衣拂。歷住千佛、理安、歸宗、大覺諸刹。雍正四年(一七二六)九月二十九日示寂。帝追賜「圓通妙智禪師」之號。著有十會語録二十卷,語要、指要,各一卷;集宗鑑法林七十二卷,是名正句八卷,宗統一絲十二卷,雜毒海八卷。藏中唯有宗鑑法林及雜毒海二書,其餘未見。

三一九、 宗鑑法林

七十二卷。卍續藏第一一六册(一—四五四)。清·集雲堂編。

世尊、諸經、應化聖賢、西天祖師、東土祖師。

六祖下,分五宗,濟下,至第三十五世永正悟元;洞下,至第三十七世鼓山道霈。皆偈頌拈提。

三二○、 禪宗雜毒海

八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册(五三—一○○)。清·沙門性音重編。

佛讚、雜讚、投機、鈔化、雜偈、道號、山居。

大慧杲之雜毒海,明之恕中無愠、清初梅谷行悦,增訂之;音師據此重編,其間補入一二。

三二一、 錦屏破石卓禪師雜著

一卷,千餘字。中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三册。侍者超常記録。

師諱悟卓,號破石。蜀之果城陳氏子。受天童悟祖戒。嗣香林禪師。生萬曆己酉年(一六○九)。住世四十五年。臘三十二。

詠犢、除夕、早行、題聖壽宫、題大酉洞八景、印心菴與靈源夜坐、贈别趙元一、九月病中咏菊、霪雨即事、谿聲、答天虞鄭少司馬書、行狀。

法系:箬菴問—鐵舟海—香林浄—破石悟卓

世所耳熟之「玉林國師」,即出天隱門下。師諱通琇,號玉林。常州(江蘇省)江陰楊氏子。受具於天隱修座下。爲侍者,嗣其法。修寂後,繼武庫報恩院法席。順治十五年,受詔入内。十七年,賜號「大覺普濟能仁國師」。後住杭州天目山。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八月十日示寂,世壽六十二。嗣法弟子二十餘人。著語録十二卷,大藏未見,惟御選語録收取語要。語録有單行本,慧空經房版。

三二二、 大覺普濟玉林禪師語録

十二卷。書記音緯等編,嗣法孫超琦彙。

  • 〔卷首〕 玉音五道、皇壇戒牒、客問金序、工夫説曹序。
  • 〔卷一〕 上堂。
  • 〔卷二〕 北集、上堂、機緣、偈頌、法事。
  • 〔卷三、四〕 示衆。
  • 〔卷五、六〕 小參。
  • 〔卷七〕 法語。
  • 〔卷八〕 機緣、垂代。
  • 〔卷九〕 頌古。
  • 〔卷十〕 客問評註、工夫説、像讚、記傳、詩記。
  • 〔卷十一〕 書問。
  • 〔卷十二〕 雜著、佛事、年譜上下卷。

玉林法嗣茆溪行森,侍玉林受順治帝詔,帝請玉林於萬善殿昇座説法;後迎入西苑,時時問答;遇合之隆,一時無比—既而玉林堅請還山,帝許之,留其首座茆溪行森,問答稱旨,賜「明道正覺禪師」之號。茆溪著有語録,未見;唯雍正帝御選語録第十一卷有「玉林琇國師語要」及「茆溪森禪師語要」。雍正帝御製序云:

朕覽玉琳琇父子之書,闡揚宗乘之妙旨,實能利人濟世。如杲日在空,迷雲頓浄;如清鐘響夜,幻夢旋消。惠當來龍象於無窮,嫓從上佛祖而不愧。用是採輯校刊,傳示後世。

[艹+卬]溪,博羅人。明邢部侍郎黎紹爵之子也。母李氏,感白光入懷而生。長博羣書,目數行下。以恩廕入國學。年二十七,病劇,爲惡夢感發,藉言秋試入京,路次歸宗,投寶公剃落。初參博山,不契。再走雲門,見雪嶠信,許之入室,呼爲嶺南長子。後參玉林琇,爲琇法嗣。侍琇於報恩,首衆十七載,接機迅利,人稱「鐵棒」云。康熙十六年丁巳(一六七七)六月二十七日,沐浴更衣,復爲弟子剃度傳衣,受最後供畢,索筆書偈,跏趺而逝。世壽不詳。溪法嗣,有心圓火蓮居士,集「揞黑豆集」九卷:

三二三、 揞黑豆集

九卷。卍續藏第一四五册(四○八—五一三)。清·居士心圓拈别,火蓮居士集梓。

頃與心圓居士,住菴結夏,取指月録及諸家燈史所載,應菴已下諸尊宿法語、機緣,一一拈提決擇,始會得古人殺活機權,無非洞明從上來事。

蓋自應菴華祖,振虎丘之緒,綿延弗絶;再盛於龍池;其間龍象蹴踏,如密雲、天隱、雪嶠、湛然諸尊宿下,師吼如林,洪鐘遞響;至溪而萬派歸墟,千峯到嶽,美盛洋洋,大哉觀止!

然而,展卷則目迷五色,没量大人,被黑豆换却眼睛;其稍劣者,即展轉推尋,愈尋愈遠。世有靈根慧性之士,肯於黑豆未生芽已前,一肩擔荷得去,便能拈一莖草,現丈六金身;拈丈六金身,作一莖草;咳唾掉臂,殺活得人,不犯鋒鋩,不落擬議;此古鏡未磨前一段光明,乃人人脚跟下同具者也。……乾隆五十九年甲寅(一七九四)夏,火蓮居士平聖臺序。

拈頌佛祖機用言句,六祖下十七世至三十八世。

三二四、 正源略集

目録一卷,略集十六卷(缺第一卷),補遺一卷。卍續藏第一四五册(一四五—二五○)。清·維揚沙門際源、了貞輯。國清沙門達珍編。 南嶽下三十四世至四十世。青原下宗鏡三世至十三世。

玉林通琇 棲雲行嶽 南谷超頴 靈鷲誠 天慧實徹 了凡際聖 昭月了貞 寶林達珍
霖霈際源

三二五、 密雲禪師語録

十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三十七册。門人如學編。

師諱圓悟,號密雲。常州(江蘇省)宜興人。俗姓蔣。明嘉靖四十五年丙寅(一五六六)十一月十六日丑時生。性樸實,農耕爲業。偶見六祖壇經,深信宗門下事。一日,採薪,見堆柴突露面前,有省。二十九,棄家,投依龍池傳老。三十三祝髮。萬曆三十年(一六○二),傳老遷燕都,師爲龍池監院。一日,過銅棺山,豁然大悟。三十九年,嗣傳老衣鉢。四十五年,繼席龍池。天啓三年,移天台通玄寺。四年,轉嘉興金粟山廣慧寺。崇禎三年,住福州黄檗山萬福寺。又住育王山廣利寺,天童山景德寺。十四年,住金陵大報恩寺。十五年(一六四二),歸通玄。七月七日,巡閲工匠如平日;及午,歸丈室,語侍者:倦甚!登寢榻,少頃,方起坐,跏趺未竟,泊然而化。世壽七十七。僧臘四十六。剃度弟子三百餘人。嗣法者十二人。

禹門、通玄、金粟、黄檗、育王、再住金粟、天童、七會語録,開示、小參、晚參、入堂、室中開示、偶言、入室、勘辨、問答機緣、行由、法語、書問、擧古、拈古、徵古、别古、代古、頌古、偈、讚、佛事、雜著。

附:行狀、全身塔銘、衣鉢塔銘、道行碑、年譜。

密雲法系:

密雲悟 朝宗通忍
石奇通雲
牧雲通門 天樹行植
浮石通賢
五峯如學
石車通乘
漢月法藏
費隱通容
大陳道忞
林野通奇
萬如通微
破山海明
古雪真喆

三二六、 朝宗禪師語録

十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四册。侍者行導編。

師諱通忍,號朝宗。毘陵陳氏子。生于明萬曆三十二年甲辰(一六○四)正月廿二日。廿二歲,依本郡清江縣長生庵獨知禪師出家。纔一月,往參金粟密雲和尚,力究七載。辛未春,侍密老赴育王,發明己事。清順治戊子(一六四八)十月八日寂。壽四十五。臘二十三。師九坐道場,誓不肯輕授一人。

緣起、上堂、小參、晚參、陞座、普説、機緣、請益、法語、頌古、雜偈、佛事、書問、塔銘。

三二七、 雪竇石奇禪師語録

十五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册。門人行正等編。

師諱通雲,字石奇。出蘇之太倉州徐氏。出家後,參密雲得悟,侍十三載。……師生于萬曆甲午二月廿五日,卒于清·康熙二年(一六六三)正月初十日。壽七十。臘四十五。

住臺州靈鷲寺語、天台浄居寺語、雪寶資聖寺語、興化普潤院語、慈水香山寺語、永嘉密印寺語、婁東南廣寺語、小參、機緣、代語、法語、頌古、偈語、雜咏、歌咏、題讚、佛事、行狀、塔銘、後序。

三二八、 牧雲和尚七會餘録

六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册。門人行瑋等編。

師諱通門,牧雲,號也。得法於密雲。康熙十年寂。壽不詳。

上堂、小參、夜參、普説、示衆、示語、禪浄玄旨、室中語要、書、答語、天童上堂、像讚、偈。

接引佛:

    腦後圓光誰不有     特地爲人垂隻手

    若人道得接手句     免得痴狂外邊走

    無量光明現指端     婆心憶子實悲酸

    男兒若豁通方眼     東土西天總一般

師著有:懶齋别集,宗本投機頌。

三二九、 牧雲和尚懶齋别集

十四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二三册。毛晉編。

文部七卷(一—七)、論、序、記、銘、説、題跋、雜著、疏、榜、傳、誌銘、祭文、書啓、雜牘、頌、像讚,偈部一卷(八),詩部六卷(九—一四)、銅非時、古南時、棲真時、興福時、興化時、鶴林時、天童時。

—銅非不詳。嘉興古南禪院。明州棲真寺。虞山興福寺。興化極樂院。鎮江鶴林寺。天童山景德寺。師嘗歷住此七寺。

三三○、 牧雲和尚宗本投機頌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二四册。

世序:西乾二十七祖、震旦六祖、曹溪二世至六世、臨濟二世至三十世密雲禪師。

附:

病遊遊刃、法華勺海頌二十八首、法華後頌十二首、十牛頌三十首、四依法頌四首、十二時頌、四威儀頌、蓮華十二偈、和達觀大師夜行偈、病遊初草、病遊後草。

三三一、 鶴林天樹植禪師語録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八册。門人湛祐編。

師諱行植,字天樹。蘇之常熟劉氏子。崇禎壬申臘月十四日生。十五,投破山邁菴德禪師,十九剃落。辛卯秋,禮牧雲和尚於惟實居。丙申冬,求具戒於費隱容和尚。後參石奇雲和尚。後依古南門和尚,得門付囑。辛亥冬,門示寂,師繼鶴林法席。康熙十九年(一六八○)十月上旬示寂。世壽四十九。

三三二、 浮石禪師語録

十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册。門人行浚等編。

師諱通賢,字浮石,姓趙氏。當湖人。十九出家。侍密雲得法。康熙六年丁未七月十九日入滅,世壽七十五。

嘉興平湖青蓮寺語、蘇州吴江報恩寺語、揚州海門廣慧寺語、天童語、秀州棲真寺語、宜興善權寺語、蘇州常熟福城寺語、小參、入室、問答機緣、勘辨垂代、代古、拈古、頌古、法語、偈讚、自贊、佛事、雜著、行實、詩偈。

寄講師:

    一局楞嚴事若何     躬慚婬席扣禪那

    因無静默真修力     尚有多聞狂慧魔

    愛見不生因克果     心言俱值水同波

    欲詢大覺初方便     一喝臨機細揣摩

浮石法系:

浮石賢 大方行海
山暉行澣 野竹福慧 不磷宗堅
達夫蕰上(宗上)。
天峰清 祖源超溟

三三三、 大方禪師語録

六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四册。門人超鳴編。

師諱行海,號大方。古檇李桐鄉人。錢氏子。萬曆甲辰年(一六○四)六月七日巳時生。二十九歲,閲壇經,遂出家。禮徑山無異禪師披剃。後參天童密老,甲戌,得戒於密老座下。得法於浮石。庚戌年(一六七○)二月五日示寂,世壽六十七。臘三十六。

住婁江禪燈菴語録。

歸正圓通普説、拈頌、雜頌、源流頌、偈、佛事、行實、塔銘。

三三四、 荊南開聖院山暉禪師語録

十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一三册。門人如崇録,法孫宗上編。

住平越護國、興慶萬壽、甕川聖恩、黄平長松、高郵福海語録,小參,晚參,機緣,法語,雜偈,尺牘。

山暉行澣禪師,西蜀新寧侯氏子。禮石蒲揆剃落。往來梁山卧龍之門。後受報恩(浮石)賢記莂。(燈全七七)康熙二十六年示寂,世壽六十七。

三三五、 嵩山野竹禪師語録

十四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一三册。門人宗宏録,宗上、宗堅同編。

師渝州長壽葉氏子。生于熹宗癸卯三月五日。自天啓元至思宗甲申,廿四年,蜀東巴南北田盧父兄燒戮殆盡!師之父母俱亡,孤身南避黔州,遇同鄉緇衣,乃謁東明曉師鬀落,名福慧,字思修。日惟禮佛持經。越三年,謁龍門,受戒。……丙申,再見龍門和尚於荊南開聖。丁酉,再見和尚於長松,得入室嗣法。潙臨濟下三十二世。

法系:密雲圓悟—浮石通賢—甎鏡行澣—嵩山野竹

三三六、 益州嵩山野竹禪師後録

八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一册。門人洪希編。

康熙十年秋,師受請住雲南大理府賓川州鷄足山石鐘禪寺,集成此録。

野竹大師者:生緣巴蜀,倡道梁益;爲甎鏡璧老人嫡骨,報恩浮和尚之真孫也。(序)

三三七、 天台三聖詩集和韻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一册。

三聖者:寒山、拾得、豐干也。此三聖,居天台山,故稱天台三聖。

楚石梵琦禪師,首和三聖詩;野竹福慧禪師重和,共彙爲一。

三三八、 兜率不磷堅禪師語録

三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一册。小師妙聖、妙德等記録。

康熙六年,受請住澂江府路南州兜率禪寺。

康熙十二年,竹老和尚命師住雲南府嵩山寺。

小參、晚參、示衆、法語、機緣、真贊、頌古、拈古、雜偈、佛事。

不磷大師者:奮迹蘄陽,化行南詔,爲濟宗甎鏡璧老人真孫,野竹慧公嫡子。(序)

真贊中:山暉璧老人,有:「稽首師翁,川巴老子」句。嵩山慧老人,有「稽首阿師,嵩山慈父」句。

師諱宗堅,不磷字也。野竹法嗣。餘不詳。

龍光達夫禪師,諱蕰上,明楚藩裔,遭張獻忠之亂,遵先人遺言,乃出家學道。其鷄肋集,有先大人文貞先生行狀,敘述其兄弟出家經過。其兄蕰鋐,師名蕰上,乃楚藩派名,遺民篇有朱藴鑑,亦楚藩裔。鋐出家後,去金旁,名宏、上,宏字竹眉,號寬夫;上字竹元,號達夫,嵩山野竹法嗣,山暉得意法孫。明末之亂,楚藩受禍最酷,宏上以虎口餘生,同修浄業,雖曰遺命,亦有託而逃焉耳。上住鄧州(河南省)龍光寺。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六十歲。著鷄肋集、頌古鉤鉅、集文字禪。

三三九、 鄧州龍光達夫禪師鷄肋集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一三册。侍者道氾、道沖録。

據室、小參、機緣、頌古、代語、雜偈、贊、佛事。

四賓主:

賓中賓 肝膽向誰傾 四海無知己 落得一身輕

賓中主 臨江櫂雙櫓 行行急度來 遲遲定風雨

主中賓 策杖過東鄰 街頭新豎子 目瞋亡國人

主中主 示機倩鸚鵡 白眼看木人 良哉超亘古

—此亦語録也。爲何叫做「鷄肋集」?—吃之無味,棄之可惜?—禪家語録,多無意味話,「麻三斤」、「乾矢橛」,何味?然則,可棄之乎?古來多少禪德,於此無意味語中,得大受用,焉可棄?若此,則所有語録,通統看作「鷄肋集」,亦無不可;但決非曹阿瞞腦中之鷄肋耳。

三四○、 頌古鉤鉅

一卷。中藏同上。蕰上達夫作頌,蕰宏寬夫著語。

三四一、 集文字禪

一卷。中藏同上。作者同上。

依洪覺範之石門文字禪,拈弄集合而成。

三四二、 萬法歸心録

三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册(三九六—四二○)。清·燕京小楊山沙門祖源超溟著。

警省俗迷、儒釋論理、釋道辨僞、頓悟修證、教乘差别、惟心浄土、禪分五宗、十魔亂正、經語引證、七佛偈、佛經已明祖語述後、勸善印施。

祖源禪師,乃浮石老人之孫,江西上藍天峰和尚之子。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著萬法歸心録。

三四三、 大潙五峯學禪師語録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百册。法孫智海重編。

師諱如學。族姓任。長安臨潼人。萬曆十三年乙酉(一五八五)四月八日生。二十離俗,投五臺大嶺寺天齊師薙髮。嗣法於天童密雲悟和尚。寂於辛酉七月廿二日正午。世壽四十九。僧臘二十九。(依年齡算,應是癸酉—崇禎六年。一六三三,辛酉恐誤)

五峯如學 養拙行明 慧山海 古梅冽 起宗真
天翼翔

三四四、 大潙密印禪寺養拙明禪師語録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百册。嗣法智海編。

師諱行明,别號養拙。生于河東之蒲版。俗姓常。二十歲,至南普陀山,投天衣如繡師薙髮。二十五歲,謁金粟密雲師翁,嗣法五峯。順治六年己丑(一六四九)春,付囑門人慧山,而示寂。

三四五、 潙山古梅冽禪師語録

五卷。中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六册。清·定冽説,真謙記。

康熙己酉住潙山密印寺,乙巳住芙蓉山廣化寺,擧古,密印寺首座寮秉拂、廣化首座寮秉拂。

缺行實。據録:師嗣臨濟第三十三世慧山老和尚法。

法系:五峯學—養拙行明—慧山海—古梅冽

三四六、 起宗真禪師語録

二卷。中藏同上。侍者力廣記録。

康熙庚辰,師自説行實云:余本貫人,姓胡。崇禎戊寅(一六三八)十月二日生。住胎八月而生,地不聲。自寅至午,如夢忽覺。嗣後,屢多災厄。遇經則喜,見殺不食。十一,母逝。即有出塵志,而爲世累,拖至五十,庚午方得出家。華山求戒。得法于臨濟正宗第三十四世古梅禪師。得戒定菴和尚亦付衣法。丁丑,師六十初度。康熙庚辰(一七○○),説行實。

三四七、 天翼翔禪師語録

二卷。中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七册。侍者寂乾記,門人際峰等編。

師諱巨翔,號天翼。楚永之零陵張氏子。康熙壬寅(一六六二)十二月初五辰時生。幼送靈山寺浄月師薙染,九歲授楞嚴。十九,謁西山藤焕和尚圓具。得法於古梅和尚。乙亥(一六九五)五月初九寂,壽三十三。僧臘一紀。

嘉興府金粟石車通乘禪師,金華朱氏子。依天真海藏脱白,禀具顯聖。徧參諸方,終不自肯;後謁天童悟於金粟,頓契玄旨。崇禎戊寅春示疾,僧問:此後向甚處與和尚相見?師曰:徧界不曾藏。僧作禮曰:恁麽則向者裏相見去也?師曰:莫錯認。遂泊然而逝。世壽四十六。(燈全六五)

石車通乘 祇園行剛 伏獅義公
參同一揆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