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8-Fo专题

中陰救度密法 上卷

藏文原名“巴多脫卓”英文譯本名“西藏度亡法”

前西藏喇嘛格西達哇桑杜英文遺譯從學弟子美國伊文思溫慈博士纂集印行于英國牛津大學,震旦觀化廬三密弟子張蓮菩提重譯華言

皈敬偈

    皈命法界體性尊     其光無量不可思

    無上圓滿報化尊     蓮部金剛喜怒部

    我蓮華生大導師     一切有情攝護主

    歷代上師及三寶     我今至心皈命禮

凡夫之人,報盡命終,將入已入,中陰境界。有上妙法,使之聽聞,即得救度,是名中陰救度密法。法有三分:初序言,次正述,後結述。

初 序 言

密乘中有種種法,教令行人,于人世間,修菩提道,死後乃得超越中陰,直趣涅槃。行人生時,依上師教,如法修習。有上等成就者,命終自得救度;生時修習未得成就,臨命終頃,但當專念于昔所修習,亦得救度;即普通曾聞密法之人,臨終如此,亦易得度。惟因業力所障使,而有未能者,則於此際本來真空實相當前之時,須安祥忍耐,諦聽于此從聞得度之無上妙法。

密乘中又有觀察死狀自度之法:行人臨命終時,先自觀察其將死狀況次第來前、一一畢現時,即當專心致志,如法入觀,即自度矣!若此者,自無須乎此書之所云云。其有未能自度,或不免於業力牽使及障礙者,則此上妙要法,不得不請由他人讀誦之,使能由聞得度。有時死者之屍,不在其處,則為讀誦之人,可據坐于死者生時習慣所常用之椅座床榻等,如法讀誦。須先作觀,召使死者之靈識,來前諦聽。斯時死者親屬人等,切忌哭泣嘈鬧,徒為無益反礙作法故。

若死者之屍,在於其處,則其呼吸將欲不繼,即當請由其傳法上師,或其宿昔親近之金剛弟兄,或其親近摯愛之眷屬親友堪任者,引唇附近死者之耳,但勿貼近之,而為此“巴多脫卓”之讀誦。“巴多”意雲中陰,‘脫卓’意名‘聞度’,合言之即由聞得度于中陰也。

次 正述

若力能備廣大供養,即當如法敬備,以供養三寶;如力未能者,可稱力備辦,當一 一作觀,觀其化為無量上妙之供。於是如下依次舉誦各祈願偈:

一 請諸佛菩薩普加被偈

二 祈求護免中陰險難偈

三 六種中陰境界警策偈

四 護免中陰恐怖總願偈

上之四偈,附本書之附編中。藏地度亡作法之喇嘛皆熟讀能背誦,每誦七遍或三遍,依時間長促為定。念畢諸偈,即依下述種種,逐步逐日,為此巴多脫卓之念誦。

此巴多脫卓法,總分三步:第一步--於將欲命終而尚未命終之際,作法使之入實相光明觀;第二步--命終已後,中陰現前,作法導示提醒靈識使之趣入實相光明;第三步--既已深入中陰,上勝能度脫之機會已過,妄心熾然又複求生,作法導示其靈識令醒悟補救,即生亦導示其如何避下劣而上勝,有閉胎擇胎入胎等法。本書上卷詳第一二兩步,下卷專述第三步及結述分。

第一步 將欲命終入觀實相

有人于佛法唯曾聽聞,而不認識信受;亦有人雖認識信受,而不甚真切。但無論何人,如屬曾受密乘灌頂且曾多少受習密法者,則此巴多脫卓之妙法,一經使用,此之人等,即得當前合入根本淨光,不落中陰。由徑直大道,而得投入本不生之一真法界體性海中。其作法如下:最好能將傳授彼密法之金剛上師請致到來,否則請其金剛弟兄到來:倘此均未能辦到,則請其信行相同、而有學識之知交到來,或有學識之眷屬伴侶亦可。如並此之人等亦無,則但覓一能讀此法之文字者,為之照書讀誦,但必字句音讀,明白清朗,向彼耳際,了了讀誦之。於是彼垂死之人,一經入於耳識,即為提醒,具其作觀之妙增上緣。一時根本淨光,豁然開曙,俱生智得以顯發,而未有不得其解脫者矣!人於將欲命終,其至極最後一次出息吐呼出體,其體之靈力活素,一時散降而欲由中樞靈脈道中部之心臟處更複下趨。斯際人之靈識,雖欲證驗實相法界之根本淨光,往往不自支持,隨其體中靈力活素向下劣之靈脈竅道而竄降(靈力活素及靈脈竅道意義均詳見另由鄙譯《明行道六成就法》)。故行此巴多脫卓法之念誦者,必趁其靈力活素至多不過散降過中部之心、甫欲過臍而下然尚未更下降入于左脈下端處之頃,為有效之提醒。此之時間,等於垂死人至極最後一次吸入之風息住其體中之長久,大約二三十分鐘或食頃之久。此際行法之人,須極端注意,惟恐失此千鈞一髮之機。總須趁垂死者尚未至於此極之時,即堅切勤懇反復叮嚀,為如下導示以提醒開曉此垂死之同類者曰:

“善信某某:汝之氣息,現將不繼矣,入觀於實相法界之淨光明者,今其時矣!汝金剛上師昔曾教汝如何作觀于清淨光明之法,汝今將實地體驗之。此時中陰境方將開始,根本清淨光即當初一曙發現前之最要境地,不可錯失。此中所有,惟一虛空,如一片無雲之晴空。汝之赤裸無瑕自性亦空之心識真空體,與之合入無間,如入無中心無邊際之一太虛空裏。汝當如是了知之、觀得之且入住之。”

如上囑告,不計遍數,反復叮嚀,向死者之耳際說言。要在於其至極最後之一次出息未終之先,已得入於其靈識而生效,方能使之得度。又死者之出息將停未停即宜預移其體右側而作獅子臥式,其喉際靜脈管如有急跳亂動之狀,宜以指尖輕輕微按,以安止之。如死者欲深入睡眠狀態,務宜頻頻輕呼其名止之勿眠以諦聽囑告,一面以指輕按止其喉際靜脈管之跳動,此法能令其靈力活素不致附帶靈識降入下劣竅道;一經提醒,便可上趨頂門之梵穴,即能脫穎而出,於一刹那頃得睹必行始一閃放于中陰最初境之法界妙明清淨光。有情得度于中陰,此為最初最要關頭,故極宜注意者也。

死者至極最後之一次入息與其至極最後一次之出息中間相距之時間,即其此生之靈力活素最後貫注於其中樞靈脈穴道之惟一最後之一次,此之時間普通泛稱為昏厥或曰悶絕。然非至其最後之出息終了及靈識離體,出而不再入息者--尚未死。此種似死未死之時間久暫,與各個人體之四大色力及其靈力活素之強弱,乃至與平昔入定功夫,皆有正比關係;其色力靈力定力大者,則此之時間較長。故如上之最初導示須趁此際不計遍數繼續不斷而為之,出息終了後仍為之,直至其某一竅或多竅流淌一種黃色液時,始可休止。人于生時多所惡行,而色力及靈力活素乃至定功均薄弱者,流淌此液特速!最快者氣絕方一彈指頃,即流淌此液;稍優者能經食頃之久;總以愈緩愈佳,依密乘法典所述:人於氣絕後,靈識離體,未得立即認證解脫者,率皆經過一種昏沉迷惚境況。為時三日又半,至四日之久。於此期間,亟宜繼續不斷時時依下所述者,以導示之。

將死之人,如自己能察知死期已屆(察知死狀法極多,密乘有特別教授,大乘要道密集書中亦有此法少分),不待將絕氣時,即當自行作法,成就其入證實相光明之解脫。如覺恐因障礙而未能者,則當於身旁留得其金剛上師或金剛弟兄,為他力之幫助。此助法或作法之者,於其將死象徵次第現前,即須為警告曰:

“今者,地大降于水大矣”等云云。

地大降于水大者:謂死者之體,忽爾覺受一種極強大壓力之痛苦。此外本書尚略去二句:一為、“水大降於火大”,謂死者之體,忽爾覺受猶如墜落冰水之一種至極寒冷之痛苦;又、“火大降於風大”,謂死者之體,忽爾覺受如被極狂烈之風,吹折其體,碎為塵埃,至極支解之痛苦。此諸覺受皆有外表可徵:如面部筋肉抽縮視聽不靈、呼吸阻困、喘急莫堪,等等苦狀,即其四大粗根解離之象徵也。(此但言四大,如明行道六成就法之中陰成就法中,則言五大,尚多《風大降於空大》一句可參讀彼書)

死者之死狀,一一呈現時,作法之人,即須軟語附其耳曰:

“善自作意!善自作意!”

如死者為師長前輩,則但加屬曰:

“師長”或“尊者”“請善專念作意!”

如屬師兄弟,或曾通之他人,則須導示之曰:

“善信某某:所謂死之一法,今臨汝矣!汝當專念,作意思維,而自念言曰:“我今者報盡命終之時至矣!我當以此機緣,實證菩提。普為十方世界一切有情,盡吾能力,使之一一同證菩提,廣行我之大慈悲願,達于至極圓滿地。”

善信某某:須知此正是為利樂一切眾生之妙明淨智法界體之實相,當為汝體自認證之極大機緣。汝唯專念作意,決勿失之交臂,且須自念言曰:“我至今雖尚未認證,然已瞭解中陰境中,有究竟真實之法界光明,任其現相種種,我惟認證投合其中任何勝上之一體,誓不舍離之。”

善信:汝如平昔有所修習,有何種種勝上妙嚴之本尊道場觀法者今時切宜憶念而修行之,堅固不舍。

上之告言,反復叮嚀,使垂死者明白入在耳識,印入心中,無一刹那涉及妄念,直至其死法決定完畢已。更加如下導示:

如死者為作法者之上師輩、喇嘛輩,或高德尊長輩,則但曰:

“師長”或“尊長”“請善專念作意,觀合住入根本淨光。”

若為同輩或他人,則須如左祥告曰:

“善信某某:一心諦聽,今者汝當證驗,由真實清淨之法界體性所發射而出之妙明淨光,汝當認知之,當證合之。善信!汝之心體,本元真空,無色無相,唯一真空,同此法界之真實體性,無二無別;但此空者,並非空無所有之空。所謂空者,無障礙故,無不照故,無不應故,大自在故,等同諸佛真實性故。又此心體,雖實空寂,而常攝照,雖常攝照,而實空寂,此寂與照,不可分離,即諸如來法性之身。又此心體,恒寂恒照,不生不滅,是即如來之無量光及無量壽。汝能得如此,一切已具。汝既知汝心性本空,同諸佛性,又此真空,即汝心性,汝即能入諸佛心中,和合無間,而一切成 就。”

如上導示,務極分明清楚,反復述告,三遍七遍乃至多遍。則一者提醒死者之識神,猶如上師所導示於彼之入觀實相法;二者足使死者認證其本己心性與妙明淨光體者元本非一非異 ;三者本來面目既已當前明瞭,即可究竟合體於法界體性之智身,而安住彼岸矣!

第二步 中陰現前入觀實相

(甲) 中陰初期 (七七日之前三日半或四日,藏文名此期曰“幾海”中陰)

以上所述,乃指死者,一經命終,即得體證於初次放光之本妙明淨之法性,而得度脫之境界。倘此初放淨光,未得體證之者,則于死法完全決定終了以後大約食頃餘久之時,淨光雖又複有第二次之放射,然死者通常不能如初見者之明,因其業力此際漸開始發生障礙。人於世間作業,或善或惡,每多畸重畸輕,則其命根業識,亦必隨其渙散之靈力活素,牽使之循右或左之靈脈穴道,經由相當之竅道,游離出體。然甫經出體未久,其業識必有一刹那,尚不昏沉迷惚,而頓覺清明。此一刹那之清明,可體證於第二次之淨光,但其能得體證與否,端賴于其宿習善惡業力,及其曾否有禪定修持及密法作觀等以為斷,故不一定也。又通常死者離體之業識,每自迷悶,且自計曰:“我豈已死乎? 抑尚未死乎?”彼亦恍惚能見其親屬人等一一當前。此種昏沉迷惚之幾海境界中,尚無後述之喜怒諸尊及司命鬼王現前。在此期中,為此巴多脫卓法者如下:

若死者生時修習密法本有若干成就程度者,則此時仍可但用如上之極簡單之勸告曰:“善自作意!善自作觀!”等言已足。若其修習密法無何程度可謂成就,但亦曾受習且略有修作於其本尊道場觀者,則為如下之導示曰:

“善信某某:一心諦聽!汝今者當如昔所修作,入觀於汝某某本尊之曼荼羅道場觀,一心不亂,但作意專念,觀汝本尊,觀其猶如水中月輪。雖非實月,然了了月輪,與實月者無二無別。又必了了分明,觀汝本尊,如同真有生命之活體。”若死者為極曾通而未習密法之人,則可改雲:

“專汝心念,觀想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本尊即白色四臂觀音,今印一像於書首以便緣觀)。”

上之囑言,感示入于死者心識中,則彼之或將毫無把握以入中陰者,如是即當有確切之認識。

有人在世,雖曾從上師受學觀法,然徒未實修。斯時必再得其上師或同法已修習之金剛弟兄,一 一從頭複說與彼之靈識,乃能收效;亦有受學密法作觀,曾經習練,然因病苦劇烈,心識中未能將幻法妄想之積習清除而即死者,則上之囑示,至為必要;複次,有人于所修持,縱頗純熟,然於戒律淨行,有所犯失者,則此囑告,萬不可少。總之人能觀入初曙之妙明淨光而解脫者,斯為最上等。如其未能則提醒其靈識導示之,使之能觀入次曙之清淨光明,仍得上等成就。蓋此際死者之身可謂之為方舍大種身之非大種靈識身,方不自知其已死抑未死。故若經導示如法,提醒其靈識,一時如所提醒者,正念觀想,則窮子歸來,投于慈母,與妙明淨性,和合不二,雖有業力,不能為阻。譬如日出,昏夜明破,妙明淨光,自能消滅業力之黑暗。又此際死者靈識,倏入新界,正自莫知所可,故必趁此以淨境之觀念,提醒之使作淨觀。淨念之觀成,則其業力自末由發生以牽引之入歧途也。

(乙) 中陰中期 (藏文名此期曰“踵倚”中陰)

倘雖經如上各種導示提醒,仍未得正念觀入實相光明者,則死者靈識,不久當降入中陰之中期名曰“踵倚”中陰者。至彼之時,死者平生業力,將逐一相逼而來,阻其入觀實相,故其解脫,自較初期中陰者更難。然此脫卓密法,仍可救度之;因此密法,有無上威力故,能救度利益至於一切究竟故。

死者之靈識於初期及中期兩中陰境方將轉替之時,如睡後方欲醒之頃,忽而頓覺較前清明,能了了見知棹上供設各品,有一部為自己而陳列--或此時有人徒其屍身脫衣物,或有人糞除其墊具臥褥等事,乃至或有其眷屬親朋向其屍身悲號哀泣。然因彼尚未完全脫其昏迷故,見彼哭叫者,竟一 一答之。詎任彼答言,諸人無一理會彼者!如是彼懊喪莫可名狀,怏怏不樂,廢然欲他去。甫欲離去,忽焉所聞之聲、所見之光、所觸之焰,奇異莫名,驚懼恐怖,不知其可。當此時也,正宜為之作明白曉暢如下之導示曰:

“善信某某:汝之心識,切勿散亂。諦聽諦聽!

中陰法者,總有六相:一者處胎,二者睡夢,三者禪定止,四者報盡命終,五者命終入法界觀,六者又複轉生。

善信!汝今所經歷者,為上述之後三。即報盡命終,命終入法界觀,以及又複轉生之三種境界。自汝死至昨日止,其間已有兩次法界體性之真實妙明淨光,照臨於汝。惜汝不勝汝之昏沉迷惚,未得如所導示於汝者,以觀入而證合之。此時也,汝之初期中陰已過,汝已將入于中陰之中期矣!

善信!再勿昏迷,當一汝心念,諦聽我言:須知此後汝仍有觀入證合妙明淨光之機,但切勿昏迷,堅信遵從所導示於汝者。

善信乎!一切有情,生必有死,汝今所曆者,死之境界也,汝已脫離汝最近以前所生之世界。此非汝一人如此,同此世界中,各各有情,皆當如此,汝決不可有何癡戀怯懦貪著于此人生世界。汝縱再欲貪著不舍,已不可能,縱能得之,亦不過再度隨波逐流,於茫茫生死苦海,頭出頭沒,有何益樂?!故汝決不可癡戀怯弱,貪著於生死。最要者,念念不忘,皈命於三寶!善信!汝于中期中陰境界,如遇有足使汝驚惶恐怖、莫知所措者,有一偈言,無上秘密。汝堅誠持念,即可得度。偈曰:

    嗟我今入中陰     妙明淨光當證

    縱有驚惶恐怖     我觀之如幻境

    且能認知諸幻     皆我自識變映

    又知諸境即是     中陰幻法之影

    此中唯一大事     一心觀妙明淨

    喜怒諸尊現前     毫無恐怖相應

善信!此偈義諦,至為要妙,汝當一心持念,牢記勿失,且了達之。如是勇往直前,則一切如幻境界,汝當認知之,而無複有所驚惶恐怖者矣!善信!汝方作意欲抽身他去,汝必立即感受有法界真空性之無比大光,驟然閃亮,光芒眩耀,莫可仰視。如秋雲善變,忽現奇形怪相,咄咄逼人。須知此皆汝之自識所變現發射者,不必警恐,但如是認知之。又此極強大光焰照射之中,忽然帶有無比巨大之聲,千倍電雷之烈,此亦無非汝之自識變現而有,不必驚恐。須知汝今之身乃靈識之身,非複四大和合之血骨肉身,所有一切任何暴烈之光焰聲浪,固不能壞汝之靈識身,此種之身,實更無可壞滅死亡者。汝但如是知如是解,則汝自能認識種種幻相,皆汝自識變現所成,亦即汝之中陰現相。

善信!倘汝今時,尚自昏沉迷惚,不自振作,如是如實以認知之者,則汝生時所有修行之觀法定法,亦均徒為無益,而未能使汝得免於此幻相之驚恐。又汝若仍不明白瞭解上述偈文之義諦者,汝亦不能依此總持偈語以悟入實相之道,則結果汝終不免於生死輪回之苦趣而已。”

(子)首七期中 入觀喜樂部諸尊

今假定死者為一般極普通之人,為業障牽使,縱經上之數數導示,終未感入其心識。則此之死者必須經歷通常七七四十九日中末兩中陰之境界,除非彼能於中間任何一日,得如導示而忽然證合以得度脫,於是今當將七七日之逐日導示入觀法全部述明。今初述其首七期中,導示以使之入觀于喜樂部諸佛聖尊之法。作法者須逐日依法詳為導示之,俾得安然得度其業識幻情,或邪惑積習所妄認為難過渡之困難危險之境界。又下述之第一日者,須知非由死時算起,乃由死後之三日半或四日之時為始。通常死者于此時如從睡夢醒覺,確知已死,然其妄想未除;又亟欲求生之妄念,即於此時將發軔也。

第一日之作法

“善信!汝於前此之三日半期內,乃在癡迷。今乃如夢初醒,必自驚訝曰:“究已發生何事乎?”

汝且諦聽:汝須認識此為中陰,生死業輪轉動之時也。汝於此中所當見者,將有種種光焰及各部聖尊。汝今所見,方如一片藍色之晴明天空耳。

善信!中央當現法界體性智種之發生佛土,此中當有毗盧遮那簿伽梵世尊,白色、坐獅子寶座、手執八幅法輪,與無上空性尊聖佛母相抱。此最勝雙尊之無上淨光,將由毗盧遮那世尊之心中發射,光藍色,燦爛眩耀,直射汝身,汝將不敢仰視。隨此藍光同時射入汝者,將有一種薄弱之白光,此乃天道之光。汝因業力所牽,或以法界體性智之藍光為強烈而懷恐怖,不敢觀入,欲逃避之,反于白光生喜樂心。但汝此時,切不可如此!不可於彼燦爛眩耀之藍光生驚懼心,惟當恭敬信受,堅固虔誠,而祈願之。須一心觀想此光即毗盧遮那世尊心中所放射,于中陰之險隘道中,來攝受汝者,乃毗盧遮那世尊之恩光也。至於彼薄弱白光,由於天道,汝不可喜樂求著於彼,否則汝雖得入天道,仍未脫出六道輪回。此為一大障礙,不可錯誤,不可怯弱,惟當一心欽仰皈命毗盧遮那世尊之藍色淨光,且隨吾誦偈可言曰:

    籲嗟悠悠生死     皆由無始無明

    法界體性智光     今幸炳然照我

    毗盧遮那世尊     願為我之前導

    無上空性佛母     為我擁護於後

    中陰險隘道中     度我安然而過

    住入圓滿一切     清淨佛性界中

如上祈願,汝當反復誠懇念持,則汝可為毗盧遮那心中證得法身佛性,住入中央密嚴淨土。”

第二日之作法

倘縱經上法導令入觀,而死者之嗔心業障力強。口雖誦上偈,而心奪於幻境,仍自怯弱,未克悟入清淨法界體性,則第二日當有持金剛部主尊,及其眷屬菩薩,放光接引;然同時亦有其地獄業因力相牽引。於是作法者,當呼其名而示之曰:

“善信!汝心莫散亂,諦聽我言:此第二日者,將有根本清淨水大之白光發現。當此之時,寶藍色之東方,上勝妙樂國土,有佛名持金剛部主阿閦鞞薄伽梵世尊,藍色、手執五鈷金剛杵、坐象王寶座,與瑪嘛幾佛母相抱,與其眷屬地藏王及彌勒兩菩薩,各有其佛母名納先瑪及補別瑪者,現在汝前,令汝之原本清淨識性,等同大圓鏡智體者,映入此持金剛部主尊心中,反射一種清淨白光。乃又有由地獄發出之一種如煙如霧之光,亦照汝身。汝為嗔心業力所牽,乃于白光生恐怖,而於地獄之煙霧光,反生喜著。汝切不可如此,汝當振作精神,不可喜著地獄之煙霧光,不可恐怖白光。須知此白光者,乃持金剛部主世尊之妙淨光,來接引汝,度汝于中陰狹道之恩榮光,汝當至誠皈依,投入之;其地獄之煙霧光者,乃汝嗔心業力之所積感,汝若誤著彼光,即入地獄道,一入其中,即諸苦無量,求出無期,故汝不可顧視,而當避此足以妨汝度脫之大障礙。汝當息止一切嗔念,毋自怯弱,惟一心竭誠致敬而皈向持金剛部主薄伽梵世尊,持念如下之偈言曰:

    籲嗟悠悠生死     由於嗔業之力

    大圓鏡智淨光     今幸照耀我前

    持金剛主慈尊     其為我之前導

    聖瑪嘛幾佛母     其為我之後護

    中陰險隘道中     度我安然而過

    住入圓滿一切     清淨佛性界中

如上祈願,汝當反復誠懇持念,則汝可為攝入金剛部主心中,證得報身佛性,住入於東方上勝妙樂土。”

第三日之作法

然有惡業障礙,及諸驕慢之人,雖經上法指導,仍未能一念觀于上述之白光而得度者。則第三日有寶生如來放光照射彼身,法當又呼死者之名,而示之如下:

“善信:一心諦聽!第三日者,當由根本地大中,射出黃色妙淨光。有南方眾寶莊嚴佛土之寶生如來世尊,身黃色、手執妙寶、坐馬王寶座,與佛眼佛母相抱,與虛空藏及普賢菩薩各有其佛母名瑪蓮瑪及杜別瑪者,以為眷屬,于其圓光聚中,放射平等性智之黃色光,其光焰各各毫端皆具無上妙寶,發光無量,燦爛眩耀,人莫敢視。此光直射汝身,然同時另有一種由人道放出之薄弱黃而帶藍之光,亦照射汝身。當此之時,由於汝之我執驕慢,或畏觀黃色大光,反喜著黃而帶藍色小光。汝不可如此,須知黃色強大之光,乃智慧之光,故必欽仰注觀,不可舍離。若汝能知此智慧光即汝之本智所射映者,汝即可與之合體,無二無別,即可頓證佛果。汝若未能如是認識,則汝當自念:“此乃寶生如來之恩榮光焰,我惟一心皈命。”此實即寶生如來之恩光,鉤召於汝,汝當信受。又彼黃而帶藍之弱小光者,乃由汝之無始我執種子,積聚發現,汝如仍喜著於彼,汝惟再向人道,再曆生老病死諸苦,自甘凡下之趣耳。此為汝解脫之大障礙,故汝不可怯弱,不可顧視於彼小光,惟當消滅我見、及一切偏執,振作精神,一心專念皈向寶生如來世尊,如下偈言,堅誠祈願曰:

    籲嗟悠悠生死     由於我慢太深

    平等性智淨光     今幸照耀我前

    寶生如來世尊     其為我之前導

    佛眼佛母聖尊     其為我之後護

    中陰險隘道中     度我安然而過

    住入圓滿一切     清淨佛性界中

恭敬虔誠,如上祈願,汝將為寶生如來尊聖雙身之圓光聚所攝受,證得報身佛性,住入於南方眾寶莊嚴佛土。”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