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鲁迅相关评论124-张学昕《小议鲁迅文学精神》

  作者:待补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
  小议鲁迅文学精神

  张学昕

  当新世纪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面对中国当代文学走过的历程,我们再次回
眸以“民族魂”鲁迅为代表的世纪之初的文化巨匠们,感受着“五四”时期新文
化、新文学精神对现当代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鲁迅先生以他那博大雄浑的文化
气度及其所开创的一代文学精神,在创作意识、精神气质、文化观念以及包括语
言在内的审美表现形式上,给中国当代作家以无穷的滋养和灵魂的启迪。鲁迅以
他的写作创造了一个时代,鲁迅的思想精神和作品仍然是我们一次次努力出发又
安心回返的“归宿地”,然而我们的当代文学如何才能真正在鲁迅的目光中建立
起自己坚实博大的出发回返地呢?
  中华民族的千年沉重和百年沧桑的历史文化积淀,使鲁迅及其同时代的作家
们置身于特殊的精神环境中。鲁迅在理想和现实的双重作用下,顽强地致力于文
学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与担当。鲁迅先生坚信,没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的作家是
没有良知的作家。因此,忧患成为鲁迅及其时代的文学主题。这一点对当代作家
尤其新时期中国作家的影响是深刻的。面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生活现实,面
对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奋斗与变革道路上的艰辛和挫折,作家的写作仍然需要进
行“民族精神的重铸”和“表现的深切”,需要忧患苦难,负载、承受文学的“
不能承受之重”,需要直面现实的文学精神。在这个时代,作家的写作仍不是奢
侈的游戏,写作的品格应该是对社会、人生价值的追问与重新定位。
  当代文学创作的实绩表明,作家的写作既表现出对现实苦难与人生困境的忧
虑与担当,同时,也显示了对积极人生态度和人的内在精神力量的高扬。作家在
作品中正视现实、直面人生,深入表现民族在时代的奋进中走出生存困境、走向
希望与光明的举步维艰。当代文学出现的许多优秀之作中,有相当一批是对农民
困苦处境的某种总结性思考。如果说鲁迅是百年中国作家中对我们民族自身的生
存境遇和生存环境中的荒谬进行直面描写的大师的话,那么,当代的一些优秀作
家则创造性地继承了鲁迅敢于从荒谬的深处去拯救生命的尊严和意义的勇气。一
些作品表现出超越现实的强烈的反讽意味,在对生活进行文学变形的处理中揭示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存在状况。
  鲁迅在“五四”时代所执著的启蒙意识、忧患意识在当代作家的写作中获得
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鲁迅给当代作家留下了更大的追寻与反思的空间。这就要
求我们必须学会真诚地面对时代和社会人生,提升自身言说与写作的意义,在中
国这块坚实而厚重的大地上,发出自己真实的生命的内在之音。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又一重要贡献就是以其创造“新形式”的不懈努力,在小
说中运用现代形式实现了白话文的写作,从而确立了现代小说在文学殿堂中的显
赫地位。一方面,鲁迅完全自觉地借鉴西方近现代小说表现形式和中国文学传统,
通过自己的感悟、转化、发展和独特的个人创造,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另一方面,作为现代汉语写作范式的创建人,鲁迅先生在小说写作中寻求汉语的
新生。他探索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使语言熔叙述、议论、刻画、虚拟、感觉、
想象、激情、梦幻于一炉,使汉语写作尽可能充分表现心灵的丰富层面。可以说,
鲁迅作品表达的含蓄、节制、简约、凝炼的语言风格所蕴藏的表达可能性与中国
人的生活最为切近,构成了鲁迅作品的哲学诗性内涵、独特的文体形式,也构成
了鲁迅的文学创造精神。
  鲁迅的感召和影响是巨大的。当代作家们致力于在汉语写作中追求中国文学
的自觉与成熟。他们或捕捉自己独特的表述方式和语感;或留意古代文学的创造
性光芒,并对其进行富于当代感的“创造”和“激活”;或在写作中重视汉语作
为母语的“尊严感”,以充满自信的汉语写作与世界文学平等对话。有的作家还
认为,在对本民族生活的表现中,文学语言一旦深入到它所表达着的民族的心境、
情绪、特定意识、独有的生活,基于传统和文化的深层心理时,作家的写作就会
在鲁迅开创的现代写作中,在汉语文学变幻无尽的表现力和包容力中,获得对祖
国语言的净化、自信和自豪。
  我认为,鲁迅的意义在于以宽广的胸怀,用极富包容性的文体说出一个时代
的复杂性,他的作品是丰富而深邃的,是我们眺望世界、认识人生的一扇雄阔窗
口,因为鲁迅不仅仅属于他那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时代。那么,让我们在鲁
迅先生的光耀之下,面对时代,吐露我们的心声,打通我们和世界之间相互沟通
的渠道,倾听生活的呼唤。如鲁迅先生所言,以“有直抒己见的诚心和勇气”,
将自己的写作融入时代,向着最高的精神境界,创作出面向社会现实,直面历史
人生的充满激情的文学。

  《人民日报》  〔19990423№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