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5-Fo专题

六九、 佛祖統紀

五十四卷。大藏第四十九册(一二九—四七七)。卍續藏第一三一册(一—三五五),作五十五卷。宋·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前有序、通例、目録。

*釋迦本紀一(卷一—四)。

〔卷一〕 明本迹、敘聖源、名釋迦。

〔卷二〕 下兜率、託母胎、住胎宫、示降生、出父家、成佛道。

〔卷三〕 轉法輪——五時:華嚴、鹿苑、方等、般若、法華涅槃。

〔卷四〕 入涅槃、分舍利、集三藏。

*西土二十四祖紀二。

〔卷五〕 大迦葉尊者、阿難陀尊者、商那和修尊者、末田地尊者、毱多尊者、提多迦尊者、彌遮迦尊者、難提尊者、密多尊者、脇尊者、夜奢尊者、馬鳴尊者、摩羅尊者、龍樹尊者。

——以上十三祖,係東土所承正祖。

提婆尊者、羅尊者、僧佉尊者、耶舍尊者、鳩摩羅尊者、闍夜多尊者、槃駄尊者、摩拏羅尊者、鶴勒那尊者、師子尊者。

*東土九祖紀三。

〔卷六〕 龍樹尊者、北齊禪師、南岳禪師、智者禪師。

〔卷七〕 章安禪師、法華禪師、天宫禪師、左溪禪師、荊溪禪師。

〔卷八〕

*興道下八祖紀四。

興道法師、至行法師、正定法師、妙説法師、高論法師、浄光法師、寶雲法師、法智法師。

*諸祖旁出世家五。

〔卷九〕 南岳世家—僧照禪師下二十一人。天台世家—真觀禪師下六十五人。

〔卷十〕 章安世家—弘景禪師下六人。天宫世家—真覺禪師一人。左溪世家—神邕禪師下二十八人。荊溪世家—普門禪師下一十四人。興道世家—守素法師下二人。至行世家—良湑法師下五人。正定世家—敬休法師下四人。妙説世家—常操法師下五人。高論世家—志因法師下十九人。浄光世家—宗昱法師下二十人。寶雲世家—遵式法師下八人。

*諸祖列傳六。

〔卷十一〕 慈雲(下二十九人)、興國(下二人)、錢塘(下二人)。

〔卷十二〕 法智第二世,廣智(下二十五人)。

〔卷十三〕 法智第三世,廣智、神照、南屏、三學、浮石、廣慈六家(四十人)。

〔卷十四〕 法智第四世,廣智、神照、南屏三家(三十七人)。

〔卷十五〕 法智第五世,廣、神、南三家(五十二人)。

〔卷十六〕 法智第六世,廣、神、南三家(三十五人)。

〔卷十七〕 法智第七世,廣、神、南三家(四十人)。

〔卷十八〕 法智第八世,廣、神、南三家(六十一人)。

〔卷十九〕 法智第九世,廣、神、南三家。

〔卷二十〕 法智第十世,廣、神、南三家。

〔卷二十一〕 *諸師雜傳七。—浄覺、神智、草庵。

〔卷二十二〕 *未詳承嗣傳八。東陽大士(下四十一人)。

〔卷二十三〕 *歷代傳教表九。

〔卷二十四〕 *佛祖世系表十。

〔卷二十五〕 *山家教典志十一。

〔卷二十六〕 *浄土立教志十二—蓮社七祖、蓮社十八賢、蓮社百二十三人不入社諸賢。

〔卷二十七〕 往生高僧。

〔卷二十八〕 往生高尼、往生雜衆、往生公卿、往生士庶、往生女倫、往生惡輩、往生禽魚、往生續遺。

〔卷二十九〕 *諸宗立教志十三。—達摩、賢首、慈恩、灌頂、南山。

〔卷三十〕 *三世出興志十四。過去莊嚴刼千佛、現在賢刼千佛、小三灾、未來星宿刼千佛、大三灾。

*世界名體志十五。

〔卷三十一〕 華藏世界圖、萬億須彌圖、九山八海圖、大千三界圖、忉利天宫圖、諸天通論。

〔卷三十二〕 東華地理圖、西域諸國圖、西土五印圖、八熱地獄圖、十六遊增圖、八寒地獄圖。

〔卷三十三〕 法門光顯志十六。法運通塞志十七。

〔卷三十四〕 周、秦。

〔卷三十五〕 西漢、東漢、三國。

〔卷三十六〕 晉、宋、齊。

〔卷三十七〕 梁、陳。

〔卷三十八〕 北魏、北齊、北周。

〔卷三十九〕 隋——文帝、煬帝、恭帝。唐——高祖、太宗、高宗、武后。

〔卷四十〕 中宗、睿宗、玄宗、肅宗。

〔卷四十一〕 代宗、德宗、順宗、憲宗。

〔卷四十二〕 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景宗。五代——梁、唐、晉、漢、周。

〔卷四十三〕 宋——太祖、太宗。

〔卷四十四〕 真宗。

〔卷四十五〕 仁宗、英宗、神宗。

〔卷四十六〕 哲宗、徽宗、欽宗。

〔卷四十七〕 高宗、孝宗、光宗。

〔卷四十八〕 寧宗、理宗。

*名文光教志十八。

〔卷四十九〕 天台禪林寺碑(梁肅)、天台止觀統例(梁肅)、智者大師傳論(梁肅)、聖安寺無姓和尚碑(柳宗元)、無姓和尚碑陰記(柳宗元)、龍興寺淨土院記(柳宗元)、法智大師行業碑(趙抃)、止觀坐禪法要記(陳瓘)、三千有門頌(陳瓘)、與明智法師書(陳瓘)、南湖浄土院記(陳瓘)。

〔卷五十〕 仁王般若經疏序(晁説之)、明智法師碑論(晁説之)、南湖智者大師讚(真隱居士)、永嘉西湖法明寺疏(葉通)、重刊删定止觀序(吴克己)、與喻貢元書(吴克己)、始終心要(唐·荊溪禪師)、四十二章經疏序(孤山)、與駱御史書(孤山)、南岳止觀序(慈雲)、書紳(論語子張書諸紳)、圓頓止觀十法界圖(慈雲)、宗門遵祖議(志磐)。

*歷代會要志十九。

〔卷五十一〕 君上奉法、屢朝拜佛、天書御製、聖君護法、試經度僧、特恩度僧、進納度僧、士夫出家、沙門封爵、僧職師號、不拜君父、不稱臣僧、崇禮高行、沙門著書。

〔卷五十二〕 宿命前身、放生禁殺、祈禱災異、國朝典故、諸國朝貢。

〔卷五十三〕 北天佛牙、鄮山舍利、鳳翔佛骨、陳留佛指、瑞像應世、聖賢出化、立壇受戒、設像置經、建寺造塔、西天求法、東土譯經、經目僧數、天台傳教、禪苑傳燈、律宗垂範、神尼異行、名山勝迹、聖教感通、持誦功深、西遊樂國。

〔卷五十四〕 三教出興、三教厄運、三教訞僞、三教談論、僧道角法、僧先道後、内律分財、僧制治罰、僧籍免丁、賜謚封塔、褒恤終亡、臨終瑞相、君臣慢法、韓歐排佛、化胡僞經、事魔邪黨、毁法惡報。

佛祖統紀,天台一家之正史也。惟清末楊仁山長者著「等不等觀雜録」,極貶此書。兹録其文如下:

評佛祖統紀

宋僧志磐所作「佛祖統記」,收入大藏,流傳已久。予閲之,覺其尊崇本宗,實有違乎佛祖之本意也。夫瞿曇捨金輪王位而作沙門,是棄世間之榮,而就山林之寂也;傳其道者,莫不皆然。而志磐立一派以爲正宗,作本紀,尊之爲帝王;近支謂之旁出,作世家,尊之爲諸侯;遠支作列傳,等之於士大夫。佛祖世系表内之祖,十四祖以下,反同旁出。全是世俗知見。自迦葉受佛付囑而爲初祖,歷代傳衣,至曹溪而止;此三十三代,皆從靈山會上一時印定;法身大士應運而出,主持正法也。今志磐以慧文大師「遥宗龍樹」一語,遂將後之十九祖判爲旁出。稍知佛法者,斷不出此。近聞台家後裔,欲續統紀,自四明以下,立一正宗,接至近代,以本紀尊之。無知妄作,至於如此,尚得謂之如來真子乎!

其貶賢宗,則曰「有教無觀」;其貶慈恩,則曰「立義疏闊」;自□□以降,四明以還,其中平平無奇者,亦尊爲正統。若不論道德而論世系,則禹湯之傳而爲桀紂,文武之傳而爲幽厲!(等不等觀雜録卷四)

七○、 續佛祖統紀

二卷。卍續藏第一三一册(三五六—三七○)。

北峰印法師法嗣法照法師等三十人之傳紀。

此法照,即著「法華三大部讀教記」者。師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乙巳(一一八五)。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三)中秋之夕,書偈云:「佛壽八十,我多九年,虚空掇轉,大用現前。」擲筆端坐而逝。師,禪參蔣山。帝賜號「晦岩」。通禪教律,學徒雲集,盛極一時。

七一、 隋天台智者大師别傳

一卷。大藏第五十册(一九一—一九七)。門人灌頂撰。

註釋一種

① 〔智者大師别傳註〕

二卷。卍續藏第一三四册(三○七—三二八)。宋·四明沙門曇照註。

七二、 天台九祖傳

一卷。大藏第五十一册(九七—一○三)。宋·雲間沙門士衡編。

高祖龍樹大士、二祖北齊尊者、三祖南岳尊者、四祖智者大師、五祖章安尊者、六祖法華尊者、七祖天宫尊者、八祖左谿尊者、九祖荊溪尊者。

七三、 弘贊法華傳

十卷。大藏第五十一册(一二—四七)。唐·藍谷沙門惠詳撰。

圖像第一、翻譯第二、講解第三、修觀第四、遺身第五、誦持第六、轉讀第七、書寫第八。

始自東晉,終乎李唐。凡學法華,得其靈應者,備載於此。

七四、 法華傳記

十卷。大藏同上(四八—九六)。作者同上。

今聊撰集耳目見聞,動勵後輩信心,簡以十二科,分爲十軸。

部類增減第一、隱顯時異第二、傳譯年代第三、支派别行第四、論釋不同第五、諸師序集第六、講解感應第七、諷誦勝利第八、轉讀滅罪第九、書寫救苦第十、聽聞利益第十一、依正供養第十二。

作者詳公,不知其氏族。博聞達識。記法華之應驗,該一化之始終,奬誘學徒,令悟一乘。其功非小。

七五、 法華經顯應録

二卷。卍續藏第一三四册(四○八—四四八)。宋·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

古聖七事、高僧一七三人、信男三二人、信女一四人。

七六、 法華靈驗傳

二卷。卍續同上(三八七—四○七)。明·觀識沙門了圓録。

——卍續藏之錯字真多,在文中錯字,還看得出來,若是人名,例如此書作者,卍續目録則稱「了因」,但書中則題「觀識沙門了圓録」,究竟作者之名是「了因」、抑是「了圓」?無法確知。

法華靈驗傳,有:大唐藍谷沙門慧詳所撰弘贊傳;宋朝四明沙門宗曉所撰顯應録;本朝真浄國師所撰海東傳弘録。今歷覽此三傳,抄録其中最爲奇特事,合成二卷,以勸發後來。兩卷合百七奇異。

文分十七段:

  • 第一段 序品。
  • 第二段 法説周、方便品。
  • 第三段 譬喻品、信解品、藥草喻品、授記品。
  • 第四段 因緣周、化城喻品。
  • 第五段 五百弟子授記品、授學無學人記品。
  • 第六段 法師品、見寶塔品。
  • 第七段 提婆達多品、勸持品。
  • 第八段 安樂行品。
  • 第九段 從地涌出品、如來壽量品、分别功德品。
  • 第十段 隨喜功德品、法師功德品。
  • 第十一段 常不輕品、如來神力品、囑累品。
  • 第十二段 藥王菩薩本事品。
  • 第十三段 妙音菩薩品。
  • 第十四段 普門品。
  • 第十五段 陀羅尼品、妙莊嚴王品、普賢勸發品。
  • 第十六段 ——十六事。
  • 第十七段 ——四事、跋。

七七、 法華經持驗記

二卷。卍續藏第一三四册(四四九—四七七)。清·同善道人周克復纂。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