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3-Fo专题

(80)两位施主

——愿力成熟 得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施主夫妇对佛法生起信心,同皈佛门共受居士戒,经常广行布施积累资粮,久后求施者络绎不绝,其家产亦如井泉源源不断。一日,他们准备了丰富的饮食恭迎佛陀及僧众应供,世尊受供后观察他们的根基,传了相应的法,他们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

有两位分别负责建造佛塔和经堂的执事比丘去施主家化缘,舍利子观知二比丘都不会讲经说法,便去施主家与他俩一起受供。之后,二比丘推举舍利子宣讲布施的功德,舍利子讲毕告诉他们:“最广最深最究竟圆满的布施功德,唯有佛陀才能如量宣说。”【译者:一般的法,上师可以传讲,而真正深广究竟圆满的法,唯有圣者方能宣讲。】施主夫妇因此对世尊生起很大的信心,同往佛前祈求在世尊前出家得到开许。他们出家后精进修持获得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手掌与虚空无别的境界,诸天共赞其功德。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施主夫妇以何因缘生富裕家,令佛欢喜,在佛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惟愿为说,吾等乐闻。”

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往昔的发愿力所致。贤劫人寿二万岁,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有夫妇俩共同出家,一生中守持净戒、积累资粮,临终时都发愿:我们一生中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虽没得到什么境界,以此善根,愿将来生于富裕家,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获证罗汉果位。以往昔的愿力成熟,故两位施主今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修持,得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毕,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81)大施主

——愿力成熟 无人可胜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施主给孤独长者在祇陀园修建经堂供佛及僧,广作布施,积累广大资粮。另一施主生起好胜心,欲以自威望胜伏给孤独长者,一争高低。他想到现在自己广作布施没有能力,即入海取回许多宝藏于舍卫城广行供施,但仍不能超胜给孤独施主。他用尽各种办法,仍然胜不过大福报的给孤独长者,遂请问舍利子:“尊者,我很想超胜给孤独施主,但为何想方设法都不能如愿?”舍利子告诉他:“你想超胜给孤独施主非常困难,因他有不可思议的极大福报,能知有主无主之宝藏、水陆宝藏、远近宝藏,并能如愿获得,而你没有这个能力,故很难超胜他。你唯有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以出家之功德方能超胜于他。”施主听后立即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并精进修学,不久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给孤独施主闻知一位欲胜过自己的好胜施主,已经出家获证罗汉果位,非常高兴,即前去顶礼赞叹:“圣者,您已获证罗汉果位,我在有生之年愿意供养您各种饮食财宝等资具。”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施主想超胜给孤独施主但却无法超胜,后以出家的功德即超胜给孤独施主?请为宣说。”世尊告众比丘:“他不仅现在发心胜过给孤独长者,以前也曾如是发心。贤劫人寿二万岁,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他也是一位大施主,且对另一施主生起争胜心,在财富方面无法超胜,便出家修持,临终时发愿:愿我在迦叶佛教法下一生出家及广行布施之功德回向生生世世生于富裕家,将来在释迦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得以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那位施主就是这位罗汉比丘,当时为胜过另外一位施主而出家,今世又是想胜过给孤独施主而出家,并获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以何因缘这位罗汉比丘发心如此广大,其他施主不能胜过他?惟愿为说。”世尊告曰:“不仅现在他的发心非常广大,以前也如是。人寿三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金寂佛出世时,一大国王准备在自己的花园里修建一座经堂供养如来,即宣告众人:‘能发心修建这座经堂者可以之供养金寂佛。’一位施主积累很多黄金修建这座经堂,修成后供养金寂佛。他在临终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 生生世世能超胜一切施主,并能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其愿力成熟,故今在我教法下得以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82)两位老人

——前世愿力 七岁证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名曰增长的大国王统率军队杀尽整个释迦族人,阿难尊者的妹妹夫妇亦未幸免,唯留两个孤儿流落于迦毗罗卫城的街头。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时,从舍卫城来的一位施主认出是自己朋友的孩子,问明原委后告诉他们:“你们去舍卫城找舅舅阿难尊者,肯定会得到照顾。他对亲戚特别关心。”两个孩子说:“舅舅远在舍卫城,我们又不熟路径,如何去找?”施主安慰道:“不要急,我在此办完事后带你们去。”两个孤儿耐心地等待,施主办妥事情把他俩带到舍卫城,然后嘱咐他们:“你们自己去找在此苦行的舅舅,我要回去了。”

两个孤儿四处访寻,终于找到自己的舅舅阿难尊者。尊者问知来自迦毗罗卫城的外甥在父母被杀后四处流浪,因闻自己在舍卫城故特意前来投靠。阿难心里忧愁,诸比丘问道:“尊者为何心事重重?”尊者说:“我妹妹的两个孤儿特来投靠于我,但我是一个苦行僧,无有资生之源,他们又不能享用三宝财物。不抚养不行,若抚养又很困难,不知该怎么办。”诸比丘说:“尊者,好好地照顾他们吧。世尊讲过,如果对僧众做利益事,可以对其布施,因果上也应理。可以让两个孩子常为僧众洗钵、洗水果、供花等,做这样的事是可以开许的。”如此阿难尊者摄受了两个可怜的孤儿。【师言:像一般的小孩子或居士,若经常为僧众做事,僧众的财物同样可以享用。所以,本院每次供斋开许居士们享用,在此有教证的依据。以后供斋时,希望居士们尽量去挑水、扫地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因果方面比较如法。】平时比丘把剩下的一些饭菜布施给两个孤儿,但不足以充饥,后来阿难尊者把自己化缘所得之一钵饭食分一半给他们食用,自己仅食用半钵,日久尊者法体日趋衰弱,世尊得知后问余比丘其中缘故,诸比丘如实禀白事情原委。世尊问阿难:“你收养的两个孤儿是否要出家?”阿难白佛言:“世尊,两个孤儿要出家。”世尊说:“阿难,两个孩子若出家则可享用僧财,没出家前,为僧众做些供花果等事,也可以享用僧众的财产。”世尊开许后,他俩的生活得到改善。又过了一段时间,世尊问阿难:“你的两个外甥为何还未出家?”阿难说:“世尊,您早已规定未满十五岁不能出家,两个孩子现在未满十五,没能 出家。”世尊又问:“两个孩子能否在僧众晒粮时驱赶乌鸦?如果能做驱乌之事则可出家。”“足以能做驱乌之事。”“若能驱乌,七岁则可出家。”世尊如此开许,他俩都出了家,生活也很好,但很懒惰,白天乐于嬉戏,晚上长时睡眠,一点不闻思修行。

目犍连见这两个孩子放逸睡眠度日,对阿难说:“两个孩子这样虚度光阴很可惜,应该严加管教。”阿难说:“两个孩子一点也不听话,不闻思修,我也没办法,不如交给您来代管。”目犍连尊者爽快地应承下来。两个孩子很害怕,心想这个比丘肯定很厉害,但又不敢违背舅舅言教,只好在目犍连尊者座下学习。目犍连尊者开始比较严厉,渐渐也很慈悲,不能严厉管教了。阿难尊者问道:“您现在怎么也娇惯这两个孩子?”目犍连尊者说:“两个孩子已经了解到我很慈悲,所以一点都不听话,实在拿他们没办法。”阿难尊者说:“您确实束手无策,就请用方便法使他俩生起厌离心。”目犍连尊者答应下来。

一日目犍连尊者带着两个孩子外出玩耍时,以神变幻现一个异常恐怖的地狱,并发出各种巨响。尊者故意问这两个孩子:“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也不知道,真令人害怕!”“你们去看看究竟是什么声音。”他俩循声而去,见到地狱众生正在遭受烧杀煎熬等各种痛苦,惨不忍睹,走到一个非常大的铁锅旁,锅里正熬着铁水,空无众生,他俩甚觉奇怪,问地狱里的众生为什么只熬铁水,他们说:“人间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天天不闻思修却享用僧众的财产,待他俩离开人间就堕入地狱在这锅铁水里煎熬。”他俩听后非常恐惧,即速返尊者身边说:“尊者,地狱之苦可怕极了!我们若再不精进闻思修,将来肯定会堕入地狱,现在我们很害怕。”尊者说:“以前你们不太相信我的话,现在亲眼目睹地狱种种痛苦,以后你们好自为之。”从此两个孩子夜以继日精进修学,吃饭前若想起地狱的痛苦便不思饮食;食讫若想起地狱的惨景遂将食物全部吐出。如是茶饭不思精进闻思修行,渐渐体衰无力,面色萎黄。阿难尊者见此情景,询问目犍连尊者其中缘由。目犍连尊者如实告曰:“大概是这两个孩子见到地狱的景象以后非常恐惧,故不敢吃饭。”阿难尊者担心长久下去会把两个孩子的身体拖垮,便请求目犍连尊者再以善巧方便赐予安慰。

几日后目犍连尊者拟带两个孩子去外面花园游玩,两个孩子不敢去,尊者说:“今天我们不去地狱,到另一悦意之处游玩。”两个孩子跟着目犍连尊者出游到尊者幻化的美妙天堂,听到天子天女快乐度日的音乐和掌声时,目犍连尊者遣两个孩子去看究竟。他们看到很多全身以天界珠宝装饰的天子和天女在尽情享受,心生羡慕,后见有两个为很多天女围绕着演奏各种乐器、供养各种鲜花的狮子座,便问道:“为何这两个狮子座上没有天子?”众天女告曰:“现在人间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不精进闻思修行却享用僧众的财产,故会堕入地狱受苦报,又因他们害怕堕地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于未来世会转生天界。两个狮子座是为他们准备的。”两个孩子闻此非常高兴,心想如果现在精进修行,以后还是可以转生天界。他们欢天喜地地跑回来将实情一一禀告尊者。尊者慈悲地说:“你们已经亲睹善恶趣的苦乐,一定要精进修行啊!”

此后两个孩子修持佛法特别精进,终于发现无论生于地狱、饿鬼、旁生、人、阿修罗或天人中,皆没有任何安乐可言,一切都是有漏法,三界轮回犹如火宅,悉是痛苦本性,真正生起了出离心,【师言:对于出家人,出离心是很重要的,但我们刚出家时是否具有出离心有两个观点:一种说出家时必须要有出离心,否则是不得戒体的;另一种说法是,只要能够发起出离心,暂时有没有是无所谓的。但从《百业经》的内容来看,刚刚出家的时候不一定有很勇猛的出离心,但佛陀已经开许他们出家了。所以,在出家以后才生起出离心也可以得到戒体。】更加精进修持,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赞叹他们的功德。得果后二人经常以神变到各处采集水果、鲜花等来供养僧众。僧众甚感稀有,觉得他们非常了不起。有年长比丘们见两个年仅七岁的小孩子皆已得到如是的功德和境界,而头发都已变三次的人却仍无甚证悟,若还不精进努力那真是很惭愧!【译者:这里“头发变了三次”大概是指人小的时候头发是红色的,青壮年时是黑色的,等到年迈的时候头发是白色的。】于是也开始精进努力,很多比丘都证得了罗汉果位。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两个孩子往昔以何业而今七岁便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

佛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前世的发愿力所致。【师言:从《百业经》的开头到结尾都说明了发愿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一定要发清净的善愿,切不要发下恶愿。】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迦叶佛率众比丘出游鹿野苑,在花园里嬉戏游玩的五百青年人远见如来出游盛况时生起无比的欢喜心,觉得如来出世的机会很难得而欲发心出家,但有人说现在风华正茂之时应尽情享乐,等到年老时再出家,【师言:如今社会上的人多数认为年青的时候舍不得出家,等我老了的时候再出家,或者等到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妥当再出家等等,这是完全不对的。要出家就应马上出家,不要左顾右盼犹豫不决,不要询问别人。】【译者:自从讲了《百业经》后,我们汉族弟子中已有一百多个人立即出家了,现在都精进修学成为真实的佛弟子。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觉得这个选择很不错,大家应随喜功德。】有人觉得应等到生儿育女后再出家。他们后来多半在家中忙于生计,生下孩子就去世,没有出家机会,【师言:有些人说明年、后年到学院来常住,可是没等来学院就去世了。】【译者:前两个月时,汉族弟子当中有些老年人,虽然我和益西彭措堪布再三劝其出家,但仍不愿出家,结果在回去的路上已死掉了。】最后只剩两个存活于世。两位老人见伙伴先后辞世才醒悟过来:我们二十五岁时就发心出家,现在已年迈体衰,若还不出家,恐怕今生再也没有机会。他俩将自己的财产上供下施后于迦叶佛前出家。因佛陀规定新出家的人必须承侍先出家的上座之故,二位老人已是年逾古稀但仍必须做很多事情。有人经常欺负二位老人,叫他们‘老糊涂’,说他们的过失等等。其中一位老人生起嗔心,觉得自己天天为别人做事情却要受这样的侮辱,很是愤然。另一位老人的心胸很开阔,劝说道:‘不要生气,这并非他们的错而是我们自己的不是,如果我们早一点出家就不会发生这种事。’这位老人遂诚心诚意地忏悔,没有受到报应。【师言:有些恶业如生嗔恨心等,像这位老人一样立即忏悔,以后也是不会受报的。】他们在临终时发愿:我们一生在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生起欢喜心,以此功德愿我们能在释迦佛出世时童贞入道,【译者:这两位老人很害怕,觉得老年出家很困难。你们当中的老人们也应该注意,若今生未得证悟,也应发愿来世弥勒佛出世时能变成小沙弥。老年出家的人不一定能精通戒律的学处,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老年人因不懂戒律以致于行为很不如法。】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如不够出家的年龄,愿佛陀为我们特殊开许。众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的二位老人即这两个孩子,因他们的愿力成熟,故今生在我教法下,七岁时得我特殊开许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83)吉祥跛子

——恶口骂僧 报以跛脚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施主家生下一个上半身非常庄严但双足畸形的孩子,此后施主家一切都非常吉祥圆满。施主为孩子举行了诞生仪式,因其双脚残疾之故取名跛子,精心喂养。随着跛子的成长,施主家也越来越富。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一提跛子之名都能顺利圆满成办。所以他在舍卫城一带颇有名气,学习并精通了八观察等世间的各种学问。

一日他乘马车率众眷属出游,远见人们成群结队涌向祇陀园,即问随从是何缘故,随从告诉他:“他们去朝拜释迦牟尼佛。”跛子问道:“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释迦牟尼佛乃迦毗罗卫国的太子,相士曾预言太子若出家则证得佛果,若在家则为转轮王。后来太子出家证得佛果,众人对太子生起无比的欢喜心与敬信心前去拜见。”跛子即令眷属同去祇陀园。时世尊正为众多眷属传授佛法,跛子遥见世尊三十二相,立刻生起无比的欢喜心,急下车趋前顶礼佛足。世尊观察其根界意乐,传授相应佛法,他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自愧身根不完具,否则即可在佛的教法下出家。就在发心出家的刹那,他的身体立即康复如同常人,欢喜不已,即在佛前祈求出家,佛陀开许并以“善来比丘”的方便授予比丘戒。他自己也精进修持,不久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诸比丘启问:“世尊,这位比丘以何因缘生于富贵之家却俱生残疾?以何因缘凡事一提他的名字便能吉祥圆满?以何因缘在他发心出家的刹那即恢复如常人,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世尊为吾等演说。”

世尊告曰:“众比丘,此乃前世愿力成熟之故。贤劫人寿二万岁,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印度鹿野苑有位大优婆塞广闻多学,非常了不起,得到众人如对上师一样的恭敬供养。迦叶佛到鹿野苑传授佛法时,大优婆塞带着许多信众到佛前闻法,迦叶佛去别的地方广转法轮,他仍在鹿野苑为众人传法,众人以五百嘎夏巴涅供养他,他拿到寺院里供养了僧众。后再到寺院时正赶上僧众诵戒,【译者:因诵戒时,在家人除了两个特殊的羯磨外,其余的都不能听。】因居士不能听出家人诵戒,管家将大优婆塞及其余在家人赶出经堂。不明道理的在家人怂恿大优婆塞:‘我们今天被赶出来没有什么,可像您这样对寺院作大功德的优婆塞居然也被赶了出来。’这些拨弄是非的话令他生起憎恨心恶口骂道:‘你们每天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我常为你们作大供养,今天竟然把我从众目睽睽之下一点面子也不给……’僧众知他恶口经堂里赶出来,也不单独跟我说明,骂僧造了很大恶业,为救度他即去劝导:‘你这样说话是不对的,不管怎样你毕竟是在家人,对僧众无理谩骂肯定有果报。’他自己也明白过来,遂励力忏悔,【师言:这次传讲《百业经》,本院内部收获大小还不太清楚,但外面很多人收获很大,起了很大的作用。本院内部弟众们也多发愿不再给人起绰号等,这很好。在此希望各位要发愿:不对上师僧众恶口相骂!如果有的话,一定要立即忏悔,否则这个果报非常可怕!】临终时发愿:愿我一生供僧持戒的功德,能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众生提我名字,即能事事吉祥顺利;愿我对僧众恶口相骂的业报不要成熟,一旦成熟,愿我在发心出家的刹那灭尽恶业。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大优婆塞就是现在的跛子,他曾五百世受跛子之报,这是最后一世。因其愿力成熟,故生于富贵之家,众生一提其名便事事顺利吉祥,又令我欢喜在我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毕,众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