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法拉第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法拉第
----------------------- Page 1-----------------------



----------------------- Page 2-----------------------

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上,涌现出过一批批、一代代的杰出人物。在他
们当中,有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数不胜数。他们
属于自己的时代,也属于整个人类历史,融合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到公
元18世纪中叶,欧洲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从此,人类在学科的各个领域内,
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个发展过程,也是在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与千千
万万普通劳动者共同努力下进行的。“杰出”与“普通”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本书的主人公——英国人迈克尔·法拉第,就是一位从普普通通的手工工匠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永留青史的杰出人物的。

一、奋斗与追求

这已经是英国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了,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
入了蒸汽时代。1791年9月22日,伦敦城南的铁匠詹姆斯·法拉第家里,
又降生了一个小生命,他是这个家庭中的第五位成员,在他的上面已经有一
个哥哥与一个姐姐。他的降临,给这个贫穷的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父母似乎很喜欢这个可爱的新生儿,为了纪念他的外祖父,父亲给他起
名叫迈克尔。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婴儿,日后发现了电磁感
应,证明了“场”的存在……他的种种发现引起了物理学划时代的革命与进
步。
然而,迈克尔·法拉第的童年是在困苦与饥饿中度过的。6岁时,他和
哥哥罗伯特在父母勒紧腰带的情况下,都进入了一家小学学习。当时英国的
中小学教育,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教孩子们“说话”,这并不是说他们不
会说话,而是他们不会“正确”地说话。当时在英国,要是不会控制腔调,
说上流社会里通行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英语,就别想找到一个上等职业。然而,
要孩子们换一种他们不习惯的腔调来说话,有时候竟比学外国话更困难。许
多人上了好几年学后,说起话来仍旧是含含糊糊,无法改变他们说了多年的
伦敦土话口音。
而迈克尔遇到的麻烦也正是如此。一天,教语音的女老师让他发音,他
却怎么也无法按老师的要求读出音来,刻薄的女老师再一次挖苦了他和他的
哥哥,并用教鞭打了小迈克尔。他和哥哥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们跑回家中向
母亲哭诉了受辱的经过,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回那个女老师的学校中上
学。母亲对老师的行为也很不满,经过考虑后就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把他
们转到了另外一所小学。
他们放学后是没有时间进行复习的,更谈不上痛痛快快地玩耍了,因为
家境贫穷,他们不得不替父母干些活儿。罗伯特每天放学后要到父亲的铁匠
铺里帮忙;迈克尔则要回家看护小妹妹。妈妈把妹妹交给迈克尔照管,她自
己就可以腾出身来,到市场上去买点便宜货,为了节省每一个便士(便士是
英国的辅币,现在100新便士合1英镑;按当时英国币制,每12便士是1
先令、每20先令合1英镑)而讨价还价、争吵、到处跑。只要看到妈妈回家
时那愁苦的表情、那个空空如也的购物口袋,迈克尔就明白:今天粮食又涨
钱了,蔬菜也提价了。而肉食呢?这一家子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就是在这样一种困苦的生活中,詹姆斯·法拉第的4个孩子渐渐成长起
来;然而他的心情也逐渐地沉重起来。因为他常常闹病,身体很虚弱,经常
是没打几下铁锤,就开始心慌意乱。对于一个靠出卖体力的铁匠来说,有什

----------------------- Page 3-----------------------

么比失去健康更可怕的呢?他希望能够休息几天,可是这个愿望是无法实现
的,因为一家6口要靠他的劳动来维持生活。就这样,他拖着疲惫的身体继
续干了下去,直到有一天支撑不住了,只能躺在床上叹息。
就这样,一家人失去了生活来源,只能靠少得可怜的救济金过日子。这
时候,迈克尔·法拉第9岁。全家每星期领来的救济粮,分到迈克尔手里的,
只有一个不大的面包,像他那样正在长身体的男孩子,一次就可以把面包吃
完。可是,为了活下去,妈妈只能把面包切成14片,让他早晚各吃一片。懂
事的迈克尔看到妈妈那红肿的眼圈,疲劳不堪的身体,使劲地点了点头。幸
好,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太久。半后年,13岁的罗伯特子承父业,进了一家铁
匠铺;妹妹长大了些,妈妈抽空到有钱人家去干零活了。一家人终于从死亡
线上挣扎过来。
3年以后,迈克尔13岁,为了维持家中的生活,他只得离开了学校,父
亲把他送到了伦敦布朗福特街2号一家装订图书的书店学徒。历史常常对许
多事作了巧妙的安排,从以后的发展道路表明,在法拉第迈向科学高峰的千
里之行中,这是迈向重要的第一步。
里博先生开的这家店铺,经营书籍装帧,也销售图书、文具,出租报纸。
19世纪初,欧洲的出版印刷业还不很发达,书价昂贵,图书成为一种奢侈品,
只有很有钱的人才买得起。一本书常常是翻来覆去地看,甚至传给儿孙,等
到书的封面磨坏或散页后,主人就把它送到书籍装订铺去重新装订,然后像
新书一样放在书柜里。这时报纸也没有大量发行,而且价格也很贵,除了显
贵豪富,很少有人订得起报纸。一般的中等人家都是租报,看一会儿再还。
里博在报馆订了几份报纸,由报童按一定的路线送到租报者的家中。那几年
英国正在和法国作战,人们都很关心战局,所以向里博租报的用户越来越多,
他也正需要送报的报童。里博答应老铁匠,让迈克尔送一年报,要是孩子机
灵懂事、手脚勤快,一年后正式收他作学徒。
从此,迈克尔·法拉第开始了独立生活的历程。他不畏严寒酷暑,过街
穿巷,在伦敦城里奔波。虽然这个工作很辛苦,吃惯了苦的他不觉得累,能
把自己挣来的钱补贴家用,他高兴;趁着送报的空闲也看看报,他也高兴。
虽说报纸上有许多字不认识,许多人名、地名不知道,但这难不倒好学的迈
克尔,他经常问别人。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见到迈克尔聪明伶俐、吃苦耐劳,又肯学习,
里博先生很满意,正式收他为学徒,7年满师。就这样,迈克尔搬到了里博
的书店里,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迈克尔的母亲不认识字,父亲也识字不多,
家里只有一本书,那就是家家都有的《圣经》。可是现在,上下左右都是书,
从 《一千零一夜》到《莎士比亚戏剧集》,从一般科学读物到《大英百科全
书》,应有尽有。这里是知识的源泉、智慧的海洋。
手巧心灵的迈克尔很快学会了书籍装订的手艺,没过多长时间,就赶上
了店里的师傅。于是,在闲暇之时,他可以看看自己亲手装订的书了。起初
他只是觉得很有意思,想知道这些书到底都讲了些什么,不过信手翻看而已;
但日久天长,他逐渐被书本的精彩内容吸引住了。开始,他是有书必读;后
来,当他读过了沃茨博士的《心智论》,才明白了如何选择书籍、怎样自学
与修养。这是法拉第科学生命的开端,这个开端对这位未来的科学巨匠的生
活道路的影响是很大的。
迈克尔很幸运,碰上了里博先生这样的好老板。要是换一个人,像他这

----------------------- Page 4-----------------------

样的小学徒,不守本分而是在干活的地方读书,早就要挨骂了。但里博先生
是位心地善良的人。他开书铺,书是他的饭碗、又是他的爱好。爱读书的人
他见得多了,可是像迈克尔这样爱书如命的人,倒是第一次见到。每晚收工
以后,迈克尔总是把切刀、铜尺、胶水这些装订书籍的用具收拾得整整齐齐,
然后连饭也不吃、工作服也不脱,就坐在工作台前全神贯注地看起书来。他
边看边记,碰到好的插图就临摹下来,看书时,他时而沉思,时而比比划划,
时而又露出幸福的微笑。里博先生也被他这种好学精神所感动。他鼓励迈克
尔说:“读吧,迈克尔,你好好地读书吧!想读什么就读什么,通晓书中的
内容并不会妨碍你成为一个好订书匠的。”
自己的勤奋与天才再加上店主的支持,使迈克尔渐渐走上了科学之路。
不久,他又阅读了《大英百科全书》的一部分和《化学漫谈》一书。《大英
百科全书》里讲的那些电的现象,《化学漫谈》中讲的那些化学实验,把迈
克尔迷住了。他走进了一个神奇而充满科学的知识殿堂。为了亲眼看到书中
讲述的那些神奇的实验现象,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买了一些简单的实验仪
器和药品,按照书上叙述的实验过程,逐个进行试验。
以前从未经过严格实验训练的他,在这一时期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由
于每一件仪器、每一点药品、试剂都来之不易,所以他备加珍惜,对每次进
行的实验,他都本能地设计好周密的实验步骤,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的结果,
以免造成任何一点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正是这种非常的境遇,培养了他超
凡的实验本领和善于观察的能力。这对他能在以后的科学上纵横驰骋,起到
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科学家能否取得重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他是否严谨和仔细。
时光如流水一般逝去。5年以后,迈克尔·法拉第已经成了一个大小伙
子;他的科学知识,也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增长。他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订
书匠了,几年的努力使法拉第进入了科学之门的门槛。他在等待机遇,一有
机遇,他就会跨过门槛,深入到科学的腹地。

二、机遇与转折

法拉第对科学的兴趣愈来愈浓厚了,视野也愈来愈宽广了。这时,书店
已不能全部满足他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
1810年2月到1811年9月,法拉第先后听了十几次自然科学家塔特姆
的自然哲学演讲,感到受益匪浅。他每次都作了详细的笔记,并把这些誊抄
清楚的笔记装订成册。这是他第一次从别人那里得到直观的启示。
当时,英国皇家学院化学教授戴维的通俗化学讲座是非常著名的,吸引
了上流社会一大批热衷科学以及附庸风雅的听众。对化学的爱好使法拉第忘
记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地位低下的订书匠竟想到皇家学院去听大名鼎鼎的戴
维爵士的讲演,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对
戴维的无比崇敬,使法拉第无法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他通过订书铺的一
个老主顾,终于得到了戴维讲演会的4张入场券。
1812年2月29日,法拉第盼望已久的夜晚终于来到了。吃完晚饭后,
法拉第换上一身干净衣服,向戴维的讲演地点——英国皇家科学院走去。当
来到这幢灰白的四层楼之前时,法拉第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从里博的书店
走到这里用不了多长时间,而他却像经过千里跋涉后,来到了一个新世界的

----------------------- Page 5-----------------------

门前,他兴奋、激动、喜悦。在他当学徒6年多的漫长时间里,他的每一个
便士,每一点空闲的时间,他全部的精神和能力,都奉献给了科学。他之所
以这样做,是源于对科学的热爱,他并没有期待回报。可是现在,神圣的科
学开始向他招手了。
进入大厅后不久,戴维出现了,法拉第的心也随着戴维的讲演进入了一
个神奇的世界。但他没有忘记作笔记,翻过一页又一页……时间,对于法拉
第来说,如梦一般地过去了。以后戴维的几次讲演,法拉第都聚精会神地聆
听,并做了详细的演讲记录;回去后按戴维所讲的,进行反复实验。他对于
每次听到的内容,都力求融会贯通和牢固掌握。在1000多位听众中,他是一
位最认真而又最不为人所知的听众。令他感到遗憾的是:听了4次讲演后,
戴维就宣布停止已经持续近10年的化学通俗讲演,和他的新婚妻子去苏格兰
度蜜月,回来以后他将把精力投入到创造性地科学研究中去。
1812年10月,法拉第完成了7年学徒的合同出师了,成了迈克尔·法
拉第师傅。里博认为自己的书店太小,法拉第再呆下去也不会有多大发展,
于是就把他推荐给一所较大的书籍装订店的主人——德拉罗舍。随后,法拉
第成了德拉罗舍的雇员。
此时的法拉第已经被科学所迷住,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科学生涯的憧憬。
而新老板德拉罗舍可不像里博那样为人和善,他是个典型的生意人。他根本
不理解法拉第的兴趣、爱好和对科学的追求。在他看来,法拉第的职业是订
书,一个好雇员的唯一标准就是专心订书,不应干别的什么事;否则就是见
异思迁,不守本分。他不明白,各种实验同订书有什么关系?看书对订书又
有什么益处?所以他规定在他的书店里不许看书,更不许进行任何实验。
就这样,本来已经对科学生活向往已久的法拉第在环境的催逼下,萌发
了跳出现在所从事的职业的想法。他这样想是因为他热爱科学,心甘情愿地
把自己的全部智慧与精力奉献给科学事业;而不是寻求功名利禄的蹊径,更
没有奢望有朝一日会登上科学的顶峰;他只是想能够脱离眼前的阻碍,继续
从事他热爱的科学工作而已。
但是,法拉第也很现实,如果立刻离开订书店,他将失去生活的着落;
而通向科学的道路上,他也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能为他推荐,更没有一
个官居要职的人物可以替他引见。所以他还是暂时在德拉罗舍的订书店工
作。在绝望中,他燃起了一丝希望:他认识戴维,听过戴维的讲演;尽管戴
维并不认识他这个无名小卒。于是,1812年12月,他鼓足勇气给戴维写了
一封自荐信,叙述他对科学的向往与热情;而且他还把经过自己整理、装订
的讲演记录,一起寄给了已经回到皇家学院的戴维爵士。
信发出后,他料想这位著名的科学家,不会给一个素不相识的订书匠回
信的,但他仍然把自己的未来命运寄托在这虚无飘渺的一线希望之上,渴望
着戴维能给他回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才,机遇往往总会垂青于他的。
那一线希望实现了。戴维收到法拉第书信时,瞥见一本书,书脊上印着几个
烫金的字:“亨·戴维爵士讲演录。”信手翻下去,就怔住了。这本书是手
写的;他的4次讲演总共才讲了4个多小时,没想到竟记下了386页!他讲
过的内容都记下来了;许多没有讲的内容,也都补充上了。漂亮的字体配以
精美的插图,这中间融入了多少爱戴、敬仰与信任啊!随后,戴维又仔细地
看了法拉第的来信。他被感动了,这封感情真挚的信引起了戴维对往事的回

----------------------- Page 6-----------------------

忆。十多年前他的亲身经历,与现在的法拉第有着惊人的巧合:出身低微、
家境贫穷,当过学徒,向往科学……从法拉第的身上,戴维不仅看到了自己
的过去——勇于追求理想,敢于向命运挑战,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从 《讲演录》中,戴维还发现了法拉第的一个突出优点——条理清晰、周密
细致的工作作风。他很清楚,这样的精神和作风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有多么不
可估量的价值。
当天晚上,戴维给法拉第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称赞了法拉第的才
能和工作作风,并邀他于1月份在皇家学院见面。这封回信立刻点燃了法拉
第蕴藏已久的希望之火。
1月底,两人会面了。法拉第向戴维叙述了自己的困境,表明了自己内
心的苦恼,表示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强烈进取心。戴维很同情法拉第,表示有
机会一定替他物色合适的工作,并愿意借书给他阅读。
1813年3月初的一天,一辆大型马车停到了法拉第的家门口,他收到了
戴维派人送来的一封信。戴维告诉他,如果他的愿望没有改变的话,明天就
到皇家学院去一趟。法拉第立刻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他梦寐以求的愿望终
于要实现了,他欣喜若狂,激动得整夜没睡。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了皇
家学院,戴维问他,皇家学院的实验室正缺一位助理实验员,不知他是否愿
意就任;法拉第高兴还来不及,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他愉快地走进皇家学院,
从此和订书店告别了。这件事的发生,是法拉第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是
他科学生命的真正开端。对他来说,一切都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他的黎明,
他的日出,他美好未来的开始。

三、成长中的科学家

皇家学院是一块培育科学家的肥沃土壤。法拉第进入皇家学院后,要经
常给戴维的各种实验当帮手。在空余时间,他可以出入皇家学院的讲演厅,
聆听诸多名家的讲座,可以从学院的丰富藏书中吸取营养,还可以及时地了
解到国内以及欧洲大陆的各种科学新发现。工作的辛苦、地位的低下与待遇
的菲薄,法拉第都毫不在意,因为他认为自己从工作中找到了生活的真缔并
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他虽然没上过几年学,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但已经从多
年的刻苦自学中积累了相当多的化学与物理知识,尤其是他那细致入微、善
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更是出类拔萃。进入皇家学院的他,好比如
虎添翼,理论知识也增长得很快。不久,法拉第就成为戴维的得力助手。
1813年10月,戴维与他的夫人准备到欧洲大陆考察,他邀请法拉第以
私人秘书的身份随行。这对于刚进入皇家学院不久的法拉第来说,真是做梦
也想不到的好机会。他不仅可以到国外去开眼界、见世面、学习外国语,而
且作为戴维的助手,他将有机会认识欧洲各国的第一流学者,直接了解各国
的科学发展情况。
然而,就在他们临行前,事情有了一些变化,戴维夫妇的仆人不愿远离
乡土,再临时找人也已经来不及了,因此他们希望法拉第能够暂且作为仆人
随行,并表示到巴黎后马上另找仆人。渴望到欧洲大陆见识广阔科学天地的
法拉第,同意了戴维的安排,尽管他的心里很不愿意。
1813年10月13日,戴维一行上路了。展现在法拉第眼前的,又是一个
新的自然世界。他以前没有见过山,没有见过海,无边无际的田野、丘陵、

----------------------- Page 7-----------------------

绵延的森林,他全都没见过。作为一个善于观察周围一切事物的科学工作者
来说,法拉第通过细致地观察、冷静地分析,记下了大量的旅行日记。
然而,在为期18个月的出国考察中,从法国的巴黎、里昂、蒙彼利埃,
一直到意大利的都灵、佛罗伦萨、罗马、米兰,戴维夫妇始终没有另找仆人
来替代法拉第。这样,本来的临时帮忙变成了长期义务,科学助手成了助手
兼听差。戴维忘了自己的诺言,一半是因为他太忙,顾不上这种“小事情”,
另一半也是因为专断,不太体谅自己的属下。戴维对于自己的食言,多少有
点感到对不起法拉第。所以他吩咐法拉第做事时往往是态度和蔼、口气亲切。
至于戴维的夫人,则是另一回事。因为她出身豪富之家,有不少贵族亲戚,
所以生性傲慢暴戾,对法拉第说话也是一种主人对奴仆的口气,盛气凌人,
对法拉第给以各种难堪和屈辱。正如法拉第自己所说的:“她为了要显示自
己的高贵,于是尽量对我凌辱。”
现实往往是不公平的,一个具有非凡科学才能的人才,竟要受到一个无
知暴戾妇人的驱使奴役。法拉第无奈地受辱蒙垢。
欧洲大陆科学界的思想与英国相比要开明得多,他们不以门第作为衡量
尊卑荣辱的标准。他们在日内瓦学院德拉里弗教授家作客时,德拉里弗十分
赏识法拉第的才干。而当戴维夫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荣,坚持不让法拉第与
主人同桌就餐时,他感到分外吃惊,后来他坚持要邀请法拉第同桌就餐。这
使法拉第的心中感到异常的温暖。德拉里弗与法拉第此后就一直保持着诚挚
的友谊,一直持续到下一代——德拉里弗的儿子——在德拉里弗去世后仍然
与法拉第保持着非常要好的关系。
18个月的旅行考察结束了,这次考察对法拉第来说是有甜也有苦。甜的
是: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如此广阔的世界,知道了许多闻所未闻的事;见到了
不少世界著名的人物——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电学元老、伏打电池
的发明人伏打……这一切都使他的见识陡然增加。苦的是:受到了人格的屈
辱与不公平的待遇。但总的来说,这次旅行使法拉第受益匪浅,可以说是得
大于失。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他就要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回到皇家学院后,法拉第继续任戴维的实验助手。但实际上,他既是助
手,又是独立研究人员;既是勤杂工,又是技工。从洗刷实验器皿到撰写实
验报告,只要是和科学研究有关的事,他没有一样不干的。
1815年底,在法拉第的协助下,戴维完成了可供矿井实用的安全灯。安
全灯的发明不仅拯救了无数矿工的生命,而且促进了英国煤矿工业的大发
展,因此有人把这一发明与滑铁卢大败拿破仑并列为 1815年英国的两大胜
利。
法拉第还参加了由一群热情的青年组织的伦敦市哲学会,他常在会上讲
演化学与物理。于是早先性格沉默、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说话的他,练就了过
硬的演讲本领,能十分自如地在众目睽睽之下慷慨陈词了。此时,他所撰写
的一些研究论文也开始纷纷发表。
学习、实验、讲演、写文章,构成了法拉第生活的全部内容。就这样,
时光一年年地过去了,他虽然已经快30岁了,可还是孑然一人。除了回家看
望母亲和参加哲学会的聚会外,他几乎哪儿也不去,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
就在这时,一位名叫萨拉的姑娘冲进了他原先宁静的生活圈子,在他的
心灵湖面上激起了涟漪。萨拉是一位性格开朗、温文尔雅、聪颖贤惠的好姑
娘,她没有许多青年女子常有的虚荣心和对金钱的贪欲。法拉第正是爱上了

----------------------- Page 8-----------------------

她这一特点。
1821年6月12日,法拉第和萨拉结婚了。在以后将近50年的共同生活
中,他们互敬互爱,真挚的爱情火焰始终熊熊燃烧。在法拉第取得成功之时,
她和丈夫共同分享喜悦;当法拉第失败之后,她更分担丈夫的痛苦与不安。
她平平淡淡,不慕虚荣,终生与法拉第一起过着清贫而自足的生活。正因为
有她为法拉第的事业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与爱心,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
了法拉第向科学高峰迈进的步伐。所以当今天我们称颂法拉第的巨大成就
时,萨拉的名字也是不应遗忘的。
四、成就与风波

这一时期,整个欧洲科学界的研究焦点是电和磁的关系。
从人类茹毛饮血的祖先开始,就对天上的闪电和雷鸣感到无限恐惧。后
来,有人发现了静电现象,知道电有两种:正电和负电。1793年,意大利学
者伏打发明了能够产生持续电流的伏打电池。从此,电学从静电的领域进入
了流电的领域,研究电流各种效应的流电学大踏步前进了。
流电学所取得的第一个伟大成就,是电解,科学家们运用电解化合物的
手段,发现了多种新的化学元素。
流电学所取得的第二个伟大成就是发现了电流和磁的相互关系。
通过几个世纪的研究,科学家们在思索:电有正负极,磁也有正负极,
那么电和磁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呢?许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但都没有
得到准确的研究成果,这个问题悬而未决,直到 1820年才得到了初步的解
决。就在这一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奥斯特教授经过几年的反复研究,向科
学界公布了电流的磁效应:在通电流的导线周围磁针产生偏转现象。这一下,
轰动了整个科学界,英国也不例外。电流对磁能产生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
了,那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到底是怎么样呢?各国科学家都朝着这个方向
而努力。不久,法国科学家比奥和萨伐尔,确立了电流对磁极作用的定量规
律,他们的结果后被称为比奥—萨伐尔定律。法国科学家安培还建立了电流
与电流间规律的安培定律。
戴维此时已经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他也在研究电流和磁的相互关
系,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比起法国同行来就逊色多了。而且,他已经把自
己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向了贵族社会的时髦享受与交际应酬。他没有想到,
电磁学的下一步进展,就要由他的助手法拉第来完成了。
1821年4月,英国另外一位与戴维齐名的著名科学家华拉斯顿来找戴
维。他认为:既然通电的导线能使磁针发生偏转,那么如果在两个金块中间
夹一根直导线,通上电流,然后拿一根磁棒移近导线,那么导线就会绕着自
己的轴转起来。说完后,他就在戴维的实验室里进行了实验,但反复试验后
并没有出现华拉斯顿预期的结果。于是他放弃了试验。当法拉第听他们讨论
这一实验后,凭着自己的实际经验认为:这实验是有可能成功的,因此他开
始着手做此实验。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在分析原因时,他意识到了:导线应
该是绕着磁铁公转,而不是像华拉斯顿所认为的自转。
有了这个想法后,法拉第设计了新的试验用具,开始了新的实验。由于
他的不懈努力与实际能力,1821年9月3日,他终于看到了他所想象的一幕:
导线绕磁铁自行旋转起来 (见图1)。“它转动了!成功了!”法拉第兴奋
地围着实验台大喊大叫。经过多次重复的实验,都出现了相同的结果。这时,

----------------------- Page 9-----------------------

法拉第有一种预感:他所作的电磁转动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结果。因为无
论是奥斯特还是安培,他们只是证明了磁力的存在,而现在他却证实了这种
磁力能使通电导线不停地转动。这应该是电磁学的一个突破。于是,他写了
一篇实验报告寄给了《科学季刊》。10月号的《科学季刊》,马上刊登了法
拉第的这一重要的新发现。
然而,法拉第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有人说他的研究成果是“剽窃”的,
这一研究成果本应属于华拉斯顿。起初,法拉第认为:这是误会,于是他向
人们解释他与华拉斯顿两人实验的不同,但许多人还是不以为然,以为法拉
第如同窃贼一样把华拉斯顿即将到手的科研成果窃取到自己的名下。这种蛮
不讲理的指责使法拉第十分痛苦。这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他的荣誉、他的
人格受到了贬损和玷污。
这时,法拉第与戴维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本来,华拉斯顿对别人传言
法拉第“剽窃”自己的“成果”,心里很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就不以
为然。但戴维却觉得心里有气,他认为:关于电磁转动,是华拉斯顿根据自
己的理论提出来的。华拉斯顿亲自设计并且动手实验,他戴维也参加了实验。
虽说当时功亏一篑,但只要再努一把力,他们就一定会成功的;然而半路杀
出一个法拉第,把自己垂手可得的果实“抢”走了。更让他生气的是,欧洲
大陆上那些科学杂志,马上翻译登载了法拉第的论文,并且对法拉第大加称
颂,什么“科学界的新星”啦,“巧妙无比的实验”啦,这些赞词让戴维极
为不满。戴维嫉妒了。老师嫉妒学生、提拔者嫉妒被提拔者、大人物嫉妒小
人物,这是因为后者超越了前者。
戴维开始有意地压制法拉第了。不久,法拉第写了一篇关于氯气液化新
发现的论文。按照当时的习惯,助手的研究报告和论文要经过有关的教授审
阅;再加上有上次事件的教训,法拉第把自己的论文呈请戴维过目。戴维看
过后,在论文开头加了一段开场白,强调他本人是这次研究工作的发起人;
在结尾还注解这次新发现的结果是他早就设想过的。法拉第对此举感到气
愤,但也无可奈何,因为戴维毕竟是他的恩人和老师。然而,法拉第也意识
到了戴维在嫉妒他,有意压制自己。戴维在法拉第心目中的偶像地位也就因
此而逐渐动摇了。
接着发生了一件更触目惊心的事情。
1823年,由于法拉第在化学、物理研究方面的新发现,他被提名为皇家
学会会员候选人。按照传统的选举新会员的规定,候选人能否最终入选,需
要得到大多数正式会员的同意。此时,华拉斯顿教授已经声明过:那些所谓
法拉第“剽窃”他的实验成果的传闻,纯系乌有,成果是属于法拉第自己的;
他首先表示同意法拉第入选,另外大多数的学会成员也对法拉第入会表示了
认可。只有一个人表示了反对意见,这就是戴维。他说法拉第现在入选皇家
学会还早了点,还需要再锻炼一段时间。所以,他私下要法拉第自己退出候
选人的选举,法拉第表示拒绝。接着他又以皇家学会会长的身份要求提名支
持法拉第当选的会员们撤消他们的提议,也没有成功。
戴维成了孤家寡人,最终没能够取消法拉第的候选人资格。他只能采取
拖延选举日期的办法,拖了半年,直到1824年1月才举行选举。皇家学会会
员的选举是无记名投票,但是这一次大家都很清楚,是谁投了反对票。
进入了英国皇家学会的法拉第,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更是如鱼得水,不
断取得新的成就。1825年,法拉第升任皇家实验室总监。1829年,他被晋升

----------------------- Page 10-----------------------

为教授。此时,他38岁。
法拉第从一个订书工匠,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才智,终于一步一阶地跃升
到最高科学尊位。
五、转磁为电和电磁感应定律

在证明了电可以转化为磁后,许多科学家放慢了前进的脚步。但迈克
尔·法拉第却在想一个新问题:“既然电可以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
产生电呢?”“如果能够转磁为电,那么人类将得到一种新的、源源不断的
能源。”
“必须转磁为电。”这是1822年法拉第在自己工作日志上写下的目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法拉第不断地进行着各种试验。他的口袋里装满
了磁铁、导线和线圈。他坚信:电流产生磁场是一种感应,那么就一定会有
磁转为电的反感应。
金属导线一通电流就产生了磁场,绕有导线的铁块一通电流就成为电磁
铁。那么,怎样通过磁铁使导线中产生出电流来呢?他把磁铁静置于由铜丝
绕成的线圈中,没有电流产生;将一根通电导线与磁铁挨近线圈,也没有电
流产生……在几年的试验中,法拉第使用过各种形状的磁铁,变换了磁铁与
导线或线圈的各种相对位置,进行了多次试验。但所有的方法都没能使导线
中产生电流。
失败一个接一个,挫折与失望不断袭击着他。每次实验前希望获得成功
的愿望,都在无情的实验结果面前破灭了。然而,失败并没有动摇法拉第的
决心,时间的延续也没能磨灭他转磁为电的坚定信念。他承受着失败带来的
苦痛,继续坚持试验,每次都进行仔细观察,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及其原因。
就这样,十年的时光过去了。
历史记下了1831年10月17日这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法拉第像往
常一样进行着实验。这次,他准备了一根22厘米长、2.2厘米粗的磁铁棒,
另外又把67米长的铜丝绕在一个导线圈上,在铜丝的末端接着一个电流测量
表。 (见图2)
实验时,法拉第将磁棒一端接近线圈,这时电流测量表的指针如同以前
实验时显示的那样,一点没动。他使磁棒与线圈平行,但指针还是没有反应。
这时,法拉第猛地把磁棒插入线圈,突然,他朝思暮想的现象出现了——电
流测量表的指针摆动了一下。法拉第心头一震——把磁转变成电,这多年的
理想不是实现了吗?他又把磁棒猛地抽出来,指针又摆动了一下,这次是朝
着相反方向。他把磁棒又转过来,朝里猛插,向外猛拔;再插、再拔……电
流表的指针来回摆动,法拉第的心也跟着剧烈跳动起来。“成功了!”
此刻,他已完全忘记近10年来无数次失败带给他的失望与痛苦,他的身
心深深地沉浸在成功的巨大喜悦之中。他像一个孩子似的在实验室里狂蹦乱
跳起来。
以后的多次实验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转磁为电的想法终于成了事实。
但法拉第并没有因此而停步不前,他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多年来反
复千百次的实验都没能成功,唯独这样做才获得成功了呢?他想寻找到规律
性的东西。
经过仔细地回忆与思索,再加上实验的验证,法拉第终于意识到成功的
关键所在——运动才能产生电流。在以前的实验中,磁铁相对于导线和线圈

----------------------- Page 11-----------------------

是没有运动的,所有实验均是在静止前提下进行的。而通过现在的实验发现,
只有当磁铁插入线圈或从线圈抽出的一瞬间,才能产生电流 (法拉第把此电
流称为感生电流——由感应而产生的电流,而把产生感生电流的电动势叫作
感生电动势)。
接着他又发现,不论是将磁铁插入静置的线圈内,还是将线圈套到静置
的磁铁上,只要两者之中有一个以一定的方式进行运动,就会有感生电流产
生。因此,他得出:“要将磁转化为电,运动是必要条件”的结论。
但为什么运动是产生感生电流的必要条件呢?感生电动势与感生电流的
大小以及方向,是否与运动方式有关呢?这又是法拉第思考的新问题。在科
学上往往是这样,实验的成功与新现象的发现和新规律的总结,常常引出更
多的疑问,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经过了多次紧张的试验与反复的研究之后,法拉第得出了“金属导线
必须切割磁力线才能产生感生电流”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在试验过程中,法拉第还发现,导线切割磁力线的速度越快,导线中产
生的感生电动势也就越大;切割磁力线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感生电动势方向
(或感生电流方向)也不同。
法拉第将以上的结果与发现总结成定律,这就是著名的 “电磁感应定
律。”这一定律不仅揭示了电流与磁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更为重要的是
定律表明了:只要能持续不断地使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就能
够产生出源源不断的电能来。这是一项多么重大的发现啊!以后的世界面貌,
在很大程度上将因这个定律的出现而大为改观。也就是说,法拉第的这一杰
出发现,预示着电能被人类所用有了可能;而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也将由
此定律的创立而大大加快。
电磁感应定律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从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30年代这
一历史时期内的各种电学现象与规律不断被发现的必然产物。特定的历史时
期就需要有特定的历史人物。法拉第勤于思考、精于观察,对科学工作有着
源源不断的热情,在失败面前毫不气馁,能够重整旗鼓,再次向前。他所具
有的这些特点,正迎合了那个时代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10年里,法拉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为他奠
定了不断接近成功的基础。他把每次的失败都当作砖,用它筑梯。随着失败
的增加,梯子的高度也增高,他也就站得更高,最后终于登上了别人难于登
上的顶峰。
电磁感应定律的创立,使法拉第蜚声国内外。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这一功
绩,把电磁感应定律命名为“法拉第定律”。

六、电解定律的创立

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后,法拉第又对电现象进行了大量广泛而深入的研
究。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大自然是统一的、和谐的。
大自然中万物纷呈,变化无穷。电,能生光、生热、生磁,引起各种化
学反应;反过来化学作用也能产生电,磁也能产生电。法拉第以为,所谓的
电、光、热、磁,以及化学亲和力、万有吸引力——这些无所不在、千变万
化的力,实质上是源于大自然的同一的力。它们只不过是名称不同、表现形
式各异罢了。

----------------------- Page 12-----------------------

根据这个认识,法拉第开始研究电的统一性。到那时候为止,除了雷电
之外,已经发现的有五种不同来源的电——摩擦电、伏打电、热电、动物电
和磁感应电。这五种电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的地方。有人认为它们是
同一种东西,有人则认为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法拉第对这五种电进
行了全面的考察。将电的效应归纳为静电的与电流的两大类;电流的效应又
分为发热、磁、化学分解、生理效应、电火花五种。法拉第根据自己的实验
结果,证明了前三种电有静电与电流的全部效应;动物电显示了生理、磁、
化学等三种效应;热电只显示生理效应和磁效应。他把这几种电间的差别归
因于“电量”和“强度”的不同,而不是本质的不同。于是,法拉第得出了
结论“不论电的来源如何,它们的本性都是相同的。”法拉第用电的同一性
为他的信念——“自然是统一的”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电的同一性研究直接导致法拉第发现了电解定律。
今天我们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则由原子组成 (也有
一些单原子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原子是由带正电
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间之所以能够化合,就是靠着电的引
力。以上的结论,现在听起来很简单,但却是几代科学家(法拉第就是其中
的一员)耗尽心血,研究、实验、探索,最终才认识到的。
19世纪初,人类对电的研究还很粗浅,对于物质结构与电的关系,更是
茫然无知。电是什么?物质是什么?电、物质结构与化学变化之间又有何关
系?对于这些问题,各国科学家争论不休。有人认为,电就是一种微粒,构
成了物质;有人认为,电是物质微粒的一种振动,就像热那样;有人则提出:
电是流体。德国科学家格罗图斯提出一种假说,认为产生伏打电的伏打电池
实际上是块电磁铁。戴维则主张,电是与分子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安培提出
有分子电流存在,并用分子电流来解释了磁铁的磁性,但认为分子电流的电
量是“组成分子的原子分解以后的产物”。德拉里弗却又主张:电和物质是
两种不同的东西,是可以各自独立存在的……
电、分子、化学变化的内部机制,这些都是微观现象,是无法直接观察
到的,要从人们能够观察的宏观现象去推断微观的结构,是相当困难的事,
难免会出现种种混乱与错误。
1832年,法拉第开始从事电化学研究的时候,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各种理
论纠缠在一起、难以分辨真理与谬误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法拉第首先了
解各种意见,进行鉴别比较。对每家的理论学说,分别实验,检验其正确与
否和实用价值。对于自己的种种设想,法拉第也是用实验来验证。
走过了许多的弯路、碰了一次又一次的钉子后,法拉第最后终于找到了
研究电化学规律的办法——称量出电极上析出的物质重量,把它与流过电极
的电量进行比较。于是,法拉第试图发明一种能够测量“电”量的大小的仪
器,以确定各种电之间量的关系。但用什么方法来制造这样一种仪器呢?
才思敏捷的法拉第想到了电解方法。电解现象早已发现了,并已被科学
家们用来获取或提炼某些化学元素。法拉第想:电解时分离出来的物质的量
一定是与通电量的多少有关,比如水电解时产生了氢和氧两种气体,那么能
否根据电解时从电极上逸出的气体量的多少,来计算出通过水的电量呢?想
到这些,法拉第又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经过大量实验证实了他的想法:电解时分离出来的物质数量与通电量两
者之间存在着严格的量的关系。于是,电量计创制出来了。同时,一个远比

----------------------- Page 13-----------------------

电量计更为重要的规律也随之问世了,这就是著名的“法拉第电解定律”。
电解定律是法拉第在研究与发明电量计过程中的意外收获,也可以说是
电量计的副产品,但其重要性却是电量计的千百倍。这如同一个进行潜水锻
炼的爱好者,在进行锻炼,达到了强健体魄目的同时,在水中发现了古代装
满贵重物品的沉船。
电解定律有两条:
一、电解的时候,在电极上析出的物质重量,与通过电极的电量成正比;
二、如果在同时间内通过的电量相同,那么析出的不同物质的化学“克
当量”数相等。(电解一个克当量物质的用电量,叫一个“法拉第”,等于
96484库仑。)
下面,我们就用法拉第实验最多的“水的电解”为例,来说明这两条定
律。
把两片铂做的电极插在水中,通上电流,负极上就会有氢气析出,正极
上则有氧气析出。根据第一定律,两个电极间通过的电流量越大,时间越长,
电极上所析出的氢气与氧气就越多。
为了理解第二定律,先要知道什么叫做当量、克当量、克当量数。再以
水为例。我们知道,每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组成的,用
结构式表示,就是:H-O-H。而氢(H)的化合价是1,氧(O)的化合价为2;
那么,元素的原子量被化合价除,就是这个元素的当量。如:氢的原子量是
1、化合价也是1,那它的当量就是1;氧的原子量是16、化合价是2,那它
的当量就是8。1克氢称为1个克当量氢,它的克当量数是1;2克氢称为2
个克当量氢,它的克当量数是2;……元素化合成化合物或化合物分解成元
素时,每一元素的重量比等于当量比,所以它们的克当量数就相等。比如电
解9克水,一定得到1克氢与8克氧,氢与氧的克当量数都是1,是相等的。
有了这些关于当量的知识,我们就可以说明法拉第的第二电解定律了。
根据这条定律,要电解出1克当量的氢气(重1克)与1克当量的氧气(重
8克),两片铂电极之间就需要通过一个“法拉第”的电量,也就是96484
库仑。同样,比如铜的当量是31.8,氯的当量是35.5,那么电解氯化铜水溶
液的时候,要得到31.8克铜和35.5克氯气,也需要一个“法拉第”的电量。
生物进化论奠基者达尔文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
遍的规律或结论。”法拉第电解定律的创立过程,非常清楚地印证了达尔文
的这句名言。电解定律完全是从大量的实验与浩如烟海的实验数据中发现
的,是通过实验数据的汇集、分析、整理和总结得出的规律。法拉第之所以
能够发现这个规律,除了他的坚韧毅力与极为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外,还
缘于他的敏锐观察能力和他对电学与化学两门学科兼通的本领;而他在青少
年时期,在里博的订书铺,通过刻苦自学所打下的坚实的实验能力与电学、
化学知识的基础,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
在创立电解定律的过程中,法拉第还制订了一系列新的电化学术语——
电极、阳极、阴极、电解、电离、离子、电化当量……这些术语一直沿用到
今天。法拉第在电化学学科中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被公认为电化学的先驱。
两条电解定律是电化学的基础,直到今天仍在电解与电镀工业上广泛应用。
另外,法拉第电解定律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它的光芒照亮了半世纪后
电子论的发展道路,为发现原子的内部结构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 Page 14-----------------------

七、物理学的革命——场论

物理学中的场论思想也是起源于法拉第。1831年,法拉第作出了他最伟
大的发现——电磁感应。10年研究的愿望一旦实现,他固然感到极度兴奋,
但同时也感到了震惊。因为用当时在物理学界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牛顿力学,
已经无法解释电磁感应这个新现象了。
牛顿认为,宇宙空间除了粒子以外什么也没有,而没有粒子的地方则是
一无所有的真空。
“真是一无所有吗?”法拉第对牛顿的说法感到了怀疑。
直觉告诉法拉第,空间不可能真的像牛顿所说的那样,除了以超距作用
相互作用着的粒子以外,什么东西也没有。比如在一根磁棒周围撒一把铁屑,
铁屑就会描画出了一条条曲线。这是因为铁屑在磁棒周围被磁化,变成了无
数个小磁针。它们所指示的方向就是磁棒对小磁针作用力的方向,因为各点
方向不同,所以形成了曲线。法拉第把这些曲线叫做“力线”。他认为:磁
棒周围的空间存在着这种从宏观无法观测到的力线。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等人,在讨论磁铁的磁性时就使用过“力线”
这个名称。他们用力线解释磁力,但是并不把它当做实有的东西,也没有给
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而法拉第给力线下了明确的定义,它不仅表示磁力的
方向,还可以表示磁力的大小。他把力线当作实实在在的东西,用力线来思
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验中,法拉第使导线在两个磁极中间运动,由于电磁感应的存在,
导线所形成的闭合电路中就产生了感生电流。法拉第认为:如果两个磁极间
的空间真的是“一无所有”的真空,那么导线中的感生电流又是从何而来的
呢?显然,空间并不“空”。两个磁极之间的空间内充满了力线;它们是实
际存在,可以被切割的线。导线的运动如果切割了力线,导线所形成的闭合
电路中就会有感生电流出现;切割的导线越多、速度越快,感生电流就越大;
导线的运动如果不切割力线,电路中也就不会有感生电流产生。
所以,法拉第认识到,不仅磁铁周围的空间有力线,电流周围空间也存
在着力线。磁铁与电流周围的力线指示磁针的受力方向,所以应叫磁力线;
而充满了磁力线的空间应叫磁场。
就这样,法拉第的场论思想诞生了。他突破了牛顿力学的势框,开创了
一项完全不同于以往思想的新的分支学科。牛顿认为,宇宙空间就是一无所
有的真空;法拉第却认为,宇宙空间内充满了场,其中有磁力线、电力线,
如果再考虑到光、热、引力……那场的性质就更加丰富了。牛顿认为,物质
只有一种形态——实物,而实物则是由无数个弹性小球式的粒子构成的;法
拉第则认为,所谓的实物粒子就是力场的中心奇点。牛顿认为,空间与物质
无关;法拉第却“把物质化为‘力的中心’,又把物质有运动倾向的方向性
质化为 ‘物理上实有的力线’。”牛顿学派认为,万有引力、电力、磁力都
是超距作用;法拉第则认为,这些力量以物场为中介,像波一般传递的。牛
顿学派认为,有一种力的存在,就会对应着一种物质,各种力之间没有关系;
法拉第却认为,各种力是统一的,电、磁、光、热、引力都相互联系,可以
在场中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如果把苍茫的宇宙比做一场戏,那么牛顿所描述的宇宙就是一场古代戏
剧,表演是在空荡荡的广场上进行的,物质在空间运动就如同演员在广场上

----------------------- Page 15-----------------------

表演,演员与广场彼此间不发生任何关系;而法拉第所描述的宇宙却是一场
近代戏剧,表演是在有背景与道具的舞台上进行的,物质在空间运动就像演
员在舞台上表演,演员的各种表演要与场景的变化交相呼应、融为一体。
然而,限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与理论水平,法拉第关于“场”的许多
观念仍处在萌芽状态,带有推断、猜测的性质,以致有错误的成分。法拉第
把磁力线、电力线当做实际存在的东西,这是正确的;但他没有突破机械论
的框框,把力线当做机械的、有弹性的细线,如同棉线那样,这就是错误的
了。他没有认识到除了实物这种实在以外,还可以有场的实在,因此完全不
必把场纳入机械式的实物范畴之中。法拉第认为,力的作用是以场为中介,
渐进地传递的,这是很正确的;然而他将场的现象看做一种假想的连续媒质
中的应力的表现,这就不正确了。他没有看到,场与实物一样,也是有质量、
能量与动量的,是和实物有同等地位的物质存在形态,而不必把场归结为某
种假想的实物的应力。
在一个新理论萌芽、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缺点和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
是有待于后继者去进行改进、提高的。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法拉第
要求改变物理学中的不足,要求对牛顿的经典力学加以改进。这是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是物理学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革命。
在物理学史上,新思想、新理论不断出现。但能够称得上伟大的新思想、
新理论,而且这种思想的树立必须打破传统思想的统治,却是为数不多的。
法拉第关于场的思想,就是那为数不多的伟大思想之一。然而,恰恰由于它
的“新”,才遭到了来自传统思想的反对及各种冷嘲热讽。
的确,法拉第关于场和力线的概念还比较粗糙,由于他没有学过高等数
学,也就没有能力对这些概念进行数学的概括与分析,只能作出种种感性的
描述,而无法在理论上加以进一步提高。法拉第赋予力线和场的种种神奇的
性质,却没能指出严格的推导和证明。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对于牛顿学派那
些受到过严格数学训练的物理学家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由于受当时条件和能力的制约,场论的最后胜利,还要靠后来人。
首先是英国著名学者,比法拉第小40岁的麦克斯韦继承了法拉第开创的
事业。麦克斯韦出生于1831年11月13日,这恰好是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后不久。他们两人的出身、所受的教育程度、特长、性格等方面是迥异的:
一个来自社会最底层,一个出身名门;一个小学没有毕业,一个则是牛津大
学的高材生;一个擅长实验,一个精通数学;一个善于运用直觉把握住各种
现象的本质、设计合理的实验进行观察与总结;一个能够建立理论模型运用
数学技能,进行证明与提高。这么多能力侧重点的不同,并没有妨碍他们物
理想象上的一致性:他们都坚信场的物质性,反对牛顿的“超距”学说;他
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建立一个全新的、不从属于牛顿自然哲学体系的电磁
学理论。
麦克斯韦大学毕业后,就致力于电磁学的研究,他十分推崇法拉第的研
究成果。当年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变化的磁场能
够激发电场。而反过米,变化的电场能否激发磁场呢?这个问题许多年一直
得不到解决。1861年和1862年,麦克斯韦发表了四篇论文,在论文中,他
以充足的理论数据、严谨的推理证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变化的电场也
能激发磁场。在40年前,奥斯特和安培的实验证明电流能够激发磁场,他们
使用的电流,能使导线发热、能使化合物电解,这种电流叫做传导电流。而

----------------------- Page 16-----------------------

变化的电场虽具有电流的某些性质,但是并不明显,叫做位移电流。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激发电场,完全是通过实验得以证
实,他亲眼目睹了激发出来的电场效应;麦克斯韦提出位移电流——变化的
电场激发磁场,则是依靠理论分析。这两个发现可以说是理论加实践的最佳
产物,它们就如同电磁场理论的双腿,缺一不可。正是因为有了这两者,场
论才最终站立起来,阔步前进了。
然而,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理论没有得到准确实验的印证,所以场论还
不能称为是一套完整的理论。
历史是要留给科学的继承者来写的。
1887年的一天,在一间蒙得漆黑的实验室里,德国青年物理学家赫兹正
在用实验验证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他在两个金属小球上接通高压交流
电,“嗞——嗞——”,小球中间跳过了电火花。如果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
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时就该有电磁波辐射产生。赫兹全神贯注,眼睛盯住
实验室另一头的电磁波接收器——那也是用铜丝联接的两个金属小球。忽然
“嗞——嗞——”,接收器的两个小球之间也跳过了一个很小的蓝色火花。
能量跃过了空间,位移电流产生了,这是波!电磁波就这样诞生了。赫兹测
定了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算出它的传播速度:每秒30万公里——与光速一
样,这与麦克斯韦的预言相符。场论胜利了。
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实验——理论——再实验,这是场论发
展的道路,也是场论之所以成功的原因。赫兹的实验轰动了全世界,它预示
着人类将获得新的技能。1901年,意大利的马可尼与俄国的波波夫分别实现
了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传播。无线电报、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话、电视、
雷达……数不尽的无线电技术,在人类社会蓬勃发展起来。所有这一切,都
是源于法拉第的场论思想。
八、尘世中的伟人 天堂里的圣人

光阴茬苒,年华消逝。对于法拉第来说,过度的辛劳,长期的紧张和全
身投入的科学研究生涯使他过早地进入了衰老期。
如今法拉第已是两鬓染霜的老人了,他在静静地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
默数着他逝去的岁月。
他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艰辛备至的曲折道路。从他的孩提时代起,就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为生活而终日忙碌。订书铺里8年的紧张工作与油灯下
的刻苦自学,他最初的实验……又历历在目。生活的压迫,使他失去了进学
校受更高教育的机会;得不到老师的教导,只能靠自己刻苦自学,书籍成了
他最好的老师。
特殊的生活环境使他深感时间的珍贵。为探索科学,追求科学的真谛,
他终日沉浸在书本、实验、公式、定律和概念之中,永不停息地寻求问题的
答案,从不白白浪费时间。
然而,对他来说要真正走上科学的道路,几乎近于幻想,因为他不过是
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订书匠。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1813年3月,机
遇向他垂青,奇迹出现了,他被戴维推荐到著名的英国皇家学院,担任实验
室助手。从此,他踏上了科学之旅,开始了他向往已久的科学生涯。其实,
能够走上科学的道路,并非偶然的机遇,也不是命运的奇迹与恩赐;而是智
慧、勤奋,能力发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多年来他献出全部精力而创造出

----------------------- Page 17-----------------------

来的奇迹。路,是他自己走出来的。
但是,人生道路的这个良好转折并不意味着从此以后的一切都是那么美
好、灿烂。贫困、凌辱、压制与失败还时时袭击着他。然而为了科学、为了
他钟爱的事业,对于这些艰辛他都不屑一顾。萦绕在他脑海中的,是没有穷
尽的实验题目;等待着他的,将是永无止境的科学研究。
他进皇家学院不久,就与戴维一起发明了矿井用安全灯。他的才华显示
出来,商人们也逐渐包围着他,希望他替他们解决工商业方面需要解决的科
学技术问题。但法拉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的志向是从事真正的科学
研究和理论探索,并非为了个人获利。在当时,从事与商业有关的科学技术
工作,尤其像他这样有才华的人,是可以赚大钱的。但法拉第不愿因为赚钱
而耽误自己宝贵的研究时间,甘愿放弃发财致富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一位真
正的科学家所具有的献身精神。他的妻子萨拉也表现了崇高的情操,她义无
反顾地支持了丈夫的选择和事业。
当时法拉第从皇家学院所得的薪俸很少,仅能勉强供养他的母亲和妻
子,但他们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这正是法拉第的伟大之处,也是萨拉作为
贤妻值得为人称颂之处。否则,法拉第将会把自己的杰出才华与大量时间用
于只对市场有即兴价值、听命于商人的小改小革的琐碎技术之上。要知道,
真正的科学是不一定都有现实的市场价值的。
这是法拉第在人生道路上的第二次转折。如果说他的第一次转折或多或
少是戴维促成的话,那么这一次转折的方向就完全操纵在他自己的手中了。
法拉第与萨拉的优秀品质,使他们作出了影响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正确抉
择。法拉第曾说过:“我因为对当时产生电的方法感到不满意,因此急于想
找到电磁及感应电流的关系,我觉得自己在电学这条路上前进,一定会得到
充分的发展。”
这就是法拉第为创立电磁感应定律,从1821年到1831年孜孜不倦地从
事电磁感应实验的真正动机。
自从创立感应定律后,法拉第就名扬世界了。以后每取得一项重大发现,
国内外的大学、学会和科学院就会纷纷向他颁发荣誉奖状、奖章和学位。但
法拉第对于这些荣誉,却表现出了惊人的谦虚和异常冷静的态度。他把所有
的荣誉证书都放在一个盒子里,从不让人看一眼。他一如既往地进行着他钟
爱的科学实验,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
1831年,他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又忙着搞电磁感应,现
在觉得自己就要搞出点东西来了,但还没有把握。很可能是一根草,而不是
一条鱼。但无论怎么说,经过一番努力后,总算搞出来了。”电磁感应,明
明是空前的发现,然而法拉第自己却谦逊地把它说成“是一根草”,这是何
等的伟大和谦虚!
电磁感应现象被发现后,法拉第就着手制造了一台发电机。他把一个铜
饼插入磁铁的两极之间,在铜饼的周围贴连着铜条和铝条。当铜饼转动时,
就产生了连续不断的电流。但法拉第并没有将他的发明公开展览,而是在皇
家学会上作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使别人可以根据他的发明造福于人类。这是
何等的襟怀!
随着岁月的流逝,法拉第的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形象愈来愈高大,影响
也愈加的深远。但是,他在个人生活上始终保持着朴实无华的作风。他深居
简出,不尚社交,除了每星期日与萨拉一起到教堂做礼拜以外,几乎什么地

----------------------- Page 18-----------------------

方也不去。他厌恶金钱、地位、权势,也不看重荣誉,他希望自己仍然是一
个不受任何名望与尊荣干扰、能够专心致力于科学工作的普通人。但是,现
实已经把他推上了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宝座。这是违反他本意的,也是令他
深感不安的。
1857年,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罗特斯利勋爵辞职。皇家学会学术委员会一
致认为,如果能请德高望重的法拉第教授出来继任会长,那将是再理想不过
的了。于是,学术委员会派出几名代表前来劝说法拉第接受这个职位,这是
一位英国科学家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法拉第经过深思熟悉后,对代表们说
道:“我是个普通人,到死我都将是个普普通通的迈克尔·法拉第。我真诚
地告诉各位,如果我接受了皇家学会希望加在我身上的荣誉,那么我将无法
保证自己的诚实与正直,连一年也保证不了。”
在此之前,法拉第还多次谢绝了英国政府希望授予他爵位的建议。平民
出身的他,不想凭借自己的科学成就被冠以贵族的封号。
又过了几年,皇家学院院长诺森伯兰公爵去世,学院理事会又想请法拉
第出来当院长。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实验助手,经过半个世纪坚持不懈
的努力,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当上皇家学院院长,这将传为科学史上的佳话,
也将是皇家学院的光荣。但是,不追求荣誉的法拉第又谢绝了朋友们的好意。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家世随着事业的成功而上升;他们一旦发迹,就
会忘记自己的贫寒出身,修起富贵的家谱。而法拉第恰恰与他们相反。他成
名后说过:“我爱铁匠铺,爱一切与铁匠铺有关系的东西,我的父亲是铁匠。
我过去是铁匠的儿子,现在直到永远仍旧是铁匠的儿子。”
法拉第因为有过报童生涯,所以他对报童有着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他
在街上走过,看到送报、卖报的孩子,心里总会升起一种爱怜之感。他会停
止脚步,抚摸一下他们那瘦削的肩膀,和他们说几句知心的话,或特意多买
几张报纸。法拉第当过订书匠,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手艺。他的实验日记每一
年都会被整理得整整齐齐,并装订成册。法拉第是戴维的学生,虽然后来两
人的关系破裂了,但是法拉第永远感激戴维对他的提携与帮助。他珍藏着戴
维亲笔写的实验记录。当有人指责戴维对法拉第的刻薄之时,他总是请人家
不要说戴维的短处,而应该记住戴维为科学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在戴维
的故乡兴建起纪念碑以纪念戴维时,本来不富裕的他,捐了不少款……
正当法拉第准备在科学的征途上继续前进时,病魔前来叩门了。本来,
他的精力从没有感觉到竭蹶干枯,然而这时却已渐渐不支了。过去几十年的
忘我工作伤害了他的健康,他的全身精力几乎已消耗殆尽了。
法拉第老了,他的记忆力衰退了——有一次他做了六个星期的实验,忽
然发现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重复以前做过了的实验罢了。但他并不服输,仍旧
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他不仅在皇家学院做实验、演讲,还要为国家海务局工
作,到英国各地的海岸去视察灯塔的工作情况,还要关心其他种种事情——
怎样保护博物馆里珍藏的绘画,从而使它们免受伦敦腐蚀性烟雾的损害;如
何保护泰晤士河的清洁,不使它受到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法拉第的工作
没有尽头。然而,他毕竟已是70岁的人了,一生的勤奋工作使他如同一列长
期超负荷运行的列车,应该到休息的时候了。
从1862年开始,法拉第就已经无法正常工作了,他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在
迅速衰退。1862年3月12日,他写下了最后一条实验日记。6月20日,他
作了最后一次讲演。在同一时期,他不得不辞去自己在皇家学院、国家海务

----------------------- Page 19-----------------------

局所担任的职务。到1865年,他体力不支,完全倒在了床上,他的工作已经
结束,使命已经完成。他的种种研究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场论的种子
已经在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中发芽。但是法拉第的头脑像笼罩着沉雾一
样,过去的一切都模糊了。当朋友们向他报告,他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已
是后继有人,电学将沿着他开辟的方向前进时,他只能点头、微笑,他再也
无力思考科学问题了。
他虽然看到自己的发明创造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开发与应用,这使他无
比欣慰,但对于一个勤奋惯了的科学家来说又还有什么能比丧失工作能力而
更感苦恼呢?以前,在困苦的生活中求学,在科学的征程上不断前进,对此
他感到的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愉快与享受。然而,现在他却不得不虚度光阴,
这令他十分难受。他在幻想着上天能够再赐给他一次新的科学生命,好使他
能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但这是不可能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呼唤声已
隐约地传入他的耳朵了。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
法拉第木然闲坐,在房子的窗前、草地上、树荫下,呆呆地望着蓝天白
云,远处的树木和来往的行人。只有壮丽的闪电与绮丽的夕阳,还能从他那
正在消散的生命中激发出一点热情。他那失去了光芒的眼中,又会闪烁出一
道亮光,然而转瞬即逝,他很快又恢复了宁静、平和的心境。就在这种平和
的心境中,他在等待着去和父亲、母亲、哥哥、戴维、里博他们会合。如果
说此时法拉第还有牵挂,那就是这么多年来休戚与共的妻子萨拉:他没有给
自己最爱的人留下多少财产,他们又没有儿女,以后谁来照顾她呢?至于他
自己,是有人照顾的,萨拉一直伴着他。他可以安祥地走了,到天堂等待着
自己的妻子。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如同往常一样,安然地坐在他的椅子上,不
久,他睡着了,他再也没有醒过来。从此,“尘世上失去了一位伟人,天堂
里又多了一位圣人。”
如果法拉第愿意,那么人们一定会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他很可能被安
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与牛顿安息在一起。但是他不愿意。他希望自己
生前是个普通人,死后仍是个普通人。他的亲人把他安葬在汉卜顿的海格特
公墓。他的墓是普通的,他没有墓铭词,上面刻着三行字:
迈克尔·法拉第
生于1791年9月22日,
殁于1867年8月25日。

----------------------- Page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