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Fo专题

如此摩诃萨想起自己之诸德,心悦涌然而踊跃,于是由喜悦之冲动如意,歌唱愉悦之歌:

三〇

    不急席位之人者    实现所望之果报

    梵行吾已熟成就    驭者!应如是知

三一

    不急席位之人者    一切正事已成熟

    梵行吾已熟成就    出离何处将有怖

驭者云:

三二

    斯为尔美语    尔语无障碍

    如何父母前    彼时尔不语

于是摩诃萨云:

三三

    吾非关节躄    亦非耳之聋

    非因无舌哑    聋哑吾不思

三四

    曾忆吾前生    彼处统王国

    因统王国故    堕入大地狱

三五

    实仅二十年    吾统此王国

    八万之年月    地狱吾受苦

三六

    为王吾恐怖    灌顶吾不为

    彼时父母前    无言吾不语

三七

    使吾坐膝上    父为命令事

    一斩一人缚    拷问具乱罪

    更一人剌杙    此为吾父命

三八

    闻彼之酷言    数多言辞出

    不哑为哑状    非躄示为躄

    自出之粪尿    吾浸坐其中

三九

    更此惨易过    苦恼结此生

    谁来生此生    聊将得罪犯

四〇

    且不获智慧    且不见正法

    谁来生此生    聊将得罪犯

四一

    不急席位之人者    实现所望之果报

    梵行吾已熟成就    驭者!应如是知

四二

    不急席位之人者    一切正事已成就

    梵行吾已熟成就    出离何处将有怖

苏南达闻此:“此王子将如斯之王位,如弃尸骸之状弃舍,不破自己出家之决心而入森林。对予自己而言,如此痛苦之生活将有何意义,自己亦与王子一同出家。”彼如此思惟而唱偈:

四三

    王子!吾亦愿出家    于尔之前将出家

    尔有幸福可呼吾    出家之事吾喜悦

对彼如此之愿,摩诃萨思惟:“若自己使此男出家,为彼之两亲损失,又马与马车、装饰之束物均将无有,而其两亲对自己将起非难云:‘彼乃夜叉,驭者为彼所食。’”彼自己为免除非难并考虑两亲之财物,将马与马车及装饰之束物交付驭者,更示以此事而唱偈:

四四

    将此马车汝返还    驭者汝为无债者

    无债之者将出家    彼为仙者等之说

驭者闻此思惟:“若予自己往市中之时,彼往其他之场所,而彼父王闻彼之事情,欲来见王子,而彼不得见——王必处罚于予。因此予将说明自己之立场,与彼约束,彼不往其他之处。”于是彼唱二偈:

四五

    吾可果汝言    愿尔有幸福

    吾有请求言    汝亦应为果

四六

    尔今停此处    至吾伴王来

    愿尔见汝父    相与为悦乐

于是摩诃萨云:

四七

    汝言语吾者    驭者!吾果汝之言

    吾父来此处    吾希相见事

四八

    吾友无恙返    可向亲族语

    吾语之言辞    将传吾父母

驭者得此教示——

四九

    彼握两足礼    右绕为三匝

    驭者打车乘    指返宫门行

尔时羌达后妃开窗,向驭者归来之道路方向眺望:“就予之王子之命令行事,彼已如何?”彼见只有驭者一人归来,后妃哭泣崩溃。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五〇

    母后见空车    驭者一人归

    彼女眼泪溢    感汉注视彼

五一

    杀吾之爱子    驭者今返来

    实以土杀之    吾子将增土29

五二

    今彼仇将悦    今敌将娱乐

    杀吾爱子者    眺彼驭者归

五三

    母见空车来    驭者一人归

    后妃眼泪溢    悲叹询问彼

五四

    彼哑又躄耶    又叹彼之时

    以土将为杀    驭者!语吾!

五五

    如何哑与躄    彼以手足避

    以土将为杀    问尔语彼事

驭者云:

五六

    吾语尔后妃!    无畏吾将与

    吾见王子前    吾闻一切语

于是羌达后妃向彼云:

五七

    将与吾无畏    勿怖汝语吾

    汝见王子前    汝闻一切语

于是驭者语云:

五八

    彼不哑不躄    彼语无障碍

    彼只怖父王    数多为不娱

五九

    彼忆彼前生    彼处统王国

    统御王国故    随入大地狱

六〇

    实仅二十年    彼统此王国

    八万之年月    地狱彼受苦

六一

    彼怖为王事    勿使彼灌顶

    如此彼之时    父母前不语

六二

    现彼大小诸肢具    长度周围皆善程

    言无障碍智慧具    善趣之道今已立

六三

    若汝爱护彼王子    尔将欲为得见彼

    而况提密耶所在    吾将伴汝到彼处

王子遣送驭者后,心起愿为出家者。帝释知此之心,向毗首羯摩命令:“提蜜耶王子思欲出家,汝往为彼作叶之庵及出家人必要之物。”彼承诺此事,至急前来制作。于三由旬甚深森林之中,建立仙处30,夜之居处、昼之居处、池水井,使具果树,乃至出家之人一切必要之物装作之后,向自己之住居归来。摩诃萨见此,知为帝释所赠之物,于是进入叶庵,脱去衣物,上下皆着赤树皮之衣,一方之肩上着羚羊之皮,结螺髻31,肩担持棒取杖,而由仙处出来。彼运作出家者之光辉,各处经行:“啊!愉快,愉快!”彼云叙其喜乐。然后再入叶庵之中,坐于以小枝所作之席上,修得五种神通。夕方黄昏之时,彼由家中出来,取彼处所生之迦罗树叶,于入帝释赠物之容器中,浸入无盐气、酪气之无臭水中,彼如甘露之状,食后修四梵住,于彼处整顿住居。一方迦尸王闻苏南达之言,唤来大将军准备出发云:

六四

    马系于马车    为象善着饰

    击鼓鸣螺贝    或打片小鼓

六五

    悬打鸣大鼓    击鼓发好音

    市民随吾来    语子吾将行

六六

    宫女公子等    吠舍婆罗门

    可急系车乘    语子吾将行

六七

    象兵骑马兵    车兵徒步兵

    可急系车乘    语子吾将行

六八

    国人亦共集    市人亦共集

    可急系车乘    语子吾将行

如是受王命之驭者等系马于车,置于王宫之门,向王告述。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六九

    信度最疾马32    驭者等系车

    来到王宫门    大王!车马系

于是王云:

七〇

    速故弃暴戾    有力弃瘦瘠

    对一般驭者    云勿取此马

    暴戾瘦瘠弃    须系驯良马

当王往王子之前行时,集合四种之阶级、十八之组合33,又一切之军队。军队全部集合须要三日,第四日王持适当出发之日,彼持此日前往仙处。彼受王子之欢迎,自己也显示欢待之意。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七一

    于是彼王急    整备诸车乘

    其后云后宫    一切随吾后

七二

    拂子与头巾    宝剑真白伞

    彼乘装饰车    彼王饰黄金

七三

    于是王出发    调驭者在前

    实则更疾速    接近王子处

七四

    恰如焰之燃    眺望彼王来

    围绕多侍者    王子见此云

七五

    如何王身宜    父王!无恙耶

    如何宫女等    吾母无患耶

七六

    吾子!吾身宜    王子!吾无恙

    宫内诸女等    母等皆无患

七七

    父王!饮强酒    不饮弱酒耶

    真理法布施    王心快乐耶

七八

    吾子!吾强酒    弱酒吾不饮

    真理法布施    五心甚快乐

七九

    乘车无损伤    骑兽善运耶

    如何王无病    身体无患耶

八〇

    乘车吾无伤    骑兽善运用

    或者吾无病    吾身更无患

八一

    国境人富耶    国中人密耶

    仓廪与藏库    防卫坚固耶

八二

    大王!实善来    吾父善哉来

    王坐于吾处    诸人置椅子

然王为敬摩诃萨不坐椅子。于是摩诃萨云:“若不坐椅子,请敷叶席。”敷彼而唱偈:

八三

    然为御身坐    敬展树叶席

    彼处取水来    人人浴身足

然王为尊敬不坐叶席,坐于地面之上。摩诃萨入于庵中,取迦罗树叶招待于王而唱偈:

八四

    吾之菜饭无盐味    吾王!此为树之叶

    大王!屈尊请品嗜    吾来客人皆食此

于是王向彼云:

八五

    吾不食树叶    此非吾之食

    吾食米之饭    肉隐清净酱

此时羌达后妃受宫女等围绕而来,而把握爱子之足为礼,眼中满湛泪水坐于一傍。王向后妃云:“后妃!请观王子之食物。”以少许置后妃手上,对其他妇人等亦与少许。彼女等云:“如此之食物贵君食之耶?”“贵君实为不易为之事。”取此而坐。王曰:“对自己而言,此实未曾有之事。”而唱偈云:

八六

    诚吾稀有事35    离住尔一人

    尔今食如此    如何尔光辉

于是彼向王说云:

八七

    吾王!吾一人    展卧树叶席

    一人卧床上    大王!吾美辉

八八

    吾腰中带剑    不立守护者

    安然卧床上    大王!吾美辉

八九

    过去吾不悲    未来吾不冀

    只吾现在行    如是吾美辉

九〇

    冀见未来事    是故叹过去

    痴者虑干干    如切绿之芦

王自思惟:“使彼灌顶即位伴归。”以王位劝彼云:

九一

    象库骑马兵    步兵甲胄固

    诸美之住居    吾子!吾授汝

九二

    一切饰庄严    可授彼后宫

    彼女等引诱    尔为吾等王

九三

    歌舞音曲秀    巧女有四人36

    诸爱尔娱乐    尔有森何益

九四

    为尔由敌王    吾领美处女

    彼等生王子    然后尔出家

九五

    年青又年少    年龄尔尚弱

    即位尔幸福    尔于林何益

由此以下为菩萨之法语37:

九六

    年幼应可行梵行    为梵行者有年幼

    幼者实际有出家    此为诸仙之所赞

九七

    年幼应可行梵行    为梵行者有年幼

    吾行梵行应可行    如王位者无意义

九八

    实吾得见幼年子    彼之父母善能语

    如同老死不来迫    仅爱其子常厮守

九九

    实吾得见年少女    眉目生来甚美丽

    如同芦竹嫩芽摧    终究不免命寿坏

一〇〇

    虽云年幼人亦死    不论男人或女人

    有谁描绘吾年幼    将可置信常生存

一〇一

    彼之命寿夜明果    或更成为命短者

    命如喘息少水鱼    对彼年幼将何为

一〇二

    如何世界常受袭    每每世界被包围

    勿将此生空逝过    为吾灌顶将何为

一〇三

    如何世界常受袭    如何世界被包围

    勿空逝过为何物    王今问我吾为说

一〇四

    世界常为死所袭    世界为老所包围

    勿空逝过诸长夜    刹帝利!能知如是

一〇五

    人生恰似如展丝    神在机织复机织

    余处仅如丝少许    人之命寿如斯然

一〇六

    恰似满流之河水    如彼逝去不再返

    如斯人人之命寿    逝去即不再归来

一〇七

    恰如满流之河水    如运岸边之生树

    如斯为老亦为死    此生皆如水运树

王闻摩诃萨法语,嫌厌住家,欲愿出家:“自己已不再归返都城,在此处将欲出家。若吾王子为归都之状,予将与彼白之伞盖。”彼试图以王位劝彼:

一〇八

    象车骑马    兵步兵甲胄固

    诸美之住居    吾子!吾授尔

一〇九

    一切饰庄严    可授彼后宫

    彼女等引诱    尔为吾等王

一一〇

    歌舞音曲秀    巧女有四人

    诸爱尔娱乐    尔森林何益

一一一

    为尔由敌王    吾领美处女

    彼等生王子    然后尔出家

一一二

    仓廪或藏库    或又强骑兽

    诸美之住居    吾子!吾授汝

一一三

    宫女环包围    受敬仆婢群

    即位尔幸福    尔于林何为

于是摩诃萨说示王位之无意义:

一一四

    行为有损财何为    死之将至妻何用

    人生为老所征服    回味幼年将何为

一一五

    如斯有者求欢乐    愉悦贪财将何用

    子女于吾将何为    吾由系缚成解脱

一一六

    如斯此吾吾自知    死之于吾勿疏忽

    死之手中被捕捉    愉悦贪财成何用

一一七

    恰如诸树成熟实38    如斯常常畏怖落

    人皆如是为生活    如斯常常畏怖死

一一八

    夕有几人许不见    次朝又复见数多

    朝有几人许不见    夕时又复见数多

一一九

    今日应为须努力    明日谁死将不知

    彼之死魔大将军    勿与结约是为智

一二〇

    贼人希冀获财宝    大王!吾脱此系缚

    吾王应须速折返    实无意义如王位

摩诃萨之结论教示宣告终了,王闻此与羌达后妃开始一万六千宫女均愿出家。王于市中以大鼓巡回宣告:“凡于我王子之前,愿欲希望出家者,均可出家。”于是将黄金宝藏一切之扉开放后:“于如斯如斯之场所,于如斯如斯之场所,有大伏藏之壶,可与取出。”彼将所云之事,刻于黄金板上,结附于殿上大广间之柱上39。市中诸人亦恰如公开市场之状,各自开放自己之家扉,弃家来至王处。王与此众多人等一同在摩诃萨之前出家,帝释赠物之仙处,绵经三由旬。摩诃萨善调诸多之叶庵,正中之叶庵,交与诸妇人等,因彼女等怖畏之故,而与男人等以外侧之叶庵。于布萨日彼等在毗首羯磨作出之果树之下,立于地上取树实而食,行沙门法。其中有观爱欲观、瞋恚观、害恶观者,摩诃萨知彼等之心中,坐于空中为之说法,彼等闻此速得神通与等至40。

邻国之某王闻迦尸王出家,欲取波罗奈之国,入来市中。然彼见街市完全装饰之原状,眺望宫殿之上有七种优良之财宝,彼思:“此财宝之周围,必有某种之危险。”彼呼出泥醉汉问王由何门出行,答由东门,彼由其门出沿河岸而行。摩诃萨知彼前来,往其处坐于空中说法,彼与附随而来者等一同至摩诃萨之前出家。如此一人之王出家,舍弃三之王国。象成野生之象,马成野生之马,马车于森林中腐朽原状,宝藏之货币,撒布为仙处之砂。此诸人等皆获得八等至,死后被约束生于梵天界中。诸兽类——象与马——亦对仙人之群保持清净之心,再生于六欲天中。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言:“汝等比丘!不只今生,我前生亦有弃国出离之事。”而为本生今昔之结语:“彼时栖于伞盖之女神是优钵罗色(莲华色),驭者是舍利弗,父母是今大王之一家,从者是佛之弟子等,而哑躄之贤者,实即是我也。”

锡哈拉岛41而来,住于曼伽那之库兹达迦提萨长老,大般萨迦长老,住于伽塔堪达迦拉之普萨德拔长老,住于鸟帕利曼达伽玛拉之大拉气陀长老,住巴伽利之大提萨长老,住拔玛他帕帕拉之大锡拔长老,住伽拉卫啦之大玛利亚德拔长老——此等长老为锄贤人本生谭[第七〇]哑躄王子本生谭[第五三八]铁屋本生谭[第五一〇]护象本生谭[第五〇九]之各会众42。又住于玛兹达之大那伽长老与玛利亚大德拔长老于涅槃日时云:“吾友!哑躄王子本生谭之随从者已于今日命尽。何以故?因自己彼时为泥醉汉,与自己饮酒之其他人等已均不在,而自己乃最后出离出家之故。”

注 1 本篇为 Mahanipata(大集)

2 暹罗本题为Temiya-jataka。Gp.26,Temiya;六度集经四、(三八)太子墓魄经(大正藏卷三、二○b)太子墓魄经(大正藏卷三、四○八b 别译四一○a)。此浮雕图存在于Bharhut (Barahat);题为Muga–pajiya(Cunningham,PL.XXV,4)。

3 Parami(or paramita)度,译为到彼岸,为菩萨之大行。依此行事,得度涅盘之彼岸。

4 Uposatga 月之新月、满月之日及其中间之日(八日、二十三日)为安息日,印度古来之习惯作为斋日。此日休业、持戒、断食庆祝,以此仪式谓之布萨。在佛教出家者普通四人以上共住,以为说戒忏悔之仪式,在家者受八斋戒,终日住于清净。

5 Saccakiriya 真实之所作,真实事。真实与否为自己衡量而作成誓言。

6 Natha 守护者领主等之意

7 依异本读为pakkhapada。

8 以须弥山为中心之一世界人间居住之地,由四个地方形成,在此处为全世界之意。

9 Setachatta白伞盖为王位之标帜,王之上常挂起此一伞盖。

10 在此有苦之世不作几次之轮回再生。

11 此一行乃由异本补足。

12 Pgana 展开龙头部之貌。

13 Guthaniraya 粪尿地狱。

14 Av1ciniraya 无间地狱,八热地狱之一,极苦之地狱。

15 Jambudipa 赡部洲,须弥山南之一洲,说明为我等人间居住之处,其形略为三角,人寿百岁。此即为印度之事。

16 Vissakamma 诸神之大工。

17 Gandhabba 译为食香、香阴等,亦有香神、乐神、执乐天之称,乃帝释天之音乐神。

18 purindada Sakka 之形容语,见Puram dr城砦破坏者之意。然“在市街布施之故,被称为purindada(Vimana Vatthu–A.P.171)之说,见pure da,同样之说明亦见于Dgp.–A,I.P.185。

19 此一句见Petavatthu .24。P

20 此偈见J.V,P.240;Petavatthu.P23。

21 依注释此为就Sivali(比丘尼)之事说明者Dhp. A.II,P.196;J.VI,P.30F(Mahajanaka)参照。

22 注释云为Sankicca–Samanera(仙人)之事。Dhp.A.II,P.240F,参照。

23 在注释中为Jotipala之事(司祭之子,佛之前生)。D.II,P.230F (mahagovinda);长阿五(典尊经)(大正藏卷一、三○b)Jotipala(焰鬘)参照。

24 在注释中为Citta–gahapati (比丘尼)Dhp.–A,II.P.74F参照。

25 注释为Anatgapindika 之事。S.10.8. 及其注,杂阿二二(大正藏卷二、一五七b) Vin.CV.VI,A. P.I;四分律五○(大正藏卷二二、九三八b)等参照。

26 注释中有说为Cullapaduma–jataka no.193(J.II.P.115)(小莲华王本生谭)

27 依注释Kuraraggariya–Sonattgera 之母之家(拘罗罗家)有盗贼侵入之事。Dhp.–A.IV,P.101F(Kuraraghara Sonakotikanna《 摩诃迦旃延弟子》 之母参照)。

28 ratha 但应读为rattha?

29 依埋杀而使土增殖之意。

30 assama,or assamapada 在一定之区域内为仙人度日而有适当之种种建筑物(叶庵)场所物等设备之仙处。

31 jatamandala 螺髻之环。螺髻是将顶发结为螺见之形。婆罗门称谓结螺髻祭火之隐者之群为jatila,译为螺发梵士。

32 Sindhu西方印度之国,产骏马而有名。

33 Seni所谓比拟吉尔持(guild)之一种同业组合。在本生谭(jatak a)十八种之中,不过举出四种。即大工、铁工、制皮、绘书。Cambridge History I.P.206 ( C.A.F.Rgys?Davids)参照。

34 底本置于注释之最后,此应入于本文。又为……pallanke na nisi i P.24 最初之一行,亦为同样。

35 应读为accgerakam mam……。

36 注释中有四人之街市姑娘(Catura nagaraka ittthiyo)。

37 底本将此文入于注释之最后。

38 二七、二八之二偈亦出于J.IV,P.127。

39 从异本读为magatale。如此之告示板结附于殿上广间之柱上云云,例如在J.IV,P.488所出者。

40 Samapati 依定力而心得平等,身心安和。有八种,云八等至。

41 Sigaladipa (Simhala,Simhakalpa)僧伽罗、师子劫,为锡兰岛之事。

42 J.IV.P.49O参照。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