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法〕托克维尔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法〕托克维尔著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论美国的民主
下  卷
〔法〕托克维尔著
董果良译
目  录
序言…………………………………………………………………1…
第一部分 民主在美国对智力活动的影响
第一章 关于美国人的哲学方法…………………………………5…
第二章 关于民主国家的信仰的主要源泉………………………1…2第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比其祖先英国人更倾向和更喜好一般观念………………………………………………………1…7第四章 为什么美国人从来没有象法国人那样热烈追求政治方面的一般观念…………………………………………2…3第五章 在美国宗教是怎样得以利用民主的本能的……………2…5第六章 关于天主教在美国的发展………………………………3…6第七章 民主国家人民的思想倾向于泛神论的原因……………3…8第八章 平等是怎样唤起美国人产生人可无限完善的观念的……………………………………………………………4…0第九章 美国人的例子为什么不能证明民主国家不会爱好和不会致力于科学、文学与艺术………………………………………4…3第十章 为什么美国人在科学方面偏重实践而不关心理论………………………………………………………………5…0第十一章 美国人以什么精神对待艺术…………………………5…9第十二章 为什么美国人既建造一些那么平凡的建筑物又建造一些那么宏伟的建筑物573………………………6…6
2目  录
第十三章 民主时代文学的特征…………………………………6…8第十四章 关于文学的商业性……………………………………7…5第十五章 为什么在民主社会里研究希腊和拉丁文学特别有用…………………………………………………………7…6第十六章 美国的民主怎样改变了英语…………………………7…9第十七章 论民主国家的诗的某些源泉…………………………8…7第十八章 为什么美国的作家和演说家总爱夸张………………9…5第十九章 略论民主国家的戏剧…………………………………9…7第二十章 论民主时代历史学家的某些特有倾向……………1…04第二十一章 关于美国的议会辩才……………………………1…09
第二部分 民主对美国人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爱平等比爱自由更热烈和更持久……………………………………………………………1…16第二章 关于民主国家中的个人主义…………………………1…22第三章 个人主义为什么在民主革命完成后比在其他时期强烈………………………………………………………1…25第四章 美国人是怎样以自由制度对抗个人主义的…………1…27第五章 关于美国人在市民生活中对结社的运用……………1…32第六章 关于结社与报刊的关系………………………………1…38第七章 一般结社与政治结社的关系…………………………1…43第八章 美国人是怎样以“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同个人主义进行斗争的…………………………………………1…50第九章 美国人怎样在宗教上应用“正确理解的利益”
的原则………………………………………………………1…55第十章 关于美国人对物质福利的爱好………………………1…58第十一章 物质生活享乐在民主时代产生的特殊效果………1…61
目  录3
第十二章 为什么有些美国人那样醉心于唯灵主义…………1…64第十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身在幸福之中还心神不安…………1…66第十四章 美国人是怎样把对物质生活享乐的爱好与对自由的热爱和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结合起来的……………1…71第十五章 宗教信仰是怎样时时使美国人的心灵转向非物质享乐的…………………………………………………1…75第十六章 过分热爱福利为什么可能损害福利………………1…81第十七章 为什么在平等和怀疑盛行时期应当把人的行动目标放长远一些…………………………………………1…83第十八章 为什么美国人认为一切正当的职业都是高尚的……………………………………………………………1…87第十九章 什么东西在使几乎所有的美国人喜欢从事实业……………………………………………………………1…90第二十章 实业为什么可能产生贵族制度……………………1…95
第三部分 民主对我所说的民情的影响
第一章 民情怎样随着身分平等而日趋温和了………………2…01第二章 民主怎样使美国人之间的日常关系简易化了………2…08第三章 美国人为什么在本国不太爱激动而在我们欧洲又表现得过于激动…………………………………………2…11第四章 前三章的总结…………………………………………2…16第五章 民主怎样改变着主仆关系……………………………2…18第六章 民主的制度和民情为什么倾向于提高租金和缩短租期………………………………………………………2…29第七章 民主对工资的影响……………………………………2…33第八章 民主对家庭的影响……………………………………2…36第九章 美国年轻女性的教育…………………………………2…44
4目  录
第十章 年轻女性怎样习得为妻之道…………………………2…48第十一章 身分平等在美国怎样有助于维护良好的民情……2…51第十二章 美国人怎样理解男女平等…………………………2…59第十三章 平等怎样自然而然地将美国人分成许多私人小团体………………………………………………………2…64第十四章 对美国人的仪表的若干考察………………………2…67第十五章 论美国人的严谨精神和这种精神为什么未能防止美国人往往做出考虑欠周的事情……………………2…72第十六章 美国人的民族自负心为什么比英国人的轻浮和喜欢沽名钓誉……………………………………………2…77第十七章 美国的社会面貌为什么既千变万化又单调一致……………………………………………………………2…80第十八章 关于美国和民主社会中的荣誉……………………2…83第十九章 为什么美国人多怀奋进之心而少有大志…………2…99第二十章 关于某些民主国家里的求官谋禄问题……………3…07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大规模的革命越来越少…………………3…10第二十二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的人民自然希望和平而民主国家的军队自然希望战争………………………………3…26第二十三章 民主国家的军队里哪些人是最好战和最革命的阶级……………………………………………………3…35第二十四章 关于民主国家军队为什么在战争初期比其他国家军队软弱而在战争持续下去时则比其他国家军队强劲……………………………………………………3…40第二十五章 关于民主国家军队的纪律………………………3…46第二十六章 略述民主社会里的战争…………………………3…48
第四部分 关于民主的思想和感情对政治社会的影响
第一章 平等自然使人爱好自由制度…………………………3…56
目  录5
第二章 民主国家关于政府的观点自然有利于中央集权……3…58第三章 民主国家人民的感情和思想一致引导他们走向中央集权……………………………………………………3…62第四章 导致民主国家走上中央集权或避免中央集权的若干特殊的和偶然的原因…………………………………3…66第五章 当今的欧洲国家尽管统治者的地位不如以前稳定但最高权力却日益加强…………………………………3…73第六章 民主国家害怕哪种专制………………………………3…88第七章 以上各章的延续………………………………………3…95第八章 主题的总括……………………………………………4…05原著者注…………………………………………………………4…10附录(一) 1848年1月15日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关于谢尔比利埃《论瑞士的民主》的报告……………………………4…20(二) 在讨论答复王室讲话的方案期间1848年1月27日于众议院的发言……………………………………………………4…41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所作的导言………………………………………………………………4…56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4…94关于版本的说明…………………………………………………5…12
序  言
美国人之具有民主的社会情况,自然有赖于他们的某些法制和关心政治的民情。
这种社会情况也使他们产生了许多为欧洲的旧贵族社会所不知道的思想和观点。
它破坏了或改变了昔日的各种关系,并由此建立起新的关系。市民社会面目的改变,丝毫也不亚于政界面貌的改变。
我在5年前出版的本书上卷里,研究了美国民主的主要问题。本卷将讨论它的次要问题。上下两卷相辅相成,合成为一部著作的整体。
我应当立即敬告读者,请不要产生可能严重歪曲我的原意的错误。
由于我把那么多不同的结果都归因于平等,所以读者可能以为我把平等视为当今发生的一切事情的唯一原因。这种看法就是认定我的观点太偏颇了。
在当代,人们的许多观点、情感和本性,并不一定来自平等,或者完全与平等相悖。因此,如果以美国为例,我可以很容易证明这个国家的性质、居民的起源、早期定居者的宗教,以及他们的既有知识和已有习惯,过去曾经和现在仍在对这个国家的人民的思想和感情的活动发生巨大的影响,而跟民主毫无关系。欧洲发生的许多事情有其各种原因,而这些原因也适用于美国发生的大部分事情,但均与平等无关。
2序  言
这一切不同原因的存在和作用,我全知道,但这不是我要研究的对象我不打算探讨我们的一切倾向和一切思想的产生原因,而只想在某些章节谈一谈平等对一切倾向和思想的改变发生的作用。
人们可能感到奇怪:既然你坚信我们目睹的民主革命是不可抗拒的,并认为抗拒既无希望,又有失明智,那末,你为什么在本书里对这个革命所创造的民主社会又如此时时严加指责呢?
我的答复很简单:正是因为我不反对民主,我才想认真地对待民主。
人们决不能从敌人那里得到真理,而朋友也很少提供真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那样做的原因。
我相信,很多人愿意出头露面,报道平等许诺给人们的新的好处;而敢于指出平等会给人们带来坏处的,却为数不多。因此,我的注意力主要面对这些坏处,而且在清楚地看到它们时,还不怕将它们揭露出来。
我希望读者在本书的下卷亦能发现他们在上卷似已发觉的我的立论不偏不倚。面对把我们国家分裂成许多派别的互相对立的意见,我力求将我对其中的任何一项意见所持的同情或反感暂时隐藏于内心。假如读者发现书中有一字一语是在讨好曾经把我们国家闹得天翻地覆的大党中的任何一个,或者是在阿谀目前正在扰乱国家和削弱国力的小派系中的任何一个,那就请他们对我不吝大声谴责。
我所要探讨的问题非常广泛,因为世界的新形势所造成的观念和思想,大部分都包括在其中。
有些问题确实超过了我的能力,我虽然对它们做了研究,但我自己也感到不够满意。
序  言3
但是,纵使我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读者至少也会承认我基于抛砖引玉的精神来计划和着手写作这部书是正确的。
A我们在本书上卷所作的注释,大部分是对事实的解说或更正。在本书的下A卷,托克维尔对他只看到初期情况的社会所作的描述,是事实少而释义多,他自己也曾指出,1840年时期的读者会遇到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地方。
因此,他在1840年12月写信给约。斯。穆勒说:“《论美国的民主》的下卷,在法国没有象上卷那样获得成功。我不认为现代的舆论对书刊的评论有什么不对。因此,我正在忙于检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结果发现一个重大失误,那就是使读者觉得似是而非。
我认为,我找到的缺点在于:书中引用了一些为广大读者所不知道的不见经传和尚有疑问的材料。当我只讲美国的民主社会时,人们马上就理解了。如果我按照实际情况来谈法国的民主社会,读者也会完全理解。但是,当我要叙述美国和法国的社会使我产生的认识时,我就得描述尚无完整的模式的民主社会的一般特征。。。。。。。。。。。。。。。。。。。。。。
(重点是编者加的)。……正是在这个地方,我没有考虑一般读者的要求。只有习惯于钻研一般真理和思辨真理的人,才喜欢同我走一条道路。我认为,我没有使本书产生应有的效果,主要的责任在我,特别是在于我叙述各部分所采用的方法。“
今天,“民主社会的一般特征”已经达到了全面的发展。
因此,现代的读者来阅读本书的下卷将不会有什么困难,这是毫不足为奇的。
在1840年可能把本书视为释义性著作的人,今天会完全认为它是专门的研究性著作了。
托克维尔的著作,在世界的名著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可以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博丹的《国家论六卷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并列齐名,但本书的预见性使它能永远确保特殊的地位。
托克维尔认为下卷的价值高于5年前出版的上卷。他在1840年写信给本书的英译者亨利。里夫说:“我希望您能觉得下卷好于上卷。
这是我自己的判断。“
后人也确认了作者的判断。
在这里介绍几本研究美国的文化和特点的现代著作,可能对读者有好处:查尔斯。比尔德夫妇的:《美国精神:对美国的文明思想的研究》,纽约,1942年(第170页及以后几页引用了托克维尔的论述)
;M。
米德:《美国特点》,伦敦,194年;G。戈勒:《美国人》,伦敦,1948年(法译本,巴黎,1949年)
;M。
J。波恩:《美国文化》,柏林,1930年;E。
A。
莫勒:《美国世界》,伦敦,1928年;J。
D。帕索斯:《民族国家》,伦敦,1945年;D。
W。
布肯《美国特点》;H。
S。
康马杰:《美国人的智慧》,伦敦,1950年(这是一本大部头著作)。——法文版编者(法文版编者的这段话,原在卷末编者注之首,因中文版将编者注移于所在页的下面,故将这段话移于此。——译者)
第一部分
民主在美国对智力活动的影响
第一章 关于美国人的哲学方法
我认为,在文明世界里没有一个国家象美国那样最不注重哲学了。
美国人没有自己的哲学学派,对欧洲的互相对立的一切学派也漠不关心,甚至连它们的名称都几乎一无所知。
A但是,我们又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美国居民,都在用同样的方法指导他们的头脑,根据同样的准则运用他们的头脑。
也就是说,美国人虽然从未下过工夫界说他们的准则,但他们却有一个大家共通的确定的哲学方法。
摆脱一统的思想、习惯的束缚、家庭的清规、阶级的观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民族的偏见;只把传统视为一种习得的知识,把现存的事实视为创新和改进的有用学习材料;依靠自己的力量并全凭自己的实践去探索事物的原因;不拘手段去获得结果;不管形式去深入本质——这一切就是我以下将要称之为美国人的哲学方法的主要特征。
如果想再深入一步,从这些特征中找出一个足以概括其
参看:施奈德:《美国哲学史》,纽约,1946年;安德森、菲什:《美国哲学:A从清教徒开始到詹姆斯》,纽约,1939年;柯蒂:《美国思想的发展》,纽约,1943年。——法文版编者
6第一部分
余一切特征的最主要特征,那就会发现每个人在运用他们的头脑时,大部分只依靠一己的理性努力。
因此,美国是世界上研究笛卡儿的学说最少,但却实行得最好的一个国家。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
美国人不读笛卡儿的著作,是因为他们的社会情况不需要进行思辨的研究;而他们之所以要按照笛卡儿的名言行事,则是因为这个同一社会情况自然地使他们的思想接受他的名言。
在民主社会里盛行的接连不断运动中,上一代和下一代的联系逐渐松弛或断绝,每个人容易忘却祖先的观点或并不因此而感到不安。
生活在这种社会的人,将不再信守其所属阶级的见解,因为可以说阶级将不复存在,而仍然存在的阶级也是由一些游移不定的分子所构成,以致他们的团体本身根本不会有可以控制其成员的真正能力。
至于一个人的智力对另一个人的智力的影响,在公民们的素质差不多完全一样的国家里,必定极其有限,因为大家的能力非常接近,谁也不承认别人一定比自己强大和优越,大家都时时以自己的理性进行判断,认为它才是真理的最明显和最近便的源泉。这不仅表明不相信某一特定的人,而且也表示没有兴趣相信任何人的什么话。
因此,每个人都自我封闭起来,试图从封闭的小圈子里判断世界。
美国人的这种只依靠本身确立判断准则的习惯,使他们的头脑产生了另一种思维习性。
第一章 关于美国人的哲学方法7
由于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小困难不经他人帮助完全可以解决,所以他们容易由此断言,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可以解释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为人的智力所不逮。
因此,他们不愿意承认有他们不能理解的事物,以致很少相信反常的离奇事物,而对于超自然的东西几乎达到了表示厌恶的地步。
由于他们习惯于相信自己找到的证据,所以喜欢把自己研究的事物弄得一清二楚。因此,他们要尽量揭去事物的层层外皮,排除使他们与事物隔开的一切东西,推倒妨碍他们观察的一切东西,以便在最近距离内和光天化日之下观察事物。
他们的这种观察事物的方式,很快又导致他们轻视形式。
在他们看来,形式是放在他们与真理之间的无用而令人讨厌的屏障。
因此,美国人用不着到书本里去汲取哲学方法,他们是从自己身上找到这个方法的。其实,我认为欧洲也曾有过同样的情况。
在欧洲,随着身分日趋平等,人们之间越来越无差别,这种方法就已建立起来和普及了。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欧洲发生的事件的时间联系。
在16世纪,宗教改革家们开始用个人的理性去论证古老的信仰的某些教义,但对其余的一切教义仍避而不作公开讨论。到了17世纪,培根在自然科学方面,笛卡儿在狭义的哲学方面,放弃了一直被人们公认的公式,打破了传统在学术界的统治,推翻了巨擘们的权威。
18世纪的哲学家们,接着又把上述的原则推广,试图用
8第一部分
每个人的个人体会去论证他们所信仰的一切东西。
路德、笛卡儿和伏尔泰采用的是同样方法,只是在运用上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但是,宗教改革家们为什么要那样只在狭窄的宗教观念的圈子里打转转呢?笛卡儿本来能够把他的方法应用于一切事物,可是他为什么只想把它用于某些特定的问题上,并且认定人们应当自行判断的只是哲学的事物而不是政治的事物呢?
为什么到了18世纪,这个同一方法突然得到笛卡儿及其先驱者们未曾想到或拒绝推广的普遍应用呢?再者,为什么在这个时期,我们所说的方法突然走出学术界,渗入到社会,成为智力活动的共同准则,并在法国得到推广之后,而被欧洲的一切国家公开采用或暗中遵行呢?
我们所说的哲学方法虽然得以在16世纪产生,在17世纪达到精确化和一般化,但在这两个世纪均未能得到普遍的应用,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法令、社会情况和这些主要原因所造成的思维习惯,都在阻止它的推广。
这种方法出现于人们开始趋于平等和彼此相差无几的时期,只是到了身分几乎完全平等和人们差不多完全一样的时代,才得以被普遍遵行。
因此,18世纪的哲学方法并非法国人所专有,而是具有广泛的民主性的,这说明它为什么能在全欧盛行,并使全欧的面貌为之一新。法国人之所以能使世界天翻地覆,并不是因为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古老信仰,革新了自己的古老民情,而是因为他们首先提出了一种能够使人容易攻击一切旧的东西并为一切新的东西铺平道路的哲学方法,以及普遍推行了这
第一章 关于美国人的哲学方法9
种方法。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为什么法国人现在能比平等已经相当完备而且更为源远流长的美国人更严格地遵行和更经常地应用这个同一方法呢?我的答复是:这有一半来因于下述两种情况。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认识清楚。
我们决不要忘记,使英裔美国人的社会得以建立的,正是宗教。因此,在美国,宗教是同整个民族的习惯和它在这个国土上产生的全部情感交织在一起的。这就使宗教获得一种特殊的力量。
除了这个强而有力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作用也不小的原因。这就是在美国,宗教只管宗教方面的事情,宗教事务与政治事务完全分离,所以人们可以容易改变旧的法制而不触动旧的信仰。
因此,基督教依然对美国人的思想保有巨大的控制力量。
其次,我还想特别指出,基督教不只是作为一门经过论证而被接受的哲学在发生支配作用,而且是作为一种无需论证就被信仰的宗教在发生支配作用。
在美国,基督教的各派林立,并不断改变其组织,但基督教本身却是一个基础巩固和不可抗拒的存在,既没有人想去攻击它,又没有人想去保卫它。
美国人在不经论证而接受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后,也就承担起接受基督教所提出和支持的大量道德真理的义务。
因此,个人的分析活动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之内,使人们的主要观点多数不受个人的分析。
我前面所说的两种情况中的另一个情况如下:
01第一部分
美国人有民主的社会情况和民主的宪法,但他们没有经历过民主的革命。他们当年到达这片土地的时候,其情况仍跟我们今天在这片土地上看到的差不多一样。这一点非常重要。
任何革命都要动摇旧的信仰,削弱当局的权威,贬低原来的常规思想。因此,所有的革命都要或多或少地产生一种使人自主和为每个人的精神开辟几乎无限的活动空间的效果。
当旧社会的各阶级间的长期斗争结束后而使人们的身分平等的时候,对他人的忌妒、憎恨和轻蔑感,以及自己的高傲和过分自信感,可以说会立即涌上人们的心头,而且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人起支配作用。
这种与平等背道而驰的现象,对在人们之间创造隔阂,使人们互不相信对方的判断而只依靠自己去获得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
于是,每个人都力图自立自理,并以凡事自有主见为荣。
人们之间的联系只是出于利害关系,而不再依靠思想。而且可以说,人们的见解已经不过是一堆智力尘埃,飘散四方,再无法收拢和集结在一起。
因此,随着平等而来的精神的独立感,从来没有象在平等开始建立的时候和为巩固平等而努力奋斗期间那样强烈,和表现得那样过分。因此,必须细心地把平等可以提供的那种智力活动自由,同革命所造成的无政府状态区分开来。应当对两者分别进行研究,以免对未来期望过高或恐惧过甚。
我相信生活在新社会的人会经常应用他们的个人理性,但我决不认为他们应当经常滥用自己的个人理性。
第一章 关于美国人的哲学方法11
我这样说,是基于一个最能广泛地适用于民主国家的原因。久而久之,这个原因一定会把个人的思想独立性限制在固定的、有时甚至是狭小的范围之内。
我将在下一章叙述这个原因。
第二章 关于民主国家的信仰的主要源泉
教条性信仰,因时代不同而有多有少。这种信仰的产生方式不尽相同,而且它们的形式和对象也可能改变。
但是,教条性信仰,即人们不加论证而接受的某种信念,是人们无法使其不存在的。如果每个人都力图各自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独自沿着自己开辟的道路去寻求真理,则决不会有很多人肯于团结在一个共同的信仰之下。
因此,不难理解,一个社会要是没有这样的信仰,就不会欣欣向荣;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因为没有共同的思想,就不会有共同的行动,这时虽然有人存在,但构不成社会。
因此,为了使社会成立,尤其是为了使社会欣欣向荣,就必须用某种主要的思想把全体公民的精神经常集中起来,并保持其整体性。但是,除非每个公民时时从同一根源去汲取自己的观点,同意接受既有的信仰当中的一定数量的信仰,那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现在,我们就单独的一个人而论,也可以发现:他无论为了单独一个人生活,还是为了与他人共同行动,都不能不有教条性信仰。
假如每个人都要亲自去证明他们每天利用的真理,则他们的求证工作将永远没完没了,或因求证先遇到的真理累得
第二章 关于民主国家的信仰的主要源泉31
筋疲力竭而无法继续去求证后遇到的真理。
人生非常短促,一个人不但没有时间去那样做,而且由于人的智力有限,也没有能力去那样做。因此,他还是要相信许多他没有时间和能力亲自考察和验证,但早已被高明人士发现或被大众接受的事实与真理。他只能在这个初始的基础上,去构筑自己思想的大厦。这并不是他自愿如此去受人指挥,而是限于他本身的条件不得不如此。
世界上没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不是通过相信别人的论断而认识许多事物,并接受非他本人所发现的大量真理的。
这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他所想望的。凡事只靠自己去认识的人,用于每件事上的时间和精力只能有限。这样的办法将使他的精神处于永无休止的忙乱状态,从而妨碍他深入研究任何一项真理和坚定不移地信守任何一项确定的事实。
他的智力活动虽然是完全独立了,但却是软弱无力的。
因此,必须先对人们议论的各种事物进行一次筛选,并不加论证地接受大多数早已存在的信仰,然后再择优地深入研究留待考察的少数问题。
不错,凡基于听信他人的言论而接受某一观点的人,都要使自己的精神受到奴役,但这是一种能够使他正确利用自由的有益的奴役。
因此,不管到什么时候,在智力和道德世界都要有某种权威存在。权威的所在处可能变化不定,但它必须有其所在处。
个人的独立性可能有大有小,但它并不是漫无限制的。
因此,问题不在于了解民主时代是不是有智力权威,而只在于知道这个权威的所在处和它有多大力量。
41第一部分
我在上一章说过,身分平等使人们对超自然的东西开始采取一种出自本能的不相信态度,而对人的理性却作出非常高的而且往往是过分的评价。
因此,生活在这个平等时代的人,不会把他们所信服的智力权威置于超人的位置,或到人类以外的地方去寻找这个权威。他们通常是从自己身上或从自己的同类那里汲取真理的源泉。这便足以证明,在这样的时代,不可能建立新的宗教,而建立新宗教的一切企图,不但要被人视为是邪恶的,而且要被人视为是荒谬的和不合理的。我们可以预言,民主国家的人民不会轻易相信神的使者,敢于嘲笑新冒出来的先知,并要从人类本身当中而不是到人类之外去寻找自己信仰的主宰。
当身分不平等和人们之间有差别时,就会出现一些非常有见识、非常有学问和因智力高超而非常有能力的个人,而同时也会出现一大批非常无知和能力极其有限的人。
因此,生活在贵族制度时代的人,自然要以某一个人或某一阶级的高超理性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南,同时会不太愿意承认群众是永远正确的。
在平等的时代,情形就与此相反。
随着公民们日益平等和日益无差别,使人人都盲目相信某一特定的人或特定的阶级的倾向,将会减弱。于是,相信群众的趋势将会增强,并逐渐变成支配社会的观点。
在民主国家,公众的意见不仅是个人理性的唯一向导,而且拥有比在任何其他国家都大的无限权力。在民主时代,由于彼此都相同,所以谁也不必信赖他人。但是,这种相同性
第二章 关于民主国家的信仰的主要源泉51
却能使人人对于公众的判断怀有几乎无限的信任,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公众的判断不与他们大家拥有的相同认识接近,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承认它是真理的。
当生活在民主国家的人以个人与周围的所有人比较时,他会自负地觉得自己与每个人都一样平等;而当他环顾周围的同胞全体,拿自己与这个大整体比较时,他又会立即惭愧地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而是力量微不足道。
这种原来使他觉得自己在每一个同胞面前都能自主的同一平等,现在把他孤立起来,不能反抗绝大多数人的行动。
因此,在民主国家,公众拥有贵族制国家的人民无法想象的强大力量。公众不是用说服办法,而是以全体精神大力压服个人智力的办法,将公众的意见强加于和渗入于人们的头脑的。
在美国,多数拥有向个人提供大量的现成见解和减轻个人构思己见的负担的义务。在哲学、道德和政治方面,还有一大套关于每个人应不加论证而接受公众的信念的理论。如果再仔细观察一下,还会发现宗教本身在美国主要是作为一种共同的见解,而不是作为一种神启的教条发生统治作用的。
我知道,美国人认为政治法令就是能让多数对社会实行绝对统治的法律。这就使多数对智力活动自然发生的支配力量大为增加,因为人们总是惯于认为压迫他们的人在智慧上高于自己。
多数在美国的这种无限政治权威,确实在加强舆论原来就对每个人的精神发生的影响,但它并非这种影响的基础。
应当到平等当中,而不是到平等的人们可能建立的或多或少得
61第一部分
到人们拥护的制度当中去寻找这种影响的根源。一般可以认为,在由一个国王统治的民主国家里,绝大多数对智力的控制作用,也许不如在一个纯粹的民主国家里那样绝对,但毕竟是非常绝对的;而在平等时代,不管是什么政治法令统治人民,都可以预言人民对舆论的信赖将成为一种以多数为先知的宗教。
因此,智力的权威虽然可能有所不同,但它决不会式微。
我决不以为它会消失,反而预计它会容易强大起来,能把个人的理性限制在与人类的伟大和幸福很不相称的极小范围内。我清楚地看到平等有两个趋势:一个是使每个人的精神趋向新的思想;另一个是使人容易不去思想。
我也看得出来,在某些法制的治理下,民主的社会情况促成的智力活动自由,也会被民主制度所取消,所以智力活动自由在打碎某个阶级或某些人以前加于它的羁绊之后,又将被大多数人的普遍意志紧紧地束缚起来。
假如民主国家把曾经过分妨碍或推迟个人理性飞速发展的各种强权推翻,而只受一个多数的专制权力的统治,那末,这只是换上了一个性质不同的邪恶而已。人们仍然没有找到独立自由生活的办法,而只会发现自己在做一桩蠢事,即又沦入新的奴役状态。因此,我不免要在这里再次强调,凡是认为智力活动自由为神圣事业的人,凡是不仅憎恨专制君主而且憎恨专制制度的人,都应当三思而行。至于我,当我感到权力的手在我面前挥舞的时候,我不必管这是谁要压迫我,而是最好去欣然听命,将自己的脑袋伸进枷锁,因为有千万只手在我面前举着枷锁。
第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比其祖先英国人更倾向和更喜好一般观念
上帝决不一般地观察人类。它一瞥人类,就能分清人性中包括的一切东西,从每个人身上看到使人人互相接近的相似点和使人人互相疏远的差异处。
因此,上帝并不需要一般观念。这就是说,上帝从来没有感到有必要将大量的类似东西置于同一形式之下,以便于对它们进行更为细致的思考。
人就与上帝不同了。人的头脑如欲对映入脑际的一切个别的东西独自进行考察和判断,马上就会陷入五里雾中,对这些东西的一切细节茫无所知。在这样的窘迫处境下,他只有求助于一种不够完善但又必要的办法。这种办法既暴露了人的缺点,又补救了人的缺点。
人对一些事物进行表面的观察,并看出它们的相似处后,就给它们冠上一个共同的名称,然后把它们放置一边而去考察其余事物。
一般观念的建立并不证明人智强大,反而证明其软弱无力,因为自然界中决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决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事实,决没有可以不加区别地运用的规章,也决没有可以同时用于许多事物的同一方法。
一般观念也有其值得称赞之处,即它可以使人同时对大
81第一部分
量的事物作出迅速的判断。但是另一方面,它所提供的向来只是不完整的概念,它使人理解到的东西经常不够准确。
社会一方面在老化,另一方面又在产生新的事物,几乎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之中获得某些个别的真理。
人知道的这种真理越多,他得到的一般观念自然也越多。
人要是不从无数的个别事实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纽带,就无法分别地观察它们。几个个体可以形成“种概念”
,而几个“种概念”则可以引出“类概念”。因此,一个民族的文化越是悠久和广博,它对一般观念的习惯和爱好也越大。
但是,还有另外一些原因使人们能把或不能把他们的观念一般化。
美国人比英国人更经常使用一般观念,并且喜欢更持久地使用。如果注意到这两个民族是同文同种,在同样的法则下生活了好多个世纪,至今还在思想和民情方面没有中断往来,那末,乍一看到这种情况,就会感到非常奇怪。如果我们把视线转向欧洲,并对比居住在这里的两个最开化民族,其鲜明的对照更会使人感到吃惊。
我们可以看到,英国人的思想只能极其勉强和极其惋惜地放弃对于别个事实的沉思,因为他们要从这种沉思中去找因果关系;另外,英国人之接受一般观念,也非出于自愿。
我们法国人与此相反。我们对于一般观念的爱好,达到了凡事都要满足这种热爱的地步。我每天一早起来,总是听到人们又发现了我以前闻所未闻的某个一般的、永久的规律。
即使是一个平庸的小作家,他也跃跃欲试,企图发明一些可以治理大国的经纶;他要是不在一篇文章中把全人类都写进
第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比其祖先英国人更倾向……91
去,他是决不会心满意足的。
这两个最开化民族之间的这种差异,实在令我吃惊。如果我再把注意力转向英国,并考察它50年来发生的一切,我认为自己可以证明,英国人对于一般观念的爱好,也正随着该国的古老制度的式微而加强。
因此,只根据文明的进步的大小,还不足以解释人为什么喜欢或回避一般观念。
当人们的身分极不平等,而且不平等现象永久存在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将越来越不同,以致有多少种不同的人,就会有多少个阶级。但是,人们从来只是同时注意其中的一个阶级,而忽略了把这些阶级集聚于广大人群中的一般联系,即只看到了个别的人,而忽略了一般的人。
因此,生活在贵族制社会里的人,从来不会产生有关本身的一般观念,而这又足以使他们在习惯上不相信一般观念,在本能上厌恶一般观念。
反之,居住在民主国家的人,他们发现彼此都接近,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他们不会专注于人类的某一部分,他们的视野开阔,一直扩大到全人类。在他们看来,凡是可以用于本身的真理,都可以同样地或以同样方式用于其每个同胞或同类。他们一旦在自己苦心从事的和最感兴趣的研究工作中染上喜欢一般观念的习惯,就会把这种习惯移用于其他工作中去。于是,找出所有事物的共同准则、把大量的事物总括在同一的形式之下、只用一个原因来解释无数事实的需要,就变成人们思想的一种热烈的而且往往是盲目的激情。
古代人对于奴隶的看法,最能证明我上述的一切是真理。
02第一部分
人是相似的,生下来就对自由拥有同等的权利,这本是一个极其一般而且同时又是极其简单的道理。但是,罗马和希腊的最精明最博学的天才,从未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他们试图以种种办法证明,奴隶制度是合乎自然的,并且将永远存在下去。然而,所有的史料又在证明,古代有些名人在未获解放以前曾是奴隶,其中还有许多人有名著传世。他们虽然也曾目睹今天这样的奴役现象,但他们当时依然认为奴隶制度是合乎自然的。
古代的所有大作家,不是身为奴隶主贵族的一分子,就是至少认为当时建立的贵族制度是无可非议的。他们的思想向四面八方扩展以后,仍一直没有超出贵族的思想范畴。只是耶稣基督降世以后,他才教导人们说:人类的所有成员生下来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
在平等的时代,人人都是各自独立的,但处于孤立和软弱的状态。他们认为,不应当有上级的意志来不断指导大家的行动。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人类好象是在自行前进的。
为了解释世界上发生的一切现象,人们不得不去寻找某些对我们人类的每个成员都发生同样作用并使我们自愿地走上同一道路的重大原因。这样的寻找工作,又自然而然地促使人的头脑想出一般观念,并导致人们喜爱使用一般观念。
我在前面早已指出身分平等是怎样导致每个人喜欢亲自寻找真理的。不难看出,这样的方法也必然逐渐地使人的精神倾向于一般观念。当我放弃阶级、职业和家世的传统,不受先例的左右而单凭自己理性的努力去寻找自己应走的道路时,我自然要倾向于到人的本性中去汲取自己观点的原因。

第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比其祖先英国人更倾向……12
样,我就必然而且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大量的非常一般的概念。
上述的一切,足以说明英国人为什么不如他们的后裔美国人和他们的邻居法国人那样愿意和喜欢把概念一般化,以及今天的英国人为什么在这方面比他们的祖先走得远了。
英国人长期以来一直是个既非常开明又很固守贵族制度的民族。他们的开明文化,使他们不断地追求非常一般的观念;而他们的贵族习惯,又使他们囿于非常个别的观念。因此,英国人的哲学是既大胆而又怯懦的,是既豁达而又狭隘的。直到今天,这种哲学仍在控制着英国,使人们的思想受到限制和停滞不前。
几乎所有的民主国家都喜爱一般观念,而且往往是热烈追求一般观念。它们之所以如此,除了我上面讲述的原因以外,还有其他一些不大明显但并非无力的原因。
必须对这些一般观念加以区分。
有些一般观念是长期的、细致的、精心的智力劳动的结果,而人的认识的扩大正靠的是这类观念。
而另一些一般观念,则是精神的一触即发的结果,产生得比较容易。它们只能导致人们形成非常肤浅和很不确切的概念。
生活在平等时代的人,都是好奇心多而悠闲心少。他们的生活务实、复杂、紧张和活跃,以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进行思维活动。民主时代的人都喜爱一般观念,因为这样的时代使他们不必操心去研究个别的事物。
我甚至可以这样说:民主时代可以用小小的容器收藏大量的东西,在短短的时间里
22第一部分
得到巨大的收获。因此,这个时代的人做了一次粗心而简短的考察之后,便会认为发现了某些事物之间的共同关系,不再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事物,也不详细考察这些纷纭的事物在哪些方面相似或有别,而是匆匆忙忙把它们归类,随后便不去作深入考察。
民主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人人都喜欢轻易地获得成功,贪图眼前的享乐。知识界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生活在平等时代的人,大部分都雄心勃勃,但失败了会立即颓靡,而成功时则会更加活跃。他们希望马到成功,大获胜利,但懒于多花费精力。这种有害的本性,使他们直接去追求一般观念,并且大夸海口,说什么利用一般观念可以不费功夫就绘出大千世界的图景,可以轻而易举地引起公众的注意。
但是,我不敢肯定他们的这种想法就是错误的,因为他们的读者也跟他们一样,害怕进行他们本来可以进行的深入研究,懒于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而是希望不经努力就获得知识和痛痛快快地享乐。
如果说贵族制国家没有充分运用一般观念,而且往往轻率地蔑视一般观念,那末,民主国家的人民则与此相反,他们时时都在准备滥用这种观念,准备积极地应用这种观念。
第四章 为什么美国人从来没有象法国人那样热烈追求政治方面的一般观念
我在前面说过,美国人不象法国人那样热爱一般观念。
这种情况在政治方面尤其显著。
虽然美国人在立法方面采用的一般观念比英国人多得无限,在用人们的实践武装理论方面比英国人做得多,但美国没有一个政治机构曾象法国的制宪会议和国民公会那样喜爱一般观念;整个美利坚民族,从来没有象18世纪法国人那样热烈追求一般观念,而且也不盲目相信任何理论的绝对善和绝对真。
美国人与法国人的这种差异来自数个原因,但其主要者如下:美国人是一个一直由自己来管理公共事务的民主的民族;而我们法国人,虽然也是一个民主的民族,但长期以来,只限于在口头上议论如何更好地管理公共事务。
我们的社会情况,早已使我们想出了一些有关政府工作的非常一般的观念,但我们的政治制度,却仍在妨碍我们通过实践来矫正一般观念,使我们只能慢慢地去发现原有一般观念的缺欠。但是,在美国人那里,这两件事情,即一般观念和政治制度,却经常处于相互适应的状态,从而可以自然
42第一部分
互相修正。
乍一看来,这里所讲的,跟我以前所讲的民主国家能从其实际生活的紧张活动中汲取热爱理论的力量的说法,大相役庭。但是,只要仔细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其间并不矛盾。
生活在民主国家的人都渴望一般观念,因为他们的空暇不多,而有了一般观念,他们就不必浪费时间去考察个别的问题了。这固然是事实,但只应限于不是他们所常想的或必想的问题。比如,商人是渴望了解他们本来应当密切注视的有关哲学、政治、科学和艺术的一般观念的,并希望别人能够提供,但只有通过商业方面的考验,他们才能接受这些一般观念,或者只是有保留地接受。
政治家当涉及有关政治的一般观念时,情形也是如此。
因此,当民主国家的人民在一个特别有危险的问题上盲目地和过分地追求一般观念时,他们可以采用的最好解救办法,就是每天在实践中考察这个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得不深入到问题的细节,而问题的细节将会使他们发现理论的缺点所在。
这种解救办法经常是使人苦恼的,但它的效果却是肯定的。
因此,强迫每一个公民实际参加政府管理工作的民主制度,可以节制人们对于平等所造成的政治方面的一般理论的过分爱好。
第五章 在美国宗教是怎样得以利用民主的本能的
我在前面的一章里已经证明,人要是没有教条性信仰是无法生活下去的,而且也非常希望有这样的信仰。我在这里再补充一句:在一切教条性信仰之中,我认为宗教方面的教条性信仰是人们最希望的。即使你只想重视现世的利益,也显然会得出这个结论。
人的任何行动,不管人认为它有什么特殊性,几乎都来源于他对上帝、对他与人类的关系、对自己灵魂的本性、对自己的同类应负的义务所持的非常一般的观念。谁也不能不让这种一般观念成为其余一切事物所由产生的共同源泉。
因此,人对上帝、对自己的灵魂、对造物主和自己同类应负的各种一般义务,都渴望形成一种确定不移的观念,因为如对这些基本问题持有怀疑态度,就将使自己的行动听凭偶然因素的支配,也可以说是任其混乱和无力。
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确定不移的观念,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遗憾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单枪匹马,只靠自己的理性努力去取得这种观念,因而又使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了。
只有完全摆脱日常的生活琐事、洞察入微、工作细致和训练有素的人,经过长期和精心思考之后,才能发现这些如
62第一部分
此不可缺少的真理。
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哲学家本身也几乎总是满腹疑团,他们每前进一步,启示他们的智慧的自然之光便会黯淡一些,甚至有熄灭的危险;尽管他们尽了一切努力,他们所发现的仍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而且是互相矛盾的概念。千百年来,人们的思想就是在这些互相矛盾的概念当中荡来荡去,未能牢固地掌握真理,甚至未能发现新的错误。这样的研究远非一般人的能力之所及,即使一部分人有能力去做这种研究,他们显然也没有这种闲心和余暇。
有关上帝和人性的确定不移观念,虽然是人的日常生活实践所不可缺少的,但这个生活实践却在妨碍人去掌握这种观念。
我认为,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问题。
在一切科学当中,有些知识是对人人都有用的,而且凭他们自己的能力也能学到;但另一些知识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而非多数人能够研究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用后一种知识是极其间接的。虽然他们无力进行研究这种知识,但这种知识对于他们的生活实践又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有关上帝和人性的一般观念,是一切观念中最适于使个人理性避免习惯性影响的观念。
对于个人理性来说,承认一个权威的存在,是得之者多,而失之者少。
宗教的首要目的及其主要好处之一,就是对这些重要问题中的每个问题,能够提供一项清楚的、确切的、人人都可以理解的和永久性的解决方案。
有些宗教是非常可疑和荒谬的,但是可以认为,凡是属
第五章 在美国宗教是怎样得以利用民主的本能的72
于我所指出的范围之内的宗教,只要它不脱离这个范围,并且不象若干宗教那样试图从各方面压制人们思想的自由翱翔,就能使智力活动得到有益的规范。也应当承认,即使宗教不能使人在来世得报,那至少它对人在今世的幸福和高尚化还是极其有用的。
这对生活在自由国家的人民来说,尤其是真理。
当宗教在一个国家遭到破坏的时候,智力高的那部分人将陷入迟疑,不知所措,而其余的人多半要处于麻木不仁状态。每个人对于同自己和同胞最有利害关系的事物,只能习以为常地抱有混乱的和变化不定的概念。他们不是保卫不住自己的正确观点,就是把它放弃。于是,他们因为无力自己解决人生提出的一些重大问题而陷入绝望状态,以致自暴自弃,干脆不去想它们。
这样的状态只能使人的精神颓靡不振,松弛意志的弹力,培养准备接受奴役的公民。
一个民族沦于这种状态后,不仅会任凭自己的自由被人夺走,而且往往会自愿献出自由。
一旦在宗教方面也象在政治方面那样不复存在权威,人们立刻会对由此而产生的无限独立的情景感到惊恐。一切事物的这种经常动荡状态,将使人们心神不安和筋疲力竭。因为在精神世界一切已经发生动摇,所以人们想力争在物质世界建立巩固的秩序。
但是,他们已不能再恢复昔日的信仰,而把自己交给一个人去统治。
至于我,我怀疑人们能够永远既保持宗教的完全独立,又保持政治的充分自由。我一向认为,人要是没有信仰,就必
82第一部分
然受人奴役;而要想有自由,就必须信奉宗教。
因此,宗教的这种巨大功用,在身分平等的国家比在任何其他国家都明显。
应当承认,平等虽然给世界上的人带来了很大好处,但使人养成了一些我以后将要指明的非常危险的禀性。平等使人们彼此独立,使每个人自顾自己。
平等还为人心敞开了喜欢物质享受的大门。
宗教的最大功用,就是唤发与此相反的禀性。
没有一个宗教不是把人的追求目标置于现世幸福之外和之上,而让人的灵魂顺势升到比感觉世界高得多的天国的。
也没有一个宗教不是叫每个人要对人类承担某些义务或与他人共同承担义务,要求每个人分出一定的时间去照顾他人,而不要完全自顾自己的。即使是最虚伪的和最危险的宗教,也莫不如此。
因此,笃信宗教的国家的长处,自然正是民主国家的缺处。这清楚地表明,人们在达到平等的同时又维护宗教,该有多么重要。
上帝利用超自然的手段将宗教信仰注入人心。我对这种手段既无权考察,也不想考察。我现在是纯粹从人的观点来考察宗教的。我想探讨宗教在我们即将进入的民主时代用什么办法才能轻而易举地保持其影响力。
我已经讲过,在文明和平等的时代,教条性信仰只有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深入人的精神,而使人的精神感到迫切需要这种信仰的,则正是宗教。这首先说明,宗教在这样的时代要比在其他任何时代都更加慎重自持,不要越出本身固有的
第五章 在美国宗教是怎样得以利用民主的本能的92
范围,因为宗教要想把自己的权力扩展到宗教事务以外,就有在一切事务方面失信的危险。因此,宗教应当注意规定自己的活动范围,只在这个范围内对人的精神施加影响,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则任其完全自由。
穆罕默德自称从天而降,他不仅把宗教的教义,而且把政治的原则、民法、刑法和科学理论都放进了《古兰经》。反之,基督教的《福音书》只谈人与上帝和人与人的一般关系。
除此之外,它什么也没有教导,也没有要求人们必须信什么。
抛开其他许多理由不谈,只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这两种宗教中的前者不能在文明和民主的时代长期发生统治作用,而后者不管在这样的时代还是在其他时代,都注定会发生支配作用。
如果我们进一步进行这项研究,则可以发现:从人的立场来说,宗教要想在民主时代维持下去,只是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活动局限于宗教事务的范围之内,也还是不够的;宗教的力量,在许多方面还取决于它所遵奉的信仰的性质、它所采取的外在形式以及它为信徒规定的义务。
我在前面所述的平等使人们产生非常一般和非常广泛的观念的问题,主要应当从宗教方面来理解。彼此相同和平等的人,容易产生关于单一神的概念,认为这个神为每个人规定了同样的准则,授予每个人在来世以价值相等的幸福。关于人类的这个一致性的观念,不断地引导人们产生认为造物主也是一致的观念。反之,在人们彼此隔绝和相互差别极大时,有多少个民族、等级、阶级和宗族,就会随意创造出多少个神,并为各自绘出通向天国的无数条道路。
03第一部分
毋庸讳言,基督教本身也在某些方面受到社会和政治情况对宗教信仰发生的这种影响。
当基督教问世的时候,上帝无疑已为它的出世做好了准备,即把人类的大部分已经集结在一起,使他们象一支庞大的部队活动于罗马皇帝的麾下。这一大群人虽然彼此之间有很多不同,但他们之间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遵守同样的法制。每个人各自与皇帝的伟大来比,他们是软弱和微不足道的;而从他们全体与皇帝的关系来说,他们又全是平等的。
应当承认,人类处于这种新的和特殊的情况,当然会使人去接受基督教宣讲的一般真理,而基督教之所以在当时能够顺利和迅速地深入人心,也正是来因于此。
罗马帝国崩溃后,就出现了与此相反的情景。
这时,罗马帝国垮台了,也可以说是四分五裂了,原先受它统治的每个民族又恢复了昔日的独立。不久以后,在这些民族的内部,一些阶层无限地壮大,出现了种族差别,而等级又使每个民族分成若干集团。
各民族共有的这个动向,好象在尽其所想和所能,要把人类社会分成无数小块。在这种条件下,基督教也没有放弃它向人们宣扬的主要一般观念,而是要尽量准备适应人类分裂后出现的新趋势。人们继续崇拜创造和庇护万物的唯一的上帝。但是,每个民族、每个城市、甚至每个人,又相信自己能够得到某些特权,使至高无上的上帝成为自己的保护者。由于不能把一个神分成许多个,所以他们只好增加神的使者的人数,过分地提高使者的权力。
于是,大多数基督徒把对天使和圣徒的崇敬,几乎变成了一种偶像崇拜,以致人们一时不无理由担心:基督教是不是也要
第五章 在美国宗教是怎样得以利用民主的本能的13
蜕化为早被它战败的那几种宗教。
显而易见,随着把人类中的各民族隔离开的障壁和把每个民族内部的公民隔离开的障壁的消除,人们自然会接受关于单一的而且万能的存在的观念,认为这个存在能够平等地和以同样方式将法律施于每个人。因此,到了这样的民主时代,最重的事情是不准把人对神的使者的崇敬同只应对造物主的崇拜混淆。
在我看来,另一个真理也很清楚:即在民主时代,应使宗教的表面仪式给信徒带来的负担轻于其他任何时代。
我在论述美国人的哲学方法时说过,在平等的时代,人的精神最厌恶的,是使自己的观念服从于形式。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反对以图象渲染事物,认为象征的手法是一种儿戏,其目的是掩盖或粉碎真相,不让真相赤裸裸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他们对宗教仪式表示冷淡,认为礼拜的细节只有次要的意义。
在民主时代负责规定宗教的外在形式的人,必须审慎考虑人们智力的这种自然本性,以免与其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我坚决地认为形式是必要的。我知道,形式可使人的精神沉于抽象真理的思考,助其坚定地追求真理,令其热烈地相信真理。我决不认为一种宗教能够无外在的仪式而维持下去。但是,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在我们正在踏入的时代,过分地讲究宗教的外在仪式是极其危险的;当然要有一定的仪式,但必须以延续教义本身所绝对需要者为限,因为教义才
23第一部分
是宗教的本质①,而礼拜只是它的形式。
在人们越来越平等的时代,拘泥于细节、死板不化、迫使信徒遵守清规戒律的宗教,很快就会只剩下一群狂热的信徒,而大多数人将放弃对它的信仰。
我知道一定会有人反驳我说:宗教都以一般的和永恒的真理为其追求的目标,所以它不能随波逐流,跟着每个时代的特点的变化而改变其目标,从而不会在人们面前失去其可信性。我对此的回答仍然是:必须把一种信仰得以成立和神学家们所说的信条得以建立的那些主要观点,同由这些观点派生出来的从属概念严格区分开来。
不管时代有什么特点,宗教都必须经常坚持前者;但在万事都在改变其位置,人们的思想已经习惯于人间事物的千变万化而不愿意死守陈规的时候,宗教也慎重地注意自己与后者的经常联系。我认为,表面的和次要的事物的不变性,只有在市民社会本身停滞不前的时候,才能有机会持续下去。在其他任何场合,我都认为这种不变性是一种危险。
我们可以看到,在平等所造成的或促成的一切激情当中,有一种特别强烈并同时振奋人人之心的激情,这就是人人都有的喜欢安乐的感情。爱好安乐,是民主时代的突出的和不可消失的特征。
可以认为,试图消灭这个主要的激情的宗教,最后会被这个激情所消灭。
如果宗教想让人们完全放弃现世的幸福,而
①在任何宗教中,仪式都与信仰的本质本身有密切联系,而且最好不加以任何改变。在形式与内容永远密切联系得象一个整体的天主教中,尤其是如此。
第五章 在美国宗教是怎样得以利用民主的本能的33
叫人们专门去追求来世的幸福,那末,我们可以预言,人们在精神上最后将摆脱宗教的束缚,并为了专门去追求眼前的物质享受,而离开宗教远远的。
宗教的主要任务,在于净化、调整和节制人们在平等时代过于热烈地和过于排他地喜爱安乐的情感。
因此我认为,如果宗教要试图完全压制和破坏人们的这种情感,那将大错而特错。宗教绝对无法使人放弃爱财之心,但它还是可以说服人们只用正当的手段去致富的。
现在,我来进行最后一项考察。这项考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概括上述各项的考察。
随着人们日益相似和平等,与每日都在变化的尘事慎重地保持一定距离的宗教,愈加需要不与一般人都接受的观念和在群众中起着支配作用的利益,进行没有必要的对抗,因为公众的意见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和最无法抵抗的力量,而除了这种力量以外,宗教是无法得到足以长期顶住其所受到的攻击的强大支持的。无论在被一个专制君主者统治的民主国家,还是在共和制的民主国家,基本上都是如此。在平等的时代,君主虽然常能使人服从,但能使人们信服的却是人民中的多数。因此,凡是不违背自己信仰的人,都要倾向多数的意见。
我在本书的上卷说过,美国的神职人员是如何不问政治的。
这是他们谨慎自制的明显例子,但还不是唯一的例子。
在美国,宗教是一个专由神职人员统治的独立天地,而且神职人员从来不想走出这个天地;他们在这个天地内指导人们的精神,而在这个天地外,任凭人们自主和独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本性和时代的要求去发挥他们固有的好动精神。我从
43第一部分
来没有见过哪个国家的基督教象在美国那样不讲究形式和不重视繁文缛节,但对人的精神却有最清晰、最简明和最一般的了解。尽管美国的基督徒分成许多宗派,但他们对各宗派都一视同仁。无论是对天主教,还是对其他教派,都可以这样说。任何地方的天主教神职人员,都没有象美国的天主教神职人员那样不过问信徒的礼拜琐事,不采取格外的和特殊的礼拜方法,不拘泥于教义的文句而重视教义的精神。天主教的只对天主礼拜而禁止对圣徒礼拜的教义,在美国宣讲得最为清晰和遵行得最好。然而,美国的天主教徒却是最驯服和最虔诚的。
可以适用于美国各教派神职人员的另一个特点是:美国的神职人员决不把人的视线引向和固定于来世,而是让人心更多地注意现世。在他们看来,现世的幸福在宗教上虽属次要,但仍不失其重要性。他们虽不从事实业活动,但对实业的进步至少还是关心和赞扬的。他们在不断向信徒讲述来世才是人们应当害怕和希望的伟大目标的同时,并不禁止信徒以正当的方法去追求现世的荣华。他们并不怎么多讲来世和现世的差别和不同,而是仔细地研究用什么方法使两者结合和联系起来。
美国的全体神职人员都承认多数对人们思想的支配作用,并尊重这种作用。除非必要,他们决不反对多数。他们不参加党派的斗争,但随时接受全国和当代的共同意见,跟着振奋周围所有人的感情和思想的潮流前进,而不加抵制。
他们致力于引导同时代人向善,而决不与同时代人搞对立。因此,舆论从来不以他们为敌,反而支持和庇护他们。他们布
第五章 在美国宗教是怎样得以利用民主的本能的53
讲的信仰,通过他们本身的努力和借助多数的力量而同时发挥作用。
因此,宗教通过尊重不与它对立的一切民主本能,并利用其中的一部分,便可以顺利地抵制它的最危险敌人即个人的独立意向。
第六章 关于天主教在美国的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而根据一些可信的报告,它同时又是天主教最发达的国家。乍一看来,人们可能觉得奇怪。
有两个问题应予明确区别:平等一方面使人人愿意自行判断,而另一方面又使人人喜欢和向往社会有一个统一的、单一的和对大家都一律相待的权力。因此,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都力图不受一切宗教权威的制约。但是,如果他们想服从某一宗教权威,那末,他们得让这个权威是单一的,而且只能有一个。凡非指向同一中心的宗教权力,自然会使他们的精神感到不快,而且会几乎轻易地认为,与其有好几个宗教,不如没有宗教。
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发现天主教徒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不虔诚了,但基督教新教的教徒却纷纷改信了天主教。
如果从天主教的内部来看,它好象是衰退了;而如果从它的外部去后,它又好象是前进了。这个现象是不难理解的。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当然很少有虔诚的信仰,但他们一旦决定信教,很快就会觉得自身有一种内在的本能在不知不觉地把他们推向天主教。罗马教会的若干教义和教规使他们吃惊,但他们的内心却对它的纪律表示钦佩,而它的牢固团结也在吸引他们。
第六章 关于天主教在美国的发展73
如果天主教最后能够将它所引起的政治恩怨置于度外,那末,我几乎毫不怀疑,这个似乎与它抵触的时代精神,不仅不会对它极为不利,反而会使它立即获得巨大的成就。
这是人们的智力活动最常见的弱点之一,即愿意调和互相对立的原则,不惜牺牲逻辑而求和解。因此,过去和现在总是有人在使自己的某一宗教信仰服从一个权威之后,又想放弃这个权威而另找其他权威,任凭自己的精神在服从和自由之间随意荡来荡去。但是,我还是相信这样的人在民主时代不会多于其他时代,而我们的后代将来必然日益分化,但最后只能分成两大类:一类完全脱离基督教,另一类皈依罗马教会。
第七章 民主国家人民的思想倾向于泛神论的原因
我虽然准备以后来谈民主国家对于最一般观念的突出爱好是如何表现在政治方面的,但我现在就要指出这种爱好对哲学发生的主要影响。
不容否认,泛神论在我们这个时代得到很大发展。欧洲一些国家的著作,就带有明显的泛神论色彩。德国人把它带进哲学,法国人把它带进文学。
法国出版的一些虚构作品,大部分包含着由泛神论借来的某些观点或论调,或使人感到它们的作者有一种趋于泛神论的倾向。我认为这并非偶然,而有其久远的原因。
随着身分日趋平等,每个人与他人越来越无差别,个人变得日益渺小和无力,人们便习惯于不再重视每个公民而只重视全体人民,忘记了个体而只考虑人类整体。
在这样的时代,人的精神喜欢同时包罗万象,希望把无数的不同结果归结于一个单一的原因。
统一的观念纠缠着人的精神,人的精神到处去寻找统一的观念。当人们找到这一观念的时候,就自愿地把它存于内心,高枕无忧地躺在它的身上。这样一来,人们不仅认为世界包括天地万物,而且相信只有一个造物主。但是,对万物进行的这种初步分类还没有使他们满意,于是他们又去设法
第七章 民主国家人民的思想倾向于泛神论的原因93
拔高和简化自己的想法,即把神和宇宙汇成为一个单一的整体。假如我遇到一个哲学体系能把世界上的万物,不管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不管是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均视为一个巨大存在的不同组成部分,而只有这个巨大存在能在其组成部分的不断变化和连续改观当中永远存在下去,那末,我可以毫不费力地断定:这个哲学体系,虽然它破坏了人的个性,但对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人具有神秘的魅力,而这种魅力的产生也许正是由于它破坏了人的个性。人们的一切智力活动习惯都在引导人们去理解这一哲学体系,把人们领上接受这一体系的道路。这一哲学体系自然会引起和加强人们的想象力,并提高人的精神自豪感和满足人的精神愉快感。
在帮助哲学寻找方法解释世界的各种体系当中,我认为泛神论是适于笼络民主时代人心的体系之一。凡是坚信人类真正伟大的人,应当团结起来反对泛神论。
第八章 平等是怎样唤起美国人产生人可无限完善的观念的
平等在唤起人的思想产生几个只有它才能引来的观念,并在改变早已存在的几乎所有观念。我现在以人可完善这个观念为例,因为它是人的智力所能想出的主要观念之一,而且它本身就是每时每刻都在实际生活中验证自己的论据的一大哲学理论。
人与动物虽然有些地方相似,但有一个特点是人所独有的。这就是人能自我完善,而动物则不能自我完善。自有人类以来,人类就发现自己与动物有这种差别。因此,人可完善的观念,同世界本身一样古老。平等本身并没有创造这个观念,但它使这个观念具有了新的特点。
当公民按等级、职业和出身而分类,每个人都不得不沿着全凭偶然而步入的道路前进时,人人都会认为人力的最高限界就在自己身上,谁也不想去对抗不可抗拒的命运。贵族制国家的人民,并非绝对没有自我完善能力,只是没有认识到这种完善是可以无限的。他们只想改进,而不想变革。他们希望社会地位逐渐变好,除此别无他求。他们虽然承认人类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而且今后还会有所进步,但又事先把人类置于一定的不可逾越的限界之内。
因此,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达到至善和已经获得绝对
第八章 平等是怎样唤起美国人产生人可无限……14
真理(其实,哪个人或哪个民族何曾这样妄想过呢?)
,但他们愿意使自己相信,他们已经距离人类的不够完善的本性所能达到的伟大和明智很近了。同时,由于他们看到周围的一切好象仍然照旧,没有变动,所以容易觉得一切均已各得其所。于是,立法者们喜欢制定永久性法律,人民和国王只愿意建造耐久的建筑物,现代的人为后代的人操劳而先为他们注定了命运。
随着等级的消失、各阶级的接近和人们的日益混合,习惯、仪礼和法律也在变化;随着新事物的出现、新真理的发现、旧观点的消失和被新观点取代,一个理想的但又总是不够固定的完善的形象,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脑际。
于是,转瞬即逝的不断变化,每时每刻都呈现在每个人的眼前。
有些人的处境变坏了,于是他们开始清晰地认识到,一个民族或一个个人,不管怎么有智慧,都不能永远不犯错误。另一些人的命运得到了改进,于是他们由此断言,一般说来,人是有能力无限完善自己的。受挫的人认为,任何人都不能自吹可以找到绝对的善;成功的人在兴奋之余,继续去追求新的成功。因此,人人都在不断追求,跌倒后再爬起来,虽然时时感到失望,但又决不绝望,而是不停止地沿着尚待跋涉的漫长人生道路,走向他们只能渺茫地看到终点的伟大目标。
这种认为人可无限完善的哲学理论,曾使人们心甘情愿地做出了多少事实,以及它对那些只在行动上与它有关而在思想上与它无涉,但在活动中又好象不知不觉地与它吻合的人发生了多么大的奇妙影响,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24第一部分
我遇到过一位美国船员,问他美国的船为什么造得不太耐用。他毫不迟疑地回答说:航海技术进步得一日千里,再好的船用上几年之后也不堪再用了。
从这位大老粗就一个专门问题脱口而说出的答话中,我看到了一个伟大民族凡事都遵循的一般的和有体系的观念。
贵族制国家自然要过分限制人可完善的范围,而民主国家又有些扩大了这个范围。
第九章 美国人的例子为什么不能证明民主国家不会爱好和不会致力于科学、文学与艺术
应当承认,在当代的文明国家中,美国在高级科学方面是进步不大的,而且它的大艺术家、出名诗人和卓越作家也寥寥无几。
对这种情况表示惊异的一些欧洲人,认为这是平等所自然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结果。他们甚至认为,要是民主的社会情况和制度马上席卷全球,引导人类走向开化之光就将逐渐黯淡下去,而人类又将回到黑暗时代。
我认为,作出这种推论的人,是把一些本应当分开并加以单独考察的观念混淆起来了。他们无意之中把民主的东西与美国人所独有的东西混在一起了。
初期移民信奉的并传给他们后代的宗教,在仪式上是简单的,而在教义上却是严肃的,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它反对外表的浮夸,反对繁文缛节。这样的宗教,自然不利于美术的发展,只重视消遣性文学。
美国人是一个非常古老和开化,而后来又迁到一个使他们可以任意开发和容易丰产的广袤的新国土的民族。这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在美国,每个人都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发财致富的便利条件。他们的贪欲总是十分强烈,时
44第一部分
时都怀有幻想和进行理性活动的头脑,完全为追求财富的目的所吸引。美国不但有其他国家那样的工商业者阶级,而且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一种现象,即全国人人都从事工商业。
但是,我敢肯定,假如全世界只剩下了美国人,而且他们仍然保留着祖传的自由和知识,不改变他们固有的激情,那末,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不研究理论,科学的实用是无法长足进展的,而一切艺术也应当相辅相成地去完善。不管美国人怎样绞尽脑汁为达到其所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努力,他们不久终究要承认,为了顺利地达到目标,有时还得离目标远一点。
何况喜欢精神上的享受,是文明人的自然心理,所以高度文明的民族都不会不迷恋这种爱好,而且还有一批人在专门研究它。
这种精神上的需要一旦出现,很快就会得到满足。
然而,当美国人只顾科学的实际运用和只顾寻找使生活舒适的方法的时候,重视学术和文艺的欧洲已在致力于探索真理的共同源泉,并在同时完善人们可以享得的一切享乐和人们应当得到满足的需要。
美国的居民认为,在旧大陆的一切开化民族中,有一个民族最为突出,居于榜首。他们跟这个民族同源同俗,因而两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他们看到这个民族有著名的科学家,有才华焕发的艺术家和伟大的作家;他们也能从这个民族那里汲取知识财富,而不必为了积累这种财富付出劳动。
尽管美洲与欧洲远隔重洋,但我认为两者是不可分的。
我把美国人民视为英国人民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以开发新大陆的深山丛林为己任,而留在英国的那一部分,则清闲自在,很少为谋取生活资料而操劳,所以能把精力用于深化思想方面,
第九章 美国人的例子为什么不能证明民主国家……54
并从各方面发展人的精神。
因此,美国人的际遇完全是一个例外,我相信今后不会再有一个民主的民族能逢这样的际遇。
他们原来都是清教徒,他们有专门从事商业的习惯,他们居住的国土好象在不让他们使用智力去研究科学,他们的欧洲邻居使他们不研究科学也不会重返野蛮状态。我只能就其主要者而列举出来的这一大堆独特原因,必然使美国人的精神特别重注于纯物质方面的事物。人们的激情、需要、教育和环境,实际上好象都在驱使美国的居民去面对现世。
宗教只能使他们偶而抬起头来,漫不经心地望一望天堂。
因此,我们不应根据美国人民的外在表现去推论一切民主的民族,而要根据每个民族的特点去研究它们。
我们可以设想有这样一个民族,其内部没有门第、等级和阶级之分,它的法律不承认任何特权而规定遗产由继承人平分,但它没有使人民享有知识和自由。这不是一个没有根据的设想,因为一个暴君可以将其恩泽平等地施于臣民,但让臣民们愚昧无知,以便于更容易奴役他们。
这样的民主的民族不但不能在科学、文学和艺术上表现其才华和爱好,而且可以使人相信它永远不会有这种表现。
它的继承法本身就是以一代接着一代地将财产化小分散为己任,民族的成员谁也不去创造新的财富。没有知识和自由的穷人,连致富的想法都不会有;而富人则听任自己沦于贫困的境地,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自救。这样的民族很快就会在它的这两类公民之间建立起完全的和无法克服的平等。这样一来,谁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从事劳动和智力活动。
但是,
64第一部分
所有的人都将麻木不仁,沦于同样的愚昧无知和同等的受奴役状态。
我一想到这样的民主社会,立刻觉得自己好象被抛进一所低矮、昏暗和沉闷的小房子里,虽然外面有时射进一道一道光线,但很快又变得微弱而终于消失。我突然觉得心情沉重,闷得喘不过气来;我在黑暗中四下摸索,希望找到一个出口,好到外面吸点空气和见到阳光。
但是,这里所作的一切假想,并不适用于开化已久,在废除规定财产永久归于某些个人或某些团体的特殊法令和继承法以后仍然保有自由的民族。
当生活在一个民主社会里的人民是个开化的民族时,他们不难明白没有任何东西应当限制和强迫他们安于现状。
因此,他们每个人都要想方设法去改进现状;而如果他们都是自由的,则每个人都将大显身手,但不一定获得同样的成果。当然,立法机构不会再给予人们以特权,但天赋会给予人们以这种特权。天赋的不平等是很大的,所以财富也将因每个人运用其才智去致富的情况而出现不平等。
继承法依然阻止富裕之家世世代代富裕下去,但它并没有不准富人存在。
继承法在不断使公民们趋于相同的水平,但公民们也在不断使自己避开这个水平。随着公民的知识日益提高和他们的自由日益扩大,他们的财富也愈加不平等。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一派A 因其才华和狂妄而出名的人
〔毫无疑问,托克维尔指的是圣西门及其学派。参看曼纽尔:《圣西门的新A世界》(马萨诸塞州之剑桥,哈佛,1956年)
;夏尔勒蒂:《圣西门主义史(1825—1864)
》,巴黎,1931年〕
第九章 美国人的例子为什么不能证明民主国家……74
士主张先将一切财富集中于一个中央当局之手,然后再由它按每个人的贡献将财富分配给所有的人。他们认为,通过这个办法,可以躲开那种似乎可以危胁民主社会的完全的和永恒的平等。
还有一种比较简单和危险性小的救治办法。这就是不让任何人享有特权,给予每个人以同等的知识和同等的独立,让每个人自己去关心寻找本身应占的地位。但是,天赋的不平等马上会显示其作用,而财富也自然将落入最能干者之手。
因此,在民主而自由的社会里,经常会有一批富裕或殷实的人。这批富人之间的联系,不会象以前的贵族阶级成员之间的联系那样密切。他们将有不同于贵族阶级的本性,没有贵族阶级那么多充裕时间去享乐,但他们在人数上将比过去任何富有阶级都多得多。
这批人不会整天忙于物质生活,也会进行智力活动和享受精神生活的快乐,但程度不如以往的贵族。他们这样去支配自己的时间是合理的,因为人的精神一方面要有一个有限的目标,即物质的和实用的目标,另一方面还当然要有一个无限的目标,即非物质的和喜欢美的目标。物质的需要使人的精神倾向现世,但在物质的需要吸引不起人的精神时,人的精神就要自我崛起。
不仅能够鉴赏精神产品的人数将要大大增加,而且对于智力活动的爱好也将逐步提高,达到贵族时代那些似乎没有时间和能力从事这种活动的人们的水平。
当不再存在世袭的财产、阶级的特权、门第的优越感,而每个人只靠自己的努力前进时,则财富方面的高下之分,显然将取决于人的智力。凡是可以激励、扩大和发挥智力的东
84第一部分
西,都将立即身价倍增。
知识的功用将极其明显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即使没有感到知识的魅力的人,也将尊重知识的成果,并要为享有这种成果而付出一定的努力。
在民主、开明而自由的时代,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人与人分隔开来,或把人限制于其原来的位置不动。人人都可以突然发迹,也都可以很快变穷。各个阶级每天相互见面,因为他们相处得甚密。
他们不断互相往来和混合,彼此模仿,互相敬慕。于是,人民就产生了一些在等级森严和社会停滞的时代所不可能有的观念、概念和思想。
在这样的民族那里,仆人可以与主人共同享乐和劳动,穷人也可以与富人如此;乡下人将会努力学习城里人,地方将会努力学习首都。
这样一来,谁也不会专注于生活的物质方面,最简单的手艺人也会贪婪地或偷偷地看一看高级的智力活动世界。人们不会用贵族制国家采用的那种观点和方法去读书;但是,读书人的范围将不断扩大,最后扩及全体公民。
当人们开始关心精神劳动以后,他们就会发现取得荣誉、权力和财富的主要手段,全在于自己在某些方面胜过他人。
由平等造成的跃跃欲试的野心,立刻会从其他方面转到这一方面来。研究科学、文学和艺术的人,将会巨增。一种不可思议的积极性,将会在知识界出现。每个人都要设法为自己开辟一条道路,并努力吸引他人跟着自己走。这种情况,同美国政治界发生的情况有些类似。美国人所做的工作虽然往往是不够完美的,但是其数量却是很大的。尽管个人努力的成果一般是很小的,但是合起来的总成果却往往是巨大的。
第九章 美国人的例子为什么不能证明民主国家……94
因此,说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在天性上就不关心科学、文学与艺术,实与事实不符;而且应当承认,他们是以自己的方法来研究科学、文学和艺术的,他们在这方面有其固有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第十章 为什么美国人在科学方面偏重实践而不关心理论
民主的社会情况和制度既然没有抑制人的精神发展,则它们几乎毫无疑问不是从这一方面就是从那一方面推动了人的精神发展。它们的作用虽然有一定的限度,但却是十分强大的。请允许我暂停片刻,先来谈一谈它们的作用。
我们在讲述美国人的哲学方法时提出的几个论点,在这里也一定有用。
平等使每个人产生凡事自行判断的愿望,对一切事物都怀有明显的、切实的爱好,而轻视传统和形式。民主的这些一般本性,就是本章单独讨论的主要内容。
在民主国家研究科学的人,总害怕自己陷入空想而迷失方向。他们敢于向已有的体系挑战,喜欢紧紧地抓着事实和亲自研究事实。他们既不会由于某一同行成名而轻易地加以相信,又不会盲从某一权威的论断。而是与此相反,他们却要不断地去寻找名人或权威的理论的弱点。学术的传统对他们的影响不大,他们向来不长期拘泥于一个学派的烦琐议论,而且也很少受骗于某人的豪言壮语。他们要尽量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各主要部分,并喜欢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它们。这样,科学虽比以前自由和确切了,但不如以前高大了。
我认为,按人的精神的追求,可把科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十章 为什么美国人在科学方面偏重实践而不关心理论15
第一部分,以现在还不知道如何应用或在遥远的将来才能应用的最纯理论原则和最抽象概念为内容。
第二部分,由虽然还属于纯理论范围但通过直接而捷便的途径可以应用的一般真理构成。
而应用的程序和执行的方式,则属于第三部分。
对科学的这三个不同部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单独地进行研究,但人们的理性和经验证明,其中之一如与其余两者完全隔离,它就不可能长期地繁荣下去。
在美国,人们潜心于科学的纯应用部分的研究,而在科学的理论方面,只注意研究对应用有直接必要的那一部分,而在这方面他们也经常表现出求真、自由、大胆和创新的精神。
但是在美国,却几乎没有一个人专心研究人类知识在本质上属于理论和抽象的那一部分。在这方面,美国人把所有的民主国家都有的,但我以为不如美国那样强烈的一种倾向,表现得特别突出。
高级科学或科学的高级部分的研究,最需要沉思,而在民主社会内部,却很少有什么东西适于沉思。
在民主社会,既没有贵族制国家的那种因为自己有钱而可以高枕无忧的人数众多的阶级,又没有贵族制国家的那种因为无望改善处境而不再进取的阶级。
每个人都在积极活动:有的是希望掌权,有的是希望致富。在这种熙熙攘攘、利害冲突频仍、人们不断追求财富的环境下,哪里有必要的安静供人们进行深刻构思呢?当你周围的一切都在活动,而你本身已被裹进席卷万物的激流,并且每天都漂浮在这个激流之上的时候,你怎么能停下来思考高级科学呢?
25第一部分
必须把建立已久的平安无事的民主社会中发生的经常性运动,与几乎是伴随民主社会的诞生和发展而发生的骚乱性和革命性的运动,决然分开。
在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发生暴力革命时,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不会不遭到突然的刺激。
在发生民主革命时,情况尤其如此,因为这个革命把民族的所有阶级一下子都发动起来了,而且会使每个公民的心中同时产生巨大的野心。
如果说法国人在横扫旧封建社会的残余的同时,使精密科学一下子达到了惊人的进步,那末,这个突然成果的来因并不在于民主,而应当把它归功于从未见过如此迅速发展的革命。由此而来的成果是一个偶然现象,而如果把它视为一般规律,那是欠妥的。
民主国家发生大革命的情况不会比其他国家多,我甚至认为只会比其他国家少。但是,在民主国家里,却常有使人感到不快的轻微的不和谐运动,即人们之间经常互相排斥。
这只会扰乱和涣散人的精神,而不能激发和振奋人心。
生活在民主社会的人不仅难于沉思,而且对这种思维活动也当然不够重视。民主的社会情况和制度,使大部分人经常处于动的状态。但是,适于这种动态的习惯,并不总是适于思维活动。以这种习惯进行活动的人,往往满足于不求甚解,因为他们要想使每一细节都十全十美,则达不到他们预期的目的。他们要经常依靠他们无暇深入研究的思想,因为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个思想,比这个思想的严密正确性对他们更为有用;而且总的说来,与其消耗时间去证明自己的一切
第十章 为什么美国人在科学方面偏重实践而不关心理论35
原理的真实性,不如冒点风险去利用某些错误的原理。何况整个世界也不是根据长期不变的和确凿无疑的论点运动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通过一瞥某一特殊现象,经常观察群众的千变万化的激情,随时而机智地抓住所发生的事实,而被人们掌握的。
因此,在人人都处于活动状态的时代,一般都过于重视智力的快速成果和浅肤论据,而对于深刻的和缓进的智力劳动则十分轻视。
这样的舆论影响着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的判断,并说服他们相信:不用沉思也能在研究当中获得成果,或者不去研究那些需要沉思的科学。
研究科学有几种方法。许多人对于智力活动得出的发明创造,有一种利己主义的即把它们用于工商业的爱好。不应当把这种爱好同少数人心中燃起的追求真理的无私热情混为一谈,前者是希望利用知识,而后者完全是希望求知。我毫不怀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人会对真理产生无限的热爱。
这种热爱只靠自己成长和不断壮大,而且决不自我满足。正是对真理的这种无私而自豪的热爱,才能使人们达到真理的抽象源泉,从那里汲取最根本的观念。
假如帕斯卡尔的眼中只有某种名利,或者他只是为了荣誉而活动的话A,那末,我相信他决不会那样尽其全部智力去清晰地揭开造物主的奥秘。当我想到他为了全神专注于这项
在这里,托克维尔大概是以《思想录》的作者帕斯卡尔的范例自律。——A法文版编者
45第一部分
研究,而且可以说是使精神摆脱了人生的一切杂念,以致过早地耗尽寓于身体的心力,未届40岁而离开人世时,不禁感佩不已。而且我认为,决不是一种通常的原因能使他付出如此非凡的努力。
在贵族制社会出现的如此罕见和如此丰产的求知热情,将来也许出现于民主社会。至于我,我坦白承认,我还难于相信这一点。
在贵族制社会里,指导舆论和政务的阶级可以世世代代永远居于群众之上,所以它自然而然地会对本阶级和人类抱有一种优越的观念。
这个阶级喜欢想方设法使自身享有荣誉,并为自己的设想定出宏伟的目标。贵族虽然常有极其残暴和不人道的行为,但鲜有低级下流的想法。他们对于一些小型娱乐虽然也很爱好,但却抱有某种看不起的轻视心理。他们的这种表现,也间接地提高了一般人的心灵境界。在贵族时代,对于人的尊严、力量和伟大,一般都有非常高大的看法。
这种看法无论对研究科学的人,还是对其他人,都发生着影响:促使人们的精神境界自然向更高层次发展,并使人们的心里自然产生对真理的崇高而且几乎是神圣的热爱。
因此,这个时代的学者都潜心于理论的研究,甚至对于理论的应用往往持有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普卢塔克说过:“阿基米得的治学精神,崇高到不肯自贬身价去撰写一部制造兵器的著作的地步。在他看来,关于发明和组装机器的一切科学,以及一般与应用有某种实利关系的一切技艺,都是没有价值的、卑贱的和向钱看的。他把自己的精力和研究全部
第十章 为什么美国人在科学方面偏重实践而不关心理论55
用于撰写其美处和妙处跟实际需要毫无关系的著作方面。“
A这就是贵族在科学上的追求。
在民主国家,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民主国家的人民,大部分都强烈追求物质的和眼前的享乐。由于他们总是不满意自己的处境,并总有摆脱这个处境的自由,所以他们满脑子只想如何改变处境和如何增加财富。
对于持有这种思想的人来说,一切可以成为发财致富捷径的新方法,一切可以节省劳力的机器,一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的工具,一切便于享乐和增加享乐的新发明,才是人类智力的最优秀成果。
民主国家的人民主要是从这个角度去钻研、认识和尊重科学的。在贵族制度时代,人们要求于科学的,主要是精神上的享受;而在民主制度下,则主要是肉体上的享受。
可以设想,一个国家越是民主、开明和自由,对科学的天才进行这样评价的人也越多,而能够直接应用于工业的发明,也越能使发明人得名得利,甚至得权,因为在民主制度下,从事劳动的阶级参加政务,而为政府服务的那些人,要从那里获得荣誉和金钱。
人们可以不难想象,在这样组织起来的社会里,人的精神不但会不知不觉地忽视理论,反而要以无比的精力去追求科学的应用,或者去追求对于应用不可缺少的那一部分理论。
即使本能的求知欲使人的精神上升到最高的智力活动领
〔参看普卢塔克《名人传》中之《克劳狄乌斯。马尔塞鲁斯传》,博恩编,第A2卷第47页,伦敦,187年。

65第一部分
域,也将一无所成,因为现实的利益在驱使人们甘居中等的智力活动领域。只有在这个中等的智力活动领域,人的精神才能发挥它的力量和持久的积极性,创造出最好的成果。连力学的一个普通定理都没有发现的美国人,却为航运业推出了一部使世界的海运面貌为之一变的新机器。
当然,我不是说当代的民主国家要坐待人的精神之光趋于熄灭,更不说它们不能再发出新的光芒。世界发展到了今天,有很多开化的国家都在兢兢业业发展工业,所以把科学的各个不同部门联合起来的各种关系,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对于应用的爱好,当它是合理的时候,也一定促使人们重视理论。在如此众多的试验或实验每日都在反复进行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经常发现最一般的规律。因此,即使伟大的发明家不会出现太多,但伟大的发明必将层出不穷。
另外,我相信科学的崇高使命。民主制度不会引导人们为了科学而研究科学,但是另一方面,它却会使研究科学的人大量增加。不要以为在如此大量的研究人员当中不会随时出现专门热爱真理的天才从事理论研究。我们可以肯定,这样的天才,不管他们的国家和时代受什么精神所支配,都会努力去揭开大自然的深邃奥秘。他们不需要别人帮助而自行前进,只要不给他们设置障碍,他们就知足了。我在这里想要讲的,无非是说:身分的恒久不平等,会使人们囿于抽象真理的研究,并觉得这种研究高尚,但得不到实惠;而民主的社会情况和制度,则会使人们只追求科学的直接而有利的应用。
这种趋势是自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了解这种趋势
第十章 为什么美国人在科学方面偏重实践而不关心理论75
是很有意思的,而指明这种趋势又可能是必要的。
负责领导现代国家的人如能清晰地、长远地认识到这种终将不可抗拒的特性,就会知道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有了知识和自由之后,不会不去改进科学的工业应用部分,而政府当局的全部力量,今后是应当支持高级科学的研究和创造研究科学的高度激情。
在我们这个时代,应当让人的精神重视理论,然后使其自然地转向实践,而不应当让它总是追求次要效用的详细研究。最好是让人的精神暂时放弃这样的研究,把它提高到沉思初始原因的地步。
因为罗马的文明是随蛮族的入侵而灭亡的,所以我们可能过于相信,只要不再发生这类事件,我们的文明就不会灭亡。
如果照耀我们前进之光万一有一天熄灭,那也只能是逐渐地黯淡下去,而且是象自消自灭的。强制人的精神只注重应用,就会使人忽略原理;而一旦完全忘却原理,由原理产生的方法也不会太多。结果,人们就不能发现新的方法,而只能无知地和不熟练地使用他们并不理解其原理的良好工作方法。
300年前欧洲人初到中国时,他们看到中国的几乎一切工艺均已达到一定的完善阶段,并为此感到惊异,认为再没有别的国家比它先进。不久以后,他们才发现中国人的一些高级知识已经失传,只留了一点残迹。
这个国家的实业发达,大部分科学方法还在那里保留下来,但是科学本身已不复存在。这说明这个民族的精神已陷入罕见的停滞状态。中国人
85第一部分
只跟着祖先的足迹前进,而忘记了曾经引导他们祖先前进的原理。他们还沿用祖传的科学公式,而不究其真髓。他们还使用着过去的生产工具,而不再设法改进和改革这些工具。
因此,中国人未能进行任何变革。
他们也必然放弃维新的念头。
他们为了一刻也不偏离祖先所走过的道路,免得陷入莫测的歧途,时时刻刻和在一切方面都竭力仿效祖先。人的知识源泉已经几乎干涸。因此,尽管河水仍在流动,但已不能卷起狂澜或改变河道。
但是,中国还是安然无事地生存了许多世纪。征服中国的外族采用了它的习俗,那里的秩序依然井然,一种物质的繁荣依然到处可见。在中国,革命极其罕见,战争可以说闻所未闻。
因此,决不要以为蛮族离我们尚远而高枕无忧,因为如果说有的民族曾任凭异族将文明的火把从自己的手中夺走,那末,有的民族也曾用自己的脚踏灭过文明的火把。
第十一章 美国人以什么精神对待艺术
每个人的财富大致相等,谁也没有过多的剩余,人人都希望生活舒适,大家都不断努力追求安乐,这将使人心处于爱好实用而不太爱美的状态。
我不想对于这一切再一一赘述,以免浪费读者和我自己的时间。民主国家都有这种现象,所以它们首先所要发展的,是使生活可以舒适的艺术,而不是用来点缀生活的艺术。它们在习惯上以实用为主,使美居于其次。它们希望美的东西同时也要是实用的。
但是,我还想更进一步,在指出这第一特点以后,便描述其他一些特点。
一般说来,在承认特权的时代,几乎所有的艺术都是其从业者的特权,而每一种职业也都是不准其他行业涉足的独立世界。甚至在各行各业已经自由的时候,贵族制国家的由来已久的停滞性,仍会使从事同一行业的那些人形成一个独特的阶级,而且这个阶级的成员永远是原来的那几个家族。
他们彼此之间非常熟悉,所以不久就产生了同业的公意和同行的自尊。在这样的一个实业阶级内部,每个手艺人并不只是为了赚钱而工作,而且要为保持自己的荣誉而努力。他们的行为准则既不是他们自身的利益,又不是他们顾主的利益,而是他们团体的利益。所谓团体的利益,就是每个手艺人都要
06第一部分
制造出杰出的作品。因此,在贵族制度时代,艺术追求的目标是尽量做出精美的制品,而不是加快制造速度,更不是降低造价。
反之,当每一种职业对所有的人都开放,人人都可以随时进入或离开某一行业,同一行业的成员彼此视为外人,互不关心和几乎都不相识的时候,行业的社会联系便不复存在,而全靠自己努力的每个从业者,便只追求以最少的费用赚取尽可能多的钱。
唯能抑制他们的消费者的意志是从。
但是,消费者同时也会对他们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财富也象权力那样集中于少数人之手并且永远为他们所占有的国家里,这个社会的财富大部分将永远为同样的一小撮人所享用;而其余的一切人,则由于贫困、习俗和自我节制,而被排在这种享用之外。
这个贵族阶级处于荣誉的顶点保持不动,而且既不扩大又不缩小,所以它感到自己的需求永远是一样,而且永远以同样方式享用。这个阶级的成员,自然由于他们居于高人一等的世袭地位,而爱好最精致和最耐用的物品。
这种情况对全国人民对待工艺品的态度发生了普遍影响。
在这样的国家里,甚至农民也经常喜欢购买最好的物品,否则宁肯不买。
因此,在贵族制社会里,手艺人只对人数有限的而且非常挑剔的顾客服务。他们之所以能够赚钱,全靠他们手艺的高超。
一俟所有的特权均被取消,等级的界限消失,人人都可
第十一章 美国人以什么精神对待艺术16
以在社会的阶梯上时沉时浮,上述的情况就不复存在了。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个民主国家里,许多人的家产都是越来越分散和化小。他们在家业兴旺时期染上的某些需求,在他们无力再满足之后依然存在。于是,他们急切寻找某些可以找到的间接办法来满足这些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在民主国家里也常见到一大批人的财产日益增加,但他们的欲望比财富增加得还快。他们在尚未得到财富之前,早就把贪婪的目光盯在他们预计可以得到的财富之上了。这些人对于即将到手的财富,也要千方百计去寻找捷径,以期尽快享用。这两种原因合在一起,便在民主国家产生了如下现象:一大批公民的需求虽然已非他们的能力所及,但他们宁愿勉强地满足自己的愿望,也不肯放弃所期求的对象。
手艺人容易理解这些人的感情,因为他们本人也有这种感情。
在贵族制社会,他们向少数人高价出售自己的制品;而现在,他们发现有更便利的办法使自己发财,这就是向大众廉价出售制品。
但是,要想降低商品的价格,只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找出最好、最快和最妙的生产方法。第二种办法是大量生产品质基本上一样、但价格较低的制品。在民主国家,从业者的智力几乎全都用于这两个方面。
他们努力去发明不仅可以把产品制作得更好,而且可以做得更快和造价更廉的工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就设法降低其所出制品的原有质量,但又要使制品的规定用途毫不下降。在只有富人才能戴得起表的时代,表几乎珍贵得了
26第一部分
不起。现在,表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物,而是每个人几乎都有。
因此,民主制度并没有只使人的精神专注于实用工艺,它还使手艺人们快速地大量制造不够完美的制品,而消费者们也满足于这样的制品。
这并不是说,在民主制度下,在必要的时候不能制造出更好的制品。当买主肯于出钱使手艺人的时间和劳动得到良好的报酬的时候,也会经常造出品质优秀的制品。在各行各业参加的这场斗争中,通过广泛的竞争和大量的实验,自会出现一些手艺高超而达到本行高峰的工匠,但他们显示其手艺的机会不多,而且对自己的手艺吝惜到了极点。他们审慎持重,不愿意大显身手。他们虽然有能力超过他们所承受的任务,但只满足于完成任务而已。反之,在贵族制度下,手艺人总是尽其才智而为,必欲达到其本行的高峰才肯罢休。
当我到达一个国家,看到该国的工艺提供出一些令人赞美的作品时,这还不能使我理解该国的社会情况和政治制度。
但是,只要我发现该国的工艺品一般说来不够完美,但数量很多而且价格便宜,我就可以肯定:处于这种状态的国家,特权正在消失,各阶级正在混合,而且不久即将融合在一起。
生活在民主时代的匠人,不仅要使自己的有实用价值的制品能够售给全体公民,而且要设法使其全部制品具有它们本来并不具有的异彩。
在各阶级互相混杂的社会里,人人都想装出一副并不代表自己的真实情况的模样,并为装得象样而大费苦心。民主制度不是这种感情的成因,因为这种感情完全出于人心的自然。但是,民主制度却在使人把这种感情用于物质方面。道
第十一章 美国人以什么精神对待艺术36
德方面的虚伪是任何时代都有的,但奢侈方面的虚伪则为民主时代所特有。
为了满足人的虚荣心的这种新需要,便在工艺上进行种种欺骗,有时甚至做得过分,而使工艺本身受到损失。现在,已经出现了足以乱真的假钻石。等到发明出的制造方法达到十全十美,使人们难辨真假钻石的时候,人们就可能对两者都不感兴趣,把它们视为一般的小石子了。
说到这里,我想谈一谈艺术之中的被我们特称为“美术”的那种艺术。
我不认为,民主的社会情况和制度必然产生使从事美术的人减少的效果。但是,这样的社会情况和制度,将对美术工作者的造就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原来对美术深为爱好的人,大部分将要变穷;另一方面,许多尚未富裕起来的人,将会附庸风雅,开始爱好美术。结果,美术品的顾客总的说来有所增加,但是,其中真正识货和特别有钱的人却为数不多。这样,在美术方面也将发生我在前面对实用艺术讲过的那类现象,即美术品的数量大大增加,但每件美术品的价值却下降了。
人们不再追求伟大,而只注意优美和悦目,主要看外表而不重实质了。
在贵族制度下,产生了很多幅伟大的绘画;而在民主国家,则出现了大量的平凡绘画。在前者,建造了一些青铜像,而在后者,则塑造了一些石膏像。
当我从大西洋驶入伊斯特河而首次到达纽约的时候,遥望离市区不远的地方,沿着河的两岸建有一些白色大理石造
46第一部分
的小型宫殿,其中有几处还有点古香古色,使我感到吃惊。
但是,第二天我到特别引起我注意的一处去就近仔细观察,结果发现它的墙是砖砌的,只是表面涂上了一层白粉,而它的木制柱廊,则涂上了带色的油漆。使我钦佩不已的那些伟大建筑物,原来全是这样的货色。
民主的社会情况和制度,还能使一切模仿性艺术具有一种一眼便可看出的独特倾向。这种倾向往往是使艺术只专注于描绘形象,而不重视刻画灵魂,因而以动作和感触的描写代替了情感和思想的描写,使现实占去了理想应当占据的地位。
我猜想,拉斐尔没有象现代的画家那样细致入微地研究过人体的结构。在这一点上,拉斐尔认为不必要求得那样严格,画得分毫不差,因为他所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貌似。他要把人画得象人,而又有些地方超人。他要把美本身画得更美。
反之,大卫A和他的学生们,不仅是著名的画家,而且是著名的解剖学家。他们能够极其真实地再现他们面前的模特儿,但也只是如此,很少把想象的成分渗入其中。他们一丝不苟地按照自然写生,而拉斐尔则追求比自然更美的东西。
他们虽然给我们留下了精细入微的肖像画,但拉斐尔能使我们从他的作品中窥到神韵。
以上我关于绘画方法所述的一切,也可适用于题材的选
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
,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其著名A作品有《马拉之死》和歌颂拿破仑的《加冕式》等。——译者
第十一章 美国人以什么精神对待艺术56
择。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所选的伟大题材,一般都超越他们本身或他们所处的时代,并能使他们发挥巨大的想象力。而当代的画家,则经常把自己的天才用于分毫不差地再现他们眼前不断出现的私人生活细节,并只按照自然界到处可见的原物去复制平凡题材的一切方面。
第十二章 为什么美国人既建造一些那么平凡的建筑物又建造一些那么宏伟的建筑物
我方才说过,在民主时代,艺术制品越来越多,但也越来越不伟大。我应当赶快指出,这方面也有例外。
在民主国家,每个个人都是非常软弱的,但代表众人并统治众人的国家,却是非常强大的。任何国家的公民都不会象民主国家的公民那样看来渺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象民主国家那样显得强大,任何一个国家的精神都不会象民主国家的精神那样具有广阔的视野。在民主社会里,人们一想到自己的时候,他们的想象力立即缩小;但他们想到国家的时候,想象力便无限扩大。因此,住在小屋子里过惯平凡生活的人,一遇到要营造什么公共建筑物时,总想把它建造得宏伟一些。
美国人已在他们准备建都的地方规划建设一座巨大的城市。这个地方现在的人口还不如法国的蓬图瓦兹多,但按照他们的计划,有一天要达到一百万居民。
他们已把方圆10里约以内的树木连根伐光,以给这个拟议中的首都的未来居民创造便利条件。他们还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建起一座供国会使用的宏伟大厦,并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国会大厦。
美国的各州本身每天也在筹建或正在建设一些巨大的项
第十二章 为什么美国人既建造一些那么平凡的……76
目,其工程之大,连一些欧洲大国的工程师也叹为观止。
因此,民主制度不但引导人们去生产无数微不足道的制品,而且也促使他们去兴建少数非常宏伟的建筑物。但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却是一片空白。
因此,散见于各地的几座巨大建筑物,还不能显示建造这些建筑物的民族的社会情况和制度。
我再说一句看来有点离题的话:这样的建筑物也不能使人更好地理解这个民族的伟大、文明和真正繁荣。
在任何情况下,凡是一个政权,都能驱使全民去专门建设一项工程。即使科学水平不高,而且要用很多时间,它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搞某种宏伟的事业。但这种做法,并不足以断定这个民族是最幸福、最文明的,甚至是最强大的。
西班牙人当年到达墨西哥城时,那里到处有宏伟的庙宇和巨大的宫殿。但这并没有阻止西班牙只靠600名步兵和16匹马,就征服了墨西哥帝国。
假如罗马人稍微懂得一些水力学原理,就不会在今已变成废墟的城市的周围构筑那么多水道,而会更好地去利用他们的人力和物力。假如他们已经发明了蒸汽机,也许就不会修筑伸向帝国四面八方的长长的石头大道,即所谓的“罗马道路”。
这些现已只供后人凭吊的宏伟工程,既在证明罗马人的无知,又在证明他们的伟大。
一个除了在地下敷设几条铅管和在地上架起几座铁架之外再没有留下任何宏伟工程的民族,也许比罗马人更能成为征服自然的主人。
第十三章 民主时代文学的特征
走进美国的书店,看一看书架上摆着的美国出版的图书,使你觉得书籍的数量倒是很多,但知名作家的人数却少得可怜。
你首先会看到一大堆介绍人们的基本知识的初级读物,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先在欧洲出版,后由美国人翻印而出售的。
其次,是多得几乎无法计算的宗教书籍,比如,圣经、布道集、醒世故事集、教义辩论书和慈善团体报告等。最后,是数量也不少的政治小册子。在美国,各党各派并不出版互相论战的专门著作,但却以难于置信的速度印发小册子,而出版以后当天就被人们遗忘了。
在这么一大堆乌七八糟的人类精神产品当中,偶而也会见到少数几个为欧洲所知道的或值得称为名家的作者的杰作。
尽管在当代的文明国家当中,美国可能是最不关心文学的国家,但那里也有很多人注意精神方面的事物。他们虽非终生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但至少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于其上了。不过,这些人需要的书籍,大部分靠英国供应。英国的一些重要著作,几乎全都被美国翻印。大不列颠的文学天才,还把他们的光辉射入到新大陆森林的深处。拓荒者的小木屋里,几乎都有几本莎士比亚的作品。我记得,我第一次
第十三章 民主时代文学的特征96
阅读史剧《亨利五世》,就是在一间用圆木构筑的小房子里。
美国人不仅每天都从英国的文学宝藏中汲取精华,而且使我们可以确认他们还在自己的国土上发展了英国文学。在美国从事文学创造的人数不多,而其中的大部分人原来就是英国人,并在表现手法上也往往是英国式的。因此,他们把奉为楷模的贵族制国家流行的文学思潮和风格,也移入自己的民主制度里来。
他们借用外来的情调来渲染自己的作品,因而几乎无法再现自己所在国土的现实,以致很少受到人们的欢迎。
美国的公民本身也认为他们作家的作品不是为他们而写的,通常只是在他们的某一作家在英国有了名声以后,才开始高度评价这位作家。这就象迫使画的原作者放弃判断自己作品真伪的权利。
因此,严格说来,美国的居民还没有文学A.在我看来,称得上美国作家的,只有新闻记者而已。这些人虽然够不上大作家,但他们说的是美国人民的语言,而且说出来的话是给美国人民听的。至于其余的一切作家,我都把他们看成是外国人。美国人对这类作家的看法,跟我们对文艺复兴时期模仿希腊罗马文学的作家的看法一样,只对他们表示不可思
关于美国人没有文学的问题,塞斯特尔在其《托克维尔是美国文学的证人A与法官》第13节《美国人的精神:智力活动》(载于《学术会议与报告集》,第一类,第35年度,第282页及以下几页,巴黎,1934年)中有所叙述。再参看塞斯特尔:《美国文学》(巴黎,1948年)
;曼茨:《法国人对1850年以前美国文学的评论》(纽约,1917年)
,其第85页及以下几页摘引了托克维尔的评语。——法文版编者
07第一部分
议,而没有引起普遍的共鸣。
这些作家虽然快慰了人的精神,但没有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我已经说过,这种情况决不能只归因于民主,还要到与民主无关的某些独特的环境条件中去找原因。
假如处于目前的社会情况和法制下的美国人是另有来源,并被移居到另一个国土,则我毫不怀疑,他们也将会有自己的文学。他们目前虽然如此,但我仍然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产生自己的文学。不过,这种文学在性质上将与当代美国书刊所表现的不同,而要具有自己的特点。预先给这个特点画出一个轮廓,并不是不可能的。
假如有一个文学繁荣的贵族制国家的智力劳动跟政务工作一样,全被一个统治阶级所掌握;它的文学活动跟政治活动一样,也几乎全被集中于这个阶级或与它最密切的几个阶级之手。这样,我就足以得到解决其余一切问题的钥匙。
当少数几个人,而且总是这几个人,同时进行同样的工作的时候,容易彼此了解,共同定出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若干准则。如果这几人所从事的是文学,则这种精神劳动不久就会被他们置于一些明确规定的守则之下,谁也不得违背。
如果这些人在国内占有世袭的地位,那末,他们自然要不仅为自己定出一定数量的固定规则,而且要遵守祖先给他们留下的规章。他们的规章制度既是严格的,又是世世代代相传的。
由于他们不必为物质生活操劳,实际上也未曾为此操劳,而且他们的祖辈更是如此,所以他们能够一连几辈人都专注于精神劳动。
他们向来理解文艺,他们始终为文艺而爱文艺,
第十三章 民主时代文学的特征17
并看到自己适于文艺工作而感到博闻强识的快慰。
这还不是全部情况。
因为我所说的这些人从出生到死亡,始终过着安逸富裕的生活,所以他们自然要从享乐中精选最好的享乐,爱好精美和高雅的消遣。
此外,在这种长期而平安无事地享用荣华富贵当中不断形成的某种温和精神与心理,又使他们不太爱好过于突然和过于激烈的享乐。他们要的是安乐,而不是激动。他们愿意从享乐中生趣,但不会被享乐引致发狂。
假如你现在设想我方才所说的这些人写了或他人为这些人写了大量的文学著作,你就不难发现这种文学都是按照一个调子写成的,而且不敢逾越前人的规范。即使其中的一部微不足道的作品,也要在最小的细节上努力着笔润色。这种文学在一切方面都要显示作者的技巧和功力。它的每种体裁都有其不得随便逾越的独特章法,而且不能与其他体裁混合。
在这种文学中,文体被认为与思想几乎同样重要,形式被认为与内容几乎同样重要,而笔调则必须洗练、文雅和高洁。写作的态度永远是绅士派头,极少有轻狂的表现。作家所追求的,主要是完美,而不是丰产。
文艺界的人士完全生活在自己人的圈子里,并且只是为了自己人而写作,所以有时完全忘掉外界的一切,而陷入过分考究和甚至荒谬的泥潭。他们囿于只有他们自己使用的烦琐的写作规则,因而不知不觉有违人们的常识,最后导致他们脱离现实。
他们力避使用通俗的语言,而去使用那种跟人民群众所用的美丽语言相去甚远的贵族惯用语。
27第一部分
这一切便是贵族制社会为文学的发展自设的障碍。
凡是同人民群众完全隔离的贵族,都必然是软弱无力的:在政治方面是如此,在文学方面也是如此。

现在,我们把图翻过来,看一看背面。
也就是说,让我们来考察一下民主社会。这个社会,无论是它的古老传统,还是它的现代文明,都使人感到可以获得精神方面的享乐。在这里,各个等级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知识和权利均已无限分割,而让我说的话,我敢说已经分散到各个角落。
在这里,五行八作,三教九流,都要求在智力活动方面满足他们的希望。这批爱好精神享乐的新人物,并没有受过同等的教育;他们的文化水平不等;他们不但与父辈或祖辈不同,而且他们本身也时时刻刻在变化,因为他们的住所、情感和财富都在不断变动。因此,他们彼此之间在精神上并没有被传统和共同习惯联系起来,而且他们向来没有彼此交换意见的耐性、愿望和时间。
而作家就是从这群其貌不扬和容易激动的人们当中产生的,并且是依靠这些人而发迹和成名的。
我不必下工夫研究就可以知道,情况既然如此,要想在
①对于长期和百依百顺服从于一个王权统治的贵族制国家来说,情况尤其如此。
当自由在贵族社会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上层阶级将不断加惠于下层阶级,并通过为下层阶级服务而与下层阶级接近。这样,民主精神的某些东西便不断地进入上层阶级中间。随后,在负担统治任务的特权集团当中,便养成进取的毅力和习惯以及对活动和热闹的爱好,而这又不能不影响整个文学活动。
第十三章 民主时代文学的特征37
这样的民族的文学当中去找贵族时代的读者和作者都一致承认的那些严格规则,即使是其中的少数几个,也是枉然。这样的民族即使在某一时期同意采用这些规则当中的某几个,这也不能证明以后仍会如此,因为在民主国家里,每一代新人形同一个新的民族。因此,在这样的国家里,很难使文学服从狭隘的规章,而且这样的规章也不可能持久存在下去。
在民主制度下,并不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受过文学教育,而且搞所谓纯文学的人,也大部分兼搞政治或从事其他职业,只是偶尔抽暇去体验精神上的享乐。因此,他们从未把这种享乐视为生活中的主要妙趣,而看成是对终生劳碌的一种暂时的和必要的排遣。这样的人对于文艺的理解,决不会深刻到足以欣赏文艺之美的地步。他们体会不出文笔的微妙差别。他们用于写作的时间很少,所以都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写作时间。他们喜欢价钱便宜、很快可以读完和浅近易懂的书籍。他们所要求的美,是使他们一看就入迷和可以随时欣赏的浅显的美;他们特别需要的,是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出乎他们意料的东西。由于他们已经习惯于既有冲突而又单调的现实生活,所以他们所要求的,是使人立即可以冲动起来的感情,是使人惊异的妙笔,是真伪明显、立即感动他们和好象有一股力量在驱使他们马上动笔的故事情节。
我还需要赘述吗?我不用解释,谁都可以知道我以下将要说些什么。
总之,民主时代的文学,不象贵族时代文学那样喜欢描写秩序、规律、科学和艺术,而它一般又不注重形式,有时甚至轻视形式。
它的文体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冗长而罗唆的,
47第一部分
但又几乎总是热情奔放的。它的作者们只求快速,而不愿意细腻描写。短小作品多于巨幅长篇,凭才气而不靠实学,富于想像而缺乏深度。在这种文学中,有一种粗野的、甚至是蛮横的力量在统治着思想,但作品却又多种多样,而且产量大得惊人。作家们追求的目的,与其说是使读者快慰,不如说是使读者惊奇。作家们的努力方向,与其说是使人感到美的享受,不如说是使人兴奋激动。
当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打算走另一条道路的作家,而如果他们才华横溢,还会不管作品好坏而赢得一批读者。但是,这样的例外毕竟是不多的,而且从作品的总体来看是脱离了常轨的这些作家,在细节方面又总是要回到常轨上去的。
以上,我谈了两个极端的情况。但是,任何民族都不能立即由第一个极端转入第二个极端,而只能经过无数的阶段逐渐地过渡。在引导一个尚文的民族由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转移的过程中,几乎总是要经过一段使民主的民族的文学天才与贵族的民族的文学天才相遇和两者一致表示愿意去共同影响人的精神的时间。
这段时间虽然是过渡性的,但会大放异采:作品丰产而不滥竽充数,活动积极而不紊乱。
18世纪的法国文学就是如此。
我的意思决不是说一个民族的文学要永远取决于它的社会情况和政治制度。我知道,除了这两个决定因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使文学作品产生某种特点的原因。但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原因,是社会情况和政治制度。
一个国家的社会和政治情况,同它的作家们的天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了解前者,才会完全弄清后者。
第十四章 关于文学的商业性
民主制度不仅使实业阶级染上了文学爱好,而且把商业精神引进了文学界。
在贵族制度下,读者吹毛求疵,人数不多;而在民主制度下,却不难迎合读者的心意,但读者的人数众多。
因此,在贵族制度的国家,文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可能使文人得到很高的荣誉,但决不会使他们赚取大量的金钱;而在民主制度的国家,一个作家却可以通过廉价推销作品获得大大的财富和小小的名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需要人们的钦佩,而只要受到人们的欢迎就可以了。
由于读者越来越多和需要日新月异,所以没有什么价值的书也能畅销。
在民主时代,读者大众对待作家的态度,一般说来就象国王对待他的宫内侍臣。读者大众使作家发了财,但看不起他们。试问:对待出生于宫庭或蒙宠而在宫庭里生活的御用文人,除了如此还应当如何呢?
民主国家的文学界,总有这样的一批视文学为商业的作家,而且那里出现的某些大作家,其个人的作用可以胜过几千名思想小贩。
第十五章 为什么在民主社会里研究希腊和拉丁文学特别有用
一些古代的最民主的共和国所说的人民,同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民不是一个含义。在雅典城邦,全体公民都参加公共事务的管理,但在它的35万居民中只有2万人是公民。
其余的人全是奴隶,他们所做的工作大部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民和中产阶级所做的工作。
因此,尽管雅典人实行普选制度,但他们的城邦仍然是一个贵族共和国,只有全体贵族才有平等的参政权。
对古罗马的贵族和庶民之间的斗争,也要用这种观点进行分析,只能把这种斗争看成是同一家族的长辈与少辈之间的内讧。实际上,古罗马的庶民也属于贵族阶级,并具有贵族阶级的精神。
还应当指出,在整个古代,书籍是很少的,而且价格昂贵,不论是出版还是发行都有很大的困难。这种情况,便使对文学的爱好和享用集中于少数一些人身上,在一个大的贵族政治集团中形成一个小的贵族文学集团。因此,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曾把写作视为一种实业。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人民,不仅是他们国家的贵族,而且还是最文明和最自由的民族,所以他们必然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带有贵族时代的文学所特有的缺点和优点。
第十五章 为什么在民主社会里研究希腊和……77
实际上,我们只要浏览一下传世的古代作品,就可以发现,它们的作者虽然在体裁上有时变化不大,在思想上有时不够大胆、活跃和概括,但在情节的描写上却有令人佩服的技巧和匠心。他们的作品没有匆忙或随意下笔的痕迹,所有的作品都是写给行家看的,字里行间都是对于纯美的追求。
后来的任何文学都没有象古代文学这样突出地表现出这些特点,而民主时代的作家也自然不会有这些特点。因此,在民主时代如不很好地研究古代文学。就不会有真正的文学。这种研究比任何研究都更能克服民主时代内在的文学缺点。至于文学的自然特点,则完全是自然产生的,用不着学就可以得到。
这是必须认识清楚的。
这项研究可能对一个民族的文学有用,而对它的社会和政治需要则不会有补。
在每个人都习惯于依靠暴力去增加或维护自己的财富的社会里,如果坚持只对人民进行纯文学的教育方针,则将造就出非常文雅但又非常危险的公民,因为社会和政治情况在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需要,而这些需要则是他们所受的教育无法满足的。于是,他们将以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名义扰乱国家,使国家不能在实业方面得到发展。
显而易见,在民主社会里,个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全均要求对大多数人首先进行科学、商业和工业教育,其次才进行文学教育。
各级学校都不应当讲授希腊文和拉丁文,但对那些由于出身或命运而注定要学习文学或对文学感到兴趣的人,也应
87第一部分
开设一些使他们能够完全掌握古代文学或将精力完全投入古代文学的学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办几所好的大学胜于一大批坏的专科学校,因为在后者到得的质量不高的肤浅教育,反而会影响以后的必要深造。
在民主国家里,凡想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必须经常从古代作品中汲取营养。这是非常有益的办法。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古代的作品都是没有缺点的。我只是认为古代的作品有一些可以有效地抵消我们所特有的缺点的特殊优点。古代的作品可把我们从歧途引上正路。
第十六章 美国的民主怎样改变了英语
如果读者已经完全了解我上面就整个文学所述的一切,那就不难明白民主的社会情况和制度可能对作为思想的主要表达手段的语言本身发生哪些影响。
其实,可以说美国的作家主要是生活在英国的环境下,而没有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因为他们在不断研究英国作家的作品,并且天天以英国的作家为楷模。但是,人民本身并非如此,因为只能对美国发生作用的那些独特原因,对人民最有直接影响。因此,我们要想了解贵族的惯用语在变成大众的语言时可能发生的变化,必须注意口说语言,而不必注意书面语言。
一些有教养的英国人,和一些使我望尘莫及的能够立即辨别出语言的这种细微差别的人,都一再叫我相信:美国的有教养阶级,在语言上同大不列颠的有教养阶级有显著的差别。
他们不但指责美国人使用大量的新词(英美两国的差异和相距遥远,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而且说这些新词主要是从各政党和各行业的用语以及业务术语借用来的。他们还说,英语中的一些旧词,往往被美国人赋予新义而加以使用。
他们最后说,美国的居民常在说话当中加进一些使你莫名其
08第一部分
妙的词语,有时把在他们的母国中不能混用的词当作同义词使用。
一些值得我相信的人多次向我说的这些话,促使我本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
我根据理论所得的思考结论,同他们根据实际所得的观察结论是一致的。
在贵族制社会,语言同一切事物一样,也处于停滞状态。
这种社会创造的新词不多,因为它的新事物不多。即使出现新的事物,也尽力用含义早已固定的通用词来附会。
即使贵族制社会的人的精神终于自己振奋起来,或被外部射进的光芒刺醒,它所创造的新词也要具有一种学究气、辞藻色和哲学味,以表明它决非来自民主社会。君士坦丁的陷落使科学和文学移向西方之后,法语当中立即出现一些全都可以在希腊语和拉丁语中找到根源的新词。于是,在法国出现了流行新词的风气,但使用新词的都是有教养阶级,而且流行的效果并不显著,只是经过很长时期才及于人民群众。
欧洲的所有国家,都先后出现过同样的现象。只是弥尔顿一个人,就给英语增添600多个新词,这些新词几乎全都来自拉丁语、希腊语或希伯来语。
反之,民主社会内部发生的连续运动,则不断使其语言和事物改变面貌。在这种万事都在变化和人们的思想互相竞争的过程中,许多新的观念相继出现,而一些旧的观念则逐渐消失,或消失之后又复现,但更多的是发生极其微小的变化。
因此,常常是一些词必然变成废词,而另一些词又要被拿来使用。
第十六章 美国的民主怎样改变了英语18
而且,民主国家本身就喜欢变动。
这种情况既见于语言,又见于政治。因此,民主国家即使无须改用新词,有时也想要改用新词。
民主国家人民的天才,不仅表现在他们大量使用新词方面,而且表现在这些新词所代表的观念的性质上面。
在这样的国家里,一切法律均由多数制定,而语言方面的规则也自然要由多数规定。多数的意志,无论是在语言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是起决定作用的。而且,多数从事实业和政务的人多于从事研究学问的人,重视政治和商业利益甚于重视哲学或纯文学的思辨。
多数所创造或采用的词,大部分带有由此所产生的习惯的色彩。这些词主要是为表达实业的需要、政党的激情和公共行政的细节而服务的。这些方面的语言将来还要不断发展,而形而上学和神学方面的语言则将逐渐被抛弃。
至于民主国家的新词的来源和创造方法,都是不难解答的。
生活在民主国家的人,对于罗马人和雅典人所用的语言一无所知。
他们不必到古代语言中去找他们所缺乏的词汇。
即使他们有时也求助高深的词源学,一般也是出于用以表示自己也能对已经死去的语言进行探微的虚荣心,而不是出于他们的头脑天生就能如此博学多才。
因此,最爱探求词源的人,有时反而表现出最大的无知。总想拔高自己的民主愿望,经常使他们喜欢用一个希腊或拉丁的名称来显耀自己的并不高贵的职业。
他们以为,职业越是低下,表明自己越无学问,而名称越是好听,则可以显示自己学识更渊博。比如,法国的
28第一部分
走索演员,就用希腊语的Acrobate和拉丁文的funambale来称谓自己。
民主国家的人民对已经死去的语言一无所知,但可以随时到现在活着的语言中去借用新词,因为各国人民之间不断往来,并在日益增加的互相接触中彼此随时仿效。
但是,民主国家的人民,主要还是从本国语言中去寻求革新的手段。
他们有时将早被人们遗忘的用语再拿来使用,或对某个阶级专有的用语加以引申而使它成为普通话。许多原先只属于某一派别或职业的专门用语,就这样成为一般的用语了。
民主国家改革语言文字的最常用办法,是对流行已久的用语赋予新义。这种办法非常简便易行,不需要什么学识就可以运用,甚至没有学识的人更便于应用。但是,它却会对语言带来极大的危害。民主国家的人民在这样增加一个词的新义时,有时会使原来的词义和新增的词义混淆。
一个作家先把一个通用的词汇解释得稍微离开原意,随后就这样修改词义,以使那个词汇更符合自己的目的。也会出现另一个作家,由另一个方面来理解这个词汇的词义。第三个作家可能对这个词汇另作新解。结果,由于既无一个公断人,又无一个常设的法庭能够最后确定该词的义意,而使词义处于游移不定的状态。因此,作家们所表达的思想看来不止一个解释,而好象有一大堆解释,让读者去猜测作家的原意。
这是民主的一个令人遗憾的结果。我宁愿让我们的语言充满中国语、鞑靼语或休伦语的单词,也不希望法语的单词
第十六章 美国的民主怎样改变了英语38
词义混淆不清。谐声和押韵,只是语言的次要美。在这类问题方面,一般都有许多规定,但可不必严格遵守。如果没有明确的词义,则不会是好的语言。
平等也必然使语言发生一些变化。
在贵族时代,各个民族都闭关自守,互不往来,喜欢保持自己的特点,所以几个本来是同源的民族,却往往彼此视为外人,以致不能再团结一致。最后,它们的语言也不再相同了。
在这样的时代,每个民族的内部又分为若干阶级,各个阶级之间很少往来和混合。各个阶级都养成并固定自己所特有的智力活动习惯,选用一定数量的单词和用语象遗产那样代代相传下去。因此,在同一通行的语言当中,又有穷人用语和富人用语、文人用语和通俗用语。
阶级之间的界限越深,阶级之间的壁垒就越严。在语言方面,也必然如此。我敢断言,在印度的不同种姓之间,语言的差异大得令人不可思议,不可接触者的语言同婆罗门的语言差异大得同他们之间的服装差异几乎相当。
反之,当人们不再受等级的限制,而可以不断相见和交往时,即在种姓制度消灭和阶级界限取消而人们混合为一体时,语言的一切词汇便可以通用了。凡是不能为大多数人所采用的词汇,必然被淘汰;而保存下来的词汇,则形成公用的词汇总藏,每个人都可以随便从中选取自己使用的词汇。
使欧洲出现几种通行语的一切方言,几乎都将明显地趋于式微。
在新大陆上,已经没有方言土语。旧大陆上的方言土语,也将日趋消失。
48第一部分
社会情况的这种变化,不但影响了语言,而且影响了文体。
这样,所有的人不仅都要使用同样的词汇,而且都要对每个单词有同样的理解。在文体方面所作的规定,将几乎全部废除。词语将不会再有粗野和文雅之别。各行各业的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将使用大家共同的语言和词汇。词的来源同人的出身一样,将完全被人们忘记。语言的浑成一体,将同社会的浑成一体同样出现。
我知道,词的好坏之别,并不取决于社会的形式,而是取决于另外的因素,但这个因素必定来源于事物的同一性。
有些词语和句子之所以粗野,是因为它们所表现的意思实在低级下流;而另些词语和句子之所以文雅,是因为它们所描写的对象具有高尚的品质。
在等级之间的界限日趋消失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取消这种差异。但是,平等却不能不破除思想方式方面的那些纯属任意和硬性规定的东西。我甚至认为民主国家将永远不会象其他国家那样重视我在上面所说的词必然有好坏之别,因为在民主国家,没有人能在教育、知识和时间方面使自己长期去研究语言的自然规律,没有人能通过自己考察这些规律而使它们受到重视。
我不想不讲民主国家的语言与其他国家的语言的最后一个不同特点,而就此停止。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民主国家的人民爱好而且往往是热爱一般观念。这既来自他们固有的优点,又来自他们固有的缺点。对一般观念的这种爱好,通过长期使用通用的词语和
第十六章 美国的民主怎样改变了英语58
抽象的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词语和观念,而表现在民主国家的语言上面。这既是民主国家语言的一大优点,又是它的一大缺点。
民主国家的人民之所以热爱通用的词语和抽象的观念,是因为这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提高思想,把大量的对象囊括在一个小小的范围之内,并有助于智力活动。
一个民主的作家,只喜欢用“才干”一词抽象地说明有才能的人,而不深入到这种才干的具体应用细节。他会用“现实”一词一笔带过目前发生的一切,用“偶然性”一词去解释世界上在他说话当时可能出现的一切。
民主的作家在不断创造这类抽象名词,或者使语言中的抽象名词的含义越来越抽象。
此外,为了写作简洁,他们还把抽象名词所代表的事物人格化,使它好象是一个真人在活动。比如,他们说:物力。。
喜欢人才支配它。。。。。。。。
用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明我的这个想法,是再好没有了:我往往从“平等”一词的绝对意义来使用这个词,我也在许多地方把“平等”一词人格化。比如,我有时说平等可使某事如何,有时又说平等不会使某事如何。
我们可以断言,路易十四时期的人决不会说这样的话。由于他们没有亲身享用过平等,所以他们的头脑里也不会想到享用平等。与其说他们没有使用这个词,不如说他们没有亲自体验过平等。
在民主国家的语言中,这类抽象名词比比皆是,而且每个人在使用的时候不必跟特定的事实联系起来,所以它们一方面在扩大思想,另一方面又使思想模糊不清了。它们虽然
68第一部分
使语言的表达简洁了,但却使含意不明确了。然而,从语言的实际运用来说,民主国家的人民更喜欢模糊不清,而不愿意下功夫推敲。
我不知道这种模糊的语言对于用它讲话和写作的民主国家的人民是不是具有某种隐秘的吸引力。
生活在民主国家的人,由于经常要靠个人的智力活动能力进行判断,所以他们的活动总是处于迟疑状态。而且,由于他们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即使他们的财产没有变动,他们的思想也不会永远停止于一点。
因此,居住在民主国家的人,几乎总有一种犹疑不定的思想,并需要用泛泛的词语来概括这种思想。既然他们无法知道今天表达的思想能否适合明天遇到的新情况,所以自然要爱好抽象的词句。抽象的名词犹如一个两层底的箱子,你愿意往里放什么观念就放什么观念,而把它取出来时又能不让别人发觉。
笼统的和抽象的词语,本是一切民族语言的基础。
因此,我并不认为只有民主国家的语言才有这种词语。
我只是说,在民主时代,人们特别喜好创造这类词语,经常孤立地使用最抽象的词义,而且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拿来使用,即使在没有必要使用抽象的字眼来交谈时,也还是照样使用。
第十七章 论民主国家的诗的某些源泉
人们对诗一词下过若干意义非常不同的定义。如对这些不同的定义逐一进行讲解,然后从中选一个最好的定义,那只能使读者厌倦。因此,我宁愿开章明义,立即解释我所选择的定义。
在我看来,诗是对理想的探索和描绘。
凡是在描写的过程中以剔除一部分现实的东西,加进一些想象的成分,融入若干并非巧夺天工的真实存在的手法而壮丽自然的人,都是诗人。因此,诗的目的并不于再现真实,而在于美化真实和为人的精神提供一个最优美的形象。
我认为,韵文虽是语言的理想美,而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非常富有诗意;但是,文只有韵还不能称其为诗。
我要探讨的是,在民主国家人民的行动、感情和观念中,有哪些可以和应当成为理想的想象对象,也就是说,有哪些可被视为诗的自然源泉。
首先应当承认,民主国家人民对于理想的爱好和从玩味理想当中得到的快慰,决不象贵族制国家人民那样深刻和广泛。
在贵族制国家,肉体的活动有时好象是出于自然,而精神的活动则离不开恬静。贵族制国家的人民本身,经常有诗
88第一部分
的爱好;他们的意境往往比四周的一切高远。
但在民主国家,喜欢物质上的享乐,希望改善处境,彼此进行竞争,热望马到成功等心理,就象一根根锥子在刺激人们每迈一步都要面向自己所抱定的事业,而且不准他们须臾离开这一事业。人们的主要精力,都用到这方面了。想象力并未消灭,但它所能想象出来的东西几乎全是实用的东西,而它所能再现的东西则几乎全是现实的东西。
平等不仅使人们轻视理想的描写,而且也缩小应当刻划的这类对象的范围。
贵族制度在维护静止的社会的过程中,既有助于正统宗教的安定和持久,又有助于政治体制的稳定。
它不仅能使人的精神坚信一种信仰,而且会使人的精神接受一种信仰之后不皈依另一种信仰。贵族制国家的人民总是愿意在神和人之间设置一些中间权力。
可以说贵族制度也由此表明它非常有利诗的创作。当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感官无法感知,而只有精神才能发现的超自然存在时,想象力可以自由翱翔,诗人描写的对象将会数以千计,而能够欣赏诗人创作的读者则会无法计算。
反之,在民主时代,人们在信仰上有时象在法律上一样犹豫不定。
这样,怀疑又把诗人的想象力引回到眼前世界,将诗人封闭在可见的现实世界。
平等虽然动摇不了宗教,但能使宗教简化,使信徒的注意力从次要的崇拜对象离开,而主要去崇拜最高的上帝。
贵族制度自然要把人的精神引向沉思过去,并把它固定于这种沉思之中。民主制度与此相反,它使人对古的东西产
第十七章 论民主国家的诗的某些源泉98
生一种本能的反感。就这一点而言,贵族制度远比民主制度有利于诗的创作,因为一种事物越古远,通常也越使人觉得壮丽和宏伟,并在这种思古的幽情的影响下,使它更适于成为描写理想的对象。
平等剥夺了诗描写过去的权利之后,又抢走了它描写一部分现在的权利。
在贵族制国家里,总有一定数量的享有特权的个人,可以说他们的存在是处于一般人之上和之外的。
权势、财富、荣誉、智慧、文雅和高尚,总之,一切好的东西,都好象属于他们专有似的。群众无法走近他们身边观察他们,或者说无法详细观察他们,而对这些人进行富有诗意的描写却是不用费力的。
另一方面,这样的国家也有一些无知而温顺的人。这些人由于本身过于粗野和悲惨,也被纳入的诗的创造对象;这种情形,同另一些人由于本身文雅和高尚而被纳入诗的创造对象一样。此外,贵族制国家的各个阶级是彼此隔离和互不了解的,所以想象力在再现他们的时候,总是要加进或放弃一些东西,即不是夸大实际情况,就是缩小实际情况。
在民主社会里,人人都非常平凡,彼此都极为相似,所以每个人只要看一看自己,就立即可以知道他人的情况。因此,生活在民主社会的诗人,决不能专拿一个人作为其描写的对象,因为一个平凡的而且又是明摆在众人面前的对象,是无法成为抒发理想的题材的。
因此,平等在世界上出现以后,就使诗的古老源泉大部分干涸了。
09第一部分
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平等是怎样开发诗的新源泉的。
当怀疑使人不再向往天堂,平等的发展使人越来越相似和越来越渺小的时候,由于诗人尚未想象出什么东西可以替代同贵族制度一起消逝的大题材,所以诗人就把目光转向没有生命的自然界。在诗人的眼睛里已经没有英雄和诸神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去描写山川。
于是,在上一世纪,便诞生了被人们特称为“山水诗”
的诗。
有些人认为,这种描写大地上的有形而无生命的物体的诗,是民主时代所特有的,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认为这种诗只代表一个过渡时期。
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民主必使想象力从身外之物转向人本身,最后使想象力专注于人。
民主国家的人民可能出于一时的高兴而向往自然,但他们真正向往的却是认识自己。民主国家的人民只能从这方面去发掘诗的自然源泉,所以我敢说,凡是不想发掘这个源泉的诗人,就打动不了他试图感动的那些人的心灵,而这些人看到他的大作之后,只能是无动于衷。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人类希望进步和无限完善的思想,是民主时代所固有的。
民主国家的人民决不留恋既往,而愿意梦想未来。他们一想到未来,想象力便驰骋起来而不可遏止,并逐渐扩大和升高。
这便给诗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并使诗人扩大了他的视野。民主为诗关闭了面向过去的大门,同时为诗敞开了指向
第十七章 论民主国家的诗的某些源泉19
未来的坦途。
由于民主社会的公民彼此大致是平等的和相同的,所以诗不会去专门描写其中的某个人,但民族本身却可以入诗。
个人的彼此相似,使某一个人不宜单独入诗,但容许诗人把所有的个人合成为一个同一的形象,对整个民族进行描绘。民主的民族对于本身的容貌,比其他任何民族都有更清晰的认识,而这个伟大的容貌则为理想的塑造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我可以同意美国没有诗人的说法,但我不能接受美国人没有诗的意境的论断。
欧洲人大谈美国是一片荒凉,而美国人自己却没有这样的感觉。无生命的大自然的奇观,并未打动他们;他们周围的森林,可以说直到被伐光以后,才使他们感到其壮丽。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另一个景色吸引去了。当时,美国人只是一心要横越这片荒野:他们一边前进,一边排干沼泽、修整河道、开垦荒地和克服自然困难。他们自身绘出的这幅壮丽的图景,不仅逐渐地进入美国人的想象,而且可以说印在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上,并成为引导他们智力活动前进的旗帜。
在美国,人们的生活最渺小、最枯燥、最乏味,总之,最没有诗意,无以引发人们的想象力。但在指引生活前进的思想中,却永远有一种充满诗意的意念,这种意念就象潜藏在体内的支配其余一切活动的神经。
在贵族时代,每个民族或每个个人,都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同其余的民族或个人隔离。
在民主时代,人们的积极好动和强烈愿望,使他们不断地改变其住所,而不同地方的居民,便由此杂居相处、彼此
29第一部分
交往和取长补短。
不仅已经是同胞的同一民族成员是如此,而且不同的民族也在同化。结果,乍一看来,这些在各个方面都一致的人,好象形成了一个每个公民在其中都俨如同一民族的民主大集团。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人类的本来面貌显示出来。
凡是与全人类的生存、演变和未来有关的一切事物,都可成为诗的最丰沛的源泉。
生活在贵族时代的诗人,在取材于一个民族或一个个人的事迹的创作中描写得令人叹为观止,但他们当中没有人曾把人类的命运列为其创作题材;而在民主时代写作的诗人,却可能进行这种尝试。
在每个人都能放眼世界而开始认识人类本身的时代,神也能越来越充分地、全面地将其威严反映在人的精神当中。
如果说在民主时代人们对正统宗教的信仰时常动摇,对他们随便定名的一些居间权威的信任已趋消失;那末,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神意本身的认识却会日益广泛和深刻,而且在他们看来,神意对人世的干预将会日益扩大。
由于他们把人类看成是一个整体,所以他们也容易相信人类的命运是受同一个神意支配的,并能从每个人的行动上看到神经常用来指导人类的总计划的影响。
这样的认识,还可以被认为是这个时代为诗开辟的一个十分丰沛的源泉。
如果民主时代的诗人试图赋予神鬼和天使以肉体,并把他们从天上拉到地上来看他们斗法,那末,这种诗人必然显得平凡无力。
第十七章 论民主国家的诗的某些源泉39
反之,如果他们能把自己所要描写的重大事件同神的总旨意联系起来,并且不把至高无上的主的手显示出来叫人看,而只揭示神的思想,那末,他们定将受到赞扬和得到共鸣,因为他们同时代的人的想象力也是顺着这条道路发展的。
我们也可以料到,民主时代的诗人所要描写的,是人物的激情和思想,而不是人物本身和他们的行动。
民主时代的人的语言、服装和日常行为,不能激发人们对理想的向往。
这些东西本身就没有诗意,而且不能入诗,因为诗人所要感动的那些人,对这些东西都非常熟悉。这就迫使诗人不断地深入感官所能发现的表层,到里面去找灵魂。
最能进入自己灵魂深处的人,也最能塑造理想。
我不必遍历天上和地下去寻找充满冲突,即兼有伟大和渺小,黑暗和光明并存,而又能立即使人产生怜悯、赞美、轻视或恐怖之心的动人题材。我只要考察一下自己,就会发现人从“无”中生出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消失而回到上帝的怀抱。人生在世,从出生到死亡,只是转瞬即逝而已。
人如果浑浑噩噩,对自己无所认识,那他永远不会有诗意,因为他描写不出自己没法想象的东西。而如果他对自己认识得过于透彻,他的想象力又会没有用武之地,不能给他的描述增添任何东西。好在,人是既有聪明的一面,又有糊涂的一面的生物:聪明的一面使他能够认识自己的某些方面,而糊涂的一面又使他能够容忍其余方面处于莫测的黑暗之中,让他永远在这个黑暗当中摸索,但又永远搞不清其余方面。
因此,不必指望民主国家的诗会以传奇引人入胜,会用
49第一部分
传统和古代传闻为养料,会使读者和作者本人都不再相信的超自然存在再现于世界,更不会把本身就能使人看得清清楚楚的善与恶人格化。
这一切都不是诗人的取材源泉。
但是,人仍然存在,而且对于诗来说,只是人就足供它取材了。人类的命运,呈现在大自然和神的面前的不管什么时代和国度的人,以及这种人的激情、疑虑、罕见的得志和难以想象的悲惨,都将成为民主国家的诗的主要的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源泉。我们只要看一下世界走向民主以来出现的那些伟大诗人的作品,就可以知道此言之不谬。
当代的作家在维妙维肖地刻画恰尔德。哈罗德、勒内、若斯兰A 等人的形象时,并没有力求描绘个人的行为,而是试图光大依然深藏在人心中的某些方面。
这就是民主时代的诗。
因此,平等并未破坏诗的所有题材,而只是减少了题材的数目,但却使题材的范围更广泛了。
〔见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夏多勃里昂的长诗《勒内》,马拉A的长诗《若斯兰》〕
第十八章 为什么美国的作家和演说家总爱夸张
我经常看到,美国人平时说话时极为简单明了,不加任何修饰,而且率直到近乎粗俗,但他们一要发表富有诗意的言论时,立即夸大其词。因此,一篇讲稿从头到尾都是华丽的词藻,而当你听到他们如此渲染其一切想象时,你会以为他们说话从来不会是率直的。
英国人很少有这种毛病。
不用费力,就可以找到这方面的原因。
在民主社会,每个公民都习惯于为与己有关的一件小事而煞费苦心。但是,他们一扩大视野,往远看,就能看到整个社会的庞大形象或全人类的更为高大的形象。因此,他们的观念不是非常特殊和非常明确,就是非常一般和非常模糊,而在两个极端之间,则有空档。
当他们的视野扩大,离开一己的小圈子时,他们总是希望人们向他们提供某些奇异的事物供他们考察;也只是以此为代价,他们才同意暂时不考虑那些激励和鼓舞其生活的微小而琐碎的事物。
我认为,只是这一点就足以解释一般说来只注意一己的小事的民主国家人民,为什么却要求他们的诗人进行那样广泛的观察和那样夸张的描写。
69第一部分
另一方面,他们的作家本身也有这种夸张的本性,所以自然乐于遵命。于是,作家们不断地使其想象力膨胀,甚至膨胀过度,以致因为言过失实,夸饰伟大,而往往使伟大失真。
诗人们希望以这种方法立即吸引广大读者的视线,并顺利地使读者的视线集中到他们身上。他们的这个希望往往能够实现,因为读者只要求诗能够写得海阔天空,既没有时间去精确研究诗中所写的是否符合实际,又无足够的欣赏能力去轻而易举地指出哪些地方不符合实际。结果,作家害了读者,读者也害了作家。
但是,我们仍然认为民主国家的诗的源泉是很好的,只是不够丰沛。源泉不久即将被人吸干。诗人们由于不能再从真和实中找到塑造理想的素材,所以完全离开真和实,而创造出一些怪诞的东西。
我既不怕民主国家的诗羞于表现,又不怕它太近于人世。
我所担心的,是它每时每刻都有堕入五里雾中的危险,并会由于描写纯想象的国土而寿终正寝。我害怕民主国家诗人的作品满篇都是空洞的和互不相关的说教,充斥华丽的词藻和怪诞的描写。我也害怕这些诗人的奇谈怪论,有时会对不起现实世界。
第十九章 略论民主国家的戏剧
当改变了一个贵族制国家的社会和政治情况的革命开始及于文艺界的时候,首先受到影响的一般是戏剧,而且戏剧所受的影响总是显而易见的。
戏剧的观众,差不多都是情不自禁地随着演出而感情起伏。他们在观剧的过程中既无时间仔细玩味剧情,又无时间同比自己高明的人讨论剧情。他们对自己身上开始产生的新的文学兴趣,根本不想加以压抑。他们还没有弄清楚这种新兴趣之前,便先向它低头了。
作家们很快就会发现大众的爱好在暗暗地倾向于何方。
于是,他们也暗暗地使自己的作品转向那一方,而他们所写的剧本,在通过上演来预示革命行将来临之前,就已起了推动革命的作用。如果你想预测一个走向民主制度的国家的文学发展,你就研究研究它的戏剧好了。
不仅如此,剧本也是贵族制国家文学中最富有民主精神的部分。在所有的文艺享乐中,观剧是最容易使群众得到满足的享乐。不必经过准备或研究,人们就可以欣赏戏剧。不管你持有什么偏见,不管你如何无知,戏剧都可以把你紧紧抓住。当一种还是雅俗参半的精神享乐的爱好开始在一群公民中发展起来的时候,很快就会把他们推向剧院。经常进入贵族制国家剧院的观众,都不属于贵族阶级。
在贵族制国家,
89第一部分
能使上层阶级与中下层阶级接触,并觉得即使不听取中下层阶级的意见也得容许他们发表意见的场所,只有剧院。而使博学之士和有教养的人总是难于防止群众的爱好追随自己的爱好,难于防止自己也被群众的爱好所吸引的地方,也正是剧院。因此,上层阶级往往在剧院里订包厢。
既然贵族阶级都无力阻止人民群众进入剧院,那末,我们就不难知道,一旦民主的原则被法律和民情所承认,所有的等级混为一体,大家在智力和财产上都互相接近,上层阶级连同它的世袭财产、权势、传统和安逸生活不复存在,人民群众就必然在剧院中占居统治地位。
因此,民主国家的人民对文艺的爱好和从事文艺活动的本性,将首先表现在戏剧方面;而且我们可以预言,这种爱好和本性,将十分有力地浸入戏剧。贵族制度对于文艺写作订立的清规戒律,将逐步地、分阶段地改变,即可以说是通过合法的手续来改变,而它对于戏剧订立的清规戒律,则将由人民大张旗鼓地推翻。
戏剧可把民主文艺内在的大部分优点和几乎全部缺点明显地反映出来。
民主国家的人民,对于才学并不十分重视,根本没有把罗马和希腊的光辉过去放在眼里,只欢迎作家讲他们自己,即要求作家只描述现在。
因此,如果古代的英雄和故事经常出现于舞台,而人们又有十分忠实于古代传统的表现,就足以断言民主的阶级尚未对戏剧发生支配作用。
拉辛在其《布里塔尼居斯》的序言中,对他把儒尼叶作
第十九章 略论民主国家的戏剧99
为侍奉女灶神维斯塔的一名贞女来进行艺术加工一事,进行了十分谦逊的辩解。
他根据格利乌斯的记述说:“那里决不收不满6岁和超过10岁的女孩。”我相信,如果他在今天写这个剧本,决不会为这样的错误自咎和辩解。
A这个事实不仅使我知道了那个时代的文艺的情况,而且能使我知道那个时代的社会情况。民主戏剧的存在,决不能证明一个民族已处于民主制度之下,因为正如我在上面已经指出的,即使在贵族制度下,人民的民主爱好也会影响舞台。
但是,当贵族的精神完全控制戏剧时,则必然证明整个社会是贵族制度的;而且可以大胆断言,那个领导着作家的有学识和有教养的阶级,也对公民和政务发号施令。
当贵族控制戏剧的创作和演出时,他们几乎总是从自己的文雅爱好和高傲气质出发去判断人的本性。他们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物最感兴趣,并喜欢这样的人物出现于舞台。
他们认为,一定的善最值得再现于戏剧,甚至一定的恶也值得如此。至于其余的一切,他们都觉得不屑一顾。他们进入剧院,也象到其他地方一样,只愿意同大领主们交谈,在演出当中看到王公们的悲欢离合才有所感动。
对于剧文的体裁,他们也持这种态度。他们随意给剧作家规定某些台词,希望一切都合乎他们的腔调。
拉辛(Jean
Baptiste
Racine;1639—169)
,法国诗人和剧作家。格列乌A斯,公元二世纪拉丁文作家,其《雅典之夜》收有许多古代文史资料,他在这部书中说:古罗马的女灶神维斯塔的侍女为6名6—10岁的贞女。
〔见《拉辛全集》第1卷第386页,普列伊阿德版,巴黎,1950年〕——译者
01第一部分
因此,戏剧经常是只描写人的一个侧面,有时甚至演出了人的本性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也就是有些东西超越了人的本性和不符合人的本性。
在民主社会里,观众并没有这样的偏爱,也很少有贵族的那种不屑一顾其余的反感。他们喜欢舞台上再现耳闻目睹的人间百态:各种出身的人物,各式各样的感情和思想。因此,民主社会的戏剧比以前更感动人、更通俗易懂和更真实了。
不错,民主社会的剧作家有时也会脱离人的本性,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与他们的前辈不同。由于他们过于希望惟妙惟肖地再现当代的小人物、小事和某些人的特点,而忽略了人类的一般特征的描写。
当民主的阶级控制戏剧的时候,无论是戏剧题材的选择,还是对题材的处理,都是任凭剧作家自由决定的。
在民主国家的所有文艺爱好当中,戏剧的爱好是最合乎人的本性的,所以在民主国家,戏剧的作者和观众以及演出,都是与日俱增的。
作者和观众如此之多,而且又分散在各地,所以要制定同样的办法,让他们服从同样的规则,将是不可能的。首先是评论戏剧的人太多,他们互不认识,各有自己的观点,要他们作出一致的评论是不可能的。如果说民主制度的实施只是使文学方面的规则和章法普遍松弛了,那末在戏剧方面,可以说民主制度全把这些规则和章法废除,而听凭每个作家和每个观众去各行其事了。
我在前面的一个章里就民主文艺的体裁和技巧所作的论述,也特别适用于戏剧。我们在阅读路易十四时期剧评家对
第十九章 略论民主国家的戏剧101
当时的戏剧作品所作的评论时,有些地方使我们感到惊奇。
那就是:观众对于情节的真实性特别重视,要求剧中人的举止要合乎他本人的性格,不能作出使人难于理解和无法解释的动作。另外,下述的事实也使我们惊奇:当时人们对于语言的表达形式十分重视,台词上有一点小毛病,剧作家也得受到责难。
看来,路易十四时期的人,对于在舞台上表现不出来,而在书斋里细读剧本时可以玩味的细节,是过于重视了。要知道,戏剧作品的主要目的在于演出,而它的主要作用则在于感动观众。但在路易十四时期,戏剧的观众和剧本的读者都是同样一些人,他们看完演出后,便把剧作者请到家里,当面加以评论。
在民主时代,人们只是到剧院去听戏,而不阅读剧本。
坐在剧院里看戏的人,大部分不是去追求精神的享乐,而是去追求感情的刺激。
他们不想在看戏的过程中听到美丽的戏词,而只希望戏演得热闹。
只要剧作家能够正确地运用本国语言,使人人都能听懂,剧中人物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致和共鸣,观众就满足了。观众知道戏完全是虚构,看完戏后,他们马上又回到现实。因此,戏剧的文体并不太重要,因为在演出的过程中你发现不了它是否遵守了这方面的规定。
至于剧情的真实性问题,如果让剧情完全合乎事实,那就往往没有新奇、突然和急转直下可言了。因此,剧作家不以真实性为重,而观众也容许如此。只要你写出的戏能打动观众的心,他们是不会理睬你使用了什么方法的。即使你违背了戏剧的规则,但却感动了观众,观众也不会责难你。
201第一部分
美国人一进剧院,就会把我方才所述的种种特点清晰地表现出来。但是,应当指出,美国人到剧院去看戏的人,至今仍然不多。不错,40多年来,美国的戏剧观众人数和演出次数均大有增加,但人民对于这种娱乐仍然持有审慎的欢迎态度。
造成这种情况的特殊原因,我在前面已向读者交待了。
但为了引起读者的回忆,我要再补充几句。
创建美国最初几个州的清教徒,不仅反对各种娱乐,而且对戏剧有一种特殊的恐怖感。
A 他们认为戏剧是一种可憎的消遣,所以只要是在清教徒的精神占有支配一切的地位的地方,就不会有戏剧的演出。初期移民的这种观点,给他们后代的精神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而且,美国人的规规矩矩的生活习惯和死板严肃的民情,至今还在对戏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没有巨大的政治变动,而男女一谈上恋爱就会不经曲折而容易走上结婚道路的国度,是没有戏剧的题材的。从周一到周六天天忙于赚钱,而周日去礼拜上帝的人,是跟喜剧的女神没有缘的。
只举一个事实,就足以证明戏剧在美国是不太受人欢迎的。
美国的法律承认公民在一切方面有言论的自由,甚至有
关于这个问题,请参看杰里米。科利尔:《概观英国戏剧中反映的不道德和A渎神行为》,第4版,伦敦,1699年;沃德和沃勒编:《剑桥英国文学史》第4卷第2编第408页及以下各页,剑桥,1910年。——法文版编者
第十九章 略论民主国家的戏剧301
信口开河的自由,但却对剧作家实行一种检查制度。不经市镇行政官员的许可,不得演出戏剧。
这个事实清楚地表明,全体人民和个人对戏剧的态度是一致的。全体人民和个人对于他们的主要关心对象无不热心对待,而对于他们不爱好的对象则千方百计不让它们侵入。
在一切文艺当中,只有戏剧与社会的现实情况的关系最繁杂和最密切。
如果在两个时代之间有一场重大的革命使民情和法制发生了变化,则前一个时代的戏剧决不会适于后一个时代。
人们仍可以阅读前一个时代的伟大剧作家的作品,但不会观看为前一个时代观众所写的戏剧。过去的剧作家只能靠他们的著作而流芳后世。
某些人的传统爱好,人们的好奇心和好胜,以及某某演员的天才,可能使贵族时代的戏剧在民主时代上演一段时间和复兴一个时期,但不久以后,便会自消自灭。这不是被人推翻,而是被人抛弃。
第二十章 论民主时代历史学家的某些特有倾向
贵族时代的历史学家,通常都把一切史实同某些个人的独特意志和性格联系起来,喜欢将重大的革命归因于一些并不重要的偶然事件。他们能以卓越的见识找出一些最小的原因,但往往忽略一些比较重大的原因。
而民主时代的历史学家,则与他们完全相反。
他们大部分人认为,个人对人类的命运几乎不发生影响,而少数公民也不能影响全民的命运。但是,他们却用一些普遍的重大原因去解释所有的特殊的微小事实。这种对立的倾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当贵族时代的历史学家纵观世界舞台时,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正在舞台上表演的主要演员。这几个站在舞台前面的主要人物,吸引了他们的视线,使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几个人。他们专心去研究这几个人的一言一行的隐秘动机,而忽略了其余的一切。由于他们重视某些个人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就想夸大个人可能发生的影响,自然而然要用某些个人的个别行动去说明群众的普遍运动。
反之,在公民们各自独立,每个公民都同样是软弱无力的民主社会,谁也不会对群众拥有非常强大的和极其持久的权力。乍一看来,在这样的社会里,个人对于社会好象是不
第二十章 论民主时代历史学家的某些特有倾向501
发生任何作用的,可以说社会是在全体成员的自由的和自发的竞争中前进的。
这种情况,自然会使人的精神去探索既能启发人智又能使人智指向同一方面的一般原理。
我坚信,在民主国家里,某些个人的天才、德行和劣行,会推迟或加速国家命运的自然进程,但这些偶然的和次要的原因,也是容易变化的,比较隐秘、复杂和力量不大的,从而在平等时代去发现和研究这些原因也比在贵族时代困难。
在贵族时代,历史学家只从无数的一般事实中摘出某一单独的个人或几个人的个别活动进行分析。
历史学家这样地进行研究后不久,就感到厌烦了。他们进入了迷宫,晕头转向,弄不清和无法满意地说明个人的影响力,而只好否认这种影响力。
我们主张从研究种族的特点、国家的自然环境或文明的精神面貌入手。
这可以事半功倍,而且能使读者满足。
拉法夷特先生在其《回忆录》的某处说过,过分强调一般原因的研究方法,会使二流政治家得到极大的慰藉。我补充一句:这也会使二流历史学家得到很好的慰藉。这会使他们可以常用冠冕堂皇的大理由巧妙地回避其著作中最难处理的问题,掩盖其无能和懒惰,而空享研究深刻的荣誉。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任何时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件,都有一部分来因于非常一般的事实,而另一部分则来因于非常个别的影响。
这两种原因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只是各自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在民主时代,用一般原因可以说明的事实多于贵族时代,而个别影响造成的事实则少于
601第一部分
贵族时代。在贵族时代,个别的影响特别强大,而一般原因则作用不大,甚至很少承认身分不平等这个事实是准许某些个人压制其他一切人的天赋意愿的一般原因。
A因此,试图描述民主社会发生的一切事情的历史学家,有理由用一般原因去说明大部分问题,并将精力主要用于探索一般原因。但是,他们如果因为难于确定和查明个人的个别作用而否认这种作用,那也是错误的。
生活在民主时代的历史学家,不但喜欢给每个事实找出一般原因,而且致力于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为它们定出一个系统。
在贵族时代,历史学家的注意力始终放在个人的作用上,所以他们对事件之间的联系视而不见,或者可以说他们根本不相信其间有联系。在他们看来,历史的进程随时都有因为一个人的逝去而中断的危险。
反之,在民主时代,历史学家不太重视演员,而特别重视演出,所以他们容易在各场演出之间建立有系统的联系和秩序。
给我们留下了美丽史诗的古代文学,并没有绘出一个伟大的历史系统;而现代的十分简陋的文学,却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系统。看来,古代的历史学家并没有充分利用被今天的历史学家几乎经常搬用的一般理论。
民主时代的历史著作家,还有另一个十分危险的倾向。
当个人对国家的影响消失时,往往会使人觉得世界虽在
这一段,对于了解托克维尔的历史观特别重要。——法文版编者A
第二十章 论民主时代历史学家的某些特有倾向701
运动,但看不见隐藏的原动力。由于极难认识和分析那些对每个公民分别发生作用,而最终引起全民运动的原因,所以人们只好认为这个运动不是随意的,社会必然无形之中受到一个最高权力的支配。
甚至在终于发现世界上确有一般原因在支配所有个人的意志的时候,这也拯救不了人类的自由。一个广泛得足以同时用于千百万人,而且强大得足以控制同一阵营的全体的原因,大概是最难抗拒的。人们一旦服从这个原因,就只好认为不能再抗拒。
因此,生活在民主时代的历史学家,不但拒绝承认某些公民有能力支配全民的命运,而且认为全民本身也没有能力改善自己的境遇。他们有时认为人民受刚直无私的天意的摆布,有时认为人民受盲目的宿命的支配。在他们看来,每个民族都由于它的地理位置、起源、历史和性格,而与它完全无力改变的某种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逐次考察每一代人,再由一个年代考察到另一个年代,由一个必然事件考察到另一个必然事件,一直上溯到世界的起源,然后铸出一条环环相接的大锁链,把整个人类的一切事件对号入座放进去,使它们联系起来。
他们不以指明事件是怎样发生的为满足,而且还喜欢叫人知道事件将来会如何发展。他们研究了一个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民族后,便论证这个民族是不得不按至今走过来的路前进的。这样的研究方法,最容易指导这个民族将来如何选择更好的道路。
我们在阅读贵族时代的历史学家的著作时,特别是在阅
801第一部分
读古代的历史学家的著作时,总觉得那时候的人只要将自己治理好,就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和管理好同胞。而我们在阅读现代人写的历史著作时,则会觉得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周围的人,都无能为力。
古代的历史学家教导人们自主,现代的历史学家只教导人们学习服从。在现代的著作中,作者总使自己显得伟大,而把人类视如草芥。
如果现代的历史学家如此醉心的这个有害学说从作者传到读者,并深入到全体公民和控制了舆论,那末,我们可以预言:用不了多少时间,这个学说就将使新社会的运动瘫痪,使基督教徒变成土耳其人。
我还要指出,这样的学说对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特别有危险。当代的人十分怀疑意志自由,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各方面都是软弱无力的;但是,他们仍然承认人结成团体时是有力量的和自主的。应当发扬这个思想,因为现在需要振奋人的精神,而不应当压抑人的精神。
第二十一章 关于美国的议会辩才
在贵族制国家,人人互相牵连和彼此依靠,有一种等级制度可使人人各得其所和使每个等级各安其份。类似的情况也见于这种国家的政治团体的内部。贵族制国家的政党,自然要有一些首脑来领导,而党员对首脑的服从,则出于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本性。他们把大社会里的习惯做法也搬到这个小社会里。
在民主国家,表面上看来是大多数公民朝着同一目标前进,但每个公民却是自行前进,或至少自认为是自行前进。
由于他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意志去采取行动,所以他们在行动时不愿意接受外来的指导。对这种自主习惯的爱好,也被带进全国的会议里去。一个人即使同意与别人联合起来去推行相同的计划,至少也要保留以他为主的地位,希望依照他的办法去取得共同的成果。
由此可见,民主国家的政党,除非国家遇到严重危机,是难于容忍受制于人和表示服从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首脑虽然有权命令政党怎样行动和怎样发表意见,但国家首脑的权威还不能达到使政党闭口不言的地步。
在贵族制国家,各种政治性会议的代表都来自贵族,每个代表本身原来就有很高的和固定的官职。在他们看来,他们在议会中所占的地位,往往还不如他们在国家机关中的地
011第一部分
位显要。这就是使他们不肯在议会中积极讨论议案,也不愿意在议会中热烈争辩一般问题。
在美国,议员通常是依据他在议会中的地位,才能出面做某项工作。因此,他要不断地拚命设法在议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的建议付诸实施。
他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自己争光,而且也是为自己的选民争光,以及为必须继续得到选民的支持。
在贵族制国家,立法机构的成员很少严格地依附于选民,往往被选民们视为是当然的代表,有时还会使选民们完全依附于自己。如果本区的选民不推选他们,他们还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其他选区选举出来;或者,不当议员而脱离公职,还可以照样享受清闲而舒适的生活。
在象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议员几乎不可能长期左右选民的思想。不管一个选区有多么小,民主的不稳定性也会使它不断改变面貌。因此,议员必须时时刻刻讨好于选民。但要做到这一点,并无绝对的把握。如果选民不再选他,他就马上失去支持,因为他的地位本来就不是高得无论远近人人皆知的地步。何况在公民完全自主的条件下,他休想朋友和政府会随意把他塞进他所不熟悉的选区去当选。因此,他必须在其所代表的地区种下使他能够飞黄腾达的善因。他要想指日高升,对人民发号施令,进而影响世界的命运,也得从这个小小的角落开始。
因此,民主国家的政治性会议的代表在考虑问题时把选民置于其所在党派之上,而贵族制国家的政治性会议的代表这时则把他们的政党置于选民之上,乃是极其自然的。
第二十一章 关于美国的议会辩才11
但是,为讨好选民而发表的言论,未必就是对自己信奉的政治观点有利的言论。
一个政党为了维护本党的最大利益,往往不让身为它的党员的议员谈论它本身还没有认识清楚的重大政治问题,让他们少谈可能影响大问题的小问题,而且更经常的是,干脆什么也不谈。缄口不语,是一个平庸的议员能够对国家大事做出的最有益的贡献。
但是,选民们的看法并非如此。
一个地区的人民选出一名公民去参与国政,是因为他们对这位代表的长处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因为人在周围的人越是庸庸碌碌的时候才越是显得高大,所以可以设想,要求于当选代表的能力越高,越是难于找到适任的天才,而如果选出一个庸才当上代表,又得要求他付出与他享有的荣誉地位相称的努力。
一个议员除了是国家的立法者外,还被他所代表的选民视为本选区在立法方面的天然保护人。
每个投票支持他的人,不仅把他看作是自己的代理人,而且衷心相信他会以不亚于维护国家利益的热忱去维护本地区的利益。
因此,选民们早就想好,他们所选的议员应当是一个能说会道的演说家,能够一有机会就发言;在限制他的发言时间时,也要力争在简短的发言中就一切国家大事提出质询,并在陈述当中加上本区所抱怨的一些小小不平;在他不能长篇大论的时候,就要抓紧时间将所有的问题言简意赅地讲出来,提出他与其选民对问题的卓越而完整的见解。只有这样,他才能再次当选。
211第一部分
这就使那些有自知之明和不愿意自我表现的老实厚道的人,不想向此道问津了。如果这样的人当上议员,他可以在他的朋友们面前侃侃而谈,而要他到全是演说家的议员当中去发言,必将把辩论搞得一塌糊涂,使与会人感到厌倦。
凡是使当选的人越来越依附于选民的法律,不但要象我已经指出的那样改变他们当上议员后的行动,而且会改变他们的语言。这样的法律既影响国务工作,又影响讨论国务工作的方式。
可以说没有一个告退还乡的美国国会议员不事先备好一份讲稿,在国会上慷慨陈词,述说他为联邦的24个州,特别是为他所代表的地区,做了多少多少好事。因此,他向听众发表的长篇大论,不是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甚至不知所云的大道理,就是使人难于发现和不屑一顾的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
结果,在这个大机关里进行的辩论,往往空空洞洞和杂乱无章,好象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不想去接近所指向的目的。
我认为,民主国家的议会都有类似的现象。
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健全的法制,也许能把比美国的现任国会议员优秀的大批良才吸收到一个民主国家的立法机构里去,但你无法阻止庸才在议会里高谈阔论和到处招摇过市。
我认为,在美国,这个病已入膏肓,不可救药,因为这不仅来因于国会的组织,而且也来因于宪法,甚至还来因于国家的制度。
美国人自己似乎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看惯了他们的国会的活动,遇到拙劣的发言也不退席,而能耐心听下去。他们甘心忍受这种病痛,因为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是无法根
第二十一章 关于美国的议会辩才31
除的。
我们以上讲的只是民主国家议会的政治辩论的细节,现在我们来谈谈它的主要问题。
英国下院150多年以来的议事经过,从来没有轰动过国外,发言人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甚至在最靠近不列颠这个自由大舞台的一些邻国,也向来没有引起过共鸣。但是,美洲殖民地在革命时期召开的几次小会议的最初辩论,却轰动了整个欧洲。
这不仅有其特殊的和偶然的原因,而且还有其一般的和必然的原因。
我认为,在民主国家议会里辩论国家大事的大演说家最值得佩服和最有力量。因为没有可以派代表为本身利益而辩护的阶级,所以议员们总是为全国人民和以全国人民的名义而发言。这就增强了思想的作用,加重了发言的分量。
在这里,前例没有太大的作用,特权已不再与一定的财产挂钩,世袭权力也不再与一定的集团或个人关连,所以人们必须依靠合乎人性的一般原理去处理他所办理的个别问题。
因此,民主国家进行的政治辩论,不管其规模怎样小,都具有一种关系到人类命运的普遍意义。这与所有的人都有关系,因为辩论涉及到人,而人在世界各处都是一样的。
反之,在一些大贵族制国家,某些重大的问题均根据一个时代的习惯和一个阶级的权力所规定的某些特殊理由来处理。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只有有关的阶级,至多还有这个阶级所在的民族。
法兰西民族的政治辩论有时引起全球的巨大反响,正是
411第一部分
基于这个原因。当然,法兰西民族本身的伟大和其他国家的愿意倾听,也起了作用。
我国的演说家在向本国的公民发言时,往往也就是面对全世界的人发言。
第二部分
民主对美国人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爱平等比爱自由更热烈和更持久A
身分平等所造成的第一个和最强烈的激情,用不着说,当然是对于这种平等本身的热爱。因此,我在这里先把它提出来讨论,自然顺理成章。
任何人都已经看到,在我们这个时代,尤其是在法国,这种热爱平等的激情,日益在人们的心中每天都在扩大其地位。
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出,当代人对于平等的热爱炽烈于和强大于对于自由的热爱。但是,我还没有见到有人充分地探讨其原因所在。现在,我想对此试作探讨。
可以设想有一个终极点会使自由和平等汇合并结成为一体。
我们现在假定,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政府的管理工作,而且人人在这方面都有平等的权利。
这样,谁都与别人没有差别了,谁也都不能要求享有压制他人的专权了;因为人人都将完全平等,所以人人也将完全自由;反过来说,因为人人都将完全自由,所以人人也将
这一章所讲的,可以称为自由与平等的辩证关系,它对理解托克维尔的政A治哲学非常重要。——法文版编者
第一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爱平等比爱自由……71
完全平等。民主国家的人民所追求的,就是要达到这个理想的境地。
这是平等可以在地球上采取的最好形式,而其他的许许多多形式,虽不如这种形式完美,但亦为民主国家的人民所珍惜。
平等可以在市民社会里建立,但不能在政治界推行。人们虽然不能在政府里享有同等的地位,但可以有权在社会上享用同样的享乐,参与同样的行业,到同样的地区居住。一句话,他们有选择同样的生活方式和用同样的手段去追求财富的同等权利。
有一种平等可以在政治界建立,但那里没有政治自由。
即除了一个人以外,所有的人是平等的,而那个唯一的一个人,则是所有人的共同主宰,并从所有的人中以同样的标准选拔他的权力的代理人。
我们还可以作另一些假设。
比如,一种极为高度的平等,可能与或多或少有点自由的制度,或与完全没有自由的制度顺利地结合在一起。
虽然如无完全的自由人就不能绝对平等,而在平等达到其极限时又会与自由融合,但我们还是有理由把两者区分开来。
人对自由的爱好和对平等的爱好,实际上是两码不同的事情。我甚至敢于补充一句:在民主国家,它们还是两码不调和的事情。
我们只要仔细考察一下,就会发现任何时代都有一个占有支配地位的制约其他事实的独特事实。那个时代的基本思
811第二部分
潮,或由此引起并将人人的感情和思想汇集起来的主要激情,几乎都是由这个事实造成的。这就象一条大河把两岸的小溪汇纳起来一样。
自由曾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时代,出现于人们的面前。
它并不是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情况下才能产生,在民主国家以外的地方也会出现。因此,自由并不是民主社会的独有特点。
显示民主时代的特点的占有支配地位的独特事实,是身分平等。在民主时代鼓励人们前进的主要激情,是对这种平等的热爱。
我们不必追问什么特殊的魅力在促使民主时代的人愿意平等地生活,也不必深究那些特殊的原因在使他们宁可不要社会提供的其他福利也要抱着平等不放,因为平等是他们生活的时代的最基本特点。只是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他们喜爱平等甚于其他一切。
但是,除了这项理由以外,还有几项理由在各个时代使人们习惯于爱平等甚于爱自由。
即使一个民族能够亲自将他们内部享有的平等破坏或只是缩小,也要经过长期而艰巨的斗争。为此,它要改变原有的社会情况,废除原有的法律,放弃原有的观念,改变原有的习惯,改造原有的民情。但是,要想废除政治自由,只要不实行它即可以了。这样,政治自由就可自消自灭。
因此,人们不但因为他们认为平等可贵而维护平等,而且因为他们相信平等必定永远长存而依恋平等。
政治自由如果运用得过分,则可危害个人的安全、财产
第一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爱平等比爱自由……91
和生命,这是认识能力有限和浅肤得不能发现这个问题的人也会承认的。反之,对于平等给我们带来的危险,则只有头脑清晰和观察力强的人才能发现,但这些人一般总是避而不谈这种危险。他们知道这种危险只在遥远的将来才能造成灾难,说甚么这是以后几代人应当操心的事,现在的一代人不必杞忧。而自由偶而造成的灾难,则是直接的,谁都一目了然,而且人人都可能或多或少身受其害。极端的平等造成的灾难,只能慢慢地显示出来,逐渐地侵害社会机体。人们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发现它,而在它将要为害十分严重的时候,由于习惯成自然,人们还会不以为然了。
自由带来的好处,只有经过很长时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而且这种好处的来因,又经常不容易被人辨认出来。
平等带来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人们在感受到它的时候,立即知道它的来源。
政治自由可以使人享得最大的慰藉,但不是经常性的,而且只能使某些公民享得。
平等可以每天向每个人提供大量的小小慰藉。平等的美好处时时刻刻都能使人感到,并及于每一个人:高贵的人不能无所感,普通老百姓皆大欢喜。因此,平等造成的激情既是强烈的,又是普遍的。
不付出一定的代价,人是享受不到政治自由的;而要获得政治自由,就得进行巨大的努力。但是,平等带来的快乐是自动产生的,在私生活的每一小节上都能感到,人只要活着就能尝到。
民主国家的人民在任何时候都爱平等,但在某个时期,他
021第二部分
们追求平等的激情可能达到狂热的地步。在这个时候,摇摇如坠的旧的社会等级制度,经过一次内部的最后决斗,终将被推翻,而使公民隔离开来的障壁也将最后消失。于是,人们将会象获得战利品似地去争取平等,象怕被人抢走的宝物似地抱着平等不放。追求平等的激情完全控制了人心,并在人心中扩展和弥漫。这时,你不能警告他们如此盲目地专门追求平等将会失去最宝贵的权益,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你也不能向他们指明如此只顾平等而会使自由从手中丢掉,因为他们的眼中只有平等,或者说他们看到天地间最值得羡慕的东西只有平等。
上述的一切,是对所有的民主国家而言。下面我要专门谈谈法国。
在大部分现代国家,尤其是在欧洲的所有国家,对于自由的爱好和观念,只是在人们的身分开始趋于平等的时候,才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且是作为这种平等的结果而出现的。而最致力于拉平自己的臣民等级的,正是那些专制的君主。在这样的国家里,平等先于自由而存在。因此,当自由还是新鲜事物的时候,平等已是存在很久的事实。当前者刚刚出现,初见阳光的时候,后者已经创造了自己固有的观念、习惯和法律。因此,当自由还只是人们的一种想法和爱好的时候,平等已经深入到人们的习惯,控制了民情,使生活的每一细小行动都具有了追求平等的倾向。因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把平等置于自由之上,又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呢?
我认为,民主国家的人民天生就爱好自由,你不用去管他们,他们自己就会去寻找自由,喜爱自由,一失去自由就
第一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爱平等比爱自由……121
会感到痛苦。但是,他们追求平等的激情更为热烈,没有止境,更为持久,难以遏止。
他们希望在自由之中享受平等,在不能如此的时候,也愿意在奴役之中享用平等。他们可以容受贫困、隶属和野蛮,但不能忍受贵族制度。
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而在今天尤其是如此。追求平等的激情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力量,凡是想与它抗衡的人和权力,都必将被它摧毁和打倒。
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它的支持,就不可能实现自由,而专制制度本身没有它也难于统治下去。
第二章 关于民主国家中的个人主义
我在前面讲过A,在平等的时代,每个人是怎样依靠自己确定其信念的。现在,我要说明在这样的时代,每个人是怎样使其一切感情以自己为中心的。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e)是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我们的祖先只知道利己主义(。。。。EBgolCsme)。
利己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偏激的和过分的爱,它使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爱自己甚于一切。
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同其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因此,当每个公民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社会后,他们就不管大社会而任其自行发展了。
利己主义来自一种盲目的本能,而个人主义与其说来自不良的感情,不如说来自错误的判断。个人主义的根源,既有理性缺欠的一面,又有心地不良的一面。
利己主义可使一切美德的幼芽枯死,而个人主义首先会使公德的源泉干涸。但是,久而久之,个人主义也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美德,最后沦为利己主义。
见本卷第一部分第二章。——译者A
第二章 关于民主国家中的个人主义321
利己主义是跟世界同样古老的一种恶习,它的出现与社会属于什么形态无涉。
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并随着身分平等的扩大而发展。
在贵族制国家,家庭的情况数百年不变,而且往往一个家庭总在同一地方居住,数世同堂。这种情况,可以说代代相传没有变样。每个人几乎都知道祖先的身世,并对祖先表示尊崇。他们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能够亲眼看到曾孙的出世,并对这些后代极为亲爱。他们愿意彼此承担义务,而为已经死去的或为尚未出生的牺牲自己的安乐,也屡见不鲜。
贵族制度还可以产生把每个人同其他多数同胞紧密地联系起来的效果。
在贵族制国家,阶级之间的差别极为明显,谁属于哪一个阶级就永远属于那个阶级,所以每个阶级自行变成一个小国,并认为自己的这个小国比他们的大国还值得亲近和爱护。
在贵族制社会,每个公民都有其固定不变的位置,等级层次分明,所以每个公民都经常意识到在自己之上有一个一定能够庇护他的人,在自己之下又有一个他有义务扶助的人。
因此,生活在贵族时代的人,几乎总是跟本身以外的某些事物有密切的联系,并往往为了这些事物而忘我牺牲。不错,在这样的时代,同胞这个一般观念是不明确的,也没有。。
人想到为全人类的事业去献身。但是,为了某些个人而牺牲自己的事情,却是时常有的。
反之,在民主时代,每个人对全体的义务日益明确,而为某一个人尽忠的事情却比较少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爱护
421第二部分
情谊虽然广泛了,但却稀薄了。
在民主国家,新的家庭不断出现,而另外一些家庭又不断绝户,所有的家庭都处于兴衰无定的状态;时代的联系随时都有断开的危险,前代的事迹逐渐湮没;对于前人,容易遗忘,对于后人,根本就无人去想,人们所关心的,只是最亲近的人。
但在各个阶级互相接近而融为一体之后,大家便彼此漠不关心,互把对方视为外来人了。
贵族制度把所有的公民,从农民到国王,结成一条长长的锁链;而民主制度,则打断了这条锁链,使其环环脱落。
随着身分日趋平等,大量的个人便出现了。这些人的财富和权力虽然不足以对其同胞的命运发生重大影响,但他们拥有或保有的知识和财力,却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人无所负于人,也可以说无所求于人。
他们习惯于独立思考,认为自己的整个命运只操于自己手里。
因此,民主主义不但使每个人忘记了祖先,而且使每个人不顾后代,并与同时代人疏远。它使每个人遇事总是只想到自己,而最后完全陷入内心的孤寂。
第三章 个人主义为什么在民主革命完成后比在其他时期强烈
当民主社会在贵族制度的废墟上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人们的彼此孤立和随之而来的利己主义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民主社会不仅有大批早已独立的公民,而且每天还有一些昨天刚刚获得独立并陶醉于新得到的权力的人充实进来。这些新人自负,相信自己的力量,认为今后无须求助别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不难证明他们只知有己。
贵族制度只有经过长期的斗争才肯屈服。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中,各个阶级之间闹得仇深似海。即使在民主获得胜利之后,这种仇恨也不会立即消失,仍可能在继之而来的民主混乱时期兴风作浪。
公民当中的那些原来高高在上的人,不会立刻忘记他们昔日的高贵。他们会长期把自己视为新社会的局外人。他们认为,这个社会使他们看到的所有的平等人,都是命运未卜而不值得同情的压迫者。他们不去看昔日同他们地位一样的人,也不想根据共同的利益而与这些人的命运挂起钩来。他们个个孤处一隅,认为除了自己以外,用不着去管别人。反之,过去社会地位卑微而现在由于革命而跟众人平等的人,虽然享受了新得来的独立,但内心里却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一旦遇到某一位老上司,他们总是投以既表示胜利又表示害怕
621第二部分
的目光,随后远远地躲开。
因此,在民主社会初建的时候,公民们往往愿意独善其身,不与别人接触。
民主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是使同胞们彼此接近,而民主革命则使人们互相回避,并把原来的不平等所造成的仇恨永久保存在新建立的平等的内部。
美国人所占的最大便宜,在于他们是没有经历民主革命而建立民主制度的,以及他们是生下来就平等而不是后来才变成平等的。
第四章 美国人是怎样以自由制度对抗个人主义的
专制在本质上是害怕被治者的,所以它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隔绝是使其长存的最可靠保障,并且总是倾其全力使人与人之间隔绝。
在人心的所有恶之中,专制最欢迎利己主义。
只要被治者不互相爱护,专制者也容易原谅被治者不爱他。专制者不会请被治者来帮助他治理国家,只要被治者不想染指国家的领导工作,他就心满意足了。他颠倒黑白,把齐心协力创造社会繁荣的人称为乱民歹徒,把自顾自己的人名为善良公民。
因此,专制所造成的恶,也正是平等所助长的恶。专制和平等这两个东西,是以一种有害的方式相辅相成的。
平等使人们并立,不让他们有使他们结合起来的共同联系。专制在人们之间筑起壁垒,把他们隔离开来。平等使人们只顾自己,不去考虑别人。专制使人们把互不关心视为一种公德。
因此,在任何时代都是危险之物的专制,在民主时代尤其令人可怕。
我们不难看到,在这样的时代,人们最需要的是自由。
当使公民们全都参加国家的治理工作时,他们必然走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有时还会放弃自己的观点。
821第二部分
一旦人们都去参加公共的工作,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不能象最初以为的那样可以离开他人而独立,而为了得到他人的帮助,自己就得经常准备帮助他人。
当国家由公众治理时,没有人不会感到公众的相互照顾的好处,谁都要致力于相互照顾,以博得也要同自己一起去治理国家的人们的尊敬和好评。
于是,一些可使人心冷淡和产生隔阂的感情,必然沉于心底而收敛起来。
傲慢之心不再流露,轻蔑之意亦不敢现形。
利己主义本身也感到恐惧了。
在自由政体下,大部分公职是由选举产生的,所以那些自恃才高志大而将自己封闭于个人生活小圈子里的人,将会终日感到没有周围人的支援是没法生活下去的。
于是,这些人出于一种野心而开始想到他人,而且往往发现忘却自己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好处。我知道,有人可能向我提出反对意见,说什么选举是勾心斗角的,候选人经常使用卑鄙的手段和互相中伤。在选举当中确有敌对的情形,而且选举的次数越多,敌对的程度越强。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很大的弊端,但不过是暂时的,而选举带来的好处却是永久的。
希望当选的迫切心情,有时会使某些人采取战斗的姿态,但这种心情也会逐渐使人采取互相支援的立场。即使在一次选举当中两位原来是友的人可能不幸反目,但选举制度本身却能使原来一直互不相识的众多公民长期地接近下去。自由制造个别的仇恨,而专制则产生普遍的冷漠。
美国人以自由抵制平等所造成的个人主人,并战胜了它。
第四章 美国人是怎样以自由制度对抗个人主义的921
美国的立法者们认为,只在全国实行代议制,还不足以治愈社会机体在民主时期自然产生的而且危害极大的疾患。
他们还认为,使国内的各个构成部分享有自己的独立政治生活权利,以无限增加公民们能够共同行动和时时感到必须互相信赖的机会,是恰当的。
这个办法被他们明智地实施了。
全国的共同大事,只由一些主要公民操持。这些公民也只是隔一段时间同聚一堂开开会,而且往往是会后彼此便很少见面了,所以他们之间没有永久性的联系。但是,在地方上的事情由当地居民主管时,这些居民自然要经常接触,而且可以说他们不得不彼此认识和互相讨好。
很难使一个人放弃自我去关心整个国家的命运,因为他不太理解国家的命运会对他个人的境遇发生影响。但是,如要修筑一条公路通到他的家园,他马上会知道这件小公事与他的大私事之间的关系,而且不必告诉他,他就会发现个人利益和全体利益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因此,如果让公民们多管小事而少操心大事,他们反而会关心公益,并感到必须不断地互相协力去实现公益。
一个人可以因一次光明磊落的行动而争得人民的好感,但他要保证得到周围人的敬爱,就需长期不断地服点小务和做点不被人注意的好事,养成始终为善的习惯,经常被誉为廉洁奉公。
地方性自由可使大多数公民重视邻里和亲友的情谊,所以它会抵制那种使人们相互隔离的本能,而不断地导致人们恢复彼此协力的本性,并迫使他们互助。
031第二部分
在美国,最富裕的公民也十分注意不脱离群众,而且不断地同他们接近,喜欢倾听他们的意见,经常与他们交谈。
美国的最富裕公民知道,在民主制度下,富人经常需要穷人的协力,在民主时代,争取穷人之心的最有效手段并不是小恩小惠,而是对他们友好。施给的恩惠越大,越会显出贫富之间的差距,所以受惠者的心里会暗中反感。但是,和蔼待人,却具有难以抵抗的魅力,因为亲昵足以动人,而粗暴无不伤人。
这个真理并不是一下子就被富人领悟了的。在民主革命进行的过程中,他们一般都反对这个真理,甚至在这场革命完成之后,他们也没有马上接受。他们虽然愿意为人民做些好事,但又想继续同人民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认为这样就足够了,但他们想错了。即使他们荡尽家产,也不会重新温暖周围人的心。周围人要求于他们的,并不是让他们牺牲金钱,而是让他们放弃骄傲。
可以说,在美国,人们的全部想象力,都被用去发明致富之道和满足公众需要的良方上去了。每个地方的最有学识的居民,都不断用自己的知识去发掘适当的新秘诀,以促进本地方的繁荣;当他们一旦找到某种秘诀,就立即把它交付大家享用。
在仔细考察美国的为政者身上常见的缺点和弱点时,会使人对美国人民的日益繁荣感到吃惊。但是,由这样的对照而产生的吃惊是错误的,因为使美国的民主制度昌盛的,并不是被选举出来的行政和立法官员。美国的民主制度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是因为这些官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第四章 美国人是怎样以自由制度对抗个人主义的131
如果认为美国人的爱国精神和他们每个人为其同胞的福利所表现的热心并非出自真诚,那未免有失公允。尽管在人的大部分行动受私人利益的支配这一点上,美国并不亚于其他国家,但在美国,私人利益不能支配人的全部行动。
应当指出,我曾一再看到美国人为公共事业做出巨大的和真诚的牺牲,并且多次发现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几乎都能忠实地互助。
美国居民享有的自由制度,以及他们可以充分行使的政治权利,使每个人时时刻刻和从各个方面都在感到自己是生活在社会里的。这种制度和权利,也使他们的头脑里经常想到,为同胞效力不但是人的义务,而且对自己也有好处。同时,他们没有任何私人的理由憎恨同胞,因为他们既非他人的主人,又非他人的奴隶,他们的心容易同情他人。他们为公益最初是出于必要,后来转为出于本意。靠心计完成的行为后来变成习性,而为同胞的幸福进行的努力劳动,则最后成为他们对同胞服务的习惯和爱好。
许多法国人认为身分平等是第一大恶,政治自由是第二大恶。
当他们不得不容受前者时,至少要想方设法避免后者。
至于我,我认为同平等所产生的诸恶进行斗争,只有一个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政治自由。
第五章 关于美国人在市民生活中对结社的运用
我在这一章里,不想谈人们为了抵御多数的专制和反对王权的侵犯而进行的政治结社。关于政治结社的问题,我已经在另个地方讲过了A.显而易见,如果每个公民随着个人的日益软弱无力和最后不再能单枪匹马地保住自己的自由,并更加无法联合同胞去保护自由,那末,暴政必将随着平等的扩大而加强。在这一章,我只想讲一讲那些在市民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而全无政治目的的结社。
美国存在的政治结社,不过是美国的五花八门的结社中的一种。
美国人不论年龄多大,不论处于什么地位,不论志趣是什么,无不时时在组织社团。在美国,不仅有人人都可以组织的工商团体,而且还有其他成千上万的团体。既有宗教团体,又有道德团体;既有十分认真的团体,又有非常无聊的团体;既有非常一般的团体,又有非常特殊的团体;既有规模庞大的团体,又有规模甚小的团体。为了举行庆典,创办神学院,开设旅店,建立教堂,销售图书,向边远地区派遣教士,美国人都要组织一个团体。他们也用这种办法设立医
见本书上卷第二部分第四章。——译者A
第五章 关于美国人在市民生活中对结社的运用331
院、监狱和学校。在想传播某一真理或以示范的办法感化人的时候,他们也要组织一个团体。在法国,凡是创办新的事业,都由政府出面;在英国,则由当地的权贵带头;在美国,你会看到人们一定组织社团。
在美国,我遇到过一些我坦白承认我向来一无所知的社团,并为它们能巧使美国居民动员大多数人的力量共赴一个目标和使人们自动前进的办法赞叹不已。
后来,我到英国去游历A.尽管美国人的一些法律和许多习惯来自英国,但我觉得英国人在运用结社权上,远远不如美国人那样彻底和熟练。
美国人干一点小事也要成立一个社团,而英国人则绝对不这样,他们往往是单枪匹马地去做一番大事业。
显而易见,英国人只认为结社是强大的行动手段,而美国人则似乎把结社视为采取行动的唯一手段。
因此,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能使全体人民最长于共赴一致希望的目标并把这种新方法用于最多数对象的国家。这是偶然的结果呢?还是结社与平等的必然联系在其中发生了作用呢?
在贵族制社会,大多数群众本身没有什么作为,而少数几个个人却非常强大和富有,他们每个人都能独自做出一番大事业。
贵族制社会里的人,不必为采取行动而联合,因为他们
参看梅耶编《托克维尔旅游英格兰和爱尔兰日记》(英文本)
,纽黑文、耶A鲁,1958年。
431第二部分
本来就是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来的。
在这个社会里,每个有钱有权的公民,都象是一个永恒存在和强制成立的社团的首脑,而这个社团的成员则是那些由他驱使去执行他的意图的大众。
反之,在民主国家里,全体公民都是独立的,但又是软弱无力的。他们几乎不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去做一番事业,其中的任何人都不能强迫他人来帮助自己。因此,他们如不学会自动地互助,就将全都陷入无能为力的状态。
如果民主国家的人没有权利和志趣为政治目的而结社,那末,他们的财富和知识虽然可以长期保全,但他们的独立却要遭到巨大的危险。而如果他们根本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结社的习惯,则文明本身就要受到威胁。一个民族,如果它的成员丧失了单凭自己的力量去做一番大事业的能力,而且又没养成共同去做大事业的习惯,那它不久就会回到野蛮状态。
不幸的是,促使民主国家的人民必须结社的社会情况,同时又使他们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更难于结社。
在贵族当中,只要有几人打算结社,他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办到。由于他们每个人都在社会上拥有很大的势力,所以他们的团体只有少数几个成员就可以了。而在成员的人数很少时,也容易彼此认识,互相了解,建立固定的规章制度。
在民主国家,就难于做到这一点,因为民主国家的社团要想拥有一定的势力,就必须使成员的人数特别多。
我知道,我们的许多当代人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们认为,公民越是软弱无力,就越是应当叫政府能干和积极,
第五章 关于美国人在市民生活中对结社的运用531
以使政府能够举办个人不能创办的事业。他们相信并且声称一切困难都能解决。但我认为,他们想错了。
也许政府可以代替美国人的某些巨大的社团,而且在联邦内部已有几个州这样做了。但是,美国人日常依靠社团进行的那些数量甚大而规模却很小的事业,要由哪个政府当局去代替办理呢?
不难预见,人们越来越不能单由自己去生产生活上最常用和最需要的东西的时代,正在来临。因此,政府当局的任务将不断增加,而政府当局的活动本身又将日益扩大这项任务。
政府当局越是取代社团的地位,私人就越是不想联合,而越要依靠政府当局的援助。
这个原因和结果将不断循环下去。
这样下去,凡是一个公民不能独自经营的事业,最后不是全要由公共的行政当局来管理吗?再者,如果土地过度分散下去,分割得无法再分,以致只能由耕作者组织社团来经营时,那末,政府的首脑岂不要挂冠而去扶犁吗?
如果一个民主国家的政府到处都代替社团,那末,这个国家在道德和知识方面出现的危险将不会低于它在工商业方面发生的危险。
人只有在相互作用之下,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焕然一新,才能开阔自己的胸怀,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
我在前面已经讲过,这样的相互作用,在民主国家几乎等于零A.因此,民主国家要人为地创造这种作用,而能够创造这种作用的,正是结社。
参看本卷第二部分第二章。——译者A
631第二部分
贵族集团的成员接受一种新思想和体会到一种新感情时,差不多都要把这种思想和感情放在自己活动的主要舞台去玩味,并让其余的成员看到自己在这样做,以使这种思想和感情顺利地进入周围人的心里和头脑里。
在民主国家,从属性上来说能够这样做的,只有政府当局。但是,不难看到,政府当局的这种作用经常是不充分的,而且往往是有危险的。
在一个大国,政府之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去维持和改进人们的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正如它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去管理一切实业部门一样。一个政府,只要它试图走出政治活动的范畴而步入这条新道路,它会不知不觉地要实行一种令人难以容忍的暴政,因为政府只会颁布严格的规章制度,只支持它所同意的感情和思想,而且人们总是很难辨别它的这种表示是忠告还是命令。
假如政府认为自己的真正利益在于禁止人们发表意见,那末,情况将会更糟。这时,政府将会一无作为,并由于喜欢酣睡而听任自己迟钝下去。
因此,必须使社会的活动不由政府包办。
在民主国家,应当代替被身分平等所消灭的个别能人的,正是结社。
只要美国的居民有人提出一个打算向世人推广的思想或意见,他就会立即去寻找同道;而一旦找到了同道,他们就要组织社团。社团成立之后,他们就不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一个远处的人也可以知道和行动将被人们仿效的力量。这个力量能够发表意见,人们也会倾听它的意见。
第五章 关于美国人在市民生活中对结社的运用731
我最初听到美国有10万人公开宣誓不饮烈性酒时,还以为这是在开玩笑,而不是实在的。我对这些很有节制能力的公民为什么甘愿坐在家里喝白开水,起初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后来,我终于了解到,这10万美国人是惊于他们周围的人酒鬼越来越多,才决心戒酒的。他们的行动宛如一个大人物穿上一身朴素的衣服,以引导一般公民戒除奢华。
我相信,如果这10万人是法国的居民,只要他们每个人分别向政府申请,要求政府向王国境内的所有酒馆下令禁酒,就可以了。
我认为,最值得我们重视的,莫过于美国的智力活动和道德方面的结社。美国人的政治结社和实业结社,最容易被我们注意;而其他的结社,则常被我们放过。即使我们看到了其他的结社,我们对它们也不甚理解,因为我国几乎没有类似的结社。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类结社对于美国人的必要性,并不亚于政治结社和实业结社,甚或过之。
在民主国家,结社的学问是一门主要学问。其余一切学问的进展,都取于这门学问的进展。
在规制人类社会的一切法则中,有一条法则似乎是最正确和最明晰的。
这便是:要是人类打算文明下去或走向文明,那就要使结社的艺术随着身分平等的扩大而正比地发展和完善。
第六章 关于结社与报刊的关系A
当人们之间不再有巩固的和永久的联系时,除非说服每个必要的协作者,叫他们相信自己的个人利益在要求他们将自己的力量与其他一切人的力量自愿地联合起来,是无法使许多人携起手来共同行动的。
只有利用报纸,才能经常地和顺利地做到这一点。只有报纸,才能在同一时间将同一思想灌注于无数人的脑海。
一份报纸就象一位不请自来的顾问,它每天可向你扼要地报道国家大事而又不致扰乱你的私事。
因此,随着人们日益趋于平等和个人主义逐渐强烈,报刊也便日益成为不可缺少的东西。如果认为报刊的作用只在于维护自由,那未免降低了它的作用。报刊还能维护文明。
我不否认,在民主国家,报刊往往引导公民去共同进行一些非常欠妥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报刊,就几乎不能有共同的行动。因此,报刊带来的害处远远小于它的战功。
报纸的功用不仅在于向大多数人提出共同的计划,而且还在于向他们提供所拟计划的共同执行办法。
参看拉斯基:《美国的民主》,第615页及以下几页;A。麦克朗。李:《美A国的日报:一种社会手段的发展》,纽约,1937年;莫特:《美国报刊:美国报业二百五十年史(1690—1940)
》,纽约,1941年。——法文版编者
第六章 关于结社与报刊的关系931
贵族制国家的一些主要公民互相都很熟悉;他们如果想把自己的力量联合起来,只要吸引一批人追随他们,就能共同前进。
反之,在民主国家,往往是大多数人希望联合和需要联合,但是办不到,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微不足道,分散于各地,互不认识,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志同道合者。但是,有了报纸,就使他们当中的每个人可以知道他人在同一时期,但却是分别地产生的想法和感受。
于是,大家马上便会驱向这一曙光,而长期以来一直在黑暗中寻找的彼此不知对方在何处的志同道合者,也终于会合而团结在一起了。
报纸使他们结合起来了,但为了使结合不散,他们继续需要报纸。
在民主国家,一个社团要想有力量,就必须人多。而由于成员的人数太多,所以他们只能分散在广大的地区,每个人仍然要留在原来的地方,去过他们的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为成千上万的小事而操劳。因此,他们必须找到一个使他们不用见面就能彼此交谈,不用开会就能得出一致意见的手段。这个手段就是报刊。因此,没有一个民主的社团是能够离开报刊的。
由此可见,在社团和报刊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报刊在制造社团,社团也在制造报刊。如果说社团的数目必将随着身分的日益平等而增加的说法是真理,那末,认为报刊的种数也将随着社团的数目增加而增加的意见,也不能说是不正确的。
因此,美国也就成了世界上社团和报刊都最多的国家。
041第二部分
报刊的种数与社团的数目之间的这种关系,又使我们发现期刊的发行情况与行政的组织形式之间的另一种关系,并知道报刊的种数在民主国家是与行政集权的程度成反比的,即行政越集权报刊越少,越不集权报刊越多。这是因为在民主国家,人民不会象在贵族制国家那样将地方权力委托给几个主要公民去执行。民主国家要取消这样的权力,而由当地的绝大多数人去行使。这些人可依法组织一个握有实权的常设机构,以管理本地的行政事务。于是,他们就需要一份报纸,使他们每天都能知道本地发生的小事和了解全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地方权力机构越多,依法行使地方权力的人也就越多;而越是需要随时知道本地和全国的事情,就越需要更多的报刊。
美国报刊种数之所以多得惊人,来因于行政权的过于分散甚于政治的广泛自由和出版的绝对自由。假如美国的全体居民都是选民,而它又只实行由选民选举全国的立法机构的办法,那末,美国只要不多几份报纸就可以了,因为在这种条件下,选民们只能有少数几次非常重要的共同行动机会。
但是在美国,除了全国性的大型集会以外,法律还规定在选举地方(州)
、城镇、甚至乡村的行政官员时进行小型的集会。
立法者就是这样使每个美国公民不得不经常同其他同胞协力去进行共同事业的,而每个美国公民要想知道其他公民的所作所为,就得看报读杂志。
第六章 关于结社与报刊的关系141
我认为,一个民主国家①如无全国性的议会,而有许多地方性权力机关,它的报刊种数最后一定超过实行行政集权并经选举产生全国性立法机构的另一个民主国家。
在我看来,美国每日出版的报刊所以种数甚多,是因为美国人既享有广泛的全国性自由,又享有各式各样的地方性自由。
在法国和英国,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取消目前对报刊的课税,报刊的种数就会无限增加。这未免把免税的效果夸大了。报刊种数的增加不仅与销路好坏有关,而且与绝大多数人是否需要互通信息和共同行动有关。
我也同样认为,日报影响力之所以日益增加,主要的不是由于人们经常提到的原因,而是由于一些最普遍的原因。
一种报刊,只有反映某些多数人的共同思想和情感,才能存在下去。因此,一种报刊经常是它的长期读户所在社团的代言人。
这个社团的宗旨可高可低,它的范围可宽可狭,它的人数可多可少。但是,只要有一种报纸在继续出版,就证明一个社团至少已以萌芽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
说到这里,我们要作最后一次反思,以结束本章。
身分越是平等,个人的力量就越要薄弱,人们就越容易随大溜和越难独自坚持被多数人所反对的意见。
一种报刊就代表一个社团。可以说:报纸是以全体读者
①我说的是一个“民主国家”。
在一个贵族制国家,可以使行政大大分权而。。。。
不必发行报刊,因为它的地方权力机关是由少数几个人掌握的,这几个人虽然各自为政,但他们彼此熟悉,而且能够容易见面和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
241第二部分
的名义向每一位读者发言,而且读者个人的能力越弱,它越容易吸引读者。
因此,报刊的影响力必随人们日益平等而逐渐增强。
第七章 一般结社与政治结社的关系
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能使人们每天行使政治结社的无限自由。在世界上,也只有这个国家能使公民们想到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行使结社权,并由此得到文明所能提供的一切好处。
凡是不准政治结社的国家,一般结社也极少。
决不能轻言这是偶然的结果,而应当断言在这两种结社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而且可能是必然的关系。
由于偶然的原因,几个人可能在某一事业上有共同的利害关系。比如,他们可能都要去办一种商业,或者都要去经营一种工业。于是,他们相会了和合作了,并逐渐认识到结社的好处。
共办这种小事情的次数越多,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越来越获得共办大事业的能力。
因此,一般结社有助于政治结社。但是,另一方面,政治结社又能使一般结社得到长足发展和惊人完善。
A在私人生活中,严格说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
但在政治生活中,他就不会这样认为。
因此,当人民参与公共生活的时候,任何一个公民每天都要在脑际浮
参看奥迪加德和赫尔姆斯合著:《政治动力学研究》,第2版,纽约,1947A年。特别是应当阅读该书第770页及以下几页。——法文版编者
41第二部分
现结社的思想和愿望:即使对采取共同行动本来有些反感,但为了党派的利益也得学会采取共同行动。
因此,政治生活把结社的爱好和习惯一般化了,也就是使一些向来不过问政治而总是愿意单独行动的人,希望联合和学会结社的技巧了。
政治不但在创造大量的社团,而且在制造规模巨大的社团。
在私人生活中,一个共同的利益自然而然地引起一大群人去采取共同行动的情况极少;只有掌握了共同行动的技巧,才能去进行这种行动。
在政治方面,结社的机会随时都可以从政治生活中找到。
但是,结社的重要作用只能在规模巨大的社团中表现出来。
个人力量薄弱的市民,不会一开始就对联合起来可以产生力量有明确的概念;而要使他们明白这一点,就得向他们示范。
但是,在为一个共同的目的而结社时,人数越多才越容易起示范作用。
比如说,一千人联合起来可能使他们看不到利益,而如果人数达到一万就可能看到。在政治方面,人们联合起来可以做大事,而重大事情方面的结社所带来的好处,又会经过实践使人们知道在小事情上互助也有益处。
政治结社可以同时将许多人拉到自己方面来,使他们摆脱原来因年龄、思想、贫富而造成的隔离状态,进而发生相互往来和接触。他们只要相会过一次,就会设法再次相会。
在大部分的一般结社中,人们都是拿出自己的一部分财产去参加。比如,所有的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就是如此。当人们尚未充分了解结社的方法和不知道结社的基本原则时,
第七章 一般结社与政治结社的关系541
叫他们开始以结社的方式进行合作,他们未免要为自己付出的重大代价而担心。因此,他们宁愿放弃可以导致成功的有力手段,而不肯甘冒合作将会带来的风险。但是,叫他们参加在他们看来没有危险的政治结社,他们就不会犹豫不决,因为他们没有拿金钱去冒险。
但是,在参加这样的结社后不久,他们就会知道在这样一大群人中应当遵守什么秩序和采取什么步骤,才能使他们步调一致地和首尾一贯地奔向共同的目标。他们要在这个政治社团里学会使自己的意志服从全体的意志,使个人的努力配合共同的行动。这些事情,无论是在一般结社,还是在政治结社,都是每个成员所必须知道的。
因此,可以把政治结社看作是开办一所免费的大学,每个公民都可以到那里去学习结社的一般原理。
虽然政治结社不能直接有助于一般结社的发展,但若前者被查禁,后者也会受害。
当公民只能在极少数情况下结社时,他们会把这种结社视为特殊的和例外的办法,所以也不会把它放在心上。
但是,在准许公民在一切事情上均可自由结社时,他们最终可以发现结社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所追求的各种目的的通用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方式。
只要出现一种新的需要,人们就会立即想到结社。于是,结社的技巧就成为我在前面所说的基本知识。所有的人都要学习它,而且都要应用它。
如果某些结社被查禁,而另些结社仍被允许存在,则很难预卜继续存在下来的结社何日不被查禁。在这种迟疑不决的情况下,人们将会对一切结社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同时社会上将会出现一种舆论,导致人们认为不管是什么结社,都
641第二部分
是一种胡作非为和甚至是非法的活动。

因此,如果以为结社的精神只在某一点上受到限制后不会影响它在其他方面继续发展,或者以为只要准许人们在某些事情上可以进行共同行动,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开始试图进行共同活动,那都是空想。当公民们在一切事情上都有结社的能力和习惯时,他们无论在小事上,还是在大事上,都会自愿地结合起来。但是,只允许他们可以在小事上结社的时候,他们的结社热情和才干都会消失。你准许他们在商业上可以完全自由联合,你也不会达到目的;你让他们行使已经给予他们的权力,他们也会不屑一顾;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劝他们不要组织查禁的结社以后,你又会吃惊地发现你不能说服他们去成立法律准许的社团。
我并不是说一个禁止政治结社的国家就不可能有一般结社,因为人生活在社会里不能不委身于某些共同的事业。但是,我坚决认为,在这样的国家里,一般结社也总是为数不
①当行政当局可以肆意查禁或准许结社活动时,情况尤其如此。
如果立法部门制定法律,规定哪些结社为非法,违者将受到法律制裁,则弊端可以少得多,因为在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条件下,每个公民在行动之前可以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即自己可以象一个法官那样事先进行判决,避免参加被禁止的结社,而努力去进行法律所准许的结社活动。正是因为如此,所有的自由国家也就总是承认结社权是可以受限制的。但是,如果立法机构指定由某人负责事先判断哪些结社是危险的或有益的,并允许此人可以任意将一切结社消灭于萌芽状态或让它们继续生成,那末,任何人都无法事先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结社和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敬而远之,而结社的精神亦将完全枯萎。前一种法制只禁止某些结社,而后一种法制则针对整个社会,使全社会受害。我认为,一个讲法制的政府应当采取前者,而任何政府均无权实行后者。
第七章 一般结社与政治结社的关系741
多,它们缺乏想象力和没有熟练的运营能力。它们没有宏伟的计划或有而难以实现。
由此我自然想到,政治方面的结社自由并不会给社会的安定带来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大危险,甚至在使国家出现一段动荡时期之后,还能使国家巩固。
在民主国家,政治社团可以说是一些企图统治国家的强大个体。因此,现今的各国政府视政治社团犹如中世纪的国王视其国内的大诸侯,从本能上就对政治社团有一种恐怖感,一有机会就打击它们。
反之,各国政府却对一般社团持有天生的好感,因为它们不难发现,一般社团不是指导公民去关心国家大事,而是把公民的注意力从这方面拉走,使公民逐渐埋头于自己的全靠国家安定才能实现的活动,从而可以阻止公民发动革命。
但是,当今的各国政府并没有注意到,政治结社可以使一般结社发展和加强活动,所以它们在防止了一种危险的弊端的同时,却丧失了一种可以有效地矫正弊端的手段。当你看到美国人为了鼓吹一种政治见解,推捧一位政治家参加政府,或由另一位政治家手里夺取权力而每天都可以自由结社的时候,你会难于理解如此独立不羁的一群人怎么没有恣意妄为。
但是,另一方面,当你想到美国有不可胜数的实业在被人们共同经营,看到美国人到处都在孜孜不倦地推行某些宏伟的计划,而这些计划遇到一场小革命也会前功尽弃的时候,你又会不难理解如此多忙的人们为什么没有给国家制造麻烦和没有破坏他们都受益的社会安定。
我们能够面对这些事实进行孤立观察,而不去寻找其间
841第二部分
的内在联系吗?使美国人逐日形成不问地位、思想和年龄而结社的普遍爱好和养成利用结社的习惯的,正是政治结社。
通过政治结社,他们可以多数人彼此相识,交换意见,倾听对方的意见,共同去做各种事业。随后,他们又把由此获得的观念带到日常生活中去,并在各个方面加以运用。因此,美国人正是由于享有一种带有危险性的自由,才学会了可以尽量减轻自由所带来的危害的方法。
如果我们只选一个民族的某个历史时期来考察,则不难证明政治结社是使国家动乱和实业瘫痪的因素。但是,我们就这个民族的整个历史来考察,或许容易证明政治方面的结社自由不但有利于公民的福祉,甚至有利于他们的安宁。
我在本书的上卷说过:“政治结社的无限自由,又与出版自由不尽相同:前者的必要性不如后者,而其危险性却大于后者。一个国家能够把结社自由限制起来,并使其永远处于国家的控制之下;但是,国家为使结社自由存在,有时也需要耍些手腕。”在隔了几段以后,我又说:“不能否认,政治方面结社的无限自由,是一切自由当中最后获得人民支持的自由。即使说这种自由没有使人民陷入无政府状态,也可以说它每时每刻都在使人民接近这种状态。”
A因此,我认为一个国家永远不会让公民享有政治结社的无限权利;我甚至怀疑,在任何国家,在任何时代,不对结社自由加以限制是明智之举。
有人说,不把结社权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国家就无法
见本书上卷第二部分第四章第215—217页。——译者A
第七章 一般结社与政治结社的关系941
保持内部的安定,没有希望维护法律的尊严,建立不起持久的政府。毫无疑问,内部的安定,法律的尊严,持久的政府,都是极为珍贵的。而且我认为,一个民族为了得到和保持这些珍贵的东西,也得自愿给自己暂时带上沉重的枷锁。
但是,如果一个民族清楚地知道它为获得这些珍贵的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更好了。
为了拯救一个人的生命,锯掉他一支胳臂,这是我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决不敢担保他在断臂之后仍会象以前那样灵活。
第八章 美国人是怎样以“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同个人主义进行斗争的
当社会由少数几个有钱有势的人统治时,他们喜欢培养人们对义务的崇高思想,乐于主张忘我是光荣的,认为人应当象上帝本身那样为善而不图报。这就是当时的官方的道德原则。
我怀疑人在贵族时代会比在其他时代更有德,但我又确信人在那个时代会不断地讨论德行之美;至于德行的功用是什么,他们只能在私下议论。但是,随着人们的想象力日益衰竭,每个人便开始自顾自己,谈论道德的人也在这样的自我牺牲精神面前表示却步,不敢再向人们宣扬这种精神了。
于是,他们只去研究公民的个人利益是否在于为全体造福的问题;而当他们一旦发现个人利益与全体利益有符合和相通之处,便急于去阐明。后来,这样的发现与日俱增,而本来只是孤立的观察就变成了普遍的原理。最后,他们终于认为自己发现了人为他人服务也是在为自己服务,个人的利益在于为善。
我在本书的许多地方,已经讲过美国的居民是如何几乎经常将个人的幸福与同胞的幸福结合起来的。我在这里想要
第八章 美国人是怎样以“正确理解的利益”……151
说明的,是他们赖以做到这一点的一般原理。
在美国,人们几乎绝口不谈德行是美的。他们只相信德行是有用的,而且每天都按此信念行事。美国的道德家们决不劝他们的同胞为了表现自己伟大而去牺牲自己。但他们却敢于宣称,这种牺牲精神对于牺牲者本人和受益者都是同样必要的。
他们知道,在他们的国家和在他们的时代,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驱使人们自己注意自己;而在他们无望制止人们如此以后,就只有设法去因势利导了。
因此,他们决不反对每个人可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又极力证明个人的利益应当来自诚实。
我不想在这里赘述他们提出的理由的细节,因为这会使我离题。
我只指出他们的同胞已经接受他们的理论就可以了。
很早以前,蒙坦就说过:“我走上一条捷径并不是由于它笔直,而是由于我从经验中获悉它是一条最便于我和最适于我达到所定目的的道路。”
A可见,“正确理解的利益”
的原则,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
但是,只有今天的美国人才普遍承认了这个原则。
在美国,这个原则还在推广,并深入到人们的一切活动,见于人们的一切言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张口不离这个原则。
在欧洲,“正确理解的利益”
的原则没有在美国那样完善,而且应用的范围有限,特别是很少有人公开主张。
在欧洲,人
〔参看普列伊阿德版:《蒙坦文集》第268页。托克维尔的这段引文是对该A书第44章第1节的节译〕
251第二部分
们仍然每天装出一副非常具有献身精神的样子,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没有这种念头。
美国人与此相反,他们喜欢利用“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去解释他们的几乎一切行动,自鸣得意地说明他们的光明磊落的自爱是怎样使他们互相援助和为国家的利益而情愿牺牲自己的一部分时间和财富的。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并不全对,因为在美国也同在其他国家一样,公民们也是有出于人的本性的义无返顾的无私激情的。
但是,美国人决不承认他们会被这种感情冲动所左右,他们宁愿让自己的哲学生辉,而不愿让自己本身增光。
我可以就此止笔,不对我方才所述的一切进行评价了。
问题之过于困难,也许可以作为我的托词。但是,我决不想以此为借口。我宁愿让读者看清我的目的后不跟我走,也不愿把读者悬在那里。
“正确理解的利益”
的原则并不怎么高深,而是十分明确易懂。这个原则不以达到伟大的目的为主旨,而是要不费太大力气就能达到所追求的一切。它是任何文化程度的人都能理解的,所以人人都容易学会和不难掌握。由于它切合人的弱点,所以不难对人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影响的力量也容易保持下去,因为它以个人的利益来对抗个人本身,并在引导个人的激情时能产生刺激作用。
“正确理解的利益”
的原则不要求人们发挥伟大的献身精神,只促使人们每天作出小小的牺牲。只靠这个原则还不足以养成有德的人,但它可使大批公民循规蹈矩、自我克制、温和稳健、深谋远虑和严于律己。它虽然不是直接让人依靠意
第八章 美国人是怎样以“正确理解的利益”……351
志去修德,但能让人比较容易地依靠习惯走上修德的道路。
“正确理解的利益”
的原则一旦完全支配道德世界,无疑不会出现太多的惊天动地的德行。
但我也认为,到那时候,怙恶不悛的歹行也将极其稀少。
“正确理解的利益”
的原则可能妨碍某些人大大超出人的一般水平,但处于这个水平之下的数目众多的人,听到这个原则之后一定抓住不放。就某几个个人来说,这个原则使他们下降了;但就整体来看,它却使整体向上了。
我直言不讳:在我看来,“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是一切哲学学说中最符合当代人的需要的理论;而且,我还从其中发现了当代人尚可用来抵制自己的最有力保证。因此,当代的道德家应当注意的,主要的是这个理论。即使他们认为这个理论还不够十全十美,但仍须把它视为必要的东西加以采纳。
我不认为我们全体法国人的利己主义大于美国人,我们和美国人在利己主义上只有一点不同,即美国人公开主张利己主义,而我们则口头上不说但实际上奉行。每个美国人都知道牺牲个人的一部分利益可以保全其余部分。我们是要把全部利益都保住,而结果往往是全部丧失。
既然我看到周围的人好象天天都想以自己的言行教导当代人相信追求功利决不是不正派的;那末,我就永远不能从中发现有人教导当代人相信正派的行为也可能是追求功利的吗?
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日益发展的身分平等不去引导人们追求功利和不去使每个公民囿于自己的小天地。
451第二部分
因此,必须承认,个人利益即使不是人的行动的唯一动力,至少也是现有的主要动力。但是,还要知道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个人利益是如何理解的。
如果公民在平等之后仍然处于无知和粗野的状态,则很难预料他们的利己主义不会使他们做出什么样的过分愚蠢的行为;而如果他们舍不得牺牲自己的某些个人福利去造福他人,则很难说他们不会陷入什么样的可悲境地。
我不认为美国人所宣扬的“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已明明白白。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大多数真理都是清清楚楚的,只要对人进行启发教育,人人都可以理解。可见,只要不遗余力地进行教育就可以了,因为盲目的献身和本能的为善的时代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自由、公共安宁和社会秩序本身通过启蒙和教育可以实现的时代即将来临。
第九章 美国人怎样在宗教上应用“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
如果“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只考虑到现世,那还远远不够,因为有许多牺牲要到来世才能得到补偿。不管你付出多大精力去证明德的功用,你也始终难于使一个不想死的人去为善。
因此,必须知道“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是否可以容易与宗教信仰调和。
倡导这个原则的哲学家对世人说:要想生活得幸福,就得节制自己的激情,时时刻刻把它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要想获得持久的幸福,就只得放弃转瞬即逝的为数众多的享乐;为了更好地关心自己,就要永远克制自己。
几乎所有宗教的创始人,差不多都这样说教。他们并没有向世人指出什么新的向善方法,而只是把目标向后移了。
也就是说,他们把人们做出的牺牲的报偿放在来世,而不是放在现世。
但是,我决不认为依靠宗教精神修德行善的人都是为了取得报偿。
我见到过一些虔敬的基督徒,他们终生忘我,热情地为所有的人造福;我也听到他们说,只要这样做,就能在来世得到善报。但是,我又不能不认为他们是在自欺。由于我十
651第二部分
分尊敬他们,所以只好相信他们。
不错,基督教向世人宣称,为了升入天堂,就要屈己而就人。但是,基督教又向世人宣称,人是由于爱上帝而施惠于他人的。后一种说法很好。这说明人是依靠自己的智慧而体会上帝的意旨,认识上帝的目的在于一切有序,并慨然参加上帝的这一伟大计划的。而且,在为实现这个美好的万物有序的计划而牺牲个人利益时,除为自己能深信这一计划而感到愉快外,决不希求其他任何报偿。
因此,我不相信宗教人士的唯一动力是利益。但是,我认为利益是宗教本身用来指导人的行动的主要手段,并确信宗教之所以能够抓住人心和广为流传完全有赖于此。
因此,我认为没有可靠的根据说“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会使人远离宗教信仰。恰恰相反,我倒觉得有明确的理由说这个原则会使人接近宗教信仰。
假如有一个人,他为了得到现世的幸福,而能时时与自己的本能进行斗争,能从理智上冷静考虑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不盲从一时出现的感情冲动,而有办法克制这种冲动,并养成了情愿牺牲暂时的利益以获得终生的长久利益的习惯。
这样的一个人一旦皈依了他所信奉的宗教,就不会为服从这一宗教的戒律而感到痛苦。理智本身会劝导他服从,而习惯也为他忍受戒律作好了准备。
即使他后来对所期望的目的表示怀疑,他也不会轻易地放弃,而会认为以现世的一些财富作赌注去赢得在来世继承巨额财产的权利是明智的。
第九章 美国人怎样在宗教上应用……751
帕斯卡尔说过:“误信基督教是真的,所失不大;而误信基督教是假的,则损失严重!”
A美国人既不装作对来世漠不关心,又不对他们想要躲避的危险采取天真的满不在乎的态度。
因此,他们在进行宗教活动的时候,既不觉得可耻,又不觉得自己软弱。但是,通常在他们的虔诚当中,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坦然、按部就班和胸有成竹的表现,以致使人觉得引导他们走进教堂的不是信仰,而是理智。
美国人不仅是基于利益而信奉宗教,而且往往是把他们从信奉宗教当中可能获得的利益放在现世。在中世纪,神职人员张口就是来世,从来不为论证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现世也能成为幸福的人而操劳。
但是,美国的传教士却不断提醒信徒注意现世的幸福;他们只有经过一番巨大努力,才能使信徒的视线不看现世。他们为了打动听众,总是向听众说明宗教信仰如何有助于自由和公共秩序。在听他们布道的时候,使人经常难于辨别宗教的主旨是求来世的永远幸福还是求现世的康乐。
〔见帕斯卡尔:《思想录》,布伦施维格编,第233节。托克维尔并未按原文A照录〕
第十章 关于美国人对物质福利的爱好
在美国,对于物质福利的热爱并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以同样的方式去热爱,但至少人人都有这种热爱。在那里,满足身体的微不足道的需要,为生活创造小小的方便,也是人们普遍关心之所在。
某些类似的现象也见于欧洲,并且日益明显。
在导致两洲产生同样现象的许多原因当中,有几个原因与我讨论的问题接近,而且我应当加以阐述。
当财富为几个家族世代相传而所有时,虽然会有一大帮人享受物质福利,但他们并没有感到只有他们在独享这种好处。
人心最容易激动的时刻,不是在他们顺顺利利得到一种贵重物品的时刻,而是在他们想要得到这种东西但未能完全如愿,而在部分地满足之后又时时害怕失去的时刻。
在贵族制社会,富人从来不知道尚有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不同的生活,根本不担心自己的生活会有变动,几乎想象不到还有另一种生活。因此,物质福利对他们来说不是生活的目的,而是生活的方式。可以说,他们把物质福利视为人生之当然,身在福中而未意识是福。
由于他们对物质福利的天生的和本能的爱好可以这样无
第十章 关于美国人对物质福利的爱好951
忧无虑地得到满足,所以他们便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别处,专心于某些更困难和更伟大的工作,并为这种工作所激励和所吸引。
正因为如此,有些贵族虽然身在物质享乐之中,但又对这种享乐持有一种傲慢的轻视态度,并在不得不放弃享乐的时候能够表现出惊人的毅力。推翻或打倒贵族制度的历次革命都曾证明,过惯了舒适安逸生活的人可以容易忍受清苦;而经过千辛万苦过上好日子的人,在失去幸福的之后,反而难于生活下去。
当我们从上层阶级转而观察下层阶级的时候,亦可发现类似的现象,但其产生的原因不同。
在社会被贵族统治和保持安定的国家,一方面是一般老百姓惯于安贫,另一方面是富人惯于摆阔。富人之所以不必为物质享乐操心,是因为他们可以垂手而得;穷人之所以断了物质享乐的念头,是因为他们没有希望获得和享乐的欲望不强。
在这种社会里,穷人的想象力完全用于来世。现实生活的悲惨处境虽然限制着他们的想象力,但他们可以逃出这个限制,去想象远在天上的安乐。
反之,当等级的界限取消,特权不复存在,财产日益分散,教育和自由普及的时候,穷人的心里也会产生获得享乐的念头,而富人则唯恐失去享乐。结果,出现了许多小康之家。享有小康生活的人得到的物质享乐,虽能使他们体验到这种享乐的好处,但还不能使他们觉得这种爱好已经得到充分的满足。他们只有经过努力才能得到这种享乐,而且在尽
061第二部分
情享用的时候还怀有战战兢兢的心情。
因此,他们始终是在热心追求或竭力保持一种十分心爱,但又无法充分满足和不能肯定得到的享乐。
如果问我人的哪种激情最受出身低下和家业不丰的影响和制约,我将认为是人对物质享乐的爱好。这种追求物质享乐的激情,本质上是中产阶级的激情。它随这个阶级的发展而发展,随这个阶级的强大而强大,并随这个阶级的占有优势而占有优势。这种激情正是从中产阶级向社会的上层和一般老百姓扩散的。
我在美国遇到的贫穷公民,没有一个不对富人的享乐表示向往和羡慕,他们的想象力也从未离开命运使他们未能得到的财富。
另一方面,我在美国见到的富人,没有一个对物质享乐表示傲慢的轻视。而在最富裕和最放荡不羁的贵族身上,却时有这种表现。
美国的富人大部分曾是穷人。他们饱尝辛酸,长期同逆境搏斗,对贫困深有体会,而今刚刚取得胜利,所以原来的斗争热情仍然未减,好象还沉醉于40多年来所追求的小小享乐之中。
这并不是说美国不同于其他国家,没有相当一部分富人是依靠继承遗产和毫不费力就过上富裕生活的。但是,即使是这些人,对于物质生活的享乐也兴趣不减。喜爱物质生活的享乐,正在变成全国性的和居于统治地位的爱好。人心所向的这股巨流,正把所有的人卷进它的狂涛。
第十一章 物质生活享乐在民主时代产生的特殊效果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以为,对于物质生活享乐的热爱,会不断地把美国人引向破坏道德、扰乱家庭、最终危害社会本身的道路。
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追求物质生活享乐的激情,不会产生它在贵族制国家中发生的那种效果。
有时,厌烦政务、贪财过度、失去信仰、国家衰败等情况,会逐渐使贵族的心完全倾向于物质生活的享乐。
有时,王权的强大和人民的软弱,又会使贵族失去权力而只保有财产,堵死他们飞黄腾达的前进道路而使他们牢骚满腹。这时,他们便回到自己生活的小圈子里,寻找物质上的享乐,把过去的伟大置于脑后。
当一个贵族集体的成员都沉迷于物质生活享乐的时候,他们通常都要把因长期掌权而积蓄的能量全都用于享乐方面。
这样的一些人,决不会满足于追求享乐。他们还要奢侈荒淫,以致达到腐败透顶的地步。他们对物无上崇拜,好象在甘心争相比赛自我堕落之术。
一个贵族集体原来越是强大、越是光荣和越是自由,它
261第二部分
现在就越要堕落到极点。尽管它的德行曾经光芒四射,但我敢预言这个光芒终将被它的恶行的魔光所压倒。
物质生活享乐的爱好,决不会把民主国家推上这样的极端。在民主国家,对享乐的热爱虽然是一种强烈的、排他的和普遍的激情,但又是可以控制的。在那里,没有为了满足一个独夫的尽情欢乐,而建筑金碧辉煌的宫殿和巧夺天工的花园,以及由此而耗尽天下财富的问题;人们所希望的,只是多购几亩良田,经营一个果园,建筑一所住宅,使生活更加舒服和安康,少惹事生非,并在不费力和少花钱的原则下满足微小的需要。这些都是小事情,但人人均梦寐以求。人们的心天天在想它们,时时刻刻在想它们,以致忘却了世界上的其余一切。有时,在人的心目中,它们成了仅次于上帝的存在。
有人会说,这种说法只适用于财产不多的小康之家,而富裕之家仍然要有贵族时代的那种爱好。
我不同意这个意见。
在物质生活享乐方面,民主社会的最富裕公民的爱好跟一般公民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他们也来自一般公民,实际上跟公民的爱好一样,并认为自己应当服从一般公民的爱好。
在民主社会,公众的享受欲望,是以一种有节制的热而不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且任何人都必须如此表示他们的愿望。
在那里,要想离开共同的准则去做坏事,跟想离开共同的准则去做好事同样困难。
因此,生活在民主国家的富人的主要目标在于满足日常生活的各种细微需要,而不在于过度的享乐。他们只求无数的小小愿望得到满足,而决不放情纵欲。因此,他们主要是
第十一章 物质生活享乐在民主时代产生的特殊效果361
即时游乐,而不会纸醉金迷。
民主时代的人对物质生活享乐表现的这种特殊爱好,当然不会同秩序对立。恰恰相反,为了满足这种爱好,却经常需要秩序。它也不会成为整饬民情的敌人,因为良好的民情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助于实业的发展。它甚至往往能同一种宗教的道德感结合在一起,因为它既希望在现世尽量得到满足,又不放弃到来世去寻找机会。
有些物质生活享乐是犯罪行为,人们必须时刻注意克制自己。还有一些物质生活享乐是宗教和道德所允许的,人们对于这类享乐都毫无例外地去追求、梦想和促其实现,但他们在努力得到这种享乐的过程中,也会忽略那些可使人类光荣和伟大的最宝贵的享乐。
我对平等的责难,并不在于它诱引人们去追求查禁的享乐,而在于它使人们完全埋头于准许的享乐。
这样,世界上终有一天会出现温存的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将不会腐蚀人们的灵魂,而要净化人们的灵魂,最后在不知不觉之中使一切的精神紧张得到缓和。
第十二章 为什么有些美国人那样醉心于唯灵主义
尽管获得现世幸福的渴望是美国人的最主要激情,但也有暂时中止这个渴望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灵好象一下子就粉碎了束缚心灵的物质枷锁而直奔天堂。
有时,你会在美国各地,特别是在人烟稀少的西部各州,看到一些巡回教士到处向人们宣讲上帝的福音。
有些家庭,全家男女老幼,不惜跋山涉水,到远远的地方去听巡回教士的布道。他们见到巡回教士以后,一听就是几个日日夜夜,把正常工作都放下不管,甚至忘记了吃喝和睡眠。
你在美国的社会里,到处都会见到一些醉心于唯灵主义的人。
他们对于唯灵主义的追求,几乎达到了疯狂的地步,而这在欧洲是绝无仅有的。一些标新立异的教派,试图开辟直通永久乐境的道路,并随时都可掀起这种狂热。宗教狂在美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我们对此无须惊讶。
人之爱好永生和喜欢不死,并不是后天的。这些崇高的本能决不是人的意志所能随意制造的。它们的基础深深地扎在人性之中。它们不依人的努力而存在。人们可以阻止它们的发展和改变它们的形式,但消灭不了它们。
第十二章 为什么有些美国人那样醉心于唯灵主义561
心灵有其必须予以满足的需要。即使你设法分散心灵的注意力,它也会因感官活动的影响,而马上有烦恼、不安和激动的表现。
如果绝大多数人都去追求物质生活享乐,那末,一部分人的心灵也可能出现奇特的反应。这一部分人将驰骋于精神世界,唯恐自己再堕入肉体希望他们留在其中的陷阱受累。
因此,在只考虑尘世的社会里出现少数几个一心奔往天堂的人,实不足为奇。使我感到惊讶的,倒是神秘主义是如何在一个专顾自身福利的民族中很快就销声匿迹的。
有人说,这是迫害和大屠杀的结果,犹如罗马皇帝把他们的迫害和在大圆形剧场进行的大屠杀带到埃及的底比斯沙漠一般。但我认为,这勿宁说是类似罗马的奢华生活和希腊的伊壁鸠鲁哲学等因素所使然。
如果不是社会情况、地理位置和法制把美国人的精神紧紧地束缚起来,使他们只顾追求物质生活福利,则我们相信,一旦他们去从事非物质性的活动,他们将会日益积累知识和丰富经验,并且不难自我改进。然而,美国人现在已感到自己的精神受到束缚,可是他们又似乎不想随时冲破这些束缚。
因此,他们一旦摆脱这些束缚,就会不知如何自处,经常到处乱撞,以致干出一些违背常识的事情。
第十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身在幸福之中还心神不安
今天,在旧大陆的某些偏僻地区,有时还可以看到一些在普遍动荡之中似乎被人遗忘了的小村镇。它们仍然保持原样不动,而它们的周围却在前进。这些地方的居民,大部分都极其愚昧和贫困。他们不过问国家大事,但却经常受到政府的压迫。即使如此,他们依然怡然自得,而且总是心情舒畅。
我在美国见到了一些最自由和最文明的人,他们的生活条件在全世界也是最幸福的。但我总觉得他们的脸上经常布着一层乌云,即使在他们欢乐的时候,也会使人感到他们心事重重,似乎怀有隐忧。
造成上述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偏僻小村镇的居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处境是不幸的,而美国人则总是盘算如何把没有的东西弄到手。
看到美国人那种疯狂追求福利的样子,以及他们唯恐找不到致富的捷径而表现的愁眉苦脸,实在令人惊奇。
美国的居民希望得到现世的一切美好东西。他们有时好象觉得自己可以长生不老,有时又表现得十分焦急,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可以弄到手的东西弄到手,以致在外人看来,觉得他们好象唯恐此生短促,将无福分享受快乐。他们什么都
第十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身在幸福之中还心神不安761
想抓,但没有一件抓得牢。在抓到一件之后,很快就会把它丢掉,而去寻找新的。
在美国,一个人精心地盖看一座房子准备养老,但屋顶尚未封好,就把房子卖了;他又去开辟一个果园,但树还没有结果,就把果园租出去了;他也许将丰收在望的庄稼,转给别人去收割。一个人本来有个很好的职业,可是他可能随时把它丢掉。一个人选了一个地方定居,可是不久以后因为他的志望改变,又迁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在私事之余,一个人还可以涉足政界。假如辛勤了一年还有几天余暇,他一定受好奇心的驱使而游遍美国各地,在短短的几天之内行程数千里而大饱眼福。
死亡终于来临,使他不得不在尚无倦意之前,眼望着追求十全十美幸福的这一未竟事业而离开人间。
乍一看到如此幸福的人们在如此富裕的环境中竟表现得如此好动不安,实在使人觉得奇怪。这种情况虽然自有人类以来就已存在,但整个民族都是如此却属首次。
应当把美国人对物质生活享乐的爱好,视为他们在行动上暴露出来的这种内心不安以及他们每天以实际行动使人看到的这种好动性的主要来因。
一心追求现世幸福的人永远是显得迫不及待的,因为他们寻求、抓取和享用幸福的时间是有限的。
一想到光阴荏苒,人生短促,他们就快马加鞭。即使他们手里已经拥有一些美好的东西,也要时时刻刻想望其他的数以千计的美好的东西,唯恐死神来临,使他们来不及享用。
这种想法使他们焦急、恐惧和懊丧,使他们的精神永远处于不安状态,以致经常改变
861第二部分
计划和住所。
对物质生活享乐的爱好一旦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改变自己的地位而不受法律和习惯的限制的社会情况结合,则人心的这种不安状态将更加激烈。这时,人人都将经常改变他们的路线,唯恐找不到一定使他们获得幸福的最佳捷径。
也不难设想,如果热心追求物质生活享乐的人想望很高,则他必然容易产生失望。既然最终目的是享乐,所以达到目的的手段要简易,否则,追求享乐所付的辛苦将超过享乐本身。因此,大部分人的心情这时是既狂烈而又委靡,既紧张而又消极。有时不怕死,但怕继续努力去奔赴想往的目标。
平等会通过更加直接的途径产生我以上所说的各项效果。
当出身和财产的特权一旦取消,各种职业对一切人平等开放,谁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登上本行的高峰时,则有雄心壮志的人都以为自己有无限光明的前程,觉得自己命中注定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但这是一个依靠经验可以立刻矫正的错误观点。使每个公民都觉得自己前程远大的这种平等,实际上是使全体公民各自变成了软弱无力的个人。这种平等从各方面限制着人的力量,但同时又在扩大人的欲望。
他们不但本身软弱无力,而且每前进一步,都要遇到以前未曾料到的强大障碍。
他们虽然推翻了同胞中的某些人拥有的特权,但又遇到了要同所有的人进行竞争的局面。限制依然存在,只是改变了形式而已。当人们到了大家彼此几乎都一样和走着同样一条道路的时候,任何人都难于迅速前进,难于从彼此拥挤的
第十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身在幸福之中还心神不安961
密集人群中很快穿过去。
平等使人产生了追求享乐的欲念,但它没有向人提供满足欲念的方法,所以这两者之间的永远相背,经常使人感到苦恼和受尽折磨。
可以想象,人能达到使他完全满意的一定自由的地步,从而无忧无虑地享用自己的独立自主。但是,人决不会获得使他感到满足的平等。
一个民族不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在内部建立起完全平等的社会条件。假如有一天真地出现了这样的绝对而完全的平等局面,智力的不平等仍将存在,因为这种不平等是上帝直接所赐,人间的任何法律对它总是无可奈何。
尽管一个民族的社会情况和政治制度都是民主的,仍可认为它的每个公民几乎总是觉得自己在某些地方受制于人,并可预见他们永远要将自己的视线盯在这方面。当不平等是社会的通则时,最显眼的不平等也不会被人注意;而当所有人都处于几乎相等的水平时,最小一点不平等也会使人难以容忍。因此,人们越是平等,平等的愿望就越是难以满足。
在民主国家,人们可以容易得到一定程度的平等。但他们不能得到他们所期望的平等。这样的平等在人们将要抓住它的时候就跑掉了,但是跑得又不太远,使人们能够看见它。
结果是它一面跑,人们一面在后边追。人们总以为自己能够抓住它,可是它总叫人们抓不住。它就在人们的眼前,已经能够闻到它的香味,可是却无法弄到手,而当人们将要尝到它的甜头的时候,便离开了人间。
民主国家居民在富裕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奇异的忧郁
071第二部分
感,以及他们在安逸宁静的生活中有时产生的厌世感,也应当归因于此。
人们在抱怨法国的自杀人数日益增加,而美国的自杀者却很少;但是人们可以看到,美国的精神失常者却多于其他任何国家。
法美两国患着同样病,但症状不同。
美国人不管心情如何不好,也不会自尽,因为他们的宗教不准许自杀。尽管美国人普遍追求物质生活享乐,但可以说他们根本没有唯物主义思想。
美国人的意志坚强,但他们的理性往往薄弱。
在民主时代,享乐的机会多于贵族时代,而且爱好享乐的人也特别多。但是,另一方面,在民主时代,人们的希望和欲望也更容易落空,精神更容易激动和不安,忧郁感更为深重。
第十四章 美国人是怎样把对物质生活享乐的爱好与对自由的热爱和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结合起来的
当一个民主国家变成专制君主国时,人们以前在公私两方面表现的积极性将立即集中于私的方面。这样,在最初的一段时期,将会出现巨大的物质繁荣,但不久以后,速度即将放慢,生产的发展也会停滞。
我不知道能否从都灵人到佛罗伦萨人和英国人那里找到一个例子证明凡是经营工商业的民族不是自由的民族。
因此,在自由和实业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必然的关系。
对于所有的国家来说,一般均是如此,而对于民主国家来说,尤其如此。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生活在平等时代的人永远要通过结社才能获得他们所希望的几乎一切福利。另一方面,我也曾指出,广大的政治自由可以完善和普及结社的技术。
因此,在平等的时代,自由对于财富的生产特别有利。反之,你会看到专制对于财富的生产特别有害。
在民主时代,专制权力的特点并不是暴虐和凶狠,而是烦琐和干扰。这类专制虽不践踏人性,但却直接压制经商的
271第二部分
天才和开办工厂的能力。
因此,民主时代的人必须自由,才能获得他们长期以来不断企求的物质生活享乐。
但是,他们对于这种享乐的过分爱好,有时会使他们一遇到强权就表示屈服。于是,追求福利的激情便会消失,被一种相反的激情所取代,使他们忘却原来企求的目标。
实际上,民主国家的生活中有一个极为危险的转变过程。
当这样的国家的物质生活享乐爱好发展得快于其文化和自由习惯的发展时,就会出现一个人心激动而且似乎不能自制的时期,人们一看到新的物质生活享乐,就想把它弄到手。
由于他们一心一意要发财,所以再也不去理会把他们的个人幸福与全体繁荣联系起来的紧密纽带。你用不着去剥夺他们已经享有的权利,他们会自动地交出来。在他们看来,尽公民的政治义务是一种讨厌的障碍,使他们无法专心于自己的实业活动。如果叫他们去选举代表,或请他们亲自帮助当局做些工作,或共同担负一些公共工作,则他们会说没有时间,不肯将他们的宝贵时间用去做没有收益的工作。
在他们看来,这是认真追求生活中的重大利益的人不宜做的无聊勾当。这些人相信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原则,但他们对于这个原则的认识还比较粗浅;而且由于他们过分注意自己所指的个人事情,而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即自己应当继续做自己的主人。
由于人们只顾自己工作,不愿意操心公共事务,而过去把自己的时间完全用去操劳公共事务的阶级又不复存在,所以政府好象出现了空缺,无人管理。
第十四章 美国人是怎样把对物质生活享乐的……371
如果在这个危机时期有一个精明强干的野心家想要执政,那末,他会发现,篡夺各项大权的道路是向他敞着的。
只要他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搞好各项物质利益,人们就容易听任他去做其他事情,而不管好坏。
他的最主要事情,是确保良好的秩序。热心追求物质生活享乐的人,通常在没有看到自由如何有利于他们获得物质福利以前,往往是先发现自由的滥用如何破坏物质福利。当公众的激情稍微影响他们私人生活的小小安乐时,他们立刻会警惕起来,坐卧不安。
而长期害怕无政府状态的心理,又使他们经常提心吊胆,一看到出现骚乱就准备放弃自由。
我完全同意,社会的安宁是一件大好事;但我也不愿意忘记,所有的国家在出现暴政之前,也经过一段秩序良好的时期。当然,这不是说任何国家都应当轻视社会安宁;但也不应说,一个国家只有社会安宁就足够了。如果一个民族只要求他们的政府维持秩序,则他们在内心深处已经是奴隶,即已成为自己财富的奴隶,而将要统治他们的人不久也就可能出现了。
这样的民族不但要提防个人的专制,而且要提防党派的专制。
当全体公民都只顾自己的私事时,一些小党也不会放弃其主宰公务的希望。
因此,在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以及在我们国家的政治舞台上,由少数几个人代表大多数人演出的情况并不罕见。他们只是以未出席的或不关心政治的群众的名义发言;在舞台上活动的只有他们几个人,其余的人都没有参加演出。他们
471第二部分
任意规定一切事物,任意改变法律,恣意践踏民情。当你看到一个伟大的民族竟会被一小撮无能卑鄙之徒所操纵,不能不为之震惊。
从古至今,只有美国人幸运,他们避开了我在上面指出的一切暗礁。在这一点上,他们确实是值得人们羡慕的。
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国家能象美国那样很少有游手好闲的人。在美国,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热火朝天般地去追求财富。美国人追求物质享受的热情虽然非常强烈,但他们却很少乱来。他们的理性虽然不能抑制他们的热情,但却能指导他们的热情。
一个美国人在专顾私人利益的时候,就好象这个世界上只有他自己;而在他热心为公务而活动的时候,又好象把私人利益全都忘了。他有时好象是在受强烈的利己主义私欲的驱使,有时又好象是在受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推动。
照理说,人的心是不可能这样一分为二的。但是,美国人却能交替地将同样强烈的热情时而用去追求财富,时而用去追求自由,以致使人认为他们把用于两方面的热情合二为一了,使两方面的热情统一在心灵的某个地方了。实际上,美国人既把自由视为获得幸福的最佳工具,又把它视为获得幸福的最大保障。
他们既爱自由,又爱幸福。因此,他们从来不认为参加公务是分外的事。恰恰相反,他们相信自己的主要活动要有一个政府来保护:这个政府既能使他们得到所希望的财富,又不妨碍他们平平安安地享用得到的财富。
第十五章 宗教信仰是怎样时时使美国人的心灵转向非物质享乐的
在美国,每星期的第七天,全国的工商业活动都好象完全停顿,所有的喧闹的声音也听不到了。人们迎来了安静的休息,或者勿宁说是一种庄严的凝思时刻。灵魂又恢复了自主的地位,并进行自我反省。
在这一天里,市场上不见人迹;每个公民都带领自己的子女到教堂去,在这里倾听他们似乎很少听到过的陌生的布道讲演。
他们听到了高傲和贪婪所造成的不可胜数的害处。
传教士向他们说:人必须抑制自己的欲望,只有美德才能使人得到高尚的享乐,人应当追求真正的幸福。
他们从教堂回到家里,并不去看他们的商业帐簿,而是要打开《圣经》,从中寻找关于造物主的伟大与善良,关于上帝的功业的无限壮丽,关于人的最后归宿、职责和追求永生权利的美好动人描写。
美国人就是这样挤出一点时间来净化自己,暂时放弃其生活上的小小欲望和转瞬即逝的利益,而立即进入伟大、纯洁和永恒的理想世界的。
我在本书的上一卷里考察过美国人的政治制度得以持久的原因,并认为宗教是主要原因之一。现在,我要研究的是宗教对个人的影响,并认为这种影响对每个公民的作用,并
671第二部分
不亚于它对整个国家的作用。
美国人以他们的行动证明:他们认为必须依靠宗教,才能使民主制度具有德化的性质。美国人本身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是一切民主国家应当理解的真理。
我毫不怀疑,一个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必然使这个国家产生一定的信念和一定的爱好,而且在产生之后还会不断地加以充实。
同时,这些因素还会使这个国家毫不费力地、甚至可以说不知不觉地放弃某些观念和某些倾向。
立法者的才能就在于他们能够事先正确识别人类社会的这些趋势,从而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公民的帮助,哪些地方最好减少公民的帮助。要知道,公民的这些义务是随时代而不同的。人类所要追求的目的并不是永远固定的,而达到目的的方法也是不断变化的。
如果我生在贵族时代的一个贫富悬殊的国家,而这个国家的某些人的累世富贵荣华和另一些人的数辈一贫如洗,已使两者都放弃了改善自己处境的念头,把他们变得麻木不仁并只寄希望于来世;那末,我真想自己能够挺身而出唤醒这些人认识自己的需要,我要设法寻找最迅速、最简捷的方法去满足他们因我的唤醒而产生的新欲望,我还要引导他们付出最大的精力去从事物理学研究,以鼓励他们去创造财富。
如果有一天某些人果真不顾一切地去热心追求财富,并对物质生活享受表现出过分的热爱,我也毫不表示不安,因为这是个别的例外,等到整个社会都去追求财富的时候,它也就不再是例外了。
民主国家的立法者有另外的注意点。
第十五章 宗教信仰是怎样时时使美国人的心灵……771
你让民主国家的人民享有教育和自由的权利以后,你就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一切。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从这个世界取得它可能提供的一切美好东西,不断完善每一项有用的技术,天天过着日益安逸和日益舒适的方便生活,而社会情况也自然会把他们推到这方面去。
我不担心他们会停止不前。
但是,如果一个人以这种诚实而合法的办法过分追求幸福,最终会有使自己的非凡才能失去用武之地的危险;而如果他只是忙于改善自己身边的一切,最终又会使自己的人格下降。这才是危险的所在,而且再无其他危险。
因此,民主国家的立法者和一切有德有识之士,应当毫不松懈地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灵魂,把人们的灵魂引向天堂。
凡是关心民主社会未来的人,都应团结起来,同心协力,不断努力,使永恒的爱好、崇高的情感和对非物质享乐的热爱洋溢于民主社会。
如果民主国家的舆论界有人散布有害的理论,说一切将随着肉体的消灭而消灭,那就应当把主张这种理论的人视为这个国家的大敌。
唯物主义者在许多方面使我反感。我认为他们的学说是有害的,他们的妄自尊大使我讨厌。如果说唯物主义的体系对人还有一点用处,那大概是它使人对自己有了一个朴素的认识。但是,唯物主义者本人对自己却不这样认识。当他们自以为有充分根据证明自己也不过是兽类的时候,他们表现得却十分高傲,好象自己就是神明。
唯物主义,在所有的国家,都是人的精神的危险病症。
但在民主国家,唯物主义尤为可怕,因为它会与民主国家的人
871第二部分
心常有的邪恶巧妙地结合起来。
民主主义鼓励人们爱好物质享受。
这种爱好如果过分,则会很快使人相信一切只是物而已;而唯物主义便使人疯狂地追求这种享受。这就是民主国家无法摆脱的宿命循环。如果它们能够看到危险的所在,并加以自我节制,那就好了。
大部分宗教都是宣传灵魂不灭的通用的、简便的和实用的工具。
一个民主国家之能够有信仰,主要应当归功于宗教;而且,民主国家比其他任何国家更需要有信仰。
因此,不管什么宗教在一个民主国家深深扎根时,你都不要去干涉它,而要把它作为贵族时代的珍贵遗产加以保护;你也不要用一种新的宗教观点来取代人们的旧宗教观点,以免在由一种信仰皈依另一种信仰的过渡阶段,人们的心灵出现信仰空白时期,而对物质享乐的爱好便乘虚而入,日益扩大范围,把整个心灵完全占领。
当然,轮回说也不比唯物主义强多少。但是,当一个民主国家必须从两者当中选择其一时,我毫不怀疑它一定选择前者,而且我认为,叫它的公民们想到自己的灵魂会脱生为猪,总比他们确信根本没有灵魂要少暴露出一些兽性。
信仰与物暂时结合的非物质的和永恒的原则,是使人高尚化所不可缺少的,因为在人们不相信因果报应的观点时,和只相信神赐予人的灵魂在死后将还给神或转到神所创造的其他物身上时,这种信仰还会发生良好的作用。
即使是这样的信仰,也把肉体视为我们人生的次要的和低级的部分。因此,它一方面承认肉体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轻视肉体;一方面对人的非物质部分表示由衷的尊重和赞美,
第十五章 宗教信仰是怎样时时使美国人的心灵……971
另一方面又有时拒绝服从非物质部分的命令。
只靠这一点,就足以使它的观点和爱好具有某种高大的外貌,使它不是出于利害关系而是自动地去接近纯洁的情感和崇高的思想。
苏格拉底及其学派肯定人死后有来世的思想,并不正确;而只有他们所立足的信念,即认为灵魂与肉体毫无共同之处和人死后灵魂仍然存在的信念,才向柏拉图的哲学提供了使它得以具有自己特色的强大动力。
我们在阅读柏拉图的著作时得知,在柏拉图以前和与他同时,有许多作家鼓吹唯物主义。这些作家的著作不是没有传世,就是只有一鳞半爪传流下来。几乎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得以传世的名著大部分都是主张唯心主义的。人类的本性和爱好维护这种学说,而且往往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把它从危难中拯救出来,使倡导它的人士得以名垂不朽。因此,千万不要相信,无论在任何时代,无论实行什么政治体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激情和由此产生的观点都能够使全体人民满意。人心比人们所想象的宽得多,它可以同时容纳对现世幸福的爱好和对天国幸福的向往。它有时好象是疯狂地热中于其中之一,但不久以后它又去追求另一个。
指出民主时代特别需要使唯心主义观点占居统治地位是容易的,但要说明民主国家的统治者应当如何使这种观点占居统治地位就困难了。
我不相信官方的哲学能够繁荣和长存。至于国教,我一直认为即使它暂时有利于政权,迟早也要给教会带来损害。
有些人认为,为了提高宗教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使人民尊重宗教所提倡的唯心主义,最好是间接地赋予教士以法
081第二部分
律所未给予他们的政治影响力。我对于这种观点不敢苟同。
我认为,宗教信仰的解说人一旦参与政治,信仰就将发生几乎不可避免的危机;我主张,现代的民主国家应当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基督教。
因此,我宁愿把神职人员关在教堂里,而不让他们走出教堂的大墙一步。
那么,政府又有什么办法使人民相信唯心主义观点或皈依宣传唯心主义观点的宗教呢?
我的下述答案是政治家们所反对的。我认为,政府能使灵魂不灭论受到人民尊重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政府在行动上每天表明它也相信灵魂不灭论;我还认为,政府只有在大事情上认真遵守宗教道德,才能以身作则教导公民在小事情上承认、热爱和尊重宗教道德。
第十六章 过分热爱福利为什么可能损害福利A
在心灵境界的提高和肉体享受的改善之间,存在着人们想象不到的密切联系。人们可以随意处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事情和轮流地加以重视,但不能把两者完全分开,否则两者都做不好。
兽类的官能与我们人的一样,它们的贪欲也与我们人的接近。兽类的要求满足身体需要的激情,同我们人的没有什么不同,这种激情的萌芽在狗身上和我们人身上都可以找到。
但是,为什么动物只能满足它们的最基本的需要和最低级的需要,而我们人却能无限地改变和不断地提高我们的需要呢?
我们在这方面优于兽类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是用心灵去探求物质福利的,而兽类只能依靠本能去探求。
在人类社会,有能人教导笨人学习满足自己需要的技能。正因为人能够超越肉体享受,甚至轻视生命本身,而兽类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生命,所以人才能成倍地提高肉体享受,而提高的程度又是兽类无法想象的。
凡是可以提高、充实和扩大心灵的东西,都最能使心灵
这一章,对于理解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也是极为重要的。——法文版编者A
281第二部分
去完成与心灵本身本来无关的事情。
反之,凡是可以削弱和贬低心灵的东西,都足以破坏心灵处理从最小到最大的一切事情的能力,使它大小事情都做不成。因此,必须使心灵处于强大而有力的状态,并可能随时以这种状态去为肉体服务。
假如有人只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则我们可以相信:他将逐渐丧失生产物质财富的才能,最后总有一天跟兽类一样,对物质财富既无鉴别能力又不会使物质财富的生产发展。
第十七章 为什么在平等和怀疑盛行时期应当把人的行动目标放长远一些
在宗教信仰的影响强大时期,人们把人生的最终目标放在来世。
因此,这个时期的人自然而然地,也可以说是心甘情愿地习惯于一连许多年凝视着一个固定不动目标,并不停地奔向这个目标;他们在随心所欲的前进过程中,学会了抑制许许多多转瞬即逝的小小欲望,而自我满足于心中的那个伟大的和永恒的志望。当这些人忙于现世的事情时,这种习惯也在指导他们的行动。他们愿意为自己在现世的一切行动定出一个明确的总目标,并尽自己的努力直奔这个目标。他们不会天天改换目标,以追求新的志趣;相反,他们有总的规划,并孜孜不断地终生去追求。
笃信宗教的人民所以能够经常完成目标长远的事业,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人们可以看到在他们追求来世的幸福时,也掌握了获得现世的幸福的重大秘密。
宗教使人养成待人处事都考虑来世的一般习惯。从这一点来说,宗教对于现世幸福的促进作用并不亚于其对来世幸福的这种作用。这也是宗教的主要政治作用之一。
481第二部分
但是,随着信仰之光的暗淡,人们的眼光逐渐短浅,最后使人觉得自己的行动目标每天都摆在眼前。
当人们一旦习惯于不再考虑死后将会如何的时候,很容易对未来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又最适合人类的某些本性。只要人们不习惯于将自己的主要希望置于长远的目标,他们自然就想尽快实现眼前的一些小欲望;而对永生表示失望以后,他们急于追求现世幸福的那个样子,就好象他们只能活一天了似的。
因此,在怀疑盛行的时代,最可怕的是人们不断受日常的偶发欲念的驱使,抛弃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不肯去做伟大的、稳妥的和长期的事业。
如果处于这种状态的民族,有一天它的社会情况民主化了,则上述的危险将会更加严重。
当人人都在不断设法改变自己的地位,广泛的竞争为所有的人敞开大门,财富在民主的动乱当中一昼夜就可以积集或失散时,人们的头脑就要想到突然发财和容易发财,想到得失俱易的巨额财富,出现各式各样的幻想。社会情况的不稳定性,又在加剧人们欲望的易变性。在命运的这种变化莫测的条件下,人们就只顾眼前了。于是,现在把未来掩盖起来,人们也不再想明天了。
在由于不幸的巧合而使不信教的思想和民主制度同时风行于一个国家的时候,哲学家和执政者的大事,就是应当不断叫人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人的行动目标。
道德家们应当在潜心研究自己所处时代和国家的精神时学会保护这种精神。他们应当不断努力,向同时代人指出即
第十七章 为什么在平等和怀疑盛行时期应当……581
使在动荡连绵的条件下,人也可以规划和实施长期的事业,而且不象想象的那样困难。他们应当叫同时代人明白,人类的生活条件虽然有所改变,但人们可以用来促进现世繁荣的方法仍跟从前一样,不管是民主国家,还是其他地方,人们只有抗拒眼前的许许多多的个别小欲望,才能使渴望幸福的共同激情得到满足。
执政者的任务也是很明确的。
不管在什么时代,领导国家的人都应当高瞻远瞩;而在民主和怀疑盛行的时代,尤其应当如此。民主国家的领导人这样做了以后,不仅会使国运昌盛,而且又会通过自身的实例使人们学会处理私事的方法。
最为重要的是,执政者必须尽一切力量在为政当中排除没有长远打算的侥幸心理。
在贵族制时代,传臣的突然得宠和无功受禄,只能在贵族国家里产生短暂的影响,因为整个制度和舆论已经使人积久成习,只会循规蹈矩,慢慢腾腾前进。
但是,在民主国家,如果出现这样的事情,则将产生极大的恶果,因为民主国家的人民根本不关心这些事,而只忙于自己的私事去了。因此,在怀疑主义和平等同时盛行的时候,首先应当防止君主或人民的随心所欲,使人尽其才。应当使每一次晋升都是本人努力的结果,不能让那些野心家轻易地登上高位,使任何目标都必须经过长期奋斗才能达到。
政府要努力使人们恢复已经不能指望由宗教和社会情况来恢复的对未来的憧憬,不用说也要以实际行动来教导公民,使他们知道财富、名誉和权力是要以劳动为代价的,明白只
681第二部分
有定出长远的追求目标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就,而凡是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东西没有不是持久的。
当人们习惯于预见当先应做的事情的长远发展和仔细规划工作的时候,就永远不会使自己的思想受现实生活的束缚,而能随时冲突限制和往远处看。
因此,如果公民习惯于在现世就考虑未来,则不必指示他们,他们就会自动去接近宗教信仰。
由此可见,使人不经由宗教而能达到指定目标的办法,也许就是我们今天仅有的这种通过漫长而弯曲的道路使人类建立信念的办法。
第十八章 为什么美国人认为一切正当的职业都是高尚的
在没有世袭财产的民主国家,每个人都依靠劳动生活,或依靠劳动的积蓄生活,或依靠也是劳动者的父母生活。劳动是人生的必要的、自然的和正常的条件,所以劳动的观点从四面八方进入人们的思想。
在这样的国家里,劳动不但不下贱,反而光荣。舆论不反对劳动,都赞成劳动。在美国,每个富人都认为,由于有舆论支持,他们才可用自己的余暇去尽某些公共义务。如果他只为自己而度过一生,死后将会声名狼藉。
许多美国富人,就是为了逃避这种劳动义务,而逃到欧洲来了。在欧洲,他们找到了贵族社会的残余,这种残余仍把清闲自在视为光荣。
平等不仅恢复了劳动观点的名誉,而且提出了靠劳动牟利的观点。
在贵族社会,其实并不轻视一切劳动,而只轻视牟利的劳动。当劳动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抱负或只是为了修德时,劳动依然是光荣的。但在贵族制社会,为荣誉而劳动的人,也往往同时趋利,唯他们不向外表露,只把这两种愿望藏在内心而已。他们伪装得很好,使他人看不出两种愿望是相结合的。他们也容易隐瞒。在贵族制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官员不是在要求为国家服务时而表示放弃利益的。他们的薪俸,在
81第二部分
他们看来是小事一端。他们并不斤斤计较于此,而且经常摆出一副根本没有去考虑这个问题的样子。
因此,牟利的观念仍然同劳动的观念有区别。这两个观念虽然事实上有时结合在一起,但在思想上还是把它们分开的。
反之,在民主时代,这两个观念总是昭然连结在一起的。
由于大家都有追求财富的欲望,每个人的财富都为数不多和时时在变,人人都需要增加自己的财富和为子女多积点财富,所以任何人都清楚:自己之所以劳动,纵使不是全部为了牟利,至少也是部分为了牟利。甚至那些主要是为了追求名誉而工作的人,也不得不认为自己的作为并不只是为名,并且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总要把求生的愿望混进求名的愿望中去。
一旦全体公民都觉得劳动是人生光荣的必然条件,而贵族由于接受薪俸而承认劳动即使不是全部为利,至少也是部分为利,则贵族制社会存在的那种职业之间的鸿沟便将消失。
尽管各行各业并不完全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
这个相同点就是:没有一个行业不是为了赚钱而付出劳动的。每个人都领取的工资或薪金,使大家具有了相同的外貌。
这一点足以说明美国人对于各种职业的看法。
在美国,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决不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劳动,而且看到周围的人无不劳动。他们不会由于想到自己领取工资而觉得下贱,因为美国总统也是为了领取薪俸而劳动的。总统为发号施令而得报酬,同他
第十八章 为什么美国人认为一切正当的职业……981
们为服从命令而得报酬完全一样。
在美国,各种职业都是比较辛苦的,也是比较容易赚钱的,但从无高低之别。所有的正当职业都是高尚的。
第十九章 什么东西在使几乎所有的美国人喜欢从事实业
我认为,在民主国家中,农业大概是进步得最慢的有用技术。甚至有人往往说,农业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因为其他一些行业好象是跑步前进。
但是,平等所带来的几乎一切爱好和习惯,却自然而然地在引导人们去从事工商业。
假设有一个能干、聪明、自由、小康而充满希望的人。
从能够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来说,他还很穷;而从不必担心缺吃少穿来说,他又是够富裕的。
他总在想法改善自己的命运。
这个人已经尝到物质享受的好处,而其他许多享受的好处又总是摆在他的眼前。他开始追求这些爱好,并努力增加用来满足这些爱好的手段。但是,人生短促,时间有限。他应当怎么办呢?
种地,可以使他的努力肯定得到一定的成果,但是得来的太慢,而且只能逐渐地富裕起来,并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农业只适于已经家产万贯的富人或只求糊口的穷人。我们假设的那个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卖了土地,离开了家乡,另谋一种虽有风险但可赚钱的行业。
在民主社会,这样的人多得很,并随着身分平等的日益普及,其人数还在增加。
第十九章 什么东西在使几乎所有的美国人……191
因此,民主制度不仅增加了劳动者的人数,而且还使人们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同时,民主制度也使人们不爱农业,把人们引向工商业。

这种精神甚至也见于最富有的公民。
在民主国家,一个人不管看来如何富有,也几乎总是不满足于已有的财富,因为他觉得自己仍不如祖辈富,更怕子孙不如他富。因此,民主国家的大部分富人不断地想法发财,自然而然地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工商业,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致富的最快和最有效的办法。
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本能与一贫如洗的穷人的本能一样,说得更确切些,他们也受最迫切的需求的支配,当然这种需求不是穷人的那种希望温饱的需求。
在贵族制国家,富人同时也是统治者。
他们一直专心于重大的公共事务,所以无暇去做工商业。
即使他们当中有人想去经商,他们的阶级的意志也会马上挡住他们的道路,因为他们虽欲反对本阶级的多数的统治地位,但他们仍然无法完全摆脱这个多数的限制,而在坚决不承认人民的多数的权利的贵
①有人屡次指出工商业者过分爱好物质享受,并因此谴责工商业。
我认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倒果为因了。
并不是工商业启示人们爱好物质享受,而是这种爱好把人们带进了工商业,因为他们指望在工商业中使自己的要求得到更加充分和更加迅速的满足。
如果说工商业也加强了人们追求财物的欲望,那只是因为人们从事工商业越久,他们的欲望也越强,他们越是努力满足欲望,欲望也越提高。使人心喜欢在现世享福的一切原因,都可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平等就是这种原因之一。平等之促进商业,并不是通过直接使人产生经商爱好的办法,而是通过间接加强和培养人心爱好幸福生活的办法。
291第二部分
族集团内部,就存在一个专门进行统治的多数。
(A)
A在民主国家,金钱并不能导致有钱人掌权,甚至往往使他们远离政界,所以民主国家的富人都不知道怎样去消磨他们的余暇。他们的远大希望,他们的大量财产,以及某些不管用什么方法致富的人常有的异常爱好,在激励他们行动。
但是,只有经商这条路是向他们敞着的。在民主国家,没有比商业更伟大和更光辉的行业了。它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成了群众向往的目标,使人们的最热烈激情都向它那里集中。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富人去经商,即使他自己对经商有偏见,或他人对经商有偏见,也是阻挡不了。民主国家的富人,从不组织拥有自己的独特规章和制度的团体。他们这个阶级的特有观点,对他们并没有束缚力;而全国的一般观点,则对他们有推动作用。民主国家里出现的巨富,几乎全靠经商而来,并要一代接着一代经营下去,直到财富的持有人完全失去了经商的习惯。
由于民主国家的富人不愿意从政,所以他们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商业。在商业方面,他们可以专心发展,并发挥自己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这应当归功于他们敢于创办实业的伟大精神,而如果他们生于贵族制社会,则很难想象他们有创办实业的机会。
但在民主社会,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却有如下的相同的表现。
下卷的卷末注,原文没有编号。现仿英译本进行编号,以与上卷体例统A一。——译者
第十九章 什么东西在使几乎所有的美国人……391
生活在情况易变的民主社会的人,眼前总是浮现变幻莫测的偶然因素的影子,所以都喜欢从事偶然因素在其中发生作用的事业。
因此,他们都去经商,而经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牟利,而且是因为爱好商业给他们带来的冲动。
美国从英国的殖民地束缚下解放出来,迄今只有半个世纪之久,所以它的大富之家没有几个,而资本也很有限。但是,世界上却没有一个民族象美国人那样在工商业上获得过如此迅速的发展。今天,美国已是世界上第二海运国家,它的制造业尽管还要克服一些几乎无法克服的天然障碍,但仍能每天有新的发展。
在美国,经营大型工业企业没有困难,因为全国人民都参加工业活动,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都愿意在工业方面将他们的力量联合起来。因此,在你每天看到这个可以说并不富强的国家所举办的大型工程时,一定惊讶不已。美国人踏上他们现在居住的土地才刚刚不久,但他们已使自然界改观而为他们服务了。他们已将赫德森河和密西西比河沟通,并在陆上建设了500多里约的道路使大西洋与墨西哥湾接连起来。几条大铁路,已在美国建成。
但是,美国使我感到最惊讶的,并不是它的某些工业企业规模特大,而是它的企业多得无数。
美国的农业经营者,几乎都实行农业和商业联营。他们大部分是亦农亦商。
美国的种植业者,很少老守田园。
在西部的一些新州,尤其如此;那里的人开垦一块土地,并不是为了自己种下去,而
491第二部分
是为了出售;他建设一个农场,是预见到居民增加以后,当地的形势将立即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将农场高价卖出去。
每年都有大批北方居民蜂拥到南方,在盛产棉花和甘蔗的地区定居下来。这些人来到南方种地,目的是用不了几年就使自己发财致富。他们来到这里后,就已预计总有一天会回老家享用在这里获得的财富。这样,美国人就把经商精神带进了农业,使他们经营实业的激情也在农业方面表露出来。
美国人使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因为他们全都在搞工业。
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也经常成为突如其来和危害甚重的工业危机的袭击对象。
既然他们全都从事商业,所以他们的商业活动也就要受到许多复杂的因素的影响,以致无法预见可能遇到的障碍。
既然他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参加工业活动,所以只要工商业受到冲击,不仅个人的财产要遭受损失,而且整个国家也要为之震撼。
我认为,周而复始的工业危机,是现代民主国家的固有病症。民主国家只能减轻它的危险性,但无法根治,因为这种危险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民主国家的本性所使然。
第二十章 实业为什么可能产生贵族制度A
我已经指出民主制度为何有利于实业的发展和使实业家的人数无限增加。现在,我来研究一下实业通过什么迂回的道路可以使人走回贵族社会。
我们已经看到,当一个工人每天只做同样的一个零件时,由零件组装起来的产品的生产便会更加方便、更加迅速和更加经济。
我们也已看到,一个工业企业办得越大,资本越多,信用越高,它的产品就越价廉。
这两项真理早就被人察觉,而把它们明确指出的,却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早已把这两项真理应用于一些最重要工业部门,而一些小的工业部门,也将逐渐受它们的支配。
我认为,在政治方面,立法者最应当注意工业科学方面的这两项新原理。
当一个手艺人始终只制作一种产品时,他的手艺当然会十分熟练。但是,他同时会丧失用其精神全面指导工作的能力。他虽然越来越熟练,但也越来越不动脑筋。可以说,随
从这一章可以看到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法文A版编者
691第二部分
着他作为一个工人在技术上的进步,他作为一个人在本质上却日益下降。
一个终生做了20多年别针帽的人,你能期待他会有什么作为吗?人的智力往往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但这个人除能用智力去研究制造别针帽的最佳方法外,他今后能把智力应用到什么地方呢!
一个工人这样使用毕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时,他的思想就永远离不开他每天所做的那种物品,而在他的身上也就养成了一些永远摆脱不了的习惯。
一句话,他已经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他所选择的职业。在这种条件下,法制和民情虽在想法拆除他周围的樊篱,为他另辟千百条致富的道路,但仍然徒劳;实业的原理比民情和法制更有力量,把他绑在一种行业之上,而且往往使他固定于一个地方而无法离开。实业的原理还规定了他在社会中的一定地位,使他不能改换。虽然整个世界在运动,但实业的原理却使他静止不动。
随着分工原则的普遍应用,工人便日益软弱无力,日益缩小活动范围,日益处于从属地位。工艺是进步了,但手艺人的精神却退化了。另一方面,一种工业的产品随着该生产部门的规模扩大和资本增加而大量增长时,非常有钱和有知识的人,也去经营迄今只是由没有知识或生活不富裕的手艺人所从事的工业部门。巨大的需求量和无限的收益额,在吸引那些最有钱和最有知识的人。
因此,实业科学在不断贬低工人阶级的同时,抬高了老板阶级。
当工人越来越将自己的智力用去研究一些小事的时候,
第二十章 实业为什么可能产生贵族制度791
老板却每天注视全盘的工作。于是,老板的眼界日广,而工人的眼界日窄。不久以后,工人只用体力而不用脑力,而老板却需要科学和甚至天才去获得成功。老板越来越象一个大帝国的行政长官,而工人则越来越象牛马。
因此,老板和工人现已毫无共同之处,并且每天都在加大差距。他们就象一条长链的两端的环,各自占居为他们所规定的位置,谁也不能离开。一方对另一方处于必须永远严格从属的地位,好象一方是为了服从而生,而另一方则是为了发号施令而生似的。
这不是贵族制度又是什么呢?
一个国家的人民越来越平等以后,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将越来越普及和增加,而低价将产品送到一般人家庭,则是事业成功的最大因素。
因此,每天都可以看到,最富裕和最有知识的人在将自己的财富和学识用于经营工业,并通过开设大工厂和实行严密分工的办法去满足各方面的新需求。
这样,随着人民群众转向民主制度,专门经营工业的阶级便日益贵族化。人与人之间一方面越来越相似,另一方面又越来越有差距。结果,在大多数人中间,不平等现象虽然减少了;但少数人与大多数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反而加大了。
正因为这样,当你追溯到源头的时候,就会觉得一个贵族集团好象依靠一种自然的力量从民主社会中产生出来了。
但是,这批贵族跟从前的贵族完全不同。
你首先会看到,这批贵族只专心搞实业,或者说只从事某些实业部门,在整个社会里他们与众不同,是一批怪物。
891第二部分
一些实业界人士在现代的广大民主社会里建立的贵族小社会,象古代的贵族大社会一样,也包括两种人:少数非常富裕的人,和大量非常贫困的人。
这些穷人很少能够脱贫变富,但富人却可能随时变穷,或者致富之后而弃商。因此,贫穷阶级的成员几乎是固定不变的,但富裕阶级的成员则不是如此。老实说,今天虽然有富人,但没有富人阶级,因为这些富人既无共同的精神,又无共同的目标,既无共同的传统,又无共同的希望。因此,他们只是一伙人,而决不是一个团体。
不仅富人本身之间没有坚强的团结,而且可以说穷人和富人之间也没有可靠的联系。
他们之间的联系不是永久的,每时每刻都在随利害关系而离合。
工人通常是依靠老板的,但并不总是依靠一个老板。
工人和老板只是在工厂里相识,一离开工厂,大家就如同陌生人。他们只是在一个点上接触,而在其他点上,则分道扬镳。工厂主只要求工人给他做工,而工人只希望工厂主给他工钱。工人不需工厂主保护,工厂主也无须工人保卫。无论从惯例上来说,还是从权利义务上来说,他们之间都无永久的联系。
厂商所形成的贵族,几乎永远不会在它所指挥的实业大军中扎根;他们的目的不是要统治这批人,而是要使用他们。
这样组织起来的贵族并不想大量控制一批雇佣者,即使有时雇用了大量的工人,不久以后也会解雇一批。他们没有这种想法,也不能这样做。
旧时代的地方贵族,都在法律上或自己认为在习俗上,对
第二十章 实业为什么可能产生贵族制度991
自己的下属负有救济和减轻他们的困苦的义务。但是,现代的实业贵族,把他们所使用的人变穷和变蠢以后,在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便把他们推出工厂的大门,让社会去救济他们。
这是事情发展的必然结果。
工人和老板虽然时时发生关系,但彼此之间并无真正的结合。
总之,我认为我们亲眼看到其成长的实业贵族,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严酷的贵族。但是,它同时又是最受限制和危险性最小的贵族。
然而,民主的朋友还是以不安的心情把视线转向这一方面,因为贵族制度和身分的永久不平等一旦再侵入这个世界,那末可以预言,它们一定是由这扇大门溜进来的。
第三部分
民主对我所说的民情的影响
第一章 民情怎样随着身分平等而日趋温和了
我们看到,几个世纪以来,人们的身分逐渐平等;同时我们还发现,民情亦日益温和。这两个现象只是同时发生的呢,还是两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以致没有一个的发展另一个就不可能前进的呢?可使一个国家的民情由粗野而变得温和的原因很多,但在所有这些原因当中,我认为最强有力的原因是身分的平等。因此,在我看来,身分的平等化和民情的温和化不只是同时发生的现象,而且是相关的事实。
一些寓言作家想以动物的故事来开导我们的时候,便把人的思想和感情加于动物身上。诗人们在描述神鬼和天使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他们不用借喻的手法来再现我们人本身,就不会使我们产生可以触动我们的精神和抓住我们的心灵的那种深刻的痛苦感和纯净的幸福感。
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问题也完全适用。
在贵族制社会内部,所有的人都按照职业、财产和出身分属等级森严的阶级,而在每个阶级内部却把自己的成员视为同一家族的子女,成员之间经常怀有一种民主社会的同类公民所不能有的亲切同情。
但是,不同的阶级之间却没有这样的同情。
202第三部分
在贵族制国家里,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观点、感情、权利、习尚和生活方式。因此,贵族的成员与其余公民毫不相同,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思想和感情,以致很难相信他们是属于同一国家的人。
因此,贵族的成员既不能很好理解他人之所想和所感,又不能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人。
然而,他们有时也愿意热情地帮助他人,这一点与上述并不矛盾。
这种贵族制度虽然使同一国家的人分成不同的等级,但又以十分紧密的政治纽带把这些等级联合起来。
尽管农奴天生就不关心贵族的命运,但他仍认为自己对使他沦为农奴的人有效忠的义务;而贵族虽然认为自己与农奴并非同类,但他的责任和荣誉又迫使他不顾生命的危险去保护住在他领地上的人。
显而易见,这种相互的义务并非来自天赋权利,而是来自政治权利,而且社会由此获得的好处远非个人所能获得的。
这种义务不是对自认为应当互助的人尽的,而是主人对家奴或家奴对主人尽的。封建制度只是对某些人,而不是对全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封建制度给民情带来的风气主要是慷慨侠义,而不是温文尔雅;它主要是让人无限忠诚,而不是让人表现真诚的同情,因为只有彼此相同的人之间才会有真正的同情,而在贵族时代,只有同一阶级的成员才认为彼此是相同的。
中世纪的编年史家们,按他们的出身和习惯,都属于贵族,所以在他们描写一个贵族的惨死情景时,都是写得极为
第一章 民情怎样随着身分平等而日趋温和了302
哀伤。但是,他们对于老百姓的惨遭屠杀和拷打,却是轻描淡写,无动于衷。
这并不表明他们对老百姓一贯仇恨和历来轻视。国内的不同阶级之间尚未宣战。促他们如此的,主要的是本能,而不是感情。由于他们对穷人的苦难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对穷人的命运也就不太关心。
一旦封建的关系破除,普通老百姓也会如此。在一部分家奴对主人表现无限忠诚的时代,也偶而有下层阶级对上层阶级施加骇人听闻的暴行的现象。
我们不要以为这种互不关心的现象只来因于没有秩序和文化,因为在以后的几个秩序已经井然和文化已经发达的世纪,仍然有这种现象。
1675年,布列塔尼地方的下层阶级,曾聚众反对新税。
这次骚动被当局残酷无比地镇压下去。请看,这一恐怖事件的目睹者塞文涅夫人在给她的女儿格里娘的信中是怎样说的:“我的亲爱的女儿:你从埃克斯寄来的信,写得太可笑了!
在把信寄出之前,至少要再回看一遍。你会对你写的那么多赞美之词表示吃惊,但你又会因为喜欢这样不厌其烦地写了这么多而感到自慰。可见,你已经吻遍了普罗旺斯地方的所有的人,是不是?不过,只要你不爱闻葡萄酒的香味,就是你吻遍了布列塔尼地方的所有的人,也不会令他们满意。
〔……〕你喜欢听雷恩地方的消息吗?那里下令征税10万枚银币,如果不在24小时内交出,就把税额翻一番,并派兵去征收。当局已把一条大街的所有居民撵出家屋,而且不准任何人收留,违者处死。因此,一大群倒霉的人,其中有孕妇、
402第三部分
老人和小孩,在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个城市时号啕大哭;他们不知到何处去好,既没有吃的,又没有栖身之处。前天,一个开舞厅的小提琴师,因偷印花税而被车裂。他被五马分尸〔……〕,并将他的四肢放在城市的四个角上示众。
〔……〕已有60名市民被捕,明天开始治罪。
这个地方为其他地方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叫其他地方也尊重总督及其夫人〔……〕,不得往他们的花园里投石头①。
“〔……〕昨天,天气甚美,塔朗特夫人来到她的林园小憩。当然要为她准备下榻之处和饮食。她从柴扉走进来,又从原路回去。
1675年10月3日,寄自罗歇“

在另一封信里,她又补充说:“你总是喜欢向我谈论我们这里的悲惨事件。
我们这里已经不再实行车裂了。为了维护正义,每周只杀一个人。不错,我现在认为判处绞刑已经算宽大了。自从到了这里以后,我对于正义的观点已经完全改变了。在我看来,你的那些曳船奴隶,真是一伙不问世事而使生活安宁的好人。“

如果以为写出这些话的塞文涅夫人是个利己主义者和残酷的人,那就错了。她热爱自己的子女,对朋友的不幸也十
①为了使读者了解信中最后这句话的含义,应当指出格里娘就是普罗旺斯地方总督的夫人。
②〔参看蒙梅尔克编《塞文涅夫人通信集》,法文版,第4卷第205页及以下几页〕③〔同上书第248页。这封信的日期为1675年11月24日〕
第一章 民情怎样随着身分平等而日趋温和了502
分同情。在你读她的信的时候,甚至会发觉她对家臣和奴仆还很仁慈宽大。但是,她对贵族圈子以外的人的苦难却一无所知。
而在今天,最残暴的人写信给最无情的人时,也不敢泰然自若地说出上述那样的话,即使他个人的品质促使他这样做,全国的民情也将禁止他如此。
这种情况是怎样产生的呢?是我们现在比我们的祖辈更有感情了吗?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的感情已扩展到更多的事物上去。
当一个国家的人在地位上近乎平等,在思想和感情上大致一样的时候,每个人都可立即判断出其他一切人的所想所感。
也就是说,他只要省察一下自己,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因此,他人的任何苦难他都不难发觉,一种内在的本能使他在苦难扩大的时候立即就可看到。
在对待陌生人或敌人的时候,这种本能也会使他不加歧视,因为他的省察马上会发生作用。
这种省察同他的怜悯心一结合,使他在同类受苦的时候也觉得自己身受其苦。
在民主时代,很少有一部分人对另部分人尽忠的现象;但是,人人都有人类共通的同情心。谁也不会让他人受无谓的痛苦,而且在对自己没有大损害时,还会帮助他人减轻痛苦。
人人都喜欢如此。他们虽不慷慨,但很温和。
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人已把利已主义化为社会和哲学理论,但他们并没有减少怜悯心。
没有一个国家的刑事法庭象美国那样从轻治罪。在英国人似乎还想在他们的刑事立法中珍惜地保存中世纪的残酷遗
602第三部分
风时,美国人差不多已在他们的刑事法典中废除了死刑。
我想北美是50年来世界上唯一没有对政治犯判处死刑的国家。
美国人的这种特别温和的态度主要来因于他们的社会情况,这从他们对待奴隶的态度上即可证明。
总的说来,欧洲人在新大陆的所有殖民地,没有一个地方的黑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好于美国。然而,美国的黑人仍然忍受着可怕的苦难,经常受到非常残酷的惩罚。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可怜人的命运,并没有感动他们的主人产生怜悯之心,他们的主人不仅认为蓄奴是有利可图的事业,而且觉得这算不了什么罪恶,不会危害自己。
因此,同一个人对和他同时平等的同类极为人道,而当这些人不再与他平等时,他便会对他们的痛苦无关痛痒。由此可见,他的温和态度应当归因于这种平等,而不应当归因于文明和教育。
我对于个人所述的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国家。
每个国家一旦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信仰、法律和习惯,它便会以整个人类自居,只关心本国的疾苦,对于别的国家一概无动于衷。如果两个持有这种态度的国家交战,则战况一定十分残酷。
罗马人在他们的文化最灿烂时期,是先把被俘的敌人将领拖在战车后面以炫耀胜利,然后才把他们杀掉;这个时期的罗马人,还把囚犯投进斗兽场里,让犯人与野兽搏斗,以供群众娱乐。西塞罗一谈到一个公民被钉在十字架上,就义愤填膺,慷慨陈词;但他对罗马人胜利后对战俘的那种暴行,却缄口不言。显而易见,在他的眼目中,一个外国人和一个
第一章 民情怎样随着身分平等而日趋温和了702
罗马人不属于同一人类。
反之,随着各国人民日益接近,彼此逐渐相似,他们便将更加互相同情对方的不幸,国际公法也将愈加宽容。
第二章 民主怎样使美国人之间的日常关系简易化了
民主并不使人们之间的关系紧密,但能使他们的日常关系简易化。
如果有两个英国人在西半球邂逅,他们将象两个语言不通和民情不同的外国人相遇。
首先,他们两人将以好奇的眼光相望,心里暗自不安;随后,便各自走开;而如果他们相遇之后交谈起来,也是表现得十分拘束,不够自然,谈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但是,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敌意,他们虽然从来没有见过面,不过都认为对方是很正直的。那末,他们为什么要小心翼翼地彼此回避呢?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得转而谈谈英国。
当人只靠家庭出身而不靠财产来划分等级的时候,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他在社会阶梯中所处的地位。他既不想往上爬,又不怕向下跌落。在这样组织起来的社会里,不同等级的人之间很少往来;但是,当偶然的事件使他们接触时,他们却可以随意交谈,而不希望和不担心彼此会混合在一起。
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建立在平等之上的,但也不是强制的。
当一个以家庭出身为基础的贵族制度为一个以财产为基础的贵族制度所取代时,情况就不再这样了。
第二章 民主怎样使美国人之间的日常关系简易化了902
某些人的特权虽然还很大,但取得特权的可能性是人人都有份儿的。因此,拥有特权的人经常提心吊胆,唯恐失去特权或被他人分享;而尚未取得特权的人,则想不惜任何代价去取得之;当他得不到特权时,也要表示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因为人的社会价值不再因血统而一定不变和永远固定,而是随着财产的增减而不断变化,所以等级虽然还照旧存在,但却看不清和一眼看不出谁属于哪个等级。
公民之间立刻展开了一场暗斗。一些人千方百计要进入或表面上看来似乎要进入比自己高的那些人的行列,而另一些人则不断奋战,力图击退想要夺取他们的权力的人,或者勿宁说这是一个人在两面作战:一方面在设法爬到高级阶层,另一方面又在不断防御底下的人往上钻。
英国当前的情况就是如此。我认为,我在前面所述的一切,基本上就是由于这一情况造成的。
在英国人那里,贵族的傲气还很强大,但贵族的界限已不分明,所以人人都时时提防别人,唯恐他人从自己的亲善待人当中得到好处。英国人由于不能一下子判断他们所遇到的人是属于哪个社会阶层,所以总是谨慎小心,避免同那个人接触。他们害怕接受他人一点小惠而结成不当的友谊,并对别人的多礼生疑。他们既不受陌生人的恭维,又避免惹他人生怨。
许多人完全用个人的性格来解释英国人的这种洁身自好和冷漠寡言。我也承认英国人的气质有些作用,但我认为他们的社会情况有更大的作用。
美国人的例子就可证明这一点。
在美国,家庭出身向来不会制造特权,财富也不会使它
012第三部分
的持有人享有任何独特的权利;互不相识的人可以随意在同一地点相聚,他们相互交换思想时既不是为了获得好处,又不怕由此带来危险。
他们一旦在某处邂逅,既不主动攀谈,又不回避对话。因此,他们的待人态度是自然的、坦率的和开朗的。
我们还会发现,他们既不打算由对方得到什么好处,又不担心对方会加害于他们什么;他们既不想方去炫耀自己的地位,又不设法去掩饰自己的处境。虽然他们的态度往往是冷淡的和严肃的,但这并不表明他们是高傲的和拘谨的。当他们与人相见而一言不发时,那是因为他们当时的心情不好和不爱讲话,而不是因为他们认为保持沉默对他们有利。
两个美国人在异国相遇,马上就会成为朋友,而其原因只在于他们都是美国人。
他们没有使他们互相排斥的成见,他们的共同祖国把他们吸引在一起。对于两个英国人来说,只是同种同国还不够,因为必须是同一阶级才能使他们接近。
美国人和我们法国人都看到英国人之间的这种冷淡对人态度,而且当他们如此对待我们时也都不以为奇。但是,美国人在血统、宗教、语言和一部分习俗上是与英国人一样的,他们之间的唯一差别是社会情况。因此,我们可以说英国人的审慎持重来因于他们的国家制度,而不是来因于公民的气质。
第三章 美国人为什么在本国不太爱激动而在我们欧洲又表现得过于激动
美国人同一切严肃而自重的民族一样,也有记仇报复的心理。他们几乎不会忘记人们对他们的冒犯。但是,要冒犯他们也不容易,他们的怒火爆发得固然缓慢,而消失得也同样缓慢。
在贵族当政的社会里,一切事务都由少数几个人主管,人与人之间的公开往来有比较固定的常规。因此,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清楚地知道如何对人表示尊重和好意,并相信他人也会同样知礼。
上层阶级的这种习惯,后来便成为其他所有阶级的典范。
此外,其他阶级也各自定出使本阶级的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矩。
因此,守礼的规矩形成了一套复杂的繁文缛节,一般人很难掌握,稍有违反,即可造成损失。结果,人们每天都有在无意之中残暴地侮辱他人或使自己受到这种侮辱的可能。
但是,随着阶级差别消失,教育和出身不同的人在同一场所相处和相混,便几乎不可能定出繁文缛节的处世之道。
由于礼节未被明确规定,所以稍有违反也不算过失,就是那些知礼的人也认为如此。因此,人们重视行为的实质甚于行为的形式,并变得不太彬彬有礼,但也很少互相争执。
212第三部分
一个美国人决不为接连不断的小殷勤所打动。他认为自己不该得到这些小小殷勤,或者装作自己不知道应当享得它们。因此,他不会因为他人没有给他献殷勤而不满,或者更多的是原谅他人。在这方面,他的态度是不拘小节,他的性格是更为直爽而有男子气概。
美国人表现的这种相互宽容和他们彼此采取的这种大丈夫态度,也是一个最一般的和最深刻的原因之结果。
关于这个原因,我已在上一章讲过了。
在美国,市民社会里的等级差异很少,而政治界则根本没有等级差异。因此,一个美国人并不认为自己应当特别关心任何一位同胞,他也不要求其他同胞对他如此。因为他不认为他的利益在于跟某一同胞套近乎,所以他也坚信他与他人套近乎时不会受到欢迎。他一方面不以出身为理由而轻视任何一个人,另一方面也想不到任何人会以这种理由来轻视他。在没有确证别人对他侮辱以前,他决不认为人家存心如此。
美国的社会情况,自然而然地使美国人不容易为一点小事而动怒。另一方面,他们享有的民主自由,又把他们的这种宽容风气灌输到美国的民情之中。
美国的政治制度使各阶级的公民不断接触,并促使他们齐心协力去进行伟大的事业。进行伟大事业的人,没有时间去考虑繁文缛节,并且由于过分重视和睦相处而不拘礼节。
因此,他们习惯成自然,在待人接物时注重感情和思想,而不重视仪表;他们也决不会为一些琐事而大动肝火。
我在美国曾多次见到,叫一个人意识到人家讨厌他的讲
第三章 美国人为什么在本国不太爱激动而……312
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把这个人打发走,采取转弯抹角的客气办法,总是无济于事。
我曾对一个美国人的讲话一一做了反驳,以表示他的讲话使我厌烦。可是,每反驳一次之后,我就发现他又竭力以新的论点来说服我。后来,我保持沉默,一言不发,但他却认为我在沉思他向我讲的道理。最后,当他要接着说下去而我已经走开时,他反而认为我有要事去处理。除非我向他明说,我是无法使他明白我对他已经腻烦得要死。
如果这位美国人到了欧洲,他马上会变得十分机灵和容易发火,以致我经常感到要想在欧洲不得罪他,与在美国叫他生气是同样困难。乍一看来,这一点使人感到奇怪。其实,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表现,均来自同一原因。
民主制度通常使人觉得他们的国家和自己了不起。
一个美国人在出国的时候,都怀着高傲的心理。他到欧洲之后,立即发现我们对于美国和它的伟大人民的看法并不如他的想象。这使他开始气恼。
他早就听说,在我们这半球,人们的身分并不平等。现在他又亲眼看到,在欧洲各国,等级的痕迹尚未完全消失;财产和出身仍然拥有一些他既难于理解又难于界说的不定特权。这个情景使他惊异和不安,因为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而且他的国家没有相似的现象可以帮助他去理解这个情景。因此,他完全不知道在这个行将垮台的等级制度中,在这些分明是互相仇恨和彼此轻视、但又互相接近以致随时准备混合的阶级中,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上比较合适。他怕把自己摆得太高,尤其怕别人把他摆得过低。这两种危险经常萦绕于
412第三部分
他的脑际,不断地干扰他的一言一行。
他知道欧洲的传统,并了解欧洲人的礼仪是因等级而有很大不同的。这些昔日的作风使他困惑不解,而且他更害怕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敬,但他并不清楚什么是尊敬。
因此,他的一举一动十分呆板,完全象一个套中人。对他来说,交际已非愉快的活动,而是一项吃力的工作。他琢磨你的一举一动,观察你的神色,仔细分析你的话语,唯恐里面含有侮辱他的隐语。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过比他还拘泥于处世之道的乡绅。他力求一丝不苟地遵守繁文缛节,也不容忍别人对他稍有失礼。他既谨小慎微,又妄自尊大。他希望做得恰当,但又怕做得过分,而且由于他分不清两者的界限,所以他总是保持一种高傲而忸怩的神态。
这还不是全部。请看人心的另一种乔装。
一个美国人总要称赞美国实行的平等,为自己的国家而无限自豪。但是,他自己又有内疚,总想向人表示他做得不够,说他是他所吹嘘的那种正常情况的例外。
没有一个美国人不想把自己的家世同早期移到殖民地来的人拉上点关系。我觉得,所有的美国人都可以算做英国大家庭的后裔。
一个美国富翁到了欧洲之后,他所关心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奢侈来炫耀他的财富,唯恐别人把他视为一个民主国家的普通公民,因而千方百计摆阔,叫你每天都看到他挥金的新花样。他照例要住在全城的最豪华的地区,总有许多仆人前拥后簇。
我曾听到一个美国人抱怨说,巴黎的一些大沙龙也不过
第三章 美国人为什么在本国不太爱激动而……512
是中流的交际场所。在他看来,人们在这些沙龙所行的雅兴并不高尚。他说服你相信,根据他的意见,人们在沙龙里的仪表也不够优雅。其实,他还没有习惯于我们的风气,看不到这种通俗的外表内藏的精华。
对这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我们不要觉得奇怪。
要不是旧的贵族等级区分已在美国荡然无存,美国人就不会在国内表现得那样淳朴和那样宽容,也不会在我们欧洲表现得那样妄自尊大和那样矫揉造作。
第四章 前三章的总结
当人们对彼此的不幸自然怀有恻隐之心,随便而频繁的交往使他们每天接触,任何冲动都不会使他们分离的时候,则不难理解他们在必要的时候会立即互助;当一个美国人请他的同胞协助的时候,很少有人拒绝。我就屡次见到他们满怀热情地自发助人的义举。
如果公路上突然发生车祸事故,人们将从四面八方前来救护罹难的人。要是某个家庭横遭大难,素昧平生的人也会慷慨解囊;每个人的捐助虽少,但集腋成裘,便可使这一家人摆脱困难。
在世界上的一些文明国家里,一个不幸的人往往在人群中孤立无援,就象一个野人在森林里的遭遇一样。
而在美国,就几乎没有这种现象。美国人的态度虽然一向冷淡,而且往往粗野,但他们却几乎没有冷酷无情的表现。如果他们没有立即去帮助人,那也不表明他们拒绝助人。
这一切同我在前面论述个人主义时所讲的话并不抵触。
我甚至认为它们互相协调,而决不对立。
身分的平等在使人们觉得自己独立的同时,也使他们感到自己软弱。他们的确是自由了,但却面临着无数的意外威胁。经验很快使他们懂得,他们虽然不是经常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一定有时候非要他人帮助不可。
第四章 前三章的总结712
我们在欧洲经常看到,职业相同的人都随时互助。他们所遇到的苦难相同,这就足以使他们互相寻求支持,而不管他们在其他方面如何铁石心肠和如何自私。因此,在他们当中有人遇到困难,而别人只要暂时牺牲一下或格外努力一番就可以挽救时,他们便会奋力支援,而不会袖手旁观。这并不表明他们对那个人的命运十分关心,因为他们的努力一旦证明无效,他们马上就会把支援置于脑后,而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
但是,他们之间似乎有一种几乎是不由自主的默契。
根据这个默契,每个人都有暂时支援他人的义务,而在他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也有权要求他人支援。
如果把我就一个阶级所述的一切推而广之,用于一个民族,大家就会更加了解我的思想。
其实,在一个民主国家的所有公民之间,也有一种与我方才所说的默契类似的契约。他们觉得大家有共同的弱点和危险。他们的利益和他们的同情心,使他们产生了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互相援助的信念。
身分越是平等,人们也就越是明白这种互相支援的义务。
在民主国家里,没有人会广为施舍,但可以经常帮助别人。
每个人很少有效忠精神,但大家都乐于助人。
第五章 民主怎样改变着主仆关系
一位曾在欧洲旅游很长时间的美国人,有一次对我说:“英国人对待仆人时表现的高傲和专横态度,使我们感到惊讶;但是,法国人对待仆人有时又过于亲昵,或者说他们在仆人面前表现得十分客气,使我们无法理解。这使人感到法国人好象害怕支使仆人似的,上级和下级之分有欠明确。”
他的观察是正确的,我也曾多次这样说过。
我一向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英国是世界上主仆关系最严谨的国家,而法国则是地球上主仆关系最松弛的国家。
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国家的主人地位象这两个国家那样悬殊。
美国的情况处于这两种极端之间。
以上所述,只是表面的和外在的事实。为了探明这个事实的产生原因,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古至今,还没有出现过身分平等得没有贫富之分,从而也没有主仆之分的社会。
民主制度并不妨碍主仆这两个阶级的存在;但是,它在改变两者的思想意识,并在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贵族制国家,仆人形成为一个单独的阶级,这个阶级也跟主人阶级一样,向来没有变化。一种固定的秩序,不久便在这样的国家里建立起来。在仆人阶级那里,也象在主人阶级那里一样,很快便出现了等级、集团和显赫人物,而且
第五章 民主怎样改变着主仆关系912
世世代代相传下去,地位一直不变。主人和仆人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的两个社会,永远保持着差别,但却遵守着相同的原则。
这样的贵族制度对于仆人的思想和习尚的影响决不亚于对于主人的这种影响。虽然在各方产生的结果不同,但不难看出原因是相同的。
主人和仆人在一个大的国家中各自形成一个小的国家,从而对公正和不公各有其一定的固定看法。他们对人生的各种行为,亦各有其不变的独特观点。在仆人的社会里,也同在主人的社会里一样,人们彼此之间亦发生很大影响。他们承认固定的规范;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的法律,但是却有指导他们行为的舆论。长期形成的习惯,就象警察规定的制度在支配着他们。
命中注定受人支使的这些人,毫无疑问不会对名誉、美德、正直和光荣有与主人相同的理解。但是,他们却有一种仆人的名誉观、美德观和正直观;如果允许我用一句话来表现的话,可以说他们有一种身为仆人而自觉光荣的心理。

虽然这个阶级的地位是低卑的,但不要以为这个阶级的所有成员都是心无大志的。如果这样以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尽管这个阶级是低下的,但它的一些出类拔萃而且无意
①如果仔细考察一下指导这些人行为的主要观点,他们的相似性便更加显而易见,而且你会吃惊地发现,在他们中间,也象在封建等级制的最高层成员中间一样,同样有家庭出身的优越感,同样尊重祖先和爱护后代,同样轻视下层阶级和害怕同这些阶级接触,同样喜欢讲究礼仪,同样重视传统和古风。
022第三部分
放弃高高在上地位的人物,却处于类似贵族的地位。这个地位使他们趾高气扬,自以为了不起,妄自尊大,觉得自己也有大德,也能做出不亚于他人的作为。
在贵族制国家里,常有一些心地高尚和精明强干的小人物为大人物服务。
他们身为仆人,但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服从主人的意志,但也不怕惹怒主人。
然而,在仆人阶级中的下层,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可想而知,处于仆从阶层的最下层者,其地位是最低的。
法国人专门创造了一个词来称呼为贵族服务的仆人,即称这些人为奴才(Le
laquis)。
奴才一词是一个很不好听的词,当人们想骂一个最下贱的人,而又找不到其他词的时候,就用这个词来称呼他。在旧君主制度时代,人们要想骂一个最卑鄙无耻的人时,常说他有奴才的根性。只说这一句就足够了,人们可以完全理解。。。。。
它的含义。
身分的永远不平等不仅使仆人养成了独特的德行和恶习,而且使他们在主人面前处于一种独特的地位。
在贵族制国家,穷人从小就驯服于受人指挥的思想。无论他们把目光投向哪里,他们所见到的只是等级森严的社会组织和下级服从上级的景象。
结果,在身分永远不平等的国家里,主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仆人的百依百顺和毕恭毕敬的服从,因为仆人之尊重主人不仅出于服从主人,而且出于服从整个主人阶级。主人阶级把贵族制度的全部压力都置于仆人的头上。
主人支配仆人的行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他们的思想。
第五章 民主怎样改变着主仆关系12
在贵族制度下,主人对于服从于自己的人的思想、习惯和情绪,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起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影响的广度还远远大于他们的权威的影响。
在贵族制社会,不仅有世袭的仆人家族和世袭的主人家族,而且同一仆人家族往往一连数代为同一主人家族服务(这就象两条既不相交,但又不分开的平行线)。这种情况使这两类人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贵族体制下,虽然主仆之间毫无天生的共同性,而且财产、教育、观点和权利又使他们的处境有天壤之别,但是日久天长,岁月终于使他们结为一体。对于往事的一连串共同回忆,使他们彼此眷恋。
尽管他们在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能够相互融合。民主社会与此相反,那里的主仆虽然天生几乎没有差别,但总是互以陌生人相待。
因此,在贵族制国家里,主人总把自己的仆人视为自家人和下属,并在利己主义的推动下关心仆人的命运。
至于仆人,他们自己也有这种想法,有时认为自己属于主人的集团,因而他们自己也象主人那样认为自己是主人的附属物。
在贵族制度下,仆人处于他们自己无法摆脱的从属地位;而在他们之上,则是一些不会失去高高在上地位的人。一方面是愚昧、贫穷和终生听人支使;另一方面是荣华、富贵和一辈子支使他人。
这两个阶级尽管永远迥异,但却经常接近,而把它们结合起来的联系,只要它们存在就将继续下去。
在这种处境悬殊的条件下,做仆人的终于不关心自己。
他们逐渐忘却自己,也可以说放弃自己,或者勿宁说把自己的
22第三部分
一切全都交给了主人,并自以为由此确立了自己的人格。他们以支使他们的人的财富来炫耀自己,以主人的荣誉来为自己增辉,以主人的高贵来抬高自己,并一直陶醉于这些仰仗他人而来的光荣。他们把这种光荣看得往往比其全权的实有者看得还重要。
两种不同的生活情景一旦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有使人感动的地方,又有使人觉得可笑的地方。
转移到仆人心里的主人情感,在仆人的身上自然要缩小或降低其原来的量度,即变得偏狭和低级。在主人身上原来是高尚的东西,转移到仆人身上后就变成了无聊的虚荣和令人生厌的矫饰。大人物的仆人们通常摆出其主人应当具有的派头,并比主人还要计较一丝一毫的特权。
在我们法国人当中,现在还有时可以见到几个这样的贵族老仆。他们是这类人的孑遗,不久就将随着他们的消失而使这类人消失。
我在美国根本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美国人不仅不知道我所说的这种人,而且让他们理解这样人的存在也很困难。
让他们想象这种人的存在,与让我们想象古罗马的奴隶或中世纪的农奴的情景,几乎是同样困难。所有的仆人,尽管有高低之别,但他们都是同一原因的产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正从我们的视野中消逝,并随着产生他们的社会情况的变化,而结束其往日的苦难岁月。
身分的平等产生了新型的仆人和主人,并在他们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关系。
当身分几乎完全平等时,人们可以不断改变自己的处境。
第五章 民主怎样改变着主仆关系32
虽然尚有仆人阶级和主人阶级,但阶级的成员和成员的家系并不一定总是不变。这时,不管是发号施令的,还是听人支使的,都不能永远保持不变。
仆人并不是孤立于群众之外的人,所以他们没有自己固有的习惯、偏见和风尚。从他们身上,既看不到特定的精神面貌,又看不到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他们不知道因地位而造成的善和恶为何物,但他们与同时代人拥有同样的知识、思想和感情,并且也有同时代人拥有的那些善和恶。他们同主人一样,既有正人君子,又有无赖小人。
在仆人之间,也同主人之间一样,并没有任何身分不平等现象。
在仆人阶级中既无高人一等的等级,又无永远不变的等级制度 所以你不可能从那里见到贵族制社会和其他社会所常见的尊卑。
我在美国从未见到一个人可以使我想起欧洲人尚未忘记的那些赫赫有名的忠仆;但是,也没有一个人可以使我想起的那些奴才。在美国,忠仆和奴才的痕迹都不见了。
在民主制度下,仆人们不但彼此平等,而且可以说他们同主人也是平等的。
为了充分理解这一点,还需要进行说明。
仆人随时都可能变成主人,并希望成为主人。因此,仆人与主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那么,主人为什么有权支配仆人,而仆人为什么不得不服从主人呢?因为双方出于自愿,暂时订立了可以随时解除的契约。当然,他们之间并无高低之分,只是根据契约暂时
422第三部分
如此。在契约规定的范围内,定约的一方是仆人,而另一方则为主人。在契约的范围之外,他们是两个公民,两个平等的人。
我希望读者特别留意的是,这不仅是仆人对于自己地位的看法。主人和被雇用人都持有这样的看法,他们的头脑里对于命令和服从的界限都是十分明确的。
当大部分公民长期以来都处于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而平等又久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时,不受任何特殊力量影响的公众意识,一般都对人的价值定出一定的限界,任何人要想长时期地超出这个界限或达不到这个限界,都是困难的。
贫穷和富贵,命令和服从,虽然偶然会在两个人之间造成巨大的差距,但这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因为以事物的常规为基础的舆论将会引导他们走向相同的水平,并不顾他们身分的实际不平等而在他们之间创造出一种假想的平等。
这种力量无比强大的舆论,最终甚至可触动那些从本身利益出发反对它的人的思想。
它在抑制他们的意志的同时,就改变了他们的判断。
主人和仆人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不再感到彼此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的差别。他们一旦结成主仆关系而出现差别时,做主人的也不会趾高气扬,做仆人的亦不必担心受侮。因此,主人不会轻视仆人,仆人也不会怀恨主人,在日常的接触中前者并不蛮横无理,后者亦不卑躬屈膝。
做主人的认为,他的权力的唯一根源只是那份契约;做仆人的也只是从那份契约去寻找他所以服从的唯一原因。他们之间决不会为契约所规定的彼此地位而发生争执,双方都
第五章 民主怎样改变着主仆关系52
清楚地理解自己所处的地位,并坚守自己的地位。
在法国的军队里,士兵的出身阶级差不多与军官相同,而且士兵也能升为军官。除了军衔之外,士兵认为自己与长官完全平等,而且事实上也是如此。但是,在军旗之下,士兵必须绝对服从长官,而且由于这种服从是自愿的和有明文规定的,所以在执行时非常迅速、确切和易行。
这个例子可以使我们联想民主社会中的主仆关系。
如果以为贵族的家臣有时对主人表现的那种深情热爱或肝胆相照的献身精神也能见于民主社会的主仆关系,那将是愚蠢的。
在贵族制度下,主仆只能偶而相见,有话也往往由第三者传达。但是,两者的关系通常是巩固的。
在民主国家,主仆容易接近,经常直接接触,但他们并不交流思想。
他们的工作是相同的,但他们的利益决不一致。
在这样的国家里,仆人总认为自己是住在主人家里的过客。他们既不知主人的祖先是谁,也不过问主人的后代,并对主人不抱任何长期的希望。那么,他们为什么要使自己的生存依附于主人呢?他们的那种忘我的服务精神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这是因为他们彼此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既然如此,他们的关系也当然要变化。
我认为美国人的实例可以支持我以上的论述。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不能不注意人物和地点的选定。
在联邦的南部,蓄奴制依然存在。因此,我所述的一切并不适用于那里。
在北部,现在做仆人的,大部分是已被解放的奴隶或他
622第三部分
们的子女。在公众的眼目里,这些人的地位尚未确定。法律虽使他们上升到主人的水平,但习惯势力却顽固地加以抵制。
他们自己也没有清楚地认识本身的地位,所以他们的表现几乎总是粗鲁无礼或者过分自卑。
但是,同样在北部各州,特别是在新英格兰,也有相当多的白人为了糊口而暂时受雇于自己的同胞,听从他们的支使。我听说,这些白人仆人一般都恪守职责和工作认真,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生来就比雇主低下,并在听从雇主的支使时亦不觉得难堪。
这使我觉得,他们好象把独立和平等所造成的刚毅气概,或多或少地带进了仆役工作。他们一旦选择了这种辛苦的生活道路,就从不想方设法回避艰苦。他们都相当尊重自己的为人,从不拒绝对主人表示他们在契约中同意的服从。
做主人的,也只要求仆人忠实地恪守契约。他们不要求仆人对他们毕恭毕敬,不强迫仆人对他们忠心耿耿和关怀备至。做仆人的只要勤勤恳恳,他们就满足了。
因此,说民主制度下的主仆关系杂乱无章,那是不正确的。他们的关系是用另一种方式规定的。规章是有的,但与以前的不同。
我在这里并不想去研究我所说的这种新情况是否不如以前的情况或者只是与以前的情况不同,我只想说这种情况是有规章可循和已经固定下来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最重要东西不在于遵守特定的秩序,而在于有秩序可循。
但是,对于在革命的暴风骤雨中奠基的平等所经历的,以及民主制度作为一种社会体制建立之后仍要同偏见和世俗进
第五章 民主怎样改变着主仆关系72
行艰苦斗争的那个悲惨的动乱时代,我又该怎么说呢?
法律已经明文规定,一部分舆论也主张,仆人和主人之间并不存在天生的和永恒的优劣之分。但是,这项新的思想尚未深入主人的头脑,或者勿宁说主人仍从心里反对。在主人的内心深处,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属于特殊的人。但是,他们并不敢直说,而是情不自愿地偏安于一般水平。他们在对仆人发号施令时,既有胆怯的表现,又有苛刻的余威。他们对于自己的仆人,已经不再有长期大权在握者经常产生的那种保护和施惠的感情,而且他们自己也觉得奇怪:不但他们自己变了,他们的仆人也变了。可以说他们对仆人没有过高的要求,只希望仆人有规规矩矩的和经常保持的工作习惯,对其早晚定将辞去的职务表示满意和称心,对一个既不能保护他又不能损害他的人尽力效劳。最后,通过长期的联系而对那些与自己相同、但处境并不比自己强的人表示关心。
在贵族制国家里,做仆人的往往并不因为受人支使而感到下贱,因为他们只知道做仆人,想不到还有其他工作可做,认为他们与主人之间存在的惊人不平等是上帝的某项神秘法律的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结果。
在民主制度下,做仆人的并不低三下四,因为这是他自由选择的临时职业;舆论也不轻视他,主仆之间没有任何恒久的不平等关系。
但是,当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社会制度过渡时,人的思想几乎总要经历一段动摇于贵族主义的臣服观念和民主主义的服从观念之间的时期。
于是,在服从者的眼里,服从逐渐失去其道德价值,他
822第三部分
们不再认为服从是某种神圣的义务,并且仍然从自己没有过上纯人生活的观点去看待服从。在他们看来,服从既不是神圣的,又不符合正义。他们把服从看成是一种虽不光采,但可以获利的行为。
在这个时期,仆人的脑海里开始浮现出一种模糊而不完整的平等观念。最初,他们还不知道他们有权享受的平等是在处于仆人的地位当中就能获得,还是只有摆脱仆人的地位后才能获得,而且从内心深处对自己所处的受人支使、但能获得收入的低卑地位表示反感。他们同意受雇于人,但在听人支使时又面带愧色。
他们喜欢仆役工作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但对主人本人并不喜爱。或者更正确地说,他们还不了解自己为什么没有成为主人,而总是把支使他们的人视为非法剥夺他们的权利的人。
这时,在每个公民的家里便出现了与政治社会里呈现的可悲情景有些类似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公民的家庭里,一些互相怀疑的敌对力量之间不断地进行明争暗斗:做主人的心怀敌意,但表面上和蔼可亲,做仆人的也持有敌意,但不隐瞒自己的反抗;一方企图通过种种不公正的限制来推脱其供养和付酬的义务,另一方则设法推脱其服从的义务。管理家务的权柄在两者之间漂浮,谁都想把它抢在自己的手里。
他们分不清权威和专横、自由和任性、权利和本分的界线,谁都没有正确理解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己能够做些什么,自己应当做些什么。
这样的状态决不是民主状态,而是革命状态。
第六章 民主的制度和民情为什么倾向于提高租金和缩短租期
我对仆人和主人所作的论述,在一定范围内也适用于地主和佃户。但是,关于这个题目,应在这里单独讨论。
在美国,严格说来没有佃户,人人都是自己所耕土地的持有者。
应当承认,民主的法制有一种促使地主的人数增加和佃户的人数减少的强大倾向。
但是,美国当前发生的一切变化,主要还是应当归因于它的国土环境,而很少来因于它的制度。
在美国,土地的价格便宜,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成为地主。
土地的收益不大,产品只能勉强地抵住地主和佃户的投资。
因此,美国在这方面与在其他方面一样,都是比较特殊的,如拿土地方面的制度作为美国的典型制度,那将是错误的。
我认为,无论是在民主国家,还是在贵族制国家,将来都还会有地主和佃户。但是,民主国家里的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将会是另一种样子。
在贵族制国家,租种土地不仅要支付租金,而且要对地主表示尊重和关怀,还要为地主服劳役。在民主国家,佃户只付租金就可以了。当一个家庭的地产被分给数个子女或出卖后,这个家庭与土地的永恒关系便随之消失;而地主和佃
032第三部分
户之间的关系,只是根据契约建立的暂时关系。他们为了议定契约的条款而定期相会,定了契约之后便各自东西。他们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是利害关系使他们结合在一起。
他们在一起讨价还价做交易,其唯一的目的在于赚钱。
随着地产的日益向小划分和财富日益向全国各地分散,国内到处便出现了家道式微的破落户和欲壑难填的暴发户。
对于所有这些人来说,任何一点收入都是一件大事,谁也不想放弃自己的一点点好处和使自己的收入受到些微损失。
由于各个等级逐渐交融,巨富和赤贫越来越少,地主和佃户在社会条件方面的差距也一天比一天缩小,地主不再天生就比佃户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两个地位平等和都想摆脱困难的人之间,除了金钱之外又有什么能够成为他们签定租赁契约的基础呢?
一个拥有万顷良田和成百农场的人深深知道,他同时要赢得成千上万的人的心。在他看来,为此下一番功夫是值得的。为了达到这样一个重大目的,他情愿作出一些牺牲。
只有几顷土地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考虑,他不必设法去争取佃户的好感。
贵族制度不能象一个人那样在一天之内便死掉;它的原则逐渐地不受人们欢迎之后,才能从法律上加以打击。
因此,远在对贵族制度宣战以前,使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联结起来的那条锁链就已经开始断裂了。前者对后者漠不关心和表示轻视,后者对前者心怀忌妒和仇恨。穷人与富人的接触越来越少,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坏。地租日益提高。所有这一切还不是民主革命的终结,而只是它行将来临的明确预告。自行
第六章 民主的制度和民情为什么倾向于提高……132
堕落并最终失去民心的贵族制度,就象一棵根部已经枯死的大树,它长得越高,越容易被风吹折。
近50年来,地租的猛涨现象不仅见于法国,而且遍及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据我看,工农业在此期间取得的惊人进展,并不足以解释这个现象。为了说明这个现象,必须求助于另一个更有说服力、但比较隐秘的原因。我认为,应当到一些欧洲国家已经采用的民主制度中和正在以或大或小的力量激发其他各国民心的民主热情中去寻找这个原因。
我常常听到一些英国大地主自庆,说他们现在所收的地租比他们的父辈多得多了。
他们的自鸣得意也许有理,但究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其所以然。他们以为自己得到了一笔纯收入,其实这只是一项交易。他们得到了现金,但是让出了权势;他们在财钱上得到了好处,可是不久就要在权利上有所损失。
还有一个迹象可以使人容易感到,一场民主大革命正在进行或即将来临。
在中世纪,所有的土地几乎永世出租或至少是长期出租。
在我们研究中世纪的家庭经济时可以见到,那时为期99年的租期比我们现在为期12年的租期还要普遍。
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家庭是永存不灭的,人们的身分似乎是永远固定不变的,整个社会也好象固若磐石,以致人们认为决不会发生任何动乱。
但在平等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们不难形成一种观念,认为没有什么事是永远不变的。事物无常的观念控制了人们的思想。
232第三部分
在这种思想情绪的支配下,地主以及佃户本人就对长期的义务产生一种本能的嫌恶感。他们双方都害怕自己被眼前对他们有利的租约长期束缚下去。他们忐忑不安,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处境就发生骤变。他们感到自身难保,唯恐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旦有变,就可能因放弃昔日习以为常的东西而感到心伤。他们的这种担忧是有理由的,因为在民主的时代,在一切变化的事物中最容易变化的就是人心。
第七章 民主对工资的影响A
我在上面关于仆人和主人的叙述,大部分也可用于雇主和工人。
随着社会等级的界限日益模糊,原来的大人物不断没落,而原来的小人物不断上升,以及人们的贫富不再祖祖辈辈不变,工人和雇主之间存在的事实上的和观点上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工人对他们的权利、前途和本身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产生了新的雄心和新的希望,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他们时时把贪婪的目光投向雇用他们的人的收益。为了能同雇主分享好处,他们努力争取提高劳动报酬,而且照例能够达到目的。
在民主国家也同在其他国家一样,大部分实业是由在财富和教育上都高于所雇工人的一般水平的人经营的,而且都很赚钱。这种实业家为数甚多,他们的利益各不相同,因而他们很难通力合作。
而在工人方面,当他们认为自己的劳动报酬不公平时,几
应当承认,托克维尔对美国工人阶级社会状况的分析是极其概括的。读者A如有兴趣研究这个问题,可读下列著作:康芒斯等人的《美国劳工史》,共4卷,纽约,1926—1935年;哈里斯:《美国劳工》,耶鲁,1938年;米特拉尼:《美国概览》,伦敦,1946年;帕斯克:《美国人民政治和社会史》(是一部巨著)
,巴黎,1924—1931年;弗兰克:《1919年至1949年美国经济和社会史》,巴黎,1950年。——法文版编者
432第三部分
乎总有把握拒绝给雇主服务。
在这两个阶级之间不断进行的斗争中,工资一直是主要问题。双方势均力敌,互有胜负。
但是,可以断言,工人的利益将会愈来愈占上风,因为他们已经争得的高额工资将使他们一天比一天减少对雇主的依附,并随着他们的日益独立,他们将会更加容易争取工资继续提高。
现在,我以目前在我们法国和世界上的几乎所有国家还很兴盛的一种实业即种植业为例来说明。
在法国,为他人当雇工种地的人,大部分也自己拥有一小块土地。
他们依靠这块土地,不去当雇工也可以勉强糊口。
这些人向大地主或附近农户提供劳动力时,如果对方出的工钱太低,他们就会留在家里种自己的那块地,并等待更好的受雇机会。
我认为,就农业工人的整个情况来看,可以说工资的缓慢递增是在民主社会发生作用的一般规律之一。人们的身分越来越平等,工资也越来越提高;而工资越来越提高,又反过来促使身分越来越平等。
但是,在我们目前这个时代,却出现了一个十分不幸的例外。
我在以前的某一章已经指出,被挤出政治社会的贵族是怎样涉足到某些实业部门,并通过另一种形式在其中建立起他们的统治地位的。
这个情况,对工资的水平发生了极大的影响。
只有早就非常有钱的人,才能创办我所说的大型实业,所
第七章 民主对工资的影响532
以能够创办这种实业的人为数甚少。由于人数少,他们就可以容易彼此联合起来,随意规定工资。
反之,他们的工人为数众多,而且在不断增加。因为有时生意异常兴隆,在这个期间工资也会特别高,从而把附近的人吸收到工厂里来。但是,人们一旦进入工厂劳动,我们就将看到他们不能再摆脱这种劳动,因为他们在工厂里很快养成的心身方面的习惯,使他们不适于再从事其他劳动。一般说来,这些人文化低,手艺差,积蓄少。因此,他们几乎全受雇主的摆布。当竞争和其他意外情况使雇主的利润减少时,雇主几乎可以任意降低工资,并且不费吹灰之力把财产上的损失从雇工的身上捞回来。
如果工人一致起来罢工,则雇主有钱,不致于破产,可以悠然等待,等着贫困迫使工人就范;而工人为了不致饿死,就得天天劳动,因为他们除了一双手之外,一无所有。雇主的压迫使他们长期匮乏,而且越穷越容易受压迫。这是一个他们永远无法逃脱的恶性循环。
因此,对于一个行业的工资有时突然上涨之后又长期跌落下去,而另一个行业的劳动报酬虽然一般只是缓慢地上升,但毕竟是不断增加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
我们这个时代的产业人口所处的可悲的从属地位,是一个例外现象,同他们周围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是,正因为这个理由,任何其他情况都没有这个情况严重和更值得立法者特别注意,因为当整个社会都在变动的时候,很难有一个阶级保持不变,而当大多数人都在不断开拓新的生财之路时,也很难让某些人安然自得地去满足他们的需要和欲望。
第八章 民主对家庭的影响
以上,我考察了身分的平等在民主国家,尤其是在美国是怎样改变了公民之间的关系的。
现在,我想再进一步,深入到家庭的内部。我在这方面的目的不是寻找新的真理,而是阐明已知的事实与我的题目有什么关系。
大家都已看到,在我们这个时代,家庭的各个成员之间已经建立起新的关系,父子之间昔日存在的差距已经缩小,长辈的权威即使没有消失,至少也已经减弱。
类似的情况也见于美国,但它更使人注目。
在美国,始终就不存在罗马人和贵族就“家庭”这个词的含义所理解的那种家庭A.美国人只是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才具有家庭意识。
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父亲实行家庭专政,子女不得抗拒。子女的年幼无知,使这种专政成为必要;而子女们的利益,以及父亲的无可争辩的优势,又使这种专政成为合理合法。
但是,美国人达到成年之后,子女必须服从父母的关系便日渐松弛。他们先是在思想上自己做主,不久便在行动上
欲了解美国家庭的现实情况,可参阅福尔索姆:《家庭与民主社会》,伦敦,A1948年。——法文版编者
第八章 民主对家庭的影响732
自主。
严格说来,美国人没有青年时期。
少年时代一结束,人便自己闯天下,开始走其自己的人生道路。
如果认为这是一场家庭内部斗争的结果,做儿子的在这场斗争中以违反道德的办法取得了父亲拒绝给予他的自由,那将是错误的。促使做儿子的要求自己独立的那些习惯与原则,也在使做父亲的承认儿子享有独立是他的不可抗拒的权利。
因此,前者绝对不会有那种人们在摆脱压制他们的权势之后还将长期怀恨在心的愤懑感情,而后者也决不会产生那种在失去权势之后通常会随之而来的痛苦和气愤的遗憾感觉。
这就是说,做父亲的早已看到他的权威总有一天期满,这个期限一旦到来,他便自愿放权;而做儿子的也已事先知道,他自主的日子必将到来,可以十拿九稳地获得自由,就象一份财产必归他所有,谁也不想来抢似的。

①但是,美国人还从来没有想过,象我们法国人所做的那样,做父亲的死后便被剥夺其处理遗产的自由,从而丧失某权力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美国,遗嘱的设立效力是无限的。
也和在其他几乎所有方面一样,在这方面亦不难看到,美国的政治立法远比法国的民主,而法国的民事立法则比美国的无限民主。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
法国的民事立法是由一个人一手炮制的,他认为在不直接和不间接反对他的权力的一切事情方面满足同时代人的民主激情,是符合他的利益的。只要人民不企图利用他们通行的某些原则去干预国政,他愿意让人民利用这些原则去管理财产和治理家庭。而在民主的激流冲击民法时,他也有把握用政治法令容易得到保护。这种作法既巧妙又自私,但是,这样的妥协办法不可能持久,因为日久天长之后,政治社会总要成为市民社会的表现和形象,而且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说在一个国家之中,再没有比民事立法更具有政治彩色的了。
832第三部分
试述一下家庭方面发生的这种变化是如何与我们眼前即将完成的社会和政治革命密切相关的,也许不无用处。
有一些重大的社会原则,或被一个国家到处推行,或不准它们在各地存在。
在等级森严的贵族制国家,当局从不向其统治下的全体臣民直接呼吁或求援;因为人人彼此都是受一定的关系约束的,所以只要上层人物发号施令就可以了,其余的人一定追随。这种情况也见于家庭和由一个人领导的一切社团。在贵族制国家,社会实际上只承认身为一家之长的父亲的存在,做子女的只是通过父亲而与社会发生关系。
社会管束做父亲的,做父亲的管束其子女。因此,做父亲的不仅有天赋的管教子女的权力,而且被赋予对子女发号施令的政治权力。他既是家庭的创造者,又是家庭生计的维持者,而且也是家庭里的行政长官。
在民主制度下,政府的权力及于人民群众中的每一个人,以同样的法律直接地治理每一个人,不需要有父亲那样的中间人。在法律上看来,做父亲的不过是一个比子女年龄大和有钱的公民而已。
当大部分人的身分极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又是永久性的时候,关于首长的观念就在人们的想象中成长起来;即使法律不给予这个首长以特权,习惯和舆论也会让他享有之。
反之,当人们彼此之间无大差别,而且不再永远有高低之分的时候,关于首长的一般观念就将日益淡薄和模糊;即使立法者硬凭自己的意志强把一个人安排在首长的位置上,叫他对一个下属发号施令,也是没有用的,因为民情在使这两个人
第八章 民主对家庭的影响932
彼此日益相近,逐渐走向同一水平。
因此,即使我从未见到一个贵族制国家的立法机构曾授予家长以独享的特权,我也不能不确信贵族制国家的家长的权力比民主国家的更受尊重和更为广泛,因为我们知道不管法律有无规定,首长在贵族制国家总比在民主国家地位高,而下属则与此相反,即在前者低于在后者。
当人们在生活中主要是缅怀过去而不是重视现在,更多的是考虑祖先的想法而不是研究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做父亲的便成为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天然的和必然的桥梁,成为联系和连结上一代和下一代的套环。因此,在贵族制度下,做父亲的不仅是家庭的政治首长,而且在家庭里是传统的继承人和传代人,是习惯的解释人,是民情的仲裁人。
他说话时,家庭的成员要洗耳恭听;对待他只能毕恭毕敬,并且要爱得始终诚惶诚恐。
当社会情况变得民主,人们以自己判断一切事物作为基本原则,并认为这样做是正确和合理的,只把祖传的信念作为参考而不视为规范的时候,父亲的见解对于子女的影响力,正如他的合法权力一样,便将大为降低。
民主制度导致的分家,其最显著的后果或许是父子关系的改变。
当一家之主的父亲财产不多时,他和儿子将长期同住在一起,共同参加同样的劳动。
习惯和需要使他们联合在一起,并且不得不时时刻刻彼此交谈。因此,在他们之间不能不建立起一种不拘形式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使做父亲的权威减少绝对性,并且很少讲究尊敬的表面形式。
042第三部分
然而,在民主国家里,拥有这样少量财产的阶级,正是能够使思想产生力量和使民情发生转变的阶级。这个阶级使它的意见,同时还有它的意志,到处占据统治地位;甚至最想抗拒它的领导的人,最后也听任自己去仿效它的做法。我就看到一些激烈反对民主的人,曾容忍他的子女用“你”而不用“您”来称呼他们。
因此,随着贵族失去权势,父母的那种严肃的、约定俗成的、合法的权威也不见了,而在家庭之内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总的来说,我不知道社会是否由于这种变化而受到了损失,但我确信个人却由此得到了好处。我认为,随着民情和法制日益民主,父子关系也会更加亲密和温和,而不象以前那样讲究规矩和仰仗权威;他们之间的信任和眷爱也往往是坚定的。看来,父子的天然联系是紧密了,但他们的社会联系却松弛了。
在民主的家庭里,做父亲的除了表示老人对子女的爱抚和向他们传授经验之外,并没有任何权力。他的命令可能无人遵从,但他的忠告一般会发生作用。虽然子女们对他不是毕恭毕敬,但至少对他表示信任。子女同他交谈没有固定的礼节,而是随时可以同他谈话,经常向他请教。在这里,家长和长官的身分不见了,但父亲的身分依然存在。
为了判明两种社会情况在这方面的差异,只看一看贵族时代留下来的一些家书就可以了。
书信的文体经常是端庄、死板和生硬的,而且文字冰冷得使人心里感觉不到一点热乎气儿。
第八章 民主对家庭的影响142
反之,在民主国家里,儿子写给父亲的信中,字里行间总有某些随便、亲密和依恋的表现,一看之下就知道家庭里建立了新的关系。
这样的变革也在改革兄弟姊妹的相互关系。
在贵族的家庭里,也象在贵族社会里一样,人人的地位是早已规定好了的。不只是父亲在家庭里另成一级,享有广泛的特权,就是子女之间也不平等。子女的年龄和性别,永远决定着他们每个人在家里的地位,并使其享有一定的特权。
民主制度把这些壁垒大部分废除或减少了。
在贵族家庭里,长子继承大部分家产和几乎全部权利,所以他将来一定成为家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兄弟们的主人。他尊贵有权,而兄弟们则平庸和依附于他。但是,如果认为在贵族制国家,长子的特权只能给他自己带来好处,那也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会引起兄弟们对他忌妒和怀恨。
长子一般都竭力帮助他的兄弟们发财致富和获得权势,因为一个家族的显赫必然反映在它的代表的身上。而且,做弟弟的也设法协助长兄进行一切事业,因为族长的显赫和权势使他更能去扶掖家族的各支。
因此,贵族家庭的成员彼此联系得极为密切,他们的利益互相关联,他们的想法也颇为一致,但是他们的心却很少互通。
民主制度也使弟兄间互相依靠,但依靠的方式与贵族的不同。
根据民主的法制,一家的子女是完全平等的,从而也是自主的。没有任何东西强制他们彼此接近,也没有任何东西
242第三部分
迫使他们互相疏远。
因为他们血统相同,在同一家庭里成长,受到同样的关怀,没有任何特权使他们各不相同和把他们分成等级,所以他们之间从小就容易产生亲密无间的手足情感。
成年之后形成的关系,也不会引起他们破裂不睦,因为兄弟的情义在使他们日益接近,而不会使他们反目。
因此,在民主制度下,使兄弟们互相接近的并不是利害关系,而是对往日的共同回忆,以及思想和爱好的自由共鸣。
民主制度虽然要使他们分家析产,但能使他们的心灵融洽。
这种民主的民情的魅力十分强大,以致拥护贵族制度的人也不再愿意遵守贵族制度了,并在体验若干时日之后,肯于放弃贵族家庭的那种毕恭毕敬的和刻板冷漠的规矩。只要他们能够放弃他们原来的社会情况和法制,他们随时都可以接受民主制度下的家庭习惯。但是,这项工作还牵涉另一个问题,即不忍受民主的社会情况和法制,就享用不了民主的家庭习惯。
我对于父子之爱和手足情义所述的一切,从人性本身自发产生的一切情感来说,也应当说是合情合理的。
当一种思想和一种感情是由人所处的一种特殊情况产生出来的时候,这种情况一发生变化,它们便不复存在。因此,法律虽然可以把两个公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当这项法律废除后,他们便彼此分离了。再没有比封建社会把主仆联系起来的那种民情更具有紧密的联结作用了。但在如今,这两种人已各自东西,互不相识了。往昔使他们结成主仆关系的那些畏惧、感激、敬爱的感情,已经荡然无存,而且一点痕迹也没有了。
第八章 民主对家庭的影响342
但是,人类的天生感情却不能如此。即使法律要以某种方式驾驭这种感情,也很少能够制服;法律在想加剧这种感情时,也很少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这种感情只是依靠本身的力量,就能永远强大。
民主制度使几乎所有的旧社会习惯失效或消迹,鼓励人们去接受新的社会习惯,从而使旧社会习惯所产生的感情大部分消失。
但是,民主制度对于其余的习惯只是做了改进,而且往往是赋予它们以原来没有的活力和温和性。
我认为,只用一句话来概括本章和以前各章所表述的思想,并非不可能。这句话是:民主制度松弛了社会联系,但紧密了天然联系;它在使亲族接近的同时,却使公民彼此疏远了。
第九章 美国年轻女性的教育
没有一个自由社会没有它的民情,而且正如我在本书上卷已经说过的,社会的民情是由女性创造的。因此,凡是影响妇女的地位、习惯和思想的一切东西,在我看来都具有重大的政治作用。
在几乎所有的信奉新教的国家里,年轻女性的行动自主性都比在信奉天主教的国家里大得无比。在象英国那样的保有或获得自治权利的新教国家里,这种独立自主性更大。因此,在这样的国家里,自由便通过政治惯例和宗教信仰而进入每个家庭。
在美国,新教的教义正和非常自由的政治体制和非常民主的社会情况互为补充,而且没有一个地方的年轻女性能象美国的年轻女性那样完全自主。
美国的女青年早在达到结婚年龄以前,便已开始逐步不受母亲的监护;在她们还完全没有走出童年时期,就已经自己独立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单独行动;人生的宏大场面不断地展现在她们的面前,父母不但不干预她们去看这个场面,而且让她们每天细致地去观察它,叫她们学会冷静正确地去正视它。因此,社会上的邪恶和危险很早就呈现在她们的面前;她们能够看清这些邪恶和危险,在作判断时不抱任何幻想,并且敢于面对它们,因为她们相信自己有
第九章 美国年轻女性的教育542
足够的力量来应付,认为周围的人似乎也在这样想。
因此,几乎不可能指望在美国的女青年身上见到情窦初开时期表现出来的那种处女的稚气,更不可能见到欧洲女青年在从童年过渡到青年时通常伴有的那种天真无邪的风韵。
美国妇女,不管年龄大小,都很少表现出孩子气的怯懦和无知。同欧洲的女青年一样,她们也想取悦于人,但她们却清楚地知道应当付出什么代价。即使她们没有投身于邪恶,至少知道世间有邪恶。与其说她们有高尚的精神,不如说她们有纯洁的情操。
当我看到美国女青年在欢欢喜喜的交谈中发生争执时能够极其巧妙地和泰然自若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话语时,往往使我吃惊不已,几乎为之倾倒。一位哲学家在一条狭道上可能跌倒百次,可是美国女青年却能轻易地走过去而不发生意外。
其实,人们不难看到,美国妇女甚至在年纪轻轻的时候,便已完全是自己的主人;她们尽情享受一切被允许的享乐,但从不沉湎于任何一种享乐;尽管她们往往好象随随便便,但她们的理智决不会失去其控制作用。
在法国,我们还在自己的观点和爱好当中令人不可思议地掺有历代的残余,以致往往对妇女施以贵族时代那样的严加管束、隐居深闺、几乎可以说是修道院式的教育,而在民主社会建立以后,又立即把她们弃之于这个社会必然产生的混乱之中,不加指导和支援。
美国人对他们自己的做法是很满意的。
他们认为,在一个民主社会里,个人的独立是不可或缺
642第三部分
的重大原则,青年人应当早熟,趣味不必持久,习惯可以改变,舆论通常应当是不定的和无力的,父权应予削弱,夫权应被否认。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断定,压抑妇女发自内心的最强烈感情是无济于事的,而最稳妥的办法是教导她们以自己控制这种感情的技能。由于他们无法防止妇女的贞操常遭破坏的危险,所以他们希望妇女自己去保卫贞操,依靠妇女的自由意志力,而不依靠那些已经摇摇欲坠或已被推翻的限制措施。他们不是让妇女怀疑自己无能,而是不断设法增强妇女的自信力。由于他们不可能而且也不希望女孩子长期处于完全无知状态,所以他们便及早授予女孩子以处理各种事务的初步知识。他们不向女孩子隐瞒世间的腐败情形,而且愿意叫女孩子一目了然,使其养成抵制腐败的能力。
他们认为,与其特别重视女孩子的贞洁,莫如培养她的操行。
尽管美国人是一个笃信宗教的民族,但他们并不只是依靠宗教来使妇女保卫贞操,而且也设法武装妇女的理智。他们在这方面采用的方法,与在其他许多方面采用的相同。首先,他们积极努力,以使妇女在运用个人的独立自主时有所节制;其次,在用尽人为的力量之后,才求助于宗教。
我知道,这样的教育不是没有危险的;我也不是不知道,这样的教育可以发挥妇女的判断力而抑制她们的想象力,使妇女虽有德行但感情冷淡,而不能成为男人的婚妻和亲密伴侣。即使这样的社会比较安定和更有秩序,家庭生活也往往缺乏温暖。但是,这些还是等而次之的缺陷,而且为了更大的利益,可以不去计较。事情到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地步,使
第九章 美国年轻女性的教育742
我们只能做一种选择:必须实行民主的教育,以使妇女免遭民主的制度和民情将会给妇女带来的危害。
第十章 年轻女性怎样习得为妻之道
在美国,妇女结婚以后,便永远失去她的独立自主。年轻的未婚女性虽然不象在其他国家那样受到严格管束,但是成为人妻之后,就要承担沉重的义务。年轻的未婚女性,在出嫁前于父亲家里可以享受自由和乐趣,而出嫁后住在夫家就象进了修道院。
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情况,或许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矛盾。其实,美国妇女从前一种情况过渡到后一种情况,是很自然的。
笃信宗教的人民和重视实业的民族,对于婚姻具有一种极其严肃认真的观点。前者认为妇女在生活户循规蹈矩是民情纯朴的最好保证和最明显标志,后者认为这是家庭安定和繁荣的最可靠保障。
美国人既是清教徒,又是商业民族。因此,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经商习惯,都使他们要求妇女具有自我牺牲精神,使自己的乐趣永远服从于事业,而在欧洲却是很少要求妇女这样做的。因此,在美国占有统治地位的严峻舆论,便把妇女牢牢地封闭在只顾家庭的利益和责任的窄小圈子里,不准她们越出雷池一步。
美国的女青年一进入社会,便发现这些观念早已根深蒂固,看到从这些观念推衍出来的规矩,并很快确信自己一和
第十章 年轻女性怎样习得为妻之道942
当时通行的习惯背道而驰,她的安宁和声名,甚至她的社会存在,都有立即遭到破坏的危险。但是,由于她在理智上已有坚定的认识,她所受的教育又使她养成了刚毅的习惯,所以她有顺应社会的能力。
可以说正是由于她享有独立,她才在需要牺牲的时候得以鼓起勇气去忍受牺牲,而且毫不抵制和没有怨言。
此外,美国妇女结婚后受到束缚,决不是由于自己单纯和无知而落入预设的陷阱。她们婚前接受的教育,已使她们知道自己将来应当如何,而且结婚这个枷锁是她们在没有别人干预之下自己套在脖子上的。她们勇敢地接受了新的生活条件,因为这是她们自己选择的。
在美国,父母的管束是不严的,而夫妇的约束则是很严的,所以一个青年女性只有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衡量才结婚。
在美国,决没有早婚现象。因此,美国妇女只有在她们的理智经过锻炼和达到成熟的时候,才决定结婚;而其他国家的大部分妇女,通常是在结婚之后才开始锻炼她们的理智和使其成熟的。
而且,我决不认为美国妇女结婚后在整个生活习惯方面随即发生的这个巨大变化必定是出于舆论的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她们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意志力来承受这个变化的。
择偶的时期一到,自由的世界观所培养和加固的那个冷静而严肃的理智便告诉美国妇女:结婚后继续轻浮和自我作主只能造成无止无休的争吵,而决不会得到乐趣;未婚女青年的娱乐不能成为已婚妇女的消遣,已婚妇女的幸福源泉是她丈夫的家。由于她们事先就已看清,只有一条道路可以使
052第三部分
其家庭得到最大幸福,所以她们一开始便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一直走到头而不后退。
美国少妇表现出来的这种意志力,在适应新的情况所带来的严格义务而不诉苦时,也在她们接受生活中的一切重大考验上反映出来。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个人命运象美国人那样动荡不定。在美国,同一个人在人生的旅程中多次沉浮,即由富变穷,又由穷致富的现象,并不罕见。
美国妇女总是以冷静而坚定的毅力来对待这种巨大变化的。
可以说她们的欲望是随着她们的贫富变化而能伸能缩的。
正如我在本书上卷所说的,每年移居西部荒凉地区的冒险家,大部分是早年定居在北部的英裔美国人。其中有许多人在故乡本已享有舒适的生活,但仍大胆地冒险前来追逐财富。他们带着妻子同行,使她们同尝在干这种事业的初期总要遇到的无数艰险困苦。我甚至在西部荒漠的边缘地带,也常常遇到一些在大城市的舒适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少妇,她们几乎是结婚后刚刚离开父母的豪华住宅,就来到森林里的简陋茅屋的。疾病、孤独和沉闷,都没有使她们丧失勇气。她们的面容显得憔悴,但她们的神色却是坚毅的。她们既有忧郁的表情,又有果敢的气概。
(B)
我毫不怀疑,这些美国少妇在她们的初等教育中就已养成她们在这种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力量。
因此,美国的妇女早在年轻时期就已习得为妻之道。她们在生活中担当的角色改变了,日常的生活习惯也不同了,但她们的精神仍然照旧。
第十一章 身分平等在美国怎样有助于维护良好的民情
有些哲学家和历史学家说过或对人当面讲过,妇女的情操是随她们的居住地离赤道远近而变化的,即离赤道越远就越端庄,离赤道越近就越不端庄。这种说法是回避难题的最好办法。
按照这种说法的意见,只用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圆规,立刻就可解决人性方面表现出来的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不认为这个唯物主义理论是依据事实建立起来的。
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表现,一个时期重视贞洁,而另个时期显得淫荡。因此,一个国家的民情是否正派或放荡无羁,取决一些可变的原因,而决不只取决于该国的不变的地理位置。
我并不否认,在一定的气候下,性的相互吸引力激起的情欲是特别强烈的。但是,我认为社会情况和政治制度,经常是能够激发或抑制这种天生的情欲的。
尽管访问过北美的旅游者们在若干问题上意见并不一致,但他们全都承认那里的民情比其他任何地方都端庄得无限。
显然,美国人在这一点上比他们的祖辈英国人优越得多。
只对这两个国家进行初浅的观察,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英国,也象在欧洲其他一切国家一样,人们总是怀着
252第三部分
恶意评论妇女的弱点。人们经常听到哲学家和政治家叹惋民情不够正派,而文学家也每天在这样虚构他们的作品。
在美国,所有的书刊,长篇小说也不例外,都把妇女构想为玉洁冰清,没有人在书中讲述男女的风流韵事。
美国的这种十分正派的民情,毫无疑问部分地来因于它的国土、种族和宗教。但是,在其他国家也有的这一切原因,还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要求助于某一特殊的理由。
我认为,这个特殊的理由就是平等和由此而来的各项制度。
(C)
身分的平等,不是只依靠本身去使民情正派的,但毫无疑问它能使民情容易正派和加速正派。
在贵族制国家,出身和财势不同的一男一女,往往不能结婚。情欲可能使他们结合,但是,社会情况和由此产生的观念,却阻止他们结成白头偕老的正式夫妻。因此,必然出现许多露水夫妻和不公开夫妻。这是大自然在暗中报复法律加于它的限制。
当身分的平等把男女间的一切想象的和实际存在的隔障推倒之后,情形就不这样了。这时,任何一个少女都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喜欢她的男人的妻子,而婚前的伤风败俗行为也将难于实现,因为情欲虽然容易使人冲动和轻信,但你无法使一个女性在你完全可以自由结婚但你却不同她结婚的时候,相信你还在爱她。
这个原因对婚后生活也发生同样作用,只不过转为间接一些而已。
第十一章 身分平等在美国怎样有助于维护良好的民情352
无论是在正搞不合理之爱的人看来,还是在许多想要搞这种爱的人看来,再没有比强迫婚姻或随机结合更能使不合理之爱合理化了。

在女性永远可以自由选偶而且教育使她们能够做出最佳选择的国家里,舆论对她们的过错是决不宽容的。
美国人的严肃精神,也部分地来因于此。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种负担很重的契约,但又必须严格执行其中的一切条款,因为他们事先就可以知道这一切条款,而且享有拒不缔约的完全自由。
使夫妇在婚后必须更加忠贞的约束,也在使他们更加容易忠贞。
在贵族制国家,结婚的目的与其说是使两个人结合,不如说是使双方的财产结合。因此,有时在订婚时男方已经上学读书,而女方还在被哺乳。以联合双方的财产为目的的夫妇关系会使双方心生异念,也是不足为奇的。这是契约的本
①读一读欧洲的各种文学,就不难确认这个真理。
当一位欧洲作家想要在一部小说中描写我们在婚姻中常见的悲惨结局时,他必然先向读者交代这是一对很不般配的或强制结成的夫妻,以引起读者的同情。
尽管长期以来已经养成的过分宽容的人生态度至今仍在松弛我们的民情,但是作家如不先把书中人物的缺点描写得情有可原,他就很难使我们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关心。这种写法准保作家获得成功。我们天天所见的一切,也在熏陶我们采取宽容态度作为长远之计。
美国的作家不会向他们的读者表示他们对书中人物的缺点持有如此明显的原谅态度。他们的习俗和法律不准他们如此,而且由于他们没有指望将来可以描写淫荡情节,所以他们便不想写这些东西了。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所以很少,应当部分地归因于此。
452第三部分
质自然产生的结果。
反之,当任何人都能永远自己选偶,不受外来的干涉和指使时,使男女接近的,通常只能是爱好和思想的一致。这种一致又可以使他们相倚为命和巩固夫妇关系。
我们的父辈对婚姻有过一种古怪的看法。
由于他们见到当时刚刚流行的少数恋爱结婚几乎都造成了悲剧的结局,所以断言这类事情听凭当事人的心意是极为危险的。在他们看来,萍水相逢可能比精挑细选还好。
但是,指出他们所见到的事例什么也不能证明,并不十分困难。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民主国家在赋予妇女以自由选偶的权利时,也要设法事先使妇女的头脑具备进行这种选择的知识,使她们的意志产生能够进行这种选择所需要的力量;而贵族制国家的少女,在不顾父母的权威而私奔,将自己委身于一个她们既无时间了解其情况,又无能力判断其好坏的男子时,就缺乏这一切保障。因此,她们初次运用自由意志时就失误,她们没有受过民主教育就在结婚方面仿效民主的习惯,结果犯了如此惨痛的错误,都是不足为奇的。
但是,还不止于此。
当一男一女想要突破贵族的社会情况所造成的各种不平等而结合时,他们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在打破或削弱必须遵守父母之命的束缚之后,他们还要尽最后的努力去战胜习俗的势力和舆论的专横。最后,当他们费尽九牛之力达到心愿时,还将遭到亲友的白眼:被他们打破的偏见,使亲友同他们疏远了。这种情况不久便要挫伤他们的勇气,使他们
第十一章 身分平等在美国怎样有助于维护良好的民情552
感到心里难受。
因此,即使这样结婚的一对夫妻一开始就很不幸,而且后来还可能犯罪,那也不应归咎于他们的自由选择,而应当归因于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允许他们进行这种选择的社会里。
还不要忘记:粗暴地阻止一个人不犯一般的错误,几乎总要同时驱使他失去理智;合法地使一个人敢于向他的时代和国家通行的观念宣战,同时也要让他在精神上做好进行暴力的和冒险的斗争的一定准备,而凡是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不管他走到哪里,都很少能够得到幸福和很少能够有善行。顺便提一下,在一些最必要的和最神圣的革命中之所以很少见到温和而稳健的革命家,其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在贵族制度时代,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萍水相逢,一见钟情,除了个人的意见和爱好以外,其他一切条件都不考虑,就仓促结为夫妻,而婚后不久就见异思迁而乱搞和出现悲剧,乃是无须惊奇的。但是,如果这种结合能按事物的常规和自然秩序进行,受到社会情况的支持,承认父母的权威,得到舆论的赞扬,则毫无疑问,家庭内部的和睦将更加增加,夫妻间的忠贞将更好地得到遵守。
在民主国家,几乎所有的男人都参与政治生活,从事一种职业;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的财产不多,做妻子的就不得不终日留在家里,以便亲自主持家政,精心管理家务的一切细节。
男女双方的这种性质不同的必须承担的劳动,就象一道天然的屏障妨碍着性生活,使一方的性冲动日益稀少和不如以前兴奋,而另一方的抵制也便更加容易。
652第三部分
这并不是说身分的平等一定能使男人忠贞不已,但它能使男人的伤风败俗行为减少危险性。由于这时谁也没有余暇和机会去评论某人是否想保持贞操,所以就出现了既有大量的娼妇,又有众多的贞节妇女的现象。
这种情况虽然造成了个人的可悲不幸,但并不妨碍整个社会继续活跃和坚强。它既不会破坏家庭的纽带,又不会使民情颓靡。
使整个社会陷入危险的并不是某几人的严重腐化,而是所有人的普遍堕落。在立法者看来,卖淫远远没有通奸可怕。
平等使人所过的这种忙乱的和到处奔波的生活,不但使人无暇沉湎于谈情说爱,而且还通过一个比较隐秘的、但是比较可靠的办法,使人避开谈情说爱。
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工商阶级的思维习惯;他们的头脑比较严谨,注重实际,爱用心计,可以随时不囿于理想而追逐某一摆在眼前的目标,把这一目标视为自然的和必然的向往对象。因此,平等并没有破坏人们的想象力,但却限制了它的活动,只准许它在地面上低空盘旋。
民主国家的公民最不愿意幻想,也决不喜欢悠然耽于通常是在事前发生的并可能使心潮起伏的孤独冥想。
不错,他们十分重视那种可以使生活美好与安定的深厚的、认真的和恬静的情感,但不愿意追求那些可以干扰生活并使生命缩短的强烈的并且难于控制的激情。
我知道,以上所述只适用于美国,目前还不能普遍地推广于欧洲。
50多年以来,法律和习惯虽以空前的努力驱使许多欧洲
第十一章 身分平等在美国怎样有助于维护良好的民情752
国家走向民主,但仍不见这些国家的男女关系变得比较正派和纯真。在某些国家,情况还适得其反。有些阶级在这个问题上是很严肃的,但从整个国家来说,这方面的道德是比较差的。我不怕指出这一点,因为我的心情主要是想美化我的同时代人,而不是想非难他们。
这个局面当然使人伤心,但也不必害怕。
民主的社会情况对习惯的正常化可能发生的良好影响,是只有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效果的现象之一。如果说身分的平等有利于良好的民情,那末,社会在生产这种平等时出现的阵痛,则有害于良好的民情。
在法国不断改变自己面貌的近50年来,我们并没有获得很多自由,但动乱却是经常发生的。在思想发生这样的普遍混乱,舆论处于这样的摇摆不定的时候;在是非、真假、功过混淆得如此难辨时期,社会的公德遭到了怀疑,而个人的私德则处于崩溃状态。
但是,我国所发生的一切革命,不管其目的何在和由什么人进行的,最初都产生了同样的后果。甚至那些以加强了道德而结束的革命,在开始的时候也是松弛了道德的。
我不认为我们屡见不鲜的动乱将会长期继续下去,一些奇妙的征兆已在显示这一点。
最腐败透顶的,是失去了权力之后仍然保持着财富的贵族,因为他们享尽了庸俗的消遣之后,仍有大量的时间去花天酒地。
他们失去了曾经使他们兴旺的热烈激情和伟大思想,而只剩下了一大堆看来很小但腐蚀性很大的恶习,象苍蝇集聚在尸体上一样,紧紧地附着在他们身上。
852第三部分
谁也不否认,上一个世纪的法国贵族是极其放荡的。但是,传统的习惯和古老的信仰,仍能使其他阶级尊重道德。
谁也不能不同意,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贵族的残余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原则的严肃性,而社会的中下阶层反而日益破坏道德。结果,50年前生活上最为放纵的家庭,今日却成了最守规矩的模范家庭,使人觉得民主好象只是通过贵族阶级才使道德向上了的。
法国大革命虽然分掉了贵族的财产,强迫他们把精力集中于自己的私事和家庭,规定他们必须同子女住在一起,但却使他们的头脑比以前清晰和严肃了。因此,法国大革命使贵族在不知不觉之中学会了尊重宗教信仰、爱好秩序、爱好平凡的娱乐、爱好天伦之乐和家庭幸福,但本来持有这些爱好的其他阶层,却乘推翻法制和政治习惯所需的努力的余威,走上了破坏秩序的道路。
法国的旧贵族忍受了大革命所造成的一切后果,但他们并没有由此也产生革命激情,也萌生革命之前通常会有的无政府主义念头。不妨这样设想:他们预感这场革命将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发生健康的影响,比从事革命的那些人还早。
因此,尽管乍一听来有点耸人听闻,但是我们仍然要说:今天在民主理所当然造成的道德方面表现得最好的,反而是国内最反对民主的那些阶级。
我不能不认为,在我们已经享有民主革命的一切成果的时候,只要消除革命所造成的混乱,现在只被少数人认为是真理的一些东西,就将逐渐为所有的人所接受。
第十二章 美国人怎样理解男女平等
我已经叙述了民主是怎样消灭或改变社会所造成的各种不平等的。然而,是否仅止于此和民主最后能否对于至今似乎始终以人性为基础的重大的男女不平等发生影响呢?
我认为,使父子和主仆,总的说来就是使尊卑处于平等地位的社会运动,也在提高妇女的地位,并且必将逐渐使妇女与男人平等。
但是,我向来没有象在这里这样感到有必要详细说明我的意见,因为没有一个题目比这个题目更可以使当代人信口雌黄了。
在欧洲,有些人抹杀男女的性别特点而力主男女不但是平等的人,而且是完全相同的人。他们赋予男女以同样的职责,给予男女以同样的义务,授予男女以同样的权利,也就是在劳动、娱乐和公务等一切方面抹杀男女的差别。我们可以不难想到:强制两性平等,反而会损害双方;硬叫男子去做本来应当由女子去做的工作或者相反,必然出现一些柔弱的男人和一些粗野的女人。
因此,这不是美国人所理解的那种可在男女之间建立的民主或平等。美国人认为,既然老天爷使男女在身心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别,那它显然是要让男女各自运用他们的不同特
062第三部分
点。美国人确信,进步并不是使性别不同的人去做几乎相同的工作,而是让男女各尽所能。美国人把指导当今工业的伟大政治经济学原则应用到两性方面来了,即细分男女的职责,以使伟大的社会劳动产生最好的效果。
美国是世界上最注意和最坚持在两性之间划清行动界线的国家。
美国人希望两性同步前进,但所走的道路永远不同。
你决不会见到美国妇女去管家务以外的事情,去做买卖和进入政界;而且也决没人强迫妇女下田去干粗活,或做需要强壮劳力的重活。没有一个家庭穷到破例而为的地步。
另一方面,既然美国妇女无法走出宁静的家务活动小圈子,那也就从来没有人强把她们从其中拉出来过。
因此,经常表现出男子般的智力和刚强毅力的美国妇女,一般仍保持着极其娇柔的风度,而且尽管她们的头脑和心胸不让须眉,但她们在举止上却永远是巾帼。
美国人从来没有想到实施民主原则将导致推翻夫权和打倒家庭内部存在的权威的结果。
他们一向认为,任何团体,要想有效地活动,必须有一个首领,而夫妻这个小团体的天然首领就是丈夫。因此,他们决不反对丈夫有权指挥自己的配偶,并且认为在夫妻的小家庭里,犹如在广大的政治界,民主的目的在于规定必要的权利并使它们合法,而不是破坏所有的权利。
这是一种并非男性所独有而为女性所反对的意见。
我从来没有见到美国妇女认为丈夫行使他的权利就是侵夺她们的权利,更没有见到美国妇女认为这是使她们屈辱服从。恰恰相反,我好象发现她们把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主见
第十二章 美国人怎样理解男女平等162
视为一种光荣,将她们的伟大表现在自动就范而不反抗方面。
这至少是妇德很好的美国妇女的意见,而其他美国妇女并没有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在美国,你根本听不到一个淫乱的妻子在她践踏自己的最神圣义务时会大吵大闹,主张自己的女权。
常有人说:在欧洲,即使男人对女人极尽奉承之能事,也总带有一定的轻视之意;尽管欧洲男人往往表现得象女人的奴隶,但你可以看出,他们从来没有真心认为女性与他们平等。
在美国,男人很少恭维女性,但他们的每天表现,却证明他们尊重女性。
美国男人经常使人们看到他们完全相信配偶的智力,十分尊重配偶的自由。他们断定配偶的头脑也能象男人那样去发现纯正的真理,配偶的心胸也坚定得足以追随这种真理。
他们从来没有想从成见出发,用妇女愚昧无知和胆小怕事来说明自己的德行比配偶的高明。
然而,在男人那样容易受女人支配的欧洲,男人却似乎否认妇女具有人类的某些主要属性,认为妇女虽然迷人,但不是完全的人;尤其使人惊奇的是,妇女本人的看法也居然如此,她们向来认为表现自己无用、软弱和怯懦是她们的特权。美国妇女决不要求这种权利。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说,我们的民情实际上使男人获得了一种奇怪的豁免权,以致好象有一套道德规范是专为男人规定的,而他的配偶则有另一套道德规范;而且按照舆论,同一种行为在妇女身上是犯罪,而在男人身上则是小小的过错。
262第三部分
美国男人决不会理解权利和义务的这种不公平分配,在他们看来,诱奸者和受害者是同样不光采的。
不错,美国男人很少象欧洲男人那样向女性百般地献殷勤,而是经常以行动表示他们设想妇女是贞洁和贤慧的。他们对妇女的精神自由十分尊重,以致在有妇女在场时,每个人在谈话中都很谨慎,害怕让她们听到使她们感到不快的言词。在美国,一个年轻姑娘可以只身长途旅行而不必害怕。
美国的立法者虽然减轻了刑法典中的几乎所有惩罚条款,但仍对强奸罪定有死刑,而且舆论对这种罪也口诛笔伐得最为利害。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美国人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是妇女的贞节,最应该尊重的东西是妇女的自由,最应该严加罚处的人是强行使妇女失去贞节和自由的人。
在法国,对这种罪判得很轻,往往很难见到一个陪审团作出有罪判决。这是轻视贞节还是轻视妇女呢?这不能不使我认为,这是两者兼有。
因此,美国人虽不认为男人和女人有同样的义务和权利去做同样的事,但对男女的作用却做同样的估价。他们认为男女的命运虽然不同,但作为人来说价值却是相等的。他们没有让女人的勇气也象男人那样坚毅,也没有让女人象男人那样去使用自己的勇气,但他们决不怀疑妇女具有勇气。他们虽然认为夫妇不应当永远同样地运用各自的理解力和理智,但至少承认女性的理智与男性的同样清晰,女性的理解力与男性的同样可靠A.
参阅福尔索姆:《妇女与民主社会》第613页及以下几页。——法文版编者A
第十二章 美国人怎样理解男女平等362
因此,让妇女在社会上处于下层的美国人,却在智力活动和道德领域中竭力把妇女提高到与男人相同的水平,而且在这方面,他们使我觉得他们对于民主进步的真正含义有令人钦佩的理解。
至于我,我要毫不犹豫地声明:尽管妇女在美国还很少有人走出家庭的小圈子,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很大的从属性,但她们的地位无处不使我觉得还是很高的。现在,在我即将写完这本讲了美国人做了那么多重大事情的时候,要是有人问我你以为这个国家的惊人繁荣和国力蒸蒸日上主要应当归功于什么,我将回答说:应当归功于它的妇女们优秀。
第十三章 平等怎样自然而然地将美国人分成许多私人小团体
人们可能认为,民主制度的最终结果和必然效果,是使全体公民在私人生活方面也象在政治生活方面那样融合起来,并强制他们全都过同样的生活。
这样,将会对民主所产生的平等作出极其粗浅和极其蛮横的解释。
任何社会情况和任何法制,都不可能使人们相似得在教育、财产和爱好方面没有一点差别;即使不同的人有时候可能发现齐心协力去做同一件事对他们有利,但是你也得承认,他们决不会从其中发现乐趣。因此,他们无论如何要逃避立法者规定的限制,并在逃脱立法者试图限制他们的活动而为他们规定的某种范围时,就建立起一些因条件、习惯或品德相似而结成的私人小团体,与大的政治团体并存。
在美国,凡是公民,谁也不比谁高人一等;他们既不需要彼此服从,又不需要相互尊敬;他们共同执法,共同治国,总之,就是大家合在一起去处理对共同的命运发生影响的事务。
但是,我从来没听说有人主张大家以同样方式去消遣,或使男女混杂在同一场所游乐。
在政治集会和司法审判的大厅里那样经常混在一起的美国人,在私人生活方面却审慎地将自己分成为许多很不同的
第十三章 平等怎样自然而然地将美国人分成……562
小团体,以便在那里享受私人生活方面的乐趣。每个公民都乐意承认全体同胞一律平等,但只认为其中的极少数人是他的朋友和客人。
我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公共生活的圈子越大,私人关系的范围就要缩小。我不但想象不出新社会的公民最后会在生活上一模一样,反而觉得他们可能形成许多小圈子。
在贵族制国家,每个阶级都象一座大城市,本阶级的成员不得出来,其他阶级的成员不得进去。各个阶级之间不相往来,但在每个阶级内部,人们是一定要往来的。即使他们的天性并不相同,但身分的基本一致要使他们接近。
而当法律和习惯都没有规定在某些人之间建立频繁的和经常的关系时,则观点和思想倾向的偶然一致,可能对建立这种关系发生作用。因此,私人组成的团体各有各的特点。
在民主制度下,公民永远相差无几,自然感到互相接近得随时都可能融合为一体,所以便人为地和随意地制定出许多小圈子,而每个人则试图依靠这种小圈子拒他人而远之,唯恐身不由己地与众人合流。
这种情况将永远存在下去,因为人们可以改变自己创造的制度,但不能改变自己本身。无论社会怎样竭尽全力去使公民平等和相同,个人的自傲心总要试图阻止人们走上同一水平,希望在某一方面造成对己有利的局面。
在贵族制度下,人们被不可逾越的高高壁垒所隔开;在民主制度下,人们被许许多多细得几乎看不见的线所隔开,人们虽然随时都可以冲断这些线,但这些线也可以不断移动位置而重新连结起来。
62第三部分
因此,无论平等发展到多么高的地步,在民主国家里总要形成大量的私人小团体,让它们分布在大的政治社会的汪洋大海之中。但是,这些小团体的成员没有一个在仪表上跟领导贵族国家的上等阶级相同。
第十四章 对美国人的仪表的若干考察
乍一看来,似乎再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行为的外表更不重要的了,然而人们之重视行为的外表却胜过一切东西。人们除非生活在一个不讲仪表的社会里,在待人接物时才没有一定的举止习惯。
因此,社会情况和政治情况对仪表的影响,是很值得认真研究的。
一般说来,仪表来自民情的基础本身;此外,它有时也是某些人之间的约定成俗的结果。仪表既是天生俱有的,又是后天获得的。
当一些人认为不费周折和不经努力自己就可出人头地,觉得自己每天都有等待他们去完成的重大工作摆在眼前而让别人去处理一些小事,感到自己生活在非由本身创造的财富之中也不怕失去财富的时候,你就可以设想他们对小小的利益和生活上的物质享受持有一种高傲的轻视感,他们的思想中有一种流露于语言和仪表上的自然伟大感。
在民主国家里,人们的仪表一般都不大威严,因为私人的生活没有高大之处。人们的仪表往往是不拘小节的,因为民主国家的人只忙于家务,很少有机会去讲究仪表。
仪表的真正尊严在于经常表现得适得其所,既不高亢又不低卑。这一点,农民和王公都能做到。在民主国家里,所
862第三部分
有人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人们的仪表往往是傲慢的,很少有尊严的表现。此外,民主国家的人的仪表既没有严格的规范,又不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人过于好动,流动性很大,以致有些人很难养成彬彬有礼的仪表,即使养成也不能长期遵守。
于是,每个人几乎都可以任意行动,在仪表上经常有一种互不连贯的表现,因为每个人的仪表主要是根据个人的思想和感情形成的,而不是根据供所有的人模仿的理想典范形成的。
而且,这一点在贵族制度刚被推翻时,比在贵族制度已被推翻很久以后表现得明显。
结果,新的政治制度和新的民情,便把教育程度和生活习惯还有很大差异的一些人聚集在同一地点,并往往强迫他们共同生活,从而使社会的斑驳景色随时可以看到。人们还依稀记得以前有过严格的礼仪典范,但已经忘却它的内容和出处。
人们失去了共同的仪表准则,但还不想永远抛弃它,而是力图用旧规矩的残片来建立某种任意规定的和可以随时改变的仪表准则。结果,仪表既不象贵族制度时期人们经常表现的那样彬彬有礼和威严尊重,又不象民主制度下人们有时表现的那样朴素和大方。仪表显得既受拘束又不受拘束。
这不是正常状态。
当平等实行得很全面和很持久,而所有的人差不多都有相同的思想和做相同的工作,不需要经过互相商量和模仿而使彼此在行动和语言上一致时,人们便可以不断发现他们的仪表虽有很多细小的差别,但无重大的不同。仪表永远不会完全相同,因为它没有同一模式。仪表也永远不会有极大的
第十四章 对美国人的仪表的若干考察962
差别,因为它有同一社会条件。初到美国时,可能觉得全体美国人的仪表完全一样。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
英国人最爱嘲笑美国人的仪表,但很奇怪,向我们作如此可笑描述的作家本人,大部分属于也有如此可笑举止的英国中产阶级。
A 因此,这些笔下无情的挖苦者本人,通常都是他们挑剔于美国人的那些举止的身体力行者。他们没有感到这是自己嘲弄自己,从而使他们本国的贵族觉得可笑。
再没有比人们的举止的外表形式更有害于民主的了。许多人宁愿迁就民主的缺陷,而不肯采取民主时代应有的仪表。
但是,我并不认为民主国家的人的仪表一无可取。
在贵族制国家里,凡是生活接近上层阶级的人,一般都力图装得跟上层阶级一样,所以出现种种荒唐可笑的模仿行为。
民主国家的人民既然没有可供学习的威严仪表做榜样,所以他们至少免去了每天履行讨厌的模仿的义务。在民主国家里,人们的仪表从来不象贵族制国家那样讲究文雅,但也永远不粗暴。既听不到下流人的那种粗野语言,又听不到上流人的那种出口成章的高雅谈吐。民主国家的习俗往往平淡无奇但决不粗野和低贱。
我曾经说过,民主国家不可能制定彬彬有礼的举止准则。
这既有不便之处,又有它的好处。在贵族制国家里,一套一
参阅弗朗西丝。特罗洛普:《美国人的家庭礼节》,1927年,伦敦,新版本。
A托克维尔可能引用过的这部著作的第一版,在1832年刊行于伦敦。——法文版编者
072第三部分
套的礼节规矩强使人人举止一致。这些规矩不顾个人的性格特点,硬把同一阶级的全体成员塑造成外表相同的人。它们文饰每个人的个性,把它的真面目隐藏起来。
在民主国家里,人们的仪表既不象在贵族制国家那样文质彬彬,又不象在贵族制国家那样寸步离不开规矩,但往往是诚诚恳恳的。在这里,人们的仪表象一层织造得并不太好的薄纱,通过这层薄纱可以容易看到每个人的真正感情和个性化思想。因此,人们行动的外表和内容往往极为一致,而它所反映的人的品质虽然不那样绚美,但却十分真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认为民主的效果并不是完全要使人们具有一定的仪表,而是阻止人们具有一定的仪表。
有时在一个民主国家里可以见到贵族的观点、激情、美德和恶行,但你决不会看到贵族的仪表。当民主革命彻底完成的时候,贵族的仪表便不复存在和永远消失了。
乍一看来,似乎没有任何东西再比贵族阶级的仪表更能持久地存在下去,因为这个阶级在丧失它的财产和权势之后,它的仪表还能存续一个时期;然而,又似乎没有任何东西再比贵族的仪表更为脆弱的了,因为在它消失之后便一点痕迹也没有了,以致很难说它曾经存在过。社会情况的变化,创造了这个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奇迹。
贵族制度的主要特点,在贵族制度消亡之后还可以成为历史的遗迹;而贵族的高雅的规规矩矩的举止方式,则几乎随着贵族制度的崩溃而被人们遗忘。只要人们见不到贵族的举止方式,也就无从想起它了。
它的消逝既没有被人看到,又没有被人感觉到,因为人们只有事先在习惯上和教育上有思
第十四章 对美国人的仪表的若干考察172
想准备,才能体会到从区别和选择仪表当中获得的美好感觉,而且这种美好感觉将随着停止采用选定的仪表而容易消失。
因此,民主国家的人民不但不会有贵族的仪表,而且不会想到和希望有贵族的仪表。他们想象不出贵族的仪表是什么样子。对于他们来说,好象那样的仪表从来没有存在过似的。
对于这样的损失不应当过于重视,但是值得表示遗憾。
我知道,往往会看到一个人举止十分高雅,但其情感却十分庸俗;在法庭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道貌岸然的外表往往可能隐藏着非常卑鄙的心肠。贵族的仪表虽然算不上一种美德,但有时可以粉饰美德。一个人数众多和力量强大的阶级的通常表现并不是如此,而是时时刻刻都以其生活上的一切外在表现来显示其感情和思想好象生来就是高尚的,其爱好好象是高雅和合理的,其举止好象是文质彬彬的。
贵族的仪表使人对人性产生了美丽的错觉。尽管贵族的仪表往往是虚伪的,但会使人产生一种喜欢看它的高尚感觉。
第十五章 论美国人的严谨精神和这种精神为什么未能防止美国人往往做出考虑欠周的事情
生活在民主国家里的人,决不喜欢贵族制度下的老百姓所热中的那些纯朴的、喧闹的和粗俗的消遣,认为这种消遣幼稚和无聊。
他们对于贵族阶级的高雅的文化娱乐也不爱好。
他们要在享乐当中得到某些具有生产价值和实际补益的东西,希望一举两得:既得到享乐,又得到实益。
在贵族制社会里,老百姓容易沉湎于热热闹闹、痛痛快快的气氛之中,以暂时忘却生活中的苦难。民主社会的居民不喜欢这样的放纵忘形,他们一旦自己失控,总是表示后悔。
他们不喜爱这种轻浮的狂欢,而喜爱那种同做工作相似和不会使他们把工作抛到九霄云外的严肃而安静的享乐。
在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人们在工余之暇一般都到公共场所去跳舞娱乐,而与这样的欧洲人职业相同的美国人却不会如此,他要把自己关在家里独酌。这个人把两种享乐结合在一起:一面在考虑自己的生意,一面在家里微醺于醉意。
我本以为英国人是世界上最严肃的民族,但我看到美国人以后便改变了看法。
我并不想说气质未对美国人的性格发生重大作用,但我认为政治制度对他们的性格的影响更大。
第十五章 论美国人的严谨精神和这种精神……372
我相信美国人的严谨精神,还有一部分来因于他们的自尊心理。
在民主国家里,一个穷人也十分重视人格的价值。
他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而且一厢情愿地以为别人也会这样看待他。在这种心情支配之下,他一言一行都很谨慎,决不玩物忘形,以免暴露自己的缺点。他认为,要想使人看得起,就得自尊和严肃。
但我觉得,美国人之所以有这种使我感到吃惊的和似乎来自本能的严谨精神,还有一个更为重要和更为强大的原因。
在专制制度下,一般老百姓虽然有时忘乎所以,耽于狂欢。但是,一般说来,他们还是郁郁不乐和沉默寡言的,因为他们害怕专制制度。
在王权受到习惯和民情节制的君主国家,一般老百姓往往心平气和,精神愉快,因为他们享有一定的自由和极大的安全,不必为生活过于担忧。但是,凡是享有自由的人民都是处事严谨的,因为他们始终不忘事业是不会一帆风顺而无艰险的。
对于建立了民主制度的自由国家的人民来说,情况尤其如此。在这样的国家里,各个阶级都有很多人经常参与国家大事,而那些不想管理公有财产的人,则专心致力于增加个人的财富,因此,严谨精神在这样的国家里就不是为某些人所特有,而成为一种民族的习性。
人们经常谈到古代的一些小共和国,说它们的公民戴着玫瑰花环聚会于公共场所,几乎把全部时间都消磨在跳舞和观看戏剧上了。我之不相信这样的共和国甚于不相信柏拉图
472第三部分
的共和国。
A 如果事实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我也敢于断言,他们所设想的共和国的构成要素是与我们所说的共和国的构成要素大相径庭的,除了名称一样以外,两者毫无共同之处。
另外,我们也不要以为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人觉得终生辛苦和可悲。情况恰恰相反。没有一个地方的人能象他们那样安于自己的处境。要是没有使他们操劳的事情,他们反而感到人生乏味了。他们乐于操劳甚于贵族乐于享受。
我不禁寻思,如此严谨的民主国家人民为什么有时候做事那样欠周。
几乎经常保持冷静态度和举止稳重的美国人,却往往不能自我克制,在心血来潮或轻率判断之下越出了理性的限界,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来,而且做得很认真。
对这种矛盾现象不应该吃惊。
有一种无知是由于知之过多而造成的。
在专制国家里,人们之所以不知如何行事,是因为没有人对他们进行任何指教;而在民主国家里,人们之所以往往冒然行事,是因为有人想把一切都告诉他们,使他们知道的东西过多了。前者是什么也不知道,后者是把知道的东西都忘了。
双方的主要特点,都是象一幅画似的,只有轮廓而无景物的细腻描绘。
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自由国家,尤其是在民主国家,公
对于我们来说,主要是应当理解托克维尔的社会学方法,而不管他信不信A柏拉图的共和国。托克维尔既没有柏拉图式的乌托邦思想,又没有他同时代人的那些乌托邦观点。参阅路易。雷博:《关于现代改革家或社会主义者的研究》(第3版,共两卷,巴黎,1842年)
;卢。冯。斯坦因:《法国社会主义运动史》(新版本,共3卷,慕尼黑,1921年)。——法文版编者
第十五章 论美国人的严谨精神和这种精神……572
职人员有时出语不逊或行为轻率,也不会危害他的地位;而在君主专制国家,公职人员只是随便说出的几句话,就足以使他丢掉官职,而永无挽回的办法。
以往的许多事件都在证明这一点。当你面对乱嘈嘈的一大群人讲话时,有许多话不会被人听见,而且即使听到了,也很快被人忘掉;但当你面对一群洗耳恭听你的话的人讲话时,那怕是讲得声音很低,也能被人听见。
在民主国家里,人们从来不死守在一个地方不动,有很多机会使他们不断迁居,他们的生活几乎总是被一种我不知道称呼的力量,或许可以称之为即兴的力量所支配。
因此,他们往往在这种力量的支配下去做他们没有学会的事情,去说他们根本没有理解的话,去从事他们没有经过长期学习的工作。
在贵族制度下,每个人只有一个终生追求的目的;而在民主国家里,人们的生活是极为复杂的,同一个人往往同时怀有几个目的,而且各个目的之间经常没有联系。因为他们不能对每个目的都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容易安于一知半解。
民主国家的居民即使不受贫困的逼迫,至少也要受欲望的逼迫,因为他们看到周围的一切财富或福利,没有一件不是他们伸手可及的。因此,他们急于去取得一切东西,去干一切事情,而且干得差不多就满意了,对他们的每个行动从不用一点时间去问其所以。
他们的好奇心既是永无止境,又是容易得到满足,因为他们所热望的是尽快地知道很多东西,而不是深刻地认识这些东西。
672第三部分
他们没有时间,而且主要是没有兴趣去深入研究事物。
总之,民主国家的人民之所以严谨持重,是因为他们的社会情况和政治情况不断地驱使他们去从事必须认真办理的工作;而他们之所以有时行为轻率,则是因为他们只有不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中的每一项工作。
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应被视为民主精神的最大缺陷。
第十六章 美国人的民族自负心为什么比英国人的轻浮和喜欢沽名钓誉
所有的自由人民都是自豪的,但民族自豪感的表现形式并不一致。
(D)
美国人在同外国人交谈时,一小点批评都忍受不了,而对赞美之词则总嫌不够。一句微不足道的褒语,他们都听得顺耳;无论把他们捧得怎么高,也很少能使他们满足。他们总是纠缠你,让你赞美他们几句;要是你置之不理,他们便会自我赞美一番。有人说过,由于他们自己都怀疑本身的优点,所以总想让别人在他们面前称赞他们几句。他们的自负心不但贪婪,而且轻浮并有嫉妒情绪。这种自负心喜进不喜出,既想沽名又想钓誉。
我曾对一个美国人说他的国家很好,他立即回答说:“不错,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比得上它!”
我又赞美美国人享有自由,他回答说:“自由是珍贵的礼品!
但没有几个国家有资格享受它。“我指出美国的民情纯朴,他接着说,”我想象得出,一个曾在其他一切国家目睹贪污腐化现象的外国人,看到这种纯朴的民情会大吃一惊。“
后来,我让他考虑一下自己做得怎么样;但他却叫我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来,非得让我把方才的话重复一遍决不罢休。这种执拗而令人讨厌的爱国精
872第三部分
神,真是使人难于想象,连称赞这种精神的人也感到厌烦了。
英国人可不是这样。他们对本国确有的优点或他们认为有的优点并不宣扬,而只是在内心里自诩。他们既不称赞别的国家,又不要求别人称赞他们的国家。
听到外国人的贬语,他们不会发火;而听到外国人的颂扬,他们也不会受宠若惊。
他们对待全世界保持着一种既傲慢又显得无知的态度。他们的自豪感不需要别人培养,而由自己提供养料。
两个族源基本相同的民族,在举止和言谈上却大相径庭,实在令人惊奇。
在贵族制国家里,达官显贵们自有其高傲感所赖以存在的莫大特权,不必依靠他们历数本国的优点去培养这种感情。
这些特权是他们由祖辈继承下来的,所以被他们视为本身的一种不可缺少的东西,或者至少是他们生而即有的天赋权利。
因此,他们对于自己的优越性有一种坦然自若的感觉,决不想在人们面前显示他们的那些人所共知和没有人反对的特权。他们并不觉得这些特权有什么了不起,以致可以构成话题。他们固若泰山,独享高贵,深知不必炫耀自己也会引起世人的注意,确信没有人企图推翻他们。
在贵族处理国务的时候,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然要采取这种自恃甚高的旁若无人的形式,而国内的其余一切阶级也随之效仿。
反之,当身分的差别不大时,一小点优势也具有重大意义。人人一见到周围有成千上万的人也具有与自己完全相同或类似的优势后,他们的自豪感就会变为贪婪的和嫉妒的;微不足道的利益,他们也要力争,而争到手之后,便抓住不放。
第十六章 美国人的民族自负心为什么比……972
在民主国家里,人们的条件是经常变动的,所以他们拥有的优势几乎总是不断更新。这就使他们无止无休地显示自己的优势,以便叫别人看到和使自己相信自己确实拥有优势。
但这种优势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所以他们总是惶惶不安,并极力显示自己还有优势。生活在民主国家的人,爱他们的国家有如爱他们自己,并把他们个人的自负心转变成民族自负心。
民主国家人民的浮夸轻佻的自负心,来因于他们的身分平等和条件容易变动,以致一些最高尚的人在他们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情有所变动时,也准会显示出他们的爱憎。
贵族阶级由于特权的范围大和持续时间长,而与其他阶级大不相同。至于贵族成员之间有时出现的差异,则只是由于随时可以获得或失去的暂时小利益而造成的。
但是,一个强大的贵族阶级的成员们,有时为了争夺主子随心所欲赐予的一小点特权,而聚集到首都或宫廷互相争吵。这时,他们必定互相攻讦,彼此眼红得使民主制度下的人感到可笑,为得到一小点利益而互不相让,并用各种理由证明他们也需要享有这种利益。
一旦阿谀奉迎的人也有了民族自豪感,我毫不怀疑,他们也会象民主国家的这号人一样来显示这种自豪感。
第十七章 美国的社会面貌为什么既千变万化又单调一致
大概,任何东西也不如美国的社会面貌适于激发和产生人们的不可思议感。在美国,人们的命运和思想,国家的法律,都在不断地改变。
可以说由于人力每天都在改造自然,不动的自然本身也动起来了。
但是,一经长期观察,这个社会的如此千变万化的景象反而显得单调一致;而且,观察者对这个如此变动无常的景象观察一段时间之后,还会感到厌烦。
在贵族制国家,每个人几乎都永久固定于自己的活动领域,但人与人之间却有极大的差别,每个人的感情、思想、习惯和志趣均有本质的不同。看来什么都是一样,但样样又均有不同。
反之,在民主国家,所有的人都是相同的,并做着基本上相同的工作。不错,他们要随着社会的巨大和不断的变化而沉浮,但成功和失败是经常反复的,所以只是演员的姓名改了,剧情并没有变化。美国的社会面貌是千变万化的,因为那里的人和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但它又是单调一致的,因为那里的一切变化都是千篇一律的。
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有充沛的热情,但大部分热情都归结于爱财或出于爱财。这不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意境不高,而
第十七章 美国的社会面貌为什么既千变万化……182
是因为金钱的作用在他们那里实在太大。
当全体公民都是独立自主和没有差别的时候,只有依靠金钱才能得到他人的合作。这就使财富的作用无限扩大,使财富的价值增加。
以崇古守旧为基础的权威一旦不复存在,出身、地位和职业也不再是区分人的标准,或者说它们已经不能使人有高低之分了,而只有金钱能使人与人之间有显著的差别,能使某些人比他人突出。建立在财富之上的差别,随着其他差别的消失和缩小而扩大。
在贵族制国家,金钱只能把人引到庞大的欲望圈的某几个点上;而在民主国家,金钱则好象能把人引到这个圈的所有点上。
因此,我们到处都可见到,爱财是美国人行动的主要动机或次要动机。
这使美国人的一切热情都具有了爱财的色彩,以致在你看到这种情况之后感到讨厌。
同样的热情如此相继出现,就使人感到单调了;而满足这种热情的每个具体过程,也同样是单调的。
在象美国这样的秩序安定的立宪民主国家里,人们不能依靠战争、假公济私或通过政治手段没收财产的办法而致富,所以爱财之心使人大都献身于工商业了。但是,由于工商业往往会导引严重的混乱和失败,所以如无训练有素的经营方法,如不通过划一的小型活动长期积累成功的经验,是无法使工商业繁荣的。经营工商业的热情越强,经营方法也越能训练有素,活动也越能划一。可以说使美国人能够如此有条不紊的,正是他们的强烈的事业心。这种事业心虽然扰乱了
282第三部分
他们的心灵,但却安顿了他们的生活。
我关于美国所述的一切,也适用于当代的一切人。生活的多样性正从人类社会逐渐消失,同样的举止、同样的思想和同样的感情正在进入世界的每个角落。这不仅是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增加和相互模仿日益准确所使然,而且是因为每个国家的人逐渐放弃了本阶级,本行业,本家族所固有的思想和感情,一起变得更加接近到处都是一样的人的本质。因此,他们不必相互模仿,也能变得一致。他们就象分散在一片大森林里的旅游者,森林里的所有道路都通向同一个地点。
如果他们一起确定了集中地点,并向这一地点走去,那末,即使他们不去互相寻找,不互相见面,彼此不认识,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接近,而在同一地点相会之后会大吃一惊。不以特定的人而以人本身作为学习和模仿对象的一切国家,终将象汇合在林中广场的旅游者一样,达到民情上的一致。
第十八章 关于美国和民主社会中的荣誉①
人们在公断他人的行为时,似乎采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标准:有时,按照普及全球的单一的是非观念去判断;有时,根据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所特有的是非观念去评价。这两种标准往往极不相同,有时甚至互相抵触;但是,它们永远不会互相混用,也永远不会互相抵消。
荣誉,在它最受人们重视的时候,比信仰还能支配人们的意志;而且,甚至在人们毫不迟疑和毫无怨言服从信仰的指挥时,也会基于一种虽很模糊但很强大的本能,感到有一个更为普遍、更为古老和更为神圣的行为规范存在。有些行为,既可被断定是体面的,又可被断定是不体面的。
比如,拒绝决斗的行为,就是如此。
我认为,人们也可以用某些个人和某些国家的任性来解
①“荣誉”一词,在法语中有两层意思。我在使用这个词时,并不总是采用它的全部含义。
首先,它表示人获得他人的尊重、赞美和尊敬。比如,在用这个词义时人们常说:“赢得了荣誉。”
其次,它表示人们赖以获得这种尊重、这种赞美和这种尊敬的整个行为规范。
比如,在用这个词义时人们常说:“一个人总要严格地符合荣誉对他的要求”
;“他不顾荣誉”
,等等。我在本章中使用这个词时,总是采用它的后一含义。
482第三部分
释这种现象,而且大家至今也是这样做的。
人类永远和普遍需要制定出一套使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代都不敢违反,害怕违反时会遭到斥责和耻笑的道德规范。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被称之为作恶;遵守道德规范。。
的行为,被称之为为善。。。
人们还要在整个人类的大团体里建立范围比较小的团体,并把这种团体称为国家或民族;而在这个小团体之内,又要建立一些范围更小的团体,这种团体叫做阶级或等级。
每一个这样的团体,各自成为人类中的一个特殊种属;尽管它们与整个人类群体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一定范围内又是独立存在的,并各有其自身的需要。这些特殊的需要,又以某种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对人的行为进行各自的观察,并根据这些观察进行各自的评价。
人类的普遍的和永恒的利益,在于不应当互相残杀。然而,某个国家或阶级又可能有其特殊的和暂时的利益,从这个利益来说,杀人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值得原谅的,甚至是值得表扬的。
荣誉不外是根据一种特殊情况建立的,供一个国家或一个阶级用来进行褒贬的特殊标准。
抽象的解释对于启迪人的思想没有多大用处,所以我要尽快求助于事实。现在,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的看法。
我选择一种最奇特的荣誉来作例子。这就是世界上曾经流行过的而且为我们所熟知的封建社会主张的贵族荣誉。
A参阅马尔克。布洛克:《封建社会人类的阶级和政府》,巴黎,1940年。
A
第十八章 关于美国和民主社会中的荣誉582
我一方面要用我上述的观点来说明这个例子,另一面又要用这个例子来阐述我的观点。
我在这里不准备研究中世纪的贵族是在什么时候和如何产生的,它为什么与民族的其余部分有了如此深邃的鸿沟,是谁确立和巩固了它的权力的。我把它看成既成事实,并试行说明它为什么要用极为特殊的眼光去看人们的大部分行为。
首先使我感到吃惊的是,在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为永远不是凭其固有的价值而受到褒贬的,而有时完全是根据行为的主体和客体来评定其好坏的,以致评定的结果与人类的共同良心抵触。因此,有些行为在老百姓看来是无所谓,对它们全不在乎,但会使一个贵族感到有失体面;而另一些行为,则会因为行为的受害者是不是贵族而改变其性质。
这种差别对待的观点一经产生,贵族阶级便成为与人民隔离的独特团体,稳坐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个特殊的地位就是贵族阶级的力量所在。贵族阶级为了保住这个地位,便不仅需要有政治特权,而且要按它的标准评断善恶。
有些行为出于贵族时是善,而出于老百姓时则是恶,反之亦然。当一种行为是以一个平民为对象时,虽然有罪也不会受到追究;而当它施于一个贵族时,即使无罪也要受到惩治,而且往往是随意惩治。但是,根据一个人的地位来断定其行为的荣辱,乃是贵族社会的内部组织所造成的结果。凡是有过贵族阶级的国家,实际上都曾经如此。只要贵族制度的残余依然存在,这种怪现象还会发生。例如,诱奸一个有色人种姑娘,不致使一个美国成年男人名誉扫地;而娶这个姑娘为妻,反而使他无脸见人。
682第三部分
在某些情况下,封建主义的荣誉主张复仇,轻视委曲求全;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严令人们自我克制,要求人们忘我。它不要求仁慈和温存,而颂扬宽宏大量。它重视仁政甚于重视布施。它允许人们凭赌博和战争致富,但不准许人们依靠劳动发家。它宁愿让人犯滔天大罪,而不叫他去追求微不足道的小利。
它讨厌贪婪不如讨厌吝啬。
它时常鼓励暴力,但始终鄙视奸诈和背叛。
这些离奇古怪的思想,并非来自拥有这些思想的人的异想天开。
一个取得领导地位,高于其他一切阶级,并竭尽全力永远保持这个地位的阶级,必然特别敬重使它伟大和显赫,并能容易把它的高傲感与权势欲互相结合起来的德行。为了在其他阶级面前显示这种德行,它不怕违反天理良心。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它能随意颠倒是非,视厚颜无耻和臭名昭彰的恶行高于温和纯朴的德行。这个阶级一旦在社会上确立其地位,就差不多总要倒行逆施。
中世纪的贵族视武勇为最高美德,并认为它可以代替其他一切美德。
这也是一种必然来自社会情况的独特性的独特观点。
封建贵族是靠战争起家的,并且是为了战争而存在的。
它把自己的权势作为武器,并用武器来保持权势。因此,对于它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武勇。
它自然要把武勇捧得最高,说它比什么都光荣。因此,凡是显明表现武勇的行动,甚至这种行动违反理性和人道,都是得到它的认可的,而且往往是出于它的命令。但是,人的离奇古怪的念头,只能作用于他
第十八章 关于美国和民主社会中的荣誉782
的个别行动。
一个人把挨了一记耳光视为不可容忍的奇耻大辱,并与轻轻打了他一下的那个人格斗,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已,乃是出于他的自我判断;而一个贵族之不能忍受凌辱,并在挨了一拳之后不去还手即会名誉扫地,则是出于军事贵族的原则本身和需要。
因此,说荣誉具有任意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荣誉的任意性始终不能超过它的必要限界。在我看来,被我们祖先称为荣誉的那些特别行为决不是出于自我判断,所以我可以不难把封建社会的一些彼此之间毫无联系的离奇古怪的规定,同它的为数不多的固定不变的需要联系起来。
如果我从政治方面去考察封建社会的荣誉,我也不难解释它的各种政治措施。
中世纪的社会情况和政治制度的特点,就是国家政权从不直接治理公民。
可以说公民根本就不知道有什么国家政权,每个人只知道他必须服从某某人,并通过这个他并未谋面的人同其他所有的人发生联系。因此,在封建社会里,整个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属民对他们的领主本人的忠心上的。这种局面一旦消失,整个国家立即陷入无政府状态。
对政治首领的忠心,也是所有贵族成员每天使用的判断价值的标准,因为他们每个人既是领主又是家臣,既能发号施令又得听从主人的支使。
永远忠于领主,必要时为他牺牲,与他同甘共苦,无论他做什么都辅助他:这些就是封建主义的荣誉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准则。舆论对臣属的背叛行为口诛笔罚得极为严厉。人
82第三部分
们为这种行为起了一个辱侮性极大的名字,叫做变节。
但是,作为古代社会的生命的一种激情,即我要说的爱国心,在中世纪已经只能看到它的痕迹了。爱国心这个名词本身,决不是我们的古老词汇。

封建制度使人看不到祖国,认为爱祖国没有多大的必要。
封建制度鼓励人们去爱一个人,从而使人们忘掉了国家。因此,封建主义的荣誉从来没有把对国家的忠诚视为必要的条件。
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祖先心里不爱国,但他们对国家的爱只是一种微弱的和模糊的直觉。随着封建阶级没落,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对国家的爱才逐渐明确和加强。
这种情况,在欧洲各国因评价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而对它们的一些史实作出截然相反的评价上,表现得最为清楚。在波旁王朝时代的人看来,波旁王朝的元帅们的最可耻行为,是他们率领军队攻打国王;而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他们的最可耻行为,是他们同自己的国家作战。我们和我们的祖先虽然都鞭挞他们,但鞭挞的原因不同。
我之所以选择封建时代的荣誉来说明我的思想,是因为它的特点比其他时代的荣誉的特点明显和更能说明问题。我还可以举出其他例证,并且用其他方法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尽管我们对罗马人的了解不如对我们祖先的了解,但我们知道他们对于荣辱所持的特别观念,并非来自关于善恶的
②祖国这个词汇,16世纪之初的法国作家还没有使用D.爱国心(patriotisme)一词,来自patrie(祖国)。——译者D
第十八章 关于美国和民主社会中的荣誉982
一般观念。他们的许多行为,由于行为的对象不同,即由于是公民或外国人和是自由人或奴隶,而被同时作出不同的评价。
他们表扬某些恶行,把某些德行说得高于其他一切德行。
普卢塔克在《科里奥拉努斯传》A 中说过:“在那个时代,勇敢在罗马比其他一切美德都光荣和高尚。他们把勇敢称为美德,使美德这个普通名词具有专门的含义,就在证明这一点。于是,美德一同在拉丁文中也有勇敢的意思。”哪一个人不能从这里看出为征服世界而组成的那个奇怪的国家的特别需要呢?
每个国家都有类似的现象,因为正如我在前面所说的,人们一旦组成特殊的团体,立即会产生荣誉的观念,即产生他们对于应褒或应贬的事物所持的一套看法。这些特别的规定总是来源于他们所在的团体的特殊习惯和特殊利益。
在一定范围之内,这一点对于民主社会和其他社会都是适用的。我们现在就以美国人为例来说明。

在美国人的思想中,还可以零星地看到欧洲旧贵族关于荣誉的一些观念。这些传统的观念为数不多,在美国既扎根不深又无太大力量。它们就象庙还存在,但已无人们信仰的宗教。
在关于具有异国情调的荣誉的这些或明或晦的观念中,
〔参阅普卢塔克:《名人传》中之《科里奥拉努斯传》,博恩编,伦敦,180A年,第1卷第35页及以下几页〕③我在这里所说的美国人,指住在没有蓄奴制的各州的美国人。只有他们能够体现民主社会的完整图景。
092第三部分
出现了一些我们今天可以称之为美国人的荣誉观的新思想。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美国人是怎样被不断地推上工商业的。
他们的家庭出身,他们的社会情况,他们的政治制度,甚至他们的居住地区,都在使他们无法抗拒地朝这个方向走。
就目前情况来说,可以认为他们正在一个广袤的新国土上建立一个几乎只搞工商业和以开发为主要目的的社会。这是现今使美国人与其他各国人之间出现最大差别的特点。
因此,凡是能够使社会正常发展和有助于工商业的安然稳妥的德行,都在这个国家受到特别尊重,忽略这些德行必将受到公众的鄙视。
而一切慷慨激昂的德行,虽然常常使人为之目眩,但又往往会给社会带来动荡不安,所以反而被这个国家的人民视为是等而下之的。人们可以忽略这些德行而不致失去同胞对他们的尊重,而硬要表现这些德行,反而会得不偿失。
美国人也根据自己的判断区别对待丑行。
有些爱好,从人类的天理良心来看似乎可以非议,但却投合美国社会的特殊的和暂时的需要。美国人对这种爱好只是轻轻指责,有时还加以鼓励。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人对于爱财之心和随之而来的爱好的看法。为了开垦、耕耘和改造他们领有的这个人烟稀少的广袤大陆,美国人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作为经常的支撑。
这种精神只能是爱财之心。
因此,爱财在美国并不失体面,只要不超过国家机关为它规定的界限,还是光彩的。美国人把我们的中世纪先人称之为卑鄙可耻的贪欲的东西叫做值得赞美的高尚的雄心,而把经常驱使我们的中世纪先人投入新的战斗的征服热情和好战精
第十八章 关于美国和民主社会中的荣誉192
神称为盲目的野蛮的酷嗜。
在美国,财产损失之后不难复得。
它的国土无限辽阔,蕴藏着取之不竭和用之不尽的资源。它的人民有每个活着的人拥有的一切需求和欲望,有一股用不完的力量,而且周围到处都是他们还不能开发的财富。这样的人民所担心的并不是个别人的倾家荡产,而是全体人的游手好闲。在经营工业企业上表现的大胆精神,是他们迅速发展、国力强大和国威四扬的主要原因。对于他们来说,创办工业就象买政府发行的彩票一样,少数人总是不断输钱,而国家却永远赚钱。因此,勇敢经营工业的精神,便受到这个国家人民的青睐和尊重。
但是,所有冒险经营的企业,又会殃及热心于此道和相信它的人的财产。把冒险经商视为一种美德的美国人,无论如何不会瞧不起冒险的人。
因此,美国对破产倒闭的商人特别宽容,他们的荣誉不会由于这样的意外而受到损害。在这方面,美国人不但与欧洲各国人民不同,而且与当代的一切商业国家的人民不同,以致他们在地位和需要上也与其他国家的人民毫无共同之处。
在美国,对待败坏民风的纯朴性和破坏婚姻的一切劣行严于其他一切国家。乍一看来,这与他们在其他方面表现的宽容似乎有令人不可理解的抵触。同一个民族,奉行既放纵又严肃的道德,也使你感到吃惊。
但是,这一切又不象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互无联系。在美国,舆论对于有利于工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爱财之心只是轻轻地鞭挞,而对于涣散人们追求财富的精神和破坏事业的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家庭内部秩序的伤风败俗行为却大加口诛笔
292第三部分
伐。因此,美国人不得不服从他们的通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又可以认为他们把荣誉寄托于做一个纯洁无瑕的人上了。
美国人的荣誉观与欧洲的古荣誉观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认为勇敢是美德之首,是做人的最必要的美德,但两者并不是从同一角度来看待勇敢。
在美国,好战的勇气并不受到太高的表扬。美国人认为最好的和最值得称赞的勇敢,是敢于冲破海洋的惊涛早日抵达港口,毫无怨言地忍受荒漠中的艰苦和比所有的艰苦更难于忍受的孤寂。这种勇敢可使他们辛辛苦苦积攒的财产,在他们几乎不知不觉之中荡然无存,然后又能使他们以新的努力去积累新的财产。这种勇敢对于维持和繁荣美国社会是极其必要的,因而受到美国社会的特别尊重和推崇。个人一流露缺乏这种勇气,就必然被人看不起。
我现在来说最后一个特点,以突出本章的中心思想。
在象美国这样的民主社会里,财产对生活的保证并不太大,而且不是可靠的保证。在美国,所有的人都劳动,劳动可使人得到一切。这使荣誉观发生了转变,而新的荣誉观则反对游手好闲。
我在美国有时见到一些有钱的年轻人,他们虽然从心里不愿干苦活,但也不得不操一种职业。他们的家庭出身和家产,本可以使他们清闲自在,但舆论坚决反对他们如此,他们也不得不服从舆论。在贵族仍同冲击他们的激流进行斗争的欧洲,我却经常见到一些日益穷困潦倒的人,为了不让与他们相同的人耻笑而游手好闲,他们宁愿清贫受罪而不肯劳
第十八章 关于美国和民主社会中的荣誉392
动。
哪一个人不能从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劳动观中发现两种性质完全不同但均来自荣誉观的行为规范呢?
我们的先人所标榜的荣誉,实际上只是许多荣誉中的一种。他们使类概念具有了种概念的内涵。因此,尽管民主社会和贵族时代都有荣誉观,但不难发现它在民主时代有另一种表现形式。
在民主时代,不仅关于荣誉的规定与以前不同,而且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方面的规定虽然为数不多和不够明确,但人们更能顺从它们。
等级在民族中始终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全世界没有一处例外,到处都有经常是由同一家族组成的小团体,比如中世纪的贵族。这种小团体的目的,就是把文化、财富和权势都集中在自己手里,并永远垄断和世袭下去。
但是,一个团体的地位越高,它的特别需要也越大,适应它的需要的荣誉观点也越增加。
因此,关于荣誉的规定,在没有等级制度的国家总是少于其他国家。如果建成使任何阶级都难于存在的国家,则有关荣誉的规定便将减少到为数不多的几条公约,而且这几条公约也会逐渐接近绝大多数人所采用的道德准则。
因此,在一个民主国家里,有关荣誉的规定将不会象在贵族国家那样离奇和为数众多。
但是,它们要比较含混,这是上述的原因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由于荣誉的标志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显著,所以必然往
492第三部分
往难于区别。
还有另外一些原因。
在中世纪的贵族制国家,人们只是一代一代地徒然相传,上一代没有给后一代留下什么新东西;每个家族就象一个不死而又一动不动的人;条件在变,而思想却永远未变。
在这样的国家里,每个人眼里所见到的总是老一套,头脑里所想的总是从同一个观点出发;他们的眼光逐渐深入到最微小的细节,而他们的理解力,久而久之,也就不能不变得清晰明确。因此,封建时代的人不仅有其判断荣辱的独特观点,而且能把每个观点清晰准确地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永远不会如此,因为那里的全体公民都在动,社会本身每天在改变面貌的同时也在改变它的观点和需要。
在这样的国家里,人们只能略知有关荣誉的规则,而很少有时间去仔细研究它。
即使社会是静止不动的,依然难于规定荣誉一词应有的含义。
在中世纪,由于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荣誉观,所以从来没有一个同时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荣誉观,这就使各个阶级的荣誉观得以具有稳定而明确的形式;而且由于具有同样荣誉观的阶级的成员立场完全相同和一致排外,自然愿意接受专为他们规定的法律的条款,所以一个阶级的荣誉观更能具有稳定而明确的形式。
因此,有关荣誉的规定就变成一部把一切细节都事先考虑到和安排好的完备而详尽的法典,成为衡量人的行为的固定的和条理分明的规范。在象美国这样的一个民主国家,由
第十八章 关于美国和民主社会中的荣誉592
于等级的界限已经消失,全社会已经形成统一的整体,社会成员虽不完全相同但很类似,所以不能事先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荣誉和哪些行为是耻辱。
不错,在这个国家的人民内部存在着的某些全国性的需要使他们对荣誉产生了共同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并不是同时产生的,产生的方式也从来不同,对每个公民的思想的影响也不一样。他们也有关于荣誉的法律,但它往往没有注释。
在象我们法国这样的民主国家,这方面的情况还要混乱得多。这首先是因为在我们国家,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个阶级在还不具备混合的条件下就开始互相混合起来,彼此每天都把自己的荣誉观带进对方的成员中间,这些荣誉观不但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彼此抵触;其次是因为在我们国家,每个人都喜欢凭自己的所好随便丢弃祖先的一部分观点和保存另一部分观点;最后是因为在这样多的自我任意判断下,就无法建立起关于荣誉的共同规范。因此,要想事先规定哪些行为为荣或为辱,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令人痛苦的时期,但为时不会太久。
在民主国家,荣誉是一个不够清楚的概念,其影响力也必然不强,因为对此难于准确而坚定地实施一项可以得到公认的规范。舆论虽然是荣誉规范的当然的和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但由于它不清楚根据什么去褒贬,所以在作判断时只有迟迟疑疑。有时舆论自相矛盾,而更多的时候是置之不理和听之任之。
在民主制度下荣誉的影响力之所以相对软弱,还有另外一些原因。
692第三部分
在贵族制国家,只是某些少数人持有同样的荣誉观,而且这些人往往自成一个集团,永远同其他人隔离。因此,他们的荣誉观容易同他们所特有的思想混合并结为一体。在他们看来,荣誉是他们在人们面前显示身分的标志。他们积极地利用有关荣誉的各种规定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而且如果允许我说的话,我说他们还要使自己的激情服从这些规定的支配。
当我们看到中世纪的习惯法载有关于以决斗来断定是非的条款时,会感到我所说的这个情况更加真实。这项条款写道,贵族在他们发生纠纷时,以长矛和剑作决斗的武器;而平民之间只能用棍棒决斗。
而且习惯法补充说:“鉴于平民没有荣誉”。
它的意思不是说,象我们今天所想象的这些人是卑贱的,而只是表示在判断贵族的行为和平民的行为时不能使用同样的标准。
乍一看来令人吃惊的是:荣誉的影响力最大的时候,有关荣誉的规定一般说来也最离奇古怪,以致使人觉得这些规定越背离常理越容易被人遵守,有时甚至由此认定荣誉的影响力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有关荣誉的规定太荒谬。
事实上,强大和荒谬有共同的来源,而不是前者来因于后者。
需要越特殊和越为少数人所思慕,荣誉观也越离奇古怪,而荣誉的影响力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出现了这种特殊的和为少数人所思慕的需要。因此,荣誉的影响力的强大并非来因于荣誉观的离奇古怪,而是离奇古怪和强大都来自同一原因。
第十八章 关于美国和民主社会中的荣誉792
我再作一点说明。
在贵族制国家里,所有的等级各不相同,而且固定不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住在他不能离开的地区,在那里他与同他一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因此,在这样的国家里,谁也不必担心或害怕生活不下去,不管地位怎么低都有饭吃,谁也不会因为聪明或愚昧而受到褒贬。
而在民主国家里,情况就不同了。在这里,全体公民都混杂在一起,互相不断往来;舆论抓不住把柄,它所谴责的对象可以立即隐藏起来,躲避它的指控。因此,荣誉在民主国家不太使人值得自豪,也很少有人当众显示。因为荣誉只是给人看的,所以它与纯洁的德行不同,德行是依靠本身而存在,而且满足于自我作证。
如果读者完全了解了上述的一切,那就一定会发现身分平等和我们所说的荣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和必然的关系。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这种关系至今还没有人明确地指出过。
因此,我要做最后的努力,使其昭然若揭。
即使一个民族与人类的其余部分隔绝,放弃人类固有的某些一般需要,那它也会有自己特别利益和特别需要,并且很快会在内部形成自己的关于褒贬或被它的公民称为荣辱的一定观点。
如果在这个民族的内部形成了一个同周围的其他一切阶级隔绝并有自己的特别利益的阶级,那末,这些特别利益又会使它产生特别观点。这个阶级的荣誉观是由本民族的特别观点和本阶级的更加特别的观点混合而成的,与人类的单纯的和一般的观点相差得使人难于想象。
我的论述即将结束,现
892第三部分
在再回过头来进行总结。
各个阶级正在互相混合,特权已被取消。民族的全体成员又恢复为彼此相似和平等的人,所以他们的利益和观点正在融合,而被每个阶级用来评定荣辱的一切离奇古怪观点也行将消失。荣誉观只能来自民族本身的需要,而不能有其他来源。每个民族的荣誉观都有自己的个性。
最后,如果可以假定所有的种族将会融合为一体,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将会达到利益一致和需要一致,彼此之间不再在任何标志上有所区别,那就再也不用按所规定的不同标准评价人的行为了,而是要全按同样的标准彼此相待,用天良向每个人揭示的人类一般需要作为共同标准。这样,这个世界上就将出现自然和必然要寓有褒贬思想的简单的共同是非观。
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我的全部思想,那就是:人们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使人们产生了荣誉观,而随着差异和不平等的消逝,荣誉观也将逐渐冲淡,最后同它们一并消失。
第十九章 为什么美国人多怀奋进之心而少有大志
在美国,引起你注意的第一件事情,是试图改进自己的原来条件的人多得不计其数;而引起你注意的第二件事情,则是在这个普遍的上进运动中以怀有大志而出类拔萃者甚少。
美国人没有自甘落后的,但壮志凌云者也极为少见。人人都想财富、名望和权势日增,但很少有志于伟大事业。乍一看来,这使人感到奇怪,因为美国的民情和法制没有任何地方限制人的欲望和阻止人向各方面发展。
似乎很难将这种奇怪现象归咎于身分的平等,因为在我们法国实现这种平等之后,它却立即使一些人产生了几乎是没有止境的野心。但是我认为,还是要到美国的民主社会情况和民主民情中去寻找上述情况的主要成因。
一切革命都在扩大人们的野心,而推翻贵族制度的革命尤其如此。
使广大群众无法成名和掌权的陈规旧制一旦被革除,大家便被裹进一场争先恐后取得这种为他们垂涎已久的而且终于取得的名利和权势的普遍运动。在这场运动的初胜的鼓舞下,使人觉得好象没有什么事情是人办不到的。不但欲望没有止境,而且用来满足欲望的权力也几乎是无穷的。在习惯和法制的这场突然的大变动中,在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制度
03第三部分
都改变了的这场大混乱中,有的公民立即飞黄腾达,有的公民马上跌进深渊,权力象走马灯似地由一些人手里转到另一些人手里,以致人人都认为将会轮到自己掌权。
但也不要忘记,推翻贵族制度的那些人都曾经生活在贵族制度的法制之下,亲眼看见过它的盛况,并且不知不觉地沾染了贵族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在贵族制度瓦解的时候,它的幽灵还飘浮在群众的头上,而在它被完全打倒以后,它的残余还会长期保存下去。
因此,民主革命持续多久,人们争名夺利的野心就会持续多久;而在民主革命完成之后,这种野心还会存在一个时期。
人们一进行回忆,他们所目睹的那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立即会涌上他们的心头。革命所激起的热情,并不会随着革命的完成而消逝。对于秩序没有一种稳定感。成功来之容易的思想,在导致成功的动乱平息之后依然存在。
欲望依然很大,但满足欲望的手段日益减少。发大财的欲望依然存在,但能够实现的却寥寥无几。
结果,各式各样的野心膨胀得欲裂,而失败的痛苦却隐藏在怀有野心的人的心中。
但是,斗争的最后余威慢慢地消失了,贵族制度的残余也逐渐地不见了。
人们忘记了已经自消自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平接替了战争,秩序重新建立起来,欲望符合了实现欲望的手段,需要、思想和感情互相联系起来,人们达到了彼此平等。这样,民主社会便被建立起来。
我们假定有一个民主国家达到了这样的状态,并能永远和正常维持下去,那末,我们就会看到与我方才所述的情景
第十九章 为什么美国人多怀奋进之心而少有大志103
完全不同的状态;而且我们可以不难推断,如果人们的奋进之心很大而他们的身分日趋平等,则在实现平等以后,奋进之心也会失去这种趋大的性质。
因为巨大的财产已经分散为许多人所有,科学已经普及,所以谁也不能独占知识和财产。一些阶级享有特权和一些阶级没有资格享有特权的现象消失,人们打破了曾使他们固定不变的约束,所以奋进的思想出现于每个人的脑际,而高升的念头也产生于人心,以致每个人都想从原有的地位爬上去。
奋进之心成了人人皆有的情感。
但是,如果身分的平等只能使每个公民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那末,这又会阻止每个公民拥有巨额的财产。这种情况必然把人们的欲望限制在相当狭小的范围之内。因此,在民主国家,奋进之心是热烈而持久的,但一般没有太高的目标;人们的一生一般只是热烈地追求可能达到的小目标。
使民主国家的人少怀大志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的财力微薄,而是使他们每天忙于致富的努力过于激烈。他们把精力都用到竭尽全力去做一些平凡的事情上了,这就不能不迅速地限制他们的视野和束缚他们的能力。他们可能变穷,但奋进之心不会削减。
民主国家的少数富裕公民,也不会是这个规律的例外。
一个一步一步累积起财产和得到权势的人,在他们的长期辛苦中会养成办事谨慎和自知节制的习惯,而且以后也不会丢掉这个习惯。人们不能象扩建房屋似地随心所欲依次扩大自己的胸怀。
对于这样人的儿子也可以这样说。不错,做儿子的生来
203第三部分
时家境是富裕的,但他们的父母也曾过过贫困的日子。他们从小在父母的思想和感情的影响下长大,而且很久以后也难于摆脱这种影响。因此,我认为他们在继承父亲的财产的同时,也继承了父亲的思想和习惯。
反之,显赫一时的贵族的子孙贫困以后,倒可能表现出极大的雄心壮志,因为贵族的传统观念及其阶级的共同精神只能使他们可以暂时忍受现实的处境。
使民主时代的人难于立大志去完成宏伟事业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们有能力完成这项事业之前天年已尽。帕斯卡尔说过:“名门出身的一大好处,是使一个人在18岁或20岁时可以达到另一个人在50岁时达到的地步,从而使他便宜了30年。”
A 民主国家的人通常没有这样的30年去实现他们的宏图。
平等使每个人将自己的能力用于取得一切平凡的东西,从而妨碍了他们迅速地壮大自己。
在民主社会里也象在其他制度的社会里一样,只有少数人可以达到巨富;致富和升官的大门是向所有的公民均衡地敞开着的,但全体公民的平均前进速度必定是缓慢的。因为有志参加这样的竞赛的人看来都是一样的,而且难于从其中选定某些人而不违反民主社会奉之为最高法律的平等原则,所以首先想出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所有的人同步前进和全体通过考试。
因此,随着人们越来越没有差别,平等的原则日益稳步地深入到整个制度和民情,升级的办法也就规定得越来越死,
〔帕斯卡尔:《思想录》,布伦施维格编,第322节〕A
第十九章 为什么美国人多怀奋进之心而少有大志303
而升级的速度也就越来越慢;迅速升到某一显赫地位的难度加大了。
A因为大家都憎恨特权和不愿意参加竞选,所以所有的人不管能力如何,都不得不在同一个筛子上过来过去,统统经过许许多多预备性的小小实习或训练,从而浪费了自己的青春,使自己的想象力消失。因此,他们不再认为自己有能力充分享用他们有望得到的好处了,而在他们终于有能力做一番大事业时,则已失去了兴致。
在中国,身分是非常平等的,而且这种平等有悠久的历史;一个人经过科举的考试,就可以由一个官职迁升到另一个官职。这样的考试是与官位的晋级息息相关的,而关于这种考试的思想,则已深深进入中国的民情。我记得,我读过一本中国小说,其中的男主人公虽经多次挫败,但终于因金榜题名而触动了女主人公的芳心。在这样的气氛中,人们几乎是不可能怀有巨大野心。
我就政治问题所说的这一切,也适用于其他问题。平等在各处都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凡是不依法规定或管理官职晋升的国家,实行考试也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因此,在一个组织得很好的民主社会里,大而快的晋升是罕见的。
这样的晋升只能是常规的例外。
它的这个特点,甚至使人忘记了它是少有的现象。
民主时代的人终于逐渐了解了这一切。
时间长了以后,他
我们用托克维尔的社会学方法来观察当代社会,也会看到这个特点。——A法文版编者
403第三部分
们发现立法者给他们规定了一个不受限制的活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他们可以轻易地向前跨步,但谁也不可能奢望飞速晋升。他们看到,在他们和他们的最终的远大目标之间,有许多必须慢慢地、一个一个地加以克服的小小障碍。这个前景使他们望而生畏,挫败了他们的志气。因此,他们放弃这种遥远而渺茫的希望,转而寻找离他们近的虽然不太高但容易得到的享受。法律没有限制他们的前途,而是他们自己缩小了目标。
我曾经说过,怀有大志的,在民主时代大大少于在贵族时期。我再补充一点:在民主时代,即使有人不顾这些障碍怀有大志,其表现亦有所不同。
在贵族时代,志向的前程往往是远大的,但它的范围是早已规定好了的。
在民主国家,志向的范围一般比较狭小,但是可以突破,而且一经突破,可以说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由于民主国家的人民力量薄弱、各自为政和经常变动,而且在民主国家先例的作用不大和法律容易改变,所以对于新鲜事物的抵制是柔弱的,而社会本身既无强大的权力又无坚强的组织。因此,当一切权力被一些野心人控制时,他们便敢于为所欲为;而在他们失去权力的时候,他们便会想法把国家搞乱,以便重新掌权。
因此,政治方面的雄心大志,便具有暴力和革命的性质,而在贵族社会却很少有这种情形。
在民主国家里,通常是一个人最初有许多非常合理的小志向,然后由此衍化出一种强大的但欠明智的欲望。与自己的条件相适应的远大而有节制的志向,民主国家的人几乎是
第十九章 为什么美国人多怀奋进之心而少有大志503
没有的。
我曾在书本的一个地方指出平等以某种隐而不见的力量使追求物质享受的激情和只顾眼前的热情控制了人心。这种激情和热情混进了希望上进的情感,而且可以说使希望上进的情感染上了它们的色彩。
我认为,民主社会的怀有奋进之心的人,不如其他社会的人关心未来的利益和规划,因为他们只顾现实,现实耗尽了他们的一切精力。
他们宁愿迅速地完成数量众多的小事情,而不愿去做少数几项能够名垂后世的宏大事业。他们爱成功甚于爱荣誉。他们向人提出的最重要求是服从,他们最喜欢的是统治。他们的行为举止,几乎总是表现得不如他们的社会地位应当表现出的那样高雅。这使他们在拥有巨额财富的时候往往表现出非常低级的趣味,在握有最高权力的时候好象只是为了便于享受小小的粗鄙乐趣。
我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必须洁化引导和调节人们的奋进之心;而如污化和过分抑制人们的奋进之心,则是极其危险的。应当努力为它预先规定出不得逾越的极限,但也要提防过于限制它在所允许的范围内发展。
我承认,我对民主社会的担心,主要的不是人们欲望的过大,而是它的平凡。因此,我觉得最可怕的是:在人们不断忙于私人生活的琐碎小事当中,使奋进之心失去其推动作用和崇高目标;人们的激情既没有昂扬又没有低落,结果使社会一天一天地走向看来十分安宁但缺乏大志的状态。
因此我认为,现代社会的领袖们要想使公民们躺在非常单调和非常平静的幸福上睡大觉,那将是错误的;他们应当
603第三部分
让公民们时常做一些艰险的事业,以便激发他们的奋进之心和为他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道德家们经常埋怨说,现代人的主要恶习就是骄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说是对的,因为实际上没有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好,没有一个人愿意服从他的上司;但是,从另一个意义来讲,这样说又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同一个人可能既不愿意忍受从属的地位,又不愿意享受平等的地位,但他可能自卑,以为自己只能享受通俗的乐趣。他自愿止步于平凡的欲求,不敢涉足于高大的事业,而且连想也不想。
因此,我不认为应当让我们的同时代人学习谦逊,而希望他们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和他人。
谦逊对他们是无益的,我认为最缺少的是骄傲。
我宁愿让出我们的若干小小的美德,来换这个恶习。
第二十章 关于某些民主国家里的求官谋禄问题
在美国,一个公民有了一些知识和一些财源之后,便去经营工商业以求致富,或买下一块上面有林木的荒地开垦。
他有求于政府的,只是不要干扰他的辛勤劳动,保证他由此获得成果。
在大部分欧洲国家里,一个人开始感到自己有能力和要实现自己的愿望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找一个官当。由同一个原因产生的这两个不同结果,值得我们在这里停下片刻加以研究。
当公职的位数不多、待遇不高和经常变动,而经营工商业的门路很多和可以赚钱时,则平等的思想每天都在制造的新的急欲求成的欲望,会使人全去经营工商业,而不去政府当官。
但是,当等级已经平等,人们的知识尚不完备或有羞臊心理,而发展已到尽头的工商业只能向人提供困难而缓慢的生财之道时,公民们便不想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改善处境,而要蜂拥到政府首长那里去求助。用国库的钱使自己的生活舒适,在他们看来即使不是唯一的办法,至少也是使他们摆脱很不称心的处境的最容易和最可靠的办法。于是,求官谋禄就成了最常用的歪门邪道。
803第三部分
在实行中央集权的大君主国家,情况必然尤其如此,因为在这样的国家里,领取薪俸的官员人数极多,他们的生活有充分的保证,以致人人都想找到一个官职,并要象享用父母的遗产那样安安稳稳地把官当下去。
用不着我说,这种普遍的和过分的求官热是一大社会弊端,它在腐蚀公民的独立精神和使行贿与钻营在全国成风,它在毁坏光明正大的美德;更用不着我指出,这样的歪门邪道只能产生有害的结果,扰乱国家而无所裨益,因为这一切都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我要指出,鼓励这种倾向的政府会使自己的安定遭到危险,甚至会使自己的生存遭到厄运。
我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人民往昔的那种爱戴和尊敬国家政权的感情正在消失,而当权者却可能认为必须从本身的利益出发加紧控制每个人,并且觉得最方便的办法是利用人们的激情去使他们遵守秩序和保持沉默;但是这种局面不会长久,而且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力量源泉,日久天长之后肯定会变成助长动乱和衰弱的主要力量。
在民主国家也和其他一切国家一样,公职人员的额数最终总有一个限度,但追求官职的人数却没有止境,而是随着身分的日益平等有增无减地逐步增加。
只在没有人的时候,它才有了止境。
因此,当公职成为希望出头露面的唯一门径时,政府最后必然遭到长期的反对,因为政府无法用有限的手段去满足无限增加的需求。应当承认,全世界的人当中最难控制和驾驭的人就是待业求职的人。无论官员怎样努力,也满足不了
第二十章 关于某些民主国家里的求官谋禄问题903
这些人的要求。因此,必须经常留意这些人只是为了使官位出缺,最后也要弄乱政府的组织和改变国家的面貌。
因此,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我相信全神贯注于平等所激发的各种新欲望并使其得到满足的现代统治者们,最后必然为采用这种办法而后悔。他们总有一天会发现,他们把自己的权力用于这样的需要上实属轻率,而最稳妥可靠的办法应当是教育他们的每一个被统治者学会自力更生的技术。
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大规模的革命越来越少
数个世纪以来一直生活在等级制度或阶级制度下的人民,只有经过一系列长期的艰辛程度时大时小的改革,借助于暴力,在财产、观点和权力等相继出现多次急剧变位之后,才能达到民主的社会情况。
在这场大规模的革命完成之后,它所制造的革命习惯还将长期存在下去,而且一些深重的动乱也将随之而来。
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身分逐渐趋于平等的期间发生的,所以人们可以由此得出结论:在平等本身和革命之间存在着一种潜藏的关系和一种隐秘的联系,以致其中的一者只有依靠另一者的产生才能存在。
关于这一点,推理看来是与经验符合的。
在等级逐渐接近平等的国家,没有一种形诸于外的联系把人与人结合起来积使他们固定于所在的地位。任何人都没有永享的权利,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力,没有受人支配的境遇。
但是,每个人都会发现,只要自己有些文化和财产,就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同其他一切人分开而自己单独前进。
导致公民们各自独立的同一原因,也在每天促使他们产生新的急于实现的欲望,并在不断鞭策他们。
因此,人们似乎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在民主社会,思
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大规模的革命越来越少113
想、人和物必将永远不断地改变其外貌和地位,民主时代就是急剧的和不停的改革时代。
情况果真如此吗?身分的平等能够使人们习以为常地和永远不断地去进行革命吗?身分的平等中存在的某种动乱的根源在妨碍社会安定,驱使公民们不断去改变他们的法律、主张和民情吗?我认为不是如此。这个问题很重要,我请读者注意我的评述。
凡是使国家改变了面貌的革命,几乎不是为了使不平等神圣化就是为了破坏不平等而进行的。撇开造成人类社会大动乱的次要原因不谈,你几乎总能看到是不平等在这里作祟。
这就是说,不是穷人想夺取富人的财产,就是富人要束缚穷人。因此,如果你能使一个社会处于人人都有某些东西保存在手,而很少到别人那里去取某些东西的状态,你就会对世界和平作出重大的贡献。
我并非不知道,在一个大民主国家里,总是有一些公民极其富有,而另一些公民则十分贫困。但是,民主社会的穷人并不象在贵族社会里那样构成为民族的绝大多数,而是人数很少,法律也没有规定他们必须祖祖辈辈永远贫困下去。
在富人那一方面,则是一盘散沙,而且力量不强;他们没有使人看到眼红的特权,连他们的财产也不再同土地结合和以土地表示,而是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甚至是看不到的东西。如同不再有穷人家系一样,富人世家也不复存在,在芸芸众生之中每天都有富人产生,而且也不断有富人变为芸芸众生。
因此,他们并未形成一个可以容易确认和识别的阶级。
另外,由于他们与自己的同胞大众有千丝万缕的隐而不现的
213第三部分
联系,所以人民要是攻击他们就不能不害及自己。在民主社会的这两极端之间,还有无数的几乎是各方面都相同的人。
这些人既不极穷,又不极富;他们持有的财产,只达到使人们看到之后不会造反和嫉妒的程度。
这些人自然反对激烈的变动。他们的保守性使高于他们的人和低于他们的人都保持于安静状态,并保证着社会机体处于安定状态。
这并不是说这些人本身已经满足于现有的财产,对于使他们能够分享到好处而又不受损失的革命也有一种天生的反感。恰恰相反,他们以无比的热情渴望发财,但使他们为难的是,他们知道这会侵夺某些人。使他们不断产生新欲望的同一社会情况,也在把这些欲望限制在必要的范围之内。它使人增加了进行改革的自由,但却减少了人对改革的兴趣。
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人,不仅不从心里希望革命,而且从心里害怕革命。
任何革命都要或多或少地威胁既得的所有权。生活在民主国家的人,大部分都拥有财产;他们不但持有财产的所有权,而且生活在人人都十分尊重他们的所有权的环境中。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社会上的每一个阶级,便不难发现所有权所带来的激情在中产阶级身上表现得最为坚定和执拗。
穷人往往不关心他们手中拥有的财物,因为他觉得与其享有少量的财物,不如干脆一点没有。
富人除了爱财之外,还有其他许多需要得到满足的激情,但经过长期地和辛勤地经营巨额的财产之后,有时反而感不到财产的魅力了。
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大规模的革命越来越少313
但是,既不豪富又不极贫的小康之人,却对自己的财产甚为重视,因为他们离贫穷并不太远,深知贫穷的痛苦,并害怕这种痛苦。
使他们没有陷入贫困的,只是一小点家产,他们把自己的担心和希望随时都寄托在这点家产上。他们时时刻刻都希望家产更多一些,所以对家产给予不断的关心;他们通过日以继夜的努力使家产增加,所以对家产更加依恋。
把一小部分家产让给别人的思想,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他们把损失全部家产视为最大的灾难。但是,使这些热心保护家产和唯恐丧失家产的小所有者人数日益增加的,正是身分的平等。
因此,在民主社会,公民的大多数看不清革命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而是时时刻刻感到革命会从四面八方给他们带来损失。
我在本书的一个地方A说过,身分的平等自然要驱使人们去经营工商业,并使地产不断增加和地块日益化小。我也曾指出A,身分的平等时时都在鼓励每个人热烈地和不断地追求幸福。再没有什么东西比这一切事实更能抵制革命的激情了。
革命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对工商业有利,但它的最初效果几乎总是使工商业者倾家荡产,因为革命一开始不能不改变消费的一般状态,不能不暂时使生产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失常。
另外,我不知道再有什么东西比商业道德更与革命道德
见第2卷第2部分第19章。——译者A见第2卷第2部分第10章。——译者A
413第三部分
对立的了。
商业自然是一切狂热的激情的敌人。
商业爱温和,喜欢妥协,竭力避免激怒人。它能忍耐,有柔性,委曲婉转,除非万不得已决不采取极端手段。商业使人各自独立和重视自己的个人价值,使人愿意自己处理自己的工作,教导人学会成功之道。因此,商业使人倾向自由而远离革命。
在革命当中,动产的所有者比其余一切人都害怕得多,因为他们的财产一方面往往易被查封,另一方面又随时有完全丧失的可能。土地所有者就不必如此担惊受怕,因为他们即使失去了土地的收益,在大动荡过去之后至少有希望保住土地本身。因此,在面临革命运动的时候,前者要比后者害怕得多。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动产数量越大及其种类越多,就越少发生革命。
另外,不管人们操什么职业,拥有什么样财产,有一个特点是人所共有的。
这就是没有一个人完全满足于现有的财产,人人都在不断努力以各式各样的办法增加财富。考察一下他们当中的每个人的任何一段人生,就会发现每个人都在不断拟定以增进自己的安乐为目的的某些新计划,对他们大讲人类的利益和权利,均是枉费工夫,因为他们当前把全部精力都用去操劳那些琐碎的自家小事情上去了,希望你让他们另找时间去考虑公众共同关心的事情。
这不仅阻止他们去进行革命,而且打消了他们的革命念头。狂热的政治激情,很少能够打动也以同样狂热追求幸福的人。
他们对小事情的热心,使他们对大事情的热心变凉了。
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大规模的革命越来越少513
不错,在民主社会里,有时也出现一些大胆敢为和怀有野心的人,他们的巨大欲望不能满足于按照常规前进。这些人喜欢革命,并发动革命;但是,如无非常的意外事件助他们一臂之力,他们是极难发动起革命的。
谁也不能在反对他的时代和他的国家的精神的斗争中得到好处。一个人,不管他认为自己多么强大,也难于使他的同时代人接受为他们的整体愿望和感情所厌恶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不要以为一旦身分的平等成了永久确立的事实,并使民情打上了它的特点的烙印,人们就会轻易地跟着一个卤莽的领袖或一位大胆的革新家走上冒险的道路。
但是,人们也不能通过深谋远虑的筹划,甚至通过事先安排好的抵抗计划,去公开反对这样的领袖或革新家。人们不会同他们进行激烈的斗争,有时甚至还会恭维他们几句,但决不会跟着他们走。人们私下里以自己的惰性抵制他们的狂热,以自己的保守主义态度抵制他们的革命习性,以自己的日常爱好抵制他们的冒险家热情,以自己的良知抵制他们的灵机天才,以自己的散文抵制他们的诗篇。这样的领袖和革命家,经过千辛万苦可能使人们一呼而起,但不久以后人们就会离开他们,而他们自己则好象身体过重而跌倒在地。他们用尽全身解数试图唤起这些态度冷淡和漫不经心的群众,但又终于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这不是因为他们自己认输,而是因为他们成了孤家寡人。
我决不认为生活在民主社会的人天生就是不好动的;恰恰相反,我认为在这样的社会里,有一种永恒的运动在起支配作用,人们在这种运动中从不知道休息;但我相信,人们
613第三部分
在其中活动时总有不可逾越的一定界限。
对于次要的东西,他们每天都在予以改变、改进或改革;而对于主要的东西,他们则谨慎小心,不加触动。他们爱改革,但怕革命。
尽管美国人不断修改或废除他们的某些法律,但他们很少表现出革命的激情。
当公众的骚动开始构成威胁的时候,甚至在公众的激情极为高涨的时刻,他们就立即止步并冷静下来。从他们的这种急速反应就不难发现,他们害怕革命,视革命为最大的灾难,每个人都在心里暗自决定,准备付出重大的牺牲来防止革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象美国那样最爱所有权而又最怕所有权丢失,也没有一个国家象美国那样有绝大多数人反对以任何方式威胁所有权制度并使其改变的学说。
我曾一再指出,具有革命性质的理论,当它只有通过完全彻底的和有时是突然的改变财产和人的现状才能实现的时候,在美国不会象在欧洲的一些大君主国那样受到无限的欢迎。即使有人主张这个理论,群众也要以一种本能的反感抵制它。
我敢说,被法国一贯称为民主名言的那些名言,大部分要被美国的民主所取消。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在美国,人们具有的是民主的思想和激情;而在欧洲,我们具有的还是革命的激情和思想。
如果有一天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那也是由于美国的土地上住有黑人而引起的。也就是说,造成这种革命的原因不是身分的平等,而是身分的不平等。
在身分平等的时候,每个人都愿意闭关自守,把他人置
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大规模的革命越来越少713
于脑后。如果民主国家的立法者们不去纠正这个有害的倾向或者助长它,认为它能使公民消除政治激情和远离革命,那他们将会作法自毙,遭到本想避免的恶果,而且会有一天,某些人的破坏性激情,在大多数人的愚昧的利己主义和胆怯心理的帮助下,迫使整个社会经历异常的变故。
在民主社会,并没有希望革命的少数,但少数可能制造革命。
我并不是说民主国家可以避免革命,而只是说这种国家的社会情况不会导致革命,或者勿宁说可以使人们远离革命。
民主国家的人民凡事全靠自己,他们不会轻易投身于重大的冒险行动。他们只是在猝不及防时,才被卷入革命。他们有时也经历过革命,但这种革命不是他们制造的。我再补充一句:这种国家的人民一旦获得知识和经验,便不会纵容革命出现。
我深知,国家的各项制度在这方面可以发生很大的影响。
它们对于来自社会情况的各种习性,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因此,我再重复一遍,我并不认为一个国家只是依靠国内实行身分平等才得以避免革命;但我确信,不管这种国家实行什么制度,它那里发生的革命所使用的暴力,总要比想象的小得无限和少得多。于是,我不难设想,这样的政治情况一与平等结合,就会使社会达到我们西方未曾有过的安定。
我方才就事实所述的一切,也部分地适用于思想和观点。
在美国,有两件事使人感到惊奇:人们的大部分活动的流动性很大;某些原则的固定性很强。
人们在不断地流动,但他们的精神却好象几乎一动未动。
813第三部分
一旦某一观点在美国的土地上传播开来,并扎下了根,那就可以说这块土地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根除。
在美国,宗教、哲学、道德、甚至政治方面的通行学说,从来没有变化,或者至少可以说,它们只是通过隐秘的而且往往是人们发觉不了的方法改变的。
在人和事物的这种飘浮不定的环境中,连一些最粗野的偏见也只能以慢得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去清除。
我听说,感情和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是民主的本性和习惯。
对于古代的那些可以把全体公民集合于一个公共场所,然后由一位演说家任意鼓动的小共和国来说,情况可能如此。
但是,我在位于我们大洋彼岸的伟大民主共和国里,却没有见到过这种现象。在美国,使我感到惊奇的是,很难使多数放弃它所认定的观点和抛弃它所选定的人。无论是书写文章还是发表演说,对此都没有用处。只有亲身经验才能使他们改变初衷,而且有时要反反复复地多次亲身经验。
乍一看来,这使人感到吃惊;但是,深入研究之后,便可以知道它的究竟。
我认为,使一个民主国家放弃它的偏见,改变它的信念,在宗教、哲学、政治、道德等方面用一套新原则分别取代各自原有的原则,简而言之,使这个国家在知性方面经常进行大规模的革命,并不象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容易。
这不是说,在民主国家里人的精神懒惰。人的精神在不断活动,但它不是在探求新的原则,而是在没有止境地改变已知原则的成果。
它不是迅速地、直接地努力冲向前去,而是围着自己轻盈地打转转。
它以不断的和匆忙的小动作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但
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大规模的革命越来越少913
决不会突然改变自己的活动范围。
权利、教育和财产相等的人,简而言之,就是身分相等的人,必然有相差无几的需要、习惯和爱好。由于他们从同一角度观察事物,所以他们的思想自然趋于相同的观点。尽管每个人都可能与他们的同时代人有差距,并且可能形成自己的信仰,但到最后,他们全体终将不知不觉地在一定数量的共同意见上重新合流。
我越仔细考察平等对智力活动的影响,就越深信我们现今所见到的智力活动混乱现象,并非象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民主国家的自然状态。我认为,莫如把这种混乱现象看成是民主国家的青年时期特有的偶然事态,它只出现于人们已经冲破以前把他们彼此联系在一起的旧关系,而他们在出身、教育和习惯上仍有很大不同的过渡时期。
因此,在过渡时期,人们只要各自保留非常不同的思想、本性和爱好,就没有办法不让它们表现出来。但随着人们的身分日趋相同,人们的主要见解将会达到一致。在我看来,这才是普遍的和常在的事实,而其余的都是偶然的和过渡的东西。
我认为,在民主时代,一个人能够一下子就想出一个与其同时代人所接受的思想体系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思想体系,那是极为罕见的。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一位革新家,我也认为他最初叫人们听他的思想体系时就有极大的困难,而后来叫人们信他的思想体系时困难更要大。
在身分几乎相等的时候,一个人不会随便轻信他人。由于大家都很相似,在一起学习同样的东西,过着同样的生活,所以自然不愿意从中选出一个人当领导并盲目追随他。人们
023第三部分
不会随便听信与自己相同或平等的人的话。
因此,在民主国家,不仅某些个人对于知识的信任程度降低了,而且象我在本书的另一处所说的那样,在智力上可能优越于其他所有人的某一个人的一般观念,不久也会失去光彩。
随着人们日趋相同,智力平等的主张便逐渐渗入人的信念。于是,不管什么样的革新家,都将更加难于对全国人民的精神拥有和施加重大影响。在这样的社会里,突如其来的智力革命是少见的,因为我们浏览一下世界史就可以发现,使人们的见解发生迅速而巨大转变的,主要的不是理论的力量,而是名望的权威。
还要注意一点,生活在民主社会的人没有任何束缚把大家捆在一起,所以要对每个人一一进行说服。但在贵族社会里,只要对某些人的精神施加影响就足够了,其余的人都会跟着走。如果路德生活在平等的时代,而他的听众中又没有领主和王侯,那他在改变欧洲面貌的活动中可能要遇到更大的困难。
这并不是说民主时代的人天生就相信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并牢固地坚持自己的信念。他们往往产生在他们看来谁也解决不了的怀疑。在这样的时代,人的精神有时也想改变方位,但因为没有力量推动和指导,所以仍在原地徘徊,一动不动。

①如果由我去寻求什么社会情况最便于发生智力大革命,我将在全体公民完全平等和各阶级绝对隔离之间的某一处找到它。
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大规模的革命越来越少123
在赢得一个民主国家的人民信任之后,还要做艰苦的工作使他们尊重你。如果在同生活于民主制度下的人谈话时不谈到他们本身的问题,则很难使他们倾听你的话。他们不注意听别人对他们讲的话,因为他们总是忙于自己所做的工作。
事实上,在民主国家,游手好闲者极少。在那里,人们生活于忙乱而喧闹的环境之中,工作紧张得连思考问题的时间都没有。我想特别指出的是,他们不只是忙于工作,而且工作得十分用心。他们永远处于行动状态,而且对每一行动都贯注全神;他们用于事业上的热忱,妨害了他们点燃思想之火。
我认为,激发民主国家人民狂爱同他们的日常生活实践没有明显的、直接的和迫切的关系的某一理论是极其困难的。
这样的人民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旧信念,因为能使人的精神脱离已经走熟的老路以及完成智力大革命和政治大革命的,正是狂爱。
在等级森严的制度下,人们世世代代相传下去而不改变其原有的地位,其中一些人没有什么更多的希望,另些人没有什么更好的期望。在这种万籁俱寂和万物停止运动的状态下,想象力沉睡了,甚至关于运动的思想,也不再浮现于人们的脑际。
当阶级不复存在,身分差不多平等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将处于不断的活动状态,但每个人是孤立的、独立自主的和软弱无力的。这种状态跟前一种状态大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类似的,即无论是在前者还是在后者,人的精神大革命都是很少出现的。
但是,在一个国家的历史的这两个极端之间,有一个既使国家名扬四海又使国家动荡不安的中间时代。在这个时代,身分还没有固定得足以使智力处于沉睡状态,还没有不平等到足以使某些人对另些人的精神施加极大影响和某些人可以改变所有人的信念的地步。强大的改革家的崛起和新思想的突然改变世界面貌,正是在这个时代。
23第三部分
因此,民主国家的人民既无余暇又无兴趣去寻求新的见解。甚至在他们对原有的见解产生怀疑的时候,也仍然要固守它们一段时间,因为他们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和反反复复的考察,才能改变原来的见解。他们之保护原来的见解,并不是因为它是可靠的,而是因为它是早已确立的。
民主国家人民的原有主张之所以难于发生重大的变化,还有另外几个比较强大的原因。我在本书的绪言里已经指出过这些原因。
在这样的国家内部,个人的影响力是薄弱的和几乎是等于零的,而群众对每个个人的精神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其原因,我已在其他地方谈过。我在这里想要指出的是,如果认为这完全取决于政府的组织形式,以为多数一旦失去其政治影响力,它的精神影响力也将随之消失,那将是错误的。
在贵族制度下,人们往往拥有自己的高贵性格和力量。
当他们发现自己与大多数同胞有抵触时,他们会退避三舍,在家里自省自慰。在民主国家里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在民主国家,受到公众的爱戴,其必要性有如呼吸空气,而与群众背道而驰,可以说等于无法作为一个人而生活下去。群众不必用法律去制服那些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只对他们进行谴责就可以了。
孤立感和落魄感,很快会使他们感到抑郁和失望。
只要身分趋于平等,大家的意见就会对每个个人的精神发生巨大的压力,包围、指挥和控制每个个人的精神。这主要来因于社会的组织本身,而很少来因于政治法令。随着人们更加彼此相似,每个人也就越来越感到自己在大家面前是软弱的。每个人看不出自己有什么出人头地或与众不同的地
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大规模的革命越来越少323
方,所以在众人同他对立的时候,他立即会感到自己不对。
他不仅怀疑自己的力量,而且开始怀疑自己的权利,而当绝大多数人说他错了的时候,他会几乎完全认错。多数不必强制他,只是对他进行说服。
因此,在一个民主社会里,不管各项权力是怎样组织和保持平衡的,人们都很难接受群众所反对的东西和宣扬群众所谴责的东西。
这一点,对于安定人们的信念有很大促进作用。
当一种见解在民主国家里扎根,并深深地印在大多数人的脑海时,它便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存在下去,而且可以毫不费力地长久存在下去,因为没有人反对它。最初谴责它是谬误的人,最终也会因为大家都接受而接受;而在心里坚持要同它斗争到底的人,也不会公然站出来。他们不想进行一场危险而又无益的斗争。
不错,当民主国家的多数改变其见解时,多数可能随意在精神世界掀起一场使人感到离奇的突然革命。但是,多数的见解是很难改变的,而确认它已经改变了,也差不多是同样困难的。
有时,时间和事件,或个人的单独思考活动,会逐渐地动摇或破坏一种信念,但从表面上却看不出来。人们无法同这种变化进行斗争,也无法为了进行斗争而集合力量。
结果,这个信念的追随者只是一个接着一个不声不响地离开了它,但是每天都有一些人公开表示抛弃它。最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信奉它了。
但在这种情况下,它还起着作用。
423第三部分
它的反对者们继续保持沉默,或者只是秘密地交流思想,所以一般他们在很长时期内还不能确信一场大革命已在进行,仍在迟疑而一动不动。他们尚在观察,仍不作声。大多数人虽然已经不再信它了,但仍佯作信它的样子;而公众思想的这种假象,便足以使革新者心灰意冷和保持沉默,被人敬而远之。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人们的精神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但是不久以后,人们的基本观点也许要比我们历史的过去许多世纪存在过的基本观点稳定得多。这个时候尚未到来,但它可能正在接近我们。
我越深入研究民主国家人民的自然需要和本性,便越加确信:一旦平等在世界上全面而永久地建立起来,精神大革命和政治大革命的出现就远比人们想象的困难和稀少。
由于民主国家的人看来好象总在活动,总在变化,总在忙活,时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主意和地位,所以使人觉得他们要随时废除他们的法律,立刻接受新的信仰和采用新的习惯。
但是,人们并没有想到,平等在使人发生变化的同时,还告诉人要想满足自己的利益和爱好,必须有安定的环境。平等在推动人前进,同时又控制他前进;平等在激励人奋起,同时又让他把脚踏在地上;平等在点燃人的欲望,同时又限制人的能力。
这种情况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清的,因为使民主国家的公民各自东西的激情是外现而明显的,而使他们团结和合作的力量则是潜藏而不是一看就可以看见的。
我对以后几代人表示的最大担心并不是革命。但在我的
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大规模的革命越来越少523
周围都是革命造成的废墟的现况下我敢这样说吗?
如果公民们继续闭关自守于越来越窄的家庭利益的小圈子里,并在其中永无休止地追求这种利益,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始终不会产生那种虽然可使人民动乱,但却能使人民前进和革新的强大的大公无私情操。当我看到财产如此容易变动,而爱财之心又如此激烈和殷切的时候,我不能不担心人们将会视一切新的理论为灾害,视一切改革为轻举妄动,视一切社会进步为走向革命的初步,并唯恐被卷进去而一动不动。我的心在颤抖,而且我坦白承认是由于害怕而颤抖,因为人们现在不顾一切地追求眼前的享乐,忘却了自己的将来利益和子孙的利益,喜欢轻松自在地走命运所安排的道路,而不肯在必要的时候作出毅然决然的努力去改弦更张。
人们认为新社会每天都在改变它的面貌。至于我,则害怕新社会过于固守原来的制度、原来的偏见、原来的习俗,而终于无所作为。
结果,人类停止前进了,自己束缚了自己;人的精神逐渐萎缩,并永远自怨自艾而创造不出新思想;每个人都把精力用于一些小而无益的独立活动之上,看来所有的人都象是在不断地活动,但整个人类却不再前进了。
第二十二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的人民自然希望和平而民主国家的军队自然希望战争
使民主国家的人民反对革命的那些利益、恐惧心理和激情,也在使他们不愿意进行战争。尚武精神和革命精神,是同时并由于同样的原因而减弱的。
爱好和平的不动产所有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可以迅即毁于炮火的动产的增多,民情的纯朴,人心的温存,平等所激发的怜悯心情,很少被战时产生的诗意般的强烈激情所打动的冷静理智——这一切联合起来,便足以抑制尚武精神。
我认为,可以把在文明国家里随着身分的日益平等,好战的激情将越来越少和越来越不强烈,视为一个普遍的常规。
战争,是所有国家,无论是民主国家或其他国家都可能卷入的不幸事件。无论它们多么热爱和平,都必须时时做好却敌的准备,换句话说,就是要有一支军队。
置身于可以说没有邻国的广漠土地之上的美国的得天独厚,为它的居民提供了独有的条件。就是说,他们只有少数士兵就够了。但是,这只是美国的特点,而不是民主的特点。
身分平等、民情和基于民情所建立的各项制度,并没有
第二十二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的人民自然希望……723
取消民主国家建立军队的义务,而且它的军队还经常对它的命运起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什么是军队的成员的自然本质是至为要重的。
在贵族制国家里,尤其是在全凭出身来定等级的国家里,军队中的不平等亦同民族中的不平等一样。军官是贵族,而士兵则是农奴。前者应征是为了发号施令,而后者应征则是为了服从指挥。因此,在贵族制国家的军队里,士兵的奋进之心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
军官的野心也并不是远无止境的。
贵族不但是全国等级阶梯中的一个等级,而且在它的内部还经常有自己的等级阶梯。
阶梯上的等级一个比一个高,而且永远保持不变。
根据出身,有的人应征是去指挥一个团,而另一个人应征则是去指挥一个连。他们达到他们所希望的这个极限之后便自动停止,而安于自己的命运。
此外,还有一个重大原因使贵族制国家的军官抑制了晋升的欲望。
在贵族制国家里,军官除了在军队中有军阶以外,还在社会上属于上等阶层。在他们眼里,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附属品。贵族之跻于军官之列,主要的还不是为了高升,而是出于家庭出身加于他们的一种义务。他们之所以从戎,是为了光荣地度过他们的轻松自在的年华,并把军中生活的一些光荣回忆带回家庭和与自己同样的人们中间,但他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打算由此发财、成名或掌权,因为他们本身已经有了财、名、权,不出家门就可以享有这一切。
在民主国家的军队里,每个士兵都可能升任军官,这就
823第三部分
使人人产生了晋升的念头,并把军事野心的限度扩大到几乎没有止境。
在军官方面,他们认为没有什么东西自然而然地使他们或强迫他们停于某一军阶而不上进。在他们眼里,每升一个军阶都有极大的价值,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的等级差不多总是依他们在军队中的等级为转移的。
在民主国家里,军官除了薪金以外没有其他收入,除了军功荣誉以外不会享得其他荣誉。他们经常改变职业,所以境遇也随之改变,以致好象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贵族制国家的军队里作为充任军官的附带结果的那些东西,在民主国家的军队里变成主要的东西,变成了决定军官的一切和决定军官本人的东西。
在法国的旧君主时代,人们称呼军官时不用他们的军衔,而只用他们的贵族爵位名衔。
而在现代,只称他们的军衔。
这个小小的语言表达形式的改变,就足以说明社会制度和军事制度当中发生了巨大的革命。
在民主国家的军队里,晋升的欲望几乎是普遍的,而且是炽烈的、不易放弃的和永远存在的。它随着其他一切欲望的上升而上升,一直到人死为止。但是,也不难发现,在全世界各种国家的军队中,和平时期军阶晋升最慢的,是民主国家的军队。军职的席位本来就少,所以竞争者几乎不可胜数。但是,平等的固定原则适用于所有的人,所以谁也不可能迅速晋升,而且有许多人无法晋升。因此,晋升的要求大大高于其他国家,而晋升的容易程度则大大不如其他国家。
因此,民主国家军队中极想升官的人,都渴望发生战争,
第二十二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的人民自然希望……923
因为战争会使军官出缺,最后还可以违反作为民主制度的专有特权的按年资晋升的规定。
我们由此可以作出如下的使人感到奇怪的结论:在所有国家的军队中,最热烈地希望发生战争的军队是民主国家的军队;而在所有国家的人民中,最爱和平的人民则是民主国家的人民。这种反常现象的成因,是平等同时产生了这两个对立的效果。
公民都是平等的时候,便每天都觉得自己有希望并发现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增进自己的福利。这种情况使他们热爱和平,因为和平可以繁荣工商业,能使每个人平安无事地达到其小小事业的目的。另一方面,这样的平等又在使从事戎马生活的人更加重视军事荣誉的价值,让所有的官兵都能容易得到这种荣誉,以致连士兵在做梦的时候都是驰骋于疆场。在这两种不同作用的支配下,人心思动是相同的,爱好享受的欲壑总是难填的,野心是相等的,而满足野心的手段则有所不同。
人民和军队的这种背道而驰的倾向,驱使民主社会走上非常危险的道路。
当人民丧失尚武精神的时候,充任军官便立即不再是光荣的了,而军人也将沦为最低级的公务人员。人们不太尊敬他们,也不再了解他们。这时,便出现了同贵族时代完全相反的情况。从军的公民不再是最主要的公民,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公民。
一个人只有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愿意去从军。
这就形成一个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
民族的精英避而不就军职,因为这一行不光荣;而军职之所以不光荣,则是因为民族的
033第三部分
精英不再参加军队。
因此,当你看到民主国家的军队尽管物质条件比其他军队一般说来好得多,纪律不如其他军队那样严格,但往往情绪低落、牢骚满腹、对处境不满的时候,不必表示惊讶。士兵感到自己的地位低下,他们的被挫伤的自尊心,使他们爱上缺了他们就无法进行的战争,或喜欢起他们从中有希望凭借手中的武器获得人们原来拒绝给予他们的政治权力和个人尊严的革命。
民主国家军队的成分,使引发革命的危险变得更加可怕。
在民主社会,几乎所有的公民都有财产需要保护;但是,民主国家的军队通常都是由无产者领导的。大部分无产者在国家内乱期间不会遭到重大损失。在民主时代,人民群众自然要比在贵族时代更怕革命,但军队的首脑们却不太怕革命。
另外,正如我方才所说的,在民主国家,最有钱、最有教养和最有才干的公民,都决不去担任军职,所以整个军队最后会变成一个小独立王国。在这个小王国里,官兵的知识水平低于全国,而他们的习惯却比全国粗野。但是,这个不文明的小独立王国却掌握着武器,而且只有它会运用武器。
军队的好战和喜欢动乱的精神给民主国家带来的危险,实际上正是因为公民的和平情绪而加剧了。在一个不好战的国家里,再没有比军队更危险的东西了;而全体公民的过分爱好安宁,则使他们把整个社会都交给士兵去支配。
因此,一般而论可以这样说:如果民主国家出于自己的利益和本性而自然爱好和平,那它就将被它的军队一步一步地拖向战争和革命。
第二十二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的人民自然希望……13
贵族制国家从来不担心军人发动革命,而民主国家却经常害怕这样的革命。在妨碍民主国家前进的一切可怕的危险当中,这种危险将变得最为突出。政治家必须时时刻刻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寻找消除这种危险的办法上去。
当一个国家因军队的野心蠢蠢欲动而感到内部不安的时候,它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为这个令人讨厌的野心提供发动战争的借口。
我不想一般地诽谤战争。战争差不多总能提高一个民族的意志,开阔它的心胸。有些时候,只有战争才能遏止平等自然造成的某些倾向的过分发展,这时我们就必须认为战争是医治民主社会所染的某些痼疾的不可或缺的良药。
战争虽然有一些很大的好处,但也不能把它捧得过高,说它可以根除我方才指出的危险。
战争只能暂时阻止这种危险,战争过后危险又会变本加厉,因为军队尝到战争的甜头之后,便更加不愿意容忍和平了。战争只是永远希望光荣的民族解救困难的办法。
我可以预言,一些民主大国里涌现出来的军事首脑们,会发现他们在率军征伐时容易,而在胜利后和平地生活下去困难。有两件事使民主国家觉得很难办:一件事是开始进行战争,另一件事是结束战争。
此外,如果战争未为民主国家带来特殊的好处,那它就会使民主国家遭到昔日的贵族制国家同样未曾放在心上的某些危险。现在,我只谈一谈其中的两种危险。
战争虽然满足了军队的要求,但却限制了每天都在嚷嚷要使自己的和平时期的需求得到满足的不可胜数的公民群
233第三部分
众,而且往往使他们失望。因此,战争就有从另一方面导致它本来应当防止的动乱的危险。
在民主国家里,任何一场长期战争都将给自由带来巨大的危害。这并不一定是指害怕在每次胜利之后看到获胜的将军们,会象罗马的苏拉和凯撒那样用武力夺取最高政权。危险是另一种的。
战争虽然并不总是给民主国家带来军人统治,但它不能不使民主国家的文官政府的职权无限增加。它差不多必定要把管理万民和处理万事的大权集中到这个政府手中。它不是以武力突然建立专制,而是依靠习惯势力慢慢地走向专制。
凡是企图消灭民主国家的自由的人,一定知道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可靠和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战争。这是他们的第一条科学定理。
当官兵的野心引起人们惊恐时,一个看来可以自救的办法,就是增加军队的人数,从而扩大军官的编制。这只能缓和燃眉之急,但为未来埋伏了更大的危险。
在贵族制社会,扩军可以产生稳定的效果,因为在这样的社会里,只有一类人有军事野心,而且其中每个人的这种野心可以停止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从而使怀有野心的一切人差不多都能得到满足。
但是,在民主国家,扩军就没有任何好处,因为军队前人数越多,想往上爬的人也越多。被许诺有空缺时就职的人上任以后,不久又会出现一批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人,而已经上任的那批人也很快会牢骚满腹,因为左右民主国家公民行动的那种激动情绪也会反映到军队中来。人们想得到的不
第二十二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的人民自然希望……33
是一定的军阶,而是一直往上晋升。他们的欲望虽然不算太大,但却一个一个地接踵而来。民主国家扩军只能使军人的野心得到一时的满足,但不久以后,他们的野心将会变得更为可怕,因为想往上爬的人越来越多。
至于我,则认为不安和时刻思动的情绪,是民主国家军队的组织本身内在的而且不愿意根除的弊端。民主国家的立法者们不要自以为能够找到一种依靠自己的力量镇服和控制军人情绪的军事制度,为此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是白费功夫。
能够救治军队的弊端的不是军队本身,而是国家。
民主国家自然担心动乱和专制。只要使军队的那些本性变为审慎的、理智的和稳重的爱好,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当公民们最后学会如何和平而有益地运用自由,并领会到自由的好处时;当他们象爱自己女朋友那样爱好秩序,自愿地服从纪律时,他们入伍从军就会不知不觉地和似乎是违反本意地把这些习惯和品质带进军队。全民族共有的精神一渗入军队特有的精神,就会节制军队生活所造成的观点和欲望,或者依靠舆论的强大力量把这些观点和欲望抑制下去。有了有知识、守纪律、意志坚定和爱好自由的公民,才会有纪律严明和服从命令的士兵。
任何法律,只要它在镇压军队的叛乱精神的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加紧压制公民的自由精神,使法律和权利的观念黯然失色,它就必然适得其反。它不但没有消灭军人暴政,反
433第三部分
而大大促进了军人暴政的建立。
不管采取什么预防措施,民主国家里存在一支庞大的军队毕竟总是一大祸根,而消除这个祸根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裁军,但这又是所有的国家都不能采用的一项解救办法。
A托克维尔的这段论述,在今天仍未失去其重要意义。——法文版编者A
第二十三章 民主国家的军队里哪些人是最好战和最革命的阶级
民主国家军队的特点,是按照提供兵员的人口数与兵员人数的比例来说,它是十分庞大的。关于这一点,我准备以后再谈它的理由。
另一方面,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选择军职的却不多。
因此,民主国家不久就不得不放弃自愿入伍的募兵制,而采用强制入伍的征兵制。本国条件的要求,迫使它们采用了后一种制度,而且可以不难预知,人人都要被征入伍。
由于服役是强迫性的,所以服役的义务就由全体公民不加区别地平等分担。这也是这些国家的条件及其思想的必然结果。这些国家的政府,只要向全体人民提出呼吁,就差不多可以进行它想要做的事。一般说来,引起反抗的是负担轻重的不平等,而不是负担本身。
但是,由于全体公民都要服役,所以显然要出现每个人只在军队里服役为数很少几年的结果。
因此,士兵只是军队的过客便成了常规。但是,在大部分贵族制国家里,当兵却是士兵所选定或被迫接受的终生职业。
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差异很大的后果。在民主国家军队的士兵中,有些人很爱军人生活,但大多数人是被迫站到军
633第三部分
旗下的,他们时时刻刻准备返回家园,没把从军看成严肃的任务,只想离开军队。这些人没有什么高求,也没有染上半点这种职业所产生的奢望。他们当兵只是应付差事,心里总是惦念着公民生活里的利益和欲求。因此,他们不仅没有尚武精神,反而把社会上的公民精神带进军队并在军队里保持这种精神。在民主国家的军队里,这些纯朴的士兵仍然保存着公民的本色,全国的习惯对他们有最大的作用,舆论对他们有最大的影响。士兵们可以特别自诩的,正是他们把曾使人民本身受到鼓舞的爱自由和尊重权力的思想带进了民主国家的军队。贵族制国家的情形与此相反,那里的士兵到了最后已与自己的同胞毫无共同之处,与同胞们往来形同外来人,而且往往是形同敌人。
在贵族制国家的军队里,军官是保守分子,因为只有他们同市民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而且从不放弃迟早回到市民社会恢复其原来地位的志望。在民主国家的军队里,保有这种联系和持有这种愿望的则是士兵,而且促使士兵如此的原因也完全相同。
不过,在民主国家军队的内部,军官们往往养成与全国人民完全不同的爱好和欲求。这种现象是不言而喻的。
在民主国家里,一个人当了军官,便与市民生活完全断绝关系。一离开市民生活,就等于永远离开,而且他也没有一点回去的兴趣。他的真正祖国就是军队,因为他的一切都决定于他所占的军阶。
因此,他得跟着军队的命运共进退,同沉浮,把自己今后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军队。由于军官的需要与国家的需要不同,所以他可能在全国最希望安定和和平的
第二十三章 民主国家的军队里哪些人是……73
时候锐意制造战争或进行革命活动。
但是,有些因素可以节制军官在这方面的好战和喜欢闹事的情绪。如果民主国家军队里的这种野心是每个军官都有的和持久的,则这种野心很少是强大的。出身于民族的下等阶级的人,经过在军队内部的几次晋升,终于升到军官的地位,便已经够扬眉吐气的了。他已经占居比他在市民社会的地位高得多的地位,并且取得被大部分民主国家经常认为是不可出让的权利。
①经过这样大的努力之后,他愿意暂时停一下,想一想如何享用已经获得的一切。由于害怕失去已经获得的东西,所以渴望获得尚未获得的东西的心情便不怎么强烈了。在克服妨害他晋升的第一个和最大的障碍之后,他便对以后的晋升之慢不那么着急了。随着军阶逐步升高,发现危险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逐渐收缩。
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我就认为民主国家军队中最不好战和最没有革命精神的,将永远是它的高级指挥官。
我方才就军官和士兵所讲的一切,对于在所有的军队中都是介乎军官和士兵之间的那批人,即我要讲的军士阶级,并不适用。
这个在本世纪之前还未在历史上崭露头角的军士阶级,我想它今后会在历史上发生作用。
同军官一样,军士已在思想上同市民社会断绝关系;也
①实际上,军官的地位在民主国家远比在其他国家有保证。少数军官主张军阶越高待遇也应越高;而多数立法者也认为,保证军官生活舒适是合理的和必要的。
833第三部分
同军官一样,军士亦把军职视为终生职业;或许还超过军官,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一方面。但是,他们还没有象军官那样取得较高的和稳固的地位,以便在爬到最高职位以前可以有机会暂时停止下来,舒舒服服地歇一口气。
由于军士的职务性质永远不变,所以军士们注定要过一种庸碌无名、备受限制、毫不舒适和生死难卜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当兵只是一种危险的行当。
他们只知道艰苦和服从,而这比头顶危险更难忍受。
他们之所以能够忍受眼前的痛苦,是因为他们知道社会制度和军事制度能使他们将来解除这些痛苦。实际上,日久天长之后,他们也真能当上军官。这时,他们便可以发号施令了,并且得到了荣誉、独立地位、权利和享受;他们所希望得到的东西虽然大量地出现于他们的眼前,但在实际拿到手以前,他们从来不敢确信一定能拿到手。
他们的军阶也不是不能更动的;他们每天都得听任其长官的摆布,军队的纪律要求他们必须这样做。犯一点小错误,或稍有越轨行为,经常能使他们立即失去费了多年心血才得到的果实。在他们熬到他们所向往的军阶以前,可以说他们没有什么成就。只是取得了军官的军阶以后,他们才好象进入了仕途。象他们这样不断受到他们的充沛精力、需要、激情、时代精神、希望和恐惧心情推进的人,不可能不燃起铤而走险的野心。
因此,军士都希望有战争,而且是永远和迫不及待地希望。如果人们反对战争,他们就希望发生使典章制度失去权威的革命,以便在革命当中利用局势的混乱和群众的政治激情把他们的长官撵下台,并取而代之。
他们并不是办不到的,
第二十三章 民主国家的军队里哪些人是……93
因为尽管他们的感情和欲求与士兵有很大不同,但他们的家庭出身和习惯却与士兵一样,从而能对士兵发生极大影响。
如果以为军官、军士和士兵的这种各不相同的对事态度只出现一个时代或一个国家,那就错了。这种现象见于一切时代和一切民主国家。
在所有民主国家的军队里,军士永远是国家的和平的和有秩序的风气的最坏代表,而士兵则是这方面的最好代表。
士兵会把全国民情方面的优点或缺点带进军队,将民族的面貌忠实地反映在军队里。如果一个士兵是无知的和软弱的,那他将不知不觉地和违反本意地被他的长官拉去搞叛乱。如果他是有知识的和坚强的,那他将会约束他的长官遵守秩序。
第二十四章 关于民主国家军队为什么在战争初期比其他国家军队软弱而在战争持续下去时则比其他国家军队强劲
凡是在长期的和平之后参加战争的军队,都有被击败的危险;而长期作战的军队则有很大的获胜机会。这一真理特别适用于民主国家的军队。
在贵族制国家,军职是享有特权的职业,所以在和平时期也受到尊敬。
才能大、学问大和野心大的人纷纷拥向军界。
军队在各方面都不低于全民族的平均水平,甚至往往高于这一水平。
我们在民主国家却看到相反的情形。在那里,民族的精英都逐渐离开军职,以便通过其他途径去谋求荣誉和权力,而尤其是财富。在长期的和平之后,再加上在民主国家和平时期长,军队的水平便经常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参战的军队处于这种状态,对于国家和军队都有危险,直到战争使这种状态改变,危险始终存在。
我曾经说过,在民主国家的军队里和在和平时期,年资是晋升的最高的和不可改动的准则。正象我已经指出的,这不只来因于这种军队的制度,而且来因于这种国家的制度本
第二十四章 关于民主国家军队为什么在……143
身。因此,这种情况将会长期存在下来。
另外,由于这种国家军官在国内的一切都取决于他们在军队的地位,以及由于他们的荣华富贵全都来自这个地位,所以他们只有到死才离开或退出军界。
这两个原因对一个民主国家带来的后果是,经过长期的和平之后,它的军职人员和军队的全部指挥人员均已老迈。
我所说的不仅有将军,而且包括一直没有晋升或一步一步爬上去的大部分下级军官。在你考察民主国家的军队时,你会吃惊地发现,全体士兵都是毛孩子,而所有的长官均已至垂暮之年。因此,士兵缺乏经验,而长官缺乏精力。
这是败北的主因,因为使战争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年轻的人。如果不是近代的一位最伟大的统帅指出过这一点,我是不敢这样说的。
这两个因素对贵族制国家的军队就不是这样发生作用的。
因为在贵族制国家的军队中,晋升的主要依据是家庭出身而不是年资,所以在每个军阶中都有一些年轻人,他们把人的最充沛体力和精力全都带进了战争。
另外,在贵族制国家谋求军事荣誉的人,都在市民社会里拥有不愁温饱的地位,所以很少有人在快到年老的时候才离开军队。他们把精力最充沛的年华献给军事生涯之后便自动退休,回乡去安享余年。
长期的和平不仅使民主国家的军队充满了年老的军官,而且使所有的军官在身心方面养成了不适于作战的习惯。长期生活在民主的温文尔雅习俗气氛中的人,一打仗就难于适
243第三部分
应战争所要求的艰苦工作和严峻义务。如果他还没有失去担任军职的兴趣,那他至少要养成妨碍他取得战争胜利的生活方式。
在贵族制国家,市民生活的懒散作风对军队风纪影响不大,因为在这种国家里,指挥军队的都是贵族。
应该知道,一个贵族,尽管他在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但除追求这种幸福以外,他总是还有其他一些追求,而且为了充分满足这些追求,他可以自愿地暂时牺牲他的幸福。
(E)
我曾经指出,在民主国家处于和平时期,军阶的晋升是极慢的。起初,军官们对这种情况表示无法容忍。于是,他们闹事,牢骚满腹,心灰意冷。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其中的大部分人迁就下去。
野心大和有办法的人离开了军队。
其余的人终于使自己的爱好和欲求适应他们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命运,以市民的眼光来看待军职。在他们看来,军职的最可贵处,就是它能给他们带来舒适和安定。他们把未来的设想都寄托于这一小点有保障的收入上,一生只要求能够平平安安地享受就行了。
因此,长期的和平不仅使民主国家的军队充满了年老的军官,而且常常把老年人的习气输送到还是年轻力壮的军官中去。
我也曾指出,在民主国家处于和平时期,军职并没有多大荣誉,不太有人追求。
公众的这种轻视态度,是压在军人头上的一块又重又大的石头。
士气好象被它压扁了,但在战争终于爆发的时候,士气又能立即恢复它的弹力和活力。
第二十四章 关于民主国家军队为什么在……343
挫败士气的这种原因,却不见于贵族制国家的军队。无论是军官还是他们的同胞,都从来没有认为军官是低下的,因为除了他们的军队伟大以外,他们本人也是伟大的。
即使和平对这两种军队发生相同的影响,其结果还是要不同的。
当贵族制国家军队的军官失去战斗意志和不愿意靠军职发迹的时候,他们仍会尊重本阶级的荣誉和身先士卒的古老习惯。但是,如果民主国家军队的军官不再爱好战争和不再希望利用军职向上爬,他们就什么好的东西也保存不下来。
因此,我认为民主国家在长期和平之后参加战争,其被打败的危险要特别大于其他国家。但是,它不会因为败北而轻易气馁,因为战争越持久,它的军队的胜利机会越大。
当战争拖长而使全体公民不能从事和平劳动和破坏他们的小小事业时,他们就会把珍视和平的热情转向支持战争。
战争使一切事业遭到破坏之后,它本身就成为一个唯一无二的巨大事业。
于是,平等所产生的一切热烈的和奋进的激情,便全部集中到战争方面来。这就是为什么甚至很难发动人民奔赴战场的民主国家,一旦让人民拿起武器,有时会在战场上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
随着战争逐渐将所有人的视线吸引到军队方面来,和军队在短期内就举国闻名并创造出巨大财富,全国的精英便纷纷从戎。这时,被军队吸引去的天生具有进取心和勇敢而好斗的人,已经不是象在贵族制国家那样只来自贵族,而是来自全国了。
由于竞争军事荣誉的人很多,而且战争又在迫使每个人
43第三部分
发挥其应有的才智,所以不断涌现出一些伟大的将领。长期的战争对民主国家军队发生的作用,犹如革命对民主国家人民发生的作用。
它打破常规,使一切出类拔萃的人脱颖而出。
在和平时期就已年老体衰的军官离开军队,退休或死去。一批在战争中壮大起来的青年人接替了他们的职位。这些年轻人满怀激情,坚持把战争打下去。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力求晋升,而且实际上也在不断晋升。在他们身后,还有一批与他们怀有同样心情和同样欲求的年轻人。而在这批人之后,还有另一批人。只要军队没有限制,这样的人将会一批接着一批涌现。平等使每个人产生奋进之心,而死亡又在为各种奋进之心提供机会。死亡不断使各级军官减员,制造遗缺,既为晋升开门,又为晋升关门。
在军人的习性和民主国家人民的习性之间,还存在一种只有在战时才显露出来的隐秘关系。
民主国家的人,有一种渴望迅速得到所希冀的东西,然后快快活活地加以享受的本性。其中大部分人崇拜冒险,怕死不如怕穷。
他们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之下从事工商业的。
他们也把这种精神搬到战场,甘愿冒生命的危险,以在瞬间取得胜利。最能满足民主国家人民幻想的伟大,就是在战场上能使他们大放异采而且只消冒生命之危险就可突然得到的伟大。
因此,民主国家人民的利益和爱好是使他们离开战争,而他们的思想习惯却使他们能打好战争;只要能够把他们从他们的事业和舒适生活的圈子里拉出来,他们便可以容易变成好士兵。
第二十四章 关于民主国家军队为什么在……543
如果说和平对民主国家的军队特别有害,那末,战争却可以保证它得到其他任何军队所没有得过的好处。尽管这种好处起初不太明显,但随着战争的持久,可能由此取胜。
一个贵族制国家在同一个民主国家交战时,如不在最初的几个回合摧毁对方,就大有被对方打败的危险。
第二十五章 关于民主国家军队的纪律
一个非常流行的观点认为,在民主国家中占有统治地位的广泛社会平等,久而久之将使士兵不听军官的指挥,并由此破坏纪律的约束。贵族制国家的人民尤其认为如此。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有两种纪律,切不可混淆。
当军官是贵族,士兵是农奴时,即当前者富后者穷,前者聪明能干后者愚昧无能时,两者之间容易建立最严格的服从关系。可以说,士兵在入伍之前就已服从军队纪律了,或者不如说,军队纪律不过是社会奴役的臻善。在贵族制国家的军队里,士兵很快就会变成除了长官的命令以外对什么事都茫无所知的人。他虽在行动但无思想,打胜了仗也不表示高兴,被打死了也无怨言。在这种状态下,他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被训练去打仗的最可怕动物。
民主国家一旦看到它的士兵也染上贵族制国家可以轻易加于其士兵身上的那种分毫不差、服服帖帖、千篇一律的盲目服从的习惯,它一定感到失望。民主国家的社会情况不会使士兵如此,而民主国家要想人为地使士兵养成这种习惯,则有丧失其固有优点的危险。在民主国家里,军队纪律不应当试图取消精神的自由发展,而只能设法引导精神的自由发展。
军队纪律规定的服从并不十分周密,但很粗野和很简明。这
第二十五章 关于民主国家军队的纪律743
种服从以服从者的意志本身为基础,它不仅取决于服从者的本能,而且取决于他的理智。因此,当危险的情况使服从成为必要的时候,服从者往往会自动严格服从。贵族制国家军队的纪律在战争中容易松弛,因为这种纪律是以习惯为基础的,而战争可以打乱这些习惯。相反,民主国家军队的纪律在大敌当前的时候可以自动加强,因为每个士兵这时都非常清楚,为了能够取胜,他必须毫不反抗,严格服从。
依靠战争来完成宏伟事业的国家,只知道我所讲的纪律。
在古代的国家里,军队只征自由人和公民入伍,他们彼此之间无大差别,惯于平等对待。从这一点来说,可以说古代国家的军队是民主的——虽然它的成员都来自贵族内部。
因此,在军队里,官兵之间情同手足。读完普卢塔克的《名人传》,你自会相信这一点。士兵们经常向他们的将军们提意见,而且可以无话不说;将军们也愿意倾听他们的士兵的意见,而且有问必答。将军们通过谈话和示范来领导士兵,要比利用管束和惩罚好得多。可以说将军既是士兵的伙伴,又是士兵的长官。
我不知道希腊和罗马的士兵是不是也曾象现在的俄国士兵那样一丝不苟地遵守军队纪律,但我知道这并没有妨碍亚历山大征服亚洲和罗马征服世界。
第二十六章 略述民主社会里的战争
当平等的原则不仅在一个国家发展,而且象在今天的欧洲这样,在相邻的几个国家同时发展时,居住在这些不同国家的人,尽管语言、习惯和法制不同,但在都怕战争和都爱和平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①野心和愤怒武装各国君主也没有用处;人民普遍持有的那种漠不关心和袖手旁观的态度,使君主们情不自愿地消下气来,丢下手中的宝剑。于是,战争越来越少了。
随着平等在几个国家同时发展和这些国家的居民一起涌向工商业,不仅他们的爱好日趋一致,而且他们的利益也逐渐交融了。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加于他国的危害都不能不弹回到自己身上来,从而使人认识到战争是一种对战胜国和战败国来说损害差不多相等的灾难。
因此,在民主时代,一方面是难以把各国都拉进战争,另一方面是几乎不可能只有两个国家交战而不牵涉其他国家。
①我认为,我不必向读者指出,欧洲各国对战争表示的恐怖心,并不完全来因于平等在这些国家得到了发展。除了这个经常在发生作用的原因以外,还有几个十分强大的偶然原因。其中,我首先要指出的是,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所留下的满目疮痍。
第二十六章 略述民主社会里的战争943
各国的利益互相交织,它们的意见和需要也彼此相同,所以一个国家一有风吹草动,其他所有国家也无法保持安宁。因此,战争越来越少,而一旦爆发战争,战场必将越来越扩大。
一些相邻的民主国家,不仅象我方才所说的在某些方面变得相似,而且最终达到在几乎所有方面共同。

而且,国家之间的这种相似,对于战争具有重大影响。
当我寻思为什么15世纪的瑞士联邦曾使欧洲的一些强大国家发抖,而现今瑞士的国力则完全与它的人口数成正比时,我发现瑞士人已变得同邻国人一样,而邻国人也变得同瑞士人一样,所以瑞士现与邻国的差别只是人口的多寡,而
②这不仅是由于各国有了相同的社会情况,而且是由于这样的社会情况自然促使人们互相模仿和融合所使然。
当公民们被分成数个等级或阶级时,公民们不但彼此各不相同,而且不愿意和不希望达到相同;恰恰相反,每个公民都越来越设法保持自己的观点和习惯,维持原样不动。个性的精神非常强韧。
当一个国家具有民主的社会情况时,即在这个国家内部没有等级或阶级之分,所有公民在文化和财产方面接近平等时,人的精神就将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人们变得相似,几乎可以说如不相似,他们会感到痛苦。他们不想保存那些仍然会使彼此有别的东西,而只要求放弃这些东西,以便使自己融入共同的群众集体。
在他们看来,只有这个集体能够代表权利和力量。个性的精神几乎消失。
在贵族制时代,甚至本来相同的人们也想在彼此之间建立起想象中的差别。
在民主制时代,甚至本来不同的人们也极希望彼此变得相同和互相模仿,因为每个人的精神经常被全人类的前进运动所吸引。
类似的现象也见于国家之间。两个具有同样的贵族性社会情况的国家之间,可能始终保持非常明显的极大差异,因为贵族制的精神在于发挥个性;但是,两个具有同样的民主性社会情况的相邻国家,很快就会采取同样的观点和习俗,因为民主制的精神要求人们同化。
053第三部分
能多派兵的国家必然胜利。因此,欧洲发生的民主革命的后果之一,就是人们重视战场上的兵力优势,强迫所有小国合并于大国,或至少参加大国的势力范围。
由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兵力,所以每个国家都竭尽全力把尽可能多的兵员派赴战场。
在部队里可以有象瑞士的步兵和16世纪法国的骑兵那样的比其他兵种精锐的兵种的时代,人们认为没有必要征集大量的兵员;但是,到了每个士兵的力量都相差无几的时代,情况就不同了。
新需要的产生原因,也为满足需要提供了手段,因为正如我已经指出的,当人人都一样的时候,人人也就都成了弱者。在民主国家,社会权力自然大大强于其他国家。这种国家在想要召集全体成年男子入伍时,也有能力办到。
因此,在平等时代,人们的尚武精神虽已减弱,但军队的规模却在扩大。
在这样的时代,作战的方法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而发生变化。
马基雅维里在其《君主论》里写道:“征服以一个君主及其诸侯为首领的国家,要比征服由一个君主及其奴隶治理的国家困难得多。”
A 为了不侮辱人,我们不妨将“奴隶”改为“公仆”。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完全可以用在我们讨论
〔这是对马基雅维里的一段话的节译。
参阅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万人文A库版,第78页〕
第二十六章 略述民主社会里的战争153
的问题上的伟大真理。
一个贵族制大国,征服它的邻国或被其征服,都是极其困难的。它之所以不能征服邻国,是因为它不能集结全国的力量并在集结之后长期保持下去;它之所以不能被邻国征服,是因为敌人会到处遇到许多小防御据点,阻止它前进。在贵族制国家里作战犹如在山地里作战,战败者随时可以转入新的阵地固守。
在民主国家,情况就完全相反。
民主国家容易把可用的全部兵力投入战场,而如果它很富庶并且人多,则很容易成为征服者。
而一旦它遭到侵略,敌人深入它的国土,它的御敌办法就不多了。如果敌人占领了它的首都,国家就灭亡了。这个道理非常清楚:在民主国家,每个公民都是各自孤立的,非常软弱,谁也无力自卫,不能支援他人。在民主国家里,只有国家的力量强大。国家的军事力量一旦因为军队被击溃而消失,行政的力量由于首都被占领而瘫痪,而所剩下的只是一伙没有组织和没有力量的群众,他们不能抗击有组织的入侵力量。我知道,使地方享有自由,并由此建立地方政权,可能减少这种危险,但这种办法经常是作用不大的。
这时,不但人民不再可能继续进行战斗,而且恐怕他们连这个想法都没有了。
根据文明国家所承认的国际法,战争的目的不在于掠夺私人的财产,而只在于占有政治权力。只是为了达到下一步目的,才偶而破坏私人财产。
当贵族制国家因军队败北而被敌军入侵时,贵族虽然身
253第三部分
为富人,也宁愿单独继续抵抗而不投降,因为入侵者一旦成为他们国家的主人,就会把他们的政治权力拿走,而他们重视政治权力甚于重视财产。因此,他们宁愿继续战斗,而不接受对他们来说是最大不幸的征服。而且,他们容易把人民组织起来,因为人民长期以来已经惯于跟随和服从他们,在战争中几乎没有什么可怕损失的。
反之,在身分平等占有支配地位的国家,每个公民只有很少一点政治权力,而且往往一点也没有;另一方面,人人都是独立的,并有财产可能受到损失。因此,他们不象贵族制国家人民那样怕被征服甚于怕战争。当战火已经蔓延到民主国家的国土时,也很难判断它的人民会不会拿起武器。因此,必须给予这种国家的人以政治权利和政治意识,以使每个公民觉得自己也享有曾对贵族制国家的贵族起过鼓舞作用的某些权益。
民主国家的君主和其他首领们必须时时提醒自己注意的是:只有热爱自由的激情和习惯才能最有效地抵制追求享受的习惯和激情。我认为,再没有比不以自由为基础的民主国家在战败时最好投降的了。
以前,在战场上双方的兵力都不太多,交战时也是小规模的战斗,或进行长期的围攻。现在,一交战就是大规模的战斗,只要前进的道路无阻,就一直挺进到敌方的首都,以期一举结束战争。
据说,是拿破仑发明了这套新战术。只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创造不出这种发明的,而不管他是什么人。拿破仑采用的战术,是当时的社会情况提示给他的。他使用这种战术所
第二十六章 略述民主社会里的战争353
以成功,是因为这种战术特别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因为他首次将这种战术应用于战争。拿破仑是第一个率军长驱直入由这个国家首都打到另一个国家首都的人。但是,为他打开这条道路的,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的崩溃。我们可以设想,这位非凡人物如果生在300年前,他是不会使他的战术产生这样效果的,或者说他将采用另一种战术。
我只想就内战问题再说几句,因为我害怕读者不耐其烦。
我就对外战争所述的一切,大部分也有充分理由适用于内战。生活在民主国家的人,天生就没有尚武精神。他们在被迫上战场的时候,有时也有点这种精神。但是,根据自己的意志大家一起奔赴战场,自愿忍受战争的风险,尤其是内战的风险,决不是民主国家的人想要采取的行动。只有最喜欢冒险的人,才会同意去冒这种危险。民主国家的大部分群众是不会采取行动的。
甚至在人民愿意行动的时候,也不是容易行动起来的,因为他们在国内已经找不到他们准备服从的早已确立的悠久权威,没有已被公认的领袖来团结、统帅和指挥希望起来行动的人,没有在国家政权领导下的政治力量去有效地支持政府进行抵抗。
在民主国家里,多数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而多数拥有的物质力量,也是为了抵制它而首先可以联合起来的力量所无法比的。因此,坐在多数的席位上以多数的名义和利用多数的权力发言的党派,可以毫不费力地转瞬之间打败所有的个别抵抗。这些党派甚至不让个别抵抗出生,在孕育期间就把它掐死。
453第三部分
因此,在这样的国家里,凡是想以武力进行革命的人,除了出其不意地占领政府的全部机关,别无其他办法。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最好使用政变的办法,而不发动战争,因为一旦进行正规战争,胜利者几乎准是代表政府的党派。
只有在军队分成两派,一派举起叛旗,另一派继续效忠政府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内战。
军队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组织严密,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在一定的期间内自给自足。
战争可能流血,但不会进行很久,因为叛军一显示武力,或经过初战的胜利,就能控制政府,于是战争随之结束;或者最好是因为战争一开始,没有得到政府的有组织的力量支持的那一派军队很快就自行瓦解或被消灭。
因此,可以把内战在平等时代将会非常稀少和非常短促视为普遍真理。

③当然,我在这里是就单一的民主国家说的,而不是就联邦制民主国家说的。在联邦里,尽管有法律的规定,但大权总是留在成员政府,而不在联邦政府,所以这里的内战不过是变相的对外战争。
第四部分
关于民主的思想和感情对政治社会的影响
阐述平等所激发的思想和感情之后,如不说明这些感情和思想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管理可能发生哪些一般影响,我就没有很好地完成本书的任务。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必须经常回到已经走过的路上去。
但我希望,当读者沿着已经熟悉的道路走向某一真理的时候,请不要停下来不再跟着我走。
第一章 平等自然使人爱好自由制度
使人各自独立的平等,也使人养成只按自己的意志进行个人活动的习惯和爱好。人在与自己相等的人往来当中和作为个人的生活习惯而永远享有的这样完全独立,使人对一切权威投以不满的目光,并很快激起关于政治自由的思想和对于政治自由的爱好。因此,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沿着一种引导他们走向自由制度的自然趋势前进。请你随便找一个人问一问,如果可能,你再研究他的最主要本能,你会发现在各种各样的政府中,他首先考虑的和给予最高评价的政府,是由他选举首脑并由他监督首脑行动的政府。
在身分平等所产生的一切政治效果中,首先引起人们注目的和使胆怯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对独立的这种热爱。我们不能说这种恐惧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无政府状态出现在民主国家比在其他国家更令人害怕。由于公民之间没有任何直接影响,所以一旦使公民们各得其所的国家政权不复存在,混乱状态就必然立即达到顶峰,公民们各自东西,社会组织马上化为灰烬。
但是,我深信无政府状态并不是民主时代应当害怕的弊端,而是最不值得害怕的弊端。
实际上,平等可产生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使人们径自
第一章 平等自然使人爱好自由制度753
独立,并且可能使人们立即陷入无政府状态;另一种倾向是使人们沿着一条漫长的、隐而不现的、但确实存在的道路走上被奴役的状态。
人民容易看清第一种倾向,并加以抵制;而对于第二种倾向,则由于发现不了而误入歧途。因此,提醒人们注意勿误入歧途是特别重要的。
至于我,决不因为平等鼓吹不服从而非难平等,而主要是因为它鼓吹不服从而称赞它。我之所以赞美平等,是因为它使我看到它把关于政治独立的模糊观念和本能的冲动植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并由此提供了纠正它所产生的弊端的办法。正是由于这一点,我才爱慕平等。
第二章 民主国家关于政府的观点自然有利于中央集权
关于在君主和臣民之间存有次级权力的观点,自然浮现于贵族制国家人民的脑际,因为这种权力是某些个人或家庭觉得自己的出身、文化和财产高于他人或家庭而应当拥有的,而且这种个人和家庭似乎认为自己生来就是指挥他人的。平等时代的人的头脑里,由于与此相反的理由而自然不存在这种观点。只能人为地将这种观点引进平等时代,而且只有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使其保存下去;但是,民主时代的人,可以说不用深思就会想出关于由政府亲自直接领导全体公民的单一的中央权力的观念。
另外,在政治方面,也同在哲学和宗教方面一样,民主国家人民的头脑喜欢接受简明的一般观念。他们厌恶复杂的制度,认为一个大国由同一模式的公民组成和由一个权力当局领导最好。
在平等时代,人们的思想产生单一的中央权力的观念之后,自然又要产生关于统一的立法的观念。由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与他人没有多大差别,所以很难理解应用于一个人的法规为什么不能同等地应用于其他一切人。因此,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特权,他们都从理性上感到可憎;同一国家的政治制度上的最微小差异,也使他们感到不快;在他们看来,立
第二章 民主国家关于政府的观点自然有利于中央集权953
法的统一是一个好政府的首要条件。
反之,在贵族制时代,人的思想却认为这种对全体社会成员同等地实行统一的法制的观点是不可思议的,人们不是拒绝接受它便是抛弃它。
这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想倾向,最终都变成盲目的本能和无法克服的习惯,以致除了个别情况外,它们至今仍在支配人们的行动。尽管中世纪各国的情况悬殊,有时各国也有一些完全相同的个人,但这并未妨碍各国的立法者对其中的每个人规定不同的义务和相异的权利。反之,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一些国家的政府却竭尽全力将同样的习惯和同样的法律加于还没有变得相同的全体居民身上。
随着身分在一个国家实现平等,个人便显得日益弱小,而社会却显得日益强大。或者说,每个公民都变得与其他一切公民相同,消失在群众之中,除了人民本身的高大宏伟的形象以外,什么也见不到了。
这自然要使民主时代的人产生认为社会的特权是极其高尚的,而个人的权利则是非常低卑的见解。他们容易承认社会的利益是全体的利益,而个人的利益不足挂齿。他们也相当愿意承认,代表社会的权力比每个社会成员有知识和高明得多,它的义务和权利就是亲自引导和领导每个公民。
要是稍微仔细研究一下我们的同时代人,并探究他们的政治见解的根源,便会发现他们有我方才所述的观念中的某几个观念,并为发现见解经常不一致的人们中间竟有如此一致而感到吃惊。
美国人认为,在每个州里,社会的权力都应当直接来自
063第四部分
人民;但是,这项权力一旦依法设立,可以说谁都不会认为它是有限的,而心甘情愿承认它有权力去做一切。
至于赋予城市、家庭或个人以个别特权的问题,他们甚至已经忘却了这种观念。他们的头脑里从来没有想过可以不把同样的法律统一地用于国内的各地和全体居民。
这样一些见解正在欧洲逐渐传播,甚至渗入最强烈反对人民主权学说的国家。
这些国家的权力来源与美国的不同,但对权力的特点的看法却与美国的一样。在所有国家,中间权力的观念已经稀薄和逐渐消失。关于特定的个人生来就有权利的思想,正迅速从人们的头脑里消失,并将被关于社会具有无上权威、即所谓唯一权威的思想所取代。后一种思想正随身分日益平等和人们日益相同而在生根和发展。平等使这种思想产生,而这种思想又反过来加速平等的发展。
在法国,我所讲的革命比欧洲其他任何国家都先进,所以这种思想已经完全深入人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仔细听一听我国各政党的主张,就会发现没有一个政党不接受这种思想。
大部分政党指责政府,说它工作得不好;但所有的政党都认为政府应当继续工作下去并参与一切活动。甚至那些激烈反对政府的人,在这一点上也是意见一致的。社会权力的单一性、遍在性和全能性,以及法制的统一性,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产生的各种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在各种千奇百怪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深处,也可以发现这些特点。人在做梦的时候都在幻想这些东西。
如果说一般人的头脑都能自发地浮现这种思想,那末,它会更容易地出现于君主们的想象之中。
第二章 民主国家关于政府的观点自然有利于中央集权163
欧洲的旧社会情况正在变化和消失,而君主们对于他们的权能和责任也在产生新的认识。他们初次知道,他们所代表的中央权力可以而且应当按照统一的计划亲自管理国家的一切事务和所有的人。我敢说这种见解在我们这个时代以前是欧洲的国王们从来没有过的,而现在却日益深入这些君主的脑海。其他所有的见解都摇摇欲坠,只有它固若盘石。
因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并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意见分歧。他们虽在不断争论主权应当属谁所有,但对主权的责任和权利却容易取得一致意见。所有的人都把政府想象为一种唯一无二的、奉天承运的、具有创造力的权力。
政治方面的所有次要思想都是变化无常的,只有上述的思想是固定不变的和本身长存的。政论家和政治家都接受这个思想,群众也积极拥护。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同样地热烈追求它。它虽然现在才出现,但却好象由来已久。
因此,它不是人的精神任意形成的,而是人类的现实情况和自然要求。
(F)
第三章 民主国家人民的感情和思想一致引导他们走向中央集权
如果说在平等时代人们容易接受关于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的思想,那末,另一方面也不应当怀疑,他们的习惯和感情已经事先承认了这样的政权。现在只用几句话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因为大部分理由已在前面讲过了。
居住在民主国家的人没有高低之分,没有经常的和不可缺少的伙伴,所以他们愿意自我反省,并进行独立思考。我在讨论个人主义时曾经详细地谈过这一点。
因此,这些人从不使自己的注意力离开个人的事业而去操劳公事。他们的自然倾向,是把公事交给集体利益的唯一的大家都可看得见的永久存在的代表去管理。这个代表就是国家。
他们不但天生不爱管理公事,而且往往没有时间去管理。
在民主时代,个人生活极其忙碌,欲求很大,工作很多,以致每个人几乎没有精力和余暇去从事政治活动。
我决不认为这种倾向是不可克服的,因为我写此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同这种倾向进行斗争。我只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隐秘的力量在不断促使这种倾向于人心中滋长,要不立即加以阻止,就会占据人心。
我也曾指出,日益增强的喜欢享受之心和财产的不动产化
第三章 民主国家人民的感情和思想一致引导……363
趋势,使民主国家的人民害怕财物遭受损失。爱好社会安宁之心,是民主国家人民现在所保存的唯一政治激情,并随着其他激情的减弱和消失而更加积极和强大。这自然使公民们将一些新的权利赋予或让给中央政权,认为只有中央政权才有兴趣和办法保卫自己,从而使他们免遭无政府状态的侵害。
在平等时代,人人都没有援助他人的义务,人人也没有要求他人支援的权利,所以每个人既是独立的又是软弱无援的。这两种既不能分开而论又不能混为一谈的情况,使民主国家的公民具有了十分矛盾的性格。他们的独立性,使他们在与自己平等的人们往来时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他们的软弱无力,又有时使他们感到需要他人的支援,但他们却不能指望任何人给予他们以援助,因为大家都是软弱的和冷漠的。迫于这种困境,他们自然将视线转向那个在这种普遍感到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唯一能够超然屹立的伟大存在。他们的需要,尤其是他们的欲求,不断地把他们引向这个伟大存在;最后,他们终于把这个存在视为补救个人的弱点的唯一的和必要的靠山。

由此可以理解民主国家经常发生的现象:人们一面抗上,一面又能忍受长官的支使,他们既傲慢又屈从。
随着特权逐渐减少和缩小,人们对特权的憎恶反而日益
①在民主社会里,只有中央政权是地位比较稳定和活动比较恒定的存在。
全体公民都在不断变动其活动场所和改变自己的处境。但是,所有的政府都有继续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的本性。
因此,久而久之,政府几乎是不能不获得成功,因为它以固定的思想和坚定的意志影响地位、观点和欲求每天都在改变的人民。
公民往往无意之中帮助了政府。
463第四部分
加强,所以可以说民主的激情甚至在动因最小的时候反而更加猛烈。我在前面已经说明过这种现象的原因。当身分极不平等的时候,最大的不平等也不刺眼;而在人人都划一的时候,一小点差异也会引起不快;随着划一日臻完善,这种不快感将更加使人难以忍受。因此,爱平等的热情将随着平等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加强,而在这种热情得到满足的时候又促进了平等发展,乃是自然而然的。
使民主国家人民反对一切特权的这种日益炽烈的永存憎恶,特别有利于一切政治权利逐步集中于国家的唯一代表手里。地位必然和无可争议地高于全体公民的国家元首不会引起公民们的嫉妒,因为每个公民都认为与他平等的人可以取消他们从国家元首那里取得的任何特权。
民主时代的人十分讨厌服从与自己平等的邻人的指点,不承认邻人在智力上高于自己,不相信邻人正直,嫉妒邻人的权势,既害怕邻人又瞧不起邻人,喜欢让邻人时时刻刻感到他们双方是属于同一个主人管辖的。
民主世纪是实验、改革和冒险的时代,经常有成千上万的人独自进行艰巨的或新颖的事业,而不受他人的干预。这些人主张,作为一项普遍的原则,国家权力不应当干涉私人事业;但是,作为一项例外,他们每个人都希望政府对他们进行的特殊事业给予援助和指导,同时又想限制政府对他们进行其他一切干预。
由于成千上万的人同时对他们进行的不同事业都有这样的看法,所以尽管每个人都想限制中央政权的活动,但中央政权的活动范围却日益扩大。因此,民主政府只是由于它能持久就扩大了它的职权。时间对它有利,每个事件都在促其成长,个人的激情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协助它。因此,可以说民主社会越是长期存在下去,其政府越要中央集权化。
第三章 民主国家人民的感情和思想一致引导……563
顺应这些自然本性的各项中央权力,都喜欢和鼓励平等,因为平等特别便于中央行使权力,使中央扩大和巩固权力。
也可以说一切中央政府都崇拜划一,划一可使政府不必为制定无数的细则而操劳;如果不对所有的人规定同一制度,而对不同人采用不同的制度,则必规定这些细则。因此,政府是爱公民之所爱,并且自然是恨公民之所恨。这种感情一致的共同体,在民主国家不断将每个公民和国家元首结合在同一思想之下,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隐秘的和恒久的同情。由于公民和政府的爱好相同,公民原谅政府的缺点;只有政府做得太过分或犯错误,公民才会不信任政府;但只要政府改正错误,就可以恢复公民对它的信任。民主国家的人民虽然往往憎恨中央政权的专制,但他们对于这个政权本身始终是爱护的。
这样,我便从两条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目的地。我在前面指出,平等使人产生了关于单一的、划一的和强大的政府的思想;我现在又使读者看到,平等使人们喜爱了这样的政府,以致现今的各国都力求建立这样的政府。思想和感情的自然倾向,都在引导人们向这个方面迈进。
只要不加阻止,人们就可以达到目的地。
我认为,在展现于眼前的民主时代,个人独立和地方自由将永远是艺术作品,而中央集权化则是政府的自然趋势。
A(G)
这段话是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的最精采概括。——法文版编者A
第四章 导致民主国家走上中央集权或避免中央集权的若干特殊的和偶然的原因
如果所有的民主国家都本能地趋向中央集权,那它们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这取决于该国的特殊条件是可以促进或阻止社会情况的自然发展。这种特殊条件为数极多,我只想叙述其一二。
在获得身分平等以前长期生活于自由之中的人民那里,自由所赋予的本性与平等所造成的倾向之间有一定的冲突。
尽管中央政权在他们当中提高了自己的特权地位,但他们作为个人却是永远不会放弃其独立的。
但是,当平等在一个从来不知道或长期以来不知道自由为何物的国家里(比如象在欧洲大陆人们所见到的那样)发展起来的时候,民族的古老习惯就要突然通过某种自然的吸引力而与社会情况造成的新习惯和新信念结合起来,以致所有的权力都好象自动趋向中央。这些权力以惊人的速度集聚于中央,国家立刻达到其强大的极限,而个人随即被推到其弱小的最后限界。
二百多年前来到新大陆的荒漠建立民主社会的英国人,在他们的母国已经养成参与公共事务的习惯。他们知道陪审制度,他们享过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人身自由,他们具有
第四章 导致民主国家走上中央集权或避免……763
权利观念和行使权利的习惯。他们把这些自由制度和刚毅的民情带到美洲,并用这些东西抵制政府对他们的侵犯。
因此,在美国人那里,自由是早已就存在了的,而平等则是比较挽近的。欧洲的情形与此相反。在欧洲,平等是由专制王权引进的,而且在国王看来,在自由进入人民的思想很久以前,平等早已深入人民的习惯。
A我已经说过,在民主国家,人们认为政府是统一的中央政权的当然代表,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中间权力。这一点,对于借助暴力革命而使平等原则获得胜利的民主国家尤其适用。
革命的暴风骤雨把那些管理地方事务的阶级一扫而光,而剩下来的芸芸众生既无组织,又无可以管好自己事务的习惯,所以人们认为只有国家才能负起管理一切政务工作的重任。
结果,中央集权成了一种必然的事实。
对于拿破仑独揽几乎一切行政大权的行为既不必褒扬,又不必贬斥,因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突然消失以后,这些权力便落到他的手里。
他当时拒绝这些权力和接受这些权力,几乎是都同样困难的。美国人就不曾感到有这样的必要,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革命,一开始就自己治理自己,从不需要请国家作他们的临时监护人。
因此,中央集权在民主国家的发展,不仅以平等的进展为转移,而且要看这种平等是以什么方式建立起来的。
在一场民主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或在不同的阶级之间刚
上一段和这一段对美国、英国和法国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社会学A的比较。——法文版编者
863第四部分
刚展开斗争的时候,人民都极想把全国的行政权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以把地方事务的领导权从贵族手中夺过来。而在这样的革命接近尾声的时候,被打败的贵族一般都愿意把一切事务的领导权交给国家,因为他们害怕变得已与他们平等而且往往是变成了他们的主人的人民实行小小的暴政。
由此可见,力图加强政府特权的往往并不是同一个公民阶级,但只要民主革命继续进行下去,国内总要出现一个在人数上或财富上强大的阶级,它出于同民主国家一般具有的那种经常憎恶被邻国统治的感情完全无关的特殊心理和自身利益,极欲把国家的管理大权集于中央。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英国的下层阶级正竭力取消地方的独立而将各地的行政权转归中央,而上层阶级则试图把地方的行政权保留在原来的主管人手里。我敢预言,总有一天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景。
以上所述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为什么社会权力在经过人民的长期而艰苦的奋斗之后获得平等的民主国家里总要比在公民们一开始就总是平等的民主社会里强大,而个人的权力在前者总要比在后者软弱。美国人的例子就是这方面的明证。
美国的居民从未按特权分成几等,他们从来不知道主人与仆人的依赖关系。
由于他们既不彼此害怕,又不相互憎恨,所以从来不知道有必要请求最高当局来指导他们的活动的细节。美国人的命运是特殊的:他们从英国的贵族那里取来了关于个人权利的思想和地方自由的爱好,并能把两者保全下来,因为他们用不着同贵族进行斗争。
如果说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有助于人们维护自己的独立,
第四章 导致民主国家走上中央集权或避免……963
那末,在民主时代这个说法尤其是真理。当人们全都相同的时候,便容易建立起一个单一的和全能的政府,而且只凭本能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需要人们具备丰富的学识和技能,以便在这种环境下组织和维持次级权力,以及在公民都是独立而个人又都是软弱无力的条件下建立既可以反抗暴政又可以维持秩序的自由社团。
因此,中央集权和个人服从在民主国家不仅随平等的普及而增强,而且随公民的开化而增强。
不错,在不太开化的时代,政府经常缺乏知识去完善其专制统治,而人民也同样缺乏知识去摆脱专制。但是,两者的后果并不相同。
无论民主国家的人民多么幼稚,统治他们的中央政权从来不会没有一点知识,因为它容易从全国汲取它所发现的少量知识,而且必要时它可以到国外去寻找知识。因此,在一个既愚昧又民主的国家里,国家首脑和每个被统治者之间的巨大智力差距,便不能不立即暴露出来。这便容易使一切权力集中到国家首脑手里。国家的行政权力将不断扩大,因为只有国家能够胜任行政管理工作。
贵族制国家,不管你把它想得多么不开化,它也永远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贵族制国家里除了君主以外,一些主要的公民也受过教育。
如今统治埃及的帕夏发现他的人民至为愚昧和极为平等,于是便从欧洲学来统治其人民的知识和经验。君主的个人学识一与臣民的愚昧和民主弱点结合,中央集权便将无限加强,而君主也就可以把国家变成他的工厂,把臣民变成他
073第四部分
的工人。
我认为极端的中央集权最后会使社会失去活力,久而久之,还会使政府本身软弱无能。但是,我并不否认集权的社会力量在一定时期和特定场所可以容易实现巨大的事业。对于战争来说,这一点尤其是真理,因为战争的胜负主要取决于将全国资源迅速地投于规定的目的的技能,其次才取决于资源的多寡。因此,主要是在战争时期人民才感到应当而且往往是必须扩大中央政府的特权。所有的军事天才都喜欢中央集权,因为中央集权可以加强他们的势力;而所有的中央集权天才则都喜欢战争,因为战争将迫使国家将全部权力集中到政府手里。因此,在经常准备发动大规模战争和生存可能经常遭到危险的民主国家,使人们不断扩大国家的特权而限制个人权利的民主倾向,要比在其他一切国家迅速和持久。
我已经说过,害怕动乱和爱好安乐的心理不知不觉地使民主国家扩大中央政府的职能,以致中央政府自以为是强大得、聪明得和巩固得足以防止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的唯一力量。我几乎不必补充大家就会知道,导致民主国家出现动荡不安的社会情况的特殊条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这种一般倾向,并使个人为了社会安定而牺牲越来越多的权利。
因此,一个国家在刚刚结束一场长期的流血革命的时候决不会去扩大中央政权的职能,何况这样的革命在把财产由其原所有者手里夺下来以后便动摇了全国的人心,使人们产生了疯狂的仇恨心理,把国家拖入利害冲突和党派倾轧的境地。于是,爱好社会安定的心理变成了一种盲目的激情,而公民则对秩序产生了一种反常的热爱。
第四章 导致民主国家走上中央集权或避免……173
我以上只讲了几个全是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偶然原因,而对主要的偶然原因我还没有谈到。
在民主国家可能导致国家元首总揽一切事务领导权的第一个主要偶然原因,就是国家元首本人的出身及其爱好。
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自然喜欢中央政权,并愿意扩大它的特权;而且,如果这个政权忠实地代表了他们的利益,确切地再现了他们的本意,他们对它的信任就几乎是无限的,并准备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献给它。
同旧贵族制度仍然保持某些联系的国王实行行政集权,将不如在出身、成见、本性和习惯等方面似乎与平等的运动有不可分割联系的自创新业的国王容易和迅速。我并不是要说出身于贵族而生活在民主时代的国王们不想实行中央集权。
我认为他们志于中央集权的心情与其他君主同样积极。
对于他们来说,平等的好处就在于能够中央集权。但是,他们的成功机会不大,因为公民不会自动地服从他们的意旨,而往往是只能勉强地接受他们的要求。在民主时代,国家元首的贵族性格越少,中央集权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是一条规律。
当一个王朝领导贵族制国家时,君主的天生成见必然与贵族的天生成见完全一致,而贵族社会的内在弊端将会自由发展,并且没有救治办法。当贵族世家的后裔成为民主国家的领袖时,情况就会相反。君主由于受自己的教育、习惯和传统的影响,每天都偏向于身分不平等所造成的情感;而人民则出于自己的社会情况,时时都在追求平等所产生的民情。
这时,公民们往往试图抑制中央政权,把它视为贵族的政权,
273第四部分
甚至视为暴虐的政权。他们坚决维护自己的独立,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要成为自由的人,而且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决心继续做平等的人。
推翻旧王朝而使新人出任民主国家元首的革命,可能暂时削弱中央政权。但是,看到革命之初出现的某些无政府状态,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预言,这个革命的最终的而且也是必然的结果,将是扩大和保护这个政权的特权。
使民主社会的政治权力集中的第一个而且可以说是唯一的必要条件,就是它要喜爱平等并叫人相信他喜爱平等。因此,原先十分复杂的专制之术,现在已经简单了,可以说它已简化为一项单一的原则。
第五章 当今的欧洲国家尽管统治者的地位不如以前稳定但最高权力却日益加强
如果读者玩味一下上述的一切,便会对欧洲的情况感到奇怪和吃惊。在欧洲,所有的一切都好象在促进中央政权无限增加特权,使个人的存在日益软弱,日益处于依附的地位,日益岌岌可危。
促使美国人走向中央集权的所有一般倾向和长期趋势,在欧洲的各个民主国家都有。此外,欧洲的民主国家还有许多为美国人所不知道的次要原因,在促进它们走向中央集权。
可以说它们每向平等迈进一步,便接近专制一步。
只要环顾一下我们的周围和看一看我们自己,就会相信情况确是如此。
在以前的贵族时代,欧洲的一些君主相继被剥夺或自动放弃了他们的权力所固有的若干职能。
距今不到100年以前,在大多数欧洲国家,许多私人或团体还是相当独立的,可以自行审理案件,自己募兵和养兵,自己收税,甚至常常自己制定和解释法律。现在,各国均已收回这些本属于国家主权的权限;在有关国家管理的一切事务方面,国家不再容许在它与公民之间有居间的代表,而由自己对公民进行全面领导。
我无意谴责这种中央集权,而只是指出这个事实。
473第四部分
在同一时期,欧洲到处存在着许多代表地方利益和管理地方事务的次级政权。
现在,这些地方当局大部分已不存在,其余的不是正在迅速消失之中,就是即将完全听命于中央。
在欧洲各地,领主的特权、城市的自由和地方的行政权,不是已经消失,便是行将消失。
半个世纪以来,欧洲经历了多次革命和反革命。但这些运动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动摇或破坏了地方的次级政权。
法国在被它征服的地区没有消除的地方特权,后来被战胜法国的君主们消灭了。这些君主把革命所创造的一切新鲜事物全部抛弃掉,唯独把中央集权留为己用:这是他们肯从革命方面接受过来的唯一东西。
我想指出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相继从某些阶级、团体和个人手里夺过来的各种权利并未用去在更为民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次级政权,而是全被集中到国家元首手里。各国甚至对最低级的公民也越来越直接领导,对他们每个人的小事也越来越亲自管理。

①个人在社会面前的这种日益软弱的现象,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我现在只就立遗嘱的问题举例说明这种现象。
在贵族制国家,人们一般对死者的遗愿极为尊重。这在欧洲的一些古老民族中间有时甚至于成为迷信。比如说,社会权力连死者的奇怪要求都不限制,而是至少使其中的某些要求生效,保证死者有一种永久的权利。
当所有的生者都是弱者的时候,对于死者的遗愿就不会太尊重。人们为死者的遗愿规定了极小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国家的最高权力就宣布它无效或监督其执行。在中世纪,立遗嘱的权利可以说是没有限制的。在现今的法国,不经国家干预,一个人便不能把其财产分给子女。国家统治了一个人的一生之后,还要控制他生前的最后行动。
第五章 当今的欧洲国家尽管统治者的地位……573
在古代欧洲,几乎所有的慈善事业都由私人或团体掌握;而在今天,所有的慈善事业都或多或少地依存于国家,在某些国家全由国家管理。
向饥饿者施舍面包,救济和收容病残,安排无业者就业,几乎全由国家办理。国家成了一切灾难的几乎唯一的救济者。
在现在的大多数欧洲国家,教育事业也同慈善事业一样,已经成为国家办理的事业。国家从母亲的怀抱里把孩子接过来,而且往往是要过来,交给它设立的经办机构,由这些机构负责对每一代人进行感情陶冶和思想教育。同其他制度一样,教育制度也是统一的。其差异同自由一样,均日益消失。
我也不讳言,在现今的几乎所有基督教国家,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都有被政府控制的危险。这不是指统治者对教会自行决定教义表示非常嫉妒,而是指他们日益加强控制教义宣讲者的意志,剥夺教士的财产而向教士支付薪金,把教士的势力收回专为己用,任命教士而且往往是任命自己的仆从,同宗教携起手来深入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但是,这还只是整个情景的一个侧面。
正象我们所看到的,当今统治者的权力不仅扩大到原有权力的每个领域,而且并不以此为满足,它除要充分行使现
②随着中央政权的职权扩大,代表中央政权的官员人数也在增加。他们形成国中之国,而且由于他们分担保证政府稳定的责任,所以他们越来越取代了贵族的地位。
欧洲各国的统治者几乎都采用两种统治办法:以让公民们害怕官员的现实表现的办法统治一部分公民;以让公民对官员的未来抱有希望的办法统治另一部分公民。
673第四部分
有的全部职权以外,还要更进一步,把自己的统治扩展到个人的独立至今尚未被它染指的领域。以前完全不受政府控制的许多行动,现在已被政府控制,而且被控制的行动不断增加。
在贵族制国家,政府的权力通常只限于在与国家利益有显著的和直接的关系的事务方面领导和监督公民,在其余的一切事务上听任公民自行处理。在这些国家里,政府好象往往忽略了个人的错误和苦难会危害全国的幸福,忽略了防止个人的破产有时也应当是国家的任务。
当代的民主国家趋向另一个极端。
显然,当代的统治者大部分不以治理整个国家为满足,他们自以为应当对治下的每个人的行动和命运负责,把指导和指点每个人一生应当如何行动的责任全都包揽在身上,在必要的时候,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还教导每个人如何获得幸福。
另一方面,老百姓也越来越这样看待政府,一有需要就去找政府援助,并时时刻刻把政府视为导师和向导。
我敢说没有一个欧洲国家的政府不是不仅越来越中央集权,而且越来越管小事情和管得越来越严。各国的政府越来越比以前更深入到私人活动领域,越来越直接控制个人的行动而且是控制微不足道的行动,终日站在每个公民的身边协助和引导他们,或站在公民的头上发号施令。
A今天,各国政府实际上都直接管理行政。参看第856页有关段落。——法A文版编者
第五章 当今的欧洲国家尽管统治者的地位……773
以前,君主靠他的地产收入和税收生活。现在,他的需求和权力都增加了,因而不能再靠上述的收入生活了。
以前,一个君主如有需要可以制定一种新税,而现在他可以举债。
于是,国家逐渐成为大多数富人的债务人,把大量资金集中到自己手里。
对于小额资金,它用另一种办法吸收。
随着人们日益变得相同,身分日益接近平等,穷人也开始有了一点财产,受到一定的教育,产生一些欲求。他们希望改善自己的境遇,并试图用储蓄的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
于是,储蓄便每天产生出无数的小额资金,即慢慢积累起来的劳动果实,而且其数额不断增加。但是,如果这么多钱分散在个人手里,便不会产生任何收益。这样,便出现了一种慈善组织,要是我没有看错的话,这个组织不久便会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政治机构。
一些以慈善为怀的人想出一个办法,把穷人的储蓄收集在一起,使其产生收益。在某些国家里,这种慈善团体仍然与国家完全无关;但在绝大多数国家里,这种团体有被政府合并的趋势;甚至在个别国家里,已被政府取而代之,政府亲自担起把数百万劳动者的日常储蓄集中在一个场所,并独家经营其生息业务的庞大工作。
这样一来,国家既可以通过举债的办法吸收富人的资金,又可以通过储蓄银行随意使用穷人的存款。国家的财富由政府操纵或支配而不断循环,并随着身分日趋平等而相应地增加,因为在一个民主国家里只有政府能使个人相信,而每个人之所以相信政府,则是因为他们觉得只有政府有些力量和
873第四部分
可以持久一些。

因此,统治者不仅掌握着公共财产,而且还在干预私人财产。他是每个公民的上司,而且往往是他们的主人。另外,他还是公民的管家和帐房先生。
现在的中央政权不仅包揽了原来政权的全部工作,而且超过了它的工作范围,使其扩大。同时,比以前动作得更灵活,更有力量,更有独立性。
欧洲所有国家的政府已经在我们这个时代大大改进了行政技巧。它们做的事情比以前多了,而且每件事都做得比以前迅速、有条理和节省经费。他们不断用从私人那里得来的一切知识丰富自己。欧洲的君主们在他们所辖地区派有常驻代表进行严格管理,并且发明了一些新方法来径直领导这些代表和便于监督他们。他们对于由代表管理一切事务还不满足,于是便直接向代表所管理的一切事务插手。结果,公共的行政不但依附于同一权力,而且越来越集中于同一地方和控制在少数人手里。政府在集中它的活动的同时,便加强了它的特权。这是使它力量强大的两个原因。
在我们考察大多数欧洲国家过去实行的司法制度时,有两件事情使我们感到吃惊:司法权力独立,司法权限很大。
法院不但审理私人间的几乎一切纠纷,而且在大多数情
③一方面,人民对物质幸福的爱好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对这种幸福所用的资源的控制越来越加强。
因此,人们通过两条不同的道路走向奴役。对物质幸福的爱好使他们不得不参加政府,而对物质幸福的追求又使他们越来越依靠政府。
第五章 当今的欧洲国家尽管统治者的地位……973
况下是私人与国家间的仲裁人。
我在这里不想谈某些国家的法院所篡夺的政治权限和行政权限,而只谈各国法院拥有的司法权限。在所有的欧洲国家,过去有和现在仍有许多大部分是与一般财产权有关的私人权利。这项权利受到法院的保护,不经法院许可国家不得剥夺。
这是一种使欧洲的法院与所有其他国家的法院大不相同的半政治性权力,因为其他所有国家虽然设有法官,但都没有授予法官以这样的特权。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人们所说的自由的欧洲民主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司法史,就会发现所有的国家除普通法院外,还另外设立了不如普通法院独立的专门审理国家与公民间可能发生的纠纷的法院。原有的法院还保有其独立性,但它们的审判权缩小了,而且人们越来越想叫它们只充当私人利益冲突的仲裁者。
A这种法院的数目不断增加,它们的职权也在增加。
因此,政府可以越来越不必让另一个权力机关来批准它的计划和要求了。政府虽然不能绕过法官,但它至少可以选任法官,并永远控制住他们。也就是说,在政府和私人之间设立了一个名义上是主持正义,实质上是偏袒政府的司法机构。
有关普通法院和专门法院的问题,可参阅:罗布森:《司法和行政法:关于A英国宪法的研究》,第2版,伦敦,1947年;弗罗因德:《英国法院和美国法院的行政法判例选编》,圣保罗,1911年;罗森法布:《自由和国家行政管理》,纽约,1948年。——法文版编者
083第四部分
由此可见,国家并未以总揽一切事务为满足,它还越来越自行决定一切而不被控诉和上诉。

在现代的欧洲各国,除了我上述的各项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大原因使它们不断扩大最高当局的活动范围或增加其特权,但人们对它还未予以充分的注意。这个原因是平等的进步所促成的工业发展。
工业通常要把许多人集聚在同一地方,在这些人之间建立起新而复杂的关系。工业使他们时而突然大富,时而突然一贫如洗。这种时穷时富的变化,自然危害社会的安定。最后还会出现工业劳动损害受益者和靠此餬口者的健康,甚至危害他们的生命的情况。因此,工业阶级比其他阶级更需要制度,更需要监督和控制,而这个阶级的队伍一扩大,政府的权限自然随之增加。
这是一项可以普遍应用的真理。
但是,我在这里要讲的,是与欧洲各国特别有关系的部分。
在以前的许多世纪里,只有贵族拥有土地,而且他们也有能力保住其土地。因此,当时的地产受到许多保障,所有者享有极大的独立。于是,产生了一些在土地被分割和贵族没落之后仍然生效的法律和习惯。而在今天,土地所有者和农户仍然是最容易逃避中央政权控制的公民。
④关于这个问题,法国有一种奇怪的诡辩。
当政府与私人之间发生诉讼时,不让普通法院法官审理,据说这是为了不使行政权力与司法权上混淆。其实是因为这样的混淆不能使政府既有审判权又有行政权,而为达到这个目的,就得以更加危险和最为强暴的方法使两者混淆。
第五章 当今的欧洲国家尽管统治者的地位……183
在可以从中找到我们的历史的一切根源的贵族时代,不动产不太重要,其所有者也被轻视,而且力量薄弱;从事工业的人,是贵族社会里的一个例外阶级。因为他们没有后台老板,所以受不到保护,而且往往不能自保。
因此,人们习以为常地认为工业财产是一种特别财产,不象一般财产那样受到重视和保护,从事工业的人被认为是社会里的一个单独的小阶级,他们的独立不太受人尊重,君主一不高兴便可把他们踢开。
如果我们翻阅一下中世纪的法典,便会因为看到在那样个人独立的时代,国王竟不断限制工业,甚至管到工业的最微小细节,而感到吃惊。在这方面,中央集权却是达到了它所要求的积极程度和细致程度。
在此以后,世界上发生了一场大革命,刚刚出现的工业财产逐渐发展而遍布全欧,工业阶级日益扩大并以其他阶级的残余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工业阶级的人数、重要性和财富均大大增加,而且不断增加下去。
原先与它没有关系的人,至少在某些地方也都差不多全向它靠拢。这个原先被人视为例外阶级的阶级,现在有了变为主要阶级而且可以说是变为唯一阶级的趋势。但是,它所形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习惯并没有变动。这些思想和习惯之所以没有改变,最初是因为它们是陈旧的,后来又因为它们与现代人的新思想和一般习惯完全合拍。
因此,工业财产的权利并没有随着它的重要性的提高而扩大。工业阶级的人数虽然增加了,但它的依赖性并没有减少。可以说恰恰相反,它把专制引进了自己的内部,并随着
283第四部分
自身的发展而使专制自然而然地加强。

国家越是工业化,就越需要有便利致富的道路、运河、港口和其他半公用性工程;而国家越是民主化,私人便越是难于进行这样的工程,但国家却是越容易进行。我不讳言,当前各国政府的明显倾向是独揽这些工程,从而把人民日益限制在非常小的活动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随着国力的增强和需求的增加,国家本身消耗的工业品也日益增加。这些工业品一般均由国家的兵工厂和工厂制造。正因为如此,每个王国的国王便成了最大的工业家。他吸收一大批工程师、建筑师、技师和技工为他服务。
他不仅是头号工业家,而且越来越想主持或者勿宁说是控制其他一切产业。
公民们由于日益平等而变得越来越没有能力,以致不联合起来就不能在工业方面有任何作为。但是,政府自然想把
⑤我现在列举几个事实以资佐证。矿藏是工业财富的自然资源。随着工业在欧洲日益发展,矿业收益变成最普遍的追逐对象,而矿山的开发由于平等造成的财产分散而难于很好地进行,大部分国家便宣布自己有权占有矿山资源并对矿产的开发进行监督。这种情况是其他财产所从来没有过的。
作为工业财产的矿山受到其他动产所受的这种监督和保护以后,便被政府控制起来。
国家自己开发矿山或将其出租,而原来的所有人变成了矿山的使用人,从政府那里获得使用权。另外,政府还几乎到处要求对矿业的领导权。它为矿业规定章程,拟定管理办法,进行经常监督;如果经营者抗不遵命,行政法院便可取消他们的使用权,由政府指定他人来经营。可见,政府不仅占有矿山,而且控制着矿山经营人。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老矿的开发仍在前进,新矿不断出现,从事矿业生产的人日益增加。
国家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太,在这个范围内居住的都是它的奴隶。
第五章 当今的欧洲国家尽管统治者的地位……383
他们的联合组织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应当承认,被称为合伙组织的这种集体,是比单个人强大和可怕得多的,但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的责任却小于个人。
因此,不让它们象私人那样可以对政府有较大的独立性,似乎是合理的。
统治者们也有这种倾向,因为他们的心意喜欢如此。在民主国家里,只有联合起来公民才能对中央政权进行有效的抵制,所以中央政府从来不欢迎不受它控制的结社。
但是,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民主国家里,公民们却往往在内心里对他们本来很需要的结社怀有恐怖感和嫉妒感,从而妨碍了他们保卫结成的社团。这些私人小团体的反抗能力和在人们普遍软弱涣散之中的长期存在,使公民们感到吃惊和不安,于是不能不认为每个团体自由应用它们的能力是一种危险的特权。
另外,在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社团,都是一些新式法人。
它们是在个人权利的观念薄弱和国家权力大得无限的时代出世的,而且时代也没有赋予它们以结社的权利。因此,它们出世以后就没有自由,是不足为奇的。
在所有的欧洲国家,有几种社团不经国家审查其章程和批准其成立是不能创设的。有些国家正努力把这套办法用于所有种类的社团。这种办法如果成功的话,其后果是不难想见的。
一旦统治者拥有按一定的条件批准各种社团成立的全权,他不久就会要求监督和领导社团的权力,以使社团不背离他所定的规则。这样一来,国家将申请成立社团的人从属
483第四部分
于自己以后,还要把已经成立社团的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也就是说,要把现在生活于国内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控制起来。
各国的统治者就这样逐渐把工业在当今世界创造出来的新力量大部分据为己有和作为己用。工业引导我们,他们引导工业。
我特别重视我方才所述的一切,以致唯恐在我想把自己的想法好好地表达出来时没有达到目的。
因此,如果读者发现我举的佐证我的说法的例子不充足或不恰当,认为我对中央政权的集中说得有些夸张,而对个人独立仍能活动的范围说得过小,我就请读者暂时放下此书,自己玩味一下我已尽力向读者讲述过的东西。让读者仔细考察一下国内外每天所发生的一切吧,让读者同周围的人交谈交谈吧,让读者自己最后深思一下吧。如果读者不经我引导或通过其他途径而达不到我想引导他去的地方,那就是我大错而特错了。
读者会发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间,中央集权已在各处以千百种不同的形式扩大了。战争、革命、征服都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发展,所有的人都为扩大中央集权出了力。在这个期间,一些人一个接着一个象走马灯似地相继主持大权,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利益、他们的感情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想以某种方式实行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本性就好象是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的多端变化中的一个唯一不动的点。
读者看完世间诸事的这些详情之后再综观一下全景,只会大吃一惊。
一方面,一些很牢固的王朝摇摇欲坠和相继垮台,各国
第五章 当今的欧洲国家尽管统治者的地位……583
人民以暴力推翻他们国王的统治,人民破坏或限制他们的领主或君主的权威,没有发生革命的各国至少也感到不安和恐惧,人人都受到同样的造反精神的鼓舞。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无政府状态期间,在人民如此不驯服的国家里,社会权力却不断扩大其特权,日益中央集权化,日益胆大妄为,日益走向专制,日益扩大范围;而公民却每时每刻都处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之下,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之中将自己的独立一点一点地让给国家,这些刚刚打倒王权和把国王踩在脚下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对新政权的一个小办事员的一言一语都俯首听命,不敢稍违。
因此,在我们这个时代,似乎在进行两种方面迥然相反的革命:一种革命在不断削弱政权,而另一种革命则继续巩固政权。在我们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政权既从来没有如此软弱,又从来没有如此强大。
但是,当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全世界的局势时,便会发现这两种革命在思想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出一个来源,虽然路线不同,但最后都把人引到同一地点。
我不怕不厌其烦地再次重复我在本书许多地方已经说过和指出的一点:千万不要把平等的事实与把平等带进社会情况和法制的革命混为一谈,而人们所以对所见的几乎一切现象表示惊讶,正是由于把两者混淆起来了。
欧洲所有的古老政权,无论是最强大的还是最弱小的,都建立于贵族时代,它们都曾不同程度地代表或维护不平等和特权的原则。为了使日益扩大的平等所带来的新需要和新利益在政府中占居优势,现代的人就得推翻和压制旧的政权。

683第四部分
就要促使现代的人去进行革命,使其中的大多数人产生无论以什么为目的的革命都总要具有的那种敢于闹事和热爱独立的激情。
我认为,无论是欧洲的哪一个国家,都是经过财产和人的情况的激烈变化之后或紧接着这种变化,才使平等发展起来的,而且几乎所有的这种变化都伴随着严重的无政府状态和胡作非为现象,因为这些变化是国内的那些反对有教养的人的没有教养的人创造的。
由此,产生了我方才指出的那两个背道而驰的倾向。只要民主革命没有退潮,那些消灭了敌对民主革命的原有贵族政权的人,便会表现出巨大的独立精神,并随着平等的胜利逐渐彻底而慢慢地服从这个平等所产生的自然本性,努力加强国家权力和使中央集权化。他们本来希望成为自由的人以后能够实现平等,但随着平等在自由的帮助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反而更难享得自由了。
这两种情况有时可能同时发生。上一代法国人就曾经表明一个民族在打击贵族的权威和藐视国王的权力的同时能够在国内建立暴虐的统治,从而向世界传授了在争得独立的同时又把独立失去的方法。
我们这一代人看到,旧的政权全部崩溃,所有的旧势力正在消灭,一切旧的障碍正在坍塌。这种情况使一些广见多识之士感到困惑不解。他们只注意眼前发生的使他们不可思议的革命,认为人类将由此永远陷入无政府状态。如果再联想这场革命的最终结果,他们就会更加害怕了。
至于我,我坦白承认,我并不相信那种似乎在鼓舞当代
第五章 当今的欧洲国家尽管统治者的地位……783
人的自由精神。我确实看到当代国家都在激烈变动,但我并不认为它们真正获得了自由,而是担心使王位动摇的那些动乱终止之后,统治者们会得到比以前更为强大的权力。
第六章 民主国家害怕哪种专制
我在美国逗留期间已经注意到,象美国那样的民主社会情况,会为建立专制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我在回到欧洲后发现,欧洲的大部分君主已在利用这种社会情况产生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去扩大他们的权力范围。
这使我感到,基督教国家最后也会受到类似古代的一些国家曾经受到过的某种压力。
对这个问题进行的细致研究,以及五年来的反复思考,都没有减轻我的担心,但担心的对象变了。
在以往的时代,从未有过一位君主专制得和强大得能够不用次级君主政权的帮助而亲自管理一个大帝国的全土;也没有一位君主试图毫无差别地让全体臣民一律遵守划一的制度的一切细节;更没有一位君主亲自走到每个臣民的身旁手把手教导和指挥他们。
人的头脑里从来没有产生过这个念头,即使有人产生了这个想法,知识的不足,治理方法的欠缺,特别是身分不平等带来的自然障碍,也要使他很快停止实行如此庞大的计划。
我们知道,在罗马皇帝的势力鼎盛时期,居住在罗马世界的不同民族仍然保持各自的习惯和风俗;虽然被同一君主管辖,但大部分地区实行独自治理,拥有许多享有实权而兴旺的自治城市;虽然帝国的统治权集中于皇帝一个人手里,必
第六章 民主国家害怕哪种专制983
要时皇帝可以独断一切,但社会生活的细节和个人的日常生活,一般并不受皇帝的控制。
不错,罗马皇帝拥有巨大的权力,而且没有抵制它的相应权力,同时他可以兴之所至为所欲为,并为满足自己的任性而动用全国的力量。这种情况往往使他滥用权力,蛮横地夺去一个公民的财产或生命。他的暴政对某些人来说是沉重的压迫,但并未扩及大多数人。暴政只以几个重大的人物为对象,并不施于其他人。暴政是残酷的,但是有一定的范围。
看来,如果我们今天的民主国家出现了专制,它将具有另一种性质:它的范围将会很大,但它的方法将会很温和;它只使人消沉,而不直接折磨人。
我不怀疑,在象我们今天这样的文明和平等的时代,统治者们可能比古代的任何一个统治者更容易把一切公权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里,使其习以为常地和无孔不入地深入到私人利害领域。但是,使专制容易出现的这个平等,又能缓和专制的严厉性。
我们已经讲过,随着人们日益相似和平等,民情便越具有人情味和越趋于温和;当任何一公民都没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的时候,专制几乎没有出现的机会和活动的舞台。如果所有人的家境都处于中常水平,人们的激情就自然有节制,想象力不会超出常规,享乐也将是简朴的。这种普遍的克制也在节制统治者本人,使他的无节制的欲求的发作停在一定的限界。
除了这些来自社会情况的性质本身的原因以外,我还可以举出许多非属本书所讨论的范围的原因。但是,我想不超出我所规定的范围。
093第四部分
民主政府在群情沸腾和出现重大危机的一定时刻可能变得暴虐和残忍,但这种危险是少见的和短暂的。
我一想到现代人的激情不太炽烈,他们的品行温顺,他们的知识广泛,他们的宗教信仰虔诚,他们的道德良好,他们有勤奋而端庄的习惯,他们明辨善恶,我就不担心他们将受到暴君的统治,而主要害怕他们的监护人变成他们的首领。
(H)
因此我认为,使民主国家受到威胁的那种压迫,与至今世界上出现过的任何压迫均不相同,当代人在他们的记忆中也没有这种压迫的印象。我曾试图用一个词精确地表达我对这种压迫所形成的完整观念,但是徒劳而未成功。专制或暴政这些古老的词汇,都不适用。这个事物是新的,所以在不能定名以前,就得努力说明它的特点。
A我想描述这种专制可能以哪些新的特点再现于世界。我认为,到那时候将出现无数的相同而平等的人,整天为追逐他们心中所想的小小的庸俗享乐而奔波。他们每个人都离群索居,对他人的命运漠不关心。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子女和亲友就是整个人类。
至于其他同类,即使站在他们的身旁,他们也不屑一顾。他们虽与这些人接触,但并不以为有这些人存在。每个人都独自生存,并且只是为了自己而生存。如果说他们还有一个家庭,那末他们至少已经不再有祖国了。
在这样的一群人之上,耸立着一个只负责保证他们的享乐和照顾他们的一生的权力极大的监护性当局。这个当局的
托克维尔拟指出民主社会的一些新的社会学特点。——法文版编者A
第六章 民主国家害怕哪种专制193
权威是绝对的,无微不至的,极其认真的,很有预见的,而且是十分和善的。如果说它是一种父权,以教导人如何长大成人为目的,那它最象父权不过了。但它并非如此,而只是以把人永远看成孩子为目的。它喜欢公民们享乐,而且认为只要设法享乐就可以了。它愿意为公民造福,但它要充当公民幸福的唯一代理人和仲裁人。它可以使公民安全,预见并保证公民的需要,为公民的娱乐提供方便,指挥公民的主要活动,领导公民的工商业,规定公民的遗产继承,分配公民的遗产。这岂不是完全不让公民开动脑筋和操劳生计吗?
这样,就使公民终日无所事事,很少运用和不太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把他们的意志活动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使每个公民逐渐失去自我活动能力。平等使人养成了接受这一切的习惯,也就是强制人们忍受这一切,甚至往往把这一切视为恩惠。
统治者这样把每个人一个一个地置于自己的权力之下,并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他们塑造成型之后,便将手伸向全社会了。他用一张其中织有详尽的、细微的、全面的和划一的规则的密网盖住社会,最有独创精神和最有坚强意志的人也不能冲破这张网而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他并不践踏人的意志,但他软化、驯服和指挥人的意志。他不强迫人行动,但不断妨碍人行动。他什么也不破坏,只是阻止新生事物。他不实行暴政,但限制和压制人,使人精神颓靡、意志消沉和麻木不仁,最后使全体人民变成一群胆小而会干活的牲畜,而政府则是牧人。
我一直认为,方才描写的这种严明的、温和的和平稳的
293第四部分
奴役办法,可能比某些人的想象更容易具有自由的外貌,甚至可以在人民主权的幌子下建立起来。
现代人经常受两种互相对立的激情驱使:他们一方面感到需要有人指导,另一方面又希望保持自由。这两个倾向相反的本能要求哪一个也不能放弃,所以他们力求使两者同时得到满足。他们想出一种具有监护性质的、无所不能的、但要由公民选举的单一权力机构。他们把中央集权和人民主权结合起来。这使他们得到了某些缓解。他们认为监护人是自己选的,所以安于被人监护。每个人都能忍受捆在身上的链子,因为他们看到握着链子的余端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阶级,而是人民自己。
在这种制度下,公民刚刚摆脱从属地位后,由于为自己指定了主人而又回到原来的地位。
现今,有许多人很容易接受行政专制与人民主权之间的这种妥协,认为把个人自由托付给全国政权,个人自由就有了充分的保证。
我觉得这样的保证并不够充分。
在我看来,主人的性格远远不如服从的事实重要。
但是我并不否认,这种政体远比那种把一切权力集中之后交给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或团体管理的政体好得多。在民主的专制可能采取各种形式中,后一种政体肯定是最坏的。
当国家的元首是选举产生的或受真正选举的独立的立法机构监督的时候,他使个人受到的压迫有时是很大的,但这种压迫经常是很少使人难堪,因为每个人在受到限制和压制的之后,还可以认为自己在表示服从时等于服从自己,而他之肯于牺牲其他一切正是他的意志的一种表现。
第六章 民主国家害怕哪种专制393
我也理解,在国家元首代表国家和依靠全国人民时,削减每个公民的力量和权利不仅为国家元首服务,而且有利于国家本身,而个人为公牺牲自己的独立也会得到某些补偿。
因此,在一个非常集权的国家里建立国民代表制度,可以减少极端中央集权可能产生的弊端,但不能根除弊端。
我完全清楚,这种办法可以保证个人参预国家大事,但很少能对小事和私人施加影响。人们忘记了人受奴役的危险在细微的小事上尤其严重。至于我,既然看到两者不能兼顾而只能顾一方,那就只有认为大事之需要自由不如小事之需要自由。
小事上出现的服从每天都可以看到,而且所有的公民都能同样感受到。这种服从并不使公民感到屈辱,但它一直限制公民的行动,直到使公民放弃运用自己的意志。它使公民的精神之火慢慢熄灭,心灵之光逐渐暗淡;而只是为少数的情况所必须的服从虽然非常严格,但极为稀少,而且决不同于奴役,它只使一些特定的人受苦。使公民们如此依附于中央政权之后又让他们去选举这个政权的代表,是徒劳无益的;让公民们如此隆重地、但又如此仓促地和以如此少见的方式行使自己的自由意志,防止不了他们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独自感受和自主行动的能力,只能使他们慢慢下降到人类的一般水平之下。
我再补充一句:他们不久就将不能行使他们仅存的唯一的重大特权。民主国家在把自由引进政治领域的同时而加强行政领域的专制以后,必然产生一些非常离奇的现象。一些只凭常识就可以处理的小事,它却认为公民没有能力办理,而
493第四部分
要亲自承揽起来;但在事关全国的政务问题时,它又赋予公民以无限特权。于是,它时而把主权视为玩具,时而成为主权的主人;而国家元首的权力时而比国王还大,时而又不如普通老百姓。它经过各种选举制度而未找到合适的以后感到吃惊,但又接着去找,好象它所发现的弊端不是来自本国的政治制度,而是来自选举制度。
实难想象完全丧失自治习惯的人,能够开会选好将要治理他们的人;也无法认为处于奴隶状态的人民有一天会选出一个自由的、精干的和英明的政府。
我永远认为,上层为共和制的而其余部分为极端君主制的政体是个短命的怪物。
统治者的腐败和被统治者的低能,早晚会使这个怪物倒台;而对自己和自己的代表感到厌烦的人民,不是创造出更自由的制度,便是不久又伏在一个独夫的脚下。
(I)
第七章 以上各章的延续A
我相信在身分平等的国家比在其他国家更容易建立绝对专制的政府;而且认为一旦在这样的国家建立起这样的政府,那它不但要压迫人民,而且要使人类的一些主要属性从人身上消失。
因此,我认为专制在民主时代是使人最害怕的。
我认为我在任何时候都是爱自由的,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我甚至想崇拜它。
另一方面,我相信在我们行将进入的时代,凡是试图以特权和贵族制作为权威的基础的人,都将遭到失败。凡是想在唯一的阶级里建立并保持权威的人,也将遭到失败。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一个主权拥有足够的本领和足够的力量以重新建立臣民之间的永久差别的办法建立专制;也没有一个议员高明得和强大得能不以平等为第一原则和号召而维护以自由为基础的制度。因此,当代的所有人,如欲使自己的同类得到和保持独立和尊严,就得表明自己是平等的友人,而能够证明自己是平等的友人的唯一办法,就是平等待人。他们的这项神圣事业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此。
在这一章里,托克维尔对以身分平等为基础,但又尊重个人自由的民主社A会作了简明的概括。——法文版编者
693第四部分
因此,问题不在于重建贵族社会,而在于从上帝让我们生活其中的民主社会的内部发掘自由。
在我看来,这两项重要真理是简明的,而且是会有成效的。它们自然使我要去考察哪种自由政府可以建立于身分平等的国家。
在民主国家,国家的最高主权比之其他国家划一、集中、广泛、彻底和强大,是出于民主国家的制度本身的性质和国家的需要。它的社会自然比较活跃和强盛,而个人则比较顺服和软弱。
也就是说,社会做的事情多,个人做的事情少。
这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不要指望个人的独立范围在民主国家里会象在贵族制国家里那样大,而且这也不是人们之所好,因为在贵族制国家里社会经常为某个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绝大多数的人往往为某些人的荣华而牺牲自己的富贵。
使领导民主国家的中央政权积极和强大,这既是必需的,又是人们所希望的。目的是不让中央政权变得软弱无力和懒惰,但要完全阻止它滥用其机智和权力。
在贵族时代保障个人独立的最大原因,是君主不独揽治理公民的任务。他把这项任务部分地交给贵族的成员,所以中央政权总是分权的,从不全面地和以同一方式管理每个人。
不仅君主不独揽一切,而且代理他的大部分官员也不总是受他的控制,因为他们的权力并非来自君主,而是来自他们的家庭出身。君主任何时候都不能任意设置或废除这些官职,也不能强迫他们一律服从他的随意支使。这对保障个人的独立也起了作用。
第七章 以上各章的延续793
我十分清楚,在我们这个时代不能依靠这样的办法,但我想出一些可以取代这种办法的民主措施。
把从各种自治团体或贵族收回的管理权不完全交给主权者,而部分地分给由普通公民临时组成的次级团体。
这样,个人的自由将会更加有保证,而他们的平等也不会削弱。
美国人在用词上不象我们法国人那样考究,他们仍用county(县)
一词来称呼州下的最大行政单位,但它的一部分职权却由州议会代行。
我自然承认,在我们这样的平等时代,设立世袭的官员是不公正的和不合理的,但不妨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选举办法任用官员。选举是一种民主办法,它可以象贵族制国家的世袭官员对中央政权有独立性那样,保证选出的官员对中央政权有独立性,甚至其独立性超过世袭的官员。
贵族制国家有许多有钱有势的人,他们生活充裕,不会轻易忍受压迫或受压迫而不反抗。这些人可使政府一般在态度上温和与谨慎。
我完全知道,民主国家自然不会有这样的人;但它可以人为地创造出某种类似的人物。
我深信,世界上不会再建立新的贵族制度;但我认为,普通的公民联合起未,也可能建立非常富裕、非常有影响、非常强大的社团,简而言之,即建立贵族性质的法人。
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若干贵族性质的重大政治好处,而又不会有贵族制度的不公正性和危险。政治的、工业的和商业的社团,甚至科学和文艺的社团,都象是一个不能随意限制或暗中加以迫害的既有知识又有力量的公民,它们在维护
893第四部分
自己的权益而反对政府的无理要求的时候,也保护了公民全体的自由。
在贵族时代,每个人都与一定的同胞有紧密的联系,因而他们一受到攻击,这些人就会来帮助他。在平等时代,每个人自然是孤立无援的。他们既没有可以求援的世代相传的朋友,又没有确实能够给予他们以同情的阶级。他们容易被人置之不理,受到无缘无故的轻视。因此,在我们这个时代,公民只有一个手段可以保护自己不受迫害,这就是向全国呼吁,如果国人充耳不闻,则向全人类呼吁。他们用来进行呼吁的唯一手段就是报刊。因此,出版自由在民主国家比在其他国家无限珍贵,只有它可以救治平等可能产生的大部分弊端。平等使人孤立和失去力量,但报刊是每个人都可阅览并能被最软弱和最孤立的人利用的强大武器。平等使每个人失去其亲友的支援,但报刊可以使他们向本国的公民和全人类求援。印刷术促进了平等的发展,而同时又是平等的最好缓和剂之一。
我认为,生活在贵族制国家的人民,实际上可以不要出版自由,而生活在民主国家的人却不能如此。我不相信大规模的政治集会、议会的特权和人民主权的宣言能够保证民主国家人民的人身自由。
所有这一切,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和解对个人进行的奴役,而如果出版是自由的,这种奴役就不可能随意进行。报刊是保护自由的最佳民主手段。
我现在来谈一谈司法权的某些类似作用。
处理私人的权益纠纷和仔细研究所处理的每一件小事,
第七章 以上各章的延续993
属于司法权的本质;对受压迫的人不主动进行援助,但对其中的最微贱者不断进行援助,也是司法权的本质。尽管这些人软弱无能,也永远能迫使法官听取他们的控诉并要求做出答复。这是司法权的制度本身所使然。
因此,在统治者经常注意和干预个人的最微不足道的行动,而个人又软弱得无力自我保护和孤立得不能指望得到与自己同样孤立的人的支援的时代,司法权特别适用于自由的需要。法院的力量在任何时代都是可以向个人的独立提供的最强大保障,而在民主时代这尤其是真理。在民主时代,如果司法权不随着身分的日趋平等而加强和扩大,个人的利益就永远处于危险状态。
平等使人产生一些十分有害于平等的怪癖,立法者应当经常注意这一点。我现在只谈一谈其中的几个主要偏好。
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不容易了解规章或程序的功用,对规章有一种本能的轻视感。
我已经在其他地方讲过其原因。
A规章使他们反感,而且往往使他们憎恨。由于他们通常只希望容易得到眼前的享乐,所以急不可耐地冲向他们所追求的每一享乐对象,稍受挫折即表示失望。把这种性格带进政治生活以后,便对时常拖延或阻止他们实现某些计划的规章持有敌对情绪。
但是,民主时代的人在规章上感到的这种不便,正是规章有利于自由的地方,因为规章的主要功用在于在强者和弱者之间、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设立一道屏障,阻止强者或
见本卷第1部分第1章。——译者A
04第四部分
统治者随意做出决定,使弱者或被统治者有时间再好好想一想对策。
随着统治者更加积极和强大,个人日益消沉和变弱,规章更为必要。因此,民主国家的人民本来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更需要规章,但他们却又很自然地不太尊重规章。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注意的问题。
再没有什么事情比大部分当代人盲目轻视规章的问题更可悲的了,因为一些最小的规章问题现在也具有了以往所没有过的重要性。人类的若干重大的利益,都与规章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我认为,虽然生活在贵族时代的政治家有时可以随便轻视规章,并且往往不受规章的约束,但今天各国的领导人对于细微的规章、规定都应当尊重,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疏忽一点。在贵族制度下,有过迷信规章的现象;而我们,则应当对规章采取明智的和审慎的崇拜态度。
民主国家的另一个非常自然的、但又非常危险的本能,就是使人轻视和不太考虑个人的权利。
一般说来,人们之所以热爱一种权利和对这种权利表示尊重,不是因为这项权利重要就是因为被他们长期享用。见于民主国家的个人权利,一般都不太重要,而且都是最近出现的和非常不稳定的。因此,往往容易被人放弃,受到侵犯也几乎永不怀恨在心。
但是,在人们生性轻视个人权利的时代和国家,却有社会权力自然扩大和加强的现象。也就是说,在人们最需要保持和维护仅余的特殊权利的时候,却越来越不爱护它了。
因此,特别是在我们所处的民主时代,人类的自由和光
第七章 以上各章的延续104
荣的真正友人们,应当接连不断地挺身而出,设法防止国家权力为全面推行其计划而随意牺牲某些个人的特殊权利。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默默无名的公民都有被压迫的极大危险,任何微不足道的个人权利都可能拱手交给专横的当局。其理由很简单:当个人的特殊权利被人视为重要的和神圣的权利的时代,侵犯这种权利只会害及被侵犯的人;但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侵犯这种权利就是严重败坏国家的民情,危害整个社会,因为关于这种权利的观念将在我们中间由此逐渐变质,以至消失。
不管革命的性质和目的是什么,活动舞台在哪里,革命所固有的一些习惯、思想和弊病,必然在一个长期的革命当中产生出来,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在短期内多次更换元首,改变舆论和法制,其人民终要染上喜欢变动的爱好,并对以暴力迅速进行的一切变动习以为常。于是,他们自然轻视每天都在表明并无作用的规章,只是出于无奈才忍受他们目睹常被人们违反的法规的约束。
由于关于公正和道德的通行观念不足以解释和论证革命每天都在创造的新鲜事物,所以人们便去追求关于社会效益的原则,创造关于政治的必要性的理论,自愿地习惯于心安理得地牺牲个人的特殊利益和践踏个人的权利,以期最迅速地达到他们所设想的一般目的。
我把这些习惯和思想都称为革命的习惯和思想,因为在所有的革命中都会有这种习惯和思想。它们既见于贵族制国家,又见于民主国家,但在前者它们往往是力量不大的,而
204第四部分
且永远不能持久,因为有贵族制国家原有的习惯、思想、缺陷和障碍在抵制它们。因此,革命一旦完成,它们就自行消失了,而国家也就又恢复了原来的政治态势。但在民主国家并不总是如此,因为人们总是害怕革命的本能虽然会变得温和与受到节制,但不会消失,而逐渐改头换面进入政府的统治作风和行政习惯。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国家的革命比民主国家的革命还危险,因为民主国家的革命除了必然造成一些偶然的和短暂的灾难以外,还经常会有制造长期的、也可以说是永久的灾难的危险。
我认为将会发生公正的抵抗和正当的造反。因此,我不能斩钉截铁地断言民主时代的人永远不会革命;但我认为他们比其他时代的人更有理由在发动革命的时候三思而行,并会感到与其诉诸如此危险的救治手段,不如忍受目前的诸多委屈。
最后,我以一个一般观点来作总结。这个一般观点不仅包括本章所述的个别观点,而且包括本书所欲发挥的大部分个别观点。
在我们这个世纪以前的贵族时代,个人的权力是极为强大的,而社会的权威则十分微弱。甚至社会的形象也是模糊的,经常被统治公民的各式各样的权力所取代。因此,这个时代的人的主要努力,必须用去增强和扩大社会权力,并增加和确保它的特权;另一方面,又要把个人的独立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使个别利益服从一般利益。
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则面临着另一种危险和另一种顾虑。
第七章 以上各章的延续304
在大部分现代国家里,不管统治者是什么出身,身体是否健康,或叫什么名称,他们几乎都是总揽一切大权的;而个人则逐渐变为最软弱和最有依附性的人。
在以前的社会里,完全不是这样。在那里,任何地方也没有一致或划一的现象。在现代社会里,所有的一切都在迫使人们变得相似,以致每个人的形象很快就将消失,变得万人同貌,彼此之间没有区别。我们的祖辈总是愿意滥用个人的权利应当受到尊重的观点,而我们则自然喜欢夸大个人的利益应当经常服从多数人的利益的观点。
政治世界正在变化,今后必须寻找新的办法去救治新的弊端。
给社会权力规定广泛的、明确的、固定的界限,让个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并保证其不受阻挠地行使这项权利,为个人保留少量的独立性、影响力和独创精神,使个人与社会平起平坐并在社会面前支持个人:在我看来,这些就是我们行将进入的时代的立法者的主要目标。
现代的统治者们好象只想率领人民去干伟大的事业。我希望他们考虑一下多下点工夫去造就伟大的人物,少重视工作而多重视工作的人,永远记住一个国家当它的每个居民都是软弱的个人的时候,不会长久强大下去,而且决不会找到能使由一群胆怯和萎靡不振的公民组成的国家变成精力充沛的国家的社会形式和政治组织。
我发现现代人有两种对立的,但又都有害处的观念。
一些人只从平等中看到它所产生的无政府状态的倾向。
他们害怕自己的自由意志,即自己惧怕自己。
404第四部分
另一些虽然人数很少,但很有知识的人,持有另一种看法。他们在由平等出发走向无政府状态的大路的一旁,终于又发现一条不可阻挡地使人走向受奴役的小道。他们事先就让自己的灵魂屈服于这种必然的奴役,并由于对保存自由持绝望态度,便早就从内心开始崇拜不久即将出现的主人了。
前一种人放弃自由是因为认为自由危险,后一种放弃自由是因为断定自由不可能实现。
如果我持有后一种人的观点,就不会写读者现在阅读的这部著作,而只有在内心里为我们人类的命运叹息了。
我所以要把平等给人的独立造成的危害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是因为我坚信这种危害是未来的隐患中最可怕的,而且是最难预测的。但我并不认为它是不能克服的。
生活在我们正在进入的民主时代的人,自然爱好独立。
他们也自然无可奈何地忍受着限制,即对他们自己选定的社会情况的长久不变感到厌烦。他们喜爱权力,但有轻视和憎恨权力行使人的倾向,并由于他们非常藐小和流动性很大而容易逃脱权力的控制。
这些本性将会经常反复出现,因为它们来自将来也不会改变的社会情况。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它们将会阻止任何一种专制能够确立,并向愿意为人的自由而奋斗的每一代新人提供新的武器。
因此,让我们对未来保持可以使人们提高警惕和进行战斗的有益的担心,而不要抱有可以使人们丧失信心和毅力的畏缩无能的恐惧吧!
第八章 主题的总括
在结束我所做的研究之前,我想以最后一次观察综述一下可以显示新世界的面貌的各种特点,并判断一下平等应对人的命运发生的一般影响。但是,这项工作的艰巨性使我有些犹豫;在如此重大的题目面前,我感到自己的视野不够宽阔和自己的智力不能胜任。
我试图描绘和打算评述的新社会只是刚刚诞生。时间还没有使它定型,使它产生的大革命还在继续,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当中还几乎不可能断定哪些东西将要随着革命本身的结束而消失,哪些东西在革命结束之后还要存在下去。
新兴的世界还有一半陷在正在衰败的世界的残垣破壁之中,在世间事物呈现的巨大混乱当中谁也说不出哪些古老的制度和习俗还会劫后余生或完全消失。
尽管社会情况、法制、思想和人的感情方面发生的革命还远远没有结束,但它所造成的后果已远非世界上迄今发生的任何事情可比。我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地往上回顾,一直追溯到古代,也没有发现一个与我现在看到的变化相似的变化。
过去已经不再能为未来提供借鉴,精神正在步入黑暗的深渊。
但是,在这幅如此广阔、如此新奇和如此混杂的图景中,我已经看到一些初具轮廓的主要特点。
我现在就来谈谈它们。
我看到,善与恶在世界上分布得相当平等,各占一半。

604第四部分
富已经不见,小康之家日益增加。欲求和享受成倍增加,但既无特大的繁荣又无极端的悲惨。人人都有奋进之心,但怀大志者不多。每一个个人都是孤立而软弱的,但整个社会是活跃的、有远见的、强大的。私人做小事,国家做大事。
精神失去力量,但民情温和,立法仁慈。尽管见不到伟大的献身精神,最高尚、最光辉和最纯洁的德行,但人们的习惯是纯朴的,暴力现象极为少见,残酷更是闻所未闻。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人的财富越来越有保障。生活虽然不光华瑰丽,但非常安逸舒适。享乐既不高雅又不粗鄙。不讲究繁文缛节,没有低级趣味的嗜好。既没有学问渊博的雅士,又没有愚昧无知的平民。天才越来越少,但知识日益普及。人的理性的发展将是众人的微小努力的集少成多的结果,而不是某几个人的强大推动的结果。文艺作品的杰作虽然不会太多,但作品的数量将会大增。种族、阶级、祖国的各种束缚将会消失,而人类的大团结却要加强。
如果让我从这些特征中找出最普遍和最显著的特点,我将指出它表现在财产具有千百种不同的形式方面。几乎所有的极端现象将会日趋减少和消失;几乎所有的最高的东西将会逐渐下降,并为中等的东西所取代;这些中等的东西比起世界上存在过的类似东西既不高又不低,既不光彩又不逊色。
我举目环顾一下这伙既无超群者又无落后者的在许多方面都一样的众生,真为这种普遍划一的情景感到悲怆和心寒,并为这里已不复有社会而遗憾。
当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和最微贱的人并存,巨富和赤贫并存,最聪明的人和最愚昧的人并存的时候,我总把视线离开
第八章 主题的总括704
后者只看前者,而且前者使我看起来喜欢。但是,我知道这种喜欢心情来自我的弱点,因为我在同时观察周围的所有一切时,只能从这么多的对象当中选择和拣出最合我心意的对象。全能和永恒的上帝可不是如此,他的目光必然及于全体事物,而且把整个人类和每一个人都同时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自然相信,使这位造物主和人的保护者最感到悦目的,并不是个别人的高度荣华富贵,而是全体人的巨大幸福。
因此,我认为是衰退的东西,在上帝看来都是进步的东西;我感到不快的事物,他却喜爱。平等也许并不怎么崇高,但它却是非常正义的,它的正义性使它变得伟大和美丽。
A我要努力达到上帝的这个观点,并试图用这个观点去考察和判断世间的事物。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绝对地和全面地断言新的社会情况优于旧的社会情况,但已经不难看到它们是不同的。
贵族制国家的体制所固有的一些弊端和美德,与现代人的性格格格不入,因而不能传入他们当中。有些良好的爱好和恶劣的本性,在前者看来是邪恶,而在后者看来却是合情合理的。有些思想是从一方的想象中自然产生出来的,但被另一方的精神所排斥。这就象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一样,各有自己的特殊优点和缺点,各有自己固有的善和恶。
因此,必须特别注意,不能用已不存在的社会留下的观点去判断正在产生的社会。这样做是不公正的,因为这两种
这句话是对正义和美在其中发生巨大作用的社会的歌颂。——法文版编A者
804第四部分
社会是截然不同的,两者不能对比。
要求现代人具有适合他们祖辈的社会情况的美德,也决不是合理的,因为祖辈的社会情况已经成为过去,而它所衍生的一切善和一切恶,也随着它的崩溃而完全混乱,无法辨别。
但是,这些情况现在还不能充分了解。
我已看到,大多数当代人正从旧社会的贵族制度产生的章程、主张和思想中进行选择。
他们会随意放弃其中一部分,但要想保留另一部分,并把这一部分带到新世界。
我认为,他们的后一种想法,只会使他们在一项干得认真但不会有成效的工作中浪费时间和精力。
问题是不应当再保持身分的不平等给人们带来的那些特殊好处,而是应当确保平等可能为人们提供的新好处。我们不要让自己仍与祖辈相同,而应当努力达到自己固有的那种伟大和幸福。
至于我,在达到我的讨论的终点后,远远地、但是全面地回顾一下我曾分别深入研究的所有不同对象时,我既感到恐惧又怀有希望。
我看到一些严重危险,但觉得可以排除;我看到一些重大弊端,但认为能够避免或抵制。因此,我越来越坚信,民主国家只要愿意干,还是能够建成高尚而繁荣的社会的。
我并非不知道,有些当代人认为人民生在世上从来不能自己作主,必然服从外部条件、种族、土地和气候所产生的难以克服和无法理解的力量的支配。
这是一种错误的和消极的观点,只能使人永远软弱和国
第八章 主题的总括904
家永远畏葸不前。上帝既未创造完全独立的人类,又未创造全都是奴隶的人类。不错,上帝是在每个人的周围画了一个他不可能越出的命运所注定的圈子,但是人在这个广泛的范围内还是强大的和自由的。一个国家或民族也是如此。
现代的各国将不能在国内使身分不平等了。但是,平等将导致奴役还是导致自由,导致文明还是导致野蛮,导致繁荣还是导致贫困,这就全靠各国自己了。
原著者注
(A) 第690页
但是,有些贵族曾热心经营商业和在工业方面获得成就。
世界史在这方面提供了若干光辉的范例。然而,就整个情况来说,应当说贵族向来不关心工商业的发展。金钱贵族只是这一规律的例外。
金钱贵族从来没有不想用财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对财富的爱好,可以说是人类的最大激情,其他一切激情都以此为终点或与此交织。
如果爱财之心与争名争权之心集于一人之身,则很难辨别这是出于人之贪婪所造成的野心还是出于人之野心所促成的贪婪。
英国就有这种情况。
英国人希望发财之后获得荣誉,并认为荣誉是财富的标志。因此,人的精神完全被工商业抓住和吸引过去,工商业成了致富的最好捷径。
但是,我也认为这是一种例外的和暂时的现象,因为在财富只是贵族的标志的时候,只让富人掌握权力而权力的执行由其他一切人实施,那是极其困难的。
世袭的贵族制度和纯正的民主制度,是国家的社会和政治情况的两个极端现象,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金钱贵族。
这个贵族的特点是:与世袭贵族接近,但同意给予少数公民
原著者注114
以某些重大特权;主张实行民主制度,但要求人人都可以继承特权。这个阶级往往是世袭的贵族制度和纯正的民主制度之间的天然桥梁,而且人们很难说它是在结束贵族的等级制度还是已在开辟民主制度的新纪元。
(B) 第744页
我从我的旅行日记A 里找到下述几段记载。这些记载可使读者了解同意随夫前往荒凉地区定居的美国妇女经受了哪些考验。向读者介绍这几段记载,只是出于它们完全真实。
“……我们时常遇到一些新开垦的土地。
所有这些新居民点都大同小异。
我要描述我们今天晚上留宿的这个居民点,它给我留下使我想起其他一切居民点的印象。
“为了能在森林里找回自己的家畜,垦荒者们特意在家畜的脖子上拴上了小铃铛。我们离居民点还很远的时候,就已听到这种铃声。过了一会儿,我们又听到森林里传来斧头伐木的声音。随着我们看到伐木的迹地,我们就知道这里有文明人在劳动。被砍掉的枝桠布满了道路;被火烧毁的残余树干或伐木留下的树墩,还立在我们所走的道路上。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一片森林旁边,其中所有的树好象得了一场暴病而枯死了。时值盛夏,但这里却好象是严冬。我走进森林仔细观察这些树,这才发现树干上有一圈被刮光树皮的深痕。
树内汁液的循环被切断了,所以树很快就枯死了。我们由此
〔这部日记现已发表。见梅耶编《托克维尔旅美日记》(英文译本)
,耶鲁平A装本丛书,纽黑文,1962年〕
214原著者注
才知道,实际上这是开垦者照例要做的第一件事。
第一年,他们还不能将全部的树木都砍倒,使它们变为自己的新财产,而是要在留下的树木之间播种玉米。如果把树全都砍光,则作物将失去树荫的保护。走过这片作为文明在荒野中的起步的初具规模的田地,我们立刻看到田地主人的房舍。它位于一片比人们尚在滥伐的林地管理的好得多的田地中央。在滥伐的林地上,树木已被伐倒,但尚未归垛码起来,树墩还杂陈在昔日绿荫覆盖的土地上。
在这片杂乱无章的荒地的周围,有的地方种有小麦,有的地方簇拥着初生的柞树;各种各样的多年生植物和野草混合在一片尚未被人驯服的半荒土地上,竞相生长。开垦者的房屋,或如当地人所称的“圆木小屋”
(log
house)
,就掩映在这片由各种植物组成的茂密的树荫中间。这座简陋的房屋也同它周围的田野一样,表明它是新造的,刚刚建成不久。据我目测,它长不过30英尺,高在15英尺以内。
房层的四壁和顶盖,都是用未破开的原木构筑的,在缝隙之间填满碎干草,敷以泥土,用以防寒和防雨。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决定去找圆木小屋的主人借宿。
“一听到我们的脚步声,几个在残败的小树林里滚地玩耍的小孩,马上爬起来,慌慌张张地跑向家门,好象害怕见生人似的。这时,两条尚有一半野性的大狗,竖着耳朵,伸长脖子,从狗舍里窜出来。它们一面跑,一面低声吠叫,前来保护它们的小主人。这家的主人出现在门前,他首先向我们扫了一眼,随后又仔细打算一番。他打手势,叫他的狗回狗舍去,并以自己的行动向狗表示,我们的光临并未引起他的惊恐或不安。
原著者注314
“我们走进圆木小屋。
室内的陈设,跟欧洲农民的完全不同,摆着许多多余的东西,而必要的东西却很少。
“只有一个窗户挂着细布窗帘;在土坯砌成的壁炉炉台上放着一盏大灯,灯光照亮了全屋;在这个壁炉炉台的上方,吊着一支膛内有来福线的漂亮的火枪,一张麂皮,一串鹰的羽毛;在壁炉的右侧墙上,挂着一张美国地图,地图被风吹动得在墙上直晃荡;在地图下面,架着一个粗糙的木搁板,上面放着几本书;我走到架边一看,其中有一部《圣经》,弥尔顿的最初6篇长诗,莎士比亚的两个剧本;沿着墙放着几个木柜,而没有皮箱;在屋地中央,有一张做工很粗的桌子,桌子的四条腿是用刚刚砍伐的小树干做的,上面未剥掉的树皮还在发绿,好象是就地生长出来的;我看到桌子上面有一把英国制的灰色瓷茶壶,几把银制的匙子,几个已经有缺口的茶杯,还有几张报纸。
“这所房子的主人,颧骨很高,四肢修长,这表明他原来是新英格兰的居民。显而易见,他不是出生在我们同他相遇的这个荒凉地区的,因为他的举止就足以证明他早年是在知识界中度过的。
他是一个活泼好动、有理想和敢于冒险的人,能够冷静处理专靠热情而发动起来的事物。他之所以要在这里体验一段时间野蛮生活,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改造荒野,使其大大开化。
“当这位开垦者看出我们想跨进他的房屋的门槛时,他走上前来同我们对话,并按他的习惯同我们握了握手,但他的脸上还是没有热烈的表情。他首先开口,打听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当他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他便默不作声了。我们猜
414原著者注
想,他早就对世界发生的令人讨厌和使人目眩的事情反感,所以不想再问了。我们向他谈了我们的旅行目的,他向我们提供了我们所需的资料。接着,他又有些心不在焉了,但仍然诚恳地满足我们的需要。
当我们看到他能如此热心待客时,为什么又感到他的好客又有些冷淡呢?这是因为他的待客好象是出于命运对他的痛苦安排,他认为这是他的现在地位赋予他的义务,而不是一项快事。
“在壁炉炉台的另一端,坐着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小男孩在膝上摇晃。她只频频点头,而没有加入我们的谈话。象那位开垦者一样,这位妇女也正值壮丽的年华。她的举止表明她原来也很高雅,她的服饰说明她爱打扮的兴致并未稍减。但是,她的四肢已经不如昔日纤美,她的面容显得有些疲惫,她的眼光温和而又严肃。她的外表给人的整个印象,是她有一颗由于笃信宗教而产生的安身立命之心,一腔热烈而宁静的感情。我不知道是什么天生的泰然自若的毅力在使她正视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而又不害怕和不轻视它们。
“她的几个孩子围绕在她的身旁,身体健康,性格活泼,还很淘气。这些孩子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他们的母亲不时地向他们投以忧郁而又欣慰的目光。从孩子们如此年幼却很强壮来看,可以说她为抚育他们费尽了心血,并对为此付出的代价毫不惋惜。
“移民们居住的房屋既无内室又无隔扇,全家都住在一个大统屋子里,夜间共同在里面安息。这所房屋自成一个小世界。它是漂浮在林海中的一叶文明方舟。在它四周一百步以外,就是无边无际的茂密森林,而且又开始没有人烟了。”
原著者注514
(C) 第746页
使人没有道德和不信宗教的,并不是身分的平等。
但是,当人们变得没有道德和不信宗教,而人们又都是平等的时候,不道德和无信仰的行为就容易表现出来,因为人们之间已很少互相制约,社会上只剩下一个能够承担起维持治安之责的阶级。身分的平等并不使民情变坏,但有时听任其变坏表面化。
(D) 第769页
即使把所有什么也不想的人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的人排除在外,你也会发现美国的绝大多数人似乎满意他们的现行制度;我也确实认为如此。我认为舆论的这种倾向是表明美国法制十分良好的标志,而不是它的证明。
民族的自豪感,立法对某些激情、偶然事件、隐秘弊端的放纵,特别是可以封住反对派之口的多数的利益,可以长期给整个民族和每个公民造成一种错觉。
我们现在来看一看18世纪的英国。
当时,这个民族非常喜欢自我吹捧,它的每个人民对自己都很满意,所以认为他们的制度样样都好,没有可以谴责之处,甚至觉得它的一些明显缺欠也是好的。但在今天,绝大多数英国人好象都认为他们的制度在许多地方是有缺欠的。究竟是上一世纪的英国人对呢,还是今天的英国人对呢?
法国也是如此。诚然,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议会的多
614原著者注
数曾热烈支持统治当时社会的政府,并认为那些说这个政府贬低了当时法国人人格的人是错误的。
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却有人认为当时的法国受到了奴役,但奴性思想并不一定存在。
当时的作家颂扬王权高于其他一切权力时表现出了一种真正的热情,但愚昧的农民在他们的茅屋里并未受到圣上的恩泽,在高喊“国王万岁!”而死时亦未感到光荣。究竟是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人错了,还是我们今天的法国人错了?
因此,不应当只根据舆论的倾向,而且还要根据最主要的动机和最普遍的经验去评定一个国家的法制,因为舆论的倾向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有所变化。
一个国家的人民对法制表示拥护只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他们希望不要很快就改变已定的法律。
(E) 第826页
我方才在这个注所在的章里只提到一种危险。现在,我想指出另一种非常罕见,但一经出现便将使人非常害怕的危险。
当平等使人们自然产生的爱好物质享受和舒适生活的心理侵蚀一个民主国家人民的精神并终于控制全国人民的精神时,这个国家的军队本身最后可能爱好和平,而反对本国基于自身的利益把它拖入战争。
但处于这种舒适环境下的士兵,将会开始认识到,宁愿在和平的环境中一步一步地、顺顺利利地和毫不费力地晋升,也不肯以战场上的艰难险阻为代价去获得快速的晋升。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军队虽有武器但无士气,使用武器时也是消极的。与其说这种军队本身没有迎
原著者注714
击敌人,不如说它在引狼入宝。
不要以为军队在这种和平气氛中会与革命绝缘。因为革命,尤其是军队发动的革命一般都非常迅速,而且经常要冒重大的危险,但不必付出艰苦的劳动。革命至少在消耗上能比战争更适合野心家的心愿,只冒生命的危险即可,而民主国家的人对于生命的重视不如对于舒适生活的重视。
害怕战争的军队是一个国家的自由和安宁的最大危险,因为这样的军队不想在战场上表现其伟大和力量时,便要到其他地方去表现伟大和力量了。因此,民主国家军队的官兵有可能不顾公民的利益而失去军人的情操,而军队则不再具有战斗力并不断发生哗变。
我在这里再重复一遍我在前面已经说过的一句话:消除这种危险的办法不在军队,而在国家。保存着英勇气概的民主国家,将永远会在必要的时候从其士兵身上看到英勇善战的气概。
(F) 第843页
人认为单一性的观点的伟大处在于手段,而神认为在于目的。结果,这样的伟大观使我们只注意无数的小事情。强制人们同步地走向同一目标,是人的观点;而引导不可胜数的千变万化的人开始行动,并要把他们的行动结合得使所有的行动能通过数以千计的不同道路去完成伟大的计划,则是神的观点。
人关于单一性的观点几乎总是贫乏而无活力的,而神关于单一性的观点则是丰富而有活力的。人以为简化手段可以
814原著者注
显示出自己的伟大;而神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使手段变化无穷。
(G) 第847页
民主国家不仅由于它的爱好而走向中央集权,而且领导它的人也在不断把它推向中央集权。
可以不难预见,被局限在一个民主国家里的几乎所有野心勃勃和才能出众的人,将会不遗余力地扩大社会权力的职能,因为他们都盼望有朝一日领导社会权力。要想向他们证明过分中央集权会损害国家,那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是在为自己集权。
在民主国家的官员中,除了一些大公无私的或平庸无奇的以外,几乎没有人主张地方分权。主张地方分权的,不是人少就是无力。
(H) 第869页
我时常自问,如果民主的民情这样地温顺下去,再遇到军队里出现不安情绪,在我们今天的某些国家里万一出现军人政府,其结果将会如何。
我认为,政府本身不会出现我在本注所在的章里所描绘的现象,也不会再现军事寡头政治的蛮横作风。
但我深信,在这种情况下,会在文官的习惯与士兵的习惯之间产生某种融合。在行政方面采纳某些军人精神,在军队方面采纳某些文官的办事习惯。这样融合的结果,将会实现有条不紊、纪律严明、条理分明和绝对服从的指挥,人民
原著者注914
变成军队的影子,社会变成一座营房。
(I) 第872页
我不能笼统地断言当代的最大危险是胡作非为或暴政,是无政府状态或专制。这些东西都是令人畏惧的,而且很容易都来自同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个人主义造成的普遍的。。。
漠不关心。
今天能使行政权可以总揽某些权力实行压迫的,正。。。。
是这种漠不关心;而以后能使一个政党动员30个人投入战斗而且也实行压迫的,也正是这种漠不关心。但是,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能长期存在下去,使它们容易获得成功的那些原因也在妨碍它们长期保持成功。
它们之所以最后垮台,是因为没有什么力量支持它们。
因此,最应当反对的是漠不关心,而不是无政府状态或专制,因为漠不关心可以几乎分毫不差地创造无政府状态和专制。
附  录
(一)
1848年1月15日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关于谢尔比利埃《论瑞士的民主》的报告
各位先生:日内瓦科学院公法教授谢尔比利埃先生发表了一部论述本国的制度和政治习惯的著作,题为《论瑞士的民主》,并向人文和政治科学院赠送了一部样书。
先生们,我认为作者所论述的问题很重要,值得对它进行专门的研究;而且,我想这一研究能有某种好处,所以我就开始了这项研究。
我的意图是使自己暂时放下其他一切工作而完全投入这项研究,在研究中不谈与我们毫无关系的现实问题,少讲瑞士的政治社会的现状,而多谈瑞士的社会本身,多谈这个社会所遵行的法制,多谈法制的来源、趋向和特点。我觉得这
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的报告124
样划定研究的范围,讲起来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瑞士出现的事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正在摧毁欧洲的一切旧制度的普遍运动的一部分。虽然舞台不大,但演出很壮观,而主要是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震撼世界的民主革命,没有一个象在瑞士这样发生于如此复杂和如此奇怪的环境之中。在这个由若干民族组成的国家里,人们操数种语言,信数种宗教,一种宗教里又分成许多不同的宗派,新旧两派的教会各有其组织系统和特权,所有的政治问题很快就变为宗教问题,而所有的宗教问题最后又都变成政治问题。最后,这里存在的一个很古老和另一个很年轻的两个社会,虽然年龄差得很大,但却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以上就是瑞士的图景。我认为,要想描绘好这幅图景,就得比《论瑞士的民主》的作者站得更高一些。谢尔比利埃先生在序言中申明,一定要坚持大公无私的原则。我相信,他的话是很诚恳的。可是他又担心,他的著作的完全无私的特点,会使所述的主题蒙上一层单调无味的阴影。
这种担心毫无根据。
作者确实想做得大公无私,但他并没有做到。他的著作虽然表明他有学识,有洞察力,有真正的才华,甚至在热情的评价中闪烁着明显的善意,但就是看不到大公无私。他的书有许多地方论述思想问题,但很少谈到思想的自由。
该书的作者究竟向往什么样的政治社会形式呢?
首先,这一点就好象相当难说。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赞同瑞士最虔诚的天主教徒的品德,但他又坚决反对天主教,以致想用立法的手段阻止天主教向天主教不占统治的地区发展。
另一方面,他也很反对新教各派的各自为政。他既反对平民的政府,又
24附   录
反对贵族的政府;在宗教方面,他主张有一个由国家管理的新教组织;在政治方面,他要求有一个由资产阶级贵族管理的国家,这似乎就是该书作者的理想。
日内瓦在革命之前,情形就是如此。
虽然人们不能经常看清他之所爱,但却容易看出他之所恨。他憎恨的就是民主。他一谈到民主革命,就表现出了他的观点,他的爱憎,或许还有他的利害所在。也就是说,他永远是以仇视的态度来谈民主革命的。他不仅攻击民主的这一后果或那一后果,而且还攻击民主本身。他看不到民主的优点,只盯着民主的缺点下放。
他对民主可能带来的弊端,一点也不分辨哪些是根本性的和永久性的,哪些是偶然性的和临时性的,哪些是不可避免的而必须忍受的,哪些是应该设法纠正的。也许象谢尔比利埃先生这样的生逢国家动荡不安时期的人,才会以这种方式看待问题。我们应当对此表示遗憾。在作这项研究时我们看到,瑞士的民主很需要人们指出其法制的不完善之处。但是,要想考察得准确无误,首先不能憎恨民主。
谢尔比利埃先生将他的著作定名为《论瑞士的民主》。
这可以使人相信,作者认为瑞士是一个允许人们写理论著作论述民主,并可以评论民主制度本身的国家。但我认为,该书的几乎全部错误的主要根源,就在于瑞士不是这样的国家。
老实说,此书本应该题名为《论瑞士的民主革命》。实际上,15年以来瑞士就是一个处在革命中的国家。在瑞士,民主与其说是政府的一个正常管理形式,不如说是人民经常用来摧毁和有时是抵制旧社会的一种武器。虽然人们在瑞士可以很好
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的报告324
地研究我们所处的民主时代的革命形势所带来的个别现象,但还不能描绘出民主的长治久安状态。任何人如不时时刻刻地注意这一出发点,就很难理解瑞士的制度呈现在他面前的图景。至于我,我感到有一个无法克服的困难去解释我如何评论它的现在,更不用说我如何理解它的过去了。
人们对法国革命爆发时瑞士的情况,常有一种错觉。由于瑞士人长期以来就生活在共和制度下,所以人们就容易推想他们比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人更接近使近代自由得以确立的制度和使它得以活跃起来的思想。不对,人们应当往相反的方面去想。
尽管瑞士的独立是在反对贵族的起义中诞生的,但它当时成立的政府的制度,大部分沿袭了贵族制度的惯例、法律、直至观点和倾向。在瑞士人看来,自由不过是特权的一种形式,不过是基本法和继承法中的承认大家都是自由人的一种思想,而这种思想在他们获得自由后的心目中,同在被他们战胜的奥地利家族的王侯的心目中一样,都是陌生的。
因此,所有的权力,很快就被一些固步自封的小贵族或一些自行纠集起来的人所篡夺和掌握。在北部,这些贵族经营实业;在中部,他们有军事组织。但是,这两种贵族都是狭隘的和排他的。在大多数州中,四分之三的居民没有直接或间接参加管理国家的权利;更有甚者,是每一个州都有一群依附他人的居民。
这些在如此巨大的动荡中还处于封闭状态的小社会,很快就牢固到任何运动都不会对它们发生影响的地步。这种贵族制度既没有民众干扰,又没有国王管理,而是由仍旧按照
424附   录
中世纪的章程办事的死气沉沉的社团来主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思想早已深入到欧洲的一些最古老的君主制国家,而瑞士仍然处于封闭状态。
分权制的原则已为一切政论家所赞同,但在瑞士却行不通。
出版自由至少已在世界上的许多君主专制国家实际存在,但在瑞士不仅实际不存在,而且法律也不许可存在。
在瑞士,政治结社的权利既不能行使,又未被当局认可;言论自由也被限制在非常狭小的范围之内。所有的开明政府都在实行公民的负担平等,而在瑞士,公民不但权利不平等,负担更是不平等。在那里,为实业的经营设立了重重障碍,个人自由没有任何法律保证。已经开始进入一些信仰非常正统的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还没有在瑞士出现。有些州完全禁止异端教派的活动,而其余的州则对此定出了严格的范围限制。几乎在瑞士各地,宗教信仰的不同都是参加政治活动的障碍。
直到法国革命以武力入侵瑞士的1789年,这个国家一直处于上述状态。法国革命暂时推翻了瑞士的旧制度,但没有以任何巩固而持久的东西取代旧制度。几年以后,拿破仑通过调停结束了瑞士的无政府状态,使瑞士人得到一定的平等,但没有得到自由。拿破仑强加给他们的政治法令是精心策划的,以致瑞士的政务处于瘫痪状态。权力虽以人民的名义施行,但人民企不可及,完全掌握在行政当局手中。
不多几年以后,当调停书随其制定者的垮台而失效时,瑞士人在这场变动中并没有获得自由,而只是丧失了平等。昔日的贵族又到处夺回了在政府中的统治地位,而且还恢复了在革命前实行的那些已经陈旧的独占原则。谢尔比利埃先生
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的报告524
说得对,局面差不多完全恢复到1798年的原样。有人说,通过维也纳会议联合起来的几个国王把这种复辟强加给了瑞士,但这种谴责是错误的。复辟是经过这些国王同意的,但不是他们强加的。事实是,瑞士人民象欧洲大陆其他国家人民一样,也卷进了这场突然要在全欧使旧社会恢复元气的短命的但又普遍的反动;而且,由于瑞士的复辟毕竟不是由那些在利益上与旧特权阶层有别的君主完成的,而是由旧特权阶层本身完成的,所以瑞士的复辟比起欧洲的其余国家来,也就更全面、更盲目和更坚决。瑞士的复辟并未导致暴政,但却表现得非常独断。立法权完全归行政当局所有,行政当局的大权由出身于贵族的人们独揽,中间阶级被排除于国家事务之外,人民完全被剥夺了参加政治生活的权利。直到1830年以前,几乎整个瑞士都是这种情况。
瑞士的民主新时代,在这以后才出现!
以上的简短叙述,为的是说明两件事。
第一,瑞士是革命很不深刻,但复辟却极其全面的一个欧洲国家,以致与新思想格格不入和敌对的制度在瑞士得到保存或仍占有很大的支配地位,而那里也就必然潜藏着极大的革命动力。
第二,直到今天,在瑞士的绝大部分地区,人民仍无权参加政府的管理工作,生活在这个共和国的绝大部分公民,对于保障公民自由、结社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司法程序与同时代的大多数君主国家的臣民一样无知,甚至可以说比后者更无知。
以上就是谢尔比利埃先生往往没有看到的东西,但我们
624附   录
在仔细研究瑞士的制度时,却一时一刻也不能忘记它们。
大家知道,瑞士的主权分两部分:一部分属于联邦政府,另一部分属于各州政府。
谢尔比利埃先生是从各州开始论述的,这样做完全正确,因为在瑞士管理社会的真正政府在各州。
我也仿效他的办法,先研究各州的制度。
在今天来说,各州的制度都是民主的,但民主的特点在各州的表现并不相同。
在大部分州中,人民是把自己的权力交给代表他们的议会去行使;而在某些州中,则由人民自己行使权力,即自行集会和直接参加管理工作。谢尔比利埃先生把前一种管理形式叫做代议制民主,把后一种管理形式叫做纯民主。。。。。。。。。
我请科学院允许我不学着他去研究他认为很重要的纯民主。我这样做的理由有好多条。尽管生活在纯民主制度下的几个州在历史上起过很大作用,而在政治方面也可能起过相当的作用,但是研究纯民主与其说为了致用,不如说是为了猎奇。
纯民主是现代世界上几乎独一无二的现象,甚至在瑞士也是一种例外现象,因为全瑞士只有十三分之一的人处于这种制度之下。再者,这也是一个暂时的现象。我们不太清楚,在人民直接行使权力最多的那些州中是否有一个只是部分地参加政府的管理工作的代议制组织。但是,在研究瑞士的现代史时不难发现:在瑞士,人民直接管理的国务越来越少,而代表们处理的国务却越来越多和日益复杂。因此,纯民主的原则便逐渐消失,而相反的原则则日益胜利。纯民主不知不
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的报告724
觉地成了例外,而代议制民主则成了常规。
再说,瑞士的纯民主已是过时的东西,对现在和将来都没有任何教益。虽然我们在研究它的特点时必须使用现代科学的词汇,但它究竟是过去的东西了。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任何力量都无法抗拒的主导精神。这一精神要把与它格格不入或相反的一些原则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并立即向它们渗透,而在不能消灭它们的时候,就改造或同化它们。中世纪已因贵族政治习惯于民主自由而寿终正寝。在最具有共和主义精神的法律中,除规定普选之外,还对宗教信仰、言论、思想、习俗、结社和除开人民之外最有实权的家庭等作了规定。瑞士各州的那些小政府,只能被视为不复存在的世界的最后的和体面的孑遗。
与此相反,瑞士的代议制民主却是现代精神的产物。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旧的贵族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人民主权原则行事的;因而,所有的一切也就依靠法律得到了几乎相同的实施。
我们看到这些法律还很不完善,但这些法律却足以补充历史记载的缺如,向世人表明瑞士的民主甚至它的自由,都是新的和没有先例的权力。
首先应该指出,甚至在瑞士的代议制民主下,人民仍能部分地直接行使自己的权力。在某些州中,主要的法令在立法机构通过之后人民还有否决权。
在发生这种特殊情况时,代。。。
议制民主就变成了纯民主。
几乎所有的州都必须随时和一般在作重大决定时征求人民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要修改或仍然维持宪法。这也就可
824附   录
以随时和定期检查和修改所有的法律。
人民不把立法权留在自己手里,而把它委托给一院制的议会,议会在人民的监督下并以人民的名义工作。任何一个州都不把立法权分成为两个部分,而是只有一个立法机构。
这样,不但立法的程序不会因为要同另一个机构协商而拖延,而且提案的表决也不会遇到旷日持久的辩论障碍。一般法律的辩论要经过一些手续,拖延时间;但是最重要的决议,可以用政令的形式马上提出、讨论和通过。政令能象群众的激情那样,使次要的法律发生某种预料不到的、迅速的和不可抗拒的作用。
除了立法机构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抗拒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尤其是它们的相对独立,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个州的行政权代表都不是由人民直接选举的,而是由立法机构选派的。
因此,行政机构本身没有什么权力,它不过是个工具,并且永远是另一个权力机构的驯服代理人。
除了这个弱点之外,它还有其他若干弱点。行政权从来也不委托给某一个人,而是委托给一个小会议,会议的成员分工负责,但行动受到牵制。
行政机构连若干固有的权力也被剥夺。
行政机构从不行使否决权,或者只对一些无关紧要的法律行使否决权。
行政机构没有赦免权,也不任免自己的工作人员。
甚至可以说它没有工作人员,因为一般它只能使用市镇的官员。
但是,瑞士民主的法制的缺陷,特别表现在宪法的不健全和司法组织的不良方面。
谢尔比利埃先生注意到这一点,但
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的报告924
我认为他注意得还不够。他似乎没有很好地理解,在民主制度下司法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既要防止人民犯法,又要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司法权独立的思想,是一个现代概念。中世纪时没有这种思想,或即使有也很模糊。
可以说,在所有的欧洲国家,行政权和司法权最初都是混合在一起的。就是在作为一个非常可庆的例外而很早使司法机关成为强大的独立存在的法国,也只能说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还是很不完善的。当然,这不是说行政机构支配司法机构,而是说司法机构部分地左右行政机构。与此相反,在欧洲,瑞士可能是使司法权与行政权混合得最彻底,并使前者完完全全变成了后者的一种属性的国家。
可以说,我们今天对于司法这一大公无私和独立的、可以干预一切权益纠纷而使权益受到法律尊重的权力具有的观点,在瑞士人的心目中过去是没有的,就是现在也很不完整。
毫无疑问,各州的新宪法使法院的地位不象在旧体制下那样受行政权支配,但还没有给予法院以完全独立的地位。
初级法院的成员由人民选举,并可以连选连任。各州的最高法院的成员不是由行政机构选派,而是由立法机构指定,所以各级法院都无法保证它的成员抵制多数的经常变化的无理要求。
人民或代表人民的议会不仅指定法官,而且在指定时不受任何约束。
一般说来,被任命的法官都不具备称职的条件。
再者,法官只是执行法律,无权过问所执行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的规定。老实说,这是多数本身进行审判,而法院只是
034附   录
它的工具。
在瑞士,按法律的规定,司法机构也是独立的,并享有必要的权力,但它很难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法院是一个遵守传统和舆论的机构,而舆论又必然受传统的司法观念和司法习惯的影响。
我可以轻而易举地指出上述制度中存在的缺点,证明这种制度竭力使人民的政府在工作时反常,在作决议时仓促,在发号施令时专横。但是,我要谈这些,就离题太远了。我只想考察这个比较古老、比较和平和比较繁荣的民主社会所实施的法律。谢尔比利埃先生认为,瑞士各州所实行的不完善的制度,是民主所能提供的或所欲接受的唯一的东西。我要进行的比较将会证明情形恰恰相反,表明人们可以更有经验地、更为熟练和更为明智地从人民主权原则得出另一种不同的结果。我只举人口相当于瑞士全国人口的纽约州为例。
在纽约州也象在瑞士的各州一样,以普选方式实现的人民主权是政府的原则。但是,人民只有一天即在选举代表的那一天行使他们的主权。人民并不是经常亲自行使主权,不论在立法权、行政权还是司法权方面,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当选的人必须以人民的名义管理国家,直到下次改选时才去职。
尽管法律经常改变,但法律的基础是固定不变的。不象在瑞士那样,人们决不能事先规定连续或定期修改宪法,从而也不会因为修改宪法或仅仅等待修改宪法而使社会各界处于停滞状态。当出现新的需要时,立法机构就将指出修改宪法的必要性,随后着手修改工作。
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的报告134
虽然立法机构不能象瑞士那样容易摆脱舆论的指导,但它却组织得能够抵制舆论的无理要求。任何提案不经两院通过,都不得成为法律。立法机构的这两个部分,是用同样的方式选举产生和以同样的原则组成的,所以这两个部分都来自人民,但它们不用完全相同的方式代表人民:一个部分主要是反映人民的日常意见,另一个部分则反映人民的经常性要求和永久性倾向。
在纽约,分权制不仅是表面性的,而且是实质性的。
行政权不是由集体行使,而是由一个人行使,这个人负全面责任,并坚定不移地行使他享有的一切权力和特权。这个人是由人民选举的,但决不象在瑞士那样是立法机构的工具或代理人。
州长与立法机构平起平坐,并象立法机构一样,代表各自所主管的那部分主权。州长权力的来源同立法机构权力的来源一样。州长不仅是行政权的代表,而且行使行政权固有的和合法的特权。州长统率武装力量并且任命武装力量的主要军官。
州长任命州的若干重要官员并享有赦免权。
州长可以否决立法机构的决定的权力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可以是有效的。显然,纽约州长的权力要比欧洲的一个立宪君主的权力小得多,但至少又比瑞士的小小议会的权力大得多。
然而,双方的司法机构的组织,差别最为明显。
在纽约州,法官虽然来自人民并依靠人民,但是他是人民自己也要服从的权力。司法权在本身的产生、常设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的规定方面,尤其对于公意和舆论,也享有这样的特殊地位。
高等法院的成员,不是象在瑞士那样,由立法机构这个
234附   录
往往感情用事、有时盲目、经常不够负责的集体权力选派的,而是由州长指定的。
法官一经任命,就被认为是不可撤换的。
任何诉讼案件都必须由法官审理,任何惩罚都只能由法官宣判。法官不仅解释法律,而且可以说他还能审理法律。如果立法机构在党派的激烈斗争中偏离了宪法的精神或条款,法庭就拒绝宣判,使立法机构根据宪法行事。这时,法官虽然不能强制人民保卫宪法,但宪法只要依然生效,他至少能迫使人民尊重宪法。
法官不直接领导人民,但他能制约人民。
司法权在瑞士几乎是不存在的,但它却是美国民主的真正调节器。
现在,我们即使仔细研究纽约州宪法的一切细节,也找不到一点贵族制度的成份。没有阶级,没有特权,到处都是权利均等,只有一个精神推动着所有的制度,没有相互排斥的倾向。总之,民主的原则渗透一切并主宰一切。然而,如此全面实行民主的政府,却比瑞士的民主政府具有稳定得多的地位、和平得多的施政办法和正常得多的工作程序。
可以说这种情况部分地来自法律的差异。
我们描述的纽约州的法律,是为防止民主固有的缺陷而制定的;而我所勾勒的瑞士的制度,则好象是专门为发展民主固有的缺陷而制定的。瑞士的制度限制人民,美国的法律推动人民。美国人担心他们的政权走向暴政,而瑞士人好象只希望他们的政权变得越强硬越好。
我决不夸大法律机制对人民的命运发生的影响。
我知道,世界上的重大事件主要应当归因于它们的最为一般和最为深刻的根源;但不能否认,制度本身却有一定的能力,并依靠
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的报告334
自身的力量促使社会繁荣昌盛或贫困匮乏。
假如谢尔比利埃先生不是完全否定他的国家的几乎一切法律,而是指出这些法律的不足之处,并设法在不破坏原则的条件下完善它们的条款,则他会写出一部值得后人借鉴和对他的同时代人更有好处的书来。
作者在介绍民主于各州的实施情况之后,便转而考察民主对联邦本身发生的影响。
在按照谢尔比利埃先生的这种叙述程序讲下去之前,必须做一些他没有做的工作,即说明什么是联邦政府,联邦政府是怎样依法组成的和实际上是怎样组成的,联邦政府是如何工作的。
这就首先要求我知道:瑞士联邦的立法者们原来是想制定出一部联邦宪法还是只想结成一个同盟,换句话说,他们原来是要各州牺牲部分主权还是要不损害它们的任何主权。
如果我们查明瑞士的各州被禁止享有国家主权性的若干权力,并把这些权力永久地让给联邦政府,尤其是如果我们想到各州要把一切事情也让给联邦政府去处理时就会产生由多数制定法律的结果,那末,我们就可以确信联邦的立法者们原来就不想制定出一部真正的联邦宪法,更不想结成一个单纯的同盟。但是必须指出,他们要想获得成功,那是非常困难的。
我不讳言,我认为瑞士的联邦宪法是世界迄今出现过的这类宪法中最不完善的。当你阅读这部宪法时,一定会觉得自己回到了中世纪;而当你想到这部混乱而不完善的作品竟出自一个在智慧和经验方面与现代不相上下的时代时,又不
434附   录
能不感到非常吃惊。

人们不无理由地一再指出,联邦宪法过分地限制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没有让联邦政府享有某些本质上是属于全国的和应当是联邦议会拥有的权限,例如联邦政府不能管理邮政,不能制定度量衡,不能铸造货币,等等。因此,人们把联邦政府的软弱无力归因于它拥有的权限太少。
的确,联邦宪法没有让联邦政府享有它自然和必然拥有的权限,但这个政府的软弱无力的真正原因并不在这里,因为如果联邦政府能行使联邦宪法给予它的权限,它满可以取得它所缺少的一切东西。
联邦议会有权征集军队、征收赋税、宣战、媾和、缔结商约和任命驻外使节。各州的宪法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伟大原则却受到联邦议会的监督,这就使联邦议会在必要时可以干预地方的一切。道路通行税、养路费等也由联邦议会规定,这就使它有权指导或检查巨大的公共工程。最后,联邦宪法第四条还规定:联邦议会“可为瑞士的内外安全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这就是赋予联邦议会主持一切的权力。
最强大的联邦制政府也未曾有过比这更大的特权,而且我不认为瑞士中央政府的权限受到很大限制,而是认为它的权限的范围没有规定清楚。
那末,拥有如此优越特权的联邦制政府为什么其实权又如此小呢?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赋予它以随意行使权力的
①不要忘记,这一切都是在1847年,即在旧联邦宪法还不是因受1848年革命的影响而修改的条件下写成的。
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的报告534
手段。
一个政府之所以在工作上毫无生气和被指责没有能力,完全是因为它的组织还不健全。
联邦制政府的特点在于它不是以人民的名义,而是以组成联邦的各州的名义行事,否则,宪法就立即不再是联邦性的宪法了。
因此,一个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联邦制政府一般要比其他类型的政府在作决定时犹豫寡断,而在行动时慢慢腾腾。
联邦制政府的立法者们,大部分都力图借助我并不想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些随机应变的办法来改正联邦制度所固有的这一缺点。
瑞士人由于他们采取的联邦形式与其他国家不同,所以对于这一点看得最为清楚。在瑞士,联邦议员不仅只能以其所代表的州的名义行事,而且一般说来他们不经其所代表的州审议或同意,也不做任何决议。联邦议员几乎没有任何自由意志,每个议员都感到自己被事先接受的强制性委托所束缚,以致作为决定国家大事的联邦议会,实际上什么也决定不了,议员们不是作为有权做决议的人在发言,而是作为只应执行决议的人去发议论。联邦议会是一个没有自己意志的政府机关,只限于执行联邦的21个州政府分别作出的决定;不管什么性质的事件,这个政府机关都不能决定,都不能提议,都不能办理。人们再也想不出哪一个政府会象瑞士联邦政府这样更能增加联邦制政府固有的惰性,更能使自己的软弱无能变得象老年人的垂暮了。
瑞士联邦政府的一贯无能,还有许多与一切联邦制度固有的缺点无关的原因。
634附   录
不但可以说联邦制度只能有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而且可以说它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政府。瑞士联邦的宪法,在这方面的表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瑞士联邦的元首并不代表联邦。管理瑞士行政的内阁,既不是由联邦议会又不是由瑞士人民选举产生的;而是由伯尔尼州、苏黎世州和卢塞恩州每二年各代理一次的临时政府。一州的居民选举出来的管理本州事务的政府,也就这样附带地成为全国的政府和管理机构。
这显然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重大政治奇闻之一。这种情况的后果总是不良的,而且往往是令人莫名其妙的。例如,再没有1839年发生的事情更使人感到奇怪的了。这一年,联邦议会移到苏黎世,苏黎世州的政府也就成了联邦的政府。不久以后,在苏黎世发生了全州性的革命。人民的起义推翻了合法的政权。于是,联邦议会立即失去首脑,联邦政府的活动中断,直至这个州的人民同意了另定的法律和另选新的领导。
因此,苏黎世的人民在改变本州的行政机构的同时,也就无意之中斩了瑞士之首。
联邦政府看来有自己的行政机构,但它并没有使人民服从它的能力,因为它不能直接号令公民。使它无能为力的这个原因,其影响远远超过其他一切原因的总和。但要很好地了解这一原因的影响,仅仅指出它还是不够的。
如果一个联邦政府能在自己享有的窄小的活动范围内象一般政府在其不受限制的活动范围内那样直接发号施令,而不是通过中间人,那末,它的活动范围虽然相当狭窄,但它是强有力的;如果联邦政府的公务人员可以直接号令每一个公民,它的法庭可以强制每一个公民服从联邦的法律,那末,
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的报告734
这个联邦政府就容易使人民服从,因为它不用担心个人敢于反抗,而它所遇到的难题也都可以通过诉讼手段来解决。
反之,一个联邦政府不能亲自号令全体公民,而是必须通过各州的政府,那末,它的活动范围即使很大,但权力却是极小,而且极不稳定,因为当州政府反抗它的时候,它要对付的就已经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一个使它完全有理由用战争来制服的敌对势力。
由此可见,联邦政府的权力的大小不在于赋予它的权力的范围的大小,而在于它自身行使权力的能力的大小。当联邦政府能向公民发号施令时,它就坚强有力;而当它只能对地方政府发号施令时,它就总是软弱无力。
联邦制度的历史,向我们提供了这两种不同情况的实例。
但据我所知,任何一个联邦的中央政府,都没有象在瑞士这样被完全剥夺了对公民的发号施令权。我们可以说,瑞士联邦政府没有一项可以本身行使的权力。它没有由它自己任免的公务人员,它没有只代表它的主权的法院。可以说它是一个虽有生命,但没有器官的生物。
这就是写在瑞士宪法里的联邦制度。现在,我们再用几句话,向我们所分析的这部著作的作者,谈一谈民主对瑞士所起的作用。
人们不会否认,15年来相继导致绝大部分宪法修改的民主革命,对联邦政府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民主革命的影响却起了两个方面完全相反的作用。弄清楚这两个相反的现象非常重要。
各州的民主革命产生了使地方机关比以前更主动和更有权
834附   录
的效果。民主革命所建立的新政府,在依靠人民并由人民推动的条件下,都比从前更有权力,并清晰地认识到这项权力是被推翻的政府所不能有的。
但是,由于这样的革命没有同时在联邦政府进行,所以必然产生和确已产生如下的结果:联邦政府在新的州政府面前显得比以前更加软弱无力。
州的自豪感,地方独立的要求,州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干涉的愿望,对中央权力和最高权力的觊觎,都是随着民主制度的建立而与日俱增的情感。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民主削弱了本来就很软弱无力的联邦政府,并使它承担起十分繁杂的日常任务。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民主又赋予了联邦政府以一种活力,也可以说是赋予了它以新的生命。
瑞士建立民主制度后,产生了两个全新的事物。
在这以前,瑞士的每个州各有自己的利益,各有自己的精神。民主制度的建立,使分属许多州的全体瑞士人分成两派:一派拥护民主原则,另一派反对。但是,民主制度的建立也创造出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情感,从而使人们感到需要有一个权力可同时及于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共同当局,以满足需求。于是,联邦政府就破天荒第一次享有了过去从未有过的强大权力。现在,联邦政府可以依靠一个政党了;政党虽是一种危险的力量,但在自由的国家中又是不可少的,因为在自由的国家中如果没有政党,政府就几乎什么也办不成。
民主在使瑞士分成两派的同时,便使瑞士人分属于以不同眼光看待世界的两个政党。
民主给瑞士制定了对外政策。
如果说民主给瑞士带来了一些天然的朋友,那末,它也为瑞士树立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敌人;为了培养和保持友谊,警惕和
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的报告934
抗拒敌人,民主就感到瑞士必须有一个政府。民主使地方的公共精神过渡到全国的公共精神。
以上就是民主使联邦政府得以加强的直接效果。民主发生的间接影响,特别是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强的间接影响也不小。
组成联邦的居民在制度、情感、习俗和思想上的差别越大,联邦政府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多和越大。美国联邦政府的任务之所以那样容易完成,与其说是由于各州之间的利益相似,不如说是由于各州之间的法制、观点和社会条件完全类似。我们甚至可以说,瑞士的旧联邦政府的怪得出奇的软弱无力,主要是由于它统治下的居民之间在思想、观点和法制上差异太大。把生来就差别很大而彼此又极不相同的人放于同一的指导之下,置于同一政治制度之下,实在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一个建立得十分完善而又能十分精通组织工作的政府,也完不成这项艰难的工作。瑞士进行的民主革命的效果,是使有民主倾向的某些制度、某些政府组织原则和某些思想相继在各州占据了统治地位;如果说民主革命增强了各州对中央政府的独立性,那末,另一方面,它也给中央政府行使自己的权力创造了便利条件;民主革命消除了地方抗拒中央的大部分原因,它虽然没有强制州政府听从联邦政府,但却使州政府很容易服从中央政府的决定了。
要想理解瑞士的现状并预测其最近的将来,必须仔细研究上述的两种相反的效果。
只要仔细研究一下这两种趋势中的一种趋势,就可以确信在各州政府建立民主制度之后,其直接的效果和明显的结果是
044附   录
从宪法上扩大了联邦政府的职权范围,使它总揽了经常指导地方事务的权力;一句话,在集权思想的指导下改变了联邦宪法的整个结构。
在我说来,我确信这种革命将要在很长期间内遇到人们预料不到的障碍。现在的州政府已经不象以前几届政府那样对这种革命感兴趣了,并正在竭力摆脱这种革命。
但我认为,它们抵抗也无用处,联邦政府一定会越来越多地掌握大权。
在这方面,环境比法律更有利于联邦政府。
联邦政府可以不必大张旗鼓地增加自己的特权,但可利用其他方法经常使用特权。只要依法行事,联邦政府就能在事实上强大起来:它不用修改联邦宪法,只用解释条文的方法,就能使自己壮大起来;但它要先统治瑞士,然后再去治理瑞士。
我们也可以预见,那些一直反对联邦政府合法扩大权力的人,也要很快地希望它扩大权力,这一则是为了避免联邦政府组织得不好时而受到中间权力机构的压力,一则是为了防止地方政府直接实施沉重的暴政。
可以肯定,不管今后对联邦宪法的文字作任何修改,瑞士的联邦制度必定发生深刻变化。
联邦已经改变了它的性质。
瑞士联邦已在欧洲成了新事物;主动的政治已经取代了被动的和中立的政治;瑞士已由纯市镇的存在变为国家的存在;这一存在更为艰难,更为动荡,更为不安定,但也更为伟大。
A参阅:C。
G。
皮卡维:《瑞士历史上的民主》,巴黎,1920年;W。
马尔丹:A《瑞士史》,洛桑,1943年;W。
E。
拉帕尔:《瑞士联邦宪法(1848—1948)
》,纳沙特尔,1948年;A。
西格弗里德:《瑞士:民主的证人》,纳沙特尔,1948年;A。
J。
泽克:《瑞士的政治制度》,载于J。
T。
肖特韦尔编《欧洲大陆各国政府》,纽约,1942年。——法文版编者
在众议院的发言14
(二) 在讨论答复王室讲话的方案期间1848年1月27日于众议院的发言
各位先生:我不想继续进行早已开始的专题讨论。我认为,当我们要在这里讨论监狱法时,会以更加有益的方式继续这一专题讨论。我现在登上这个讲坛的目的,是要讲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今天讨论的第4节自然要使议会把注意力放在全部的对内政策上,特别是放在我的尊贵朋友米约先生已经提醒大家注意和要求修改的对内政策上。
我今天来到议会,就是为的参加这一部分对内政策的讨论。
各位先生,我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但我总觉得目前的形势,目前的舆论,目前法国的精神状态,都有使人不安和焦虑的性质。至于我,我真诚地向议会表白,我对将来确实感到十分担心,15年来这还是第一次。
这种感触并非我个人所独有,就在证明我的担心是有根据的。
我认为,我能唤起在座的人同我一样担心,并使他们告诉我说:在他们所代表的地区人们也有这样的印象,某种不安和忧虑的情绪正在侵袭人心。这种发自内心的不安感觉,16年来可能还是第一次。这种预告革命即将来临的感觉,往往就是发动革命的宣言。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人们都强烈地有这种感觉。
如果我对财政大臣阁下那一天所作的结论没有听错的
244附   录
话,那末,可以说内阁本身也承认我所说的感触是真实的;但他把这归咎于某些特殊的原因,归咎于政治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某些偶然事件,归咎于一些蛊惑人心的集会,归咎于一些煽动人们闹事的演说。
各位先生,我认为他这样把他所承认的弊端归咎于他所指出的原因,恐怕没有找到疾病的根源,而只是看到了症状。
至于我,我确信疾病的根源不在那些地方,而是有更为一般和更为深重的病根。这是一种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医治的疾病,而且如果我们稍有疏忽,那末,请诸位相信,请大家听清,它必然要夺去我们的一切,因为这是公共精神即公共道德所染的疾患。疾病的根源就在这里,我请大家注意的也正是这一点。
我认为,公共道德即公共精神正处在危险状态;而且我确信,政府过去已经和现在仍在大力助长这种危险加剧。
就是这种危险,才促使我走上了讲坛。
各位先生,当我注意观察统治阶级即有政治权利的阶级,然后再注意观察被统治的阶级时,两方面的情况都使我害怕和不安。首先来谈我所说的统治阶级的情况(请注意,我在使用统治阶级这个词时,取的是它的最广泛含义,即不但包含中产阶级,而且包含不管处于什么地位的凡是拥有和行使政治权利的公民)。
因此,我要谈一谈统治阶级中存在的使我害怕和不安的问题。各位先生,简而言之,我在统治阶级身上看到的是:他们的公共道德变坏了,而且变坏得已经很严重,变得一天不如一天;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打算、个人生活和个人利益的观点,逐渐取代了社会共同的观点、情感和思想。
在众议院的发言34
我并不想强迫议会超过必要限度地哀叹这令人可悲的细节;我只想对我的论敌和议会中的大多谈一谈我的看法。我请己对将他们选进议会的选举人的统计资料进行分类,把在投票选举他们时只是出于私人友谊或邻居关系而不是基于政治见解的那些人列入第一类,把在投票选举他们时不是出于国家利益或全体利益而是基于纯地方利益的那些人列入第二类,把在投票选举他们时是出于纯个人利益的那些人列入第三类。接着,我请他们查一查是不是还有很多人没有被归进这三类,是不是有人在投票选举他们时是出于大公无私的感情、公共的观点和公共的意见,授予他们以众议员委任状的选举人是不是占多数。我可以肯定,他们将不难发现情况是相反的。再者,请允许我问一问他们:就他们所知,5年、10年、15年以来出于个人的和私人的利益而投票选举他们的人是不是不断增加了?出于政治观点而投票选举他们的人是否不断减少了?最后,我希望他们告诉我:在他们看来,舆论在我方才所说的这些现象上是否对他们逐渐地表示出了一种独特的容忍?是否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可使享有政治权利的人让自己本人、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妻子、自己的父母为了私利而自行使用政治权利的庸俗而低下的道德呢?这种道德是否会逐渐发展而变为一家之父的一种职责呢?这种在我们的悠久历史中没有过的、在我们的大革命初期也没有过的道德是否会越来越发展并日益侵蚀人心呢?请告诉我吧!
归根到底,这不是公共道德不断地和严重地败坏,逐渐地完全变质,又是什么呢?
如果我放下公共生活不谈而去观察私人生活方面的情
44附   录
况;如果我把注意力放到你们所见到的一切上,特别是放到一年以来的一切臭名远扬的丑闻、一切重大罪行、一切错误、一切不法行为、每当揭发时才原形毕露的和每当起诉时才揭露出来的一切特大罪恶上;如果我把注意力放到这一切上,我能不吃惊吗?我没有理由说这一切不仅表明我们的公共道德在变坏,而且表明个人道德也在堕落吗?
(在会场的中央有人喊叫,反对这种说法)。
请安静下来。
我说这些话并不是从道德家的观点出发,而是从政治观点出发。你们知道个人道德堕落的普遍的、主要的、深刻的原因吗?这是因为公共道德变坏了;这是因为道德没有对生活中的主要行为发生支配作用,没有进入生活的细节中;这是因为在公共生活中利益取代了大公无私的情感,利益成了私人生活中的守则。
有人说道德有两种:一种是政治道德,一种是私人生活道德。
但是,如果我们中间发生的事情确如我所说的那样,那末,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明显地和更可悲地证明这种说法的虚伪性。其实,我相信我们私人生活中有些东西使善良的公民自然感到不安和警惕,而且相信我们私人道德中有些东西大部分来自我们的公共道德。
(在会场的中央有人喊叫,反对这种说法。)
好吧!
各位先生,如果你们不相信我的这个说法,那末,至少你们应当相信欧洲对我们的印象吧!我认为众议院里没有人不清楚欧洲对我们有什么印象和对我们说了一些什么。
那末,我真诚地向你们表白:我对每天的所见所闻不仅感到伤心,而且感到痛心。当我看到有人用我所说的事实来
在众议院的发言54
攻击我们,以夸大其词的说法来攻击我们全民族和我们的整个民族性时,我感到痛心;当我看到法国的力量在世界上逐渐削弱到可怕地步时,我感到痛心;当我看到不仅法国的精神力量在削弱,而且……
(让维埃先生——我请求发言。)
(嘘声四起。)
(托克维尔先生接着说)
法国的原则、思想和感情的力量也在削弱时,我感到痛心。
法国在其第一次革命的轰隆雷声中,第一个向全世界提出了后来成为一切现代社会的革新原则的原则。这是法国的光荣,这是法国本身的最宝贵的财富。然而,各位先生,我们今天以自己的行为所削弱的,正是这些原则。我们自己以为好象正在应用这些原则,而我们的这种应用却使全世界怀疑起这些原则。正在观察我们的一举一动的欧洲已经开始考虑我们的原则是否正确;欧洲正在思忖果真会象我们一再声明的那样我们将引导人类社会走向更为幸福和更为繁荣的未来呢?还是我们将因自己后来的实际行动而使人类社会走向道德败坏和毁灭呢?各位先生,在我们向全世界演出的这场戏中,这是我最感到痛心的地方。我们的演出不仅在危害我们,而是在危害我们的原则、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精神祖国。
作为一个法国人 我除希望有今天这样的物质祖国以外,还更希望它成为我们的精神祖国。
(全场欢呼。)
各位先生,既然我们的演出从远处看,从欧洲的边缘看,都产生了这种效果,那就请你们想一想:它在法国又能对没有权利和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只能作为政治的旁观者而观看我们所演的独角戏的阶级产生什么效果呢?你们想一想这样
644附   录
的演出能对他们产生什么效果呢?
至于我,我对此感到担心。
有人说,一点危险都没有,因为并没有发生骚乱嘛;还有人说,既然社会表面上没有出现有形的动乱,那革命离我们还远着呢。
各位先生,请容许我告诉你们,我认为你们说错了。毫无疑问,动乱还没有形成事实,但已深深地存在于人心。请你们看一看我认为现在还很老实的工人阶级中发生的事情吧。不错,工人阶级还没有被所谓的政治激情煽动起来,使其愤慨达到过去那样严重的程度;但是,你们没有看到他们的激情已从政治性的变为社会性的了吗?你们没有看到他们中间正逐渐传播着一些不仅主张推翻某些法律、某个内阁和某个政府本身,而且主张推翻社会、动摇社会现在所依靠的基础的言论和思想吗?你们没有听到他们每天都在说些什么吗?你们没有听到他们一再说他们的上司都是一些无能之辈和不称职的人,我们的财富分配在目前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所有制所依据的原则是不公正的吗?你们不相信,当这种言论扎下根子的时候,当它广泛传播的时候,当它深入到群众中的时候,早晚要导致最可怕的革命吗?我不知道这样的革命什么时候到来,也不知道它如何到来,但这些言论早晚要导致这样的革命。
各位先生,我深信如此;我认为我们现在正躺在火山上睡大觉(有人抗议)
,我坚信如此。
(会场下面发出各种不同的反应。)
现在,请允许我再用不多几句话,真诚而又极其坦率地向大家指出我所提到的弊端的真正的罪魁祸首。
在众议院的发言74
我很清楚,上述的弊端并不完全来自政府的所作所为,甚至可以说,根本不是来自政府的所作所为。我很清楚,连绵不断的革命既然如此多次地使这个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那就必然使人心产生一种罕见的不稳定感。
我很清楚,这些弊端可能因群情激动和政党煽动而发生;虽说这是一些次要原因,但其作用却相当大,可以用来解释我方才向大家指出的可悲现象。我对政权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作用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看法,但这不是为证明它在发生重大的社会弊端、重大的政治弊端、重大的精神弊端时没有起太大作用。
那末,政权在造成上述的弊端方面发生了什么作用呢?
它在导致这种严重的混乱侵蚀公共道德,随后又侵蚀个人道德方面又起了什么作用呢?它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呢?
各位先生,我认为有人可能毫无刺伤他人之意地说:特别是最近几年,政府拥有的权力、发生的影响、获取的特权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大更多。不错,现在政府比从前无限强大,这不仅是1830年向它授权的那些人所未曾预料到的,而且也是当时获得权力的那些人所不会想到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肯定,自由的原则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发展。假如一个事实的出乎意料的奇妙后果,或者说是它的惊人后果,是驱除了某些邪恶的激情和犯罪的念头,那你就不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也会窒息许多高尚的情感和无私的念头,从而使许多善良的人产生一种政治上的幻灭感并在精神上完全消沉下去吗?
而且,特别是这种后果的产生方式,即所谓的迂回方式和为取得这种后果而在某种情况下采用的欺骗方式,给予了
844附   录
公共道德以致命打击。政府在逐步夺回人们认为已在七月被废除的旧政权,渐次恢复似乎已被取消的旧权利,大力推行已被废止的旧法律,不按原来规定的精神执行新法律的过程中,就利用这些迂回方式和既聪明而又灵活的手法,才终于恢复了它的权威、活力和影响,而且在这些方面大大超过了法国历届政府。
各位先生,以上就是政府的所作所为,特别是现内阁的所作所为。各位先生,你们也认为政府是通过我方才所说的迂回的和欺骗的方式逐渐地恢复了权力,有些出人意料地采用非宪法所赋予的方法掌握了权力的吗?你们相信多年来在如此广阔的舞台上当着全国人民公开进行的这种有如变戏法而且变得很好的古怪表演吗?你们相信这样的表演真能改进公共道德吗?
至于我,我深信不能如此,但我也不想把我的论敌所没有的可耻动机加在他们的头上。不管他们怎样想,我认为他们是想用我所诅咒的方法去摆脱必然出现的弊端,并以他们的目的的崇高性掩盖其方法的危险性和缺德性。我认为他们是这样想的,但他们采用的方法不危险吗?
他们认为15年来为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是必要的,好吧,就算是如此;他们还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出于私人利益,我也愿意相信这一点。然而,他们为此采用了公共道德所不允许的方法,这是确有其事吧;他们在争取人们拥护他们的时候不是利用人的正直面,而是利用人的丑恶面,利用人的情欲,利用人的弱点,利用人的私心,而且往往是利用人的恶习,这也不是假的吧。
(全场骚然。)因此,他们向往的目标可能很高尚,但
在众议院的发言94
他们所做的事并不高尚。为了做这些事,他们要有一些人帮忙,要酬谢这些帮忙的人,要把一些既没有高尚的目的又不使用高尚的方法,只图满足个人的私欲和只会假公济私的人拉进自己的帮伙。这样,他们也就对缺德的行为和恶习给予了一种奖励。
为了证明我所说的,我只想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内阁成员,我暂且不提他的名字,虽然全国和他的同僚早就知道他不称职,可他还是进了内阁;后来,由于他的不称职闹得满城风雨,才离开了内阁;那末,又给了他一个什么位置呢?
他在司法部门得到了一个最高职位,但很快就从这个职位上滑到被告的席位上去了。
好了!各位先生,至于我,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把它视为一场大病的前兆,视为是目前政治上的最突出特点:你们在所选择的道路上前进时需要这种人。
而尤其是通过你们的那些被外交大臣先生称为滥用权力的行径,我方才所说的道德败坏现象才广为传播,蔓延到全国。于是,你们就不需要中间媒介,而是直接影响公共道德了,即不再以你们的实际行动,而以你们制定的法令影响公共道德了。在这一问题上,我并不想把大臣先生们说得比我的亲眼所见还坏,因为我很清楚他们所受的引诱太大了。我很清楚:在任何时代,在任何国家,一个政府都从未受到过类似的引诱;没有一个政权掌握过这么多的腐化堕落手段,遇到过紧密勾结得和贪求无厌得可以极其容易以腐化堕落来影响政权并使影响政权的意图成为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政客阶级。因此,我承认政府并不是早有预谋,鼓励贪求私利的人,
054附   录
而使大臣们犯了大错的,因为我很清楚,大臣们的处境也很困难,他们就象走在一个陡坡上,欲上不得,只有往下滑。
我知道这一切,所以我要责难他们的只有一点,这就是他们担任了大臣,而且是在认为当上统治者,就不必依靠一般的观点、意见和思想,而只靠个人的利益的观点来指导工作了。
他们一旦走上了这条道路,我敢肯定,不管他们怎样设法往回退,都退不回来,因为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们前进,而且必然把他们一直推下去,使他们每到一处,又把这一处当作新的起点。
为此,他们只需要一件事:活着不死。
从他们担任我方才说的职务时起,只需要活八年,他们就可以做完我们所见到的一切。他们为此不仅可以利用我方才提到的政府拥有的一切坏手段,而且能把这些手段一一用上。
这就必然使他们首先滥设官职,而在无法再设官职之后,他们就把一个官职分成正副由几个人分担,其目的不外是大大增加当官的人,而如果实在没有官位,至少也要象许多财政部门所做的那样,巧设名目增加薪金。当用尽这些心机仍然没有空位的时候,这又必然象我们过去在珀蒂事件中所看到的那样,用人为的办法制造空缺,并通过迂回方式使空缺由人补上。
外交大臣阁下一再向我们声明,说反对派对他的攻击是不公正的,说反对派对他进行了粗暴的、毫无根据的和错误的遣责。但是,我倒要问一问这位大臣,反对派在他们最不得志的时期,曾就今天所证实的问题指控过你吗?
(全场骚然。)
反对派是不是对外交大臣阁下进行过严厉的、也许是过分严厉的谴责,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反对派从未指控过大
在众议院的发言154
臣本人最近承认的事实。
至于我,我现在声明,我不但未就这些事指控过外交大臣阁下,而且连猜疑都没有猜疑过。决没有猜疑过!当我听到外交大臣阁下在这个讲坛上以极其美妙的言词讲述政治方面的道德要求时,当我听到他的这些我并不完全同意的言词时,我对自己能有这样的祖国也是感到自豪的。诚然,我从未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不仅相信大臣阁下不会做这种事情,而且也相信自己不会猜疑有这种事情,然而却真有其事。我怎么能象某人有一天所说的那样,认为外交大臣阁下在发表他的美妙动听的高尚言论时没有谈他的真正思想呢?
至于我,我不会走得那样远。我认为,从外交大臣阁下的性格和爱好来说,他本不应做出他所做出的那些事情。
但是,他被迫,身不由己,做出了违反自己意志的事情,也可以说这是现政府强加于他身上的政策的必然结局。关于这个必然结局,我方才已经讲过了。
有一天他问过,一件被他看做小事的事情为什么变得如此严重?这件事之所以如此严重,应由你们自己负责,正是你们大家,正是这个众议院的所有政治家,通过自己的发言,才使人们有理由认为这类事是你们干的,认为你们在这上面有错误。
如果说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表演自然要对公共道德发生深刻的、严重的和可悲的影响,那末,你们能够不让它对政权的代理人的个人道德发生影响吗?至于我,自从我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受到了特别强烈的影响而感到不安。
三年前,外交部有一位高级官员,他的政治见解在某一
254附   录
点上与外交大臣不一致。他没有公开表示他的不同意见,只是暗中投票反对。
外交大臣阁下声称,他不能同意见与自己不完全一致的人一起共事。于是,他就把这个人辞退了,其实应该说把这个人赶走了。
(全场骚然。)。。
现在,外交部另有一位官员,职位没有前一位高,但他最能靠近外交大臣阁下本人,却犯了大家共知的错误。
(注意听!注意听!)
最初,外交大臣阁下并不否认他知道这些错误;后来,他又不承认了。我姑且认为他不知道……
(在会场的左侧席上,有人喊:不对!不对!)
(托克维尔接着说)他可以不承认他过去知道这些事实,但他至少不能否认这些事实的存在,不能否认他今天知道这些事实了。这都是不可置辩的事实。要知道,这已经不是你们和那个官员之间的政治分歧问题,而是一种道德分歧问题,即涉及人心和良知的重大问题。
这不仅是外交大臣的耻辱,而且是人类的耻辱。请大家注意!
这样,您就对那个投票反对您的人不能容忍,同他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分歧。
而对犯了错误的官员,您不但不指责,反而大加奖励。但是,如果这个官员不按您的意思行事,他就会使您的名誉扫地,把您置于自开始政治生涯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尴尬境地。您得保留这位官员,甚至还要奖励他,给他以荣誉。
您以为人们会怎样想呢?您怎么能不让我们想:这要么是您对这种分歧有一种特殊的私心,要么是您没有处理这种
在众议院的发言354
分歧的自由?
(全场哄然。)
虽然我承认您很有才华,但我仍要冒犯您,说您跳不出这个圈子。退一步说,如果我所说的那个人真的违反了您的意愿行事,那末,您为什么还要把他保留在身边呢?既然您把他保留在身边,既然您奖励他,既然您一点也不谴责他,那就必然得出我方才所做的结论。
(在会场的左侧席上,有人喊:太好了!太好了!)
(奥迪隆。巴罗先生插话——一点不错!)
(托克维尔接着说)
各位先生,就算我把方才谈到的严重弊端的起因弄错了,就算一般说来政府、个别说来内阁的确没有任何错误,就算姑且如此,那末,各位先生,弊端就不那么严重吗?我们就不该让国家、让自己做坚定不懈的努力去克服这个弊端吗?
我方才对大家说了,这个弊端早晚要导致革命。
我不知道它怎样导致革命,也不知道它将从哪方面导致革命,但我知道它早晚要在我国导致最严重的革命。请大家相信这一点吧!
当我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中寻找什么是统治阶级倒台的真正原因时,我确实注意过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偶然的或表面的原因。但请大家相信,使那些人失去权势的真正原因是他们不配掌权。
(会场再次哄动。)
各位先生,请你们回顾一下旧的君主制度。它比你们现在强大得多,而且一开始就很强大;它比你们更依靠旧习惯、旧风俗和古老信仰;它虽然比你们更为强大,但还是垮台了。
它为什么垮台的呢?你们以为是因为某一特别事件吗?你们
454附   录
以为这是某个人的行动、财政赤字、网球场誓言A、拉法夷特、米拉波所使然吗?不是的,各位先生。另有更为深刻的、真正的原因,这就是统治阶级由于麻木不仁、自私自利、做尽坏事而变得无能为力和不配进行统治了。
(好极了!)
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那末,各位先生!既然任何时候都有理由为国担忧,则在今天不是更有理由吗?你们从一种不可名状、但确实灵验的本能的直观上没有感到欧洲大地又在颤动吗?
(全场骚然。)
你们没有感到——要我怎么说呢——天空中又刮起革命风暴吗?尽管人们不知道这股风暴是从何处刮起,又要刮到何处去;但请你们相信,一定有人会被刮走。何况现在世风日下,唱高调已经无用,你们怎能稳坐钓鱼台!
我在这里讲的话并不刻薄,我认为我向大家讲话时并未怀有派性。我对我所攻击的人并不气愤,但我最后不得不向我的祖国表白,我对祖国的未来是忧心忡忡的。那末,我的忡忡忧心是什么呢?那就是我看到世风日下,担心它在很短时期内,很可能就是在最近,把你们带入新的革命。是不是国王的性命就比别人的性命更坚硬和更不可摧毁呢?现在你们对明天有信心吗?你们知道一年以后,一个月以后,也可能是一天以后,法国会是个什么样子吗?你们一点也不会知道。你们所能知道的,不过是暴风雨已经出现在天际,正向
网球场誓言,指1789年6月20日法国三级会议中的第三等级为反对路易A十六而在凡尔赛附近的一个网球场举行的集会上所发的誓言:不制定法兰西宪法,决不解散。——译者
在众议院的发言554
你们滚滚而来。你们听任它袭来吗?
(在会场的中央部分,有人插话打断讲演。)
各位先生,我恳求你们不要这样。我恳求你们,而不是要求你们。由于我相信危险是实在的和严重的,由于我认为预告危险不能玩弄词藻,所以我情愿向你们下跪。不错,危险很大!请你们趁着还有时间,赶快消除危险吧!请你们采用有效的疗法医治疾病,并且不要只治症状,而要医治病根。
有人谈到立法方面的改革。我完全相信这种改革不只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因此,我认为改革选举制度是有益的,改革议会制度是迫切的。但是,各位先生,我还没有天真得不知道民族的命运并不系于法律本身。不,使这个世界发生重大事件的,并不是立法机构。各位先生,使事件产生的,是政府的精神本身。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保留法律不变;虽然我认为这样做要犯很大错误,但你们愿意的话,就保留它而不加改革吧!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也可以把那些人留在原来的岗位上;我不会给你们设置任何障碍。但我要以上帝的名义请求你们改革政府的精神,因为正如我一再指出的,使你们陷入深渊的正是这种精神。
(在会场的左侧席位上,发出热烈赞同的声音。)
A(全文录自1848年1月28日《总汇通报》)
为了解1848年的政治气候,读者可参阅:C。
H。
普塔:《各国和各种文明A中的民主制度与资本主义》,巴黎,1941年;P。
坎当-鲍夏:《1848年社会危机。
二月革命起因》,巴黎,1920年;A。
斯特恩:《1815—1871年欧洲史》,斯图加特,191—1916年;Ch。
塞纽包:《1848年革命——第二帝国(1848—1850)
》,巴黎,1921年;C。
皮埃尔:《第二共和国史》,共二卷,巴黎,186年;再参阅海耶编美国版托克维尔《回忆录》,纽约,1949年(英译本)。——法文版编者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所作的导言

当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和他的朋友古斯塔夫。德。
博蒙于1831年4月动身去美国的时候,安德鲁。杰克逊就任美国总统刚刚二年出头。他们所去的美国,正处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时期。
1787年结成联邦时只有东部13个州,现在又多了11个州,其中有两个州,即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苏里州,已经伸延到密西西比河以西。阿帕拉契亚山地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地区,这时已经开发得足以取得州或正式领土的地位。
1800年美国还只有500万人,到1831年便已超过1300万人,而且其中三分之一已经是定居在阿帕拉契亚山地以西了。
生活在这新开发地区的居民,具有拓荒者拥有的一切粗犷品质,他们自信,而且胆大敢为。
他们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不承认任何人对他们的主宰。他们蔑视一切清规戒律,而且大部分人认为文质彬彬是懦弱的表现。
他们有炽烈的民族气概,而如果说他们是坚强的民主主义者,则这种民主主义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方面,而很少表现在政治关系方面。
他们大部分人是携家带口,迁到西部来躲避东部工业地区的日益艰苦的生活条件的。在东部工业地区,商业兴盛造成的资本主义的发达,意味着工资水平太低、劳动时间过长、工厂的生活条件恶劣、居住条件卑陋和经常有失业的危险。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754
育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大概在1831年还有100万儿童不能入学,因为他们不得不到工厂去劳动。不仅大部分州规定欠债蹲牢,而且靠不住的银行组织还会使本来不多的工资减值,给人们存放在银行里的一点点积蓄的安全造成威胁。工人政党和工人报刊的出现虽然为时不长,但至少已经可以表达工人的愿望,促使工人成立工会。尽管一些著名人物,比如马萨诸塞州的丹尼尔。韦伯斯特和法官斯托里,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麦迪逊和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马歇尔,都发表过一些忧心忡忡的警告,但除了直至1843年才勉强承认成年人选举权的罗得岛州以外,其余各州只是默认成年人有选举权。
在纽约州的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肯特悲伤地预言成人选举权将使政权“落于对自己有权行使的权利的性质和重要性一无所知的人们之手”
,声称这会使“穷人和败家子控制富人”
的时候,他不过是以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了老一辈人没有能力理解一个由财产决定法律的殖民地社会的选举制度,已经不能长期存在于以经常变化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使政治平等具有了自然规律所固有的原则的外观的社会。
安德鲁。杰克逊的胜利,使美国人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呈现出新的气象,并促进了教育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新型大学的创立,促进了监狱制度的根本改善(其声誉已经传到法国)
,促进了全国和平信念的出现,促进了罗伯特。欧文思想的推广,促进了钱宁、伊莱亚斯。希克斯、约瑟夫。史密斯推行的真正的宗教改革,促进了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和华盛顿。欧文等作家的成长和很快就被欧洲承认的具有本国
85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特点的美国文学的发展。——这一切合在一起,可以称得起一次真正的文艺复兴。
1829年,第一条使用蒸汽机车的铁路开始运行了。许多发明使家庭生活和农业操作变得更为简便了。
1831年,威廉。劳埃德。加里森创办了他的《解放者》报,而次年他领导的“新英格兰反蓄奴制协会”的成立,则证明很少有新的社会推动力不在美国的某一地区受到欢迎。不久以后爱默生在其论自信的一篇文章中所写的一切,就已经可以适用于托克维尔和博蒙在1831年经过38天的旅程而到达的美国。爱默生坚持说:“我们既不是附庸,又不是残废,更不是逃离革命的胆小鬼,而是领导者,是救世的人,是服从上帝的旨意并在混乱和苦难中留下足迹的造福者。”事实上,如不了解美国人拥有的强烈的自信心和炽热的生命力,不了解哪些地方证明他们正在使人们的生活,尤其是使一般人的生活变得空前健全和圆满,谁也研究不好杰克逊时期的民主美国。毫无疑问,这个时期的美国仍有其阴暗面,而且南部各州的阴暗面还很突出。同样地,它也有悲观主义者,也有经济活动的停滞使人怀疑它能否不断增长的时刻。
狄更斯10年以后初次访问美国时所写的东西,对1831年来说也同样真实。狄更斯写道:“这里的人民多情,慷慨,心胸开阔,好客,热情,心情舒畅,对妇女有礼貌,对所有的外国人都坦率真挚,乐于助人,很少有人们时常提到的那些偏见,经常表现得十分开化和文雅,很少有粗野或令人讨厌的举止。”
①在托
①《狄更斯书信集》,伦敦,1893年,第59页。
1842年3月22日致麦克里迪的信。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954
克维尔访问美国的1831年,美国报纸的声音非常低沉,人们对于批评过分敏感,并且总是喜欢批评那些主张实行所谓私生活权利的欧洲惯例的来访者。在狄更斯访问美国的1842年,这种情况仍然没有改变。我们还应当指出,在南北战争前访问过美国的欧洲人,即使他们也象狄更斯和哈里斯。马蒂诺那样表现得和蔼仁厚,也可以说大部分人都不得不一致作出如下的两点结论。第一点结论是:使他们大为吃惊的是美国和欧洲的差异,而不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第二点结论是:他们一方面被美国人的激动情绪所感动,另方面又被美国人决不让功绩泯灭的坚决意志所打动。詹姆斯。拉塞尔。洛威尔在撰写他的关于“外国人表示的某种谦逊”的著名评论时也没有忘记指出:一个自认为显然优越于旧社会的新社会,正应当从外国人表示的谦逊中或至少是应当部分地从其中来为自己作结论。在现代,我们在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来往中,也看到与此相似的反应。

当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考察的时候,他才25岁。
托克维尔出生于一个极端保皇党人的家庭。对这样家庭来说,波旁王朝的复辟是对他们在大革命时期遭受的苦难(只是由于罗伯斯庇尔垮台,他父亲才免于死在断头台上)和对窃国大盗拿破仑屈从多年的最好补偿。
因此,在年轻的托克维尔心中,从上学读书开始就长出了自由主义的幼芽。不错,这并没有使他与父母疏远。事实上,他对在他十分幼稚的童年时期还不能理解的一些思想之能够有浓厚的兴趣,与他父母之能够
06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儿子的思想独立,允许儿子反对别人对他指手画脚有关。这种情况,或许是他能对新旧两种事物都表示容忍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么说,这种自由主义还相当温和,还象它的鼻祖马尔泽尔布在接受18世纪的哲学家们的思想时所表现的那样,对新思想容易表示好感。但是,这种自由主义也相当警觉,使托克维尔在1828—1830年于巴黎攻读法学结业时,终于理解基佐的著名讲演的意义。基佐在讲演中竭力证明,全世界的历史,尤其是法国的历史,将必然导致中产阶级的胜利。托克维尔认为基佐的这一总命题是无可争辩的,从而使他明白查理十世末年波利尼亚克外交大臣推行的政策,不知不觉地使查理十世走向了失败。托克维尔毫不怀疑,革命一触即发。
虽然他目睹了1830年的使人心惊肉跳的“三天”
,但他始终认为这正是应验了预言。他早已是波旁王朝的法官,而现又要决心宣誓效忠路易。菲力浦的新王朝,所以他在宣誓时必将“非常痛心”
,并知道这一决定必然引起家庭的激烈反对和被大部分亲友离弃。尽管他一再宣称他内心坦然自若,但在当时他写给未婚妻的几封信中却清楚地表明,他的决定使他感到处境困难和孤独。
1830年10月间,当种种迹象表明新政府有意要他重新宣誓时,他就毫不迟疑地决定必须立即摆脱这一尴尬处境。
正是在这种心情下,托克维尔才同他的友人博蒙一同申请停薪留职,要求访问美国,并答应回国后对美国的监狱管理制度最近发生的变化作出报告。我们不知道他们两人是谁先产生了这次旅行的想法和规定了旅行的目的地,但他们申请的原因是相当清楚的。到国外去旅行,可以使他同家庭和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164
亲友的关系暂时和缓下来。这样,他就有可能既为新政府服务,又不致于使自己的名誉过分快地或过分严重地受到影响。
当然,托克维尔本人对改革监狱制度也很关心,因为他父亲吃过蹲监狱的苦头,而他本人的短期法官经历,也使他有机会了解法国监狱制度的落后情况。
此外,他也想提出建议,改革已在法国引起激烈争议的刑法典。显然,个人的雄心壮志对这一决定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资产阶级的君主政体持久存在下去,则对初创的中产阶级社会进行的现场观察,就可能给托克维尔和博蒙两人所渴望的政治生涯带来好处。从1830年11月起,托克维尔就有意写一本书论述美国;1831年2月,这个想法促使他要就“人人都在谈论但谁也说不清楚”
的美国制度如何具体地发生作用的问题举行一次“详尽的和尽量偏重学术的”讨论会。一个作家能就这个题目成功地写出一部书,他就很有希望一举成名,因为他要说明民主一词的含义,而民主这个词甚至当时在法国也被一小撮有名的空谈理论家说成是“完全过时的了”。因此,1830年11月,他们二人提请停薪留职,以便去美国研究那里的监狱生活条件。
他们去托他们可能请到的知名人士从中说项,经过大约三个月的争论和研究,司法大臣才还有点不放心地批准了他们的申请。他们事先请一些人对他们介绍情况,其中有夏多勃里昂,大约还有拉法夷特。法国监狱典狱长还给他们写了介绍信去见几位美国人,而著名的律师爱德华。利文斯顿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还专心致志地阅读了一些有关美国的书籍,并在旅途中随身带着让。巴蒂斯特。萨伊的《政治经济学》。
他们于1831年4月2日上船,途中抓紧一切机会研究同船人的
26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思想动态。
38天后,他们在纽约舍舟登陆。
我们应该感谢G。
W。
皮尔逊教授,他经过精心的研究,对托克维尔和博蒙在美国的旅程作了差不多是逐日的总结①。根据皮尔逊的著作,我们知道他们二人到过什么地方,同什么人接触过,在美国逗留期间得到了那些印象。虽然他们把可用的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调查监狱制度,所会见的人物大部分是同他们讨论刑罚问题的,但是他们对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显然很感兴趣。
他们的主要考察地区是新英格兰,但他们也访问了五大湖地区和加拿大,俄亥俄州和田纳西州,新奥尔良和查尔斯顿。他们曾特意到华盛顿去就地了解联邦政府的组织结构。他们访问过印第安人的巧克陶部。他们结识了许多美国知名人士:上自在白宫亲自接见他们的安德鲁。杰克逊总统,下至艾伯特。加勒廷、纽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肯特、约翰。昆西。亚当斯、弗朗西斯。利伯和贾雷德。
斯帕克斯等人。他们与杰克逊总统的友好会见虽然只是礼节性的,但对其他人的拜访,正如皮尔逊教授指出的,却对他们的观点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们还同几乎代表美国生活各个方面的其他男男女女进行了较短时间的交谈。他们提出了无数问题。托克维尔的家信或他的笔记和日记,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他在哪些方面事先拟好了问题和希望得到各界人士的不同答案。
毫无疑问,托克维尔也漏掉了许多东西。比如,他们在加拿大访问时,只限于会见法裔居民并同他们进行讨论,结
①皮尔逊:《托克维尔和博蒙在美国》,纽约,1938年。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364
果妨碍了他们全面地掌握加拿大问题的实质。他们感到法裔加拿大人是被征服的人民,受到胜利者不列颠人的压迫;而且认为他们应当过上昔日在法国那样的生活,成为法国人的后代。托克维尔有时也轻率地接受某个名人,比如贾雷德。
斯帕克斯的理论,而没有深刻研究名人用以作结论的证据。
他太容易轻信美国报纸对政治问题所作的恶毒评论。但是,同当时的仍须经过政府检查的法国报纸比较一下,就可以使他知道美国报纸的撰稿人所要证实的东西只是他自己所接受的印象,而不是本人的见解。当约翰。昆西。亚当斯和埃勒里。钱宁告诉他宗教是美国民主的主要保障之一时,他忘记了亚当斯曾认为法国大革命是宣传不信宗教的结果,忘记了钱宁不仅是个著名的上帝一位论者,而且也曾积极维护他个人的信仰。钱宁认为他个人的信仰是一种与自然宗教差不多的宗教,而自然宗教本身就是向接受无神论迈出了一大步。
但是,他那追根问底的求教精神是值得佩服的。他去美国,一部分自然是为了摆脱在法国的尴尬处境,但有一部分是出于一种雄心,即希望自己一举成名,如果可能,还想在那里发现美国生活方式中一些使法国采用后既能保持国家强大又能顺应走向平等的潮流的因素。他坚决相信,欧洲文明的任何部分都不能顶住这一潮流。如不充分注意托克维尔的旅美经历与他初到纽约时所持的一套原则(用“信念”一词,可能更恰当一些)之间存在的联系,是不可能理解皮尔逊为我们整理出来的那些珍贵资料的。
托克维尔不是民主主义者,他的最大希望首先是找到可以限制暴政和特权的方式与方法,因为他认为暴政和特权是社会动荡不已的根源。他相信
46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国家权力的广泛分散是限制暴政和特权的良好办法,但他对普选却毫无兴趣。充其量说,他不过是古典学派自由经济的信徒,但他又确信政府通过增加公民之间的交通手段(比如,修筑道路和开凿运河)和办好邮政服务,能给全国人民办许多好事。他虽然不希望国家政权和任何教会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但又认为社会的安宁和民情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该社会的成员具有宗教信仰,甚至推测一个教会的信仰越没有教条,似乎就越难维护社会的基础。他去美国的时候,就相信立宪君主的政绩要比共和国的好。后来,他仍然这样认为,并举出一些理由,说这部分地来因于政党的有害的捣乱精神,部分地来因于地大物博使人们不去争夺政权,而把精力用到谋求生活舒适和发财致富方面。他认为,美国人的幸运在于他们的历史是“一张白纸”
,而不在于他们独具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际政治修养。他认为美国人之能够享有自由,不仅仅是因为彻底的分权使地方政府可以有余地去影响全国政治,而且也是因为人们在继承“陪审制度”的长期历史传统当中养成了“最直接地行使人民主权”的习惯。
托克维尔在旅途中访问的地方越多,越感到法国的社会制度矛盾重重。路易十八的《一八一四年宪章》基本上是贵族性质的;但是,自从法国的民法典也象美国那样否定了长子继承特权以后,贵族政治的精神已被平等的思潮所取代,平等的思潮在法国也象在美国一样必将取得胜利。托克维尔认为,任何政府都不能阻止这一思潮的发展,充其量只能以法律把它范围起来。然而,美国制度的特点在于使多数管理国家,并通过法律使多数受到最大的尊敬,而这个多数又被社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564
会上的最有教养的阶级所领导。
尽管美国社会有许多缺点,但它确实有其伟大之处。那里的人是自由的,他们的精神是独立自主的,他们有自信心并善于合作。他们的这些品质,也在限制国家的那种总是保护特权,从而限制个人的独创精神的“家长式统治”的需求。成年人选举权实际上意味着每个美国白人都有投票权。政治活动基本上是不受限制的,经济发展没有止境,没有封闭社会的那套体制,财产也不可能过分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托克维尔说,如果历史的未来就在于走向这样的平等,那末对于法国来说,再没有比学到美国获得成功的重大秘密更为重要的了。
随着在旅美途中的深入考察,托克维尔对这种观点又不断增添了新的内容。他坚信,设在华盛顿的中央政府或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不大,有两大好处: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分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可以对每个地方的本身利益提供强有力的刺激。但是,他同接待他的美国人的交谈,尤其是他同艾伯特。加勒廷和纽约州立法机构的克林顿集团首领约翰。坎菲尔德。斯潘塞的交谈,表明他对报纸的种数的众多,对两院立法制的存在,对临时更换陪审员和律师的规定,以及对大量的不同教派的共存,都相当满意。他原以为,这样多教派的林立,必然强制人们去维护自己所信的教派,但他看到的和谐的道德风尚,又使他消除了这种怀疑。
托克维尔还进行过其他一些暂短的会见。他从这些会见得出的结论,表明他的直观推理能力非常敏捷。他和博蒙一同在荒漠中度过的难忘的两星期,使他确认美国当时的西部边疆与其说是一个停脚点,不如说是一条使人们很快就能达
6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到太平洋的大路。这条道路虽然只能使他依稀看到拓荒者当年留下的建设痕迹,但无论如何它是后来政治和社会革新的基础。他认为,印第安人的品质比美国殖民者评定的高尚得多。但是,他面对印第安人的这些美德,却没有象夏多勃里昂和费尼莫尔。库珀那样在他们的娓娓动听的浪漫主义描写中学着卢梭赞美高尚的野蛮人。毫无疑问,印第安人在商品化社会必然产生的压迫下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但是他也清楚地看到,由于征服者美国人给印第安人安排的条件,印第安人既十分懒于又十分懈于适应征服者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他同博蒙先生一样,对美国人奴役黑人非常气愤;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从俄亥俄到肯塔基的途中所描述的奴役黑人的最坏后果,主要是使奴隶主迟钝和粗野了,而不是使奴隶对自己的权利漠不关心了。他承认波士顿的大主教们的态度高尚,同时也指出他们的态度比纽约的大主教好。
他接着指出,这种差异应当归因于在波士顿有一个悠闲阶级,他们继承了大量的家产,有足够的金钱,不必去经营实业。这个阶级无疑同欧洲的上层社会人士相似。
当然,这个阶级的人数不多。
还应当指出,他很快就看出丹尼尔。韦伯斯特首先是一个大野心家,特别贪图掌握政权。他看到美国的工作人员有严守时刻的习惯,并认为这是经常劳动的结果。他也指出美国人对门第没有成见,只要双方互有情感,出身不会成为结婚的障碍。
托克维尔在波士顿同哈佛大学校长昆西讨论地方自治政府的意义和美国的尚未开发的广大土地之后,认为自己才开始看到对个人发展很少限制的行政管理所起的重大作用。托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764
克维尔认为,如果一个这样的人打算进行某一公益事业,比如说创办一座医院或一所中学,则他可能更容易得到国人的同情和自愿合作,比向政府求援还有效。当然,一个人的行动肯定没有公家的行动大。
但是,如果大家的力量加在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努力,效益就将大得多,而且会产生在执行任何政府计划时都无望产生的深刻的道德影响。
因此,托克维尔得出了显然可以作为他的整个社会哲学体系的基础的结论。必须指出,托克维尔早在开始编著他的大作之前就已确信自发的选择是自由的秘诀,只应当把政府看作是在紧急情况下私人无能为力时才求援的备用力量。对此还应当补充一点,即他逐渐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限制政府的权力视为宪法的实质。他认为,国家权力是一种危险的东西,所以一个政府的法定权力越小,暴政的危险也越小。
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口头的和书面的讨论之后,他不得不承认法国政府的最大弱点,就在于它干涉地方事务的权力太大。正如他父亲对他说过的那样,这种“令人讨厌的中央集权的结果,只能是妨害地方发挥主动精神,让地方放慢行动的速度,使公务人员怠惰和对事无巨细都要加以控制表示反感。因此,分权就成为自由的秘诀。”
但是,托克维尔并没有到此止步。他越深入研究斯帕克斯提供的材料,就越相信多数在某些细节上可能是不对的,但在整体上却总是对的,而且没有任何道德力量可以超越多数的影响。关于这一点,他还补充说:每一个个人,每一个团体,每一个城市或国家,是其本身利益的唯一合法裁判者;只要它不损害别人的利益,谁也无权干涉它。对这个题目他还
86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续有发挥。他认为,由于民主可能感情用事,所以必须制定预防这种危险的保护措施。因此,他赞成两院制,赞成政府首脑有否决权,赞成并非不重要的“复审”原则。
事实上,他比这走得还远。他从每个公民都是自身利益的最高裁判者这一观点出发,主张共同体不能组织得使每个公民事事都可以指望依靠这个共同体,因为不这样的话,共同体就要承担它不能很好完成的任务,而且会削弱个人的志气。
托克维尔在旅美的最后几个月,思想上开始产生一些疑窦。追求物质享受的热情是不是有点过分?财产上的悬殊是不是会妨碍追求实际的政治平等的努力?经常改选果真能够防止在任的当权者实行暴政?或者反过来说,如果在任的当权者不讨好他的选民,他是不是还能保住他的职位?这样的选举会不会妨碍优秀人物报名参加竞选?它会不会妨碍政府将一项巨大的政治计划贯彻到底?他访问宾夕法尼亚州时同人们交谈之后,思想上就产生了这些疑窦。在巴尔的摩,人们告诉他:统治美国的是律师。巴尔的摩的拉特罗布先生向他解释说:如果财产太平均了,则杰出的人物就不会太多;在北部由于商业突飞猛进,才使一些实业家对社会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在舆论方面,多数要求照他们所希望的最小公约数来征税,而安德鲁。杰克逊的当选总统,则证明军功对共和制度发生了“有害的影响”。有些人也和他一样,都异口同声的说:民主不适于办理外交。
托克维尔逐渐得出结论,认为共和制度对美国北方比对美国南方更为适宜。他日益加深地确信,一个国家的地理特点和民情比它的法制更为有力,虽说法制有利于民情的形成,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964
但民情中有一种比任何法制都更为有力的东西,而且这种东西能把人民所创造的法制中存在的最坏东西消灭干净。当他发现文明的传播未使杰出人物辈出,而下层阶级的消灭又不等于上层阶级的出现时,感到如坠入五里雾中,无法理解。
这个使他困惑不解之谜,又促使他作出如下论断:尽管美国人民对本国政府的了解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深刻,但缺乏伟人领导国家。言论自由之广泛已使他感到吃惊,而当时存在的结社自由,既受到他的赞美,又使他目瞪口呆。特别是在他同银行家尼古拉斯。比德尔进行一次有趣的谈话之后,使他更加大惑不解,因为他未能发现美国的政党也象他在欧洲所见到的那样是为了实现伟大的思想而组建的。比德尔满怀信心地告诉他,只有总统和国会短兵相接,美国的事情才能进行得最好,而我国制度的优越性的最好证明,则是没有政府我们仍能容易存在下去,没有行政的管理我们照样前进。他听完之后,真是感到闻所未闻。在1831年11月将要结束旅行时,他在长期的旅游考察中积累的丰富材料,通过他的广泛概括和透彻洞察而开始开花结果。
在匹兹堡和在俄亥俄州时,他就已经指出:最多不过30年,那时决心来这一带定居的移民就难于发财致富,如果他们想要发财致富,就不得不投奔新的地区。他开始认识到,虽然出身和才干在美国也有一定的作用,但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自然标尺却是金钱。
他认为,美国人是一个对精神享受最不感兴趣的民族。美国人最关心的是多赚钱,他们对财富有一种崇拜思想。据他观察,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最大区别是:在法国,出身和职业的不同,在人与人之间制造了永久的而且是不可逾越的壁障;而在美国,
07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这方面的差别并不妨害结婚。简而言之,在美国社会有一种灵活性,可以使人不考虑法国的那种为区别阶级而任意规定的条条框框。当然,在美国,人与人之间也有差异,但人们总是希望排除这些差异。于是,产生一个重要的效果,即在美国,任何阶级都感到在发展上不受阻碍。他对联邦能否把如此广大和如此参差不齐的国土团结得固若金汤,曾表示过一些怀疑。他对华盛顿政府把国家的重要职位分给执政党的党员和支持者的制度①的效果,也曾有过疑惑。从欧洲迁来的广大移民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抛弃过去的一切的新社会。
这个崭新社会一点也不重视它所继承的传统,它对祖先的才智也不感兴趣。
托克维尔从调查中了解到南方黑人的处境,所以不能不为蓄奴制的惨淡前景表示深切的不安。他认为蓄奴制是一种具有破坏作用的劳动制度,只能使奴隶主养尊处优和颓废下去。
但是,托克维尔的这些感受,清楚地表明他被美国人生活的活力和快速节奏打动到什么程度。思想和实业以飞快的速度齐头并行。人们不仅深刻了解本国的自然资源,而且也深刻了解开发资源所需的人才。在美国,没有什么静止不动的东西;有时,人们对一项公共工程比如伊利运河的重要性还未了解,但国家已经着手开凿了。到处都有各式各样的企业,没有任何死规定因强求某种一致性而阻止人们不断革新。
只有纽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肯特那样的保守派,才会害怕各种公司的迅速发展。托克维尔认为,组织公司是激发人们从
①“分赃制”
(Spoils
System)。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174
事劳动所需的积极性的有益措施。他确信,一个自立自主的民族,即使某一法律有益,但它如不受人们欢迎,也不会去制定它。他知道,除非有某种危机要求加重税收和进行必要的征兵,就不用指望美国人会放弃民主。当托克维尔上船离开美国的时候,他承认自己虽然在美国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又思忖美国的民主能否持久。他概述了他认为欧洲文明不可避免地要走的道路;但对如此开阔的远景的评价,他的心里仍然没有谱。

托克维尔在旅美期间曾就所讨论的问题或提问,向许多人请教。任何人如不事先了解他同这些人接触的意义,即不了解这些人之所谈都是个人的亲身经历,并且是托克维尔回到法国后写作本书时所表达的观点的主要根据,就无法理解他所接触的人的名单为什么长得惊人①。托克维尔也阅读了许多书刊。他从美国带回一大堆书籍和文件,不过后者绝大多数是有关监狱制度改革的。此外,他一开始写作,就大量利用了自己的藏书,王家图书馆可能找到的图书,美国使馆的藏书,朋友的尤其是美国朋友的藏书。他看过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若干法规、年鉴和档案,读过如杰斐逊论述弗吉尼亚州之类的经典著作,如马歇尔的《华盛顿生平》之类的传记,如托马斯。哈钦森关于马萨诸塞和杰里米。贝尔纳普
①皮尔逊曾列出他的美国朋友的名单,不过这个名单没有太大价值。见前引皮尔逊著作第782—786页。
27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关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历史著作。他还浏览过许多古书,其中最著名的有科顿。马瑟《基督教美洲传教史》。
托克维尔显然特别下功夫参考了法学著作,如斯托里和肯特的法学著作,当然还有《联邦党人文集》。据皮尔逊统计①,他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引用过70多部著作,并且通读过20多部著作。应当特别指出,正如托克维尔自己向博蒙说过的那样,他极力不读他同时代人在这方面的著作,如詹姆斯。西尔克。白金汉或哈里特。马蒂诺以及他的法国同胞米歇尔。谢瓦利埃等人的著作。我认为他之所以如此,一部分是因为他不愿意因试图参考访问过美国的其他作家的观感而搅乱自己的直接印象,一部分是因为他要避免任何强有力的相反思潮打乱他显然认为是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个人直观的感受。
事实是除了少数细节之外,他很少依靠书籍。尽管他在巴黎雇用了两个美国青年帮助他进行研究,但根据这两个青年本人说,他们除了对资料分门别类整理之外,很少帮助他做其他工作。
这一点,由两个青年中的一个在1835年回到美国后才知道托克维尔在写书一事可以证明②。
但是,有些人的指责也很可笑。比如,斯托里就曾含沙射影地指责托克维尔在引用当时的名著《美国法释义》和《联邦党人文集》而不注出处。大家知道,托克维尔非常了解这两部著作,而且很相信它们并经常加以引用。但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托克维尔在引用这两部著作时,也象利用贾雷德。斯帕克斯和约
①见前引皮尔逊著作第727—730页。
②见前引皮尔逊著作第734页。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374
翰。坎菲尔德。斯潘塞等人向他提供的材料一样,虽然借用了它们,但却作了重新组织,取其精华,去伪存真,使事物恢复了原来的面貌。有时,他的判断并不正确,或者说缺乏真知灼见。比如说,他始终没有理解美国政党制度的机制和意义。有时,他也很武断,比如他对安德鲁。杰克逊的轻蔑评价,在他的书出版16年以后,还使托马斯。哈特。本顿表示不满。
实际上,托克维尔总是用法国贵族的眼光去看美国,他宁愿同一个罗马天主教神甫站在一起,也不愿意同一个基督教牧师站在一起,他宁愿到波士顿的沙龙去,也不愿意到孟斐斯的酒巴间去。人们也不能否认,他对自己收集的大部分材料十分珍惜,在整理它们的时候唯恐安排不当,可以说象一个昆虫学家似的,尽可能把自己的蝴蝶标本排列得好看一些。显然,托克维尔应当多多感谢他曾详细请教过的那些人,而博蒙就是其中之一。任何人只要读过博蒙的《玛丽》(一部很好的著作,但后人不愿意承认)
,就不能不认为,正是两个旅游者在九个月当中的日以继夜的讨论,才给托克维尔的理论勾出了清晰的轮廓。如果没有一位他能够信赖并能谅解他的知心朋友伴随旅行,他就不会建立起他的理论。其实,应当说只是由于博蒙一再写信帮助他,他才得以顺利地写下去的。
无须讳言,不管你从什么角度去看,《论美国的民主》都是托克维尔的著作,而且在写作意图、写作方法和对比方面,既有缺点又有优点。
这显然是一部怀有感伤情绪的贵族作品,但它却能高瞻远瞩,看出贵族特权的时代已经日落西山,而一个他所不欢迎的新的阶级,正以飞快的速度走上即将由它
47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统治的历史舞台。他非常清楚地知道,1830年的革命是法国的君主政体和贵族阶级为把钟表的指针拨回到1789年以前的时刻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由于他认识到旧制度已经过时,所以他开始考虑资产阶级胜利之后法国将会如何,并使人相信他应当做这样的最后考虑。人们也许要问:既然托克维尔有了这样的直观认识,那他为什么不试图对已经进入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时代的大不列颠写一部书呢?我认为原因有二:第一,他觉得英国离法国太近,不足以避开一方面是由家庭和朋友,另一方面是由路易。菲力浦政府给他造成的困难处境,而美国却离法国有300多英里,到那里去以后,因意见分歧而造成的心理紧张可以被时间和空间缓和,他的家庭和上司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把他召回来,使他有机会从过分紧张和神经剧痛中恢复过来;第二,抱着考察新文明各种特点的目的去访问美国,可以说是等于在新文明传播到欧洲以前到现场研究它的得失。美国对于托克维尔那个时代的许多法国人特别有吸引力。法国曾援助美国建立新的共和国;而美国的179年,则对法国的1789年的特点画出了主要轮廓。
美国是个新国家,托克维尔的亲属夏多勃里昂写过一篇著名文章报道美国,而博蒙的亲属拉法夷特最初也是在美国找到了成名之路的。
在美国内部了解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同在苏联内部观察1917年以后的苏俄一样,是一件既使人感到新奇又引人入胜的事情。
他来到美国,从后台看了一场大戏,并作出了他的同时代人很少能够作出的生动而有趣的现实主义报告。
这是从事政治活动并急于成名的20多岁的青年人初露头角的方法。当然,任何人都不会认为托克维尔不考虑自己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574
要想一举成名,而只凭一股热情去追求目的就能获得成功。
托克维尔知道自己很有才干。他所缺少的,只是一个使他能够运用才干的重大题材。
显然,他到美国后不久,就抓住了这个题材,否则你就无法解释他为什么在收集必要材料时能有那样孜孜不倦的精神。同样地,不知道托克维尔一开始就掌握了经过长时期的深思熟虑而准备出来的参考材料,也无法理解他的这项研究。
囿于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的封闭社会的时代。已随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的到来而结束。从此以后,文明的性质将由随着特权的不断消失而日益主张平等的社会思想所决定。
金钱,才干,领导权,无所不在的法律权威,对以多数的法律为指导原则的政治制度的影响,都随着贵族在1789年的没落及其无法再抬头,而转移到另一些人手里。
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它将以不同的方式,在某些地方慢些,在另些地方快些,去建立适合它要求的各项制度。托克维尔看到这个后果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社会本身希望保持安宁。
托克维尔之所以要到美国去,是因为他确信在那里可以看到这些后果出现后产生的变化。他把所见所闻写出来,是希望不仅能够说服同胞看到本国未来的一般特征,而且可以向他们指出未来的光明前景和可能发生的危险。
他对美国发生兴趣,主要的不是因为美国好,而是因为那里有可以使文明、尤其是使法国文明摆脱束缚的哲理。
因此,1835年出版的这本书的第1卷,在叙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的同时,对它的成败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在评述的过程中,他围绕着美国实行多数统治这个主题,指出这个多数
67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统治的最大危险在于它可能变成暴政,而能防止这种危险的措施和办法,则有教育、实践经验、合理的保守主义、宗教、以个人主义为主的公共精神、结社自由、尊重法律、给予各阶级的大量机会,等等。这一切措施和办法,可以减少偶然出现暴政而破坏美国民主制度的可能性。萦绕在托克维尔头里的主要问题,在其著作的两段文字①中呈现得最为清楚。
他写道:“至于我,当我研究一些欧洲国家已经达到的状态和其余的一切国家都行将走进的状态时,我就情不自禁地认为,不久以后,它们不是享有民主自由,就是陷入凯撒的暴政”。他作结论说:“但我认为,如果在我们中间不能逐渐引进并最终建立民主制度,如果不让所有的公民产生先是使他们学习享有自由随后又使他们行使自由的思想和感情,那末,不管是资产阶级还是贵族,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谁都不能独立自主,而大家都要遭受暴政的统治。我可以预言,如果我们不能逐渐地建立起绝大多数人的和平统治,我们早晚要陷入独夫的无限权力的统治。”。。
这两段文字清楚地说明了托克维尔写作时之所想。法国大革命先是引出了一个罗伯斯庇尔,随后又推出了一个拿破仑。路易十八的《一八一四年宪章》引起了查理十世的专政企图,导致了1830年革命和“中庸政府”的无力治理。托克维尔在写本书的第1卷时,就已经感觉到了“中庸政府”的危险。能否从一个由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的制度和平而有秩序地过渡到一个由人人分享财富和权力的制度呢?或者说
①见本书上卷第2部分第9章。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774
社会的变革非要经过斗争和冲突不可吗?如果能和平实现平等,那代价又是什么呢?如果非冲突不可,那又有没有点希望避免暴政呢?
托克维尔在大约用了三年时间写出的第1卷里,相当严格地坚持了只写美国的作法;而在写完全书之后于1840年出版的第2卷里,他却远远超出美国的范围(尽管他经常把美国放在眼前作为背景)
,以期比较全面地概括平均主义的文明。这部著作的第1卷与第2卷,不管在写作方法上还是在笔调上,都有一些显著的不同。在第1卷里,他所用的材料大部分都很具体,而在援用引文时也很细心,所以基本上反映了他所要写的美国。有的评论家指出,即使不算某些明显的错误、某些遗漏和某些解释错误,他所作的一些著名的直观论断和这种论断所依据的实证材料,比起他所承担的进行广泛的概括的重任来说,也有些不够分量。但我认为这也无妨,因为我们还可以核对他的观察及其所作结论的正确性。
再者,在第1卷里,他虽然赞扬了许多事情,但从未表现出任何热情,而且在展望未来的时候,也总是经过反复考虑才下笔的。他生性持重沉着,作风正派。另外,无论是描写个别现象,还是描写大量现象,从来不带一点幽默或偏爱,这也是托克维尔的特性。但是,我们从他所描绘的图景中,却看到了他的观察细致和直接接触素材的写实特点。
至于第2卷,(没有象第1卷那样成功)
,恕我直言,不但写得很抽象,而且笔调也很低沉。在这卷里,美国已退为远景,使人看起来有些模糊不清,而且托克维尔所叙述的,大部分是追求物质财富和当时的平均主义思潮的文明的一般特
87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点,但这种追求使他更加害怕文明将来真会毁灭。
我认为,作如下的评价既不过分,又不荒诞:在第2卷里我们听到发表议论的,是身为路易。菲利浦的法国议会议员的托克维尔;是站在以梯也尔和基佐为突出形象的资产阶级君主制度的前排的托克维尔;是清清楚楚地知道贵族制度的时代已经结束,但对取代它的资产阶级推行的金融寡头政治又没有信心的托克维尔;是看到在金融寡头政治下越来越多地进入工厂的群众的悲惨生活,比如象在1834年的里昂可怕动乱当中表现越来越不满的群众的悲惨生活的托克维尔。再者,我认为以下的猜测并非没有根据:托克维尔在发表其著作的第2卷时,他对“中庸政府”治下的法国的作为感到失望,迫使他有意无意地扮演了珈桑德拉①的角色。
法国政局的变化,使这位热爱自由的人,使这位认为提高文化水平是预防平等带来的危险的必要措施的政治哲学家,使这位感到要想使一个民族不陷入平庸的唯物主义的泥潭、宗教就得拥有广泛而深刻的驾御作用的半信半疑的宗教信徒,不得不经常忧心忡忡。他的健康不佳,在竞选众议员时遭到暂时失败(1837年落选后,1839年又当选)
,以及心情忧郁,也可能在这方面发生了作用。我们永远不会完全弄清托克维尔的观点,但我们可以毫不隐讳地指出,他虽然部分地由于他的名声,部分地由于他对人诚恳而取得了农村选民的善意支持,但政治雄心很大的托克维
①珈桑德拉,希腊神话中的女预言家。在现代语中,珈桑德拉指能预见未来的灾难,但自己却束手无策,而又不能说服他人去采取预防措施的人。——译者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974
尔,却没有一点在以议会辩才为主的制度下取得成功所需的才能。
除了亲人知己以外,他对人冷淡和拘谨。
他不善于辞令,一点没有迅速适应辩论气氛的能力,看不到已经到了应当妥协或作战略大转移的时刻,而且没有作为一个大议员既能委屈婉转,又能灵活答辩的天资。他过分要求自主,以致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党人。他过于坚持原则,好高骛远,不为了在当时的制度下达到团结和平衡而参加不光彩的阴谋诡计。
他悲观地认为,要达到这种团结和保证其实现的平衡需要花很高的代价。选民的人数缩小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抗议的行动遭到残酷的镇压。
政治派系倾轧的丑闻一年一年增加,尤其是在1834年以后。如果说工业的腾飞和发展造成了巨额财富,那也很难看出这给群众带来了什么好处。对于托克维尔这样一个渴望发挥重大作用,并象他对自己的妻子所说的那样感到“有无限希望……有无法形容的开展活动和显露激情的需求”
,但欲使自己的监狱改革引起人们的注意都无能为力的人来说,可以想见在和他的朋友古斯达夫。博蒙把他们的理想同现实比较的时候,世界对他们就显得有点阴沉了。
不错,托克维克在本书的第1卷出版之后,立即博得很大的声誉。
他的同国人鲁瓦伊埃—科拉尔,尽管身居高位,也出面称赞他是孟德斯鸠的当之不愧的继承人。英国的著名人士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和拿骚。西尼尔,立即联名声称他的著作是经典性的。但是,他本想在第1卷出版之后得到两项收获。第一,他希望他的同胞承认他是一个了解他们处境
08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的人,从而使他立即取得高官的职位;第二,他希望利用这个职位在法国推行他从美国得来的经验。他的这两个希望都落空了。他的文学观点立即得到承认。鲁瓦伊埃—科拉尔和基佐,夏多勃里昂和圣伯夫,也立即评论起他的著作的第1卷,而对其中的关于政治哲学的论述,评论得最为热烈。毫无疑问,他对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深感高兴,但这仅仅是他希望得到的满足的一部分。他本希望他在书中表现的政治智慧会赢得政治领袖的地位。
他终于明白,尽管他的才华横溢,然而不但距离成功还远得很,而且在政治战场上还不能同那些被他在《回忆录》里轻蔑为没有道德和学问的人进行较量。
当这种希望成为泡影的时候,他在第2卷中通篇流露出某种程度的悲观甚至绝望的语调,就决不足为奇了。第2卷里充满了预测性的描写,他预言要出现真正的危机。但当我们客观地分析局势时,既没有看到凶兆和危机同时出现,又没有看到它们各自单独发生。关于凶兆和危机的预言,至少是托克维尔的内心失望的表白,使他不得不在他想扮演主角的一场戏里充当一个观众。

大家知道,托克维尔使用“民主”一词时有些含混。这既影响了他本人,又影响了读者。他在自己的脑海里,对“民主”这个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而准确的概念。事实上,他经常用这个词表达好几个意思。他基本上是把“民主”这个词看成是社会的各个方面走向平等的趋势的同义语,认为这个趋势是法国大革命的最重要的和不可逆转的结果,并把他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184
的注意力几乎全部用到这一方面。但是,有时他也用这个词指代议制政府。在某些场合下,他又赋予这个词以人民,特别是散漫的群众的意义。他还用这个词指普选,指社会日益走向可以清扫一切特权,而主要是可以清扫政治制度方面的一切特权的平等的演变。他在脑海里所以产生这种混乱,是因为他去美国是为了寻找他在欧洲已经看到的正在发展中的趋势的后果,而实际上他却认为自己在美国找到了走向民主的趋势。因此,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解,使托克维尔和他的读者都陷入歧途。他完全没有及时地发现,他的思想所依据的原则在他开始以为冷静地和沉着地审查他从美国得来的经验时就已经形成。他也没有恰当地理解,他在研究这些经验时,其中的事实就是基于他在旅行中得到的主要原则而确定的。圣伯夫一针见血地指出:“他还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就已开始思考了。”
因此,托克维尔的这部著作的大部分叙述所带的色彩,就是充满了臆测。首先,他对美国殖民地时代的历史几乎没有兴趣,所以他不能恰当地了解那些看来是新鲜的东西事实上早已深深扎根于176年以前的历史。
他特别爱用贵族阶级的词汇来考察当时的英国,所以他不能及时地发现,英国的制度实际上就是美国的第一批移民从母国带来的制度的原版。
他过分相信他所听到的东西(比如:关于杰克逊的评论,关于美国没有政党的说法,关于分权的好处的说法,并由此得出结论说,强大的联邦政府就意味着暴政,而普选就在促进强大的联邦政府的出现)
,相信关于卓越人物日益不愿意担任公职的趋势的说法(安德鲁。杰克逊当选总统就是这一趋势
28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的征兆)。
他过分担心多数的暴政,而在他写第2卷的时候才终于明白,普选实际上是十分容易同一个有影响的少数派政党共存的。他过高地估计了作为群众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的“陪审制度”的作用,但目前已经很少有人认为法官还能影响临时同他一起执行公务的陪审员的思想方法和性格了。人们也不难发现,他对于选举司法官员制度的猜测主要是从他那惧怕群众的成见出发的,而不是以在现场对美国司法问题进行认真调查为基础的。他大错而特错地认为,宗教可以作为防止唯物主义的有力措施而发生作用;而且据他说,唯物主义是由于民主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而造成的。他在确信自由结社的原则是防止革命的措施时也走得太远,因为他没有看到自由结社经常造成的后果——出现由力图保住民主的人也反对的某种特权人物所大力组织和资助的压力集团,而只认为自由结社是防止立法暴政的自发性措施。
因此,尽管他的精确观察和对读者提供的现场报道有一部分是很好的,但他却给自己的所见所闻规定了一个不但总是扩大推论的范围,而且往往是很少有事实作根据的论述提纲。这种现象在第1卷里表现最为突出。当然,这并不是说这种提纲的存在阻碍了他表现惊人的洞察力和非凡的预感天才。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表现出了这些品质,并能战胜先入之见,才使他的书具有了永久的价值。最为重要的是,他能清楚地看到并果敢地指出平等原则还牵涉到许多大大超出政治范围的问题。他认为,美国的联邦有能力在实质上就是一个大陆的广袤土地上制造一个可以实行共同的经商原则的地区,是它保持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看到一个国家的边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384
界能够向四外移动的重要意义,认为这是防止人民的主动精神受挫的手段;而在欧洲那样的已经无法向四外发展的大陆,人民的主动精神一旦受挫,就会遭致不满和引起革命。在欧洲,阶级结构的固定不变,是设在天才的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发财致富的远景日益扩大,工业逐渐在广泛的范围内取代原先由小手工业占据的地位。托克维尔从分析美国的资本主义得出的结论,是19世纪的人所作的直观预言的最光辉范例之一。因为他注意到以分工为基础的工业得到发展,所以他指出:“当你追溯到源头的时候,就觉得有一个贵族集团好象依靠一种自然力从民主社会中产生出来了。”
①但是,新旧贵族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甚至是命中注定的。
“某些工业在今天的广泛民主之下形成的若干贵族小集团,仍象从前的贵族大集团一样,使少数人极其富有和大多数极其贫困……不仅富人之间没有牢固的联系,而且可以说穷人和富人之间也没有可靠的联系。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不是永远不变的。工人一般是依靠厂主的,但并不依靠某一个厂主……厂方要求于工人的只是他的劳动,而工人期待于厂方的则只是工资。
厂方没有庇护工人的义务,工人也没有保卫厂方的义务。他们在习惯上和职责上也无永久的联系。……这样组成的贵族阶级并不能对其雇用的人拥有强大的权力。“
“……我们今天的厂商贵族,使他们雇用的人贫困和愚昧之后,在危机发生的时候就把他们推出大门,让他们靠社会救济过活。……工人和厂主之间虽然经常往来,但没有真正
①此处和以下的引文,见《论美国的民主》第2卷第2部分第20章。
48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的结合。……我们今天亲眼看到其发家的厂商贵族,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残酷贵族之一。……爱好民主的人应该不断密切注视的正是这一方面,因为有一天身分的永久不平等和贵族制度又进入这个世界时,我们可以预言它们一定是从这扇大门钻进来的。“
如果可以说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托克维尔的直观预言的最高范例,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认为它最引人入胜,这也不过是他的许多范例中的一个和最高超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首先在于通过深思熟虑得出一个假定,然后再把深思熟虑的结果用于所掌握的事实,最后当事实似乎可以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时候,就把假定变成原则,以便不仅对研究进行总结,而且为行动提供指南。任何人都不能不发现,托克维尔在写这部书的时候,越是往下写越是感到必须为行动提供这一指南,以便检查自己的论断。托克维尔在去美国的时候就已确信,贵族制度的时代即告结束,并将逐渐为一个以身分平等为时代特征的时代所取代。由于有这样的明确认识,所以他在美国访问的时候就极力想勾勒出一个平均主义社会的面貌,写出它对旧世界特别对法国将会发生的教益。不过我猜想,随着他研究的深入,特别是1835年以后,而日益觉得自己的最迫切任务,首先是提醒他的同时代人避免新旧势力的盲目交锋。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他在当选众议员后发表的重要讲话为什么要竭力证明:如果不听他的警告,就避免不了灾难。我认为,如果读完《论美国的民主》再读他的《回忆录》,特别是再读二月革命即将发生之前他在议会发表的著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584
名讲话A,必将承认他的这个结论是有其逻辑的连贯性的,所以他的所有讲话几乎都可当作《论美国的民主》的附录来读。

托克维尔对于人性都有一些什么看法呢?他的这些看法又是以什么为根据的呢?鲁瓦伊埃—科拉尔有一句名言,说他是一个承认失败的贵族;但和大部分讽刺话一样,这句话只含有部分真理。
显然,托克维尔决不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也很难把他看成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也同样显然,他的信念并不是贵族的信念,因为他一生从来没有试图与贵族的等级制度妥协的表现。他的《回忆录》清楚地表明,他不是社会主义者,并对当时的社会主义政党不够尊重。
热爱自由的信念,是贯穿在他的一生活动中的一条红线。
这种自由可为人们的社会活动造成良好的精神气氛,而保护这种气氛则是托克维尔的全部努力的中心。他知道,从1789年起,这种自由已不再是少数贵族的特权;但他也看到,这种自由有被浑浑噩噩的群众的盲目行为破坏的危险,因为这些群众在以其坚决一致的个人主义态度抵制自由,而自由正是他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的人格的唯一无二特点。他以一个不怕面对最坏结果的思想家的清醒头脑确信,新产生的文明的种种趋势,都在向消灭人格的这一唯一无二特点的方面发展。因此,他要全力以赴的目标,是保护这种自由,并反对他认为是平均主义原则所造成的令人讨厌的单调一致。他害
见下卷附录(二)。——译者A
68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怕习惯势力,担心追求物质生活的安逸会窒息人们对伟大思想的兴趣。
他担心财富的积累会造成以金钱来衡量人的地位。
他也担心追求物质生活的安逸会扩大分工,以致使普通公民在安逸当中完全无法培养自己的能够以广阔而十分冷静的眼光评价生活,并且既能热爱丰富的精神生活又能使物质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人格。
因此,我认为他终生如此热心寻求预防措施的性格就来源于此。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宁愿要一个代议制政府,而不愿意要一个独裁政府的原因,他认为代议制政府有可能不让“多数的暴政”
施虐。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得不认为一个民主社会必须有宗教信仰来防止永无止境地追求物质享受的原因。这也是他为什么确信分权十分重要的原因,因为分权是使国家的公共目的变成公民个人生活的一个有机部分的途径。他对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坚决拥护,是与他为分权进行的热烈辩护分不开的。结社自由、言论自由和分权是公民的行动的保证,并为防止那种践踏人类尊严的独裁的官僚统治提供了手段。
在美国,他赞美公民有自信心,有安全感,有创造成就的热情。美国人不承认地位低下是命中注定的。他们既强烈反对人们轻视自力谋生,又强烈反对人们依靠与职务不相干的出身和财势去发号施令。他也赞赏美国人在社会阶梯上能上能下的品质,自由发表意见的勇气,以实践为基础的习惯,拒不作传统的俘虏的决心。不过,他承认这一切收获也使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普选的当选人,比如象美国总统这样的重要人物,也不敢挫伤普通人的意见。集中精力追求财富,不仅使最有能力的人自外于政界,而且也缩小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784
和贬低了野心的标的。物质方面的成就可能使人逐渐降低所追求的目标,高瞻远瞩的人也必须迁就群众的习惯。美国人的水平是比较高的,但在群山之中高峰并不太多。美国人是一个讲求实际的民族,不大善于思考。他们凡事考虑眼前的利益,而不大追求长远的利益。
他们所重视的,是够得到、摸得着、切实存在并能用金钱估价的东西。此外,他们追求安逸舒适的热情,或许会使他们遭到金钱制造工业贵族的危险。
这种贵族虽然非常强大,但责任感比较小。这种贵族一旦出现,它的法律的严酷程度将是无法忍受的。这种危险很可能导致激烈的内战,其规模将比希腊和罗马的最惨悲剧还要大,直到有一个新凯撒出来扼杀自由的理想为止。
在过了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我们再回顾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时,很难对这位哲学家的直观推理才能作过高的评价。
如果想到托克维尔毫不理解杰克逊改革的意义,想到他一点也不知道政党的重要性,尤其是想到他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工业生产的剧增的意义及其使初兴的美国就不断出现大城市的效果,这样来评论他就显得更为合适了。其实,说他所描绘的美国甚至在他写书的时候就正在消失,而为他提供主要材料的人不是大部分也是小部分在当时就已批评或十分怀疑他所坚持的论点,也不算夸大其词。
为他提供材料的人,无论是贾雷德。斯帕克斯还是斯托里,无论是约翰。斯潘塞还是爱德华。埃弗雷特,都很少有平均主义的民主观点。对于高傲、性格严肃而有点忧郁、生性热情、怀有雄心壮志的托克维尔来说,不但能战胜他家庭出身和所受教育的影响,而且能以充满想象力的冷静头脑去观察这个他不大同情并不抱
8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太大希望的社会演进,真是难能可贵。很有可能象皮尔逊所说的,托克维尔从观察到得出结论所走过的道路,只有一小段是建筑在科学方法上的。毫无疑问,大部分结论是深思熟虑的直观的结果,但这种直观的魅力却使《论美国的民主》进入19世纪最著名的社会学成就之林。
当然不要忘记,尽管托克维尔有突出的创造性,但他仍然没有超出19世纪法国社会哲学的主要传统。
这个传统并不单纯。正如圣伯夫很久以前所指出的,它在每个时代的浪漫主义运动中都有其流派。这位大评论家暗示说,托克维尔是“一个研究世纪病,即维持病或勒内病①的青年人”。
②虽然在治学方法上他属于基佐学派,但他又时时注意,决不把所遇到的问题研究到他要与自己的过去完全决裂的地步。他提出了一些重大问题,但又无意解决问题所包括的一切难点。特别是在问题涉及到所有制在美国所占的地位时,情况更是如此。对于他为宗教势力与金钱势力和解所做的努力,几乎也可以这样说。
尽管托克维尔竭力表示他唯理是从和决不自欺,但他从来没有完全承认自己为使他明知行将寿终正寝的旧秩序与他认为正在上升的新秩序和解所做的努力彻底失败。他看不起由于贪图权势而容易变为资产阶级君主国的新金融寡头政治的工具的梯也尔之流的人物,但他并没有设法认识,更没有比较认真地去理解被这个金融寡头政治的金钱压榨得喘
①维特是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人公,勒内是夏多勃里昂《勒内》的主人公。——译者②圣伯夫:《新月曜日》,巴黎,1868年,第10卷第291页。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984
不过来气的法国人民的事业。
1841年托克维尔在写给穆勒的一封专谈这个问题的信中说过,他希望资产阶级的法国变得伟大;但他又清楚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即认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所作所为根本不能保持他所要求的伟大。他相当清楚地看到,基佐时代人民的贫困和制度的腐败必将引起革命。他十分明确地指出,人民知道他们的政府是不值得信任的;但在当时的法国,却很少有人能象他那样迅速而清楚地看到,当统治阶级把自己的财富和幸福建筑在工人受压迫和受贫困的基础之上时,没有良心的金融寡头政治固有的危险就要表现出来,而社会也要为此长期付出代价。
圣伯夫有一段生动的描写谈到这个情况。
他写道:“在这里,我们请来一位优秀、高尚和宽宏的人,并向他说:再也没有比胃更值得尊重的东西了,而呼喊的声音再高也高不过贫苦的声音,大多数人的揭竿而起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活命和生存。当前的问题就在这里,对于看来不太高贵和不太适于在政党里混事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是重大的和神圣的事业了。”
①圣伯夫又进一步拿1847年的托克维尔的洞察力与蒲鲁东的洞察力对比。他说蒲鲁东是“纯无产者”
,尝过贫困的痛苦,毫无托克维尔那样的优越条件。圣伯夫说得非常正确,托克维尔之接受民主是“理性与必然的结合,而决不是理性与爱好的结合”。
在托克维尔求助宗教来号召人们追求精神方面的东西的时候,那也主要是出于他对作为民主根源的平等的担心,而不是因为他相信宗教能够激发
①这段引文和以下的摘句,见前引圣伯夫著作第317—318页。
09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群众。
他指望教会发挥使自由免遭平等所带来的危险的作用。
正如他在1852年向蒙坦朗贝尔所说的,但愿他所希望的“有节制和合法的”
自由能使人民各得其所。
我们还必须指出,托克维尔虽然非常讨厌路易。波拿巴的政变,但对卡芬雅克破坏群众举行二月革命的理想的残酷手段却毫无反感。
上述的一切并不等于说,托克维尔只是隐隐约约地看到了没有伟大理想、从而没有形成伟大政治动力的社会的资产阶级的狭隘观念的危险性。
他也多次提到群众政府的危险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即胃战胜脑和心带来的危险。那么,他的观点实际上是以什么为根据的呢?一般说来,他是反对个人主义的,但也不能忽略他在《回忆录》中对社会主义所持的怀疑态度。他确认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但又认为没有自由的平等是无法忍受的。
显然,他反对任何形式的独裁政府,但又对一切支持人民参加政府管理工作的制度的发展表示不安。他害怕由金钱掌握一切大权但又逃避政府职责的独裁制度。他也担心分工的无限扩大会妨碍工人完成公民义务和处于只顾物质享受而甘作行政管理的单纯对象的地位。他瞧不起梯也尔之流的玩弄阴谋的政客。他决不原谅路易。波拿巴践踏自由而建立自己的帝国。他也以同样的理由摈弃无政府主义和革命,但他好象更讨厌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他懂得“人们所说的必要的制度,往往就是人们已经习惯的制度;而在社会制度方面,可能做出的选择要比生活在每一个社会的人所能想象出来的选择广泛得多。”

①梅耶:《阿列克西。托克维尔》,巴黎,1948年,第147页。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194
在出身于贵族而能平等待人的托克维尔身上,有一种东西好象总在抵制他的情感和精神。
托克维尔生性冷漠而忧郁,但却雄心不小,很想出任高官。但是,正如梅耶所正确指出的,他决不是只因为爱权而想得权。他反对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他认为政治家的艺术首先在于:竭尽一切努力,使人相信只有自由的人才有人的尊严,并以此作为崇高的社会意识的一个不可缺少部分。他在美国时感到高兴的是:他看到了一个尊重自由的社会本身在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尽管这个社会实现平等的原则已比任何欧洲国家都更完善,但它仍注意采取广泛的措施来保卫自由。
除了在1848年二月事变以后几天他由于性格易于激动而曾身不由己发怒以外,他对普通人都有一种尊重的感情,而这种感情也是他对事物进行判断的基础。
关于人的看法,他在1848年1月3日写给一位知己欧仁。斯托费尔的信中表达得最为清楚。他写道:“一般说来,人既不太好,也不太坏,都平平凡凡……人有劣行,有缺点,也有美德,集好、坏、高、低、正、邪于一身。但总的说来,人还是地球上最值得研究、关心、可怜、亲近和赞美的生物;既然没有天使,我们就只能与最伟大的和最值得我们效忠的同类亲近。”
①如果我们再稍微深入地认识一下托克维尔,那就不能怀疑他在这里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表达了他的整体思想。
他一心想使政治学变成一门研究美德的科学,并认为从自由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美德才是持久的美德。在他看来,爱自
①见前引梅耶著作第144页。
294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
由要见诸行动。这就不仅要憎恨奴役他人的行为,而且也要憎恨想从奴役他人当中得到物质好处的意图。这本身就是一种必须“历经千辛万苦”去追求的善。他在其《旧制度与革命》中写道:“谁要想从自由中寻找非属于自由本身的东西,那他就去伺候人好了。”

托克维尔就是以这种精神写《论美国的民主》的。正如伯克的名言所讲,对托克维尔来说,“真理的殿堂”是“建筑在高台之上的。”
不错,他的理想远远超过与他一起进行同样斗争的人的理想,从而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往往感到自己在同时代人中甚为孤单。他的同时代人约翰。斯图尔特。穆勒以及属于他下一辈的阿克顿,可能是用与他的语言相同的语言表达与他的理想相同的理想的仅有的两个人。这两个人象他一样深深地爱上了的那个理想,可以说同托克维尔的理想具有相同的来源:都来自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制度造成的动荡不安、深刻的矛盾和强烈的抱怨。如果说这两个人谁都没有找到他们想要找到的成功秘诀是有目共睹的,那末说他们谁也没有得到他们最需要得到的或者说对他们报酬最大的东西,也是言而有据的。这两个人都想寻找一个新的世界。他们二人都认为他们所处的世界可怕得无法生存下去。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爱上了在他们的时代正沿着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一条大道寻找通向结束人剥削人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出路的社会主义哲学。
《论美国的民主》一书是一位想在新世界发现能够照亮和复兴旧世界的建设原则的思想家的奋斗结晶。这部书之敢
①见前引梅耶著作第144页及以下各页。
拉斯基为《托克维尔全集》中之《论美国的民主》……394
于宣告它所追求的崇高目的,也不失为它的一大优点。凡是认为建筑在平等大厦上的自由才是唯一能使自己分享人类的永恒遗产的手段的人,都不能不对这部书的作者表示尊敬。
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
现代的读者在阅读这部巨著之前了解一下美国史、美国史与欧洲史的关系、美国史与美国宪法沿革的关系,将是有益处的。这方面的文献可以说汗牛充栋,但我们认为只录出一些重要著作,就足以引导读者深入研究了:
GeorgesWeil,HistoiredesEtats-Unisde1787—1917,Paris,1919。
GeorgesWeil,L‘EveildesNationalitésetleMouvementlibéral(1815—1848)。
FirminRoz,HistoiredesEtats-Unis,nouveleédition,Paris,1946。
FirminRoz,L‘Evolutiondesidécsetdesmoeursaméricaines,Paris,1931。
FirminRoz,LesgrandsproblèmesdelaPolitiquedesEtats-UEnis,Paris,1935。
D。
Pasquet,HistoirepolitiqueetsocialeduPeupleaméricain,3vol。
,Paris,1924—1931。
CharlesA。
andMaryR。
Beard,TheRiseofAmericanCivilizaEtion。
NewYork。
1939。
CharlesA。
andMaryR。
Beard,AmericainMidpasage,London,
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594
1939。
CharlesA。
andMaryR。
Beard,TheAmericanSpirit。
AStudyoftheIdeaofAmericanCivilizationintheUnitedStates,NewYork,1942。本书第170页及以后几页,对《论美国的民主》有所批判。
S。
E。
MorisonandH。
S。
Comager,TheGrowthoftheAmeri-canRepublic,2vol。
,NewYork,1937。
有关美国政府的历史和结构的著作也很多,现只推荐以下几部:F。
A。
OgandP。
A。
Ray,IntroductiontoAmericanGovern-ment,NewYork,1942。
(改订本于1948年出版)
M。
Amos,LecturesontheAmericanConstitution,London,1938。
C。
A。
Beard,AmericanGovernmentandPolitics,NewYork,1939。
(中译本:《美国政府与政治》,商务印书馆,1987年。——译者)
C。
A。
BeardAneconomicInterpretationoftheConstitutionoftheUnitedStates,NewYork,1935。
(中译本:《美国宪法的经济观》,商务印书馆,1984年。——译者)
J。
Lambert,Histoireconstitutioneledel‘Histoireaméricaine3vol。
,Paris,1931—1934。
Federalist,éditéparMaxBelof,Oxford,1948。
(中译本:《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译者)
EmileBoutmy,EtudesdeDroitConstitutionelFrance-An-gletere-Etats-Unis,Paris,1913。
EmileBoutmy,Elémentsd‘unePsychologiePolitiqueduPeupleAmericain,Paris,1902。
作者布米在本书第1章对托克维尔的研究和布赖斯关于美国民主的研究进行了比较。
他写道:“我又读了一遍托克维尔的两卷巨著,尽管我还有一些保留意见,特别是对于下卷,但我
694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
掩卷之后,仍对全书怀有深刻的敬佩之感。“布米这位19世纪末叶的著名学者虽然受过当时所说的”科学“方法的影响,但是他对托克维尔的社会学方法的精确性给予了高度评价:”科学没有预测到的或被预测忽视的一切发现,却被托克维尔看到了。他勾画出来的图景,在所有的特点上都应验了。“
D。
W。
Brogan,TheAmericanPoliticalSystem,London,1943。
JamesBryce,TheAmericanComonwealth,London,1919,新版;London,18,初版。布赖斯在英国对托克维尔的研究做了推广的工作。在这部著作发表之前,他对托克维尔的著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参阅布赖斯:《汉密尔顿和托克维尔的预言》(巴尔的摩,187)。
后来又发表在他的《历史与法学研究》(牛津,1901)第1卷第359页及以后各页里。布赖斯在其《美利坚共和国》的导言里写道:“当然,我把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作为范本。尽管有模仿这位大师之嫌,但我认为跟着他的足迹,试用他研究1832年还只有1500人口的美国的方法来研究188年已有600人口的美国,这是一项有趣和有益的工作。但是,我要研究的东西与他略有不同,我所研究的主题也与他的不同。在托克维尔看来,美国最重视的是民主,即可供欧洲特别是他们法国学习的理想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不是对美国的国家和人民的一般研究著作,而是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精辟而高超的考察的专著。专著中关于美国的各项论点都是有根有据的:不仅以分析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为根据,而且以当时的法国情况使他形成的一般的和思辨成分不多的观点为依据。“布赖斯的这段话证明他的著作深受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的影响,但他可能没有接受《论美国的民主》特别是下卷的哲学观点和社会学观点。同布米一样,布赖斯也是”科学“时代的产儿。再参阅:JamesBryce,ModernDemocraties,London,1921,2vol。
J。
W。
FergusonandE。
McHenry,TheAmericanFederalSystem
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794
ofGovernment,NewYorkandLondon,1947。
J。
W。
FergusonandE。
McHenry,TheAmericanSystemofGo-vernment,NewYorkandLondon,1947。
W。
L。
Godshalléd。
,PrinciplesandFunctionsofGovernmentintheUnitedStates,NewYork,1948。
这是一部关于美国政府制度的百科全书性著作,其所附的丰富文献具有很大价值。
O。
W。
HolmesJr。
,TheComonLaw,Boston,181。
这是一部经典著作。
H。
W。
Horwil,TheUsagesoftheAmericanConstitution,OxEford,1945。
A。
H。
KelyandW。
A。
Harbison,TheAmericanConstitution。
ItsOriginandDevelopment,NewYork,1948。
对美国宪法的沿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附有大量参考文献。
HaroldJ。
Laski,TheAmericanDemocracy。
AComentaryandanInterpretation,NewYork,1948,London,1949。书名《美国的民主》就已表明作者拉斯基始终是在托克维尔的实际影响下写作这部书的。拉斯基比其他作者更多地开辟了研究和注释托克维尔著作的新路,他的读者不只是英美两国人,参阅其《托克维尔与民主》,此文载于《维多利亚时代某些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社会与伦理观》(赫恩肖编,伦敦,193)。拉斯基在拿布赖斯与托克维尔比较时写道:“托克维尔对美国的认识比布赖斯深刻得多,因为托克维尔实际上是从法国文明出发写他的著作的,而美国在他的著作中更多地象插图,而不象中心主题。”见《美国的民主》第6页及以下几页,第63页。
J。
Laski,TheAmericanPresidency。
AnInterpretation,London,1940。
W。
B。
Munro,TheGovernmentoftheUnitedStates。
National,StatesandLocal,NewYork1947。
894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
W。
B。
Munro,TheConstitutionoftheUnitedStates。
AbriefandgeneralComentary,NewYork,194。
OdegardandHelms,AmericanPolitics,AStudyinPoliticalDyEnamics,2éd。
,NewYork,1947。
Ostrogorski,DemocracyandtheOrganizationofpoliticalPar-ties,2vol。
,London,1902。
Ostrogorski,Del‘organisationdespartispolitiquesauxEtats-Unis,Paris,189。
C。
P。
Paterson,PresidenlialGovernmentintheUnitedStates,ChapelHil,1947。
H。
Stanard,TheTwoConstitutions。
AcomparativestudyoftheBritishandAmericanconstitutionalSystems,London,1949。
H。
Zink,ASurveyofAmericanGovernment,NewYork,1948。
关于美国经济发展方面的文献:
C。
W。
Wright,EconomicHistoyoftheUnitedStates,NewYork,1949。新版。
LMHacker,TheTriumphofAmericanCapitalism,NewYork,1946。
为了能对《论美国的民主》进行正确的评价,希望参阅当时到过美国考察的其他欧洲作家的著作:FrancesTrolope,DomesticManersoftheAmericans,London,1927。新版。
MichelChevaler,Letresurl‘AmiriqueduNord,Ireédition,Paris,1836。
以及后来的:
C。
R。
Fish,TheRiseoftheComonMan。
1830—1850,New
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994
York,1927。
J。
L。
Blau,ed。
,SocialTheoriesofJacksonianDemocracyRep-presentativeWritingsofthePeriod1825—1850,NewYork,1947。
菲利普斯。布雷德利(PhilipsBradley)
主编的《论美国的民主》英译本A,在注释和附录中对《论美国的民主》做了比前述的布赖斯更为详尽的分析。布雷德利不仅详细地介绍了《论美国的民主》的各种法文版本和其他国家译本,而且列出了自1835年至1945年各国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文献。
他写的导言是他长期研究托克维尔的这部著作的结晶,长达100余页,写得非常令人钦佩。
Ch。
Cestre。
AlexisdeTocquevile,témoinetjugedelaCivilisa-tionaméricaine(RevuedesCoursetConférences,Paris,193—1934,34eanée(Iresérie)
,Nos4,5,6,8;(2esérie)
,9,10,1,13,14,15,l6;35ean-née(Iresérie)
,1,3)。沙尔。塞斯特的这项研究值得人们永怀莫忘。
再参阅梅耶有关托克维尔的研究:
J。
P。
Mayer,AlexisdeTocquevile,AbiographicalStudyinPolitEicalScience,London,1939andNewYork,1940;ThoughtinFrance。
FromtheRevolutiontotheFourthRepublic,éditionrévisée,London1949;AlexisdeTocquevile,Paris,1948;TheRe-colectionsofAlexEisdeTocquevile,London1948andNewYork1949。
DemocracyinAmerica,2vol。
,NewYork,1945。这个译本是在亨利。里A夫(HenryReve)的英译本的基础上,由弗朗西斯。鲍恩(FrancisBowen)部分改译的,为加拿大RondomHouse的VintageBoks之一。——译者
05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
在结束文献的简介时,我们想谈一谈《论美国的民主》对法国、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和俄国的政治思想发生的影响。我们这样做的唯一目的,是想指出托克维尔的政治社会学的各个流派。
维尔曼A在1836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评审会议上所做的报告中写道:“诸位先生,学院经过长时间讨论,毫不犹豫地决定,将蒙蒂翁A大奖授予一部看来是具有全面评论性的研究一个外国的立法和历史的著作:托克维尔先生的《论美国的民主》。
……从任何一点来说,美国的政府和社会都是欧洲感到新奇或不安的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分析这个新世界,指出它与我们的类似处和难以相容的差异,考察欧洲的某些理论被移植到其最好的实验地区的情况和在那里得到高度发展的景象,论述哪些理论在这个非常适于其发展的环境中没有获得成功或长期受到限制和没有用处。——这一切,毫无疑问就是热爱人类的评论家所能提供的最严肃教训之一,同时也是托克维尔先生不由自主地得出的或试图寻找的成果。“
维尔曼接着写道:“我们不想把这部著作过早地评为伟大的天才贡献给他所在时代的完美无缺的作品之一。但是,这位在孟德斯鸠学派的影响下成长,并模仿和再现这个学派的
维尔曼(AbelFranoisVilemain;1790—1870)
,法国作家,1821年当选A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曾以《蒙田颂》、《批判的得失》、《孟德斯鸠颂》三次荣获法兰西学院奖金。——译者蒙蒂翁(Jean-BaptisteMontyon;173—1820)
,法国的一个男爵,晚年A曾在法兰西学院设过多种奖金。——译者
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105
若干特点的年轻作者,对他讨论的新事物应用了这个学派的方法,并在这第二次实验中引用了个人的独特观点。孟德斯鸠说过:‘天距地之遥,不如自由的精神距极端平等的精神之远。
‘但是,在这位新评论家之前,还没有人指出过美国人的这种极端平等的思想。而托克维尔先生的著作却指出了这一点。才华横溢,推论正确,高瞻远瞩,文体简明,对善热爱,是该书的特点,并且使学院放弃了往往是从众多类似作品中评定获奖者的想法。“我们今天可以认为,维尔曼对《论美国的民主》和《论法的精神》所持的同样保留态度是不公正的。
后人都公认托克维尔是经典作家。在维尔曼之后,法国的一些大历史学家和大文学家,比如圣伯夫、歇雷、布吕纳提埃尔、郎松、法盖、斯特罗夫斯基等人,对托克维尔的著作都有极为深刻的理解。
阿耳贝。索累尔说得对,《论美国的民主》的作者将孟德斯鸠的遗产传到了19世纪下半叶。
索累尔在其关于拉布列德男爵的著作A中写道:“托克维尔同孟德斯鸠一样,是一位概括能力很强和推论偏于武断的文人,实际上比立法家而尤其是比政治家还有道德。托克维尔的著作,在方法上和题材的安排上,都完全以孟德斯鸠为借鉴。他的《旧制度与革命》,可以比之于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而他在写《论美
孟德斯鸠为贵族,袭拉布列德男爵称号。这部著作指索累尔的《孟德斯A鸠》。——译者
205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
国的民主》时,则仿效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A .他对19世纪下半叶的政治学研究和历史研究发生的影响无疑是不太明显的和鲜为人们承认的,但这种影响的效果和实力可以与基佐在19世纪上半叶发生的影响媲美。
在他看来,孟德斯鸠与近代法国有密切联系,在近代法国还能见到孟德斯鸠的余威。法国之能够放弃西哀士的理论力学而采纳务实家们的应用力学,使共和国成为代议制共和国,根据条文简明、便于应用、合乎民情和来源于法国仍然拥有的实力的宪法组成这个共和国,正是这位既是历史学家又是不断在制度上和道德上进行探索的人士的功劳。“
索累尔写道,比托克维尔年长的鲁瓦伊埃-科拉尔,以及他的一些同时代人,都曾发觉这位年轻的思想家受到了孟德斯鸠的影响。我们在《世界名人传》(政治部分,第15卷,巴黎,1842年)中看到沙尔。卡骚写道:“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已近百年,至今仍对现代社会有所影响,而在《论法的精神》以后,有哪一部关于政府原理的著作能象《论美国的民主》这样受到极大的欢迎?实际上,托克维尔有没有自成一家的方法和观点有没有上一世纪的那位伟大评论家深刻呢?他在社会问题的研究中表现的细致和死钻精神可能不如孟德斯鸠,但其诚挚的信念和静冷的热情却高于孟德斯鸠,并兼有帕斯卡尔的形而上学高度和拉布吕耶尔的写作技巧。”
毫无疑问,法国的政治传统受到了托克维尔著作的深刻影响。约瑟夫。巴尔特勒米在
商务印书馆于1961年已出版此书的中译本;1982年又将此译本收入《汉译A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译者
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305
其《宪法论》(巴黎,1933年新版,第46页)中写道:“行使1875年宪法的一代人的政治教育,受蒲鲁东的影响较少,而受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受……
德。布罗利和普列沃-帕拉多的著作的影响较大。“
我在我的一部研究托克维尔的著作中曾经指出,蒲鲁东非常了解《论美国的民主》,普列沃-帕拉多的《新法兰西》和德。布罗利的《法国宪法观》都打有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烙印。
(另参阅普列沃-帕拉多的《政治和文学论文集》,第2集,巴黎,1863年,第58页及以下几页所载的《论托克维尔》)德。布罗利是托克维尔的友人,在路易。波拿巴政变后曾同托克维尔一起被监禁在外交部的陋室里。
保尔。雅内在187年出版其巨著《道德报告中的政治史》第三版时加进了一篇结论(《19世纪法国政治科学》)
,其中写道:“在这些或多或少有互相斗争的政党参与的不同政治学派之外或侧面,有某些自由而清高的人士在抽象地和大公无私地研究政治学,托克维尔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在一些事实证实了他的某些重大预见之后,他的名字便经常被人推崇,而他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他的《论美国的民主》是最好的著作之一,也许是当代的最好政治哲学著作。
“塞尔先生的‘民主正张满帆前进’这句名言,似乎是托克维尔先生的研究的出发点。托克维尔相信,民主革命是不可避免的,或勿宁说它已经是事实。他不去先验地论证这一伟大事件的正义与否,而认为最好是对它进行观察,让其他人去褒贬它,他自己只想认识和理解它。简而言之,他的方
405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
法是把民主作为一个对象来观察,但不论证他的观察。他有实证主义方法的思想,但没有形成自己的实证主义体系。这是他的一项伟大创新。大部分政论家,无论是支持民主的还是反对民主的,都写过一些自成一家的充满激情的著作。但是,从亚里士多德以后,还没有一个人拿民主作为仔细分析的对象。孟德斯鸠本人虽然是位观察家和历史学家,但他并没有理解民主。他只看到了古代,而且观野与卢梭和马布利的大致相同。
他对现代的、富有的、工业的、豪华的民主,美国的民主或法国的民主一点也没有预感。
“那末,托克维尔的最终目的是想取得什么成果呢?
简单说来,就是总结民主制度的善与恶。
民主制度的主要好处有:福利的提高,文化的普及,社会性的加强,对人的苦难的同情,以及人的主动精神和活动能力的特大发展。但是,这些好处被其坏处损害了很多。
它的主要坏处是:法制不稳定,统治者的才能低下,过于强调划一,追求福利过度,尤其严重的,是有走向暴政的趋势。而托克维尔最喜欢发挥的,也正是最后这一点。他坚持认为,民主的多数有压迫的倾向。他指出民主的两个基础:平等和自由容易互相混淆。
他曾证明,这两种东西之间并不是永远具有正比关系的,平等的进步并不必定是自由的进步。最后,他还大力反对中央集权,并且是认为社会必将沿着民主的道路前进、要求恢复个人的活动权利和提醒人们防范侵犯人民主权的首批人士之一。“
我们还可以容易找到许多这方面的例子,来证明托克维尔一直在对法国的政治思想发生影响。作为结束托克维尔对法国的影响的介绍,只提一下让。雅克。谢瓦利埃在其最近出版的一部
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505
名为《政治巨著:从马基雅维里至今日》(巴黎,1948年)中对《论美国的民主》的卓越研究就可以了。
(再参阅J-P。
梅耶在《政治季刊》第22卷第3页上发表的评述。)由此可见,在法国,从维尔曼到谢瓦利埃,人们一直在研究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在英国受到的评价,也不低于在著者的祖国。拿骚。西尼尔、亨利。里夫、乔治。康韦尔。刘易斯、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格罗特、格雷格、阿克顿、西奇威克、戴西、莱斯利。斯蒂芬、阿诺德、莱基等人,都从这位伟大法国人的思想吸取过营养,他们的著作受到了他的精神的鼓舞。
在我们整理出版托克维尔与其英国友人的通信时,使我们进一步知道这些作者与托克维尔的关系。
穆勒、阿克顿、戴西和白哲特的自述,都强调英国人的政治思想受到托克维尔的深刻影响。约。斯。穆勒本人在其《自传》中给我们留下了关于他与托克维尔的思想联系的精湛分析(另见《自传》的法译本)
:“我的一些新意向需要在某些看法上加强和在另些观点上克制。但是,我的思想还在发生的唯一真正变化,与政治观点有关。这一方面指我对人类未来的看法更接近温和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指我的政治理想要稍稍离开那种被其拥护者们所通常理解的纯民主,使其接近我在拙著《代议政体论》中所述的民主形式。这后一项变化,是在很久以后,即在托克维尔先生的《论美国的民主》出版后我读到它或者应当说我学习它的时候发生的。托克维尔先生在这部名著中十分坚定地指出民主的好处,其坚定精神远远超过最热情的民主主义者在他们著作中的表现。作者清晰地看到可以导致民主象在美国那样出现多数的统治的一切危险,并对
605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
这些危险逐个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但他并没有由此寻找理由去反对他认为是人类进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的这种统治形式,而只是指出民主制度的一些弱点,指出纠正的办法,以使其良好的倾向得到自由发展,节制或弱化其不良的倾向。
我在这个时期为自己编写这类著作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从此以后,我的思想也逐渐向同一方向发展了。但是,我的政治信念后来向重视实际方面的转变,是经过好多年才完成的。
人们看一下《论美国的民主》的初版年月,就会注意到我在1835年就已写作和发表这方面的文章,并在1840年汇成《论文集》出版;在这部《论文集》之后,我又出版了《代议政体论》。……“这段卓越的分析,使我们了解了托克维尔影响的强大性。穆勒完全可以代表他那一代英国人。
(参阅:利平科特:《维多利亚时代的民主评论家:卡莱尔、罗斯基、阿诺德、斯蒂芬、梅因、莱基》,明尼阿波利斯,1938年)
伟大的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经常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托克维尔的话。他同他的友人德林格尔教授在一次访问巴黎的时候,曾经见过托克维尔。参阅阿克顿:《形成的年代》(伦敦,1940)。阿克顿在1861年11月10日的一封信里写道:“我看到了托克维尔传记的英文版本,觉得它比法文版本还要全面。……他在传记里列举理由坚持自己的观点,详述了他由《论美国的民主》到其最后一部著作《旧制度与革命》的思想发展过程。在《旧制度与革命》中,他表示更加反对现代流行的思想。这一点,使人乍一看来感到吃惊。
“应当拿他与其他法国人进行比较。
由此可以看到他与其他法国人在天才上和知识上有明显的界限和鸿沟,知道他的
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705
立场和我们英国的伯克几乎完全相同。他在自己的同胞面前总是表现自己的思想伟大和高超,但他实际上只是一个非常冷静的观察家。……“
几天以后,阿克顿又在另一封信里谈到这个问题:“您说的非常正确,托克维尔不是一位历史学家,但他对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写了一部好书,因为他虽然未能从变化(如德语所说的imWerden)
中观察事物的发展,但他毕竟是一位伟大的观察家,象所有研究物理学的人那样把一切都看成是现实的和恒定的。
“他对美国产生的巨大幻想,是不是说明他相信民主的不可阻挡的和一往直前的进步呢?实际上,民主只是现代社会所具有的,而初民社会所决不可能有的几个主要因素(三、四个)
之一,是年代确切的历史事件。
问题在于自治的性质,比如在君主制度、贵族制度和民主制度下均可能有自治,但其性质完全不同。这一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十分清楚的。托克维尔对美国的描述是十分准确的……因为他的观察力高于他的分析力……他看到美国没有解决民主与自由的和解问题,因为美国没有使权与法或者说欲求与义务和解。这个问题是同一事物的道德方面……
“他的古怪性格几乎一直完全保存下来。
他的研究总是在证明他是一位古怪的人,但他又是一位忽视别人的论点而使自己犯错误或后来又不知不觉接受了别人的论点的人。在《论美国的民主》中,他清清楚楚地说了一些别人早已在他之前说过的话,但他自己并未察觉。我在关于美国的一篇论文中,曾经指出斯托里早就这一点提出过抗议。(见阿克顿:
805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
《自由的历史及其它论文》(伦敦,1907,第575页及以下各页)
他在拿自由与宗教进行比较时,对自由的理解就有错误。
自由不能靠别人施舍,而要靠自己去争取。自由并不是一种安静的状态,而是一种不断的努力和创造。自由不是政府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治理结果;或者至少说自由不仅仅是走向目的地的出发点,不是一个给定的要素,而是象使各星球谐调的有规律的天体运动的目的。自由是制约行动的原则的结果。“
根据平等的原则,阿克顿自然有权评论托克维尔。
在以后的两代人中间,白哲特和戴西对英国宪法的新概念的形成作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他们二人都深刻地研究过《论美国的民主》。
(参阅欧文:《白哲特》,伦敦,1939,第247页。)看来,戴西更与托克维尔有密切联系。戴西的《宪法》(牛津,185)是一部几乎可以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媲美的开创性著作。戴西接受了托克维尔把“民主”视为“社会条件”的解释。另一个重要事实是:戴西也与托克维尔完全一样,指出了法国与英国在司法制度上的显著差别。认为英国显然缺乏行政权。
参阅戴西:《论十九世纪英国法律与舆论关系》(伦敦,1905,第50页及以下各页)。
戴西在他一部著名文章(参阅:戴西:《阿利克西。托克维尔》,载《民族评论》,伦敦,1893,第771页及以下各页)
描写托克维尔的精神和知识特点时写道:“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希望成为研究制宪权的大师。他在使自己的著作成为经典著作的作者当中居于什么地位呢?他应当排在孟德斯鸠之后还是应当与其并列呢?他30岁和35岁的时候,就
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905
提出了人们确实不敢提出的问题。托克维尔在法国思想家和文人中的地位,在1860年以前就得到公认。穆勒、格罗特、西尼尔、格雷格和一切指导舆论的人,都声称托克维尔高于他人。……总之,可以举出许多理由证明光荣永远属于托克维尔。从事政治哲学著述和以英语讲授政治哲学的一些新作者,甚至在目前也比不上他。
《论美国的民主》,作为描述近代美国的一部著作,今后当然仍将具有重大价值。布赖斯的《美利坚共和国》,是目前唯一值得推荐的可以从中了解美国的各项制度的著作。
但是,托克维尔的著作才真是一部专著,不过它不是专门研究美国政府的,而是专门研究近代民主制度的基本特点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包含着世人至今尚未掌握的智慧。“诚然,戴西对英国宪法的释义,在今天已不再完全适用,特别是关于行政权的部分,但它的提示作用是永远长存的。参阅詹宁斯:《法律与宪法》(伦敦,1942)
;罗布森的经典著作:《司法与行政法——英国宪法研究》(第2版,伦敦,1947)。
我们还应补充一点:托克维尔的政治社会学的影响并不只限于联合王国本土,而且也及于它的自治领。
参阅布雷迪:《自治领的民主》(多伦多,1947)
;汉约克:《澳大利亚》(伦敦,1930)
(特别是第13章)。
皮尔逊和布雷德利在我们的注释所引的他们著作中,对《论美国的民主》自出版至今在美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所以我在这里便不重复了。托克维尔对美国的政治思想的影响或许小于对美国社会的一般见解的影响。作为一个美国宪法的理论家,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指导象斯托里和利伯这样的高
015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
超技术专家。例如,托克维尔的主权理论,正如梅里亚姆所指出的,早在他之前就已有人提出了。参阅梅里亚姆:《卢梭以来的主权学说史》(纽约,190,第188页)。因此,邓宁在其《卢梭至斯宾塞的政治学说史》(纽约,1920,第270页及以下各页)
(这部书相当于雅内《政治科学史》在美国的副本)中所作的中肯分析,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效的。邓宁写道:“在方法上,托克维尔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波里比亚、马基雅维里、孟德斯鸠的传统。孟德斯鸠是他最常模仿的典范。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一样,托克维尔也是根据政治哲学来观察事实的。他与亚里士多德和博丹的不同处,在于他没有致力于想出一个政治科学体系;他与孟德斯鸠的不同处,在于他只限于评论一个国家的法律和习惯。
《论美国的民主》与马基雅维里的《论李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马基雅维里没有掌握第一手资料,而托克维尔则以亲身观察为根据。在这一点上,这位法国哲学家同以一个外国人的观点分析罗马国家的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极为相似。如同波里比阿关于罗马诏令的观点后来鼓舞了罗马人自己对这个问题进行有系统的思考,孟德斯鸠使英国人得到了关于本国宪法的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一样,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的分析使美国人民对本国制度的观点有了共同的并且变成传统的依据。“
再参阅格特尔:《政治思想史》(伦敦,193,第36页及以下各页)。
我们再回来谈欧洲。在德国,最初发现《论美国的民主》作者了不起的,是默尔和布伦奇利。
通过瓦茨的介绍,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便在德国的自由主义者当中传播开来。他们在1866年以前,就已开始评述和研究托克维尔。
很久以后,
研究《论美国的民主》的参考文献115
我们才在格奥尔格。耶利内克的《国家学说通论》中读到:“在托克维尔的影响下,‘主权’分享学说,即联邦成员与联邦国家之间分享权力的普遍主张,才见于联邦的声明。”
狄尔泰在排列最卓越的政治思想家的名次时,把托克维尔排在亚里士多德和马基雅维里之后。
(参阅梅耶:《阿列克西。德。
托克维尔》,巴黎,1948,第164页)
在意大利和俄国,《论美国的民主》也有其专心致志的读者。意大利的加富尔的思想,俄国的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以及这两个国家的其他许多人的思想,都从这位法国伟人的思想中吸取了营养。
(参阅梅耶:同上书;赫克特:《俄国的激进主义者看美国,1825—1894》)
当然,托克维尔的著作在我们这一代之后还会发挥作用。
关于版本的说明
《托克维尔全集》收录的《论美国的民主》,是根据托克维尔生前出版的最后一版(第13版)
《论美国的民主》(巴黎,Pagnere出版,1850年,共两卷)重排的,除对个别误植予以修改和抽掉卷末所附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与《纽约州宪法》外,其余一仍其旧。
我们在这版《论美国的民主》里增加了两篇附录:(一)
《1848年1月15日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关于谢尔比利埃〈论瑞士的民主〉的报告》;(二)
《在讨论答复王室讲话的方案期间1848年1月27日于众议院的发言》。
加进这两篇作品是符合托克维尔的原意的,因为他在1851年9月27日致其英国友人亨利。里夫,即《论美国的民主》的英译者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您问我要不要对《论美国的民主》的最新版本进行修改和增补。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至于增补,我想把在人文和政治科学院所作的关于瑞士民主的报告和二月革命前在众议院发表的一篇讲话加进去,这篇讲话曾见于当时的《总汇通报》。”
A这个说明是节译的。——译者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