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徐霞客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徐霞客
----------------------- Page 1-----------------------



----------------------- Page 2-----------------------

长江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而下,滚滚东流,昼夜不息。就在它将流入
大海之际,地势变得突兀起来,两岸群山像是要把它锁住。长江愤怒了,水
流更急,惊涛拍岸,卷起白色的浪花,恰似千堆雪。
这就是素有“边防要塞”之称的江阴。
明朝万历年间的某一天,南岸的山巅(di1n)之上,荒草丛生的古炮台
前,走来一位身材瘦长、面孔微黑的年轻人。此刻,天色将晚,江风凛冽,
一轮红日慢慢地坠入那暮色笼罩的山林。风吹散了他的头发,卷动着他的衣
襟,他竟似浑然未觉。他朝着江流奔来之处,目不转睛地望着滚滚的江水,
心中被一个疑团久久缠绕着:眼前这一望无际的长江,究竟是从哪里发源,
流经哪些地方,才到达它的归宿地呢?
没有人能回答他的问题。古往今来,关注这一问题的人并不多。无数奥
秘在崇山峻岭、急流险滩之中沉睡着。年轻人在心中默默地发下了一个宏愿:
要去祖国的大地上漫游,到荒无人迹的地方探险,踏遍山山岭岭,寻找长江
之源,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这个年轻人后来果真实现了他的志向,把整个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大自然
的考察事业。
他就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勇敢的探险家、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现在就让我们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明代,跟踪这位大探险家的足迹,在
祖国的大地上进行一次壮游吧!

----------------------- Page 3-----------------------

一、少年立下鸿鹄志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明代南直隶江阴 (今江苏省江阴县)人。他
的好朋友陈继儒因他酷爱旅行,平生游踪不定,犹如飘飘之云霞,因此给他
起了个别号“霞客”,又曰“霞逸”,而以“霞客”闻名于海内外。
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1587年1月4日),徐霞客出生在江阴城
南四、五里地的沈塘河畔一个叫南旸(y2ng)歧的小村庄里。
徐家是江阴巨族。这个地主家庭先代虽也有在朝为官的,却和一般热衷
于争权固宠、沉醉于功名利禄的官僚家庭不同。徐霞客的祖先原为北宋开封
府尹,北宋末年南迁时在江阴落户。宋朝被蒙古人灭亡后,徐氏子孙发誓不
做元朝的官,奠定了这个家庭重操守的家风。徐霞客的七世祖徐麒为朱元璋
征蜀立下大功,但功成之后执意辞官不任,隐居乡里。霞客的曾祖和祖父做
过不大不小的官,家境一度中兴。但是到了他父亲徐有勉这一代,家境开始
一天天没落下来。
徐家虽然是官宦 (hu4n)世家,但霞客的父亲徐有勉极其厌恶做官。他
一生隐逸田园,自由潇洒,颇有魏晋竹林名士的风度。有一次,梁溪(今无
锡)官僚秦中丞、侯司谏慕名来访,徐有勉闻讯后决定避而不见,立即跳上
一艘小船到太湖泛舟去了。平时,他常常带上三、五个家僮,往来于苏州的
虎丘和杭州的龙井间,采摘新茶,品味清泉,怡然自乐,旁若无人。由于他
性情孤傲,为人耿直,既不愿曲意逢迎,更不屑与官府乡绅同流合污,因此
遭到他们的忌恨。他们便无耻地散布流言蜚语对徐有勉进行恶意诽谤,徐有
勉气得大病一场,几乎丧命。
徐有勉的洁身自好,鄙视权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无疑给少年徐霞客
以深刻的影响。徐有勉也很喜欢他的儿子能像他那样,他夸奖霞客说:“这
个孩子眉宇间有英气,读书好客,不愿富贵,正合我意!”
徐霞客十九岁时,父亲去世。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可以说,对霞
客影响最大、成就事业支持最大的,是他的母亲。
霞客的母亲生平不详。只知道她娘家姓王,是一位勤劳、善良、通情达
理的妇女。她是一个好母亲,目光远大,教子有方。徐母有相当好的纺织技
艺,织的布又细又好,织的丝绸薄如蝉翼,拿到集市上去卖,熟悉的买主一
看货色就知道是她的,便争相购买。徐母以此开导儿子说:“生活一定要勤
俭,只有勤俭才不致于缺吃少穿。你看我们乡里织布的人家多得数不清,可
是只有我家织的布最精良,人人都说好,家家都喜欢。读书也是这样,要多
多用功才行!”
徐母就是这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了徐霞客,使他从小养成吃苦耐
劳、艰苦自奉的精神,这一可贵品质对他日后的探险事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
用。
少年时期的徐霞客,体态修长,眉毛端正,前额凸(t&)起,眼睛大而
有神,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在读私塾(sh*)的时候,他出口成诵,提笔成
章,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徐霞客不喜读空洞说教的儒家经典,特别喜欢历史、地理、山海图经、
地方志和一切有关探险、游历的“奇书”。他常将这一类书籍藏在经书下面
偷偷阅读,以躲过老师的监督。每至精彩之处,禁不住眉飞色舞。日积月累,
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竟把祖先留下来的藏书全部读完,又搜罗了许多新书来

----------------------- Page 4-----------------------

读。很快,他便以博览群书、好学多知而成为闻名乡里的“博雅君子”了。
在这些书籍的影响下,徐霞客眼界大开,心胸坦荡。他非常羡慕历史上
那些周游九州、踏遍五岳的旅行家,觉得人生要像他们那样才有意义。他的
家乡正处于长江入海的要冲,徐霞客常常站在江岸上,发出“知其大,不知
其远”的感叹,产生了探江寻源的强烈愿望。 (即本书开头的那一幕)他曾
抚掌而叹,“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意思是说,人生怎能局限在世
界的一个小小角落呢?
树立了这一宏伟志愿,要实现起来远非易事。孔子有句古训:“父母在,
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一教条使千千万万的有志青年被家庭板羁 (j9)绊
住,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如今徐霞客也因此而犹豫不决。他是一个特别孝
顺的儿子,他实在不忍心抛下老母独自出游。
徐母看出了儿子的心思,她笑着对徐霞客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不
要被 ‘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束缚住手脚,只要依照出游路途的远近,如
期往回,我也就放心了。岂能为我把你困在家中,让你成为笼中的鸟儿,辕
下的马驹呢!我用不着你担心,放心地出去吧!”
徐母为了支持儿子出游,还特地为霞客制作了一个旅行帽,以壮行色。
儿子临走时,她还嘱咐说:“你游览名胜回来,作好纪录,画好图,一一地
拿来给我看!”
徐霞客每次旅行回家,谈及天地之广大,山川流峙之险奇,各地风土人
情之异趣,以及悬崖登梯的冒险,使人听得瞠(ch6ng)目咋舌。徐母却喜形
于色,她把一杯香茶递给灰尘满面的儿子,欣慰地说:“儿啊!你外出爬山
涉水,我坐守家中,看着豆荚一天天长大,望着天际飘荡的白云,秋天到了,
知道你该回来了。听着你介绍新奇的旅途见闻,真叫人惊喜赞叹。比起那些
碌碌无为的庸人,你也算问心无愧了!”
后来,年事已高的徐母,为了打消儿子的顾虑,放心地从事他的探险事
业,她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和霞客一起游览了附近的荆溪、勾曲二地。游览
时,这位可敬的母亲每每走在儿子的前面,以表示自己的身体还很强健。这
件事情使徐霞客心里特别感动。
“足迹名山似尚禽,桑篷母教大江阴”。郑之玄曾写诗盛赞徐母的开朗、
豁达和胆识。母亲的教诲成为徐霞客克服千难万险的力量源泉。
徐霞客将自己的一生献身于大自然考察事业,除了家庭的影响和个人的
喜好之外,还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末,腐朽没落达到极点,而新的生产关系的萌
芽开始悄悄出现。东南沿海一带工商业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徐霞客家乡一
带,即江南的苏、杭、松、嘉、湖五府地区,工商业最为繁华。
与此相应,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从宗教到哲学,从文学
到历史,从艺术到各类自然科学,新的东西大量涌现。李贽在哲学领域向儒
家教条发起冲击,汤显祖的戏剧大胆歌唱爱情自由,东林党人积极参予政治,
抨击时政。这些都给徐霞客强烈的感染。他的许多挚友,如缪昌期、钱谦益、
黄道周,都是当时东林党人的风云人物。
经世致用、讲求实际的新思潮带动了科学的发展。明代末期,在科学领
域出现了群星争辉的喜人局面。明代的四大科学巨匠都产生在这一时期。著
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尝遍百草,历二十年著成《本草纲目》,至今仍是药物
学的经典。宋应星则系统地总结了历代有关农业、机械、纺织、烧瓷、炼铁、

----------------------- Page 5-----------------------

采煤、造纸等生产技术,他的《天工开物》堪称是当时一部集大成的科学技
术百科全书。徐光启则编成《农政全书》,用科学的方法,总结了中国传统
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并吸收西方科学技术,成为一部“总括农家诸书”
的农业科学巨著。
至于在地理学范围内,用科学的新观念在世界上率先突破古典地理学的
束缚,曾一度闯入近代地理学发展阶段的伟大先驱,则是本书的主人公——
徐霞客。
在时代的召唤下,在父辈的影响下,在母亲的激励下,徐霞客踏上了漫
漫征程。

----------------------- Page 6-----------------------

二、天台雁荡情独钟

尽管老母深明大义,全力支持徐霞客的探险事业,但老母在堂,徐霞客
总是有所牵挂。因此,徐霞客早期的出游,除了两次到北方路途较远外,一
般都选择离家不太远的地方,并且每次都是马不停蹄,行色匆匆。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徐霞客为父亲服丧期满。他戴上了母亲缝
制的“远游冠”,开始了壮游生涯。
这一年,他二十二岁。
徐霞客的旅行是从家乡附近的太湖开始的。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达2250平方公里,湖中遍布的大
小岛屿,有四十八座之多,连同沿岸的山峰,号称七十二峰。太湖风光之秀
美天下闻名,烟波浩渺的湖面上风帆点点,耸立湖面的孤峰形态各异,沿湖
遍布优美的园林。
太湖是春秋时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陈兵的地方,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比
如越国大夫范蠡 (li)在助越王战胜吴国之后,辞官携著名美女西施泛舟于
太湖。关于范蠡和西施的遗迹特别多,给太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太湖中最大的岛山是洞庭西山,面积约九十平方公里,山上有一个冥幽
深杳的林屋洞,引起了徐霞客极大的兴趣。传说林屋洞东连岱岳,西达峨眉,
南接罗浮,北通王屋。昔日吴王阖闾(h6+l)曾遣灵威大人入洞,秉(b!ng)
烛夜行七十日,也未能穷尽。徐霞客“探灵威丈人遗迹,初步领略了洞穴的
窈(y3o)渺之美。后来他对考察洞穴怀有特殊的兴趣,越是人们传说中有“神
龙精怪”或“潜穴相通”的洞越是要去,去则必穷幽穴之邃(su@),很可能
即发端于这次旅行。
浙江东部沿海有两座名山,北面的叫天台山;南面的称雁荡山 (又作雁
宕山)。徐霞客似乎对这两座山情有独钟,不仅在青年时代(1613年)访此
二山,中年时代(1632年)还旧地重游,前后共三游雁荡,两登天台。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徐霞客先入浙江,由绍兴、宁波至四明山,
然后渡海至舟山群岛的落伽山。从海上返回。首次出游于三月末至四月中旬,
共花十六天时间,先访天台,再游雁荡。
天台山是仙霞岭的东支,山势崇伟而其顶平坦如台,故称天台山。它位
于天台县境,主峰华顶海拔1318米,诗人李白曾以“天台一万八千丈”的诗
句极言其高。登临其巅,可遥望东海、故又名“望海尖”。天台风景优美,
兼有山海之胜,而且有许多名胜古迹,隋代宝刹国清寺便在此山中。
四月初三清晨,徐霞客经华顶庵、太白堂,“循路登绝顶”。当他登上
华顶之巅后,发现这里与山下风景大异。山下还是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而
山上则“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寸许”。环顾四周,银妆素裹,宛
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山顶下来,霞客观赏了有名的石梁飞瀑。这里两山对
峙,山腰间有一块天然巨石,如同横空架起的屋梁搭在两山之间,石梁下处
有一泓碧潭,潭水从梁洞中奔突而出,形成直捣深谷、高几十丈的瀑布,十
分壮观。霞客还冒险登上宽仅尺许的石梁之上,以便能俯瞰(k4n)瀑布泻入
飞潭的景象。
第二天,忽然下起了小雨。霞客骑马在雨中驰行五十里,来到了峰萦水
绕的寒石山。这里是唐代著名禅师寒山和拾得遁世隐居的地方。二位高僧不
仅精于禅理,且以诗名传世。霞客拜访了二位高僧的隐身之所——明岩。这

----------------------- Page 7-----------------------

是一处四周皆峭壁,里面深数丈,可容几百人的洞穴。霞客随后又游览了天
台山另两处胜景:一处是琼台、双阈,据说这里是仙人对坐的地方,至今石
椅尚存;另一处是赤城,岩石微红,其峰望之若城廓。
四月初九,霞客马不停蹄地离开天台山,径向雁荡山进发。
雁荡山是括苍山的余脉,位于浙江乐清县境内。据地质学家考察,这里
原为火山活动极活跃的地区,地下溢出的溶岩形成山岗峰峦的肌体,而后几
经变化,沧海桑田,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将这里雕塑得奇丽绝伦,仪态万千。
雁荡山有五个主峰,以百冈尖为最高,海拔1150米;其次为雁湖冈。由于雁
湖冈的山顶有一个芦苇丛生的湖沼,秋天过往的大雁常在这里栖息,故名雁
荡山。雁荡山寺庙甚多,也是一处佛教胜地。
徐霞客一进入雁荡山区,便立即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住了,但见奇峰怪石,
如芙蓉插天,片片扑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他先后游览了石梁洞、灵峰寺、
灵岩寺、屏霞嶂、龙鼻洞等雁荡胜迹,然后于四月十三日来到著名的飞瀑—
—大龙湫 (q9u)下。
但见那腾飞飘荡的一匹白练,从连云峰上飞流直下,轰然下捣潭中,高
达一百九十米。徐霞客陶醉于眼前的壮观景色,很想探清大龙湫的源头。他
从一些书上听说大龙湫的水来自雁荡山顶的湖,便想登顶访源。
这天,徐霞客冒雨投宿于山腰的一个小寺庙——云静阉。阉中的小和尚
自告奋勇当向导,送他们上峰顶。
第二天,徐霞客和他的仆人随着小和尚,气喘吁吁地攀上了峰顶。哪知
上去一看,连湖的影子也没有,四周白云缭绕,山峰像岛屿一样在云中时隐
时现。徐霞客问起湖的情况,小和尚这才说搞错了,这里是龙湫背,而雁顶
之湖在西面的雁湖冈上,从这里上去要翻三座山。
徐霞客辞退了小和尚,按他提供的方位西行,翻过两座山后忽觉不对。
大龙湫的源头发自东部的高峰,雁湖应在东部地势高峻的地方才对,不应向
西边寻找。于是,他又和仆人折回向东攀。又翻两座山峰后,山势愈来愈险,
山脊像刀背一样陡立,岩石尖厉突兀,几乎无立足之地。这样的地方怎会容
得下一个湖呢?一定是搞错了,他想。
情况越来越糟。再往前走,路已断绝,前面是悬崖峭壁。徐霞客决定,
以绝壁上顺到下面去,也许会发现路。他让仆从二人将裹脚布都解下来,结
成一条带子,将一个仆人放下去,自己再如法炮制,下到下一级绝壁比较突
出的一块巨岩上。谁知情况更不妙,这里只能容一人立足,下面却是望不见
底的深渊。他只好再爬上来,离上面的悬岩还有三尺高的时候,他想拉着结
成的带子上去。一检查,不禁大惊失色,那带子竟已被岩石磨断;他和仆人
相互配合,又将断带接上,才又重新攀上悬岩。
经过艰苦努力,直到太阳快要落山,霞客一行方才脱险。返回住处的时
候,主仆三人已是衣烂鞋破,精疲力尽,狼狈不堪。这么一折腾,兴致全无,
归期又已临近,于是霞客第二天便踏上了归途。
徐霞客再访天台、雁荡二山已是十九年以后的事了。
崇祯五年(1632年)早春,徐霞客与族兄徐仲昭路过苏州小寒山,在他
的挚友、地理学者陈函辉家中留宿。故友相见,分外亲热,当即挑灯夜话,
互诉衷肠。陈函辉问霞客:“这样四处游历,是否感到疲惫?”霞客答:“没
有。国家版图这么大,需要去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广西和云南。”陈函辉
又顺便问了一句:“你可曾到过雁荡山的绝顶?”徐霞客听罢此言,勃然变

----------------------- Page 8-----------------------

色。因为这句话勾起了他的一段旧憾。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徐霞客已整装带伞,在陈函辉卧室外面叩他的窗
户说:“我马上就去雁荡山,过几天等我回来告诉你详细情况……”陈函辉
闻声而出时徐霞客已走出了好远。
这次旅行,他俩游雁荡,一登天台,了却了多年的宿愿。
登天台的主要目的是到华顶峰看日出。上次因雨未能如愿,这次来天台
却正逢好天气。三月十四日,徐霞客夜宿华顶寺。这夜月光分外皎洁,整个
天台沐浴在一片银色的月光下,如诗如梦。徐霞客心情极好,乘月色独自上
山巡游,夜半方尽兴而归。次日凌晨,他又披着月色直上华顶,观看了气势
壮观的日出景象。
此后,他又游览了天台的其他名胜,如龙王堂、寒风阙、香云洞、瑞霞
洞、华阳洞、桐柏宫,还游览了著名的桃源。民间传说名叫刘晨和阮肇的两
个青年进山采药,遇到了两个仙女,相互爱慕,匹配夫妻。至今桃源还有桃
源洞,洞畔有两座婀娜 (5nuo)多姿的“双女峰”,“桃源春晓”,为天台
胜景之一。当然,徐霞客不是到这里来寻仙迹,他更多地考察了这里的瀑布、
溪流的情况。
游览天台山时,徐霞客曾用二十几天时间游雁荡,但详情不得而知。
同年四月二十八日,徐霞客三访雁荡山,目的非常明确:登临雁荡山绝
顶,寻访大龙湫瀑布的源头。
他先用三天时间重游了灵峰寺、天聪洞、大龙湫等名胜。然后沿小路登
雁湖冈。这条路并不险峻,一边是山,一边是海。随着地势的升高,但见东
海就在足下。抵达山顶时,可以看到山脉是由东北方最高的地方延伸过来,
然后分为四支,四支山脊隐隐隆起,在它们之间低洼之处形成三个洼地。这
些山脊都已风化成土,另有横贯南北的山脊隆起,于是将三个洼地分成六个
洼地,洼地积水成池。长满青草,即为雁冈湖。
可是,徐霞客发现,无论雁冈湖水向南还是向北流,都与大龙湫风马牛
不相及。那么,大龙湫之水到底来自何处呢?
五月初四,徐霞客由连云嶂的左边,经道松洞向右拾级登山,直攀常云
峰,发现绝顶南面和常云峰以北夹峙的山涧,即是大龙湫的源头。
霞客存于心中几十年的疑窦(d^u)终于解开了,他纠正了《大明一统志》
中“大龙湫之源是雁荡湖”的错误,并指出了雁荡山各水源的来龙去脉。
从雁荡山回来后,徐霞客又去拜访故友陈函辉,向他叙述了在雁荡山的
发现,让老友一起分享他成功的喜悦。

----------------------- Page 9-----------------------

三、踏破铁鞋访名岳

在中国的名山当中,要以“五岳”的声名最大,向有“五岳归来不看山”
之说。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徐霞客对五岳名山心仪已久,早想一睹为快。除了五岳名山之外,他的
游山计划中,还包括佛教胜地五台山、峨眉山,道教胜地太和山,风景绝佳
的黄山、庐山等。他曾拟定一个非常宏伟的旅游路线,但因老母年事已高,
心有所系,而不得不将行程缩短。
在五岳之中,他率先拜访的是东岳泰山。
徐霞客在二十二岁初访太湖之后的第三年,即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不远千里,北上游历齐、鲁、燕、冀地区 (今山东、北京、河北)。这次旅
行的重点在于游览泰山并参拜孔林。
泰山位于华北平原东侧,今山东泰安县境内。它四周皆为平原,宛若擎
天一柱,突兀拔起,直插云天,巍峨雄壮,令人叹为观止。
泰山因地处华夏文明的中心,故被称为“五岳之首”,在五岳名山中地
位至尊。历代君王都要到这里“封禅”,举行浩大的仪式。泰山的名胜古迹
数不胜数,像岱宗庙、南天门、玉皇顶都是天下闻名。
徐霞客到泰山后,见其雄伟壮观不同凡响,果然名不虚传。泰山雄中藏
秀,秀中藏奇,美不胜收。霞客沿十八盘径登泰山绝顶,大诗人杜甫曾写诗
盛赞这里“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从山顶往下看,齐州九点烟,隐隐
入指掌间,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下泰山后,他到山东曲阜参拜孔林。这里埋葬着封建社会的圣人——孔
子和他的后代,累累的墓冢之间,碑碣林立,石仪成群,遍植数以万计的参
天古木,肃穆森严,是古代读书人心中的圣地。然后,徐霞客顺便访问了山
东邹县,这里是著名思想家孟子的故里。孟子在封建社会被称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霞客参拜了孟庙,并登临邹县的峄 (y@)山。这座山并不
太高,相传孔子曾登临此山东峰——冠子石,有“登峄山而小鲁”之说,所
以也比较有名。
相隔十四年之后,即天启三年(1623年),徐霞客才又一次向五岳进发,
这次游览的是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又向南抵达道教圣地太和山(即武当山)。
中岳嵩山横亘中原大地,属伏牛山系的一支,主峰在今河南登封县境内,
余脉东及密县。它由两部分组成,东部为太室山,西部为少室山。“两室相
望如双眉,然少室嶙峋,而太室雄厉称尊”(徐霞客语)。太室山雄伟庄严,
少室山瘦削险峻。太室山有多处洞穴,为古代道士修道和隐士避世之所,还
有汉、唐建筑多所,例如登仙台、万岁亭、白鹤观等。少室山也有著名建筑,
少林寺即其中之一。
徐霞客先抵郑州黄守店。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路经告城镇、岳庙。告
成镇北有一座周公庙,庙内有“周公测影台”,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台。从岳
庙出发,徐霞客找了个老樵夫做向导,由金峰玉女沟登太室山绝顶。这时正
值早春,寒风凛冽,路上还有积雪。西行数里,到登高岩。此处有一个宽达
五尺的断崖,横在通往峰顶的路上。老樵夫身手敏捷似猿猴,侧身轻跃到对
面,然后用两个树枝搭了个桥,霞客在他的帮助下,登上了太室山绝顶。
山顶上有一座庙,名叫真武庙。庙旁有一眼井,叫御井,井水特别甘甜,
据说宋真宗避暑时曾饮此水。

----------------------- Page 10-----------------------

在真武庙用过午饭之后,徐霞客向老樵夫询问下山的道路。老人道:“正
道是从万岁峰到山麓,有二十里路。如果从西沟悬溜而下,可省一半路程,
但是路非常险峻。”霞客一听,心中大喜。他认为,路越险,景就越奇,立
即决定从西沟下山。一开始他还能攀着岩石,抓住丛莽的枝条往下走。后来
不得不顺着石壁中的缝隙顺坡滑下去,抬头仰望天空,只是窄窄的一线。愈
往下滑,景色越壮观,但他此时已不能控制自己,既不能停,也不能加快速
度,索性这样一直滑了十里,才算到了平地,找到了正道。
出峡谷之后,徐霞客先到我国最古老的名寺之一——法显寺,又到我国
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的旧址。这里惟有汉代所封的三株将军柏尚
存,郁然如山,最大的一株要七人才能合抱。
最后两天,徐霞客登少室山绝顶,并游览了少林寺。少林寺是中国禅宗
的发源地,相传菩提达摩从印度到中国弘扬佛法,在少林寺面壁,并传下衣
钵 (b$)。后来,少林寺以武功而名闻天下,许多武侠类的故事都喜欢以少
林寺为背景。少林寺的碑林、初祖洞、千佛殿,都给霞客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二月二十五日,徐霞客匆匆上路,自伊阙入潼关。行二十里,忽仰见芙
蓉片片,“已直造其下”。如削的山峰好像是在瞬间就矗立在他的面前。这
就是西岳华山。
华山,又称太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境内。北临黄河和渭河平原,南接
秦岭、素以巍峨雄险著称。其主峰有三座:东有朝阳峰、西有莲花峰、南有
落雁峰,三峰鼎峙耸立,直插云霄,环抱着中峰玉女峰。从远处望去,整个
华山宛如一朵莲花,中间三峰如莲蕊,外围诸山如莲瓣,华山之名由此得来。
在五岳之中,华山以险而首屈一指。从华山峪口到落雁南峰的最高点,
仅有一条逶迤 (w7i y0)曲折的小路,有的地方危崖陡立,峭壁千仞;有的
地方山脊陡峻,如行鱼背;有的地方山高路窄,两旁是无底深渊,令人不敢
举足。自古华山一条路,即是指此。传说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登华山至半,既
不能上,又不敢下,竟至绝望而哭。
三月初一,徐霞客自峪口登山。这里两崖壁立,中间是一条溪流。循溪
而行,十里过莎萝宫,山路开始陡峻。再行十里,便是山间盆地青柯坪了。
从青柯坪往上,依次要经过千尺幢 (chu2ng),百尺峡,老君犁沟,这
是登山路上最为险峻之处。经过数道天险之后,借夕阳余辉登上朝阳峰顶。
当晚,宿于东峰的迎阳洞。次日,又抵华山最高峰——南峰落雁峰和仅次于
南峰的莲花峰。然后取上山之道下山,至莎罗宫。
华山之行只有三天,几乎是浮光掠影式的,他在游记中记得也较简略,
因为他急着赶路,在计划时间内必须赶往下一个目标——太和山。
二月初三,徐霞客经岳庙、上泓岭、杨氏城、龙驹寨,抵达丹江的一个
支流。自丹江顺流而下,便抵湖广境内。三月十一日,他骑马直趋太和山簏。
太和山,又称武当山,或名玄岳。方圆四百公里,为道教胜地,在今天
湖北省境内。
徐霞客说过,他比渴慕五岳更渴慕一游太和山。在离太和五十里时,他
就望见太和山主峰天柱峰“青紫插天”。周围景色优美,葱葱郁郁,人走在
路上,“如行绿幕中”。
过太子坡,跨九渡涧,迎面便是著名的道观——紫宵宫。此观“层台杰
殿,高敞特异”,殿堂楼宇,富丽堂皇,颇具特色。入殿拜谒(y6g)后,奔
展旗峰之西,峰旁的太子洞、七星岩无暇去游,一闪而过。五里后,到南岩

----------------------- Page 11-----------------------

的南天门。再翻一道岭,到了榔仙祠。
榔仙祠中有一棵特大的榔梅树,赤干耸立。旁有许多榔梅树,也很高大,
花色深浅和杏花差不多。榔梅是一种奇异的果实,它兼有榔与梅的特点,传
说乃是玄帝植此异树。
又向前,过三天门、二天门、一天门,拾级而上,到天柱峰。旁观四周
的山,如倒扣的钟或直立的鼎。天柱峰独出众峰之上,如鹤立鸡群。霞客本
想在峰顶的金殿借住,但门已关闭,只好夜宿太和宫。
第二天,经蜡烛涧到中琼台观,见观旁有数株榔梅树,“大皆合抱,花
色浮空映山”。徐霞客很想要几枚榔梅尝尝,顺便带给老母几枚,便向观中
的道士提出了这个要求。
没想到道士被他的话给吓坏了,脸色苍白不敢出声。在霞客的追问下,
道士才说:“此乃山中禁物,前不久有人带出去三、四枚,便害得许多人家
破人亡”。
徐霞客不信,反而激起了好奇心,他坚持向道士索要。迫不得已,道士
给了他几枚,但都已变色变质。道士叮咛他千万不要泄露此事。
到了中琼台观,他又向道士提出这个要求,观主婉言谢绝。他只好快快
离开。没想到行进数里后听到后面有人呼喊,一个小道士气喘吁吁跑过来,
说奉师命让他回去。
原来是中琼台观的老观主感于他一片诚意,决定送他榔梅。观主握住霞
客的手说:“你既诚心求此珍果,就送你两枚。但一旦将此泄漏给别人,灾
难就马上要降临。”徐霞客见这两枚榔梅形似金橘 (j*),“金相玉质,非
凡品也”。再三向这个好心的观主道谢。
第二天,徐霞客走马观花似地游览了太和山其他胜景,便匆匆踏上了回
家的路。
二十四天后,他回到了江阴,把从太和山得到的榔梅献给老母,作为老
人家八十寿辰的礼物。
又是十年之后,崇祯六年(1633年),徐霞客最后一次游历北方,游览
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又登上了有“塞北第一山”之称的北岳恒山。
恒山,又名太恒山,亦称“元岳”、“紫岳”。它西衔雁门关,东跨河
北省,南屏三晋,北临燕云,一百零八峰,绵延数百里,奔腾起伏,横亘塞
上。恒山主峰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山,浑水中流,形成绝塞天险。
徐霞客进山以后沿峡谷前行,两旁的岩壁高峻,气象万千。正如他在游
记中所写:“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比拟也。”
更奇妙的是,翠屏山一道绝壁的半山腰,高高地悬挂着一座楼阁,曲折
的廊榭斜贴在岩壁之上,看上去仿佛是仙山琼阁。这便是有名的悬空寺。
悬空寺建于北魏末期,是我国罕有的高空古建筑。整座寺庙皆为木结构,
共有大小殿阁近四十处,都是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背崖依龛(k1n),
别出匠心。其中两座三层飞楼,高下对峙,争奇斗险,中间隔崖数丈,飞架
栈道以通,徐霞客盛赞此为“天下巨观”。
四年之后,徐霞客访南岳衡山,终于了结了一桩心愿。
除五岳之外,徐霞客最为青睐的当属黄山和庐山。特别是黄山,他曾游
览了两次。
第一次游黄山是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二月。他冒着齐腰深的大雪登
黄山。当时一些路被封,他竟然“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

----------------------- Page 12-----------------------

以置后趾”,终于征服陡坡,登上了莲花和云门等黄山的高峰。
第二次游黄山在万历四十六年九月。这次游览正是好季节,得以饱览一
番,尽兴而归。他在游记中写道:“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
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 (h6)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后来,他饱览全国名山之后,有人问四海山川何处最奇,他便答说:“薄
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在他看来,黄山的美,
已是极致了。
顺便提一句,在祖国的名山之中,徐霞客唯一没有到过的便是四川峨眉
山,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 Page 13-----------------------

四、霞客五次入闽中

福建又称闽,位于祖国的东南,境内多奇山丽水,是徐霞客游历、考察
的重点地区。在1616年至1633年的十七年间,霞客先后五次入闽。
第一次是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徐霞客在冒雪游白岳山和黄山之
后,兴致未尽,到福建寻访武彝 (y0)山(又名武夷山)。
武夷山通常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位于江西、福建两省交界之处
的武夷山,海拔一千米左右,是赣(g4n)江与闽江的分水岭。徐霞客所要寻
访的武夷山,则是指狭义的武夷山,它位于崇安县西南十公里处,是由红色
砂丘构成的,海拔六百米左右的低山。它方圆百里,不与外山相连。主要风
景向称“三三六六”,即“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原来,武夷山
有一条弯弯曲曲、清流如带的九曲溪水,萦绕着两岸三十六座秀拔奇伟、千
姿百态的赤色山峰,水映山光,山挟水转,构成一幅碧水丹山的绝妙画卷。
古人有诗赞曰:“三十六峰真奇绝,一溪九曲碧涟漪;白云遮眼不知处,人
间仙境在武夷。”
这年二月二十三日,徐霞客乘船来到崇溪与武夷溪的会合处。武夷溪即
九曲溪,溪口矗(ch))立着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峰大王峰。徐霞客打算先游九
曲,所以弃其他名胜不游,沿九曲溪口逆流而进,从一曲、二曲、三曲……
直到六曲。但见两岸千峰竞秀,水光映照,如在画中游。在三曲,霞客注意
到,在溪流左边壁立千仞的大藏峰崖端的空隙里,插着许多木板,上面斜放
一只木舟,这就是所谓“架壑舟”。又叫悬棺、仙船、仙脱,是秦汉以前古
代越族的一种葬具。古越部族生活在水上,船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主要工具,
为让死者在幽冥之中继续享用,故用船棺作葬具。
船至六曲,水急滩险,不能再行,霞客便舍舟登岸,进入接笋(s{n)峰
和仙掌峰之间的“云窝”。寻找登临隐屏峰的路径。这里的路十分难走,他
只能沿石壁间的小径向上攀登。到了绝壁之处,“悬大木为梯,贴壁直竖云
间”。这个木梯共有三截,八十一级。木梯尽处,又有铁索横系山腰,崖壁
上凿了一个个可以容足的斜坎。霞客就这样攀索扶壁而上,一直登上隐屏山
顶。在这四面悬崖的峰顶,居然有亭子踞立其巅,周围还长着青青的翠竹,
犹如仙境一般。
从隐屏峰下来,霞客乘兴再登天游峰。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
登临峰顶,极目四望,千峰拥翠,青紫万状。凭空下眺。九溪环碧,萦回如
带,山上山下,如同天上人间,两相隔绝。
第二天,霞客沿九曲溪向前,饱览沿岸的美景。他先到座落在七曲溪以
北的三仰峰下面的“小桃源”。这是一个乱石崩崖堆成的天然门洞、由洞口
躬身而入,即是四面被丛山环抱的盆地,中间有平整的农田和曲折的溪流,
四周是苍松翠竹。鸡声人语相闻,俨(y3n)然世外桃源,令人乐而忘返。
徐霞客一直走到九曲溪的尽头,忽然发现北面有一座十分奇特的山崖,
上下都是绝壁,唯有一道狭窄的缝隙横贯其间,必须要趴下像蛇那样爬行,
才能通过。霞客好奇心大起,又想去试试,便从缝隙中穿行。不一会儿,这
道缝隙渐渐变窄,绝壁也更险峻。转弯之处,上下七寸高,宽仅一尺五寸,
身外便是万丈悬崖。霞客没有退缩,他匍匐(p* f*)前进,身体紧靠崖壁,
周旋了半天方才脱险。
因为九曲已尽,徐霞客又乘舟回返。在四曲,霞客游览了虎啸岩南面的

----------------------- Page 14-----------------------

一线天。这是一座陡岩,如同被利剑劈开,形成一个深一百尺、宽仅三尺的
岩缝,自岩下仰望,天只有一根线那么大,故得名“一线天”。
最后一天,霞客游览了换骨岩、水帘洞等风景点。水帘洞是武夷山最大
的岩洞,岩顶有两条泉水,“千丝万缕,悬空倾泻”,非常壮观。
徐霞客第一次入闽,仅用三天时间游览武夷山,便自浙江返回。
泰昌元年 (1620年),徐霞客第二次入闽,游览九鲤湖。
九鲤湖位于福建仙游县,面积不大,风景绝佳,相传有何氏九仙在湖中
骑鲤鱼而升天,故名九鲤湖。武夷山以山景闻名,而九鲤湖以水色著称,尤
其是随山势而形成的九条瀑布,形态各异,动人心魄。当地人称之为九漈
(j@)。
六月初七,徐霞客和他的叔父率几名仆人来到福建兴化府 (今莆田),
进入山岭中寻访九鲤湖。当时正是盛夏,烈日炎炎,把人晒得发晕,可走了
好久也没有见到湖的影子,大家都怀疑可能是走错了路。
突然,他们听见了巨大的声音,循声音走过去,见一条清亮的溪流平静
地流着、流着,然后蓦地消失,原来是下泄到一个湖中。平静的溪水欢快地
冲下去,似万马奔腾,有雷霆万钧之势,发出巨大的声响,这就是九漈中的
第一漈——雷轰漈。
九鲤湖就在眼前,霞客和他的游伴顿觉凉爽了不少。湖没有浩荡气势,
但在万山之中,出现这一泓澄碧,真让人感叹造物主之匠心独运!
雷轰漈的西边,建有一个九仙祠,用来祭祀乘鱼飞去的仙人。晚上霞客
就寄居这里。这天夜晚,他坐祠前纳凉,抬头望见一轮新月挂在峰顶之上,
清辉投射在湖面上,令人神清气爽,顿时所有的疲劳和郁闷均被一扫而光。
山中异常幽静,只有飞瀑的声音。这一夜,他睡得格外香甜。
第二漈正对九仙祠,是湖水流出形成的瀑布。徐霞客记述得极生动:“湖
穷而由此飞坠深峡,峡石如劈,两崖壁立万仞。水初出湖,为石所扼,势不
得出,怒从空坠,飞喷冲激,水石各极壮观。”
第三漈名叫珠帘泉,它和另一道瀑布同时奔涌而出,如两条飞舞的玉龙,
在空中交相辉映。泉水下泄成潭,清澈幽碧,别有风致,此为第四漈。
徐霞客这时完全被大自然的美迷住了,不再刻意识别哪是第五漈,哪是
第六漈……
崇祯元年(1628年)二月,霞客离开家乡,第四次入闽,直驱将乐县境
内的玉华洞。
玉华洞是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两条甬道,全长约七公里,由藏禾洞、
雷公洞、果子洞、溪源洞、黄泥洞、白云洞等六个洞穴组成,并有三条地下
河。霞客和向导携带点燃的松枝进入洞内,刚历级而下数尺,即遇地下河。
他们溯流而上,甬道忽宽忽窄。两旁洞壁呈黄色或白色。石钟乳形态各异,
有的像一挂挂荔枝,遂称“荔枝柱”,有的像风中的残烛,即名“风泪烛”,
有像一面大鼓,就叫“仙鼓”,还有的能让人联想起神奇的故事,如“幔天
账”、“达摩渡江”、“仙人田”等,都维妙维肖,美不胜收。临出洞口时,
洞壁的钟乳石层层叠叠,像重重楼阁一般,形成一景——“九重楼”。霞客
认为此洞之美,堪比张公洞。
崇祯三年七月,徐霞客游浙江青湖时,有个叫刘对予的告诉他有一座浮
盖山岩石奇诡,不可不游,他便临时决定去访此山。
浮盖山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怪石拏(n2)云,飞霞削翠”。

----------------------- Page 15-----------------------

霞客到时正逢下雨,八月初四,他冒雨探访此山有名的龙洞。
所谓的龙洞不过是一个岩缝而已,非常狭窄,就像是武夷山的“一线天”,
区别仅在于上面是封闭的,连一线的天空也见不到。霞客和一个僧人一起进
入此洞,一开始还能走动,到后来要侧身才能勉强走进,后来干脆脱下衣服
往里一点点挤。等到他们看完了洞内景观后想出洞,就更加困难了。因为出
洞是自下侧身而上,胸背贴着石壁,膝盖也无法伸屈,手和脚都无处着力,
而且越急越动弹不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挣扎出来时,两人相对而笑,好像
是死里逃生一般。
出龙洞后,霞客登浮盖山绝顶,心情为之开朗,游龙洞时的种种险状早
已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崇祯六年(1633年),徐霞客第五次入闽,这次他不是游山玩水、实地
考察,而是来寻访一个人——“闽中大师”黄道周。
黄道周(1584—1646),字幼立、细遵,号石斋,福建漳州人。他学贯
古今,名重一时。《明史》称他“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严冷方刚,不谐俗流,
公卿多畏而忌之”。
由于陈继儒的介绍,徐霞客在崇祯元年(1628年)曾专程拜访黄道周,
两人一起议论政局、品评学问、诗词赠答,一见如故,结为知交。
这年的夏秋之交,徐霞客还在山西的五台山和恒山旅行,得知黄道周行
迹之后,不远万里,奔赴福建。黄道周见老友远程来访,十分高兴,写了许
多诗相赠。今日尚存其中的《五言古风四首》,有许多诗句豪情万丈,表达
了对时局的不满和济世救国的壮志。下面是摘取的长诗片断:
“一夫食千耳,久痼无百药。
谁能洗众胃?慨然秉吾卓。”
“不畏明镜蚀,所畏白日曜。
唐俗无足谈,贤者何不扩。
扼腕教姬孔,掩眦放鼠雀。”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徐霞客在以后的岁月中,从黄道周身上汲取了可贵
的精神力量,这使他在那个时代,能够目光敏锐、志向坚定,比其他人走得
更远,看得更远。

----------------------- Page 16-----------------------

五、为探幽奇万里行

天启五年(1625年),徐霞客的老母去世。徐霞客悲痛万分,三年不肯
出家门一步,为母亲守丧。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母亲的死也为霞客卸去了一个精神上的包袱。以
往旅行,他总是心系老母,不敢在外耽搁太久,所以像广西桂林、四川峨眉
这些他最向往的地方,都因为路途遥远而不得不作罢。现在,他感到一身轻
松,可以毫无顾忌地实现他的远游计划了。
母亲的去世是徐霞客旅行考察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后期的徐霞客旅行路
线更远,行踪不定,考察也更细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徐霞客经过长期的准备,一个空前浩大的远行计划诞生了,他要在有生
之年完成这个计划。
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已经年过半百。他深感老之将至,时不我
待,便毅然上路,踏上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为出色的万里征程。
这次万里远游,前后持续了四年之久,经过的地区包括浙江、江西、湖
南、广西的平原、丘陵、山区,直至贵州和云南的高山峻岭,有许多是人迹
罕至的荒僻区域。主要的目标集中在探测长江上游的渊源,南北盘江的源流,
“桂林千笋”(西南岩溶地貌),澜沧江、怒江的源流、“三大龙脉”中南
龙的分布,还要登览著名的鸡足山。
可以看出,和他五十岁以前的历次旅行相比,这次远游具有十分浓厚的
地理考察色彩。他不再把旅行的重点集中在风景名胜,陶醉在水光山色中自
娱;也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不假思索地慕名而去。作为一个见识广
博、足迹遍布神州的大旅行家,他深感我国的经籍图志一类的古地理文献谬
误太多,且拘于中原一方,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基于这种考虑,霞客在这
次万里西行中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地理现象的考察上,进而探求其内在的规
律。他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探察江河水系的来龙去脉,山脉的走向分布及其
地貌特征,洞穴的位置、构造及其岩石形态,并且旁及植物、动物、岩石、
矿产、水文等地理现象。他在考察的途中有时遇到较大的寺庙也不进去,而
是急于登山脉的主峰与寻找分水岭。
四年之中,这个年逾半百的老人雄心勃勃,显示了惊人的意志和毅力,
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终于创造了人间奇迹。
崇祯九年九月十九日,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行的好季节。徐霞客一行
上路了。和他同行的有两个仆人,一个姓顾,一个姓王。还有一个南京迎福
寺的和尚,名叫静闻,他想去云南佛教胜地鸡足山,便与徐霞客结伴而行。
霞客一行乘小舟取水路,经无锡、苏州、昆山至青浦余山,访陈继儒,
请他作书寄鸡足山僧人。小舟于二十八日至杭州。十月初一,游飞来峰、灵
隐寺。灵隐寺的罗汉殿尚未完工。有一老僧如枯木盘坐,仰望天空,眼睛一
眨不眨。恰巧一群丽妆佳人来此游玩,燕语莺声,流香婉转,与老僧相映成
趣。
初二日自杭州西行,经余杭、临安至洞山。在临安,遇到一位曾去过日
本的僧人,他的日本见闻让霞客颇为神往。在洞山,无意之间得游明幽二洞,
一为干洞,一为水洞,洞中景物极美。“及出洞,半日之间,已若隔世”。
十月初五,那个姓王的仆人逃之夭夭。此时正值乱世,清兵入犯,北部
告急。而此次游历山高路远,那个仆人感到恐惧,便私下逃跑。万里远征刚

----------------------- Page 17-----------------------

开始,霞客便遭到了打击。
十月十七,霞客进入江西境内。次日经过铅山的旁罗时,见南面耸立着
一座高峰,“峭削天际”,这正是二十年前游武夷山途中见过的鹅峰。青山
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种沧桑感占据了霞客的心头。“人寿几何,江山如
昨,能不令人有秉烛之思耶!”他多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啊!
三天后,至弋(yi)阳。遥望一峰孤插天际,向船家询问,知是龟峰,
好奇之心顿起。第二天,霞客便弃舟上岸,寻访龟峰。这天正逢大雨,在潇
潇的秋雨中,霞客遍览了龟峰胜景。
此后,霞客又游历了象山、五面峰、一线天、西华山等名胜。途中因足
痛,好多名山未能亲登其巅,霞客深以为憾。
十月二十九日,抵赣东的建昌府(今南城)。从这里出发,霞客向东至
赣、闽边界的新城,然后又向西抵南丰,返回建昌。在半个月中,他游览了
建昌南面的麻姑山,该山以水为胜,有各自争奇的瀑布和深潭。
十一月二十二日,在曹山宝积寺遇名僧观心,“通儒释之渊微,兼诗文
之玄著”。二人谈到深夜,还不肯就寝,大有相见恨晚之叹。第二天,观心
为霞客送别,说:“我知道你的志向在烟霞之间,曹山这种小地方,不值你
逗留太久,后会有期!”
从江西到浙江一带,第二纪的红色岩系分布很广。这种岩层是由砾岩、
砂岩、页岩交互成层而构成,由于质地和抗风化程度不同,因而被侵蚀成奇
特的地貌类型,岩石嶙峋、千姿百态。徐霞客一路上十分注意观察这种地理
现象。
十二月初二,霞客所乘的小舟刚挂上帆,忽然有一条船顺流而至,一群
地痞流氓呼啸而至,势如虎狼。他们以押解官银需征调船只为由,上来即把
舟人绑上,拳脚相加。霞客见此情景,知非善类,便挺身质问:“此地离吉
安郡很近,你们既要押解官银,何不同到郡里去,自然会把船交给你们。”
这伙人闻听此言,“咆哮愈甚,竟欲顺流挟舟去”。就在这时,霞客乘船靠
近岸边之际,一跃跳上岸去,找到了当地一个姓王的保长,在岸上一边追一
边大声呼喊。那伙恶棍见势不妙,只得将挟持的船放掉,裹胁抢得的财物逃
跑。徐霞客以他的机智勇敢救了一船人。
这是霞客西游途中第一次遇盗,幸运的是没有遇到什么损失。
十二月二十一日,徐霞客一行至吉安东面赣江之中的白鹭(l))洲。这
里有著名的白鹭洲书院,宋代的理学大师周敦颐、邵雍、二程、朱熹等都曾
在此讲学。书院建在白鹭洲的高处,前面铸了一个大铁犀牛以压水用,还用
三个大牌坊,一个叫名臣坊,一个叫忠节坊,一个叫理学坊。至今仍是众多
读书人求学之所。
这时已值岁末,隆冬季节,寒风凛冽。腊月二十八,徐霞客与静闻探访
永新梅田洞。梅田洞在梅田峰下,“东向者三洞,北向者一洞”。霞客从东
向第一洞游起。从洞门进去后,只见洞顶高数十丈,四周都如刀削般整齐。
奇妙的是有一洞直透山顶,天光直落洞底,日影斜射上层,抬头仰望,好像
有无数的小精灵在上面嬉戏玩耍。恨不能有一个几十丈高的梯子,能爬上去
与她们一起共舞。往里面走,洞中有洞,愈来愈奇。
霞客与静闻又游了其他三洞,然后登梅田山绝顶,才返回永新城。
腊月三十的下午,霞客来到永新以西的小山村——李田,想早点安歇下

----------------------- Page 18-----------------------

来,以过除夕,没想到家家旅馆停业。正在十字路口徘徊无计之时,一个书
生模样的人过来问明了情况,爽快地说:“怎么能让贤人在我方土地上露宿
呢?请跟我来。”这个刘姓的青年将他引入一个同族人家里,受到了主人的
热情款待。饮着主人家酿的米酒,霞客心里一阵温暖,竟忘记了旅途劳顿之
苦。但是,除夕之夜,却未听到一声爆竹响,整个山村静悄悄的,这使他感
到寂寞,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大年初一,天晴日丽。霞客一行拂晓便启程上路,继续在山岭中跋涉。
两天后,至香炉峰白法庵,此地幽僻深杳,在武功山的东南角。
正月初四,有雾。霞客沿山脊向西攀登武功山的绝顶千丈崖。在雾影之
中,忽然望见一峰,“轰崖崭柱,上刺云霄,下插九地”,这就是千丈崖。
朦胧之中,千峰百崖,高下不一,凹凸 (1ot&)掩映,如水墨画一般。而弥
漫的山雾如同一个俏皮的少女,挥之不去,躲之不开,忽而在左,忽而在右,
一会儿巧笑迎前,一会儿撒娇在后,让人又恼又爱。
霞客在雾中游览了二仙洞、金鸡洞、观音崖、九龙寺等名胜,妙趣横生。
霞客还在游记中详细记录武功山的山脉走向、石质结构和溪流渊源等。
正月初十,霞客经龙田、路江至荔子树下。到江西与湖南交界处。霞客
共花三个月时间,由东至西,横贯江西全境。

----------------------- Page 19-----------------------

六、千难万险志不移

正月十一,霞客一行进入湖南境内。他让静闻先顺流而下,到衡州等他,
而他率姓顾的仆人游茶陵、攸县,
茶陵县城东五十里有一座山,名叫云嵝山。明神宗时,孤舟大师在这里
开山建业,始有人迹。没料想近两年老虎猖獗,两年前一只老虎竟冲到庙中
去,将一个和尚衔到山中吃掉。“于是僧徒星散,豺虎昼行,山田尽芜,佛
宇空寂。”无人再敢涉足此地。
这日霞客来此山下,正在踌躇,见一人持伞匆匆赶路,一副远游的样子。
霞客向他问路,方知这里虎患成灾。那人说:“这条路必须要人多才能走,
等我回家多叫些人手,为你开路。”霞客深为此人的热情善良感动。这人回
去后叫来了三个村民,手持利器、火把,冒着小雨进山。走一里多路,见石
崖层叠,有一缝隙似门状。向导们说,这就是虎穴。又过了三里,至云嵝寺,
山深雾黑,寂无一人。
出云嵝山后,在溪畔碰见一只小舟,便乘船顺流而下,行七十里,泊于
东江口。
次日,游茶陵东南的令仙岩和灵岩。灵岩以对狮岩、碧泉岩、石梁岩会
仙寨、学堂岩等八景闻名。在当地一个叫六空的和尚帮助之下,霞客游览了
作伏虎之外的七景。
正月十三,西游云阳山,此山险峻异常。有时下山困难,便效仿邓艾当
年征西蜀时让士兵裹毡而下之计,索性抱头从山坡上往下滚。下山后再向东
南行五里便到秦人洞。
据地方志记载,秦人洞共有三个。霞客找到了东西二洞,却不知所谓的
“上洞”在哪儿。当地人说,这里的络丝潭北面有个上清潭,洞口很窄,泉
水从洞内流出,人很难进去,但洞内景致很美。他们还特别提醒霞客,上清
潭和麻叶洞都有神龙在里面居住,因而没人敢进入。
霞客听罢此言,反倒十分高兴。他本是个无险不登、无奇不探的人,这
样无人敢问津的洞穴,岂能轻易放过呢!
十七日这天,霞客首先探访了上清潭。正如山民介绍的那样,洞内有地
下河,水由洞口流出,而且洞壁狭窄,洞顶很矮,水流浸没洞穴的一半,必
须身伏水中,手擎火炬才能进入。要知道,这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洞内的
泉水冷得刺骨,但霞客却无所畏惧,脱掉衣服,像蛇一样伏水以进。有几次,
他的嘴里、鼻孔里都进了水。当他出洞时,经冷风一吹,浑身都起了鸡皮疙
瘩。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壮观景象,当然也没有神龙居住。
游罢上清潭,霞客再访麻叶洞。这下于可惊动了麻叶湾附近的居民。砍
柴的樵夫、耕地的农民,在家纺织的妇女、村外放牧的儿童,都放下手中的
活计,簇拥着霞客和他的仆人,沿溪岸向洞口走去,连过路的行人也凑过来
看热闹。
麻叶洞口朝南,仅有斗大,弯弯曲曲向下延伸,显得非常神秘。
霞客需要一个向导持火炬照亮路径,大家都愿意提供火炬,但无人肯当
向导。有好心人告诉霞客:“这里面有神龙,触犯不得!”“里面有妖怪,
没有法术可不行!”
见大家纷纷犹豫,霞客声称谁能带路,将付重金相谢。马上就有人答腔,
并作脱衣状准备入洞。突然,他好像想起什么事情,问霞客是不是降魔大法

----------------------- Page 20-----------------------

师。霞客说他只是个读书人,不是法师。那人立即大惊失色:“你既没有降
魔的法术,我岂不是要跟你去送命吗?”说着,他穿上衣服就跑开了。
人群中发出一片哄笑声。
事已至此,霞客只好和姓顾的仆人各持一个火把,小心翼翼地钻进洞口,
几经周折,才进入洞中。
实际上,麻叶洞并没有什么神龙。开始,洞内的甬道小,必须像蛇一样
匍匐前进。继而洞穴渐宽,上宽下窄,高不见顶。接下去又狭窄起来,侧身
刚好通过。洞穴内出现了漂亮的钟乳石,“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雕镂,
形欲飞舞”。更有趣的是,洞内有一处阔二丈,高丈五的巷道,如大道一样
平坦,两旁石壁如同帐幕。
盘桓很久洞仍未尽。霞客担心火炬燃尽,难辨归途,便抽身按原路返回。
刚见光亮,火炬便燃尽了。
洞外围观的村民这时又增加了一倍,见霞客主仆二人出来都又惊又喜。
他们对霞客说:“见你们进去后久不出来,真以为你们遇到了危险。我们不
敢进去,又不愿离开。现在看你们安然无恙,一定是你们用法术制服了神龙
鬼怪,否则怎么会这样!”
霞客为村民们的淳朴热情而感动,他除了向大家一一致谢外,还告诉大
家洞里根本就没有什么龙神精怪,不必害怕。
再往前行即是衡山地界。衡山立于湘江之滨,在五岳之中位置最南,故
称南岳。南岳有大小七十二峰,而以主峰视融峰为最高。迄今为止,五岳之
中唯有南岳是霞客未曾光临过的。正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霞客用一周的
时间游览了衡山的南天门、上封寺、天柱峰、马迹桥、国清亭等地,终于了
却了多年的一桩心愿。
游罢南岳,霞客一行来到衡州府 (今衡阳市)。这一路上,他特别留心
河流水系的来龙去脉,对湘江的几条支流——蒸水、耒 (l7i)水的源头、走
向等,都作了详细考察。
二月十一日,霞客一行离开衡州,乘小船溯湘江而上。黄昏时分,小船
停泊在一个叫新塘站的地方,船上的艄公打算在此过夜了。
这年入春以来,阴雨连绵,这天幸喜雨霁 (ji)天开,蓝天澄碧。一轮
月亮挂上天空,跳跃的江流和江边的丛莽立时披上银色的薄纱,朦朦胧胧,
恍若梦境。昨夜还是潇湘夜雨,今晚便是湘浦月明,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正当霞客沉醉在美景之中时,忽然从远外的岸上传来了一阵惨厉的啼
叫。像是妇女,又像是幼童,毛骨悚然,令人心悸。在这荒郊野外,人们一
片沉寂,没人敢过问。
霞客立刻失去了赏月的兴致,开始为啼哭者担心。在枕上作诗一道,其
中有“萧管孤舟悲赤壁,琵琶两袖湿青衫”之句。但惨哭声仍未停止,静闻
是个出家人,心中不忍,涉水上岸,领回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刚要问明
究竟,一伙强盗手持火把、挥刀舞剑杀上船来。
霞客情知不好,想要从后舱逃遁,没想到刀剑已从舱门刺进来。情急之
下,霞客与静闻、顾仆等奋力掀掉船篷,纵身跳入江中。霞客口鼻都灌进了
水,幸喜江水不深,急忙跃出江面,逆流游向另一艘小船。船上的人将他救
起后,立即飞速往上游划,免得惹上麻烦。霞客回望自己乘坐的那条船,已
是火光熊熊了。
及至天明,强盗早已远去,留下一片狼籍。船上一人被害,其余的人多

----------------------- Page 21-----------------------

被乱刃所伤。霞客逃得快,幸喜无恙,但随身携带的行李和财物已被洗劫一
空,尤其令霞客心疼的,是身边珍藏的书籍、信札、手稿、日记也未能幸免,
这个损失实在太大。
霞客囊空如洗,但意志并没有动摇。他搭船返回衡州,找友人筹措川资。
友人劝他回家,霞客说:“如果回去的话,再要外出必定为妻子、儿女们阻
挠。任何困难都不能妨碍我此次西行!”
经过多番努力,他以家中的田租作抵押,托友人筹划了一笔路费,遂于
三月初四重新踏上旅程,十天后,到达永州(今湖南零陵),接着,他溯湘
江支流潇水而上。船至道州 (今道县),弃舟登岸,直趋九嶷山。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今湖南宁远县,共有九个山峰,平地而起,陡
峭险峻,相传是埋葬舜帝的地方。汉武帝在此建舜陵和舜祠,以示纪念。霞
客于三月二十四日进入九嶷山,所见的舜陵遗址已凋败不堪,除了几株参天
古树外,已无古迹可言。此处的胜迹,近有写字岩、飞龙岩,远则有三分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奇异古洞,如“洞中产石,圆如弹丸”的杨梅洞,“石
柱参差,高下白如羊腊”的雪洞,以及石柱酷似师生相敬的教书洞等。但霞
客最感兴趣的却是目的地。
三分石俗称舜公石,即九嶷山五十里之外的三块参天巨石。传说三分石
下之水分别流向三处,一支流往广东,一支流往广西,一支流往湖南。霞客
很想登临此石,看个究竟。
通往三分石的路十分难走。五十里山路上遍布奇峰怪石,突兀嶙峋,石
崖嵌削,危险四布,更困难的是,路旁人烟稀少,想找个落脚的地方都很不
容易。
三月二十八日,霞客主仆和一个姓刘的瑶族向导抵三分岭山簏。此岭果
然陡峻,几乎没有容足的地方,唯有一条羊肠小道隐藏在浓密的竹林中,只
能低头钻进竹林,手挽手向前移动。当晚到达山顶,只找到一块巴掌大的平
地,这就是晚上的宿营地。高山之上,寒气逼人。向导砍了许多枯树枝,燃
起篝(g#u)火,但山高无水,无法做饭,只能忍饥过夜。时至五更,风雨骤
至,更加难捱,好容易才盼到了天明。一想到可以见到三分石,立即精神大
振。可是向导不小心带错了路,直到下午才到三分石。
霞客发现,三分石下的水,从来都不流往广东、广西。这里北为萧水的
源头,东为岿水的源头,东南为沲水的源头。实际上,三分石是三条河流的
分水源头。这样,霞客亲临实地,澄 (ch6ng)清了三分石的真相,解决了地
理学上的一个悬案。
此后,霞客东行,过下观,至堑江,游览了这里的龙洞。霞客在日记中
说:“洞门东南向,一入即见百柱千门,悬列其中,……从其左而上,穿列
柱而入,众柱分列,复迥环成洞,玲珑宛转,如曲房邃阁,列户分窗,无不
透明聚隙,八窗掩映。从来所历诸洞,有此屈折者,无此明爽,有此宏丽者,
无此玲珑。即此,已足压倒众奇矣。”对龙洞景观可谓赞不绝口。
在湖南境内,霞客逗留的时间也是三个多月。然后,继续西行,向梦想
十年之久的“桂林千笋世界”进发。

----------------------- Page 22-----------------------

七、岩容地貌实堪奇

崇祯十年(1637年)闰四月初一,霞客乘船至祁阳西部冷水湾。他敏锐
地发现,地形地貌已有了很大改变:“自冷水湾来,山开天旷,目界大豁,
而江两岸,噉(d4n)水之石,时出时没,但有所遇,无不赏心悦目。盖入祁
阳界,后质即奇,石色即润。过祁阳,突兀之势,以次渐露,至此而随地涌
出矣。”实际上,霞客进入的正是岩溶地貌区。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对机械侵蚀
和物理风化作用抵抗力强,但容易为水所淋溶,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貌,如石
芽、溶沟、孤峰、石林、地下河、溶洞等,神奇瑰丽,美不胜收。我国从湖
南西南部到云南东部,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岩溶地貌区,尤以广西最为集中。
闰四月二十八日,霞客由广西全州、兴安,经著名的兴安灵渠,接近岩
溶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桂林。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立刻扑入眼帘,徐霞客用
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山水画长卷:
“……则诸危峰分峙叠出于前,愈离立献奇,联翩角胜矣。石峰之下,
俱水汇不流,深者尺许,浅仅半尺。诸峰倒插于中,如出水青莲,亭亭直上。……
取径峰隙,令人应接不暇。”
“石片分列,薄岩裂绡,如张幕,如裁云,如透月,幻极纷纭,润以采
泽,不啻削芙蓉、缀蛱蝶也。……”
“漓江自桂林南来,两崖森壁回峰,中多洲渚分合,无翻流之石,直泻
之湍,故舟行屈伸石穴间,无妨夜棹。”
“碧崖之南,隔江石峰排列而起,横障南天。上分危岫,几埒(li8)巫
山,下突轰崖,数逾匡老。……而东之江流啮其北簏,怒涛翻壁,层岚倒影,
赤壁、采矶,失其壮丽……江左右自是皆石峰巑屼(w)),争奇炫诡,靡不
出人意表。……”
“晓日漾波,奇峰环棹,觉夜来幽奇之景,又翻出一段空明色相矣。南
三里,为螺丝岩,一峰盘旋上,旋峙江右,盖兴平水口山也。又七里,东南
出水绿村,山乃敛锋。……又南十里,则龙头山铮铮露骨,县(阳朔)之四
周,攒作碧莲玉笋世界矣。”
绝妙的山水画呈现在我们面前,令人留连忘返。我们之所以一字不易地
将原文抄录于此,是希望借此让读者领略到霞客的奇妙文采,生怕译文破坏
了其中的意韵。
徐霞客在桂林盘桓的时间长达一个半月,遍游虞山、叠彩山、七星岩、
象鼻山、屏风山等名胜,尽游六十多个地下溶洞。他对溶洞的考察、记述细
致入微,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桂林象鼻山的水月洞是一个通山洞,他记道:“飞崖自山顶飞跨,北插
中流,东西俱高剜(w1n)成门,阳江从南来,流贯而合于漓。上既空明如月,
下复内外潆波,水月之称以此。”
阳朔的龙洞(今称碧莲洞),是个多孔洞,一入洞门,“如连环贯珠,
络绎层分,宛转俱透,升陟 (zh@)于层楼复阁之间,浅深随意,叠层凭空,
此真群玉山头,蕊珠官里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六月中旬,霞客自桂林至柳州。这里的岩溶地貌又不同于桂林、阳朔,
土山和石山相间连,疏疏落落分布着一些圆锥状孤峰。
六月二十日,霞客由柳州北溯柳江,经柳城入柳江上游的怀远江,在和

----------------------- Page 23-----------------------

睦墟登岸寻访融县著名的真仙岩。
真仙岩是融县西北万山丛中众多洞穴中最为著名的一个,高悬于山岭之
间,溪流从洞中不绝而出。这个洞穴很具特色,中间岩壁有两个通道:西边
洞口朝南开,供僧人居住;东边溯溪而入,可见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其中有
一石酷似太上老君像,真仙岩名正得于此。
霞客二十五日来到真仙岩,却找不到船,无法进洞,他便和樵夫们用木
头和竹子扎了个木筏。樵夫们前拖后推,慢慢让木筏进洞。霞客端坐在木筏
上,借助洞内朦胧的光线,考察了洞内的复杂结构和地下河的来龙去脉。
八月下旬,霞客抵南宁。静闻和尚身患重病,不能同行。霞客携仆人继
续向岩溶峰林密集的桂西南进发。到达太平府的壶关时,霞客听到静闻在南
宁病故的消息,悲痛万分,竟至夜不能寐(m6i)。静闻和尚留下遗言,希望
霞客将他的遗骨携往云南鸡足山,以了结他生前的愿望。于是,霞客在游完
桂西南之后,专程去南宁取来静闻的骨灰,背在身上,带着亡友的遗愿继续
西行。
十二月二十二日,霞客经昆仑关抵达三里城。在这里,渡过了西行以来
的第二个春节。春节其间,又逢阴雨连绵,整月不见晴日,欲留不得,欲行
更不得,霞客颇为烦闷。
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月十三日,霞客由三里城出发,游历了附近的
韦龟洞、琴水岩、青狮南洞和东岩等溶洞,继而过周安镇、苏吉镇。前面一
条大江“西自万峰石峡中被隘而出,横流而去,复破万峰之峡”,这条两岸
陡峻、河床深嵌在山崖之间的大河,便是红水河。它的上游即是发源于云南
曲靖附近的南北盘江,霞客此次由广西取道贵州入云南东部,目的之一即是
勘 (k1n)察南、北盘江的源头。
三月,霞客经庆远府、河池、南丹进入贵州,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黔
西南之行。这片地区岩溶地貌分布得也较为广泛,有许多溶洞和落水洞。
四月中旬,霞客第三次遇盗。他的路费被所雇挑夫偷走。“穷途之中,
屡遭拐窃”,心情之沮丧可想而知。但是,使他快慰的是,几天后他见到了
全国第一大瀑布——白水河瀑布 (今称黄果树瀑布)。只见“一溪飞捣,万
练飞空……如鲛绡万幅……捣珠崩玉,飞沫反涌,烟雾腾空,势甚雄厉。”
用“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这样的诗句,也不能完全表达出其雄伟的气
势。
就这样,霞客用一整年的时间,行程数千里,考察了从湘桂边境到黔滇
边境的广大石灰岩地区。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壮举。

----------------------- Page 24-----------------------

八、高原留梦滇中旅

云南高原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风景优美,地势高峻,林密山幽,充满神
奇。当然,也有一些恐怖的传说,比如当时盛传云南有许多地方是“瘴疠之
地”。人畜不可能存活。“这更给这片土地披上神秘的色彩。
但徐霞客是那种愈险愈奇愈要探索的人。他在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
下,开始了这次万里之行最后一段、也是最为艰苦的旅程。
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霞客由贵州进入云南。他在云南的考察分
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探访南、北盘江的源头。
在当时交通极为不便,又缺乏精确可靠地图的情况下,单靠徒步行走,
在丛山峻岭之中考察河流水系,其困难程度是不难想象的。
进入云南后,霞客千方百计查找古代文献和官府收藏的地图,随时随地
向当地百姓调查访问,并且不顾路途遥远和重重险阻,沿着一条条支流去追
溯南、北盘江的源头。他用三个多月的时间,才理顺了南北盘江的源流、水
系关系,写成《盘江考》一文。文中指出,北盘江的下流是广西红水河,南
盘江的上源出自曲靖东山,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所称南、北盘江至广西
南宁以西合江镇合流的错误。
尽管 《盘江考》一文由于误信人言,未能认清北盘江的上源和南盘江的
下游,但它的成就仍是巨大的。
霞客在云南考察的第二个阶段,是前往鸡足山,并应丽江土知府木公之
邀,专程赴丽江旅行。
鸡足山座落在宾川县城西北四十公里处,位于滇中高原与滇西横断山脉
的交汇处,因而是当时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文化和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游牧文化
的交接处。此山形状酷似印度佛教胜地灵鹫(ji))山,山脊前伸三支,后有
一趾,形似鸡足。山中苍松翠柏密布,云杉冷杉挺拔。竹林丛生,溪流婉转。
另外,奇峰险障高耸,悬崖瀑布飞挂,珍奇鸟禽繁多,深壑(h6)幽谷藏秀。
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320米,登临其巅,西可望风光旖旎(y! n!)的苍山洱
海,北可眺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自蜀汉以来,山中即建有寺庙,至唐代盛
极一时。
霞客在鸡足山悉檀(t2n)寺下榻后,即着手办理静闻和尚遗骨的安葬事
宜。这时又逢岁末,霞客在山中的禅寺内度过了西行以来的第三个除夕。
正月二十二日,霞客应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增之邀,前往当地考察。
相传纳西族土司木氏世代相袭已有两千余年,宫室的华丽不亚于一方之
王,由于世代没有大的战事,且矿产富饶,丽江在云南诸土郡中,是最富庶
的。
霞客在丽江的名刹——解脱林的别墅中,会见了丽江土司木增,受到他
的热情招待。两个纵论天下,木增对霞客的广博学识深为敬佩和叹服。
霞客在丽江逗留了半个月,对这里的山川形势,风土人情记述甚详。二
月十一日,继续西行,经鹤庆、剑川,于三月十三日来到苍山洱海之滨的大
理。他沿途考察了剑川的莽歇岭,登临了金华山,游览了浪穹附近四山环翠、
胜似西湖的茈 (z!)碧湖,观看了苍山脚下素有盛名的蝴蝶泉。及至大理,
正巧赶上“结棚为市”的三月街盛会。
霞客匆匆游罢屹立在洱海之滨的点苍山,渡过浊流滚滚的澜沧江和急流

----------------------- Page 25-----------------------

奔腾的怒江峡谷继续向滇西挺进。
四月十三日,霞客到达滇西的边陲重镇——腾越(今腾冲)。这是此次
云南之行最后一个重点考察地区。
腾冲境内分布着五十多座火山,而有明显火山口的火山锥,就有二十多
个。与火山密切相联系的地热现象,腾冲共有汽泉、热泉和温泉七十九个。
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大量提及火山地热现象。
在腾冲西北的打鹰山调查时,当地山民告诉霞客:这一带三十年前尽是
蒙蔽无隙的原始森林,密林深处有四个龙潭,深莫能测,只要有轻微的脚步
声,潭中之水便会涌起波浪。有一次,几个牧羊人和五六百只羊全部死亡,
原始森林也燃起熊熊大火,所有的树木竹林全部烧光,连原来的龙潭也消失
而成陆地了。
霞客听罢山民们的描述后,亲自去打鹰山实地考察,结果完全印证了山
民们提供的情况。他发现,“山顶之石,色赭(zh7)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
为浮沫结成者,虽大至合抱,而两指可携。然其质仍坚,真劫灰之余也。”
这种质地坚硬、份量极轻、蜂窝状的浮石,实际上就是火山喷发物。徐霞客
的这一记载要比意大利人莫洛于1707年考察维苏威火山要早七十年。
徐霞客还先后考察了腾冲北部的热水塘和县城南面的硫磺塘。热水塘位
于一个山坞中,有一条水溪自东峡向西流,溪水是冷的,但奇怪的是,溪水
之左右,泉眼随地而出,其大如管。沸腾的热水从泉眼中喷射而出,发出扑
扑的响声,跃出水面二、三寸。当地人就在水塘的下游挖一个圆池,作为露
天浴场。硫磺塘的地热现象比热水塘更壮观,方圆四、五亩,像一口沸腾的
大锅,喷射时声如虎吼,其势甚猛,水柱达数尺高。
霞客在腾冲游历时又一次历险,几乎丧失性命。
他在游巀(上:山;下:杲)(ji6 ni8)峰时,见层岩之上,有一座朝东的
山洞,却苦于无路可通。他让仆人看守行李,独自攀援而上。山坡若刀削斧
劈一般,爬了半里光景,竟无处放脚。霞客只好用手指攀着草根而上。可是,
草被他用力一拽,连根拔出。他又急忙用手指去抠住石头,谁知岩石也风化
了,手刚放上去,岩石便哗哗地往下滚。霞客欲上不能,欲下不得,只能抓
住一块比较结实的地方,紧紧地绷住脚尖,全身牢牢地贴着崖壁,情况危险
极了,稍有不慎,都会粉身碎骨。过了很久,他才慢慢试探着,摸到了一处
可以手攀脚蹬的石块。然后悬空向前移动一手,再移动一脚。一手一脚贴牢
了,这才又向前移动另一手和另一脚。幸而岩块没脱落,可是他已手脚无力,
几乎跌下来。最后终于向上移动了一段,又横贴身子往旁边走。过了约莫半
里路,又下退了一个距离,这才到达洞口。游完此洞之后,他又换了一个方
向下山,然而脚下仍是一片陡崖。幸而野草比较茂盛,他就干脆坐倒在山坡
上,以双脚向前,双手在后,紧紧拉着草根,临空直溜而下。大约过了一里
路,这才到了山脚。事后与仆人相见,真有死而复生之感。霞客说,他生平
所历险境,无过于此。
当年五月十九日,霞客离开腾冲踏上东归之路,重返鸡足山,结束了云
南之行。这个时候,他的身体状况很差,脸部、四肢俱发疹块,皮肤红肿,
但他仍壮心不已。他想再访大理,进一步考察苍山洱海,他还想转道蜀中,
探访峨眉秀色,他甚至有去缅甸考察的设想。
然而,就在此时,他又一次遭到打击:随他西行万里、忠心耿耿的姓顾
的仆人也于九月初一不辞而别了!霞客非常伤感地说:“离乡三载,一主一

----------------------- Page 26-----------------------

仆,形影相依,一旦弃余于万里之外,何其忍也!”
他的健康状况更加恶化。在丽江木太守的全力帮助下,他辗转由湖南回
到阔别已四年之久的故乡。
回江阴老家后,霞客抱病卧床不起。他既不会客,也不问家事,只是把
从野外采集来的“怪石”摩挲(su#)相对,回忆起自己的漫游生涯。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霞客自觉不久于人世,将厚厚的手稿留给
了好友季梦良。然后长叹说:“修短数也!此缺陷界中,复何问迷阳却曲?”
言毕辞世。这一年,他五十六岁。

----------------------- Page 27-----------------------

九、丰富遗产传后人

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曾涌现出一批彪炳史册的大旅行家。汉代的
张骞(qi1n)、司马迁、东晋的法显、北魏的郦道元、唐代的玄奘、元代的
都实、明代的郑和等,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之中,有的是负有朝廷政治使
命涉足异域的外交使臣,有的是为研究佛学的经典,跋山涉水前往佛教圣地
的佛教徒;有的是为了调查历史事件和寻访古人事迹在祖国的大地上漫游的
史学家。
徐霞客与以上所有的人都不同,他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以考察祖国山
河为己任的地理学家。从二十二岁第一次离开家乡直到逝世,在长达三十四
年的漫长岁月里,这位不知疲倦的地理学家,足迹遍及我国的东南沿海、长
江中下游、华北平原、山西高原,以及西南的广西和云贵高原。他毕生在祖
国的大地上进行地理考察,所到之处多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在霞客身上,集中地体现出一位大探险家不畏艰苦、献身于科学事业的
高贵品质。他性格乐观,意志坚强,从不为山重水复疑无路而忧愁,更不因
行程耽误时间而后悔。旅行到不见人烟的荒郊野外,他就燃起篝火,在山野
树石间露宿。狂风暴雨、豺狼虎豹他都等闲视之,不辍行程。他在旅途中遇
到了各种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旅伴死亡、仆人逃跑、湘江遇盗、野岭遭劫、
疾病折磨、断炊威胁……他仍矢志不移地继续前进。湘江遇盗时他身无分文,
陷入绝境,有人劝他返回,他却笑呵呵地说:“我的身上就背着挖土的工具,
何处不可埋我的一把老骨头呢?”乐观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徐霞客白天旅行、探险,晚上就在昏暗的油灯之下,有时甚至就破壁枯
树,燃脂拾穗,走笔为记。他几乎每天都忠实地记录下当天的经过路线,沿
途所见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以及所见所感的心得体会。他在临终前交给
季梦良的手稿,就是他在野外生活和考察的日记,即后来整理出版的传世名
著——《徐霞客游记》。这部卓越的地理学巨著是三、四百年前我国自然山
河和社会历史的生动画卷,某些方面反映了我国乃至全世界当时认识地理环
境的最高水平,因而是地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部文献,我们可
以看到他开创了地理学系统观察自然现象、描述地理环境的新方向。他以清
晰的实测概念和综合的地物描述为基础,表现了地理环境各种要素之间的相
互关系,进行了区域地理特征的比较,从而突破了古典地理学的束缚,使我
国的地理学进入到近代地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他在岩溶地貌研究、水
文地理研究、植物地理研究等许多方面,攀登了当时地理学的世界最高峰。
因此,他和他的游记赢得了“千古奇人、千古奇书”的荣誉。
《徐霞客游记》的最大成就,是对岩溶地貌的考察研究,他被公认为是
全世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霞客在我国的湘、桂、黔、滇四省境内,东
起湖南道州、西至云南罗平的广大地域,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岩溶地貌系统考
察,并且对这些地方的地表结构、水文变化、地区差异、区域特征等方面,
作了详细的描述。他对多达二百二十多个洞穴的探测,为洞穴学研究提供了
不可多得的科学资料。他还用科学的方法,对岩溶地貌的各种类型进行了厘
订名称的尝试。这反映了霞客对岩溶地貌的研究已进入系统化阶段。而在国
外,最早描述和考察石灰岩地貌的是欧洲人爱士培尔,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
行系统分类的是德国科学家瑙曼。霞客比起他们来,分别要早一百五十年和
二百多年。

----------------------- Page 28-----------------------

霞客还致力于江河水系源流脉络的探索。本书开头提到过,他在少年时
代就曾思索长江源于何处。 《尚书》等经典记载长江导源于岷山。霞客并不
迷信经典,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决心通过实地踏勘去加以验证。虽然他未能
到达长江发源地,但他从赣、湘、桂、黔进入云南,一路追溯到金沙江。他
认定岷江不过是长江的一条支流,而金沙江才是长江的上游。他推断,长江
的源头当在昆仑山之南。这一结论尽管还欠精确,但为揭开长江之源的秘密,
指明了正确的途径。
作为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霞客的成就是巨大的。除此之外,他还是一
位杰出的文学家。当 《徐霞客游记》尚未付梓,仅以少数手抄本在很小范围
流传时,许多学者就对游记质朴而绮丽的文字、精详而真实的风格,以及尺
幅千里的丰富内容、推崇不已。明末学者钱谦益盛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
文字,奇文字”,认为“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垠间亦不可无此书也”。有
人推崇它是“千古奇书”、“古今一大奇著作”、“当为古今游记之最”。
清人奚又博评价霞客的游记,说他的文笔很像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叙事状物
又类司马迁。这是十分精辟的评价。
由于历史的曲折,徐霞客所开拓的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一度后继
无人。然而他躬行践履的精神,他熔铸着炽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徐霞客游
记》,却永垂千古,泽被后人。

----------------------- Page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