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九曜斋笔记

  作者:清  惠栋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九曜斋笔记》 清 惠栋


●卷一

◎三老《前书。高祖纪》:“二年,举民间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以十月赐酒肉。”《後汉。百官志》曰:“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续汉书。礼仪志》注:“《孝经援神契》曰:”尊三老者,父象也。谒者奉几,安车软轮,供绥执事五更,宠以度,接礼交容,谦恭顺貌。‘宋均曰:“三老,老人知天、地、人事者。奉几,授三老也。安车,坐乘之车。软轮,蒲裹轮。供绥,三老就车,天子亲执绥授之也。五更,老人知五行更代之事者。度,法也。度以宠异之也。’应劭《汉宫仪》曰:”三老、五更,三代所尊也。安车软轮,送迎至家,天子独拜于屏。三者,道成于天、地、人。老者,久也,旧也。五者,训于五品。更者,五世长子更更相代,言其能以善道改更己也。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完具。‘臣昭案:桓荣五更,后除兄子二人补四百石,则荣非长子矣。蔡邕曰:“五更,长老之称也。”《礼仪志》曰:“养三老、五更之仪,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也(卢植《礼记》注曰:”选三公老者为三老,卿大夫中之老者为五更,亦参五之也。“)。皆服都大袍单衣,皂缘领袖中衣,冠进贤,扶玉杖。五更亦如之,不杖。皆齐于太学讲堂(《月令章句》曰:”三老,国老也。五更,庶老也。“)。其日,乘舆先到辟雍礼殿,御坐东厢,遣使者安车迎三老、五更。天子迎于门屏,交礼,道自阼阶,三老升自宾阶。至裨阶,天子揖如礼。三老升,东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祝鲠在前,祝噎在后。五更南面,公进供礼,亦如之。明日,皆诣阙谢恩,以见礼遇大尊显故也。”谯周《五经然否》曰:“汉初,或云三老答天子拜。遭王莽之乱,法度残阙。汉中兴,定礼仪,群臣欲令三老答拜。城门校尉董钧驳曰:”养三老,所以教事父之道也。若答拜,是使天下答子拜也。’诏从钧议。“谯周论之曰:”礼,尸服上服,犹以非亲之故答子拜,士见异国君亦答拜,是皆不得视犹子也。“虞喜曰:”且据《汉仪》,于门屏交礼,交礼即答拜。中兴谬从钧议,后革之,深得其意。“

  ◎飨礼《说文》曰:“飨,乡人饮酒也。”家君曰:“乡人饮酒谓之飨,然则乡饮酒即古之飨礼。先儒谓飨礼已亡,非也。”

  ◎频烦《汉书》曰:“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瑞之意。”师古曰:“郑重,谓频烦也。”杜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亦谓郑重之意。或以频烦为频数之频,古无是训,近俗有之。

  ◎说文《说文》所引诸说,上自孔子,下及两汉,共二十八人。孔子说、庄王说、韩非说、左氏说、淮南王说、司马相如说、董仲舒说、卫宏说、扬雄说、京房说、刘歆说、杜林说、贾侍中说、桑钦说、傅毅说、官溥说、谭长说、王育说、尹彤说、张林说、黄颢说、周盛说、逯安说、欧阳乔说、宁严说、爰礼说、徐巡说、庄都说、张彻说。贾侍中者,贾逵也。许慎从逵受古学,故举其官名。

  ◎借倩之倩陆放翁言:“昭德诸晁谓婿为借倩之倩,近世方讹为倩盼之倩。予幼小不能扣所出,至今悔之。”案:《方言》云:“东齐之间,巩谓之倩。”郭氏注云:“言可借倩也。”放翁岂未之见耶?

  ◎辇酌宫姚令威曰:“宇文修有一古鼎,款识云:”辇酌宫‘。“案:辇酌《汉书》作莲勺,注:”音辇酌(古莲辇同音),县名,在栎阳,去长安七十余里。“《汉书》及《黄图》、《旧事》、《宫阁名》诸书皆不云莲勺有宫,博物如欧、刘,皆不能详。《钟鼎款识》载刘原父所藏《莲勺炉铭》云:”莲勺宫铜一斗鼎,下条重四斤十两。五凤三年正月己丑工渭城徐安守属定昌造。“此又一莲勺宫炉也,并载之以俟博雅。

  ◎大尚书《隋书。经籍志》:“《政论》六卷、《四人月令》一卷,汉大尚书崔撰。”案:东汉有尚书令、仆、丞、郎,不称大尚书,《汉刘宽碑》阴有:“大尚书河南张祗,字子戒。”又《山阳太守祝睦碑》云:“辟司空府北军中候,拜大尚书、仆射。”洪适《隶续》曰:“以其长于诸曹,故加大以别之。”

  ◎三商汉《册礼鉴铭》曰:“吾作明镜,幽炼三商,周列典祀,配像万强。”徐献忠曰:“古之冶镜,取金气盛而炼以三载或三月,以《周易》乾坤五五之数,故曰三商。”余案:《士昏礼》郑《目录》曰:“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贾公彦曰:“商是商量漏刻之名,鉴诸阴类,炼之昏夜,故云幽炼。”徐氏之说殊不足据。商,《释文》音嫡,《鉴铭》与强协,则读为商量之商。先王父有句:“坐听三商玉漏移。”或据《释文》谓不当读平声,余据《鉴铭》以答之,或不能难。夏文庄《莲漏铭》:“五夜宵三商定夕。”亦读平声。苏子美云:“三商而眠,高舂而起。”则读为嫡。

  ◎侍中相书《占气杂要》曰:“气如连珠入阙门,为侍中。”

  ◎对番《东宫旧事》曰:“守钥四人,对番上下,东宫门钥在中庶子坊。”

  ◎蔺相《费凤别碑》云:“司马慕蔺相,南容复白圭。”

  ◎五业《汉督邮斑碑》:“啧(赜。)意五业,遂悉包之。握枢运棋,要道氏(是。)综。”五业,谓五经也。《魏略》:“乐详少好学,五业并授。”刘表时有五业博士宋衷。

  ◎更老取首妻《国三老袁良碑》云:“群司以君父子俱列三台,夫人结发,上为三老。”案:“应劭《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完具。“则结发者,首妻也。周泽为三老,有太常妻。《华阳国志》:张霸为五更,其妻司马敬检前妻子女。则知当时有不尽取首妻者矣。或疑霸为五更,前妻尚在。案:霸本传云:”当为五更,会疾卒。“明其时有后妻矣。《独行传》:”李充为国三老,充少出妻。“所未详也。

  ◎内艰《南史》:司马年十二,丁内艰。

  ◎三命赵岐《孟子注》云:“命有三名:行善得善曰受命;行善得恶曰遭命;行恶得恶曰随命。”《仲秋下旬碑》云:“三命缩赢。”《严碑》云:“经说三命,君获其央。”经说者,《孝经》说也。案:《孝经》纬《援神契》曰:“命有三科:有受命以保庆;有遭命以谪暴;有随命以督行。受命,谓军筹也;遭命,谓行善而遇凶也;随命,谓随其善恶而报之。”郑康成《祭法注》云:“司命主督察三命。”洪氏跋《下旬》云:“三命,尝选贡也。”王懋以为即阴阳家五星三命之说。皆误(央,中也。君获其中,谓遭命也)。

  ◎扶风予家出自扶风,始祖文林阁学士吉甫公,讳元,尹和靖高弟也。少有知人鉴,识岳武穆于微贱。吉甫公当宋徽、钦、高三朝,以直节闻。初以劾朱π花石纲事忤蔡京,削籍归。后扈高宗驾如临安,复忤秦桧,以病乞身,卜居湖州之大全港。闻武穆死,不食七日而卒。盖悲二圣之不复,若将殉焉者也。夫惠子为唐之高士,吉甫为宋之名臣,而史皆不载,惜哉(大昕案:文林阁学士,宋时无此官名,谱牒所载,未可信)。

  ◎惠姓《广韵》:“惠姓出琅琊周惠王之后,梁有惠施。予案:乐史《太平寰宇记》:”惠氏有二望:一为琅琊,一为扶风。琅琊者,《三国志。袁术传》所云‘琅琊惠衢’是也。扶风者,《西京杂记》所云‘长安惠庄’是也。“惠施,梁相,见《庄子》。惠盎,见《吕氏春秋》,战国人。(高诱曰:”惠盎,宋人,惠施族也。“)惠氏不显于六朝,略见于唐,著于宋。少陵有《送惠二过东溪诗》云:”空谷滞斯人。“又云:”黄绮未称臣。“又《幽人诗》云:”往与惠询辈,中年沧洲期。“注家以为询即其名,乃盛唐高士也(旧泣:惠苟,谓惠昭、荀珏)。司空图《一鸣集》有《与惠生书》,当晚唐时。洪氏《隶续》云:”《晋铜漆盘款识》今在宜兴惠公襄家。“孙仲觌《大全集》有《与惠彦和书》数十通,彦和亦宜兴人。余家《族谱》所不载,疑琅琊之裔。《族谱序》称:”汉有交州刺史惠乘众。“《汉书》所未载,未知何据。

  《颜氏家训》曰:“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则六朝惠氏有官典签者矣。

  ◎哀江南赋《哀江南赋》云:“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近代注此赋者,如吴江叶氏(舒崇)、昆山徐氏(炯)皆不详所出。余谓此指晋公子重耳也。重耳过曹,曹共公闻其骈肋,欲观(句),其躲浴(句),薄而观之(句)。《诗序》言“共公远君子而近小人”,故其时作诗者刺之云:“彼其之子,三百赤芾。”又云:“荟兮蔚兮,南山朝齐。婉兮娈兮,季女斯饥。”其后,重耳复国,伐曹,数之以不用僖负羁(远君子),而乘轩者三百人(近小人)。乘轩者三百,即《诗》所云“三百赤芾”是也(服虔注《左传》亦云)。重耳出亡,自曹而卫、而宋、而齐、而楚。楚成王乃送之秦。“畏南山之雨”,《诗》所云“南山朝齐”是也。“忽践秦庭”,借用申包胥立于秦庭语,其实皆重耳一人之事。注赋者泥于包胥一事,遂分二句为两义矣。赋又云:“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南山、东海,秦庭、周粟,指南北朝而言,乃子山亲历之事也。

  ◎清慎勤《古夫于亭杂录》云:“清、慎、勤三字,本吕本中居仁《官箴》语。”予案:已见李秉《家诫》。

  ◎汉张华博物《古夫于亭杂录》云:“东汉末有议郎张华,与蔡邕同以博物著,在茂先前。今人止知茂先著《博物志》耳。右见从伯文玉(与玟)《笼鹅馆集》,惜不记出处。”案:汉议郎张华与蔡邕同修《汉记》,又同对灾异。见《邕传》注及《邕集》。《蔡中郎集。答诏问灾异八事》云:光和元年七月十日,诏书尺一,召议郎张华诣金商门。

  ◎罗纣《香祖笔记》:“罗纣,纣音敷。遍检字书无以纣为敷者,未详所出。”案:《汉书。昌邑王传》:山阳太守张敞条奏昌邑王贺居处云:“臣敞故知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罗纟付,前为故王妻”云云。师古曰:“罗纟付,其名也。纟付,音敷。”然则纣当作纟付,故有敷音。渔阳偶未照耳。

  ◎文帝除肉刑文帝除肉刑,而司马子长下蚕室。故孔氏《尚书正义》、贾氏《周礼疏》皆云:“文帝赦肉刑,未赦宫刑。”余案:晁错《对策》曰:“今陛下宽大爱人,肉刑不用,罪人亡帑。”又云:“除去阴刑。”注:“张晏曰:”宫刑也。“是文帝曾赦宫刑,后又复设此条。犹高后元年除讠夭言之令,文帝二年复除讠夭言之罪,皆既除而复设之也。

  ◎屈茨外国乐有屈茨琵琶,马贵与不晓“屈茨”之义(《文献通考》)。案:郦元《水经注》引《释氏西域记》曰:“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用。故郭义恭《广志》曰:”龟兹能铸冶‘。龟兹者,音屈茨也。“朱氏笺云:”《汉书》有龟兹,而《西域记》有屈茨,郦君合而诂之,谓龟兹即屈茨也。“又案:赞宁《物类相感志》亦云:”屈茨为龟兹,龟兹本音邱慈。古读邱为区,北音读屈亦为区,故龟兹讹为屈茨,皆声之转。“然则屈茨琵琶即龟兹所造乐器也。邱读为区,见郑康成《檀弓》注。

  ◎憬彼《鲁颂》:“憬彼淮夷,来献其琛。”阮亭《释奠太学诗》云:“圣朝敷文德,憬彼胥献琛。”案:《丹阳太守郭碑》云:“猃蛮憬彼,用绥海滨。”乃知句有所本。

  ◎分减少陵《秋野诗》:“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武进梁御史曰缉(熙)曰:“分减二字,见《华严经》。”新城王阮亭、长洲汪钝翁两先生极称之,以为注家所未及。余案:《御览》四百十七卷引《东观汉记》曰:“孔奋笃骨肉,弟奇在洛阳,每有所食甘美,辄分减以遗奇。”此分减二字所本。梁云出《华严经》,犹为未的。《东观汉记》与《前汉书》,人称“班东二史”,乃习见之书,今亡矣。仇氏《详注杜诗》云:“周靖曰:《华严经》十布施内有分减布施。”此出《钝翁类稿》而云周靖,非也。

  ◎咏史小乐府二诗解阮亭《咏史小乐府。赦雍齿》云:“太息王髦剑,前年杀孔融。曾言赦雍齿,地下愧袁公。”故友徐君龙友尝疑此诗误以文帝杀孔文举。予反覆考之,而知诗之引王髦剑者,盖杨也。曹操妒才嫉能,孔融、杨世有大小儿之目,而操皆除之。诗意谓文帝太息于王髦之剑,盖知修之过薄也,而不知操前已无罪杀孔融矣。昔袁绍劝操杨彪、孔融辈,操伪以高祖赦雍齿为辞。后融见杀而彪几滨于死,子修卒不免于刑戮。修死才逾百日而操亦卒。使死者有知,何以见袁公于地下乎?故云:“曾言赦雍齿,地下愧袁公。”(钱少詹曰:“劝操下当脱一诛字。”)

  《二乔曲》云:“腹痛思前事,分香惑后人。二乔得佳婿,不是洛川神。”此诗言操之狡狯惑溺也。操于乔玄尝有知己之感,然此特操之狡狯耳。分香望墓田,乃其本色。何以知之?以洛川神知之。《世说》言:“曹公屠邺,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宫中郎以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李善《文选注》又言:“东阿王求甄逸女,既不遂,心殊不平。”是一女而父子兄弟争之,惑溺之甚者也。幸而策、瑜不为熙、尚,故二乔不作洛川神耳。设也赤壁之战,东风未便,诚有如昔人所云“铜雀春深锁二乔”者。斯时操与乔公岂复有知己之感耶?此诗之意,实足诛心。

  ◎鲁僖与议《文心雕龙。议对篇》曰:“《春秋》释宋,鲁桓务议。”家君曰:“案:文当云‘鲁僖与议’,《公羊经。僖公二十一年》:”释宋公‘。《传》曰:“执,未有言释之者,此其言释之何?公与为尔也。公与为尔奈何?公与议尔也。’今注刘勰书者,皆不知引。”

  ◎依托之书《抱朴子。论仙篇》引董仲舒所撰《李少君家录》,又《至理篇》引孔安国《秘记》,皆后人依托而为之者也。

  ◎万毕《淮南子》含处吐火之术,出于万毕之家。案:《唐志。淮南子外篇》有《万毕术》一卷,亦高诱注,今不传。

  ◎焦山古鼎蒋虎臣(超。)《蒋说》曰:“焦山有文王鼎,不知传自何时。今所置,云是赝物。真鼎为一县令舁归新城。二王俱赋《古鼎诗》。焦山之鼎,余亲见之,疑非赝者。”

  ◎孙子算术《孙子算术》曰:“六粟为圭,十圭为撮,十撮为勺,十勺为合。”又曰:“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豪,十豪为厘,十厘为分。”

  ◎县牛头卖马脯《三辅决录》注:“世祖诏汉中太守丁邯曰:”县牛头,卖马脯,盗跖行,孔子语。“高诱注《吕览》曰:”里谚所谓‘悬牛头而卖马脯。’“《说苑》:”晏子谓景公曰:“犹悬牛首于门,而求卖马肉也。‘”盖古谚有是。

  ◎果园《御览。十道志》曰:“灵州有赫连勃勃所置果园。”《水经》云:“河水北薄骨律镇,城在渚上,旧赫连城也。桑果榆林,列植其上,故谓之‘果州’。又《图经》曰:”周宣政二年,破陈将吴明彻,迁其人于灵州。江左之人,崇礼好学,习俗皆化,因谓塞北江南。‘“故韦蟾诗曰:”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杨升庵《艺林伐山》引杜氏《通典》以为在凉州者,非。

  ◎子公王褒《童约》曰:“雨坠如注瓮,扳薜戴子公。”注:“薜,蓑衣也。子公,笠也。”案:《御览》引,今《童约》无是语。

  ◎春秋变周曾王父曰:“春秋变周(此语出《淮南子》),昭代之礼衰矣。下堂而见诸侯,觐礼之衰也。丧妻三年,丧眼之衰也。”

  ◎经术饰吏事汉儒以经术饰吏事,故仲舒以通《公羊》折狱,平当以明《禹贡》治河,皆可为后世法。

  ◎鲁哀公鲁哀公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惠子曰:“此非哀公之言也。使哀公而为此言,必无逊越之事。”

  ◎食熊白诗徐龙友注阮亭《精华录》近体六卷,事迹颇略,而兼有未当。《宋牧仲邀食熊白诗》云:“故人寒置酒,熊白亦初腼。已下何公箸,宁思汉殿时。蛰藏元自密,攻穴苦相危。当食劳三叹,风花满意吹。”徐君于“汉殿”注引《长杨赋序》:“上命右扶风发民入南山捕熊罴豪猪,载以槛车,输长杨射馆”云云,殊与诗无涉。余谓:汉殿乃用冯亻亻予故事。“已下何公箸,宁思汉殿时。”此昔人所谓惟食忘忧也。言当何公下箸之时,宁思汉殿当熊之日乎?末云:“当食劳三叹。”盖言异味食之甘,得之难,故当食而劳三叹,亦诗人忠厚之遗也。徐君注,余己为改正二百余条,增注四十余条,尚欲补注古体四卷,以行于世。未知何日汗青,姑书之以当息壤。

  ◎鼎湖原诗阮亭《鼎湖原诗》云:“素女为师态万方,如闻天老教轩皇。马肝已讳文成死,又见神君记柏梁。”此诗讥汉武也,言求仙不得,更习为房中之术,仍无益于长生也。王充《论衡》曰:“素女为黄帝陈五女之法,非徒伤父母之身,乃又贼男女之性。”“素女为师”二句,用张平子《同声歌》也。《汉武故事》言:“上造神君请术,行之有效。”大抵不异容成也。

  ◎行人衣上雨古人云:“百里不共雨。”余每行役遇雨,雨过复取道,行里许,天气晴明,略无雨意。顾视衣盖,犹沾濡。韦左司诗云:“家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阮亭先生《使秦蜀诗》云:“行人衣上雨,来自杜阳川。”未行役,不知此诗之工也。

  ◎寇莱公释子文莹言:“寇莱公历富贵四十年,无田园邸舍,入觐则寄僧舍,或僦居。故其时门下士赠公诗有‘无地起楼台’之语,采诗者咸谓中的。”后人以莱公晚年窜谪,遂有举“蜡泪成堆”诸事,为豪侈所致。殊不知此是布衣时事。《后山丛谈》尝言之。王尚书阮亭所云“莱公英雄本色,所以不可及”也。尚书尝有《谒忠愍公祠诗》云:“柘枝舞罢蜡成堆,千束吴绫夜宴开。不是魏三诗句好。谁知无地起楼台。”此诗盖知莱公之深者也。

  ◎赤泉陶潜《读山海经》第八篇云:“赤泉给我饮,员邱足我粮。”姚令威曰:“今赤泉《山海经》无之,知古文缺失也。”余案:《御览》引《外国图》曰:“员邱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老。”又七十卷引《括地图》曰:“昆邱之上有赤泉,饮之不老。”《外国图》、《括地图》与《山海经》相表里,郭景纯注亦引之,皆古书也。

  ◎神人萧韶《太清记》曰:“刘教姊文彩艳质,甚于神人也。”

  ◎折绵阮籍《大人先生歌》曰:“阳和微弱阴气竭,海冻不流绵絮折,呼吸不通寒恻恻。”诗用折绵始于此,山谷以为始于庾肩吾者,非也。

  ◎四上《楚词。大招》曰:“四上竞气,极声变只。”家君曰:“四上,犹今四、上、尺等为七调,犹古之七音也。”案:今民间六孔笛,放开四孔,低吹为四;六孔全开,低吹为上。

  ◎赵谦 张镐赵谦斩曹绍,张镐杀闾邱晓,皆千古快事(绍,曹节从子)。

  ◎金山寺诗宋苏绅《题润州金山寺诗》云:“僧依玉鉴光中住,人蹋金鳌背上行。”渔洋山人《登金山寺诗》云:“绝顶高秋盘鹳鹤,大江白日蹋鼋鼍。”次句意本苏诗,一经炉锤,分外沈雄。

  ◎暗虚家君曰:“张平子《灵宪》指暗虚为地影,千古卓识。”

  ◎忠著竹素《顾子》曰:“昔梁邱据之谏景公也,于房;晏子之谏景公也,于朝。然晏之忠,著于竹素,梁邱之佞,于今不绝。亦惟公平正直者,圣之所先矣。”

  ◎古字假借郑康成曰:“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

  ◎二尺四寸五经古文皆二尺四寸策,见郑康成《论语》注,仪律亦二尺四寸,见《盐铁论》。

  ◎四经春秋以前止有四经,《管子》曰:“泽其四经。”谓《诗》、《书》、《礼》、《乐》也。及孔子赞《易》、作《春秋》,始著六经之目。

  ◎字有磨灭《周礼》注:“拍,椁字磨灭之余。”《礼记》注:“衣,当为斋,坏字。”“交于旦明”,旦当为神,篆字之误,古神字作[1234],见郑子春《北岳神庙碑》。《庄子》:“有旦宅,而无情死。”旦,读为神。

  ◎礼运《白虎通》引《礼运》云:“六情,所以扶成五性也。”今《礼运》无此语。

  ◎马一疋《文心雕龙》曰:“周礼井赋,旧有疋马。”应劭释疋为量首数蹄,斯岂辨物之要哉?案:《艺文类聚》九十三卷载应劭《风俗通》曰:“马一疋,俗说相马比君子,与人相疋。或曰马夜行,目明照前四丈,故曰一疋。或曰度马纵横,适得一疋。或说马死卖得一疋帛。或云《春秋左氏》说,诸侯相赠乘马束帛,帛为疋,与马之相疋耳。”案:今《风俗通》无此语,非全书也。

  ◎头马头钱茶曰头纲,见《北苑茶录》。鹅曰头鹅,见《草木子》。马曰头马,见《唐书。回纥传》。钱曰头钱,见陆放翁《笔记》。

  ◎匹制承盘先王父曰:“匹制,即今之套杯也。鸡彝、鸟彝,皆有舟,今之承盘也。”

  ◎六《六》曰:“文王祖父寿百二十而没,王季百年而没,文王寿九十七而没。”

  ◎难经皇甫谧《帝王世纪》曰:“黄帝有熊氏命雷公岐伯论经脉,傍通问难八十,为《难经》。教著九针,著《内外术经》十八卷。”《玉匮针经序》曰:“吕博,少以医术知名,善胗脉论疾,多所著述。吴赤乌二年,为大医令,撰《玉匮针经》及注《八十一难经》,大行于世。”

  ◎玉斗王逸子曰:“自幽、厉礼坏乐崩,天纲弛绝。诸侯力政,转相吞并。德不能怀,威不能制。至于赧王,遂丧玉斗。”余案:“玉斗”可对“金瓯”。

  ◎逃疟魏文帝《列异传》曰:“大司马河内阳蕤,字圣卿,少时病疟,逃神祠。有人呼:”杜卸、杜卸!‘圣卿应曰:“诺!’起至户中。人曰:”取此书去。‘得素书一卷,皆谴劾百鬼,所劾辄效。“逃疟已见汉、魏时,或谓始于高力士,非也。

  ◎墓志之始冯鉴《续事始》曰:“案:《西京杂记》:前汉杜子春,临终作文,命刻石埋于墓前。恐墓志因此始也。”(事物纪原。)王阮亭先生云:“《亻占笔》(史绳祖《学斋亻占笔》)载汉西京时,南宫寝殿内有《醇儒王吏威长葬铭》曰:”明明哲士,知存知亡。崇陇原野,非宁非康。不封不树,作灵垂光。厥铭饵依,王史威长。‘云见张茂先《博物志》。此西汉墓铭之最古者。“

  ◎焦京易学《礼记。月令正义》:“案,《易林》云:”震主庚、子、午,巽主辛、丑、未,坎主戊、寅、申,离主己、卯、酉,艮主丙、辰、戌,兑主丁、巳、亥。“《易林》,焦赣所撰,今本无。此乃纳甲之法,京房《易传》所本也。

  ◎卦气卦气之学,传自孟喜,盖周、秦以来遗法。京房传全用卦气,其后谷永、刘歆、荀爽、马融、黄复皆祖其学。秦燔《诗》、《书》,而《易》以卜筮独存。故九宫纳甲、卦气爻辰诸学存焉。《尚书》遭毁,故《洪范》五行之说不传。惟略见于伏生书,刘更生传其学,其书皆亡,惜哉!《易乾凿度》亦用卦气。

  ◎洛阳诗阮亭先生《洛阳诗》云:“国本争来党锢连,楚歌楚舞亦堪怜。如何鸿鹄高飞去,又见苍鹅出地年。”或疑是诗所指。余曰:此诗首言国本定而汉室安,党锢连而汉室亡,举东西两汉而言之也。次言高祖不以所爱而易国本,故能建四百之基。若晋之惠帝信贾后而废太子,其后遂有刘、石之祸。因举鸿鹄、苍鹅两事以验之也。

  ◎家君诗家君《送友人南归诗》云:“秦望草荒樵迳出,吴江枫落钓船凉。”云阁学杨玉符先生爱之,常为人书桃符。玉符,家君同年生之父也(钱曰:“杨阁学名碹,松江人云下似当有间宇。”)。

  ◎管子《管子。权修篇》曰:“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立政篇》曰:“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又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

  ◎半星《管子。宙合篇》曰:“岁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下、中旬,日有朝、暮,夜有昏、晨、半星。”注:“星半隐半见也。”

  ◎长度《管子。轻重甲篇》对桓公曰:“请使州有一掌,里有积五。民无以与正籍者,于之长假。死而不葬者,予之长度。”朱长春案:“长假,补助之谓。长度,漏泽之谓。”

  ◎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篇》:“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文子语与管子相发明《说林篇》云:“卫将军文子见曾子,曾子不起而延于坐席,正身见于奥。文子谓其御曰:”曾子愚人也哉?以我为君子也,君子安可毋敬也?以我为暴人也,暴人安可侮也?曾子不﹃,命也。‘“文子之言是也。谓曾子而有是事,是诬贤也。《诗。小》之卒章正谓不侮暴人。曾子将终而引其语,谓”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与此相反,明非曾子。又曾子子曾申,亦称曾子。

  ◎虱讼 鼠狱虱讼,见《韩非。说林》。鼠狱,见《汉书。张汤传》。

  ◎卖庸播耕《外储说》曰:“夫卖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耕耘者,尽巧而正畦陌畴畴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

  ◎郢书燕说《外储说》曰:“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家君曰:“宋人不好古,而好臆说,故其解经,皆燕相之说书也。”

  ◎升概甚平《外储说》曰:“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

  ◎儒墨《显学篇》曰:“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瀑酿卞中丞永誉《书画汇考》曰:“王晋卿《八帖》,皆与亲贤宅诸王书,内有《送酒》一帖曰:”瀑酿四器,纳上以酒。‘称酿可谓好奇。“

  ◎墨王汪伯玉《墨花阁杂志》曰:“米南宫称法书曰‘墨王’,可谓极称,非右军、大令、东武亭不足当也。”案:此亦见《研北杂志》。

  ◎五司礼闱杜牧《赠吏部尚书崔公郾行状》曰:“公与伯兄、季弟,五司礼闱,再入吏部,国朝以来,未之有也。”

  ◎城隍考顾宁人《菰中随笔》曰:“洪武二年,礼官奏考城隍之祀,莫详其始。先儒谓:既有社矣,不应复有城隍,故唐李阳冰《缙云城隍记》谓:”祀典无城隍,惟吴、越有之。‘然成都城隍祠,太和中李德裕所建,张说有《祭城隍文》,杜牧有《祭黄州城隍文》,则不独吴、越为然。北齐慕容俨镇郢,城中先有神祠,俗号城隍神。又芜湖城隍,建于吴赤乌二年。高齐慕容俨、梁武陵王祀城隍,皆书于史,又不独唐而已。又曰:“古者,诸侯既立社稷,又为五祀:曰司命、中ニ、国门、行、公厉是也。郑氏谓国门为城门,今之城隍也。’然今州县所祀,如吴之春申及永嘉之周苛、天台之屈坦、兴国之姚□,亦不一概焉。”

  ◎慈幼局顾宁人《菰中随笔》曰:“宋时诸郡有慈幼局,贫家子不能育者,许抱至局,书生年、月、日、时。局有乳媪鞠养之。他人家或无子女,来取于局。岁,子女多人慈幼局,故道无抛弃子女。”

  ◎天一阁《潜邱札记》曰:“右司马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性喜藏书,购海内异本。与王凤洲家藏,以书目取较,各钞所未见相易。故浙东藏书家以范氏天一阁为第一。”

  ◎书院复社又云:“东林书院复于万历甲辰。首善书院建于天启壬戌。天下书院毁于天启己丑。复社起于崇祯辛未会试。”

  ◎韩杜又云:“案:姜宸英曰:世薄韩退之屡干执政者。然子美始入京师,一投张均兄弟,再赠鲜于通。二君皆非端士,而穷途不免为此。士之失志,宁堪问乎?”

  ◎抚尘应璩《与曹公笺》曰:“昔汉光武与戴子高有抚尘之好。”(《艺文》)

  ◎雅拜太祝九拜,七日奇拜。杜子春曰:“奇读为奇偶之奇,谓先屈一膝,今雅拜是也。”

  ◎世本左传异字同音魏[Bdp]却,[Bdp]《世本》作州。公叔发,《世本》作拔。公叔朱,《世本》作戍。

  ◎平山相如赋:“夹{山}筑堂。”服虔曰:“平此山以为堂。”如淳曰:“{山},山名也。”

  ◎进履袜后魏北京司徒崔浩《女仪》云:“近古,妇常以冬至日进履袜于舅姑。”(袜亦作<韦蔑>,并云伐反)

  ●卷二◎乡饮酒《仪礼。乡饮酒》疏曰:“凡乡饮酒之礼,其名有四。案:此宾贤能,谓之乡饮酒,一也。又案:《乡饮酒义》云‘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是党正饮酒,亦谓之乡饮酒,二也。乡射,州长春秋习射于州序,先行乡饮酒,亦谓之乡饮酒,三也。案:《乡饮酒义》又有卿、大夫、士饮国中贤者,用乡饮酒,四也。其《王制》云‘习射尚功,习乡尚齿’,还是州长党正饮酒法。”

  ◎王骏不再娶《王吉传》:“子骏为少府时,妻死,因不复娶。或问之,骏曰:”德非曾参,子非华、元,亦何敢娶?‘“如淳曰:”华与元,曾参之二子也。《韩诗外传》曰:“曾参丧妻,不更娶。人问其故,曾子曰:以华、元善人。’一曰:曾参之子,字华元。”师古曰:“二子是也。”

  ◎丧次《士丧礼》曰:“主人揖就次。”郑注曰:“次谓斩衰、倚庐、齐衰、垩室也。大功有帷帐,小功缌麻,有床笫可也。”

  ◎事三旬而成不愆于素《士丧礼》:“献材于殡门外,主人遍视之。”又云:“献素、献成亦如之。”郑注云:“形法定为素,饰治毕为成。”彼言斫治椁材之事,如郑说,则素者,前所授之形法也。成者,城工毕也。

  ◎邹邡陆绩《述玄》曰:“绩昔尝见同郡邹字伯岐《与邑人书》,叹杨子云所述《太玄》。”伯岐为吾吴人物,未知《吴郡志》载否。陆绩《述玄》一篇,见范望本《太玄》前。

  ◎贲色不纯《太玄。贤》次二曰:(《碳》,象《屯卦》)“黄不纯,屈于根。”范望注曰:“二在三下,木下有火,故相屈也。不纯者,火色黄白,故曰不纯也。《易。贲卦》曰:”山下有火,黄白色也。‘“

  ◎楦酿杨亿《传灯录序》:“或非古德之文,间厕编联,徒憎楦酿,亦用简别,多所屏去。”

  ◎志章枫山《兰溪志》。马应龙《安邱志》。邢侗《武定州志》(十五卷)。史莲芍《介休志》。严嵩《袁州府志》(十四卷)。都玄敬《黄山图经》。李懋卿《东莞志》。邵宝《许州志》(三卷)。赵浚齐《平源府志》。胡缵宗《秦州志》(三十卷)。汪来《北地志》。乔世宁《耀州志》(十一卷,嘉靖三十六年修)。王九思《鄂志》。康海《武功县志》(三卷)。韩邦靖《朝邑志》(二卷)。张光孝《华州志》。马忄造《同州志》。刘九经《志》。李于鳞《青州府志》。杨循吉《章邱县志》(四卷)。吕坤《宁陵县志》(十二卷)。

  ◎训诂训诂,汉儒其词约,其义古;宋人则辞费矣,文亦近鄙。

  ◎汉末用贡举之弊《抱朴子。审举篇》云:“灵献之世,阉宦用事,群奸秉权,危害忠良。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夫选用失于上,则牧守非其人矣。贡举轻于下,则秀孝不得贤矣。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又云:”古人欲达勤诵经,今世图官免治生。‘盖疾之甚也。于时悬爵而卖之,犹列肆也。争津者买之,犹市人也。有直者无分而径进,空拳者望途而收迹。其货多者其官贵,其财少者其职卑。故东园积卖官之钱,崔烈有铜臭之嗤。上为下效,君行臣甚,故阿佞幸,独谈亲容。桑梓议主中正,吏部并为魁侩(中正起于魏)。各责其估,清贫之士,何理有望哉?(怯如鸡,旧本作怯如黾。泥,音涅。黾,音密。)

  ◎六物《抱朴子。辨问篇》:“《玉钤经主命原》曰:人之吉凶,制在结胎受气之日,皆上得列宿之精。其值圣宿则圣,值贤宿则贤,值文宿则文,值武宿则武,值贵宿则贵,值富宿则富,值贱宿则贱,值贫宿则贫,值寿宿则寿,值仙宿则仙。又有神仙圣人之宿,有治世圣人之宿,有兼二圣之宿,有贵而不富之宿,有富而不贵之宿,有兼富贵之宿,有先富后贫之宿,有先贵后贱之宿,有兼贫贱之宿,有富贵不终之宿,有忠孝之宿,有凶恶之宿。如此不可具载,其较略如此。”

  《诗。小弁》曰:“天之生我,我辰安在。”郑笺云:“辰,谓六物之吉凶。”

  ◎水旱免税令《水旱免税令》曰:“诸田有旱、虫、霜处,拘见营田州县,检实具帐申省。十损四已上免租、税、调。七已上课、役俱免。若桑麦损尽,各免其所输。听折来年,经二年后,不在折限。其应免者,通计麦用为分数。”(《白氏六帖》)

  ◎湖广总论景范《湖广总论》曰:“以天下形势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形势言之,则重在武昌。以一省形势言之,则重在荆州。”(《潜邱札记》)

  ◎东南形势吕祉曰:吴纪陟之聘魏也,司马昭问:“吴戍备几何?”曰:“西陵至江都五千七百里。”又问:“道里甚远,难为固守。”对曰:“界虽远,而险要必争之地不过数四,犹人有八尺之躯,其护风寒亦数处耳。今所谓险要必争之地者,不过江陵、武昌、襄阳、九江。江水源于岷山,下夔峡而抵荆楚,则江陵为之都会。れ冢导漾,东流为汉,汉、沔之上,则襄阳为之都会。沅、湘、众水,合洞庭之波而输之于江,则武昌为之都会。豫章西江与鄱阳之浸,浩瀚吞纳而汇于湓口,则九江为之都会。守江陵,可以开蜀道;守襄阳,可以援川峡;守武昌、九江可以蔽全吴。蜀、汉、吴、楚并而为一,则东南之守亦固矣。”(同上)

  ◎剃发 金人服西溟曰:“辽、金制,士人皆衣冠不剃发,至元始戴笠剃发。”

  《金舆服志》:“金人之常服四:带巾、盘领衣、乌皮靴、其束带曰吐鹘。”(同上)

  ◎经术潜邱语:“以《禹贡》行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断狱,或以之出使,以《甫刑》扌交律令条法;以《三百五篇》当谏书;以《周官》致太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斯真可谓之经术矣。”(同上)

  ◎户口钱粮洪武三年二月癸酉,上命中书省臣,凡行郊祀礼,以天下户口钱粮之籍陈于台下,祭毕收入内库藏之(同上)。

  ◎国忌В式《白孔六帖》曰:祠部,凡国忌日期,明В邦式。

  ◎指环《俗说》曰:“晋哀王王皇后有紫磨金指环,至小,止可第五指著。”(《初学记》)

  ◎龟兆《汉书。文帝纪》:“代王报太后。计犹豫未定,卜之,兆得大横。”○《后汉书。梁皇后纪》:“太史卜,兆得寿房。”《东观记》作“戴房。”○《续汉书。礼仪志》注:“蔡质《汉宫典职立皇后仪》云:”卜之蓍龟,卦得承乾。‘“○《后汉书。张衡传》注:”《龟经》有栖鹤兆。“(《左传。僖二十五年》:”晋将纳王,使卜偃卜之,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试题《金史》:“泰和六年御试,贾铉为监试官。上曰:”丞相宗浩尝言试题颇易,由是进士例不读书。朕今以“日合天统”为赋题。‘铉曰:“题则佳矣,恐非所以牢宠天下士也。’上曰:”帝王以难题窘举人,固不可,欲使自今积致学业而已。‘遂用之。“乾隆二年试博学鸿词于□□阁,以”五六天地之中合赋“命题。此与”日合天统“皆出《汉书。律历志》。予令儿辈读《汉书》,正谓此等难题也。

  ◎经筵《金史》益政院,正大三年置于内庭。以学问该博,议论宏远者数人兼之。日以二人上直,备顾问,讲《尚书》、《通鉴》、《贞观政要》。名为经筵,实内相也。

  ◎致仕《白虎通》曰:“臣七十致仕者,致其事于君。君不使自去者,尊贤者也。”《王制》曰:“七十致政。”乡大夫,老有盛德者留,赐之几杖,不备以筋力之礼。在家者,三分其禄,以一与之,所以厚贤也。《曲礼》曰:“大夫致仕,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王度记》曰:“臣致仕于君者,养之以其禄之半。几杖,所以扶助衰也。”

  ◎徙居说《诗。硕鼠》曰:“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郑笺云:“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徙。”《正义》曰:“正言三岁贯女者,以古者三岁大比,民或于是迁徙,故以三岁言之。《地官。小司徒》及《乡大夫》职皆云:”三年则大比。‘言比者,谓大校比其民之数而定其版籍。明于此时,民或得徙。《地官。比长》职曰:“徙于国中及郊,则从而授之。’注云:”徙,谓不便其居也。或国中之民出徙郊,或郊民入徙国中,皆从而付其所处之吏。‘是大比之际,民得徙矣。“何休《公羊注》云:”司空谨别田之高下、善恶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肥饶不得独乐,境埔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主易居。“

  ◎嫁娶当慕贤者《公羊。僖元年》:“楚人伐郑。”何休注曰:“楚称人者,为僖公讳。与夷狄交婚,故进使若中国。又明嫁娶当慕贤者。”栋案:楚与鲁婚,得进称人,故云嫁娶当慕贤者。

  ◎象熊太古《冀越集》云:“象能言,有人知其言,故通南方之语者,名曰象。”

  ◎太学藏经《诗正义》:“《韩诗说》:辟ń者,天子之学。圆如璧,壅之以水示圆,言辟,取辟有德。不言辟水,言辟ń者,取其ń和也。所以教天下,春射秋飨,尊事三老、五更。在南方七里之内,立明堂于中。五经之文所藏处。盖以草茅,取其洁清也。”

  ◎假马《周礼。大司马》注云:“争禽而不审者,罚以假马。”疏云:“假马者,谓获禽取算之筹。罚者,谓效功时,争禽不审,即罚去其筹。”

  ◎便《周礼。射鸟氏》注:“鸟鸢喜钞盗,便污人。”《释文》:“便,婢面反。”

  ◎马兹 瓜当 爵蔟郑氏《周礼。圉师》注云:“蓐,马兹也。”《说文》曰:“蒂,瓜当也。”《{折石}蔟氏》注:“蔟,读为爵蔟之蔟。”疏云:“爵蔟,是雀窠,后郑从之。”

  ◎褚先生张晏云:“褚先生,颍川人,仕元、成间。”韦棱云:“《褚ダ家传》:褚少孙,梁相褚大弟之孙。宣帝代为博士。寓居于沛,事大儒王式,号为先生,续《太史公书》。”阮孝绪亦以为然也(《索隐》)。

  ◎太史公桓谭《新论》云:“太史公造书,书成,示东方朔。朔为平定,因署其下。太史公者,皆朔加之者也。”

  ◎持虎《史记。礼书》:“寝兕持虎。”《索隐》曰:“寝兕,以兕牛皮为席。案:以猛兽皮文饰倚较及伏轼,故云持虎。”

  ◎家产奴《陈涉世家》:“人奴产子。”小颜云:“犹今言家产奴也。”

  ◎缪《儒林列传》:“兰陵缪生。”《索隐》曰:“缪,音亡救反。缪氏出兰陵。一音穆所谓‘穆生为楚元王所礼’也。”

  ◎地说郑康成注《禹贡》引《地说》数条,未详何书。刘渊林(逵)注《吴都赋》引禹所受《地说书》曰:“昆仑东南方五千里,名曰神州,帝王居之。”即康成之《地说》也。太史公引《禹本纪》,《山海经》引《禹大传》,皆是书也。

  ◎万流屋嵇康《高士传》曰:“孔子问项橐曰:”居何在?‘曰:“万流屋。’”注曰:“言与万物同流匹也。”(《文选》注)

  ◎王氏《琅邪王氏录》曰:“其先出自周王子晋。秦有王翦、王离,世为名将。”(《文选》注。)范彦龙《古意赠王中书》云:“岱山饶灵异,沂水富英奇。”李善曰:“《汉书》有琅邪郡。《音义》曰:属徐州。《晋书》:琅邪,王氏之先。《汉纪》曰:秦迁于琅邪之皋虞,后徙于临沂。”

  ◎名卑朝子曰:“工商游食之民,少而名卑。”(《文选》注)

  ◎理乐如淳《汉书》注曰:“今乐家五日一习乐,为理乐也。”

  ◎入梅出梅《四时纂要》曰:“闽人以立夏后逢庚入梅,芒种后逢壬出梅。”(《韵会》)

  ◎子舆刘孝标《辨命论》云:“子舆困臧仓之诉。”李善注:“《傅子》曰:昔仲尼既殁,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其后,邹之君子孟子舆,拟其体著七篇,谓之《孟子》。然子舆,孟子之字也。

  ◎士不遇《司马迁集》有《悲不遇赋》。《董仲舒集》有《士不遇赋》(李善《文选》注)

  ◎古文胜称通《易。系辞》曰:“吉凶者,贞胜者也。”《释文》曰:“姚本作贞称。”李善曰:“称亦胜也。《吴录》子胥曰:”越未能与争称负也。“

  ◎简上凝霜笔端风起崔篆《御史箴》曰:“简上凝霜,笔端风起。”

  ◎案籍受传 见符识引胡广《汉官解诂》注曰:“凡屋宫中者,皆施籍于掖门。(屋当作居。)案其姓名当入者,本宫长吏为之封启传,审其印信,然后受之。有籍者皆复有符,用木长二寸,以所属言两字为铁印,分符当出入者。案籍毕,复识齿符,识其物色,乃引内之。”(《卫律》下)

  ◎限断议陆士衡《晋书限断议》曰:“三祖实终为臣,故书为臣之事不可不如传,此实录之谓也。而名同帝王,故自帝王之籍不可以不称纪,则追王之义。”

  ◎登科故事升庵曰:“分甲第,自兴国八年王世则榜始。御殿唱名,自雍熙三年梁颢榜始赐宴,自太平二年吕蒙正榜始(梁颢宴于琼林苑,吕蒙正宴于开元寺,遂为定制)。给金吾卫士送归第,自蔡齐榜始。刻登科录,自霍端友榜始。”

  ◎[1234]铭伯父《物府命铭[1234]》云:“节有九,虽非伊耆之所授,辅人无苟”。

  ◎建除《高贵乡公集》载《自叙始生祯祥》曰:“惟正始三年九月辛未朔二十五日乙未直成予生。”

  ◎障壁具溪陈宗之《文彦可先生七帙初度序》云:“彦可先生跻古稀,诸子咸为歌诗颂。盖窃附昔贤赋诗言志之义,于古为近。而旋题锦<贝覃>,归熙甫所谓‘障壁具’者,雅非先生所乐。虽然,觞卮矣,其可无一言?”

  ◎继世文章张献翼《书文博士和州诗集》云:“夫韦有玄成而孟益尊,郑待小同而玄益著。贾得嘉而谊以经术□者不衰,卢藉谌而植以儒学用者不坠。故颍川陈氏,时人谓之公惭卿,卿惭长,非以世其家业不殒者之难乎?然未有父子、兄弟、祖孙历代名德,并有集行于世如文氏者也。”

  ◎杨南峰墓陈均宁(匡国)《镜镜居诗藁》:“杨南峰先生墓,在南濠祗园庵首。岁久没为菜畦,仅留孤冢。汪钝翁见而心恻,以斤金代赎,葺治完好。余闻之慨然,述此记之:一А刂削几经时,樵采谁怜柳士师。直以南峰期保艾,遂令钝老费撑持。春风漠漠新苔合,宿草离离故冢知。不为斯文宁有此,可胜努力慰遐思。”

  ◎宏人之官傅青主(山)《霜红龛集。与胡昆彝书》云:“颜师古《急就章注》引《周礼》‘宏人之官’,今《周礼》无所谓‘宏人之官’,师古岂别有所据耶?乞昆丈教示。”

  ◎楷书傅青主曰:“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矣。”(《家训手帖》)

  ◎吕叔简《池北偶谈》云:“江宁巡抚汤斌,自言昔为方面时,只遵宁陵吕叔简先生《从政录》行。其抚吴,亦此志云。案:吕坤,字叔简,号新吾,河南宁陵人。姜宸英《明史。艺文志》:吕坤《吕公实政录》七卷。”

  ◎糊名誊录《池北偶谈》云:“宋吕申公试卷中自称名。王柏题其后,谓古意尚存。盛如梓云:”淳化中立糊名之法,祥符中立誊录之制。‘则又在申公之前矣。“

  ◎如鱼甘水柴柏可(重寿)《投子青和尚颂古集序》:“临川受性疏朴,甘澹泊,如鱼甘水。”

  ◎涂丹间碧宋章国光《宣州符里镇重修普慈院记》语。

  ◎琵琶记典王圻《续通考》曰:“瑞安高明著。因友人有弃妻而婚于贵家者,作此记以感动之。思苦词工,夜深时,烛焰为之相交。至今犹为词曲之祖。”(事载杜坤《诚斋杂记》)

  ◎吕坤谬说吕坤《四礼疑》曰:“尊长称妾以名,卑幼称以姑姊,老而独尊则称如嫡。注云:卑幼之称妾以姑姊,古夫人称媵妾之语,如诸姑伯姊之类。主君、主母死,抚诸子而年老独尊,妾自处以半母之体,而弟、妹、侄、孙称谓,当如嫂、伯叔母、伯叔祖母之称,盖其子女已母之矣。而嫡亡,分无所压,同宗姻党不得以嫡在之体裁抑之也。”愚案:如坤说,则嫡子父母没,可尊庶母如母;弟之兄嫂死,可尊庶嫂为嫂矣。后世有首妻死而崇其爱妾为夫人者,其皆祖坤之说欤?盖妻死,不得以嫡在之体裁抑之也。坤在明末称理学之儒,而其言之悖谬如此,何也(父之姊称姑姊,坤以为古夫人称媵妾之语,出何典记耶)?

  ◎吕坤尊朱子而驳周公《仪礼》为周公所定,夫人而知之。《经典叙录》曰:“周公居摄,曲为之制,故曰经礼三百,威仪三千。”经礼谓《周官》也,威仪谓《仪礼》也。乃吕坤撰《四礼疑》,于《昏礼》下云:“庙见,尊祖也;见舅姑,尊亲也。夫妇不同行,可乎?礼家之疏也。《家礼》得之。”甚矣哉,其敢于非圣也!《春秋》:“齐高固及子叔姬来。”《公羊传》曰:“其诸谓其双双而俱至者欤?”言双双,比之禽兽也。古来夫妇有别,未闻有夫妇双双而行礼者。双双而行礼,《公羊》谓之禽兽,曾周公而创是礼乎?吕坤非圣无法,其不死于妖书,幸也。

  ◎不知而作子曰:“盖有不知而作者。”不知,谓不从见闻中所得,而凿空妄造者。朱子谓不知其理,郢书燕说,何尝无理?

  ◎草亡木卒《牧斋集》屡用“草亡木卒”语。案:四字见《东维子集。元故用轩先生墓志铭》,云:“番有隐君子,为用轩先生。先生殁十年所,其嗣元璧即克葬,尚衔哀弗置,走余钱唐次舍,拜有请曰:”先子生有辅世志,讫不得禄位以死,片言<角奇>行,有几古人,死不得文而可传者铭,是与草亡木卒等。不孝孤罪甚‘“云云。

  ◎庸贵富人铁崖《渊默先生碣铭》云:(余日强)“足迹未尝一至庸贵富人门,乡人尽闻先生,然终身有不识先生为短长瘠肥者。”

  ◎郎奎金郎奎金字公在,浙江仁和人。尝刻《五雅》,以刘熙《释名》改为《逸雅》。自我作古,不可以训。

  ◎张儋伯张锡爵,字儋伯,嘉定人。康熙五十五年与余同补博士弟子员。乾隆己巳来晤予,握别三十四年矣,赠余诗云:“三十年前问惠施,翩翩公子擅文词。缥囊缃帙吴欧舫,丹荔红蕉岭外卮。老去相逢霜满鬓,秋来闭阁草侵墀。著书拥鼻名家事,莫厌虚堂病起迟。”盖予丁卯秋病,至己巳尚未已也。张有集□□卷。

  ◎恩贡《苏州府志》:“泰昌元年恩贡,续奉旨照岁贡例行。”

  ◎岁贡廪生年四十以上者,准入监读书。《县志》云:“在成化初年。”疑是天顺六年。

  ◎白衣观音顾宁人《菰中随笔》曰:“《五杂俎》:今天下祠宇,香火之盛,佛莫过于观音大士,仙莫过于吕公纯阳,神莫过于关公云长。大士变相不一,而世所崇奉者,白衣为多,亦有《白衣观音经》,曰专主祈嗣生育之事。此经《大藏》所不载,不知起何时也。”案:《辽志》有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盖白衣观音所居。其山鸟兽皆白,人不敢犯,则其奉祀,从来久矣。

  ◎道味正月二十一日睡觉,道味满于胸中。数年乐境,唯此为最。(己巳正月记)

  ◎魏敏果康熙初,蔚州魏敏果公(象枢)用事,引进平湖陆清献公(陇其)、睢川汤文正公(斌)诸人。大清得人,于兹为盛。《易。泰》初九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其敏果之谓欤。

  ◎经学诗学经学盛于汉,汉乐府皆奏之郊庙。东汉始有拟作。汉末建安七子及魏以后黄初、正始之间,五言始兴。六朝尤盛,唐以后则有专攻诗者。诗学盛而经学衰,则始于魏以后也。

  ◎孔颜唐人诗学最盛,孔颖达、颜师古二人通经史,独无诗名。

  ◎本朝经学近代经学,北平孙退谷(承泽)五经皆有著述,而其书不足传。昆山顾宁人,博极群书,独不通《易》学。萧山毛大可《仲氏易》、南海屈介子《易外》,非汉非宋,皆思而不学者也。

  ◎朱震《汉上易传》,颇嫌辞费,亦不能尽通汉学。经师亡之故也。

  ◎渔洋诗近来不喜渔洋诗者,皆天分过高之人。及观其自作诗,于渔洋之秘,则概乎未之有闻也。诗,小伎耳,犹如此,以此知学问之难。

  ◎渔洋学诗渔洋诗能尽窥古人之秘,择善而从,故当时有集大成之目。然于杜、韩,亦有不能到处。(渔洋颇不满于杜,予尝见其评本。)

  ◎义利利者,义之和也。利与元、亨、贞称四德。《周语》言义必及利。《说文》:“利从刀,和然后利。”利本与义合,故以义为利则可,利与义分,是以利为利,而利不可言矣。故夫子斥之。

  ◎汉宋汉人经术,宋人理学,兼之者乃为大儒。荀卿称周公为大儒,大儒不易及也。

  ◎山海经子公羊子解《春秋》用双双之鸟。王充《论衡》曰:“董仲舒睹重常之鸟,刘子政识贰负之尸。”皆见《山海经》。仲舒传《公羊》学,亦读《山海经》,可知秦、汉大儒皆博物。(重常鸟,今本《山海经》不见,盖已缺矣。)

  ◎伪尚书出中候竹《答萧山毛检讨书》论《书》今古文中及魏博士高堂隆所称“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建皇授政改朔”一十五字,证重华以上九字不始于大航头,此说非也。案:《御览》八十一卷引《尚书中候考河命》曰:“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钦翼皇象。”高堂隆乃来自《中候》,建皇以下当亦《中候》之文,但《御览》所引不全耳。伪古文之谬,详予所撰《古文尚书考》。

  ◎大手笔义山《韩碑》云:“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真名言也。文章必系于职司,则一代无名文矣(近日开修书馆,必以大学士尚书为总裁。此大手笔系于职司也)。

  ◎犭夔人杨雄《解难》曰:“犭夔人亡,则匠石辍斤而不敢妄斫。”服虔注云:“犭夔,古之善涂者也,施广领大袖以仰涂,而领袖不污,有小飞泥误著其鼻,因令匠石挥斤而斫。知匠石之善斫,故敢使之也。”师古注云:“即今之仰泥也(泥,去声)。犭夔,犭夔拭也,故谓涂者为犭夔人。犭夔,音乃高反,又音乃回反。”

  ◎钱吴嘉定王孝廉(鸣盛)为予言:其同邑诸生钱大昕,字晓徵,年少力学,《十七史》皆能成诵(己巳正月二十八日)。同里顾秀才(德馨)为予言:全椒吴良,字荀叔,工西法天文及等音,其父敏轩先生亦名士也(庚午十月二十九日)。辛未三月,皇上南巡,钱、吴皆献诗。二十七日,御试于江宁将军办事衙门。二人皆钦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学习行走。

  ◎诗赋中式辛未三月,皇上南巡,献诗赋者,江苏一百三十三名学臣庄拟取三十五名;安徽三十九名,学臣双拟取十二名。御览,准试三名(翁照、陆遵诗、陆授书),考中五名:蒋雍植、钱大昕、吴良、褚寅亮、吴志鸿,奉旨照浙江例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学习行走。考中进士一人:孙梦逵,授内阁中书,遇缺即补。阅卷者三人:渤海相国高东轩(斌)、少司马汪(由敦)、少司寇钱(陈群)。

  ◎素像《通典》曰:“高宗乾封元年正月,东巡,次兖州邹县,祭文宣庙。开元八年,敕改颜生等十哲为坐像,悉应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列,特为素像,坐于十哲之次。图画七十子及二十二贤(左邱明至贾逵)于庙壁上。以颜子亚圣,亲为之赞,以书于石。闵损以下,令当朝文士分为之赞。”“大唐文明元年九月,册玄元皇帝妻为先天太后,立尊像于老君庙所。”(唐已有先天之说,则《先天图》当始于唐世道家)

  ◎清词《通典》:“天宝四载,敕太清宫行礼官,宜改用朝服,并停祝板,改为清词。”

  ◎五十凡《释例》终篇云:“称凡者五十,其别四十有九。”盖以母弟二凡,其义不异故也。《隋志》有《春秋五十凡义疏》二卷(《潜邱札记》)。

  ◎广平公颜真卿《唐故太尉广平文贞宋公神道碑》云:“中书令河东公张公,杰出将明之材,独运庙堂之上。镜机朝澈,见事风生。求公规模,悉阅堂案。每至危言谠议,执正守中,未尝不废卷失声,汗流浃背。其为通贤所服也如此。雅善戏谑,不常矜庄。凡所诙谐,人辄疏取。”(同上)

  ◎陈同父《宋史。儒林传》:“陈亮,字同父,永康人。尝曰:研穷义理之精微,辨析古今之同异。原心于秒忽,较礼于分寸。以积累为工,以涵养为正。面盎背,则于诸儒,诚有愧焉。至于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现而出没;推倒一时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自谓差有一日之长。”

  ◎古人重道统《潜邱札记》曰:“韩文公之婿李汉,为文公作集序,止称门人而不称婿。朱文公之婿黄干,为文公作行状,止称门人而不称婿。古人重道统而轻私亲如此。”

  ◎君子小人又曰:“宋元中,朝士以类相从,有洛党、蜀党、朔党之分,又有不立党者,又有戆直无党者。至章、蔡用,而诸贤尽锢为奸党。是君子始异而终未尝不同也。万历中与东林相角者,有昆党、宣党,又有齐党、楚党、浙党三方鼎峙之名。至魏阉出,而诸党尽化为逆案。是小人始异而终亦未尝不同也。”

  ◎艺苑德音又曰:“王莽时,求封司马迁后为史通子。宋神宗封三闾大夫屈平为忠洁侯。元至元二年,追谥唐杜甫为文贞。至正十七年,追谥唐刘ナ为文节。此数公皆以旷世之才,负忠愤之气,或被谗以死,或赍志以勿,而独见褒于百世后之人主,亦可谓艺苑之德音,文人之宠遇矣。”

  ◎贫不学俭鱼豢曰:(《三国志》注)“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潜邱札记》)

  ◎书昧《潜邱札记》曰:“朱子曰:”读书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其真味。‘黄鲁直曰:“弃书册而游息时,书味犹在胸中。’陆务观诗曰:”睡余书味在胸中。‘“

  ◎跳出《左传。襄二十五年传》:“会于夷仪之岁”云云,杜预曰:“传为后年修成,起本当继前年之末,而特跳此者,传写失之。”(跳,直雕反)《正义》曰:“《说文》:”跳,跃也。谓足绝地而高举也。‘魏、晋仪注,写章表别起行头者,谓之跳出。故杜以跳言之。“

  ◎孔冲远孔颖达字仲达,《碑》字冲远。冲讹为仲。远讹为达(《孔碑》余亲见之)。

  ◎时文《潜邱札记》曰:“昆山吴乔论八股时文曰:自六经以至诗余,皆是自说己意,未有代人说话者。维元人就古事作杂剧,始代他人说话。八比时文,虽阐发圣经,非注非疏,代他人说话亦然,故曰俗体也。”(乔字修龄,著《围炉诗话》)

  ◎鲁诗《周颂》曰:“鼐鼎及。”《说文》曰:“鼐,鼎之绝大者。《鲁诗说》:鼐,小鼎。”愚案:《说苑。尊贤篇》曰:“《诗》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言以内及外,以小及大也。“如《鲁诗说》,则大而鼐小。刘更生传《鲁诗》,此说得之申公,颇胜毛、郑。(《韩诗外传》曰:”《诗》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以小成大。”)

  ◎数应劭《风俗通》曰:“千生万,万生亿,亿生兆,兆生京,京生秭,秭生垓,垓生壤,壤生沟,沟生涧,涧生正,正生载。载,地不能载也。”(《广韵。上声》五旨秭字下)《一位算法》曰:“万万穰为载,数之极矣。或问之曰:何以数之为载?案:《孙子算经》云:古者积钱上至于天,天不能容。下至于地,地不能载。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故名曰载。”(《御览》七百五十卷)《御览》所载《风俗通》与《广韵》稍异而加详,并载于下:《风俗通》曰:“十十谓之百,十百谓之干,十千谓之万,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十兆谓之京(一作经),十京谓之垓,(十京为秭,缺),十垓谓之捕(壤字之讹),十捕谓之选(缺沟、涧、正三数,而多选字,未详),十选谓之载,十载谓之极。有物者、有事者纪于此矣。过此往者,则其数可纪,其名未之或闻也。夫数一为持侯、奇、只(持疑作特),二为再、两、隅(当作耦),三为参(一作叁),四为乘。”(七百五十卷)

  ◎田假《假宁令》曰:“诸内外官,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为两番各十五日。田假若风土异宜,种收不等,通随给之。”(《御览》六百三十四卷)

  ◎古人配社胡フ明注韩文,问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事何出?余检《孔融传》“为北海相,郡人甄子然、临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县社”以对。又乡先生见《仪礼》郑注(《潜邱札记》)。《庄子》:“社而稷之。”《汉书》:“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栾公社。”昌黎用栾公社事。

  ◎厅事祭卢谌《祭法》曰:“凡祭法,有庙者置之于座;未遑立庙,祭于厅事也。”(《御览》一百八十四)

  ◎合葬衤付葬《潜邱札记》曰:“宋真宗咸平二年,礼官言:故事,帝、后同陵谓之合葬,同茔谓之衤付葬。”

  ◎象环《孔子集语》云:“孔子去鲁,佩象环五寸,言其有文理也。环,可循环而无穷也。”(出古《礼记》)《玉藻》云:“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注云:“谦不比德,亦不事也。象,有文理者也。环,取可循而无穷。”《正义》曰:“孔子失鲁司寇,故谦不复佩德佩及事佩,示已无德事也。五寸,法五行。”

  ◎生理《诗。谷风》曰:“既生既育。”笺云:“生,谓财业也。”或云:治生之生本此。

  ◎吕公《相经》云:“魏人吕公,名文,字叔平也。”《汉书旧仪》云:“吕公,汝南新蔡人。”(《索隐》)吕公善相人,见《史记》。

  ◎善文案,《善文》称隐士云:“赵高为二世杀十七兄而立今王。”则二世是第十八子也。(《索隐》)又姚氏案:“隐士遗章邯书云:李斯为二世废十七兄而立今王。”(《陈涉世家》索隐)

  ◎左氏鼎书《东观汉记》曰:“庐江献鼎,诏召郑众,问:”齐桓公之鼎在柏寝台,见何书‘?曰:“《春秋左氏》。’‘有鼎书几’?众对状,除为郎中。”(《御览》七百五十六)

  郜大鼎(桓二年)。周郏辱阝鼎。九鼎(同上。又宣三年问鼎同)。吴寿梦鼎(襄十九年)。谗鼎(昭三年。服虔曰:即崇鼎)。陪鼎(飧有陪鼎,昭五年)。正考父鼎(昭七年)。莒二方鼎(昭七年)。徐甲父鼎(昭十六年)。晋刑鼎(昭二十九年)。郑刑书鼎(未见鼎宇,昭六年)。卫文舒鼎(定六年)。

  ◎蔽贤赤面晋傅咸《画像赋序》曰:“先有画卞和之像者,以为臧文仲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卞和自刖以有证,相去远矣。戏画其像于卞子之旁,特亦其面,以示犹有惭色。”(同上)

  ◎画扇沈约《俗说》曰:“顾虎头为人画扇,作阮籍、嵇康,都不点睛。送还扇主曰:点眼睛便欲能语。”(同上)

  ◎蠡卜《春秋后语》曰:“苏秦事鬼谷子,学终辞归,道乏困,行以燕人蠡卜,傅会自给(燕人用蠡卜,秦托此以取资自给,傅会事以为词说)。各解臧获之裘。”(臧获,役人。解其衣裘,以偿其怪,说之言也。《御览》七百二十六)吾吴行卜者,皆托鬼谷子,岂蠡卜之法,秦亦传之,鬼谷后人遂云鬼谷善卜耶?近日称善卜者陈觐文,余尝叩以三钱代蓍之起。渠云:“起自鬼谷子。”予笑曰:《鬼谷子》三卷,皆纵横之术,未闻论《易》法。若此言出何书也?“陈无以对,因询予三钱所起。予曰:”案,项安世、朱晦庵皆云:三钱代蓍,起于《火珠林》交单重拆之说。孔颖达《易正义》、贾公彦《仪礼疏》皆有此事。盖京房遗法也。唐人于鹄诗:“暗掷金钱卜远人。‘明人陈继儒遂谓起于唐,亦误也。”陈闻之怃然。

  ◎帻肆《续汉书》曰:“许邵,字子将。邵知人,入帻肆拔樊子昭。”(《御览》六百八十七)

  ◎五代史志《潜邱札记》曰:“唐命魏徵修《隋书》,命长孙无忌修《五代史志》,《志》成,即入《隋书》。故《隋书志》兼齐、周、梁、陈之事,而李百药、令狐德、姚察父子遂不复赘四代之事于其史中。当时发凡起例,必有成说也。”

  ◎宫观置提举又曰:“仁宗康定二年,参知政事李若谷罢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会灵观。宫观置提举,自若谷始也。”

  ◎准此《卤簿令》曰:“安车,紫油通,紫油纟熏朱里。四望车,清油通,清油纟熏并朱丝络网。后及王太子车并准此。”(通一作道,《御览》七百七十六)

  ◎卺(音谨)

  《三礼图》曰:“卺,取四升瓠,中破,夫妇各一。”(《御览》七百六十二)

  ◎觚《三礼图》曰:“觚,受三升,兑(音锐。)下方足。漆赤中,青云饰,小其尾。”(《御览》七百六十一)

  ◎残冷炙郭子曰:“王光禄曰:正得残冷炙。”(《御览》七百五十八)少陵诗:“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曲木抱腰《语林》曰:“任元褒为光禄勋,孙翊往诣之,见门吏凭几视。孙入语任曰:”吏凭几对客为不礼。‘任便推之。吏答云:“得罚体痛,以横木扶持,非凭几也。’孙曰:”直木横施,植其两足,便为凭几。何必孤鹄蟠膝,曲木抱腰?‘“(《御览》七百十卷)

  ◎警枕 六安枕 无患枕蔡邕《警枕铭》曰:“应龙蟠蛰,潜德保灵。制器象物,示有其形。哲人降鉴,居安虑倾。”案:此警枕不始于曹公。崔る《六安枕铭》曰:“枕有规矩,恭一其德。承先宁躬,终始不忒。”六安,言六面安也。卞敬宗作《无患枕赞》,无患,木名也。言人枕之无患也(半农先生曰:“无患枕可入诗。”)。

  ◎杨子乌《刘向别传》曰:“杨信,字子乌,雄第二子。幼而聪慧,雄{卞}《玄经》不会,子乌令作九数而得之。雄又似《易》‘羝羊触藩’,弥日不就。子乌曰:”大人何不云:荷戟入榛?‘“(《御览》三百八十五)

  ◎河《大学衍义补》曰:“周以前,河之势自西而东、而北。汉以后,河之势自西而北、而东。宋以后迄于今,则自西而东、而又之南矣。”(《潜邱札记》)

  ◎卦无先天《他石录外编。儒辨》第二十五论先天八卦之非。又云:“本义之混滥者多矣。”以《天地定位章》为第一。(《潜邱札记》、《他石录》,吴乔撰)

  ◎养相体金之将亡也,临事不肯分明可否,相习低言缓语,互推让,号“养相体”(《潜邱札记》)。

  ◎吴才老 赵武《挥尘录》:“吴才老,舒州人。”赵武当生于成公元、二年间(二则俱《潜邱札记》)。

  ◎脉诀 措大《脉诀》乃宋中世人伪托。或曰五代高阳生所著。(同上。)措大,出《五代东汉世家》(同上)。

  ◎点笔少陵诗:“石栏斜点笔。”《广韵》:“霉,点笔,莫佩切。”

  ◎堪舆《甘泉赋》:“堪舆壁垒。”张晏曰:“堪舆,天地总名也。”孟康曰:“堪舆,神名,造图宅书者。”

  ◎骨肉洒血《南史。豫章王综列传》:“闻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潜邱札记》。)《会稽先贤传》曰:“陈业,字文理。郡守萧府君卒,业与书佐鲁双率礼送丧。双道溺于水,业因掘泥扬波援出其尸。又业兄度渡,复见倾命。时同依止者乃五六人,骨肉消烂而不可记别。业仰皇天,誓后土,曰:”闻亲戚者必有异焉。‘因割臂流血,以洒骨上,应时得血住,余皆流去。“(《御览》四百二十一)

  ◎立壁横峰庾信《终南山义谷铭》:“廖廓上浮,峥嵘下镇。立壁千丈,横峰万仞。”(《白氏六帖》)

  ◎哀帝《汉名臣奏》云:“伏闻东平国无盐县山中有大石,无故一夕自起立。臣愚以为石者阴类,殆有微人当绍起者。汉兴来,与今再见。其一正以昭帝无继嗣见,今又以陛下无继嗣复见。”(《白帖》)当指哀帝。

  ◎楹书椟砚《陈留志》曰:“范乔,字伯孙。年二岁,祖父馨临终执其手曰:”恨不见汝成人。‘因以所用砚留与之。后家人告乔,乔执其砚涕泣。“(《御览》五百十九)罗泌《路史》曰:”楹书待子,椟砚贻孙。“楹书,晏子事。椟砚,即范馨也。

  ◎河图《雒书灵准听》曰:“《顾命》曰:”天球《河图》,在东序。‘天球,宝器也。《河图》,本纪图帝王终始存亡之期。“

  ◎录图《河图挺佐辅》曰:“黄帝修德立义,天下大治。乃召天老而问焉:”余梦见两龙挺白图以授余于河之都。‘天老曰:“河出龙图,雒出龟书。纪帝录,列圣人之姓号,兴谋治太平,然后凤凰处之。今凤凰以下三百六十日矣,天其授帝图乎?’黄帝乃祓斋七日,至于翠妫之川。大鲈鱼折溜而至,乃与天老迎之,五色毕具,鱼泛白图,兰叶朱文,以授黄帝,名曰《录图》。(《艺丈》)

  ◎盐法《潜邱札记》曰:“成化年间,户部尚书叶淇言:商人输粟二斗五升,是以银五分得盐一引也。请更其法,课输银于运司。银四钱支盐一引,可得粟二石,是以一引之盐坐致八倍之利。且商人银纳运司,道近而便安,是上下交利之道。奏可。于是商人引盐悉输银于运司,类解户部,盐银岁骤增至百万余两。诸商垦田塞下者,悉撤业归。西北商或徙家于淮以便盐,而边地为墟。粟踊贵,石至直五两。时议者屡言:虚边储而实太仓,非计。顾岁所增入,当数十郡一岁钱谷之数,而县官经费日繁,即缓急可以支应,虑不能捐目前厚利以深惟边计。欲复如祖宗时,尽输粟塞下,及薄取八分之利,必不可得矣。”

  ◎九宫王冰《元珠密语。生禀化源纪篇》曰:“地生坎卦,天生一宫。地生坤卦,天生二宫。地生震卦,天生三宫。地生巽卦,天生四宫。地生中士,天生五宫。地生乾卦,天生六宫。地生兑卦,天生七宫。地生艮卦,天生八宫。地生离卦,天生九宫。九宫配地,八卦画地。天九为奇数,乃阳也。地八为偶数,乃阴也。即天奇,阳生也,地偶,阴生也,即名造化也。故阳造而阴化也,即名造生化源也。故造化二字,即阴阳相生也。究其本宗,则阴阳并生于太初也。后来阴阳相生也,即阳生阴中,阴生阳中也。即阳极阴生,阴极阳生也。”

  ◎土力于乙《春秋元命苞》曰:“地者,易也。言养物怀任,交易变化,含吐应节。故其立字,土力于乙者为地。”(《艺文》)

  ◎石《春秋说题辞》曰:“石之为言托也,托立法也。尸(《初学记》)

  ◎元取士《潜邱札记》曰:“元以科目取士,自延至元统凡七科而罢。至正二年复举行,至二十六年凡九科。”

  ◎考察《潜邱札记》曰:“高文襄曰:国初无考察。始正统元年,嗣是以往,亦皆十年一行耳。未有一定之题目,一定之处分。至弘治十七年,始令六年一次考察,遂迄今为然。然事例有八日四科:曰贪,曰酷,为民;曰不谨,曰罢软,冠带闲住;曰老,曰疾,致仕;曰才力不及,曰浮躁浅露,降调外任。法可谓密矣。”

  ◎三江归子顾《请治吴淞江疏》:“宋时江面原阔九里,可敌千浦,故与钱唐、扬子并称三江。”(《潜邱札记》)

  ◎周夏二公钱有威曰:“昔周、夏二公,治水吴中。民初不便,询诸父老。父老对曰:”相公开河,功多怨多,千载之后,功在怨磨。‘二公断而行之,功施到今。“(同上)

  ◎天下水势郏侨《水利书》曰:“臣尝论天下之水,以十分率之。自淮而北五分,由九河入海,《书》所谓‘同为逆河,入于海’是也。自淮而南五分,由三江入海,《书》所谓‘三江即入,震泽底定’是也。”

  ◎治水法详考工单锷《吴中水利书》曰:“尝观《考工记》:”善沟者,水漱啮之。善防者,水淫之。‘盖谓上水湍流峻急,则自然下水泥沙漱去矣。“

  ◎水学屠隆曰:“昔人之推水学者曰郏、曰单锷。详于治田,锷详于治水,兼而用之,水政举矣。”(以上三则皆见《潜邱札记》)

  ◎年头月尾 孤经绝句《唐书。杨传》:“奏有司帖试明经,不质大义,乃取年头月尾孤经绝句。且今习《春秋》三家、《仪礼》者才十二。恐诸家废无日。请帖平文,以存学家。其能通者,稍加优宦,奖孤学。从之。因诏三家传、《仪礼》出身者,不任散官,遂著令。生徒为立《颂》太学门。”

  ◎洪范学惠子曰:“箕子为武王陈《鸿范》福极之理。周公作《周官》,设内史八枋之法,因《鸿范》也。”“《小》之大夫,亦传《洪范》。”五福考终命则当改元事,见《汉书。哀帝诏》,惜其说不传。“”《洪范》之学不传,其略见于伏生《五行传》,余家有藏本,为郑氏注。其说颇备,乃二十一史《五行志》之祖也。“”《续汉书。天文志》曰:“成帝时,中垒校尉刘向广《洪范》灾条作《五纪皇极之论》。‘案:《国三老袁良碑》云:”灾条备至。’“”后汉许峻有《易灾条》二卷。“

  ◎无本 玉川 崔立之昌黎《送无本师归范阳诗》:“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澹。”《寄卢仝诗》:“先生结发憎俗徒,闭门不出动一纪。”又云:“先生抱才终大用,宰相未许终不仕。假如不在陈力列,立言垂范亦足恃。”《赠崔立之评事诗》:“崔侯文章苦捷敏,高浪驾天输不尽。曾从关外来上都,随身卷轴车连轸。”

  ◎孟子节文《应庵随意录》曰:“洪武初,翰林学士刘三吾奉敕为《孟子节文》,总一百七十余条,前有三吾《题辞》,刻在南京国子监。此书之外,课试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今不见印行,何也。”

  ◎东西周辨吴文正公(澄)《东西周辨》:“《战国策》编题,首东周,次西周。近有缙云鲍彪注,为西周正统而不应后于东周,升之为首卷。”

  ◎高加堰《博湖掌录》曰:“案:山阳县西南四十里曰高加堰,堰不见史而仅见《郡志》,为汉建安五年广陵太守陈登所筑。”余因考《三国志》注,登曾任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盖精于水利者。当时广陵太守,《江表传》以为治射阳,则此堰尤其密迩,为登筑复奚疑?独怪自建安五年至明永乐平江陈修志时,凡一千二百十五六年,中间并无有人云及高堰者,岂湮废无迹与?抑堰止受淮,黄尚未合,而不闻其有溃决之患与?及读《宋史。楚州司户参军李孟传》:“加葺境内徐积墓,修复陈公塘,有灌溉之利。”陈公塘即今高堰也,堰固不乏修治,第史文不备耳。同时,真州东有陈公塘,一名爱敬陂,漕臣钱冲之修复,门下李道传为作记。何一时而并举与?予于此别自有感矣。史称陈元龙才兼文武,志在济民。其时吴寇压境,盖岌岌矣。乃能兴屯强兵,保障江、淮,一南一北,水利永赖。今平江伯既有专祠矣,吾以为上当冠以元龙,下当嗣以潘季驯,为三公合祠。盖皆勤于高堰者,或亦此地食安澜之福者所宜动心也与?

  ◎师法《前汉书。匡衡传》:“太子太傅萧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观览。”“衡上疏:”臣闻之师曰妃匹之际‘“云云。《张禹传》:”望之奏禹经学精习,有师法,可试事。“《孔光传》:”光对日食曰:臣闻师曰:“天右与王者’”云云。《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又”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

  《自叙传》:“班伯诵说有法。

  《参同契》曰:“若夫至圣,不过伏羲,始画八卦,效法天地。文王帝之宗,结体演《爻辞》。夫子睿圣雄,《十翼》以补之。三君天所挺,迭兴更御时。作事令可法,为世定是书。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

  ◎家法《后汉质帝纪》:“本初元年,令郡国举明经,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诣太学。自大将军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岁满课试,以高第五人补郎中,次五人太子舍人。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属、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其高第者上名牒,当以次赏进。”(注云:“儒生为《诗》者谓之《诗》家,《礼》者谓之《礼》家,故言各随家法也。”)《鲁丕传》:“和帝召见诸儒,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说。丕因上疏曰:”臣闻说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己出,不得相让。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难者必明其据(据师法或经传),说者务立其义(义,古义),浮华无用之言,不陈于前。故精思不劳,而道术愈章。法异者,各令自说师法,博观其义。‘“

  ◎郑桐庵交游籍避光福者:陆履长坦、章拙生美、姚文初宗典、张德仲我城、王贞明节、陆铨部康稷。案:徐昭法枋初避吴江,后亦避光福。后拙生被缚,至杀其一弟一婿。贞明遇湖盗,劫掠无剩,仅以身免。文初入山乃更深,俄于五更时,拥无赖百人,从枕上缚其父子至浒墅。有陈都司者,颇相逼迫,遂申文解,抚军翦其发而释之。履长披剃为头陀。铨部坚键不出(郑桐庵云)。张羲民预筑居光福。

  张我城,字德仲,宪副文奇次子,习《春秋》。凡《春秋》疏义,皆其所较刻。复广雅集,为文人大观。中岁即持长斋,于地方利病、赈饥贫、造桥、修学诸大事,一诸生力担之,自朝至暮,奔走不遑。黄中丞希宪具疏及公名。福王时,考授金华府ヘ,未就。乱后隐居光福山中,屏迹力耕以死。

  薛采谐孟,武进辛未进士,仕至开封守。乱后僧装隐光福山中。

  ◎曾王父友金阶升字五贞。陈性字身之(一作升之)。朱镒字金兼。张我城德仲。陆坦履长。章美拙生。王节贞明。陆康稷。薛采谐孟。

  ◎参同契都《三余赘笔》曰:“纬书《孝经》有《援神契》,则《参同契》亦《易》纬书类也。纬书之名皆三字。”

  ◎急须 仆憎《三余赘笔》曰:“吴人呼暖酒器为‘急须’,呼暖饮食具为‘仆憎’。急须,以其应急而用,吴人谓须为苏,故其音同。仆憎,以铜为之,言仆者不得窃食,故憎之也。”

  ◎砚溪先生论文遗语诗人赋物,有正面。有反面。反面易写,正面难工。如人,深情逸态都在若远若近,隔花临水,所谓“画工欲画无穷处,背立东风初破睡”者也。领得此意,方知诗人写物之工。山姜先生常言:“今人不晓打边鼓法,所以作诗不佳。”信然。

  有人喜用古文现成语及摹拟体制成文。余谓之曰:“譬如人食鱼肉便下鱼肉,医家必谓大病。读古文便钞古文,可不谓之病耶?”此虽戏言,亦有至理。

  凡为文,题绪太棼者,必于一字一句挈其要领,乃可驱繁驭冗,就我绳尺。

  陈后山代南丰作文,仅数百言,南丰犹以冗字过多,抹去数处。每抹处,连一两行,后山读之,尤觉首尾完善。因叹服,遂以为法。学者慎勿以文字短长论工拙也。

  乙卯举场,余与葛柬之(筠)同为孙公所摈。柬之幸而复收,别驾孟先生语余曰:“孙公当日以柬之卷为小怪,子卷为大怪,故同考力荐,终不能得。”今余落魄颓废,不复能怪矣。未知柬之小怪,亦少差否也。

  或语余,古文不用倒挈。因随举太史公《大宛传》,起句便云:“大宛之迹,见自张骞。”何尝不倒挈也?

  《史记》长篇之妙,千百言如一句。由其线索在手,举重若轻也。识得此法,便目无全牛。

  古人作诗作文,俱不欲过尽。过尽,则意味无余。

  ◎趋庭录张空拳而说经,此犹燕相之说书也。善则善矣,而非书意也。故圣人信而好古。

  先君言:“宋儒可与谈心性,未可与穷经。”栋尝三复斯言,以为不朽。

  《易》之理存乎数,舍数则无以为理。《春秋》之义在事与文,舍事与文,则无以为义。

  宋儒谈心性,直接孔、盂,汉以后皆不能及。若经学,则断推两汉。惜乎,西汉之学亡矣,存者惟毛公一家耳。

  宋儒经学,不惟不及汉,且不及唐。以其臆说居多,而不好古也。

  《书》之传自伏生也,保残守缺二十八篇而已。梅氏以伪书汩之,而汉学陋矣。胡隋、唐诸儒不信郑学而信伪古文也?

  《左传》不用服虔,而用杜预,此孔颖达、颜师古之无识。杜预创短丧之说,以媚时君,《春秋》之罪人也。

  杜预注《左传》,远不逮服子慎,唯地理胜于服。当时有京相瑶撰《春秋土地名》三卷,预资取其说,故其书可观。预贵而贱,故书不传。

  章句训诂,知也;洒扫应对,行也。二者废其一,非学也。

  说经无以伪乱真。舍《河图》、《洛书》、《先天图》,而后可以言《易》矣。舍十六字心传,而后可以言《书》矣。

  舍《诗。小序》,无以言《诗》也。舍《尔雅》、《说文》,无以言训诂也。

  汉人传《易》,各有源流。余尝撰《汉易学》七卷,其说略备。识得汉《易》源流,乃可用汉学解经。否则如朱汉上之《易传》、毛西河之《仲氏易》,鲜不为识者所笑。

  蒋编修(恭斐)。迪甫谓先君曰:“近日吴中四世名山,推公家耳。”盖数自先明经朴庵公以下也,不才如栋,亦厕四世之列。予深愧迪甫之言。

  注家之最陋者,经传中无如陈皓之《礼记》、林尧叟之《左传》、鲍彪之《国策》,今之学者亦知之矣。

  说经而武断者二人:郑樵、胡安国,余无讥焉(《札记注》引石梁王氏,此人尤狂妄)。

  《文中子》,晚唐人伪撰也。好为大言以欺人,有识者自知之。

  汉有经师,宋无经师。汉儒浅而有本,宋儒深而无本,有师与无师之异。浅者勿轻疑,深者勿轻信,此后学之责。

  ◎进士题名吴楞香(名苑)《太学新立进士题名碑纪事序》:“进士题名碑,旧在太学。国朝制科始丙戌,碑列大成门左右,阅一月。探明进士碑,计永乐至崇祯凡七十八科。土蚀藓剥,仅存三之二。太史朱君竹作《日下旧闻》,尝慨其阙。余徘徊既久,令吏掘地搜索之。首获宣德庚戌,次获成化甲辰,二碑皆先族祖登第之年,同僚咸为抚掌。既而碑尽搜获,惟缺永乐首科。一日宫墙倾,群吏哗曰:”永乐碑得矣!‘视之果然,一代之碑遂全。后于启圣祠土中得元碑三:一为《正泰国子贡试名记》,蒙古、色目、汉人列三榜,皆有正、副;一为《至正十一年进士题名记》,蒙古、色目为一榜,状元朵列图,汉人、南人为一榜,状元文允中。皆无榜眼、探花;一为《至正国子中选题名记》,蒙古赐正六品,色目赐从六品,汉人赐正七品,亦有正、副。三碑可徵一代取士之制。竖讫,为文三篇,恭进御览。复为诗以纪事云。“(诗载《桥门集》,不工,故不载)

  ◎岁差《冀越集》(元豫幸熊太古撰)云:“古人算历,有岁差之法。郭太史(守敬)言,自汉至今,凡七十次差,故作简仪,以考中星。作土圭十五丈长,以验日景。又以盖天仰而观日之所躔。皆前代所未有。是以《授时历》日测月验,永终无弊。又尝奏遣使者十四辈,分隶十四处,于夏至日测景长短,往往千里差一寸,而地之高下,水之缓急,皆得而知之。上都去大都千里而近,其高四十里,于日景而知之也。”

  ◎恒星东转《礼说》云:“或云日行黄道,每岁有差。地中当随而转移,故周在洛邑,汉在颍川阳城,唐在汴州浚仪。此说非也。历之岁差,古法谓黄道西移,新法谓恒星东转。黄道万古不变,每岁有差者,恒星东转使然。”

  ◎刘猛将《居易录》曰:“旧说江以南无蝗蝻,近时始有之。俗祀南宋刘漫塘,小为蝗神。刘,金坛人,有专祠,往祀之,则蝗不为灾,俗呼莽将,殊为不经。案:赵枢密作《漫塘集序》,称其学术本伊、雒,文艺过汉、唐,不知身何以矫诬如此。亦如江湖间祀张睢阳作青面鬼之类也。”

  ◎张天师 嗣师《太真科》曰:“太上告张陵天师曰:”内外法契,与天、地、水三官析石饮丹为誓也。‘张陵受命为天师,命弟子扶翼为嗣师。上崇虚之堂,登白虚之坛,醮奏太一,传授口诀。传命嗣师,承代基业,行教天人。“(《御览》六百七十九)

  《道学传》曰:“张裕天师十二世孙居招真观,植名卉,尽山栖之趣。梁简文为制碑。”(《御览》六百六十六)

  《集仙录》曰:“张天师道陵隐龙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得黄帝龙虎中丹之术。丹成服之,能分形散影。天师自鄱阳入嵩高隐山,得隐书治命之术。”(《御览》六百六十四)

  ◎道士《太霄经》曰:“人行大道,谓之道士。”又曰:“从道为事,故称也。周穆王因尹轨真人制楼观,遂召幽逸之人,置为道士。平王东迁洛邑,置道士七人。汉明帝永平五年,置二十人。魏武帝为九州置坛,度三十五人。魏文帝幸雍,谒陈炽法师,置道士五十人。晋惠帝度四十九人,给户三百。”(《御览》六百六十六)

  ◎正一法《唐书。司马承祯传》:“永祯事潘师正,传辟谷道引术,无不通,师正异之曰:”我得陶隐居正一法,逮而四世矣。‘“

  ◎全真教《全真纪实》曰:“金主亮贞元元年,有吏员咸阳人王中孚者,倡全真教,谈、马、邱、刘和之,其教盛焉。章宗泰和四年,元学士作《紫微观记》,所载详悉。”(《辍耕录》二十九卷)

  ◎五显事迹罗鹤《应庵任随意录》曰:“五显事迹,无从核实。独胡定庵谓五行主宰之神,而尽废习传诸说。天下祀之者甚多,我太祖建庙鸡鸣山,隶于太常,故纪定庵之论以俟考。其说曰:”本朝神祠见《会要》,姓氏皆可考,惟此独无姓氏。何耶?升曰:莫之为而为者,鬼神也。《周礼。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仪,祠五祀,朝明堂,图五方帝位于昊天之侧,从之以五人帝,五官神,皆五行真气也。盖五行为天地间至大之物,必有为之主宰者,故曰玄嚣,曰祝融,曰句芒,曰蓐收,曰后土,皆指水、火、金、木、土而言。若五神,岂非默助五行之造化,以福生民乎?或者以五圣为五通,非也。本朝政和元年正月,诏毁五通及石将军、妲妃淫祠。至宣和五年,适有通贶等侯之封。前后十余年间,黜彼之邪,崇此之正,昭然甚明,尚可得而并论之乎?亦缘乡曲前辈,偶傅会佛有六通、弟子五通之说,以启后人之疑耳。迪功国史实录院编校文字胡升书。‘“

  ◎蔽易一言朱丰城曰:“《易》之为卦六十有四,为爻三百八十有四,蔽以一言,曰‘时’而已。”此语深有助于《易》,乃自时中之时字来,亦发前贤所未发也。

  ◎古人重师道孔子庚子生,故臧荣绪用庚子日拜五经。朱文公九月十五日生,胡安国《求是草顾明经书院记》,亦于九月十五日舍菜作书,故书此言,以明效荣绪之意。古人尊师重道如此(以上皆罗氏语)。

  ◎姓同源异为婚《魏氏春秋》曰:“司空东莱王基,当世大儒,岂不达礼?而纳司空王忱女,以姓同源异故也。”(《御览》五百四十一)

  郑樵《氏族略》曰:“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奈何司马子长、刘知几谓周公为姬旦、文王为姬伯乎?三代之时,无此语也。”(《潜邱札记》)

  《潜邱札记》曰:“郑樵有言:氏不同而姓同不可为婚姻,若仅氏同,如孔子之孔出于子,孔文子之孔出于吉,郑有二孔氏出于姬,此三孔固可相为婚。何者?姓不同,故说是矣。余谓:亦有姓同如黄帝之子十二姓,有已姓,传至春秋为莒子、为郯子。祝融之后八姓,亦有已姓,传至商末为有苏氏,周初为苏忿生。此二已何妨为婚姻!何者?以各有其所得之姓不同德故。此亦从来论氏族者所未及也。”

  ◎金龙四大王朱国桢《涌幢小品》曰:“金龙大王姓谢名绪,晋太傅安裔。金兵方炽,神以戚畹,愤不乐仕,隐居金龙山椒,筑望云亭自娱。咸淳中,浙大饥,损家资,饭馁人,全活甚众。元兵入临安,掳太后、少主去。义不臣虏,赴江死,尸僵不坏。乡人义而瘗之祖庙侧。明太祖兵起,神示梦当依圣主。时傅友德与元左丞李二战徐州吕梁洪,士卒见空中有披甲者来助战,虏大溃,遂著灵应。永乐间建祠洪上。”

  ◎吕纯阳考都穆《听雨纪谈》曰:“吕洞宾,元遗山编《唐诗鼓吹》中有吕洞宾诗一首,郝天挺注曰:”洞宾名,京兆人,咸通中及第,两调县令。值巢贼乱,移家归终南,得道,莫测所往。‘则洞宾尝仕于唐矣。予观洞宾于江州望江亭《自记》曰:“吾京川人,唐末三举进士不第,因游江湖间,年五十道始成。’及观洞宾本传:祖谓,礼部侍郎。父让,终海州刺史。洞宾始名绍先,年二十不从婚娶。举进士,滞场屋者二十三年,乃罢举纵游天下。《岳阳风土记》云:”洞宾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即有栖隐之志。‘王举《雅言系述》云:“洞宾,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未尝言及第与为县令也。天挺此说,岂别有据耶?”

  ◎五通神考祝穆《方舆胜览》曰:“五通庙在徽州婺源县,乃祖庙。兄弟凡五人,本姓萧。每岁四月八日来朝礼者,四方云集。”

  ◎上计阚驷《十三州记》曰:“上计,古之诸侯奏使也。汉因号曰计偕。计偕次第,岁入贡于天子,郡国丰瑞,山川草木,万物无得隐饰,应机答问。”

  《御览。荆南记》曰:“石首县阳岐山,山无所出,不足书。本属南平界,范玄平记故老相承云:胡伯始以本县境无山,此山上计偕簿。”

  《礼记。射义》云:“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注:“岁献,献国事之书及计偕物也。三岁而贡士,旧说云,大国三人,次国二人,小国一人。”何休《公羊。庄元年》注云:“礼,诸侯三年一贡士于天子,天子命与诸侯辅助为政,所以通贤共治,示不独专,重民之至。大国举三人,次国举二人,小国举一人。”

  《汉书。武帝纪》:“元光五年,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

  ◎副启 柬面正字 老师《觚不觚录》曰:“尺牍之有副启也,或有所指讥,或有所请托,不可杂他语,不敢具姓名,如宋疏之贴黄类耳。”

  故事,投刺通书,于柬面皆书一“正”字,虽不甚雅,亦不知所由来,而承传已久。

  京师称谓极尊者曰“老先生”,自内阁以至大小九卿皆如之。门生称座主亦不过曰“老先生”而已,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

  ●卷三◎圻鄂《典瑞》云:“彖圭以ぽ聘。”注:郑司农云:“彖,有圻鄂彖起。”(圻,亦作沂。)《考工。人》云:“良环氵爵。”注:郑司农云:“氵爵,读为氵爵酒之氵爵。环氵爵,谓漆沂鄂如环。”疏云:“沂鄂如环者,谓漆之文理也。”《郊特牲》云:“丹漆雕几之美,素车之乘,尊其朴也。”注云:“几,谓漆饰沂鄂也。”《少仪》云:“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注云:“几,附缠为沂鄂也。”《正义》云:“几谓沂鄂,不雕画漆饰以为沂鄂。”(圻与沂皆音鱼巾反,又作垠)《御览》五十五《淮南子》曰:(今在《原道篇》)“上游于霄{兆}之野,下出于无垠鄂之门。”(今本《淮南》无鄂字。)注云:“无垠鄂,无形之视也。”(今本注云:“无垠,无形状。霄读绀绡之绡。{兆}读翟氏之翟)又《ㄈ真》云:”未有形埒垠(寅)Ф(噩)“又云:”通于无圻。“注云:”圻,垠字也(俗本云:圻,音寅,垠也),又作鄞。“《参同契》云:”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案:圻鄂谓形状之微起者,故谓之几。彖圭圻鄂者,谓彖起圻鄂也。良环氵爵者,谓漆起形状如环者也。车雕几圻鄂者,谓附缠车之四旁为圻鄂也。孔《正义》、贾疏皆不详沂鄂二字之义,故备及之。《参同契》”经营养鄞鄂“者,谓兆朕胚胎之义也。

  圻、沂、<堇斤>皆从斤声,故皆鱼巾反。圻,《说文》垠或字,故高注云:垠字也。“(《说文土部》云:”垠,地垠Ф也,一曰岸也。从土艮声。或作圻,从斤。“)

  《说文。玉部》彖字下云:“圭璧上起兆彖也。从玉,篆省声。《周礼》‘彖圭’。”

  ◎联句方勺《泊宅编》:“联句,或云起于《柏梁》,非也。《式微诗》曰:”胡为乎中露。‘盖泥中、中露,卫之二邑名。刘向以此诗二人所作,则一在泥中,一在中露,其理或然。然则此联句所起也。“

  ◎上元张灯永亨(宋人)《搜采异闻录》:“上元张灯,《太平御览》所载《史记。乐书》云:”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而今《史记》无此文。唐韦述《两京新记》曰:“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本朝京师增为五夜。俗言钱忠懿纳土进钱买两夜,非也。太平兴国五年十月下元,京城始张灯,如上元之日。至淳化元年六月,始罢中元、下元张灯。”

  ◎钟离君南唐县令钟离君嫁前令女事,见《东轩笔录》,云:“余为儿童时,尝闻祖母集庆郡太守陈夫人言江南有国日,有县令钟离君云云。余时尚幼,恨不记二令之名。”

  ◎村信王文正公旦与杨文公亿为同门友,故公谓汝州云云。余尝见杨公亲笔与公书云:“山栗一秤,聊表村信。”盖汝唯产栗也。

  ◎日游神望火见《青箱杂记》。

  ◎山歌《墨庄漫录》云:“吴人多作山歌,声怨咽如悲,闻之使人酸辛。”

  ◎复复《懒真子。唐中兴颂》云:“复复指期。”复复,出《匡衡传》及《何武传》(上音服,下音福)。

  ◎四声切韵《西溪丛语。高氏小史》云:“周,字彦伦,始著《四声切韵》,行于时。”

  ◎拗句格《野客丛书》曰:“禁脔云:”鲁直有换字对句法,如曰:“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曰:“田中虽问不纳履,坐下适来何处蝇。”前此未有人作此体。自鲁直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出老杜,如”宠光蕙叶与多碧,点缀桃花舒小红“者,是也。今俗语谓之拗句格。’仆谓此体非出于老杜,与杜同时如王摩诘,亦多是句,如云:”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疑亦久矣。张说诗曰:”山接夏空险,台留春日迟。‘此亦拗句格也。“

  ◎陈同甫议论作文之法子俞子(东阳俞成元德撰,庆元时人)《萤雪丛说》云:“尝见陈同甫亮在太学议论作文之法:经句不全两,史句不全三。不用古人句,只用古人意。若用古人语,不用古人句,能造古人所不到处。至于使事而不为事使,或似使事而不使事,或似不使事而使事,皆是使他事来影带出题意,非直使本事也。若夫布置开阖,首尾该贯,曲折关键,意见常新,若方若圆,若长若短,断自有成规,不可随他规矩尺寸走也。苟自得作文三昧,又非常法所能尽也。”

  ◎三山老人《宋诗纪事》:“胡舜陟,字汝明,自号三山老人,绩溪人。大观三年进士。”《苕溪渔隐》引三山老人语。

  ◎衍波笺《豫章诗话》:“萧贯少时梦至一宫殿,群女如神仙,一人授纸云:”此衍波笺,烦赋《晓寒歌》。贯援笔立成云云。仙曰:“子诗甚有奇语,异日必贵。‘”(贯,大中祥符二年进士。)

  ◎鲍信卿蒙古学《太平清话》:“鲍信卿取蒙古及伟兀尔问答比譬之言,为书曰《选玉集》。及其音韵之所自出,字画之所由通,豪厘之间,具有分别南北。人谓蒙古学未有出信卿右者。”

  ◎借书画陶弘景借人书,随误刊定,米襄阳借书画,亲为临摹,题跋、印记、装潢往往乱真。后并真赝本同送归之,虽游戏翰墨,而雅有隐德。

  ◎左手郑元,少脱骱,任左手,号“尚左生”。

  ◎官山谷云:“阴阳家谓克己者为官,既已从仕,则受制于官,不得悉如意也。”

  ◎四川总志读天下志,以《四川总志》为第一。其金石鼎彝,秦、汉以下之文,网罗几尽,而立例亦古。《后序》云“《艺文志》悉仍升庵之旧”故也。

  ◎活板活板自宋庆历间布衣毕升始。

  ◎耕织图耕织图始于宋高宗时于潜令四明楼(字寿玉,见《太平清话》)。

  ◎十三省号李文凤《月山丛谈》(书二册,共四卷)云:“天下十三省,俗皆有号,莫知所始。如陕西曰豹,山西曰瓜,山东曰滕,河南曰鲈,苏浙曰盐豆,江西曰腊鸡,福建曰獭,四川曰鼠,湖广曰干鱼,两广曰蛇,云贵曰象。各以是相嘲。然江西腊鸡,元时江南之通号,不宜独坐。近廖鸣吾戏伦彦式曰:”人心不足蛇吞象。‘白山曰:“天理难容獭祭鱼。’蜀举子张仕俨与余善,每见余辄曰:”委蛇、委蛇!‘余应之曰:“硕鼠、硕鼠!’亦切对也。”

  ◎敬空为批反《补笔谈》曰:“前世风俗,若致书于所尊敬,尊者但批纸尾答之,曰‘反’。故人谓之‘批反’,如官司批状,诏书批答之类。故书批多作‘敬空’字,自谓不敢抗敌,但空纸尾以待批反耳。尊者亦自处不疑,不务过敬。前世书启甚简,亦少用联幅者。后世虚文浸繁,无古人款款之情。此风极可惜也。”

  ◎尚右《补笔谈》谓“古人尚右”。

  ◎村学堂瞿佑《归田诗话》:“曹组元宠《题村学堂图》云:”此老方扪虱,众雏争附火,想当训诲时,都都平丈我。‘语虽调笑,而曲尽村俗之状。近吴敬夫一联云:“阑干苜蓿先生饭,颠倒天吴稚子衣。’其景况可想也。”

  ◎击钟刘绩《霏雪录》:“世以击钟为昏晓之警者,尚矣。通以一百八声,而音节各不同。前击七,后击八,中间二十徐徐发,更兼临后击三声,三通凑成一百八,此台州钟声节也。紧十八,慢十八,六遍凑成一百八,此越州钟声节也。前三后三中三十,三通凑成一百八,此杭州钟声节也。”

  ◎禁钟禁鼓钟亦有数,三通共三千六百九十击。张山门先生云。

  ◎入ト刘绩《霏雪录》:“入ト之礼,案:唐故事,天子日御前殿见群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寝,有思慕之心,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群臣,曰入ト。宣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ト。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唤仗,由ト门而入,百官俟朝于衙者因随以入见,故谓之入ト。然衙,朝也,其礼尊;ト,宴见也,其礼杀。自乾符以后,因乱礼阙,天子不能日见群臣,而见朔望。故正衙常日废仗,而朔望入ト有仗。其后习见,遂以入ト为重。至出御前殿,犹谓之入ト,其后亦废。至是而复,然有司不能讲正其事。凡群臣,五日一入ト,见中兴殿,(后唐明宗殿也),便殿也,此入ト之遗制,而谓之起居。朔望一出御文明殿,前殿也,反谓之入ト。”

  ◎阶官宋朝授官列衔,以某阶守某官、以某阶行某官者,凡阶高官卑则称行,阶卑官高则称守,官与阶同,则不必行、守二字。循唐制也。(同上)

  ◎二归何休《公羊。隐二年》注云:“妇人生以父母为家,嫁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明有二归之道。”

  ◎竿牍《庄子》:“恬淡之知,不离苞苴竿牍。”司马曰:“谓竹简为书,以相问遗,修意气也。”

  《潜夫论》曰:“百姓废农桑而趣府廷者,非朝晡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

  ◎席上腐谈范蔚宗论:“贵清净者,以席上为腐谈。”后人取此句以名书。

  ◎本书《范书。孝明八王传》:“余七王本书不载母氏。”注:“本书,谓《东观记》也。”

  ◎干吏《晋令》:“诸郡国不满五千以下,置干吏二人。”郡国皆有干,干犹主也(《后汉书》注)。

  ◎中天后汉刘陶疏:“伏惟陛下,年隆德茂,中天称号。”注:“中,谓当天之中也。”

  ◎张融《毛诗正义》有张融。案:《唐书。元行冲传》,融乃魏博士,非六朝之张思光也。

  ◎年事《北齐。邢邵传》:“邵与济阴温子升为文士之冠,世论谓之‘温邢’。钜鹿魏收虽天才艳发,而年事在二人之后,故子升死后,方称‘邢魏’焉。”

  ◎孟子一则《吕氏春秋》:“曾子曰: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第,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悦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孟子》:“曾元养曾子,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盖述曾子之言,而注《孟子》者,皆不知引。

  ◎诗一则《小明序》曰:“《小明》,大夫悔仕于乱世也。”杨彪疏曰:“朝无《小明》之悔。”盖用《诗序》。

  ◎杜刘唐同姓《春秋传》:“士会奔秦。后归晋,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又“范宣子曰:昔モ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是杜、唐、刘皆同姓也。故少陵《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云:“与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又《送刘十弟判官诗》云:“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

  ◎息肃同音肃慎,古作息慎,古息、肃同音也。少陵《天边行》曰:“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鹜后鸿鹄。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犹从古音。

  ◎卫庄少陵《赤霄行》云:“皇孙犹曾莲勺困,卫庄见贬伤其足。”卫庄谓蒯也。蒯谥庄公,《左传。哀十六年》“卫人出庄公而与晋平。十月,卫侯自鄄入。辛巳,石圃因匠氏攻公。公阖门而请,弗许,逾于北方,而队折股。”正用此事。朱鹤林谓卫庄当作鲍庄,引鲍牵刖足事,恐非。皇孙困于莲勺,卫庄攻于匠氏,皆为小人所辱事,故用之。

  ◎朝享太庙赋少陵《朝享太庙赋》:“大辂每出,或黎元不知。”(见《谷永传》)

  又云:“八音修通。”又云:“祝以孝成。”皆见伏生《尚书。虞夏传》。吕东莱及近注杜者,皆不知引。

  ◎荀子《荀子。王霸篇》曰:“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注:“旗读为箕。箕翼,二十八宿名。言寿比于星也。”“处士”见《非十二子篇》注:“处士,不仕者也。”《易》曰:“或出或处。”《仲尼篇》云:“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春秋繁露。对胶西王》:“仲尼之门,五尺之童子,言羞称五伯。为其诈以成功,苟为而已也。”)

  ◎繁露《诗》无达话(当作诂),《易》无达言,《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

  ◎逸周书《淮南子。道应训》曰:“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尹佚,史佚也。)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教顺之。’王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案:《吕氏春秋》引《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又引《周书》曰:“民善之则畜也(畜,好也),不善之则雠也。”则尹佚之语当在《逸周书》。

  ◎金源《金史》曰:“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也。国言‘金’曰‘案出虎’,以案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地理志》)

  ◎吏行水上《宋史》:“元中,王觌加直龙图阁,知苏州。州有狡吏,善刺守将意以挠权。前守用是得讥议。觌穷其奸状,于法,一郡肃然。民歌咏其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镜心’之语。”

  ◎生死文字间张┉曰:“李仁甫(焘)如霜松雪柏,无嗜好,无姬侍,不殖产,平生生死文字间。”(同上《李焘传》)五字出昌黎诗。

  ◎餐钱绍兴六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汪藻纂修,事复中止。宜令就闲,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同上)。

  ◎绰楔凡旌表门闾者,于所居安绰楔,左右建土台,高一丈二尺,方正,下广上狭,饰白间以赤,仍植所宜木(同上)。

  ◎东西铨崔以本官判兵部西铨、吏部东铨事(《新唐书》)。

  ◎南北院《辽史。百官志》:凡辽朝官,北枢密视兵部(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北,故名北院。元好问所谓“北衙不理民”是也),南枢密视吏部(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元好问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

  ◎辽太后语谚曰:“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

  ◎风灯石火耶律和尚曰:“人生如风灯石火,不饮将何为?”

  ◎前席《汉书。贾谊传》:“谊为长沙太傅,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厘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栋案,何休注《公羊》曰:“礼,天子为卿前席,大夫兴席。”(此当据秦、汉礼)谊,大夫也。能明鬼神之本,文帝以卿礼礼之,故为之前席也。颜师古不考前席之义,谬为之说云:“渐促近谊,听说其言。”诗人李商隐之辈承其讹,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夫《中庸》言鬼神之德,其效至赞化育,参天地。《易系辞》曰:“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宋儒言《易》者以此句属下节,非)文帝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非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者乎?师古谬注之?而商隐谬讥之,当为有识者所笑耳。《汉书》此传,应劭、晋灼诸贤必有注,师古删之而用臆说,致令文帝蒙讥后世。不可不辨(天予为卿前席,诗言虚前席,甚谬)。

  ◎清白“以清白遗子孙。”《北史》房彦谦谓子玄龄语。

  ◎人地刘芳著《徐州人地录》二十卷(《北史》)。

  ◎影质徐遵明与刘献之、张吾贵,皆河北聚徒教授,颇好聚敛,悬纳丝粟,留衣物以待之,名曰影质。有损儒者之风。

  ◎树木僵立《月蚀诗》云:“森森万木夜僵立。《汉书。匈奴传》:”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师古曰:”僵落,谓山上树木摧折,或立死枯僵堕落者。“此诗所本也。

  ◎司制典栉掌衣服裁缝(《北史》)。掌巾栉膏沐,隋时内官也。

  ◎得句郑谷《云台编。静吟诗》:“《骚》《雅》荒凉我自安,月和余雪夜吟寒;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

  ◎智慧不再来古乐府《秋胡行》:“壮盛智慧,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贵官《古今乐录》王僧虔《技录》云:“《短歌行》仰瞻—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奏乐。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歌者云:”贵官弹筝。‘贵官,即魏文也。“

  ◎中人子建《当墙欲高行》:“人之仕进待中人。”

  ◎录别《汉纪》有李陵《录别诗》八首(后人拟苏、李诗)。

  ◎咸阳布衣《怨录》载《王子思归歌》(楚王子质于秦)云:“洞庭兮木秋,涔阳兮草衰。去千岁之家国,作咸阳之布衣。”

  ◎断竹《吴越春秋》载《孝子弹歌》云:“断竹,续竹,飞土,逐{宀六}.”({宀六},古肉字,今作害,非)刘勰曰:“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又曰:《断竹》黄歌,乃二言之始(黄,黄帝也)。

  ◎石墨相著武王书砚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无得污白。”

  ◎陷文不活《御览》引《太公阴谋。笔铭》曰:“毫毛茂茂,陷水可脱,陷文不活。”

  ◎左林右泉《铜盘铭》曰:(武王封比干墓而作)“左林右泉,前冈后道。万世之灵,于焉是保。”

  ◎截趾适履截趾适履,孰云其愚?何与斯人,追欲丧躯?(《古逸》以为邹衍引古语,当见《玉篇》。)

  ◎恶妇破家《易纬》引古语曰:“踬马破车,恶妇破家。”

  ◎福至心灵史《通鉴释文》引谚曰:“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杨孚许浑《丁卯集。冬日登越王台诗》:“河畔雪飞杨子宅。”自注:“杨子,‘汉议郎杨孚也。”《广志》:“孚字孝先,尝树河南五鬣松于广州北岸。粤无雪,至此地雪乃降。今下渡头村前即其故宅。”

  ◎押高字家君尝云:“《云台编》‘烟含紫禁花期近,雪满长安酒价高。’元人诗:”禽翻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两押高字,皆卓绝。“

  ◎富农于子漪(溃)作《富农诗》,刺为富不仁者也。(其《序》云:“尧山南六十里有富农。”)

  ◎倚声《唐书。刘禹锡传》:“禹锡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每祠,歌《竹枝鼓吹》。禹锡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

  ◎绿杨城郭端己《和同年韦学士途中见寄诗》:“绿杨城郭雨凄凄。”(王新城词:“绿杨城郭是扬州。”本此)

  ◎晋阳秋高达夫《奉酬睢阳李太守诗》:“系高周柱史,名重《晋阳秋》。”

  ◎五天书岑嘉州《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诗》:“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条山中条称条山,见岑嘉州诗。(五律)

  ◎磨兜《辍耕录》曰:“襄州谷城县城门外,道傍石人,缺剥。腹上有字云‘磨兜,慎勿言。’是亦金人之流也。距县四五十里有石人二,相偶而立。腹上题刻,一云‘已及’,一云‘未匝’,不可得而详也。”(浮休《阅目集》)

  ◎汉时明禹贡者使治河《汉书。平当传》:“当以明经《禹贡》,使行河,为骑都尉,领河堤。”

  ◎子思子《史记。平津列传》:“天下通道五。”《索隐》曰:“案,此语出《子思子》。”今见《礼记。中庸篇》。

  ◎将大出《秦本纪》:“将大出。”《索隐》曰:“出,犹生也。言尔后嗣繁昌,将大生出子孙也。”

  ◎竹南漫录补二则余注《精华录》初成,有妄庸子者,窃其书以行于世。或问余:“某氏窃君书几许?”余笑曰:“一一鹤声飞上天,都不存矣!”

  某氏窃余注妄有增益。余因作《辨讹》一卷。会稽沈腾友(嘉然)尝笑谓余曰:“某氏得君书,颇亦可观。而自造如此,貂裘负笼,甚可怪也。”

  ◎狱掾通礼《后汉。崔瑗传》:“瑗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辄问以《礼》说。”

  ◎律礼相左卓茂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二者相左,惟圣人能兼而行之。苟非然者,必有偏废之忧。”

  ◎士大夫无信今之士大夫,不如商贾。商贾逐什一之利,犹以信行于俦类。士大夫趣势利而忘大义,无可信之人矣。

  ◎凡目《公羊传》:“前目而后凡。”董子曰:“号凡而略,名详而目。目者,遍辨其事也。凡者,独举其大也。”

  ◎三等《繁露》曰:“《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有见,有闻,有传闻。有见三世,有闻四世,有传闻五世。故哀、定、昭,君子之所见也。襄、成、宣、文,君子之所闻也。僖、闵、庄、桓、隐,君子之所传闻也。所见六十一年,所闻八十五年,所传闻九十六年。”

  ◎王霸记《司马法》曰:“《王霸》之所以治诸侯者六,会之以发禁者九。”案:九禁之语,郑康成注《周礼》引《逸礼王霸记》云云。当是《王霸记》引《周礼》之文以释之。《司马法》所云《王霸》,乃《逸礼》篇名也(今《司马法》不载释文,盖非全书)。

  ◎役不逾时杜预注《左传》曰:“古者行役不逾时。”孔颖达疏:“《谷梁传》曰:”伐不逾时。‘明行役聘问,亦不逾时也。“

  ◎至孝《繁阳令碑》阴有“至孝涅夔君威”。

  ◎中表《汉费凤别碑》云:“中表之恩情,兄弟与甥舅,鸟与女萝性,乐松之茂好。”蔡琰诗云:“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中外,即中表(《仪礼丧服。缌麻章》曰:“舅之子。”马融由:“姑之子为舅之子服,今之中外兄弟也。”)《晋书山涛传》:“涛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十七帖》云:“与足下中表。”王无异注云:“舅姑之子。”《世说新书》曰:“裴令公(楷)。岁请梁、赵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又曰:“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北史》:“卢怀慎撰《中表实录》二十卷。《唐志》:《齐永元中表簿》六卷。郑谷《云台编》有《访表兄王藻谓上别墅诗》:”中表人稀离乱后,花时莫惜重相携。“魏袁准《正论》曰:”或曰同姓不相娶,何也?曰远别也。今之人外内(当作中外)相婚,礼欤?曰中外之亲近于同姓,同姓且犹不可,而况中外之亲乎?古人以为无疑,故不制也。今以古之不言,因谓之可婚,不知礼者也。“

  ◎内兄弟《白氏六帖》:“舅子为内兄弟。”(《仪礼。丧服经》曰:“舅之子缌。”郑氏注云:“内兄弟也。”)《晋书。阮瞻传》:“内兄潘岳,每令鼓琴。”傅咸《赠何邵王济序》:“朗陵公何敬祖,咸之从内兄。国子祭酒王武子,咸从姑之外孙也。”陆厥有《答内兄顾希叔诗》。少陵《寄简崔评事十六弟诗》:“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自注:“内弟崔氵┆赴湖南幕职。”)柳子厚有《送内弟卢遵游桂州序》,注:“昌黎《铭子厚墓》云:”舅弟卢遵,涿郡人。“李嘉《台阁集》有《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诗》云:”莫怪临歧独垂泪,魏舒偏念外家恩。“(嘉,阎出也)

  ◎妻弟为内弟阎百诗《潜邱札记》云:“颜真卿《家庙碑铭》云:”祖昭甫,工篆籀草隶书,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过之。父惟贞,少孤,育舅殷仲容氏,蒙教笔法。‘则亦以妻弟为内弟,然而非空同所知。“

  ◎外兄弟《丧服经》曰:“姑之子,缌。”注云:“外兄弟也。”疏云:“姑是内人,以出外而生故也。”《通鉴》:“宋明帝建武四年,王晏外弟阮孝绪。”注:“外弟,妻弟。”案:外弟乃姑之子,非妻弟(陈少章《胡注辨讹》)。《后汉书。来歙传》:“隗嚣将王遵曰:”君叔虽单车远使,而陛下之外兄也。‘“注:”光武之姑子,故曰外兄。“

  ◎姨兄弟 姨妹 从母昆弟 从母姊妹《吴书。潘传》注:《江表传》曰:“姨兄零陵蒋琬,为蜀大将军。”又见《唐书。崔元传》。少陵《寄狄明府博济诗》:“梁公曾孙我姨弟,十年不见官济济。”《晋书。刘群传》:(《刘琨传》后。)“温峤前后表称:”姨弟刘群、内弟崔悦、卢谌等,皆在末波中,翘首南望。“《通典》:晋徐众曰:”徐思龙娶姨妹为妇。“案:姨妹,从母之女。”《丧服。缌麻章》曰:“从母昆弟。”马融曰:“姊妹子相为服。”《尔雅。释亲》曰:“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昆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

  ◎从母 姨母 堂姨 姨夫《尔雅。母党》云:“母之姊妹为从母。”(袁淮《正论》:“从母,时俗所谓姨母者也。”)姨母,见《汉书。金日传》注,又《霍光传》:“光诸女遇太后无礼。”服虔曰:“光诸女自以于上官太后为姨母,遇之无礼。”《女世说》:“狄仁杰相武后,常过卢氏堂姨。请曰:某今为相,表弟有何欲,当力从其意。”姨夫,见《乾馔子》,《广记》二百四十四卷(即《檀弓》所谓从母之夫也)。《礼记。檀弓》云:“从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服。君子未之言也,或日同爨缌。”郑注云:“二夫人,犹言此二人也。时有此二人同居,死相为服者。甥居外家而非之。”《正义》曰:“甥居外家而非之者,以言从母及舅皆是外甥称谓之辞,故知甥也。谓甥来居在外姓舅氏之家,见有此事而非之。或云外家者,以二人同住,甥居外旁之家,遥讥之。”

  ◎女孙《汉书。陈平传》:“张负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又见《张安世传》。

  ◎从祖姑婿《枫窗小牍》:“余从祖姑婿陈从易得与太清楼校勘。”

  ◎姑夫 姑婿姑夫二字出《国史补》。《宋书。袁淑列传》:“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小学》云:”近世故家,惟晁氏以道申戒子弟,皆有法度。群居相呼外姓尊长,必日某姓第几叔若兄。诸姑尊姑之夫必曰某姓姑夫、某姓尊姑夫。未尝敢呼字也。其言父党交游,必曰某姓几丈,亦未尝敢呼字也。“《左传。定五年》:”逐秦遄。“杜注云:”秦遄,季平子姑婿。“《酉阳杂俎》:”成式姑婿裴元裕。“

  ◎舅母晋刘臻妻陈氏有《答舅母书》(《艺文》),即《檀弓》所谓舅之妻也。

  ◎大兄《汉书。淮南厉王传》:“常谓上大兄。”

  ◎丘嫂《汉书。楚元王传》“初,高祖微时,尝避事,时时与过其丘嫂食。”

  ◎婶妗宋张文潜《明道杂录》云:“经传中无婶妗二字,婶字乃世母二字合呼,妗乃舅母二字合呼也。”二合如其言中,合两字音为一(《辍耕录》)。

  ◎从孙甥《左传。哀二十五年》:夏,“大叔疾之从孙甥也。”杜注删云:“期,夏戊之子。姊妹之孙为从孙甥,与孙同列。”

  ◎假母继母称假母,见《汉书。淮南王传》、《列女传》。

  ◎后母《世说新书》:“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

  ◎妹夫 妇弟 妹巩《北史》:“北齐崔昂后妻,郑元礼姊也。魏收又昂之妹夫。昂尝持元礼数篇诗示卢思道,乃曰:”看元礼比来诗咏,亦当不减魏收。‘思道答曰:“未觉元礼贤于魏收,且知妹夫疏于妇弟。’”妹巩,见《赵岐传》注。《北史。刘逖列传》云:“黄门侍郎王松年妹夫卢士游。”

  ◎先姑《鲁语》:“敬姜曰:”吾闻之先姑。‘“韦昭曰:”夫之母曰姑,没曰先姑。“

  ◎姊夫 姊婿 姊巩杜牧之《樊川集》有《奉送中丞姊夫俦自大理卿出镇江西叙事书怀十二韵》(钱少詹曰:“姊夫亦见《霍光传》。”)《霍光传》云:“光姊婿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东观汉记》曰:“初,王莽时,上(光武)与伯叔及姊巩邓晨、穰人蔡少公坐语。少公道谶言刘秀当为天子。”(《艺文》)

  ◎侄《公羊。庄十九年传》:“侄者何?兄之子也。”《尔雅。释亲》:“女子谓昆弟之子为侄。”

  ◎庶姑 庶叔 外姊《昭二十五年左传》曰:“季公若之姊为小邾夫人。”杜注云:“平子庶姑与公若同母,故曰公若姊。”《正义》云:“公若,平子庶叔。”又曰:“生宋元夫人。”注云:“宋元夫人,平子之外姊。”

  ◎表丈从叔黄滔《送僧归北岩寺诗》注:“滔表丈从叔,有名于当时。”(《唐音统签》八百九卷)

  ◎表侄 表妹 表弟 表叔少陵有《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又有《送重表侄王咏评事诗》云:“我之曾祖姑,尔之高祖母。”《唐故江南西道观察判官监察御史里行太原王公墓志铭》:“表侄前诸道转运推官将仕郎试大理寺评事许志雍撰。”(见陶宗仪《古刻丛钞》)。表妹,见《唐书。李密传》。胡一桂《启蒙翼传》曰:“《明道先生行状》云:”神宗尝使推择人才,所荐父表弟张载及弟颐为首。‘案,此横渠,程夫子表叔也。“朱子《韩溪翁程君墓表》:”熹祖母,君之姑,因谓君叔父。“(子未兄云:”父之表叔谓之重表叔。“未详出何书)

  ◎中外孙《世说新书》:“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犹今之表侄孙也。

  ◎先后 娣姒训《尔雅。释亲》曰:“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注云:“今相呼先后,或云妯娌。”《史记。封禅书》云:“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见神于先后宛若。”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索隐》曰:“今妯娌也。”邹诞音:“二字并去声。”韦昭曰:“先谓姒,后谓娣也。宛音冤。”《隋书。经籍志》:“冯少胄《娣姒训》一卷。《丧服小功章》曰:”夫之姑姊妹娣姒妇,报。“传曰:”娣姒妇者,弟长也。“(弟,后也。长,先也,弟长犹言先后。一日以年则弟,以兄则长,故日弟长)注云:”娣姒妇者,兄弟之妻相名也。“

  ◎女君《丧服。期者不杖章》曰:“妾为女君。”传曰:“何以期也,妾之事女君,与妇之事舅姑等。”郑注云:“女君,君适妻也。女君于妾无服,报之则重,降之则嫌。”

  ◎先臣《春秋。昭三年左传》:晏子曰:“臣之先臣容焉。”臣对君,称先父为先臣。

  ◎大父大父、祖父,见《张良传》。又《冯唐传》:“其大父,赵人。”

  ◎祖姑三人《丧服小记》曰:“妇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则于亲者。”陈注:“三人有二继也。亲者谓舅所生也。”继者皆称祖姑之证。

  ◎君母 嫡母 少母《丧服。小功章》云:“君母之父母。”注云:“君母,父之适妻也。”王肃曰:“君母,庶子之嫡母。”案:马融以为母之所君,故曰君母。(母,谓出母)庶子贱,故称嫡母为君母。朱子《司农丞翁君墓碣铭》:“调明州司理参军,以母丧不赴。主管吏部架阁文字,又以少母丧去官。”王止仲曰:“所谓少母,盖其生母也。”

  ◎母之君母《丧服小记》曰:“为母之君母,母卒则不服。”(母庶而称外祖母为母之君母)陈注:“母之君母,母之适母也。”

  ◎从祖父母《丧服。小功章》曰:“从祖祖父母、从祖父母,报。”郑注云:“祖父之昆弟之亲。”

  ◎族曾祖父母 族祖父母 族父母 族昆弟《丧服。缌服章》曰:“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昆弟。”注云:“族曾祖父者,曾祖昆弟之亲也。族祖父者,亦高祖之孙。则高祖有服明矣。”贾疏云:“族父母者,己之父从祖昆弟也。族昆弟者,已之三从兄弟。皆名为族。”

  ◎祖庶母《丧服小记》曰:“为慈母后者,为庶母可也。为祖庶母可也。”(父之所生,为祖庶母)

  ◎长孙 中孙长孙、中(仲)孙,见《王莽传》。

  ◎继室《左传。隐元年》:“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外舅 外姑 妇翁妻之父母为外舅、外姑。见《尔雅》。妇翁,见《第五伦传》。

  ◎庶孙妇《丧服。缌麻章》曰:“庶孙之妇。”马融曰:“祖父母为嫡孙之妇小功,庶孙妇降一等,故服缌。”

  ◎堂兄弟 再从兄 三从兄弟 从父兄弟杜牧之有《为堂兄沣求澧州启》。《世说。赏誉篇》曰:“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繇蚤卒。祜来哭,见长和哀容举止宛若成人,乃叹曰:从兄不亡矣。”又《规箴篇》注云:“《桓氏谱》曰:”道恭,字祖猷,彝同堂弟也。‘“《开元礼》曰:”成人九月为从父兄弟。“注云:”今之同堂兄弟。“《后汉书。杨震传》:”震上疏曰:“伏见诏书,封故朝阳侯刘护再从兄环袭护爵为侯。’”《唐薛君塔铭》后称“再从兄钧撰。”《开元礼》云:“缌麻三月,为族兄弟。”注云:“三从兄弟、三从姊妹。”《汉书》曰:“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师古曰:“父之兄弟之子为从父兄弟也。言本同祖,从父而别。”《尔雅。释亲》曰:“父之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昆弟。”《丧服。大功章》云:“皆为其从父昆弟之为大夫者。”

  ◎三从父 从父子 从父姊妹《唐书》:“卢馔,吏部尚书从愿三从父也。”(《郭钦说传》后。)《汉书。夏侯胜传》:“从父子建。”师古曰:“从父昆弟之子。”《丧服。小功章》曰:“从父姊妹。”注云:“父之昆弟之女。”

  ◎从祖昆弟《汉书》:“燕王刘泽,高祖从祖昆弟也。”师古曰:“言同曾祖,从祖而别也。”《丧服。小功章》曰:“从祖昆弟。”注云:“父之从父昆弟之子。”马融曰:“谓曾祖孙也。于已为再从昆弟。同出曾祖,故言从祖昆弟。”

  ◎从叔母《颜氏家训》曰:“《陆机集》有《与长沙顾母书》,乃其从叔母也。今所不行。”

  ◎阿兄《世说新书》:“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女婿 长女婿 孙婿 中女婿俱见《霍光传》。又女婿,《三国志》屡见。

  ◎两姨兄弟姊妹《开元礼》云:“缌麻三月,为从母兄弟姊妹。”注云“今谓两姨兄弟姊妹。”

  ◎曾孙郑晓《古言》曰:“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曾孙。曾者,重也。”

  ◎来孙 昆孙 仍孙 云孙《释名》曰:“玄孙之子曰来孙,此在无服之外,其意疏远,呼之乃来也。来孙之子曰昆孙,昆,贯也,恩情转远,以礼贯连之耳。昆孙之子曰仍孙,以礼仍有之耳,恩意实远也。仍孙之子曰云孙,言去已远,如浮云也。”

  ◎同父少弟《汉书》:“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师古曰:“言同父,知其异母。”

  ◎皇姑《服问》曰:“传曰:”有从轻而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庶子之妻称庶子所生曰皇姑。)疏云:”皇,君也。此妾既贱,若惟云姑,则有嫡女君之嫌。今加皇字,明非女君,而此妇尊之与女君同,故云皇姑也。“

  ◎妾祖姑《杂记》曰:“妾于妾祖姑。”《丧服小记》同。

  ◎同胞 弟兄东方朔《答客难》曰:“同胞之徒,无所容居。”苏林曰:“胞音胞胎之胞也。言亲兄弟。”《白虎通》曰:“谓之兄弟者何?兄者,况也,况父法也。弟者,悌也,心顺行笃也。”《公羊传》曰:“母弟称弟,母兄称兄。”何休曰:“母兄,同母兄。”

  ◎荒刘熙《释名》曰:“兄,荒也。荒,大也。故青、徐人谓兄为荒也。”

  ◎次兄《世说新书》注:《续晋阳秋》曰:“谢朗,字长度,安次兄,据之长子。”

  ◎先女君 摄女君《杂记》曰:“女君死,则妾为女君之党服。摄女君,则不为先女君之党服。”(妾不敢为夫人,故称摄女君)陈注:“妾摄女君,则不服,以摄位稍尊也。”

  ◎君舅君姑《尔雅。释亲》曰:“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注:“《国语》曰:”吾闻之先姑。‘“

  ◎威姑《说文》引《汉律》曰:“妇告威姑。”家君曰:“威姑,犹君姑也。古威、君同音。”

  ◎少姑 兄公 女公 女妹《尔雅。释亲》曰:“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夫之兄为兄公。”注:“今俗呼兄钟,语之转耳。”公,《释文》作公,云:“音钟,今本作公。”又曰:“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兄伯妇人呼夫之兄为伯,于书无所载。予顷使金国时,辟景孙弟转行。弟妇在家许斋醮。及还,赛愿。予为作青词云:“顷因兄伯出使,夫婿从行。”虽借《陈平传》兄伯之语,而自不以为然。偶忆《尔雅。释亲篇》曰:“妇称夫之兄为兄公。”于是改兄伯为兄公(永亨《搜采异闻录》)。

  ◎舅姑《白虎通》曰:“称夫之父母谓之舅姑何?尊如父而非父者,舅也。亲如母而非母者,姑也。故称夫之父母为舅姑也。”

  ◎兄子 兄女《世说新书》:“谢太傅(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舅父 君母昆弟 象母《史记索隐》曰:汉《表》,邬侯驷钧。邬,太原齐县。齐哀王舅父。侯。舅父即舅,犹姨曰姨母然也。《丧服。缌麻章》曰:“君母之昆弟。”案,君母昆弟即舅也。《缌麻章》有舅,又有君母昆弟。嫡子称舅。庶子贱,称君母昆弟。刘孝标《世说新书》注:“《魏书》:明帝于园为象母起观,名其里曰谓阳。象母,即帝之舅母。”

  ◎髯舅东坡《送王元直之诗》:“空使犀颅玉颊(注:先生之子),长怀髯舅凄然。”

  ◎婚姻 异姓 兄弟 连《尔雅。婚姻》曰:“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注云:“古者皆谓婚姻为兄弟。”《白虎通》曰:“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昏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诗》云:”不惟旧因。‘谓夫也。又曰:“燕尔新婚。’谓妇也。”《家语。弟子行》曰:“独居思仁,公言言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复‘白圭之玷’,是南宫韬之行也。孔子信其能仁,以为异士。”王肃曰:“《大戴》引之曰:以为异姓婚姻也,以兄之女妻之者也。”《国语》云:“先王聘后于异姓。”《周礼。司仪职》:“时揖异姓。”《公羊僖二十五年》:“宋荡伯姬来逆妇。”《传》云:“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何休曰:“宋、鲁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宣十年谷梁传》:“齐人归济西田,公娶齐,齐繇以为兄弟,友之。”疏引《尔雅》。《汉书音义》曰:“连亲,姻也。”

  ◎本生父《仪礼。丧服,齐衰不杖章》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宋孝宗,宗人称之子也,高宗封为秀王,称曰“太子本生父。”本生父者,犹曰视其父云耳。

  ◎从祖姑 族祖姑 从祖姑姊妹《尔雅。释亲》曰:“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丧服。缌麻章》曰:“从祖姑姊妹适人者报。”马融曰:“从祖姑姊妹,于己再从,在室,皆小功。适人,降一等,故缌。”

  ◎王姑《尔雅。释亲》曰:“王父之姊妹曰王姑。”《丧服。缌麻章》:“父之姑。”注云:“归孙,谓祖父之姊妹。”

  ◎先人《诗。小宛》云:“念昔先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杞梁妻曰:”犹有先人之敝庐在。‘(谓殖之先)《世说新书》:“桓常侍(彝)。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

  ◎离孙 归孙 弥甥《尔雅。释亲》曰:“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女子谓昆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离孙,今谓之弥甥。《左传。哀二十三年》:“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吊,曰:”以肥之得备弥甥也。‘“杜注:”弥,远也。康子父之舅氏,故称弥甥。“又称从孙甥,见《左传》(哀二十五年)。

  ◎从侄《唐宁远将军李宗卿墓志铭》称“从侄乡贡进士艺通撰”。

  ◎从祖昆弟之子《丧服。缌麻章》曰:“从祖昆弟之子。”注云:“族父母为之服。再从兄弟之子。”

  ◎弟子《世说新书》:“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

  ◎外生《世说新书》:“郗公鉴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

  ◎内大父《渔洋集》称妻之祖为内大父,未知所出。《颜鲁公家庙碑》以妻弟为内弟,见前(妻弟可称内弟,则妻之祖可称内大父矣)。

  ◎妇兄 妇弟《王莽传》:“王宇妇兄吕宽。”(宇,莽子)妇弟,出《北史》,见上。

  ◎外祖 外祖母何休《公羊》注曰:“礼,外孙初冠,有朝外祖之道。”《唐书》:“蒋外祖吴兢,幼从外家学得其书。”(《西斋集》引)《世说新书》:“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谓左右曰:”馆当何以为名?‘侍中缪袭曰:“宜以”谓阳“为名。’”

  ◎外孙郭解,温善相人许负外孙也。《丧服。缌麻章》曰:“外孙。”注云:“女子子之子。”

  ◎外家牵连之亲杨子云《答刘歆书》曰:“临邛林闾翁孺与雄外家牵连之亲。”

  ◎瓜葛《续汉书。礼仪志》注:“《谢承书》曰:”明帝嗣位,帅公卿百寮就园陵而朝焉。苟先帝有瓜葛之亲,男女毕会。‘“《世说。排调篇》云:”王长豫幼便和令,丞相爱恣甚笃。每共围棋,丞相欲举行,长豫案指不听。丞相笑曰:“讵得尔?相与似有瓜葛。’”注:“蔡邕曰:”瓜葛,疏亲也。‘“(蔡邕《独断》)

  ◎苗裔 皇《离骚经》曰:“帝高阳之苗裔。”王逸注曰:“苗,胤也。裔,末也。”又曰:“皇览揆余于初度兮。”注云:“皇,皇考也。”

  ◎皇考《离骚经》:“朕皇考曰伯庸。”王逸注云:“皇,美也。父死称考。《诗》曰:”既右烈考。‘“

  ◎高祖王父王母 曾祖王父王母 王父 王母《尔雅。释亲》曰:“父之考曰王父,父之妣曰王母”云云。《哀二年公羊传》曰:“不以父命辞王父命。”

  ◎血脉何休《公羊》注(庄元年)云:“同姓有血脉之属。”

  ◎从孙《周语》曰:“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韦昭注:“共,共工也。从孙,昆弟之孙也。”

  ◎君公《绿水亭杂识》:“宋有嫁子者云云,其子窃而藏之。君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君公,其舅之称,故妇人谓夫之兄曰兄公。”

  ◎结发苏武诗:“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又见《国三老袁良碑》。

  ◎女姑女叔《昏义》曰:“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注云:“室人,谓女姑、女叔、诸妇也。”疏云:“室人是在室之人,非男子也。女姑,谓婿之姊也。女叔,谓婿之妹。诸妇,谓娣姒之属。”何休《公羊》注曰:“礼,妇人见舅姑,以枣栗为贽;见女姑,以段为贽。”

  ◎继姑汉《李翊夫人碑》曰:“继姑入室,勤养纟券纟券。”

  ◎从舅《尔雅。释亲》:“母之昆弟为舅,母之从父昆弟为从舅。”

  ◎君 男君《丧服。斩衰章》曰:“妾为君。”传曰:“君,至尊也。”郑注云:“妾谓夫为君者,不得体之加尊之也,虽士亦然。”疏云:“士言争友,则属隶不得为臣,则士身不合名君。至于妾之尊夫,与臣无异,是以虽士妾得称夫为君也。”《释名》曰:“妾谓夫之嫡妻曰女君。夫为男君。故名其妻曰女君也。”

  ◎婿《公羊传》曰:“君若赘旒然。”何休曰:“旒,旗旒。赘,系属之辞。若今俗名就婿为赘婿矣。”疏云:“亦是妻所持挈,故名之云尔。”徐广《史记》注曰:“男无聘财,以身自质于妻曰赘。”《索隐》曰:“婿如人身之尤赘,是余剩之物。”

  ◎友婿《释名》曰:“两婿相谓曰友婿,言相亲友也。”《汉书。严助传》:“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师古曰:友婿,同门之婿。“(即今妻姊妹之夫)

  ◎子侄《世说新书》:“谢公曰:”贤圣去人,其间未远。‘子侄未之许。“

  ◎表生女《杜樊川集。尚书吏部侍郎沈公郊行状》曰:“我烈祖司徒岐公与公先少保友善,一见公喜曰:”沈氏有子,吾无恨矣。‘因以冯氏表生女妻之。“

  ◎外甥《唐故颍川郡陈府君(名直)墓志铭》:“外甥陇西李艺集。”

  ◎亲家鱼豢《魏略》曰:“赵熹,字伯阳,为平原太守。百官大会,光武问:”熹在郡何如?‘咸称熹政有迹。时亲家诸夫人皆会,会罢,诸夫人言:“熹笃义多恩,从长安还,护妾等衣食生活,使得蒙今日之富贵。非独能临人也。’”(《御览》四百七十六)。

  ◎二门公《世说新书》:“谢景重女适王孝伯儿,二门公甚相爱美。”二门公,犹俗言两亲家也。

  ◎陈氏沈 卞同杜东原(琼)《书礼札后》云:“右礼书一通,乃先姑夫陈孟彬之母遗吾先祖母者,世所谓道日书也。其词翰为乡先生卞孟符所作。藏之箧笥已六十余年。昨者捡出,因志其自妇人书疏,史不详载。惟杨太尉夫人通书曹操夫人,称‘彪袁氏顿首。’王逸少字师卫夫人,乃李太守之妻,其妻亦称‘李氏卫再拜。’岂皆以《礼经》妇讳不出门、《左氏传》中妇人以夫姓为姓、而以己姓为名之例也欤?今书中称陈氏沈者,盖援是例也。事不师古,即为杜撰。先生读书博学,岂肯为杜撰者哉?如世俗称‘归某郡某氏’、‘某奉书,’则无出矣。先生讳同,孟符,字也。别号萍轩。仕至都昌令、河南郡守、周府左长史,以疾终于官。平生畏慎有守,世称德人,观其言辞之典赡,心画之端庄,可以验其为人矣。”

  ◎姑姊 姑妹《左氏襄十二年传》:“姑姊妹。”《正义》曰:“《释亲》曰:”父之姊妹曰姑。‘樊光曰:“《春秋传》云姑姊妹,然则古人谓姑为姑姊妹,若父之姊为姑姊,父之妹为姑妹。《列女传》梁有节姑妹,入火而救兄子(救,宋本作取其)。是谓父妹为姑妹也。后人从省,故单称为姑也。古人称祖父,近世单称祖,亦此类也。’”

  ◎内叔《渔洋集》有《石龟行为内叔长白山人赋》。内叔,谓妻之从父也。

  ◎叔翁 叔婆昌黎《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云:“惟年月日,十八叔翁及十八叔婆卢氏遣昶以庶羞之奠,祭于李氏二十九娘子之灵”云云(注云:公之侄孙女,李于妻)。

  ◎叔郎任《奏弹刘整》云:“故西阳内史刘寅妻范诣台诉列,称出适刘氏二十许年,刘氏丧亡,抚养孤弱,叔郎整常欲伤害侵夺。”

  ◎侄孙唐徐氏《山口碣石题刻》称:“侄孙检校。”

  ◎孝子 孝孙 哀子 哀孙 谢孝《杂记》曰:“祭称孝子孝孙(吉祭),丧称哀子哀孙。”(凶祭)《世说新书》:“谢镇西(镇西,陆本作车骑)。玄在安西艰中(安西,谢奕也),林道人往就语,将夕乃退。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云:“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

  ◎高祖《书疑》:《礼》称曾祖之父为高祖。《左传。昭十七年》:郯子曰:“我高祖少挚。”则以始祖为高祖。《昭十五年》:景王谓籍谈曰:“昔而高祖孙伯。”则谓九世祖为高祖。

  ◎世父 仲父 叔父 季父《释名》曰:“父之兄曰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又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叔父之弟曰季父,季,癸也,甲乙之次第癸最在下,季亦然也。”《汉书。楚元王传》:“我起先取季父矣。”

  ◎贤家君 老父《世说新书》:“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邱,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家嫂《世说新书》:“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解情慷慨,致可传述。‘“安次兄据取太康王韬女,名绥。

  ◎犹子 子侄 侄男 父子 从子 族子 子姓《仪礼。丧服》传曰:“兄弟之子犹子也。”《晋书。王湛传》云:“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颜元孙《干禄字书》,颜真卿书序,称“第十三侄男真卿书。”柳宗元《祭六伯母文》亦自称“侄男”。顾炎武案:“《颜氏家训》曰:”兄弟之子,北土多呼为侄。‘案:《尔雅。丧服经》、《左传》侄名虽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以来,始呼叔侄。书侄而又加男,此唐人之俗称也。“又云:”古者兄弟之子皆日子,《汉书》:疏广与其兄子受,父子并为师傅。《后汉书》:蔡邕与其叔父质得罪,上书自陈,亦曰:“言事欲陷臣父子。’《晋书。谢安传》:”安与兄子玄,父子皆著大勋。‘《世说》:“江左殷太常父子。’亦谓殷融与其兄子诰。今人谓兄弟之丈夫子亦曰侄,非也。”《朱子语类》:“侄字本非兄弟之子所当称,当称从子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高祖四世而上称族子。”《史记。武安侯传》:“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顾炎武曰:“当时未有称侄者,《汉书》作子姓。《礼记。丧大记》注:”子姓,谓众子孙也。‘《列子》:“秦穆公谓伯乐曰: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史记。外戚世家》:”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

  ◎宗兄 宗弟 宗子宗兄、宗弟,雁行也。宗子,尊卑通称也。见《曾子问》(皆同宗之称)。昌黎《考功员外郎卢君墓铭》云:“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学服一世。”注:“宗兄,谓韩会,《摭言》以为韩衢。”

  ◎七族《汉书》注张晏云:“七族,上至曾祖,下至玄孙。”《史记索隐》:“七族、一说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女子之子四也,母之族五也,从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

  ◎父友《丧大记》:“既葬,若大夫父之友,食之则食之矣,不辟粱肉。若有酒醴,则辞。”陈注:“父友,父同志者。”

  ◎朋友世亲 世讲 世契《潜夫论》曰:“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亲。‘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吕氏童蒙训》曰:”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义。至其子孙,亦世讲之。前辈专以此为务,今人知之者盖少矣。“(交承,新旧官交代也)《唐诗纪事》:”杜甫与严武世契也,尝醉登武床,呼斥其父名,而武不忤。“

  ◎大父行《史记。郑当时传》:“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内宾《特牲馈食记》有“内宾”。

  ◎北堂《有司》曰:“主妇北堂。”注:“北堂,中房以北。”

  ◎通好 通家《世说新书》:孔文举对李元礼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后汉书》作通家)《续汉书》载融语曰:“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

  ◎外交吉凶相告《周语》曰:“东门氏来告乱,子家奔齐。”韦昭曰:“来告,告周大夫也。诸侯大夫以君命使出,出必有礼贽私觌之事,以通情结好,吉凶相告。子家尝使于周,故以乱告也。”

  ◎觚不觚录一则《觚不觚录》载:“兄弟之子、从兄弟之子、五服以内兄弟之子、妻之亲从子与姊妹之子曰甥、次知己义兄弟之子、次五服以外兄弟之子、中表兄弟之子、同年之子、寮采会友之子,行必随行,坐必侍坐,有宴会不并席也。子之同年与远戚兄弟之子,虽同年之子,而年位高者,行不必随,坐不必侍,不据上席可也,有宴会下席可也。”

  ◎同岁(同年生附)

  《后汉书。李燮传》:“燮迁河南尹。先是,颍川甄邵谄附梁冀为邺令。有同岁生得罪于冀,亡奔邵,邵伪纳而阴以告冀,冀即捕杀之。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途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大署帛于其背曰:”谄贵卖友,贪官埋母。‘又《董卓传》注:“王邑字文都,北地泥阳人,镇北将军。见《同岁名》。”《三辅决录》曰:“游殷为胡轸所害,同郡吉伯房、郭公休与殷同岁相善,为缌麻三月。”(《御览四百九》)《风俗通》曰:“南阳太守五世公与东莱太守蔡伯起同岁,欲举其子。伯起自乞子瓒尚弱,而弟琰幸已成人。是岁举琰,明年复举瓒。瓒十四,未可见众,常称病,遣诸生交到。十八乃始出,治剧平春长。上书:”臣尚弱冠,未任宰御,乞留宿卫。“尚书劾奏增年受选,减年避剧,请免瓒官。诏书左迁武当左尉。会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蛮夷,绲与伯起同时,公府辟瓒为军曲侯。瓒归卧家,军功除新阳长,官至下邳相。”(《御览》)《敦煌长史武斑碑》云:“于是金乡长河间高阳史恢等,追维昔日同岁郎署。”谓光禄同举三署郎也。

  顾炎武《日知录》:“今人以同举为同年。唐宪宗问李绛曰:”人于同年固有情乎?‘对曰:“同年,乃九州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于何有?然穆宗欲诛皇甫,而宰相令狐楚、萧亻免以同年进士保护之矣。’案,汉人已有之,《后汉书。李固传》云:”有同岁生得罪于冀。‘《风俗通》云:“南阳五世公为广汉太守,与司徒长史段辽叔同岁。’又云:”与东莱太守蔡伯起同岁。‘又云:“萧令吴斌与司徒韩演同岁。’《三国志。魏武帝纪》云:”公与韩遂父同岁孝廉。‘(《魏武故事》载公令曰:“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汉敦煌长史》云云。《孝廉柳敏碑》云:“县长同岁犍为属国赵台公。’《晋书。陶侃传》:”侃与陈敏同郡,又同岁举吏。‘其云同岁,即今之同年也(惟《吴志。周瑜传》言坚子策与瑜同年。《步骘传》言与广陵卫旌同年。此当是年齿之年。栋案:同举为同岁,同物为同年,古法也。古年齿皆称年,今人称岁,而以同举为同年,殊失古义)。

  ◎座主当门生拜礼李涪《刊误》曰:“春官氏每岁选升进士三十人,以备将相之任。是日,自状元已下同诣座主之宅,座主立于庭,一一而进,曰某外氏某家,或曰甥,或曰弟,又曰某大外氏某家,又曰外大外氏某家,或曰重表弟,或曰表甥孙。又有同宗座主,宜为侄而反为叔。言叙既毕,拜礼得申。予辄议曰:春官氏选士得其人,止供职业耳。而俊造之士,以经术待聘,获采拔于有司,则朝廷与春官氏皆何恩于举子?今使谢之,则与选士之旨岂不异乎?有东海之予(当作子),岭海之人,皆与华族叙中表,从使拜首而已,论诸事体,又何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