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广文部

  作者:清  陈梦雷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广文部汇考
  周
周诸侯国皆设师氏保氏为师儒之官
按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
以贤得民



郑康成曰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 黄
 氏曰师掌教之官卿大夫师氏保氏也 吕氏曰
 师言贤而不言道身即道也莫重于儒莫尊于道
 至于师而二名皆不立焉师之任易乎哉
四曰儒以道得民



郑康成曰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 黄
 氏曰儒学士也通乎其下传道授业者
  汉
汉制郡国置文学掾
按杜氏通典经学博士汉郡国皆有文学掾
武帝  年立天下郡国学校官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文翁传武帝时令天下
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平帝元始三年设学校置经师一人
按汉书平帝本纪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县道
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庠序
置孝经师一人
  北魏
献文帝天安元年诏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

按魏书献文帝本纪天安元年九月己酉初立乡学
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 按高允传
显祖诏允曰庠序不建道肆陵迟朕纂承大业欲置
学官于郡国使进修之业有所津寄卿宜与中秘二
省参议允表请制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
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
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
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其博士取博关经典世
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年限四十以上助教亦与博士
同年限三十以上若道业夙成才任教授不拘年齿
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
次及中第显祖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
  唐
唐制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
按杜氏通典唐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
教授学生多寒门鄙儒为之


助教学生各有差
元宗开元二十六年敕州县每乡各置一学择师教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唐开元二十
六年□州县每乡之内各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

  宋
仁宗景佑四年诏藩镇立学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景佑四年诏藩
镇始立学他州勿听
宝元元年令大郡立学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宝元元年颍
州守臣蔡齐请立学时大郡始有学而小郡犹未置

庆历三年五月丁亥置武学八月戊午罢武学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职官志庆历三年诏置
武学于武成王庙以阮逸为教授八月罢武学以议
者言古名将如诸葛亮羊祜杜预等岂专学孙吴故

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职官志庆历四年诏诸
路州军监各令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
自是州郡无不有学始置教授以经术行义训导诸
生掌其课试之事而纠正不如规者委运司及长史
于幕职州县内荐或本处举人有德艺者充
神宗熙宁四年置京东诸路学官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四年二月丁巳朔罢诗赋及
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置京东西陕西河东
河北路学官使之教导
熙宁五年诏复置武学于武成王庙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五年六月乙亥置武学 按
职官志熙宁五年枢密院言古者出师受成于学文
武张弛其道一也乞复置武学诏于武成王庙置学
熙宁六年四月己未诏置诸路学官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按职官志熙宁六年诏诸
路学官委中书门下选差至是始命于朝廷
熙宁八年令立教授试法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初内外学官多
朝廷特注后稍令国子监取其旧试艺等格优者用
之熙宁八年始立教授试法即舍人院召试大义五

元丰元年令设州府学官共五十三员诸路惟大郡
有之军监未尽置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云云
元丰 年令设小学置职事教谕二人学长二人集
正二人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元丰官制小学
置职事教谕二人掌训导及考校责罚学长二人掌
序齿位纠不如仪者集正二人掌籍诸生名氏纠程
课不逮者
元丰七年令诸州无教官长吏选在任官兼之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元丰七年令诸
州无教官则长吏选在任官上其名而监学审其可
者使兼之
哲宗元佑元年诏国子司业各举学官二人自是列
郡各置教官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佑元年二月甲寅诏侍从御史
国子司业各举经明行修可为学官者二人 按职
官志诏齐庐宿常等州各置教授一员自是列郡各
置教官
元佑 年令罢试教官须命举则论荐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元佑中罢试法
已而论荐益众乃诏须命举乃得奏
绍圣二年定州学制
按宋史哲宗本纪绍圣二年五月乙巳命蔡卞详定
外州州学制
绍圣 年重定试教官法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绍圣初三省立
格中制科及进士甲第礼部奏名在上三人府监广
文馆第一人从太学上舍得第皆不待试余召试两
经大义各一道合格则授教官
元符元年七月丁卯令学官试三经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符二年十一月乙未诏诸州置教授者依太学三
舍法考选生徒升补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徽宗大观元年十二月丁酉置开封府府学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四年八月丁亥行内外学官选试法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元年十一月壬戌以上书邪等及曾经入籍人
并不许试学官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二年令试教官十人取一人以重其选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政和二年臣僚
言元丰召试学官六十人而所取四人皆知名之士
故学者厌服近试率三人取一今欲十人始取一人
以重其选从之自是或如旧法中书选注又尝员外
添置八行应格人为大藩教官不以□职随废或用
元丰试法更革无常
政和八年诏诸州教授兼用元丰法仍止试一经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云云(
按徽宗本纪政和纪
 元只有七年职官志作八年当是重和未改元前之事也仍志载之以备考)

高宗建炎三年令教授并罢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云云
绍兴三年令复置四十二州教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云云
绍兴九年八月己酉复淮南诸州学官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二年增修学宫令吏部选差教授
按宋史高宗本纪十二年二月丙戌诏诸州修学宫
四月甲申增修临安府学为太学 按职官志十二
年诏无教授官州军令吏部申尚书省选差
绍兴十三年诏诸州军各置教授隶于礼部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绍兴十三年
诏诸州军并各置教授其礼部长贰正系所隶合依
崇宁大观格法许按劾体量及岁举改官从司业高
阅之请也
绍兴十五年令试教官于六经中取二经以贯穿该
赡为合格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绍兴十五年从
国子监丞文浩所言于六经中取二经各出两题毋
拘义式以贯穿该赡为合格
绍兴十六年诏修建武学置博谕以诲学者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绍兴十六年诏
修建武学武博武谕以兵书弓马武艺诱诲学者
绍兴二十六年诏武学博士学谕各置一员州军教
授毋兼他职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二十六年四月癸巳置武学
官及弟子员百人五月丁未诏州军教授毋兼他职
 按职官志绍兴二十六年诏武学博士学谕各置
一员内博士于文臣有出身或武举出身曾预高选
充其学谕差武举人后又除文臣之有出身者又诏
州军教授并不许兼他职
绍兴   年罢试教官又复之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高宗初年复教
官试绍兴中议者谓欲为人师而自献以求进非礼
也乃罢试而自朝廷选差已而又复之凡有出身者
许应先具经义诗赋各三首赴礼部乃下省闱分两
场试之初任为诸州教官由是为两学之选
宁宗庆元五年诏诸路州学置武士斋选官按其武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金
金制教授品级有差
按金史百官志诸府教授一员诸节镇教授一员正
八品诸防御州教授一员从九品
  元
元制置诸路散府上中下州及蒙古教授学正等员
按元史百官志儒学教授一员秩九品诸路各设一
员及学正一员学录一员其散府上中州亦设教授
一员下州设学正一员蒙古教授一员正九品
世祖至元七年夏四月壬午设诸路蒙古字学教授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七年令立各路教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七年五月庚午立各路教官
有精于艺者岁贡各一人
至元二十九年令设云南诸路教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九年夏四月辛卯设云南诸
路学校其教官以蜀士充
顺帝至正二十三年五月甲寅诏授江南下第及后
期举人为路府州儒学教授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明
太祖洪武 年诏考学官以立造士之法
按春明梦余录明太祖初年诏曰惟致治在善俗善
俗视教化教化行虽闾阎可化为君子教化废中材
不免于小人近北方散乱人鲜务学其选太学诸生
中年长学优者往各郡分教使人务学而兴材之辍
翰林院修撰检讨为郡学官已复令按察司精考儒
学官不称者送部别调又诏各布政司府州县官举
秀才人材必会同境内耆宿长者访求德行道艺着
闻州里之人以充邻里保结命有司验实盖重荐举
而先德行俨然成周造士之法也
洪武二年诏天下府州县立学校学者专治一经以
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
按明会典云云
洪武十六年令教官见上司一遵宪纲行礼如违听
巡按司官究问
按明会典洪武十六年令教官生员见上司一遵宪
纲行礼如有出郭迎送及妄行跪礼过为称呼者听
巡按御史按察司官依律究问若上司故违宪纲者
亦行纠奏
洪武十八年令会试下第举人俱授学正教谕
按明会典云云
洪武二十四年命凡学官位于杂职之上
按明会典云云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教官选用考核之法
按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以监生年三十以上能文
章者授教谕等官训导有缺以举人及考中监生并
通经儒士选用又定各处府州县学训导与教官一
体历俸九年考满给由其训导给由到部出题考试
将所试文字送翰林院批考通经者于县学教谕内
叙用若不通经者本处复充训导自来不通经者量
才别用教官考核称职升一等平常者本等用不称
职者黜降不通经者别用又奏准以九年之内科举
取中生员名数为则定拟升降县学额设生员二十
名教谕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三名又考通经者
为称职升用若取中二名又考通经者为平常本等
用若取中不及二名又考不通经者为不称职降黜
别用州学额设生员三十名学正九年之内科举取
中生员六名又考通经者为称职升用若取中三名
又考通经者为平常本等用若取中不及三名又考
不通经者为不称职降黜别用府学额设生员四十
名教授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九名又考通经者
为称职升用若取中四名又考通经者为平常本等
用若取中不及四名又考不通经者为不称职降黜
别用府州县学训导分教生员一十名九年之内科
举取中生员三名又考通经者升教谕若取中二名
或一名又考通经仍充训导若科举全无取中又考
不通经降黜别用又奏准教谕科举及数考不通经
有司内用科举不及数通经降训导
洪武三十五年令教授考通经任内止有举人三名
者降学正
按明会典云云
成祖永乐元年定举人署教谕训导者以任内有中
式科举岁贡名数方与实授
按明会典永乐元年定举人署教谕事者任内有科
举中式一名又有岁贡中式一名署训导事者有科
举中式一名或有岁贡中式一名俱与实授
永乐六年令教官考满吏部同六科都给事选有才
识者考其高下用之
按明会典永乐六年令教官考满吏部同六科都给
事中选其有才识者留六科理事一年后从本科都
给事中考其高下用之
宣宗宣德五年重定教授学正教谕训导以举人名
数为升降
按明会典宣德五年重定举人名数教授五名为称
职三名为平常不及三名为不称学正三名为称职
二名为平常不及二名为不称职教谕二名为称职
一名为平常训导一名为称职不及者皆为不称称
职者升平常者本等用不称者降
英宗正统九年定教官九年任满无举人者降调有

按明会典正统九年奏准教官九年任满无举人者
试其学问果优仍任教官教授学正教谕俱降训导
训导调边远其考不中者仍降杂职又奏准考试考
满教官初场考四书本经义各一篇二场论策各一
道教授学正教谕俱本部定中否训导送翰林院定
中否考不通经系举人出身者教授改吏目学正等
官改典史监生儒士出身者教授改税课司大使学
正等官降河泊所官卫学并选贡衙门学正考不通
经亦同前例冒报举人者送问无府州县委官保结
者行查云南各处教官从选贡衙门例亦不论举人
景帝景泰元年令岁贡生员愿就教职者从翰林院
考中除学正教谕训导
按明会典云云
宪宗成化元年令岁贡及纳马纳粟四十五岁出身
者止除训导后惟岁贡考除余不准进士及内外见
任官科目出身愿就教职者听
按明会典云云
孝宗弘治二年令九年考满教官考通经举人及数
者升用
按明会典弘治二年奏准九年考满教官考通经府
州县举人及数方升卫学并选贡衙门虽无举人亦
升若丁忧复除者论前后任多少若任府州县学日
多从府州县学论任卫学并选贡衙门学日多从卫
学并选贡衙门论
弘治十八年令举人出身教官历俸六年以上有才
行出众者取选科道等官
按明会典云云
武宗正德四年准云贵并各边省卫学及王府教授
缺多令愿告远方监生考选除补
按明会典云云
正德九年令进士就教职者其俸给照原中甲第品
级关支
按明会典云云
世宗嘉靖四年令诸学教官考不通经有举人者与
无举人考通经无过者俱为选用
按明会典嘉靖四年题准府州县学教官考不通经
有举人者仍照原职选用又行都司儒学及外卫儒
学教官考满题准除考通经有举人及数照例升用
外无举人考通经查无过者俱本等选用
嘉靖十年令监生愿告卫学及王府教授者听其选
补及岁贡生员愿教职者送翰林院考试量授
按明会典嘉靖十年题准听选监生愿告卫学及郡
王府教授者与愿告远方监生一同补选又令岁贡
生员愿就教职送翰林院考试文学优长居上等者
量授学正教谕其余仍除训导
嘉靖十四年令教官内升两京国子监监丞等官
按明会典凡两京国子监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
等官嘉靖十四年令于教官内升用
嘉靖二十三年令岁贡生员年老不愿出仕者许授
学正教谕职衔致仕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四十二年令州县正官缺将岁贡出身教官考
语优者升补
按明会典凡教官嘉靖四十二年题准州县正官缺
将岁贡出身教官曾经荐举及考语优者升补
嘉靖四十四年令教官有贤能卓异者抚按同提学
御史保荐到部与进士推官知县一体优擢
按明会典云云
穆宗隆庆二年令岁贡生员已经廷试不愿出仕者
俱遥授训导职衔
按明会典云云
神宗万历五年令就教举人以廷试名次前后者授
职有差
按明会典万历五年令乞恩就教举人廷试名次在
前者授学正教谕在后者授训导如缺不敷陆续候
补不许回籍
万历十三年令淑女父添注京学训导职衔不得到
任如系廪生出身方许实授
按明会典万历十三年议准淑女父添注京学训导
职衔止许带俸不得到任管事如系廪生者方得实
授有志应举不愿就官者听愿回籍者给文行该地
方给俸终身
皇清
  顺治元年
大清会典顺治元年置顺天府所属衙门儒学教授
  一员训导一员(
训导初设六员顺治三年裁四员康熙四年悉裁十五年复设
  一员)
京卫武学教授一员训导一员(
训导初设二员顺治二年
  裁康熙十五年复设一员)

  顺治五年
大清会典顺治初辽东十五学寄设永平置三教官
  统之于都司学设官一员兼管自在沈阳铁岭
  开原四学于宁远学设官一员兼管前屯锦州
  义州右屯四学于广宁学设官一员兼管永宁
  盖州海州定辽右卫四学五年改为辽学置教
  官一员
其十五学
名色俱裁

  顺治十四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四年置奉天府所属衙门儒学教
  授一员训导一员
  康熙七年
大清会典康熙七年定各府所属衙门儒学教授一
  员训导一员各州所属衙门儒学学正一员训
  导一员各县所属衙门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一
  员
  康熙九年
大清会典国初各官品级满汉各有不同康熙九年
  改归画一从九品京府儒学教授京卫武学教
  授各府儒学教授各卫儒学教授未入流各州
  儒学学正各县儒学教谕各卫武学训导各府
  州县儒学训导

 广文部总论
图书编
  教职
问教之为官也可以寄士养哉曰今天下势官谓可
苟具无所系重轻焉莫教职若以其实论之庶官之
贤不贤其由教职之懋不懋始耳天下教官几三千
员注铨者以御末才举人乙榜令就教洪武十八年
例也而今故以眊钝居乙榜以应之正统八年令副
榜限年非三十不除盖惜之也岁贡令就教景泰元
年例也而贡至景泰非衰敝不能与纳马纳粟四十
五岁令就教成化元年例也而其意固将以备杂流
矣弘治间惩其大甚一切革不准除正令举人岁贡
及进士内外见任官科目出身愿就者听弘治十五
年许教官如宪纲例入御史选然不能实崇之使得
尽职抑末矣今之部使劾有司不职则曰堪以任教
夫模范不立乃欲责士以行岂不甚难矣乎今欲尊
师寮核士养虑于贡员未澄欲并用三途虑于贡法
无制古乡举里选以得士而今独不可行乎若科甲
之外依古荐举而充岁贡之额严其法必得真才而
并用以为教岂不为养士之望哉

 广文部艺文一
  补赵肃兖州学教授词    宋宋祁
士之入学至大成必因夙儒硕生引而内诸圣贤之
域以君博物多识文章法度今肄业之彦裒然朋来
君当示以规模枨闑拂所蒙而光明之得英材教育
孟轲所乐也刺史慕焉今补君州学教授
  漳州教授厅壁记       朱熹
教授之为职其可谓难矣惟自任重而不苟者知之
其以为易而无难者则苟道也何也曰教授者以天
子之命教其邦人凡邦之士廪食县官而充弟子员
者多至五六百余少不下百十数皆惟教授者是师
其必有以率励化服之使躬问学蹈绳□出入不悖
所闻然后为称此非反之身而何以哉是可不为难
矣哉不特此尔又当严先圣先师之典祀领护庙学
而守其图书服器之藏其体至重下至金谷出纳之
纤悉亦皆独任之呜呼是亦难矣然凡仕于今者无
大小莫不有所临制统摄其任无剧易必皆具文书
使可覆视是以虽甚弛者亦有所难而不敢肆独教
授官虽有统若其任之本诸身者则非簿书期会之
所能察至其具于有司而可考者上之人又以其儒
官优容之虽有不合不问以是为便故今之仕者反
利焉而喜为之而孰知所以充其任者如彼其难哉
故曰惟自任重而不苟者知之其以为易而无难者
则苟道也
  答江梦良          前人
示喻学校曲折具悉雅志今时教官能留意如此者
诚不易得然更在勉其学业虽未能深解义理且得
多读经史博通古今亦是一事不可只念时文为目
前苟简之计也
  与李教授书         前人
窃惟朝廷兴建学官以养天下之士使州之士以学
于州县之士以学于县以便其仰事俯育之私而非
以别异之也然其制财用之法所谓赡学钱者盖州
县通得用之今执事之议于提学司曰业于州者得
食于县官而业于县者无与焉以熹观之朝廷立学
养士之意与夫制财用之法似皆不如此今且置此
而以私言之盖朝廷以执事宜为人师故以执事教
泉之人为上者执事固不得而尽教之虽使教不能
尽亦不愈于坐而弃之乎今执事之议曰使县之任
其费执事以为县将取之于民者悉矣今兹民力困
竭官吏愁劳日不暇给而责之以此是其不能有以
教而将直弃之明甚于执事不为有补执事何苦而
必行之以弃此县之人也如曰县学所以教者不能
如州则诸县者熹所不能知如熹所领学其诵说课
试大小条科熹自以为亦无甚愧于执事之门而其
师生相接之勤则窃自隐度以为虽执事力或有所
未能也谓宜得在假借之域而反以例削之使不得
自尽此何说哉熹巳具公状申□而以此私于左右
伏惟思究朝廷立学养士之意而考其制财用之法
痛念吏民之艰弊而深察熹之所领其于州县有异
焉于不可与之中捐而与之亦所以视高明之意有
在而不专于己胜足以劝其能者而不能者知所厉
焉又况理法有可与者乎干冒威严不胜皇恐
  答陈宰书          前人
昨夕坐间蒙出示广文公书似未见察者聊陈其一
二李君兄弟之贤闻于闽中熹少时见诸老先生道
语其故心甚慕之及来此道过三山乃识其兄迂仲
即之粹然而温无诸矜争之色时未识李君以谓其
犹兄也至官未久闻其分教是邦心甚喜以为所领
县学事有相关者当大得其力助故事有可不可未
尝不因书文以喻意指而不意其怒至此也熹所辨
七事如左李君书以为熹有少年锐气尝谓论事者
当以事理之长短曲直而不当以其年之先后若直
以年长者为胜则是生后于人者理虽长而终不可
以自伸也又谓奚不于监司郡守前论列此李君之
所能而熹诚不敢也所以然者直不欲以监司郡守
之势胁持上下耳此李君之所能而熹诚不敢也李
君又自谓本无欲胜人之心止是推车欲前耳异哉
李君之欲前其车也独不思夫郡县之学本一车耶
譬则郡其轸盖而县其衡轭也后其衡轭而独以盖
轸者驱驰之曰吾欲前此耳此熹所不晓也又谓四
分钱乃郡县学通得用熹既留其二而归其二于郡
学矣尚何言使县不得用其二分是犹州不得用其
二分也假粮于道是乃前所谓自备钱粮者奚独县
学则可而郡学则不可乎推此言之前李君所自谓
无胜人之心者熹不信也又谓郡学泉州学也同安
学同安县学也各尽力于其中耳此又不然熹前疏
所陈云云者非以自高乃所以极论究心一二而求
见哀于李君外自有一州之教官上为丞相所自择
用下与大府部刺史分庭抗礼而熹铨曹所拟一县
小吏而敢有胜之之心乎今李君所云无乃与熹之
私指谬也又谓熹不能有所养而于此未能自克此
则中其病但熹所争乃公家事无毫发私意于其间
此固官长之所深知而其戒熹敢不思也熹已谢学
事但此色官钱终不可失盖此乃同安一县久远利
害非吾人所得用以徇一旦之私伏惟持之不变以
幸此县之人而以熹所陈者晓李君无深怒也李君
书与熹前所为札对封纳呈他尚容面究
  重教职疏         明沈鲤
窃惟教职之亲士与有司之亲民一也今天下有牧
民之官而无教士之官盖所谓教授学正等职者徒
取备员实于子弟无分毫授受之益虽亦三年大比
每岁贡士未尝乏人而求其成德达材以著作人之
效者则杳乎其未之闻也夫人材风俗出自学校为
治忽理乱所系可任其废坏不修至此乎臣等专司
风化责有攸归窃欲稍为振拔使知自奋无所容其
督责之法惟慎其选除优其迁转以示鼓舞作兴之
意使由科目出身者不薄此而不为贡途出身者不
画地以自限庶几师道立而学政之修举有日矣请
自万历十七年为始新科进士有愿就教职者免其
自行陈乞止具呈办事衙门移文吏部代与题准即
与除府学教授教授三年查果称职原系二甲者升
各部主事系三甲升推官知县俟其历俸三年将前
教授旧俸准折有司年半与初选推官知县历俸四
年半者一体推迁行取其三甲进士有愿久任教职
以终作人之效者许于就迁之日具呈案候待其六
年径升各部主事三年者升国子监博士等官如有
雅意作人如塾师之于子弟日课月程多所造就及
能赞助有司修明教化有移风易俗之效者遇该内
转与相应部分遇该行取则通论功绩所以优进士
教职者似应如此夫其守选未及者得免于优滞之
苦而政体未谙者可习见有司之事或遇该乡试之
年则聘取同考不患乏人斯其所以优之者又不在
选转之间而已矣会试副榜举人及下第乞恩就教
者本为贫而仕者居多乃当临选之期犹持两端不
决者何也盖年长而愿就教职者本利于推升之速
年青而有志进取者又惟恐推升之速此其情之不
同有若是相反者不可不从其两便也请自今以后
凡举人就教者俱经会试一次方与推升有司如就
教之后会试不第而仍愿久任教职以终作人之效
者许具呈案候准其再一会试方与推升惟巳经三
次者不准其余仍照常推用若有造就人材修明教
化如前项所称功绩者三年以上升司务博士知州
九年考满起送到部者升各部主事大理寺评事府
同知所以优举人教职也似应如此夫举人进士就
教者多则教授学正可悉得科目出身者而用之县
学教谕虽不尽然亦宜选训导之有贤声者以充其
任盖掌教得人则一方学政有为之纲维者故尤宜
任选矣贡士教职视科目出身者常多数倍乃近年
以来则一任分教再任掌教概从劣转彼既无可欲
之势以诱其前而又有患失之心以随其后未有不
甘心自弃者故学政之坏由贡途居多而鼓舞作兴
亦宜于此辈加意也合无贡士教官查有称职者除
春秋两季照常序转学职外其双月大选遇该推升
之时亦查其年力精壮考语特优者与一体推升有
司九年考满起送到部而着有前项功绩者升知州
助教其各该抚按荐举教职者亦特许宽其人数仍
于荐本中以其资格分为三段示不相掩如云某以
上系进士出身某以上系举人出身某以上系贡士
出身斯不得偏右科目致枉公论以沮贡行之气所
以优贡士教职者似应如此夫待之优则人知自奋
而师道可立教政不患其不修矣至于有司改教近
年事例犹有可议者盖凡抚按官论劾有司而欲存
一线之路者必曰操守犹未大坏学问尚可为师夫
曰守未大坏非果不坏特其履任之浅也曰学可为
师非真有学特借此以为之名也审如是则教士以
贪而已矣何重民而轻士如此也合无自今以后论
才力则姑准改教犯操守则降调闲散不许概与教
职以混学宫亦补偏拯弊一事也伏乞敕下吏部覆
议上请俯赐施行臣等幸甚

 广文部艺文二

  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
按广文官制隶于国子监
  而以此为部名故录之)
   唐杜甫
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醉即骑马归颇遭官长骂
才名三十年坐客寒无毡赖有苏司业时时与酒钱
  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前人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
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文过
屈宋德尊一代常轗轲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
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
老同襟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
饮真吾师清夜沉沉动春酌檐前细雨灯花落但觉
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
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
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送陈仲孚赴天台教谕   元张伯淳
除书出紫微百里较增辉又趣横经去应如衣锦归
乡枌迷驿柳泮藻胜山薇问讯诸亲友秋高雁字稀
  曾教授赴韶州        范□
荔子红边五月初广文去住定何如报恩岂恋将军
马治盗聊迂太守车多近藤萝安吏舍少凭椒葛附
音书到官定有佳声荐瘴雨蛮烟细祓除
  送危伯明教授南归     王士熙
鲤鱼吹浪柳花香春水还乘日计航天外青藜归太
乙人间白发老文章疾风笔阵开生练细雨书坛校
底囊好为圣朝宣教铎育才取次进明光
  送蒙古教授郭受益归洛阳   陈樵
匹马金华道西风过雁初莼羹十里地菇米九秋余
齐语传声涩巴童问字疏汤汤清洛水旧学复何如
  送高罗谷赴德安教      王璋
水驿夜初寒风帆向德安青枫三楚路白首一儒官
梦泽尊前赋巫山雨外看未须嫌独冷兰菊政堪餐
  送吴月舟之湖州教授  葛逻禄乃贤
天涯作客少清欢剪烛裁诗强自宽江树暮云离思
远杏花春雨客寒乌程美酒临池酌画青山拄
笏看博士从来官独冷团团朝日照空盘
  送傅与砺广州教授     张惟敏
早来文采动公卿此日承恩出凤城万里舟行休惮
远故乡亲老得归荣路经梅岭香云湿潮落珠□瘴
海清纶阁日长思校理暂将余力训诸生
  送李教授之湖州      柯九思
水晶宫里寻春处天目山前看月时隔岸园亭俱可
爱旧时风物未全衰广文游宦诗如锦博士淹留鬓
欲丝欲谢君恩无寸补他年杜牧去应迟
  送李举人克明任教职    郑元佑
职教同时雨郎官等列星吴区都水监闽国道山亭
两地头逾白诸公眼为青身名金玉质文采凤凰翎
鼓枻辞江郡书入汉廷河山秋肃肃宫阙晓冥冥
夜月鸿遵渚秋风马在垧李峤初梦笔刘向老传经
棫朴材千尺菁莪翠一庭天边期中鹄囊底任枯萤
归路梅花发长歌为子听
  送徐文胜平江教授      聂镛
天书晓捧出金銮分教平江早拜官千里不堪明日
别一尊且尽此时欢官河岁暮冰犹合驿路天晴雪
欲残遥想传经讲堂罢风光先到杏花坛
  送徐教授晓山归武林     张简
三年言子邑寂寞鼓鸣琴官舍冷如水杏花春满林
化风敦薄俗清气集虚襟归去吴山下青青草正深
  送殷孝章之咸阳教谕    明秦约
西上长安跋涉劳三千里外朔风号地连渭水秦川
近山接终南泰华高故国□消龙虎气断碑犹打骆
驼膏一官莫笑儒林选曾捧琅函觐赭袍
  别张训导          范准
近识张夫子情深似故知何须鸡黍约已有鹿门期
此别五千里且论三百诗舟行在明发云树渺相思
  送孟潜阳先生教授邵武府学 尹昌隆
理棹辞京都之官越闽岭樵峰渺何许川涂邈修迥
霜雪岁暮繁朔风吹云冷严程既难滞别思当自领
清波漾寒色孤帆明夕景已过落星湾远望杉关境
横经守清秩郡教知独秉遐想诸生徒三席待开省
  送廖训导          王洪
客路腊初尽河桥冰向开言辞故人去遥逐早春回
江馆低烟柳山邮发野梅悬知问字者正忆子云才

 广文部名臣列传
  宋
  胡瑗
按宋史儒林传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以经术教授
吴中年四十余范仲淹荐授试秘书省校书郎仲淹
经略陕西辟丹州推官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
瑗教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先之虽盛暑必公
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
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庆历中兴太学
取其法着为令授国子监直讲瑗既居太学其徒益
众太学至不能容取旁宫舍处之礼部所得士瑗弟
子十常居四五既而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于家
  舒璘
按宋史本传璘字元质一字元宾奉化人补入太学
举干道八年进士两授郡教授不赴继为江西转运
使干办公事或忌璘所学望风心议及与璘处了无
疑间为徽州教授徽习顿异诗礼久不预贡士学几
无传璘作诗礼讲解家传人习自是其学盛丞相
留正称璘为当今第一教官司业汪逵首欲荐璘或
谓璘举员已足逵曰吾职当举教官舍斯人其谁先
卒剡荐之知平阳县
  王炎泽
按金华府志炎泽字威仲义乌人少嗜书稍长治举
子业有声乡邦闭门授徒绝口不言仕进者久之部
使者起为东阳常山二县教谕迁石峡书院山长所
至以善教称已而弃官归隐于家学者尊为南棱先
生炎泽待人一本于诚言论磊落无所隐蔽莫不敬
服为诸生讲说务推明大义不事支离穿凿为文简
质而主于理诗极浑厚而间出奇语不屑以雕刻求
工所著有南棱类□二十卷二子良玉常山教谕良
义乌训导
  元
  余岳
按瑞州府志岳号泗滨上饶人至元间为本路教授
学行修饬多士向风尝建仰高堂于学后购置官书
贮堂中仍严课试之条重小学之法而又考订丧服
之制厘正从祀之牌置具祭乐等器用学政为之一

  虞荐发
按无锡县志荐发字君瑞其先丹阳人性孝友处约
而好施口未尝言利宋德佑中避地无锡乐其风土
因家焉无锡学久废强起荐发为师招诸生讲说义
理士皆闻风而至时士人有田籍者官俾给驿传荐
发极言于上官得免为乡校官十余年未尝受廪禄
当路交辟不就归自号薇山学者因称薇山先生延
佑甲寅初行科举左丞许某董试江浙征之乃曰吾
所避者利禄耳今幸无是遂应命经拟问忠恕或引
天地忠恕以对阅者谓天地有忠恕耶乙其处荐发
曰此程子之说于是黜而复取者数人
  明
  徐原
按金华府志原字均善少从吴礼部游与吴沉童梓
为友博览群书以诗文名世所著有五经讲义强学
斋文集数卷洪武初取婺州与吴沉同命为训导历
主福建江西考试考之皇明政要及元纲目云太祖
改婺州为宁越府命知府王宗显开郡学延儒士叶
仪宋濂为五经师戴良为学正吴沉徐原为训导时
丧乱之余学校久废至是始闻弦诵之声
  赵谦
按明外史本传谦字撝谦余姚人早岁孤贫寄食山
寺即励志圣学闻金华郑四表学有根源往师之寻
考亭坠绪归而兀坐坞山万里阁博览经史尤精六
书之学洪武十二年诏儒臣修正韵谦应聘入都年
甫二十八诸儒嫉其立异以年少毁之乃授中都国
子典簿学士宋濂深惜之遣二子与游然亦莫能留
也明年又与僚友论事不合罢归家居十年侍郎侯
庸奏荐之太祖曰朕知之久矣将老其才而大用之
庸又言于皇太子太子曰吾识其人宋先生尝称之
然其所著书非静处不能就可令为教官会有忌谦
者乃以为琼山教谕琼山在南海外声教所不及谦
至作琼台布所著学范慨然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虽
将门子弟及蛮中荷戈之徒皆知向学由是文教大
兴居二年因进香入觐上其所著书诏下翰林看详
竟为寝阁寻卒于官年四十五四方学者莫不宗之
称之为考古先生
  袁时亿
按绍兴府志时亿东安人洪武末掌教诸暨先是学
官多辟用乡儒至时亿始从铨选具冠带备儒官之
仪而时亿深经术善文章喜诱进诸生孜孜不倦时
国法严峻人皆以田里为安驱之就学辄逃匿及时
亿至乃乐从之游时亿着忠臣孝子辅相守令等篇
与子弟论说谓得其义谨行之天下国家可几而理

  曹端
按明外史本传端字正夫渑池人自幼不妄言动师
事宜阳马子才太原彭宗古远有端绪举永乐六年
乡试明年以会试副榜授山西霍州学正善训诱诸
生翕然从化上官不敢以属吏临之居九年丧父服
阕调蒲州学正考绩至京蒲人霍人交章请复任以
霍人奏先至得允宣德九年正月卒于官年五十九
州人为罢市巷哭端所著有四书详说大极图通书
西铭释文孝经述解儒家宗统谱家规辑要存疑录
诸书学者称月川先生明世北方理学实自端倡之
  饶政
按安庆府志政字文质登永乐乙未进士明年奉敕
运江西粮三年竣役还朝同事十三人分别授御史
佥事政性高淡不乐仕进上章自陈曰臣粗通章句
冒窃科名才识迂疏不堪持宪愿授教职训诲生徒
上可其请先后四任寿昌肃藩罗山德安学博二十
年竟不迁官一时名臣如总宪张灿徐廷璋台省杨
瓒何□熊麟部郎陈善皆立雪政门者年八十归里
德安士林思之崇祀名宦
  冯芳
按宁波府志芳字德秀善属文通五经举永乐十五
年乡试仁宣朝始谒选时以皇太后命写楞严经千
卷择贡生善书者任之制云经完当与进士芳与焉
上章自劾曰臣以佛经授美官是以异端进也如名
教何昧死辞上笑曰腐举人与教职去遂授长寿训
导转洛阳教谕前后十八年竟不得迁尝自题其像
曰维岁戊申四十有六钦授师儒敬修弥笃正道自
持邪说罔惑程朱训垂幸以自淑所著有尚书补注
易传发明烬于火学者称为长寿先生从官号也
  朱旻
按苏州府志旻字希仁璲子年十九登正统甲子乡
荐将上春官别母母曰儿必顶进贤冠见吾旻跪受
教比试中乙榜念母命不冠不敢归遂谒选授诸暨
训导历浮梁迁昌平教谕天顺末围猎近郊前驱将
逼陵寝旻上疏谏以天寿诸陵列圣神灵式临法宜
安静而负羽之徒时有驰骤不无震摇上愕然戒有
司勿猎着为令后迁临川石首谕于山东河南陕西
三典文衡得人甚盛其门人王约按吴为立坊表之
  刘管
按广西通志管海阳人举人成化八年任横州学正
持身端谨训诲有方士皆督入号舍每日授书讲解
不怠率五鼓升堂背书至夜锁舍暗察其惰者而扑
之二鼓尽乃就寝诸生有梗教者系之明伦堂以示
惩时州守何尧中修学日亲至视工诸生曰盍去迎
之管曰修学有司职也各尽其职而已何迎焉坐讲
不辍一时文教大异捷秋试者辈出诸生贽礼不苟
受亦不苟辞积颇赢则遣人赍至广州市铜锡祭器
归酬于学在任八年归学者咸称之
  应璋
按明外史李沧传应璋字德夫由岁贡生历罗源教
谕启迪有方年九十卒学者称东白先生
  梁以蘅
按绍兴府志以蘅字仲芳新会人嘉靖丁未自庐陵
谕迁绍兴教授为人美丰仪寡言笑动止必有礼居
常恂恂若无能者及道义所关毅然必往即贲育弗
能挠也教诸生务敦实行颁示科条令中人皆可遵
诸生有窭甚不能婚丧者辄捐助之或抱冤抑必奋
往力救然约束甚严稍有违犯即高等贵胄必加诃
让不少假倘其知改又辄煦煦进之无终疾也以是
诸生得其喜则欣然以为荣得其怒则赧然不胜耻
其持身甚介一毫不妄取主试山东供帐馈赆一无
所受当路知其贤檄署县事亦坚辞不往曰越俎代
庖吾不能也每以母老乞归养当路不许久之迁知
连城甫阅岁竟弃官奉母人益高之去越三十年诸
生追思不已为勒石颂德焉
  王栋
按济南府志栋泰州人师事姚江门人王心斋得正
学嘉靖乙丑由乡贡训导泰安日以濂洛关闽之学
启迪诸生诸生久泥制举初不甚解因出所著古大
学解及一庵会语十二卷命诸生昕夕体验不数月
咸悦服佥曰庶不枉过此生岱下人士至今知言理
学者自栋始
  许效贤
按绍兴府志效贤字子官莆田人嘉靖中为新昌训
导喜诵说仁义论难经旨辨注疏异同津津不厌口
未尝言利视诸生贫者尤加意恤之岁时馈遗辄弗
受诸生有终丧而以币见者叹曰吾闻礼尚赗赙哀
有丧也吾未之能行而又有受于子乎亟麾去署县
事乃以赎金置学田若干亩其律己甚严而与人甚
恕人称长者去之日为立碑志思云
  吴俸
按济南府志俸字廉夫浙江黄岩人由选贡嘉靖间
为淄川教谕设为科条口授心印以造多士魏都宪
注公考云达材成德有人立白雪之门鱼跃鸢飞无
物缀红炉之点士之乐育以成者则有张仪部敬王
大理晓王太常教诸人创纂邑乘省制祭器修葺庙
庑购置书史暇则与邑荐绅赓烟和月兴会磅礡若
弗知身之落落下僚者任满致政归年八十许精神
不衰一日语子姓曰我有德在淄其身后之桐乡乎
遂端坐以逝淄人士闻之祀俸名宦祠中
  李汝桂
按济南府志汝桂泰安人总角笃志圣贤之学继闻
王阳明邹东廓良知慎独之旨久之有悟应隆庆己
巳贡训导广德迁安教谕献县士子皆瞿然顾化七
十解组而证修益力所著有教言讲余录训民俚言
八十无疾而逝鹾院题其墓曰明理学名儒泰山还
朴李先生墓
  蒋仕
按祁阳县志仕萧县人由明经任武昌府司训厉冰
蘗之操□矱弘笃引翼士类隆庆庚午迁祁学教谕
至即勤课诸生尤训以礼一切规例悉屏之所居布
袍蔬茹萧然物外客至或弟子横经必治具妻阎氏
躬自理之志与其夫冰壶相对体无完衣拮据中馈
无怨言明伦堂后崇冈相传宜种树仕至即捐赀筑
墙若干丈召人多植人亦翕然从之守宪毛汝贤闻
而嘉奖令立碑以纪其事祭器未营仕议欲贸铜铸
之悉所有不能办力与令张照言得助遂成祭器若
千士之贫困不能自立者捐俸金赈之又为请于学
台岁得支学田租若干石以周贫乏癸酉春督学姚
公试儒童取充弟子员几五十人例谒师有常礼仕
绝口不言但顺僚友意俟两司训纳贽如数即命迎
送释奠先师登堂画卯之明日汇诸生贽仪逐一散
还闻者叹服太守褒之寻迁南京武学教授
  杨以任
按江宁府志以任号维节江西人辛未成进士自以
学仕未优请改应天教授接引诸生实行月课一二
高年知名者忘分引交绝不以师长尊行自居诸生
贽礼尽为谢绝有序应补廪而贫者具券以往以任
挥去之立为申请绝不受谢日手一编吾讽咏不
分昼夜遂成瘵疾卒于南雍
  杨文伟
按广东通志文伟南海人万历十一年以贡训长乐
诚正端介诸生贫者捐俸济之有冤抑不平代白有
司委盘仓役从误持升斗秣马责追还之卒于任贫
不能贸棺诸生醵赙仍请于直指汪原恤之
  曾以诚
按广西通志以诚字惟豫苍梧人性严毅读书博涉
讲业不倦万历岁荐授平乐府训导以造就人才为
任选诸生英俊者辟别馆处之月分俸资其膏火程
士先德行后文艺讲业课文寒暑不辍偶一生素无
学行岁试幸列优等白督学竟不准饩以是人知砥
砺五年迁象州学正造士一如平乐
  徐应亨
按广东通志应亨字伯阳兰溪人崇祯二年由举人
署增城教谕性笃孝奉母之官甫入署母忽思家遂
上书求去诸生诣其母前群相慰留乃止居常问寝
视膳虽公事不废其教人以孝为本阐明经学多前
人所未发来学者辄却其修脯又尝出餐钱以修祭
器并补邑志之缺暇则集缙绅及诸生之能诗者日
相倡和于声利泊如也在增着有罗浮集南越集人
传诵之稍迁巴州守卒

 广文部杂录
鼠璞唐元宗爱郑虔之才以不事事为置广文馆以
虔为博士而无曹司杜甫诗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
先生官独冷非以学馆为冷及以登台省为进用盖
言诸公日趋局独广文无职掌耳今以教导之职为
冷官意正相反广文馆与四门太学国子并列亦郡
文学之职
紫薇诗话未改科已前有吴俦贤良为庐州教授尝
诲诸生作文须用倒语如名重燕然之勒之类则文
势自然有力庐州士子遂作赋嘲之云教授于庐名
俦姓吴大段意头之没全然巴鼻之无
春明梦余录明初重学官之选往往取耆儒宿学以
充后科目法行取举人登副榜者选授凡国家推选
坊局纂修典籍会试校文必与焉其经保荐及九载
处优考者类得授翰林院科道部漕官于陟升无等
故廷臣荐士以起家学官为美谭后久刓弊师儒之
职益轻副榜举人不屑就而贡生年老迈与贫困甚
者乃甘心焉因取充位精力倦于鼓舞而学术纰缪
无能为诸生光于奔走有司结富豪以苟得而于月
考课及上下三等簿率以赀不复问所能盖冗□甚

日知录元仁宗时方以科举取士虞集上议曰师道
立则善人多今天下学官猥以资格授强加之诸生
之上而名之曰师有司弗信也生徒弗信也如此而
望师道之立能乎今莫若使守令求经明行修为成
德之君子者身师尊之以教于其郡邑其次则求夫
操履近正而不为诡异骇俗者确守先儒经义师说
而不敢妄为奇论者众所敬服而非乡愿之徒者其
次则取乡贡至京师罢归者当今之世欲求成德之
人如上一言者或不可遽得若其次之三言则十室
之邑必有忠信亦未至乏才也而徒用其又次之一
言则亦不过以资格授之而耄鄙之夫遂以学官为
糊口之地教训之员名存而实废矣
明初教职多由儒士荐举景泰二年始准会试不中
式举人考授天顺三年十二月庚申建安县老人贺
炀言朝廷建学立师将以陶镕士类奈何郡邑学校
师儒之官真材实学者百无二三虚糜廪禄猥琐贪
饕需求百计而受业解惑莫措一辞师范如此虽有
英才美质何由而成至于生徒之中亦往往玩愒岁
年佻达城阙待次循资滥升监学侵寻老耋授以一
官但知为身家之谋岂复有功名之念是则朝廷始
也聚群鸮而饮啖终也纵群狼以牧人苟不严行考
选则人才日陋士习日下矣上是其言命巡按御史
同布按二司分巡官照提调学校例考之
太仓陆世仪言今世天子以师傅之官为虚衔而不
知执经问道郡县以簿书期会为能事而不知尊贤
敬老学校之师以庸鄙充数而不知教养之法党塾
之师以时文章句为教而不知圣贤之道儇捷者谓
之才能方正者谓之迂朴盖师道至于今而贱极矣
即欲束修自厉人谁与之如此而欲望人才之多天
下之治不可得矣又言凡官皆当有品级惟教官不
当有品级亦不得谓之官盖教官者师也师在天下
则尊于天下在一国则尊于一国在一乡则尊于一
乡无常职亦无定品惟德是视若使之有品级则仆
仆亟拜非尊师之礼矣至其冠服亦不可同于职官
当别制为古冠服如深衣幅巾及忠靖巾之类仍以
乡国天下为等庶师道日尊儒风日振而圣人之徒
出矣按宋史黄祖舜言抱道怀德之士多不应科目
老于韦布乞访其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
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
是亦乡举里选之意而朱子亦云须是罢堂除及注
授教官请本州乡先生为之年未四十不得任教官
昔人之论即已及此
盂县志曰高皇帝定天下诏府卫州县各立学置师
一人或二人必择经明行修者署之有能举其职而
最书于朝者或擢为国子祭酒及翰林侍从之职英
宗以后始着为令府五人州四人县三人例录天下
岁贡之士为之间有由举人进士除授者而其至也
州县长官及监司之临者率以簿书升斗之吏视之
而不复崇以体貌是以其望易狎而其气易衰即有
一二能诵法孔子以师道闻而得荐擢者亦不过授
以州县之吏而止其取之也大滥其待之也太卑而
其录之也太轻无怪乎教术之不兴而人才之难就

士风之薄始于纳卷就试师道之亡始于赴部候选
梁武帝所谓驱迫廉撝奖成浇竞者也有天下者能
反此二事斯可以养士而兴贤矣

 广文部纪事
礼记王制命乡简不帅教者以告耆老皆朝于庠元
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

此庠谓乡学也

习射上
功在州学习乡上齿在党学初时耆老会于庠学乃
择元日就州学习射即党学习乡习射习乡各在一
处也
汉书韩延寿传延寿守颍川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
执俎豆
后汉书寇恂传恂为汝南太守修乡校教生徒聘能
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
李忠传忠建武六年迁丹阳太守以丹阳越俗不好
学乃为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
慕之
任延传延为武威太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
诣学受业复其徭役章句既通悉显拔荣进之郡遂
有儒雅之士
续汉书明帝永平十年幸南阳召校官弟子作雅乐
奏鹿鸣帝自御埙篪和之以娱嘉宾
魏志高柔传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博士执经
柔上疏曰汉永陵迟礼乐崩坏太祖初兴愍其如此
在于拨乱之际并使郡县立教学之官高祖即位遂
阐其业兴复辟雍州立课试于是天下之士复闻庠
序之教亲俎豆之礼焉
隋书潘徽传徽为州博士秦孝王俊闻其名召为学

唐书郑虔传虔天宝初为协律郎集缀当世事着书
八十余篇有窥其□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
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元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
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
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
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

常衮传衮为福建观察使始闽人未知学衮至为设
乡校使作为文章亲加讲导与为客主钧礼由是俗
一变岁贡士与内州等后闽人春秋配享衮于学宫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守苏州首建郡学聘胡瑗为师
瑗立学规良密生徒数百多不率教仲淹患之纯佑
尚未冠辄自入学齿诸生之末尽行其规诸生随之
遂不敢犯自是苏学为诸郡最
胡瑗传瑗范仲淹经略陕西辟丹州推官以保宁节
度推官教授湖州瑗教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
先之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
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
人庆历中兴太学下湖州取其法着为令
常安民传安民选成都府教授与安惇为同僚惇深
刻奸诈尝偕谒府帅辄毁素所厚善者安民退谓惇
曰若人不厚于君乎何诋之深也惇曰吾心实恶之
姑以为面交耳安民曰君所谓匿怨而友其人乃李
林甫也惇笑曰直道还君富贵输我安民应之曰处
厚贵天下事可知我当归山林岂复与君校是非耶
第恐累阴德尔后惇贵遂陷安民而惇子坐法诛死
如安民言
神宗本纪元丰二年正月甲午京兆府学教授蒋夔
乞以十哲从祀孔子从之
颜复传复为起居郎请择经行之儒补诸县教官凡
学者考其志业不由教官荐不得与贡举升太学
徐积传积为楚州教授每升堂训诸生曰诸君欲为
君子而劳己之力费己之财如此而不为犹之可也
不劳己之力不费己之财何不为君子乡人贱之父
母恶之如此而不为可也乡人荣之父母欲之何不
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
不为君子者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
善如此而不为小人者未之有也闻之者敛□敬听
居数岁使者交荐之转和州防御推官
邹浩传浩第进士调扬州颖昌府教授吕公着范纯
仁为守皆礼遇之纯仁属撰乐语浩辞纯仁曰翰林
学士亦为之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
纯仁敬谢
李昭□传昭□擢进士第徐州教授守孙觉深礼之
每从容讲学及古人行己处世之要相得欢甚
李朴传朴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佑太后不当废处
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
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却扫编范忠宣公守许昌邹侍郎志完为教授尝因
宴集吏请乐语公命邹为之邹辞以为备官师儒而
为乐语恐非所宜公深引咎谢焉自是大相知元符
中邹以谏官论立后事由是知名然世所传疏其辞
诋讦盖当时小人伪为之以激怒者也其子柄后因
赐对首辨此事且缴元疏副本上之诏以付史馆予
尝得见之缓而不迫熏然忠厚之言也
宋史徽宗本纪崇宁二年六月庚申诏元符末上书
进士类多诋讪令州郡遣入新学依大学自讼斋法
候及一年能革心自新者许将来应举其不变者当
屏之远方
薛弼传弼调杭州教授初颁五礼新书定着释奠先
圣误用下丁弼据礼是正州以闻诏从其议
陈公辅传公辅政和三年上舍及第调平江府教授
朱□方嬖幸当官者奴事之公辅绝不与交□有兄
丧诸生欲往吊公辅不予告□不悦讽权要移公辅
越州
谭世绩传世绩第进士教授郴州时王氏学盛行世
绩雅不喜或问之曰说多而屡变无不易之论也置
其书不观
墨庄漫录中表钱渻子全穆父之孙蒙仲之子三岁
丧父自少刻苦能立好学有节操何榜登科即丁
母艰及第十余年未尝到官试中学宫除济南府教
授车驾驻跸扬州有荐权国子博士者始入局参谒
长贰方茶疾作仆地舆归一夕而殂竟无一日之禄
惜哉命薄如此可为奔求躁图之戒
宋史林勋传勋贺州人政和五年进士为广州教授
建炎三年八月献本政书十三篇言国家兵农之政
率因唐末之故今农贫而多失职兵骄而不可用是
以饥民窜卒类为盗贼宜假古井田之制使民一夫
占田五十亩其有羡田之家毋得市田其无田与游
惰末作者皆驱之使为隶农以耕田之羡者而杂纽
钱谷以为十一之税宋二税之数视唐增至七倍今
本政之制每十六夫为一井提封百里为三千四百
井率税米五万一千斛钱万二千缗每井赋二兵马
一匹率为兵六千四百人马三千四百匹岁取五之
一以为上番之额以给征役无事则又分为四番以
直官卫以给守卫是民凡三十五年而役使一遍也
悉上则岁食米万九千余斛钱三千六百余缗无事
则减四分之三皆以一同之租税供之匹妇之贡绢
三尺绵一两百里之县岁收绢四千余匹绵三千四
百斤非蚕乡则布六尺麻二两所收视绢绵率倍之
行之十年则民之口算官之酒酤与凡茶盐香矾之
榷皆可弛以予民其说甚备书奏以勋为桂州节度
掌书记
高登传登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
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
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耳
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
胡宪传宪赐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添差建州教授
宪犹不屈太守魏矼遣行义诸生入里致诏且为手
书陈大义开譬甚力宪不得已就职日与诸生接训
以为己之学闻者始而笑中而疑久而观其所以修
身事亲接人者无一不如所言遂翕然悦服郡人程
元以笃行称龚何以廉节着皆迎致俾参学政学者
自是大化
杜莘老传莘老绍兴间第进士以亲老不赴廷对赐
同进士出身授梁山军教授从游者众秦桧死魏良
臣参大政莘老疏天下利害以闻良臣荐之主管礼
兵部架阁文字
贵耳集杨诚斋帅某处有教授狎一官妓诚斋怒黥
妓之面押往谢辞教授是欲愧之教授延入酌酒为
别赋眼儿媚鬓边一点似飞鸦莫把翠钿遮三年两
载千撋百就今日天涯杨花又逐东风去随分落谁
家若还忘得除非睡起不照菱花杨诚斋得词方知
教官是文士即举妓送之
宋史傅伯成传伯成试中教官科授明州教授以年
少嫌以师自居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
王蔺传蔺干道五年擢进士第为鄂州教授四川宣
抚司干办公事除武学谕孝宗幸学蔺迎法驾立道
周上目而异之命小黄门问知姓名由是简记迁枢
密院编修官
章□传□调道州教授作周敦颐祠会宜章寇为乱
郡僚相继引去□独留寇平郡守以功入为郎奏□
有协赞之功可大用乃召对除太学录
王信传信添差温州教授郡饥疫议遣官振救之父
老愿得信任其事守不欲以烦信请益力信闻之欣
然为行遍至病者家全活不可胜记
玉照新志干道中赵渭磻老为临安尹时巨珰甘升
权震一时有别墅在西湖惠照寺西地连郡之社坛
升欲取以广其圃磻老欣然领命有州学教授者入
议状以谓戎祀国之大事岂可轻徇阍寺之欲易不
屋之祭耶力争之卒不能夺而止忘其姓名或云石
斗陆九渊未知孰是焉
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四年二月乙亥幸武学谒武成
王庙监学官进秩一等
赵方传方授大宁监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
诱之人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
楼钥传钥试教官调温州教授为敕令所删定官修
淳熙法议者欲降太学释奠为中祀钥曰乘舆临幸
于先圣则拜武成则肃揖其礼异矣可钧敌乎改宗
正寺主簿
危稹传稹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
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
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
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
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
谕改太学录明年迁武学博士
李燔传燔中绍熙元年进士第授岳州教授未上往
建阳从朱熹学熹告以曾子弘毅之语且曰致远固
以毅而任重贵乎弘也燔退以弘名其斋而自儆焉
至岳州教士以古文六艺不因时好且曰古之人皆
通材用则文武兼焉即武学诸生文振而识高者拔
之辟射圃令其习射廪老将之长于艺者以率偷惰
以祖母卒解官承重而归改襄阳府教授复往见熹
熹嘉之凡诸生未达者先令访燔俟有所发乃从熹
折衷诸生畏服熹谓人曰燔交友有益而进学可畏
且直谅朴实处事不苟他日任斯道者必燔也熹没
学禁严燔率同门往会葬视封窆不少怵及诏访遗
逸九江守以燔荐召赴都堂审察辞再召再辞郡守
请为白鹿书院堂长学者云集讲学之盛他郡无与
比除大理司直
郑清之传清之调峡州教授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
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
拜且曰他日愿以二子相累湖北茶商群聚暴横清
之白总领何炳曰此辈精悍宜藉为兵缓急可用炳
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
洪咨夔传咨夔嘉定二年进士授如皋主簿寻试为
饶州教授作大冶赋楼钥赏识之授南外宗学教授
以言去
李韶传韶调南雄州教授校文广州时有当国之亲
故私报所业韶却之调庆元丞相史弥远荐士充学
职韶不与袁燮求学宫射圃益其居亦不与燮以此
更敬韶
吴昌裔传昌裔调眉州教授眉士故尚苏轼学昌裔
取诸经为之讲说祠周惇颐及颢颐载熹揭白鹿洞
学规仿潭州释奠仪簿正祭器士习丕变制置使崔
与之荐之改知华阳县
唐璘传璘调瑞州学教授用白鹿洞教法崇礼让后
文艺士翕然知向
徐鹿卿传鹿卿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
宗之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
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
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先是周
惇颐程颢与其弟颐皆讲学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
理义之学复明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
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
皆毁惟学宫免曰是无挠我者辟福建安抚司干办
公事
贵耳集曹友闻凤州人为天水军教授有学识时当
可乃天水巨室辛卯冬闻寇深入天水守倅弃城不
守时当可籍家丁推友闻为主守城李说斋作帅知
其事实写旗赠之曰状元及第三年有教授提兵四
海无后战死于大安军鸡翁关此丙申年也
宋史徐霖传霖淳佑四年试礼部第一知贡举官入
见理宗曰第一名得人嘉奖再三登第授沅州教授
时宰相史嵩之挟边功要君植党颛国霖上疏历言
其奸深之状以为其先也夺陛下之心其次夺士大
夫之心而其甚也夺豪杰之心今日之士大夫嵩之
皆变化其心而收摄之矣且其变化之术甚深非章
章然号于人使之为小人也常于善类择其质柔气
弱易以夺之者亲任一二其或稍有异己则潜弃而
摈远之以风其余彼以名节之尊不足以易富贵之
愿义利之辨亦终暗于妻妾宫室之私则亦从之而
已疏奏见者吐舌为霖危之未几嵩之匿父丧求起
复君子并起而攻之上大感悟丞相范锺进所召试
馆职二人上思霖之忠亲去其一易霖名
朱貔孙传貔孙淳佑四年进士授临江军学教授丞
相史嵩之闻貔孙名欲致之馆下以禄未及亲辞
刘愚传愚弱冠入太学有声侍御史柴瑾祭酒颜师
鲁博士林光朝深器重之瑾每奏对称上意则曰臣
客刘愚为臣言师鲁尝奏愚行艺上记曰此向者柴
瑾所荐也上舍释褐居第一调江陵府教授早晚为
诸生讲说同僚相率以听愚益谦下与叶适项安世
讲论不倦每以隐居学道为乐岁满帅王蔺致书剡
辟固辞贫不能归外移安乡县令
黄师雍传师雍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
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
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
之至阙以其学最闻
老学庵笔记三舍法行时有教官出易义题云干为
金坤又为金何也诸生乃怀监本易至帘前请云题
有疑请问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
试固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诸
生徐出监本复请曰先生恐是看了麻沙本若监本
则坤为釜也教授皇恐乃谢曰某当罚即输罚改题
而止然其后亦至通显
晏安恭为越州教授张子韶为佥判晏美髯人目之
为晏胡一日同赴郡集晏最末至张戏之曰来何晏
乎满座皆笑
过庭录昝昌洪道为许学正钤束诸生严甚轻薄者
苦怨之昝他适书所居壁云某日某上谒良输先军
昝归不解徐绎之盖连姓而言乃短舌者之詈言也
元史赵与传与宋宗室子尝登进士第为鄂州
教授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既渡江与率其宗人
之在鄂州者诣军门上书力陈不嗜杀人可以一天
下且乞全其宗党后伯颜朝京师世祖问宋宗室之
贤者伯颜首以与对十三年秋九月遣使召至上
京幅巾深衣以见言宋败亡之故悉由误用权奸词
旨激切令人感动世祖念之即授翰林待制
李谦传谦为东平府教授生徒四集累官万户府经
历复教授东平先时教授无俸郡敛儒户银百两备
束修谦辞曰家幸非甚贫者岂可聚货以自殖乎翰
林学士王盘以谦名闻召为应奉翰林文字
遂昌杂录金华三胡先生长诚仲次穆仲次汲仲石
塘人也最知名诚仲子无咎已殁穆仲子孔章今为
吴郡经师汲仲子千里家建昌石塘先生以崔中丞
荐世祖顾问所答不称旨出为扬州路儒学教授师
道甚严继除建昌教权录事司程雪楼学士家遗漏
先生捕其子坐罪不贷由是人惮之后除台州临海
簿
辍耕录至元间宋文丞相有子出为郡教授行数驿
而卒人皆作诗以悼之闽人翁某一联云地下修文
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独为绝唱
元史孔思晦传思晦至大中举茂才为范阳儒学教
谕延佑初调宁阳学先是两县校官率以廪薄不能
守职而思晦以俭约自将教养有法比代去学者皆
不忍舍之
张起岩传起岩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
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
县尹吾属何患焉
休宁县志黄求心名麟至治间居教职时有问宣圣
生是几年求心以诗答云宣尼庚戌育尼山甲子于
今三十三功业贤于尧舜远声名直与地天参上源
河洛开洙泗下派周程接晦庵道统昭昭垂万世无
分西北与东南
武进县志陈文杰授庆元儒学正至则浙东帅重之
俾二子从二子挟贵胄无弟子礼又群苍头臂鹰鹞
日蹂躏无度文杰麾苍头去弗听乃扑教二子曰吾
授堂帖一通班官耳义犹天子命天子有圣旨诸王
驸马不得扰学校汝敢是乎因夺一大鹰纵之苍头
走白其帅帅怒呼文杰众为惧止之文杰曰吾有圣
旨在竟诣帅帅诘曰纵鹰有之乎文杰曰鹰不纵帅
有罪具言云云帅竦立曰是爱吾也遣苍头出谢既
辟为其掾一郡大惊满考除本学教授
玉堂漫笔金陵陈先生遇字中行自少笃学仕元为
温州路学教授时兵乱弃官归隐闲居一室署曰静
诚每夙兴焚香叩天愿生圣主以救世我太祖克金
陵南台侍御史秦元之荐于上即日召见与语大悦
称先生而不名
蒲圻县志柳润民洪武十五年任蒲圻教谕根究理
性开设科条肇兴文教十八年敕天下府州县学各
举明经一人润民首荐王允茂以得人称
明外史程济传济洪武末为岳池教谕岳池去朝邑
数千里或见济常在朝邑而治岳池学事不废建文
初上书言某月某日北方兵起朝廷谓非所宜言逮
至京将杀之济入见仰面大呼曰陛下幸囚臣臣言
不验死未晚乃下之狱已而燕兵起帝乃释济
魏骥传骥永乐中以进士副榜授松江府学训导督
课精勤每夜分自携茗粥劳问诸生诸生皆感激自
奋多成就者
彭勖传勖永乐十二年举进士以亲老乞近地便养
除南雄府教授学舍后故有女祠数现光怪异时学
官弟子率祷祀以为常勖至命撤而焚之
菽园杂记巡抚周文襄初至昆山甫登岸盛怒挞一
人儒学教谕朱冕叱皂隶令止进白公曰请姑息怒
至衙门治之可也公从之至寓府入见后召冕问故
对曰下车之初观瞻所系恐因怒伤人累盛德耳公
谢之未几太仓开设卫学公奏保冕为教授且语二
卫武职云吾为尔子弟得一良师宜隆重之
古穰杂录魏文靖为松江训导汲汲成就人材诸生
在学者候至更携茶往视之见书声者供茶一瓯至
三更携粥以往尚有诵者供粥一碗如此者亦不频
数间一行之士子感激
明外史金贲亨传贲亨举正德九年进士请改学官
乃除扬州教授举行四礼修释奠仪新乐舞黜乡贤
冒祀及援例入监者上下严惮
戴珊传珊父冔由乡举官嘉兴教授有学行富人数
辈遣其奴子入学冔不可则赂上官强之冔执愈坚
遂见忤坐他事去
曹祥传祥举乡试念母老就建阳训导迁淮安教谕
集诸生贫者百人饮食之相与讲学课文规以古谊
访弗率者鸣鼓罪之督学副使邵锐独贤祥举以风
八闽
程传授景州学正训士务砥名节上官重之命
主瀛州书院遴十八庠弟子从之学嘉靖初充浙江
乡试考官以母忧去服阕补唐州迁松江府教授蹈
履绳墨以身为鹄御史行部视学一生于讲末致颂
美获纸倍他人恶其佞俟御史出取纸散于他人
斥责之
龚起凤传起凤授定州学正起凤本以贫仕乃不受
诸生赠遗资月俸自给河南聘为试官监临御史颜
鲸欲循故事考第之起凤曰以师聘而以弟子试何
居不受考鲸不悦抑为同考官比阅卷士皆从外帘
取起凤怒曰外帘得士内帘何为数与鲸争鲸心异
之颇与商甲乙自是两人顾为知己
阎禹锡传禹锡会试乙榜除昌黎训导闻母讣徒步
奔归庐墓侧被旌闻薛瑄讲濂洛之学慕之偕同邑
白良辅往受业得其指要考功员外郎开州纪振贤
之荐为其州训导从学者如市州人士化之有不率
辄惭曰吾无以见阎先生
宝庆府志李珍嘉靖时为武冈训导时父年七十有
八祖年九十有五一日家人至询二翁动定遂解组
归人高其行
驹阴冗记嘉靖壬辰天下选贡之士就教职试礼部
者一百人时六月壬寅也是日雨尚书桂洲夏公言
为诗一律云凉雨□前老鹤鸣广堂长日试诸生秋
风桂阙飞腾意春水鱼龙变化情须信朱衣能指点
未论藻鉴尽分明圣朝雅重师儒职莫使苏湖独擅
名侍郎未斋顾公鼎臣甘泉湛公若水吏部尚书诚
斋汪公鋐和焉夏公命诸生皆和诸生各以诗进公
谕曰子辈虽以贡来实无异于科甲故吾诗中秋风
桂阙飞腾意春水鱼龙变化情道其实也子辈勉之
盖自礼部考试以来未有以诗慰勉诸生者诸生亦
未有人人能和者今日亦一奇事也盍相与传之名
之曰南宫试士倡和录遂合赀授之梓时传播甚广
初六部及翰林诸公俱有和欲并入梓夏公谓恐漫
衍止取本部及诸生之作者示师生之义也取诚斋
公之作者以诸生人铨选亦门下士也
宝庆府志徐南凤嘉靖时任城步教谕正直不阿明
伦堂鼓自鸣为文祭之乃息人谓至诚感神
大冶县志屠希曾嘉靖四十三年任大冶掌教长于
诗学善草书斋居日津津吟咏尝扁师模以儆曰师
乎师乎士也之模尔或不淑云如之何
松江府志徐常吉嘉靖四十三年乡荐万历初署上
海教谕以师道自任为人清介常白郡守脱人于死
其人以千金报常吉怒曰多财为患害以田宅婢仆
致狱讼杀身者众矣胡为载祸相赠也麾金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