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0-Fo专题

(71)狐 狸

——恶骂罗汉 报食粪便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位富如多闻天子的大施主,其妻自怀孕起浑身散发臭气,常想食用不净粪。施主闻知深感痛苦,担心妻子着魔,请教相士后得知妻子无事唯因胎儿业力显现而如此异常,待婴儿出生后,便会恢复如故,施主方才放心。他回家用各种香水为妻子涂洒亦不起作用,臭气如故,又担心妻子饮食粪便,只有派人天天看护。

九个月后一个浑身沾满粪便的孩子降生。他们将孩子沐浴净洁,想尽各种方法,但仍是臭气熏天,让人无法忍受。这时孩子的母亲一切恢复正常。他们为孩子举行贺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精心喂养。迨至他蹒跚学步时,便自找不净粪食用并于身上涂抹,很多人劝阻也不起作用。稍长父母把他交给堪布学习文字,堪布对他经常食不净粪、喝不净水、常处不净粪池中的陋习也束手无策。父母对他的怪癖深觉痛苦,常思真不知前世造了何业而生下如是之子。他们最终无法可想,只好把他舍弃,堪布亦放弃一切努力。此弃儿索性到粪池吃住,人们见他像狐狸一样天天住在粪池里食不净粪,都称他“狐狸”。

久之,一个名作雪的外道本师发现狐狸成天食用不净粪,心想自己教派的苦行者中能吃牛粪是最好的,这个能吃不净粪的狐狸可能境界更高,应该摄受他在自己面前出家,这样可能会增长很多功德。于是专门去问狐狸:“你是修行到了食不净粪的境界,还是本身就习惯吃不净粪?”狐狸说:“我不懂,我自小至今都喜欢并贪食粪便。”外道本师连声称赞狐狸境界非常高,并说:“如果你在我面前出家,会增长很大的福报。”狐狸满口答应顺随外道本师去其经堂,外道本师一根一根地拔掉他的头发后交给他一个孔雀翎做的扫帚和一个碗,传予吃不净粪的教言,鼓励他以此行持修本尊。如是可怜的孩子重返不净粪池生活。舍卫城四周有五百食不净粪的饿鬼,常在夜深人静时去很多不净粪池寻觅饮食。一日它们来到狐狸所住的不净粪池,一边饮食一边闲聊。狐狸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几天后外道本师来询问狐狸修本尊有何境界,狐狸如实答言不懂什么为境界。外道本师进一步启发:“譬如听到声音或看到什么身相。”狐狸说:“只听到一些嗡嗡的声音,未见有身相。”外道本师满意地告诉他:“你现在修本尊有很大进步,如果继续修下去,定会亲见本尊。”外道本师自己也没有亲见本尊的验相,胡乱对狐狸“教导”一番便回去了。

五百饿鬼想到自己造了恶业才受此苦报,而这个孩子肯定也是前世造了很大恶业才感受这样的痛苦,应该把自己的身相显出来,让他看后醒悟,遂常在深夜显出各自的身相,如是它们经常共同生活在一个不净粪池里。过了一段时间外道本师又来询问狐狸是否已亲见本尊,狐狸说:“看见了,但奇丑无比。”外道本师说:“你现在所见是丑陋的,再继续精进,定会看到相好庄严的身相。”

舍利子尊者以慧眼观知应当救度这些可怜的饿鬼,尔后刹那间到了饿鬼面前告诉它们:“你们仔细思维‘诸行皆无常,诸法皆无我,涅槃即寂静’的道理,若对我生起欢喜心,即能解脱于饿鬼界。”饿鬼们对尊者舍利子生起欢喜心,并在欢喜心中去世,以此功德立即生天,依天人规矩作三观察,得知自己前世是饿鬼,以对佛的弟子舍利子尊者生欢喜心故生天上。他们感念佛陀威德慈恩,决定在未过夜之前往佛处供养谢恩,便各着天衣,佩带耳环、手镯、项链、臂环等种种璎珞珠宝,手持青莲、白莲、曼陀罗等种种天界鲜花来到佛前广行供养,恭敬顶礼,祈求传法,世尊观其根界意乐,传了相应之法,彼等皆证圣果,再于佛前恭敬顶礼,右绕三匝。正准备返回天界时,突然想到曾与他们一起共住的狐狸,思及自己承蒙尊者舍利子的加被已脱离恶道转生天上,狐狸若能对佛生起信心皈依佛门,肯定亦能从恶境中得解脱,遂从祇陀园刹那间到了舍卫城,在狐狸前显现出天人的庄严身相,整个舍卫城笼罩于一片光芒之中。狐狸亲见五百天人的庄严身相,问:“你们是谁?”“以前与你在此共住的朋友。”“你们以前那么的丑陋,现在却是如此庄严,为什么完全不同?”“因为我们以前是饿鬼,现在已转生天界。”“你们是否是修本尊后生天的?”“不是,像你这样修本尊没意义。我们是蒙尊者舍利子的加持脱离恶道而得安乐,今日特来奉劝你应诚心皈依世尊,这样能使你脱离痛苦。”他们婉言相劝后逐渐隐去身相。

舍卫城很多人看到狐狸所在粪池上空有许多天人显现,外道本师乐不可支,以为狐狸真正修成了本尊。立即向众人炫耀弟子狐狸的成就,以此劝人勤修其外道本尊必得成就。许多人慕名而来,都觉得这种修持很有意义,不少人开始学狐狸吃不净粪,并在外道本师前受戒。【师言:没智慧的人就是这样,别人的话会很容易相信,没有鉴别地盲从,很容易上当。】狐狸因天人奉劝,自忖应该去世尊前恭敬求法,得真正的解脱,愧于臭秽之身亲近世尊极不恭敬,自己也难为情,便跑到康丹大河沐浴,除尽臭气,往谒世尊。在离世尊很远的地方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好,自然生起无比欢喜心,急趋佛前恭敬顶礼,祈求传法。佛陀观察他的根界意乐,传了相应的法要,他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他又再三祈求出家守持比丘净戒,佛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授了比丘戒,并传授教言,他依教精进修持,很快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手掌与虚空无别的境界,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诸比丘启问:“世尊,狐狸以何因缘转生富裕家?以何因缘俱生遍身沾满不净粪,后一直住在不净粪池里以食不净粪维生?又以何因缘在佛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祈为吾等演说。”

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业感所致。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对佛法僧三宝具极大欢喜心,皈依三宝并受了戒,自己精进修持,获证无来果位。他独自思维自己膝下无子继承财产,死后家产将被收归为国王所有,不如用来上供下施积累福报资粮,遂大力供养僧宝,修建经堂,常为僧众代任执事。一日,主管执事员外出办事,托付他代己全权负责供养僧众。期间新来一位身相庄严的罗汉比丘,施主一见即生起无比的欢喜心。想到罗汉未必会接受自己的单独供养,但祈求他与所有僧众一起受供,就不会谢绝,他便祈请罗汉:‘尊者,明日能否和寺院里所有僧众一起去我家应供?’罗汉觉得如果自己不去,僧众都吃不到饭,过失很大,另一方面也断了施主的善缘,只有答应下来。施主满心欢喜地回去准备了很多饮食,亲迎罗汉及所有僧众应供。僧众们到施主家后理发濯足【这是印度在别请僧人或僧众去家里受供的规矩】,依次入座准备受供。外出的执事员回来见经堂空无一人,问知是因为施主恭请一位新来比丘顺便请僧众应供,立即生起大嗔恨心和嫉妒心:一个新来比丘有什么权利把我的施主拉去?只有我对施主才有权利,真是……他迫不及待地跑到施主家,见施主正在众比丘前恭敬承侍,更加嗔恨,找到新来比丘破口大骂:‘你们在我的施主家理发,愿你们将来头发全被一根一根地拔下来;你们在我施主家受供,愿你们以后住在不净粪里食不净粪饮不净水……’罗汉比丘见他造了很大恶业,心平气和地想挽救他:‘你不应该这样骂人,你以为你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执事员恨恨地说:‘你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是的,我们都是出家人,但我是断除一切烦恼的出家人,而你是烦恼深重的出家人,你这样骂人有很大恶报,还是及时好好忏悔吧。’执事员闻言生起很大后悔心,立即对罗汉比丘恭敬顶礼,哀求忏悔。他后来谨慎守持净戒,临终前发愿:愿我恶口詈骂罗汉的果报不要成熟;以我一生中如理如法为僧众做事的功德,愿我生生世世中生富裕家;愿将来释迦佛出世时,我能出家获证罗汉果位。此僧众执事员即今之狐狸,因咒骂罗汉及僧众头发被拔掉,故多生累世中头发被拔掉;骂他们住在不净粪里,故多生累世中住不净粪池中;骂他们食不净粪饮不净水,故多生累世溺食不净粪饮不净水;又以他一生中严持净戒以及对僧众做事的功德使他生在富裕家,以其愿力成熟故,今在我的教法下对我生欢喜心,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这是狐狸今生受业报的因缘。”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五百饿鬼以何业感堕入恶趣,受食不净粪之恶报?”世尊复告曰:“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有五百居士看见出家人化缘时生起吝啬心,在人前诽谤说:‘迦叶佛教法下的出家人像饿鬼一样到处化缘。’【师言:在宗教政策刚落实时,藏地很多出家人到处化缘,有些居士说:“现在不是宗教开放了,而是化缘开放了。”说了很多粗语。汉地也有居士这样对出家人供养后又说一些过失的话。不管怎样,说出家人的过失不应理,会受很大果报的。希望你们自己多忏悔。】当时的五百居士就是现在的五百饿鬼,因骂出家人是饿鬼,故受饿鬼之报,又以他们在迦叶佛教下皈依受居士戒的功德,今生对我生欢喜心并从饿鬼道得到解脱,转生天界,享受天人之乐。此即彼等各自前后因缘。

(72)一只孔雀

——愿力成熟 转生孔雀

一时,佛在印度王舍城附近的灵鹫山传授教言。一只绚丽无比的孔雀从檀香山飞来,于祇陀园经堂上空盘旋,似乎在右绕佛陀,然后停落在世尊面前。世尊为它宣说了“诸行皆无常,诸法皆无我,涅槃即寂灭”的三法印后,【译者:这三句法非常殊胜,《涅槃经》、《贤愚经》、《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等许多经中都有这三法印。所以,修行人应常以此真谛来印证修证的境界。表面上看来很容易,但若经常在前夜、中夜、黎明,尤其是白昼应恒时把这三句谛实语好好静心去探讨体会其内涵要义,便会发现其中有甚多不可言说的密意。希望大家在自相续上遇到很大的执著烦恼或外境的一些违缘时,当下以此佛陀所亲口宣说的妙法金刚语来警惕自己,其加持是不可思议的。】开示道:“你对我生欢喜心能使你脱离旁生界。”孔雀似乎会意,扇动几下翅膀起身飞走,不幸在飞返途中被一只巨大的鹞鹰捕食。因它对世尊生欢喜心的缘故,投生到王舍城一大商主家。商主夫妇给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精心喂养。从咿呀学语开始就学习文字历算等学问,此子天资聪颖很快对所学通达无碍,并对佛法僧三宝具极大信心,征得父母同意出了家,七岁时即获证阿罗汉果位,常以神变去外面采回水果鲜花供佛及僧。众比丘在世尊前赞叹:“世尊,稀有!真稀有!七岁沙弥竟获证罗汉果位。”世尊闻此赞言,为使诸众生起厌离心而告诸比丘:“你们还记得在祇陀园讲经时,有一只绚丽的孔雀飞落于我的面前听法吗?”“记得。”世尊曰:“它在我传法之后对我生起欢喜心盘旋而去,途中不幸被巨大鹞鹰捕食身亡,因对我生欢喜心之善根而马上转生到王舍城的商主家,对三宝深生信心,在我教法下出家,七岁便获证罗汉果。”【译者:由此看来,临命终时对佛法生欢喜心是何等的重要!其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若自己有福报,在临终时能有大德高僧、具德上师能如理如法地讽诵等为上善,若没有僧,即便是把佛像放在眼前,在信喜心中去世也很好。最可怜的是,现在末法时代五浊恶世的众生,临终时不说能让亡人观佛像增善业,反而杀生饮酒作祀,倒增恶业,本身活着已经造了不少罪业,临终时后人又更增罪业,真是《地藏经》中所讲的那样:“阎浮众生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但结罪缘,转增深重……殃累亡人,晚生善处……”真是“生死狱系苦有情”,可怜极了!】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他以何业转生孔雀?又以何业得到人身,在佛教下令佛欢喜,年仅七岁出家获证罗汉果?祈为吾等宣说。”

世尊告曰:“诸比丘,昔日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圣胜城有位布德哈国王,两国兵戈相加,死伤无数。后布德哈国王率四大军队向梵施国王再次挑战,梵施国王即选精兵强将迎战,作战很久,最终布德哈国王获胜。梵施国王的残兵败将们死伤逃亡,只剩国王孤身一人骑马逃进森林。因作战日久精疲力竭,国王见森林中寂静无人便卸下盔甲,倚树小憩。离他不远处有一群雌孔雀围着一只绚丽的孔雀嬉戏,共享怡悦生活。国王见此羡慕孔雀舒心惬意、自由安闲、无争无害的生活,感喟自己身为国王不见王妃,损兵折将,触景生情,思绪万千难以平静……当时无佛出世,唯有应世独觉在此林中静修,他为度化国王,故意咳嗽一声,没有防备的国王以为是敌方兵临,正欲起身逃命,瞅见静坐的独觉,顿时生起很大的欢喜心,觉得能在如此寂静林中苦行,定是一位大尊者。国王立即用仅有的干粮供养独觉【因当时的规矩是,国王无论去围猎还是去疆场,都备好干粮拴在马尾巴上】。独觉接受供养后,以神变把他置于高空,使他远离畏敌的惊恐,心得自在。他在独觉前发愿:愿我生生世世变成孔雀,将来在比独觉更殊胜的如来前,令佛欢喜,于其教法下,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梵施国王就是这只孔雀。以其发愿力成熟,故多世转为孔雀,今得人身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获证罗汉果位。”【译者:由此可知,发愿很重要。现在条件稍好些的出家人,千万不要贪图某些有漏轮回之因的快乐,而发愿做什么什么人。无论在任何环境,都要发一个出离轮回的殊胜愿。心易动如高山流水或峡谷湍流,所以,我们平时还是多作些各种各样高低贵贱、身临其境的观想,然后把自己对人天之乐真正地看清楚,是否恒时究竟?生起一个真正的出离心,才不至于发错愿。】

(73)哥玛达鸟

——恶口骂僧 累世受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檀香山上一只哥玛达鸟临近寿终。如来正等觉具二种智慧【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遍知一切,每时每刻都在观照众生的苦乐,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释迦世尊观知度化哥玛达鸟的机缘成熟,依靠它可以度化无数众生。佛于舍卫城刹那间来到檀香山,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以神变显现出五百只扎夏鸟恭敬右绕佛陀。哥玛达鸟也对佛陀生起欢喜心想去转绕佛陀,还没来得及去转绕,即于欢喜心中去世转生天界。他观知是蒙佛之恩德而生天,即来佛前恭敬供养,祈求传法,世尊传了相应的法,他得到圣果返回天界。世尊把哥玛达鸟的尸体带到诸比丘前,为令众等生起厌离心,咐嘱舍利子:“你观察一下它前世以何因缘今世转为飞鸟。”舍利子立即以声闻智慧入定观知它的前一世、二世乃至声闻眼无法观察到的生生世世一直是鸟,却观不到是以何业转生为鸟。舍利子出定于佛前恭敬顶礼合掌祈求:“世尊,弟子尽力也无法观察它的业缘,唯世尊具大智慧遍知一切,祈请世尊宣说其前后因缘。”

世尊告曰:“诸比丘,这只鸟因前世造恶业而感得此报。昔日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见义如来出世,其教法下有一僧团的管家四处化缘,很多僧众劝他不要再做此无义之事。管家生起大嗔恨心愤然恶口相骂:‘你们这些出家人,天天像哥玛达鸟一样,只会叽叽喳喳地说废话,什么事都不考虑,哪像比丘!’后来他慢慢生起后悔心,励力忏悔前愆,临终时发愿:愿我对僧众粗语的恶业不要成熟,愿我将来在见义如来同等的佛陀前,令佛生欢喜心。当时的这位管家即此哥玛达鸟的前世,自见义如来出世一直至我的教法下都在旁生界。今对我生欢喜心故,死后立即生天。之后向我求法获证圣果后返回天界。今我与见义如来功德、智慧、事业、力量相等无别,故他在我教法下,对我生欢喜心。”世尊如是宣说竟。诸比丘闻知此鸟前后因缘,都生起厌离心,世尊见彼等已堪为法器,便传了相应的法,令很多谛听者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74)圣身父子

——害怕被杀 出家证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富如多闻天子的著名施主,其妻生下一个身色金黄、面如满月、绀目如莲、臂长过膝等具种种妙相的庄严孩子,因父名圣身,故取名妙身,精心喂养。妙身如海莲般迅速成长,稍大便学习文字历算、婆罗门行为等十八种学问,通达无碍,并精通有关辩论的许多经典。

时圣身准备作一次大的上供下施,想到世尊是能仁遍知,悉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事情,所作一切皆如理如法,为令此次供施圆满,理应请问释迦世尊。施主即乘马车前往舍卫城,在佛前顶礼恭谨启问:“世尊,我欲作一次较大的上供下施,现有五百牦牛、五百犀牛及成群的小牛、山羊、绵羊等,另外备有丰盛的饮食,准备迎请僧众和婆罗门受供,为圆满供施,请世尊开示我当如何行。”世尊为他传了供施的究竟法要,他立即摧毁萨迦耶见得到预流果位。

回家后孩子请教父亲如何对婆罗门供养布施,父亲回答:“应该先供佛及僧,再供养婆罗门。”孩子遵依父命,父子同去佛前恭请佛陀应供,世尊默许。他把准备的牛羊全部放掉,对它们说:“野外有清净甘甜的泉水、清凉和煦的微风、碧绿广袤的草原任你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当晚准备很多饮食,次日亲自迎请佛陀及僧众光临家中应供。佛陀及僧众著衣持钵依次敷座而坐,圣身父子亲手供养佛陀及僧众甘美饮食,复又供养了世尊无价妙衣及各位僧人僧衣。圆满后,世尊为他们宣说相应法要,并赞叹正法的功德,之后返回经堂。

次来接受布施的几位婆罗门见牲畜全放掉了,生起大嗔恨心极为不满地问:“为什么放掉牲畜,又将财富供养了沙门果达玛?”圣身知道这些婆罗门生了嗔心,赶紧解释:“你们为何对世尊不满?我们还可以布施你们其他财富。”这些婆罗门怒气难消,对他们皈依佛门亦大为不满,并蓄意将之谋杀。圣身父子知道后非常担忧,只好去祇陀园,在世尊前恭敬顶礼,讲清事情原委并祈求:“凡夫人于世间生活很难满足别人之愿,我们现在已舍弃世俗间的一切事情,愿在世尊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戒,行持梵净行,祈请世尊慈悲开许。”世尊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们授予比丘戒,复传教言,父子俩依教修持后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赞曰:“世尊,圣身父子最初因害怕被杀而来祇陀园,现在却证得阿罗汉果位。善哉!善哉!”

世尊告曰:“不仅是今世,以前他俩也是在被害时对世间法生起厌离心而出家。贤劫人寿两万岁时,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一婆罗门常行上供下施,无意间与另一位势强力大的婆罗门发生冲突,面临被杀之难。他知道后即舍弃所有的俗家事务,带着儿子到佛前出了家。他们临终发愿:我们在迦叶佛教法下一生出家,虽没得到什么境界,但愿将来在释迦世尊出世时,令佛生欢喜心,在佛陀教法下出家灭尽三界轮回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婆罗门父子就是现在的圣身父子。他们害怕被别人杀害而出家,并于临终发愿,今生他们同样是害怕被别人杀害而出家,以往昔愿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