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4-Fo专题

一四九、 聖箭堂述古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七册(八八—一○二)。清·鼓山道霈禪師述。

予坐聖箭堂,述從上佛祖之語也。特就目力所及:凡事蹟尋常,而未經指點者;或理致精深,而有裨性地者;或針砭末法之弊,而深中肯綮者;或履踐嚴明,而臨終特異者;述之,而系之以評。以所得爲先後,不以古今爲銓次。是篇,雖僅二萬餘言,而佛祖爲人之苦心,亦于此可概見。每一展卷,令人慧目肅清,智證潔白;是病、是藥、是正、是邪、一一瞭然,如指諸掌;然後知佛祖之言,示人的而陶鑄深也(序)。

—道霈禪師諸著述竟。

一五○、 壽昌見如元謐禪師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五册(四六—五四)。門人道璞集。

師諱元謐,字見如,一字閴然。建昌南城胡氏子。生于萬曆七年己卯(一五七九)。禮金山鎧法師祝髮。爲壽昌經法嗣。住壽昌二十餘年。順治六年己丑(一六四九)示寂。世壽七十一。法臘五十。

洞下未詳法嗣—

一五一、 文穆念禪師語録

五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四册。門人真慧等編次。

文穆,師之號也,具名不詳。南楚祁陽(湖南省)蔣氏子。生于明·崇禎六年癸酉(一六三三)六月二十三日巳時。年十二,於本邑紫雲菴,禮復之長老薙髮。順治十年癸巳,辭師行脚,徧遊講肆。甲午,入衡州(湖南省)岐山仁瑞寺,參嬾放智禪師,依之。於順治十五年戊戌,嬾放禪師授與拄杖,與呆也遯雲同日受囑。後住信陽州(河南省)法幢山雙林寺;歷住丹霞、雲巖。康熙十六年丁巳(一六七七),囘雙林寺,十二月十三日示寂,世壽四十五。

  • 〔卷一〕 法幢山雙林寺語。
  • 〔卷二〕 住鄧州丹霞山僊霞寺語。
  • 〔卷三〕 再住雙林寺語。
  • 〔卷四〕 住汝州伏牛山雲巖寺語、機緣。
  • 〔卷五〕 頌古、行實。

—嬾放智,未見録,未詳所嗣,唯知是洞宗,故列入洞下未詳法嗣。

一五二、 宗門玄鑑圖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二册(四六五—四七三)。明·沙門虚一撰。

直指單傳,初無委曲,五宗不傳之妙,誰敢擧揚?後來法久成弊,生出異端,故五家依門傍户者,或設爲五位君臣、四種料揀、三關九帶、十智同真;門庭各立,互相提唱。雖則一期建立,詎知後代兒孫,一箇箇墮在參天荊棘中,枝上牽枝,蔓中引蔓。山野自愧不能地一聲,爲佛祖忠臣,盡焚窠臼;今反將七百陳爛葛藤,新飜一遍,畫蛇添足,難逃明眼人前白日見鬼矣!(序)

普賢門、文殊門、觀音門、以理因向門、順實依伍門、法體自然門、密應藏鋒門、事門理對門、寄事標玄門、理絶詮事門、順止歸實門、全機盡法門、又三格門、三玄論、四大式論、八棒論、五句論、八大勢論、洞山五位圖、慈明五位頌、大陽三句圖、王子五位圖、洞山偏正五位圓相、洞山偏正五位圖、仰山九十六種圓相圖、圓收六門、曹洞宗旨、洞山五位投子清和尚序、洞山五位頌、卧龍山雲庵老人評唱五位王子圖頌、潙仰宗、臨濟宗、雲門宗、法眼宗、五宗、四與麽。

著者虚一,字方覺。知是洞宗,未詳所嗣。此書,於萬曆三十五年(一六○七)序刊。

五、 臨濟宗

臨濟宗:臨濟義玄下,興化存奬—南院慧顒—風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陽善昭—石霜楚圓,次第相承。

楚圓禪師,住石霜山崇勝寺行化,其門下,黄龍慧南、楊岐方會,最著。南禪師,於宋·景祐三年(一○三六)住南昌黄龍山,大樹法幢,法席頗盛。其下出黄龍祖心、東林常聰、寶峯克文等;門葉繁茂,遂成黄龍一派。

臨濟法系:

臨濟義玄 興化存奬 南院慧顒 風穴延沼 首山省念 石門藴聰 龍華齊岳 西余浄端
翠峰月
李遵勗
三交智嵩
葉縣歸省
神鼎洪諲
汾陽善昭 石霜楚圓 道吾悟真
瑯琊慧覺 黄龍慧南
法華全擧 楊岐方會
大愚守芝 雲峰文悦

興化存奬禪師語録,見古尊宿語録卷五末段,約二千餘字而已。

南院慧顒禪師,有録:汝州南院禪師語要,一卷。見古尊宿語録卷七。

風穴延沼禪師,風穴禪師語録,一卷。亦在古尊宿語録卷七。以上二録,合爲一卷。

首山省念禪師,汝州首山念和尚語録,一卷。見古尊宿語録卷八。首山法嗣中,有語録,見於古尊宿語録中者,有五位:石門聰、承天嵩、葉縣省、神鼎諲、汾陽善昭。

石門山慈照禪師鳳巖集,一卷。古録卷九。

並州承天院三交智嵩禪師語録,一卷。古録卷十。

汝州葉縣廣教省禪師語録,一卷。古録卷二十三。

潭州神鼎第一代諲禪師語録,一卷。古録卷二十四。

汾陽昭禪師語録,一卷。古録卷十前半。

首山念法嗣石門山谷隱藴聰下,出龍華齊岳、翠峰月。岳下,出吴山浄端(據續燈録,嗣岳;但據語録則謂嗣翠峰。)

有録—

一五三、 吴山浄端禪師語録(内題湖州吴山端禪師語録)

二卷。卍續藏第一二六册(二四五—二五九)。法孫師皎重編。

師諱浄端,字明表。俗姓丘。吴興歸安人。始見弄師子者,發明心要,則以綵帛像其皮,時時著之,因以爲號—端師子。住西余山,嗣姑蘇翠峯月禪師(據續燈謂嗣龍華齊岳)。……端高自稱譽,吐語奇怪,逸人也。病牙久不愈,謂衆曰:明日遷化去。衆以爲戲語,請説偈。端索筆大書曰:

端師子太慵懶 未死牙齒先壞爛 二時伴衆赴堂 粥飯都趕不辦

如今得死是便宜 長眠百事皆不管 第一不著看官 第二不著喫粥飯

五更遂化。閲世七十二。東吴祠之,以爲散聖。

師觀浮生富貴貧賤皆屬幻空,而人不悟,遂作十空警世。

—兹録五首:

    人生難滿百     華無十日紅

    有錢不布施     死了一場空

    衣食皆前定     隨緣任命終

    假饒彊討得     横死一場空

    錢多轉不足     餘剩尚言窮

    莫教時運退     懊惱一場空

    骨肉權相聚     妻兒防命終

    無常一旦至     離别一場空

    富貴多豐足     前緣所種功

    今生不修福     後世一場空

—此師多奇語,有點濟公味。

一五四、 天聖廣燈録

三十卷。卍續藏第一三五册(二九八—四五一)。宋·李遵勗編。(此録成於宋·景祐三年。一○三六)

從釋迦世尊,初祖迦葉,至二十八祖菩提達磨來東土,至六祖慧能大師,南嶽下,至第九世,青原下,至十一世。

法系:首山念—石門聰—李遵勗。

一五五、 汾陽無德(善昭)禪師語録

三卷。大藏第四十七册(五九五—六二九),卍續藏第一二○册(四二—八○)。石霜楚圓禪師集。

上中二卷,語録。下卷,偈頌詩歌。却無傳記。

勸世:

    近見多人説是非     不能緘口道相依

    言他短處君還短     長短誰人自得知

    聖凡邪正自須知     莫管他人是與非

    今古幾能窮妙盡     妄隨塵境走如痴

    争人競我幾時休     不覺春光已變秋

    葉落鴈歸霜漸冷     布衣草履更何求

汾陽法嗣,有録,見於古尊宿語録者,有四:瑯琊覺、大愚芝、法華擧、慈明圓。

滁州瑯琊山覺和尚語録,一卷。元聚集。古録卷四十六。

筠州大愚芝和尚語録,一卷。古録卷二十五。

舒州法華山擧和尚語要,一卷。古録卷二十六。

石霜山楚圓慈明禪師語録,一卷,古尊宿語録卷十一。又—

一五六、 石霜楚圓慈明禪師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册(八一—九三)。黄龍慧南重編。

師住南源山語録、住道吾山語録。

上堂云:藥多病甚,網細魚稠。下座。

住石霜山崇勝禪院語録。

住南嶽山福嚴禪院語録,住興化禪院語録,偈頌。

大愚守芝座下出雲峯文悦,古尊宿語録中,有:雲峰悦禪師初住翠巖語録,二卷。見古録卷四十、 四十一。門人齊曉編。

慈明座下法嗣,有:

道吾悟真禪師。古尊宿語録卷十九中,有:潭州道吾悟真禪師語要。約三千餘字。上堂、勘辨、偈頌—潙山水牯牛,杖林山下竹筋鞭,北斗藏身,百丈野狐,庭前栢子,靈雲桃花,麻三斤,興化問雲居何必話,前三三後三三,僧請益三妙三訣師以頌示之。

黄龍慧南禪師,信州章氏子。初依泐潭澄,分座接物;後詣慈明,遂造其室。明問:「那裏是『趙州勘破臺山婆子』處?」師不能答。次日又詣,明詬罵不已。師曰:「罵豈慈悲法施耶?」明曰:「你作罵會麽?」師於言下大悟。後開法於同安;遷黄檗、歸宗;最後住黄龍山。室中常設三問: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復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復垂脚曰:我脚何似驢脚?鮮有契其旨者。宋·熙寧二年(一○六九)三月十七日,端坐示寂。壽六十八。詳見續燈録卷七。語録一卷:

一五七、 黄龍慧南禪師語録

一卷。大藏第四十七册(六二九—六四○),卍續藏第一二○册(九四—一○五)。

住同安崇勝院語録、遷住歸宗語録、筠州黄檗山法語、黄龍山語録、偈頌。

語録續補—日僧東晙輯。

三關—師自頌:

    生緣有語人皆識     水母何曾離得鰕

    但見日頭東畔上     誰能更喫趙州茶

    我手佛手兼擧     禪人直下薦取

    不動干戈道出     當處超佛越祖

    我脚驢脚並行     步步踏著無生

    會得雲收日卷     方知此道縱横

黄龍法系: —示語録或語要見古尊宿語録

黄龍慧南 晦堂祖心 死心悟新 禾山慧方
草堂善清 雪峰慧空
靈源惟清 長靈守卓 無示介諶 心聞曇賁 雪菴從瑾 虚菴懷敞 明菴榮西(日僧)
寶峯克文 覺範慧洪
湛堂文準 雲巖天游 塗毒智策 古月道融

一五八、 黄龍晦堂心和尚語録(外題寶覺祖心禪師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册(一○八—一二一)。侍者子和録,門人仲介重編。

語録、室中垂問代答、室中擧古、偈頌。

讀信心銘:縱饒窮到底,還是涉風波;自古貧堪笑,一身猶恨多!

答章楚材:從來有病方與藥,妄起還因説有真;妄病若忘真藥盡,洞然明白舊時人。若存明白翻成病,萬法融通始是真;曲直方圓不相到,擬將何法付何人!

—黄龍南、晦堂心行蹟,皆見續傳燈録筆記。

一五九、 死心悟新禪師語録(内題黄龍死心新禪師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册(一二二—一二八)。

住雲巖語録、住翠巖廣化法語、再住雲巖語録、遷住黄龍語録、偈頌。

與方侍者:「念念向本家,本家即心也;念念行吾道,吾道即性也;吾心性無二,佛祖更無也。吾今六十七歲,汝侍吾十四夏。既能徹自心源,一味更無真假。他年人問如何,將此語傳天下。」

贊六祖:六祖當年不丈夫,倩人書壁自塗糊,明明有偈言無物,却愛他家一鉢盂!

死心悟新禪師,廣東曲江人,俗姓黄。慶曆三年(一○四三)二月二十九日生。參晦堂心,得蒙印可。元祐七年(一○九二),出世雲巖。紹聖四年(一○九七)住翠巖。政和初,住黄龍。政和四年(一一一四)十二月十四日示寂,世壽七十二。

一六○、 禾山超宗方禪師語録(外題超宗慧方禪師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册(一二九—一三七)。

住隆慶語録、遷住禾山語録、遷住雲巖語録、偈頌。

百丈野狐:百丈堂前驗野狐 還如水上捺葫蘆 而今到處全機現 便好當場捋虎鬚

諸佛居何國土:千佛靈蹤莫别求 長沙機轉有來由 要知覿體難藏處 黄鶴樓前鸚鵡洲

師諱慧方,號超宗,臨江龔氏子。侍死心十四年。宣和年間,開堂於隆慶寺,又住禾山。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示寂,世壽五十七。

草堂善清禪師,南雄保昌(廣東省)人,俗姓何。幼年出家。元豐四年(一○八一)試經得度。初參大潙喆,後謁晦堂心而大悟。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出住黄龍;歷住曹山、疎山、及隆興府(江西省)泐潭寺。紹興十二年壬戌(一一四二),示寂於泐潭。火後,睛、舌,堅浄如故;舍利明瑩,大如珠顆。世壽八十六。語要一卷,見續古尊宿語要(卍續一一八)。法嗣有雪峰慧空等。

一六一、 雪峯東山慧空和尚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册(一三七—一五三)。門人慧弼編。

語録:上堂、秉炬、法語、拈古、頌古、真贊、偈語。

福州雪峯東山慧空禪師,本郡人,族陳氏。十四圓頂。出嶺、偕妙喜,同參圓悟于雲居,已而復道聚雲門菴。及禮六祖歸,抵疎山,參侍草堂,日臻玄奥,服勤有年。入閩久之,紹興癸酉,開法雪峯,徇緣一載,退歸東菴。戊寅示寂。壽六十三,臘四十八。

靈源惟清禪師,字覺天,號靈源叟。南昌(江西省)武寧人,俗姓陳。晦堂法嗣。住舒州(安徽省)太平禪院,黄龍山崇恩寺。以疾,居照默堂十五年。政和七年(一一一七)示寂。壽不詳。法嗣有長靈守卓等。

一六二、 長靈守卓和尚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册(一五四—一六八)。沙門介諶編。

住甘露禪院、住資福禪院、垂語百則、偈頌、行狀。

和尚諱守卓。生莊氏。泉南人。弱冠遊京師,肄業天清寺,試大經得度。初近清雅禪師。次抵姑蘇定慧,從遵式禪師,通華嚴。後入靈源清禪師之室,得蒙印可。隨侍十載。佛鑑懃禪師請居第一座。太守孫公請住甘露,大振宗風。次遷資福、天寧。面目嚴冷,諸方目爲「卓鐵面」。初移太平長靈室,因以長靈稱之。宣和五年(一一二三)十月二十五日上堂,和雲門臘月一曲,因激切勸誡學者。至二十七日,辭衆安坐而化。閲世五十有九,坐三十有二夏。後五日闍維,獲五色舍利。法嗣有無示介諶等。

介諶禪師,號無示,永嘉張氏子。得法後,住育王山。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示寂,世壽六十九。語要一卷,收于續古尊宿語要。法嗣有心聞賁等。

心聞曇賁禪師,永嘉人,無示諶法嗣。語要一卷,見續古尊宿語要。法嗣有雪菴從瑾等。

雪菴從瑾禪師,頌古一卷:

一六三、 雪菴從瑾禪師頌古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册(一六八—一七○)。

女子出定、入城出城、見不能及、門前刹竿、師子尊者、達摩見武帝、隻履西歸、二祖安心、衣鉢誰得、三唤侍者、馬祖云、百丈曰、南泉曰、夾山曰、盤山告衆、魯祖面壁、藥山石頭、株花如夢、甘贄設粥、平常心、趙州曰、趙州行脚、秘魔木叉、祇林降魔、臨濟陞堂、趙州問大同、興化問答、興化喝、巖頭、涅槃門、雲門上堂、禾山打鼓、生死事大、黄龍三關、倩女離魂。

師諱從瑾,號雪菴,永嘉楠溪鄭氏子。臺州瑞巖謁心聞,依住三年,聞遷温州江心,爲維那,乃獲印可。初住儀貞(江蘇省)靈巖寺,後住天童。慶元六年(一二○○)七月廿三日示寂,世壽八十四。法嗣有虚菴懷敞等。(五燈會元續略一,誤作天童如浄法嗣;繼燈録一、五燈全書三○、與續略同;五燈嚴統亦然,但不列章次。)

虚菴懷敞禪師,雪菴法嗣。住天台山萬年寺。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日僧榮西來參。十六年,住天童,榮西隨侍,紹熙二年(一一九一)印可。

日僧榮西禪師,字明菴,日本備中人。一一六八年入宋,請天台章疏三十餘部囘國。一一八五年,再入宋,留宋五年,依天台山虚菴敞學臨濟禪,得法後,即於一一九一年七月囘國,大闡臨濟宗風。

一二一五年七月五日示寂,世壽七十五。著有喫茶養生記,興禪護國論等。

一六四、 興禪護國論

三卷。頻伽藏霜函七,大藏第八十册(一—一七)。論分十門:令法久住,鎮護國家,世人決疑,古德誠證,宗派血脈,典據增信,大綱勸參,建立支目,大國説話,向發願。後附宋佛海禪師未來記(即預言),三百餘字。

一六五、 雲庵真浄禪師語録

六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九十六册。福深録。

序—宋·守忠書、序—宋·蘇轍述、請疏—宋·王安石撰、請疏—宋·王安禮撰。

住筠州聖壽語録、住洞山語録、住金陵報寧語録、住盧山歸宗語録、住寶峯禪院語録、偈頌、後序、附録、行狀、祭文、重修雲庵塔、雲庵真讚、題雲菴手帖、跋山谷雲菴贊、雲菴生辰、雲菴塔有雙桐作此寄因姪。

師諱克文。黄龍南禪師之的嗣。陝府閿鄉鄭氏子。崇寧元年(一一○二)十月示疾,十六日中夜,沐浴更衣,趺坐,衆請説法,笑曰:今年七十八,四大相離别,火風既分散,臨行休更説。遺戒弟子,皆宗門大事,不及其私。言畢而殁。壽七十八,臘五十二。

古尊宿語録卷四十二至四十五,寶峰雲菴真浄禪師語録,共四卷。法深録。

雲菴法嗣—慧洪禪師,字覺範。雖無語録,但著述頗多,現存藏中者,有:林間録、林間録後集、禪林僧寶傳、智證傳、臨濟宗旨、石門文字禪。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