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

  作者:净土救生船诗  清宽量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續藏經 淨土救生船詩
 清 寬量集


  自世尊憫念羣生。隨機施化。於一切法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莫如念佛求生淨土。乃為長老舍利弗。說西方有世界名極樂。有佛號阿彌陀。因詳述其中。種種依正莊嚴。勸誘眾生。發願往生彼土。由是淨土之說興焉。晉太元時。高僧慧遠。結社廬山。與慧永慧持等。一十八人。同修淨土之業。而劉遺民為著發願文。王喬之等。復為念佛三昧詩。自是淨土之學。與禪宗並重。信從益眾。然諸賢念佛三昧詩。至今尚有流傳。余嘗讀其一二。不過云至哉之念。主心西極。而於佛說淨土法門。未能明白指示也。四明有沙門梵琦。著懷淨土詩七十七首。其中有云。釋迦設教在娑婆。無奈眾生濁惡何。欲向涅槃開祕藏。須從淨土指彌陀。庶幾指破迷津。高登覺岸矣。然其詩亦惟是泛言大意。切指工夫。乃今讀澹雲上人。淨土救生船。自為詩而自為注詩。凡四十八篇。每篇七言四句。而每篇之注。多或數千字。少亦數百字。發明三觀圓修之義。提唱事理一心之旨。推而至於執佛從心現。不信西方有佛。執佛西來。不信自心顯現。二端皆為邪見。正顯事理圓通。可謂深切著明。至詳至盡。而其歸本在信願行三門。使人知所入手。又諄諄於持戒之得。犯戒之失。勸孝戒淫。尤為切摯。循此以求淨域。真可以一葦杭之矣。余本鈍根。於西來大義一無所得。惟嘗注金剛經二卷。闡發即住即降伏之旨。頗與他解有殊。上人見而善之。以是詩索序。敬為誦晉支道林詩云。維謂冥津遐。一悟可以航。願與一切眾生沈淪五濁者。同登此大願船也。
  光緒二十有二年太歲在柔兆涒灘夏六月德清曲園居士俞樾撰

小敘

  不肖愚下凡夫僧寬量。字源海。號澹雲。又號西舵。四明鄞縣。應氏子。賦性懶戇。幼棄詩書。及長矯。惡塵俗。不與世緣和合。惟慕清涼。懽喜跏趺默坐。邂逅有道之僧伽。咨詢無為之妙法。年滿二十。決志祝髮染衣。入空門而皈依佛海。受具於太白山天童名藍。皆繇宿樹正因。方能感斯勝報。自慶有幸。願我世世生生。博通儒典而出家為僧。了悟心宗而宏宣正法。咸令見者聞者。皆大懽喜。信受奉行。華嚴云。若令眾生生懽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懽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南海佛頂山分宗。蛟川慧寂道場。我先師覺照和尚。在昔之時。而嘗拈云。淨業正因。逮將沉沒。皆是懷寶迷邦。背真向偽。從其事者。紛如牛毛。具正見者。尠若麟角。致令上慢之徒。輕忽吾佛之道。悲夫。去古時遙。法久成獘。正道湮微。邪法增熾。人多錯解。蹉入邪途。不思淨土一門。乃出輪迴之捷徑。其直如弦。其朗如日。奧旨在於經論之間。不遇明眼啟迪。猶若羣盲摸象。各說異端。從冥入冥。永纏邪見。可痛惜哉。其時也。(量)志慕宗乘。信而猶豫。再造天童。頂禮於廣昱和尚前。請益楞嚴七處徵心。而和尚。施以當頭一棒。(量)惘然。更施慈悲。反覆開示。然其語雖反覆。義不雷重。憫我恩深。誨我無倦。嗣後和尚退院。隱迹東湖青山寺。執侍左右。始獲見地。迺往諸方參究。拈念佛是誰。參之既久。未能達無生之體。祇坐得清閒香。定中但覺輕安而已。一日携鉢來杭。至玉泉與精覺上人同居茅茨。嘗閱淨土經論。自今觀古。彼則鉅賢至聖。咸舒藻以為盟。此則覺德鴻儒。盡摛毫而作誓。自茲回向綿續。倡和相尋。誠道德之通衢。常樂之直濟也。是以恪遵師命。惟念六字真言。別無餘事。作半偈曰。山中專念佛。足不到人間。課佛之餘。常勤思惟。經義所明。諸大菩薩以無所得故。證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閱大智度論。方曉不捨者。諸法中皆有助道力故。不受者。皆法實相。畢竟空無所得故。如是則莊嚴門內萬行無虧。真如海中一毫不捨。得無所得故。履得一之旨。豁爾消疑。所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而道成。若得一萬邪滅矣。若得一萬事畢矣。寬量底下凡夫。窮陬晚學。罔通元義。素鄙空談。迴憶古人。當言而懼。發言而憂。念之及此。慚愧疊生。故我末法鈍根。惟崇一心念佛。是以重實而不重虗。貴行而不貴說。涉有而不住有。行空而不證空。從小善而積殊功。仗微因而成大果。靜溯圓頂具戒之後。理上未能相應之時。遂閱楞嚴各家注釋。復舍注釋。而靜中觀照經文。漸漸悟入。波水動靜之源。真妄虗實之理。距知大哉楞嚴。至哉妙用。為南閻浮提清淨音聞教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惟是經歟。普願後來行道之人。始窮楞嚴。而終歸於一心念佛。信願相資。決定得生淨土。還須嚴淨毗尼。莫貪兔角名聞。龜毛利養。是為最要。安居既久。玉泉重運土木。移白沙泉護國寺而住入夏。細閱永明宗鏡錄。唯心訣。心賦。萬善同歸等書。至縱然未明道眼。也須成就淨身。(量)豁然擊節云。此竟契末世行人因地。即作偈曰。三業皎潔淨身成。諸善回向資淨因。鈍根著相求菩提。堅信願行獲往生。嘗誦口中。繇斯信願彌堅。密密持名。轉第一義諦於口輪。喻如鐘之受杵。愈擊愈鳴。愈叩愈莫能掩。如風行空不窒塞。放去收來得自在。君不見。香象渡河步步截流。獅子踞地頻頻返擲。凡先後棲息養閒之處。每觸逆順愛憎之境。必以此一句佛號為前鋒。覆軍殺將。亦不知其幾矣。辛卯之夏。幻質失調。精神疲倦。於夢寐間。發現赤白蓮華。光明曄曄。倐然氣慡神清。一心念佛。密密不輟。甲午之秋。再移南山六通蘭若。影不出山。立願敬寫華嚴經。功圓回向。滋潤蓮根永固。於是頓忘膚見。既竭心思。得淨土詩凡四十八篇。廣搜博採。各種經論。於神會中。默相孚契。符合淨土者。彙纂注解。目之曰。淨土救生船。自謂舉六字而攝無邊教海。立一理而收無盡真詮。一一標宗。重重引證。普令眠雲立雪之人。棲心淨土。遂使究理探玄之者。盡入圓宗。故我普為羣靈。敬述茲集。仰憑佛眼。證此微誠。回向菩提。乞求加被。惟願法界眾生。乘此救生船。同出六道沉淪苦海。同遊四土九品果海。是知紫金臺上身登而本願非虗。白玉毫中神化而一心自慶。所願同見彌陀。同悟無生。同化含識。同證妙覺自恧福德俱薄。未可流通。時有徐孝廉蓮臣先生謂(量)曰。嘗聞藥無貴賤。啟病者良。法無精粗。救時為要。何故秘此不傳。上人於法有慳心乎。(量)默然無語。徐孝廉慫[涌/心]付諸梨棗。謂此四十八章。詳細詮注。遇明眼人。自知一片真實苦心。苟能枉者直之。邪者正之。疑者決之。迷者悟之。盡大地人。於一念中。同得念佛三昧。共證菩提。不亦偉歟。
  光緒丙申歲仲春月丁丑日自序

觀記

  湖濱墓廬假息。屢辱枉顧。開我心胸。感佩無已。舉天下醉生夢死。顛倒沈溺於利欲之中。儒教既絕。佛法亦衰。僕求學儒者而不可得。求學佛者而得上人焉。今觀上人所著淨土救生船。洞徹佛性。甚盛甚盛。
  光緒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富陽夏震武記

題詞

  西來大義演詩篇。豈是尋常文字緣。淨域難求超度筏。婆心為設救生船。同游阿耨多羅地。自證虗靈不昧天。愧我鈍根難索解。老來猶是滯言詮。
  丙申之冬十月既望曲園居士俞樾再題於南山右台仙館之歸真室時年七十有六

  

  淨土救生船詩

    四明鄞東沙門 寬量源海 集
  境緣順逆妄中邪。見地分明認本家。洞徹春風先及第。佛前受職記名華。
  蘊素精神心最靈。宛然有佛寂惺惺。惺惺寂寂常光照。寂寂惺惺淨土寧。
  羣生瘦死入囚牢。立志挺身效昔豪。滯相著空皆過害。叮嚀反覆勸同袍。
  念佛一心頓教門。無邊經義攝歸元。而今印合西飛日。先謝娑婆世所尊。
  單方一味勝名醫。功效超羣宛若仙。定數分明相續念。彌陀是有救生船。
  彌陀流出自心田。修道還須修德全。空有果然無妨閡。去來何用救生船。
  梅花帶雪笑吟歌。莫絆娑婆五濁窠。慈父彌陀原自性。頻將四字憶心窩。
  萬彙雖分一念刪。蓮宗微妙即元關。洪名念到無心處。三界橫超去復還。
  七日執持心不亂。善根福德出乾坤。該羅四教行人妙。惟在當人一口吞。
  魔佛境中莫妄謂。禪宗淨土兩相推。參禪原不立生佛。淨土圓成佛定來。
  一句頂來一句隨。一聲連續一聲追。分明直指原無二。除却彌陀更有誰。
  生入無生生淨土。易行獨妙讚功多。但教一心能憶念。孩童呼母出娑婆。
  一念圓彰四土嚴。無生國裏記名籤。厭忻捨取原無礙。佛語當機妙獨占。
  信願行三如鼎足。往生標準正因緣。吾非獅兒從空透。真實方歸極樂天。
  十方諸佛讚無窮。東土始宗謝遠公。蓮漏東林傳往事。而今希望舊家風。
  具縛凡夫業障多。全憑四字轉心窩。慈悲慧日能除暗。得失居然在剎那。
  吼石鞭屍上古傳。自心懵憧入傍偏。迷人不識邪魔惑。佛孔衰殘世運遷。
  單提六字具三門。善導遺風千古存。專雜兩途須仔細。打成一片見慈尊。
  名字僧家不是僧。經論教理學何曾。因循饕餮為能事。老死臨頭受戰兢。
  尸羅嚴淨自操持。證入菩提戒為基。受者固多依者少。犯人地獄墮無疑。
  從來婬泆罪如山。失却人身萬劫難。穢語邪言須切戒。一生清淨自心安。
  人間善事孝為先。割愛辭親最可憐。罔極深恩還未報。椿萱共渡救生船。
  佛與眾生同體性。莫言食肉養精神。夭亡多病前因報。戒殺放生習至仁。
  死生老病豈能期。十二因緣緣起時。早辦臨行歸去計。淨身口意植根基。
  博學高閒與俗違。一心正念有神威。嚴身進道伽陀藥。依此修成彈指歸。
  福慧原來宜兼修。祇須但向靜中求。慈心利物仁為本。結果還歸樂土游。
  思專想寂發心華。一句當機達本家。七種勝因推念力。而今救取老丹霞。
  彌陀願力妙無窮。歸命之人入化工。遊子還家重檢點。華開黃白與青紅。
  願生彼國志堅強。念極而空達故鄉。動念即時生淨土。水清月現見心王。
  應知龍樹論三觀。選優陀那樂可嘉。從此我心歸著處。他年報滿育蓮華。
  此方濁世苦娑婆。彼土蓮邦快樂多。偏指境緣為較量。升沈美惡莫蹉跎。
  念佛正信志不忘。羣經顯示放慈光。往生事跡如沙數。歷歷分明載典章。
  五濁亂時喚奈何。釋迦說法振昏波。而今達本還鄉去。親見慈悲我佛陀。
  淨土原來權實收。擬談權設昧珠淵。彌陀不異遮那體。萬里無雲月正圓。
  就路還家盜殺盜。妄中念念顯真如。求生不乖無生法。生法全歸心卷舒。
  壽量光明無等倫。圓融中道便相親。何須更覓安心法。事理同收念佛人。
  不染塵勞志出羣。真機非友豈能聞。癡空妄說離名字。名字先鋒掃萬軍。
  高聲念佛妙如何。無念之言歧路多。瓦礫真珠圓一悟。秋天明月照山河。
  疑情掃盡絕三疑。裂破四關堅自持。未到命終先備死。有緣輔道念相資。
  八功德水注華間。到此令人惑業刪。億劫輪迴生死脫。感應佛力有相關。
  悟後方知正好修。列宗諸老語全周。圓人信口彌陀唱。扭轉溈山水牯牛。
  聞道西方樂益多。舌輪微妙轉彌陀。念多念少須相契。字字分明仔細磨。
  一句彌陀信口呼。一輪明月暎西湖。而今一著通消息。拍手高歌稱丈夫。
  土淨方知生死空。了明心地獲圓通。質直中間無委曲。雙忘淨穢顯雙融。
  淨土易生理現成。往生終不乖無生。度生證入無生忍。究究無生八地行。
  古人痛策有三方。刻骨鏤肌誓不忘。百鍊千椎成鐵漢。堂堂得志駕慈航。
  人人正好念彌陀。親切無如自琢磨。磨得本心如朗月。靈光托質藕華窩。
  經文無字袈裟白。瀝血剖心願不捐。迴向菩提生淨土。大家齊上救生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