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2-Fo专题

〔卷二十二〕

大鑑下十四世—黄龍晦堂心禪師法嗣四十七人:黄龍悟新、黄龍惟清、泐潭善清、青原惟信、夾山曉純、三聖繼昌、雙嶺化、山曉津、保福本權、雙峯景齊、護國景新、黄龍智明、道吾仲圓、慈雲道清、黄龍如曉、黄庭堅太史、王韶居士、吴恂居士,十八人見録。

黄龍悟新禪師,韶州曲江王氏子。魁岸黑面,如梵僧狀。依佛陀院落髮。初謁栖賢秀鐵面。次依黄龍(晦堂)寶覺禪師,請示安樂處,晦堂曰:「安樂處,正忌上座起多骨董;直須死却無量劫來全心乃可耳。」。一日,嘿坐,會知事捶行者,師聞丈聲,忽大悟。自是,號死心叟。榜其居曰死心室。宋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十二月十三日晚小參説偈,十五日泊然坐逝。閲世七十二,坐四十五夏。語録一卷,卍續一二○册。

隆興府黄龍靈源惟清禪師,本州陳氏子。印心於晦堂。每謂人曰:今之學者未脱生死,病在何處?病在偷心未死耳。然非其罪,爲師者之罪也。如漢高祖紿韓信而殺之,信雖死,其心果死乎?古之學者,言下脱生死,效在何處?在偷心已死。然非學者自能爾,實爲師者鉗鎚妙密也。如梁武帝御大殿見侯景,不動聲氣,而景之心,已枯竭無餘矣。

隆慶府泐潭草堂善清禪師,南雄州何氏子。初謁大潙喆,無所得,後謁黄龍,歲餘,豁然。依止七年,乃辭。徧訪叢林。後出世黄龍,終于泐潭。

隆興府兜率從悦禪師,贛州熊氏子。雲蓋智示令參洞山文,即謁洞山,深領奥旨。後出世鹿苑。有清素者,久參慈明,寓居一室,未始與人交,以食果因緣,得與談,素令師語平生所得,師具通所見,素曰:「可以入佛,而不能入魔。」師曰:「何謂也?」素曰:「豈不見古人道:末後一句,始到牢關。」如是累月,素乃印可。仍戒之曰:「文示子者,皆正知正見,然子離文太早,不能盡其妙。吾今爲子點破,使子受用得大自在。他日切勿嗣吾也。」師後嗣真浄。師室中設語以驗學者:一曰、 撥草瞻風,只圖見性;即今上座性在甚麽處?二曰、 識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地時,作麽生脱?三曰、 脱得生死,便知去處;四大分離,向甚麽處去?宋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冬,浴訖,集衆説偈曰:四十有八,聖凡盡殺;不是英雄,龍安路滑。奄然而化。

泐潭文準禪師,興元府唐固梁氏子。幼見佛像,輒笑。不喜聞酒肉。金仙寺沙門虚普,乞食至其家,師辭父母從普歸,時年八歲。授以法華經。之後,往依梁山乘禪師,呵曰:「驅烏未受戒,敢學佛乘乎?」師捧手曰:「壇場是戒耶?三羯磨、梵行、阿闍黎是戒耶?」乘大驚!師笑曰:「雖然,敢不受教。」遂受具足戒於唐安律師。徧遊成都講肆,唱諸部綱目,即棄去,曰:「吾不求甚解。」法師曇演,佳其英特,撫之曰:「汝法船也!南方有大開士,若潙山真如,九峰真浄者,可往求之。」師拜受,與同學志恭,詣大潙,久之,不契,乃造九峰依真浄,師服膺,就弟子之列。一日,擧杖決渠水濺衣,因大悟。後受請開法於雲巖。未幾,移泐潭。槌拂之下,常數千指。自號湛堂。宋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七月二十二日,更衣,説偈而化。閲世五十五,坐三十五夏。雲居真牧和尚謂人曰:「出關走江淮,閲三十年,參一十八善知識,於中:佛果、佛眼、死心、靈源、湛堂五大士,無出其右者。」

筠州清涼德洪禪師,字覺範。郡之新昌喻氏子。年十四,父母併月而殁,去依三峰靚禪師爲童子。十九爲大僧。依宣秘律師,受唯識論,臻其奥。博觀子史,有異才,以詩鳴京華紳間。久之,南歸,依真浄禪師究心,凡七年,得其道。……宋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夏五月示寂,世壽五十八。著有:林間録二卷,僧寶傳三十卷,高僧傳十二卷,智證傳十卷,志林十卷,冷齋夜話十卷,天厨禁臠一卷,石門文字禪三十卷,語録偈頌一篇,法華合論七卷,楞嚴尊頂義十卷,圓覺皆證義二卷,金剛法源論一卷,起信論解義二卷。

洪州奉安新縣慧安慧淵禪師,北人。孤硬自立。久參晦堂,已有契證;復參真浄,深詣幽奥。陸沉衆中,與衆作息,人無知者。時慧安禪院臨道左,凡衲子往來泐潭、黄龍、洞山、黄檗者,無不經由。偶法席久虚,時真浄在寶峰,太守移書命擇人居之。衆中衲子耆宿皆憚其行,久之不決,師忽白真浄曰:慧淵去得否?真浄喜云:汝可去。遂復書擧師。時湛堂爲首座,問師云:公去如何住持?師曰:慧淵無福,當爲一切人結緣,自肩一栲栳,打街供衆。湛堂云:須老兄始得。遂作頌餞之。師既至,逐日打化。遇暫到,即延歸院中宿泊,且曰:容某甲歸修供養。如此三十五年,風雨不易。鼎新創建佛殿、輪藏、羅漢堂;凡叢林所宜有者,咸皆備焉。師後終於慧安。闍維舍利無數,異香滿室累月不絶。奉新後遭兵火,殘破無孑遺,獨慧安諸殿嶷然獨存,蓋願力成就,神物護持所致云。

〔卷二十三〕

大鑑下第十五世—黄龍清禪師法嗣十八人:長靈守卓、上封本才、法輪應端、百丈以棲、博山子經、黄龍德逢、戴道純居士,九人見録。 東京天寧長靈守卓禪師,語録一卷,卍續一二○册。

死心悟新禪師法嗣十六人:禾山慧方、南蕩法空、九頂慧泉、上封祖秀、妙普菴主、鍾山道隆、齊謐首座、智通道人,八人見録。

吉州禾山方禪師,語録一卷,卍續一二○册。

嘉興府華亭性空妙普菴主,漢州人。久依死心獲證,乃抵秀水,追船子遺風,結茅青龍之野,吹鐵笛以自娱。多賦詠,得之者必珍藏。其山居曰:「心法雙忘猶隔妄,色塵不二尚餘塵;百鳥不來春又過,不知誰是主菴人。」又警衆曰:「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中軍主將能行令,不動干戈治太平。」又曰:「十二時中莫住工,窮來窮去到無窮;直須洞徹無窮底,踏倒須彌第一峯。」建炎初,徐明叛,道經烏鎮,肆殺戮,民多逃亡,師獨荷策而往,賊見其偉異,疑必詭伏者,問其來,師曰:「吾禪者,欲抵密印寺。」賊怒,欲斬之,師曰:「大丈夫,要頭便斫取,奚以怒爲?吾死必矣,願得一飯以爲送終。」賊奉肉食,師如常齋出生畢,乃曰:「孰當爲我文之以祭?」賊笑而不答。師索筆大書曰:「嗚呼惟靈,勞我以生,則大塊之過,役我以壽,則陰陽之失,乏我以貧,則五行不正,困我以命,則時日不吉,吁哉至哉,賴有出塵之道,悟我之性,與其妙心,則其妙心,孰與爲鄰,上同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無明,纖塵不動,本自圓成,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以爲明,乾坤未足以爲大,磊磊落落,無罣無碍,六十餘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臘逍遥自在,逢人則喜,見佛不拜,笑矣乎,笑矣乎!可惜少年郎,風流太光彩,坦然歸去付春風,體似虚空終不壞,尚饗。」遂擧筯飫餐。賊徒大笑!食罷,復曰:「刼數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如今正好乘時,便請一刀兩斷。」乃大呼「斬!斬!」賊方駭異,稽首謝過,令衞而出。烏鎮之廬舍免焚,實師之惠也。道俗聞之,愈敬。宋高宗紹興庚申(十年,一一四○)冬,造大盆,穴而塞之,修書寄雪竇持禪師曰:吾將水塟矣。壬戌歲,持至,見其尚存,作偈嘲之曰:「咄哉老性空,剛要餧魚鼈;去不索性去,祇管向人説。」師閲偈,笑曰:待兄來證明耳。令徧告衆。衆集,師爲説法要,仍説偈曰:「坐脱立亡 不若水塟 一省柴燒 二省開壙 撒手便行 不妨快暢 誰是知音 船子和尚 高風難繼百千年 一曲漁歌少人唱」遂盤坐盆中,順潮而下,衆皆隨至海濱,望欲斷目。師取塞戽水而囘,衆擁觀,水無所入。復乘流而往,唱曰:「船子當年返故鄉,没蹤跡處妙難量;真風徧寄知音者,鐵笛横吹作散場。」其笛聲嗚咽,頃於蒼茫間,見以笛擲空而没。後三日,於沙上趺坐如生。道俗争往迎歸,留五日,闍維。

空室道人智通者,龍圖范珣女也。因看法界觀,頓有省,連作二偈見意。參死心,得印證。政和間,居金陵。常設浴於保寧,揭榜於門曰:「一物也無,洗箇甚麽?纖塵若有,起自何來?道取一句子玄,乃可大家入浴。古靈祇解揩背,開士何曾明心?欲證離垢地時,須是通身汗出。盡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塵?直饒水垢頓除,到此亦須洗却!」後爲尼,名惟久。掛錫姑蘇之西竺。緇白日夕師問,得其道者頗衆。俄示寂,書偈趺坐而終。有明心録行世。

草堂清禪師法嗣八人:雪峯慧空、育王普崇、萬年法一、黄龍道震,四人見録。

福州雪峰東山慧空禪師,語録一卷。卍續一二○册。

臺州萬年雪巢法一禪師,太師襄陽郡王李公遵勉之玄孫。世居開封祥符。母夢一老僧至而産。年十七,試上庠,從祖仕淮南,欲官之,不就,棄家,事長蘆賾禪師,未幾,慈覺殁,大觀改元,禮靈巖通照愿禪師祝髮、登具。依愿十年,迷悶,不能入,靖康末,謁草堂於疎山,一語而頓明大法。臨終,示微疾,書偈曰:「今年七十五,歸作菴中主;珍重觀世音,泥蛇吞石虎。」入龕趺坐而逝。

隆興府黄龍山道震禪師,金陵趙氏子。少依覺印英禪師爲童子。圓具後,謁丹霞淳禪師。後依草堂,一見契合。日取藏經讀之。一夕,聞晚參鼓,步出經堂,擧頭見月,遂大悟。

青原信禪師法嗣五人:正法希明、梁山懽、嶽山祖菴主,三人見録。

夾山純禪師法嗣三人:欽山普初,一人見録。

黄州栢子山嵩禪師法嗣一人:東禪惟資。

褒親有瑞禪師法嗣二人:壽寧道完,一人見録。

智海清禪師法嗣三人:乾峯圓慧、四祖仲宣,二人見録。

廬山羅漢寺南禪師法嗣三人:雲峯慧昌、浮山德宣,二人見録。

琅邪起禪師法嗣一人:金陵俞道婆。

光孝蘭禪師法嗣一人:蘆山法真。

象田卿禪師法嗣七人:雪竇持、石佛益,二人見録。

慧日雅禪師法嗣二人:九仙法清、法因菴主。

龍牙言禪師法嗣一人:洞山擇言。

道林一禪師法嗣一人:大潙智。

〔卷二十四〕

大鑑下十五世—浄慈明禪師法嗣五人:浄慈象、雪峯隆,二人見録。

長蘆和禪師法嗣十五人:甘露達珠、靈隱慧淳,二人見録。

雪峯慧禪師法嗣十四人:浄慈道昌、徑山了一、金山了心,三人見録。

杭州浄慈月堂道昌禪師,湖州吴氏子。

臨安府徑山照堂了一禪師,明州人。

香嚴月禪師法嗣二人:香嚴如壁,一人見録。

慧林深禪師法嗣七人:靈隱慧光、國清妙印、國清普紹、九座慧邃,四人見録。

報恩然禪師法嗣一人:資聖元祖。

慧林海禪師法嗣二人:萬杉壽堅,一人見録。

開先宗禪師法嗣二人:黄檗惟初、嶽麓海。

雪峰演禪師法嗣四人:西禪慧順,一人見録。

長蘆了禪師法嗣十三人:天童宗珏、長蘆妙覺、山義初、保寧興譽、北山法通,五人見録。

天童覺禪師法嗣十四人:雪竇嗣宗、善權法智、浄慈慧暉、瑞巖法恭、石門法真、光孝思徹、大洪法爲、長蘆琳,八人見録。

杭州浄慈自得慧暉禪師,會稽張氏子。幼依澄照道凝染削,二十進具。扣真歇於長蘆,微有所證;旋里謁宏智,許爲室中真子。紹興丁巳,開法補陀,徙萬壽,及吉祥、雪竇;淳熙三年(一一七七),勅補浄慈。七年秋,退歸雪竇。宋孝宗淳熙十年仲冬二十九日中夜,沐浴而逝。語録六卷,卍續一二四册。(語録末附塔銘謂:師是金州安城人,姓王。七歲依法恩爲童子。十六,法恩遷化,依雪峯依契禪師十九年,契指往天童侍正覺。紹興二十五年入浄慈。住世七十年。塔銘是瑞巖石窗法恭所撰,時紹興二十九年。未知孰是?)

明州瑞巖石窗法恭禪師,郡之奉化林氏子。於棲真院下髮受具。一夕,誦法華至「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時聞風刺椶櫚葉聲,忽然有省;依天童,始明大旨。凡當世弘法者,悉往咨決。出住能仁、光孝、瑞巖。

大洪預禪師法嗣五人:慧力悟、慧深首座,二人見録。

天封歸禪師法嗣一人:東林通理。

天衣聰禪師法嗣六人:慧日法安、護國欽、吉祥元實、投子道宣,四人見録。

承天澄月禪師法嗣二人:承天仲顔,一人見録。

〔卷二十五〕

大鑑下十五世—五祖演禪師法嗣二十二人:昭覺克勤、太平慧懃、龍門清遠、開福道寧、大隨元静、無爲宗泰、五祖表自、龍華道初、九頂清素、元禮首座、普融藏主、法閦上座,十人見録。

成都昭覺寺佛果克勤禪師,彭州駱氏子。世宗儒。兒時,日記千言。偶遊妙寂寺,見佛書,三復,悵然如獲舊物,曰:予殆過去沙門也。即去家,依自省祝髮,從文照通講説,又從敏行授楞嚴。俄得病,瀕死,嘆曰:諸佛槃正路,不在文句中;吾欲以聲求色見,宜其無以死也!遂棄去,徧參尊宿,最後見五祖演,盡其機用。……紹興五年(一一三五)八月示微疾,趺坐書偈遺衆,投筆而逝。語録二十卷,大藏四七册。心要四卷,卍續一二○册。評唱雪竇頌古—碧巖録十卷,大藏四八册,卍續一一七册。

舒州太平佛鑑慧懃禪師,本郡汪氏子,每以「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味之,有省。徧參名宿,往來五祖之門有年,後以克勤傍助,始獲印可。

舒州龍門佛眼清遠禪師,臨卭李氏子。嚴正寡言。十四圓具。讀法華至「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持問講師,講師莫能答。師嘆曰:義學名相,非所以了生死大事。遂南遊,參演禪師,聞二人交罵,諫者曰:你猶自煩惱在。師於言下有省。後以撥爐,見火一豆許,恍然自喜,遽閲傳燈録,至破竈墮因緣,忽大悟。宣和二年(一一二○),一日,謂其徒曰:「諸方老宿,臨終必留偈辭世;世可辭耶?且將安往?」乃合掌怡然趨寂。

潭州開福道寧禪師,歙溪汪氏子。壯爲道人,於崇果寺執浴。一日,將濯足,偶誦金剛經至「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遂忘所知,忽垂足沸湯中,發明己見。祝髮後,徧參名宿,後依五祖演,得心印。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十一月七日酉時,跏趺坐逝。語録二卷,卍續一二○册。

彭州大隨南堂元静禪師,後名道興。閬之玉山大儒趙公約仲之子。十歲,病甚,母禱之,感異夢,捨令出家。元祐三年,通經得度。首參永安恩,後依五祖演。紹興乙卯(一一三五)七月二十四日示寂。

智海平禪師法嗣十三人:浄因繼成、法輪彦孜、開福崇哲,三人見録。

泐潭祥禪師法嗣十四人:鴻福昇、萬壽素、香山道淵、開善道璚、寶峰景淳、懷玉用宣,六人見録。

雲蓋本禪師法嗣四人:承天慧連、承天自賢、香山惟德、草衣巖慶。

護國本禪師法嗣一人:君山普浄。

〔卷二十六〕

大鑑下十五世—兜率悦禪師法嗣十二人:兜率慧照、疎山了常、張商英居士,三人見録。

泐潭準禪師法嗣五人:雲巖天游、三角智堯,二人見録。

法雲杲禪師法嗣三人:洞山辯、慧海儀、西蜀鸞。

西蜀鸞法師,通大小乘。佛照謝事居景德,師問照曰:「禪家言多不根,何也?」照曰:「汝習何經論?」曰:「諸經粗知,頗通百法。」照曰:「祇如昨日雨,今日晴,是甚麽法中收?」師懵然。照擧癢和子撃曰:「莫道禪家所言不根好!」師憤曰:「昨日雨,今日晴,畢竟是甚麽法中收?」照曰:「第二十四時分不相應法中收。」師恍悟,即禮謝。後歸蜀,居講會,以直道示徒,不泥名相;而衆多引去。遂説偈罷講曰:「衆賣華兮獨賣松,青青顔色不如紅;算來終不與時合,歸去來兮翠藹中!」由是隱居二十年。道俗追慕,復命演法。笑答偈曰:「遁跡隱高峰,高峰又不容;不如歸錦里,依舊賣青松。」衆列拜悔過。兩川講者争依之。(佛照即法雲杲)

文殊能禪師法嗣一人:天寧瓊。

照覺純白禪師法嗣四人:信相宗顯,一人見録。

大潙瑃禪師法嗣五人:中巖藴能、雲頂宗印,二人見録。

懷安軍雲頂寶覺宗印禪師,一日,普説罷,師曰:諸子未要散去,更聽一偈。乃曰:

    四十九年     一場熱鬨

    八十七春     老漢獨弄

    誰少誰多     一般作夢

    歸去來兮     梅梢雪重

言訖,下座,倚杖而逝。

薦福英禪師法嗣五人:等覺普明,一人見録。

泐潭乾禪師法嗣十八人:龍牙宗密、圓通道旻、天童普交、東禪從密、勝因咸静、知和菴主、興化可都、道吾楚方,八人見録。

江州圓通道旻禪師,世稱古佛。興化蔡氏子。母夢吞摩尼寶珠,有孕。生五歲,足不履,口不言。母抱遊西明寺,見佛像,遽履地,合爪,稱南無佛,仍作禮。人大異之。依景德寺德祥出家。徧參諸方,依潙山喆最久,晚慕泐潭,往謁,久參,蒙印可。開法灌溪,次居圓通。帝賜號圓機。

慶元府天童普交禪師,郡之萬齡畢氏子。幼頴悟,未冠得度。往南屏聽台教。因爲檀越修懺摩,有問曰:公之所懺罪,爲自懺耶?爲他懺耶?若自懺罪,罪性何來?若懺他罪,他罪非汝,烏能懺之?師不能對。遂遊方,造泐潭。得印後,於天童掩關八年。後受請開法。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三月二十日,沐浴陞堂説偈,脱然示寂。壽七十七,臘五十八。

慶元府二靈知和菴主,蘇臺玉峰張氏子。兒時嘗習坐垂堂,堂傾,父母意其必死,師瞑目自若,因使出家。謁泐潭,入其室。元符間,抵雪竇之中峰棲雲兩菴逾二十年。後住二靈,三十年間,居無長物,唯二虎侍其右。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四月十二日,趺坐而逝。

開先英禪師法嗣十六人:大潙海評,慈氏瑞仙,二人見録。

紹興府慈氏瑞仙禪師,本郡人。年二十去家。以試經披削。習毘尼,因覩戒性如虚空,持者爲迷倒,師謂:戒者,束身之法也,何自縛乎?遂探台教,又閲「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説無生。」疑曰:畢竟從何而生?即省,曰:因緣所生,空假三觀,抑揚性海;心佛衆生,名異體同;十境、十乘,轉識成智,不思議境,智照方明,非言詮所及。棄,謁諸方。入開先廣鑑瑛禪師之室。

圓通僊禪師法嗣四人:浄光了威、明招文慧,二人見録。

慧力可昌禪師法嗣四人:慧力洞源,一人見録。

〔卷二十七〕

大鑑下十六世—昭覺圓悟克勤禪師法嗣十六人:徑山宗杲、虎丘紹隆、育王端裕、大潙法泰、護國景元、玄沙僧昭,六人見録。

臨安府徑山妙喜大慧宗杲禪師,語録三十卷,大藏四七册,題「大慧普覺禪師語録」。宗門武庫一卷,大藏四七册。雜毒海二卷,卍續一二一册。

平江府虎丘紹隆禪師,語録一卷,卍續一二○册。

臺州護國此菴景元禪師,温州樂清張氏子。入佛果室。示寂木山。

〔卷二十八〕

大鑑下十六世—昭覺圓悟克勤禪師法嗣下五十九人:南峯雲辯、正法建、華藏安民、昭覺道元、中竺中仁、象耳袁覺、華嚴祖覺、福嚴文演、明因曇玩、虎丘元浄、天寧梵思、君山覺、寶華顯、東山覺、天封覺、道祖首座、宗振首座、徐俯居士、趙令衿居士、李彌遜居士、覺菴道人、明室道人、范縣君、靈隱慧遠、洪福子文,二十五人見録。

建康府華藏密印安民禪師,嘉定府朱氏子。初講楞嚴於成都,爲義學所歸。後謁圓悟,仍於楞嚴反復推敲,悟亦仍其楞嚴以解其縛。

成都府昭覺徹菴道元禪師,綿州鄧氏子。

臨安府中天竺堂中仁禪師,洛陽人。進具後,往來三藏譯經所,諦窮經論。特於宗門未之信,謁圓悟,悟曰:「依經解義,三世佛寃;離經一字,即同魔説。速道,速道!」師擬對,悟劈口撃之,因墜一齒,即大悟。

眉州象耳山袁覺禪師,郡之袁氏子。出家傳燈,試經得度。本名圓覺,郡守填祠牒,誤作袁字,疑師慊然,戲謂之曰:一字名可乎?師笑曰:「一字已多」。郡守異之。

眉州中巖華嚴祖覺禪師,嘉州楊氏子。幼聰慧,書史過目成誦。著書排釋氏,惡境忽現,悔過,出家。未幾,疽發膝上,五年,醫莫愈,因書華嚴合論。畢,夜感異夢,旦即捨杖步趨。一日,誦至現相品曰:

「佛身無有生,而能示出生。法性如虚空,諸佛於中住;無住亦無去,處處皆見佛。」遂悟華嚴宗旨。

衢州天寧訥堂梵思禪師,蘇臺朱氏子。

成都府昭覺道祖首座,初見圓悟,於「即心是佛」語下發明。久之,悟命分座。一日,爲衆入室,餘二十許人,師忽問曰:「生死到來,如何囘避?」僧無對。師擲下拂子,奄然而逝。衆皆愕然。亟以聞悟,悟至,召曰:「祖首座!」師張目眎之。悟曰:「抖擻精神透關去!」師點頭。竟爾趨寂。

臨安府靈隱瞎堂遠禪師,生於眉山金流鎮彭氏。有廣録四卷,卍續一二○册。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