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3-Fo专题

(3)能愿比丘

——杀生之报 短命多病

一时,佛在舍卫城。当地有一位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的施主。他的儿子长大后娶妻,生活美满幸福,美中不足的是膝下无子,因此常常祈祷帝释天音译释迦提桓因陀罗,略称释提桓因。本为印度教之神,入佛教后称为帝释天。为佛教之护法神,乃十二天之一,为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大梵天位于色界初禅天之第三天,又称梵天王、世主天。大梵天以自主独存,谓己为众生之父,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为其化生,并谓已尽知诸典义理,统领大千世界,以最富贵尊豪自居。、土地神、森林神等天尊。妻子终于怀孕,立即兴奋地将好消息告诉丈夫:“我已有身孕,并且感觉右侧偏重,可能会生个男孩。”她同时祈祷:“愿我的孩子将来孝顺父母,行持善法,对整个家族及自己的种姓有大利益。”丈夫听后非常高兴,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妻子身心舒畅,特在房顶盖一雅室:冷暖适度,设备齐全,饮食丰美,音乐动听,舒适惬意。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诸佛,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使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圣者罗汉也同样于昼夜六时中关注着世间众生。

此时,阿那律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于佛传法时酣睡而被佛呵责,便立誓不眠,以致罹患眼疾,导致失明,然以修行益进,心眼渐开,终成佛弟子中天眼第一者尊者用声闻眼观知一位最后有最后有:生死界中最后之身。阿罗汉、缘觉及菩萨之身。者已投胎到施主家中,施主及其家人被调化的因缘也已成熟,他们是声闻的所化对境,且应由他度化,便来到施主家,为他们传授了相应的佛法。施主一家对尊者生起极大信心,遂皈依三宝,受居士五戒居士五戒:指五种佛制戒,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施主从此广行布施,求施者络绎不绝,其财富却取之不尽。

一日,阿那律尊者独自一人去施主家。施主惊讶地问:“尊者!您这样的大罗汉怎么会没有侍者呢?”尊者说:“你能否为我找一位呢?”施主马上说:“我家儿媳身怀六甲,若是男孩,一定送予尊者做侍者。”尊者说:“长者既然如此发心,那就一言为定。”

九个月后,一个身色金黄、具种种相好的庄严男孩降生,家人为其举行隆重的诞生仪式。因孩子是家人祈祷了很久才得以满愿的,故取名为“能愿”。施主请来八个保姆,以丰富的营养食品喂养,精心抚育。孩子如海中的莲花般成长起来,学习文学、武术、天文、历算等世间的各种学问、技艺,并且通达无碍。

尊者观察到他的出家因缘已成熟,即著衣持钵到施主家化缘,见到能愿便故意问施主:“这是那个还未降生时您就已答应送给我做侍者的孩子吧!”施主说:“确实是他。”并对孩子说:“在你还未生下来的时候,我已答应把你交给尊者做侍者了。”孩子听后,兴高采烈地说:“这是祖父您对我最大的恩德,我会好好地侍奉尊者。”阿那律尊者将能愿带回经堂剃度。能愿在尊者前皈依、受具足戒、听闻佛法,昼夜不眠,勤于修持。

能愿比丘偶染重疾,父母闻讯带药前去探望,几日后,病情丝毫未减。父母因家务繁忙,即去请示阿那律尊者:“尊者,我们身为俗家,久住寺中多有不便,能否开许能愿比丘回家养病呢?”尊者观知能愿比丘于家中也能证得罗汉果位,就作了开许。能愿比丘在家中,遵医嘱百般治疗,受尽病苦的折磨,渐渐对痛苦本性的有漏之身生起无比的厌烦心,于轮回产生强烈的出离心。他更加精勤修法,最后断除了一切烦恼,在家中证得阿罗汉果。【译者:也许出家人在家里也可以证悟大圆满,但我本人没神通,不敢开许你们回家,对在家中得证悟有些怀疑。所以,你们请假回去看病,尤其是平时很精进、持戒又清净的出家人向我请假时,我心里很痛,经常不准假,这样许多人没有断传承。虽然当时你们可能对我有点不高兴,可我总觉得出家人回家没多大意义,因为很多僧人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如今社会也比较乱,若清净僧人即便是死在静处,也是很圆满的。】能愿比丘得果后,观察父母及家人的根基并为其传讲相应之法,他们以智慧金刚摧毁了萨迦耶见,证得预流果。能愿比丘以宿命通观知自己前几世皆为人身,但生生世世都感受短命多病的果报,【译者:这个公案主要说明杀生的果报是短命多病,相信会对大家有益。若对因果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相信大家今后在如理取舍因果方面会有很大的进步。】于是对自己的肉身生起厌烦心,遂身体放光、出水、出火及闪电等,示现种种神变后趋入无余涅槃谓出离生死苦所显现之真理。即烦恼断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失去一切有为法之所依,自然归于灭尽,众苦永寂。

之后父母用白、黄、红、蓝四色彩缎包裹遗体,准备抬到尸陀林又作寒林,其中位于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北方之森林,林中幽邃且寒,初为该城人民弃尸之所。其后泛称弃置死尸之处所。去。众人使出全身力气皆是枉然:遗体纹丝不动。父母到阿那律尊者前请示,尊者认为也许是能愿比丘前世的愿力所致,复往世尊前呈禀:“世尊,能愿比丘在家中圆寂,但众人无法抬动他的遗体。”世尊对诸比丘说:“罗汉比丘已在家中圆寂,你们应当去供养他的遗体,我也同去。”世尊率众比丘前往,众生主母得知后,亦带五百比丘尼随行,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舍卫城之商主,后买下祇陀太子之园林供给僧众。也带许多优婆塞意译近事男、男居士、男信士、优婆夷前去。佛与四众弟子集聚在能愿比丘家,众优婆塞请求世尊:我们愿将能愿比丘的遗体抬到尸陀林。世尊允许后,他们将遗体抬到了尸陀林。众人在遗体前发愿,以各种花香等作供养。最后火化遗体,且造了一座遗塔。【师言:现在修塔很多都不如法,按规矩:佛有佛的遗塔,菩萨有菩萨的遗塔,罗汉有罗汉的遗塔。现在很多人不管是什么上师、师父,一旦圆寂了就造塔子。有些寺院有很多塔,“这个是某某方丈的塔”、“那个是某某当家师的塔”。在《大圆满前行》中讲过,如上师是佛的化身,应按佛的遗塔来造;如是凡夫,则不能造佛塔。你们最好翻查历史。】【译者:你们以后做金刚上师、方丈、大和尚、阿阇黎时,应告诉弟子最好不要为自己修遗塔,即使修了也没有大用处。若是一位圣者,不修塔也可以;若是个凡夫,修了遗塔或许对其转生有很大的危害。】当下世尊为四众弟子传无上甚深妙法。之后,诸比丘请问:“世尊,能愿比丘往昔造了什么业,今世虽生在富贵之家却受短命多病的果报?”

世尊言:“诸比丘,前世所造的业,无论是善是恶,其果决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地、水、火、风上,必将成熟在自己的界、蕴上。如云:‘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众比丘,贤劫人寿四万岁时有位国王,其聚乐王宫前居住的大臣有两个儿子。长子对轮回众生的生、老、病、死等痛苦生起厌离心,前去森林静修三十七道品为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又称为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其学处分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等妙法,证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为众生转十二大法轮,此即贤劫第一佛——拘留孙佛乃过去七佛中之第四佛,现在贤劫四佛之第一佛。次子从小行为放荡,喜欢杀生邪淫等恶行,尤其酷爱打猎,杀害了成千上万条生命。尔时拘留孙佛回家乡传法,其弟也被教化而皈依佛门,并受了居士戒。之后,他发心建造经堂、供养僧众,同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财富圆满,令如来欢喜,并在如来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位!因杀生的果报成熟,他无论投生哪里都是短命多病;以供养僧众及修建经堂的功德而感得财富圆满,闻受如来教言,又在我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位。”

众比丘复又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能愿比丘的遗体众人无法抬动?”世尊又讲述:“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应供、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施主之子长大后出家,最后获证罗汉果而趋入涅槃。【这孩子的上师就是现在的能愿比丘】 。罗汉的上师把他的遗体供养起来,并发愿:愿我将来在释迦佛教法下得证罗汉果,入灭时,佛与四众弟子皆来供养我的遗体。因愿力成熟,故今日我与四众弟子去供养那具抬不动的遗体。”【译者:这个公案主要讲杀生的报应。这是从人寿四万岁一直到人寿八十岁之间,一个漫长的因果报应的过程。正如世尊言:“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大家要牢记在心间。】

(4)驼背之人

——无意害兄 受驼背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施主,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译者:当时印度很富裕,每位大施主都富如多闻天子,但现在很贫穷,这是不同时期众生所感的依报不同。】 其子娶妻后,一家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儿媳九月怀胎生下一个庄严的男孩,全家举行了隆重的庆贺诞生仪式,取适合种姓的名字,以各种饮食精心喂养。孩子渐长,聪明好学,对文学、天文、地理以及观察象、马、珍宝等世间的各种学问、技艺,无不精通。

一天,孩子突然生病,背上鼓出一个大包,腰也弯曲,竟成驼背之人。家人不惜花费巨资多方求医,却无济于事,最后决定请当时印度闻名的外道六大本师弗兰利、迦叶子、弗利子等为孩子治病。【师言:释迦世尊居兜率天时,外道很兴盛,故世尊发愿降临南赡部洲救度被迷惑的众生。】 施主供养外道六大本师财物、饮食等并作礼祈求:“您们是当今出名的大德,于过去、现在、未来世间的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如今我子重病缠身,恳求您们医治。”六本师以多种药物、咒语等尽心治疗,使尽浑身解数仍不见效。施主的一位佛教徒朋友提醒他:“您不要皈依那些外道本师,应该皈依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他才是遍知一切、无不通达的圣者!”施主闻言,欢喜无比,立即前去拜谒世尊,世尊为他传授了一些法要。尔后,施主又祈求世尊携眷属次日到家中应供。世尊应允,施主非常高兴,即刻回家准备。

第二天,施主亲自出迎,世尊著衣持钵,率众弟子前往。驼背孩子远见世尊缓步安详而行,尤其见到佛的三十二妙相三十二妙相:系转轮圣王及佛之应化身所具足之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相。依《大智度论》卷四所载即:1)足下安平立相2)足下二轮相3)长指相4)足跟广平相5)手足指缦网相6)手足柔软相7)足趺高满相8)腨如鹿王相9)正立手摩膝相10)马阴藏相11)身广长等相12)毛上向相13)一孔一毛生相14)金色相15)大光相16)细薄皮相17)七处隆满相18)两腋下隆满相19)上身如狮子相20)身广洪直相21)肩圆好相22)四十齿相23)齿齐相24)牙白相25)狮子颊相26)味中得上味相27)大舌相 28)梵音相29)目绀青相30)牛眼睫相31)顶髻相32)白毫相。,心中安乐无比,喜悦之情胜过比丘十二年的禅悦入于禅定者,其心愉悦自适之谓,激动得在床上跳起来,这一跳,他的背竟然挺直复如常人,对世尊生起了更加无比的信心,立刻上前恭敬顶礼、供养赞叹。见此情景,施主喜出望外,虽然未请求佛陀解除孩子的病苦,而今已然痊愈,一家人对世尊恭敬顶礼,设置高座,请世尊及僧众分别入座,供养最上等的饮食,之后祈请世尊传法。世尊应他们的根基传讲佛法,他们都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种萨迦耶见,得证预流果位。【师言:世尊在世时,人人修法都能立即证果,善恶也是现世受报,而现在呢?我们修法不能很快得果,业报也不会很快成熟,很多人有这样的邪见。我们应了知:释迦世尊住世时是果期,修法者马上证果,尤其是证小乘果位非常快;现在是教期末后,修法是不会马上证果,但业力的本性是不变的,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将来一定会证果的。】已完全康复的驼背人心想:世尊治好了我的病,使我离苦得乐,我应当生生世世出家为僧,以报佛恩。经父母同意,他到世尊前合掌顶礼,随佛出家,受近圆戒近圆戒:又称具足戒,指比丘、比丘尼所应受持之戒律。一般而言,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师言:佛陀传戒不同于现在,当时是通过语句传戒,不需很长时间。】 出家后,佛陀为他传授相应法门。他精勤修持,不久即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齐赞他的无量功德。

诸比丘启问:“世尊,此人以何善业得生富贵之家?以何恶业而感驼背?以何因缘蒙受佛陀亲自加持而得以恢复如常?为何于您教法下断尽烦恼证得罗汉果位?请为我等演说。”

世尊告言:“诸比丘,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鹿野苑有一施主,其儿媳生下双胞胎,家人为这对孪生兄弟举行了盛大的诞生庆贺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用丰美的食品喂养。兄弟俩长大后都对迦叶佛生起信心,经父母允许一同出家受戒。他们一致认为迦叶佛教法中闻思修是得道的根本,所以请问迦叶佛:‘世尊,我们应该先闻思还是先修行?’世尊告诉他们:‘先闻思,后修行。’【师言:在迦叶佛出世时,闻思修也是很重要的。以前,世亲菩萨说过,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最着重于闻思修,若无闻思修,仅形式而已。】【译者:前年一位活佛在某学院住了两年后回本寺院,抵达寺院后便立即召集了所有僧众说:“咱们寺院内没有闻思修,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可那位修建寺院的老喇嘛听后怒气冲天,负气欲走,活佛急忙好言相劝:“修寺院是闻思修的助缘,别无他意。”又经多方劝解才平息下来。从此,活佛在寺院中再 也不敢对僧众提闻思修了。由此可见,现在的人不懂闻思修的重要性,往往仅耽求形式上的造作,却忽略了闻思修行。】

兄弟俩白天精勤闻思,夜晚休息时,哥哥顽皮,常压在温和稳重的弟弟身上耍弄。久而久之,弟弟忍无可忍。一天,他拿了块大砖石裹在自己的衣服里,这时哥哥又故伎重施压在他的身上,结果腰搁在砖石上,折断了腰椎,从此再也直不起来,成了驼背。弟弟心里十分内疚,愧悔不该将哥哥致成残废,于是千方百计请来许多医生为哥哥治疗,祈盼哥哥早日康复。后来,哥哥终于恢复如初,且因病而对轮回生起无比的厌离之心,更加精进修持,终于证得了罗汉果位。【师言:生病的好处是能对上师三宝生信心,对轮回生出离心;不病的好处是能积累资粮。无著菩萨也如是说。】【译者:这里弟弟无意间伤害了哥哥,当时的哥哥是位凡夫。可见,即使对凡夫作一点损害,其果报也很大。】 弟弟十分高兴,经常恭敬承侍罗汉哥哥,临终时发愿:以一生出家持戒的此分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转生于富贵之家,并能在释迦佛出世时出家,证得罗汉果;愿我害哥哥的恶业不要成熟,若因果无欺定要成熟,则愿释迦佛亲临消除我的痛苦。他伤害哥哥的业果成熟而感今生驼背;又因发善愿成熟而感今生转在富贵之家,【译者:如此发愿是一个很好的忏悔方法,我们也该如此发愿,愿我们往昔所造诸恶业,最好不要成熟,但若果报成熟也愿在弥勒佛出世时,蒙佛陀慈悲能亲自遣除我的一切痛苦,或者愿其他任何一尊佛,甚至祈愿法王如意宝成等正觉时,由上师老人家慈悲来遣除我的痛苦。】 由我亲自解除他的痛苦,且在我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5)春乾摩比丘尼

——两世被骗 等流果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比丘尼春乾摩拥有众多眷属和尼众经堂。附近有许多戒学较高的比丘尼具足种种神变,经常到北俱卢洲意译胜处、胜生、高上,以其地胜于其他三洲而得名。地形方正。、西牛货 洲以牛行贸易而得名。地形如满月。、东胜身洲以其身形殊胜故称胜身,地形如半月,人面亦如半月。、三十三天六欲天之一。又作忉利天。于佛教之宇宙观中,此天位居欲界第二天之须弥山顶上,四面各八万由旬。及人间富贵的地方带回各种珍宝美食。春乾摩比丘尼对此极为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具足同样的神通。她一直琢磨该到哪里学神通,跟谁学:那些比丘尼的嫉妒心很强,恐怕不一定会教我;【师言:释迦佛时代的女性也是有不共的烦恼,尤其是嫉妒心,无论出家或在家都一样,故女众应该认识自己的烦恼,并对症下药。】 若跟比丘学吧,男女众说话都遮止,更不必说学窍诀了。【译者:男女僧众不许说话,在《百业经》中也有如此教证,并非有人擅自所定。】 她天天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寺院外既不受寺院管辖、也不受戒律约束的六群比丘指成群结党之六恶比丘。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勾结朋党,不守律仪独行恶事,佛制戒多缘此六比丘而来。,不禁沾沾自喜,遂打算跟他们学神通。

她以供斋为借口与他们取得联系,亲手制作精美饮食去供养六群比丘。之后,比丘尼祈请道:“希望你们传授我一个神变之法。”六群比丘阴阳怪气地说:“传授神变倒是可以,但窍诀可不能随随便便传给别人,要么对方有大的供养,要么以学术交换,否则一生中不会传予任何人。如果你三个月内天天以饮食供养我们,再供养每人六种资具,我们就发心教你一个神通法。”春乾摩比丘尼信以为真,欣然答应,依言而行,三个月后祈求六群比丘:“我的供养已圆满,该教我神通了吧!”他们装腔作势地说:“可以可以。不过,学神通首先要锻炼好身体,身体越强壮,神通越容易修出来。”她迫不及待地问:“那我该怎样锻炼呢?”他们漫不经心地说:“第一天,站在一个凳子上往下跳,第二天站在两个重叠的凳子上往下跳,依此类推,到第七天从重叠的七个凳子上向下跳。身体锻炼好以后,接下来,第一天从一层楼上跳下来,第二天从二层楼上跳下来,最后从第七层楼上跳下来,一直坚持下去,身体会越来越好,神变也越来越大,在空中飞行肯定没问题。”

春乾摩比丘尼依教奉行,结果到了第七天,她从第七个凳子上摔下来,折断腰椎骨,成了驼背。她痛苦地质问六群比丘:“你们给我教的是什么神变?怎么把我的身体‘锻炼’成这个样子?”六群比丘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蛮不讲理地回答:“这我们就不管了,该教的都教了。”听到这番话春乾摩比丘尼生起极大的嗔恨心,无论在经堂里还是在路旁,逢人便说六群比丘如何如何的欺骗,害得她成了驼背。【译者:现在有些居士也是先供养,然后说被骗了,所以,首先观察供养之境极其重要。】

时众比丘到佛前请问:“世尊,以何因缘,六群比丘欺骗春乾摩比丘尼,使她成了驼背?”

世尊告众比丘:“这是他们前世的因缘。六群比丘不仅现在骗她,往昔也曾骗过她。很久以前,印度鹿野苑的梵施国王请了许多手艺不凡的木匠准备兴建王宫。一位看守国库的驼背妇女每见木匠高超的技艺羡慕不已:他们既然能把弯曲粗硬的木料做得端直、平滑,而自己的身体柔软又光滑,请他们弄直想必没问题吧。几经考虑后她找木匠商量:‘您们的手艺很不错,能不能把我的身体修理得像木料那样端直?’木匠们说:‘按道理是可以,但有个条件,你要在三个月内每天供养我们食物。’驼背妇女欣然应允。三个月后,她对木匠们说:‘我已经供养你们三个月了,现在该把我的身体弄直了吧?’这些木匠一本正经地说:‘是,现在可以了。不过我们做木料是先在上面画直线,再用斧子砍、锯子锯,木料就做得端直了。同样,我们也要在你身上画线,再用斧子砍、锯子锯。’驼背妇女闻言毛骨悚然,战战兢兢地说:‘什么?用斧子砍?那不把我砍死了吗?’木匠们满不在乎:‘除此以外,别无他法。’驼背妇女很伤心,又不敢向任何人提及此事。诸比丘,当时的驼背妇女就是现在的春乾摩比丘尼,木匠们就是现在的六群比丘。往昔他们骗了她,没有满她的愿,今世他们又欺骗她,使她成了驼背。这是她的同行等流果一切由善因所生之善果,或从恶因所生之恶果,均与因同一性质,故称同行等流果。。”【师言:这是同行等流果。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亲怨若今生不了,则一直生生世世报下去。所以,我们平时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眼觉得很好或讨厌,这都是前世的因缘,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