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世界新ceo潘基文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世界新ceo潘基文》廖生
               英语神童的梦想

  1944年6 月13日,潘基文出生在韩国忠清北道的阴城,小学一年级时搬到了忠州。
潘基文的父亲从事仓库经营,母亲是普通家庭妇女,潘基文是家里四男二女中的长子。
在他童年时,美丽的朝鲜半岛经历了一系列剧烈动荡。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朝鲜半岛挣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取得了独立,但分
裂也随之而来。这年9 月7 日,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布第一号布告:“本
人据授予美太平洋陆军总司令的最高权限,对朝鲜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南地区以及该地区
居民实行军政。”

  于是,一条纬线将朝鲜半岛分割成了南北两个不同世界。

  1948年,南部单独进行了国民议会选举。8 月15日,大韩民国政府宣布成立。北方
立刻作出反应,9 月9 日宣布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

  作为出生在南方的潘基文,自然成为了韩国的子民。

  在潘基文6 岁时,一声枪响打破了朝鲜半岛三八线上空的宁静,朝鲜战争爆发了。
这场战争的硝烟在三年后才徐徐散去。战争带来了一片废墟,当时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不足60美元,被列为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

  潘基文从事仓储业的父亲潘明焕在这艰难时日里,苦力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韩国
有句俗语:“卖掉黄牛去上学。”潘明焕也深信教育是子女们的最好出路,因此,他节
衣缩食,把几个孩子陆续送入了学校。

  而孩子们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特别是作为老大的潘基文,更是刻苦学习。

  整个学生时代,他是典型的好学生,惟一的爱好就是学习。韩升寿是潘基文的小学
同学,他说,潘基文是一个只知道学习的孩子。“他经常和朋友们比谁解题快,或者记
忆力更好。”

  潘基文最小的妹妹潘庆希回忆说:“家里六个孩子中,哥哥是四男二女中的长子,
由于哥哥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以至于我们这些弟妹在学生时代,常被人以‘潘基文的
弟弟或妹妹’称呼。”

  在忠州,小小年纪的潘基文赢得了一个美誉:“忠州英语神童”。

  中学时,英文老师要求学生把当天所学抄写十次。潘基文不仅认真完成作业,还干
脆全背下来。高一时,潘基文家附近建设忠州肥料厂,来了许多美国工程师家庭,潘基
文就跟他们学习英文。潘基文的同乡、现在的庆熙大学教授安英寿回忆说:“潘基文特
别勤奋。美国人推荐的英文材料,不管是什么,他都统统背下来,像疯子一样。”潘基
文还曾经给班里同学们编写过英文教材。

  努力学习为潘基文赢来了一个出外见世面的机会。1962年,美国红十字会举办“外
国学生访美活动”,给了韩国4个名额。当时正在念高二的潘基文在选拔中脱颖而出。
弟弟潘基相回忆说:“当时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忠州市。”

  在学校“为了去美国”不要剪短发的指示下,潘基文留起了长发。

  在启程赴美前,乡亲们为潘基文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还特别安排一群女学生制
作了“福袋”,让潘基文交给美国人。当时,将福袋送给潘基文的是忠州女高的学生会
会长柳淳泽。“福袋”也给潘基文带来了爱情。后来,潘基文和柳淳泽开始恋爱。1971
年,他们在韩国首尔用10万韩元布置了一间新房,开始了新婚生活。婚后,两人生下二
女一男。二女儿潘贤熙现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职员在肯尼亚工作。

  1962年夏天,潘基文与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访问了旧金山、华盛顿等地,并在白宫
受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接见。18岁的韩国青年潘基文挤在人群中,勉强
露出大半个脸,仰望着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笑容中露出几分开心、几分羞涩。

  从美国回来后,潘基文经常看着与肯尼迪拍摄的照片,激励自己。正是这次美国之
行,这次与肯尼迪总统的见面,使潘基文产生了一个梦想:将来做一名外交家,跻身于
世界政治的大舞台。

  潘基文作为青年学生应美国红十字会邀请访美时,曾在佩特逊女士家里住了4 天,
受到许多关照,潘基文对此念念不忘。回国后,他直到大学毕业当了外交官,还经常写
信问候佩特逊女士。2005年8 月,潘基文邀请佩特逊女士访韩,在首尔世宗路外交通商
部会客厅,他与满头银发的佩特逊女士久别重逢,畅叙友情。佩特逊女士已经88岁高龄,
住在美国旧金山,看到当年的高中生今日的成就,她感慨万千。潘基文再次对老人43年
前给予自己的关照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晋升太快,很抱歉”

  按照韩国的《兵役法》,韩国高中毕业后的男性公民,满18岁以后、29岁之前,经
身体检查无碍者,均需到部队服兵役2 年时间。

  在韩国服兵役是很苦的,训练严酷,极少假期,而且军队中还有老兵和长官欺侮新
兵的现象,因此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服兵役。但许多韩国男孩子也不会拒绝去当兵,他
们认为只有当过兵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女人也会喜欢这样的男人。

  像许多热血男儿一样,高中毕业后,潘基文应征入伍,在军队摔爬滚打的古希腊斯
巴达式的严苛训练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和勇气。这段时间大致在1965年前后。

  尔后,潘基文进入首尔(当时叫汉城)国立大学外交系学习。为了减轻家庭负担,
潘基文还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家教。潘基文的大学同学、现首尔大学教授安成旭说,潘基
文从学生时代做家教起,就深受学生家长欢迎,因为“他为人谦虚有信义”。

  1970年,潘基文从首尔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外交通商部高级公务员考试。
在众多考生中,他的成绩仅次于前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崔成泓。潘基文后来告诉家人:
“一辈子只拿第一的我,这回第一次拿了第二。”

  外交官实习期结束,考核时他又拿回了第一,因此被分配到韩国驻美大使馆。但潘
基文表示希望到印度总领事馆工作,因为当时家道中落,经济问题是潘基文不得不考虑
的问题。他的弟弟潘基相对哥哥当年的选择是这样解释的:“如果去美国就很难存钱,
而到发展中国家,只要节约花钱就可以补贴家用。”

  二十多岁的年轻外交官登上了飞往印度的飞机,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多年的外交
官生涯。

  人常说,贵人相助。潘基文在印度,遇到了助他事业成功的贵人卢信永。

  1972年,卢信永任韩国驻印度总领事,负责韩印建交谈判。这位资深外交官很快就
看中了新人潘基文,欣赏他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敏捷判断力和沉稳。两年后,卢信永
公开表示:“大使馆的事情,只要有潘基文都能解决。”

  1978~1980 年,潘基文任韩国驻纽约联合国大使馆的一等秘书,1980~1983 年升任
韩国外交部联合国司司长。

  1985年,潘基文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行政学硕士学位。

  归国后,他被已是国务总理的卢信永推荐到总理府工作。卢信永破格任命潘基文为
总理礼宾秘书,又于1987年将潘基文提拔为理事官。

  与卢信永的缘分为潘基文的公职生涯开启了许多扇门。他走得很快。当时,潘基文
利用一周时间给自己的同事、前辈等120 余人写信,内容是:“我晋升太快,很抱歉。”

  在出现朝鲜核问题的1994年,他出任驻美国大使馆的政务公使,亲临与美国磋商朝
核问题的“最前线”。

  1996~1998 年,他出任金泳三总统的外交安保首席秘书,负责外交和安全事务。

  2000年,潘基文被提拔为韩国外交通商部副部长。同期被任命为部长的李廷斌当时
对记者说:“我真是有福气,竟然能带领潘基文副部长……以后行使部长职务会是轻而
易举的事情。”

  但接下来,潘基文的官运大不如前。金大中总统在任期间(1998~2003 ),潘基文
在事业上一度并不顺利。1998年他被外派奥地利任大使,到2000年才被任命为外交部次
官。2001年,潘基文遭遇了外交生涯中的最大难关。当年2 月,俄总统普京访韩时,因
韩国外交通商部工作组的失误,在韩俄首脑会谈协议文中包括了“双方同意维护反弹道
导弹(ABM )条约”等内容,但当时布什政府正图谋废除这一条约。

  此事在韩美间引起巨大风波。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说:“因为这个问题,我不知
向美国方面道歉了多少次。”随即李廷斌和潘基文先后去职。当时,潘基文想不通:
“我没有一个小时用在自己的事情上……”这样“不名誉”的下台让他一度说出“想死”。

  潘基文对这个重大挫折非常难过,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他的朋友、庆熙大学教授
安荣洙调侃失去了专车的“失业者”潘基文说:“以后没有人开车接送,就坐地铁吧。”
还给他买了月票。

  多年后,潘基文回想起这段经历心情还很沉重。他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完全没
有工作可做。”

  幸运的是,仅仅过了4 个月,潘基文就走出了事业的低谷,前外交通商部长官韩升
洙在自己当选联合国大会主席后,将潘基文任命为联大主席秘书室室长兼韩国常驻联合
国代表。担任这个职位,对于曾任外交部次官的潘基文而言似乎是降职了,但这段经历
对他后来竞选联合国秘书长无疑有很大帮助。

  潘基文自己也说:“用我们的话说,我是‘因祸得福’。假如我被任命为某个地方
的大使,我就不会有机会当选为秘书长了。”

  2003年2 月起,他担任卢武铉总统的外交政策顾问,成为卢武铉的“左膀右臂”。

  就在潘基文一步步接近权力中心的时候,“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青瓦台(韩
国总统府)和外交部的一场风波平地而起,将一个机遇推送到潘基文面前。

  2004年年初的一天,韩国总统府官员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揭发韩国外交部长
官、次长以及其他高级官员肆意攻击总统卢武铉的外交政策。揭发信说,外交部高级官
员指责总统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总统外交政策顾问一手遮天,把外交部排挤到一边,
削弱了外交部长官的权威。

  另外,这些外交官在私下公然呼应反对党领导人攻击卢武铉的言论,并为之大声叫
好。他们又进一步说:“议员选举即将到来,大国家党有望获得胜利,那时卢武铉就没
有什么权力了。如果能管管科技部和海洋部,他就应该心满意足了。”

  这件事招致卢武铉龙颜大怒,下令进行调查,向外交部开刀。

  韩国总统发言人尹太瀛1 月1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一些外交部官员公然发表错
误的、令人不能容忍的言论,并且向媒体泄漏外交机密。我们已经对此展开调查。”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瓦台和外交部的矛盾由来已久。有人指出:“简而
言之,这是鹰派与鸽派之争。与美国鹰派在白宫、鸽派在国务院不同,韩国鹰派在外交
部,鸽派在总统府。”

  由于历史原因,韩国一些老牌政府官员一直都有非常深重的亲美思想,但是由于韩
国民间对于美国颇有微辞,因此卢武铉在竞选总统时就放出“我就是不在青瓦台给美国
人磕头”的豪言。也正是因为卢武铉独立于美国的思想,因此豪言一出,卢武铉犹如黑
马一般,深得选民的青睐,从众多大热门人选中胜出,入住青瓦台。在上台最初,卢武
铉一再强调韩国外交独立的思想,但是在许多问题上以尹永宽为首的外交部的亲美作风
始终让卢武铉在民众面前颇为尴尬。

  在过去50多年中,韩国和美国互相把对方当做“铁杆”盟友,不过,随着韩国国力
的提高,国内对韩美关系的现状开始不满,韩美关系出现裂痕。

  早在2002年,韩国两名女中学生被美军装甲车压死,美国军事法庭却判两名肇事军
人无罪。韩国各界极为愤慨,举行了韩国2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连宗教人
士都参与其中,人数最多时达30万,要求“修改《驻韩美军地位协定》”、“美国撤军”、
“美8 军司令部必须迁出汉城”的呼声不断。

  在朝鲜问题上,布什政府从其全球及地区战略出发,在上台之初,就改变克林顿政
府的“接触”政策,咄咄逼人地把朝鲜归入“邪恶轴心”,大肆渲染朝鲜出口导弹,声
称朝鲜正在研发核武器,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加大对朝鲜的压力。

  对此,韩国政府大为不满,坚决反对美国对朝鲜的强硬政策,认为这加剧了朝鲜半
岛局势的动荡,危害韩国的国家安全。卢武铉认为,在朝鲜核问题上,即使美国对朝鲜
采取局部性的军事行动,朝鲜也会对韩国进行报复性攻击,届时一场全面战争将会爆发,
因此必须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

  在伊拉克问题上,当美国要求韩国向伊拉克派兵的时候,卢武铉回答说,这一问题
将和朝鲜核问题的进展挂钩,要求美国缓和对朝鲜的压力,推进朝鲜核问题的和平解决。
他还否决了外交部和国防部多派兵的意见,只同意向伊拉克派遣3000人的部队,并且以
非战斗人员为主,这与美国要求韩国派遣5000人的战斗部队、担负维护治安任务的要求
相去甚远。

  在这些问题上,外交部长尹永宽和总统卢武铉存在比较严重的分歧,虽然尹永宽尊
重卢武铉的思想,但是他也在私下或者公开场合指出这种外交思想“完全不现实”,他
认为无论从韩国的历史还是现状,都不可能突然之间转变外交作风,一夜之间完全脱离
美国,走独立自主的路线。而正是这种否定独立路线的亲美思想,最终成为卢武铉与尹
永宽在政治上的引爆点。

  韩国青瓦台总统府人事首席秘书郑灿龙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外交部中有一些高级
官员从来就没能贯彻粉碎老一套的外交思想,对于卢武铉提出的独立外交思想始终有所
保留,因此在具体的外交事务处理中仍旧沿袭以往的思想,这种不和谐的政治音符使得
政府在外交事务处理中遇到一些人为的障碍,更严重的是这种外交上的分歧直接使得国
家利益、韩国民众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韩国总统府对外交部进行调查的消息传出后,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尹永宽立即召集
高级官员紧急开会,他神情凝重地说:“现在气氛相当紧张。(总统发言人)用‘调查’
一词是不幸的,我们不是罪犯。”

  被调查的有7~8 名外交部高级官员,主要是负责美国事务的官员和外交部长官的亲
信,其中,外交部北美局局长魏星洛是这次调查的重点对象。他们都被韩国情报机关传
讯。

  迫于这种情势,尹永宽在1 月15日引咎辞职。

  在接受尹永宽的辞呈后,卢武铉明确表示:“外交部将有较大的洗牌动作,任何影
响贯彻独立思想的人都要受到限制。”

  卢武铉表示:“我之所以获选总统,就是主张独立的思想。我尊重每个人都可以有
自己的想法,但是作为总统来说,当尊重他人思想却成为执行自己思想的最大障碍时,
惟一应该做的就是立刻扫除这种障碍,否则我对不起信任我的韩国选民。”

  韩国总统府随即在1 月16日举行会议,研究确定新外长人选。在会上,韩国总统府
官员认为,新外长人选应该吸取前任下台的教训,全力支持卢武铉政府的“自主”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原则,而不再看美国脸色行事。同时,鉴于韩国国内国际局势,新
外长还应该精通外交部情况、能够稳定外交部目前人心浮动的局面。

  与会人士集中谈论了将总统外交顾问潘基文或韩国驻联合国大使金三勋提升为外交
长官的问题,有人还推荐产业研究院院长韩德洙。最后,经过卢武铉的首肯,选定了潘
基文。韩国总统府认为,潘基文“能力出色,能够通过对外交通商部的改革和激励,加
强和巩固政府的外交政策”。

  韩国舆论也普遍欢迎潘基文的到任,他们认为,潘基文不但能够弥合外交通商部和
青瓦台之间的裂痕,同时还能维持美韩同盟关系。韩国外交和国家安

  全研究所的一名教授指出:“他既不是独立派,也不是联盟派。他对美韩关系的把
握最让人放心。”韩国外交通商部的一名高官也认为,潘基文是解决“美韩联盟”危机
的最好人选,因为他理解韩国外交在此方面的困境。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在朝核问题和向伊拉克派兵等重要课题堆积如山的情况
下,卢武铉起用外交通商部出身的青瓦台外交政策顾问潘基文,意在迅速恢复外交能力。

  而对于潘基文的任职,驻首尔的外交人士普遍认为“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了”。潘
基文被任命为外交通商部长官的当天,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亲自致电祝贺:“包括我在内,
许多美国人都对您很熟悉,并对您的就任感到高兴。”

  潘基文喜欢的运动是登山,而在仕途上他也是一步步攀登上去的,每一步都是那么
踏实。其间有坎坷,有风雨,但他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终于登上了他外交职业生涯的
又一个巅峰。

  就这样,潘基文在六十岁“耳顺之年”,成为韩国外交的掌门人。这似乎来得晚了
点,但也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作为一个经历过多年外交风云的成熟的外交家,潘基文
正可以一展身手。

               “金善日事件”

  中国有句古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潘基文的命运也充满着这种玄机。
2001年,在仕途上青云直上时,潘基文遭遇命运打击,差点“死去”。而这次在就任外
长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一事件差点儿断送了新任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的仕途
前程。

  这就是“金善日事件”。

  34岁的金善日是一名韩国公民,高中毕业后始终在大学读书。他一共读了4 所大学,
所攻读的专业分别是阿拉伯语、英语、神学和神教学。金善日的父母说儿子的梦想是成
为“在阿拉伯服务的传教士”。

  金善日在就读外国语大学的第二学期获得了只发给学习成绩排在前10% 的学生的奖
学金。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讲师黄义甲说:“由于金善日经常问学习阿拉伯语的好方
法以及想学阿拉伯语应该去哪些国家,所以我推荐了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但最后,
他为了筹集同步翻译研究生院学费而选择了伊拉克之行。

  金善日作为翻译随佳纳贸易公司在2003年6 月到了伊拉克,这家小公司在伊拉克拥
有11名韩国职员,主要经营美军基地的洗衣店和商店。

  在伊拉克时,金善日住的是地下室,生活比较艰苦。他和家人只通过三次电话。金
善日的母亲申英子说,在4 月最后一次通话中儿子说要我不要替他担心,他过得很好。
我问他危险吗,他说不危险。2004年9 月是金善日父亲的七十大寿,他本打算回国祝寿。
但没想到的是,当金善日从距巴格达200 公里左右的美军基地出发、经过费卢杰时,与
一名伊拉克人一起被武装分子绑架了。

  韩国时间21日凌晨4 点左右,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出金善日被绑架录像带。绑架分
子要求韩国政府在24小时内撤出驻扎在伊南部的军队,并答应不再向伊增派部队,否则
将杀害人质。

  消息传来,金善日的母亲哭断了肠,她哭诉道:“无论如何,国家应该救出他,我
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何况无论一个还是两个,首先要救人一命啊!”

  韩国政府紧急启动了营救工作。韩国外交部次官崔英镇于21日上午11时召见埃及、
沙特等中东地区12个国家驻韩国大使,请求给予帮助。

  韩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也展开了营救交涉。

  潘基文这时为参加亚洲合作对话(ACD ),正在中国青岛进行访问。他与美国国务
卿鲍威尔和日本外相川口顺子进行协商,而且还接见了中东地区外交部长,请求合作。
据悉,潘基文还向川口顺子请教了4 月份成功营救在伊被绑架的日本人的协商经验。

  在青岛接受《联合新闻》记者采访时,潘基文说,现在正在动员伊境内有影响力的
神职人员、政府人士、部落酋长和美军行政当局等一切可能力量,致力于掌握金善日的
关押地点,并谋求与绑匪进行接触。他还表示:“今天半岛电视台将从东京到汉城来,
正在研究回国后我亲自通过该电视台表明政府态度,并呼吁释放金善日。”潘基文也不
无担忧地说,不知何时能与武装团体接触,他们说的时限似乎已过,这些有可能很快得
以确认。

  与此同时,以外交通商部本部大使张在龙为首,包括国防部作战次长等6 名官员在
内的韩国政府协商团前往约旦,专程就释放人质问题与有关方面谈判。韩国媒体报道,
韩驻伊使馆方面已得到驻伊美军、伊拉克外交部以及一些宗教组织的帮助,开始与有关
方面斡旋。

  而在韩国国内,反对向伊拉克派兵的人们也在首尔市中心举行反对派兵烛光集会。

  时间到了22日凌晨4 点左右,绑架分子提出的24小时期限已到。形势变得十分危急。

  22日上午10点,韩国政府协商代表团抵达约旦,开始与韩国驻伊使馆一起同有关方
面进行斡旋。当天晚些时候,韩国驻卡塔尔大使、驻伊军队负责人以及执政的开放国民
党两名议员相继通过半岛电视台,直接向当地观众解释韩国向伊拉克派兵的立场,并呼
吁绑架者释放金善日。半岛电视台还播出了韩国KBS 电视台制作的介绍韩国驻伊军队的
专题片。

  22日下午,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返回首尔。当天晚些时候,他在首尔接受了半岛
电视台的采访。他敦促立即安全释放金善日,并强调韩国人民一直是伊拉克人民的好朋
友。就在潘基文接受采访前,阿拉伯卫星电视台报道称,扣留韩国人质的绑架者延长了
最后通牒时限。

  但是到了22日晚10时20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在从巴格达到费卢杰方向、
距巴格达35公里的地区发现了一具被推定为东方人的尸体。

  23日零时45分,韩国驻伊大使馆通过电子邮件收到照片,证实死者是金善日。

  23日9 时30分,韩国总统卢武铉发表电视讲话,向全国民众道歉,但同时重申,韩
国不会改变向伊拉克派兵的计划。

  卢武铉在简短的电视讲话中说:“虽然所有的韩国人和政府都希望并祈祷金善日先
生的安全归来,但悲剧还是发生了,对此我感到十分难过和深深的遗憾。”

  卢武铉谴责恐怖主义是“对人类的犯罪”,并称韩国政府决心同国际社会一道严厉
打击恐怖主义。卢武铉重申,韩国计划向伊拉克派兵不是对伊拉克人或其他阿拉伯人有
敌意,而是为了帮助伊拉克进行重建,恢复那里的秩序。

  金善日被绑架分子杀害,韩国举国震惊。悲痛之余,人们开始追究有关方面救人不
力的责任。

  金善日被害后,韩国舆论首先对他在伊拉克何时遭绑架提出了质疑。在21日半岛电
视台播放恐怖分子威胁要杀害金善日的录像前,韩国外交通商部对金善日遭绑架一无所
知。事后,据金善日所属的驻伊佳纳贸易公司社长金千浩称,金善日于6 月17日前后失
踪。其实,金千浩试图自己组织营救,隐瞒了金善日早在5 月31日便失踪的真相。金千
浩的行动使韩国外交通商部等机构失去了了解情况和营救金善日的第一次机会。

  关键问题在于另一次可能使金善日获救的机会。美联社6 月24日报道说,该社曾获
得一盘金善日被武装分子绑架的录像带,并于6 月3 日由该社首尔分社记者打电话给韩
国外交通商部求证。但韩国有关人员接电话后既未核对事实,也未向上级报告。

  韩国公众对这一爆炸性新闻感到异常震惊,对韩国外交通商部的质疑和斥责之声一
时不绝于耳。韩国舆论认为,外交通商部不仅没有掌握失踪达20天之久的金善日的情况,
而且与一次营救金善日的绝佳良机失之交臂。

  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韩国总统卢武铉24日破例要求监察院调查外交通商部在处理
金善日被绑架问题时是否失职。监察院随后还将调查对象扩大到国防部、国家情报院和
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后三个部门同样因对金善日遭绑架茫然不知而遭到公众指责。国家
情报院误将绑架金善日和绑架日本人质视为同一组织所为,当金善日已被杀害后,国家
安全保障会议仍向卢武铉报告他有希望获释。26日,执政的开放国民党和在野的大国家
党达成协议,决定动用国会的国政调查权,对营救金善日的时机被错过一事进行调查,
以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刚刚上任才半年的潘基文面临巨大压力。他理解舆论和人们的
心情,也对未能挽救同胞的生命感到内疚。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力处理好善后事宜,
至于自己的仕途命运,那就看总统和国民的最后决定了。

  6 月26日,在伊拉克被恐怖分子斩首的韩国人质金善日的遗体由大韩航空公司的一
架飞机从阿联酋的迪拜运抵韩国仁川国际机场。潘基文神色凝重,与遇难者的姐姐一道
在机场等候。当金善日的棺木被手持突击步枪、身着白色制服的韩国警察荣誉卫队护送
出来时,潘基文心情沉重地向遇难者默哀。在仁川机场举行悼念仪式后,金善日的遗体
由军用飞机运至釜山,被安置在釜山医院殡仪馆。

  国会也从7 月30日开始举行历时四天的听证会,调查政府在处理这一事件中的作为,
包括潘基文在内的外交、国防、安保等众多政府要员纷纷到会接受质询。国会方面在公
布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不管调查结果如何,政府都没有理由逃脱保护在境外的韩国国民
的责任。报告还对政府在营救金善日过程中的作为表示遗憾。有舆论认为,这份报告无
疑给韩国政府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使政府不得不做好预防措施,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韩国政府也发表声明,劝诫国民不要去伊拉克等地旅行,并要求所有在危险地区的
韩国人尽快归国或者撤到安全的邻近国家。

  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和国防部长官尹光雄在8 月份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
这在韩国是相当不同寻常的。两位长官在联名发表的声明中表示,目前任何人在伊拉克
都无法得到安全保障,因此韩国政府劝诫国民不要赴伊旅行。如果韩国国民一定要去人
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国家,就应积极配合韩国政府有关方面的管理,防止再次发生不幸
事件。声明同时重申韩国政府准备继续向伊拉克派兵,帮助伊拉克重建。

  另外,针对伊拉克持续恶化的治安状况,韩国外交部举行了由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
文主持的局势讨论会。外交通商部称,类似的讨论会今后将每周举行3 次。

  金善日事件最终没有导致潘基文丢掉乌纱帽。潘基文在这一事件中显示了出色的危
机处理能力。他处变不惊,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处理后事,安抚遇害者家属,另一方面
对外表示将重整外交部,最后,设立了一个24小时的求助热线,海外的韩国人可以通过
它随时随地寻求到帮助。潘基文也巧妙地与媒体沟通。公众的愤怒终于得以平息,而潘
基文也赢回了公众的尊重。

  这次事件还连带了一幅画的命运。金善日事件发生后,韩国外交通商部一再受到各
方谴责,结果该部办公楼一层的一幅骏马图成了“替罪羊”。

  这幅骏马图从建立外交部大厦开始就挂在墙上,名叫《跳跃》,长12米,宽2.5 米,
描画了20多匹马向不同的方向奔跑的场面。据在外交部流传的传言,画中的马给人一种
惊慌不知所措的印象,这令人联想起因金善日事件受到谴责的外交部的现状。

  有关骏马图的传言惊动了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虽然
是闲话,但外交部像最近这样如此长时间地受到国民谴责,还是我35年公职生涯以来的
头一次。在这种情况下,最近出现了挂在一层的画有问题的传言,这令我们头疼不已。”
潘基文表示:“由于马奔跑的方向各自不同,外交部似乎找不到方向,应该用秩序井然
的画代替这幅画。”据说,韩国外交通商部曾考虑撤掉该画,但因该画是行政自治部的
财产,所以未能随意处置。

  后来,外交通商部在此画前布置展示了《朝英修好通商条约》、《海牙世界和平会
谈三密使》、《停战协议书》等13件主要历史资料的座台,以压倒这一骏马图的“不良”
气势。

  韩国有记者给潘基文取了一个绰号叫“泥鳅”,说他善于逃避问题。而美国《时代》
周刊则称潘基文为“特富龙式的外交官”,是说他像特富龙不粘锅一样,无论有什么麻
烦,他都能脱身得干干净净。潘基文此番化险为夷的大逆转,可以说是一次潘基文式的
招牌演出,是一次有标志性意义的表现,正如有媒体所说,它告诉人们:潘基文很温和,
但也很有效。

                外交官的楷模

  2005年2 月16日上午,在首尔世宗路外交部大楼3 楼的国际会议厅,担任外交通商
部长官已经一年的潘基文召开了“2005年度驻外使领馆负责人会议”。在这次会上,潘
基文提出了三个外交政策目标,这就是“国民外交”、“和平外交”及“建立以知识为
基础的外交”。

  他说:“国民的理解和支持在外交上不可或缺,过去认为外交只是外交官的事,但
是现在如果脱离国民的理解去搞外交,将无法获得国民的信赖。要把外交部作为重要的
为民服务部门看待,并扩大便民利民服务。”

  潘基文接着表示:“今年也要改革外交部,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国民认为外
交部既保守又安于现状,为了改变这一印象,需要主动进行改革,改变旧的不合理惯例
和惰性,保持较高的道德和伦理水平,在行政管理中做到公私分明。”潘基文的讲话显
示了他励精图治的决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30多年职业外交生涯中,潘基文几乎担任过了韩国所有最重要的外交职位,在2004
年成为韩国外长之前,他的职业履历中包括了在新德里、华盛顿、联合国和维也纳的外
交经历。多年在海外工作,让他在国际上交游广泛,由此建立起来的人脉和声誉为他累
积了重要的政治资本;同时,也使他得以避免受国内已经“中毒的”政治环境的影响。
他永远在微笑,没人看过他发怒和失态。韩国反对党的一位高级官员说:“他从不得罪
人,很善于交朋友。”

  与此同时,他也在任外长期间表现了强硬的一面。他改革了外交通商部,革除了晋
升机制中的按资排辈,引入一批精英外交官。他的一个助手就称他是“外柔内刚”。他
被奉为韩国外交界后辈学习的典范。同僚对潘基文的评价是:勤奋、沉稳,具有出色的
口才和非同寻常的记忆力。潘基文外貌温文尔雅,待人亲切诚恳,同时,他头脑敏捷,
观察细致,总是能敏锐地抓住细节,摆脱媒体和对手为他设置的陷阱。

  担任外交官以后,由于为人诚实细致,潘基文一直受到各级上司的赏识。他在外交
通商部有个“主事”的绰号。主事是古代新罗时期的官职,潘基文得到这一绰号,是因
为不管把多么琐碎的业务交给他,他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十分妥当。前任韩国总统助
理及国会成员姜尚敏说:“潘基文绝不会把事情弄糟,他身上出什么问题简直是不可想
像的,他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这就是他最大的优势。”潘基文是个埋头做事的职业外
交官。在他看来,努力完成交给的任务是第一原则,这样的话,在生活中就不会吃亏,
也不会遇到误会,更不会被人怨恨。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潘基文的这一工作哲学。2006
年9 月13日,正在美国访问的韩国总统卢武铉向位于华盛顿DC公园的朝鲜战争参战纪念
碑献花,他们乘车到达现场。即将抵达活动现场时,尾随总统座车的4 辆陪同人员的专
车却拐进了另一个莫名其妙的地点,其中就包括潘基文。为了在指定时间内赶到现场,
潘基文便和其他陪同人员一道,身着正装跑步前往朝鲜战争参战纪念碑的仪式地点。这
一段跑步距离约为200 米。就美国司机带路失误一事,美国白宫警卫室事后向韩国方面
表示了道歉。

  潘基文能够在金泳三、金大中和卢武铉三届政权中担任外交要职,受到朝野两党器
重,这也证明他具有超人的“政治均衡感”。

  潘基文在韩国国务院深受爱戴,同时在他的管理下,韩国的贸易事务卓有成效,正
是依靠出口贸易,韩国才在二战后的废墟中异军突起,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强国之一。

  对于自己热爱的外交事业,潘基文投入的精力相当大。一名韩国外交官曾说,虽然
身为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却是这个机构中工作最辛苦的人。潘基文工作细致,
一直坚持亲自回复每个电话,亲自在每年发送的贺卡上签名。他工作勤奋,他的工作计
划是以每五分钟为单位的,而且一旦确定,必定完成。其助手每天早上5 时半便要到达
其官邸候命。他曾说,“要努力学习上司的长处,并把它变成自己的”,而他也真的如
同他曾经的上司卢信永一般,保持办公桌的整洁有条理。由于经常很早上班,他甚至亲
自给下属开门,以表示体恤他们的辛苦:“因为我早上班,他们自然也得早上班。”

  在外交领域36年的历练也为潘基文带来较高声望。前总统顾问张成旻说,潘基文精
通英语、法语,并且熟悉德语和日语,言谈温和、举止谦逊的风格使他在外交通商部非
常受欢迎,也很难从他身上找到问题。张成旻这样形容潘基文:“你难以找到一个真正
讨厌他的人。”

  在工作上,潘基文一丝不苟,下属向他汇报工作时,如果有含糊其词或者错误的地
方,潘基文都会立即指出,但绝不严辞呵责,而是用和缓的语气提出自己的建议。因此,
虽然潘基文对工作要求很高,但与他相处的官员都没有怨言,潘基文得到了很好的口碑。

  潘基文精力充沛,经常工作到凌晨,周末也不休息,而且中午不睡午觉。曾经有记
者问他,平时没有时间运动的他是如何保持健康的,潘基文说,工作就是锻炼,合理安
排工作,一样对身体健康有利。

  对于事业的太多投入也使潘基文难以同时顾及家庭。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
己始终把事业置于个人事务之上。2005年5 月24日,他为女儿举行婚礼,只有寥寥几位
熟人到场,除少数高级官员的祝贺花环,婚礼现场完全见不到高官家庭婚丧嫁娶常见的
“客人排队”现象,这在十分看重上下级关系和社交礼仪的韩国极其罕见。

  他还郑重贴上了“不收红包”的条幅。有人开玩笑说:“潘外长平时参加别人的红
白喜事,都给红包,自己却不要,岂不是损失很大?”

  婚礼选定的场所同时还在举行“政府革新世界论坛开幕式”。把结婚典礼的场所选
在这里,是潘基文的主意,因为这可以让他只要在不同楼层穿梭,就能既参加会议,同
时尽为人父的义务。他婚礼前一个小时才赶到,作为女方家长迎接宾客。

  “我对自己的家人感到很抱歉,但首先干好自己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即使我不能照
顾好自己的家人。”有1 个儿子、2 个女儿的潘基文在一所韩国高中演讲时说,“外交
官在海外享有不少特权及豁免权,因此也有无穷的职责。”

  而他的妻子柳淳泽也非常体谅和支持丈夫。柳淳泽出生于一个非常传统的韩国家庭。
结婚之前,柳淳泽的母亲经常告诉她:“一个大男人在太阳下山之前就回到家里,只有
两种情况:没有职业或者生病了。所以你丈夫晚归时,千万不要唠叨。”母亲的这段话
深深地影响了柳淳泽。

  潘基文进入韩国外交通商部后,经常早上5 点半就要到官邸候命,晚上因为忙于应
酬,回家时也经常是深更半夜,根本没时间照顾家人。不过,温柔贤惠的柳淳泽从来没
说过一个不字,而是默默地照顾着整个家庭。由于工作需要,潘基文经常出国访问,柳
淳泽陪同出访时,一般都静静站在丈夫身后,她并没有太多动作,然而却没有人能忽视
她的存在。

  柳淳泽的厨艺水平不错,她经常亲自下厨,为丈夫和朋友们做拿手菜,借此增进感
情。2006年5 月,安南访问韩国时特别到潘基文家做客,想亲自考察一下接班人。为了
营造温馨气氛,女主人柳淳泽亲自下厨,打造了一桌丰盛的晚宴,让安南夫妇赞不绝口。

  潘基文曾多次感慨地说,正是有了妻子的支持,他才能全身心地扑在事业上。

  美国专栏作家汤姆·普雷特如此形容潘基文:“这个职业外交官准备充分,非常熟
悉业务,比韩国外交部的任何人都更努力工作。他目标明确,通多国语言,包括英语。
从新加坡到东京,从非洲到拉美,他都深受外交同行喜爱,和中国、美国的高级外交官
员相处融洽。美国国务卿赖斯多次表示,她喜欢和潘基文待在一起。并非所有亚洲外交
官都能入她的眼。此外,他是个好人。”

  潘基文在他人眼中是天生的外交官。他谈吐温文,总有办法避免跟人家结怨。韩国
官员通常都难免跟议员争论得面红耳赤,惟潘基文甚少涉及骂战。然而潘基文虽然以温
和著称,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却也毫不妥协地坚持立场,事实上他既要处理贸易谈判,
也要处理朝鲜核危机等棘手问题,绝非个性软弱者能胜任,尤其是在处理与美国和日本
的关系上,潘基文领导下的韩国外交政策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韩国媒体评论说,在潘基文任内,韩国多次拒绝美国公开谴责朝鲜人权记录的要求,
并在美国态度有所保留的情况下,积极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和外交合作关系。

  中国前APEC高官王嵎生曾谈到90年代中,他同潘基文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共事
的情况,认为潘基文是一个既灵活又坚定、处事温和、公正的外交家,而且还带有一点
人情味。

  王嵎生回忆说,1994年,APEC领导人茂物会议制定了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两个时
间表,要求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完成任务。1995年,APEC
制定“大阪行动议程”时,成员间最大的分歧是,这两个时间表是否具有“约束性”和
“全面性”,是否允许必要的“灵活性”。美加澳等发达成员坚持前者;中日韩等成员
由于农产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则坚持后者。大阪领导人会议前夕,日本考虑到东道主
地位,态度暧昧,退居幕后。但韩国态度坚决。

  潘基文私下告诉王嵎生,在农产品问题上,韩国由于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没能顶住,
让步太多,损害了国家重要利益,造成国内动乱,总理被迫辞职。这次金泳三总统亲自
指示,必须坚持保有“灵活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潘基文还说,必要的“灵
活性”是APEC自主自愿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妥协,并希望中国鼎力相助。当时中
国同韩国的处境和立场十分相似,因此中方自然完全赞成他的主张。中韩两位APEC高官
约定,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施加影响。

  由于潘基文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向美加澳等成员晓以利害,并在施加适度压力的同
时,做出一些技术性的妥协,最后终于达成各方基本上都可接受的案文。序言中写明,
所有成员都要按期全面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同时又在具体条文中规定,在处理由于经
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引起的问题时,允许有“灵活性”。

  这个难题的顺利解决,是潘基文外交经验与智慧的一次很好的表现。既坚定又灵活,
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照顾了发达成员的立场。

  由于办事得力,争取“灵活性”有功,潘基文不久便荣升总统府典礼官,成为金泳
三总统身边的得力助手。

  王嵎生说,潘基文有时也很幽默。在他访问韩国期间,他祝潘基文荣升要职,潘基
文却开玩笑说,现在“更辛苦了”:每天早晨上班时,见到部长,他都得点头鞠躬,弄
得脖子都酸了;不过也有点“回报”和安慰,过后部长们要想见总统,或者要急送文件,
不得不亲自到他的办公室来,向他点头鞠躬。

  在幽默中潘基文透露了他的实际身份和地位。潘基文有时候也会流露出自己平民化
的一面。2005年在老挝出席东盟会议后,很多外交官员立即归国,他却抽空在首都万象
漫步,到小摊上买新鲜果汁,与当地百姓闲谈。

  现任中韩友协副会长的张庭延在1992~1998 年,曾出任中国首任驻韩国大使。他在
一篇文章中回忆说:“大约十年前,我在汉城任职时,第一次见到潘基文。当时他才从
韩国驻美国使馆公使职务上调回,出任韩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我约见他,是受命
就一个棘手的问题与他交换意见。

  “那几年,每年上半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日内瓦举行例会时,美国都要带头提
出‘涉华’提案,指责中国不尊重人权,并企图在会上通过。中国当然不能接受,在第
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提出反提案,与之针锋相对。于是中美双方为此大力展开拉票活动,
力争一旦进行表决,能使本方提案获得通过。当然,那几年,为了避免更尖锐的对抗,
中国每次都采取灵活的做法,在诉诸表决之前提出不表决动议并获得绝大多数国家的支
持,打消了美国的企图。

  “我当时约见潘基文,正是中国处于拉票活动期间,目的是说明中国人权问题的状
况,争取韩方的理解和支持。当然我也知道,此事涉及对于韩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的韩
美关系,而中韩建交时间又不长,韩国处理这一问题可能十分费斟酌。但是,我还是要
努力做对方的工作。

  “潘基文在他的办公室会见了我。屋内一边是他的办公桌,另一边是围成圆形的沙
发,用于招待客人。潘基文面带微笑,在门口迎接我。他高高的个子,淳朴的面庞,不
像久经沙场的外交官,倒像一名儒雅的学者。落座寒暄后直入主题,我说明了来意,介
绍了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表示希望得到韩国的理解和支持。潘基文说话不紧不慢,
首先表示韩中建交以来,两国各方面的交流正在加强,双边关系发展很好,在国际事务
中也有很好的配合与合作,他对此感到高兴。接着他谈到韩国和美国的关系,说这种关
系是历史上形成的,目前发展良好,对韩国来说也十分重要。对我所提出的问题,他说
韩国处理时不会不考虑上述这些情况的,至于怎么做,韩方还需要研究,届时也希望得
到中国的理解。潘基文说话用词婉转,好像在与人商量问题,但也听得出他表达了韩国
的立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潘基文,会见时间不长,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年,
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在表决之前,仍提出了对中美双方提案不表决
的动议,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使得美国带头提出的‘涉华’提案流产。在表决
中,一些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对中国的动议投了反对票,但韩国投了弃权票。那之后
的几年中,韩国一直维持这一立场。根据潘基文当时在韩国外交部的地位,此事或许不
是他最后拍板,但他的言谈仍令人难忘。细想之,外交就是周旋于各方之间,巧妙地寻
求平衡,韩国的做法不无道理,实际上也是对中国的某种支持。”

  2005年,潘基文到北京访问,在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安排下,潘基文与张庭延
在午宴上重逢。他高兴地拉着张庭延的手说,他很想见到张先生,感谢李肇星外长了解
他的心愿。可惜的是,那次他日程很紧,不巧张庭延也有事,没能更多地交谈。

  张庭延对潘基文的印象是:为人谦和,外柔内刚,有亲和力。

  还有一件趣事,很能说明潘基文的外交风格。2005年11月中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第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釜山举行。开完会合个影是国际会议的惯例,
也是为了给主办国留下一个纪念。但15日晚上的外交和贸易部长会议后,一些部长不辞
而别,未能在合照上留下靓影,其中也包括美国国务卿赖斯。

  这可急坏了主办国。于是,在16日各国部长全体会议上,韩国外长潘基文特意提出
再照一张“部长全家福”,并提醒大家:开会固然重要,可也别忘了照相。他说:“你
们知道,会议终结束,但照片永流传。”

  在他的热情张罗下,这张“永流传”的“全家福”照片终于定格,留下了与会各国
部长们的身影,也留下了潘基文标志性的儒雅的笑容。

              丝绒手套包着的铁拳

  潘基文给人的印象是儒雅、温和。他在联合国工作时,其彬彬有礼的绅士作派给联
合国的工作人员留下很深印象,在联合国内,无论是遇到比他官职高的人,还是没有官
职的普通人,他都会按照韩国传统礼节鞠躬问好,因此还得了一个“鞠躬先生”的雅号。

  在担任韩国外交部长以后,他也没有改变亲切和蔼的作风,进出外交通商部时,经
常习惯性地替别人推门关门。由于潘基文总是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西方媒体称他为
“和蔼可亲的外交官”。

  但这并不意味着潘基文只是个好好先生,在涉及到韩国国家利益的重大外交问题上,
他决不会妥协。他的绵里藏针、柔中带刚的风格,与前几任外长有着不同的鲜明特色。
有人形容他为“丝绒手套包着的铁拳”。

  这一特点在他处理韩日关系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自日本1910~1945 年间占领朝鲜半岛以来,韩日两国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日本
大阪大学的一位人文科学副教授说:“人们常说,日本与韩国的(地理)位置是这么近,
然而心理上的距离却是那样远。”

  1965年,韩国与日本建交,两国关系在正常发展的同时,也时有摩擦。近些年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名流在电视上谈论韩国的事物,随着韩国戏剧在日本的流行,随着
韩日共同举办世界杯比赛,两国关系似乎越来越热。

  2004年,就在潘基文担任外交通商部长官这年的7 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了
韩国,同韩国总统卢武铉就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日朝邦交正常化等问题进行了会谈。

  小泉表示,有关2005年3~9 月在日本爱知县举行的2005年日本世博会(爱知世博)
期间,韩国游客无须办理护照以及此后给予永久性免签证的优惠政策一事也进入了讨论
阶段。

  此外,双方还就实现日韩两国首脑间“更加频繁的互访”作出确认,小泉还发出邀
请,希望卢总统年内再次访日参加下轮首脑会谈。双方同时确认的还包括为实现2005年
内签订《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 )》而加紧谈判。

  小泉回到日本以后,在首相官邸接待了韩国观光大使、目前正当红的韩国女演员崔
智友(《冬日恋情》女主角),并笑容满面地与之握手。

  韩剧《冬日恋情》讲述了一对男女久别重逢后旧情复燃的故事。这部韩剧在日本多
次热播,剧中的男女主角特别是男主角裴勇俊更是成为令许多日本妇女心驰神往的偶像,
她们都希望自己的恋人也能像这位韩国影星一样感性而体贴。许多沉迷于剧情的观众们
甚至在外表上都模仿裴勇俊,他们纷纷抢购模仿裴勇俊蓬松发型的假发。而这种假发价
格不菲,每个售价为65英镑。

  小泉也自称是《冬》剧的“粉丝”,他还举出《冬》剧里的细节以证明自己是《冬》
剧通。

  这一切似乎预示着韩日友好的春天的来临。然而,接下来却是一场场“倒春寒”。

  2005年是日韩建交40周年和“日韩友好年”,潘基文对这一年韩日关系的发展充满
期待。但就在这一年,日本又挑起了一系列事端,激起韩国人强烈抗议,两国关系迅速
恶化,韩国人的反日情绪出现了“井喷”。

  先是2005年3 月16日,日本岛根县议会表决通过了“竹岛日”(韩国称之为“独岛”)
的条例提案,正式把2 月22日定为“竹岛日”。这一举动激起韩国人的极大愤怒。韩国
媒体一致认为此举是向韩国公开宣战,韩国政府也表示将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

  独岛(日本称竹岛)是一个位于日本海(韩国称之为东海)中央的火山岛,位于北
纬37度9 分30秒、东经131 度55分,由东、西两个小岛和34块岩礁组成,总面积230967
平方米,大约相当于一个体育馆的5 倍。东、西两岛之间有一条150 米宽、330 米长的
水道相隔。两岛四周悬崖峭壁,航船难以停泊,只有东岛南部比较平坦;西岛呈锥体状,
海拔174 米,而东岛要比西岛更低一些,海拔高度为99.4米。

  在地质成因上,独岛和郁陵岛一样由460 万~200万年前熔岩喷发而形成,独岛上现
在还可以看到3 个火山口。由于湿润的气候条件和长期风化的作用,这里的火山岩土壤
上生长有属于31科75种草本植物,近期又发现蒲公英、野玫瑰等品种。每年夏秋两季,
色彩斑斓的山花在独岛争奇斗艳。由于这里终年大风不断,且缺少淡水供应,原本是个
无人居住的岛屿,过去一直是大群海驴的栖息之地。但独岛位于日本海寒流和暖流交会
处,四周海域是一片丰饶的渔场,海底还蕴藏着比较丰富的油气田。

  独岛距韩国郁陵岛只有92公里(49海里),故在朗朗晴空的日子里,站在郁陵岛的
山巅圣人峰上可以依稀望见独岛;而独岛距离日本最近的隐岐诸岛有161 公里(86海里)
之遥。根据联合国有关规定,独岛同时位于日韩两国的200 海里专属经济水域内,如果
按照中线原则,那么独岛则位于韩国一侧。

  1952年1 月18日,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承晚发表“海洋主权宣言”,声明韩国对所属
海洋实施主权,其中包括对于独岛的领土权。由于日韩两国都对独岛主张领土权,双方
都派遣了调查团前往独岛海域,为此两国舰船还发生了炮击等冲突事件,但由于后来朝
鲜战争爆发,美国加强了对于东北亚的军事部署,同为美国盟友的日韩两国也就暂时搁
置了独岛问题。

  1978年4 月30日,韩国对本国领土之外12海里海域实施领海权,从此在独岛12海里
之内禁止日本渔船进入。日本方面指责韩国政府在独岛上设置灯塔、观察站和兵站,并
常驻警备人员。

  韩国方面说,在朝鲜半岛历史上,早在新罗王朝(公元6 世纪)就有独岛的记录。
公元512 年,新罗王国智证王派遣了以夷斯夫将军为首的探险队驾驶航船开赴于山国,
尔后该岛处于新罗所属国“于山国”的管辖之下,朝鲜渔民也曾驾舟至此岛。在古代,
独岛曾被称为三峰岛,是流放罪犯的地方。因岛上岩石形状像海狮,故又被称作“海狮
岛”。朝鲜王朝成宗皇帝时(1471~1481),独岛被称为于山岛,属于郁陵岛群管辖。
1667年日本在《隐州视厅合记》中也承认独岛是韩国的领土,1896年日本外务省编辑的
《朝鲜国交始末内深书》中明确标明独岛是朝鲜所属领土。1900年朝鲜末代国君高宗颁
布第41号法令,宣布郁陵岛等归江原道三陟县管辖。当时三陟县将独岛命名为“石岛”,
后来又改名为“独岛”。

  而日本则声称是他们发现了“竹岛”。日本人最早什么时候开始认识独岛(竹岛)
已经不可考证,日本有关文书的记载最早是在1618年,当时江户幕府渔民大谷甚吉在海
上作业时,不幸遭遇暴风雨,被迫漂泊至无人岛——郁陵岛。他以为发现了一个新岛屿,
回国后,于1616年与同乡村川向当时江户幕府提出航渡被称为“松岛”的郁陵岛权利的
许可请求。尔后,大谷和村川两家先后至郁陵岛猎捕海驴、捕捞鲍鱼,当时无人居住的
独岛成为日本渔船的暂时性停泊地,被渔民称为“竹岛”,这样持续了七八十年。

  到1692年,村川的后代去郁陵岛捕捞,与朝鲜渔民相遇,由此便引发了双方对该岛
归属的外交纠纷。后来由于朝鲜对日本渔船进入朝鲜海域表示抗议,幕府命令本国渔船
收缩活动范围,从郁陵岛撤出,但还是在“竹岛”出没。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上军事扩张道路,1883年日本强迫朝鲜开放郁陵岛,并把
独岛作为中转港。1905年,日本政府正式把独岛当做自己领土,命名为“竹岛”,划归
岛根县管理。1905年2 月22日,岛根县曾以一张县告示把“竹岛”(独岛)编入所辖领
土,如今岛根县正是借着该公告发布100 年的机会制定了“竹岛日”。

  岛根县议会表决时,不少韩国抗议者举行示威抗议。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抗议
者焚烧了一面日本国旗,并点燃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画像。一名抗议者跳入火中,
看起来想要自焚,所幸被警察及时制止。抗议者高呼反日口号并号召民众抵制日货。

  得知岛根县议会通过条例后,身为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的潘基文当即表示:“我们
明确声明,岛根县这种令人遗憾的举动不会对独岛地位有任何影响。无论从历史还是从
地理上,独岛都是韩国固有领土。”

  他还表示,对日本任何破坏韩国对独岛拥有主权的行为,韩国都将予以“坚决回应”。
潘基文说,韩国将采取对策“继续巩固对独岛的有效控制”。

  “竹岛日”问题出现后,潘基文宣布推迟原定本月对日本的访问,称领土问题比韩
日关系重要得多。

  在事关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温文尔雅的潘基文显示了他韩国男子汉的血性和刚
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 月初,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明年使用的中学教科书审定
结果,认定由右翼组织“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编、扶桑社发行的“历史”和“公民”
教科书合格。

  长期批判过去的历史教科书是“自虐”的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2000年送审
自己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并获得通过。对于他们2005年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日本文部科学
省认为,书中在近现代史中的很多观点是片面的,过于武断和绝对化,必须进行纠正。

  但是,这本教科书虽然经过了120 多处修改,但其否认历史史实、美化侵略的基调
并没有得到改变。其中,“公民”教科书中在注明“竹岛(韩国称独岛),是我国固有
领土”的基础上,将其修改为“韩国非法占据”。

  此事又一次激起韩国民众的抗议声浪。他们在日本驻韩使馆前示威,抗议日本声称
对独岛拥有主权、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日本侵略史。甚至有一名韩国退伍老兵欲在日本
使馆前自杀抗议。

  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也拍案而起。他就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歪曲历史的教
科书审定结果表示,如果日本不纠正其歪曲历史的行为,不正视现实,韩国将很难为东
北亚的未来与其进行合作。

  在参加亚洲合作对话(ACD )第四次外长会议之前,潘基文在仁川国际机场向记者
表示:“我能够看到日本为客观记述部分历史事实而努力的迹象,但总体上教科书没有
反映出历史真相。我对此表示遗憾。”

  他还表示:“韩国今后将继续要求日本对教科书进行改正,直至得到彻底纠正。应
该向下一代传授真实的历史。独岛问题不是韩日纠纷,而是毋庸置疑的韩国领土。因此,
日本政府也应正视现实。”

  此后,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中山成彬在参议院文教科学委员会上表示,应该在日本
《学习指导重点》中明确记录竹岛(韩国称独岛)等列岛为日本领土。《学习指导重点》
由文部省制定,相当于日本教科书的编撰标准。

  对日本这名大臣的“独岛讲话”,潘基文随即表示“深感遗憾”。

  潘基文强调说:“这种讲话源于没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观念,韩国坚决反对这种做法。”

  潘基文在外交通商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在韩日关系上,韩国政府一直希望结
束历史问题反复引起矛盾摩擦的恶性循环,并着眼于未来提出不把历史问题当做外交争
论焦点,期待日本能够自行解决历史问题,但部分日本政界人士肆意歪曲历史的言行不
断、日本岛根县议会制定“竹岛之日”等激起了韩国国民的愤怒。

  潘基文说,韩国政府认为,抛开独岛和历史问题不谈,是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
面向未来的韩日关系的,因此韩国国家安全会议和韩国总统本人已经就韩日关系表明了
立场,日本应该接受韩国政府和国民的认识和姿态,以行动来表明为建设真正面向未来
的韩日关系而对过去进行彻底反省。韩国政府对中山成彬作为审定历史教科书部门的主
管负责人是否对历史进行反省以及是否顾及到韩日关系的未来持怀疑态度。

  潘基文同时表示,韩国政府将按原计划推进同日本的政治外交交往,向日本说明韩
国的立场并敦促日方以诚相待。

  时间到了10月份,又发生了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

  “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时期为祭祀在历次战争中战死的人修建的,里面供奉有战
犯,也有其他的战死者。日本政客频频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二
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
和聚会地。

  小泉纯一郎上台后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小泉2001年竞选自民党总裁时承诺每年8
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然而,出于对中、韩等邻国的顾虑,他在同年提前于8 月13日首
次参拜靖国神社。其第二次参拜是在2002年,于靖国神社举行春季例行祭典的前一天,
即4 月21日进行参拜。小泉对靖国神社的第三次参拜,是2003年1 月14日,2004年1 月
1 日小泉又第四次参拜。小泉每次参拜靖国神社,都激起中国、韩国等亚洲邻国人民的
强烈反对。但小泉一意孤行,在2005年10月17日再次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
有军国主义象征意味的靖国神社。这是这位日本首相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

  小泉的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韩国的强烈抗议。

  正在日本访问的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在东京与日本外相町村信孝会谈时,严
厉谴责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并表示在目前的气氛下难以确定韩国总统卢
武铉预定于2005年12月对日本的访问能否成行。

  会谈一开始,町村外相表示希望双方能够坦率地交换意见。对此,潘基文说,他是
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来参加这次会谈的,小泉再次参拜靖国神社使韩国国民非常失望。
潘基文还指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对韩国国民感情的践踏,如果有正确的历史认识,
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不可想像的,参拜靖国神社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此前,在
9 月份参加联合国首脑会议时,潘基文曾会见日本外相町村信孝,敦促日本考虑另外修
建中立的追悼设施,以取代靖国神社。町村信孝对此表示,对日本而言这是一项非常重
要的国内问题,日方需要考虑日本民众的意见慎重决定。

  据日本时事社报道,在发生小泉拜“鬼”事件后,潘基文一度表示要取消这次访问,
但后来考虑到在靖国神社和历史问题上,韩国必须直接向日本政府表达自己的见解,所
以最终还是按计划于10月27日抵达日本访问。

  围绕历史教科书、独岛(日方称竹岛)领土归属、小泉首相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等
问题,韩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降到冰点,两国正常交流越来越窄。11月下旬在韩国釜山
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作为东道主,卢武铉总统勉为其难会见了小泉首
相。韩国官员把这次会见称为“礼仪性外交活动”。会见中,小泉竭力为参拜靖国神社
辩解,但显然没有得到韩国总统的认同。

  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随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在12月的亚洲领导人峰会
上,韩国不会考虑与日本举行首脑会谈;但潘基文表示,他愿意会一会新上任的日本外
相麻生太郎,目的是向那位不断大放厥词的外相提出抗议。

  潘基文说,12月中旬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以及首届东
亚峰会,“我考虑利用这种‘自然’安排的机会,就麻生外相的历史观与之交换意见,
并向他转达我国政府的立场”。

  潘基文说:“我打算告诉他,作为外交大臣,应该采取一种更谨慎的态度,这样才
能有助于解决各种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担任日本外相之前,麻生太郎并不出众,人气也平平,还屡屡失言得罪同僚甚至
首相。但是,鹰派作风和强硬言论令他赢得了小泉的信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任命麻
生出任外相时,韩国媒体就一片哗然,认为麻生就任外相,将给日韩和日中关系的改善
增添许多麻烦。果然,麻生上任以来,不断发表刺激邻国感情的言论。11月26日,麻生
在回答关于小泉参拜的问题时,不耐烦地表示,“世界上只有中国与韩国揪住靖国神社
话题不放”。21日,麻生更是大放厥词,公然声称靖国神社内的军国主义象征“游就馆”
代表日本历史真实,没有美化战争的痕迹。这些言行引起中韩两国的强烈反弹,令人质
疑身为日本外相的麻生是否有基本的外交常识。刚刚卸任的前外相町村信孝说:“我为
了日本的外交,在任一年多从没参拜过靖国神社。”但麻生日前被问及是否会在任期内
参拜时,他以小泉的“经典名言”——“我会作出适当的判断”来作答。一直以来,麻
生每年都要去参拜靖国神社。2005年4 月,他成为靖国神社春祭期间前往参拜的惟一内
阁成员。

  对于韩国人来说,麻生更是一个“反面角色”。两年前,身为内阁阁僚的麻生放言
说,日本殖民时期韩国人自愿把姓名改成日本名字。29日,麻生家族被控曾在殖民时期
强制征用了上万名朝鲜人采矿,韩国方面当天要求日本有关机构找出记录麻生家族这一
不光彩历史的资料。

  韩国追查麻生家族,在日本反响很大。不仅《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主
流媒体加以报道,《神户新闻》等多家地方媒体也作了报道。很多媒体不无讽刺地说:
“韩国批判麻生外相的声音高涨。本来应该成为调解人的外相却成了引起摩擦的‘种子’。”

  韩日之间的外交斗争持续到2006年。日本获悉韩国政府计划把独岛附近的海底山脉
命名为“沈兴泽海底山”,被列入韩国冠名计划的共有18处海底地形,其中包括日韩存
在争议的海域。日本据此认为:“韩国计划将竹岛附近海底地形全部以韩国名称命名。”
为了阻止韩国的冠名计划,4 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日本要在竹岛海域展开海洋勘测。
日本海上保安厅两艘勘测船4 月18日晚从东京出发,此事随即在韩国朝野激起强烈反应。
4 月19日,韩国政府宣布已将18艘舰艇部署到独岛附近,并将采取“一切手段”制止日
本的勘测行动;而20日日本则宣布将调派23艘军舰在附近海域进行军演,其中还包括
“宙斯盾”导弹驱逐舰。

  这一时间恰恰与日本保安厅海洋勘测船预计进行所谓“水路测量”的时间完全相同。
对此,日本媒体公开表示,日本实施大规模海上军事训练与韩日独岛之争不无关联,可
以将其视为一种“示威性训练”。

  韩国政府在此次测量危机中表现出了十分强硬的立场,拿韩国总统卢武铉的话说,
就是“尽管我们多年来一直按照平静外交的方针作出有分寸的反应,但日本却变本加厉,
采取越来越具有侵略性的立场,因此,我们可能已经到了该决定是否继续这种反应方式
的时候了”。

  对两国间愈演愈烈的危机,韩国官员说,部署在独岛附近海域的18艘韩国海洋警察
厅警备舰艇将举行为期一天的大规模海上演习,演练对付日本测量船的各种手段。

  韩海洋警察厅官员说,参加演习的还有五六架直升机和搭乘舰艇的数十名特种兵。
训练核心是检验根据日本测量船不同“挑衅程度”而采取的不同级别应对方案。比如,
韩国舰艇将首先通过扩音喇叭向日本测量船发出口头警告,劝说其离开韩国专属经济区。
如果对方置之不理,韩国舰艇将靠近日本测量船,逼迫其离开。在此过程中,韩国直升
机将盘旋在日本测量船上空,密切监视其一举一动。在设想中最糟糕的情况下,韩国舰
艇将不得不扣押日本测量船,甚至会有船只在双方的碰撞中沉没。

  在这场“测量危机”中,配合军事行动,潘基文也表现出了强硬的外交立场。潘基
文20日紧急召见日本驻韩国大使大岛正太郎,要求日本立即取消在韩日两国有争议的独
岛附近海域的海洋勘测计划。

  潘基文在外交通商部召见大岛正太郎时表示,独岛附近海域是韩国的专属经济区,
韩国政府将日本政府派船进入该区域测量航道的计划视为对韩国主权的公然挑衅。这是
日本政府14日宣布勘测独岛附近海域计划后,韩国外交通商部第二次召见日本驻韩国大
使。

  韩国外交通商部发言人称:“目前,显然存在发生身体冲突的可能,两国是否发生
冲突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日本一方。”

  鉴于韩日关系紧张,为防止民众采取反日暴力行动,韩国政府派出大批防暴警察驻
守在首尔市的日本大使馆外。但即便如此,在使馆外还是发生了示威抗议,甚至有人切
腹表示对日本勘测行动的不满。

  面对韩国的强硬态度,日本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4 月21日开始,在韩国首尔举行的日韩副外长级会谈持续了两天。双方断断续续共
进行了16个多小时的谈判。

  与此同时,日本测量船一直在日本西南沿海鸟取县境港附近海域待命。日本海上保
安厅有关人士透露说,面对谈判僵局,日本政府内部开始出现强行勘测的主张。强硬派
认为,如果韩国缉拿日本测量船,“韩方将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4 月22日中午过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通过电话向日本谈判代表、外务省
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发出指示:“如果达不成协议可以退席回国。”谷内随即向韩国外
交通商部第一次官柳明桓发出最后通告:“如果不能达成共识,日本将不得不着手勘测。”

  此后,柳明桓表示“谈判破裂在所难免”,便快步离开会场。这时,日方代表追了
上去,递交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日本单方面确认韩国将不会在6 月提交冠名议案,
韩方可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在必要时候适当地提出议案”。至此,双方终于达成
妥协。4 月23日,日本测量船撤回东京。

  这一场“测量危机”以日本的妥协暂告一段落。

  到了7 月份,韩国和日本再次因独岛(日本称竹岛)问题争端而陷入紧张态势。7
月2 日晚,韩国国立海洋调查院20多位调查人员登上一艘名为“海洋2000”的调查船,
在夜色中从釜山港起程出海,驶向韩日两国有主权争议的独岛附近海域,正式开始了海
流调查行程。

  据韩国政府人士介绍,排水量为2533吨的“海洋2000”号将沿朝鲜半岛东海岸北上,
从3 日至17日将在朝鲜半岛东部海区包括独岛附近海域开展海流、水温和盐分分布等调
查工作。韩国政府声明,此次海流调查是在韩国海上专属经济区内进行的正当的科学考
察。

  此事触动了日本的敏感神经。日本外相麻生太郎3 日就韩方对包括独岛(日本称为
竹岛)海域在内的东海海域进行海流调查一事给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打电话。他
在电话中敦促韩方不要在双方主张的专属经济区重叠的独岛周边海域进行海流调查。潘
基文对此说“比较困难”,用一个软钉子拒绝了日方要求。

  围绕独岛(日本称为竹岛)的韩日较量还将继续下去。而以潘基文为代表的韩国外
交,显然不再恪守“平静外交”,而是采取了转守为攻的积极策略。

  2006年5 月3 日,潘基文在首尔谢拉顿华克山庄酒店出席“2006民主和平统一咨询
会美洲会议”时,就韩日关系近来因日本在独岛问题上挑衅韩国而出现矛盾表示,日本
面对过去的时候,口头上是巨人,行动上是矮子,所以从韩国解放到今天还反复出现类
似事件。

  他说,韩日之间不幸的历史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对于韩日两国乃至东北亚的和平
与繁荣都是不幸的。

  潘基文强调说,日本应立即放弃使其在历史问题上的道歉变成空谈的言行。韩国政
府敦促日本方面停止在独岛主权问题上的挑衅,并且希望日方认识到,只有向年轻人传
授正确的历史,在坦诚直面历史的基础上,韩日才能发展面向未来的关系。

  在维护韩国利益上,潘基文这个“丝绒手套包着的铁拳”没有手软。对于日本,潘
基文大声地说出了“不”,这让人们见识了这位外交官柔中带刚的一面。法新社评论说,
潘基文在处理韩日紧张关系时的巧妙外交同样受到广泛称赞。

               朝核问题的斡旋者

  美国《时代》周刊曾将朝核问题评价为“我们这个时代最精彩的一幕地缘政治好戏”。

  潘基文在出任外长前后的十几年中,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在这幕重头戏中担任
调停和斡旋。

  在这里,简要回顾一下朝核问题的由来。

  在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就屡次威胁要对朝鲜使用核打击。停战后,美军驻留韩
国,并于1958年1 月开始在韩国部署多种核武器,到1967年达到最大规模时大约有8 类
950 个核弹头。

  朝鲜战争以及战后美国核打击的现实威胁,促使朝鲜金日成主席启动了核计划。20
世纪50年代末,朝鲜就已开始了核技术的研究工作。60年代初,朝鲜建立了“宁边原子
能研究所”,由前苏联培训了部分核技术人才,并引进了第一座800 千瓦的核反应炉,
至此,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1979年,朝鲜用自己的技术开始动工建设实验用核
反应堆;1986年,朝鲜在宁边附近新建的一个20兆瓦热反应堆开始运行——这是朝鲜核
计划的里程碑。

  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便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获得技术
援助。但朝鲜一直拒绝履行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检查的义务。90年代初,
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据,怀疑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开始强烈要求进行核查,朝鲜核危
机初步呈现。

  1991年12月31日,朝鲜同韩国在板门店草签了《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紧张气氛才有所缓和。

  1992年1 月30日,朝鲜在维也纳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了全面保障监督协定。2 月
19日,朝韩两国总理在朝鲜北南第六次会谈中,分别宣读了由金日成主席和卢泰愚总统
批准的《北南和解、互不侵犯与合作交流协议书》及《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4 月9 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九届三次会议批准了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的全面保
障监督协定。5 月25日,一个由7 名成员组成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团抵达平壤,开始
对朝鲜进行为期两周的核调查。

  1993年3 月12日,因美国和韩国继续进行“协作精神”联合演习,同时国际原子能
机构要求检查朝鲜军事设施,朝鲜宣布3 个月后退出它于1985年底加入的《不扩散核武
器条约》。6 月2~11日,朝美第一次正式会谈在纽约举行。双方在4 轮会谈后发表的联
合声明中保证不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保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
和平与安全,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支持朝鲜半岛和平统一。朝鲜宣布暂不退
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994年10月21日,朝鲜谈判代表团团长姜锡柱和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加卢奇在经过3
个多星期的紧张谈判后,在日内瓦签署了《朝美核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
结现有的核计划。此外,朝鲜还同意将来接受对其所有核设施的检查。按协议规定,美
国将负责在2003年底前,为朝鲜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反应
堆建成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道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

  但到2002年10月,也就是金日成之子金正日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5 周年的时
候,朝美矛盾急转直下。平壤指责美国援建的两座轻水反应堆基本工程仅完成了24% 左
右,而且自国务卿奥尔布赖特2000年10月访朝之后,华盛顿的对朝政策再无积极的表示,
布什总统还曾在2002年初国情咨文中把朝鲜和伊朗、伊拉克一并列入“邪恶轴心”。2002
年10月3~5 日,美国负责东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朝鲜。回国之后,他向政府
汇报说,朝鲜向他承认了没有停止发展核计划。不过关于凯利的说法双方一直各执一词。
11月14日,美国正式宣布,由于朝鲜没有履行1994年朝美核框架协议,决定从12月份开
始中止对朝供应重油,并希望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的成员国也停止向朝鲜供应重油。

  在美国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后,朝鲜于2002年12月22日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
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于2003年
1 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同时表示朝鲜无意开发核武器。
朝鲜核问题由此再次凸显。

  朝鲜半岛自5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以来一直存在着军事对峙,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
对抗的延续。朝鲜指控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构成最大威胁。朝鲜认为,朝鲜核问题是由美
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要解决核问题首先需美国转变对朝政策。朝鲜重申,只要美国
不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也就不能放弃核遏制力。

  为解决问题,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并多次提议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
条约,但美国则要求朝鲜先行放弃核计划,并坚持认为处理朝核问题的恰当方式是通过
多边对话。

  2003年4 月23~25 日,中朝美三方在北京举行了三方会谈。中国外长李肇星说,这
是一个好的开端。

  7 月12日,在朝韩第十一次部长级会谈中,韩方提出了举行“扩大多边会谈”的建
议。

  8 月1 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说,朝鲜已向美国提出就解决核问题直接举行由中、
朝、美、韩、日、俄

  参加的六方会谈,并在此框架内举行朝美双边会谈的方案。同日,布什在白宫对记
者说,朝鲜同意举行有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是“一个积极的事态发展”。联合国秘
书长安南当天也对六方会谈表示欢迎。

  同年8 月27~29 日,由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参加的关于朝核问
题的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这以后,又陆续进行了四次六方会谈。

  早在90年代,潘基文就积极参与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工作。1991年韩国和朝鲜签
订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当时他的父亲去世,但他还是坚持谈判。后来据媒体报道
说,他的这个做法打动了朝鲜的代表,而且确实在无核化的谈判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潘
基文作为驻美公使期间,美朝因为第一次核危机闹得差点打起来,据报道,潘基文在说
服美国同意达成核框架协议方面作了许多幕后工作。

  在担任卢武铉的外交顾问和担任外交通商部长官后,潘基文更是积极推进六方会谈。
他穿梭于中国、美国等国家之间,通过多种渠道与朝鲜接触,促使朝鲜坐到谈判桌前。

  潘基文多次表示,为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韩国在和朝鲜谈判时将保持坚
定和耐心。韩国将在六方会谈中采取更灵活的态度,并将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换取朝
鲜放弃核项目。

  六方会谈的进展并不顺利,在第三次会谈后,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原定于2004年9
月举行的第四次会谈搁浅。为了重启六方会谈,潘基文积极施展他的智慧和外交能力。

  潘基文指出,美国与朝鲜之间的互不信任正损害各方为重启朝核六方会谈所做出的
努力。潘基文还指出,没有必要过分关注美朝双方日益激化的“口水仗”,“重要的是
关注六方会谈中各国的立场,而不是对这些措辞本身过分紧张”。

  潘基文一方面告诫朝鲜,“核武器最终无法保障朝鲜安全,只会造成并加深朝鲜在
政治和经济上的孤立。朝鲜应该认识到,拥有核武器并与国际社会保持着正常关系是不
可能的”。另一方面,他也敦促美国避免挑衅朝鲜。他说,美国高官将朝鲜称为“暴政
前哨”,这不利于当前的朝韩和解气氛,并对此表示遗憾。他强调,希望相关国家认真
配合,不要做出可能会刺激朝鲜的言行。他说:“我公开提出,朝鲜不应当受到挑衅。
积极气氛正在发展之际,这么做不必要。我向赖斯国务卿解释说,美国和其他对话伙伴
行为需慎重。她表示理解。”同时,潘基文也敦促朝鲜回到谈判桌前来。“关于朝鲜要
求美国政府就赖斯‘暴政前哨’的指责进行道歉问题,赖斯已经作出了很多关于朝鲜主
权、美朝在会谈框架内进行双边对话等具有外交意义的讲话。现在,朝鲜应该正确理解
这些发言的涵义,回到谈判桌前。”

  为了将朝鲜拉回六方会谈中,2005年7 月,韩国提出了一个被称作“新马歇尔计划”
的“重大提案”——直供电方案。

  朝核问题因电力而起,朝鲜生存确实亟需电力供应。新华社首尔分社首席记者张锦
芳说:“韩国此次拟向朝鲜提供的电力,正好是现已停工的援朝轻水反应堆的装机容量。
韩国愿向朝鲜提供电力,可被视作停建轻水反应堆的补偿,将为推动解决朝核问题增加
筹码。”

  一家媒体评论说,对韩国来说,最迫切的还不是核问题,而是朝鲜政权的稳定,即
使不发生战争,如果外界逼压太甚引起朝鲜社会动荡,其产生的难民和经济问题也将给
韩国带来灾难性后果。美国的战争准备及其对朝鲜毫不妥协的态度,让韩国人心惊胆战,
认为这可能导致朝鲜铤而走险,危及韩国的利益和整个民族的未来。韩国此时提出“重
大提案”,就是希望以“胡萝卜”而不是“大棒”让朝鲜放弃核计划。

  根据韩国方案,如果朝鲜彻底放弃核武器,韩国将直接向朝鲜提供电力,所需一切
送配电设施也全部由韩国承担;一旦朝鲜着手冻结核计划,将立即恢复对朝鲜的重油供
应,韩、美、日、中、俄五国将负担所需费用。

  这家媒体说,一般地讲,六方会谈中,一边是美日韩组成的南三角,一边是中俄朝
组成的北三角。这种基于大致接近的意识形态的战略同盟关系,自1945年朝韩分裂以来
一直存在,也是冷战尚未完全消除的印记。韩国对朝鲜的“接触政策”和“和平杠杆”
角色,淡化了它作为南三角一员的角色。积极发出独立声音的韩国,确实在朝核问题上
起着独特“平衡者”的作用。

  潘基文曾讲过,朝韩和解与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如同自行车的两个轮子。这一韩国版
的“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正体现了他“自行车”理论的思想。人们也不难想像潘基文
在此中付出的智慧。

  一度非常强硬的美国也逐渐缓和下来,至少在言辞上以“金先生”代替了“暴君”
称呼。当韩国统一部长郑东泳2005年6 月在平壤与金正日会面时,郑东泳请金正日谈谈
对布什的看法,金正日说:“是否应当称他为布什总统‘阁下’呢?”金正日如此称布
什,就是起因于布什先后两次在外交场合称金正日为“先生”。

  接下来,金正日说:“我没有理由将布什总统阁下想得那么坏。我现在还记得普京
将布什称为‘喜欢与之对话的男子汉’,小泉纯一郎也有同样的说法。从克林顿时期起,
我就(对美国)存有好感,希望友好相处。看重对话伙伴是好事。”金正日明确表示:
“如果(朝鲜)与美国建交,两国成为友好国家,朝鲜愿销毁所有中远程导弹。”

  朝核问题,这一东北亚最大的外交难题,在经历了一年多“悬崖较量”后,终于出
现“七月转折”。第四轮六方会谈于2005年7 月在北京举行。经过两个阶段共20天的艰
苦谈判,会谈于8 月19日结束。各方一致同意通过了六方会谈启动以来的首份共同声明。
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
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
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此
外,共同声明还就朝美、朝日关系正常化,对朝经济合作和能源援助以及建立朝鲜半岛
永久和平机制问开始上班的第一天,首尔像往常一样热闹、繁忙。

  就在10时35分,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探测到从朝鲜咸镜北道花台郡一带传来的里氏
3.58~3.7级地震波。5 分钟后,韩国安保政策室长宋旻淳一脸紧张,他向总统转达了刚
刚来自驻华大使金夏中的一个消息——“中国政府接到朝鲜即将进行核试验的通报”。

  “核”袭青瓦台!原本平常的一天,就在这一刻被突然改变了。

  外长潘基文与美国国务卿赖斯通过电话紧张地交换意见。随后,潘基文让下属取消
了原定的与外国记者的午餐会。

  11点29分,韩国联合通讯社经授权发布了朝鲜核试验的消息。这条消息也引发了新
闻的连锁反应。仅仅几分钟后,CNN (美国有线新闻网)即中断正常播出的节目,转而
引用韩联社的报道连篇累牍地向世界传送朝鲜核试验的消息。美联社、路透社、共同题
做出了承诺。

  2005年11月9~11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举行。各方在会议通过的《主席
声明》中重申,将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全面履行共同声明,早日可核
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然而,就在事情看似顺利发展的时候,美国以朝鲜涉嫌“伪造美元”等为由,宣布
对朝鲜实施“金融制裁”。美国这一做法激怒了朝鲜,朝鲜威胁称,如果美国不取消对
朝鲜经济制裁,朝鲜将不会重返六方会谈。六方会谈再度陷入僵局。

  2006年7 月5 日,朝鲜试射了多枚导弹。联合国安理会15日通过第1695号决议,要
求朝方重新作出暂停导弹试验的承诺。朝鲜随后发表声明表示将不受这一决议的任何约
束。

  时间到了10月份,又发生了一件让韩国、让世界瞠目的事情。

  10月9 日上午,世宗文化会馆内,太极旗飘成一片。这一天是4800万韩国人引以为
豪的“韩文日”,据说560 年前的这一天,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创造了韩文。这一天也
是韩国人度过中秋长假社、塔斯社等世界各大媒体的快讯也相继发出。而这条消息的来
源地——朝鲜,则在18分钟后宣布:朝鲜成功进行了核试验。

  朝鲜核试验的消息让世界震惊,一直在为朝鲜半岛无核化而努力奔走斡旋的潘基文
也不啻挨了一记闷棍。10月9 日这天,正是他被联合国安理会正式推荐为下一任联合国
秘书长惟一候选人的日子,是一个应该高兴的日子,但朝鲜核试验的消息让他感到“心
情沉重”。

  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14日下午一致通过关于朝鲜核试验问题的第1718号决议。
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最严重的关切”,要求朝方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无条件
重返六方会谈,并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金融等相关领域采取制裁
措施。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朝鲜进行核试验的制裁决议后,围绕朝鲜核问题的外交斡旋
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已经被推举为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也利用一切机会努力
化解这一危机。潘基文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 )采访时,建议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
·赖斯能够访问平壤,通过对话缓和目前的紧张局势。他说:“如果可能的话,这将是
非常好的机会,美国已经多次表示,如果朝鲜重返六方会谈,他们准备和朝鲜进行对话
……我也希望朝鲜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讨论各方关心的话题。”

  在联合国通过制裁朝鲜核试验案两周之后,由于中国的大力调停和多方努力,朝鲜
于11月1 日同意重返六方会谈。重开六方会谈的前景似乎在一夜之间柳暗花明。

  朝核问题与潘基文的外交生涯几乎是如影随形,为实现南北和解,实现朝鲜半岛无
核化,潘基文可说是殚精竭虑。潘基文直言不讳地说:“在朝鲜核问题上,我们遭遇了
极大的挫折。尽管现在遇到了障碍,但我们仍希望朝鲜能重返六方会谈。我们已经准备
向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和安全保证,我有信心让朝鲜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国家。”潘
基文还打算鼓励朝鲜参与外交谈判,而不是采取“消息行动”。他说,安南为解决这一
问题做出了大量贡献,任命过一名朝鲜问题特使,不幸的是在过去10年间,他一直未能
前往朝鲜访问。

  潘基文曾经表示,作为韩国人,他在处理朝核问题上有优势。他生在朝鲜半岛,对
于北边的朝鲜有感情上的纽带,对朝鲜半岛内部关系包括对朝鲜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
这方面也比较有经验,“我想作为秘书长我会站在更好的角度来处理这一问题”。

  潘基文已经表示,虽然安理会通过了对朝制裁决议,但是如果金正日委员长发出邀
请,他将以联合国秘书长的身份访问朝鲜。他还表示,他在就任联合国秘书长后准备任
命专门负责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联合国特使。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会见韩国统一部长金东泳时曾说,下回大家有机会再聚,一起
喝“炸弹酒”。所谓“炸弹酒”,是指一种用装有威士忌酒的小杯放到装有啤酒的大杯
中,两酒交融,气泡飘升似炸弹而得名。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潘基文受到金正日邀请访问平壤,当“炸弹酒”觥筹交错之际,
大概也就是朝鲜半岛春风拂煦之时。

               角逐联合国秘书长

  时间倒退到1956年,当冷战在全世界蔓延之时,潘基文12岁。有一天他被挑选作为
小学的代表,朗诵一封公开信。这封公开信是写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的,
信中希望他能帮助一些遥远的欧洲国家争取自由和民主。

  潘基文那时几乎不懂这条消息的深层含义,但是他从此知道了世界上有个联合国,
而且知道了联合国会在人们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

  潘基文曾告诉路透社记者,他从孩提时代起就一直梦想成为外交官,但从没敢想像
自己能成为联合国秘书长。

  就在他后来到联合国工作了很长时间后,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当这个“世界总统”。

  但历史却把这个机遇给了他。

  随着安南任期即将结束,联合国开始酝酿下一届秘书长的人选。

  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秘书长是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他履行行政长官
的职务以及“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大会、经济社会理事会和其他联合国组织赋予他
(她)的其他职责”。宪章还规定秘书长有权“把自己认为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事
宜提交安理会,以便引起注意”。联合国秘书长每届任期5年,期满之后可以连任。自
联合国建立至今,共产生7 任秘书长,现任秘书长科菲·安南来自加纳,是联合国第七
任秘书长,任职从1997年到2006年年底。

  早在1945年8 月,美国国务院提出,未来的秘书长应是一位在外交界被公认为有威
望、有能力并具有在外事机构工作经验的人,年龄在45岁至55岁之间,熟练掌握法语和
英语。随后,美国在一份备忘录中又提出,秘书长不应是“五大国”即五个常任理事国
的国民,他应靠个人的杰出资格当选。同年9 月间,参与起草《宪章》的美国参议员艾
德赖·斯蒂芬森向国务卿爱德华·斯退丁纽斯建议,美国应主张由中小国家的国民担任
秘书长之职。这些意见后来被联合国各会员国所接受,除了年龄一条外,其他都成为不
成文的惯例。

  近些年来,有一些国家、非政府组织、前联合国高官和专家学者就秘书长候选人的
资格和挑选标准问题提出了不少具体建议。例如,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根据他担任十年
秘书长的经验提出了8 条标准,加拿大驻联合国代表团在今年2 月提出了4 条标准,联
合国大学副校长拉米西·塔库尔提出了6 条标准,还有一个名叫世界联邦主义运动——
全球政策研究所的非政府组织也提出了7 条标准。对这些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后就会发现,
它们之间有几条是基本相同的,即(1 )必须忠于按《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办事
;(2 )具备很高的外交技能和领导管理能力;(3 )具有在联合国系统内工作的广泛
经验;(4 )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并善于与冲突(分歧)各方对话并取得各方信任。

  但除了上述这些基本上属于素养和技能性的共同标准外,他们各自还提出了一些不
同的要求。例如,德奎利亚尔认为,秘书长首先必须是一位能够体现《联合国宪章》的
道德权威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位愿意欣然忍受世界上强势人物或弱小人物的怪癖的有
耐心的人。塔库尔则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他必须不能疏远那些控制安理会的国家,特别
是五个常任理事国,尤其是美国;其次,他必须确保能够获得那些控制财源和人力资源
的国家的支持,如果没有它们的支持,联合国就会基本上无法运作。

  曾任联合国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执行主席的汉斯·布
列克斯撰文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民希望的秘书长是在全球动乱中能够寻求弥合分歧、
同时也敢于站出来维护法治而不受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束缚的人。但是,华盛顿只要一
位秘书(secretary ),而不是什么‘长官或将军’(general ),它们不缺长官或将
军(general )。”(注:秘书长一词在英文里由secretary 和general 两词组合而成,
而general 一词既有“长官”之意,又有“将军”之意。)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布赖恩·
厄克特根据他在联合国工作40年的经历作出了如下结论:“多数工业化国家(即发达国
家)倾向于希望联合国是现状的维护者,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它是政治变革的代理机构,
五个常任理事国则通常不希望秘书长有太多的政治独立性。”

  不管人们对联合国秘书长的任职资格有多少说法,但联合国需要一位当家人则是题
中应有之义。

  英国《独立报》为联合国戏拟了一则招聘启事——“联合国正在招聘一名超级俱乐
部总经理,要求应聘者最好有当CEO 、啦啦队长、销售员、牧师和催债人的经历,并且
熟练掌握英语和法语。”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伊朗前总统哈塔米,都被媒体看作是秘书长
职位的竞争者。2 月14日,竞争者里又多了一个人,他就是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

  潘基文向媒体表示:“韩国政府已经提名我为下届联合国秘书长一职的候选人,为
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我恭敬地接受这一提名。如果我当选为联合国秘书
长,我想我会在解决朝鲜核问题中扮演积极角色,使之早日和平解决。”

  就在韩国推举潘基文为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的前后,其他国家也推出了自己的候选
人。

  印度推出了沙希·塔鲁尔。塔鲁尔1956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在印度和美国分别完成
中学和大学学业。从1978年到联合国工作至今,他一直保持印度国籍。塔鲁尔目前担任
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职务,负责联合国传播和公共咨询方面的工作。他还是一名用英文写
作的、小有名气的作家,已经出版了8 本小说。

  印度舆论认为,塔鲁尔最大的优势是他在联合国工作了28年,而且在难民署、维和
署等几乎所有的重要部门都工作过,对联合国的事务没有比他更熟悉的人,如果当选,
他工作起来会得心应手。其次,世界各国支持塔鲁尔的不少,因此塔鲁尔当选的可能性
较大。

  而塔鲁尔本人则认为,从经济、安全等各方面来看,亚洲人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有利
于亚洲的和平与安全,也有利于全球安全与稳定。

  泰国则力挺泰国现任副总理素拉革·沙提拉泰。

  48岁的素拉革是土生土长的曼谷人,毕业于泰国最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学法律系。此
后,他转入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法律及法律政治专业,成为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哈佛毕业的
博士。素拉革在母校朱拉隆功大学法律系任教,一教便是十多年。1995年的一次偶然机
会,38岁的素拉革被时任泰国总理班汉相中,被一举提拔为财政部长,成为泰国历史上
最年轻的部长。2001年,现任政府他信总理再次相中素拉革的年轻有为并任命他为外交
部长,2005年3 月素拉革又出任主管经济事务的副总理。

  素拉革本人在竞选秘书长一事上向来表现积极。年轻、精力充沛以及在处理联合国
改革问题上有经验是他的优势。

  约旦常驻联合国代表扎伊德·侯赛因是另一位宣布参选联合国秘书长的穆斯林候选
人。现年42岁的扎伊德在1994年2 月~1996 年2 月期间参加过联合国在前南斯拉夫地区
的维和任务,自2000年8 月开始担任约旦常驻联合国代表。

  约旦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布的扎伊德简历称,扎伊德在过去的10年里处理了大量与
联合国维和行动有关的问题,因而在联合国维和事务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扎伊德曾经
参与组建了国际刑事法庭,并于2002年9 月当选为该法庭管理委员会的首任主席。扎伊
德在宣布参加竞选时表示,应当对联合国进行“真正的革新,使之成为21世纪推动变革
和进步的催化剂”。

  斯里兰卡总统顾问贾扬塔·达纳帕拉也加入到候选人的角逐中。达纳帕拉出生于1938
年12月30日,先在佩勒代尼耶大学学习英语文学,后来还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
学院读中文,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学习国际关系,获得硕士学位。

  达纳帕拉于1965年进入斯里兰卡外交部。从1965年到1983年,他先后在斯里兰卡驻
英国、中国、美国、印度大使馆从事外交工作。1984年,达纳帕拉被任命为斯里兰卡常
驻联合国日内瓦和维也纳机构的代表。1987年,联合国秘书长任命达纳帕拉为联合国裁
军研究所主任。1996年,达纳帕拉曾被认为是接替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候选人。1998年
2 月1 日起,他担任联合国秘书处负责裁军事务的副秘书长,目前是斯里兰卡总统马欣
达·拉贾帕克萨的资深顾问。除母语僧伽罗语外,这位说话轻声细语、为人幽默的职业
外交官还会说英语、法语和中文。

  就在候选人纷纷亮相时,一位“东欧铁娘子”又在半路杀出。她就是由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正式提名的拉脱维亚总统瓦伊拉·维基耶-弗赖贝
加。

  维基耶-弗赖贝加是拉脱维亚乃至中东欧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如果她最终如愿当
选,将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秘书长。

  维基耶-弗赖贝加的故事就像一个迪斯尼童话——一个小女孩逃离陷于战乱的祖国,
数十年之后返回祖国,成为总统。

  维基耶- 弗赖贝加1938年出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未结束就
随父母离开拉脱维亚。1991年苏联解体,拉脱维亚宣布独立。那时维基耶- 弗赖贝加已
成为蒙特利尔大学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1997年,维基耶- 弗赖贝加一退休
就搭乘飞机,飞回祖国拉脱维亚,担任拉脱维亚研究所所长。一年后她正式回国永久定
居,并成为总统选举中的一匹“黑马”,于1999年成为拉脱维亚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2003年,她再次当选。

  拉脱维亚民众普遍认为,维基耶- 弗赖贝加的强项在外交。她是这个国家的公关大
使,而且语言能力出众。除母语拉脱维亚语之外,她还能熟练运用法语、英语、德语、
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而潘基文则是韩国力推的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潘基文之
前,由于前韩国驻美大使洪锡炫表示出竞选联合国秘书长的意愿,因此他人不作此想。
2005年开始,韩国为角逐联合国秘书长物色人选,起初内定的人选是韩国《中央日报》
的会长(董事长)洪锡铉。

  洪锡铉出身世家,是韩国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的姐夫,除掌管韩国三大报业集团之
一的中央日报集团,还兼任世界报业协会主席。他风度翩翩,外交能力强,人脉广泛,
韩国政府为此特地安排洪锡铉担任驻美大使。

  但洪锡铉在担任大使期间,国内爆出他此前曾涉嫌政治献金丑闻,迫使他于2005年
7 月辞去大使职务。韩国政府不得不另觅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最终选中了潘基文。2005
年7 月,洪锡炫被卷入“三星案”后,潘基文才临时受命。此前,韩国外交部人士透露
:“潘外长并未表示要参选秘书长。”面对突来的任务,潘基文淡然地表示:“我将以
谦虚的心态对待被推荐为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

  韩国朝野各党就潘基文外长宣布参选下任联合国秘书长一致表示“这是有利于国家
的事”,表现出超党派支持。朝野认为,如果韩国人能首次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不仅能
提高韩国的国际地位,且有利于解决朝核问题等朝鲜半岛和平问题。

  而潘基文也开始了他的竞选活动。2 月14日,潘基文在宣布角逐联合国秘书长职务
后表示,如果当选秘书长,他将为尽快解决朝核问题发挥积极作用,“为联合国和国际
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在5月底前往联合国总部为竞选拉票期间,他发表题为《如何恢复联合国活力》的
演讲,就联合国改革发表看法,认为目前联合国各成员国之间在推进联合国改革方面存
在明显的政治分歧。他希望能作为“协调者”,以他的政治经验来弥合分歧。

  潘基文说:“(联合国)改革势头必须保持,但改革方向应该更加灵活。秘书长需
要更大灵活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但秘书长也应该被赋予更大的责任。”

  潘基文认为,联合国在管理上,应该突出秘书长在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地位,具
体事务应通过秘书处下达执行。作为秘书长,最重要的作用是凝聚各国的政治愿望。

  潘基文指出,鉴于现状,新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应推动联合国“解决现有日程上的成
百个问题”,而不是“寻找要征服的新战场”。

  他认为,恐怖主义是当前世界安全的“最大挑战”,联合国应重点打击恐怖主义,
致力于解决和平、发展、人权和安全问题。

  按照要求,秘书长应该会说英语和法语。英语对潘基文不在话下,但法语有些小问
题。潘基文说:“我年轻时当外交官,法语讲得非常好,但现在不那么流畅了。”为了
竞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恶补法语,在百忙之中每周要强化学习法语四个小时。按照
法国媒体的说法,潘基文法语水平虽然依然“hesitant”(“犹豫地”),但是精神可
嘉。

  尽管潘基文在为争得联合国秘书长一职而努力游说和学习,但舆论并不看好他。迟
至2006年2 月,潘基文才正式宣布角逐秘书长职位,比很多对手慢了几拍。而在此后8
个月的所有演说中,潘氏虽然把焦点放在联合国的改革之上,但却刻意避开了任何有可
能引起争议的话题。这种毫无声势和特色的“表演”,根本就不能引起媒体和外交官们
的重视。

  潘基文为人谦逊,言辞温和,举止低调,毫无个性锋芒。这使得那些惯看世事风云
的西方舆论,乃至久经政治沙场的国际政客们,都对他不予看好,甚至予以轻视。很多
西方舆论认为这样一位举止谦卑、言辞轻柔的人物,一定没有能力和魄力领导这个世界
上最大的国际机构。

  潘基文的竞选还面临着其他障碍。

  本来,按照各大洲轮流当选的惯例,本次联合国秘书长理应由亚洲选出,然而美国
政府却“耐人寻味地”提出联合国秘书长人选的选择首先要看“能力和资历,不能拘泥
于地域性”,美国实际上是不同意下任秘书长从亚洲产生,想打破在秘书长选择上不成
文的地区轮换惯例。美国中意的人选是来自东欧的波兰前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以及来自
北欧的候选人。但这个意见提出后遭到了联合国其他成员国代表一致的反对。联合国内
部的地区划分中,从来没有把东欧、北欧抑或中欧单独列出来;讨论国际事务时,这些
地区都统一在欧洲部分,所以这个提法很荒谬。

  当时,英国和美国一样,要求秘书长的选择不拘于亚洲范围,法国没有表态,只有
中国和俄罗斯明确支持亚洲国家的候选人,这得到非洲53个国家的支持,接着很多拉美
国家也支持亚洲,后来不结盟国家也表态支持。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开始考虑是否要坚
持原来的立场。这也导致了美国的表态来得很晚。到9 月份,潘基文和卢武铉到美国访
问时,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情节,布什对韩国所有的来宾都讲“你好”,惟独见了潘基
文说“祝你好运”。这其实就是在暗示,美国也表示赞成。

  但在亚洲产生新任秘书长基本成定局时,美国仍然在背后搞名堂。美国推出了拉脱
维亚的女总统弗赖贝加。而安南当时也推波助澜,安南访问非洲和欧洲时,在回答他对
联合国新秘书长人选的态度时,他首次表示他的接班人应当是一位女性,理由是联合国
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位女秘书长。尽管他作为即将缷任的秘书长说这种话是不合适的。

  一切,似乎都对潘基文角逐联合国秘书长不利。但后来的情况,却让那些不看好潘
基文的人大跌眼镜。潘基文在竞选秘书长的路上,一路顺风顺水!

  按照《联合国宪章》第97条规定:“秘书长应由大会经安全理事会之推荐委派之。”
这就是说,秘书长的产生在程序上分两步:首先是安理会的推荐,然后大会任命。秘书
长职位的候选人必须得到安理会和大会两者的支持才能当选。

  除上述《宪章》原则性的规定外,还有联合国大会1946年1 月24日通过的第11号决
议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内容有:

  (1 )大会应以秘密会议方式讨论(秘书长)提名与任命问题,安理会应尽可能向
大会推荐一名候选人,以避免在会上就提名问题进行辩论;

  (2 )无论安理会或大会投票均应采用秘密投票;

  (3 )确定首任秘书长任期为5 年,期满时可连任5 年。关于以后各届秘书长的任
期,由大会和安理会根据未来秘书长之经历决定;

  (4 )根据《宪章》第18条和第27条的规定,秘书长应由安理会7 个理事国之可决
票(自1965年安理会理事国增加到15个后,可决票数也相应改为9 票),包括全体常任
理事国之同意票提名,经大会以到会及投票的会员国多数表决任命之,除非大会自行决
定需要三分之二多数。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关于遴选秘书长的许多具体细节是上述文件无法规定的,只
是在实践中根据上述文件和各方之间的谅解,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例如,安
理会在推举秘书长时不但以秘密方式进行,而且由主席当场开票,确定人选后,紧接着
就通过向大会推荐人选及其任期的决议,大会一般根据安理会的推荐通过有关决议。但
是,如有两个以上候选人,安理会一般应先进行所谓“摸底投票”,获9 票以上且无常
任理事国的反对,得票多者才获正式候选人资格。

  所谓“摸底投票”,就是在有两个以上候选人的情况下,为考虑安理会工作的顺利
进行和候选人的处境,安理会不会贸然举行正式投票。安理会成员首先要了解各个候选
人可能获得的支持率和有无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只有把两者综合起来才能判定候选人
当选的可能性。有时这种非正式的投票需要不止一次地举行。1981年秘书长换届任命时
有两位参选人,一位是已担任了两任秘书长的奥地利人瓦尔德海姆,他想谋求再次连任
;另一位是时任坦桑尼亚外长的萨利姆。美国支持前者,中国支持后者,中美分别对对
方支持的人选各自投了16次否决票,这种就是“摸底投票”。这种投票虽然不是正式投
票,没有法律效力,但对于安理会了解各方意图以进行决策是关键性的,并对正式投票
具有决定性影响。

  2006年7 月,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首次对竞争秘书长一职的候选人们进行摸底
投票。9 月中旬和下旬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摸底投票。

  在这三轮意向投票中,潘基文始终领先。

  第一轮:12票赞成、1 票反对、2 票弃权。

  第二轮:14票赞成、1 票反对。

  第三轮:13票赞成、1 票反对、1 票弃权。

  三轮得票均超过了确保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必需的9 张赞成票。

  在连续赢得三轮非意向性投票后,潘基文成为现任秘书长安南的接班人似乎大局已
定。因此韩国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普遍对潘基文感到乐观。

  但也有让韩国人担心之处,韩国媒体注意到,从第一轮预选开始,在投给潘基文的
15张选票中,始终有一张反对票。按联合国章程,只要5 大常任理事国中有一个国家投
反对票,候选人就失去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资格。前三轮投票中,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
非常任理事国使用同样的白色选票,因此,韩国媒体很难确定,那张始终伴随潘基文的
反对票到底来自哪里。

  从第三轮投票来看,其他几位候选人也有可能后来居上。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塔鲁
尔获得了8 票赞成、3 票反对和4 票弃权;9 月16日刚刚宣布参加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
拉脱维亚总统弗赖贝加是这次预选中的一匹“黑马”,她以7 票赞成、6 票反对、2 票
弃权的成绩在7 名候选人中位列第三,引起了关注。

  毕竟这还只是意向性的“摸底投票”,究竟最后花落谁家还不能据此作出结论。

  就在潘基文一路凯歌的时候,英国《泰晤士报》却向潘基文兜头泼出一盆脏水,该
报在9 月29日抛出大篇幅报道——“百万美元和珍贵钢琴将韩国人送上联合国头把交椅”。

  文章说,为使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成功当选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韩国政府
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报道指出,据该报调查表明,韩国政府所提出的诱人条件包括:向
非洲国家额外投资百万英镑,向欧洲某些国家提供优惠条件,以促成双方达成贸易协定。
甚至韩国政府还送给秘鲁一架珍贵的三角钢琴。

  报道甚至将韩国政府自2006年2 月以来的“慷慨之举”归纳出一个详细列表。

  该报举出的事例有:今年2 月韩国把对非洲国家的援助预算增至原来的3 倍(1 亿
美元);今年7 月向冈比亚非洲联盟首脑会谈支援数万英镑;今年5 月向安理会理事国
——坦桑尼亚支援1800万美元的教育项目经费。另外,该报还提及韩国在1991~2003 年
向坦桑尼亚支援的总金额只有470 万美元。

  对此,韩国外交部反驳说,该报道不属实。政府负责人称:“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
开发援助(ODA )是在潘基文长官决定参选数年前确定的,因此将这些与选举运动挂钩
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主张。”同时还说:“包括潘基文长官在内的7 名候选人在维持现职
的情况下,广泛接触一般成员国是联合国要求的。”

  潘基文则表示:“这是毫无根据的说法。”他说:“这种批评要么纯粹是误解,要
么就是对我不信任。在所有候选人所在国中,只有韩国是经合组织成员。我们的经济在
世界上排名第11位,而且还是一个援助国。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韩国援助的最少,而
且面临着向发展中国家增加援助的压力。其实在我正式宣布竞选之前,韩国就已决定扩
大援助规模,而且我们的援助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国家。”他坦然地说:“作为当选热门
人物,我知道我将成为非常严密的被核查目标,并应该树立起正直的形象。”

  不管外人如何说三道四,潘基文自己始终充满信心。潘基文在接受韩通社的专访时
表示:“从得到9 票以上(赞成票)的候选人只有一个来看,我将继续努力以取得好的
结果。”对于那张神秘的反对票,潘基文则表示:“我把反对票理解为‘不鼓励’。在
正式投票前还会经历各种复杂的程序,因此(反对票问题)还是能解决的。”

  安理会接下来将举行第四轮意向性投票,届时5 大常任理事国将使用蓝色选票,以
有别于非常任理事国的白色选票。韩国媒体认为,只要确保第四轮的“蓝票”中没有反
对票,潘基文通往联合国秘书长宝座的道路就将畅通无阻。

  10月2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新任秘书长人选进行了第四轮意向性投票,结果潘基文
获取了14张支持票和一张弃权票,而且5 个常任理事国都投了支持票。其他5 位候选人
得到的支持度与潘基文相比差距明显。来自印度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塔鲁尔排名第二,获
得了10票支持和2 票弃权,而在其所得的3 张反对票中还有1 张来自常任理事国。拉脱
维亚总统维基耶- 弗赖贝加、泰国前副总理素拉革、阿富汗前财政部长加尼以及约旦常
驻联合国代表扎伊德分别排名第三到第六位。来自斯里兰卡的候选人达纳帕拉则早在9
月29日就已宣布退出竞选。

  得知投票结果后,塔鲁尔立即宣布将就此退出竞选。他没有解释退出竞选的原因,
但公开表示支持潘基文,说自己“强烈支持”潘基文当选。他说:“很显然,他(潘基
文)将成为我们的下届秘书长。”

  随后在4 日和5 日,其他四名候选人也相继宣布退出竞选。韩国媒体据此认为,如
果9 日进行的安理会正式投票不出意外,潘基文将作为惟一的候选人顺利当选。一些西
方媒体也认为,潘基文已非正式当选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10月9 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在讨论朝鲜核试验制裁问题之前举行非公开会
议,一致通过正式推荐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惟一候选人的决议。在这一提名做
出后,联大主席即致电正在韩国首都首尔的潘基文。潘基文也随即举行新闻发布会。他
首先对这一提名表示感谢。他说,假如他被任命为联合国秘书长,他将“贡献所能贡献
的一切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可能威胁国际和平和安全的朝核问题”。

  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与会的192 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过决议,正
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本届联大主席、巴林外交官阿勒哈利法女士主持了当天的任命仪式。安理会本月轮
值主席、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大岛贤三首先向联大报告了安理会本月9日通过的关于提
名潘基文担任秘书长的决议。在各国代表团对提名进行了礼节性的考虑后,会议以鼓掌
方式一致通过了对潘基文的任命决议。这也是联合国最近35年来以这种方式任命的第五
位秘书长。

  掌声渐歇,本届联大主席阿勒哈利法女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联大5 个地区组的
主席以及77国集团、欧盟和东道国美国的代表等先后致辞,向潘基文表示祝贺、支持和
期待。

  安南对潘基文说:“我很高兴,你以一种快速、有序的方式当选下任秘书长。”安
南还称赞潘基文是个“真正拥有全局头脑”和“杰出资质”的人,希望他在正式继任后
“充分利用联合国中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为世界做出贡献。

  安南提及了第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挪威人赖伊离任前对继任者、瑞典人哈马舍尔德
说过的话。50多年前,赖伊在祝贺哈马舍尔德当选时曾说:“你将接任的是这个地球上
任务最难完成的工作。”安南说:“那句话也许是事实,但我想加一句:‘这个工作也
是地球上最好的工作。’”

  满面笑容的潘基文在身着民族服装的妻子柳淳泽陪同下,接受了祝贺。

  随后,潘基文发表讲话,他表示一定将努力工作,全面推动联合国各项事业及联合
国自身的改革。潘基文说,“言而有信”是他的人生座右铭,他也希望以此与所有联合
国事业的参与者共勉。而在谈到如何衡量联合国工作时,潘基文给出了“少说多做”的
原则。他说,联合国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我们承诺了多少”,而在于“我们提供了多少
帮助”。

  在联合国秘书长当选演讲中,潘基文用英语和法语讲述了我们在开头提到的他12岁
时的那段经历。他说,成为联合国秘书长,对他而言是一个遥远的梦。“如今,我已经
实现梦想。”潘基文说。

  随着潘基文的竞选胜出,来自国际社会的祝贺接踵而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发表谈话说,中国祝贺潘基文
先生当选下届联合国秘书长。亚洲人在时隔35年后再次出任联合国秘书长,实现了亚洲
国家的共同愿望,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荣誉。刘建超说,我们相信,在潘基文秘书长任期
内,联合国将继续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重要作用。

  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芬兰发表声明,热烈祝贺潘基文当选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并
相信潘基文将以自己卓越的才能、丰富的经验和学识成功地领导联合国。芬兰总统哈洛
宁代表芬兰致电潘基文,表示相信潘基文“将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的经验领导联
合国,并对联合国进行改革”。

  法国外长杜斯特- 布拉齐在新闻公报中向潘基文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他“赞赏
潘基文的才能、职业精神以及其为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实现联合国在人权、发展和环
境等领域的目标作出的不懈努力”。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外交部长杨荣文向潘基文发去了贺信,祝贺他当选下任联合国
秘书长。新加坡外交部的声明说,潘基文在外交领域经验丰富,是一位有影响、有能力
的领导人。联合国目前正处在重要的历史时刻,由他执掌联合国,其稳健的作风将会对
联合国十分有利。

  而韩国则举国欢腾。早在进行“摸底投票”时,韩国媒体就一直使用“内定”和
“事实上已经当选”来为潘基文加油。虽然朝鲜进行核试验的震撼消息给民众心头罩上
一层阴霾,但人们也依然没有忘记给潘基文喝彩。韩国总统卢武铉在潘基文顺利当选后
立刻打电话给潘基文,祝贺他被任命为联合国秘书长,卢武铉说,这不仅显示了潘基文
的个人能力,而且也显示了韩国的国力和韩国的外交能力。

  韩国媒体称誉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秘书长是“民族盛事”。韩国《韩民族》报说,韩
国于1991年加入联合国,仅仅16年后,就有韩国人担任联合国的最高职务,这是韩国外
交上值得庆贺的喜事。这件事的意义不亚于1998年汉城奥运会和2002年足球世界杯。韩
联社发表评论说,“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可以看作是檀君以来最值得庆贺的民族
盛事”。檀君是韩国传说中的民族祖先,这一评论可谓评价甚高。

  潘基文小时候母亲就对他说:“绝对不要吵架,多帮助别人。”当潘基文当选联合
国秘书长已成定局后,母亲从忠州给儿子打来电话,说:“很骄傲有这么出众的儿子,
但时刻别忘记谦虚。”

  潘基文19日回到祖国韩国。由于联合国秘书长享受国家元首待遇,当潘基文以候任
联合国秘书长的身份拜访卢武铉总统时,青瓦台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总统府还没遇到过
接待这种特殊身份客人的情况,也没有相关的礼仪规范。潘基文到达青瓦台前10分钟,
总统府秘书室长来到门廊前迎接,政策室长和警卫室长则在接待室前等候。卢武铉总统
夫妇也在接待室里迎接潘基文夫妇。卢武铉总统开玩笑说:“由于找不到规定,听取了
一下大家的意见,就这样含含糊糊地安排了。”

  卢武铉在接见室见到潘基文说:“这对国家是件很光荣的事情。你现在是当选者,
还不是正式秘书长,对此没有迎接规定,所以今天且以当选者兼外交部长官礼遇。”

  潘基文说:“当选秘书长后感到,国际社会对韩国人和韩国的期望值很高。这是我
个人的光荣,但这荣誉应归于总统和国民。”他还说自己不知如何报答这个恩惠。应该
尊重总统,遵照总统的哲学思想努力工作。对此,卢武铉说:“你说得那么谦虚,听着
很高兴,觉得更光彩。”

  在潘基文的老家忠清北道,父老乡亲们一周前就把道路清扫得干干净净。潘基文的
母校师生从3 个月前就开始祈祷潘基文当选,并将其主要经历做成录像向学生们放映。

  当潘基文从首尔回到家乡时,人们敲锣打鼓、打着横幅列队欢迎潘基文衣锦还乡。

  10月28日,韩国歌手Rain作为嘉宾参加在忠清北道忠州市忠州体育馆举行的欢迎潘
基文当选下届联合国秘书长的活动。正在成为世界级明星的Rain在2006年2 月被美国
《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 大人物。在参加演出前,Rain与潘基文见面。
为表敬意,Rain一改时尚型装束,当天穿起稳重的西装,必恭必敬地和潘基文握手聊天,
两人聊了足足20分钟!

  而后Rain献上他在第四张专辑中收录的《I ’mComing 》等歌曲。Rain的第四张专
辑包含了祈祷世界和平的内容,而他有幸见到拥有可以实现这一愿望的能力的潘基文,
感到更加高兴。

  在这场联合国秘书长的角逐中,潘基文赢了。潘基文为什么会赢?而且赢得如此波
澜不惊,顺风顺水?《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于宏源的文章对此作了分析。

  文章说,为什么这次15个理事国的意见如此出奇地一致,导致其他候选人被迫一一
退出竞选?尽管候选人陆续退出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因不外以下几点。一是安理
会常任理事国的反对。潘基文的主要对手应该来自印度和拉脱维亚,印度的塔鲁尔曾得
到高票支持,但在常任理事国中有人投反对票,开票后塔鲁尔便宣布退出。另外,根据
联合国传统,秘书长一般来自小国,而印度显然已经不是小国。拉脱维亚女总统也是因
此而放弃,但她一直宣称是联合国重男轻女,导致她因没有机会而放弃。二是祸起萧墙,
泰国副总理素拉革原本得到中国、东盟和美国的一致认可,但怎奈国内政变,他信内阁
遭罢黜而不得不饮恨退出。三是得到支持票太低而不得不中途退出,如来自斯里兰卡的
达纳帕拉。四是本人条件不够,约旦亲王扎伊德本来被誉为秘书长选举中的最大黑马,
但由于历史惯例秘书长一般需在45岁之上,因此这位年轻的亲王无缘秘书长一职。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推选秘书长背后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

  美国的首选是有“波罗的海铁娘子”之称的拉脱维亚女总统维基耶- 弗赖贝加,其
次是与美国长期具有军事结盟关系的泰国和韩国候选人。而美国无论是对“新欢”印度,
还是对穆斯林国家均持排斥态度。

  中国一贯主张新任秘书长理应从亚洲国家产出;俄罗斯由于担心“颜色革命”以及
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历史恩怨,因而极力反对拉脱维亚候选人,而坚决支持来自亚洲的候
选人。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美国最终接受地区轮换原则和来自亚洲的秘书长。在泰国
发生政变之后,美国成为潘基文最坚定的支持者。英法两国在这次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中
的态度一直不甚明朗,最终随美国而起舞。

  文章还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秘书长选举中,朝核问题成为潘基文当选的催
化剂,朝核问题一方面凸显出潘基文六方会谈时的外交折冲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韩
国在各大国政治博弈中的位置上升,中、俄、日、美等都对韩国在朝鲜核危机中的作用
有更高的期望。因此,当潘基文因朝鲜核问题而去华盛顿、并承诺在重大问题上强化对
美协调后,秘书长的宝座就已成为囊中之物了。

  新华社则评论说,从以往联合国秘书长选举情况来看,从来没有一位秘书长能够让
所有成员国满意,最终有幸坐上秘书长宝座的往往是那些既能够得到大国认可、又不会
招致其他国家普遍反对的人。潘基文恰恰就是这样一个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人
选。

  从天时上讲,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下任秘书长应该来自亚洲,虽然也有一些国家和地
区集团对此表示异议,但从7 名候选人中6 人来自亚洲的现实不难看出,亚洲人出任秘
书长已是大势所趋。

  从地利上说,虽然近些年来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分歧不断,但这没有从根本上影响韩
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得到美国的支持自然不是难事。而韩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也很融洽,
再加上其国内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潘基文获得其他国家的青睐就不足为奇了。

  从人和上看,几次票选中最具挑战姿态的塔鲁尔来自印度,又是现任联合国副秘书
长,但他招致了一些国家的反对;泰国前副总理素拉革虽然最早宣布参选,也被外界视
为最有希望胜出的候选人,但其47岁的年龄优势在联合国外交官的眼里却成为“劣势”,
其支持率一路走跌;至于其他几位候选人由于各种因素则根本无法对潘基文构成挑战。

  潘基文胜出,自然也有他个人的制胜秘诀,这就是“深藏守拙,以柔克刚”的东方
太极智慧。

  潘基文在有些人眼中是低调的人,但他本人对此有着不同见解。路透社在潘基文获
任当天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在专访中,潘基文称自己是一名坚决果断的领导者,并告
诫那些认为自己低调的人不要误以为他会被轻易击败。

  “可能我看起来低调,或者说言语温和,但这不意味我缺乏领导力或勇于承担责任
的精神。”现年62岁的潘基文说,“在任何需要的时候,我都会作出坚决而果断的决定。”
潘基文认为,虚心和谦逊在亚洲人眼中是一种美德,不应该遭曲解。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整个竞选过程中,自始至终,不论发生什么,潘基文都是不急
不躁,不露声色。就在英国媒体指责他“贿选”时,他也在作了必要的解释后就不再深
究,用克制的态度来应对,避免干扰。在竞选过程中,潘基文不甚讨好的竞选方式和风
格,包括平淡无奇的言行,使得其对手和观察家们一度产生错觉。然而,在7 月开始的
四次安理会意向投票中,潘基文不仅每次都获得广泛支持,而且支持度节节攀升。在西
方人看来,这种现象是不可理解的。殊不知,所谓深藏守拙,所谓知其雄而守其雌,所
谓以柔弱胜刚强,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东方哲学的智慧,恰恰正是潘基文赖以制胜的法
宝之一。

  总是在微笑的潘基文终于笑到了最后。

            世界的新CEO——光荣与挑战

  韩国现在除了卢武铉外,又拥有了第二位享受总统级待遇的人物,那就是新任联合
国秘书长——韩国人潘基文。因为,联合国秘书长享受国家首脑待遇。

  实际上,说比国家首脑受到更高的待遇也不为过。国家首脑只代表着一个国家,而
联合国秘书长要代言192 个成员国的利害关系及立场。不仅如此,他也是统帅全世界1.6
万多名职员的最高行政长官。如韩国前驻联合国大使朴铢吉所说:“这个职务是世界的
CEO 。”这个职位的官方年薪为22.7254 万美元。此外,另加用于个人活动的办公费及
警卫费。这么一来,实际上领取约3.3 亿韩元(1 美元约等于963.7 韩元)。据《纽约
杂志》介绍,2005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实际领到的年薪为34.1094 万美元。这高于韩国
总统卢武铉2006年包括职务补助费和定额餐费在内的实际年薪1.96亿多韩元,但低于美
国总统布什2005年40万美元(3.8 亿多韩元)的年薪。

  联合国秘书长接受24小时像影子般随从的专门警卫的保护,住在特设的官邸。联合
国秘书长官邸位于曼哈顿市郊,可以徒步到达联合国。入住者象征性地一年交1 美元的
“房租”。联合国秘书长还在世界所有地方享受国家元首级待遇。

  据韩国媒体报道,潘基文当选之后,韩国国内就有了两名国家元首级的人物。就连
韩国外交通商部大楼的警卫也突然紧张起来,用一名警卫的话说,如果潘基文上下班时
在楼梯上滑倒,那可不光是韩国外长,还是联合国的秘书长,“这个责任谁负得了”。

  但是,作为联合国秘书长,虽然看上去很美,但风光背后也有许多艰难。第一位秘
书长赖伊曾这样说,联合国秘书长是“地球上最没法干的事”。第二位秘书长哈马舍尔
德的体会是,秘书长的任务是“在人类社会的刀刃上工作”。第三位秘书长吴丹说:
“秘书长的活动总是对一些国家显得太多,对另一些国家似乎太少,他必须在相互冲突
的国家政策的丛林中挤出一条路前进。”秘鲁人德奎利亚尔1982年出任秘书长,曾被称
为“即使从船上掉进水里都不会有响的人”。从这几位前任秘书长可以看出,联合国秘
书长确实不是个好干的差事。

  圣·马修福音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保佑和平使者,因为他们应该被称为上帝的孩
子!这句话被刻在一个走在钢丝上的木雕小熊上,在2003年2 月8 日的安理会午宴上,
由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送给了安南。

  联合国秘书长正是这样一个“走在钢丝上的小熊”。历任联合国秘书长都认为,秘
书长既不能过于强硬,又不能过于软弱,因为过于强硬就会挑战安理会重要成员的权威
并引起大国不满,过于软弱就会说话没分量,没人理睬。

  潘基文接替安南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也就意味着他将接管拥有9000名工作人员、年
开销50亿美元的庞大机构。目前,联合国在全球开展16项维和任务。近年来,联合国受
到“石油换食品”计划腐败丑闻困扰,并且因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上缺乏有效应对机制
而受批评。

  对于潘基文来说,也许开局就是噩梦。安南把“强硬的内贾德”和“令人猝不及防
的金正日”问题留给了潘基文,考验着他的危机处理能力。

  然而伊朗和朝鲜核问题并不是潘基文惟一需要面对的挑战,在新任秘书长的日程表
上,和平与安全、恐怖主义、人权、贫困和反对核扩散等问题,都亟待解决,还有就是,
联合国自身的管理和改革。

  《韩国时报》欣喜之余,不忘表达忧虑:“鉴于‘秘书长’和‘替罪羊’二者的英
文拼写都有相同的起始字母,秘书长的职务被称为‘世上最不可能的工作’,因为此职
务和替罪羊的功能相似。”

  不少人批评潘基文缺乏超凡的领袖气质,没有一呼百应的感召力,在他宣布参与竞
选联合国秘书长之前,很多资深的亚洲问题专家甚至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也有许多人
担心他“过于软弱”。

  一些联合国高级官员对潘基文继承安南工作前景表示担忧:“大家的情绪可以用阴
郁来形容。我们对这个结果并不太乐观。”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联合国官员表示,今后
他们将尽力协助潘基文工作,但也许只能把他看安南对潘基文说:“他们需要有厚脸皮,
他们需要有幽默感,他们应该从内心和外表都能笑得出来。如果需要,也可以笑笑自己。
他们应该努力听取这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人士的意见,能够和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有效合
作。我想(秘书长)有这些素质也就够了。”

  做是个“秘书”,而不是秘书长。因为他们认为潘基文可能会乐于纠缠一些管理细
节,而不是整体战略。

  顺利的当选并不意味着顺利的开局。潘基文上任就将面临一大串的难题——从全球
各地此起彼伏的冲突,到联合国内部改革的困局。“这将是一个噩梦。”一位联合国官
员说,“没有时间留给潘基文去学习。”

  虽然潘基文赢得轻松,但他也不是受到所有人的喜欢,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
道,在第四轮意向性投票中,惟一没有投赞成票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外务省对此也已
经默认。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陈江生教授说:“韩日的政治关
系一直都比较紧张,所以对潘基文一直都没有明确表态。但最后还是投了赞成票,这是
一个利益关系妥协的结果。区域趋同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使韩日拥有更多的共同利益。”

  路透社援引一名外交官的话说:“他是个好人,但一些人担心,潘基文是否有能力
面对联合国经常出现的激烈场面:美国人在一只耳朵里大吵大闹,而第三世界国家在另
一边抗议。”

  面对种种怀疑和难题,潘基文坦言秘书长一职任务艰巨,不过,他在接受美联社采
访时也颇为自信地说:“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有时候,我看起来会像一个温和的领
导人,但我具有内在的力量,这就是其他国家一般难以看到的东西,也是我们比较看重
的美德——温和、谦逊。”

  2006年5 月,潘基文在与10余家世界级媒体举行座谈会时,首度阐述了他将如何领
导联合国。

  潘基文在座谈会上说:“我领导的联合国要实现安南秘书长既定的目标,而非提出
新的设想,说白了就是要采取措施实现联合国的三大核心目标——和平与安全、发展、
人权。为了实现这三大核心目标,我要优先做五件事。”

  潘基文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出台联合国反恐公约。潘基文在座谈会上感慨地回顾说
:“恐怖主义仍是当今世界的最大威胁,联合国要出台切实可行的国际反恐公约。有了
联合国反恐公约,可以避免某些大国打着反恐的幌子谋求国家利益,可以避免某些大国
打着反恐的幌子侵犯人权,可以避免某些大国打着反恐的幌子不尊重联合国。”

  潘基文要做的第二件事是:让联合国的“和平重建委会员”展开工作。潘基文表示,
联合国“和平重建委员会”很长时间里是说的多做的少,“大话多做的实事少”。他的
打算是确定联合国和平重建行动的模式与范畴,明确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具体任务,保证
委员会能展开工作,“而不是拿着联合国发的薪水,成天坐在纽约办公室里上上网,发
发电子邮件,动动嘴皮子,最多乘包机跑到哪个国家晃一圈”。

  潘基文要做的第三件事是:怎样更好地使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贯彻人道主义原则。潘
基文认为,联合国维和行动要“急人所急”,以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职业水平展开行动。

  潘基文要做的第四件事是:落实联合国发展纲要。新千年开始之时,联合国提出了
千年发展目标:在2015年前将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减半、加强妇幼保健、普及基础教育、
促进性别平等、制止环境恶化等等。潘基文说,日期临近,联合国“应该实现当着全世
界的面做出的承诺”。他说:“要动员联合国成员国增加发展援助,从而令国际社会相
信:联合国说到做到。”

  潘基文要做的第五件事是:怎样使新的联合国人道主义委员会满足国际社会更高的
人道主义要求。潘基文表示,包括韩国在内的联合国人道主义委员会成员国应该团结一
致向前走,确保人的尊严与更大的自由。

  关于处理大国关系,潘基文说:“美国和韩国是亲密盟友,保持着极好的安全、经
济与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已经保持了50多年,而中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特别
是经济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虽然中韩之间的关系非常‘年轻’,但却很有分量。”

  潘基文在谈到未来时愉快地说:“对于新职位,我是这么想的,秘书长秘书长,先
是‘秘书’,然后才是‘长’。联合国秘书长其实是一位总协调员,既要懂领导,又得
会协调。而我要协调好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就得了解192 个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我可以
向大家保证的是,我一定会以最平易近人的态度听取关于联合国改革的意见,并且确保
联合国日常运作的顺畅。我希望成为一位踏踏实实做事的‘掌门人’。”他表示,联合
国改革将是他最重要的关注点。“首先,我会先改革秘书处。它因效率低下备受批评,
甚至还卷入了腐败丑闻。我要提高它的士气和专业化。我会引入一个能使工作得到客观
评估的体系。其次,我会努力消除联合国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
和。我将扮演一个协调者的角色。”

  关于联合国新的人事安排,潘基文说:“我正在考虑加强女性在联合国的地位。”
他说:“我本人认为,联合国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国际机构。2000年时我提出韩
国国会里女性要成为‘半边天’,尽管现在这个目标还远没有达到,韩国国会里女性议
员的比例很低,但我们会一直努力。”

  关于女性在联合国的地位,他表示:“如果从低一点的行政级别来看,女性在这些
级别的雇员人数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0% ,而行政级别越高,女性雇员的比例越低。我的
设想是联合国高层中女性所占的比例能达到50% ,不知道这需要多长时间,但不管怎么
样我会努力的。”

  他说:“对于一些特定的问题,秘书长也有其限制。现实就是这样。但是秘书长作
为全世界的首席外交官,应该做出公正、高超、灵活的外交努力,扮演调停人的角色。”

  潘基文给自己确定了众多目标,而他实现这些目标的独门秘笈则是“太极智慧”。
他说:“太极的玄妙在于有效地化解激烈的冲突,用到国际热点问题上很有效。只有作
为东方人的我才能理解太极的玄妙。”

  中国先哲老子《道德经》中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潘基文给人的印象是柔弱如水,而“至柔”的水,却能在“至坚”之中左右逢源,
水滴石穿。许多人也看好潘基文的这一“太极智慧”。

  韩国外交通商部表示,认为潘基文很“软弱”的看法是一种误解。一位资深韩国外
交官说:“在东方文化中,领导能力的高低有不同的判定标准。也许一个人看上去很和
蔼可亲、文质彬彬,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深处有强硬的一面……外表是一回事,他的坚强
信念以及随时准备作出困难决定的决心又是另一回事。”

  日本崎玉大学韩国问题专家吉田康彦说:“潘基文也许缺乏改革联合国的韧劲,但
这也是他被选择的原因……一个外表软弱的人是最合适的人选。潘基文最好的角色不是
一个领导者,而是一个各种观点的协调者。”

  耶鲁大学国际历史系教授保罗·肯尼迪也认为,现在匆匆断定下任联合国秘书长将
碌碌无为还为时过早。“一条金科玉律就是:联合国不需要一个充满争议的人,一个在
执行政策时经常得到一些国家支持,另一方面又冒犯其他国家的人。”保罗·肯尼迪认
为,潘基文得到了美国和中国的支持,工作起来应该比较“开心”。美国一直倾向于推
动干涉主义,而中国一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想要弥补这样的分歧,就需要一个各方
都信任的人。”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特约研究员张琏瑰教授也对潘基文的“软弱”提
出自己的看法:“我不认为这一定就是缺点,一个弱势的、或者完全保持中立的秘书长,
也许更有利于大国关系的调和。”有学者指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很多重大问题,都是
现有国际力量和模式所不能解决的。特别是在反恐战争之后,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
之间的某种不信任和敌意日益加深。因此,目前的国际体系需要注入崭新的智慧、崭新
的哲学思考和行为模式。世界上的冲突已经够多,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强悍和锋芒毕露,
而是外柔内刚、善于走中庸之道的斡旋者与调解者。或许,潘基文正是这样一个合适的
人选。

  《金融时报》说:“潘基文在竞选过程中没有惊人之举,这并不意味着他上任后也
会是这样。瑞典人哈马舍尔德刚开始的时候是无名之辈,相反两位高调登场的人瓦尔德
海姆和加利未能功成名就。”

  人们也将潘基文和安南以及其他前任作了比较。

  潘基文行事一向低调,这与安南形成反差。安南经常高调出现,被戏称为外交界的
“摇滚歌星”。而不少联合国官员,尤其是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似乎更希望联
合国秘书长在全球事务中以“低调管理者”的姿态出现。一些联合国官员相信,对联合
国一直“不怀好意”的布什政府还在为安南反对伊拉克战争感到不悦,因此美国需要一
位“尽可能软弱的”秘书长。

  尽管安南常常受到美国的抨击,但欧洲国家更欣赏他。荷兰克林根代尔国际关系研
究所的联合国问题专家迪克·路迪吉克说,潘基文“不会是那种积极而善于采取主动的
外交官,而这种特征我们在安南身上能够看到”。

  “我认为,他(潘基文)会像他的亚洲前任吴丹那样,只会小心翼翼地‘看守店铺’。”
路迪吉克说。出生于缅甸的吴丹1961~1971 年间任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

  《泰晤士报》一篇文章说:“联合国秘书长通常有两类:他们要么是达格·哈马舍
尔德那样高大的英雄,要么是善意、安分守己的官僚。潘基文属于后一种。”

  国际危机研究组织首尔办事处负责人彼得·贝克说:“他(潘基文)能干、清廉、
谨慎,这些都是一位理想的联合国秘书长应当具备的品质。但是,无论是担任韩国外交
通商部长官期间还是更早的时候,他都没有做过任何能使自己扬名的事。他还没有取得
过任何实实在在的功绩。”

  一名见过潘基文数次的官员评价潘基文说:“他缺乏个性,感召力不强。尽管有各
种问题,但安南表现出的是一个有尊严、有政治远见和丰富的国际经验的人。”“世纪
基金会”资深研究员JeffreyLaurenti 说,安南已经给后任、作为全球民众代言人的联
合国秘书长,留下了很高的门槛。

  尽管安南在任上获得了2001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但舆论仍然给了即将离任的他一个
如此简洁的评价:“无助的绅士”。安南自己也承认:“我计划雄心勃勃,有人也许会
说它过于雄心勃勃。”壮志未酬的他给了继任者一个忠告:“他们一定要脸皮厚,有幽
默感,对内、对外都要保持笑脸,尤其应该学会对自己笑。

  他们应该能够与世界各地的领导人交往,并保证工作效率。”问题在于,看上去文
质彬彬、温文尔雅的潘基文能有那么厚的脸皮吗?

  与经常眉头紧锁、一脸严肃的安南相比,潘基文总是笑容可掬,这似乎使他更具亲
和力。潘基文在韩国的几乎每一位同僚都认为他很乐观,而且勤奋。韩国前任总统助理、
现任议员金善民对路透社表示:“(秘书长一职)他会干得很不错。很难想像有什么能
难得倒他。”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合国高级外交官则说:“我认为潘基文真正具有深厚的外
交经验,但他需要学习怎么与媒体打交道。”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作为事事亲历亲为、内柔外刚、善于协调、冷静果断以及经验丰富的潘基文,能否
将一个全新的联合国展现在世界面前?潘基文的秘书长之路将富于挑战,因而也更让人
期待。

  2006年是联合国成立61年,62岁的潘基文差不多与它同龄。10月24日是联合国日,
是纪念《联合国宪章》生效61周年的日子。安南秘书长在10月23日发表他任内第10次、
也是最后一次纪念联合国日的讲话,向全世界的朋友和同事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并呼吁
各国支持他的继任者。

  安南说,他的职业生涯大部分在为联合国工作,因此联合国日以及联合国所代表的
价值对他有特殊意义。他在回顾10年工作时指出,在促进发展、安全和人权方面,国际
社会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关于未来还应努力的方面,安南指出,贫富悬殊继续扩大,很少有国家走上了实现
全部八个千年发展目标的正确道路,许多国家的人民仍经历着暴行、压迫和残酷的冲突,
核不扩散机制急需关注,恐怖主义和对恐怖主义的反应正在到处散播着恐惧和疑虑。

  安南无疑给潘基文留下了许多棘手的考题。

  安南在致辞最后高呼:“我们的星球和人民万岁!”“联合国万岁!”与安南的慷
慨激昂相比,低调的潘基文在另一场合谈到年满花甲的联合国时则说得很平实。他说: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他看到过联合国的成功,也看到过联合国的失败,尽管有许多人对
联合国感到沮丧,但他总是试图说服自己不要对联合国失去希望。他说作为一个秘书长,
他将试图让年轻人知道,联合国正在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潘基文将从2007年1 月1 日开始自己为期5 年的秘书长任期。2006年10月23日,韩
国政府举行临时国务会议,通过了对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供8.44亿韩元活动经
费的预算案。这些经费将用于潘基文就任联合国秘书长前的各种活动开支,包括他邀请
外宾、访问其他国家所需要的费用等。除此之外,这些钱还将用于潘基文交接外长职务
的开销以及前往联合国就任秘书长的旅费等。

  10月27日,潘基文到中国访问。这是他作为候任联合国秘书长,为感谢联合国5 个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秘书长选举过程中给予的支持而进行的答谢之旅的第一站。由于他
是下届联合国秘书长,中国政府对此提高了接待礼遇,按照政府首脑的规格接待。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潘基文。胡锦涛祝贺潘基文当选联合
国秘书长。他说,联合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随着全球性挑战和威胁不断上升,
各国都对联合国寄予厚望。主张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加强联
合国作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胡主席称“相信潘长官有智慧和能力使联合国
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接待这位候任联合国秘书长,中国政府还特地将驻联合国代表王
光亚临时召回国,在会谈时陪同。

  潘基文感谢中国坚定地支持亚洲人选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和支持他本人竞选。潘基文
说,联合国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课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妥善应对。他将致力于
推动建设和谐的联合国,使联合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赢得更多信赖和支持。潘
基文表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他愿与中方保持密切协调与合作。
潘基文希望把中韩之间的良好关系带到联合国去。

  在访问中国之后,10月31日,潘基文抵达莫斯科进行访问。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天会
见了潘基文。普京对俄韩双边关系发展状况表示满意,并对韩国在俄货船于日本海海域
失事后予以救援表示感谢。

  在与普京总统会晤后,潘基文还与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米洛诺夫、俄国家杜马议
长格雷兹罗夫和俄外交部部长拉弗罗夫举行了会谈。潘基文访问莫斯科的主要目的是
“与俄罗斯政府商讨在联合国有关事务方面的合作途径”。

  潘基文高度评价了“俄罗斯在和平解决核危机方面所起的建设性作用”,并希望俄
罗斯政府在解决核危机以及朝鲜半岛和伊朗问题方面继续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潘
基文透露,普京总统也主张为了促使朝鲜参与对话,类似安理会对朝决议案的“施压”
和“对话”有其软硬兼施的重要性。但普京又强调,俄罗斯支持通过积极对话来谋求解
决之道。

  11月3 日,潘基文抵达法国首都巴黎,对法国进行为期一天的访问。潘基文与法国
总统希拉克共进午餐,并会见了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外长杜斯特-布拉齐。

  访问完法国后,潘基文又来到日本。之所以访问日本,一是日本是联合国非常任理
事国,另外,在推动六方会谈中也需要与日本协调立场。潘基文会见了安倍晋三、麻生
太郎等日本政府要员,对于日本在他候选联合国秘书长过程中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同
时,就朝核问题、韩日两国间的问题以及联合国改革方案等交换了意见。

  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曾在1968年提出“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
原则,这是日本政府关于核武器的基本政策。但是自10月9 日朝鲜宣布进行核试验以来,
自民党政策调查会会长中川昭一多次在不同场合宣称,日本应该就是否拥有核武器进行
讨论。他的发言遭到了各方面的指责。此外,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允许对日本是否应该拥
有核武器进行讨论的发言也遭到了批评,日本在野党因此要求他辞职。

  在访日期间,潘基文在表示感谢之余,没有忽略日本政界的这一噪音。潘基文说,
作为联合国的一个重要成员国和东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日本讨论是否应该拥有核武
器并不恰当。潘基文说:“作为韩国外长和下届联合国秘书长,我对此表示担忧。”他
表示,不希望日本政界再对这样的话题进行讨论。

  面对潘基文绵里藏针的批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反复表白,日本将坚持“无核三
原则”。——谁说潘基文只是个“好好先生”,在原则问题上,他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马不停蹄地结束答谢之旅后,潘基文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在11月15日前往纽约,以
熟悉新职位并着手交接工作,完成从一国外交部长到联合国秘书长的角色转换。正如他
自己所说,“我是来自韩国的秘书长,但不是属于韩国的秘书长。”

  11月10日是潘基文最后一天以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身份工作的日子。

  这天,潘基文与平常一样,一大早起床后,便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从首尔汉南洞长
官公馆前往国会进行演说和离任告别的车上,他研究演讲稿、接电话,忙得不可开交。
上午10时10分许,潘基文来到汝矣岛国会全会场。以往,在这里是为了回答各位议员们
的各种质疑,但今天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国会为了欢送潘基文特意安排了告别演说。

  潘基文在演说中说:“此次外交上的凯歌(指他当选下任联合国秘书长)每位国民
都有一份,是我们国民用鲜血、汗水和眼泪战胜各种苦难的结果。就因为来之不易,它
绝不能成为我个人的光荣,而应该回馈热爱祖国的所有国民。”

  潘基文强调,他本人当选联合国秘书长打破了韩国人难当联合国秘书长这一自身传
统的观念。他还不忘嘱托国民说:“我们国民应该把思维的框架扩大到国际舞台上,我
们社会在各个方面都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实现这样的目标,也要依靠对我们自身的尊敬
和自尊心才有可能。”

  离开国会后,潘基文立即前往同事后辈等待的外交部大楼。这是他作为韩国外交官
最后一次上班。上午11点在办公楼2 楼礼堂举行离任仪式时,潘基文在其他职员的掌声
中走上讲台。一贯以

  谨慎持重著称的潘基文面对着几百名送别的同僚,开玩笑似的开始了他的演说:
“大家都来送行,外交部现在还有人上班吗?”

  玩笑开过,潘基文表情凝重起来。抚今追昔,他颇多感慨。

  潘基文说:“通常,离开长官职务的人都会觉得空虚和寂寞,这是人之常情。但似
乎有许多人认为,我是非常高兴地离开外交通商部长官这一职务……但这几天,在我内
心也无法停止不安的心情。因此今天站在这里,我只能感到空虚和寂寞。”潘基文坦白
地承认了他的巨大压力,“正如人们所说,我面对着来自‘不可能的任务’的挑战,我
觉得我好像被抛弃到了一个荒岛之上,四周空无一人。”

  他带着几分伤感说:“马上就要成为国际公务员,离开韩国,此时此刻就像是我要
被迫离开韩国,一种失落感占据了我的内心。一想到从此不能够和诸位共进午餐,把盏
言欢,我就怅然若失。但是我别无选择,只能来接受不可避免的命运。”

  潘基文称他在任外交通商部长官期间,集中全力推进韩国的外交,他的行动已经证
明他是否尽职尽责。在任外长期间的2 年零11个月里,潘基文共出访了111 个国家,与
其他国家的外交高官进行了374 次会晤。

  尽管其工作表现受到了一致好评,潘基文仍然表示,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
“我试图使国家安全事务步入常轨,解决朝鲜核问题,实现半岛和平并为整个东北亚引
进新的安全体系。但是由于受地区安全形势以及其他因素所限,我未能完成这些事情。”

  他谦虚地表示:“作为长官,由于缺乏能力,没能将外交通商部的组织和预算发展
到可以充分进行先进外交的地步,所以感到非常遗憾。希望各位能够制定中长期发展蓝
图,完成我没能完成的部分。”潘基文还对继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的宋旻淳表达了殷
殷期望:“我是怀着对宋旻淳君充分的信心离开这个岗位的,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一
直朝夕共事。”

  韩国外交通商部职员用鲜花、掌声和欢呼声送别了潘基文。

  潘基文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的母亲是忠州圣德寺50年的信徒,父亲的牌位也供奉
在该寺,潘基文的夫人更是经常到曹溪寺礼佛修行。在离开韩国前,潘基文于10月24日,
在韩国佛教历史文化纪念馆4 楼会客室,与总务院院长、韩国佛教宗团协会会长智冠法
师会面。

  智冠法师对潘基文来访深表欢迎,他说:“韩国人获得各方全力支持而当选为联合
国秘书长,这实在是大韩民国的荣耀。”潘基文对此表示:“多亏全国人民乃至佛教徒
的祝愿与祈祷,才能得居高位。”他还说:“对曹溪宗的支持和欢迎深表谢意。”

  潘基文说:“母亲这辈子每天都到寺院去祈祷。我也受到母亲的影响,从小就接触
佛教,并学会行善积德的道理。”身为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谦虚地希望总务院长
及佛教界予以支持与忠告。

  智冠法师向潘基文秘书长赠送了百济半跏思惟像、圣德大王神钟以及八万大藏经铜
板等。潘基文对此表示谢意说:“我将把佛陀供奉在官邸里,并向外国贵宾介绍韩国佛
教文化。”潘基文强调了宗教对话的重要性:“不同的文明、宗教之间进行对话,将为
世界和平作出很大的贡献。”智冠法师叮咛潘基文说:“希望您以健康的身心去执行任
务。”

  带着人们的良好祝愿,潘基文和妻子柳淳泽女士在11月15日这天登上了大韩航空081
航班,飞往纽约。

  为了迎接新秘书长的上任,比邻曼哈顿东河的4 层秘书长官邸正在耗资450 万美元
进行大型装修;所以,至2007年9 月潘基文将一直住在华尔道夫酒店的高级套房内。该
酒店曾经接待过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等世界各国首
脑。

  来到纽约后,潘基文开始了他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前的“热身”活动。他与安南秘书
长见面,并在12月5 日和7 日分别访问了英国和德国,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默
克尔举行会晤。

  出访回到纽约,12月8 日,潘基文出席了在纽约曼哈顿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记
者协会例行的新年晚餐会。在这次会上,潘基文一改拘谨内敛的作风,大展其幽默诙谐
的一面,让人们见识了一个“新潘基文”。

  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讲完话后,走上讲台的潘基文首先表示:“在克林顿前总统之
后发言的心情,就像在弗兰克·辛纳特拉(美国著名歌手)之后到舞台上来唱歌一样。”
一开口就令与会者忍俊不禁。

  潘基文说:“首尔的记者和纽约的记者分别叫我‘油鳗鱼’和‘绝缘外交官’。尽
管这两个绰号互不相同,但同样意味着‘如果我需要,就能够像特工一样把大家迷惑得
晕头转向’。”他的话再次引发了一阵爆笑。

  “但今后我的行动绝对不会像个‘油鳗鱼’。”潘基文话锋一转,强调说,“今后
将把‘言行一致’当做我的座右铭,发挥联合国秘书长的作用。”

  最后,潘基文唱了一首圣诞歌“圣诞老人进城来”。不过,他把歌中的“圣诞老人”
均改成了“潘基文”。虽然潘基文的唱功不敢让人恭维,但他还是得到了嘉宾们的热烈
掌声。

  部分与会人士表示,潘基文所唱的歌曲表达的信息不同寻常。有分析指出,潘基文
通过“我会列个名单,仔细核对两次,找出谁是淘气的孩子,谁是乖巧的孩子”的改编
歌词,可能表明了要对安理会进行改革的强烈意志。

  美国东部时间14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14日23时),在联合国大会会议厅,举行潘
基文的联合国秘书长就任宣誓仪式。来自192 个联合国成员国的代表应邀出席潘基文的
宣誓就职仪式。潘基文的昔日上司、2001年9 月~2002 年9 月任联合国大会主席的韩国
前外交通商部长官韩升洙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仪式。潘基文的妻子柳淳泽也出席仪式。韩
国媒体把这次仪式称作“这是韩国人开始主持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的历史性时刻”。

  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巴林王室法律顾问哈亚·拉希德·阿勒哈利法女士主持了
宣誓就职仪式。

  潘基文左手放在《联合国宪章》上,面向阿勒哈利法女士宣誓说:“我,潘基文,
郑重宣誓,用所有忠诚、严谨、公正来履行联合国秘书长的职责。”潘基文誓言:独立
行事以捍卫联合国的利益,拒绝接受任何政府或当局的指令。

  潘基文接着转向即将卸任的科菲·安南说:“我内心惶恐,因为我是接替你从事这
项你称为世界上最崇高的工作。”而安南则看着潘基文说:“我能安心地告诉你,职业
生涯中最有益的岁月就在你前面。我希望你用力量和勇气去做好这项工作。”

  完成宣誓后,潘基文发表了简短的就职演说。他说,联合国成员国渴望充满活力而
有勇气的秘书处,而不是害怕冒险的秘书处。他发誓要续写安南的传奇。

  潘基文说,他的首要任务是“给有些疲惫的秘书处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信心”。

  他表示:“我将加强联合国的三大目标——安全、发展、人权,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留下更加和平、更加繁荣、更加公正的世界。为此,首先要增进(成员国)相互之间的
信任,我将争取起到调和与桥梁作用。”

  潘基文宣誓就职后,安南在12月31日之前仍将继续行使秘书长职权。潘基文将从2007
年1 月1 日起正式主持联合国工作。

  潘基文是联合国历史上的第八任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
家的联合国秘书长。他的任期至2011年12月31日。

  潘基文,这个自称是“乡下孩子”的韩国人,从此将成为“世界总统”,登上联合
国的宏大舞台。此时此刻,潘基文坦言,他感到既兴奋又紧张。

  是的,担任联合国的新“主事”并不是项轻松的工作。安南在一次联合国大会发言
中说:“我们齐心协力,将一些巨石推到了高山的顶峰。”在这里,安南借用了一个典
故,这就是著名的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之石”。西西弗斯因受到宙斯的惩罚,必须
把一块巨石从山脚下推上山顶。但每次当他推上去后,巨石又滚落到山下,西西弗斯就
顽强地重新开始推动巨石……对潘基文而言,联合国的工作也就像一块块巨石,他必须
有西西弗斯的顽强和韧性,在安南之后,继续推动这些“西西弗斯之石”。

  加油,潘基文!

              附录一 潘基文简历

  潘基文1944年6 月13日出生于韩国南部忠清北道的一个小镇。他从小刻苦学习英语,
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在高二时,潘基文曾作为韩国全国选拔出的四名优秀学生之一,
前往美国参观学习。

  1970年,潘基文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外交学专业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外务部
高级公务员考试,为他日后在外交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潘基文首次驻外工作地点是新
德里。他还奉命前往一些双边馆工作,包括在韩国驻华盛顿使馆先后工作两任。

  1990~1992 年,他担任韩国外交通商部美洲局局长一职。1995年,他开始担任政策
企划次官补,跻身外交部最高管理层。1996年,他被任命为总统国家安全顾问。

   附录二 老潘语录

  我晋升太快,很抱歉。

  ——老潘在步步高升时,给亲友写信表达诚惶诚恐的心情

  由于马奔跑的方向各自不同,外交部似乎找不到方向,应该用秩序井然的画代替这
幅画

  ——老潘对由金善日事件引发的骏马图传言感到头疼

  国民认为外交部既保守又安于现状,为了改变这一印象,需要主动进行改革,改变
旧的不合理惯例和惰性,保持较高的道德和伦理水平,在行政管理中做到公私分明。

  ——老潘力图把外交通商部改革成“为人民服务”的机构

   附录三 历任联合国秘书长小传

  联合国第一任秘书长

  特里格韦·哈尔夫丹·赖伊(挪威)——首位世界首长(任职时间1946年2 月1 日
~1953 年4 月)

  特里格韦·哈尔夫丹·赖伊1896年7 月16日出于挪威的奥斯陆,父亲是马丁·阿尔
内森·赖伊,母亲是胡尔达。他在奥斯陆大学接受教育,于1919年获得法学学位。1921
年11月8 日,他同约迪斯·约根森结婚,育有三名子女。

  赖伊于1911年加入挪威工党青年组织。1919~1922 年,他担任工党秘书的助理,1922~1935
年担任挪威工会联合会的法律顾问,1926年担任工党全国执行秘书。1935~1939 年,在
约翰·尼高斯沃尔所组成的工党政府中,赖伊担任司法大臣,继而在1939年7~9 月担任
贸易和工业大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担任供应和航运大臣。在最后一个职位上,
他拟订临时措施,在1940年德军入侵后,为同盟国保全了挪威舰队。同年6 月,挪威政
府决定从海外继续作战,他于是动身前往英国。1940年12月,他担任代理外交大臣,1941
年2 月又被任命为挪威外交大臣。1936年,赖伊当选为挪威议会议员,1945年连选连任。
1945年6 月12日,赖伊参加的政府集体辞职;他被任命为当时接管政府的临时联合内阁
的外交大臣;1945年10月赖伊在新的工党政府中再任外交大臣。

  1945年4 月,赖伊率领挪威代表团出席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并担
任第三委员会的主席,该委员会负责起草宪章中关于安全理事会的规定。1946年1 月,
他又担任挪威出席在伦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代表团团长。

  1946年2 月1 日,赖伊当选为联合国第一任秘书长。他于1946年2 月2 日大会第22
次会议上正式就职。1950年11月1 日,大会决定请赖伊留任,自1951年2 月1 日起,延
长三年。1952年11月,赖伊请辞联合国秘书长的职务,后留任到1953年4 月。

  赖伊离开联合国后,先后奉派担任下列职位:奥斯陆和阿克斯胡斯两郡郡长,挪威
能源委员会主席。1958年大会决议请挪威奥洛夫国王寻找一个基础,以便埃塞俄比亚和
意大利着手解决涉及意大利前殖民地索马里的边界争端。1959年,奥洛夫国王指派赖伊
为调解人。

  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

  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以身殉职的秘书长(任职时间1953年4 月10日~1961
年9 月18日)

  达格·亚尔马·昂内·卡尔·哈马舍尔德自1953年4 月10日起担任联合国秘书长,
直到1961年9 月18日他在刚果从事和平任务时飞机失事殉难。他是到目前为止惟一一位
殉职的联合国秘书长。

  他在1905年7 月29日出生于瑞典中南方的荣彻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首相
亚马尔·哈马舍尔德和他的夫人昂内斯M.C.(本家姓阿尔姆奎斯特)的第四个儿子,生
长在大学城乌普萨拉,该城是他的父亲担任乌普兰省省长时的驻地。哈马舍尔德18岁中
学毕业,进入乌干达普萨拉大学,主修法国文学史、社会哲学和政治经济,两年后以优
异成绩获文学士学位。其后三年,他在原校攻读经济学,23岁获经济学的哲学学士学位。
之后他又继续攻读两年,在1930年获得法学士学位。接着,哈马舍尔德迁居斯德哥尔摩,
担任政府的一个失业问题委员会的秘书(1930~1934 )。同时,他撰写经济学博士论文,
题目是《商业周期的分布》。1933年,他获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学位,受聘为该校政治
经济学助理教授。

  在担任瑞典国家银行秘书一年之后,31岁的哈马舍尔德被任命为财政部常任国务秘
书,并于1941~1948 年同时兼任国家银行董事长。董事会的六名董事由议会任命,董事
长则由政府任命。这是第一次一人同时担任该银行董事长和财政部国务秘书两职。

  1945年初,他被任命为内阁财政和经济问题顾问,除其他事项外,负责安排并协调
政府对战时和战后所引起的各种经济问题的个别规划。这几年中,哈马舍尔德在制定瑞
典的财政政策方面担任重要角色。他带头同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和英国——进行一系
列的贸易和金融谈判。

  1947年,他被派到外交部去担任国管秘书,负责一切经济问题。1949年,他被任命
为外交部秘书长,1951年入阁担任不管部大臣。实际上,他担任副外交大臣,专门处理
经济问题和各种密切经济合作计划。

  1947年建立马歇尔计划的机制时,他是出席巴黎会议的代表之一。他担任瑞典出席
1948年巴黎欧洲经济合作会议首席代表。有几年他担任欧洲经济合作会议执行委员会副
主席。1950年,他担任瑞典出席UNISCAN 代表团团长,该机构成立的目的是促进英国与
北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他还担任政府主持的经济研究所的咨询委员会委员(1937~1948
)。1951~1952年,他担任瑞典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常会代表团副团长,1952~1953 年担
任瑞典出席大会第七届会议代表团代理团长。

  哈马舍尔德虽然曾在社会民主党内阁中任职,但始终未曾加入任何政党,以政坛独
立人士自居。1954年12月20日,他被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他当选后接替了父亲以前在
科学院中的席位。

  1953年4 月7 日,大会根据安全理事会的推荐一致任命哈马舍尔德为联合国秘书长。
1957年,他再次被一致推选连任,任期五年。

  哈马舍尔德在秘书长任内,在联合国努力防止战争和实现宪章其他宗旨方面,为联
合国履行许多职务。在中东,这些职务包括:不断进行外交活动,支持《以色列与阿拉
伯国家停战协定》,并促进该地区更良好、更和平的状况;1956年组成联合国紧急部队
及担任部队后来的管理工作;1957年清理苏伊士运河并协助和平解决苏伊士运河的争端
;1958年组成并管理联合国黎巴嫩观察组,并在约旦设立秘书长特别代表办事处。

  他也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联合国秘书长。他于1954年12月30日至1955年1 月13日访
问北京。哈马舍尔德还到过非洲、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和中东的许多国家,不是为了
执行特殊任务,就是为了进一步认识各会员国的官员和各个领域的问题。其中有一次旅
程,从1959年12月18日至1960年1 月31日,秘书长访问了非洲21个国家和地区。他后来
把这次旅程形容作“以研究和了解情况为目的的一次纯粹专业旅行”,在旅程中,他说
他“对今日非洲在政治方面的每种重要见解几乎都作了一次剖析”。

  1960年稍后,刚果共和国总统约瑟夫·卡萨- 武布和总理帕特里斯·卢蒙巴在7 月
12日发出一封电报,要求“紧急派遣”联合国军事援助团到刚果,秘书长遂在7 月13日
一次夜间会议上向安全理事会讲话,请安理会对这项要求采取“极其迅速的”行动。继
安全理事会采取行动后,成立联合国驻刚果部队,秘书长本人也因联合国在当地的行动
而再度前往刚果。到刚果去的头两次出差是在1960年7 月和8 月。继而在翌年1 月,秘
书长另一次出差去南非联邦处理该国的种族问题,中途在刚果停留。第四次到刚果出差
是9 月12日开始,因飞机失事殉难而中止。

  至于其他方面的工作,哈马舍尔德负责于1955年和1958年在日内瓦组织第一次和第
二次联合国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会议,并负责定于1962年举行的联合国应用科学技术以
利较不发达地区会议的规划。

  他曾获英国的牛津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等十多所大学的荣誉学位。

  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

  吴丹(缅甸)——“学位之王”(任职时间1961年11月3 日~1971 年12月31日)

  吴丹于1961~1971 年任联合国秘书长。他是在达格·哈马舍尔德秘书长于1961年9
月坠机殉难后被推选为这个世界组织的首长的。

  吴丹于1909年1 月22日出生于缅甸的班达诺,在班达诺的国立中学和仰光的大学学
院受教育。吴丹在进入外交界之前,曾经担任教育和新闻方面的工作。他担任过母校班
达诺国立中学的高中教员,并于获得英语—本地话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第一名之后,在1931
年升任校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他曾任缅甸教科书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委
员及中小学校长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外,他还是一名很活跃的自由采访记者。1942
年,吴丹担任了几个月的缅甸教育改组委员会秘书。翌年,他回国立中学再担任了四年
校长。

  1947年,吴丹被任命为缅甸政府的新闻局长,次年被任命为缅甸政府新闻部秘书。
1953年,吴丹在总理办公室担任负责项目的秘书,1955年任缅甸经济和社会委员会执行
秘书,奉命承担更多的职务。

  吴丹被任命为联合国代表秘书长时,正担任缅甸大使衔常驻联合国代表(1957~1961
)。在那段时间,他率领缅甸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各届会议,并在1959 年担任大会第
十四届会议一名副主席。1961年,吴丹任联合国刚果和解委员会主席和联合国资本发展
基金委员会主席。

  在从事外交工作期间,吴丹曾经几次担任缅甸总理的顾问。

  吴丹从1961年11月3 日起担任代理秘书长;那一年,联合国大会根据安全理事会的
推荐,一致决定任命他填补达格·哈马舍尔德秘书长逝世后未满的任期。后来,大会又
在1962年11月30日一致决定任命他为秘书长,任期到1966年11月3 日为止。1966年12月
2 日,大会根据安全理事会的一致推荐,任命他连任联合国秘书长,任期到1971年12月
31日。

  这位来自亚洲国家的秘书长在忙工作的同时,一直没有放下对学位的追求。吴丹获
得学位之多之快,估计很难有人能出其右。他在自己近10年的任期内,获得的博士学位
多达35个,这已创世界纪录。吴丹也因此被誉为联合国秘书长中的“学位之王”。

  吴丹于1971年第二个任期届满后退休,晚年久病,于1974年11月25日逝世,享年65
岁。

  联合国第四任秘书长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奥地利)——“会议狂”(任职时间1972年1 月1 日~1981
年12月31日)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被任命为联合国秘书长,从1972年1 月1 日起,任期五年。1977
年连任。

  瓦尔德海姆于1918年12月21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圣安德烈沃尔登。他于1944
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他还是维也纳领事学院的毕业生。

  瓦尔德海姆于1945年参加奥地利的外交工作,1948~1951 年担任驻巴黎公使馆一等
秘书。他于1951~1955 年在维也纳担任外交部人事司司长。1955年,他被任命为奥地利
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同年稍后,奥地利加入联合国,他担任奥地利代表团团长。

  1956~1960 年,瓦尔德海姆担任奥地利驻加拿大的代表,初任全权公使,后升任大
使。1960~1962 年,他担任奥地利外交部政治司(西方)司长,后来改任政治事务局长,
直至1964年6 月。

  1964~1968 年,瓦尔德海姆担任奥地利常驻联合国代表。在这期间,他曾担任和平
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主席;1968年,他当选为第一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
议主席。

  1968年1 月~1970 年4 月,瓦尔德海姆担任奥地利联邦外交部长。离开政府后,他
被一致推选为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委员会主席;1970年10月,他再次成为奥地利常驻联
合国代表,担任此职直至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1972~1981 年他连任两届联合国秘书长,
并于1986年7 月任奥地利总统。

  瓦尔德海姆在担任秘书长的头三年,经常访问联合国特别关切的地区。1972年3 月,
他根据安全理事会赋予他的任务,前往南非和纳米比亚协助寻找纳米比亚问题的圆满解
决办法。1972年6 月、1973年8 月和1974年8 月,瓦尔德海姆三次访问塞浦路斯,同政
府领导人进行讨论并视察驻在该岛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1974年8 月刚刚发生过敌对
行为,在这次访问期间,瓦尔德海姆安排代理总统格拉夫科斯·克莱里季斯和拉乌夫·
登克塔什开始会谈。

  瓦尔德海姆也屡次前往中东,继续寻求该区域的和平。1973年8 月,他访问叙利亚、
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和约旦;1974年6 月,他会见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约旦和
埃及的领导人;1974年11月,他为了延长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的任务期限,前往
叙利亚、以色列和埃及。在这些访问中,他也视察了联合国在该区域的各项维持和平行
动: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联合国紧急部队和观察员部队。1973年2 月,他在正式访问
南亚次大陆期间,同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政府讨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战争所
造成的问题以及克服战争后果的方法和途径。他还视察联合国孟加拉国救济行动,这是
在联合国主持下规模最大的一项救济行动。1974年二三月间,瓦尔德海姆秘书长访问了
非洲苏丹—萨赫勒地区的一些国家,当时联合国在该地区展开一项重大的救济行动,援
助遭受长期旱灾的灾民。瓦尔德海姆还主持联合国召开的许多重要国际会议的开幕式,
并在会议上致词,其中包括第三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972年4 月,圣地亚哥)、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6 月,斯德哥尔摩)、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1974年
6 月,加拉加斯)、世界人口会议(1974年8 月,布加勒斯特)和世界粮食会议(1974
年11月,罗马)。

  1973年2 月,瓦尔德海姆秘书长参加巴黎的越南问题国际会议;同年12月,他主持
日内瓦中东和平会议的第一阶段。

  1982年1 月27日,为表彰瓦尔德海姆对联合国所作出的贡献,联合国授予他“联合
国和平奖”。

  瓦尔德海姆已婚,有子女三人;他著有《奥地利的榜样》,是一本关于奥地利外交
政策的书,已发行德文版、英文版和法文版。

  瓦尔德海姆被称为最热衷开会的秘书长。他似乎对会议特别钟情,不管是在联合国
还是到各地出访,都喜欢和善于召开会议,以至于有人怀疑他是不是有“会议狂”倾向。

  联合国第五任秘书长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秘鲁)——“学习狂”(任职时间1982年1 月1 日
~1991 年12月31日)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于1982年1 月1 日就任联合国秘书长。1986年10月10
日,他当选连任,第二任期于1987年1 月1 日开始。

  德奎利亚尔于1920年1 月19日出生于秘鲁的利马。

  他于1940年进入秘鲁外交部工作,1944年开始担任外交工作,先后担任秘鲁驻法国、
联合王国、玻利维亚和巴西大使馆秘书及驻巴西大使馆参赞、公使衔参赞。他于1961年
返回利马,翌年升任大使,先后担任法律司司长、行政司司长、礼宾司司长和政治事务
司司长。1966年,他被任命为外交部秘书长(副部长)。1981年,他担任外交部法律顾
问。

  德奎利亚尔曾任秘鲁驻瑞士、苏联、波兰和委内瑞拉大使。

  他是秘鲁出席1946年大会第一届会议代表团成员,也是出席大会第二十五届至第三
十届会议代表团成员。1971年,他被任命为秘鲁常驻联合国代表,从那年起到1975年,
他率领秘鲁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各届会议。1973年和1974年,他代表秘鲁出席安全理
事会,于1974年7 月塞浦路斯事件发生时担任安理会主席。1975年9 月18日,他被任命
为秘书长驻塞浦路斯特别代表,担任该职直至1977年12月返回本国外交部为止。

  1979年2 月27日,他被任命为联合国主管特别政治事务副秘书长。1981年4 月起,
他除担任此职位外,还兼任秘书长处理阿富汗局势的个人代表。他以此身份,在那一年
4 月和8 月访问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以便继续进行秘书长在几个月前开始的谈判。

  1981年5 月,他再次返回秘鲁外交部工作,但继续担任秘书长处理阿富汗局势的代
表,直至他于那年12月被任命为联合国秘书长为止。

  他还担任过秘鲁外交学院国际法教授和秘鲁空战学院国际关系教授,著有《外交法
手册》(1964年)。德奎利亚尔是个“学习狂”,始终不忘学习,同时对大学也颇为着
迷,曾经拜访了世界各地的许多知名大学,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学位。

  在其职业生涯中,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曾获25个国家授勋。1987年10月,他因促进
拉丁美洲的合作而获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1989年1 月,他获奥洛夫·帕尔梅纪念基金
会颁发的奥洛夫·帕尔梅促进国际了解与共同安全奖。1989年2 月,他获贾瓦哈拉尔·
尼赫鲁促进国际了解奖。

  德奎利亚尔已婚,有子女二人。

  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 加利(埃及)——著作等身的学者(任职时间1992年1 月1
日~1996 年12月31日)

  1992年1 月1 日,布特罗斯·布特罗斯- 加利成为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开始为期
五年的任期。1991年12月3 日大会任命时,加利担任埃及主管外交事务的副总理,这一
职位自1991年5 月开始。1977年10月~1991 年,他担任外交国务部长。加利作为一位外
交家、法学家、学者和著作丰富的作家,长期从事国际事务。

  他于1987年成为埃及议会议员,并从1980年开始,成为国家民主党秘书处成员。在
他就任联合国秘书长职位以前,还担任过社会主义国际的副主席。从1979年到1991年,
他担任国际法委员会成员,以前曾任国际法学家委员会成员。他担任过许多与他的法律、
国际事务与政治学等背景有关的专业和学术工作,其中包括以下各机构:国际法研究所、
国际人权研究所、非洲政治学会和伦理和政治学院(法国科学院,巴黎)。

  四十多年来,加利参加过以下各领域的许多会议:国际法、人权、经济和社会发展、
非殖民化、中东问题、国际人道主义法、少数族裔和其他少数人的权利、不结盟、地中
海区域发展和非洲- 阿拉伯合作。

  1978年9 月,加利出席了戴维营首脑会议,参与谈判埃及与以色列之间1979年签订
的《戴维营协议》。他多次率领埃及代表团出席非洲统一组织(非统组织)和不结盟国
家运动以及法国和非洲国家元首的首脑会议。他还担任过埃及出席联合国大会1979年、
1982年和1990年会议的代表团团长。

  加利1949年获巴黎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其论文是关于区域组织的研究。布特罗斯
- 加利1946年获开罗大学法学士学位,他还得到过巴黎大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公法等不
同学科的文凭。

  1949~1977 年,加利担任开罗大学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教授。1974~1977 年,他担
任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成员。

  加利的其他专业和学术活动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学者(1954~1955 ),
海牙国际法学院研究中心主任(1963~1964 ),巴黎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1967~1968 )。
他曾在非洲、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各地大学讲学国际法和国际关系。

  加利自1965年起任埃及国际法学会主席;自1975年起任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自1978年起任海牙国际法学院行政理事会理事;自1978年起任世界和平学会科学委员会
成员(法国、门通);自1979年起任国际事务研究所(罗马)准成员。从1971年到1979
年,他担任国际劳工组织公约适用和建议委员会成员。

  加利著作的一百多种出版物和许多论文的内容涉及区域和国际事务、法律和外交以
及政治学。

  加利在其事业过程中获得二十四个国家的授奖和荣誉。

  加利1922年11月14日生于开罗。他的夫人为玛丽亚·莱亚·布特罗斯- 加利。

  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

  科菲·安南(加纳)——诺贝尔奖获得者(任职时间1997年1 月1 日~2006 年12月
31日)

  科菲·安南,加纳人,是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也是出身联合国工作人员行列而当
选的第一位秘书长。他于1997年1 月1 日就职。2001年6 月29日根据安理会的建议联合
国大会正式任命安南先生连任下一届秘书长,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

  安南1938年4 月8 日生于加纳的库马西。他曾就读于库马西科技大学,1961年在美
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麦卡利斯特学院完成经济学本科课程。1961~1962 年,他在日内
瓦国际高级研究学院攻读经济学研究生课程。1971~1972 年,他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研
究员,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

  安南于1962年进入联合国系统工作,担任设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的行政和预算
干事。后来,他任职于设在亚的斯亚贝巴的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驻在伊斯梅利亚的
联合国紧急部队(第二期紧急部队)、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
并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历任主管人力资源管理助理秘书长兼联合国系统安全协调员(1987~1990)
及主管方案规划、预算和财务助理秘书长兼财务主任(1990~1992 )。1990年,继伊拉
克入侵科威特后,秘书长派安南担负一项特别任务,协助撤出伊拉克境内的900 多名国
际工作人员和西方国家的国民。随后,他又率领联合国的第一个工作队,同伊拉克谈判
出售石油以购买人道主义援助物品的问题。

  安南被任命为秘书长之前,曾任主管维持和平行动助理秘书长(1993年3 月~1994
年2 月),后来改任副秘书长(1994年2 月~1995 年10月;1996年4 月~1996 年12月)。
他担任副秘书长期间,恰逢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规模和范围空前扩大,在1995年达到
高峰,总共部署来自77个国家将近7 万名军事和文职人员。1995年11月~1996 年3 月,
继签订《代顿和平协定》结束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战争之后,安南被秘书长派到前南
斯拉夫去担任他的特别代表,监督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联合国保护部队与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率领的多国执行部队的移交手续。

  就任秘书长后,安南提出的第一个主要倡议是他的改革计划:“振兴联合国”。这
项计划于1997年7 月提交给会员国,此后一直继续推行,其重点是改进连贯性和协调。
他多次努力维持国际社会对非洲这个世界上处境最为不利的区域的承诺,包括在1998年
4 月向安全理事会提出关于“非洲境内冲突起因和促进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他曾在若干敏感的政治局势中进行斡旋,包括在1998年设法促使伊拉克遵守安全理事会
的决议,在1998年帮助促进尼日利亚过渡到文人执政局面,在1999年促成协议解决利比
亚与安全理事会在1988年洛克比炸机事件上的僵局,在1999年以外交手段促成国际上对
东帝汶暴乱的回应,核实了2000年9 月以色列自黎巴嫩撤出之举,以及自2000年9 月重
新爆发暴力事件后进一步努力鼓励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根据安全理事会第242 号与第
338 号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他们的歧异。

  他还设法提高妇女在秘书处的地位,并与对联合国的能力有所补益的民间组织、私
营部门和其他非国家行动者建立更密切的伙伴关系;特别是他呼吁缔结“全球协约”,
由全球企业界和劳工组织与民间组织领袖人物参与,使全世界人民能够分享全球化的好
处并将满足社会经济需要的基本价值与做法引进全球市场之中。

  他在2000年4 月以“我们人民:21世纪联合国的作用”为题,发表了千年报告,吁
请会员国全心投入一项行动计划,以消除贫穷和不平等现象、改善教育、减少艾滋病毒
/ 艾滋病、保护环境和保护各国人民免受致命冲突与暴乱。该报告后来成为2000年9 月
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千年首脑会议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通过的《千年宣言》的基础。

  安南秘书长在2001年4 月发表了被他称为“个人优先事项”的解决艾滋病毒/ 艾滋
病流行病五点“行动呼吁”,并提议设立全球保健基金,作为一项机制,用作帮助遭遇
危机的发展中国家所需的更多开支的一部分。

  2001年10月12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联合国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共同分享2001
年诺贝尔和平奖。该委员会表示,这一决定是为了表彰安南为创建一个“更有组织与和
平的世界”所做出的努力。该委员会还高度赞扬了安南自近五年前担任秘书长以来为联
合国所注入的新活力以及在消除贫困和与艾滋病和国际恐怖主义抗争中所做出的贡献。

  安南能说流利的英语、法语和几种非洲语言。他的夫人娜内·安南是瑞典人,是一
名律师、艺术家,她对了解联合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很感兴趣,目前她最关心的是艾滋病
毒/ 艾滋病和对妇女的教育问题。她还曾为儿童写书介绍联合国。安南和夫人有三名子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