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明斯克号出击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

正文 序 苏联军队占领日本

  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和美中关系正常化,这些事情表明中国正在加紧推行反苏战略。苏联为此越来越焦躁不安。尽管如此,苏联表面上却装得很冷静。因为,它对于中国没有任何有效的手段可以采取。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从欧美各国得到技术和资金,稳步而顺利地谋求经济和国防的现代化。当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国的军事力量靠欧美技术实现了现代化的时候,将成为苏联的巨大威胁,这是明摆的事情。克里姆林宫首脑的焦躁和忧郁的心情更加厉害了。
  但是,一九八三年六月,使得克里姆林宫首脑欣喜若狂的大事件发生了。这就是,亲苏派政权在欧美各国唯一赖以供给能源的波斯湾国家特别是在伊朗诞生了。苏联因此可能凭藉稳定供给石油这一条件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当作政治人质了。
  而且,苏联军队一百个师终于从东北、内蒙、新疆等五个方向开始入侵中国了。这是为了在中国军队实现现代化之前把它击溃。对于苏联的这种暴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宣布中立。东北的大部分地方很快被占领;中国军队勉勉强强地保卫着首都北京。
  日本政府也仿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在中苏战争爆发后宣布中立。但是,在反苏亲华感情强烈的国民中间,多数人不满意政府的这一决定。民间志同道合者一伙人成立了“北平会”,开展支援中国的活动。还有,许多日本青年志愿到中国去保卫中国,特别是保卫北京。
  日中贸易在中苏开战后还照常进行。因为,日本经济如果不进行日中贸易就维持不下去。苏联认为,向中国出口钢铁、化学等工业成套设备,出口电子通讯设备等等,是变相的军事援助,因此要求我国在中苏战争结束之前中断日中贸易。但是,政府害怕日本经济破产,所以拒绝了苏联的要求。于是,苏联为了凭藉实力改变日本的政策,在单方面宣布对日断交之后,下决心武装进攻了。
  由于美国政府通报,日本政府知道了苏联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下同--译者注)和桦太华(库页岛,下同--译者注)方面集结大批登陆舰船。日本政府慌慌张张要求美国援用日美安全条约,可是遭到美国国会人士的反对,被拒绝了。表面理由是日本违反了中立政策,其实是从七十年代后年期到八十年代初的日美经济摩擦的后遗症起了作用。
  日本的老首相想,如果我国靠自己的力量竭尽全力进行自卫抵抗,联合国、国际舆论还有美国本身可能不用多久就会挺身而出给予支援,因此下定决心,派自卫队进行防御。
  一九八×年十月,苏联开始了对日本的进攻。它首先从空中进攻日本北部,接着进攻了日本各地的航空基地。在开战第一天,苏联军队就掌握了日本列岛的制空权。它在北海道的宗谷海峡和根宗海峡两个方向用大批舰船摆开了登陆的架势。但是,这不过是佯动作战,目的是把陆上自卫队吸引到北海道去。
  那时正在日本海中部朝石狩湾(北海道)方面东进的苏联大舰队,在太阳落山后突然调头朝南,开往佐渡岛,兵不血刃成功地占领了它。
  苏联立即在佐渡岛上突击施工,修建起了六个航空基地,把这个岛屿变成了一艘巨大的不沉的航空母舰。集结于佐渡岛的兵力,不久便在新潟县的直江津和柏崎两个地方登陆,并且朝东京开始快速进击。陆上自卫队在相当于关东平原的出入口的碓井山口和修筑于三国山脉的关越高速公路上,好容易才制止住苏联军队向东京的进击。但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下同--译者注)方面飞来的苏联大型运输机,把三个师共二万四千名伞兵投到赤城山麓,并且开往东京。因此,日本的抵抗不堪一击,很快地使结束了。
  在东京的苏联大使馆里设立了苏联占领军最高司令部。人们把它称为第二GHQ(占领军司令部)。在苏联占领军的摆布下,亲苏派政府在东京成立了。保守派和亲华派中的头面人物,一个接一个被捕。就在这种局势下,某一天晚上,一个人拜访了老首相的家。他就是官房长官大岛。在上海建立日本流亡政府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他是来作最后的告别的……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

第一章 准备解放日本

  一、解放军的编制

  一九八×年,在中苏战争正打得激烈的时候,苏联军队突然进攻佐渡岛,接着占领东京,日本政府因此崩溃了。前官房长官大岛实到上海,担任了日本流亡政府的主席。两个月以后,日本解放委员会设立了。这是事实上的流亡政府。地点是在周家镇,面对从上海市东部流过的黄浦江。沿江往下游走十几公里,就可以到达长江。由于中国方面的好意,这里的一片东西长三公里、南北宽二公里的土地提供给日本方面使用。于是这里突然建起了一座日本人街。中国共产党对外联络都的陈主任,和上海地区负责人一起访问了这里。
  陈主任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人,带着富有理智的风度。他说:“为了达到成立日本流亡政府的目的,党中央决心给予最大的支援。如果需要什么东西,请提出来。我们目前也在被迫为保卫北京而进行艰苦的战斗。但是,党中央发出了指示,要为支援解放日本而进行最大限度的合作。”听了这番话,大岛及其他日本解放委员会的成员们,都感到得救了。
  他们感到有了信心,而且也放心了。他们认为,“这样就好象可以着手进行解放日本的准备工作了。”诚如陈主任所说,从第二天起,在日本人街上,便突然开始建设房子。安置解放委员会的总部、各种委员会、事务局的建筑物,还有私人住宅等建筑物都开始兴建了。这是按上海地区党第二书记直接下达的命令进行的。战火没有直接烧到上海,物资和华北地方相比较,还是富裕的。
  解放委员会建立组织的工作迅速地展开了。主席是大岛实,是流亡政权的最高领导人,地位相当于首相。关川卓被任命为外交委员,也成是流亡政府的外务大臣。他在佐渡岛被苏联军队占领的时候,急忙飞到华盛顿,向美国政府做工作,请求援用日美安全条约,但是失败了。他有这样一个痛苦的回忆。大约一个月前,他乘渔船逃离日本,好不容易才到了上海。他是大岛在学生时代结交的独一无二的亲密朋友。
  关川夫人是东京著名的内科医生,在杉并区开设了一所大医院。她关闭医院,和丈夫一起来到了上海。在中国政府的援助下,她在这座日本人城镇又开设一所医院,为流亡的日本人治病。
  军事委员(国防大臣),是茅野洋介。日本政府向苏联军队投降时,他担任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总监。日本一被苏联军队占领,茅野立即下了决心,只身乘军用运输机飞到冲绳,先于流亡政府的主席大岛到了上海。他把家属留在了日本,内心的痛楚是周围的人觉察得到的,可是他本人却把苦恼隐藏在豁达大度的风度之中,决心挑起为解放日本而进行军事作战的重担。
  也可以称为解放委员会的大藏大臣的财务委员,委派寺岛谦一担任。他曾经是保守政党的财政委员长,在大岛手下,深受信任。寺岛和大岛一起逃出日本,参加了上海的流亡政府。
  这样,三千多日本人很快就聚集到了这座日本人街。其中有的是从日本流亡来的,有的是在日本失败之前为做生意或进行技术指导而来到中国的,或者是到中国来旅游,现在拒绝回社会主义化了的日本,于是申请加入日本流亡政府一方的。
  自从在与上海隔黄浦江相望的周家镇开始建设日本人街以来,大约两个月过去了。施工的建筑物差不多全都建成,容纳解放委员会的总部、事务局、各委员会的大楼等,一幢接一幢建立起来。连医院、学校、托儿所、商店都建立了。与其说这里是流亡政府的所在地,倒不如说是一座完全独立的城市。
  “一座为解放日本服务的小城市终于建立起来了。解放的成败取决于我们的工作。不是明天,而是从今天起就要开始训练士兵。和各国的外交关系也必须开展。”
  大岛面带兴奋的神情,向集合在总部前面的二千多日本人发表讲话。他已经好多年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了。听他讲话的人当中,有支援建设工程的上海地区党的负责人、许多不知姓名的建筑工人等等。大岛讲着讲着,不禁感到自己肩负着解放日本的沉重任务和崇高的责任。
  “解放在极权主义统治下遭受痛苦的日本,是我们的义务。”
  大岛用这样的话结束了他的讲话:“我不是单独一个人。我得到许许多多有勇气的日本人、中国人的支持。我为此感到自豪。”
  他激动得泪如雨下,连话也说不下去了。讲话一结束,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陈主任也从北京赶来祝贺日本解放委员会开始工作。他伸出双手,弯下高大的身躯,同大岛握手。
  日本解放军的编制工作和训练活动开始了。虽说是编制军队,却只限于设在异国土地上的流亡政府所能做的范围。人、钱、物,一切都不足。应有尽有的,只有陈主任讲过的,可以自由地使用的附近广阔的演习场。
  负责编制和训练日本解放军的,是军事委员茅野洋介。幸而驻守这个地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师给予了全面的支援。上海地区党的负责人,第一书记姓齐,他也说:“都请提出来。粮食、建筑材料,还有劳动力,什么都可以提供。”
  茅野感到,中国方面对日本解放军抱着热烈的期望。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中国方面热烈的期望背后,有着这样一种希望:如果日本解放了,再次从经济、军事、技术方面支援中国,那末目前正苦于保卫北京的中国不利的军事地位就可能一举得到改变。
  在上海以南大约三十公里的市镇奉贤,挂着日本解放军第一师的牌子。这里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它附近有一个广阔的演习场。但是,虽说是师,实际上它却是一个缺乏军事训练的或者说完全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年轻人的集体营地。茅野在这里被称为“将军”。他曾经担任西部方面总监,“将军”这个称呼表示了人们对他这段经历的称颂。“将军”从步兵训练开始对这些日本年轻人进行教育。
  “也有许多年轻人跑到中国来当义勇兵,接受了基础训练,有一定程度的战斗经验。如果进行集中教育,半年以后就会成为优秀的步兵。”
  茅野所依靠的是旧自卫队的干部(军官)们,他们从冲绳跑到上海来加入了流亡政府一方。日本失败时,在冲绳驻有陆上自卫队的一个旅和航空自卫队的一个航空团。这个旅由两个步兵连和两个工兵连组成,拥有大约一千五百名人员。冲绳在日本失败的同时再次被置于美军的行政领导之下,因此这个旅就没有被编入由亲苏政权控制的日本人民军。旅长原田陆将补(相当于少将和中将--本刊编者注)以及他属下的受过严格教育训练的现役军人,多数加入了流亡政府一方。其中有一佐(大校)级军官八名、二佐(中校)级军官十五名、三佐(少校)级军官三十几名。当时还在冲绳驻扎了工兵部队,因此有许多技术干部,还有士官。现在他们都加入了流亡政府一方。这对茅野将军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有利条件。在他们的领导下,对没有经验的年轻人进行教育,两年之内就可以编制成名副其实的师。
  武器是中国方面提供的。最初得到的是步兵使用的AK47自动步枪。这种枪重约四公斤,有效射程约三百米,口径七点六二,弹仓装弹三十发。原先是苏联设计的,五十年代中苏关系良好时,苏联向中国大量提供了这种枪。后来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停止了供应,于是中国陆军就在国内大量生产了一模一样的枪。现在,改名为人民军的东京市谷第六团从苏军那里领到的步枪,同中国方面供给日本解放军的步枪,是同一类型的。这实在是历史的讽刺!人民军是为了保卫社会主义人民政府,而茅野将军则是为了推翻这个政府,双方都得到了AK47步枪。
  茅野将军任命前陆将补原田担任第一师师长,让他直接负责训练。
  随着训练的开展,第一师决定编制成为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它接受了原田师长提出的有明确主张的意见书:
  “苏联陆军说起来是一个装甲集团。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反坦克能力上。”
  “步兵师以步兵为主体,训练诚然是容易的。但是,如果同苏联的装甲部队正面交战,那么,不论有多少反坦克火器,也没有得胜的希望。因为没有机动能力。即使不能编成坦克师,至少也要编成机械化步兵师,让全体步兵都搭乘装甲车,不然,解放日本的目的就达不到。”
  要得到足够数量的装甲车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已经把大部分装甲车投入到保卫北京的战斗中去。不得已只好用旧卡车当装甲车,进行训练。卡车在道路外的地方行驶,就马上抛锚,机动能力就会降低。尽管如此,第一师的官兵尽量在卡车可以通过的地方曲折行驶,努力使卡车具有和装甲车一样的路外机动能力。
  中国陆军提供了二百辆左右的坦克,数量少得可怜,而且是旧的T59和T62轻型坦克。从冲绳来的自卫队员,几乎没有人坐过坦克。因为在冲绳没有部署过坦克部队。坦克乘员的训练由中国教官负责。训练非常紧张。不可思议的是,在驾驶坦克方面,那些完全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年轻人反而此以前当过自卫队员的人掌握得快。他们差不多全有汽车驾驶执照,很会开汽车。对机械也熟悉。
  “开坦克比想的要容易。坐在里头就象坐船一祥。”
  年轻的日本坦克兵这么说。茅野将军听到他们这么说,切实地感到编制部队的工作正在走上轨道。
  在这段时间里,流亡政府的财政委员寺岛谦一,为了筹措日本解放委员会的财政费用而绞尽脑汁。对于也可以称为流亡政府的大藏大臣的专岛来说,唯一的财政收入是外国的援助。流亡政府本身不进行任何生产活动,几乎也没有人有达到纳税程度的收入。
  幸而,若干国家已经在外交上承认流亡政府,表示要给予援助。这些国家是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外交委员关川卓的努力有了成果。
  关川秘密地乘飞机从上海经过菲律宾、夏威夷访问了华盛顿,这时,美国国务院的反应,使他抱有一线希望。
  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扎布洛基和关川是老朋友,他说:“美国已宣布对中苏战争保持中立,承认已经社会主义化了的日本人民政府。因此,不能公开承认并援助设在上海的日本流亡政府。但是,对于美国民间团休与个人对贵流亡政府的援助,美国政府不打算设置任何障碍。”
  关川感到,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也会公开承认流亡政府的,于是便启程回上海了。
  流亡政府成立大约一年以后,第一机械化步兵师的训练工作也大体接近完成,比预定提前近半年,这是由于全师官兵热情盼望解放日本和中国方面给予恰当支援的缘故。
  “地面作战训练已大体告一段落。接着该搞搞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演习了。”
  这是原田师长大胆作出的决定。其背后有着这样坚强决心:为了解放日本这个岛国,一定要培养出能够登陆作战的师。
  第一师的三个团中,战斗力最强的第三团被选为演习时的登陆部队,剩下的那两个团部署在海岸,作为防御部队。
  第三团的大约两千五百名官兵和师直属的大约一百辆坦克,从驻地奉贤往南移动约十公里,到达了海岸线。就是拓林镇的附近。中国方面准备好的许多小型登陆艇早就等在那里了。第三团在拓林上船之后,从杭州湾南下,向着对岸镇海以西的海岸线前进。
  十六世纪后年叶,这附近的海岸地区曾经遭到曰本海盗倭寇的践踏。翻开历史可以知道,一五四七年,随着当时的掌权者大内氏的灭亡,在那以前室町幕府一直允许的贸易检查制度被废除了。因而,当时的贸易业者大搞走私,不久便武装起来搞海盗活动。倭寇的根据地设在日本的壹歧、对马、长门和獭户内等西部各地,不过,中国沿岸也有过倭寇的前哨根据地。位于杭州湾南岸的宁波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日本解放军第三团登陆的目标--镇海,就在宁波以东仅二十公里的地方。在中国的支援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日本解放军,现在在过去自本海盗曾横行的地方,展开了也可以说是最后训练的登陆演习。
  在镇海西方的海岸上,已经有两个团等候在那里。他们是进行陆地行军,经过杭州到达当地担当防御海岸任务的。中国空军也从空中支援登陆作战。实战般的激烈的攻防战一直在继续,安放在岸边的炸药一个接一个地爆炸,掀起了巨大的水柱。就在此时,载着第三团官兵的近一百五十艘登陆艇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开抵海岸。登陆艇里面涌出了大量坦克和装甲车。
  因为是实弹演习,所以也出现了死伤人员。地面的防御部队中,有的部队搞错了预定部署的地区,因而造成有的青年遭到实弹炮击,未看到日本解放就“战死”了。
  主席大岛站在离海岸线数公里远的后方的高台上观战,他见到如此激烈的登陆演习,心情激动,深有感慨地说:“我们日本解放军也总算培养到这种程度了。”尽管如此,但当他听到在这次演习中有将近十人死去的时候,便皱起了双眉,说:“是不是演习太猛烈了,否则不会死人的。”
  茅野将军以少有的坦率态度回答说:
  “在短时期内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不得不多少作出些牺牲。如果在自卫队的时候,我可能立即被撤职。”他的心情是,留在日本的家属在人民政府控制下,不知道会道什么灾殃呢!在演习中死去的近十名日本士兵中,有三人是带着家属来上海的。但是,他们的家属中没有一个人向解放委员会提出抗议。
  在演习中死去的某位日本青年的父亲,在周家镇的日本人街上一面流泪一面自言自语地说:“我一想到儿子是第一个战死,成了日本解放的柱石,就心甘情愿了。”
  死者的墓很简单,就建在周家镇南头一个无名山丘上,用中国产的花岗岩刻成的墓碑,朝着东方,可以隔着东支那海,永远望着日本列岛的方向。

  二、日本人集结上海

  第一机械化步兵师平安无事地结束了演习,证明了它所具有的能力,这使大岛感到很高兴。但是,却也留下了一个更大的问题。这就是他不知什么时候才有机会使用这个师。
  忽然有一种担心爬上了他的心头。他想:“搞不好,解放日本的时机可能永远不会到来。这个师也好,住在上海日本人街的许多日本人也好,也许会永久默默无闻。”但是,他一想到“不能气馁,如果没有时机,我们可以创造。”消沉的情绪又重新振作起来。
  军事委员茅野对日本解放委员会有了第一个师感到满意。但是,对师的兵员不足却毫无办法。“光是一个师解放不了日本,至少需要有十个师。苏联军队有四个师驻扎在日本。”
  虽说得到了中国的全面援助,然而作为流亡他国的政府要拥有十个师的兵力,这本来是难以办到的事,但是,也不能断定完全不能办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置在北非阿尔及利亚的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法国流亡政府,在美、英的支援下,就破天荒地建立了流亡政府的庞大的军事力量。这是为了在解放欧洲战争中,把法国从德国的手中夺回来。据戴高乐将军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备忘录(一九四三年九月十八目写),戴高乐的兵力情况如下,
  一、陆军兵力:七个步兵师、四个坦克师;
  二、空军兵力:三十个航空大队(十六个战斗机大队、九个轰炸机大队、一个侦察机大队、四个巡逻机大队);
  三、海军兵力:战斗舰艇二十七万一千吨(一百零四艘),辅助舰艇四万七千吨,总计三十一万八千吨。
  戴高乐将军计划让大部分陆军部队在面向意大利半岛及地中海的法国南部登陆,和德军作战。因为那里离根据地阿尔及利亚近,便于运输。但是,戴高乐将军考虑,法国流亡政府的军事力量,至少应该有两个装甲师和七个航空大队参加戴高乐将军最希望展开的法国北部的战斗(解放巴黎的战斗)。而实际上,只有第二装甲师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戴高乐将军在阿尔及利亚主持流亡政府的那个时代,拥有十一个师之多。至于海空军,戴高乐流亡政府所拥有的力量比自卫队被消灭前那个时代还要多。”
  这虽然发生在战争中,但是主席大岛和军事委员茅野对戴高乐流亡政府拥有的巨大的军事力量真是惊叹不已。“怎样才能建成拥有十个师的巨大兵力?而且,海空军怎么搞?可以说简直一点基础也没有。”
  大岛感到非常苦恼。尽管如此,解放委员会还是同意了军事委员茅野的建议,决定暂且争取编制五个师。
  解放委员会还决定以在第一机械化步兵师经过训练的官兵为主体,重新组成四个师。至于海军力量,解放委员会起初就放弃了要拥有现代化的导弹舰艇等的念头。而是要集中建立一支更有实用价值的部队,即培养一支扫雷部队,以便在对日本列岛发起登陆作战时清除敷设在海岸的机雷。因为这样既不用花费很多的资金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关于建设空军力量问题,上海流亡政府也选用了极其实际的办法。这也是茅野的建议。
  “我们解决不了拥有最新型喷气式战斗机和培养驾驶员的问题。中国也没有提供那种援助的余力。而且,苏军攻进日本时,曾经轻而易举地摧毁了航空自卫队的战斗部队。新的防空部队应该以对空导弹为中心进行组织。”
  解放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这种方法既省钱又实际。中国方面也表示赞成这种意见,向我们提供了可以说是极其珍贵的一个大队需要的对空导弹器材(雷达、计算机、射击控制装置、导弹发射装置和导弹弹体等),作为训练使用。茅野感到总算松了一口气。
  大岛在解放委员会每周一次定期的最高会议上,毅然把心里话通通说了出来。他说:“就我们单独一个流亡政府,是打不赢解放日本的战争的。为保卫首都而战的中国,恐怕也没有那种余力。归根到底,只有把美国拉进来。怎样做,才能把认定在中苏战争中采取中立的美国投入解放日本的战争呢?”
  上海流亡政府最大的问题和苦恼就在这里。
  第一师长原田以军人特有的坦率态度说:“期待于美军的事情多得很。如日本解放军从中国到达日本列岛的海上运输和途中的护卫,在登陆作战时从空中进行支援,以及旨在阻止苏联远东军队介入而展开牵制作战等等。关于牵制作战,例如美军在堪察加半岛以至千岛列岛登陆,这是最理想的。”
  但是,如何把美国拉进解放日本的战争呢?这也可以说是使美国发动牵制作战前必须解决的前提条件。对此,没有想出妙法。最后解放委员会所得出的结论是等待时机。
  “我们决不能穿着苏联军队的制服,对设在冲绳的美军基地发起奇袭。第二个珍珠港好象还没有形成呢。”
  大岛半开玩笑的这番话,使解放委员会每个人的脸上重新出现了许久未见的笑容。
  构成日本解放军主力的陆军五个师,在中国提供半新半旧的武器之后,聚精会神地开始编制了。即便如此,仍有许多苦恼,这就是缺少经过训练的军官和技术人员。另外,总的说来,具有可以当兵的素质的日本青年,也不可能充分集结到上海的流亡政府这里来。日本失败之前,来到中国的日本商人和技术人员,平均年龄都在三十五岁以上,当兵,年龄就太大了。
  后来让作为义勇兵参加过中国民兵的日本青年转成日本解放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兵员的不足。可是,还是不够。组成五个师需要近七万名青年,除了三万名义勇兵出身的人,还缺少约四万名青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戴高乐流亡政府,在北非组成的十一个师的兵员是怎样招募的呢?有一万两千名法国青年从法国国内出逃,经过西班牙到达阿尔及利亚;另外,从地中海的法国领地科西嘉岛来了一万三千名法国年轻人;再就是戴高乐流亡政府可以从当时的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和马达加斯加岛等地随便挑选当地人。法国殖民地对戴高乐来说是最大的兵员供应地。
  但是,现在以大岛为首的上海的日本流亡政府所具备的条件,和当时戴高乐将军的条件截然不同,此它远为恶劣。
  “日本既没有殖民地,也不与陆地接壤,怎样才能把解放军编制所需要的年轻人招募来呢?”
  这是以大岛和茅野为首的解放委员会的共同苦恼。
  但是,不久便出现了一种可能性,使解放军编制工作逐渐完成。事情是这样的,活跃在海外的日本年轻人,听到祖国遭到失败和在上海设立流亡政府的消息,为了参加解放委员会,陆续云集中国。
  从高度增长时期到稳定增长时期这个期间,日本许多年轻人前往海外。出国的目的是各种各样的。例如留学、旅游、做买卖、学习技术、甚至还有人是为了避难等等,真是五花八门。
  这些年轻人出国以前,几乎都是毫不关心国家的,可是到外面一看,不管是否愿意,不能不意识到自己是日本人。这是因为从外面得到了重新看日本的良好机会,外国人也只能以所谓的日本人的眼光看。他们好象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背后有一面无形的日本国旗。
  那些日本青年中,有一个人叫山村后介,简直象个嘻皮士。
  他在大学留级两年以后,再也不愿找职员的工作,拿着在半工半读时储存的钱,试行骑自行车横越澳大利亚大陆。他的动机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力量的限度。他打算从澳大利亚东南岸的墨尔本骑到面向印度洋的柏思,行程大约四千公里。他骑自行车经过炎热的维多利亚大沙漠时,携带的手提收音机,传出了苏军占领日本和上海流亡政府成立的消息。那时,就决心把自己的命运与流亡政府连在一起。他用手头上所有的钱买票坐上了货船,好不容易才到达上海。
  松冈贤的情况也是这样。他和五个朋友一起,在纽约开了一家日本餐厅,还是满兴旺的。
  他有一句口头禅:“到了外国,不知不觉地成了爱国者,真是奇怪。”他一听到上海成立了流亡政府的消息,便把店铺转卖给别人,和五个日本朋友一起乘飞机到了中国。并当即要求面见茅野,提出要求参加解放军。
  此外,在印度尼西亚传授种稻技术的农业技术员和在阿根廷指导安装制材设备的工程师也要本参加解放军。在另外的地方,日本投降苏联时,为了攀登喜马拉雅山正在尼泊尔等待时机的学生登山队的成员也不再回日本,而要求去中国参加和协助上海的流亡政府。这些只不过是很少的一部分事例。
  自流亡政府下决心组织五个师以来,不到半年,三万多日本年轻人便从世界各地云集到中国。解放委员会感到很高兴,觉得自己估计错了。
  大岛以多少带有啼笑皆非的心情嘟哝着:“日本有这么多年轻人活跃在海外,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他们都变成了爱国者,提出要参加日本解放事业。是否应该说,这是日本的高度增长留给我们的最大的礼物。”
  “但是,如果日本政治家不是那样无能,日本恐怕也不会丧失独立,活跃在海外的许多日本青年也不致于改变人生的道路。”他既感到愤怒,又觉得有一种同情心。
  由于侨居海外的日本青年陆续结集到中国来,解放军人员的不足问题总算出现了解决的希望。
  茅野一直在想:“不过,缺乏经过训练的军官和军队的技术人员的情况依然很严重。”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从日本获得人材。当然,亲苏派的日本人民政府是不会同意这种事情的。只有让他们脱离日本,带往上海,别无他途。
  为了获得日本解放军需要的人材和在国内组织情报网,决定派出秘密联络员。为此,挑选了一位名叫加纳毅的入,他过去曾在原冲绳陆上自卫队旅部任作战参谋。在上海,他成了茅野的亲信,成天忙于编制和训练五个师。
  茅野说:“在日本如果找到合适的人,就让他们坐上渔船,从地方港口进出来。只要到了冲绳就好办了。用报话机联络有被人窃听会的危险,所以决定除紧急时候以外,一般不使用报话机进行联络。”
  加纳首先飞往冲绳。这里在苏联占领日本的同时又回到美军控制下了。从那里改坐渔船,在四国土佐湾登陆。他从逃离日本的人那里听说这一带海岸戒备不严。他最初见到的一个人叫西村武男,家住和歌山县海南市。他是加纳在干部学校(旧陆军大学)时的教官。
  西村在建立日本人民政府当时,任香川县善通寺的团长。随着自卫队的编制改成苏联式军队,他感到讨厌辞职不干,在海南市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加纳的突然来访,使这位原来的团长西村吃了一惊。不过,西村立即答应参加正在上海组织的日本解放军。
  “能够参加解放日本的战争,从过去的职业军人来讲,那是光荣的事情。即便战死,也比这样当杂货店老板无声无息下去强。”
  加纳听了曾被称为作战之神、享有盛名的团长西村说的这番话,觉得自己没有白白潜入日本。自那以后不久,西村就对邻居说“买卖不太如意”,收拾家当连同家属一起搬到了高知县安全市,是为了秘密乘渔船出国。
  接着,加纳会晤了前驻莫斯科武宫风间治彦。这个人在中苏战争开始的前三个月还在莫斯科工作,很熟悉苏联军队的内部情况,无疑是日本解放战争极其需要的人材。风间也对人民政府的成立感到不快,辞去了自卫队职务。俩人信步来到大皈市的主要街道--御堂筋马路的人行道上,交谈了很多重要的问题。
  “我知道上海已建立了流亡政府。日本解放军的实力程度如何?流亡政府打算何时、等到什么样的机会才真正解放日本呢?”
  风间接二连三地询问加纳,使加纳简直没法一次回答完。加纳对他提出的问题陆续地作了解释。加纳说:流亡政府解放日本的意志是坚定的,而且必要的军事力量的编制已稳步地纳入了轨道,中国政府大力支援我们,现在正在等待使美国卷入日本解放战争,不,卷入中苏战争的时机的到来。御堂筋马路人行道上很杂乱,这对并肩边走边说的这俩个入来说,倒成了适宜的秘密的屏障。
  加纳继续对寡言默语的风间说:“请你一定把你在莫斯科工作的三年期间所得到的有关苏联的军事原则、实战战术、武器性能、官兵的能力与素质等等知识和经验用来为流亡政府服务。”
  加纳几乎是以哀求的口吻说的。
  “本人还有家属,请让我考虑两天吧。两天后再到你的住处回答你”加纳听了风间这番话,便在彻堂筋马路和他分手了。
  想不到分手后不到几分钟,就有两个身穿黑色制服的家伙挡住加纳的去路。
  “是公安部队的家伙。目的大概是要弄清我的来历”。加纳表面上竭力装得很冷静。
  站在右侧的一个身材高大的家伙好象是上级,他不客气地说:“出示一下你的身份证!”加纳出示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伪造的身份证,上面泻着:佐佐木春雄。住址:高知县高知市。职业:修理电气业。还贴着加纳的照片。这两个公安部队的官兵,往这张身份证瞅了一、二分钟,看看加纳的脸,又看看照片,没有查出什么破绽,便走开了。

  两天后,风间来到加纳投宿的大阪市堂岛饭店。他没有用电话联系,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会被人窃听去的。这俩人一齐走出饭店,在中之岛公园边走边谈。风间以斩钉截铁的口气说:“我把生命交给流亡政府了,不过,有一个条件。我想带着家属一起走,因为留下他们,不知道会受什么罪。”
  加纳搜罗人材,主要是以退伍自卫官为对象进行的。因为一方面知道脾气,再者也不属人民军成员,所以即使突然失踪了,也不必担心马上会引起人们怀疑。
  加纳除了找到这两个人之外,为找到日本解放军中缺少的技术人员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弄到的通讯、对空导弹操作人员、电子战技术员等等,多得数不清。他不仅到过关西,还到过名古屋、东京以及东北地区,拜访了过去的老朋友、前辈和部下等,悄悄地劝他们参加流亡政府。
  取得的效果,远远超出当初的预料。仅最初的一个月,就有近二百人答应参加流亡政府。
  “怎样才能把这么多希望参加流亡政府的人平安无事地运到上海呢?看来,一、两艘渔船是不够的。”
  这时出现了一个为加纳消除这种担心的人,名叫由木源造。他原来在高知县经营渔业,至今仍然掌握着已经公社化了的渔业工会的实权。他设法使希望坐船去中国的人都装成渔民,陆续将他们从上位渔港送出去。回来时,在冲绳装上鱼,装成象是在海上捕的鱼。他在回日本的途中,还让日本解放委员会游击队的重要人员坐上他的船。这些人带着假的船员手册和身份证,一到上佐渔港,便分散去东京、名古屋、大皈等主要城市。目的是要搜集苏联驻日部队的情报和为将来解放日本战争开始时建立游击队活动的据点。
  加纳为了搜罗为流亡政府服务的人材和组织日本国内的秘密组织,决定继续留在日本。也可以说他是日本解放委员会派在祖国的影子大使。
  加纳一直对部下说:“不久的将来,迎接日本解放军的日子一定会到来。为了准备这一天的到来,搬运武器、建立情报组织和编制游击队的工作不能放松。”
  他自己也在全国各地东奔西走,忙个不休。由于可以说是日本人民政府的警卫队的公安部队尚未建成全国联络网和具有伪造得完善的身份证,他的身份没有暴露过。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

第二章 苦恼的自卫队

  一、苏联占领下的军制改革

  苏联占领日本后,开始对自卫队进行彻底改编。这是苏联驻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德米特洛夫大将直接下达的命令。
  当初,几乎所有的国民都预料自卫队会解散,但是,德米特洛夫将军采取了另外的做法。“自卫队改名为日本人民军,引进苏联式的编制和装备,但是,旧自卫队的将级官员全部罢免,一佐(大校)级官员中那些反动倾向强的人也要勒令辞职。人民军要受新设立的公安部队的监视。”
  可以说这些措施是妥协的产物。由共产党和社会党左派中的亲苏派组成的日本人民政府,当初曾要求苏联占领军总司令部彻底解散自卫队。其理由是,自卫队是美军一手建立的,只起保守政权的防波堤的作用。而在人民政府看来,自卫队只不过是“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以宫本总理为首的人民政府的领导人主张,既然同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主义没有任何关系的日本人民政府已经成立,那末“解散自卫队就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人民政府的国防部长上畑强烈要求解散自卫队。他说:“让旧势力的残渣余孽自卫队继续存在,即使罢免了将级官员,也是危险的。说不定啥时候会造我们的反。”
  但是,设在狸穴的苏联占领军总司令部的看法与此不同。军事部长本科夫斯基少将认为,构成日本人民政府主体的日本共产党完全没有军事常识和治军能力,还根本不拥有训练有素的军队。并对此感到惊讶。他说:“既然共产党几乎没有治军的能力,那么就只好在清除自卫队的反动分子以后,重建自卫队,使其成为日本人民政府的防卫力量。但是,需要新建一支公安部队,这支部队由思想纯洁的分子组成,它的作用在于监视新人民军(即原来的自卫队。”
  本科夫斯基少将知道,在俄国十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苏联共产党)已经掌握了营建制的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设在各个工厂,每个营有几百人。这些武装力量成了十月革命的起爆剂,成了打倒帝俄的力量。
  本科夫斯基少将说,“相反,日本共产党怎么样呢?治军能力完全等于零。这怎么能保卫新生的人民政府?苏联军队忙于应付中苏战争,根本不能腾出力量来保卫日本和人民政府。”
  国防部长上畑最后不得不妥协。他说:“只好如此了。我们同意在清除反动公子的前提条件下让旧自卫队继续存在。但是,请准许由我们共产党推荐的人另外组成一支公安部队,负责监视人民军。”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凡是极权主义政府都在庞大的正规军之外,另建立一支党直接控制的治安部队或公安部队。这是司空见惯的事。这是因为,害怕军队背叛党和政府,需要经常监视军队。纳粹德国的近卫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安部队和苏联的克格勃等等都是实例。而且,这些部队是直属于国家权力的中枢机构党中央领导,独立于政府控制的正规军之外的。因为在极权主义国家,党是权力的根源,政府只不过是在其指挥下的唯命是从的机构而已。
  仿效苏联的克格勃成立的日本公安部队也是原样照搬。公安部队的指挥权不在上畑国防部长手里,而是置于共产党的军事部长直接指挥之下的。公安部队的官兵在意识形态方面全都是纯粹的马列主义者,穿的服装类似苏联克格勃分子的制服。
  在部分军官当中,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心里却怀有这样的不满:“没有必要对苏联的作法崇拜到这种地步。”
  公安部队的第一支部队是在东京西郊的立川基地建立的。过去这里是陆上自卫队东部航空方面队的驻地。现在,这支部队已改名为人民军第一直升飞机大队,调到富士山山脚下去了。
  立川的公安部队的正式名称叫第一公安管区队。前《赤旗报》记者立木元是在日本被占领三周后进入立川基地的大门的。立木今年三十六岁,他接到了参加公安部队的命令,到立川基地后马上被任命为少校。对他来说,转到这样一个部门工作是很突然的,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立木终于下定了决心:“现在是历史的大动荡时期,只能忠实地执行党的命令。”
  共产党人事局任命他为公安部队的军官的原因是极其单纯的。这就是认为立木在《赤旗报》政治部任职期问,曾经负责报道了三年防卫问题,多少有点军事知识,还了解自卫队的内部情况。
  立川基地的第一管区公安部队,与其说是部队,毋宁说是学校更为确切。为了在短期内大量培养日本的克格勃军官,作了一切努力。教官全是苏联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日本话。
  立木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极为惊讶,他说:“苏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大批的会流利地讲日本话的克格勃军官啊!”。他一方面钦佩苏联用意周到,另一方面又不能不感到有某种恐惧。尽管如此,把自己确定为献身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立木,却毫不犹豫地积极地接受了克格勃所准备好了的教育课程。
  教育采取短期训练班的形式,为期三个月。在训练期间,即使星期六也不准在营外住宿。成天忙于预习、复习、自习,根本没有空闲于别的。对立木来说,最初许多事情都是唯命是听的。名称即使改成了人民军,前身还是旧自卫队。怎样才能做到完善的监视呢?
  克格勃派来的教官在回答问题时,不论是谁,都是一个调子,一个劲地强调说:“公安部队的军官在派遣到所属的部队后,必须时刻记住并监视下述事项:人民军队的人事和预算等大的方面自不待言,还要监视部队内的日常教育和训练,特别是指挥官对部下的指示、准假的方式、人民军指挥官是否同军队外的反动分子保持联系、是否真心忠于人底政府……”
  有一天,立木为好奇心所驱使向克格勃军官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在苏联本国也这么搞吗?”
  克格勃军官冷淡地回答说:“你完全没有必要对苏联国内的实际情况感兴趣。”
  从那以后,立木决定再也不提这类问题。在两周左右的时间内结束了关于一般理论的学习。尔后就是训练监视人民军的具体办法。就是开始进行实践教育。例如电话的窃听和记录、邮检.人民军(旧自卫队)军官外出时的盯梢、贿赂家属告密、起草对部下讲话的要点、武器弹药库的管理方法等等。特别是武器弹药库,在各个基地都是由公安部队的军官直接管理的。这是因为害怕人民军万一发生叛乱。还有,要检查人民军官名外出演习时移交武器的方式,清点总数,清点演习结束时回到部队时的武器和数量,学习内容繁琐的很。
  盯梢也进行了实际训练。
  在到立川车站以前,教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慢慢地走。立木躲躲闪闪地跟在他后面走,两人一直保持二十米的距离。教官身高一米八五,从远处一眼就可以看见他。这位教官在立川东战买了车票,乘上再中央线上跑的国营电车。在这以后,立木呆在邻近的另一车厢,隔着玻璃继续监视着教官。
  立木想:“这样座到新宿,盯梢还是很轻松的。”
  当他这样想到时候,电车就要从吉祥寺东站发车了,在要关车门的那一刹那间,这位克格勃教官摇动着巨大的身躯,从即将关闭的车门迅速地跳到站台上,转眼之间下了出站口的台阶,消失了。立木却被抛弃在奔驰的电车上。
  立木垂头丧气地回到基地。那位克格勃教官严肃地对他说:“立木同志!你知道盯梢的难处了吧?没有比东京这样混乱的地方更容易抛尾巴了。稍一疏忽就会完不成任务。”
  经过多次盯梢训练后,立木的能力突飞猛进。最后,在一次教官去大阪时,他的盯梢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结束训练阶段内,要学习起草提交公安部队司令部的关于监视人民军的报告的要领。要求详细地逐一报告人民军部队指挥官的思想,日常活动,同外界的接触情况等等。立木原来是新闻记者,这种职业使他在写报告时觉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克格勃教官表扬了他的模拟试卷,说:“到底是在《赤旗报》干过的记者,写得很好。”立木第一次受到苏联教官表扬。
  教官让写一份关于人民军的军事演习和日常训练内容的详细报告。这使立木有点为难,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一次,立木等公安部队的学生全部被带到富士山麓,参观人民军的排建制的演习,并让写一份关于这次演习的报告。他费了好大劲才写出来,但教官给的分数却很严。教官说:“立木同志!你写的报告简直象是关于运动会的报告。人民军的战斗力比预料的要强。你不了解步枪手和机枪手交互进行火力支援,并巧妙利用地形前进的情况吧?我们苏联军队在高田平原那次战斗中也被这种打法打得够呛。”
  立木听后无言可对。尽管如此,他在入学三个月后还是以“优秀的成绩”从立川公安部队学校毕业了。
  由于克格勃教官的推荐,他被分配到人民军的最重要的都队即负责保卫首都治安的驻布谷兵营的人民军的团内工作。
  在过去,布谷是陆上台卫队第一师第三十六步兵团的驻地。如果再追朔一下历史,这块土地还是大有来头的。这儿是明治五年(一八七二年)明治政府建立其直属的第一支军队(御林军)的地方。现在这里挂的牌子是人民军第一0一师第六团。团长是根本中校。在东军占领日本后,他曾一度下决心要写辞呈。这是因为,他感到同在苏联的军事支持下建立的日本人民政府合不来,另外对战败又有一种负疚之感。但是,转业又不成,于是出于赡养家属的目的,而想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干些尽量与政治无关的事。这种职业意识促使他决定不再提出辞职。
  根本中校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在布谷步兵团工作,是大约一个月前,才从广岛县海田市十三师司令部转来的。到任时,部队正在按苏式进行改编和装备。对他来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多年来一道希望恢复军人的旧称呼,即由三佐改为少校、二佐改为中校,但是在保守党执政时始终没有实现,而在苏联占领下成立的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却终于实现了。
  根本中校上任后,按照国防部长的命令,为把部队改编成苏式编制忙得不可开交。旧陆上自卫队的编制是,约二百一十人组成一个步兵连,四个步兵连组成一个步兵团。苏式编制是,一个连由大约一百人组成,还不够自卫队编制的半数。可是,却由三个连组成一个步兵营。三个营组成一个步兵团。这种编制在自卫队时期是没有过的。苏联占领军总司令德米特洛夫大将认为,采取与苏联一样的编制,便于进行联合演习。二月上旬的一天下午,天气微寒,被委任为公安部队少校的立木到布谷第六团上任。和他一起去的还有八个人,都是他的部下,他们的任务是以政治军官的身份监视人民军。立木向根本团长问候后就马上投入工作了。立木少校的办公室就在团长办公室的隔壁。
  根本团长满脑子想,“预料的事终于发生了。这样我要做一辈子笼中鸟了。“他表面上装得很冷静,埋头于按苏式改编部队。
  立木少校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检查这次改编工作,调查整个团的军官的思想,了解他们的日常活动。上任一周后,立木少校就向公安部队司令部提出了第一份报告。报告中写道,“尽管有困难,但本第六团改编成苏式师的工作在顺利进行,部队中没有不稳的气氛。“
  这种情况和全国其他部队相似。
  立木少校想起了克格勃教官授课时的教导,对任何事都要怀疑一下。他自言自语地说,“过分平静了。背后正在酝酿着什么吧。”
  公安部队徒有部队其名,实际上几乎没有什么兵力。治安部队是轻装备,但是,兵力也只有三万人。从实力来说,根本此不上过去的自卫队和现在的人民军。但是,公安部队比人民军有权。它是直属于权力中枢共产党的军事部领导的。公安部队的军官,只要想干,什么事都能干成。公安部队军官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其特权监视人民军的。立木对公安部队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个狭小的布谷驻地有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军人。一类是以根本中校为首的人民军军官,这些人想在政治动荡的形势下始终当一个职业军人;另一类是立木少校为首的政治军官,他们是宣誓忠于共产党,以监视人民军为主要任务的。立木少校对根本中校回家后的私生活感兴趣。他想:
  “他是一个能控制感情热心工作的人,他回家后究竟干什么?”
  以前担任新闻记者时养成的那种喜欢探听消息的职业意识也起了作用。立木为了监视根本中校回家后的活动,决定收买他的妻子。立木用答应多分些粮票的办法成功地收买了根本中校的妻子。根本中校的妻子佳江担心三个孩子由于缺粮而挨饿,便同意将丈夫回家后的活动悄悄地报告给立木少校。她由于作出了这样的许诺,可以额外领到三公斤肉票。现在生活很困难,即使有钱没有票证也买不到粮食。
  三天以后,根本的妻子用公共电话同立木少校进行了联系。她报告说:“我男人昨晚看书,看得很晚。他看的是一本谈论八十年代美中关系的英文书。我的英文不好,不了解书中写的内容。”
  她说完后挂上了电话。她很难过,讲到最后,已经是含泪欲哭的声音。虽说是为三个孩子着想,但背叛丈夫的内疚是无法控制的。
  次日,在团的军官食堂里,立木和根本坐在一起,小声地说,“还是不看有关中国的书好,特别是用英文写的书。”
  根本中枝在听到这话的一瞬间,觉得脊背都有些发凉。一种忿怒和恐怖掠过他的脑际,他想:“这个家伙为了调查我的私生活,连家属也收买了?”
  在全国各地的人民军军官的家庭都发生过这类事。德米特洛夫将军的目的在逐步实现。

  二、引进苏式装备

  一般老百姓的苦难比人民军即过去的自卫队的苦恼大得多。
  人民政府成立不到一个月,基干产业(钢铁、炼油、银行等)就收归国有了。过去日本主要是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和原料煤。由于日本实行社会主义,澳大利亚便拒绝向日本出口。表面上的理由是说要保护澳大利亚的地下资源。但是,实际上在安全保卫方面澳大利亚害怕潜在敌国日本,这种恐惧感使它采取了禁止出口的政策。另外,美国也秘密地向澳大利亚提出了要求。苏联没有余力向日本出口铁矿石。由于不易得到原料和为了赔偿苏联而拆除钢铁生产设备这样双重打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日本的钢铁产量,降到了一年只有四千万吨的程度。这个数字只等于产量最多时的三分之一。
  原油的进口量也大幅度减少了。因为国际石油资本削减了对日本的供应量。日本本来国内就几乎没有石油,而且在国外也没有自己的油田。国际石油资本采取的这种严峻态度是对日本的一个报应。苏联向东欧的出口已经是穷于应付,何况正在进行中苏战争,所以没有余力向日本出口原油。在桦太(即库页岛--译者注)年产的二百万吨石油,几乎全被苏联的远东部队消费了。幸而能从建立了亲苏政权的伊朗和伊拉克等地继续进口,一年可以保证进口一亿五千万吨左右。这只等于进口最多时的三分之一。从美国、加拿大还在继续进口粮食。进口的是面粉、玉米和饲料用粮等。为了维持国民的最低水平的生活和确保治安,人民政府千方百计地设法进口粮食。拥有的一点点外汇,大部分都用来买粮食了,国际收支出现了大量赤字。当想到一年前日本经济由于过多出口造成盈余而遭到全世界的指责时,就觉得象在做梦似的。
  在农业方面也实行了农业合作社制度。十至二十户农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集体耕作。土地已收归国有。农业机械由国家有偿租借,个人没有必要再买这些机器。就是说佃农是属于国家的。由于自耕农又变成了佃农,农民逐步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国内的粮食产量确实在逐步趋于减少。由于原料来源困难和实行统销,上市的产品质量明显地下降了。粗制滥造的产品充斥于市。在国营超级市场上摆满了擦不着火的火柴、不起泡沫的肥皂、不能除污垢的洗净剂等等。就是这样,还是缺货,只要弄到手就不错了。老百姓只能耐心地排长队,购买这些粗制滥造的商品。有的家庭主妇谴责国营超级市场的领导人说,“再缺货也不能卖擦不着火的火柴啊!这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一模一样了吗?”但是,该地区的共产党委员会这样回答说,“这样的指责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挑衅。再说这类话就不发给你粮票!”
  曾经担任过消费者运动领导人的这位主妇,只好沉默不语了。
  斯科奇威士忌、白兰地等高级进口酒一概不进口了。这是为了节约外汇。因此黑市盛行。进口的威士忌的官价压得很低,但是商店里却没有货。特别想喝的人,只好用五倍乃至十倍于过去自由贸易时代的黑市价格去买。传说有一个原来经营酒巴间的人把储存的大量进口威士忌拿到黑市上去卖,发了一笔大财。
  比起老百姓的那种困难来,也许可以说人民军的苦恼还是轻得多。人民政府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的两手来对付人民军。总之,人民军是一支二十多万人的实力部队,不可小看,万一发生叛乱,虽有苏联四个师驻在目本,但导致政治混乱是必然的。人民政府一手扶植起来的公安部队刚刚成立,兵力也不过三万人。他们的装备也只是轻装备。
  胡萝卜政策,明显地表现在对人虽军官兵的待遇方面。军官的报酬,同旧自卫队时代相比几乎没有下降。这此起“民间”职工的工资大幅度下降好多了,可以说这是特殊照顾。另外,在税务方面也是全部免除,而且在粮食配给方面比一般人受优待。从身分来说,也不再象旧自卫队时代那样是什么国家特别公务员了,而明确规定是军人,既有名誉又负有责任。
  甚至有人高兴地说,“社会地位反而比自卫队时代高了。”人民政府就是要达到这种目的。尽管如此,人民军的军官还是不断受到直属共产党领导的公安部队的监视和约束。不言而喻,这是人民政府实行的大棒政策。
  国防预算也有了大幅度增加。日本人民共和国的经济规模此过去大大缩小了,而国防预算却占国家预算的将近百分之三十,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为在过去保守党执政时,从未超过百分之七。人民政府实行了征兵制,大幅度地减少了士兵的报酬,想以此尽量减少国防费的负担。在过去自卫队时代,士兵的待遇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因此减少人事费在这方面的作用还是挺大的。
  上畑国防部长在人民议会紧急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编制庞大的国防预算是正当的,他说:“社会主义的神圣的祖国苏联,现在仍在同中国扩张主义进行战斗。美帝国主义的威胁并未消失。它们的军事力量依然部署在包括冲绳在内的西部太平洋。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我人民军在保卫诞生不久的社会主义日本的同时,必须成为正在远东战斗的苏联军队可以信赖的后方基地。苏联的工业地带远离远东的战场。”
  在日本国内开始制造苏武武器。诸如:坦克、装甲车、大炮、导弹、弹药、电子武器等。过去为自卫队零星生产这些武器的民间企业被收归国有,工厂规模扩大了。在过去的三菱重工业公司相模原工厂开始集中批量生产苏联设计的T72坦克。
  为了进行技术指导,很多苏联专家前来日本,他们对日本的工业水平之高赞不绝口。有一位苏联技术员说道,“如果把日本优秀的特殊钢制造技术、冶金技术和高性能的小型电子计算机等结合起来,日本造T72反而比在苏联国内制造的T72要好得多。但轴承还是苏联造的好。”
  原来的三菱重工业公司相模原工厂改名为国营第一坦克制造厂,该厂以月产百辆坦克为目标,扩大工厂和安装机床等工作在急速进行。坦克生产量增加很多,联想到过去自卫队时代年产五十辆的事实,现在一举增长了二十三倍。把全国各地的推土机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和机床制造厂等的熟练工人强制召来。由于工厂附近工人住宅不足,不得不建造应急的装配式房屋,以收容他们。
  在这里制造的坦克,装在大型拖车上,经由陆路运往横滨港。在那里装上苏联货船,渡过津轻海峡,经由日本海,陆续卸在纳霍德卡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不言而喻,这是给正在攻击北京的苏联陆军作补充用的。
  在华北平原的战斗中损坏了的苏联坦克、装甲车陆续运进国营第一坦克制造厂,进行修理。日本技术人员在短时间内就高速优质地修理完了。送进来时,炮塔已被穿甲弹打穿,车内通讯器材和操纵装置支离破碎,车体内部沾满了乘员的血浆,但仅用两三天的时间就整修一新了。苏联技术人员看到后惊叹不已。“日本人简直是魔术师。怎么这样快就修理好了呢?倘若运回苏联,恐怕会被断定不能修理,那么,无疑将成为一堆废铁。”
  德米特洛夫大将的政策是,把日本的工业力量作为远东苏军可以信赖的后方基地加以利用。这一政策稳步而顺利地取得成果。正在这时,发生了一起事件。
  日本技术员和检查员不堪忍受为俄国人制造俄国人设计的坦克,他们合谋故意把不合格的轴承安装到堪称T72坦克履带旋转部分的生命的动力传动装置上。这种作业特续了一周多,把用非特殊钢的软钢制造的轴承安装在三十多辆T72坦克上。由于检查员也卷进去了,所以通过了检查过程,送往华北平原战场。
  不久,从前线苏军部队给工厂带来了一份报告,说他们收到了大量不合格的坦克。派往工厂的克格勃的一个大尉顿时紧张起来。“有进行反苏活动的日本技术员。一定要查予以处罚。”
  经过三天的彻底调查,最后,根据坦克的制造番号查出了当天负责检查的检查员。经严厉追问,同谋技术员也陆续被捕。后来他们的命运如何,谁也不知道。严禁泄漏这一事件。其理由是“有损日苏友谊”。
  座落在石川县小松市的原推土机制造厂改称国营第二坦克制造厂,负担制造装甲车的任务。制造和修理苏制BMP装甲战斗车以及BTR60型装甲车。陆续制造的装甲车辆,沿着北陆高速公路开往福井县敦贺港,在那里装上船。目的地均为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座落在北海道室兰市的制钢厂,过去为自卫队生产,现在则忙于为苏军制造一百二十二毫米和一百五十二毫米炮。
  位于名古屋附近的武器工厂也忙于制造苏联设计的步枪,机关枪,迫击炮等。
  这些武器的大部分提供给了在中苏战线作战的苏军,少部分供给了日本人民军。这是因为,(日本)把部队编制为苏式,同时,装备也开始苏化。
  有一天,大量苏联引为自豪的AK47自动步枪也送到了驻市谷的第六团团长根本手中。是日本造。对他来说,是第一次看到。
  “这就是那种有名的AK47吗?真的既是沾上泥水,如扣动枪机也能准确无误地把子弹打出去吗?”
  现在,他作为充满无产阶级思想的一名职业军人,头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即用新的装备锻炼新编制的部队。
  “政治无所谓”——他明白只能这样设想,没有别的道路可走。
  苏联海军接收的横须贺海军设施忙的不可开交。这里有一至六号六个船坞。在最大的第六号船坞,过去能修理超过五万吨的美国的“中途岛”号航空母舰。其他船坞也能收容,修理驱逐舰和巡洋舰级舰艇。现在,同中国海军在黄海和东海方面战斗中负伤的苏联舰艇,为了修理,频繁地进出这些船坞。都是由于靠中国沿海太近,遭到沿海防御用的反潜导弹的袭击而受了损伤。在海军船坞工作的一位熟练的老工作人员嘟哝着说:“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还年轻,那时是旧帝国海军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修理美国的舰艇。然后,就修理海上自卫队的舰艇。下一个可能是苏联的军舰吧!今后究竟会怎样呢?”
  在这里工作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想法。这个船坞的修理能力也得到苏联方面的高度评价。
  来监督修理的一名苏联海军技术中小真心实意地对横须贺海军设施的价值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被破坏得不成样子的军舰一到日本工人手里,就在短时期内整修一新。可以说工作搞得尽善尽美。甚至达到了令人根本不能相信的程度。”在这里也出色地运用了德米特洛夫大将决定的“把日本变为苏军可以信赖的后方基地”的政策。
  利用修理苏联舰艇的空隙,还改造了新人民军的军舰。这是为了装载苏制装备。特别是,主要进行装载苏联海军夸耀的反舰导弹的工作。撤去了美制五英寸炮,取而代之的是,装载了苏制SS一N-11型四个发射管反舰导弹。工程首先从已经老化的“高月“级护卫舰开始。制造了日制舰体、机器加苏制武器这样一种新奇的混血儿式的军舰。
  “尽管如此,还是漂亮的军舰。舰队没有变。水上目标攻击能力变得更强大了。”“高月”舰长早漱中校这样说,想引起部下发笑,抖擞精神,维护海员的团结。
  这种反舰导弹的射程较近,大约为五十公里,拥有的弹头威力是:倘若命中,可以击沉美国航空母舰。因而,主要用于在日本列岛的太平洋沿岸巡逻。这是由于设在东京狸穴的苏联驻日本占领军司令部得到了如下情报说,美国航空母舰依然在日本附近海面游弋。
  一九四O年春,纳粹德国通过闪电战,仅一个月就占领了法国。当时,法国的主力舰队,包括战舰和巡洋舰,在面对地中海的土伦军港自我爆炸,同归于尽。一部分舰艇逃往英国等友好国家。可是,日本在苏联的武装进攻面前投降了,此时,在自卫舰队没有发生上述情况。当时,在正开往佐世保港口的第三护卫队群的七艘护卫舰的干部(军官)中,也有人主张逃往中国,但是,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中国政府是否会收容我们,没有保障。而且,留在岸上的家属怎么办呢?”
  这时,也悄悄讨论了自我爆炸全部舰艇的计划,但后来没有下文了。把常年乘着它漂洋过海,如同自己的家一样的舰艇沉掉实在不忍心。
  过去的海上自卫队现在成了新人民军海军部队,在苏联海军的指挥和统制之下,担负着保卫日本列岛和补给、支援苏联海军的任务。

  三、人民海军监视海洋

  是年,即日本投降的翌年六月二十五日,改装的护卫舰“高月”一驶出根须贺港便取路南下,为的是巡逻日本列岛的太平洋沿岸。在穿过浦贺航道时,早濑舰长发觉来往的船只数量显著减少了。
  “战败前,这条航道被称为海上的银座,简直象高峰时间的高速公路一样,油轮、货轮等川流不息。可是,今天沿岸航道只有两条小型船只交叉错过。”
  日本经济活动的低下清楚地反映在来往于浦贺航道的商船数量上。从舰桥往岸上一看,仿佛岸上的灯火也比以前少多了,充满着凄凉的气氛。
  这天的夜晚清到了一份气象通报,说梅雨停留在大岛南方十海里的海面一带。海上象是要下雨的样子,但没有起暴风。“高月”一面使对空、对海两个雷达全负荷旋转,一面以每小时十八海里的经济速度开往东南,象滑行一样前进在漆黑的海面上。
  巡逻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美国海军的舰艇。人民舰队司令部发出了严令:要特别警戒航空母舰和核潜艇。假如是美国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即使从小笠原群岛附近起飞到东京傍晚也可以返回。
  “美国已宣布在中苏战争中保持中立。大概不会做出向建立了亲苏政权的日本挑衅那样的蠢事。”
  早濑中校推断,美国航空母舰远在日本列岛的西南方向--菲律宾近海。
  “但是,核潜艇则另当别论。为了侦探日本列岛附近苏联舰队的动静,潜藏在附近海域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他回忆起往事,仅在两、三年前,他作为海上自卫队的舰长,还曾以美国核潜艇为目标进行过反潜训练。当时,美国海军的核潜艇作为友军,成了我们的专门训练目标。而现在它作为潜在的敌国却不能不成为要警惕和监视的对象。早濑中校对历史的急剧变化惊叹不已。
  对护卫舰“高月”来说,还有与此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巡逻目标。那就是杜绝从日本列岛偷偷逃出的小型船舶。小船上载运着很多秘密外逃者,他们厌恶社会主义化的日本,卖掉全部家当,决心逃往海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越南,华侨遭到迫害时,这些为数众多的中国人出钱租小型渔船,驶向南海,为的是逃往近邻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与此类似的事情现在在社会主义化的日本发生了。必须杜绝同胞外逃这样一种精神负担沉重地压在早濑舰长的肩上。
  突然,靠在舰桥右舷的椅子上的早濑舰长接到CIC(战斗情报室)的紧急情报。
  “雷达发现小型商船,方位二百五十度,距离十二海里、目标商船在西南方,也就是说好象正努力开往冲绳方向。”
  “高月”立即把航速提高到每小时二十五海里,迅速接近这个不明白的目标。洋面上细雨蒙蒙,视界极度模糊。尽管如此,一接近目标三百米的地方,便隐约发现了船影。
  “是二千吨左右的沿海航路客船,肯定是载运外逃者的。”
  由于在夜间无灯火的情况下航行,完全看不见船上的人影,所以,早濑舰长相信了上述说法。用探照灯一照才发现船首的船名也擦掉了。已经可以看出,船员和乘客自不用说,就连这艘船也下决心不再回日本了。早濑想,如果临场检查这个来历不明的商船,重新把它带回日本,大概船员和乘客都难免被送往收容所。早濑心想,完全是一次不幸的相遇。
  “把临场检查用的小艇卸下来吧?”
  副舰长带着担心的表情问道。早濑舰长经过瞬间的考虑,决心放走它。
  “不!不管它。就算是本舰在此地没有和这个来历不明的商船相遇,也不要把这件事写进航海日志。”
  早濑向大副下了严格的命令。但还有一个障碍,那就是乘坐“高月”的公安部队的政治军官中原少校。人民海军的舰艇长期在海面上行动。为了监视它,在这些舰艇上经常乘有来自直属于党的公安部队的政治军官。对外的说法是为了维持军舰上的秩序,但实际上是为了防止护卫舰本身逃往海外,防止舰内策划反社会主义的阴谋。
  “中原少校,现在干什么呢?”舰长以不安的面孔间副舰长。
  “他晕船,刚才躺到他自己房间的床上。他根本设有发觉与这艘来历了明的商船相遇。”
  “那就放心了。以后请向在这个时间里起来值班的人转告:决不要泄露。”
  中原少校是一名忠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员,这是他与别人都承认的。但却晕船。有生以来几乎没有坐过船。在上甲板下一层的第一甲板的舰体中央部分、整个舰上颠簸最小的地方,给他分配了居室。尽管如此,从出航几小时后开始,就发生了严重的晕船现象。船员教给他说,躺在床上可以稍微减轻一些晕船的痛苦,他照此作了。根本没有时间站在舰桥监视穿梭来往的船只了。这是早潮舰长的幸运。
  “就是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没能战胜晕船。”
  通常,军舰即使在夜间航行,舰桥也不亮灯。因为一亮灯,海面就有光反射,视界就变得模糊了。早濑舰长在只有月光的漆黑的舰桥上,浮现出好久不见的自豪的笑容。这是一种复杂的笑,它掺杂着拯救正以誓死的决心逃出祖国的同胞的喜悦和对人民政府阳奉阴违的态度。
  后来才知道,这般来历不明的商船名叫“紫丸”,是沿海航线用的二千三百吨的车辆渡船。船上乘着五百六十多人,都是对日本的人民政府不满,决意参加在中国的流亡政府的人们。其中包括医生、律师、辞职的前自卫队员以及他们的家属。船长以及船员和预定乘船的人,预先就商量好了,选择梅雨季节来到日本列岛南岸之前,海上视线模糊的时期,在夜间驶出东京港。“紫丸”本来是沿岸航线用的小型客船,所以谁也没有怀疑它会驶往国外。
  “紫九”在碰到护卫舰“高月”后的第三天,到达冲绳。冲绳在日本投降后,再次沦为美国的军政统治。在这里接受美军当局的淡水、粮食等补给品之后,横渡东海,进入上海港。后来,这些船员和乘客在前官房长官大岛为首的流亡政府里,是忠实而有为的,他们积极地工作。
  这种逃离日本的船只,每月将近十艘,偷偷地驶离日本海岸,驶向冲绳和中国沿岸。太平洋沿岸的海面监视,主要由人民海军承担,所以象“高月”舰艇长那样,假装没看见的情形很多。因为苏联海军在对马海峡、黄海、东海方面同对手中国海军进行战斗,已忙得不可开交,在九州以北和以西海域,情况就截然不同了。那里实际上已经打起来。苏联海军现在仍在华北平原对北京加强军事压力。苏军的这条海上供应线,是从将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经对马海峡到苏联占领的旅顺、大连。如果能够成功地切断苏联的这条海上供应线,哪怕是切断一小部分,那么,对北京的军事压力就多少能有所缓和。切断这条供应线的任务,交给了在青岛和舟山群岛(上海附近海面)设有基地的近百艘中国潜艇舰队。
  东海深度较浅,平均五十米,最深的地方也不过一百米。本来这里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逐步下沉,形成了海。在浅海,潜艇的活动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通常情况下,潜艇即使潜入水中,但航行时也要同海底保持五十米左右的距离。否则,在遭到水面舰艇攻击时就无法立即潜入深海底,逃向安全的地方。平均只有五十米左右的东海,从潜艇的原则运用来说,只能进行水面航行。就是说在东海根本不能潜底。
  而且浅海适于布雷。即便在海底布雷,也用不着担心会因水压而失败。而且水雷战是苏联海军的拿手战法。为了限制中国潜艇的行动,苏联海军在黄海到处布下了水雷阵。中国的潜艇已有多艘相继触雷而沉没。中国潜艇舰队不得已,只好放弃在浅海黄海和东海攻击苏联商船的企图,目前已转向尚未采取过的更加积极的作战,即在对马海峡以及日本海进行破坏苏联的通商作战。
  对马海峡宽度不大,充其量只有二十五海里,是苏联船队航线的汇集点。日本海水深足有二千多米,这对于最大潜水深度不到三百米的中国潜艇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深度。击沉监视对马海峡并企图通过这里进入日本梅的中国潜艇的任务,也交给了过去的海上自卫队(现在改名为人民海军)载反潜直升飞机的护卫舰“鞍马”,舰长是浦边中校。
  浦边中校对作战任务的态度同早濑中校的态度完全不同。
  浦边中校的既定看法是:“军入只有服从上级的命令。”
  军人对于政治动荡应该漠不关心,而且同它不应当有什么关系。这就是他的信条。
  护卫舰“鞍马”在海上自卫队时代是最新最大的反潜舰。舰的能力和所载直升飞机的探潜性能、船员的训练程度,不管从哪一方面说,都赶得上苏联海军的最新式舰艇。这种自豪感就是浦边中校的依据。
  “将通过实际成绩表明,作为海军军人,我们日本人要比俄国人优秀得多。”浦边中校经常对部下这样说。他认为,这是发扬民族自豪感的唯一方法。
  七月八日早晨,护卫舰“鞍马”,正在上对马北端的韩崎以西十五海里的海域侦察潜艇。它是三天前刚刚离开佐世保的。这里是朝鲜海峡的中心,再往西走十五海里,就会看到韩国的巨济岛的东岸。“鞍马”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即由日本海向东海,以每小时十五海里的速度前进,同时不断地用声纳进行探测。这一带的水深是二百米到三百米。舰长估计,如果按目前的水中状况,用“鞍马”的声纳探测五千米前面水中的潜艇是可能的。
  在声纳的有效范围之外的地方,“鞍马”载运的三架直升飞机排成一列,一直在舰艇前方五千米的海面上空进行巡逻。每架直升飞机把声纳吊入海中,一面发出声波,一面通过目标的反射声波探测躲在海中的潜艇。在“鞍马”后方二十海里处,由二十五艘船只组成的苏联部队,满载着武器弹药,此刻即将驶进朝鲜海峡。
  突然从飞行在最北面的二号飞机上传来了无线电联络。
  “发现象是潜艇的声波反应,位置在本机正西三千六百米处。”
  “多半是潜伏的中国潜艇。三架直升飞机立即转入攻击!”
  铺边舰长刚一发完命令,三架直升飞机相继展开了反潜攻击行动。先头的一架向潜艇潜伏的水面投掷了烟幕弹。水面上升起红色烟雾。由于正值无风,所以烟雾几乎是垂直上升的。三架直升飞机都明确地证实了潜艇的位置。
  第二架直升飞机在离发烟筒五百米处向水中投掷了第一枚反潜鱼雷。乘着水雾向水面投去的79式反潜短鱼雷,象水中导弹一样,一边测音一边向目标直冲而去。但是,目标的潜艇没有动。这恐怕是因为,一动就会发出声音,这样就有可能被测音鱼雷探测到,被击毁。目标潜艇不动,测音鱼雷就不能命中。潜伏中的中国潜艇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
  不久,在现场海面,护卫舰“鞍马”开始挪动五千二百吨的巨躯向中国潜艇接近。不大功夫,潜伏中的中国潜艇在水中开始行动。这是中国潜艇通过测音装置探测到了大型水面舰艇向它驶干,感到有危险,企图躲避到安全海面。
  “潜艇开始移动。速度每小时六海里,方位二百一十度。看样子是想返回东海。”
  “鞍马”的声纳兵通过有线电话装置向立在舰桥上的浦边舰长逐一报告。
  “本舰和目标潜艇的距离在逐步缩小。现在是二千二百米。”
  驱逐舰级的高速水面舰艇和常规潜艇的水下速度的差别是很明显的。当距离缩短到一千米时,浦边舰长命令使用装备在“鞍马”上甲板的三管短鱼雷发射管发射反潜鱼雷。之所以没有使用“鞍马”的主要反潜武器远程反潜火箭,是因为在潜艇潜伏的海面附近有三架直升飞机在飞行,因此存在着远程反潜火箭同直升飞机在空中发生冲突的危险,最初发射的反潜鱼雷在水中划一弧形,一面听音,一面向开始航行的中国潜艇逼近。这时,声纳兵传来了意想不到的报告。
  “有三个发声的鱼雷正从左舷方向迅速接近!”
  回避已来不及了。“鞍马”舰体的大约中间部位中了两发鱼雷。炸成两段的舰体不到两分钟就被朝鲜海峡的波涛吞没。这两发鱼雷是潜伏在附近海面的另一艘中国潜艇发射的。这艘潜艇躲在海底的凹处,躲过了“鞍马”舰的声纳的探测。浦边舰长和几乎所有船员来不及逃脱,全被怒涛吞掉。乘坐该舰的公安部队政治军官也遭到同样命运。失去了母舰的三架直升飞机,不得已,只好在下对马严原的一所中学校庭院紧急着陆。
  苏联占领军当局高度赞扬日本人民海军的这种自我牺牲的行动。
  占领军司令德米特洛夫赞赏说:“日本海军很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崇高精神,为进行对华战争给予宝贵的合作,它的后方支援能力超出了我们当初的期望。”
  占领军司令德米特洛夫的这一喜悦,反过来说,就是中国方面的痛苦。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

第三章 中日军队开始反击

  一、推进军队现代化

  中苏战争爆发已经快两年了。中国目前仍在固守北京。但是,苏军从北京的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展开的数十个师庞大兵力的军事压力,有增无减。对于开战以前就相互充满仇恨的中苏两国来说,战争的胶着状态井没有构成开始进行某种和平谈判的因素。
  这种状态意味着中国要被迫作出巨大的牺牲和流血,而这是中国早就预料到并且作了准备的。《人民日报》在一九七八年七月三十一日就发表了题为《提高警惕,准备打仗》的社论,说:“为了用武力来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苏联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同美国展开了军备竞赛。近几年,它每年军费开支高达千亿美元,加上其它用于军事目的的费用,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
  苏联新沙皇已经骑上扩军备战的野马,东奔西突,不可制驭了,到一定时侯手就要发痒的。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中国从七十年代后年期就开始宣传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理论。上述《人民日报》社论也说:“点燃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的,要么是苏联,要么是美国,危险主要来自苏联。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虽说第三次世界大战迟早不可避免,但是,中国由于国力的限度以及军队现代化的落后等,一直在努力尽可能推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样,一旦发生世界大战,中国自己就可以少受损失。上述《人民日报》社论也谈到了这一点,说:“只要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伟大理论,团结第三世界,争取第二世界,结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着重揭露和打击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推迟战争的爆发是可能的。
  绥靖主义是战争的催化剂。要推迟战争的爆发,就要反对对苏联的绥靖主义,不管是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绥靖主义,都要反对。”
  这就是中国在中苏战争爆发以前对苏战略的根本思想。不,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的世界战略。根据这一方针,一九七八年缔结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一九七九年一月实现了美中邦交正常化。概括起来说,其目的完全在于现代化。中国急于从日本、美国、西欧引进最新技术,成套设备和资金。现代化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只不过是为了加强防御苏联的力量。党的主席华国锋也在同一时期明确地阐述了这一点,他说:
  “我们一定要把基础放在加快国家经济建设上,迅速实现国防现代化。还要注意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要大力改善陆、诲、空军和民兵的武器和装备,不仅要拥有新式的常规装备和充分的弹药,而且要提高原子弹、导弹及其它现代化武器和装备的水平。”
  《人民日报》提到的军队现代化的具体目标是:“建设强大的巩固的根据地(战略基地)和提高防空能力。”中国对于国防现代化的坚定信念是惊人的。《人民日报》这篇社论表明了中国的决心。社论说:“任何敌人胆敢冒险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那就让它试试看吧!我国八亿军民早已严阵以待。不管敌人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来侵犯,我们一定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歼灭之。”
  但是,虽然党中央对国防力量现代化抱有热忱,但是,在中苏战争开始之前,国防现代化的速度是缓慢的。那是有几个原因。
  首先,中国本身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农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种情况都是一样。并且,从一九四九年革命成功到七十年代未,中国的工业界一直认为质量问题是次要的。这是因为增加产量是当务之急。譬如,钢铁产量,一九七八年达四千万吨,
  但是,能制造武器的特殊钢仅占其中的百分之五。制造导弹需要的电子工业等更是落后。实际上,可以说,从八十年代开始便生产或者从国外引进能够对抗苏联的现代军事力量的高性能的武器。其势头因中苏开战而更加迅猛异常。总之,中国被迫处于一边进行作战,一边实行军事现代化。
  一九八×年六月二十日,苏联军队投入一百个师的兵力,从五个方向进攻中国。大约在这一年之前,中国海军开始进行贸易谈判,以便从瑞典引进新型潜水艇,实现潜水艇队现代化。要购买的是瑞典科克姆斯造船厂为出口而专门研制的43型一般潜水艇。
  中国海军的最大武器是潜水艇。当初在五十年代同苏联处于良好关系的时代,苏联提供过苏制W级(排水量千吨)潜水艇,而中国国内也开始建造同一类型的潜水艇。接着,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在中国国内建造其改良型——R型军舰。
  在六十年代中期,中苏关系恶化以后,中国海军每年建造几艘R型潜水艇。但是,在性能方面不能对抗现代反潜水上舰艇,所以中国海军在争取取得新型潜水艇。
  中国海军在七十年代中期首次建造了一艘核潜艇,但是,在性能方面,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而且,价钱极其昂贵。根本不适合大量生产。中国本身设计潜水艇的能力也有限,因此,为了加紧实现国防力量现代化,不得不从国外引进最新技术。被选定的是瑞典的43型潜水艇。这种常规型的潜水艇,水上排水量为一千三百五十吨,全长为六十二米,水中最大速度为二十一海里,最大潜航深度为二百三十米、续战日数为四十五天,有三十二名船员。这种舰用于沿岸防御和近海破坏通商作战,价格和性能对中国海军都是最理想的。在中苏战争开始三个月之前,五艘潜水艇到达中国,以上海海面的舟山群岛为基地,进行服役训练。
  中苏战争爆发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停止了向中国出口新武器。但是,瑞典不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所以不受其约束。它继续向中国出口武器。在出口第十艘以后,位于中国南部广东的黄埔造船厂取得了专利,开始生产。现在对中国海军来说,瑞典设计的43型潜水艇是不可缺少的一张王牌,它可以切断苏联从符拉迪沃斯托克经由朝鲜海峡,到达旅顺的军需品运输线。
  钱舰长指挥的28号潜水艇,四月十八日半夜离开舟山群岛基地出航。深夜出航是为了防止受到苏联海洋监视卫星的侦察。这是因为,如果被测知出航的日期、时刻和路线,就可能中途遭到伏击和被击沉。出入舟山群岛的潜水艇基地的潜水艇全部都是夜间行动。
  “航向,正东!深度,潜望镜深度!”钱舰长从司令塔顶上的露天舰桥向舰内指令室下达指示后,又迅速钻进甲板升降口,顺着垂直的阶梯下到舰内。三十秒钟后,司令塔淹没在波浪里,只有潜望镜露出水面。潜水艇28号以每小时八海里的慢速向东方前进。28号舰慢慢向前行驶,三千五百马力的发动机静静转动,水中排水量达一千五百吨。
  “打开机雷探测器!“潜航不到十分钟,钱舰长发出了这样的命令。对潜水艇来说,最可怕的敌人是机雷。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爆炸。很明显,一碰到它就会爆炸,全体船员就会被炸死。钱舰长一直认为,对在水中行动的潜水艇来说,碰上机雷此坦克碰上地雷更可怕。“坦克碰上地雷也只是炸断履带,不能行动而已。但是,潜水艇则不同。水压可以准确无误地把全体船员送到另一个世界去。“
  水浅的东海无论海底和海中都适合布雷。苏联海军对机雷战很有研究。已有几艘僚舰在东海被机雷击中。钱舰长变得神经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舰长经常对部下说:“机雷探测器是最大的武器。”由于有装在一米见方那样大箱子里的电子计算机那样的机雷探测器,28号舰便可以在远距机雷的爆炸感应距离的地方预先发现机雷。一发现机雷,改变一下军舰的航向就可以了。钢铁制造的机雷都带有磁性。从尽可能远的水中探到这种磁性的是机雷探测器的作用。因此,瑞典造的43型潜水艇安装了消除舰体磁性的装置。磁性探测器也好,舰体非磁性化也好,都是中国海军过去没有的技术。
  “依靠自力更生根本得不到这样高超的技术。瑞典的潜水艇的技术性能良好。四人帮认为引进外国技术是洋奴思想,完全是错误的。”钱舰长的确是一位重视技术的海军军人,他不仅那样确信,而且一有机会就这样说。因此,文化革命中被那些重政治的人所憎恶,降职后被派到守卫孤岛的部队。他感到,现在终于轮到自己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左四十度方向,有军舰的螺旋桨声音。距离不明。好象是一艘驱逐舰。”在指令室的一个角落里,战士小陈戴着耳机,盯着声纳,大声向舰长报告。
  “关掉发动机。沉到海底。全部打开充水阀,关闭排水泵!”
  这一带的海水深仅一百米。如果在水中乱动,就可能被声纳测到。钱舰长认为沉到海底,停止活动是英明的。舰长对这艘舰的安静性抱有很大的信心。如果停止开动发动机,就可以完全没有一点声音。推进装置安装在具有特殊弹性的防震装置上。发出噪音的所有舰内区域都贴上了吸音效果好的材料。船体和螺旋桨的形状的设计考虑得很周到,以便尽可能不发出声音。
  “只要我们不发出声音,大概就不会被敌舰的声纳测到我们的声音。”舰长说了这样一番话。他知道,即使敌人使用声纳探测,但是,在水浅的海里,海底发出的回音大,因此难以探测到沉入海底的潜水艇。
  “开动杂音测定器!“安装在舰头、司令塔下面和舰尾等处的音量测定器立刻开始操作。这是一种自己测定潜水艇散到外部的杂音量的装置。可以叫安装在潜水艇外壁的噪音测定装置。
  “是零点十五分贝。几乎没有发出声音。”测量员的报告送到了舰长所在的指令室。钱舰长放心地说:“这样,可能不会被发现了。”
  果然,声纳兵报告说:“驱逐舰的螺旋桨的声音迅速地消失在右舷斜后方。速度和方向没有变化。”
  钱舰长高度评价了瑞典建造的潜水艇的安静性和无磁性,但是对潜航时问短极不满意。这是因为电池消耗很快。实际上,以最大的速度航行,电池一小时就可以消耗完。按现在每小时八海里的速度计算,也只能潜航三十个小时。如果一直按照这种速度航行,那么驶抵最危险的对马海峡时,为了充电必须浮上水面航行。舰长认为,在日苏两国驱逐舰巡逻的海域,不能冒那种危险。舰长决定,即使多少冒点危险也要在航行于东海的情况下,采用通气管航行方式充电。
  “上浮!开始使用通气管航行!”两台柴油机开始飞转。但是,潜水艇没有完全浮上来。使吸气和排气用的两根大导管突出水面,舰体在水面下继续航行。这是一个不冒浮上来的危险也能为电池充电的装置。
  在采用通气管航行中,停止使用雷达。因为如果使用雷达,雷达发出电波,在我们根据其反射波测到目标之前,苏联的舰艇和飞机等就可能测到雷达波和追踪过来。只能开动探测敌电波的反探测装置。
  “接受到了雷达电波。根据波长来看,是苏联海军反潜巡逻机‘铠甲’发射的。”安装通气管航行三小时后,传来雷达兵的报告。钱舰长立刻命令迅速潜航。
  “至此,基本上已充电百分之九十。如果以每小时五海里计算,可以潜航八十个小时。这样可以穿过对马海峡。”
  28号舰到达对马海峡西口,是离开舟山群岛基地后的第四天的事。
  “无论如何必须突破这个海峡,进入日本海,攻击苏联船队,以减轻苏联军队对北京的压力。”这是舰长等三十二名船员的共同想法。此时,钱舰长选择了最大的航线,即选择了通过壹歧海峡。壹歧海峡是位于壹歧和九州本士之间宽不到二十公里的狭窄的小海峡。不选择朝鲜海峡或对马海峡,而选择靠近九州的壹歧海峡来突破。钱舰长作出这种决断是有理由的。
  “苏联海军也好,日本人民海军也好,都万没有想到中国潜水艇会从这里通过。这是因为这里警戒最弱。而且,在这个海峡,日本海流的支流以迅猛之势从东中国海流入日本海。如果停开发动机,沿着这条海流,那么军舰就可以无声无响地进入日本海。以后就该轮到我们显威风了。”
  从结果来看,这一判断是准确的。苏联海军以及与其合作的日本人民海军,甚至在对马海峡设立了前进直升飞机基地,对朝鲜海峡和对马海峡严密地进行反潜巡逻。其严密的程度甚至达到了从这里通过的中国潜水艇一艘也逃不过去。但是,对壹歧海峡的反潜监视根本没有重视。只是有时候从日本海返回佐世保的舰艇通过这里,没有进行定期巡逻。这是因为认为:中国潜水艇不会通过这样又窄又浅的海峡。钱舰长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漏洞。
  顺海流而下,不开动发动机,没有声音地通过海峡的战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潜水艇从大西洋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时采取过的战术。但是,当时,美英舰艇安装着磁性探测器,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潜水艇。当时的技术水平,能消除声响,但不能消除磁性。
  “本舰不仅没有声响,而且具有消除磁性的装置。被发现可能性极低。”钱舰长的意图实现了,安全地通过了壹歧海峡,第五天的傍晚到达山口县见岛西北七十公里的地方。因为发动机停止转动,也完全不再使用电池。
  钱舰长脸上浮出了胜利的微笑,说:“简直象旅行似的。”
  这天半夜,正在巡逻的28号军舰在日本海西南水深五十水处测到了一个大船队发出的螺旋桨声音。
  “肯定是苏联的船队。向船队快速前进!”速度提高到每小时十五海里,28号舰到达了在日本海西南方向南下的近三十艘苏联船队的左前方。
  “从这里可以瞄准要袭击的任何一艘商船发射鱼雷。升起潜望镜!”
  潜水艇即使深深地潜在水中也可以发射鱼雷。这是因为,靠电子计算机和高性能声纳,在即使着不到的情况下也能知道目标的正确位置。钱舰长冒着危险升起潜望镜是由于他想捕获一个大目标。因为在水中只靠声纳是不能判断船的吨数和船的种类。幸亏,海面起了风浪,盖住了突出水面大约一米的潜望镜,没有被护卫的苏联驱逐舰的雷达发现。
  “瞄准前面第三艘大型油船。距离一万六千八百米。方位二百四十五点三度。发射四枚鱼雷。”四枚鱼雷无声地从发射管发射出去,每枚之间间隔两秒。这种43型潜水艇发射鱼雷,不是采取通过传统的高压气的方法,而是采取鱼雷本身在发射管中转动螺旋桨发射的方法。采取这种办法声音低,不易被敌人发现。四枚鱼雷都是采取有线制导的方式。最初两千米的航行是根据舰内电线的指令控制鱼雷的速度和方位的。待鱼雷完全按照瞄准的目标的方向前进时,就切断电线,以后由鱼雷依靠其本身的力量航行。
  确信会命中的钱舰长在发射鱼雷后立刻命令军舰掉头朝与船队相反的方向高速躲避,这是因为尽可能与敌人的护卫驱逐舰保持距离。八分钟后,在海内响起的四声爆炸声传到舰内,这证明油船被击沉了。钱舰长并未升起潜望镜核实战果。相反却不断下达命令。“深度三百五十米!测定器!”
  据认为,43型潜水艇的安全设计深度为二百二十五米。但是,舰长说,此安全设计深度再下沉一倍也没关系。潜航越深越难以被探测到。水温测定器也开动了。这是测定时刻变动的舰外水中温度的装置。音波由于水温不同传播的速度也不一样。舰长懂得,如果海中的水温发生不规则的变化,那么音波就会复杂而曲折,这时无论性能多么高的声纳也难探测到潜水艇。事实上,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也不断发生变化。并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肯定温度会一律下降。
  “在水中二百五十米到三百米处有冷冰块。此周围的水温低三度。“水温测量员送来了报告。舰长让军舰在这样的冷冰块的下面移动。这样,驱逐舰和反潜巡逻机的声纳就测不到潜水艇。因为冷冰块对即使在接近水面的地方发射的音波也能反射回去,所以在其冰块下面潜水就不会被发现。
  果然,苏联驱逐舰仅仅用一小时的时间搜索了附近海面,便很快离去了。
  “哎,免它一死。鱼雷还剩下十二枚。发射的太多了。”
  结果,28号潜水艇在离开基地航行了二十六天后安全返回了舟山群岛的母港。共击沉五艘舰船,商船三艘(油船一艘、货船二艘)、军用运输船一艘和驱逐舰一艘,战果辉煌。
  黄埔造船厂陆续建造的同样类型的潜水艇,不仅配备到舟山群岛,还配备到青岛和连云港的潜艇部队,投入了破坏苏联通商的战斗。尽管有几艘在对马海峡被捕获击沉,但也有不少潜艇象28号舰那样,平安无事地进入日本海并取得很大战果。中国的方针是要边战斗边推进军队的现代化,目前这一方针正在取得成功。

  二、夺取山海关

  在从国外进口新武器方面,中国又想出并采取了巧妙的做法,即中国政府在引进技术的同时,直接雇用世界上主要武器制造厂的技术人员。这始终是中国政府同个人之间签订的雇用合同。这样一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就不会违反与苏联达成的不卖给中国武器的协议。至少中国是这样认为。
  有这样一种情况:白苏联获得伊朗的石油和波斯湾的通行权以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为了安全地得到中东石油,不得不向苏联妥协,即在中苏战争开始以后,也不向中国出售武器(实际上是限制)。中国则巧妙地将计就计。中国最初注意到的是美国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研制的激光制导铜头炮弹。在这以前的炮弹,自十四世纪发明大炮以来,弹着全都通过炮的瞄准来左右。如果瞄准正确,弹着点也就正确。但炮弹本身是盲目的,由于风(特别是侧风)、地球的引力、炮弹的形状等,弹着点多少会产生误差也是难免的。过去的炮弹,修改瞄准是奏效的,可以对固定目标进行炮击,但几乎不能命中正在地面上高速行驶的坦克、装甲车等。因为从发射到弹着这一期间,目标的位置在变,只能指望偶然打中。
  但是,人类终于给炮弹安上了眼晴,那就是激光制导炮弹。如果激光射在目标上,例如射在正在行驶的坦克上,就会产生反射波,这种铜头制导炮弹就会沿着激光的反射光线飞向目标,具有甚至可以说一定命中的高性能。这是把曾经在越南战争中大显威风的灵巧炸弹应用于炮弹的结果。
  在轰炸北越末期以前,大量使用的是自由落下方式的炸弹。使用那种炸弹,无论多么有名的飞行员也未能炸毁河内郊区的平隆桥。可是灵巧炸弹却一发就摧毁了这座桥,因此这种炸弹出了名。
  到了八十年代,技术的进步终于成功地把应用于大型的灵巧炸弹的激光制导方式用在小型炮弹上了。大概可以说,为苏联装甲部队的进攻能力感到苦恼的中国陆军,为击毁苏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而注意到了美国研制成功的激光制导炮弹是当然的。
  美国的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的工程师约翰斯通应中国陆军总参谋长的直接邀请乘机到达上海。这是苏军进攻中国一年零三个月以后的九月中旬的事情。约翰斯通工程师带着制导炮弹的详细设计图和几名精通激光制导技术的同事一起来到了中国。
  为了制造制导炮弹,精密工业的合作是不可缺少的。炮弹上必须安装陀螺仪集成电路片等。幸而日本在中苏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在广东郊区建立了一个大量生产集成电路的工厂,在南京建立了一个精密机械厂。
  约翰斯通工程师视察这些工厂的生产设各、能力和工人的熟练程度后,显出一副满意的样子说:“有这样的水平,总能制造出安装在制导炮弹上的零件。”
  经过半年的突击以后就制造出了五十发激光制导炮弹的样品,并立即进行了试射。试射地点是在南京以南二十公里的坦克师的演习场。结果,取得的成绩此预想的好。对停止的坦克的射击是十五发中十四发。对正在行驶的坦克,发射二十发也有十五发命中弹。
  “没有想到用中国的技术和劳动力竟这么快地就造出了精度高的制导炮弹。它将为击败苏联装甲部队发挥巨大威力。”
  约翰斯通工程师认为这是六个月内夜以继日的努力的结果。他显得很高兴。一心一意推进这项计划的杨总参谋长更为高兴。于是便立即在重庆的炮弹制造厂开始大量生产。一天二十四小时全天开工生产。
  中国本身也在致力于实现坦克的技术现代化。长春有个制造西德豹式Ⅱ型坦克的工厂。中苏战争开始前,中国陆军曾指望这种坦克成为防御苏联力量的骨干。但是,由于苏军闪电般地占领了东北地区,这家工厂被原封不动地夺走了。在苏联坦克部队开进长春的中国坦克工厂之前,好容易逃出来的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现在都已集中到武汉,在那里修建了新的坦克制造厂,继续制造豹式Ⅱ型坦克。
  豹式Ⅱ型坦克是西德向世界夸耀的一种坦克。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大量生产。它已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心地区对苏防御的重要武器。中国也引进了豹式Ⅱ型坦克,把恢复国士的希望寄托在这种西方最新式的坦克上。
  但是,豹式Ⅱ型坦克也有弱点。炮塔的钢板厚度由于要考虑车体重量的关系,正面最厚的都分也只有十二厘米。装备在苏联最新坦克T72上的一百二十二毫米炮如果将它命中,就能穿透这样厚的装甲。不仅T72的主炮能把它穿透,甚至连每个苏军师的最前线战斗单位--分队(八人编制)中人手一门的RPG7型反坦克无后坐力火箭炮(无制导,射程为三百米)只要命中,就能在豹式Ⅱ型坦克的炮塔上打个洞。
  “难道不能把坦克的炮塔搞得更牢点吗?如果说对T72穿甲弹能把它打穿没有办法,那对多数步兵拿的小口径反坦克导弹和反坦克无后坐力炮之类的武器,难造就不能抵住吗?”
  这是杨总参谋长以及中国军队坦克兵的一致愿望,满足这个希望的是英国生产的乔巴姆。乔巴姆是研制成用于这种特殊装甲的钢的英国陆军研究所的名字。这个乔巴姆研究所想的不是单纯地增加坦克、地塔的装甲厚度,而是想研制出一种夹心面包片状的特殊装甲板。它的结构是在两块钢铁之间夹着陶制的板。
  陶制板是一种超硬度的陶磁器,起初是作为保护用于洲际弹道导弹再次冲入大气层的弹头的盖子而研制的。是一种能经得住洲际弹道导弹冲进大气层时产生的高温的特殊材料。在耐热性这点上,远比钢铁强。
  在破坏坦克的装甲方面,目前使用的是两种炮弹。一种叫穿甲弹,它是用弹头的钢的硬度和运动量(速度)来穿透装甲的。另一种叫成形炸药弹,它的特性是,当命中坦克的装甲、板时,弹丸内部的火药就象奔流似地喷出,用其高温和冲击力,在装甲上穿出小洞。把耐热性强的陶制板夹在中间的乔巴姆钢的威力之大,可以说达到了使这种成形炸药弹失去威力的程度。
  穿甲弹只能打坦克的主炮。其他反坦克武器,比如象反坦克导弹和反坦克无后坐力炮等,都是用这种成形炸药弹。如能研制出使成形炸药弹的威力无效的装甲板,那么,这种坦克除敌人的坦克外,别的武器都对付不了。这意味着,突然从背后出现的步兵用轻便的反坦克武器是不能把坦克击毁的。对于乘坐在坦克里的人来说,象这样好的装甲是再好没有了。因为只注意车体人、容易发现的敌人坦克就可以了。
  “不能从英国聘请精通乔巴姆钢的技术人员吗?”
  应杨总参谋长的强烈邀请,前陆军技术少校布尔默从英国来到了中国。他原来是乔巴姆研究所的技术主任,为了以个人身分受雇于中国政府,他退出了英国陆军的现役。他想在实战中试验自己研究出来的技术对苏军有多大效果。
  “这是再好娃有的机会了。我要努力,以便早日把我研究出来的乔巴姆钢的炮塔安装在中国制造的豹式11型坦克上。”
  武汉钢铁公司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合作。至于陶制板,中国为了保护它自己研制的洲际弹道导弹,正在进行初步研究。
  布尔默少校稍带不满地说:“和英国制的相比,耐热度不够。”但由于时间来不及,所以决定在进行若干改良后,使用中国制的陶制板。
  不久便首次研制出了试制品,和试验制导炮弹一样,也是在武汉以南的演习场进行的。RPG7型反坦克无后坐力地向临时装载在旧式坦克上的乔巴姆钢制的炮塔发射了七发炮弹,但都未能把装甲打穿。
  “真令人吃惊,简直不能相信。这样,我们的坦克在和敌人的装甲部队混战时,经受住苏联步兵的强大攻击的可能性就会迅速提高。”
  参观了这种炮塔的中国坦克师的干部们皆大欢喜。接着又发射了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使用的是成形炸药弹,由于装填的火药的数量多,所以,火药的奔流穿过陶器板进入了炮塔内部。
  尽管如此,中国陆军坦克师的有关方面人士仍对乔巴姆钢的效果抱有期望,他们说:“苏联的萨格尔反坦克导弹的装药量远比它少。好的话,大概不会在装甲上打出洞。”
  而且,中国装甲部队所期待的武器已从瑞士运来。这是安装着雷达自行高射机关炮。瑞士埃利孔公司制造的这种三十五毫米双管高射机关炮装载在履带式炮车上。炮车上装有雷达和电子计算机,完全和坦克一样,具有机动能力。坦克开到哪里,它能跟到哪里,具有能立即击落苏联空军的对地攻击机的能力。瑞士不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所以在向中国出口武器方面不受任何限制。
  在激光制导炮弹、乔巴姆钢、自行高射机关炮装备齐全之后,杨总参谋长便下定了重大的决心:
  “反击侵入华北平原东北部的苏军的时期已经到来。现在决定把已深入到玉田(位于北京以东约一百公里)的苏军打回到滦河(位于玉田以东约八十公里)一线。如果可能,想夺回山海关。对于从张家口方面向我压来的苏军,当前只能进行持久战。”
  中苏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中国军队开始进行反攻。正在武汉附近进行整编的中国陆军二十个师的总预备队将投入这场作战。这是一支由十个坦克师、十个机械化师组成的最精部队,装备的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新式武器,和过去装备差的中国陆军不一样了。中国的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对它的期望很大。
  作战分两个阶段进行,打到滦河是第一阶段,打到山海关是第二阶段。沿着从玉田向东延伸的公路上投入了主力部队十个师,六个师从东南方约二十公里的唐山附近,另外四个师从玉田以九十五公里附近,分别开始朝东前进,直扑深河。这就是中苏战争爆发后第二年的六月十日清晨的情况。
  在玉田正面同中国军对峙的苏军第八十六摩托化狙击师的乌拉基米尔少将吓破了胆。因为没有想到中国会这么快地转入反击。
  “中国人是发疯了么,是不是想集体自杀呀?”
  尽管这么想,他却命令师的全体官兵立即投入防御战。从距离二千五百米远的地方接连不断地发射着萨格式反坦克导弹。苏联兵用肉眼就能看清正在向前冲的中国军的豹式11型坦克的炮塔喷火冒烟,被击中了。
  “怎么回事啊?一个不停地直奔这儿来了!”
  五个小时以后,这个师遭到中国坦克师的第一次三个师的猛攻,几乎全军覆接。
  突破第一道防线后,苏军的防御就弱了。因为完全没有预料到中国方面会迅速反击。三天以后,中国军队的先头部队已到达滦河一线。
  在从玉田到滦河的公路一带的开阔地里,烧焦了的苏联T72坦克、BMP装甲战斗车、 BTR6D装甲车等呈现出一片凄惨的景象。这些基本上都是靠激光制导炮弹击中的。
  “这么多苏联坦克的残骸过去未曾见过。用制导炮弹把坦克消灭掉,我们中国坦克就不需要参战了”
  行进在公路上的中国坦克兵,一面说着笑话,一面向东挺进。这种从容劲和欢乐的表情是很久以来没有过的。
  从玉田突到滦河只用了三天时间,因此,杨总参谋长决心不让部队这里停歇而让他们继续渡河向山海关进发。
  “打仗要一鼓作气,加入在这里停下来,就会给苏军以防御的时间。继续向前冲,对我军有利。”
  苏联大举出动战术空军阻碍中国军队渡滦河。但是,这次中国方面的对付办法和以前完全不同。河东岸的一大排瑞士造的自行高射炮一齐开始对空射击。中国军队在弹幕下走过刚刚架设起来的浮桥继续东进。
  最初飞来的米格23D型战斗轰炸机,从滦河上游方面以二百米的高度向这里俯冲下来。飞机发射火箭弹,企图击毁浮桥。不幸的是,这三十架米格23飞机好象是要从部署着中国军队的高射机关炮的地区斜上空掠过去。这时,高射炮齐射五分钟后,二十多架米格23被击落。大约在两年前,在牡丹江渡河作战中,中国空军的米格19吃过的苦头这次轮到苏联空军吃了。苏联空军对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而感到吃惊。从这天起,他们变得不大敢从空中向中国装甲部队发动进攻了。
  杨总参谋长深为这种威力所感动,他说:“对于低空入侵的飞机,带有雷达的自行机关炮比导弹有用。”
  从英国进口的乔巴姆钢正在日益发挥着作用。部署在滦河以东三公里的苏军防御阵地第一线的一名苏联兵,从距离二千米远的地方向正在靠近的豹式11型坦克发射了灵巧反坦克导弹。虽命中了炮塔的正面,但只是冒了一会火,其他没有任何反应。豹式11型坦克反而加快速度向苏联阵地冲去。苏联兵中开始产生失望和恐怖。
  当豹式坦克冲到距离二百米的时候,一个苏联兵发射了RPG7型反坦克无后坐力炮。
  “打得好,打中了!”
  这个苏联兵只是高兴了一会功夫就被从车里打来的机枪弹打中死去了。
  危机发生了。因为展现在眼前的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苏联的第一线步兵部队已无对抗中国坦克的办法。豹式坦克冲在前,乘坐在装甲车上的中国军队机械化步兵紧跟在后面。他们一冲进苏军的阵地,就立即下车散开,逐个地消灭躲藏在堑壕里的苏联兵。
  中国装甲集团一个接一个地突破设在抚宁、秦皇岛的苏军阵地,在渡过滦河后的第五天到达山海关。东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万里长城,是逼近渤海湾附近的天险。杨总参谋长欢喜若狂。
  “终于把长江以南地区解放了。但是,东北地区仍处于沙皇侵略者的占领之下。还必须对付北京西北方的苏军。”
  不管怎样,反击的第一幕是以中国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是边战斗边实行军队现代化的成果的体现。
  中国军收复山海关的消息对于在上海的大岛来说,也是一个高兴的消息。他感到,中国收复失地越快,苏军的损来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解放的现实性就会增大。尽管如此,却仍未消除这样一种不安情绪:“中国军这么善战,恐怕美国就不会为我们出力了。”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

第四章 伊朗的亲苏政权垮台

  一、人民党的失策

  一九八三年六月某日,伊朗最高宗教领导人霍梅尼所支持的巴扎尔甘内阁执政的伊斯兰共和国,由于人民党(伊朗共产党)发动政变,变成了亲苏色彩浓厚的人民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变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同伊朗接壤的伊拉克、苏联和阿富汗等三国的军队,分别集结于各自国家靠近伊朗的边界,伊朗军队为保卫边界而聚集起来,就在首都德黑兰无人守卫的时候被他们钻了空子。
  人民党亲苏派搞的政变获得成功的时候,苏联总书记罗斯托夫欣喜若狂。他说,
  “这一下子,苏联就控制住了西方的生命线--波斯湾。我们拿到了一张大政治王牌。”
  苏联军队侵入中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宣布中立,都是由伊朗这次政变引起的。从那以后,又过了三年岁月。这期间,人民党的总书记基亚安努里就任总理,对外推行亲苏派路线,对内执行了社会主义政策。
  也可以说是伊朗财富源泉的石油工业,几乎都国有化了。从开采原油开始到精炼、贩卖和运输等等,几乎全归国营的伊朗.彼得洛.凯米卡尔公司掌握。所承认的私有,仅限于基层的小加油站,而且大多也只限于农村地区。巴列维国王时代,伊朗作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日产达六百万桶。其中的五百万桶用于出口,赚取了大量外汇。基亚安努里政权却采取了与此完全相反的石油政策。这就是,“为保护石油资源,产量应该尽量压低。原油的出口也优先卖给苏联,残余部分也出售给西方国家。“
  石油的产量控制到日产四百万桶。年产约三亿三千三百万吨。其中,伊朗国内的消费此巴列维国王时代减少百分之二十,平均每天八十万桶,一年间也只不过约四千七百万吨。其差额约一亿八千七百万吨用于出口。不言而喻,主要输往苏联和东欧。
  接近用于出口的百分之六十的一亿一千万吨是送往苏联和东欧。而且,价格是国际价格一桶二十八美元的一半。据基亚安努里总书记说,这只不过是“对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合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但是,因为基于这样的政治意图贩卖给苏联的结果,伊朗的国际收支经常出现赤字。
  德黑兰大学的某经济学教授在报纸上登载了批评性的评论说,“因为向苏联贱价售出石油,伊朝每年国际收支出现十三亿五千万美元的赤字。这大体上与伊朗每年进口粮食数额相等。”他立即被勒令辞职。基亚安努里政权是不容许对亲苏政策进行公开批评的。
  “粮食涨价就是因为政府卖给苏联的石油太贱。即使卖给苏联石油,也应完全按照国际市场价格。半价就太吃亏了。结果还是我们倒霉。”
  这种不满开始在伊朗的普通群众,特别是城市居民中间散布开来。即使这样,人民党政权也没有停止执行对苏联低价优先出售石油的政策。国际收支的慢性赤字不断增加,因粮食进口受到控制,城市的粮价一直上涨不已。
  基亚安努里政权着手推行提高粮食自给率政策。伊朗国土的大部公是沙漠。但是,从通过首都德黑兰北方五十公里东西走向的尼尔布尔士山脉往北,是与里海相连的倾斜度小的坡地,雨量多,树木繁茂。完全象地中海沿岸般的情景。确定的计划是,采伐这一地区的森林,开拓大规模的农场。
  “资金只好仰仗苏联。伊朗既然加入了经互会,苏联也会提供经援的。”
  但是,基亚安努里的这种期望未能持续很久。因为苏联来了通知,说“无论如何也没有全力提供用于那样庞大的开发的资金。”其理由是,苏联本身为应付中苏战争,几乎完全停下了国内的开发计划。结果,这项里海沿岸森林开发计划以画饼而告终。
  对于连核导弹都能制造的苏联的技术水平,在伊朗朝评价并不太好。在伊朗西北部的大不里士市郊外建设了一座冰箱工厂,原封不动地引进了苏联的设备和技术。这是人民党政府要装扮成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苏伊友好关系象征的工厂。但是,这所工厂造出来的大量冰箱的质量,很多是极其粗制滥造的。德黑兰市南方集市的某电料行的店主对顾客说:“顾客们,这种冰箱很便宜,但是因为漏气总也不凉。如果一定要买,这里有价钱贵的西德制的好货。”
  与基亚安努里政权的设想相反,苏联建的工厂所生产的冰箱的质量是很坏的。国民背地里对于苏联的工业水平都嗤之以鼻。
  听到这些传说的苏联驻德黑兰大使,向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说:“冰箱质量不好是伊朗工人技术不熟练造成的。原因不在于从苏联进口的机器”。这些话被大事报道了出来。这件事严重地伤害了以波斯帝国后裔而自豪的伊朗人的自尊心。人民党政府急忙要求苏联大使撤销这次讲话,但是为时已晚。
  苏联的工业技术能制造原子动力潜艇和核导弹,但是在其他方面也有空白点。
  在伊朗的知识分子中问迅速流传着下述担心:“依靠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的国家建设,果真能搞好吗?”
  另一方面,军队大吃苏制坦克出现大量故障的苦头。苏联很重视把伊朗紧紧地控制在苏联圈里,毫不吝惜地把最优秀的T72坦克大量地提供给伊朗陆军。但是,苏联政府对这笔贷款却毫不客气地催收。伊朗陆军的编制是,一个坦克中队是十五辆。但是,为经常使十五辆坦克行动,就必须拥有二十辆以上,有时甚至要有二十多辆。这是由于有经常因故障而不能动的坦克。从整个军队来说,就不得不被迫付出大量多余的经费。另一方面,巴列维国王时代进口的英国的百人队长式坦克的故障率极低,引擎大修的间隔也长。苏联的坦克本来是针对北方的气候水土设计的,而不适合酷热的伊朗的沙漠。
  伊朗军部不满地说:“在国际武器市场上可以买到故障率更低的优秀的坦克。例如西德的豹式Ⅱ型坦克、法国AMX32型坦克。没有必要特意购买故障很多的苏联的T72”。人民党政府对于上述不满却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军队内部对苏制武器的暗中轻蔑的念头开始蔓延起来。甚至连标榜亲苏政策的人民党政府也有难以忍受的事情,这就是驻在德黑兰的苏联军事顾问的蛮横粗暴的态度。
  苏联陆军中将扎波依科所率领的军事顾问团总数超过了两千人。在德黑兰市的北方修筑了象巨大城堡似的独立的办公处,同苏联大使馆不同,完全成了另外的存在。扎波依科将军以教育伊朗军使用苏制武器的方法和进行苏式训练的名义,把多数苏联技术人员和军人派进了伊朗军的基层部队。
  在德黑兰,扎波依科中将在人民党政治家当中也开始建立独自的人事关系。谁是死心踏地的亲苏派,谁是民族派,扎波依科中将都了如指掌。亲苏派完全被拉拢过来,在军事以外的领域,例如在教青、外交和经济政策等方面,军事顾问团也可以插嘴了。苏军顾问团的权势远远超出了驻德黑兰的佩西丘洛夫大使。
  “在德黑兰,伊朗的人民党政权之外还有个第二政府。这就是扎波依科所指挥的苏联军事顾问团”。这种谈论已经在德黑兰的各处流传开来。伊朗政府的轻工业部长同苏联援外机关取得联系,缔结了在里海沿岸的巴博勒援助建设氨乙烯工厂协定。但是,苏联军事顾问团对本国政府作了工作,使这项合同废除了。扎波欣科中将主张,建设有助于发展军事工业的工作母机制造工厂以取而代之。
  “那个无所不管的将军,连我国的经济计划也插嘴。自已是干啥的都搞不清了”。谁都认为是亲苏派的基亚安努里总理也忍无可忍向苏联大使提出了抗议,但是却杳无音信。扎波依科中将不仅不把苏联大使放在眼里,就连基亚安努里总理的意向也完全不顾,是个旁若无人的为所欲为的权欲熏心的家伙。
  不久,苏联军事顾问团连伊朗中学(义务教育)使用的教科书的内容也管起来了。“德苏战争中活跃的苏军英雄在伊朗的教科书中却毫未提及,真是咄咄怪事。还应写明苏军解放柏林是欧洲解放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人民党政权的教育部长不得不谋求妥协,接受了扎波依科中将要求的一半,在中学二年级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用五页篇幅记述了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活跃情景。这种处理的结果,伊朗的知识分子自不必说,而且一般家长也非常气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占领了伊朗的北半部,强行建立了亲苏派的地方政权,这一痛苦的回忆仍旧深深地遗留在国民的脑际。
  但是,无论怎样说,国民对人民党的支持下降的最大原因是人民党党员轻视伊斯兰教的态度。占国民百分之九十七的伊斯兰教徒同自命为马列主义者的人民党党员虽然都同样是伊朗人,但是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却完全两样。获得政权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基亚安努里总书记为首的人民党的领导人,为出席党内的秘密会议和群众集会,而不出席对于伊斯兰教徒来说可谓之神圣义务的星期五礼拜的情况越来越多了。
  “人民党重视伊斯兰教,经常注意使社会主义同伊斯兰教结合起来”。尽管党发表这类正式声明,但人民党党员同占国民大多数的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关系却逐渐冷淡。在伊朗国民中间,特别是在深居传统的伊斯兰教寺院内的伊斯兰教领导人中间,反对人民党的言行已经公然传播开了。

  二、发生反政府暴动

  一九八六年七月四日,面临波斯湾的城市姆沙赫尔处于蒸笼般的闷热之中。上午十点,气温很快就突破了四十度,湿度也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街道上几乎没有行人。为了避暑,人们不得不呆在家里。
  在这般热得使人发昏的情况下,一群人在市政府的后面集合,准备到大街上游行。每人都拿着标语牌。上面写着“面粉更贱些!给婴儿以牛奶!拿鸡蛋来!”等等。这是因为粮食不足和价格猛涨而发出哀鸣的一般百姓的街头游行。由约七十人组成的这一群人,在游行到离市中心街约一百米左右的时候,被分乘五辆装甲车的国家警察队挡住了去路。安装在装甲车上的扩音器传出让立即停止游行和解散游行队伍的命令。
  这一群人还要继续前进,但前进了十米左右,突然,从装甲车上纷纷跳下了国家警察队员,把游行队伍包围起来,并开始朝天空鸣枪威吓。
  “我们只是要求粮食的和平游行。并没有做出需要警察阻挠的事!”
  游行队伍的带队人高声训斥着警察。这句话尚未说完,国家警察队便开始向这群人开枪,顷刻之间大街变成了战场。付出了死二十九人、重轻伤三十五人的惨痛牺牲。
  基亚安努里政权听到这项报告后深成震惊,但是却采取了严密封锁消息的做法,努力不让国民知晓。尽管如此,这个消息却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一周期间就传遍了全国。这更快地激发了知识分子和普通群众对人民党政权的愤怒。
  姆沙赫尔事件的反应,在一周以后便很快地表现了出来。位于德黑兰东方二百公里的塞姆南展开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示威的要求也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口号。六千多名群众齐声高喊着“打倒人民党政府!苏联人滚出去!”的口号在街头游行,有的人放火焚烧汽车,抢夺商店。人民党政府看到警察已处理不了,于是下命令出动军队。
  出动了一个营约六百人的伊朗军队,但是,被过多的示威队伍的声势所吓倒,只是站在远处观望。军队不能镇压示威游行,对基亚安努里政权来说是个严重冲击。
  “这个示威游行的背后有伊朗伊斯兰教徒的最高领导人。必须限制住他们的影响力量”。在总理的直接指示下,逮捕了住在圣地古姆的伊斯兰教寺院的霍梅尼,软禁在里海沿岸。于是谣言散布开了:霍梅尼被杀害了,不!听说被带到苏联去了。事情发展到这般地步,人民党政府同伊斯兰教徒的对立已经无法挽回。在那两周以后,首都德黑兰不断发生大规模的反政府暴动。民众中间郁积的不满爆发了。人们喊着:

  “赶走基亚安努里!”
  “要更便宜的粮食!”
  “苏联军事顾问滚出去!”
  “给更多的自由!”
  “恢复伊斯兰教民主!”

  军队宣布中立,拒绝执行人民党政府镇压示威游行的命令。采取了与一九七九年一月对反巴列维国王示威游行宣布中立时的相同的态度。因为军队内部,尤其是在高级军官中间,反人民党、反苏联的趋势增长了。基亚安努里总书记不得已下命令出动人民党直接控制的公安军。在过去的巴列维大街云集了二万名群众。当公安军对这些群众开枪之际,可以说,就是伊朗的人民党政权事实上结束之时。这是因为,以这次“血的星期四”的镇压示威游行事件为开端,过去宣布中立的军队站到了示威队伍一边,成为打倒人民党政权运动的组成部分。基亚安努里总理采取了最后手段要求苏军介入。是为了镇压示威游行,但是,军事顾问团团长扎波依科拒绝了这项要求。他说,“对于正在进行中苏战争的苏军来说,没有那样多余的兵力。自己的政府要靠自己的力量保卫”。
  苏军驻扎在伊朗的主力,就是驻扎在波斯湾进口处阿巴斯军港的海军。靠海军力量镇压首都德黑兰发生的示威游行是不可能的。另外在伊朗北部和西部的两处和里海沿岸三处的空军基地驻有苏联航空部队。是苏联防空军在中亚方面的前进基地。但是,这种航空部队本来是为了教育使用空军飞机的技术集团,对他们来说,没有镇压示威游行的地面战斗能力。
  德黑兰发生的反政府暴动转瞬之间就扩展到了全国的主要城市。这样,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五日,亲苏派的人民党政权,建立后三年零三个月便宣告垮台。党总书记兼总理职务的基亚安努里从德黑兰国际机场勉勉强强同苏联军事顾问团一道逃往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许多没来得及逃走的人民党领导人被军队逮捕,立即判处死刑。
  以哈扎兰为首的新内阁成立了。他是位热心的伊斯兰教徒。是获得法国巴黎大学神学博士学位的学究式的政治家。人民党政权时代逃到法国避难。哈扎兰内阁宣布,对内实行伊斯兰教民主,对外执行不结盟中立政策。虽然这样说,但实际上无论在思想上和政策上,靠拢西方的倾向是明显的。伊朗的石油再度被自由世界方面夺回。
  可以说,美国再次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确保了行动的自由。伊朗成立人民党政权以后,美国为了防止伊朗革命的影响波及到中东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立即作出拼命的努力。幸亏沙特阿拉伯的伊斯兰教的传统性限制远此伊朗严格,王室的权威也强大。沙特阿拉伯的这种“后进性”在防止沙特阿拉伯苏联化方面起了作用。来自苏联的正式、非正式的种种引诱都未能奏效。
  后来,苏联改变了手法,向沙特阿拉伯南郊的南也门共和国提供了大量军援,挑起了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边界纠纷。南也门在伊朗成立人民党政权的很早以前就是亲苏派政权。克里姆林宫以调停沙特阿拉伯和南也门的边界纠纷为借口打算打入沙特王室。但是,华盛顿政府对苏联的这种意图迅速采取了对策。向沙特阿拉伯提供军事援助,与此同时,对处于沙特阿拉伯和南也门中间的北也门加强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这就是说,打算利用北也门防止南也门对沙特阿拉伯行使武力。这一意图完全取得成功,其结果,苏联企图动摇沙特阿社伯的意图没有得逞。
  在波斯湾岸边的伊朗的海港城市姆沙赫尔,最早开始出现反人民党的群众行动时,美国已经在印度洋建成了第五舰队。在印度洋中央的迪戈加西亚岛设置了基地,舰只有:由第七舰队调来的航空母舰一艘,大型登陆舰六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二艘,驱逐舰八艘。另体,以迪戈加西亚为墓地,P3C反潜巡逻机经常在印度洋上巡逻,监视苏联舰队的行动。六艘大型登陆舰上,经常搭乘海军陆战队两个团,采取能立即投入战斗的态势,以便随时能够登陆。
  伊朗发生反政府暴动时,美国政府内部也有人主张“愿派第五舰队介入,援助伊朗的反政府运动”。但是,最后因为担心刺激伊朗的民族主义情绪,没有让美军舰队介入。但是,采用了炫耀武力的方法,即派美国舰艇游弋于从阿拉伯半岛东岸近海到波斯湾进口附近。其目的是,与表明美国关心伊朗反政府运动的深度的同时,阻止苏联海军向伊朗方面增强。
  最后,伊朗的反政府暴动按美国所期望的路线进行。华盛顿政府最感头痛的停在波斯湾入口处阿巴斯港的苏联海军舰艇,在哈扎兰内阁成立的同时从伊朗撤走了。
  驻扎在伊朗的苏联海军的最大的舰艇--航空母舰斯摩棱斯克号为了经过好望角返回本国,从波斯湾尽头处同三艘驱逐舰一起出现在阿拉伯海面的时候,与正在同一海域巡逻的美国原子能巡洋舰沙乌斯卡洛采纳号在洋上交错而过。由于距离很近,达到相互可以用肉眼清楚地看见对方的程度,沙乌斯卡洛采纳号上的非值勤人员都到甲板上向斯摩棱斯竟号挥帽致意。
  “欢迎的情景完全像见到了久别的恋人似的。”沙乌斯卡洛采纳号舰长一面从舰桥上鸟瞰着甲板一面开着玩笑地说。挥舞着帽子的船员们的心中涌起一种共同的喜悦,太好啦!到底从伊朗滚出去了。
  伊朗亲苏政权崩溃的消息,使大岛感到比听到中苏战线上的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还高兴。“压制着美国手脚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扳掉了。苏联失掉了强制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的王牌。如果搞得好,美国可能被卷到解放日本的战争中来。”那样的一线希望,掠过了大岛的心头。
  那时,日本解放委员会外交委员关川卓在华盛顿,接连不断地会见美国政府的要人,拼命做说服工作。这是根据大岛的指示,为了争取得到美国对日本解放战争的援助。说起来,关川是在敦促援用日美安全条约。这项条约“援用得太晚了。”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

第五章 美国参战

  一、说服工作

  关川在上海的日本流亡政府中居于相当外务大臣的地位,他在拚命工作。
  他经常这样想;“能不能成功地把美国拉入解放日本战争呢?其成功与否关系到日本的命运。”华盛顿,对他来说是相当熟悉的。以炎热夏天闻名的华盛顿,一过九月中旬,那股炎热劲也差得多了,整个城市正开始恢复生气。关川第一次来华盛顿是在二十几年以前。那时是作为留学生来研究美国的亚洲政策。
  “从那以后,来华盛顿已经十多次了。但是,没想到这次却以外相的资格来到华盛顿,尽管是流亡政权的外相。伊朗亲苏政权业已崩溃,这意味着美国摆脱了最大的绊脚石。即使从现在也不晚,必须请巨人美国站立起来”
  他痛苦地回忆着。一年多以前苏联军队在佐渡岛登陆时,关川也曾被紧急派到过华盛顿。那时的任务同现在一样,也是要求美国履行日美安全条约。但是,当时伊朗已成立亲苏政权,美国正竭尽全力解决中东问题,没有把兵力调到远东去的余力。而且,前几年日美经济关系发生过冲突,因此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要履行日美安全条约的态度,但美国国会却以日美经济问题为理由,采取了对日本见死不救的态度。
  “那时,众参两院的外交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对日本的处境表示理解。但是,经济和财政委员会的领导入却采取了极为冷淡的态度。现在回想起来,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日美之间不存在什么经济问题,而且,波斯湾沿岸国家已基本上排除了苏联的势力。”
  关川以溺水者攀草求援的心情,接连不断地拜访美国政府和国会的有关人士,到处进行说服工作。但是,不能公开会见记者。
  “在华盛顿有苏联大使馆。因此,苏联的情报人员也非常多。自己访问华盛顿这件事必须绝对保密。”
  为了防止暴露身分,护照上的国籍和名字都是伪造的。文件上写的是来自新加坡的中国新闻记者。他辞退了国务院为他悄悄准备的五月花饭店的一个房间,住到了老朋友--一位大学教授的家里。
  关川到达华盛顿后的第六天晚上,瓦特国务卿悄悄地到他的住处进行拜访。瓦特国务卿原来曾任过驻日大使,可以说同关川是老朋友。关川无暇为久别重逢而喜庆,便赶紧滔滔不绝地诉说起上海日本流亡政权的处境以及美国支援日本解放战争的必要牲。
  “关川先生,你所说的美国对日本解放战争的合作,是不是意味着美国投入军事力量?”
  对美国国务鲫来说,决不能轻易地说出把美国军事力量派到海外去不惜同苏联作战之类的话。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外交,在冷战时代、缓和时代以及后来在中苏战争中采取中立政策的时代,都是把避免同苏联作战作为最重要的支柱。关川当然知道这一点。正因为如此,关川才继续主张日美安全条约仍然有效。过去他一直反对国内在野党关于被卷进安全条约的说法,而主张“安全条约正是为了保证日本安全”。这正是因为他相信:美国虽然采取了各种手段,但还是决定避免同苏联作战。
  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是的,瓦特国务卿。如您所知,现在苏联不仅正在同中国在华北平原作战,而且,在日本也投入了以陆军四个师为中心的兵力。要解放日本,只靠上海的日本流亡政权的力量是不够的。务必需要美国进行军事介入。而且,请您理解这样一点,并不是只从我们的需要出发来要求美军出动的。”
  说到这里,关川喘了一口气,接着把美国的利益摆在前面,开始诉说美国对亚洲政策的根据。他提纲挈领地一字一板地谈起了他作为国际政治学家多年积累起来的远见卓识。
  瓦特国务卿一边苦笑一边听着。因为他从没有想到过去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听取外国人讲解美国外交政策,尽管这位外国人是位老朋友。关川讲话的要点是这样的:
  “美国一向极为重视阻止特定的强国在东亚拥有霸权。因为,美国有这样一种不安的心情:如果特定的强国在东亚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它将来就会越过太平洋威胁美国的安全。
  “从历史上来看,帝俄在十九世纪末大举进攻满洲时,美国政府主张满洲门户开放。这是因为担心俄国独自霸占满洲。对在那不久后爆发的日俄战争,虽然美国没有参战,但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却给以很大支援。连朴次等斯媾和会议都给作好了准备,这是日本人众所周知的。”
  瓦特国务卿眯着眼睛,一边点头一边听。关川继续说:“但是,日本发动满洲事变之后,美国政府发表斯廷森主义,宣布不承认满洲国。当时日本非常气愤。但是回想起来,那次声明表示美国决心不允许日本在东亚称霸。美国之所以在一九四一年决定对日宣战,大概也是因为日本企图控制中国和东南亚。因为,如果日本控制了中国和东南亚,那么,美国势力就会被驱逐出东亚,这是显而易见的。”
  说到这里。关川吸了一口气,他拿起桌上的水瓶倒了一杯水,一饮而尽。瓦特国务卿接着关川的话开口了。
  “关川先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中苏形成一体的时代。美国为了阻止中苏社会主义势力在东亚称霸,同日本建立了特别亲密的友好关系。对我们来说,亚洲政策的关键是同日本或中国携手,同另一方处于敌对关系。这样一种二者择一的时代在战后也一直持续着。”
  “但是,进入中苏对立、美中关系正常化、日中签订和平友好条约的时代以后,条件完全变了,苏联成为有可能在东亚称霸的唯一国家。结果,美国从必须在日中双方之间选择一个的困境中摆脱了出来。这正如您所了解的那样。”关川从沙发上站起身来,又开口了。以终于要进入正题的认真严肃的态度,盯着瓦特国务卿的眼睛开始说起来:
  “现在,苏联已控制了中国的东北和日本。也就是说,控制了东亚的主要资源地区和工业力量。而且,苏联海军和空军在日本列岛获得了基地,这样就能在西太平洋地区自由行动。美国横穿太平洋的航线变得狭窄了,它只能通往夏威夷、关岛、菲律宾和中国南部。如果苏联感到不放心,它随时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切断这条航线。
  “不言而喻,在东亚的特定强国现在当然是苏联。如果美国认为阻止苏联称霸是生死攸关的重要利益,那么就应该正式援助中国,并把美国的军事力量投入日本解放战争。如果失去日本和中国这两国,美国的亚洲政策就会完全破产,美国海军就必须把夏威夷作为保卫太平洋的第一线。”
  关川想回答说:“如果美国完全丧失西太平洋的势力,那么,就不会防守象夏威夷那样的小岛。最后,苏联海军会到旧金山海面。”但他又把话收回去了。这是因为,他虽然相信这样说是对的,但现在对瓦特国务卿来说,这些话刺激性大大了。他害怕,如果是这样,关川的说服理论本身就很可能失去可靠性。
  “关川先生,你说的话对我国的国家利益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内容。可以断言,无论谁任总统,无论谁任国务卿,美利坚合众国决不会完全撤出东亚,也决不会把夏威夷作为太平洋的第一道防线。我国对亚洲的利益和对亚洲的关心始终不会变、”
  关川从内心里感到高兴。认为瓦特国务卿大半听信了自己所说的话,感到似乎有希望。他为了叮嘱而又附加了一句:
  “如果美国希望继续作为太平洋国家,那就请同我们一起参加日本解放战争。现在,伊朗的亲苏政权业已崩溃,苏联的势力被赶出中东,中国军队开始夺回东北地区。现在正是参加日本解放战手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关川认为想说的话都说了,放心地深深地坐在沙发上。暂时陷入了沉默。
  “已充分了解日本流亡政府的意思。我个人认为,如果美国现在不参加斗争,就会永远失去东亚,其中也包括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日本。但是,关川先生,归根结蒂,你的要求就是要美国青年流血。这不能草率决定。要向总统转达我的意见”
  关川认为,决不能坐等总统作出决定。他相继同国会领导入接触,精力充沛地反复进行说服工作。谈话内容与同瓦特国务卿的谈话内容大同小异。他同参院两党领袖、众院议长、众参两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的主席、预算委员会和财政委员会的领导入促膝交谈。
  使关川意外高兴的是,参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朗完全赞成关川的意见。而在三年前关川来华盛顿时,这位主席对接用日美安全条约是坚决反对的。
  “失去日本以后,才能懂得日本对美国的世界战略的重要性。三年前我的选区以及美国舆论热衷于批评日本。当时根本按有提及援用安全条约的气氛。这一点,总统也很清楚。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现在希望日本人的活力和创造力重新回到自由世界方面来。我本人也保证努力说服我的同事议员。”
  关川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他想立即向上海的流亡政权汇报这一消息。可他又转念一想:“但是,我的处境可怜,身分是流亡政权的一员,却没有自己的通讯手段。如果使用商用国际电话,那就可能会在什么地方被人窃听。”因此他没有汇报。
  共和党的霍利总统,根据国务卿的报告和忠告,反复考虑了两周的时间。白宫的顾问班子也尽量搜集情报,给予全面协助。这一段时间,白宫的存在宛如是为了研究讨论关川的要求。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使美国正式开始援助中国,也并不意味着美苏立即开战。但是,如果参加日本解放战争,情况就不同了。因为日本列岛上除了有苏军四个师之外,还有海空军的精锐部队。
  “认为如果美军在日本登陆,驻日苏军将会退避同我们作战,立即撤回苏联境内的想法,只不过是一种希望性的推测而已。”
  甚至在白宫顾问班子内有影响的成员中,也有人提出了上述慎重论调。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以及白宫的主要顾问聚集一堂,通宵达旦地召开会议。
  霍利总统在一九八四年的大选中击败民主党的政敌,当选为总统。他是共和党推选出来的。对内他强调建立廉洁奉公的政府,对外他主张对苏强硬,这是众所周知的。他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德大学毕业后,当过律师,后来活跃在当地的政界。霍利总统生长在美国西部,西部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使他从幼年时期就对亚洲很关心。
  “即使美利坚合众国军队参加日本解放战争,也必须遵守两条原则。一条是防止扩大为美苏之间的核战争,另一条是防止这一战争波及到欧洲。”
  总统把他主张积极参加日本解放战争的意向,向出席这一天顾问班子会议的全体成员进行了传达。问题集中在为此要采取什么具体手段和方法。
  “美国应该制定这样一条原则:即使在第一线作战的美军陷入困境,也不能作出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的选择。不过,几乎不可没想会有那种可能性。虽说如此,但也不能保障美军毫无伤亡地在日本解放战争中获得成功”
  国防部长格里克一边考虑总统的积极主张,一边说:
  “如果充分发挥美利坚合众国军队所拥有的高性能精密制导武器、完全电子化的指挥和通讯能力、高度的补给能力,那么,在目前看来,大概在八十年代初期以前,即使发生不得不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情况,也可以不使用战术核武器。我们装备了可以代替战术核武器的高性能的常规武器。”
  顾问班子中的一个人举出马克48型制导鱼雷、宙斯盾对空导弹、气体炸药等具体例子进行了说明。
  “如果苏联在西太平洋方面向参战的美军部队投掷战术核武器,那么,我军就应该立即对敌军部队进行核报复。其报复的程度要与我们受到核攻击的程度相当。并且应该通过外交途径事先通知苏联:如战争进一步升级,就要对苏联位于远东的主要城市--比如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伊尔库次克、共青团城和赤塔等各城市,毫不犹豫地进行核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有可能进而把核弹头发射到设在冲绳和菲律宾等地的美利坚合众国军队的基地,但是,这种互相报复,不管怎么说都对苏联不利。即使苏联先发制人,对这些基地进行核攻击,情况也同样对苏联不利。这是因为,如果苏联失去这些城市,那就等于苏联丧失作战能力,不仅如此,还将失去他们推行亚洲政策的根据地。虽然我们也会失去设在西太平洋岛屿上的重要基地,但是,以部署在夏威夷和关岛的强有力的海军和空军为后盾,我们仍然可以在西太平洋展开强大的兵力。
  “苏联意识到美苏在远东打核报复战对自己不利,大概也不会对我前线部队采取愚蠢行动--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可以说,美苏使用核武器互相攻打对方本土的事态几乎不会发生,因为这同美苏以日本解放战争为中心的利害得失相比,损失过于严重。”
  以战略核理论专家闻名的斯特拉顿协理,谈了大胆的设想。总统在倾听的同时,点头表示赞成。
  “如果破坏苏联位于远东的几个城市,用一艘旧式的海神导弹潜水艇就足够了。现在处于总统下令随时可以发射的态势。”
  国防部长格里克以稍稍激动的语调很快地说出了这句话。他讲话的语调,宛如这种必要性现在已经迫在眉睫。总统慢条斯理地说:
  “不必那样着急,约翰。不过,在防止波及欧洲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才好呢?”
  还未发言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福斯特开口了。他是现职的海军上将,过去曾以第七舰队司令的身分在日本工作,而且,他任过司令部设在夏威夷的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对太平洋方面的政治、军事形势很有研究。他代表美利坚合众国军队出席了这次顾问会议。
  “把美国驻扎在欧洲的陆军和一部分战术空军经由美国本上派往远东这种想法怎么样呢?这一方案有两个优点。第一,可以使用我们所拥有的部队中战斗适应能力最强的兵力。部署在美国本土的部队的适应能力比驻扎在欧洲的部队要差。要提高这种适应能力,就需要相当长的时日。
  “把驻欧洲的部队调到远东,从时间上来说也比较快。另外,通过从欧洲调出一部分美军,可以给克里姆林宫以美国根本无意在欧洲作战的印象。实际上,苏联的领导集团有这样一种后顾之忧:担心我国会从已把军队主力投入苏中战争的苏联背后,也就是对东欧国家发起进攻。从欧洲调到远东的兵力,以三个陆军师和二百架飞机的战术空军为宜。如果调的太多。可能会遭到西欧国家的反对。”
  “这是最好的建议。但是,为什么要让驻欧美军经由我国本上转到远东去呢?经由印度洋距离不是更近吗?”
  霍利总统以同意参谋长联席会议全席的建议为前提,对驻欧美军的转移路线提出了询问。
  “在印度洋,中转基地的能力不足。在印度洋海域,我军可以自由使用的军用中转基地只有迪戈加西亚岛。那儿的跑道长三千五百米,只有一条。很多大型运输机停留和加油等也有问题。如果硬要使用这一基地,那就会发生混乱。如果那样子,即使从距离上来看比较近,但我国军队到达菲律宾或冲绳的日期,结果反而出经由美国本主要晚。”
  “完全明白了。请你迅速制定具体计划。其次在开始对中国给予正式的军事援助时,必须弄清中国现在需要什么。福斯特将军,请你作好准备,把你所信赖的部下派到北京去,以便能同中国军队的领导人接触。请把中国所希望得到的武器货单送到我这里来。”
  加利福尼亚州出生的总统同曾经任过第七舰队司令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一唱一和,把这次会议的气氛引向了积极参战的方向。尽管如此,在顾问班子中,仍有人担心美苏之间会升级为全面核战争。
  “对美国来说,完全失掉东亚所受到的打击即使再大,但同住在本土上的美国人遭受核进攻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名成员以质问出席这次会议的全体成员的口气叫嚷起来。于是总统说:“关于这个问题,我同意斯特拉顿助理的意见。作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来说,绝对不想冒招致美国本上遭受核攻击的危险。这是我要承担的最重要的义务。但是,如果因为担心会发展为核升级,比如以这种可能性有百分之一为理由,我们就对所有的对外军事介入犹豫不决,那么,结果只会使潜在的敌对国高兴。我相信,即使把美利坚合众国的军队投入日本解放战争中去,也不会扩大成为美苏之间的全面核战争。作为总统,对我自己的判断,是有把握的,我可以拿政治生命保证。”
  但是,这项决定的实施定在三个月之后。这是说服国会领导入并得到他们的批准、重新部署美国军队、运输军需补给品等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时间。
  那时,在苏联国内,群众的不满情绪正在慢慢高涨。几个地区的形势,可以说是一触即发。这是对苏联军部--虽然中苏战争开始以来已经两年多了,但至今还法有占领北京--的谴责和不满情绪郁积的表现。为了进行这一战争,群众增加了负担。
  分五路进攻中国,最初两个月,苏军的进攻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就席卷了东北地区,并占领了位于东北地区南端的旅顺。使人感到这时国民对苏军的赞扬达到了顶点。
  “我们苏联军队的进攻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在这个地球上,苏军是无敌的军队。北京失陷只是时间问题。接着可以占领扬子江以北地区。如果是那样,北京政府就成了一个地方政权。”
  但是,到了开战以来两年多的今天,苏联国内的气氛完全变了。尽管苏军死伤了二百多万,可是至今不能占领北京。不仅如此,还遭到了一直在养精蓄锐的中国军队的反击,渐渐被赶出了华北平原,不得不撤向东北地区。当然,并没有向苏联国民公布这个事实,但是经过从前线临时回国休假的官兵和送回苏联国内的伤员之口,渐渐地在苏联国民当中传播开了。
  一九四一年六月底,纳粹德国军队取名“巴巴罗萨作战”,用一百四十个师的兵力进攻苏联,尽管踏破了九百九十公里,仅差十公里就打到莫斯科了,最后还是被赶了回去,苏联进攻中国的作战与此相似。
  “为什么苏军不使用核武器。大量投下核武器把中国人炸成肉酱!”
  不止是一般市民,连政府内部也开始有人私下这样说。但是,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已下决心不采取这种作法。如果在北京攻克战中使用核武器,毫无疑问,结果将遭到中国秘密部署在云南省的中程弹道导弹的报复性攻击,苏联远东的主要城市将化为灰烬。
  “如果这样,攻进中国的我一百五十万苏军官兵就要缺乏给养,最终将被中国的人海战术所吞没。想使用核武器也无法使用。”
  这就是苏联总参谋部的结论。这在军事上是正确的。但是,结果却要强迫苏联国民去打陷入泥潭的消耗战,这更加引起了国民的不满。
  气候不佳造成的农作物欠收进一步促使这种不满情绪发展。本来苏联的国上属于高纬度(同加拿大相仿),自然条件很差。即使是平时,也常常是三年有一年欠收.一欠收就从美国进口大量的粮食,但是中苏战争开始以来,华盛顿政府巳不愿意向苏联出口粮食,理由是:“粮食也是战略物资,无法保证美国产的粮食不转用于攻进中国的苏联军队。”
  一九八×年和后一年,可以称为苏联粮食地带的马克兰和哈萨克加盟共和国遭到自然灾害的袭击。乌克兰天旱,相反的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却降雨过多。因此,主要作物春小麦(秋天收割)遭到严重损失,比平年欠收百分之三十。并且,粮食被优先运往中苏前线。在乌克兰,对克里姆林宫的作法越来越不满,甚至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在一部分地区发生了袭击国营粮食仓库事件。反克里姆林宫的地下活动开始以空前规模展开。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马克兰共和国的独立。
  本来乌克兰人就认为,统治着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民族同自己有本质的不同。“乌克兰人被俄罗斯民族征服和统治”--这是自尊心很强的乌克兰民族心底的共同认识。
  譬如,一九七九年五月,乌克兰出身的巴连琴·莫洛兹在华盛顿举行记者招待会,就”处于俄罗斯殖民地状态下的悲惨现状”说:“世界过于关心黑非洲的独立和民族自决,忽视了乌克兰在苏联中央政府的镇压下的悲惨现状。”
  他在苏联的集中营中生活了十四年,后来同被美国抓到的苏联间谍嫌疑犯交换而获释,并被引渡到美国。如果更远地追溯一下历史,听说有这样一件事:当年纳粹德国军队攻进乌克兰的时候,当地的乌克兰人曾把德军当作解放军来欢迎。乌克兰位于黑海沿岸,比莫斯科开放得还早,拥有自己的文化,乌克兰人的自尊心和他们胸中郁积的对克里姆林宫的敌忾也在陷入泥潭的中苏战争中渐渐地迸发出来。
  有一位叫鲁比科夫的乌克兰独立运动的战士,他的公开职业是基辅以南约一百公里处一个很大的集体农庄的最高负责人。但是,他那个农庄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为从克里姆林宫统治下独立出来而进行斗争的组织。白天,农庄的全体人员都到田里收割小麦。
  “向区党委报告收获量要尽量少报。上缴政府的小麦以干旱为借口,上缴去年的一半就可以了。把余下的小麦都储藏到地下秘密仓库中去。”
  实际上,鲁比科夫的集体农庄水利设施完备,受到干旱的影响并不象其他集体农庄那么严重。尽管这样,他们还是以今年气候不好,小麦的收获量比去年大幅度减少为借口,把上缴量减少了一半。鲁比科夫的口头禅是:“不能让克里姆林宫的统治者们吃我们乌克兰人种的小麦。”
  在他身边没有一个唱反调的。这是因为大家的心情都是一致的。
  尽管这样,当共产党的地区负责人偶而来视察时,鲁比科夫却以最动听的语言来欢迎他们。他说:“为了苏联的党和政府,我们全体庄员不惜挥汗,决心尽量多生产多提供小麦。”
  糊里糊涂的区党委负责人常常是带着满意的笑容,提着礼物走了。
  鲁比科夫还有另一幅面孔。当日落西山的时候,他又是游击队活动的领导入。他本人已年近六十高龄,因而没有出击过,但是他从可靠的农庄成员中发展部下,几个人编成一组,主要让他们击拆除铁轨和切断通讯线路。他们对地形了如指掌,因而即使在夜间干这些事也不那么困难。
  把在乌克兰得到的物资运往莫斯科的铁路,把乌克兰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去的电话线和微波通讯网都遭到了破坏。收藏着上缴给政府的面粉的粮库也遭到了袭击。都是用爆破和放火的手段。
  “不能让克里姆林宫那帮家伙吃到乌克兰生产的一粒小麦。”
  附近的集体农庄也一个接一个地起来配合鲁比科夫的这种活动,听从他的指挥。
  “把乌克兰还给乌克兰人!”
  长期以来受到压抑的乌克兰人的民族主义,乘着克里姆林宫为陷入中苏战争的泥潭而苦恼的机会,有如燎原烈火蔓延开来。
  克里姆林宫急急忙忙对这种事态实行了镇压。一方面强调作为苏联国民的义务和骄傲,另一方面命令马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加强了彻底的取缔。可是,乌克兰的共产党组织越往基层俄罗斯人越少,而乌克兰人占的比率却越来越大,党中央的取缔令难以实行。也发生过被认为忠实于克里姆林宫的乌克兰人共产党员大白天遭到袭击的事件。
  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对民兵,甚至对克格勃实行了总动员,让他们去搜捕和监视游击队的嫌疑者,但是也只不过捉住了一小撮嫌疑犯而已。
  虽然乌克兰解放运动还没有在统一的领导人的指挥下展开有组织的活动,但是各地不断发生破坏活动,这使克里姆林宫很伤脑筋。这种状况不仅仅发生在乌克兰。
  在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哈萨克、亚美尼亚等这些比大俄罗斯民族的根据地莫斯科地区开化得更早,拥有独自的文化、传统和骄傲的地区,都有同乌克兰类似的情况。克里姆林宫急忙对此采取了对策。因为搞不好苏维埃联盟就可能崩溃。
  克里姆林宫不得不同时对中国和国内离经叛道的民族主义这两个敌入进行战斗。克里姆林宫的一家之长罗斯托夫总书记对国内的敌入实行了彻底的高压政策。他确信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一发现反苏、搞游击队活动的嫌疑者立即枪决。没有必要进行审判。在这种战争时期,对于企图搞反政府活动的人要处以极刑。”
  苏维埃联盟想要重新加强控制而对游击活动采取的高压的镇压政策收到了相反的效果。苏联境内各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方兴未艾。以乌克兰地区为中心不断发生想摆脱克里姆林富而谋求独立的民族运动,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在对华作战前线战斗的苏联官兵的耳朵。这是由回国休假结束后重返前线的官兵传开的。属于非俄罗斯民族的军入,特别是乌克兰人官兵心理上的动摇逐渐加深。
  本来,在苏联两亿六千万(一九八O年度)的总人口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大俄罗斯人还不到一半。尽管这样,这个大俄罗斯民族为加强自己的地位,切实地控制了党和政府。党的中枢政治局被大俄罗斯民族占去百分之七十。乌克兰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在政治局中仅仅占很小的比率,甚至比人口比率还小得多,特别是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等亚洲系民族,尽管党中央的公开态度是执行“各民族问的和睦政策”,但实际上在党和政府的中枢仅仅给了他们有限的几个席位。
  支配着多民族国家苏维埃的大俄罗斯民族本来在整个人口中还不到半数的弱点,在中苏战争陷入泥潭这个条件下,酿成了大规模的要求纠偏的行动。在这点上,和同样是多民族国家但汉民族占百分之九十五的中国相比,条件却根本不同。
  克里姆林宫的苦恼日益深重。

  二、日本解放军编制就绪

  美国在霍利总统的领导下,答应协助日本的解放战争,这使在上海的流亡政府的成员欢喜若狂。关川从华盛顿带回来的这个消息,是流亡政府成立以来最大的喜讯。大岛感到很兴奋。
  “我甚至对能不能在我活着的时候实现日本的解放都曾感到担心,没想到实现这个目标的机会这么快地到来,这当然是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但是我感到好象是老天爷开恩了。这证明了我们的目的是正确的。”
  这样的说法从一向以无神论者自居的大岛来说是极其罕见的。大岛以及军事委员茅野想尽早把日本解放军的编制搞完,把部队运到冲绳。这是为了向日本本土登陆。同时,美军也会在西太平洋上展开配合作战的行动。
  但是,在这方面发生了意外的问题。美国军部要求按美国方式改编拥有独立编制的日本解放军,为同日本解放军取得联系,乘飞机来到上海的美国陆军上校马库林,在解放委员会最高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这件事。
  “既然日本解放军是以美国的装备编制的,为了使日美联合作战顺利进行,日本解放军也有必要采用美式编制。否则,就无法顺利地进行联合作战”
  据马库林上校说,在上海整编中的日本解放军六个师的编制不过是模仿苏联式编制搞的。同美军的编制根本不同。美军的编制是,一个师由约一万六千人组成,以营(八百人)作为师内的基于兵力。六个机械化步兵营和四个坦克营(各营有坦克五十辆)是师的第一线战斗兵力。另外还有强大的师炮兵,约有六十门一百五十五毫米自行榴弹炮,还有四千多名运输、整各、通讯、补给、卫生等后勤部队。
  机械化步兵营和坦克营接受直属于师的三个旅的司令部根据需要进行的适当的指挥。率先并不确定哪个营置于哪个旅的指挥之下,根据当时的需要,把任意两个乃至三个营配署给某个旅的司令部。
  茅野对美国方面的要求表示不满。
  “按美国陆军的编制,一旦进入战斗,营长事先不知道哪个旅长指挥。这样在平时很难让旅司令部和营指挥官沟通思想。到时候不能取得绝妙的协同作战的效果。另外后勤部队也太大,既然是在狭窄的日本作战,最好把更多的兵员充实到作战部队中去。”
  但是,强烈主张按美国式编制改编的马库林上校的意见很强硬。
  “不管怎么说,既然要接受我们的装备,同我们联合作战,就必须采用和我们一样的编制。”
  茅野又进行了反勃:“只有排、连、营、团这种依次相接的历来的三三制编制,才是最符合实战要求的。如果采用这种实用的编制、再引进美军的精良装备,那就可以和苏联防军势均力敌,或更富有战斗力。第一,大幅度改变迄今的编制就要重新训练指挥官,这就会大大推迟日本解放作战的开始。”
  “能推迟多久?”
  马库林上校似乎有点担心地问。
  “至少要推迟半年。我们不曾设过旅司令部,现行的原则是师司令部直接指挥团。如果在师团之间设旅司令部,就必须从参谋的教育着手。而且按美军编制,营的规模太大。按日本这样狭窄的地形来说,每一个营由八百人组成,人数太多。按我们的编制,五百人左右较为适宜。假如是八百人,不仅营长的负担要加重,而且还必须新增设辅佐营长的营级参谋。”
  但是,马库林上校似乎仍无动于衷。经过四天的交涉,终于达成协议。师的第一线战斗兵力的骨干--营的编制,决定采用美式编制。不过,没有采取旅司令部指挥不固定的营的作法,而决定按原有的办法,在团长的指挥下设三个营的编制。
  为此,一个团变成了超过三千人的超大型团。一个师由三个团组成,仅三个机械化步兵团就需要约一万入的兵员。为了开辟这些兵员,从后勤部队抽调了大批官兵。这也有一个好处,少而精,人数和美军师的补给部队相比,还不到它的半数,不到一千人。
  “这才是在狭窄的日本作战的部队。也不需要那样庞大的补给部队。”
  茅野军事委员只好这样自我安慰地说。马库林上校也赞同这一妥协方案。
  “如果是这种编制,仅从战斗部队来看与美军的编制没有两样。这样,预定配备给日本解放军师司令部的我方顾问也容易下判断了。”
  日本解放军六个师的改编和引进美式装备的工作同时展开。各个部队都呈现出一片象同时遇到了地震和洪水似的繁忙景象。既要搞好组织的改编工作,同时又要熟练掌握新武器的操作技术。在从补给部队抽调到第一线步兵排的日本年轻人当中,不少人对于迅速变化了的训练内容感到不知所措。
  “到昨天为止还只是进行用卡车运弹药时如何迅速装卸的训练,而从今天起却要持枪匍匐前进。”
  虽然这种不知所措的呼声到处都可以听到,但是,抱怨的人却几乎一个也投有。诚然,他们都在为被抽调到第一线部队而高兴,都刻苦地从事训练。据报告,师的改编,出乎意料没有引起大的混乱,指挥员也波有动摇的。茅野这才松了一口气。
  美制新式武器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运抵上海。其中也包括爱国者式地对空导弹。这是美国陆军为代替霍克式地对空导弹而从六十年代末开始研制、于八十年代初终于完成的最新式的地对空导弹。在研制阶段叫做SAM-D,据说其击落飞机的命中率很高。无论大岛,还是茅野,还都是第一次看到实物。
  “比想象的要小啊!而且只有一个雷达。这果真就是传说的那种最新式的地对空导弹吗?”
  茅野有点难以相信似地低声问旁边的马库林上校。
  “啊!仅靠这一个雷达就可以搜索、追踪目标飞机、以及制导发射出去的爱国者式地对空导弹。也就是把迄今的三座雷达精巧地汇装成了一座。它也可以任意地改变周波数,也容易排除敌人的干扰。而且发射架、发电机和电子计算机全都装在车辆上,可以到处去打击目标。当敌机群袭来时,还可以连续发射导弹。即使是米格23机群,只要有一个这样的系统,就连米格23那样的飞机也能在一瞬间把它击落。”
  马库林上校吹嘘着这种导弹的性能,简直象是说它是世界上最新式的对空导弹。
  迄今一直使用中国造的CSAZ型导弹进行训练的日本解放军防空导弹部队急忙转入了爱国者式SAM的操作训练。总之,技术水平完全不同,即使说相差二十多年恐怕也不过分。但是解放军防空部队的队员们说:“既然没有空军,我们就要充分发挥这种导弹的威力,否则,解放军师团就将全部被敌入的空袭所消灭。可以救解放军师团的只有我们。”他们干劲十足,夜以继日地学习和训练,以掌握操作技术。
  他们的这种紧张的苦练精神使被派来担任指导的修泰因少校惊叹不已,他说:“日本人以三倍于美国军人的速度理解这一复杂的电子机器的怪物,熟悉使用方法。”
  这种爱国者式对空导弹的最大射程为八十功力,它以三马赫以上的速度飞行,可以击落飞行在任何高度的飞机。从飞行高度可达三万米以上的米格25到能逼近地面进行超低空飞行而入侵的苏霍伊式17、19等战斗轰炸机,只要操作无误,均可准确击毁。迄今为止的对空导弹被分为高空用和低空用两种,而它却把这二者并为一体,既可适用于高空又可适用于低空。
  “对于没有空军的我们日本解放军来说,装备这种导弹就等于增加了一百万人的友军。尤其是能够靠连续发射来同时击落许多敌机,它具有能与核武器相匹敌的威力。”
  从日本解放军的能力界限来说,它不可能建立空军,茅野曾感到有点担心。但亲眼看到了这种高性能的爱国者式对空导弹之后,这种担心仿佛已被抛到于九霄云外。
  美国海军还提供了最新式的气垫扫雷艇。这是美国陆军和日本解放军要在日本本土海岸登陆之前扫除海岸附近的水雷所必不可少的装备。美国洛克希德公司造的这种扫雷艇能够在不使船体沉下水面的情况下进行扫雷作业,所以,扫雷艇本身根本不存在被水雷击中的危险。
  解放军扫雷部队的桥本中校也大为欢喜。他也是正当在冲绳值勤期间因日本变成了社会全义共和国而携带家眷逃亡上海的。在茅野的领导下,他为了准备总有一天将在日本进行登陆作战,从中国海军借来旧式T54型扫雷艇,投入了刻苦的训练。“这种气垫扫雷艇备有寻找机雷用的声纳、磁性探测器以及水中激光装置。一定要为我登陆部队疏通安全的海上通道。”
  此外,还提供了美国造的M1型坦克。这种克莱斯勒公司研制的最新式坦克上装配着一百二十毫米的大炮,能够准确地击毁相距二千米以外的敌坦克。它装配的是一千五百马力的燃气涡轮发动机,最高时速可达七十公里。与豹式11型坦克一样,可以说是西方国家用于地面战斗的主力。尽管如此,这种M1型坦克仍未能把六个师的解放军全部装备起来。因为美国陆军自己也需要它。
  按编制要求,六个师必须调配约一千二百辆坦克,而美国所能提供的界限只有七百辆,其余的五百辆坦克中的三百辆是由中国的特别照顾而决定提供正在武汉制造的豹式11型坦克。无奈何,其它二百辆只好由中国造的旧式T59型来填补。
  “只好把装备M1型坦克的部队作为登陆后与苏军接触的第一线部队,而装备T59型的部队则为预备兵力或后续部队。”
  茅野在这里也遭到了流亡政府下的军队必然要碰到的悲惨境遇。
  “毫无办法。不妨说,得到了这么多的最新式武器是应该高兴的。以后,只要尽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
  大岛以此来安慰茅野,给他以勇气。此外,美国还提供了装甲步兵战车、自行炮、各种通讯器材和电子式射击管制装置等。对于迄今一直使用中国造的旧式武器进行训练的日本解放军来说,这些全都是未曾见过的最新式装备。
  由于美国强求日本解放军改变了师的编制,训练的所需时间大大延长。当初,美国预定于一九八Y年一月底打响日本的解放战争。自关川在华盛顿说服美军介入对日解放战争之时起,预定于三个月后开始。美国选定一月是有其道理的。一月份,远东苏联的气候仍很恶劣,勘察加,桦太,包括千岛在内,正是苏联海、空军行动不便的时期。
  另一方面,对于从太平洋、尤其是菲律宾、冲绳等稍许偏南的基地出动的美国海、空军来说,一月的气候几乎没有多大制约。在这种对苏联不利、对美国有利的天候、气象条件下采取行动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设想。总统也同意了这一设想。
  可是,美国中途迫使日本解放军改变编制的作法却打乱了这一计划。美国军部为这一推迟感到焦急不安,但是,对于以茅野为首的解放军官兵来说则是意外的幸运。因为这样一来可以有充裕的时间熟习刚刚到手的美国装备。
  “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无论如何也难以结束掌握新式武器的训练。开始作战估计大概要在四月或五月。开战以前,可以充分进行官兵的训练.”
  茅野在位于上海近郊周家镇的一座朴素的临时住宅里一边庆贺一九八Y年的新年,一边这样想。
  这一年的一月已进入下旬,训练正处于最高潮,中国向大岛流亡政府的领导人提出了完全出乎意料的要求。这是从北京坐专机飞来的党中央对外联络部的陈主任向大岛口头转达的。地点是经常召开流亡政府最高委员会会议的办公大厦。除大岛外,茅野、关川、守岛等解放委员会的全要成员也都在座。大岛还是第一次看到平时和蔼可亲的陈生任如此严肃的面孔和锐利的目光。
  “我来转告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旨。迄今为止,中国向贵流亡政府慷慨地给予了大量的援助与合作。对于日本解放军的编制,尽管我们自己很需要,但也还是提供了武器和弹药。因为我们中国和日本流亡政府是一体,在行将开始的日本解放战争中,请考虑让中国军队,尤其是一部分中国陆军能参加日本的解放战争。我军参加,将有可能更快地把苏军从日本列岛赶出去。”
  听完这番话,解放委员会的成员们顿时陷入一片沉闷的气氛。因为中方突如其来地提出了万没料到的难题。当天晚上,在临时召开的解放委员会最高级会议上议论纷纷。首先发言的是大岛。
  “中国的目的很清楚。它是想在日本的解放战争取得成功、我们的政府在东京成立后确保对我国的影响。估计,那个时候中苏战争还投有结束,对于已被夺走了满洲的中国来说,得到日本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是非常必要的。不然,要从整个中国的土地上赶走苏军是不可能的。”
  解放委员会的成员都深信中国迄今的援助是大公无私的,其中也有人感到大失所望。外交委员关川听后用责备的口气说:“中国人并不是那种把东西白白送人而仅仅是为了讨好别人的民族。也可以说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如此。当然,对于中国迄今在对苏作战中所给予的大量援助应该表示感谢。对于中国政府希望确保其对解放后的日本的影响力这一点,也并不是不知道。”
  茅野着重从军事的观点问述道:“如果中国军队参加日本的解放战争,再加上我方和美军,就将形成三国军队在狭窄的日本进行联合作战的态势。连同美国联合作战都按有顺利进行的保障,何况同迄今一次也没有举行过联合演习的中国军队一道作战,岂不是更加困难。而且中国眼下对保卫北京正苦于兵力不足,那怕增加一兵一卒也好,所以,中国也不会有多余的兵力腾出来用于日本的解放战争。那么,中国政府究竟出于什么考虑呢?难以了解。”
  结果,解放委员会决定拒绝中国的要求。但谁都又感到难以找到拒绝的借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从对等的观点出发,日本也提出要求派出部分解放军参加中国目前的对苏作战。因为估计到自尊心很强的中国方面届时会拒绝这一要求,所以,反过来也婉言地拒绝中国方面参加日本的解放战争。
  事情的发展正如流亡政府所设想的那样,日中双方决定各自在本国的领土上展开对苏作战。
  日本解放军六个师的改编和掌握新式装备的训练工作于一九八Y年三月底基本结束。当初预定这些部队先转移到冲绳,在那里同美军举行联合演习,而后等待时机,准备日本本上的登陆作战。可是,美有的联络武官马库林上校却反对这一方案。
  “六个师的庞大兵力经海上转移到冲绳的行动危险太大。美国在这一方面目前还没有作好对苏作战的准备,而且苏联的潜艇时常出起在东海,再加上中国海军的能力不可能把满载六个师的大船队护送到冲绳。因此,日本解放军还是在与美国投入军事力量的同时驶离上海,直接在南九州登陆为好。而且这样做距离也近。”
  结果,决定以茅野为首的流亡政府的首脑部呕心沥血创建的日本解放军各部队首先正式同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

  三、美国在西太平洋投入海、空军

  一九八Y年四月十五日,美国终于根据霍利总统的意图,为了解放日本而在远东海域发动了对苏战争。当然,白宫附加了严格的条件,就是不许使这场战争升级为核战争和波及到欧洲。
  作战总指挥是由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部(根据地设在夏威夷)派出的。司令是亨利·阿瓦海军上将。他在当青年士官时,曾在日本任职数年。他特别注意忠实执行总统的命令,同时也严格命令参谋们这样做。
  第一个战果是在日本海的纵深部位、特拉迪沃斯托克南方约二百海里的海上取得的。四月十五日拂晓,于一周以前已经秘密从太平洋通过律轻海峡进入了日本海的美国海军最新式攻击型核潜艇“布雷默顿号”(洛杉矾级),正在五十米深的水下行动时,接到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阿瓦的“投入战斗行动!”的命令。
  这个命令是通过超长电波下达的。超共电波具有穿透水下五十米的能力,是能够向潜航中的潜艇传达命令的唯一通讯手段。发报地点是冲绳。
  艇长理查德森中校接到命令后,立即命令“下潜深度三百”。这是因为下潜得深不易被敌入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所说的敌入,当然是指根据地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苏联海军。
  在终于进入谁都认为不会发生的对苏战争的瞬间,理查德森中校感到身体发抖。他想,他下属的一百一十五名船员大概也都有相同的感觉巴。
  潜艇开始以十五海里的缓慢速度,统一个大圈,进行侦察。在水下不能使用雷达。捕捉音响是探知目标的唯一手段。接受命令后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指令舱的电子式情况显示板上的红灯闪了,这是发现敌人目标的信号。在这艘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里,也几乎不用音响传达报告和命令。艇长以及主要船员只要默默地看眼前的显示板就够了。因为所有的情报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马上就在显示板上表示出来。发出音响,会传到艇外,增加被敌人发现的危险,因此,除紧急情况外,规定不许使用音响。
  “正在向大型水面舰只接近,距离四十海里,速度二十五海里,方向一百八十五度。”
  艇长眼前的数字式敌人目标显示装置陆续无声无响地显示出这些数据。
  “这个家伙大概是苏联海军引以为骄傲的卡拉级导弹巡洋舰。作为第一个猎获物真不坏。给它个反舰导弹尝尝。”
  理查德森艇长转瞬之间就作出了判断,对在同一个指令舱的航海长下达了“方向三百零五度”的命令。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舰艇进入目标的前方,占据从侧翼攻击卡拉级巡洋舰的位置。
  “为了用鱼叉式对舰导弹的活动雷达捕捉到卡拉型巡洋舰,与其从正面打,不如从反射面积大的侧面攻击目标。”
  艇长命令潜艇上升到水下一百米的地方。这是因为,鱼叉式反舰导弹可以在水中发射,但是,如果发射的位置过深,导弹本身就将被水压所摧毁。
  据声纳获得的情报通过电子计算机计算,距离目标还有五十公里。于是,立刻从鱼雷发管发射了三枚鱼叉式反舰导弹。这种导弹的结构是,装在金属箱内,箱子一浮出水面,立刻裂开,点燃火箭助推器,飞往空中。
  在卡拉型巡洋舰“阿什莫夫号”的舰桥上负责指挥的约尔金大校突然得到战斗指挥所的报
  告:“三枚反舰导弹正向我方飞来。距离五十公里。方位九十八度。”
  约尔金大校从上级领导那里听说过,为了解放日本,美国似乎打算迟早要在太平洋方面进入对苏作战。所以,他作好了精神准备在等待着,但是,他连作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舰只会成为第一个受攻击的目标。
  “还有三分钟就到达本舰最近距离!”他接到这份报告后,立刻命令:“发射干扰雷达火箭,准备发射二十三毫米加特林炮。”
  干扰雷达火箭弹是为了迷惑鱼叉式反舰导弹的雷达,在空中制造假目标,加特林炮是击毁来袭导弹本身的自卫火器。
  当三枚鱼又式反规导弹以贴着海面的低空接近到卡拉级巡洋舰三千米处时,装载在左舷的两枚加特林炮弹喷火了。一枚鱼叉式反舰导弹受到加特林弹的截击而在空中爆炸,但另外两枚却击中了这艘近万吨的大型巡洋舰的横腹。两枚导弹分别在与舰桥垂直的侧舷和舰尾附近各炸了一个大洞。舰桥失去了指挥机能,另外,击中后部的那枚导弹穿进了导弹库,在内部爆炸,因此引起了连锁爆炸。不到五分钟,这艘最新式导弹巡洋舰断成两截,消失在日本海的波涛之中。
  “布雷默顿号”艇长理查德森通过声纳听到了从海里传来的爆炸声和海水卷成旋涡的声音。当他确认目标被击沉后,立刻把船头调向南方,以三十海里的速度迅速脱离了现场。因为他担心苏联海军的反潜侦察机会前来报复。
  “用反舰导弹攻击水面舰只,尽管击沉了,也不尽兴啊!”艇长想起了从老一辈潜航员那里听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艰苦战斗的故事。
  那时,鱼雷的射程充其量不过三千米,因此,只得冒险靠近能用潜望镜看清目标的距离,发射鱼雷。还有哑雷,即使命中目标也不爆炸。艇长在有空调设备的舒适的、与当时狭窄而肮脏的潜水艇截然不同的核潜艇中回想着这些事情,同时命令“布雷默顿号”调头向南航去。
  对于苏联来说,美国参加对日作战并不是突然的事件。克里姆林宫早在前一年的十一月底就已第一次觉察到了这种迹象。也就是在霍利总统确定了白宫的意图后开始向国会领导人作说服工作的时候。美国的国会议员,每个人都有很多出色的顾问。特别是处于领导地位的议员,国家提供经费为他们配备多达数名具有博士头衔的专家。有一名国会领导入和这些专家偷偷交谈的事情,由于顾问们不注意而泄漏出去,传来传去,最后作为不可靠的消息传到了苏联的情报机关。十二月初,苏联驻华盛顿大使向国内报告说美国可能参加对日作战,报告上注明消息不可靠但非常重要。罗斯托夫总书记接到这份报告,他虽然很感兴趣,但却没有立即相信的意思。
  “即使波斯湾沿岸的石油地区重新进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华盛顿政府是不是就真地打算冒全面核战争的危险决心在远东对苏联宣战呢?”
  新的一年开始后,克里姆林宫才终于感到这个消息是真实的。因为苏联的海洋侦察卫星侦察到,大量美制武器正在通过海路运给上海的日本流亡政府。当时日本解放军正在获得美国新式装备从事师的改编和部队的训练。苏联在中国内部没有情报组织,它只能借助于侦察卫星传回的船舶移动、海港的装船卸货等空中照片来掌握情况。苏联的宇宙一二六五号侦察卫星在上海二百五十公里上空拍摄的照片表明,美国的最新式MI型坦克很明显地排列在码头上。
  “美国宣布对中苏战争保持中立,处于不能公开向中国提供武器的地位。提供武器的对象,只能认为是上海的日本流亡政府。”
  在克里姆林宫深处的办公室里,罗斯托夫总书记一边回想着两个月前接到的驻华盛顿大使发回的未加证实的情报,一边自言自语地嘟哝着。在他心里,对美国的决心的不安和愤怒正在逐渐加强。
  一九八Y年四月十五日黎明,美国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亨利·阿瓦发出的采取战斗行动的秘密命令,通过发射到赤道上空三万六千公里处的军用同步卫星,传到正在西太平洋活动的美国所有舰艇、飞机和地面基地。苏联电子监听装置也抄收到了这个信号。但是,苏联的情报机关未能破译这份用高度密码编写的秘密命令。但是,由于这次使用的密码是与美军平常使用的完全不同的新密码,所以,苏联领导人确信其中一定“包含着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两小时后在日本海发生的卡拉级巡洋舰被击沉的事件,对此作出了答案。
  四月十五日中午,克里姆林宫以罗斯托夫总书记的名义,向世界发表了特别声明:
  “美国终于丧失了理智,为打倒日本人民共和国政府而诉诸了武力。它还践踏对中苏战争保持中立的协定,开始大规模地向中国提供武器援助。霍利总统将作为最愚蠢的领导入而永久载入史册。华盛顿政府要承担美国的这一决定产生的全部责任。苏联陆、海、空军已准备好给美国侵略者以彻底毁灭性的打击。”
  虽然使用了严厉的措词,但是,在罗斯花夫总书记看来,美国没有在欧洲诉诸武力反倒使人松了一口气。因为调到中国战线来的大量的苏联和东欧军队,是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面抽下来的。在远离可以说是苏联心脏部位的苏联欧洲部分的远东地区爆发有限的对美战争,对罗斯托夫总书记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
  苏联方面也完全不打算把这场战争升级为美苏之间的核战争。为了保卫只不过是对华战争的后方基地的日本人民共和国,而采取招致美国对苏联本土进行核报复那样的行为,对克里姆林宫。来说是一点也“不上算”的。
  “在包括日本在内的远东地区向美军发动攻击时,不得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对方首先使用则另当别论。”
  罗斯托夫总书记的这道秘密命令发到了部署在远东的所有苏联部队。而这和美国总统霍利提出的介入对日战争时的不可缺少的先提条件是完全一致的。
  苏联在首先使用核武器方面固然有所节制,但却已着手积极地破坏和攻击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通讯和侦察体系。这两个体系在八十年代都使用了人造卫星。侦察卫星携带着超高精度的照相机,在最低高度为二百公里的高空飞行,每九十分钟绕地球一周,具有辨别地面上长五十厘米的物体的能力。低空飞行(即使说低空飞行,也比飞得最高的飞机高七倍),是为了尽量提高拍摄地面目标的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几乎是接近大气层飞行,所以,同空气的摩擦使卫星的高度逐渐下降,飞行到三个月,便会遭到坠入大气层燃烧净尽的命运。

  四、“摧毁美国的侦察及通讯卫星!”

  苏军总参谋部在进入对美战争的同时,接到了罗斯托夫总书记的上述命令。但是,摧毁以低高度飞行的侦察卫星,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还没有掌握使苏联的用于摧毁人造卫星的卫星接近以低高度、高速度移动的美国卫星的技术。
  但是,至于通讯卫星,情况就不同了。美国在西太平洋方面向东经一百二十五度(大致在印度尼西亚的西里伯斯岛上空)的赤道上空三万六千公里处发射了同步军用通讯卫星。苏联战略火箭部队认为摧毁停止在超高空的卫星是比较容易的,于是从座落在苏联中亚地区的里海附近的发射人造卫星的丘拉坦基地,发射了破坏卫星的卫星。这是进入对美战争的第二天,也就是四月十六日的事情。
  苏联的这颗用于破坏的卫星进入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两周后,便接近了西里伯斯岛上空的美国通讯卫星。但是,美国的通讯卫星已经预测到了。美国的卫星具有能够在五十功力内探知敌方人造卫星接近并临时改变轨道的能力。
  美国的卫星点燃辅助助推器,偏离轨道三度,由正常的停止位置向西移动了五十公里,这时,苏联发射的用于破坏的人造卫星无声无响地飞过去了。美国通信卫星又恢复了原来的位置,重新建立了立即把华盛顿和夏威夷美国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部的命令传达给部署在西太平洋的所有美军部队的态势。
  四月十五日黎明,八十五架F111战斗轰炸机一架接一架地离开冲绳加手纳美国空军基地飞向东方。这些飞机是美国战术空军所属的远程战斗轰炸机,是五天前从美国本土起飞,经空中加油后,横越太平洋到达冲绳加手纳空军基地的。这批飞机于日出前一小时到达潮岬海面大约五百公里的海上地点。以一万米的高度飞行,得到KC10型空中加油机的加油,然后改向东北方飞去。
  目标是关东地方南部。编队指挥官亨德森大校在起飞前的内部吹风时,说接到了命令,要他们去破坏东京附近的日本军事目标,特别是部署着苏联空军的横田及厚木的空军基地、生产和维修苏联制造的T72型坦克的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国营坦克工厂。此外还说,要破坏苏联的军用通讯组织使之陷于瘫痪的任务。
  为了不被苏军占领日本后在八丈岛新设置的雷达发现,这个大型编队到达八大岛西南四百公里上空时,高度由一万米下降到了离海面只有五十米。航速保持在大约一千公里。把F111装备的电动高度计和自动操纵装置连接起来,那么,不靠飞行员的技术也能够进行低空高速安全飞行。
  飞机编队贴着海面从大岛和伊豆半岛中间飞过,深入到相模湾深处,在茅崎附近越过海岸线,进入日本本土上空。
  “第二十四中队攻击厚木基地!第三十六中队炸毁相模原坦克工厂!第四十八中队炸掉根田空军基地!”
  根据亨德森大校的命令。编队分成三个中队,以超低空的高度飞向各自的目标。厚木基地在日美安全体制大放异彩的时代,曾经是美国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利用的基地。日本人民政府成立后,苏联空军在这里部署了防空战斗机部队。即来格23A型截击机以及苏霍伊15型战斗机。机场周围部署了苏联制造的SA-6型地对空导弹。
  二十四架F111战斗轰炸机有四架EF111干扰电波飞机伴随。行动计划是,用这种飞机发射与敌入的雷达站和地对空导弹发射的电波波长相同的电波,完成迷惑敌入的任务。在敌人被迷惑的当地,载着炸弹的F111战斗轰炸机攻击地面目标。在电子战方面,美国空军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苏联至少落后了几年。美国的这种自信,是促使它敢于进行表面看来有些鲁莽轻率似地攻进苏联防空战斗机基地的重大原因。
  第二十四飞行队队长斯科皮昂中校在离厚木机场二十公里处向编队各机发出指示:
  “防空火器密集,机场上空危险。因此只进行一次攻击。各机投下全部炸弹后,开动补燃器,以超音速的速度脱离战场,绕过富士山北侧,向驻河湾上空飞行。集合地点是御前崎东方二十公里上空。”
  对厚木基地的轰炸是按预定计划进行的。可能是苏军雷达受到干扰的原故,地对空导弹几乎一枚都没有发射。F111战斗轰炸机每架载着五吨炸弹,飞向机场上空。飞机与飞机之间拉开五百米,各投下十枚五百公斤重的摧毁机场跑道的炸弹,然后立即超低空向西北方向退去。
  结果是取得了超出预料的巨大成功。跑道上到处都是深深的弹坑,机库和地面停留的米格23型截击机等顷刻之间中弹起火燃烧。进入小型耐爆机库的战斗机,虽免遭破坏,但由于跑道弹坑累累而不能起飞。不妨说,这次成功全靠贴着海面飞行的超低空入侵得来的。尽管如此,还有四架F111在厚木机场上空被击落。这些飞机都是被不使用雷达而是装有光学瞄准装置的五十七毫米的防空炮击落的。
  袭击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国营坦克工厂的另外二十四架F111战斗轰炸机受到了更困难的条件限制。因为上海的流亡政府强烈要求美国方面在攻击为苏联生产武器的日本军需工业时,为了不伤害日本工入而在工人上班前轰炸工厂,并要求不要轰炸整个工厂,因为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只轰炸要害部分,如发电站、变电所等动力部门。这样就能够完全阻碍生产。美国方面也接受了这个要求。
  起飞前造了工厂的精密模型,向全体飞行员指明了轰炸地点。为了使得炸弹确实命中,决定全部使用灵巧炸弹。这是一种顺着激光的反射光线,准确地命中目标的炸弹。与这批飞机一起去的还有携带激光发射装置的特殊的F111,飞行于目标上空。
  这里也有三架F111被击落。但是,正如事前商定的那样,由于集中轰炸发电、变电设施,工厂的其他部门和附近民房的破坏得以避免。
  流亡政府的军事委员茅野事后得到这项通知后,对美国联络武官马库林表示谢意说:“感谢美国空军的关照。望今后在空袭日本时,也能尽量注意不要杀伤日本人。”
  根田空军基地具有极强的防空能力。因为这里配备有苏联海军的逆火式轰炸机。对于从相模湾飞进来的美国飞机编队来说,横田空军基地位于最远的内陆,所以在属于第四十八飞行队的二十五架F111战斗轰炸机到达横田上空前五分钟,就下达了进入防空警戒态势的命令。编队指挥官特罗皮卡尔中校把二十五架飞机分成三队,命令从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同时向横田基地发起攻击。这是为了打乱苏联方面的防空态势,防止对空导弹集中到一个方向上来。
  作战方法和攻击厚木基地一样,各机只在基地上空通过一次,在刹那之间投下了携带的十颗五百公斤重的炸弹。在地面被炸起火燃烧的逆火式轰炸机一瞬间映入了特罗皮卡尔中校的眼帘。攻击结束后,编队在驻河湾上空集合时,有九架飞机没有归还。
  “受到了没有料到的严重损失。尽管配备了干扰电波的飞机,横田空军基地的防空态势比估计的要强大得多。”
  特罗皮卡尔中校在十年前曾作为美国空军的一名飞行员在横田基地服过役,而今天自己却不得不轰炸那里,他感到不可思议。
  以冲绳为基地的美国战术空军以后仍旧不间断地继续对日本进行袭击。目标是设在日本的苏联海空军基地、日本列岛周围的苏联舰艇、为苏联制造武器弹药的军需工厂等。但由于上海的流亡政府的强烈要求,而美有空袭铁道和公路等,更不要说城市了。因为日本人口过于稠密,很可能杀伤平民。
  部署在日本的苏联防空部队使用战斗机、对空导弹和对空炮,进行了反击。但是,本来没有驻扎多少苏军兵力,而且把对华战争放在优先地位,因此,没有充分加强驻日苏军,补给也不充分。
  因此,美国空军得以天天取得战果。这个报告极大地鼓舞了上海的日本流亡政府。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

第六章 反攻

  一、中国军队进入东北地区南部

  话说四个月之前。中国军队夺回了东北地医与华北平原交界的山海关之后,乘胜前进,沿渤海湾北上。第一步要夺回沈阳和旅顺,最终的目的是要把苏联军队赶出整个东北地区。
  突破山海关的当天,中国军队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以杨总参谋长的名义发布了最高命令:“要失收复东北,然后收复内蒙。因此,张家口方面要进行持久战,对沈阳方面要采取积极的攻势。”
  从去年年底陆陆续续运到的美制新式武器使杨总参谋长有了信心。而且,中国军队打了两年多北京保卫战,有了一支在武汉方面训练出来的新的机械化部队,这支部队曾经以出乎预料的速度从玉田胜利地攻到山海关。这也使杨总参谋长有了信心。
  一九八Y年一月十五日,为了攻占沈阳,中国军队的先头部队通过锦州西南三十公里的地点,向东北方向挺进。目的是占领锦州。在历史上锦州就是东北地区南部的战略要地。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译者注)之后,日本关东军向华北地区进攻的时候也曾占领过锦州。
  向锦州挺进的中国军队先头部队三个师(一个坦克师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师)把后续部队远远抛在后边,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苏联军队从空中侦察得知这一情报后,下决心要围歼突到近前的中国军队的这三个师,以此作为再次南下占领华北平原的起点。
  为此,苏联军队开始进行调动部署,调集在锦州南面的六个师,还有北面稍远一点的五个师迅速集中,要从三面围歼中国军队的三个师。
  一月十八日,苏军在通往锦州的铁路线上的高桥附近完成了要给中国军队惨重打击的部署。具体来说,就是主力五个师从北面,两个师从东北面,四个师从西北面向高桥前进,构成了包围形势。苏军从西北方向向高桥前进的四个师还负有截断中国军队退路的任务。
  “这样一来,中国军队的三个师可就成为瓮中之鳖了。这帮家伙任意乱撞,自作自受。让他们尝尝我们苏军的厉害,我们要从这里开始再次进攻北京!”苏军第一百三十六坦克师师长乌拉基米尔少将信心十足。他统率的这个坦克师是从北面向高桥运动的主力部队五个师中的先头部队。
  苏联军队去年秋季在中国军队夺回华北平原的作战中被赶回北方。他们认为,再次南进的机会已经到来。参加这次包围高桥作战的苏联官兵都有这种想法。
  显然,制主权掌握在苏联方面。因为苏联方面把苏霍伊15,米格23A型截击机,还有新型米格27战斗机都投入了对华战争。在工业技术上,中国没有能力生产堪与苏联这些新型战斗机匹敌的新飞机,特别是,在生产喷气发动机和飞机用电子仪器方面就差得更远了。
  尽管如此,从美国陆续运到的爱国者式地对空导弹却帮了中国的忙。在用这种导弹作了防空部署的地区能够有效地击退苏联空军不断的攻击。然而,由于导弹的数量有限,若在广阔的全中国境内部署一个防空导弹网,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
  当中国军队向锦州挺进的三个师到达高桥以南五公里的时候,苏联军队开始发动总攻。苏军照例先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猛烈炮击,然后出动近两千辆坦克从三个方向对中国军队展开了围歼的架势。中国军队打先锋的是第二十八坦克师。这个师的许师长已经预料到会突然遇到苏军的凶猛反攻。因此,他没有特别惊慌。
  “要设法在这里阻击敌入,以便争取时间,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仅只我们这支部队也会给苏军相当沉重的打击。”
  在这个最前线指挥中国军队三个师的湘军长立刻命令炮兵部队射击。但是,这并不是一般的射击。不仅有重型火炮,而且有多筒速发火箭炮,把大量的小型地雷发射到苏军的坦克群前。这种散射地雷,就是用大炮或火箭炮发射一种弹体内装有许多小型地雷的炮弹,炮弹即将落地之前炸开,小型地雷就散布在地面上。一发火箭炮弹内装有拳头大小的地雷近二十个。这是刚刚从美国运到的新武器。它本来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为了阻止苏联的装甲集团军对西欧中部进行闪电袭击而研制的武器。
  “不知这种散射地雷群对阻止苏军坦克前进会有多大效果。无论怎么说,这是第一次在中国战场上使用。只能希望更多的苏军坦克碰上这种地雷。”许师长觉得这种散射地雷群的效能关系到自己师的存亡。
  中国军队三个师的炮兵部队发射了将近二十分钟这种散射地雷。把他们现有的炮弹都打光了。这种小型地雷落到地面后也不是钻入土中。为了蒙骗坦克驾驶员,它表面涂着白色,就那样裸露在地面上。一月份的东北南部地区,天气严寒,江河大地都结冻了。散射的小型地雷落在薄薄的积雪上,若不是非常靠近十分注意看的话,是很难发现的。
  中国军队发射完散射地雷之后不到十五分钟,近两千辆苏军坦克就分三路朝地雷群的方向急驶过来。但是,在坦克刚一冲进地雷群就听见各外响起爆炸声,升起股股的黑色烟尘。特别是以“一”字形冲在前面的苏军坦克中队,其中有的部队大部分坦克压上了地雷.压上地雷的坦克也并不是着火烧毁。地雷是小型的,装的炸药量少,因此,只能把坦克的履带炸断。即使这样,坦克也必须停车修理。这正是中国军队要达到的目的。
  一辆坦克的右侧履带被炸断了。它的车长向中队长大声喊道:“请快点让坦克修理车开到这边来,越快越好!老在这里停着,不知中国军队什么时候要放反坦克火箭啊!”
  实际上苏联的装甲集团军的坦克修理车水平非常高。不用说它能够更换所有的坦克零件,而且就是在野战当中,也能更换被打毁的炮塔和发动机。修理或更换履带那更是易如反掌。
  然而,这么多的坦克同时在四处压上地雷被炸断履带,要修理无论如何在时间上也是来不及的。苏联的坦克修理班,这一次可是突然遇到了特别忙的情况。并且,如果是演习,尚且可以,而现在是真正的战场,随时都有遭到中国军队猛烈炮击的危险,怎么能从容地去修理发生了故障的坦克呢?
  坦克师长乌拉基米尔下令,放弃炸坏的坦克,只驾驶完好的坦克前进。然而,越往前开,压上地雷被炸断履带不能动弹的坦克就越多,苏军坦克接连不断地就地停下了。中国炮兵部队大面积发射散射地雷奏效了。从天上看,在宽二十公里,长几公里的封冻的大地上到处都是黑点--不会动弹的苏军坦克。
  一直在寻找战机的湘军长这时下达了命令:“目标是苏军的死坦克,用激光制导炮弹,打!”
  一百五十二毫米和二百零三毫米的缴光制导北美毒蛇式炮弹撕裂了零下十度的大气,呼啸着不断地扎向苏军坦克。激光制导炮弹在突破滦河防线的作战中曾发挥过威力,绰号为“坦克煞神”。苏联军队对它的威力非常清楚。乌拉基米尔少将大惊失色:
  “糟啦!无论如何必须把中国炮兵部队打垮!要集中全师的炮兵轰击敌人的炮兵。也要请求空军出动。”
  炮兵对攻,是苏军的拿手戏。立刻就打响了。苏军炮兵观测营想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雷达一测定中国炮兵打过来的炮弹的弹道,就瞄准发射阵地用炮弹给以回击。
  然而,中国炮兵这次的打法变了。在中苏战争初期,中国炮兵因为过低地估计了苏军反炮兵作战的能力,所以曾经遭受过惨重的失败,对此,总结了教训。中国的炮兵也自行化了。炮塔装在履带上的平台上,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转动。打几发之后就改变发射位置。因此,在苏军炮兵射击时,总是移动到别的位置上。这样一来,苏军的炮弹只能白白地在中国军队自行火炮的履带印上炸出深深的弹坑。
  中国炮兵开始发射激光制导炮弹之后二十分钟,苏联空军苏霍伊17型战斗轰炸机发动了袭击。目的是要炸哑中国炮兵。但是,现在中国的师级炮兵配备了许多从瑞士厄利肯公司进口的自行高射炮(装有雷达和电子计算机)。
  苏联空军第一批袭来的二十五架苏霍伊17型轰炸机成了这种三十五毫米双筒对空自行高射炮的袭击目标。高射炮立刻开始射击,一多半被击落了。在中苏开战之初,为了轰炸苏军的坦克师,中国空军曾经多次出动鹞式对地歼击机,而几乎全部被苏军的自行高射炮击毁。今天的情形与当时的场面,情况恰恰相反。
  苏军包围高桥之战,尽管苏军动用了多于对方两倍以上的优势兵力,但因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散射地雷和激光制导炮弹的反击,丧失了攻击的冲力,不得不以退却而告终。高桥会战的第二天——一月十九日,锦州解放了。中国军队从东北南端入手,取得首次大捷。
  苏军退到锦州东北十公里的地区,开始构筑新的防御阵地。
  “不用担心苏军会再拥进华北平原了。张家口方面的持久战也打得很好。我军要继续朝沈阳方向前进。”
  杨总参谋长在北京听到高桥会战的捷报,感到欣慰。他觉得自苏军入侵两年半多以来所花费的辛苦有了报偿。在开战之前,杨总参谋长还是满头黑发,而经过北京保卫战的操劳之后,他已两鬓染霜。但是,从中国军队突破滦河防线之时起,他的脸上不时地露出了笑容。
  中国方面的反攻不只是收复了东北地区南部。就是在苏军和克格勃边境警备队统治下的东北主要地区,为了配合中国军队北进,游击队员也展开了游击战争。这种游击战,自中国军队攻入山海关之后,迅速地活跃起来了。
  苏军在两年半以前拥入满洲,把警备队已占领的城市和铁路沿线的任务交给了克格勃所属的边境警备队。如果把守备陆续占领的城市的任务由正规军担任,随着不断地前进,就会缩小第一线的兵力。上述措施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而采取的。
  在苏军势头旺盛的时候,中国方面的游击队几乎是偃旗息鼓了。仅仅是在山区,例如在大兴安岭一带以及从哈尔滨经牡丹江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沿线,搞一些规模有限的破坏运输的活动而已。搞这些活动的人,几乎都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部队被打散的士兵。但是,中国军队突破了山海关,打到了满洲南部,就使得上述情况为之大变。
  “东北地区全体军民要立刻行动起来,打倒俄国侵略者,把他们赶出我国领土。党中央全力支持这一斗争!”杨总参谋长代表党中央发出了号召。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中国入民解放军的安营长率领部下四百六十余名官兵于一九八Y年一月中旬离开北京郊外的驻地,目的是去切断横贯大兴安岭山脉的苏军后方运输线。安营长率领的队伍在行军途中为了避开苏军空中侦察和直升飞机巡逻,绕过平原地区,顺着内蒙古自治区的山区北上。他们从大兴安岭南端进入丛山峻岭,沿着山梁向北前进。他们要去炸断的铁路线是苏军大后方运输补给的铁路线,起于满洲里,经海拉尔、齐齐哈尔和哈尔滨,直通符拉迪沃斯托克。
  安营长指挥三个连。他将每个连又分成四个袭击组,总计分成十二个袭击组,每组大约四十来人。将近四十名成员当中有一半是爆破班,负责为被爆目标安放炸药;另一半成员为爆破班打掩护。此外,每个组还配备两三名当地的熟习地形的人作向导。他们不是正规军人,几乎都是民兵或共青团的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安营长在兴安岭山梁西侧山腰上的兴安附近选择了三个地点,要以这三处进行炸断铁路线的首次尝试,并决定要三处同时爆炸。只炸断一处的话,很容易修复。但是,如果三处同时炸断,特别是中间一处待两端修复之后才能把所需材料运进去,因而可以大大拖长修复的时间。因此就能达到长期阻碍苏军运输的目的。
  克格勃的边防警备队也特别担心铁路线很有可能被炸,因而重点进行巡逻。虽说如此,但若在漫长的铁路线上全都布置上警备人员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苏军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命令装有夜间侦察装置的直升飞机不停地沿铁路线飞行侦察,以便发现可疑人员。这种侦察飞机配有机枪和火箭弹,这使以安营长为首的中国爆破组袭击队感到头痛。
  为了不让侦察的直升飞机发现,能顺利地接近铁路,他们选择了铁路线靠近森林的地带,并且,在铁路线旁专门修筑了负责防空警戒的人员,一听到直升飞机飞来的声音就马上让正在铁路线上进行爆炸推备工作的爆破队迅速到掩蔽所隐蔽。
  导火索安放在火车进山的大转弯处,以便通过列车行进时车轮的重压来引火。又在几个地方的雷管和枕木下边埋好了黄色炸药。一旦军用列车来到,就会联通线路一起飞到天上去。
  一月二十五日夜里,大风夹着飞雪刮个不停,就在这个时候,爆破装置已经安放完毕。然后,担当这一任务的四十来名队员大家都静悄悄地伏在掩体里等待着。这时,一列军用列车喘着粗气开上了大兴安岭山脉西面的斜坡。它的前半部分是无盖货车,上面装着一辆辆T72坦克;后半部份挂的是满载石油的油罐车。直升飞机在列车的上空随同飞行,可是,尽管飞的很低,因为风雪太大的缘故,地面的情况是什么也看不见。
  当这列军车开到转弯处的时候,一声巨响,六处黄色炸药同时爆炸。这列由三十五节车相编组的军车,爆炸起火的同时并没能停下,以原速冲出铁轨二百来米,翻倒下来。车里装的石油着火爆炸,一片惨象。一处处冲天而起的大火,以漫天皆白的大雪为背景,犹如朵朵红莲。
  安营长从附近的小山包上看到这地狱般的情景,因敌人的上当而会心地露出了笑容:
  “这下子修复铁路至少需要半个月。通过大兴安岭的这段铁路运输线完全瘫痪了!”
  此种情况在东北地区的铁路沿线到处都发生了。
  克格勃的边防警备队因此而感到头痛。这是因为如把全东北地区的铁路线都警戒起来,兵力很不够。苏联从本国派遣了增援部队,但是,仅此办法已经来不及了。因此,不得已而采用了苦肉计。这就是让日本的人民公安军担当了警备东北地区苏军运输线的任务。这是驻日本苏军最高司令德米特洛夫想出来的办法。也就是想让亚洲人打亚洲人。
  日本人民公安军是日本共产党从小培育的军队。原本是日本共产党的直属部队,是为了监视改名为人民军的前自卫队而组成的部队。原则是征集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子,因此,也得到了苏方的信任。德米特洛夫大将本人也是想通过给苦战于东北地区的克格勃派遣日本公安军来沾光,以使希望离开驻日苏军司令这个虽有名但并不称心的职位,得到高升。
  二月的最后一天,苏联空军安东诺夫22型运输机载着日本公安军的三个营,从东京近郊的横田基地启程,径直飞往大兴安岭山脉东麓的齐齐哈尔。在布谷担任政治军官的立木少校也包括在内。仅仅在一周以前,他才晋升为中校,并授与了公安军营长的职衔。
  “听说,宣誓效忠于苏联的日本共产主义者组成的部队,已经到达齐齐哈尔。他们是充当苏联克格勃的走狗来讨伐中国游击队的。”
  这种风声,迅速地在中国人中间传播开来。以齐齐哈尔机场的地面工作人员身份潜入的中国间谍提出了报告。这个报告后来又被添枝加叶加以传播。正在大兴安岭山脉活动的安营长也听到了这些传言。
  “被作为克格勃的走狗派来进攻我们的日本公安军,不值一击。中国人民和日本流亡政府合起来打倒苏联帝国主义。日本公安军,先由我们来干掉他们!”
  立木中校指挥的一个营约三百人,在齐齐哈尔机场下了大型运输机后,只就地休息了一天,接着就沿铁路线向西北方向进发,进入了大兴安岭山豚。
  “希望早一天消灭中国的游击队。”
  这句话是为了回答当地克格勃指挥官提出的近似命令的强烈要求说的。对立木中校来说,中国大陆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的土地。他的部下,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也是可以信任的,担是,从战斗力上说则感到担心。由于地理不熟,只好强迫那些软弱可欺的当地中国人带路。部队分乘卡车,从大兴安岭山脉东侧爬坡。中途遇到了中国游击队破坏的铁路线。有几辆货车翻了车,有的还在冒烟。附近的线路象软糖一样发软,而且弯弯曲曲,即使在外行人看来,要修复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物资。
  “敌方能破坏到这么严重,是够厉害的。”
  立木中校在列车爆炸的现场感到今后即将与之作战的中国游击队是令人可怕的。
  “俄国人为什么不自己来打,而把日本人派到这里来同中国人打仗?”立木心里不满,但现在毫无办法。
  这天夜里,立木中校指挥的那个营决定在沿岸的无名村宿营一宿。村民害怕打仗,几乎所有的入都逃到了山里,六十几家房子空荡荡地分散在河岸上。全体人员由于长时间乘卡车在不平坦的公路上颠簇,已经精疲力尽,连站岗这类起码的事都不能搞了。立木中校不是职业军入,在两年半前还是赤旗报的记者。而且不幸的是,把立木中校指挥的这个营领进这个村子里的不是别人,正是安营长的部下。
  第二天凌晨四时许,全体还在熟睡时,安营长指挥的一个连约一百五十人,就突然发起了进攻。中国游击队员放火烧了农民的房子。
  “着火了,快住外跑!”
  日本公安军的官兵你东我西乱哄哄地从农民家里跑出来,什么也没带出,只穿着一身衣服。有的人连枪也没拿。熊熊的大火照出了他们的位置时,“打!”
  一声令下,中国游击队开始齐射。
  安营长下达了严厉的命令:“不要放走一个敌人!”
  中国游击队进行了长时间的齐射。当农民的房子烧完以后,又变成了一片漆黑,枪声也停了。天亮后一看,村子里到处是日本公安军的尸体,没有一个人活下来。
  听到汇报这些情况,安营长感慨不尽。
  “自己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干部,在抗日战争中同日本兵打过仗。现在自己也在同日本公安部队打仗。不过,敌人是苏联克格勃的走狗。不再想让孩子同日本人互相残杀了。”
  总之,立木中校及其部下似乎是为了死才从遥远的日本乘苏联大型运输机来到大兴安岭山麓似的。

  二、解放沈阳

  在连接锦州和沈阳的铁路线的中间,有一个城镇叫作大虎山。从这儿沿河岸的平原向东走大约一百公里,就可以到达日俄战争时因辽阳会战而闻名的辽阳市。苏军放弃了锦州,而在大虎山前面构筑大规模的防御工事,作为保卫沈阳的前沿阵地。这是一九八Y年三月初的事情。
  苏军的新式武器也源源不断地运柱前线。其中有T80型坦克。这种坦克上安着一百二十五毫米的加农炮,瞄准和射击都完全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炮塔是用乔巴姆钢造的,防弹能力很强。这种坦克上安装着一千二百马力的燃气涡轮发动机,最大时速为七十五公里。这是最适合苏联进行它的最拿手的坦克群闪电战的武器。但是,具有讽刺味道的是,这次却不得不把这种具有特别强大的攻击能力的新型坦克用于防御。
  在大虎山附近的最前线部队,一位坦克车长接受了越过乌拉尔山脉丛遥远的地方运来的T80形坦克。他自言自语地说:“这种坦克,如果在两年前进攻北京时配备给哦我们,那么现在早把中国军队感到长江疑难取了。配备这种坦克晚了两年。”
  实际上,现在苏军的处境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在欧洲大陆陷于守势的德军开始装备“虎终之王”坦克时一摸一样。炮塔厚度达八十八毫米的这种坦克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坦克,盟军士兵一看到便感到恐惧。但是,由于出现的太晚,已不能挽回局势。如果德军在一九四零年装备了这种坦克,肯定会攻陷莫斯科。这种坦克的性能之优良,以至使许多德国坦克兵具备了上述这种自信。
  苏联战术空军也在引进新的飞机。这便是苏霍依21型飞机。从外表看起来,这种飞机并不漂亮,后腹部两侧有两个发动机,主翼也不是后退翼,而是一条直线。速度只有零点八马赫。但是用来对付坦克,则具有极大的威力。机头下安装着2门三十七毫米的加特林炮,这种炮具有穿透坦克炮塔盖的威力。安装在机翼下的电视制导战术导弹,具有用一发炮弹可以从远距离击毁敌军坦克和装甲车的能力。而且,机体的重要部分、驾驶座周围和油箱都用厚装甲包着,是专门对付坦克的很实用的空对地攻击机。可以说是模仿美国七十年代中期定型的A-10型飞机制造的。
  第一线苏军官兵在得到苏霍伊21型飞机和T80型坦克这些新式的空中武器和地面武器以后,士气突然大振。甚至在部队里到处可以听到许久以来不曾听到的这种乐观的谈话:“现在,在大虎山防御战中如能消灭中国的第一线精锐的部队,我们就可以重新打到华北平原,攻占北京。打得好的话,可以南下到黄河一线。”
  在苏联军队的官兵中,有人把这场即将来临的大虎山会战比作德苏战争中的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库尔斯克是莫斯科和黑海之间的一个地方城市的名字。一九四三年夏天,苏军在这里摆开了防御阵势,击溃纳粹德国军队的总攻后转为反攻,开始了漫长的反击战,这场反击战一直持续到攻占柏林。对苏军来说,这场会战是消灭希特勒的一个里程碑。在库尔斯克决战中,双方共投入数千辆坦克,直到今天还不断有人说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战。
  “一定要突破大虎山的苏军防御阵地。要夺回沈阳,就得这么办。苏军好象配备了新武器,不过我们也有新武器。”
  杨总参谋长坚定了突破大虎山的信念。据中国方面得到的情报说,苏军在大虎山以南几公里的地带,按东西走向配备了三个大装甲集团。其总兵力,往少里估计也有将近二十个师。另外还查明,在大虎山以北部署了几个师,作为战略预备队。
  “打不好,我们就要完蛋。苏军现在是防御;但它们内心想的却是尽快再打回南方来。可以采取诱苏军部队逐步南下而后歼灭的战术。”
  杨总参谋长终于把十六个师的装甲部队集结到了大虎山以南和大虎山西南二十公里的地方。
  这些部队的大部分,是在攻打北京时在后方武汉地区训练出来的精锐的装甲部队,装备的坦克是豹式Ⅱ型。中苏两军加在一起,有近一万辆坦克。眼看就要在东北地区南部的平原上发生冲突了。
  两个月前,在高桥会战中,苏军由于中国炮兵部队大量发射散雷而蒙受了巨大损失。在这次大虎山战斗中,苏军吸取了这一教训,不再粗心大意地发起先发制人的进攻。相反,倒是仿效库尔斯克会战,想尽量把中国军队引进苏方的防御阵地,利用地雷区、新坦克、对地攻击机、武装直升飞机、反坦克导弹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战斗力量,彻底歼灭。尔后一举攻到北京。
  “苏军的地雷区的面积很大,把大虎山南边全部包围了过去。要突破这一地雷区,就得付出重大的牺牲。即使突破了,在以后碰上毫无损失的苏联装甲集团,我们恐怕也不可能取胜。”
  集结在前线的中国军的坦克部队中有人在这样窃窃私语,流露出不安。有一位师长建议说,要以全师覆没的决心闯入据料纵深达二十公里的苏军雷区。这位师长向杨总参谋长说;如果友军在我们之后突进去,我们全师覆灭也不是徒劳无益的。
  杨总参谋长驳回了师长的要求,他回答说:“我军的装甲部队还处在成长过程中,数量也有限。今后必须收复整个东北地区。不能在这里送掉一个师。我们有刚从美国运来的新武器。”
  在大虎山以南约二十公里的地方,中苏两军正在继续对峙。这时,运到塘沽、青岛、连云港等地的美制雷区突破新武器,正在不断送到前线。这种新武器叫作气体炸药。
  所谓气体炸药,就是把富有爆炸性的气体压火炮弹或者火箭弹内,朝雷区发射。比空气稍重的这种爆炸性气体,在落地的同时,向低空扩散,使用特殊的点火装置引爆。它的威力很大,可以使广阔的地雷区一举炸掉。
  三月十五日早晨,集结在这个方面的中国军队的十六个师所属的全部炮兵和临时调来的六个炮兵师的全部火炮、火箭炮开始朝北方炮击,装填着气体炸药的炮弹接二连三地发射出去。
  苏军听到大炮的齐射声,以为中国军队就要发起总攻了。他们想象到中国坦克在这以后步入苏军雷区而留下残骸的情景,得意洋洋。但是,不可思议的是,根本看不到地面上有炮弹炸裂。
  “中国军队究竟打的什么东西?炮声隆隆,但是表明炮弹落下的尘土飞扬的情况却丝毫看不见。敌人可能在发射毒气。”
  苏联士兵恐慌不安。一小时以后射击停止了,接着又开始发射装载着发火装置的炮弹。就在这一瞬间,几条闪电似的火龙发着巨响,飞向苏军的地雷区。这时,在地雷区中开辟了五条宽约五百米、长近二十公里的安全通道。紧接着,中国军队的装甲部队便顺着五条通道开了过来。
  惊慌的苏联军队想用飞机阻止中国坦克师的前进,于是派出了到达不久的苏霍伊21型飞机。空中仍然漂着黑烟,苏霍伊21型飞机的飞行高度不到三百米。中国坦克部队在宽约五百米的变成焦黑的安全通道上向前猛冲。这时,苏霍伊21型飞机朝着中国坦克部队缓慢地俯冲下来,机头的加特林炮不断地发射出三十七毫米的穿甲弹。
  “畜牲!我军还没有配备防空坦克。防空部队要很晚才能赶上来。现在若遭到那种新式飞机的袭击,就会彻底完蛋。”
  象这句话所说的那样,已经有几辆中国坦克在刚开辟的安全通道上陆续喷出火焰。即使如此,没有遭到损失的中国坦克不顾被炸坏的友军的坦克,一直向北挺进。
  在十五分钟以后,开始了第二次齐射,炮弹还是装填的气体炸药.
  下一个攻击目标是对苏军装甲集团的集结地区进行毁灭性射击。在恰到好处时打来了点火弹。点火弹一爆炸,苏军装甲部队的集结地区便呈现出象几十发战术核武器一齐爆炸那样,被炸得惨不忍睹。
  到处有破坏的坦克,有的坦克的炮塔被炸掉了。有的坦克装载的弹药起火爆炸了;有的坦克表面上看来完好无损,但由于冲击波的袭击,内部装载的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失去了作用;有的装甲车翻了车,底座朝天,车轮在空转;等等。
  由于气体炸药的爆炸声和冲击波的刺激,有的苏联士兵吓疯了,他高声喊叫,看到战友。不管是谁就开枪射击。苏军赖以抵抗的坚固的防御阵地,在一瞬之间化成了一片废墟。
  苏联使用的武器,只有从沈阳附近的前线航空部队起飞的苏霍伊21型等空对地攻击机。这些方联空军的飞机,象发疯似地向中国坦克发射火箭弹、反坦克制导导弹、汽油弹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署在后方的中国陆军的防空部队到达了前线,因此苏联空军损失的飞机也增多了。
  一架苏霍伊21型飞机瞄准了象是指持车的豹式Ⅱ坦克,从三百米的空中缓缓俯冲下来,在距离一千米时按动了加特林地的电钮。但是,在第一发炮弹要射而未射出时,就被地上自行高射机关炮(三十五毫米、二连装)发射的炮弹击中,在空中爆炸了。由于是在低空飞行,飞行员来不及跳伞,机身冲到地面后,象一颗小型原子弹爆炸一样,出现了蘑菇云烟,炸毁了。在大虎山附近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情景。
  归根结蒂,对苏军来说,大虎山决战并未能成为第二个库尔斯克会战。更坏的是,苏军确信大虎山决战肯定会胜利,所以几乎没有考虑距这里一百二十公里的位于东北东方向的沈阳的防御问题。
  “大虎山胜利以后,中国军队又向沈阳发起了进攻,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这方面只部署了几个师的兵力。是根本防不住他们的。要集中兵力防御,时间又来不及,因此只能在更远的后方重新开辟战线。”
  由于出乎预料的失败,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苏军领导机构,一致认为只好放弃沈阳。
  对苏军来说,更坏的情况是,放弃了沈阳,就只好同时放弃从那里向西南万向铺设着铁路的辽东半岛(其最尖端是旅顺)。放弃旅顺、大连地区,意味着断绝苏军大量的补给物资。苏军补给物资,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经对马海峡,通过海上运往东北地区南部的。
  部署在辽东半岛南部的苏军部队,因为从陆地北上有与中国军队遭遇的危险,不得已只好从海上向符拉迪沃斯托克方面撤退。
  就是这样,大虎山的胜利给杨总参谋长送来了两大礼物。一个是收复了东北地区南部的主要城市沈阳;另一个是夺回了辽东半岛。
  “可以说,这样苏军就永远失去了进攻北京的机会。但是,沈阳以北的辽阔的东北平原现在还控制在苏军手里。毋宁说大战还在后头呢!”
  杨总参谋长在北京市的深深的地下参谋总部的办公室,用手抚摸着满头白发,自言自语地说了上述这段话。在美国使用武力介入日本的解放战争时,中苏战线已经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尽管是缓慢地,但是中国军队是在稳步地收复失地。这使即将对共同的敌人作战的大岛也增强了信心。

  三、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登陆作战

  冲绳的美国战术空军袭击了关东地方南部的苏联空军基地。同一天,太平洋上的美军为了解放日本而在另一条战线发动了对苏战争。目标是勘察加半岛上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军港。一九八Y年四月十五日,部署在太平洋上的美国陆,海,空,海军陆战队四军开始行动,决心要占领这个直接面向太平洋的天然良港(这是苏联设在远东的第二个军港)。
  这项作战有三个目的:一,消灭集结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附近的苏联海空军,减轻对在北太平洋行动的美军的威胁;二,从北方牵制苏联方面对预定在南九州和关东地方登陆的日本解放军的反击;三,遏制对靠近勘察加半岛的美国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的威胁。
  占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有了眉目的时候,日本解放军在本土登陆的准备已经就绪。
  “占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作战,是日本解放战争不可缺少的前提。因此,必须尽快占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使美军沿千岛列岛南下。”
  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阿瓦海军大将这样肯定以后,便马上建立了由夏威夷司令部通过军用人造通信卫星网直接指挥正在阿留申群岛和堪察加方面采取行动的美军的体制。
  第一个采取行动的,是部署在阿拉斯加州育空河下流的弗拉特空军基地的美国战术空军。夏威夷人蒙纳凯大校率领的第三十六战术战斗航空团的七十六架飞机,一架接一装地飞离了晨星依稀的弗拉特空军基地的跑道。作战目的在于摧毁部署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中心的地空导弹、雷达站和消灭地面的航空能力。
  预料要在敌国领土上空进行空战,已准备好让两个飞行中队、四十八架F15同行,负责护卫。F15从阿拉斯加的另一个空军基地起飞,在白令海北部的圣马修岛南方海域汇合后,这一百多架飞机的大编队便贴着海面,超低空地一路向西奋勇飞去。
  在时间上说,从阿拉斯加出击的美国战术空军是最早进入对苏作战的。因为是从国际日期变更线(东经一百八十度)的东侧开始行动,所以,蒙纳凯大校的部队开始行动是四月十四日。约飞行三个小时后,堪察加半岛的海沿线出现在眼前,于是,大校下达了如下命令:“把大编队夯成三个编队,第一编队攻击雷达站,第二编队破坏地空导弹阵地,第三编队袭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周围的空军基地,把敌人的飞机消灭在地面!”
  负责袭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周围四个雷达站的二十五架F111,根据中队长亨利中校的命令,又分成了四个队,同时向四个雷达站扑去。
  超百舌鸟雷达自动导航导弹一枚接一枚地从低空发射出去。这种导弹具有能感受到对方的雷达电波并命中发射电波的雷达的特性,是摧毁雷达站的最合适的战术导弹。苏方的一个雷达站为发射这种导弹而惊慌失措,急忙切断了电源。因为这样就不再发出雷达电波。
  但是,这种超百舌鸟导弹备有特殊的记忆装置。具有一旦准确地掌握了电波发射来源的位置,即使中途切断电源,也能记忆最初的发射来源,笔直地冲向目标的性能。而苏方雷达人员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如果遭到雷达自动导航导弹袭击时.切断电源就平安无事”,因此便着了慌。
  每架F111发射了四枚这种战术导弹,使得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周围的苏联四个雷达站大约不到十分钟的功夫,就都完全瘫痪了。在这场战争中,美方也付出了必要的牺牲,八架F111被击落。这些飞机都是被部署在雷达站周围的红外线制导的
  SA7型导弹和短程萨姆地空导弹击落的。
  由于自己一方雷达站的通信中断而知道了美国空军前来袭击的苏联防空战斗机部队,在控制塔发出指示之前使陆续飞向天空。这些飞机是苏霍伊15和米格23B型等截击战斗机。
  F15战斗机立即咬住不放。一架F15发现正在以接近七十度的角度迅速上升的三架米格23编队,便立即把排气阀拉到最大限度,补燃器完全开动。飞机象火箭一样的垂直上升,转眼之间便追了过去,高度达到一万米。就转变成从上方攻击的态势,即等待随着高度增高而以斜角上升的三架米格23飞机。恰好是攻击机身背部的姿势,F15以雷达为目标跟踪米格23,距离迅速接近,于是几乎同时发射出两枚麻雀型导弹。
  空中出现两个耀眼的闪光,两架米格23刚刚爆炸后,F15便掠过测方上空飞去。具有出色的旋转性能的F15看到剩下的一架米格23改变为水平飞行,而重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稍稍降低高度,这次以从后面斜下方冲上去的形式,向着目标迅速上升,按上了火神炮的开关。米格23受到来自没有料到的角度的攻击,右主翼内的燃料箱起火,冒着黑烟一头扎向荒凉的堪察加半岛的山岳地带。
  苏联方面的地对空导弹阵地虽然进行了顽抗。但是,在这里美国空军的EF111电披干扰飞机也发挥了它的威力。电波干扰了雷达电波,别的F111飞机趁机向导弹阵地投下小型炸弹和凝固汽油弹,SA4和SA6等苏联导弹阵地陆续被打瘫了。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本来是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潜艇、特别是核潜艇的基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军港,港湾的入口小,里面是近于圆形的广阔的停泊地。这个停泊地的东侧是军港,拥有码头、船坞和地面设施等。为了遏制苏联潜艇部队,美国方面使用了两种手段。
  “在港湾的出入口敷设卡普托反潜机雷,用攻击型核潜艇包围港湾外侧。”
  根据美国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阿瓦在开战前下达的准备命令,美国海军从阿留申方面用P3C反潜侦察机载来这种反潜机雷,趁美国战术空军攻击苏联空军造成的混乱的时机,陆续把机雷布在港湾的出入口。卡普托反潜机雷说来是装进密闭舱的反潜鱼雷。它的结构是,这种鱼雷沉入海底后,一接收到敌入潜艇的声音,密闭般的舱门便张开,MK46型鱼雷自动奔向目标。为了不错炸自己的潜艇,安装了只能感受苏联潜艇音波的特殊记忆装置。
  一颗机雷可以管四周几平方公里的海域,因此,从以前必须在狭窄的海域投下很多机雷的费事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因为一颗卡普托机雷可以控制过去数百颗机雷才能控制的面积。
  在几乎完全消灭了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苏联航空战力,完成了包围态势的当儿,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阿瓦又下达了如下命令:
  “登陆部队和负责护卫的航空母舰机动部队立即向堪察加半岛海面集结!”
  已在一周前驶离夏威夷、游弋于阿拉斯加半岛前端--荷兰港附近海域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登陆部队及进行护卫的航空母舰机动部队,立刻开始行动,向西驶去。
  登陆部队的主力是一个海军陆战队师和一个陆军师。对于用两个师的兵力占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计划,当初在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部内,也有人反对,认为兵力过小。但是,J-2(情报部)的判断是:“的确,据侦察卫星侦察,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部署着苏军一个师。但是,编制似乎不足。往少估计,实际人数是定员的一半,往多估计,也只是三分之二的程度。如果我方投入两个师,则实力足以超过苏军的三倍。只要作战部的人不是傻瓜,这个仗是能打赢的。”
  两个师的登陆部队分乘大小六十艘登陆舰艇。主力是四艘塔拉瓦级登陆进攻舰。塔拉瓦号、塞班岛号、纳索号和枧港号四舰分别载有大约两千名登陆部队和所需要的车辆、武器,可依靠携带着的直升飞机和登陆舰登陆。这是美国海军的最新式登陆舰。此外,还有五艘硫磺岛级(一万七千吨,约装载一千七百名海军陆战队入员)强行登陆舰,十艘纽波特级坦克登陆舰(八千吨),八艘奥斯汀级船坞型登陆舰等。
  在大量的登陆舰艇外,还有以五艘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护卫部队也一起行动。航空母舰共五艘,其中有卡尔宾森号和企业号两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还有小鹰号、星座号、福莱斯特号等三艘一般航空母舰。在这些航空母舰的四周,有四艘弗吉尼亚级核导弹巡洋舰和王十多艘导弹驱逐舰(其中有几艘装备着伊迪斯型最新式对空导弹)等随同行动。这样强大的海上兵力,超过了两年半以前苏联海军在佐渡岛集结的大舰队。
  登陆部队于四月十八日拂晓到达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海面。在登陆进攻舰塔拉瓦号的飞行甲板上,三十架CH46型直升飞机转动着机翼,等待从舰上起飞。海军陆战队员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机舱。上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F14战斗机和F18攻击机为了掩护登陆作战,轰鸣着从空中掠过。
  “我要第一个冲进堪察加半岛。都好了吗?不想死的跟我来!”
  担任分队长的詹金斯上士在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卷起的轰鸣声中大声喊着。当他确认分队的全体队员都已进入直升飞机后,便失上了飞机后面的舱门。就要离舰了。从机窗看去,看惯了的呈现巨大长方形的塔拉瓦号的舰桥在飞起来的直升飞机下面迅速变小了。
  飞行十五分钟后,詹金斯分队和其他十五架飞机一起降落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湾东端的一个发红色的高地上。这里应该驻扎着苏联自动化狙击师下属的一个团。但是,不清楚这个团现在是否在驻地。航空母舰上的飞机陆续起飞,对地面活动的东西发动攻击。各处硝烟滚滚,爆炸声震耳欲聋。
  “好,都退出战场。不要抬头!”
  在分队队员眼前突然出现的是到处都是岩石的荒凉地形。不到五分钟,随着啪啪的清脆的枪声,飞来了机枪子弹。附近有苏联的步兵部队。对全部队员来说,这是平生第一次遇到的对手。
  “马菲下士,头再低点!”
  就在詹金斯上上喊话的当儿,一发子弹从下上钢盔的顶上擦过去,打成了一个小坑。下士回过头来,向对方伸出右手拇指,这是表示“感谢”的手势。占据了便于了望地点的詹金斯分队通过无线电,呼叫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要求向似乎有苏联部队的洼地投凝固汽油弹。
  苏军试图从鄂霍次克海沿岸以及作太北部的航空基地出动空军进行反击。但是,由于中苏战线忙得不可开交,能调到这个方面来的飞机数目有限,所以,在处于压倒优势的美国航空母舰势力面前根本不值一击。尽管如此,美国仍然受到一些损失,两艘登陆舰被敌舰导弹击沉,一艘受重创。留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内的苏联两艘查理级核潜艇企图突破封锁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但都在出港时被卡普托反潜鱼雷探知、击沉了。
  负责防守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柯瓦连斯基师长非常担心。美军开始进攻以来已经是第五天(四月二十日)。师作战参谋齐鲍连科大校向师共提出了一个可怕的方案,就是投掷上级司令部命令不准使用的战术核武器。柯瓦连斯基大吃一惊。
  “齐鲍连科大校,你也知道,核武器的确储藏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这里。但是,它是在克格勃的管理之下。我师只拥有弗洛格战术导弹那样的发射手段。你打算怎样从克格勃手里弄到核弹头呢?”
  “如果把苏联这一远东唯一面临太平洋的军港轻易让给美军,我师的面子就丢尽了。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必须打垮美军。如果向海上的美国舰队发射一枚带核弹头的弗洛格导弹,他们将不得不惊慌逃走。那样一来.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就得救了。你很清楚克格勃保管的核弹头赔藏库的位置。那就是在位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军港东北六公里的第五十八高地的山脚下修建的洞窟式储藏库。”
  齐鲍连科大校的眼睛闪耀着使人感到有些奇异的光彩。好象充满信心:对于不知从何处涌现的美军的突然袭击,自己今后要干的事将能挽救整个远东苏联军队。
  “要想从克格勃手里得到核武器,需要师长签字。现在就请您在这份文件上签字巴。”
  柯瓦连斯基师长被齐鲍连科大校的气势所压倒,勉勉强强在要求调拨核武器的请求书上签了名。他已经做好了誓死的准备。因为他尽管知道这是违反上级命令的,但是,既然已被包围到这种趋度,无论如何也别想活着返回苏联国士。二十分钟后,齐鲍连科大校来到克格勃的核储藏库,他向管理储藏库的负责人阿希莫夫少校出示了请求书,要求发给用在弗洛格战术导弹(射程约七十公里)上的三枚五千吨的核弹头。
  “没有得到克格勃上级发核弹头的指示。光是师长的命令不能发给。”
  在阿希莫夫少校拒绝的一瞬间,齐鲍连科大校的手枪吐出了火舌。当时在场的几名克格勃人员,转瞬之间也被枪杀了。这是抢夺核弹头。
  二十分钟后,装着五千吨核弹头的弗洛格导弹,在附近的山脚下,摆好了发射姿势。目标是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军港东面五十公里海面游弋的五艘美国航空母舰机动部队群。设立在半山腰的针对水面的雷达,捕捉到多艘美国舰艇的位置。有关情报通过有线随时送到弗洛格导弹发射管制人员那里。
  “保卫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是我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豁出命也要干。这一发导弹就要美国舰队马上下地狱。”
  齐鲍连科大校得到部下做好了全部发射准备工作的报告之后,正要下达发射弗洛格导弹的命令的时候,在左侧斜后方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同时约二十辆装甲车朝导弹发射台急驶而来。他理会到这是抢夺核弹头,是克格勃部队强行夺回的作战。
  “完了。再早一分钟的话,发射就成功了。”就在齐鲍连科大校咋舌的一瞬间,他的背上被接近到一百米处的克格勃的装甲车发射的机枪子弹穿了许多窟窿。
  经履带碾压而搅和在一起的泥土和白雪上,溅洒着鲜血。就象无数朵直接开放在地面上的红色蔷薇花。集结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海面的美国舰队,差一点遭到毁灭。但是,美国军入中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苏联人之间的这次互相残杀。
  这样一来,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在作战开始后的第六天--四月二十一日,被美军占领。
  对于在上海期待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登陆作战成功的大岛来说,是第一个好的预兆。这一消息是从被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部派到上海的联络武官马库林上校都里得来的。
  经受了两年半忍辱负重生活的大岛,内心立即燃起了喜悦和希望,心想:“日本开始登陆作战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了。”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

第七章 进攻日本作战

  一、在九州南部登陆

  “下次就要轮到在日本本土登陆了。”
  设在上海东郊周家镇的日本流亡政府的根据地,在得知美军成功占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消息之后,一片欢腾。日本解放军的兵力总共有六个师,其中三个师已登上停泊在上海港口的登陆舰,做好了随时可以出航的态势。
  这是一支总吨位约为一百万吨的大型登陆舰队。其中三分之一是美国提供的。其余的大部分是中国的货船和客船,经过改造,临时改装成登陆舰的。船舱的内部被上下左右分隔开,设了临时住处,上甲板搭载了许多小型登陆艇(LCM)。计划是,一进入登陆地点,就用吊车把小型登陆艇放到水面上,日本解放军的官兵顺着吊在船舷的吊床换乘船,然后一直向海岸挺进。
  大岛等流亡政府的首脑有一个担心的问题。即对日本国内粮食不足感到不安,换句话说就是担心出现饥荒。
  “在美军参加日本解放战争的同时,美国就不再向日本出口粮食。苏联当然没有余力来向日本提供粮食。预料日本国内储存的粮食,充其量只够用二十天。即使再加上饲料用粮和家畜,也只够维持四十五天。如果在四十五天以内不能取得日本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东京成立不了新的政府,那么,将近一亿二千万的日本人中,就不断会有人饿死。”
  财政委员寺岛,以尽可能掌握到的数字为基础,作了冷静而透彻的估计。大岛以及其他流亡政府的首脑也没有不同意见。
  “日本解放战争不管有什么困难,都必须在四十五天内结束。当然最根本的还要看我们的胜利。由于占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作战,已经过去了五天。离规定的时间还有四十天。请将我们的这一坚定的意向也转告给美太平洋军司令阿瓦。”
  大岛为避免发生“饥荒”这一最坏的事态,向正在上海的美军联络武官马库林再三地反复要求做到这一点。
  “这一点,美军首脑部也充分理解。即使我们取得了日本解放战争的胜利,但如果是在日本国民发生饥饿的基础上建立的,那就毫无意义了。”
  马库林上校也表示同意流亡政府的短期作战的意向,因此大岛等人也就放下心来。当初,茅野军事委员主张,要使短期作战成功,日本解放军和美军应当联合作战,一举在关东地方登陆。但是,对这一方案,美军方面提出强烈反对。
  “在九州和近畿地方,苏联仍然部署有强有力的陆军和航空部队。而且苏联的‘明斯克号’航空母舰也正在日本海活动。在打击这些苏军之后,如果不在关东地方登陆,那我们的危险就太大了。另外,要使空军支援在关东地方登陆的美国地面部队,冲绳离得又太远。因此需要在九州南部建立航空基地。”
  “明斯克号”航空母舰于一九七九年七月初退回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从它经常在印度洋方面行动来看,担任了平时苏联炮舰外交的主角。苏联入侵中国和日本以后,它负责护卫符拉迪沃斯托克到旅顺间的海上运输,同时,对部署在西太平洋美国海军力量显示出了无声的威力。
  结果,根据美国方面的强烈意见,作为在日本本土登陆作战的第一步,决定在九州南部进行。不过,也同时同意了流亡政府的尽可能早日在关东地方登陆,占领东京的意见。
  一百多艘搭载着日本解放军三个师的登陆船队,于四月二十日日落后的一个小时驶离上海。登陆的地点是位于鹿儿岛县萨摩半岛西岸的吹上浜。由上海经东海,向大约正东方向走八百公里,就可到达那里。按理说,大体在同一时刻,驻冲绳的美国海军第三师也该出发,在位于鹿儿岛县大隅半岛的吉布吉湾的海岸登陆。
  “船队的速度,无论怎样加快,也只有十五海里。从上海到吹上浜有八百公里。需要一昼夜以上,大约三十个小时。船队白天航行东海难免要被苏联的侦察卫星发现。为了不暴露去向,起初以采取向冲绳的路线为好”
  根据茅野军事委员的提议,船队从上海出发之后,登陆船队采取了向东南即去冲绳的方向,而不是去正东方向。因为这样可以使苏联方面认为,日本解放军不是直接登陆日本本土,而是临时向冲绳移动。幸运的是,苏联海军和空军已被驱除出旅顺,而且由于美国在冲绳驻扎海军和空军,东中国海的制海权和制主权,大体上处于美军的掌握之下。因此茅野认为,苏联海上侦察机在东海上空飞行,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走在船队前头的第一师师长原田也有同样的看法。该师在日本本上登陆作战中担任打头阵的任务。
  在第二天二十一日日落时,船队到达冲绳西北一百五十公里的海上。这里,美国海军的两艘航空母舰--“星座号”和“企业号”以及十二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和十六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担任护卫。航空母舰以及部分护卫舰,是由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急忙赶来的,其余的驱逐舰等是从设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的美国海军基地北上到达这里的。
  日落之前在海上相遇的美国舰队和登陆船队,把航线改向东北偏北方向,并加快速度一直向南九州驶去。
  “照此速度,到明天二十二日上午十时左右,大概就可以在九州南部登陆。即使日出之后,在九州近海被苏联侦察卫星发现,但是在北九州的苏联师到达鹿儿岛县之前,我们或许兵不血刀就可以登陆。”
  原田师长对不久将可以看到阔别两年半的祖国,心里大为高兴,但是,一想到同船上的许多年青的日本人,将同苏军战斗而丧失性命,又不禁感到痛苦。他孤独一人坐在上甲板上,眺望着漆黑的海面,除了偶尔可以看到海上一闪一闪的渔火地别的什么也看不见。
  在德岛西边,沿着西南诸岛北上,不大工夫就突破了北纬二十八度线。
  “即将离开美国的军事管辖海域,接近日本的领海了。从现在起,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惊慌”
  原田师长告戒大家,然后进入了设在规桥下面的作战会议室。从护卫船队上空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的EZC预警机,好象是寻找黑暗中的敌人,一面转大弯盘旋,一面掠过船队的上空。
  第二天早晨就要在吹上浜登陆,于是晚上九点召开了作战会议。出席会议有三位师长、九名团长以及美军顾问威廉斯上校。茅野军事委员也出席了会议。他们都是自愿乘坐这支担任打头阵的有危险的船队的。茅野的强烈愿望是,无论如何也要亲眼目睹解放日本的最初情景。太岛主席勉强地同意了他的要求。
  威廉斯上校说明了美国海军陆战师的登陆作战计划。
  “明天(四月二十二日)清晨。我海军陆战师将登上志布志湾。登陆后,部队西进,目标是夺取鹿屋市的航空基地。‘企业号’航空母舰的舰载飞机以及‘特里波利号’大型登陆舰搭载的鹞式对地攻击机将提供空中支援。夺取机场后,部署在冲绳的战术空军航空部队应当立即向这里移动。”
  对美国方面的这一说明,以茅野为首的日上解放军的成员没有异议。接着,茅野说明了解放军的吹上浜登陆作战计划。其要点是;
  让解放军的三个师同时登上吹上浜。登陆地点大体上确定为南起万之濑川,北到神之川之间。在行政区上,它属于鹿儿岛县的金峰町、吹上町和日吉町的地区。
  “由南按第一、第二、第三师的顺序登陆。第一师派一个团到指宿市,控制鹿儿岛湾的入口,同时派两个团向鹿儿岛市进击,确保鹿儿岛港。这是为了确保来自冲绳的海上供应线。”
  第二师进入内陆之后,沿九州高速汽车公路北上,确保位于沟边町的鹿儿岛机场。第三师沿着三号公路线和三二八号公路线北上,在川内川的南岸待命。是从川内市到宫之城町的地区。这是为了对付北九州的苏联摩托化狙击师南下所采取的一种防御性部署。”
  从茅野的内心来说,本来不打算搞南九州的登陆作战。而是想马上在关东地方南部登陆。以便尽快地使流亡政权重返东京。他害怕,不这样的话,日本人就都会饿死。因此不希望扩大南九州的占领区。也不希望解放军长时间呆在南九州。因为,那样一来,就会同以九州为舞台的苏军展开地面战斗,就有可能推迟在关东的登陆作战。
  “打算同美军之间预先划定在鹿儿岛县登陆的美海军陆战师和日本解放军的北进分界线。我认为,定为由九州西岸的川内川到东岸的大淀川连接线较为妥当。”
  别说向九九州进击,就是向熊本平原出击也不愿意干,而是想尽快地在关东平原登陆,这就是茅野发自内心的建议。但是,美方的威廉斯上校反驳说,“我们在九州登陆以后,北进到何处,取决于苏军的态度。预先定下框框这会失去作战的灵活性,这种方案应当加以排除。”
  这一问题,一直到最后也未能在这次作战会议上解决,只好留待继续讨论。
  这时候,苏军根据在西南诸岛一带巡逻的本国的N级潜艇的报告。获悉大船队正驶向南九州。关于当初曾确信是驶往冲绳的船队企图在九州登陆的报告,使坐镇东京的第二日本占领军司令部的德米特罗夫大将慌了手脚。
  他立即强烈要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出动核潜舰队,击沉以登陆日本为目标的大船队。于是对位于九州西面五岛列岛南方执行任务的三艘攻击型核潜艇(EⅡ型两艘,C型一艘)下达了攻击船队的命令。EⅡ型核潜艇装载八枚射程达四百公里的SS-N一3型反舰沙道克导弹。其弹头威力为一吨,一枚可以击流一艘大型舰艇。C型核潜艇装载的SS-N-7型反舰导弹射程较近,为七十公里。但EⅡ型核潜艇如不浮出水面则不能发射导弹,与此相比,C型核潜艇却具有可以从水中发射导弹的特点。
  苏联海军这三艘攻击型核潜艇以每小时近三十海里的高速度在水面之下径直南下,于四月二十二日凌晨一点多,到达了屋久岛西方一百二十公里的海域、这里可以把运载日本解放军的一百多条船的大部队纳入反舰导弹的射程之内。
  “倘若从这里打的话,就可以象扭婴儿的手那样轻而易举地攻击大船队。想要登上我们苏联舰队防卫的日本列岛等,那简直是发疯的举动。”
  浮出水面、做好发射准备的EⅡ型核潜艇舰长罗戈斯基,想象到向水平线方面蠕动的大船队马上就将变成战场,在舰内昏暗的指令宝嘟哝道。
  “沙道克导弹检查完就依次发射!”
  大约不到三分钟的工夫,八枚沙道克反舰导弹就相继从位于浮出水面的EⅡ型潜艇的上甲板左右两侧的八个发射口发射出去。一发射完,这艘潜艇便静悄悄地消失在波浪中。另一艘EⅡ型潜艇也重复了同样的动作。C型潜艇不必浮出水面,从水面下三十米的深度发射了六枚反舰导弹。一发射完,三艘潜艇便全速退回北方。
  “二十二枚反舰导弹正从三百四十度的方向急速接近船队。”
  护卫船队的美国斯普鲁恩斯型驱逐舰立即向整个船队发出了紧急警报。但是,由于发现的反舰导弹的位置离船队只有十公里左右了,所以几乎没有时间采取对策了。慌慌张张地把配备在这艘驱逐舰的舰尾甲板上的海上麻雀型对空导弹发射出去。但可能由于没有测准目标的正确位置,都没有命中,海上麻雀型导弹远远落在自己前面的海面上,只是激起了一股水柱。
  紧接着,一枚沙道克反舰导弹个中了前进在登陆船队左侧最前面的一艘登陆舰(由中国货船改造的)的船体中央船舷(离水面约三米)。这艘一万二千吨的原来的货船仅仅由于一枚打进轮机舱发生大爆炸的反舰导弹,便立即进了地狱。发动机完全被破坏了,船因而停止前进,从被破坏的燃料管里溢出来的重油起火,整个轮机舱就象锅炉内那样到处燃起火苗。
  海水象瀑布那样从被打破的长宽达几米的巨大的船舷缺口涌入船内,大量的海水急速侵入船舱的内部。平素装载货物的船舱内部,被分为上下左右四部分,以作为临时登陆舰之用,大多数解放军官兵在架设的床(二至三层)上睡得正香。他们遭到同导弹的轰隆隆巨响一齐冲进来的瀑布般的海水的冲洗,不知所措了。发电机也停止了,舰上一片黑暗。
  “往海里跳,这条船很快就会沉下去!”
  不知是谁在黑暗中这样大声喊。但是,瀑布般地涌进来的海水把脚冲得挪不动步,在黑暗之中连爬到甲板上的通道也找不到了。这艘登陆舰在漆黑的海面上完全停止了航行,船内到处喷出火苗和蒸气。偶尔听见爆炸声和噼噼啪啪的爆裂声,这是由于装载的武器、弹药起火、引起爆炸的缘故。
  不到五分钟的工夫,这艘登陆舰向左狠狠地倾斜了一下,就象被吸进去那样沉入东海的海下。在旧自卫队被称为常胜将军、作为日本解放战争中的一名中心人物而受人期待的前团长西村,也同船一起消失在波浪里,一命呜呼了。这艘登陆舰上共有四百六十五人,其中被兄弟船救起的只不过四十六名而且,由于三艘苏联核潜艇发射的二十二枚反舰导弹,结果,日本解放军的十二艘登陆舰被击沉。近五千名日本解放军官兵没有看到在九州登陆的那一天,就被海浪吞没了。
  “岂有此理!我近五千名官兵仅仅被三艘潜艇就夺去了生命……简直是核武器般的威力。”
  军事委员茅野坐在幸亏未被击破的登陆指挥船上呻吟般地嘟哝道。由于丧失了勇敢的士兵、很多有能力的指挥官和大量的武器弹药,他的思想茫然。他想,要研究一下损失情况,看情况也可能不得不推迟在日本登陆的作战计划。
  茅野同时估计,既然得到了美国的军事介入,在确保制海和制主权方面会取得成功。
  “只要部队登陆成功,解放日本列岛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是因为,日本国土狭窄,几乎所有大城市都位于海岸附近。反过来也可以说,倘若敌人登上陆,那我们就完蛋了。苏军在佐渡登陆时就是如此。登陆作战的前提条件是确保日本列岛周围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它左右着日本的命运。”
  话虽如此,但由于反舰导弹的集中攻击,登陆部队受到的损失是严重的。茅野不知是否应该决定中止和延期作战。这是由于他认为,用不足的兵力登陆后,就会被完好无损的苏联机械化部队赶进海里,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登陆。但是,在商量这一问题时,原田师长的回答是明快的。
  “既然已经来到这里,再中止登陆作战就毫无道理了。我们这些幸存者一定要解放日本。这是对未看到登陆而死去的战友的最好的纪念。”
  这一番话使茅野豁然开朗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决定向在上海的流亡政权报告损失情况,同时请求对以后的工作给予指示。
  大岛主席对近五千名解放军官兵葬身东海的报告非常吃惊。在战死者中间,有几十名是大岛认识的人。特别是,报告说,失去了很多排长和连长级的前线指挥官,这一消息使大岛的心凉了半截。
  “缺乏第一线指挥官的军队能够进行正面战斗吗?”
  大岛是政治家出身,不是军事专家。尽管如此,他也能够完全理解问题的严重性。他同军事顾问风间进行了商量。风间是前日本驻莫斯科大使馆武官,对苏军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
  “苏军真正害怕的不是日本解放军,而是美军。在夺得日本列岛周围的制海和制空权之后,倘若完好无损的美军登陆,驻日苏军主力大概将转向那边。这样一来,日本解放军的行动余地就大了。总之,我们要登陆。”
  美国派往上海的联络武官马库林上校的意见也与此相同。大岛在悲愁之中下了决心。
  “希望按预定完成在九州登陆的作战计划!”
  传达大岛上席命令的秘密电报送到前进在海面上的茅野手里,那是三十分钟以后的事。
  另一方面,德米特罗夫大将一听到三艘苏联潜艇取得的成果,便欢喜雀跃起来。然而,他获悉登陆船队没有改变前进道路、正向南九州进发这一报告后,感到事出愕然,他说:“这些家伙们真是混蛋。”同时,为狙击登陆部队,采取了如下措施,即决定动员苏联驻日陆军部队。
  立即向部署在北九州的第九十六摩托化狙击师发出了南进的命令。但是,却不知道美军以及日本流亡政府的部队是在九州南部的东岸还是西岸登陆。如果把苏联部队配备在某一海岸,那另一海岸就会空虚。
  结果,德米特罗夫大将下了如下命令:“将我部队集结于人吉盆地!这样,无论敌方在萨摩半岛登陆还是在大隅半岛登陆,我们都能出击、”
  翌日(即二十二日)上午十时半,数达百余艘的大船队到达了离吹上滨海面数公里处,小型登陆艇陆续从大船队中驶出。这对全体官兵来说,是时隔两年半之后看到故国的河山。由于不是敌前登陆,所以,没有任何障碍。第一师师长原田乘坐前面的机械化登陆艇(小型登陆艇)登上新川港北方三公里的地方。他恨不得让机械化登陆艇马上到达沙滩,艇头的踏板吧嚓一声放平后,他便第一个向沙滩跑去。
  “这是日本的浪。这是日本的沙!”
  他这么一喊,便立即端坐在沙滩,从怀里取出一只小木箱。开始把吹上浜的白沙装进那只杉木箱里。这是因为,他在出发前,受一位日本青年的父亲的委托,装一箱吹上浜的白沙,以便供在儿子的墓前。他儿子是在上海组编解放军期间,在一次演习中因故死亡的。这位年青人未看到在吹上浜登陆作战就一命呜呼了。他的墓现在还在上海郊外的无名丘上,从那里遥望日本天空。
  想着想着,原田师长激动起来了,往前一倾爬在地上,戴着钢盔头就往沙里钻进了一半,一个男子汉居然嚎哭起来。由于是不流血登陆,完全没有受到苏联的阻碍,所以,到处沉浸在感激的气氛中。
  另一方面,在同一天上午八时许,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师陆续登上大隅半岛的志布志海岸。海军陆战队的三个团在从肝属川至菱田川的中间海岸线同时登陆,接着向内陆进发,一到达二百二十号公路线,使沿着公路飞也似地前进,在三小时之后,控制了鹿屋市的机场。这原来是海上自卫队的鹿屋航空基地。现在已经改名为人民军海军部队鹿屋基地队。
  这里也完全按有遇到苏军的阻碍。人民军官兵反倒欢迎美军的占领,积极支援对海军陆战队的进驻。占领鹿屋基地后,立即从冲绳调来四十五年F15战斗机和载送着维修人员的C141运输机。在九州北部的板付、筑城等机场,直到现在还部署着苏联空军。调来飞机是因为怕苏军不知何时将袭击已在鹿儿岛县登陆的美军和流亡政权的日军。夺取鹿屋基地和部署F15战斗机就为已经在南九州登陆的部队提供了宝贵的防空伞。
  从北九州南下的苏联摩托化狙击师的先遣部队,已经进入了人吉盆地。但现在还不足以对登陆部队采取战斗行动,所以,等待着后续师的主力到来。但是,苏联海、空军则使用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方面起飞的轰炸机(装载反舰导弹)开始向一直运载登陆部队的美国舰队和执行护卫任务的美国舰队进行攻击。
  “星座号”航空母舰装载的E2C遇警机,正往种子岛和佐多岬(大隅半岛南端)的中间海域一万米上空进行侦察,它用雷达捕捉到在玄海滩上空南下的十六架苏联轰炸机。十二架F14雄猫式战斗机立即从“企业号”航空母舰起飞。EZC预警机上的电子计算机显示出,逆火式轰炸机与雄猫式战斗机的预料接放地点是在阿苏山上空。
  逆火式轰炸机一侵入九州上空,部署在筑城基地的苏联空军的苏霍伊15型截击机便立即起飞,进行护卫。十六架逆火式轰炸机每架装载了两枚SA6型空对舰导弹(射程二百五十公里)。其目标是正在佐多岬海面活动的两艘美国航空母舰。根据反航导弹的射程推断,十六架逆火式轰炸机发射导弹的地点是阿苏山上空附近。
  F14雄猫战斗机的编队长亨德里克中校加速喷射式燃烧器,迅速提高了飞行高度,经雾岛山北上时,高度已经达到一万五千米。继续以这样的高度向北飞行,不久,在雷达上显现出了目标。
  “捕捉到各架飞机的目标后,立即发射不死鸟导弹!”
  F14雄猫战斗机可以对准六个不同目标,发射六枚长射程(一百二十公里)的不死鸟空对空导弹。这种导弹是为了提高受到装载飞机数量限制的航空母舰的防空能力,美国海军设想出来的堪称为技术结晶的武器。不死鸟导弹以三马赫的速度在高度一万五千米的平流层飞翔。一枚枚导弹象被吸过去似地命中了逆火式轰炸机。这是发生在几乎所有的逆火式轰炸机即将向美国舰队发射反规导弹的一霎那间。
  但是,其中的四架逆火式轰炸机已经发射出了八枚反舰导弹。八枚中的三枚落到了海里,两枚在眼看就将命中目标时被护卫航空母舰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发射的火神一弗兰克斯对空机关炮在空中击毁。尽管如此,尚有两枚命中了另外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仅两分钟的时间,这艘驱逐舰就葬身海底了。这是在九州登陆作战的美军最初的损失。
  在吹上浜登陆的日本解放军的三个师,直到那一天的傍晚才到达预定的地区,并进行了部署。翌日即二十三日,集中于人吉盆地的苏联地面部队没有一点动静。但是,苏联空军和海军的轰炸机,每天至少两次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方面向部署在九州南方海域的美国航空母舰群发起猛烈的攻击。可是,由于掌握了其攻击的路线和方法,美国航空母舰舰载飞机采取的对策收到了显著效果。
  大约十几架乃至二十架逆火式轰炸机从玄海滩上空、经北九州市附近侵入九州领空,之后,在从筑城起飞的苏霍伊15型飞机的护卫下,沿远贺川流域南下,在阿苏山上空发射反舰导弹,再沿原来的航线飞回--如此反复,已成为一种模式。
  为了截止逆火式轰炸机,美国战术空军的F111和航空母舰搭载的F18攻击机首先攻击部署在福冈县的筑城和板付的苏联防空战斗机队。这是因为,这一战斗机队是担负护卫逆火式轰炸机的任务的。这两个基地可以说是苏联空军的最前线基地,因而,没有做充分的防备。美国将两种飞机各派出了二十几架,只进行了一次攻击,就成功地基本上使基地丧失了机能。
  紧接着,美国海军固定几架F14战斗机在阿苏山南方约八十公里的地点的一万五千米高空进行巡逻。这就是所谓战斗空中巡逻。是为了在逆火式轰炸机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方面向阿苏山上空飞行、即将发射反舰导弹的一霎那将其击毁。这种战术收到了戏剧股的效果;几乎所有的逆火式轰炸机在发射反舰导弹之前就成了不死鸟导弹的饵食,被击落在广大的阿苏外轮山的山脚下。
  在海面上,正在五岛列岛西方海域的海里潜行南下的苏联海军EⅡ级攻击型核潜艇(搭载着八枚反舰导弹),被从冲绳起飞的美国海军的P3C反潜巡逻机发现、被击沉了。事情发生在四月二十三日傍晚。显然,是苏联核潜艇为了击毁部署在大隅海峡的美国航空母舰群而企图接近它的。这是由于它吃过登陆船队遭受惨重损害的苦头、惧怕反潜巡逻的缘故。
  据认为苏军一个师已在人吉盆地集结完毕,但其意图尚不清楚。
  “真是令人可怕的存在。但要紧紧盯着敌人的动静。敌人决不是来观光游览的。是一定会出击的。”
  茅野和原田师长都这样说,指示预先部署好的三个师保持高度警惕。
  苏军一个师从翌日即二十四日凌晨开始前进。目标是正南方向。沿二百二十一号公路线,穿过加久藤隧道,向前进发。一出惠比野市,便沿着雾岛山西麓进入九州高速公路,顺着这条高速公路直奔鹿儿岛湾北岸,一路南下。攻击目标好象是部署在鹿儿岛机场附近的第二师。
  “打算在向吹上浜或志布志湾挺进的途中夺取这个机场。这样一来,苏军势将通过空中运输接受大量补给和增援。”
  守备在机场附近的第二师师长栗山少将预料到了迟早要同驻日苏联师进行战斗。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部队最先投入战斗。
  鹿儿岛机场是铲平境蜒起伏的丘陵地带的高峰而建成的,看上去好象桌子一样。粟山师长把第一团配备在机场北方十公里的横川町的偏南方,把第二个团配备在机场正北方的石峰与土桥的联结线上,把第三个团作为预备兵力和守备机场用,把它配备在机场的偏南方。并要求驻在鹿屋基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师和负责警备鹿儿岛港的第一师主力立即前来增援。
  在横川盯南方两公里的地方,部队正在修筑东西达几公里长的防御阵地。在这个部队里有一位山村排长。在将近三年前,他作为一名旅行者,试图骑自行车横穿澳大利亚沙漠。他从收音机里获知日本在上海建立流亡政权的消息,便志愿参加了解放军。由于领导器重他的天生责任感和敏捷头脑,尽管他根本没当过兵,也任命他当了排长。
  他所在排的阵地大致在全团防御阵地的中央。
  “苏军擅长在猛烈的炮击之后对敌方防御阵地的中央进行突破。因而,它一定会攻击我们的正面阵地。倘若这里被攻陷,鹿儿岛机场的防御也就变得危险了。这样一来,我们已在南九州登陆的整个部队就可能被赶进海里。”
  苏军从二十四日傍晚开始猛烈炮击。正如山村排长所预料的那样,集中火力攻击团防御阵地的中央部位。显然,苏军企图进行中央突破。苏军的炮弹中,带有在空中炸裂的破裂可变定时引信的散片弹特别多。这是因为苏联方面估计:“第二师到达这里还不足三天。因而,不会挖好地下防御阵地,充其量只是挖了交通壕,很多兵员大概暴露在地表面。”
  实际上,大多数前线防御阵地是交通壕,其深度充其量只不过一米五十公分左右,上面盖着波状的铁板,铁板上面仅仅盖上了二十分分左右的土。尽管如此,还能够防御炮弹的破片。但由于不时命中交通场的中央,榴弹发生爆炸,排里开始出现了几个牺牲者。
  “被这样的炮弹打死怎么行呢?这简直象来送死一样”
  山村排里的战士(约三十名)一面这样想,一面等了三十分钟,炮击突然停止了。与此同时,坦克和装甲车开始突击。苏联陆军开始了其传统的无休止的集中攻击。苏联步兵坐在装甲车上,一面用步枪射击,一面向这个排的守备阵地接近。
  由于没有时间,所以按能在防御阵地正面设立地雷区。山村排长想,现在后悔也无济于事了。从防御阵地发射出反坦克导弹,前面的三辆苏联坦克起火。但是,至少超过百辆的第一批苏联坦克群,一面发出履带的轰响,一面凶猛地冲过来。这用肉眼看上去也是一清二楚的。
  “这样一来,就只有把敌人引进我们的防御阵地内,进行肉搏战了。”
  山村排长向部下发出了命令,命令全排战士隐藏在战壕里。印有红星标志的坦克和装甲车,轰隆隆地在他们的战壕上面通过。
  “在苏军的后续部队到来之前,好象还有时间。在此期间,要干掉第一批敌人!”
  山村排长下了这样的决心,他同部下一起,一只手拿着美军提供的轻型反坦克火器(LTW),立即从后面追赶刚刚通过的苏联装甲集团。在前方(南方)有同样的第二师的第二线防御阵地,美国海军陆战师的增援部队也应该到达了。他们充满了这样的自信:倘若进展顺利的话,就能两面夹击苏军。
  但是,这种夹击作战要取得成功,还有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就是,在苏联的后续部队接近之前,必须达到目的。山村排长一抓住无线电步话机,就呼叫上司连长,要求预定部署在鹿屋的美国战术空军出动。
  “请立即要求美国空军从其上空集中攻击在横川町以北的公路上南下的苏军后续部队。美军能够在空中阻止住苏军后续部队南下,我们就能够夹击已经放过去的苏军前线部队。反之,倘若美国空军对苏联地面部队不能阻击,那末我们反而就肯定会受到夹击,被全歼。”
  山村排长立即作出判断,这种战术乍看起来是轻率的,但尚有孤注一掷的价值。从鹿屋基地到横川町,直线距离只有六十公里。他判断,倘若是A10对地攻击机,几分钟就能飞到。
  山村排长率领的战士追上朝着日本解放军的第二线防御阵地(鹿儿岛机场北方的石峰与土桥相联结的东西线)南下的苏军前线部队,是在二十分钟以后。他们分乘四辆美军供给的MⅡ3装甲车,穷追猛赶。苏军还没有发现日本解放军已从后面逼近。日本前线解放军相信,在突破的同时,将消灭或者击溃敌人。
  一从装甲车上卸下全部轻型反坦克火器,一名战士就悄悄靠近苏军坦克(T72以及T62)和装甲车(BTR60以及BMP装甲战斗车等)后方三百米处,接连不断地发射出去。在防御阵地前线,前沿阵地被突破的本团其他排也陆续有一些战士在效仿他们的行动。
  “包围、歼灭苏联兵!一个人也不让他活着回去!这里是我们日本人的山儿”
  在山村排长的大声喊叫和指挥之下,苏军的战斗车辆一辆接一辆地起火。
  了解到苏军前线装甲集团的后方撤退道路好象被切断的情况后,第二线防御部队开始前进。从鹿屋基地急速赶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加入了战斗。一辆T72坦克想向后方打开一条退路,但开进了池边的沼泽地带,抛锚了,这时被一枚轻型反坦克火器击毁。在这辆坦克的炮塔内的二个人当场死去,在车体前部的坦克手,打开坦克出入门,就一面挥着白手帕,一面跳出来。这是投降的标志。对于山村排长来说,这是第一大看到苏联俘虏。
  在此期间,从鹿屋机场起飞的美国战术空军A10飞机,对沿着九州高速公路从吉松町向栗野盯一带南下的苏联装甲部队加以猛烈的攻击。从安装在A10对地攻击机主翼上的八个发射架发射出的地狱火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命中了苏联装甲部队。这是美军夸耀的最新式的反坦克导弹。由于过去的反坦克导弹都是有线制导,所以速度受到限制(均在音速以下)。与此相比,地狱火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则是一种超音速、远射程的高性能反坦克导弹。
  这时,出击的三十几架A10对地攻击机一发射完地狱火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就接着发射装备在机首的三十毫米加特林地。发射出去的穿甲弹穿透了苏联坦克炮塔上面的薄装甲板,在炮塔内变成无数横飞的破片,杀伤了人员,破坏了器材。因此,外面看上去完好无损的坦克,内部却变成了浴血的战场。
  最后,山村排长要求美国空军出动并进行夹击苏联前线部队的战斗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苏军第二线部队也因美国空军的对地攻击而受到致命损伤,甚至连前进道路也被阻止住了。A10攻击机也被击落了八架。都是被苏联陆军夸耀的移动式地对空导弹SA8和SA9击落的。
  成功地击败了从人吉方面南下的苏联第一梯队。但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方面起飞的空援部队仿佛到达了北九州。而且,在关西驻扎着苏军完好无损的一个师。
  “已在九州南部登陆的美军和日本解放军,应该向北九州挺进,在击败理应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方面赶到的苏军新部队的同时,沿山阳城东进,击败苏军,向东京进击。”
  美国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阿瓦的发言人威廉斯上校,在横川会战结束的第二天向茅野说了这番话。美方的意向很清楚。美国这样做是为了尽量攻击驻在日本的苏联地面部队,防止驻日苏军投入中国战线。这是因为美方判断:这样做将加速中国的胜利,进而,导致防止战争波及到美国心目中的故乡--欧洲。
  “岂有此理!从鹿儿岛走陆路到达北九州,再越过关门海峡,经山阳道、东海道到达东京的距离足有一千多公里。此间,倘若苏军派遣增援部队,那么,就根本没有保证能在四十五天的时间里成功地解放日本。美方的方针是把日本国民置于饿死的境地,这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
  茅野无比激动地叫道。内心却近乎哀求道:希望听听最初关于不向川内川以北挺进的要求。
  此时,在中苏战线,苏联方面面临着想象不到的状况。中国军队解放了沈阳,打算经由吉林、图们江、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西面向苏联远东领土施加压力。最初苏军认为,即使中国军队向符拉迪沃斯托克方面展开攻势,那也是位于沈阳东北七百公里的哈尔滨被占领之后的事。这是因为,旧西伯利亚铁道从哈尔滨、经由牡丹江通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方面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早期攻势使远东方面的苏军首脑惊慌失措。
  因此,决定停止为保卫九州而预定派遣的两个师的空运。这对已在南九州登陆的日美官兵来说,是苍天保佑。
  本来,德米特罗夫大将(驻日苏军总司令)对保卫九州并不积极。特别是,在苏军失掉旅顺,中国以及参加对日作战后的美方获得黄海、东海的制海和制空权以后,尤为如此。
  “驻日苏军主力已部署在关东地区。但是,九州与关东地区相隔一千多公里,不能相互支援。现在刚刚失掉了九州岛,但倘若能够控制东京,那么,日本列岛的主要部分就继续是苏联的。”
  德米特罗夫大特模糊地知道一些关于中苏战线上的苏军的苦战情况。但考虑到作为后方基地的日本的重要性,他相信,为了保卫关东地区,如果向哈巴罗夫斯克的远东苏军司令部提出要求,会随时派来增援兵力。
  直至四月的最后一天,通过美方航空侦察获知:苏联没有准备派遣增援部队夺回九州。到现在美方才勉强撤回了从南九州陆路进攻东京的作战方案。
  “这样一来,日本国民就得救了。”茅野放下心来。
  大岛在上海也收到了这一情报。高兴得热泪盈眶。“这样,就会把日本国民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胜利!”
  茅野军事委员同威廉斯上校进行了几次交涉,结果,把在关东地区的登陆战斗定在五月十五日。预测整个日本的粮食吃光的时间是五月底。登陆后,驱逐苏军,直至在东京建立新政府,给予的时间只有十五天。
  “倘若我军在关东地区的海岸登陆后,开始向东京进击,普通的日本人将如何欢迎我们呢?在吹上浜登陆、进入鹿儿岛市内时,也曾受到当地人民的狂热欢迎。不仅县知事和市长等大人物出来问候,而且,很多默默无闻的市民也日夜把粮食送到我军阵地。尽管他们自己的食物也很紧张。当场志愿加入解放军的当地年青人竟有几千人之多。”
  一考虑到将在五月十五日以后受到狂热的欢迎,茅野兴奋得怎么也睡不着。他沉浸在自己正处于年富力壮的幸福之中。
  这时,苏联各地的反克里姆林宫运动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中苏战争进一步陷入泥潭,国民的生活困难,上面的限制严厉,加之,传播开了这样的事:听说美军终于参加了日本的解放战争,为了驱逐苏军,已经在日本登陆了。
  “我乌克兰共和国丝毫无意同美国进行战争。应该早日从克里姆林宫的统治了独立出来,成立乌克兰共和国,同美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象鲁比科先那样主张独立的斗士异口同声地这样嚷着。
  这时候,在乌克兰各地分散进行斗争的游击队组织更加趋向统一。成立了乌克兰民族解放阵线。作为上级决定政策机关,设置了乌克兰人民协商会。这也可以称为政府的母胎,为即将到来的乌克兰独立作好了准备。为从克里姆林宫的统治下独立出来作准备而建立组织的不仅是乌克兰共和国,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哈萨克等共和国也正在稳步而顺利地进行着。
  他们的共同意愿是:“决不同克里姆林宫一起灭亡!想借此机会建立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的共和国”
  反克里姆林宫运动的烽火甚至蔓延到苏维埃联邦膝下的俄罗斯共和国。不过,在这里的反克里姆林宫运动的性质和目的同非俄罗斯共和国的情况不同。起来参加反克里姆林宫运动的人们几乎都属于大俄罗斯民族。他们不是要求从克里姆林宫的统治下独立出来,而是为了要求克里姆林宫改变、以至大幅度改变政策。
  “陷入泥潭中的中苏战争同过去美军介入越南战争一样。应该早日把苏军从中国撤回来。不想为了徒劳无用的战斗让我们的儿子死去。”
  但是,罗斯托夫总书记不想听这种意见。这是因为,他清楚地懂得,倘若接受这种意见,那么,在军方支持下诞生的自己的政治生命就变得危险了。
  四月下旬的一天,数百名群众聚集到克里姆林宫的红场。他们一面散发要求从中国战场撤军的传单,一面行进。在游行示威的队伍里也有著名的学者、作家等。
  开始行进大约不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就被民警和保安队包围,游行示威队伍被勒令解散。游行示威的领导人被逮捕。但是,波有发生开枪爆动。在莫斯科的中心因同反体制者冲突而发生伤亡事件,那就会给国内外造成苏联国家已经分裂的印象。罗斯托夫总书记千方百计想避免这一事态的发生。
  这一新闻在报纸上一行也没有刊载。但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在莫斯科的市民中传开了。竟在克里姆林宫的膝下举行游行示威,公开反对克里姆林宫的政策,这件事情本身是对一般莫斯科市民,不!是对苏联全体国民的一个新鲜而又愉快的冲击。
  苏联国内的反体制运动日趋高涨这一情报,通过苏联国内的秘密出版组织,传到西欧,几经周折也传到在上海的大岛那里。
  “这同日俄战争时的俄罗斯国内的状况完全相似。那时是反对沙俄的革命运动高涨。现在是反对革命苏维埃的持不同政见运动高涨。这真是一种讽刺!”
  大岛不由地在想:时代的巨大潮流现在正在帮助自己。

  二、“明斯克号”航空母舰被击沉

  四月二十一日,美军占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后,继续从海上和空中对千岛群岛的苏联海、空军基地进行攻击。这是为了遏制苏联军队对部署在阿留申群岛和堪察加半岛附近的美国的舰艇和飞机的攻击。也是为了在北方牵制苏联军队,使预定从五月十五日开始的在关东地方的登陆作战变得容易些。
  在这次作战中,主要使用了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也使用了部署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部分战术空军。第一个目标是堪察加半岛南端海峡对面的西姆什岛以及那稍南一点的帕拉姆西尔岛的苏联空军基地。从三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一百二十多架A6和F18型攻击机,在近四十架F14战斗机的护卫下,对这两个海岛上的八个空军基地和六座雷达站进行了空袭。最后,善于进行电子战的美国海军获得了胜利。和对横田、厚木的航空基地的攻击一样顺利。不过,没有登陆占领那里。
  据说,以前,如果舰队(以战舰为主体)和要塞交战,舰队毫无取胜希望。实际上,幕府本年在欧洲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波及到远东时,以上海为根据地的英国远东舰队的一部分,曾经炮击当时的帝俄要塞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结果,英国舰队遭到大败。
  但是,时代不同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海战中,日美两国的航空母舰,没有一艘被从陆地起飞的飞机击沉。都是被从对方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或敌人的潜艇击沉的。这种教训,在一九八×年四月于堪察加、千岛群岛附近发生的美苏海空军的武装冲突中也表现了出来。
  但是,美国海军也并不是没有受到创伤。这是因为,该岛的地下阵地连续不断地向部署在西姆什岛东方二百公里海上的三艘航空母舰队以及十二艘护卫舰发射反舰导弹。因为这种导弹是亚音速的旧式SS-N-3型沙道克式反舰导弹,所以,大部分在飞行中就被从上空冲下来的F14战斗机击落了.但有三枚飞到了离美国航空母舰极近的地方。
  其中一枚从正面命中了在“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前十余公里外巡逻的佩里级导弹巡洋舰的舰桥,该舰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勉强浮于水面。另一枚导弹命中了舰队加油舰的侧腹,爆炸力为一吨的常规弹头爆炸,加油舰“A033号”被一劈两截,沉于海底。还有一枚导弹落在离“卡尔宾森号”航空母舰(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右弦舰桥非常近的海面,发生了大爆炸。水柱腾空而起,高出飞行甲板三倍,其水压把设在右弦突出甲板上的一架电梯的支柱压得七按八歪,不能使用了。
  “卡尔宾森号”航空母舰设有四架电梯,因此未对作战造成妨碍,但是,不可避免对飞机的起飞速度带来了某些不利影响。
  “这种程度的损失,总还是能够忍受的。没有必要离开战场。尽管如此,苏联海军拿手的以反舰导弹进行集中攻击的威力,是不可轻视的。”
  舰长阿姆斯特朗上校站在航海舰桥上,眺望着不知什么时候会飞来反舰导弹的西方天空,自言自语地说。
  进入五月,美国海军对千岛列岛的空袭更加猛烈了。这是因为,对关东地方的登陆作战已经迫近,萨克拉门托型大型舰队补给舰开来,向航空母舰供应了大量的航空燃料和弹药。以三艘航空母舰为中心的机动部队,航行于大约离千岛二、三百公里远的东方海面,不断向西姆什岛、乌尔布岛、择捉岛、国后岛上的苏联军事设施,特别是航空基地发动空中攻击。
  预料从桦太和滨海边疆州北部方面的苏联空军基地飞来的苏联海军轰炸机的袭击,并不象原来想象地那么多。
  “敌人好象是害怕我们舰队的防空能力的威力。”
  飞行员出身的阿姆斯特部舰长指挥着一天多达四五次的飞机起飞,内心松了一口气。
  航空母舰搭载的F14战斗机发射的不死鸟空对空导弹,具有不仅能击落敌人的飞机,而且能捕捉并击落飞行中的反规导弹的能力。特别是,击落沙道克那样的低速飞行的反舰导弹并不难。而且,直接护卫航空母舰的导弹驱逐舰搭载的高速发射机关炮(每分钟六千发),能在很近的距离击毁反舰导弹。这种六个炮筒的全自动式高射机关炮,取名为巴尔干法兰克斯。
  另外,航空母舰和护卫舰上,为了干扰反舰导弹前端安装的雷达和感应器,而安装了发射干扰电波和金属箔的装置。这些装置的相互配合,使反舰导弹造成的损失比开战前粘计的要低。
  轮到流亡政府派往日本的影子大使(秘密联络员)加纳毅出场了。
  加纳向他花费了两年多时间亲手培养起来的日本国内游击队组织网下达了如下命令:
  “利用储存的武器,破坏驻日苏军以及日本公安部队,切断有可能被用于军事的交通和通信网!”
  加纳本人拿着“佐佐木春雄”的伪造身旁证展转于大阪附近的低级旅馆,在街头与部下接触,不断下达秘密指令。
  第一个攻击目标是神奈川县座间市的苏军武器补给所。美国陆军过去以同样的目的使用过这里。现在却成了驻日本的苏联陆军的最大补给中心。周围架设着电网,监视用的电视摄像机不分昼夜地监视着出入的行入。
  “以普通方法是根本炸不掉的。要在补给所内部寻找我们的人。”
  一年前,加纳就为此而进行了准备。幸运的是,同在那里劳动的三名日本劳工挂上了约。其中一人的工作与电源有关,而另两个人在弹药库工作。加纳注意到了把汽油运进这个补给所的巨大的油罐车,就拉拢日本司机,让他在一台油罐车里安放了定时炸弹。
  在供应所发出爆炸声和喷出火焰的同时,一切电源都被切断了。这是按照预定的顺序搞的。监视装置瘫痪期间,他的部下穿上日本公安军制服,偷偷地进入座间供应所,把爆炸装置安放在弹药库后,立即撤出来。因为这一天遭到袭击,放在驻日苏军最大的供应所的十二万吨弹药全部化为灰烬。爆炸的轰隆声和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甚至使二十公望以外的玻璃窗都被震破。
  “怎么回事?日本公安军在于什么?可能是穿着公安军制服的那帮人偷袭了供应所。要对苏联克格勃成员和秘密警察来个总动员,抓住罪犯。不要审判,所有人全部处死。”德米特罗夫大将愤怒到了极点。最近,无论在中苏战线还是在堪察加和千岛,战况都不大令人满意,再加上发生了这一事件,使他越发焦急起来。与此同时,他心中忽然感到不安起来,心想:自己也可能被日本人杀掉,可能活着回不到苏联。于是感到很恐怖。
  “过去一直过低估计了日本的反苏游击队组织的能力。那些家伙迄今几乎没有活动过,是在美军参战后才开始活动的。”
  这样一想,他自己感到多少有些安慰,可是又不能不为自己过低估计日本反苏游击队组织的规模和能力感到后悔。
  尽管德米特罗夫大将焦虑不安,但加纳组织的游击队组织却接连取得战果。游击队的几个人破坏了苏联在横须贺的海军基地的船坞排水泵。这样一来,船坞本身无法排水,所以即便船坞和附属修理厂毫无损坏,也无法修理苏联海军的舰艇。
  军用通讯网也被破坏了。设在东京都内狸穴的驻日苏军司令部和佐渡岛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联系的微波通讯网转播设施,就设在与关东地区北部接壤的三国山脉的顶上。可是,五月上旬某一天夜里,这座安装有抛物面天线的转播塔被几个人炸掉了。这座塔一直由日本公安军担任警卫,可是在这座转播塔被炸之前,他们全都被枪杀了。
  为了五天后在关东地区进行登陆作战,五月十日开始了空中歼灭战,这是最后完成那种准备工作。即从空中对苏联军队设在佐渡岛上约六个基地发起攻击。
  三年前的一九八×年十月初,苏军在新潟登陆之前,奇袭并占领了佐渡岛,阿安后立即中岛中部的国中平原建造了六个航空基地。佐渡岛南北两端虽然是丘陵地带,但是从两津湾到真野湾的国中平原的面积长十五公里,宽十公里,对建设机场来说,这种地形是最理想的。苏军登陆不久,就毁坏田地,建设了六个航空基地,部署了防空战斗机部队和轰炸机战斗部队。并且在岛的西北部妙剑山附近设立了雷达站。
  部署在这里的大约四百架苏联空军战斗用的飞机(等于五艘大型航空母舰),包括航程距离最短的米格21在内,把整个关东地区都可以保护起来。这对争取解放东京的美军和日本解放军来说,乃是一个障碍。因此无论如何要在登陆作战之前,使之失去战斗力。
  五月十日清晨,美国五艘航空母舰集结在伊豆半岛南端、石廊崎南西偏南方向约一百五十公里的海面上。从这一地点到佐渡岛的距离大约五百公里。越南战争期间,这么强大的航空母舰力量曾集结在东京湾。这是自那以后头一次发生的事情。部署在关东地区南部横田、厚木两机场的苏联空军,已经被从冲绳飞来的美国战术空军消灭了。
  上午八时,从三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一百二十六架飞机组成的进攻性飞行队(A6和F18)和七十二架F14护卫战斗机从骏河湾北上,在沼津市西方进入日本国土上空,随后便沿着取访湖西侧,从十八号国家公路上空朝佐渡岛飞去。高度是一万二千米。十八号国家公路是三年前在新潟县高田平原登陆的苏联装甲部队往东京进击的路线。
  第一次组成的进攻部队破坏佐渡岛上的妙剑山的雷达站、岛上八个地对空导弹基地(SA4和SA6)、设在旧佐渡机场内的防空指挥所和设在吉井、大和地区的跑道后,于上午五时半回到航空母舰上。
  部署在佐渡的苏联空军防空战斗机苏霍伊15、米格23A型截击机等,拼命进行抵抗。可是都不是F14的对手。这些飞机在很远就被F14探测到,受到不死鸟导弹的沉重打击。和带可变翼的F14在空中混战后幸存下来的苏霍伊15飞机,最后也被F14飞机的二十毫米的火神炮陆续击落,坠入日本海。
  得知这一消息的德米特罗夫大将不是愤怒,而是吓呆了。
  “苏联海军就不能对伊豆半岛附近的美国五艘航空母舰采取什么行动吗?简直是无所作为呀!”
  但是,苏联海军也没有袖手旁观。一艘从日本海越过津轻海峡进入太平洋后,一直在房总半岛海面上巡逻的查理级原子能攻击潜水艇,把搭载第一次攻击队的三艘美国航空母舰纳入了反舰导弹的射程内。能在水中发射的SSN7型反舰导弹,从安装在舰首的六个垂直型发射装置中无声地射出去了。
  F18攻击机陆续落到航空母舰的甲板上,在通过升降机放入机库的时候,一个雷达手在航空母舰“企业导”战斗指挥室里发狂地大声嚷道:“反规导弹正从右舷接近我舰!距离二十五公里。”
  计算机上立刻显示出数据,“企业号”对准被指明为威胁最大的反舰导弹,从右船舰尾处连续发射了四枚海上麻雀对空导弹。但是,反舰导弹沿着海面飞得太低,所以无法捕捉到那枚导弹的正确位置,四枚海上麻雀对空导弹都只是在水面上掀起了一般水柱。
  正在航行的自卫驱逐舰(“斯普兰斯号”)在“企业号”右舷两千米的地方开始用火神炮和弗兰克斯炮(美国对空机关炮)射击。因为是高速发射,象汽笛那样“哇哇”的响声持续了好几秒钟。但因为舰身摇晃瞄不准,而该有打中。
  “再有十秒钟,至少会有一枚反舰导弹击中我舰!”
  雷达手大声地叫嚷。不多会见,一枚反舰导弹从“企业号”右舷第一升降机出入口飞进机库,随着一声巨响,发生了大爆炸。为了要把刚着舰的飞机降到机库,舷侧的升降机落到机库甲板上,因此在舷侧上出现了一个大缺口。反舰导弹恰好象钻洞似地飞进了舰内,在机库内部发生了大爆炸。
  机库有三层楼那么高,宽五十米,长三百米,爆风席卷了机库内部,把刚刚从飞行甲板上降下来的飞机都吹倒了。人们连推倒把宽敞的机库隔成三间屋子的中间隔墙的时间也没有。自动撒水装置立即开始工作,进行灭火。
  “灭火班,快去机库!通向机库的燃料系统、电气系统都要切断!把伤员抬到飞行甲板上来!”
  负责抢险的军官象发疯似地下达命令。为了把机库内的爆风排出舰外,就要立即把所有的升降机都降到机库甲板那么低。浓浓的黑烟从被打开的缺口住外冒,经风一吹,全笼罩在飞行甲板的上空。
  负责抢险的军官家是很悔恨地说:“损失严重!放在机库的四十架飞机全部报废了。”
  对“企业号”来说,侥幸的是机库内几乎没有因航空燃料引起火灾。这是因为刚参加进攻回来的飞机,在落到航空母舰甲板上之前,在空中把燃料抛掉了。一艘“斯普鲁恩斯号”护卫驱逐舰,为了救出伤员,逐渐靠近“企业号”左舷后部。因为飞行甲板上没有遭到损伤,所以从其它没有被炸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救难位升飞机,落在“企业号”的飞行甲板上,送来了医疗队。
  “企业号”的机库甲板也未遭破坏,因此,安装在舰底部的八座原子炉即这艘舰的心脏,平安无事。
  舰长米朗上校痛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闷闷不乐地嘟嚷着:
  “损失还是惨重的。必须马上离开战场回国,进船坞修理。”
  “企业号”这艘舰,是美国海军最新、最大、最强的军舰,常常受到尊敬。这艘原子能航空母舰,是第四代“企业导”。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三代“企业号”,参加过太平洋战争中所有的海战,舰虽负过重伤,但一直坚持到底,是立下了卓越功勋的。美国海军全体官兵,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企业号”是不会沉下去的;“企业号”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力量的源泉。
  “大E(“企业号”的爱称)不会沉下去,它一定会再回来的”。
  “企业号”上负责抢险的军官一面爽朗地说,一面指挥人们把伤员抬出去。因为大家拚命地灭火,所以两小时后火势就减弱了。
  但是,已经不能再战。死者一百二十六名,伤员三百四十八名,付出了如此重大的牺牲。幸亏舰的推进机毫无损伤,还可以自己航行。其他军舰上的人员一面挥手,一面目送着“企业号”。它在两艘驱逐舰的保护下,经过夏威夷回到母港阿拉米达(加利福尼亚州)。
  “一路平安!路上不会再遭到红沙鱼(指苏联潜水艇)的打击了!”
  那些人异口同声地高呼,对负伤而又伟大的大E的离去感到依依不舍。
  苏联海军查理级潜水艇成功地使“企业号”起火并退出了战场。它在发射导弹的同时,又成功地以三十海里以上的高速度安全地到达北部隐蔽起来。这是因为美国舰队由于“企业号”发生火灾一时混乱起来,组织反潜作战慢了一步。
  针对佐渡这艘永不下沉的航空母舰第二次攻击队,中午离开剩下的那四艘美国航空母舰起飞了,比预定时间晚了两小时。这次的目标是摧毁岛上还剩下的那四个航空基地。九十六架F14战斗机和一百六十八架攻击机(A6和F18)构成了第二次攻击队。
  和第一次一样,舰艇出发三十分钟后到达佐渡岛上空,随后攻击队分成四组,陆续对四个飞机场进行袭击。从佐渡岛起飞的苏联战斗机几乎一架也没有,所以担任护卫任务的战斗机无事可干。
  “也许苏联海军的轰炸机会为了袭击我们的航空母舰,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往日本海南飞了。到佐渡岛北部上空地区侦察一下!”
  F14编队长说完之后,和其部下的十二架飞机一起,以一万三千米的高度往佐渡岛西北方向飞去。飞行了大约三百公里的时候,编队长飞机上的抑制敌方电信干扰装置收到了强烈的电波。从出力、波长判断,显然是从大型水面舰艇上发出的。
  “在佐渡岛西北五百公里附近,发现有强大的苏联水面舰队。”
  接到F14的报告后,停留在佐渡岛上空的一个A6攻击机编队,便调转方向,去进攻还未看到的苏联大型水面舰艇。为了防备被敌入的雷达发现,飞机在海面上进行低空飞行,高度五十米,一直飞行了四十分钟,这时A6飞机的雷达上显示出来的大型军舰,是过去从未见过的巨大的舰影。
  “肯定是航空母舰‘明斯克号’,大概是为了保护佐渡这艘永不下沉的航空母舰派来的。”
  A6攻击机的编队长莫特莱皮德中校觉得自己的胳膊抬起来了。因为眼前出现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他心想:是美国海军的飞行员,就要击沉它。
  莫特莱皮德中校相信,一定有强大的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跟着护卫,于是命令僚机分成四队,每队九架,从四个方向同时向“明斯克号”飞去。这是为了使这些飞机尽量少受“明斯克号”和护卫舰的舰对空导弹的袭击。A6飞机没有预定要攻击航空母舰,因此没有携带反舰导弹,只携带了攻打飞机场用的炸弹。
  只好把这些炸弹扔下去了。以后就听天由命了。
  “明斯克号”获悉美国攻击部队接近。立即出动了十二架锻工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但还没飞出一百公里,就被F14型飞机的雷达发现,整个飞机悲惨地成了不死鸟式导弹的牺牲品。垂直起降飞机在空战能力方面,终究不是F14的对手。卡拉级导弹巡洋舰接连不断地发射对空导弹(SA-N-3),但由于达不到A6飞机的高度,所以,几乎都没有命中。
  英特莱皮德中校和他率领的两架飞机成一列纵队,从正在南下的“明斯克号”左舷斜前方低空向“明斯克号”俯冲下去,没有理睬担任护卫的导弹驱逐舰。接近到五千米时,顶端装有巨大雷达的、耸立着的“明斯克号”舰桥进入视野。五十七毫米对空炮的炮弹炸裂,A6飞机周围藤起水柱。
  “各机进行跳弹轰炸!以一千五百米的高度投弹!”
  “明斯克号”发现发现A6飞机投弹,慌忙向左大调头,但已来不及了。在海面进行两次跳弹的十二颗五百磅炸弹,一颗接一颗地命中吃水线附近的舰舷。随着爆炸声,他们看到升起了红色的火柱和黑烟。与此同时,从另一个方向袭击“明斯克号”的六架A6飞机也以同样的攻击方法,使“明斯克号”多处中弹。只十分钟就结束了战斗。
  在前往攻击“明斯克号”的九架A6飞机中,五架平安地返回了停泊在伊豆半岛海面“卡尔宾森号”航空母舰,舰队顿时欢声雷动。因为A6飞机返航后留在附近海域上空巡逻的F14飞机看到,“明斯克号”最后冒着黑烟,沉入日本海。攻击队队长英特莱皮德中校作为击沉“明斯克号”的英雄,受到了有生以来的最大欢迎。他刚从爱机上跳到飞行甲板,舰队司令和舰长早已等在那里,都过去抢着和他握手,致意。“马上举行庆功会吧。可惜没有女入,但有穿女装的水兵,我们暂且忍耐一下吧。”快活的话说完,把大家都逗笑了。但是,在去攻打“明斯克号”的九架A6飞机中,有四架没有返回。
  在美国航空母舰和苏联航空母舰于日本回南北方的对抗中,美国有一艘航空母舰受重创,但美国海军方面最后获得了胜利。
  德米特罗夫大将获悉“明斯克号”北击沉,气得大发雷霆:“哪个混蛋说美国的航空母舰只不过是浮在水上的铁棺材?只不过是铁棺材的难道不是‘明斯克号’吗?”
  他向身边的海军武官喋喋不休地说着,但这位从前是潜航员的苏联武官却一句也不都反驳,他只能默默地对德米特罗夫大将的愤怒置若罔闻。将军对高估美国航空母舰的脆弱性作了反省,但已后悔莫及。

  三、关东登陆

  按预定计划,五月十五日凌晨揭开了解放日本作战的最后一幕。日本解放军六个师和美军3个师开始在临相模湾的湘南海岸和九十九里滨(千叶县)两个地点陆续登陆。以摧毁设在佐渡岛上的苏联基地的四艘美国航空母舰为中心的激动部队负责警戒和支援。
  在湘南海岸登陆的,是在鹿儿岛县吹上浜登陆的日本解放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三个师以及在志布志湾登陆的美国第一海军陆战师,共四个师。登陆地点在相模川以东到镰仓偏西的海岸一线。日本解放军在江岛以西登陆,美国海军陆战师在江岛和镰仓之间的海岸展开了果断的登陆作战。
  这是敌前登陆。在德米特罗夫大将的直接指挥下,湘南海岸早就部署了原来驻扎在关东地方南部的一个苏联摩托化狙击师。在登陆之前,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对海滨进行了猛烈的对地攻击。和太平烊战争中美国在莱特、冲绳、硫磺岛等地猛烈的登陆作战一模一样。
  从相模川经江岛到镰仓的湘南海岸,在日本也是屈指可数的游览区。饭店、旅馆、餐馆鳞次排比,不用说假日,就在平时也是人山人海,游客成帮。然而,现在那里却变成了战场,变成了炮弹和炸弹爆炸的地狱。
  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阿瓦的指挥下,以决不后退的决心参加了这场解放日本的战争。为了用火力支援登陆作战,“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两艘后备战舰回到前线,“密苏里号”部署在相模湾,“威斯康星号”部署在九十九里滨。这些军舰有九门四十毫米主炮,是上一个时代的军舰,但在炮击海岸的敌人防御阵地中,却发挥了威力。因为一发炮弹具有与一吨炸弹相比的威力。
  “密苏里号”战舰在一九四五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时,进驻相模湾,后来又进驻东京湾,这条战舰曾接待日本投降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因而出名。现在,这条战舰重返战场,为解放日本而把炮口对准了日本列岛的海岸线。大炮同时开火,海岸上升起了火柱和烟土。
  军事委员茅野、第一师师长原田、第二师师长粟山等人在海面的登陆舰上,眼里含着热泪兴奋地遥望着这种情景。
  “终于实现进攻东京了,真是艰难漫长的里程啊!”
  从冲绳移到南九州鹿屋航空基地的美国战术空军的A10对地攻击机也参加了战斗。每架飞机载五吨炸弹,从鹿屋到相模湾沿岸飞行了大约九百公里,迅速向部署在相模湾海岸线的苏军阵地俯冲,向大地投下炸弹,然后飞返鹿屋。
  在此期间,尽管狸穴的驻日苏军总司令部下达了出动命令,但日本人民军(原自卫队)却纹丝不动,他们已感到日本解放战事正在接近尾声。人民政府的领导人和德米特罗夫大将怒不可遏,但已经没有强制执行命令的手段。不得已,只好命驻日苏军和人民政府豢养的公安部队去防守湘南海岸和九十九里滨。
  在湘南海岸部署了苏联一个摩托化狙击师和两个旅的公安部队。长达两小时的猛烈炮击,使他们遭到了重大伤亡。在辽阔的大陆上进行机动打击战是苏军的主要任务,防御登陆战本来就不对门路。苏军以坦克和装甲车进行闪电战,不熟悉深挖洞来躲避炮击的战法。
  因此,隐蔽在山丘后面和洼地等处的苏军的战斗车辆,都被来自上空的攻击击毁了。A10飞机造成的损害特别大。A10飞机的飞行员驾机低空飞行,用肉眼发现苏联坦克后,便连续发射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和三十毫米机关地。
  因此,A10飞机也付出了重大牺牲。有一架A10飞机的飞行员,发现耸立在江岛附近海岸上的一座十层饭店的后面,集结着苏军十几辆坦克。
  飞行员想;“如果让这些东西存在,登陆部队就将被打下海。”于是,当飞机深入内陆后,便马上降低高度,调转航向,由北向南飞行,瞄准集结在饭店背后(靠山一面)的一群苏联坦克,射出了三十毫米机关炮。
  但是,不幸的是,这附近部署着自行对空坦克(二十三毫米四个发射管)。这架A10飞机遭到同时射击,操纵系统被打坏,射击后想提升高度,但飞机却一直下降。最后撞在饭店的三层楼上,随着一声巨响而化成碎片。
  “遭到如此猛烈的炮击,在我们登陆时,没有遭过损失的苏联兵大概已不存在了。也许我们可以到东京去兜风了。”
  第一师师长原田说着笑话,乘登陆艇赶到相模川河口以东大约一公里的地点。这是继吹上浜之后第二次踏上日本大地。但是,奇怪的是,没有出现在吹上浜时的那种激动心情。
  登陆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向内陆挺进了一公里左右。对于原田师长来说,这种进攻速度超乎预料。原田没有理会本应留在后方安全地区的师司令部已接近越来越危险的前线,继续前进。
  这时,司令部的警备连长大声地向他报告:
  “北方两公里处,没有遭到损失的苏军一个坦克营三十辆坦克正在笔直向我方冲来。我们要设法在这里阻止它们。请师长和参谋等人赶快去海岸映避。”
  在一刹那间,原田想按照连长的说法办,以保证自身安全,但他立刻就打消了这种念头。
  “这里是日本领土,我们日本解放军没有任何理由撤退。应该撤退的,倒是非法占领我国的苏军。”
  说着,他便亲自扛起轻便反坦克火器,坐进指挥车,命令北进。也十万火急地向离他们最近的机械化步兵营下达了保护师司令部安全的任务。师长亲自作战的消息立刻在第一师指战员中传开。这个消息无比地提高了整个部队的士气。
  十五分钟后,位于东方两公里处的第一师一个营同师司令部组成的联合部队与苏联一个坦克营发生了激烈的混战。原田师长把指挥车隐蔽在丛林里,跳下车,从茂密的杂草中用反坦克火器瞄准三百米前方能看到侧面的一辆敌T72型坦克。
  随着一声沉闷的声响,这个用塑料制的打完就扔掉的轻便反坦克火器射出了无制导反坦克榴弹。榴弹划过天空,命中T72坦克的后部。似乎击中了引擎系统,这辆坦克从车身后部的放热器附近喷出火舌,三名乘员从炮塔连滚带爬地跳下来。其中一名坦克兵,身穿的坦克服着火,他拼命在地上打滚,想扑灭身上的人。其他两名坦克兵举起双手表示投降。
  “拿灭火器扑灭火。”
  原田师长对自己有闲功夫说这句话,内心感到奇怪。第一师方面的牺牲也是很大的。原因是这是一场没有料到的遭遇战。伤员立刻用直升飞机被运到了在海面待机的医院船上。
  医院船内,关川菊代紧张地工作者。她是外交委员关川的夫人,性格刚强,和她丈夫一起参加上海的流亡政权,在周家镇的日本人街开医院。当她听到日本解放战争的消息便坐立不宁,不顾周围的反对,和自己医院的护士一起,上了医院船。这条船可能被苏联的对舰导弹击沉,她是意识到这种危险的。关川也说“她说干就干”,所以没有硬反对她。关川夫人熟练地给陆续运来的伤员治疗,成了日本解放战争中背后的巨大力量。
  对于德米特罗夫大将来说,湘南海岸的第一线防御在第一天就几乎被突破,是出乎预料的打击。他考虑让留在川越市北方的一个候备师立即出动。但是,他的作战参谋坚决反对
  “如果把唯一的候备师投入湘南方面,那就无法对付在九十九里滨登陆后向东京挺进的其他部队了。万一放弃东京--这是最坏的估计--就必须确保横田空军基地。日本公安部队在意识形态上是忠于我们的,但作为战斗集团,能力却很低,不堪信任。”
  倒也是啊,德米特罗夫大将改变了想法,放弃了把候备师投入湘南方面的念头。
  五月十八日,在相模湾登陆的日本解放军挺进到海老名和绫濑一线。苏联军队以师的最后力量进行抵抗,但其战斗力随着时间拖长而越来越小。
  日本公安部队和在绫濑正面登陆的第二师相遇。但本来是作为治安部队编制和训练的,所以,不是解放军的对手。经过大约三十分钟的夹杂坦克和装甲车的近战,公安部队的一个旅土崩瓦解。穿着苏联军装的公安部队的日本指挥员和士兵尸横遍野。
  茅野坐立不宁。无论如何也要在五月底以前拿下东京,建立新政府。到五月底,日本的粮食将完全吃光。
  “要迅速建立新政府,结束战争,恢复从美国进口粮食。”
  另一方面,在九十九里滨登陆的日本解放军三个师和美军两个师(一个陆军师,一个海军陆战师),除解放军第六师向成田机场挺进外,其他部队一路向西,继续向东京进发。
  九十九里滨宽数十公里,防御正面过长,因此,部署在这个方面的苏军一个摩托化狙击师放弃海岸防御,而在印幡沼和东京湾之间设了一道防线。就是从佐仓市经四街道町到千叶市北部这个地区。日本解放军第四、第五师以及美国陆军第二十四步兵师共三个师在四街道町市区偏北的地方向苏军防御师发起进攻,目的是中央突破。
  和湘南海岸的战斗一样,从鹿屋基地飞来的A10对地攻击机不停地向大地倾泻炸弹和机关炮弹。
  苏军把防线两翼的部队调到中部,试图拼命抵抗。但是,最后,一个师无法长时间敌挡三个师的攻击。日美联军在飞机炮击后,把装甲部队集中投入中部。登陆四天后的五月十九日,终于突破这条防线。如果以后能穿过八千代市、镰谷市、松户市的住宅街,渡过江户川、荒川,就能到达东京的中心。
  另一方面,在湘南平原登陆的第一、第二、第三师解放军官兵北上到海老名附近以后,立即改变方向朝东北挺进。翻过多摩丘陵就抵达多摩川,河的东面已经是东京都境内了。
  多摩丘陵一带残存的苏军和日本公安军试图做最后的抵抗。住宅用地是削平山坡建成的,犹如层层梯田似的,散乱地分布在各个地方。这里的居民们为了免遭战火已经逃避一空。在这里,为夺取一幢一幢的房子,展开了激烈的短兵相接的战斗。参加这一战斗的队长当中,有一个叫松冈的人。
  上海流亡政府成立的时候,松冈关闭了他在纽约开的饭馆,急急忙忙赶来参加解放军。如今,松冈已经提升为班长,有十名部下了。他的分队属于第一师。松冈和他的分队沿着小田急铁路和鹤川的街道缓慢而有力地逼近东京。
  在玉川学园车站北面的南坡上,有一条漂亮的住宅街。从五月二十一日起,这里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这一带原来是高级住宅区,如今被破坏得踪影全无,几乎没有一块窗玻璃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松冈把机关枪抢进一幢房子的客厅,从这儿可以眺望到苏军据点,这个据点在马路对面大约八十米左右的斜坡下一幢民房的二楼上。松冈同他们进行了猛烈的对射。
  “去两个人爬到左前方的小山上去,从那儿能俯视苏联兵占据的房子。开枪打他们,用掷弹筒往里投手榴弹!”
  松冈下达命令后,不一会见,就让他身边的机枪手停止射击了。
  对松冈来说,劈坡建造的住宅现在变成了可恨的东西了,因为他们不得不一个一个地摧毁。苏军把一幢幢民房当做堡垒固守的据点。他想:“当然罗,牺牲会增加。”
  几分钟以后,一声轰响,从左手不太高的小山上发射的手榴弹穿过目标--民房的窗户--在屋里爆炸了,两名苏联士兵被爆炸掀起的狂风抛出屋外,在二楼的屋顶上撞了一下之后摔到地上,再也没有动弹。
  “哎呀!这一仗总算过去了,在这幢房子前方,究竟还要攻占多少所民房才算完呵。”
  想到这,松冈叹了口气。
  五月二十五日,第一师的先头部队终于渡过了多摩川,松冈也在先头部队的行列里。一到这里,苏军和日本公安军的抵抗显著地减弱了。松冈想:“已经用不着面对面打了吧。”
  市民们陆续涌上街头欢迎解放军。松冈乘坐的装甲车前进在第二四六号国营公路上,潮水似的欢迎人群使装甲车不得不再三停下来。对松冈来说,这是他去纽约以来时隔几年之后第一次见到成群结队的同胞。
  五月二十五日,日本解放军的六个师从东西两个方向冲进东京都内,这天傍晚,进入东京都中心,那里是皇宫前广场、露头、永田盯等日本立法、行政的中枢部位。原田第一师师长从进如皇宫前广场的指挥车上走下来站在那里,由于激动而感到胸口热乎乎的。
  “我活着就是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他想。
  多数赶来参加流亡政府和日本解放军的知名和不知名的日本人,心情完全相同。许许多多东京都市民都想看一看解放军的风采,跟官兵们交谈几句,陆续汇集到皇宫前广场上。
  按照茅野军事委员的命令,为了逮捕和囚禁所有的敌伪人员,往设在狸穴的苏联占领军司令部和日本人民政府所在地首相官邱派去了第一师的宪兵。但是,由于晚到一天时间,这两个地方的敌人逃掉了。在前一天,也就是五月二十四日,以德米特罗夫为首的驻日苏军司令部的重要成员和日本人民政府的领导机关坐直升飞机逃到横田基地,横田基地现在仍然被苏联牢固地占领着。然后,他们又从那里坐安东诺夫12型运输机逃到哈巴罗夫斯克去了。残存的苏联士兵和日本公安军士兵被抛弃了。
  “遗憾的是我们未能抓任侵略日本的罪犯,但是没办法。好在我们回到东京了,日本的解放是成功啦。”
  想到这儿,茅野万感交集,禁不住喜泪直流。
  第二天,二十六日,坐飞机从上海来的流亡政府领导机关刚一到成田机场,就马上进入东京,政权实际上更迭了。没有举行大肆铺张的仪式,凭借武力交接政权的工作是朴素的,然而没有发生混乱。
  当流亡政府的首脑大岛进入首相官邸,在首相办公室前停住脚步的时候,一名老警卫眼含泪水,一边把房间的钥匙递给大岛,一边对他说:“我以度日如年的心情等待这一天的到来。现在,您是这个官邸的主人,请您尽管吩咐吧。”
  取消了言论限制的报纸一齐开始控诉人民政府统治下的冷酷而违背常理的政治。不欢迎流亡政府重返东京的报纸一家也按有。
  大岛听从了茅野军事委员的劝说,为了加深全国民民对日本解放成功的印象,决定尽可能早一天在东京中心地区举行解放军的阅兵式。这既是胜利的宣言,又有庆祝新政权成立的意思。阅兵式由于要准备,便定在五月二十八日举行。但是正在这时候,从美军方面传来了反对意见:
  “占领横田基地的完好无损的苏军一个师正沿关越高速公路向新潟县撤退。大概是打算回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捕捉并歼灭它们难道不是日本解放军的使命吗?现在不是在东京搞什么阅兵式的时候。”
  美国方面的主张是,不让未受损失的苏军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如果这样做了,中国收复失地就要推迟,进而使这次战争的结束推后。但是,大岛却不予理睬。
  “那种主张不过是军入的逻辑,我们不想在国内进行不必要的战斗,不想付出更大的牺牲。败者不追也!”
  财政委员寺岛正在忙着核实日本国内剩余的粮食储存量。农业水产省的一名局长匆匆赶到首相宫即,他把一捆文件放在面前,开始对寺岛汇报:“人民政府统治期间,平均每个国民的粮食消耗量和告诉增长时期相比,每个人平均减少了百分之三十。这一方面上由于外汇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活水平极端下降,饮食业的需求大幅度减少了的缘故。因此,要是以过去两年多每个人的消耗量为标准,国内存的。粮食还够吃而是天左右的。”
  对寺岛来说,这是乐观的错误估计。根据他的计算,到五月底,就是说再过四天以后,日本国内的粮库就该颗粒无存了。寺岛听了局长临走时这样补充道:“因为粮食配给量减少,我们那曾担心会造成营养失调和儿童体制标准降低,可是这种事情几乎没有发生过。甚至可以说,这两年中病人特别是成年病人几乎减少了。得肥胖症的儿童也少了。”
  寺岛真想训斥这个局长一下:说饮食过量的民族就该被外国侵略和征服,这是什么话!“不要大炮要黄油”也是有纤度的嘛。可是话倒嘴边又咽道肚子里边去了。这位惹人喜欢的年近半百的局长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夹起陈旧的公文包走出了房间。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

尾声

  中苏战争还在继续。但是或迟或早,中国一定会收复东北全境。因为这时候,中国收复失地的战斗正以哈尔滨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为两大作战方向,稳步而顺利地挺进。
  “苏联国内的少数民族独立运动好象正在不断高涨。克里姆林宫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军队占领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茅野判断。
  “在这次战争中,欧洲没起一点作用。欧洲变成了政治上的避风港了。”关川轻蔑地嘟哝着。
  这话给大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五月二十八日,在皇宫前广场上,解放军在欢乐的气氛中举行了阅兵式。将近一百万人的群众陆续聚集在广场上,都是想看看新政权的成员和解放军的风采。阅兵式的实况向全国做了电视转播。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想亲眼看看,挤不进广场就聚集在广场周围大厦的窗口和屋顶上,到处都是人山人海。
  第一师师长原田走在阅兵行列的最前面,从指挥车上探出半个身子来,向大岛主席行举手礼,松冈和山村等人的身影也出现在随后徒步行进的士兵当中。从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为了祝贺阅兵式,以美丽的钻石型编队掠过广场上空。
  回到日本后第一次在国民面前演说的大岛由于喜悦和紧张而声音发颤,他说:
  “由于政府无能,由于政治家缺乏勇气和责任感,三年前,使日本国民跌落到悲惨的深渊,在外国军队的刀丛剑树中,被迫过着漫长而残酷的黑暗生活。
  “如果当时,不,从比那更早的时候开始,日本的政治家为了保卫国民的生命和财产,进而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主权,向国民说明其信仰,唤起国民的勇气、牺牲与献身精神的话,日本大概是能够避免黑暗年代的。
  “我本人作为曾经跻身于日本政府中枢的一员,对于我们政治家缺乏睿智和勇气感到羞愧。
  “但是现在,日本从左派极权主义的压迫之下解放出来了,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啊。我要向所有在场的人们致谢,感谢你们赶来一起度过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自从日本解放军在九州南部登陆以来,到今天是第四十三天。然而解放日本的真正斗争,从我们在上海成立流亡政府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是比军事上的战斗更漫长、更激烈的战斗。
  “在我们的周围,以中国为首的友好国家伸出了许多援助之手。美国向我们献出了本国青年的鲜血。我们对此充满了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感谢之情。
  “而且,从日本、或者从世界各地,有很多不知名姓的日本青年起来参加我们的斗争。还有许多青年人在战斗中献出了生命。他们不曾被任何人所强迫,而是志愿选择了这条道路。我想向没有能够等到今天这个日子就埋葬在各地的日本青年们,奉献上感谢和哀悼之意。
  “我们在海外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流亡政府,经过艰苦的战斗,得以再次回到祖国。但是,这是不幸的历史。政治家的勇气和国民的智慧,决不允许再次发生这种事情了……”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

后记

  本书是作为今年三月由二见书房出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日本篇苏军在日本登陆》的续篇而写的。关于前篇的概要,已在本书的前言中做了记述,希望参照。但是,可以不拘泥于前篇的情节,而从在中国诞生的日本流亡政府如何成功地解放日本这一观点出发,把本书看作独立的篇章。
  说句老实话,在写完相当于本书上篇的《苏军在日本登陆》的时候,根本没有撰写续篇的计划。因为我感到,只要有了前篇,我们想达到的目的就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但是其后,读者提出了批评和希望,他们说,“让日本被永远占须下去,太可怜了,总得设法改变一下。”因此,我要求创作小组的成员再度集中,从四月下旬开始研究资料和构思。军事研究小组部分成员有变动,但宗旨与以前相同。
  因为上篇设想了最坏事态的结构,我认为,稍微笼罩着严重的气氛也是不得已的。在这一点上,本书尽管迂回曲折,但总的来说,还是以乐观的调子贯穿始终的。恐怕会有入指责说战争的描写不够残酷,但是,我希望读者明白,为了达到解放日本这一目的,不得不这样写。反过来说,或许应这样理解:正如本书中阐述的那样,如果不是颇为幸运的话,收复一度被占领的日本是极端困难的事业。
  在本书中,特别要解释的一个问题是解放一语的意义和用法。迄今为止,对于“解放”这个含义模糊的词,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经常是用来表达从资本主义制度下解放出来的意思的。这已为人们看作普通常识。但是,当柬埔寨人高唱从越南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之时,现实的含义就是指从越南共产党或者越南社会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
  我认为,即使在日本,现在也应当把“解放”这个词从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垄断中解放出来。倘若包含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意思,那么所谓“解放”,正确的用法的确是指从极权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环顾一下当今的世界,除了发展中国家的独裁政权之外,极权主义大体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别名。
  把“解放”一语从马克思列宁主义者那里接收过来,毋宁说,只有从左派极权主义下获得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这是本书作者的主要动机。社会主义不是解放的主体,而是正在成为客体(对象)。这就是我们小组正在思考的、八十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之一。
  最后,当本书出版之际,向为本书出版而尽力的有关先生们表示由衷的敬谢。

  一九七九年七月
  久留岛龙夫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