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

  作者:续灯正统目录  清性统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續藏經 續燈正統目錄
 清 性統編集

續燈正統序

  葢聞。普陀之勝無窮也。去四明雖云纔數百里。然大洋當其前。西望外國。三韓諸山若在杳冥。北接蓬萊。其東則高麗日本。蒼茫雲靄間。當海濤盛壯排空觸岸之時。風與水相搏。咫尺不能辨。而魚龍變怪。俄頃百出。及天地開陰夜。起踞高頂。視日初出。滉漾巨浸。中海盡赤。已而跳踊出天。末光射水。猶吞吐久之。余素疑所聞。亟欲往一觀其奇。意名山大海。靈異所出沒。必有恢奇之人深潛。好學之士出乎其間。而往來禱祈者。率商賈竪子。無文士可與語。即求諸方外禪棲釋衲之倫。亦絕不可得。余益疑之。別菴禪師。本蜀人。故高峰法嗣。自蜀來浙。禮徑山。訪天童。遂住錫普陀。今年謁余武林。出其所著續燈正統。問序於余。余觀其條析世系。南能北秀。派別宗分。殆合五燈為一。豈維摩法所謂無盡燈者耶。雖然薪盡則火傳。然必有最初之一薪。今自別公溯大慧。得十有七世。大慧至達磨。當得幾世耶。由達磨以上至於釋迦。為二十八祖。乃釋迦未生前一劫。必有一佛。凡更七劫。而得七佛。即又當幾何世耶。別公深潛好學。必能為余述之。余又聞。達磨自西浮海。至金陵。倡其教於中國。今別公乃復從中國。振宗風於海外。豈恢奇之至。將偕普陀大士。隱現山海。俾人世終莫可得見耶。他日登四明山。望洛伽。數百里外。有光氣燭天。與日光爭輝耀者。必是書所在也。于是乎序。
  康熈丁丑秋七月。
  賜進士第。
  誥授光祿大夫兵部左侍郎前巡撫貴州兼理湖北川東等處地方提督軍務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四級法末海寧楊雍建拜撰。



  先聖有云。西方有大聖人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化。自達磨傳其道入東土。其為道也。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明心見性。了生脫死。予初探其門庭。竟無所得。且于履踐。毫不相應。然遇出世弘道之士。擎拳豎指。棒喝交馳。一語一默間。儼若過屠門。不能禁其大嚼也。壬申春。泛南海。登普陀。得晤別庵和尚。與語連日。知為大慧十七世孫也。贈額而還。次年和尚以所集續燈正統。徵序于予。予既不能窺其門庭。又安敢于和尚前作誑語哉。然細詳是編。以南宋為始。要歸于今日。補集五燈之未備。是之謂續燈也。以濟洞分列。各清其授受。表彰二桂之昌榮。是之謂正統也。燈續而統正。將見燈燈不滅。千載流光。直使人人明心見性。了生脫死。所謂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化。其在斯歟。其在斯歟。
  旹。
  康熈癸酉春二月慈溪法弟姜宸英拜撰。



  瞿曇老子。受然燈記莂。為禪燈之始祖。厥後祖祖相傳。燈燈相續。其統不亂。雖其間有垂手入廛者。有孤峯獨宿者。有兼擅化權者。有單提正令者。其報緣不同。其正統則一也。或有化行於東南。而不行於西北。或有化行於西北。而不行於東南。皆本於報緣耳。咸出自正統也。徑山之下。有聚雲慶忠高峯諸和尚。相繼重振臨濟之道於西蜀。別菴和尚嗣高峯老人。西來江浙。掃祖塔於徑山。據師位於普陀。而於鉗鎚獅象之餘。志存表彰世系。將濟宗。先自曹溪十六世徑山編起。至曹溪三十一世止。次自曹溪十六世虎丘編起。至曹溪三十五世止。復將洞宗。自曹溪十六世雪竇編起。至曹溪三十七世止。又收未詳法嗣及補遺。共四十二卷。名之曰續燈正統。其心公。其識遠。其才全。真可與傳燈會元諸錄。並行於天下後世矣。後之讀斯編者。忽然築著磕著。洞見古人心肝五臟。未必無其人也。余與和尚。忝屬同門。頹齡之際。獲見是書。喜不自勝。而為之序。
  旹。
  康熈壬申夏五上澣奉直大夫商州牧前知新寧欒城兩縣事同門法弟嘉禾沈廷勱克齋氏拜撰。

續燈正統序

  釋氏之有燈錄。亦猶儒家之有通鑑也。自堯舜禹湯文武。以至歷代人君經國治民之政事。皆載於通鑑之中。自釋迦東西諸祖。以至歷代禪師明心悟道之機緣。皆載於燈錄之內。然精一執中。建中建極。帝王之所相傳也。是經國治民。何甞不本於心哉。未出母胎。度人已畢。經論之所稱贊也。是明心悟道。何嘗不利於生哉。別菴和尚承嗣高峰。乃大慧十七世孫也。丙寅歲。自西蜀來江浙。掃祖塔於徑山。寄杖錫於天童。余與提臺陳公。暨合郡諸先生。同請主持普陀鎮海禪寺。宗風丕振。道譽遍聞。名山藉以益著矣。壬申秋。以所編續燈正統。索序於余。其曰正統。可知其所編不苟也。余展閱數四。方識徑山虎丘之下諸禪師。如是明心。如是悟道。如是接物利生。與吾儒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何以異哉。葢和尚玅齡開法。乃有餘力。編集續燈。表揚正統。豈非再來人乎。雖然如是。中峰禪師有云。未生佛祖。早傳此燈。又作麼生。請和尚下一轉語  旹。
  康熈壬申桂月。
  賜進士出身文林郎。
  予告養親兵科給事中加七級法弟屠粹忠頓首撰。

自序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末為迦葉看破。達磨西來十萬餘里。終被神光得髓。三傳而信心銘出。六傳而壇經行。皆以闡發三藏十二部之幽微。人以法顯。法以人傳。雖曰不立文字。究亦何甞離文字哉。繼後二桂騰芳。五燈續燄。殺活齊施。縱擒並用。有權有實。雙放雙收。立賓立主。行棒行喝。所謂痛快謹嚴高古細密簡明。發於開示。則有上堂小參。形於煅煉。則有示眾普說。見諸著述。則有偈頌著拈別代徵評。曲盡旨趣。顯者微之。幽者闡之。即半言隻字。具大關鍵。積卷浩繁。汗牛充棟。欹歟盛矣。運會相繼。隆替不常。歷宋季元明四五百年間。或時際迍邅。或地阻南北。行道之士。囿於偏都小邑。經世之言。沒於荒煙蔓草。人幾淪喪。法亦式微。猶幸道不終泯。理有來復。山邊水邊。尚有一箇半箇。絲繫九鼎。任荷千鈞。宗風賴以不墜也。延至明季隆慶萬曆間。如虎丘十八世。有龍池。得法於善果。維時正統尚絲懸也。後得天童磬山。其道大振。又十八世。有南明。得法於車溪。維時正統亦絲懸也。後得鴛湖。其道大振。如雪竇十九世。有廩山。得法於宗鏡。維時正統亦絲懸也。後得壽昌。其道大振。又二十世。有大覺。得法於少室。維時正統亦絲懸也。後得雲門。其道大振。如大慧十三世。有朝陽。得法於秦嶺。維時正統亦絲懸也。後得聚雲。其道大振。一時法社。星列雲布。互相激揚。不但荷包衲子。專趨向上。即朝臣碩士。亦知問道徵心。况值昭代鼎興。世祖章皇帝。徵書四出。崇重法門。當今聖主。巡幸通都。大旌名剎。賜雲林額於靈隱。問栢樹話於夾山。信宿玄墓。再遊虎丘。登報恩之塔。步昭慶之壇。賜帑勅建金山普陀之梵宇。華宮沙門詔見。徵問玄旨。單傳之道。於茲益著。荷擔斯道者。無時不以提持後學。開鑿人天為己任。廣行著述。積卷浩繁。又不啻汗牛充棟矣。但前輩錄多單本。或塔銘傳記。殘碑斷簡中。存十一干千百。諸方各闡己宗為急務。或揀收失於刻。或愽採流於濫。予因不辭固陋。會輯是編。惟冀後之來者。覽是編而有補焉。試觀南宋大慧虎丘定菴諸祖。大振臨濟曹洞。凡子若孫。以一傳百。類皆奉詔說法。承旨開堂。生有封。死有諡。帝王重法。何其隆也。然盛極而衰。其弊至於市源流。賣虗聲。倚權附勢。稱楊稱鄭。勢固然也。實人致之。迨明季乘願扶危者。若龍池南明大覺廩山朝陽諸師出。參尋諸方。退守林泉。不務衒鬻。不愽名高。輙計數十年。不輕見人。所接類皆銅頭鐵額。克振家聲。若天童磬山鴛湖雲門壽昌聚雲諸師。地隔千里。實同一心。名山大剎。竪幟相望。衰極而盛。時固然也。亦人為之。然今盛矣。予於此又不無履霜之懼。妄操著述之權。非得已也。其庶幾藉法以顯人。因人以傳法耳。
  康熈辛未歲夏五月下浣西蜀高梁嗣祖沙門性統題於普陀之正續堂。

  凡例

  傳燈錄。始於宋景德道原禪師。繼則李遵勗居士集廣燈。佛國白禪師成續燈。晦翁明禪師作聯燈。雷菴受禪師著普燈。五燈盛行。其考詳。其詞愽矣。大川濟禪師。乃輯之為五燈會元。上自迦文。下及大鑑十八世。考精論確。無遺議者。慨自明中葉。法運中衰。語多遺失。雖大報恩刻有續傳燈。南石秀禪師有增集。奈考世不廣。近代燈錄疊出。曰補燈。曰續略。曰纘續。曰存稿。曰大統。曰寶積。纘述去取。各有所尚。是編特搜群集。會為大成。與廣潤僧寶傳。互相發明。曰續燈。仍舊名也。曰正統。昭法系也。  派別支殊。淵源則一。紀世總標大鑑。千百世分門之漸。自可永杜。  大鑑十六世。至十八世。已載會元。茲復從十六世起者。以濟下兒孫。俱出大慧虎丘。亦猶上之南嶽青原也。表其所自。且以補會元之未備。  大慧虎丘。同出臨濟。從而分列。葢依平陽弘覺禪師禪燈世譜。且二師傳嗣。延促不同。不能齊於一世而止也。至於昭穆。竝如會元世譜。不敢涉私。  源流各有嫡出。惟嫡子孫。奉嫡宗祖。非他人可以妄冐者。如虎丘源流中。海舟普慈永慈之悞。已考定於存稿寶積僧寶諸集中。茲仍其舊。  曹洞丹霞下五代。大統刪出。以鹿門覺。即淨因覺。直接芙蓉楷。常考南石秀禪師增集續傳燈。與大統無異。編稿已定。適得鼓山為霖沛禪師源流辨謬。甚言大統並增集之悞。因列如遠門。續略亦曰。他家自有兒孫在。  宗師語句。法眼所存。即一言半句。可續正宗。其上堂小參。偈頌機語。悉採諸家成集。述而不作。  著述固為流通宗眼。然存人為最。其有未得語句者。亦載於目錄中。俟後有志蒐羅之士。庶得因名增補也。  有嗣無錄者。註曰不列章次。嗣不可考者。註曰無傳。凡郡縣山寺稱呼。俱遵近代。免翻閱者猶豫。  濟宗自大鑑十六世大慧起。至大鑑三十一世止。大鑑十六世虎丘起。至大鑑三十五世止。洞宗自大鑑十六世起。至大鑑三十七世止。計卷四十二。計冊十。未詳法嗣。附於卷末。

  

  續燈正統目錄
  續燈正統目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