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7-Fo专题

一四五、 佛説除恐災患經

一卷,七千六百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五五二),中藏同前。乞伏秦·沙門聖堅譯。

佛住王舍城。維耶離大疫,請佛往救,受才明長者十六日供。次受奈女供。廣説佛受寶蓋往因,並説才明及奈女往因。

一四六、 佛説孛經抄

一卷,八千多字。大藏第十七册(七二九),中藏同前。吴·支謙譯。

佛住祇園,外道殺孫陀利女埋祇園以謗佛,至第八日卑先匿王察知其情,佛乃爲説往昔行菩薩道時,其名曰孛,身爲國師,受四臣及夫人謗,久後方明。今復如是。

一四七、 天王太子辟羅經

一卷,六百餘字。大藏第十五册(一三○),中藏第一輯第四集(線裝第二十六册)。失譯人名。

天王太子名曰辟羅,自説昔爲國王,欲造大鼓,令其音震百里,有智臣願爲,王開庫藏付之,智臣即以施諸貧乏事。

一四八、 佛説八大靈塔名號經

一卷,五百餘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七七三),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五册)。宋·法賢譯。

先説八大塔名:㈠ 生處,㈡ 成道處,㈢ 轉法輪處,㈣ 現神變處,㈤ 從忉利下處,㈥ 化度分别僧處,㈦ 思念壽量處,㈧ 入涅槃處。次説遊止國城及於住世。

一四九、 佛説温室洗浴衆僧經

一卷,一一五八字。大藏第十六册(八○二)。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耆域請佛及僧洗浴,佛言: 當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報。

註疏一種

① 〔 温室經義記〕 

一卷,四千餘字。隋·沙門慧遠撰。大藏第三十九册(五一二)。卍續藏第五十九册。

此經開首,須知六要:一、 知教大小,二、 知教局漸頓,三、 知教有三藏之别,四、 知經宗趣—此經福德檀行爲宗,五、 知經名字—人法爲名,六、 知説人—説人有五: 佛、聖弟子、諸天、神仙、化人。今是佛説。

案:義記謂此經是大乘菩薩藏收;知津則收入阿含,例未曾有經;今從知津,判屬小乘經。

一五○、 佛説諸德福田經

一卷,二千二百餘字。大藏第十六册(七七七),中藏第一輯第三集(線裝第二十二册)。西晉·法立法炬共譯。

帝釋問良田,佛以五浄德名曰福田,即沙彌五德也。又,七法廣施名曰福田:㈠ 興立佛圖僧房,㈡ 園果浴池,㈢ 施藥救病,㈣ 作船度人,㈤ 造橋,㈥ 作井,㈦ 作圊厠。於是四比丘、一比丘尼、天帝釋、及如來,各説宿行所得果報。

一五一、 佛爲海龍王説法印經

一卷,二百餘字。大藏第十五册(一五七),中藏第一輯第四集(線裝第二十六册)。唐·義浄譯。

娑竭羅龍王問佛: 頗有受持少法得多福否?佛告龍王: 有四殊勝法,若有受持讀誦解了其義,用功雖少,獲福甚多,即與讀誦八萬四千法藏功德無異。云何爲四?所謂: 念誦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爲樂。此四殊勝法,是菩薩無盡法智,早證無生,速至圓寂。是故汝等,常應念誦。

一五二、 賓頭盧突羅闍爲優陀延王説法經

一卷,三千二百餘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七八四),中藏第一輯第七集(線裝第五十六册)。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優陀延王以偈問賓頭盧曰: 「一切世人,貪著五欲,縱情放逸,以自娱樂;如汝今者,獨處空閑,捨離恩愛,有何榮樂?」賓頭盧尊者詳爲答釋,王大歡喜,得見道跡。

一五三、 雜寶藏經

八卷(或作十卷),六萬三千餘字。大藏第四册(四四七),中藏第一輯第七集(線裝第五十五册)。

元魏西域沙門吉迦夜共曇曜譯。吉迦夜,此云「何事」,西域人。孝文帝延興二年(公元四七二),與曇曜共譯經論五部十九卷。 此經共有一百二十一緣。總爲勸人作福,持戒,出生死,成菩提耳。

  • 一、 十奢王緣 説十奢王三子孝順父母事。
  • 二、 王子以肉濟父母緣 佛於往昔爲王太子,以身肉濟其父母。(與賢愚經須闍提緣品第七同。)末説佛往昔爲睒摩迦仙人孝順父母事。
  • 三、 鸚鵡子供養盲父母緣 佛於往昔爲鸚鵡子,取穀供盲父母。
  • 四、 棄老國緣
  • 五、 佛於忉利天上爲母摩耶説法緣
  • 六、 佛説往昔母迦旦遮羅緣
  • 七、 慈童女緣 佛於往昔爲慈童女,雖孝順父母,因絶母髮,感火輪報。
  • 八、 蓮華夫人緣
  • 九、 鹿女夫人緣(以上卷一)
  • 十、 六牙白象緣 佛往昔爲六牙白象,以牙布施。
  • 十一、 兔自燒身供養大仙緣 佛於往昔曾爲兔,自燒其身以供仙人。
  • 十二、 善惡獼猴緣 佛於往昔爲善獼猴,提婆達多爲惡獼猴。
  • 十三、 佛以智水滅三火緣
  • 十四、 波羅捺國有長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緣
  • 十五、 迦尸國王白香象養盲父母並和二國緣
  • 十六、 波羅捺國弟微諫兄遂徹承相勸王教化天下緣 昔時波羅捺國有一種不良的風俗:年六十以上的老人,令著敷氀以守門户。有兄弟二人,兄令其弟以氀與父令爲守門,弟截半氍以諫其兄,共請輔相轉達國王除此惡習,令國中行於孝道。
  • 十七、 梵摩達夫人妬忌傷子法護緣 説調達往昔害佛因緣。梵摩夫人,即調達;其子法護,即佛前身。
  • 十八、 駝驃比丘被謗緣
  • 十九、 離越被謗緣
  • 二○、 波斯匿王醜女賴提緣 王女賴提,醜甚,以念佛故,貌獲端正。
  • 二一、 波斯匿王女善光緣 自作善因,自受其報,善光雖嫁窮人,仍獲大富。
  • 二二、 昔王子二人被驅出國緣 王子兄弟被逐出國,曠野飢甚,弟殺其婦而食,後亦病亡。其兄供一刖夫,刖人却與婦通,而害王子(兄),王子以福力故,墜河不死,仍得爲王。王者,佛前身也;婦者,今旃遮婆羅門女帶木盂謗佛者是也;刖人,調達是。—此是説旃遮女謗佛往因耳。
  • 二三、 須達長者婦供養獲報緣 須達長者,最後窮甚,其婦以飯供佛,獲庫物盈滿,受用不盡之報。
  • 二四、 娑羅那比丘爲惡生王所苦惱緣 優填王子名娑羅那,依迦旃延出家,於樹下坐時,爲惡生王所惱,念欲還俗,其師示夢覺之,並爲説法,以後證阿羅漢果。
  • 二五、 仇伽離謗舍利弗緣(以上卷二)
  • 二六、 龍王偈緣 此下十緣,皆説佛與提婆達多往昔因緣。
  • 二七、 提婆達多欲毁傷佛緣
  • 二八、 共命鳥緣
  • 二九、 白鵞王緣
  • 三○、 大 緣
  • 三一、 二輔相讒搆緣
  • 三二、 山鷄王緣
  • 三三、 吉利鳥緣
  • 三四、 老仙緣
  • 三五、 二佐客緣
  • 三六、 内官贖所犍牛得男根緣
  • 三七、 二内官共諍道理緣
  • 三八、 兄弟二人俱出家緣 兄爲頭陀練若,弟作三藏法師,同受輔相供養,弟妬其兄,令輔相女謗之。弟三藏,即今佛也。以往昔謗他故,今受孫陀利女之謗。
  • 三九、 八天次第問法緣
  • 四○、 天女以華鬘供養迦葉佛塔緣
  • 四一、 天女本以蓮華供養迦葉佛塔緣。
  • 四二、 天女受持八戒齋緣(以上卷三)
  • 四三、 天女本以然燈供養生天緣
  • 四四、 天女本以乘車見佛歡喜避道緣
  • 四五、 天女本以華散佛化成華蓋緣
  • 四六、 舍利弗摩提供養佛塔緣 頻王宫女名舍利弗摩提,以香花供佛塔,爲阿闍世所殺,得生三十三天。
  • 四七、 長者夫婦造作浮圖生天緣
  • 四八、 長者夫婦信敬禮佛緣
  • 四九、 外道婆羅門女學佛弟子作齋生天緣
  • 五○、 貧女以施須達生天緣
  • 五一、 長者女不信三寶父以金錢雇令受戒緣
  • 五二、 女因掃地見佛歡喜生天緣
  • 五三、 長者造舍請佛供養緣
  • 五四、 婦以甘蔗施羅漢生天緣
  • 五五、 天女以香塗佛足生天緣
  • 五六、 須達長者婢皈依三寶生天緣
  • 五七、 貧女從佛乞食生天緣
  • 五八、 長者婢爲主送食值佛即施獲報生天緣
  • 五九、 長者爲佛造講堂獲報生天緣
  • 六○、 長者見王造塔亦復造塔獲報生天緣
  • 六一、 賈客造舍供養佛獲報生天緣
  • 六二、 貧人以麨團施現獲報緣
  • 六三、 貧女以兩錢布施即獲報緣
  • 六四、 乾陀衞國畫師罽那設食獲報緣
  • 六五、 罽夷羅夫婦自賣設會現獲報緣
  • 六六、 沙彌救蟻子水灾得長命緣
  • 六七、 乾陀衞國王治故塔寺得延命緣
  • 六八、 比丘補寺壁孔獲延命報緣
  • 六九、 長者子見佛求長命緣
  • 七○、 長者子客作設會獲現報緣(以上卷四)
  • 七一、 弗那施佛鉢食獲現報緣
  • 七二、 大愛道施佛金縷織成衣並穿珠師緣
  • 七三、 帝釋問事緣
  • 七四、 度阿若憍陳如等説往日緣
  • 七五、 差摩釋子患目皈依三寶得眼浄緣 佛爲差摩釋子説浄眼呪,眼患得差。
  • 七六、 七種施因緣 説七種施果報。㈠ 眼施,㈡ 和顔悦色施,㈢ 言辭施,㈣ 身施,㈤ 心施,㈥ 牀座施,㈦ 房舍施。
  • 七七、 迦步王國天旱浴佛得雨緣
  • 七八、 長者請舍利弗摩訶羅緣(以上卷五)
  • 七九、 婆羅門以如意珠施佛出家得道緣
  • 八○、 十力迦葉以實言止佛足血緣
  • 八一、 佛在菩提樹下魔王波旬欲來惱佛緣
  • 八二、 佛爲諸比丘説利養災患緣 佛言:「利養之害,破持戒之皮,禪定之肉,智慧之骨,微妙善心之髓!」
  • 八三、 賊臨被殺遥見佛歡喜而生天緣
  • 八四、 刖手足人感念佛恩而得生天緣
  • 八五、 長者子以好蜜漿供養行人得生天緣
  • 八六、 波斯匿王遣人請佛由爲王使生天緣
  • 八七、 波斯匿王勸化乞索時有貧人以施王得生天緣
  • 八八、 兄常勸弟奉修三寶弟不敬從兄得生天緣
  • 八九、 父聞子得道歡喜即生天緣
  • 九○、 子爲其父所逼出家生天緣
  • 九一、 羅漢祇夜多驅惡龍入海緣 佛滅七百年後,祇夜多尊者,以三彈指,驅毒龍入海。所以爾者,以輕重戒等護持故。復説往昔爲父子所累,致流浪生死九十一劫,及説餓鬼受苦壽長等事。
  • 九二、 二比丘見祇夜多得生天緣
  • 九三、 月氏國王見阿羅漢祇夜多緣
  • 九四、 月氏國王以三智臣作善親友緣
  • 九五、 拘尸彌國輔相夫婦惡心於佛,佛即化導得須陀洹緣
  • 九六、 佛弟難陀爲佛所逼出家得道緣(以上卷六)
  • 九七、 大力士化曠野群賊緣
  • 九八、 輔相聞法離欲緣
  • 九九、 尼乾子投火聚爲佛所度緣
  • 一○○、 五百白雁聽法生天緣
  • 一○一、 提婆達多放護財醉象欲害佛緣
  • 一○二、 迦旃延爲惡生王解八夢緣
  • 一○三、 金貓因緣
  • 一○四、 惡生王得五百鉢緣
  • 一○五、 求毘摩天望得大富緣
  • 一○六、 鬼子母失子緣
  • 一○七、 天祠主緣
  • 一○八、 祠樹神緣
  • 一○九、 婦女厭欲出家緣 兒於母所欲行非法,地即擘裂,生身陷入,母以手挽,僅得兒髮,因即出家。
  • 一一○、 不孝子受苦報緣(以上卷七)
  • 一一一、 難陀王與那伽斯那共論緣
  • 一一二、 不孝婦欲害其姑反殺其夫緣
  • 一一三、 波羅奈王聞塚間唤緣
  • 一一四、 老比丘得四果緣
  • 一一五、 女人至誠得道果緣
  • 一一六、 優陀羡王夫人一日夜持戒得生天緣
  • 一一七、 羅睺羅因緣
  • 一一八、 老婆羅門問諂僞緣
  • 一一九、 婆羅門婦欲害姑緣
  • 一二○、 烏梟報怨緣
  • 一二一、 婢共羊鬥緣(以上卷八)

一五四、 賢愚因緣經

十三卷,十二萬八千餘字。大藏第四册(三四九),中藏第一輯第七集(線裝第五十四册)。

元魏·沙門惠覺等譯。惠覺,涼州人。於于闐國得經梵本,以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四四五),從于闐還,到高昌國(即今新疆省吐魯番縣),共沙門威德,譯此經一部。

  • 卷第一

    • 雜譬喻品第一 佛初成道,梵天因請佛轉法輪,説佛行菩薩道時,爲法因緣六事以勸請:㈠ 修樓婆王爲法捨妻子。㈡ 虔闍尼婆梨王身然千燈。㈢ 毘稜竭梨王身千釘。㈣ 曇摩鉗太子爲法投火坑。㈤ 鬱多羅仙剥皮當紙,析骨爲筆,以血和墨寫法。㈥ 尸毘王以身肉代鴿。
    • 摩訶薩埵以身施虎緣品第二 佛往昔爲王太子,名摩訶薩埵,以身飼餓虎。(與金光明經所説同。)
    • 二梵志受齋緣品第三 有二天人,往昔爲梵志時,持八關齋,一願生天,一願爲王;願生天者,以破齋故,乃生龍中;願爲王者,持齋完浄,得生王家;龍於王所得受齋文,而受持之,方得生天。
    • 波羅人身貧供養緣品第四 波羅一貧人,以設齋請佛及僧故,轉生於長者家,小而能言,復設供請佛;長即出家,證阿羅漢。
    • 海神難問船人緣品第五 五百賈客入海採寶,請一五戒優婆塞爲導師,至海中,海神化作夜叉,難問賈客;次復化作瘦人、化作端正人,以難問之;五戒賢者一一酧答,海神歡喜,寄寶供佛,賢者與賈客歸,俱詣佛所,聞法出家證果。
    • 恒伽達緣品第六 恒伽達欲出家,父母不許,遂欲自殺,投岩、赴河、飲毒,皆不死,箭射無傷,闍王聽令出家,聞法證果。佛爲闍王説其往因,謂於往昔救活人命,感報如是。
    • 須闍提緣品第七 佛往昔爲須闍提太子,以身肉供父母。 佛語阿難:「出家、在家,慈心孝順,供養父母,計其功德,殊勝難量,所以者何?我自憶念過去世時,慈心孝順供養父母,乃至身肉濟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爲天帝,下爲聖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
  • 卷第二

    • 波斯匿王女金剛緣品第八 匿王有一女,名金剛,顔貌極醜,以至誠禮佛懺悔故,還得端正,王將其女往見世尊,佛説金剛往昔因緣。
    • 金財因緣品第九 金財比丘,自生已來,手把金錢,佛説其往因。
    • 華天因緣品第十 説華天比丘出生乃至出家證果因緣。
    • 寶天因緣品第十一 説寶天比丘今昔因緣。
    • 羼提婆羅緣品第十二 説佛初成道、五比丘及三迦葉千人得先服甘露法味的因緣—即佛往昔爲忍辱仙人時,歌利王割截身體事。
    • 慈力王血施緣品第十三 佛於往昔爲慈力王,以身血施五夜叉。
    • 降六師緣品第十四 佛於舍衞現諸神變降伏六師。
  • 卷第三

    • 鋸陀身施緣品第十五 佛於往昔爲金色獸,名鋸陀,以身皮施獵師。
    • 大光明王始發心緣品第十六 佛於往昔爲大光明王時,始發道心。
    • 摩訶斯那優婆夷緣品第十七 説摩訶斯那皈信三寶乃至證三果緣。
  • 卷第四

    • 出家功德尸利苾提緣品第十八 廣讚出家功德。説尸利苾提(福增)長者出家證果緣。
    • 沙彌守戒自殺緣品第十九
    • 長者無耳目舌緣品第二十 舍衞國有一長者,生一子,無耳目舌及手足,佛説其往昔因緣。
    • 貧人夫婦施得現報緣品第二十一 叔離比丘尼,往昔爲貧婦,與夫共唯一,持以施佛,因感現報,國王夫人以寶衣與之。
    • 迦旃延教老母賣貧緣品第二十二
  • 卷第五

    • 金天緣品第二十三 説金天夫婦出生乃至出家證果緣。
    • 重姓緣品第二十四 説重姓比丘生緣及往因。
    • 散檀寧緣品第二十五 佛度五百乞兒出家證果,因受祇陀請供,説其往因。散檀寧,係佛往昔爲長者時之名。
    • 月光王頭施緣品第二十六 舍利弗不忍見佛涅槃而先取滅度,佛因説往昔爲月光王以頭施因緣。
  • 卷第六

    • 快目王眼施緣品第二十七 佛度盲婆羅門出家證果,因説往昔爲快目王時以眼施盲婆羅門事。
    • 五百盲兒往返逐佛緣品第二十八 佛度五百盲兒出家證果,並説往因。
    • 富那奇緣品第二十九 説富那奇比丘出生乃至出家證果,化度其兄及國中人信佛因緣。
    • 尼提度緣品第三十 佛度除糞人尼提出家證果。
  • 卷第七

    • 大劫賓寧緣品第三十一 佛度大劫賓寧(金地王)出家證果。
    • 微妙比丘尼緣品第三十二 微妙比丘尼爲五百比丘尼説自所經苦報及往昔因緣。
    • 梨耆彌七子緣品第三十三 説梨耆彌第七子婦名毘舍離今昔因緣。
    • 設頭羅健寧緣品第三十四 説佛往昔爲大魚,以肉施衆生事。
    • 阿輸迦施土緣品第三十五 小兒以土施佛,佛預記其佛滅百年後,爲阿輸迦(即阿育)王,興顯三寶,造八萬四千塔。
    • 七瓶金施緣品第三十六 舍利弗往昔曾爲蛇,以七瓶金施衆僧。
    • 差摩現報緣品第三十七 説差摩持八關齋所得現報。
  • 卷第八

    • 蓋事因緣品第三十八 説佛往昔曾爲蓋事王因緣。
    • 大施抒海緣品第三十九 説佛往昔爲大施抒海事。
  • 卷第九

    • 阿難總持緣品第四十 説阿難獲總持第一的往昔因緣。
    • 優婆斯兄所殺緣品第四十一 沙門優婆斯,雖證聖果,猶被毒而死,佛説其因。
    • 兒誤殺父緣品第四十二 父子共出家,子誤推父致死,佛説其往昔因緣。
    • 須達起精舍緣品第四十三 説給孤長者布金買園請佛説法始末。
    • 大光明始發無上心緣品第四十四 佛往昔爲大光明王時,最初發無上心。
    • 勒那闍耶緣品第四十五 佛於往昔爲大薩薄,名勅那闍耶,於大海中,自殺其身以救五人(即今之五比丘)。
    • 迦毘梨百頭緣品第四十六 因見百頭魚,而説惡口之報。迦毘梨,即百頭魚往昔之名。
    • 浄居天請洗浴緣品第四十七 浄居天人用設洗具並及飲食請佛及僧,佛説其往昔因緣,並授與菩提之記。
  • 卷第十

    • 摩呵令奴緣品第四十八 佛往昔曾爲轉輪王,名提婆令奴。
    • 善求惡求緣品第四十九 説提婆達多往昔爲利養故喪失身命。
    • 善事太子入海緣品第五十 往昔善事太子入海採寶,爲弟所害。善事即佛,其弟即提婆達多。
  • 卷第十一

    • 無惱指鬘緣品第五十一 與鴦掘經同。
    • 檀腻緣品第五十二 有婆羅門,名賓頭盧埵闍,家窮甚,又爲其婦及七女七壻所惱,乃從佛出家證果。佛因説其往昔爲檀腻婆羅門因緣。
    • 貧女難陀緣品第五十三 貧女難陀乞得一錢,買油然燈供佛,得受佛記。
  • 卷第十二

    • 師質子摩頭羅瑟質緣品第五十四 説師質子摩頭羅瑟質(蜜勝)今昔因緣。
    • 檀彌離緣品第五十五 説檀彌離比丘今昔因緣。
    • 象護緣品第五十六 説象護比丘今昔因緣。
    • 波婆梨緣品第五十七 説彌勒菩薩降生、出家等緣,及過去發心、未來成佛等緣。波婆梨,即彌勒之舅。
    • 二鸚鵡聞四諦緣品第五十八 二鸚鵡聞四諦法得生天上,佛授與辟支佛記。
    • 鳥聞比丘説法生天緣品第五十九
  • 卷第十三

    • 五百雁聞法生天緣品第六十

    • 堅誓師子緣品第六十一 説佛往昔爲堅誓師子因緣。

      染色之服,皆是三世賢聖標式;其有衆生剃除鬚髮著染衣者,當知是人,不久當得解脱一切諸苦,獲無漏智,爲諸衆生作大救護。若有衆生,能發信心於出家著染衣人,獲福無量。

    • 梵志施佛納衣得授記緣品第六十二

    • 佛始起慈心緣品第六十三 佛往昔於地獄中始發慈心。

    • 頂生王緣品第六十四 佛見比丘貪著利養,因説往昔爲頂生王,由貪墮落因緣。

    • 蘇曼女十子緣品第六十五 蘇曼女(給孤長者之女)有十子,皆出家證果。

    • 婆世質緣品第六十六 説婆世質比丘今昔因緣。

    • 優波毱提緣品第六十七 説尊者優波毱提(即優波毱多)降生、出家、證果、度生因緣。尊者自説往因。

    • 汪水中蟲緣品第六十八 羅閲祇城邊有一汪水,污穢不浄,中有一大蟲,佛説其往昔因緣。

    • 沙彌均提緣品第六十九 舍利弗度均提沙彌證果,佛説其往因。

一五五、 撰集百緣經

十卷,六萬四千餘字。大藏第四册(二○三),中藏第一輯第七集(線裝第五十四册)。吴·支謙譯。

此經有十品,每品十緣,故云百緣。

菩薩授記品第一

㈠ 滿賢婆羅門遥請佛緣,㈡ 名稱女請佛緣,㈢ 窳惰子難陀見佛緣,㈣ 五百商人入海採寶緣,㈤ 貧人須摩持縷施佛緣,㈥ 婆持加困病緣,㈦ 王家守池人花散佛緣,㈧ 二梵志各諍勝如來緣,㈨ 佛説法度二王出家緣,㈩ 長者七日作王緣。

報應受供養品第二

㈠ 船師請佛渡水緣,㈡ 觀頂王請佛緣,㈢ 法護王請佛洗浴緣,㈣ 佛救濟度病緣,㈤ 天帝釋供養佛緣,㈥ 佛現帝釋形化婆羅門緣,㈦ 乾闥婆作樂讚佛緣,㈧ 如願臨當刑戮求佛出家緣,㈨ 頻婆娑羅王請佛緣,㈩ 帝釋變迦蘭陀竹林緣。

授記辟支佛品第三

㈠ 化生王子成辟支佛緣,㈡ 小兒散花供養佛緣,㈢ 女人以金輪擲佛上緣,㈣ 老母善愛慳貪緣,㈤ 含香長者請佛緣,㈥ 船師渡佛僧過水緣,㈦ 婢使以栴檀香塗佛足緣,㈧ 貧人拔提施佛燋木緣,㈨ 作樂供養成辟支佛緣,㈩ 劫賊惡奴緣。

出生菩薩品第四

㈠ 蓮華王捨身作赤魚緣,㈡ 梵預王施婆羅門榖緣,㈢ 尸毘王剜眼施鷲緣,㈣ 善面王求法緣,㈤ 梵摩王太子求法緣,㈥ 婆羅門從佛債索緣,㈦ 佛垂般涅槃度五百力士緣,㈧ 兔燒身供養仙人緣,㈨ 法護王子爲母所殺緣,㈩ 劫賊樓陀緣。

餓鬼品第五

㈠ 富那奇墮餓鬼緣,㈡ 賢善長者婦墮餓鬼緣,㈢ 惡見不施水墮餓鬼緣,㈣ 槃陀羅墮餓鬼身體臭緣,㈤ 目連入城見五百餓鬼緣,㈥ 優多羅母墮餓鬼緣,㈦ 生盲餓鬼緣,㈧ 長者若達多慳貪墮餓鬼緣,㈨ 餓鬼自生還噉五百子緣,㈩ 嚪婆羅似餓鬼緣。

諸天來下供養品第六

㈠ 賢面慳貪受毒蛇身緣,㈡ 月光兒生天緣,㈢ 採華供養佛得生天緣,㈣ 功德意供養塔生天緣,㈤ 須達多乘象勸化緣,㈥ 鸚鵡子王請佛緣,㈦ 王遣使請佛命終生天緣,㈧ 佛度水牛生天緣,㈨ 二梵志共受齋緣,㈩ 五百鴈聞佛説法緣。

現化品第七

㈠ 身作金色緣(説金色比丘往因),㈡ 身有栴檀香緣(説香身比丘往因),㈢ 有大威德緣(説威德比丘往因),㈣ 有大力緣(説大力比丘往因),㈤ 爲人所恭敬緣,㈥ 頂上有寶蓋緣,㈦ 妙聲緣,㈧ 百子同産緣,㈨ 頂上有寶珠緣,㈩ 布施佛幡緣。(此品皆説比丘往因)

比丘尼品第八

㈠ 寶珠比丘尼生時光照城内緣,㈡ 善愛比丘尼生時有自然食緣,㈢ 白浄比丘尼衣裹身生緣,㈣ 須鬘比丘尼辯才緣,㈤ 舞師女作比丘尼緣,㈥ 伽尸比丘尼生時身被袈裟緣,㈦ 額上有真珠鬘比丘尼緣,㈧ 差摩比丘尼生時二王和解緣,㈨ 波斯匿王醜女緣,㈩ 盜賊人緣。

聲聞品第九

㈠ 海生商主緣,㈡ 須鬘花衣隨身産緣,㈢ 寶手比丘緣,㈣ 三藏比丘緣,㈤ 耶舍蜜多緣,㈥ 化生比丘緣,㈦ 衆寶莊嚴緣,㈧ 罽賓寧王緣,㈨ 拔提釋王作比丘緣,㈩ 佛度王子護國出家緣。

諸緣品第十

㈠ 須菩提惡性緣(此非解空第一的須菩提),㈡ 長老比丘在母胎中六十年緣,㈢ 兀手比丘緣,㈣ 梨軍支比丘緣,㈤ 唱言生死極苦緣,㈥ 長者身體生瘡緣,㈦ 醜陋比丘緣,㈧ 恒伽達緣,㈨ 長爪梵志緣,㈩ 孫陀利端政緣。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