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5-Fo专题

一六六、 禪林僧寶傳

三十卷。卍續藏第一三七册(二二○—二八四)。宋·沙門慧洪撰。

覺範謂余曰:自達磨之來,六傳至大鑒;鑒之後,析爲二宗:其一爲石頭,雲門、曹洞、法眼,宗之;其一爲馬祖,臨濟、潙仰,宗之;是爲五家宗派。嘉祐中,達觀曇頴禪師,嘗爲之傳,載其機緣語句,而略其始終行事之迹。德洪以謂:影由形生,響逐聲起;既載其言,則入道之緣,臨終之効,有不可唐捐者。遂盡掇遺編,别記苴以諸方宿衲之傳。又、自嘉祐至政和,取雲門、臨濟兩家之裔,嶄然絶出者,合八十有一人,各爲傳而繋之以贊,分爲三十卷。書成於湘西之南臺,目之曰:禪林僧寶傳。……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長沙侯延慶引。

曹山本寂、雲門匡真、風穴沼、首山念、汾州昭、玄沙備、羅漢琛、法眼益、石霜諸、龍湖聞、九峯虔、禾山殷、雲居膺、洛浦安、天台韶、九峯玄、雲居齊、瑞鹿先、圓通德、南塔光湧、洞山守初、南安嚴、龍牙居遯、永明智覺、雲居簡、重雲暉、志德璋、林陽端、雙峯欽、九峯詮、洋忠、洞山聰、雪竇顯、天衣懷、薦福古、福昌善、大陽延、神鼎諲、谷山崇、圓照本、衡嶽泉、法華擧、廣慧璉、翠巖芝、浮山遠、投子青、天甯楷、大覺璉、興化銑、餘杭政、西余端、言法華、華嚴隆、慈明、黄龍南、雲峯悦、黄龍心、真浄文、仰山偉、東林總、大潙喆、雲居祐、隆慶閑、雲蓋智、圓通訥、浄因臻、法雲秀、延恩安、明教嵩、蔣山元、金山達觀、法昌遇、楊岐會、白雲端、大通本、報本元、禾山普、佛印元、寶峯英、保甯璣、佛壽清、五祖演、雲巖新、志庵主。

僧寶傳爲傳記體,然與高僧傳不同,以高僧傳,統括十科,此則專詳禪者。又與燈録不同,燈録詳載語言,此則兼載行事。然同載行事,其文體又有不同,一則類聚衆文,裁剪而成傳,其作用爲物理的;一則鎔化衆説,陶鑄以成文,其作用爲化學的。二者優劣,誠未易言;然洪則主張後説者也。

祖琇僧寶正續傳末,附代古塔主與洪覺範書,有曰:

「嘗聞足下有撰次僧史之志,某喜爲之折屐。及足下成書,獲閲之,方一過目,爛然華麗,及再三伸卷,考覈事實,則知足下樹志淺矣。夫文所以紀實也,苟忽事實,而高下其心,唯騁歆艷之文,此楊子所謂從而綉其鞶帨,君子所不取也。」

淳熙末,者菴惠彬撰「叢林公論」,亦數攻撃此書,以爲「傳多浮誇,贊多臆説」。漁隱叢話後集三七亦云:「僧寶傳,洪覺範所撰,但欲馳騁其文,往往多失事實。至於作贊,又雜以詩句,此豈史法示褒貶之意乎?」當時緇素對僧寶傳之批評如此,其書之内容可知。

慧洪,又名德洪,字覺範,號寂音尊者,事蹟見文字禪二十四寂音自序,及祖琇撰僧寶正續傳卷二。江西人。與黄山谷善,又習其鄉歐陽、王、曾諸公之緒,故雖出家,而才名籍甚。惟性粗率,往往輕於立論,故生平毁譽參半。寂於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世壽五十八。

祖琇爲洪鄉人,對洪致不滿,然爲洪傳贊,獨深恕之,曰:

覺範少歸釋氏,長而博極羣書。觀其發揮經論,光輔叢林,孜孜焉手不停綴,而言滿天下。及陷於難,著縫掖,出九死而僅生,垂二十年,重削髮,無一詞叛佛而改圖,此其爲賢者也。

是真平情之論矣。(以上節録史籍概論)

一六七、 林間録

二卷。卍續藏第一四八册(二九三—三二四)。宋·石門慧洪覺範禪師集。

洪覺範得自在三昧於雲菴老人,故能遊戲翰墨場中,呻吟謦欬皆成文章。每與林間勝士抵掌清談,莫非尊宿之高行;叢林之遺訓;諸佛菩薩之微旨;賢士大夫之餘論。每得一事,隨即録之。垂十年間,得三百餘事。從其遊者,本明上人外,若簡率而内甚精敏。燕坐之暇,以其所録,析爲上下帙,名之曰「林間録」。因其所録有先後,故不以古今爲詮次。得於談笑而非出於勉强,故其文優游平易,而無艱難險阻態。……(謝逸序)

此書爲筆記體,所記皆僧家故事,文筆流暢,故人喜讀之。

唐僧元曉者,海東人。初航海而至,將訪道名山,獨行荒陂,夜宿塚間,渴甚,引手掬于穴中,得泉甘涼;黎明視之,乃髑髏也!大惡之!盡欲嘔去,忽猛省,大嘆曰: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髑髏不二。如來大師曰:三界唯心。豈欺我哉!遂不復求師,即還海東,疏華嚴經,大弘圓頓之教。

一六八、 新編林間後録(林間録後集)

一卷。卍續同上(三二四—三二九)。

雲菴真贊:雲菴出黄龍之門,爲臨濟九世之孫,種性殊勝,契悟廣大,指示心要,辯如曹溪;決擇教乘,論如參栢;作當偈句,詞如誌公;層踐明驗,精如永嘉。退居雲菴時,已七十餘。幻滅都盡,慧光渾圓,可以想見其遺風餘烈。(贊略)

後録所載,皆石門文字禪卷十七至二十之文,蓋後人附入。

一六九、 智證傳

原十卷,今合爲一卷。附寶鏡三昧。卍續藏第一一一册(八九—一一三)。宋·寂音尊者慧洪覺範撰。門人覺慈編。

大法之衰,由吾儕綱宗不明,以故,祖令不行,而魔外充斥。即三尺豎子,掠取古德剩句,不知好惡,計爲己悟,僭竊公行,可嘆也!

有宋覺範禪師,於是乎懼,乃離合宗教,引事比類,折衷五家宗旨;至發其所秘,犯其所忌而不惜。昔人比之貫高、程嬰、公孫杵臼之用心。噫!亦可悲矣!

書以智證名:非智不足以辨邪正,非證不足以行賞罰;蓋照用全,方能荷大法也。

充覺範之心,即天下有一人焉,能讀此書,直究綱宗,行祖令,斯不負著書之意。即未能洞明此書,而能廣其傳於天下,以待夫一人焉,能洞明之者。縱未能即酬覺範之志,亦覺範所與也。

覺範所著,有:僧寶傳,林間録,與是書相表裏。……(以上録「重刻智證傳引」。明·真可大師述。)

一七○、 臨濟宗旨

一卷。卍續同上(八六—八八)。宋·沙門慧洪撰。

汾陽昭禪師示衆曰:先聖云:一句語,須具三玄;一玄中,須具三要。阿!那箇是三玄三要底句?(請讀原文便知。)

一七一、 石門文字禪

三十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九十二册。宋·石門寺沙門德洪覺範著。門人覺慈編録。

古詩、排律、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絶句、六言絶句、七言絶句、偈頌、贊、銘、詞、賦、記、序、記語、題、跋、書、塔銘、行狀、傳、祭文。

前有沙門達觀序。

—洪覺範禪師著述竟。

道融禪師,因讀「羅湖野録」有感,著「叢林盛事」二卷。師諱道融,字古月。法嗣塗毒策禪師。策嗣湛堂,堂嗣雲菴。(羅湖野録,見後—大慧杲下)

一七二、 叢林盛事

二卷。卍續藏第一四八册(二六—四八)。宋·沙門道融撰。

因見羅湖野録無著師序有感,乃將平日見聞前輩近世可行可録之語,共成一編,呈佛照老人,見而悦之曰:「此真吾門盛事也!」因以「叢林盛事」目之。慶元三年(一一九七)道融序。

程大卿參黄龍、佛印解東坡玉帶、芙蓉楊次公韓魏公、真浄居大愚、承天宗馳書、剖禪師作園頭、圓通秀、芙蓉爲投子典座、浄因成枯木、佛心才、張安道見楞伽、雪堂見父母、典牛牧牛頌、佛燈珣號罵天、開福寧見妬、應菴依圓悟、木菴永、直道者參妙喜、或菴號體亂擾、瞎堂爲圓悟晚子、密菴破沙盆、且菴仁、白楊順、月菴果、谷山旦、嬾菴需、一仕官題焦山、宏智夢作一聯、圓極岑、混源密、富鄭公參投子、草堂清、慈航朴、深己菴、月堂昌、山光、自得暉、開善謙、辨正堂、竹原菴主、水菴號一糙、如無明、西禪浄此菴、顔卍菴、全無菴、尤延之、無著妙總、瓊首座、李德邁、光佛照、策塗毒、本歸雲叢林佞篇、嬾菴樞、竦空谷、五臺草衣文殊、水墨觀音、柏堂雅、廣教會、三峰印自得暉作竹頌、鑑咦菴、佛性泰、開善謙頌古、圓通旻、吴居厚、陳彭公汝霖、安相國見旻、二靈菴主、仁宗帝見大覺、孝宗詔徑山潛、寶峰祥叉手、普慈聞、鐵菴一大、雪堂行、蘇子由、晁光禄、大圓智、玅道道人、機簡堂、證西林號老衲、詢罵天與佛鑑問答、劍門分菴主、伊菴權、高宗孝宗贊彌勒、印别峰、塗毒與放翁厚、石窻恭、孝宗遇佛照、誰菴演、别峯雲、洪首座、雪巢號村僧、松源頌、曇廣南、雷菴正受、大慧與祖慶頌、晦菴光、圓悟初在講肆、士大夫序尊宿語、無垢居士、蔣山元、肯堂元、公安珠、瑞巖順、萬壽修、笑菴悟、枯木元、潙山寶、空東山、菴號道號、安定郡王作戒欲文、思鑑開傳燈録、痴禪玅、保安封、圓通永建上人、常樂和山主、震山堂、崇野堂、龍丘法師慧仁、姑蘇尼祖懃、雲堂舒、金沙灘頭菩莎像、黄龍楊岐、曇橘州、唐虞世南、雲居如、佛印示衆、前輩贊有式、佛心才示衆、長蘆祖照、或菴示衆、東坡到京口、曾文清公、婺州靈應講主、混源密頌、甄公龍文、象田梵卿、慈恩法師、遯菴演、最菴印、滎陽郡王。

—黄龍系竟。

方會禪師得慈明心印後,住袁州楊岐山,盛擧唱宗乘。其下出白雲守端、保寧仁勇等;門葉繁茂,遂與黄龍對峙,成楊岐一派。守端下,有五祖法演;演下,有佛果克勤—即圓悟。勤、於政和初,應張商英之請,於雪竇重顯之頌古,加垂示、著語及評唱。門人録之,題云:碧巖録。以後、其弟子大慧宗杲,燒棄之;後人更拾集其燼餘,再上梓。嗣法之弟子,有七十五人。就中,大慧杲,虎丘隆,最著;各成一家,稱大慧派、虎丘派。宗杲盛唱看話禪,貶弘智正覺之主張爲「默照邪禪」。從此,禪流無不以看話禪爲入門。自宋代以後,繼續至元、明、清,其風未沫。

法系表(僅列有録者): —示語録或語要見古尊宿語録

楊岐會 白雲端 五祖演 圓悟勤
佛眼遠
開福寧
保寧勇

楊岐方會禪師,袁州宜春冷氏子。於道吾山落髮。參慈明,嗣其法。道俗迎居楊岐山。宋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示寂於雲蓋山。壽五十四。有語録及後録。又、古尊宿語録卷十九:楊岐山普通禪院會和尚語録,仁勇編。住潭州雲蓋山海會寺語録,守端編。宋·文政序。楊傑題。

一七三、 楊岐方會和尚語録

一卷。大藏第四十七册(六四○—六四八)。

住袁州楊岐山普通禪院會和尚語録、嗣法小師仁勇編、後住潭州雲蓋山海會寺語録、嗣法小師守端編、潭州道吾真禪師語要、勘辨、偈頌、雲蓋山會和尚語録序、皇祐二年,湘中苾芻文政述、題楊岐會老語録、元祐三年(一○八八),楊傑題。

右全同古尊宿語録卷十九。(大藏可能是把古録卷十九完全照抄,所以把道吾悟真的語要也抄進去。)

一七四、 楊岐方會和尚後録

一卷。大藏同上。卍續藏第一二○册(一七○—一七三)。

一七五、 白雲守端禪師語録

二卷。卍續藏第一二○册(一九一—一九九)。

〔卷上〕 上堂—原注云:上堂法語,既載于續刊古尊宿語要卷三,故今不再録,但取所遺者耳。行實、贊。

〔卷下〕 頌古。

一七六、 白雲端和尚語録(廣録)

四卷。卍續同上(二○○—二二五)。

〔卷一〕 江州承天禪院語録,小師處凝編。江州圓通崇勝禪院語録,小師海譚録。舒州法華山證道禪院語録,小師智本編。舒州龍門山乾明禪院語録,小師智華編。祖堂綱紀序。

〔卷二〕 舒州興化禪院語録,小師處凝編。舒州白雲山海會禪院語録,小師法演編。

〔卷三〕 偈頌—布袋和尚:

    都廬一箇布袋     裏面討甚奇怪

    困來且得枕頭     携去亦無妨碍

    有時閙市打開     多是自家買賣

〔卷四〕 舒州法華山端和尚頌古一百十則,小師處凝集。

一七七、 保寧仁勇禪師語録 (内題保寧禪院勇和尚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册(一七三—一九○)。門人道勝、圓浄録。

上堂、頌古。

保寧勇禪師,四明竺氏子。直造楊岐之室,頓明心印。岐殁,從同參白雲端遊。兩住保寧而終。詳見續燈卷十三。

一七八、 法演禪師語録

三卷。大藏第四十七册(六四九—六六八)。宋·參學才良等編。

初住四面山語録,才良編。次住太平語録,參學清遠集。次住海會語録,參學景淳集。舒州白雲山海會演和尚語録。黄梅東山演和尚語録,門人惟慶編。

此據明本古尊宿語録,而加新題。

古尊宿語録卷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全同。事跡詳見續燈卷二十。

一七九、 圓悟佛果禪師語録

二十卷。大藏第四十七册(七一三—八一○)。宋·虎丘紹隆等編。

  • 〔卷一—八〕 上堂。
  • 〔卷八—一三〕 小參。
  • 〔卷一三〕 普説。
  • 〔卷一四—一六〕 法語。
  • 〔卷一六〕 書。
  • 〔卷一六—一八〕 拈古。
  • 〔卷一八—一九〕 頌古。
  • 〔卷二十〕 偈頌、真讚、雜著、佛事。

衆生本來是佛:放憨放痴貪世味 閑情誰管真如地 有時得片好風光 十字街頭恣遊戲

一八○、 佛果圜悟真覺禪師心要(外題佛果克勤禪師心要)

四卷,卍續藏第一二○册(三四八—三九五)。嗣法子文編。

圓悟禪師,彭州駱氏子。爲演祖侍者。後見鷄飛上闌干,鼓翅而鳴,大悟。演祖曰:我侍者參得禪也。宋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八月五日示寂。見續燈卷二十五。著有「碧巖録」、「擊節録」。

一八一、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録(卍作碧巖集)

十卷。大藏第四十八册(一三九—二二五),卍續藏第一一七册(一二六—二二四)。宋·雪竇重顯禪師頌古,圜悟克勤禪師住澧州夾山靈泉禪院評唱。

後序云:圜悟禪師評唱雪竇和尚頌古一百則,剖決玄微,抉剔幽邃,顯列祖之機用,開後學之心源……

  • 〔卷一〕 聖諦第一義、趙州至道無難、馬祖日面佛月面佛、德山挾複問答、雪峰粟粒、雲門日日好日、惠超問佛、翠巖眉毛、趙州四門、睦州掠虚漢。
  • 〔卷二〕 黄檗噇酒糟漢、洞山麻三斤、巴陵銀椀裏雪、雲門一代時教、雲門倒一説、鏡清啐啄機、香林坐久成勞、忠國師無縫塔、俱胝只豎一指、翠微禪板。
  • 〔卷三〕 智門蓮華荷葉、雲峯鼈鼻蛇、保福長慶遊山次、鐵磨老牸牛、蓮華峰拈拄杖、百丈獨坐大雄峰、雲門體露金風、南泉不説底法、大隋隨他去也、趙州大蘿蔔頭。
  • 〔卷四〕 麻谷持錫繞床、定上座佇立、陳操具雙眼、仰山不曾遊山、文殊前后三三、長沙芳草落花、盤山三界無法、風穴祖師心印、雲門花藥欄、陸亘天地同根。
  • 〔卷五〕 趙州大死底、龐居士好雪片片、洞山無寒暑、禾山解打鼓、趙州七斤布衫、鏡清雨滴聲、雲門六不收、招慶翻却茶銚、三聖透網金鱗、雲門塵塵三昧。
  • 〔卷六〕 雲峰是什麽、趙州渡驢渡馬、百丈野鴨子、雲門却展兩手、道吾一家弔慰、欽山一鏃破關、趙州田庫奴、趙州分踈不下、趙州何不引盡、雲門拄杖化龍。
  • 〔卷七〕 風穴家國興盛、雲門中有一寶、南泉斬却猫兒、趙州頭戴草鞋,外道良馬鞭影、巖頭收黄巢劍、傅大士講經竟、仰山汝名什麽、南泉畫一圓相、潙山請和尚道。
  • 〔卷八〕 五峯和尚併却、雲巖和尚有也、馬祖四句百非、金牛飯桶、烏臼屈棒屈棒、丹霞吃飯也未、雲門餬餅、開士入浴、投子一切佛聲、趙州初生孩子。
  • 〔卷九〕 藥山塵中塵、大龍堅固法身、雲門古佛露柱、維摩不二法門、桐峯庵主作虎聲、雲門厨庫三門、雲門藥病相治、玄沙三種病人、雲巖大悲手眼、智門般若體。
  • 〔卷十〕 鹽官犀牛扇子、世尊陞座、大光這野狐精、楞嚴不見、長慶阿羅漢三毒、趙州三轉語、金剛經罪業消滅、天平行脚、忠國師十身調御、巴陵吹毛劍。

一八二、 佛果擊節録

二卷。卍續藏第一一七册(二二五—二五三)。宋·雪竇明覺禪師拈古,佛果圜悟禪師撃節。

上卷三十七則,下卷六十三則,共一百則。

德山示衆、雪峯普請、百丈拂子、崇壽指凳、永嘉遶錫、

仰山指雪、香嚴垂語、魯祖吃飯、雪峯古澗、西堂爛却、

欽山竪拳、睦州苕菷、棗樹漢國、趙州偷筍、保壽開堂、

無業妄想、德山作麽、保福簽瓜、南泉示衆、馬祖圓相、

興化罰錢、長慶淘金、大梅無意、臨濟蒿枝、師祖珠藏、

鏡清問僧、雲門法身、三聖金鱗、伏牛馳書、玄沙過患、

報慈問僧、船子絲綸、投子一言、祖師六塵、本生拄杖、

安國伊蘭、玄沙見虎、洞山三頓、大慈示衆、黄檗閉門、

鏡清方便、香林衲衣、本仁示衆、國師三唤、投子抑逼、

雲門示衆、智門草鞋、雪峯五棒、徑山一點、睦州擔板、

巴陵示衆,則川摘茶、雲門裂破、睦州鉢囊、雪峰三下、

南泉出世、欽山恁麽、玄沙問僧、長慶羚羊、圓明示衆、

南院諸聖、雪峯相見、國師浄瓶、茱萸看箭、臨濟赴齋、

三角示衆、巖頭跨門、太原顧視、雲門三病、鼓山示衆、

睦州毛端、仰山坐次、智門般若、烏臼參堂、雪峰天使、

大隨普賢、雲門新羅、北禪資福、睦州示衆、玄沙圓相、

南泉賣身、茱萸一橛、夾山生死、保福羚羊、巴陵祖意、

趙州答話、躭源辭師、潙仰田中、雪峰覆船、保福扶犁、

大梅鼯鼠、趙州般若、德山托鉢、雪峰古鏡、洞山衣鉢、

投子三星,洛浦伏膺、香嚴仙陀、風穴離微、古德沙水。

圓悟勤禪師法系(有録或有著述者):

圓悟勤 大慧杲 卍菴道顔
感山曉瑩
懶菴鼎需 木菴安永 晦翁悟明
少雲寶曇
佛照德光 雲居梵琮
北磵居簡 物初大觀 晦機元熙 笑隱大訢
東海德輝
浙翁如琰 大川普濟
偃溪廣聞 枯崖圓悟
雲峰妙高 智徹
淮海原肇
介石智朋
晦巖智昭
妙峯之善 藏叟善珍 元叟行端 楚石梵琦
愚菴智及
行中至仁 南石文琇
夢堂曇噩
秀巖師瑞 無量宗壽
無用浄全 笑翁妙堪 無文道燦
曇秀
遯菴宗演 西山亮
虎丘隆
靈隱慧遠 道濟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