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大明会典_5

  作者:明  李东阳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钦给关防、俱照各官本衙门印信拟罪。若盗、及弃毁、偽造、悉与印信同科
一凡描摸印信行使、誆骗财物、该徒罪以上者、问发边卫永远充军
一偽造、并盗用通政使司关防印记、及偽印工部批迴、卖放人匠者、俱问罪於本衙门首、枷号三箇月发落
一起解军士、捏买偽印批迴者、除真犯死罪外。解人发附近、军士调边卫、原係边卫者、调极边卫、各充军

偽造宝钞

凡偽造宝钞、不分首从、及窝主、若知情行使者、皆斩。财產并入官。告捕者、官给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產。里长知而不首者、杖一百。不知者不坐。其巡捕守把官军、知情故纵者、与同罪。若搜获偽钞、隐匿入已、不解官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失於巡捕、及透漏者、杖八十、仍依强盗责限根捕
○若将宝钞挑剜补輳描改、以真作偽者、杖一百、流三千里。為从、及知情行使者、杖一百、徒三年
○其同情造偽人、有能悔过捕获同伴首告者、与免本罪、亦依常人一体给赏

私铸铜钱

凡私铸铜钱者、绞。匠人罪同。為从、及知情买使者、各减一等。告捕者、官给赏银五十两、里长知而不首者杖一百。不知者不坐
○若将时用铜钱、剪错薄小、取铜以求利者、杖一百
○若偽造金银者、杖一百、徒三年。為从、及知情买使者、各减一等
一私铸铜钱、為从者、问罪、用一百斤枷、枷号一箇月。民匠舍餘、发附近充军。旗军、调发边卫食粮差操。若贩卖行使者、亦枷号一箇月、照常发落
一偽造假银、及知情买使之人、俱问罪、於本地方、枷号一箇月发落

诈假官

凡诈假官、假与人官者、斩。其知情受假官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不知者不坐
○若无官而诈称有官、有所求為、或诈称官司差遣、而捕人、及诈冒官员姓名者、杖一百、徒三年。若诈称见任官子孙弟姪家人总领、於按临部内、有所求為者、杖一百。為从者、各减一等。若得财者、并计赃准窃盗从重论
○其当该官司、知而听行、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一广西云贵湖广四川等处、但有冒籍生员食粮起贡到部者、问革。发原籍為民。若买到土人、倒过所司起送公文、顶名赴部投考者、发口外為民。卖与者、行所在官司追赃治罪。若已受职、比依诈假官律、处斩。卖者、发边卫充军。经该官吏、朦朧起送、各治以罪
一凡诈冒
皇亲族属姻党家人、在京在外、巧立名色挟骗财物、侵占地土、并有禁山场、拦当船隻、掯要银两、出入大小衙门、嘱託公事、贩卖钱钞私盐、包揽钱粮、假称织造、私开牙行、擅搭桥梁、侵渔民利者、除真犯死罪外。徒罪以上、俱于所犯地方、枷号一箇月、发边卫充军。杖罪以下、亦枷号一箇月发落。若被害之人、赴所在官司告诉、不即受理、及虽受理、观望逢迎、不即问断举奏者、各治以罪
一假充大臣、及近侍官员家人名目、豪横乡村、生事害民、强占田土房屋、招集流移住种者、许所在官司拏问、犯该徒罪以上者、发边卫充军。杖罪以下、枷号一箇月发落

诈称内使等官

凡诈称内使、及都督府、四辅、諫院等官、六部、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外体察事务、欺誑官府、扇惑人民者、斩。知情随行者、减一等。其当该官司、知而听行、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若诈称。使臣乘驛者、杖一百、流三千里。為从者、减一等。驛官知而应付者、与同罪。不知情、失盘詰者、笞五十。其有符验而应付者、不坐
一凡诈冒内官亲属家人等项名色、恐吓官司、誆骗财物者、除真犯死罪外。其餘枷号一箇月、发边卫充军。所在官司、畏徇故纵、不行擒拏者、各治以罪
一凡诈充锦衣卫旗校、假以差遣体访事情、缉捕盗贼為由、占宿公馆、妄拏平人、吓取财物、扰害军民者、除真犯死罪外。徒罪以上、枷号一箇月、发边卫充军。杖罪以下、亦枷号一箇月发落。所在官司、附从故纵者、各治以罪

近侍诈称私行

凡近侍之人、在外诈称私行、体察事务、扇惑人民者、斩。 【谓如给事中尚宝等官、奉御内使仪鸞司官、校尉之类】

诈為瑞应

凡诈為瑞应者、杖六十、徒一年
○若有灾祥之类、而钦天监官、不以实对者、加二等

诈病死伤避事

凡官吏人等、诈称疾病、临事避难者、笞四十。事重者、杖八十
○若犯罪待对、故自伤残者、杖一百。诈死者、杖一百、徒三年。所避事重者、各从重论。若无避、故自伤残者、杖八十。其受雇倩、為人伤残者、与犯人同罪。因而致死者、减斗杀罪一等
○若当该官司、知而听行、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诈教诱人犯法

凡诸人设计、用言教诱人犯法、及和同令人犯法、却行捕告、或令人捕告、欲求给赏、或欲陷害人得罪者、皆与犯法之人同罪

犯姦
犯姦

凡和姦、杖八十。有夫、杖九十。刁姦、杖一百
○强姦者、绞。未成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姦幼女十二岁以下者、虽和、同强论
○其和姦刁姦者、男女同罪。姦生男女、责付姦夫收养。姦妇、从夫嫁卖。其夫愿留者听。若嫁卖与姦夫者、姦夫、本夫、各杖八十。妇人离异归宗、财物入官
○强姦者、妇女不坐
○若媒合容止通姦者、各减犯人罪一等。私和姦事者、减二等
○其非姦所捕获、及指姦者、勿论。若姦妇有孕、罪坐本妇

纵容妻妾犯姦

凡纵容妻妾与人通姦、本夫、姦夫、姦妇、各杖九十、抑勒妻妾、及乞养女与人通姦者、本夫、义父、合杖一百、姦夫杖八十。妇女不坐。并离异归宗
○若纵容抑勒亲女、及子孙之妇妾、与人通姦者、罪亦如之
○若用财买休卖休、和娶人妻者、本夫、本妇、及买休人、各杖一百。妇人离异归宗。财礼入官。若买休人、与妇人用计逼勒本夫休弃、其夫别无卖休之情者、不坐。买休人、及妇人、各杖六十、徒一年。妇人餘罪收赎、给付本夫、从其嫁卖。妾减一等。媒合人、各减犯人罪一等

亲属相姦

凡姦同宗无服之亲、及无服亲之妻者、各杖一百
○若姦緦麻以上亲、及緦麻以上亲之妻、 【谓内外有服之亲】 若妻前夫之女、及同母异父姊妹者、各杖一百、徒三年。强者、斩。若姦从祖祖母姑、从祖伯叔母姑、从父姊妹、母之姊妹、及兄弟妻、兄弟子妻者、各绞。强者、斩。若姦父祖妾、伯叔母姑、姊妹、子孙之妇、兄弟之女者、各斩
○妾各减一等。强者、绞 【谓强姦亲属妾者该绞】
一凡亲属犯姦至死罪者、若强姦未成、依律问罪、发边卫充军
一凡犯姦内外緦麻以上亲、及緦麻以上亲之妻、若妻前夫之女、同母异父姊妹者、依律拟罪、姦夫发附近卫充军

诬执翁姦

凡男妇诬执亲翁、及弟妇诬执夫兄欺姦者、斩

奴及雇工人姦家长妻

凡奴、及雇工人、姦家长妻女者、各斩
○若姦家长之期亲、若期亲之妻者、绞。妇女减一等。若姦家长之緦麻以上亲、及緦麻以上亲之妻者、各杖一百、流二千里。强者、斩
○妾各减一等。强者、亦斩

姦部民妻女


凡军民官吏、姦所部妻女者、加凡姦罪二等、各罢职役不叙。妇女以凡姦论
○若姦囚妇者、杖一百、徒三年。囚妇、止坐原犯罪名
一凡军职、及应袭舍人、犯姦、除姦所捕获、及刁姦坐拟姦罪者、官革职、与舍人俱发本卫、随舍餘食粮差操。其指姦、及非姦所捕获者、俱照常发落

居丧及僧道犯姦

凡居父母、及夫丧、若僧尼道士女冠犯姦者、各加凡姦罪二等。相姦之人、以凡姦论
一僧道不分有无度牒、及尼僧女冠犯姦者、依律问罪、各於本寺观庵院门首、枷号一箇月发落
一僧道官僧人道士、有犯挟妓饮酒者、俱问发原籍為民

良贱相姦

凡奴姦良人妇女者、加凡姦罪一等。良人姦他人婢者、减一等。奴婢相姦者、以凡姦论

官吏宿娼

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人、减一等
○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娼之、附过、候廕袭之日降一等、於边远叙用

买良為娼

凡娼优乐人、买良人子女為娼优、及娶為妻妾、或乞养為子女者、杖一百。知情嫁卖者、同罪。媒合人减一等。财礼入官。子女归宗
一凡买良家子女作妾、并义女等项名目、纵容抑勒与人通姦者、本夫义父问罪、於本家门首枷号一箇月发落。若乐工私买良家子女為娼者、不分买卖媒合人等、亦问罪、俱於院门首枷号一箇月。妇女并发归宗

杂犯
拆毁申明亭

凡拆毁申明亭房屋、及毁板榜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夫匠军士病给医药


侵占街道

凡侵占街巷道路、而起盖房屋、及為园圃者、杖六十。各令復旧。其穿墻而出秽污之物於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一京城内外街道、若有作践、掘成坑坎、淤塞沟渠、盖房侵占、或傍城使车、撒放牲口、损坏城脚、及
大明门前
御道碁盘、并护门栅栏、
正阳门外
御桥南北、本门月城、将军楼、观音堂、关王庙等处、作践损坏者、俱问罪、枷号一箇月发落
一东西公生门、朝房、官吏人等、或带住家小、或做造酒食、或寄放货柜、开设卜肆、停放马骡、取土作坯、撒秽等项作践、问罪、枷号一箇月发落

修理桥梁道路

凡桥梁道路、府州县佐贰官提调、於农隙之时、常加点视修理、务要坚完平坦、若损坏失於修理、阻碍经行者、提调官吏、笞三十
○若津渡之处应造桥梁而不造、应置渡船而不置者、笞四十
一条例申明颁布之后、一切旧刻事例、未经今次载入、如比附律条等项、悉行停□。凡问刑衙门、敢有恣任喜怒、妄行引拟、或移情就例、故入人罪、苛刻显著者、各依故失出入律坐罪。其因而致死人命者、除律应抵死外。其餘俱问发為民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七十三
罪名一

按洪武间所定、真杂犯死罪、并工役终身、及永乐间定迁发种田、与律不无异同。今问刑衙门、俱遵依弘治十年所定。其嘉靖间奏定条例内斩绞罪名、近又酌议奏准、俱附入本律下、今併载旧例于此、以备参考

洪武初定
真犯死罪
律令

十恶      变乱成法
朦朧奏啟    弃毁制书印信
漏洩军情大事  强占良家妻女
背夫在逃改嫁
收父祖妾及伯叔母嫂弟妇
失误军机
杀伤来降人及逼勒逃窜
拒捕      激变良民失陷城池
造妖书妖言   盘詰姦细
强盗      盗制书印信
诬执翁姦    劫囚
白昼抢夺伤人  发塚见尸
略人略卖人因而伤人
谋故斗殴等项杀人
奴婢殴骂家长  威逼期亲尊长致死
妻妾殴夫篤疾  姦家长妻女
强姦      窃盗三犯
诈偽      诬告故入人罪已决
告谋逆不受理以致攻陷城池
罪囚反禁在逃  故禁故勘平人致死
放火故烧人房屋盗财物者
邀取实封公文  从军征讨私逃再犯
秋粮违限一年之上不足
三犯逃军
师巫假降邪神及妄称弥勒佛会
军人私出外境掳掠伤人
死囚之子孙為父母等自杀

大誥

僧道不务祖风  说事过钱
冒解罪人    逸夫
滥设吏卒
耆民赴京面奏事务阻当者
擅立干办等项名色
閒民同恶    官吏下乡
擅差职官    鱼课扰民
经该不解物   不对关防勘合
关隘骗民    居处僭上用
市民為吏卒   造作买办不与价
庆节和买    空引偷军
臣民倚法為姦  官吏长解卖囚
寰中士夫不為君用
乡民除患    阻当耆民赴京

杂犯死罪
律令

盗仓库钱粮   官吏受赃过满
称诉冤枉借用印信封皮
私赴冒渡关津出外境
私将人口军器出外境及下海
投匿名文书告人罪
殴制使及本管长官折伤
递送逃军妻小出京城
凌虐罪囚致死者

大誥

官民犯罪买重作轻或尽行买免
揽纳户     安保
断指诽谤

洪武三十年定
决不待时

十恶      强盗
劫囚      激变良民失陷城池
罪囚反狱在逃
告谋逆不受理以致攻陷城池
偽造制书宝钞印信历日等

秋后处决

诈偽      强姦
越皇城者    失误军机
朦朧奏啟    朋姦欺罔
背夫在逃因而改嫁
收祖父妾及伯叔母嫂并弟妇
弃毁卷宗    说事过钱
更名易讳    盘詰姦细
发塚见尸    向宫殿射箭
奴婢殴家长   妻妾殴夫篤疾
诬执翁姦    窃盗三犯
拒捕伤人    造妖书妖言
盗制书印信   拒捕
姦党      从军征讨私逃再犯
守御军逃三犯  大臣专擅选官
强占良家妻女
经断人朦朧充当近侍及宿卫
漏洩军情大事  邀取实封公文
放火故烧人房屋盗取财物
杀伤来降人及逼勒逃窜
持仗入宫殿门
略人略卖人因而伤人
军人私出外境掳掠伤人
阻当耆民赴京  诬告一二十人
从车驾而逃百户以上
谋故斗殴等项杀人
弃毁制书印信  威逼期亲尊长致死
交结近侍官员  故禁故勘平人致死
宫殿造作罢不出 在京偷盗诈骗犯姦
擅入御膳御在所 死罪工役充军在逃
白昼抢夺伤人  擅开闭皇城门
故入人死罪已决 诬告人死罪已决

工役终身

逸夫      变乱成法
朝见留难    私铸铜钱
交结安置    居处僭用
空引偷军    閒民同恶
官吏下乡    受财故纵
乡民除恶    擅差职官
冒解罪人    庆节和买
关隘骗人    滥设吏卒
兴贩番货    长解卖囚
不立文案    盗内府财物
市民為吏卒   经该不解物
盗仓库钱粮   僧道不务祖风
臣民倚法為姦  师巫假降邪神
官吏受赃过满
军官犯死罪不请旨论功上拟
妄立干办等名  造作买办不与价
内府交纳餘剩金帛擅将出外
私将人口军器出外境及下海
秋粮违限一年之上
称诉冤枉借用印信封皮
容留恩军拨置写发
私越冒渡关津出外境
投匿名文书告人罪
殴制使本管长官折伤
递送逃军妻女出京城
衝突仪仗并诉事不实
姦家长妻女
死囚之子孙為祖父母等自杀

永乐元年定
迁发种田

弃毁官文书   漏洩事情
脱漏户口    人户以籍為定
收留迷失子女  隐蔽差役
主保小里长   逃避差役
欺隐田粮    检踏姦伤田粮
盗卖田宅    盗种官民田
弃毁器物稼穡等 男女婚姻
僧道娶妻    典雇妻女
出妻      逐婿嫁女
居丧嫁娶    强占良家妻女
良贱為婚姻   嫁娶违律主婚媒人
钞法      揽纳税粮官物
隐匿入官家财  盐法
舶商匿货    违禁取利
费用受寄财物  把持行市
服色违式    私买战马
私藏应禁军器  私越冒度关津
诈冒给路引   关津留难
递送逃军妻女出京城
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
宰杀牛马    隐匿孳生官畜產
邀取实封    盗各衙门官文书
盗关防印记   盗园陵树木
常人盗仓库钱粮 窃盗
恐吓取财    诈欺官私取财
发塚      盗贼窝主
採生拆割人   造畜蛊毒杀人
同谋共殴人因而致死
杀子孙及奴婢图赖人
威逼人致死   尊长為人杀私和
拒殴追摄人   威力制縳人
奴婢殴家长   骂制使及本管长官
奴婢骂家长   越诉
诬告      干名犯义
教唆词讼    受赃
有事以财请求  在官求索借贷人财物
家人求索    因公擅科歛
剋留盗赃    诈為制书
诈病死伤避事
诈传三品四品衙门言语
教诱人犯法   犯姦
纵容妻妾犯姦  亲属相姦
赌博      嘱託公事
放火烧毁人房屋 罪人拒捕
狱囚脱监及反狱在逃
知情藏匿罪人  囚应禁而不禁
狱囚诬指平人  盗决河防
侵占官街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七十四
罪名二
弘治十年定
真犯死罪、决不待时
凌迟处死

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
谋杀祖父母、父母、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已杀者
奴婢、及雇工人、谋杀家长、及家长之期亲、外祖父母、已杀者、罪与子孙同
妻妾因姦同谋杀死亲夫者
妻妾谋杀故夫祖父母、父母、已杀者
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者
採生拆割人者
妻妾故杀夫者
弟妹故杀兄姊、若姪故杀伯叔父母姑及外孙故杀外祖父母者
奴婢殴杀家长者、若故杀家长之期亲及外祖父母者
雇工人故杀家长、及家长之期亲、若外祖父母者

斩罪

收父祖妾、及伯叔母
谋反大逆、祖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篤疾废疾
谋反大逆、知情故纵隐藏者
谋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
逃避山泽、拒敌官兵者
盗大祀神祇御用祭器等物、及享荐玉帛之属者
盗制书、及起马御宝圣旨、起船符验者
盗乘舆服御物
强盗得财者、不分首从
以药迷人图财者、罪同强盗、不分首从
强盗窝主造意分赃者、若共谋者、行而不分赃、及分赃而不行
谋杀人、因而得财者、同强盗、不分首从
部民谋杀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谋杀本管指挥千户百户、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长官已杀者
谋杀緦麻以上尊长已杀者
谋杀祖父母、父母、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已行者
奴婢及雇工人谋杀家长、及家长之期亲、外祖父母、已行者、若緦麻以上亲、已杀者、罪与子孙同
妻妾谋杀故夫之祖父母、父母、已行者
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為从者
採生拆割人為从者、若行而未曾伤人者
造畜蛊毒杀人、及教令者
造魘魅符书咒诅杀人者
部民殴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殴本管指挥千户百户、吏卒殴本部五品以上长官、死者
殴受业师死者
奴婢殴家长死者
雇工人殴家长死者
妻妾殴夫死者
卑幼殴本宗小功大功兄姊、尊属、死者
弟妹殴兄姊、若姪殴伯叔父母姑、及外孙殴外祖父母死者
子孙殴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殴夫之祖父母父母者
妻妾殴夫之期亲以下尊长死者、与夫殴同
妻妾殴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
姦小功以上亲、强者
姦从祖祖母姑、在室从祖伯叔母姑、从父姊妹、母之姊妹、兄弟妻、兄弟子妻、强者
姦父祖妾、伯叔母姑姊妹、子孙之妇、兄弟之女、及与和者
奴、及雇工人、姦家长妻女者

绞罪

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妇者
谋叛知情、故纵、隐藏者若谋而未行、為首者
逃避山泽、不服追唤者
部民谋杀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谋杀本管指挥千户百户、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长官、已伤者
谋杀緦麻以上尊长、已伤者奴婢、及雇工人、谋杀家长之緦麻以上亲、已伤者、罪与子孙同
妻妾殴夫至篤疾者
卑幼殴本宗小功大功兄姊、尊属、篤疾者
弟妹殴兄姊、若姪殴伯叔父母、姑、外孙殴外祖父母、刃伤、及折肢、瞎一目者
骂祖父母、父母、及妻妾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者
妻妾骂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
子孙告祖父母、父母、妻妾告夫之祖父母、父母、诬者
姦从祖祖母姑、在室从祖伯叔母姑、从父姊妹、母之姊妹、及兄弟妻、兄弟子之妻、及与和者

真犯死罪、秋后处决
斩罪

凡官员、大臣专擅选用者
大臣亲戚、非奉特旨、除授官职者
文官非有大功勋、所司朦朧奏请封公侯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姦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者
犯罪该死、巧言諫免、暗邀人心者
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
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法律、听从上司官主使、出入人罪者
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上言宰执大臣德政者
诸衙门官吏、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交结、漏泄事情、夤缘作弊符同奏啟者
官吏人等、挟诈欺公、妄生异议、变乱成法者
弃毁制书、及起马御宝圣旨、起船符验、各衙门印信、及夜巡铜牌者
奏事及当该官吏、若有规避、增减紧关情节、朦朧奏准施行者
闻知调兵讨袭外番、及收捕反逆贼徒、机密大事、漏泄於敌人者
近侍官员、漏泄机密重事於人者
增减官文书、因而失误军机者、无问故失。漏使印信、因而失误军机者
贩私盐拒捕者
仪礼司、将应朝见官员人等、留难不即引见者
百工技艺之人、应有可言之事、亦许奏闻、各衙门但有阻当者
向太庙、太社、及宫殿、射箭、放弹、投掷砖石、伤人者
文武官、内官、厨子、校尉、牌面偽造者
在京被极刑家属、并经断人朦朧充当近侍、及宿卫守把皇城京城门禁者。当该官司听嘱、及受财容令充当者
贪取来降人财物、因而杀伤人、及中途逼勒逃窜者
飞报军情、隐匿不速奏闻、因而失误军机者
边将取索军器钱粮等物、不即奏闻、及不依式申报、因而失误军机者
军器粮草、临敌缺乏、及承调遣、不依期策应、告报军期违限、因而失误军机者
军临敌境、托故违期、三日不至者
边将不固守、及守备不设、因而失陷城寨者
与贼临境、望高巡哨之人、失於飞报、以致陷城损军者
官军临阵先退、及围困敌城而逃者
军人私出外境、掳掠伤人、為首者
於已附地面掳掠者、不分首从
守御官、致有所部军人反叛、弃城而逃者
牧民官、激变良民、失陷城池者
军器輒弃毁者、二十件以上
犯夜拒捕、及打夺、因而殴人致死者
境内姦细、走透消息於外人、及境外姦细、入境内探听事情、接引起谋之人
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因而走漏事情者
实封公文、中途邀截取回者
出使驰驛违限、因而失误军机者
调遣军马、及报军务军情文书、故不遣使给驛、因而失误军机者
军需管送违限、以致临敌缺乏、误军机者
造讖纬妖书妖言、及传用惑眾者
盗各衙门印信、及夜巡铜牌者
窃盗拒捕、及杀伤人者、因盗而姦者
劫囚者
私窃放囚人逃走、因而杀人者
官司差人追徵钱粮、勾摄公事、及捕获罪人、聚眾打夺、因而杀人、及聚至十人、為首者
白昼抢夺伤人者
略诱略卖良人、因而杀人者
卑幼发尊长坟塚、开棺槨见尸者、若弃尸卖坟地者
毁弃緦麻以上尊长死尸者
子孙毁弃祖父母、父母、及奴婢雇工人、弃毁家长死尸者
谋杀人造意者
奉制命出使、而官吏谋杀、已杀者
因姦同谋杀亲夫者、姦夫
用毒药杀人者
故杀者 【餘条以故杀论者依此】
故用蛇蝎毒虫咬伤人、因而致死者
庸医故违本方、诈疗疾病取财、因而致死。及因事故用药杀人者
因姦盗而威逼人致死者
皇家袒免以上亲而殴死者
奉制命出使、而官吏殴之至死者
吏卒殴本部六品以下长官、佐贰官、首领官、死者
首领官、及属官、佐贰官、殴长官死者
官司差人追徵钱粮、勾摄公事、而殴死者
奴婢殴良人死者
奴婢殴家长之期亲、及外祖父母伤者
奴婢殴家长緦麻、小功、大功亲、死者
雇工人殴家长之期亲、若外祖父母、死者
雇工人殴家长之緦麻、小功、大功亲、死者
妾殴正妻死者
殴妻之父母死者
卑幼殴本宗緦麻、及外姻緦麻、小功、大功、兄姊尊属、死者
妻妾殴夫之緦麻尊长、至死者
殴继父至死者
告谋反叛逆、官司不即受理掩捕、以至聚眾攻陷城池、及劫掠人民者
诈為制书、及增减者
诈传詔旨者
各衙门当该官吏、将奏准合行事理、妄称奉旨追问者
偽造诸衙门印信、及历日、符验、夜巡铜牌、茶盐引者
偽造宝钞、不分首从、及窝主若知情行使者
诈假官、假与人官者
诈称内使、及都督府、四辅、諫院等官。六部、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外体察事务、扇惑人民者
近侍之人、在外诈称私行体察事务、扇惑人民者
姦緦麻亲、及妻、若妻前夫之女、及同母异父姊妹、强者
姦从祖祖姑、出嫁从祖姑、强者
男妇诬执亲翁、及弟妇诬执夫兄欺姦者
姦家长緦麻以上亲及妻妾、强者
放火延烧官民房屋、及积聚之物、因而盗取财物者
放火故烧官民房屋、及公廨仓库、係官积聚之物者
犯罪拒捕杀人者
罪人反狱在逃者
故勘平人、因而致死者
死囚令人自杀、子孙為祖父母、父母、奴婢雇工人為家长者

绞罪

弃毁官文书、事干军机钱粮者
强夺良家妻女、姦占為妻妾者、配与子孙弟姪家人者
背夫逃走、因而改嫁者
税粮违限一年之上不足、提调部粮官吏
以私债强夺人妻妾子女、因而姦占妇女者
师巫假降邪神
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扇惑人民、為首者
擅入御膳所、及御在所
不係宿卫应直合带兵仗之人、但持寸刃入宫殿门内者
从车驾行而逃、百户以上
在宫殿内营造、至申时分、照数点出、其不出者
至夜持仗入殿门者
内使私将兵器、入宫殿门内者
向太庙、及宫殿、射箭放弹、投砖石者
越皇城者
皇城门、非时擅开闭者
文武官、内官、厨子、校尉、牌面诈带朝参、及在外诈称官员名号、有所求為者
私役军人出境、因而致死者。或被贼拘执至三名者
官军征讨私逃、再犯
军人在逃、三犯
犯夜拒捕、及打夺、因而殴人、至折伤以上者
越度沿边关塞、因而出外境者
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
盗各衙门官文书、事干军机钱粮者
私盗放囚人逃走、因而伤人者
官司差人追徵钱粮、勾摄公事、及捕获罪人、聚眾打夺、因而伤人者。及聚至十人下手致命者
窃盗三犯、掏摸罪同略诱略卖良人、因而伤人者
发塚开棺槨见尸者
子孙於祖父母、父母、奴婢雇工人、於家长坟墓、因薰狐狸烧尸者
谋杀人从而加功者、若伤而不死、造意者
奉制命出使、而官吏谋杀、已伤者
姦夫自杀其夫、姦妇虽不知情
斗殴杀人者 【餘条以斗殴论者依此】
同谋共殴人、因而致死下手者
以他物置人耳鼻、并孔窍中、及屏去人服食至死者
威逼期亲尊长致死者
皇家袒免以上亲、而殴之篤疾者
奉制命出使、而官吏殴之。及部民殴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殴本管指挥千户百户、吏卒殴本部五品以上长官、折伤者。若殴六品以下长官、佐贰官、首领官、篤疾者
首领官、及属官、殴长官篤疾者
官司差人追徵钱粮、勾摄公事、而殴至篤疾者
以威力制縳人、及私家拷打监禁、因而致死者
奴婢殴良人至篤疾者
良人殴他人奴婢、若死、及故杀者
故杀緦麻、小功亲、奴婢者
殴緦麻、小功、大功亲、雇工人至死。及故杀者
奴婢过失杀家长者、若殴家长之期亲、及外祖父母者
雇工人殴家长、及家长之期亲、若外祖父母、折伤者
家长、及家长之期亲、外祖父母、故杀雇工人者
妾殴正妻至篤疾者
夫殴妻至死者
殴妻之父母、至篤疾者
卑幼殴本宗緦麻、及外姻緦麻、小功、大功、兄姊尊属至篤疾者
尊长殴卑幼緦麻、小功、大功、至死者。故杀同堂弟妹、堂姪、及姪孙者
嫡继慈养母杀子孙、致令绝嗣者
妻殴卑属至死者
故杀夫之兄弟子者
尊长殴卑幼之妇妾至死者
殴妻前夫之子至死者
奴婢骂家长者
投匿姓名文书、告言人罪者
诬告人、因而致死随行有服亲属一人者
诈為制书、及增减未施行者
诈為将军、总兵官、五府、六部、都察院、都指挥使司、内外各卫指挥使司、守御千户所文书、套画押字、盗用印信、及空纸用印者
诈传皇后懿旨、皇太子、亲王、令旨者
私铸铜钱
强姦者
姦从祖祖姑、出嫁从祖姑者
姦亲属妾、强者
奴及雇工人、姦家长之期亲、若妻者
失火延烧宗庙、及宫闕者
犯罪拒捕殴人、至折伤以上者
官吏怀挟私讎、故禁平人、因而致死者
狱卒凌虐罪囚、剋减衣粮、因而致死者
狱卒以金刃及他物与囚、致囚反狱、及杀人者

杂犯死罪
斩罪

内府承运库、交割餘剩之物、朦朧擅将出外者
称诉冤枉、借用印信封皮入递、借者、及借与者
盗内府财物者
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等物、不分首从、併赃论罪四十贯 【餘条以监守自盗论者依此】

绞罪

军官犯罪、不请旨上议、当该官吏
车驾行处、军民衝入仪仗内者
衝入仪仗内、诉事不实者
在京守御官军、递送逃军妻女、出京城者
常人盗仓库钱粮等物、不分首从、併赃论罪八十贯 【餘条以常人盗官物论者依此】
塚先穿陷、及未殯埋、开棺槨见尸者
官吏受财枉法、有禄人八十贯、无禄人一百二十贯 【餘条以枉法论者依此】

嘉靖二十九年定 【附三十一年续增】
真犯死罪
斩罪

盗沿边沿海粮四百石、草八千束、银二百两、钱帛等物、直银二百两以上者
盐徒聚眾十人以上、撑驾大船、擅用兵仗响器、拒敌官兵、杀伤人至三命者、比强盗得财律
迤北小王子等、差来使臣人等、赴京朝贡、官军人等、将兵器、并违禁铜铁等物交易者
虏寇犯边、官军将被虏人口妄杀、冒作贼级、或虏寇近边札营犹未入境、官军覘知寡弱、乘机擣穴、斩获老弱妇女、妄作犯边、以图功次陞赏者
打造违式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将应禁军器下海、因而走洩事情律
将应禁军器、卖与夷人图利者、比将军器出境、走洩事情者律擅造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极刑
都司卫所、自住一城、及与府州县、同住一城、遇贼攻城、不行固守、或先期避出、或临时弃去、致贼入城、及守备不设、被贼掩袭杀虏焚烧者。都司、并各该城分卫所掌印、与专一捕盗官、同住府州县掌印、与专一捕盗官、若两县同城、以贼从所管城分入城、掌印、与专一捕盗官、及原无卫所、而府州县职守专城、各掌印、与专一捕盗官、俱比失陷城寨律
盗乘舆服御物者、仍作真犯死罪
凤阳
皇陵、泗州
祖陵、南京
孝陵、天寿山
列圣陵寝、承天府
显陵、山前山后禁限内、若有盗砍树株者、比盗大祀神御物律。若取土取石、开窑烧造、放火烧山者、俱照前拟断
同居卑幼、将引他人、盗已家财物、係强劫者、比各居亲属行强盗、卑幼犯尊长律
各处无藉之徒、引贼劫掠、以復私讎、探报消息、致贼逃窜者、比姦细律
子孙威逼祖父母、父母、妻妾威逼夫之祖父母、父母、至死者、俱比殴者律
各边海总兵、副参、游击、守备都司、卫所官员、但有科歛、及扣减入已赃私、至四百两以上者
若盗、及弃毁、偽造、总督、巡抚、审录、勘事、提学、兵备、屯田、水利等官。钦给关防、与印信同科
广西云贵湖川等处、冒籍生员、食粮起贡、及买到土人、倒过所司起送公文、顶名赴吏部投考。若已授职、依诈假官律
私自净身、本身并下手之人
充军人犯逃回、原问真犯斩罪、免死充军者

绞罪

强夺良家妻女、卖与他人為妻妾者、比强夺良家妻女、姦占為妻妾律
盐徒聚眾、止十人以下、原无兵仗响器、遇有追捕、拒敌伤人、至二命者、下手之人、比罪人聚眾打夺下手者律
军官军人、征调起程、避难在逃、编发宣府独石等处、沿边墩臺哨瞭、半年还职著役。若仍出征、及哨瞭在逃者、依从征私逃再犯者律
在京在外、守御城池军人。在逃三次者
私自贩卖硫黄焰硝、卖与外夷者、不拘多寡、比私将军器出境律
盗内府财物、及监守常人、盗仓库钱粮等物、三次犯罪者、不分革前革后、俱比窃盗三犯律併论
抢夺至三次犯罪者、不分革前革后、俱比窃盗三犯律
将腹里人口、用强略卖与境外峒寨去处图利、除杀伤人、律该处死外中间罪不至死者、比将人口出境律
殴伤人、辜限内不平復、延至限外而死、情真事实者
诬告人、因而致死、被诬之人、委係平人、及因拷禁身死者、比诬告人、因而致死随行有服亲属律
充军人犯逃回、原问真犯绞罪、免死充军者、

万历十三年定
真犯死罪
斩罪

盐徒聚眾、十人以上、撑驾大船、擅用兵仗响器、拒敌官兵、若杀人、及伤三人者、比照强盗得财律
聚眾十人以下、原无兵仗响器、拒敌伤至二人以上、為首者
擅杀平人、及被虏逃回人口、冒作贼级报功者、以故杀论
各府州县、与卫所同住一城、遇贼攻围不行固守、及守备不设、被贼攻陷城池、劫掠焚烧者、卫所掌印、与专一捕盗官、俱比照守边将帅、失陷城寨者律、若原无设有卫所、但有专城之责者掌印、捕盗官、亦照前律私卖硝黄与外夷、及边海贼寇為首者、比私将军器出境、因而走泄事情者律
盗沿边沿海银二百两、粮四百石、草八千束、钱帛等值银二百两以上、漕运钱粮、银三百两、粮六百石以上、係监守者
强盗伤人而未得财、比照抢夺伤人律
纠眾发塚起棺索财取赎者、比依强盗得财律

绞罪

强夺良人妻女、卖与他人為妻妾、及投献王府、并勋戚势豪之家者、比强夺良家妻女、姦占為妻妾者律
盗沿边沿海银二百两、粮四百石、草八千束、钱帛等值银二百两以上、漕运钱粮、银三百两、粮六百石以上、係常人者
因事威逼本管官致死、為首者、比威逼期亲尊长致死律
充军人犯、逃回三次、通係著伍以后者依守御守军律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七十五
罪名三
充军

按律充军凡四十六款、而诸司职掌内二十二款、则洪武年间例、皆律所不载者。其嘉靖二十九年、奏定条例内充军凡二百十三款、与今所奏定、大略相同、诸例已附载各律之下、永為遵守。今仍类次于后。其职掌所载、仍列于前、以备参考

洪武二十六年定

贩卖私盐    诡寄田粮
私充牙行    私自下海
閒吏      土豪
应合抄札家属  积年民害官吏
诬告人充军   无籍户
揽纳户     旧日山寨头目
更名易姓家属  不务生理
游食      断指诽谤
小书生     主文
野牢子     帮虎
伴当      直司

嘉靖二十九年定

五府舍人、受财卖放军犯。犯徒以下、及无赃者、若酷害军犯、搜检财物、纵不脱放者
僧道官、受财枉法满贯
锦衣卫将军校尉、犯姦盗、抢夺、誆骗、恐吓、求索等罪者
锦衣卫旗校军士。在逃再犯
老幼废疾、犯该充军、壮丁主使者
强盗聚眾十人以上、行劫累次、係大功以上亲首者
谋故杀死总小旗者、户内壮丁、抵充军数
别姓诈冒替补校尉者
主文、书算、快皂、人等。久恋衙门、说事过钱、起灭词讼、及卖放强盗、诬执平民為从者、民并军丁
冒顶正军、入场看守、属有司者
里书人等、将军户捏作丁尽户绝回申者
各部派到物料、豪猾买嘱该吏、承揽害民者。驛递年役、巡司弓兵、用强包揽害人、搅扰衙门、民并军丁人等
用强包揽南北直隶山东等处马驛马头、民并军丁人等
势豪大户、不纳秋粮、五十石以上者
越境兴贩官私引盐、二千斤以上者
私茶兴贩夹带五百斤者
私茶在西寧、甘肃、洮河、贩买一百斤以上者、
守备、把关、巡捕、等官。兴贩私茶在西寧、甘肃、洮河、至三百斤者
行茶地方、冒顶番名、将老弱不堪马二匹以上、中纳支茶、民并舍餘人等
商贩做造假茶、五百斤以上者。店户窝顿、一千斤以上者
甘肃西寧等处势豪。主使弟男人等、将番夷货马包收、逼令减价、及将麤重拘收、取觅用钱者、听使之人
客商辐輳去处、牙行人等、誆赊货物年久无还、累死客商者
内官使令上直校尉、出百里外、营干私事者
顶替军丁正身起解、及卖放长解、顶名执批前来者、长解受雇之人
备倭贴守把总等官。纵容舍餘人等、代替正军者。舍餘人等。就收该卫
擅杀平人报功、本管将官头目、失於鈐束者
临阵斩获贼级、用钱买卖、民并军丁人等
强夺他人首级报功、民并舍餘人等官旗降原职役一级、係京卫者、调外卫
轮操军、在逃三次、係京卫者、调外卫
大同三路、民舍人等、将不堪马匹收买、俵与军士、作弊多支官银者
各铺司兵、用强包揽、多取工钱、致公文稽迟沉匿、民并军丁人等
客商人等、空身附搭黄船者
将自已及他人骑操官马、盗卖三匹以上、及再犯、属有司者
养马人户、将官马盗卖三匹以上者
发掘王府将军夫人郡县主、及歷代帝王名臣先贤坟墓、未至棺槨、為首者
各处大户家人佃僕、结构為盗、杀官劫库、劫狱放火、若大户知情故纵犯徒流杖罪、属有司者
故杀妾、及弟姪子孙、与子孙之妇、及故将妻妾男妇等项、打伤堕胎、图赖人。属有司者
假以建言為由、挟制官府、及将曖昧不明奸赃事情、污人名节、报復私讎者、民
文职官吏、监生、知印、承差、受财枉法、至绞罪者
云南两广川湖等处流官、擅科土官财物、赃至满贯者
起解军士、捏买偽印批迴者、除真犯死罪外、解人
私铸铜钱、為从民匠舍餘
姦緦麻以上亲、及緦麻以上亲之妻、若妻前夫之女、同母异父姊妹者
故决盗决南旺等湖、有干漕河禁例為首者。闸官人等、用草捲阁闸板、盗洩水利、串同取财、犯徒以上者
河南地方、盗决故决河防、致害人家、漂失财物、渰没田禾、犯徒以上、旗舍餘丁民人
强包运河闸夫二名、捞浅铺夫三名之上、人民 【以上俱附近终身】
王府设谋拨置旗校舍餘人等
郡王将军中尉、有奏请不啟王参详者、齎奏人。及故违
祖训、亲身赴京奏扰者、跟随人
棍徒誆挟各府财物、来京打点例不该行事务者
五府军解、受财卖放、犯该枉法绞罪者
保勘王亲文职隐情、正犯边卫。保看之人、属军卫者
王府选婚、营求拨置之人
王府人役、假势占夺财產、犯徒以上者
王府旗校人等、拨置折收多收禄米、及擅差人下所司催徵骚扰者
投充王府、及势要、吓骗财物、拨置害人者
乐工纵容女子擅入王府、及容留将军中尉在家行姦、并军民人等、与赌博教诱為非者
强盗聚眾十人以上、及行劫累次、係小功以上亲首者
不由銓选推举、径自奏请乞恩、沮坏选法者、旗军舍餘
军职刁徒、不与考选、輒教唆陷害已选官员者
军职应袭、勘明到部、原告又行捏词奏告、属军卫者
应袭舍人、父在、诈称死亡袭职者
主文、书算、门库等役。久恋衙门、说事过钱、起灭词讼、及卖放强盗、诬执平民、為从者、係旗军
里书飞诡税粮、二百石以上者
文武试场旗军、受财代替、夹带、传递、及纵容不举察捉拏者、若冒顶正军入场、属军卫者
军民人等、与朝贡夷人私通、拨置害人、因而透漏事情者
汉人冒诈番人者
旗军用强包揽马头
旗军用强包揽驛夫、弓兵、多取工钱、害人、搅扰衙门者
会同馆夫、五年以上不替役、及近馆军民、用强揽当者
光棍将马头正身姓名、捏写虚约、投托势要、前去原籍、妄拏正身家属、逼勒取财者
屯田人等、将屯田典卖与人、至五十亩以上、与典买主、各不纳子粒者
西山一带地方、内外官豪之家、私自开窑卖煤、凿山卖石、立厂烧灰者
将亲女、并姊妹、拐带妇女、及妻妾、嫁卖与人、骗财之后、托故领去、或瞰起程、聚眾邀抢者
在外官员、通同势要、卖纳户口等课钞、卖钞之人
大户不纳秋粮、二百石以上
包揽誆骗粮草军需、经年不完者
沿边军民、那移盗耕营堡草场、及越出边墻种田者
各处解到布绢钱钞等项赴部、指称权贵名色、勒掯解户、誆诈财物者
各边召商上纳粮草、势要家人、诡名占窝、转卖取利者
盐徒聚眾至十人以上、擅用兵仗、拒敌官兵、不曾杀伤人、為从者
越境兴贩官私引盐、至二千斤以上、原係腹里卫所者
巡捕官乘机兴贩、至二千斤以上者
偽造盐引印信、填写引转卖、為从者
各运司总催买嘱官吏、指仓指囤、符同作弊者
各处盐场无藉之徒、把持官府、诈害客商、犯徒、及再犯杖以下者
私茶兴贩夹带五百斤以上者
私茶在西寧、甘肃、洮河、贩卖三百斤以上者
守备、把关、巡捕等官、自行兴贩私茶通番者
做造假茶五百斤以上、本商并转卖之人、及店户窝顿一千斤以上、属军卫所者
势豪强将官粮、准还私债、属军卫者
会同馆内外四邻人等、代夷收买违禁货物。牙行及棍徒、誆赊货物、年久无还、累死客商属军卫者
杨村等处、用强拦截民运粮船、包雇车辆、逼勒多出脚钱者
僧道军民人等、於寺观神庙、刁姦妇女、因而诱逃誆财者
妄称諳晓左道邪术、来京扇惑、為从者
左道惑眾之人、為从、及称為善友、求讨布施、至十人以上、与客留之人、施与应禁铁器、属军卫者
皇城各门铺、上直守卫官旗、容情故纵、及受财卖放军人、并直宿官军、点视不到三次以上者
圣驾出郊、衝突仪仗、妄行奏诉、主使教唆、捏写本状之人
直宿军职、及内官、使令上直军校、出百里外、营干私事者、军人校尉
临阵斩获贼级、用钱买者、卖者、及强夺冒报功次者、原係军、俱边卫。官旗降一级。外卫调边卫
轮操军人军丁、在途劫夺人财、杀伤人命等项、犯徒以上军职卖放军人、包纳月钱、至二十名以上者、
军职役占卖放餘丁、三十名以上者
军职卖放、役占、二罪俱发、其卖放至十名以上、役占不及数者、依卖放甚者例
守备等官、将备边壮勇卖放者
官吏旗校人等、问发充军、来京潜住者
居庸山海等关、引送口外边卫逃军过关、并守把盘詰卖放者
合成火药、卖与盐徒者
擅造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潜通海贼、同谋劫掠、正犯极刑、全家发边卫、若止将大船转雇、分取番货、及虽无大船、纠通接买、与番货到岸、私下收买贩卖、若苏木、胡椒、至二千斤以上者、本身
有司起解马匹、马贩交通官吏人等、兜揽作弊者
宰杀耕牛、并私开圈店、贩卖牛隻与宰杀、再犯累犯者、及盗而宰杀货卖、不分初犯再犯
旗军用强包揽铺兵、多取工钱、致将公文稽迟沉匿者
指称近侍官员家人、扰害有司驛递、勒要财物、為首及同恶之人
盗砍山陵树株、為从者
孝陵神烈山铺舍外去墻二十里内、开山取石、安插坟墓、筑凿臺池者
盗掘矿砂、係山洞捉获、持仗拒捕者及聚眾三十人、分矿三十斤以上者
官司差人追徵钱粮、勾摄公事、并捕获罪人、但聚眾十人以上、中途打夺、為从者、若异姓同恶相济之人、及槌师打手
号称喇唬等名、及总甲快手应捕人等、殴人夺财、初犯、属军卫者。虽係初犯、若节次抢夺、及再犯累犯笞杖以上者
盗御马者
冒领太僕寺官马、至三匹者
将自已及他人骑操官马、盗卖三匹以上、及再犯不拘匹数、属军卫者
指称官员名色、并衙门打点、誆骗财物、犯徒以上者
略诱良人、与略卖良人子女、及略卖三口以上、与妇人犯罪坐夫男
发掘王府将军夫人郡县主、及歷代帝王名臣先贤坟塚开棺、為从、及发见棺槨者、不分首从
各处大户家人佃僕结构為盗、杀官圬库、劫狱放火、大户知情故纵、属军卫者
皇亲功臣佃僕人等、及大户、窝藏强盗二名以上、窃盗五名以上、坐家、分赃者
知强窃盗赃、而接买受寄、三犯以上、与知盗后而分赃至满贯者
同谋共殴人、审係执持兇器、有致命伤痕者
故杀妾妇子孙、及故将妾妇等项、打伤堕胎、图赖人者
因事威逼一家二命致死者
因事殴打威逼人致死、及成残废者
妇人夫亡、愿守志、用强求娶、逼受聘财、因而致死者
兇徒忿争、执持兇器伤人、与剜瞎人眼睛、折坏人肢体、全抉人耳鼻口唇断人舌、毁败人阴阳者
卑幼殴期亲尊长、执有刀刃者
兄与伯叔、谋夺弟姪财產官职、故行杀害。属军卫者
假建言為由、挟制官府、及将曖昧姦赃、污人名节者。旗军人等
汉人投入土夷、冒顶名色妄奏、代人报讎、占骗财產者
驀越赴京、及赴抚按奏告叛逆等重事不实、全赴十人以上、属军卫者
刁徒口称奏诉、挟制官吏、官司拏问、係不干已事情、并主使之人
代人捏写本状、教唆扛帮、奏告不实者
棍徒捏写本词、声言奏告、恐吓得财、赃满贯者、不分首从
妄指宫禁亲藩為词、诬告平人者、不分首从
将本状、用财雇寄人、赴京奏诉者、并受雇寄人、属军卫者
职官索取土官夷人财物、犯徒三年以上者
诈為察院布按府州县、及各衙门文书、誆骗科歛财物者
起解军士、捏买偽印批迴、除真犯死罪外、军士
私铸铜钱、為从者、旗军
诈冒内官、恐吓官司、誆骗财物者、除真犯死罪外
广西云贵湖广四川等处冒籍生员食粮起贡、及买土人起送公文、顶名赴吏部投考者
诈冒皇亲族属、姻党、家人、挟制财物、贩买钱钞私盐、擅搭桥梁渔利、及往来河道、需索勒要车船者
假充大臣家人、豪横乡村、强占田土房屋、招集流移住种者
诈冒锦衣卫校尉巡捕名色、妄拏平人、吓取财物、扇惑扰害者
亲属犯姦、至死罪者、若强姦未成
先年净身人、曾经发遣、私自来京、图谋进用者
放火故烧人田场、积聚物、及延烧人房屋者
法司问过进本等项人犯、发递押解人役、逼致死伤、及受财故纵、并听凭猾徒、买求杀害者
卫所官旗人等、侵欺军器物料、虚数开报、及三年不行造册奏缴者、旗军人等
故决盗决南旺等湖各隄岸、并阻绝泉源、有干漕河禁例、為首者係军、其闸官人等、用草捲阁闸板、盗洩水利、串同取财、犯徒以上
河南地方、盗决故决河防、毁害人家、渰没田禾者、為首係军
运河一带、强包闸溜夫二名、浅铺夫三名之上、旗军 【以上俱边卫终身】
王府军校逃回、在京潜住者。窝藏、及两邻、知而不首者。极边
诱卖各边军丁者、极边
通事人等、拨置土官亲族争袭、劫夺讎杀者。极边烟瘴
军户子孙另户、与入赘寄籍、及买嘱捏作丁尽户绝回申者。烟瘴
缘边官旗军民、擅将应禁林木、砍伐贩卖者。烟瘴
兴贩私茶、潜与番夷交易、及在腹里、卖与进贡回还夷人、并知情歇家、牙保、俱烟瘴
洮河等处、冒顶番名、将不堪马二匹以上、中纳支茶者、係军调别处极边
听选官吏借债、与债主同赴任所取偿、至五十两以上者、连债主俱口外
辽东马市通事交易人等、将各夷欺侮偷盗、及拨置诈骗、纵放夷人入城、及容官军人等、交通透漏边情者、俱两广烟瘴
文职官吏、父母见在、诈称死亡者。口外
临阵强夺他人首级报功、旗降原役一级、係边卫者。极边
备倭把总等官、纵容捨餘人等、代替正军、调沿海卫分
贼眾入寇、官军卒遇交锋、不曾虏去大眾、或被贼白昼夤夜、突入境内、抢掠头畜衣粮数多、不曾杀伤虏军民、若损伤虏数四五人、抢去头畜衣粮不多者。边远
各处镇总官、额外餘军、号主文、干预书办者极边官吏军民人等、问发為民来京潜住者
发京外各边将领、私役军、及军私出境外、钓豹捕鹿、砍木掘鼠等项者。与知情故纵、扶同隐蔽者。俱调烟瘴
地面军丁充军各边夜不收、出境探贼、与夷人私易货物者。除真犯死罪、调广西烟瘴
司府州县、起解马匹、马贩交通官吏人等、兜揽作弊、再犯累犯者、极边大同三路旗军、将不堪马、通行收买、俵与军士、多支官银者调极边
各处解军、若长解纵容在家、违限一年之上、正犯原係边卫者极边
马快船隻、附搭客货、及挟带私物者小甲客商人等、俱口外府州县掌印捕盗官、与卫所同城、因防御不固失陷者、若两县同城、以贼所从入论边远
卫所府州县、佐贰首领官、分有守城信地、致贼於所守处、掩袭入城者边远
各城原无都司卫所、而府州县失事、佐贰守领官、并各州县原无城池、被贼攻入、劫杀焚烧者边远
守巡兵备官、驻札该城、先期托故远出、临时潜避、以致失陷者边远
誆骗听选官吏监生人等财物、及官员人等、央说营求者烟瘴
发塚开棺槨见尸、為从者烟瘴
引贼劫略復讎、探报消息、致贼逃窜者正犯梟首、全家烟瘴
因事聚眾、将本管官、殴打绑縳、不分首从、及止是殴打、為首者极边
无藉之徒、投托势要、诱引生事、绑縳平民、私家拷打、胁骗财物者烟瘴
擅入午门长安等门内、叫诉冤枉、摭拾原问官员、勘问涉虚者、口外
充军為民人犯、遇革放回、仍起灭词讼、挟制官府者、极边
私自净身、并下手人处斩、全家边远军犯逃回、原犯杂犯死罪以上充军者、极边 【以上俱极边烟瘴边远沿海口外】
管庄佃僕人等、占守水陆关隘抽分、挟制把持害人者、边卫永远拨置王府军民人等、充军逃回、再犯者、烟瘴永远
罢閒官吏、在京潜住、擅出入禁门交结者、烟瘴永远
沿边军民人等、躲避差役、逃入土夷峒寨潜住者、边卫永远
军民人等、将争竞不明、并卖过及民间起科、僧道将寺观、各田地、投献王府、及内外官豪势要、捏契典卖、及山东河南北直隶例听民开耕、永不起科田土、若占夺投献者、俱边卫永远
各边仓库钱粮、监守盗粮二十石、草四百束、银一十两、钱帛等值银一十两以上、常人盗加一倍者
两京衙门、漕运各仓、并腹里、节差科道查盘去处、侵盗、比各边加一倍者
其餘腹里、节差巡守官查盘去处、侵盗、比京漕又加一倍者、俱边卫永远
在京在外、并各边收放粮草、积棍人等、抢夺占堆、打搅仓场、挟诈财物者、属军卫、边卫永远。属有司、附近永远
在京刁徒、访知铺行与解户交关价银、輒集党指称揽纳、索取厚赂者、照打搅、仓场例
捏称皇店、在京城内外、邀截客商、掯勒财物者、极边永远
汉人交结夷人、引惹边衅、及潜住苗寨、教诱為乱者、边卫永远
海防武职、听受分利、私通番货、貽害地方、及引惹海寇、戕害居民者、除真犯死罪外。边卫永远
黄船附搭客货、及夹带私货、小甲客商人等、俱边卫永远
盗卖骑操官马、至五匹、及三犯以上、军、极边、民、边卫、各永远
诬指良民為盗、及指赃抢夺淫辱者、不分首从。边卫永远
用强略卖人口、与境外土夷、為从者、边卫永远
聚眾执持兵器伤人、及围绕抢夺姦淫者、除真犯死罪、其餘不分首从、边卫永远
沿边总副参游卫所等官、科歛及扣减入已赃私二百两以上者、边卫永远
描摸印信、誆骗财物、犯徒以上、边卫永远 【以上俱边卫永远】


万历十三年定

文职官员人等、曾经考察问革、年老事故、买求选用、未除授者、及起送官吏、知情受贿者
势豪大户、逼军私兑五十石以上、比照不纳秋粮者
越境兴贩官私引盐、至三千斤以上者
客商收买餘盐、买求掣挚、至三千斤以上者
权豪无藉之徒、结党把持、搅扰商税、徒罪以上者
僧道军民人等、於寺观神庙、刁姦妇女、因而诱逃誆财者
宰杀耕牛、私开圈店、及知情贩卖、再犯累犯者、若盗而宰杀货卖者
发掘王府将军中尉郡县主、歷代帝王名臣先贤坟塚、见棺槨、為从、与发而未至棺槨、為首者
发常人塚、开棺见尸、為从、与发见棺槨、為首、者
酷刑官员、致死三命以上者、文官 【以上俱附近终身】
军职异姓买袭之人、比照乞养子冒袭律
文职官员人等、曾经考察问革、年老事故、买求选用、已除授者
势豪大户、逼军私兑二百石以上、比照不纳秋粮者
内府钱粮仓场粮草等项、包揽誆骗、银一百两、粮二百石以上者
漕运跟官书算、科索军人、赃至二十两以上者
军职卖放正军二十名、餘丁三十名以上、及卖放纪录幼军者、照餘丁例。卖放备边壮勇者、照正军例
打造海船、卖与夷人图利、為从者
私卖硝黄与外夷、及边海贼寇、為从者
私将应禁军器、卖与进贡夷人图利、為从者、
发掘王府将军中尉郡县主、及歷代帝王名臣先贤坟塚、开棺、為从与发见棺槨為首者
因事威逼人致死一家二命、及非一家、但至三命以上者
因事威逼本管官致死、為从者
军旗赴别衙门、挟告运官诈财者
姦徒假以访察、挟制官府、陷告良善、名為窝访者
酷刑官员、致死三命以上者、武官 【以上俱边卫终身】
誆骗听选官吏人等财物、指称买官卖缺、及买求中式等项、不分首从、其央浼营干、致被誆骗者、俱烟瘴
各府州县、被贼攻陷城池、劫掠焚烧、与卫所同住一城、及设有守备官、驻札本城者、府州县掌印捕盗官、比照守边将帅、被贼侵入境内、虏掠人民律
各边武职、科歛财物、扣减月粮、计赃二百两以上者 【以上边卫终身】
充军人犯、原问杂犯死罪以下、逃回再犯者
问发自在安乐二州為民人犯、逃回再犯者 【以上俱边卫终身】
漕运官军、将船放失漂流、乘机侵匿者
内府财物、监守盗银三十两、钱帛等值银三十两以上、常人盗银六十两、钱帛等值银六十两以上者
各边仓库钱粮、监守盗粮四十石、草八百束、银二十两、钱帛等值银二十两以上、常人盗加一倍者
两京衙门、漕运各仓、监守盗粮六十石、草一千二百束、银三十两、钱帛等值银三十两以上、常人盗加一倍者
其餘腹里、节左巡守官查盘去处、监守盗粮一百石、草二千束、银五十两、钱帛等值银五十两以上、常人盗加一倍者
因事威逼人致死一家三命以上者 【以上俱边卫永远】
各边武职、科歛财物、扣减月粮、至三百两以上者
宗室越关奏扰、同行拨置之人
略诱良人、与略卖良人子女、三犯者 【以上边卫永远】

编发囚军

律例所定、合编充军者、详见罪名。其编发事例载此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本部问有应合充军者、必须照依律与
大誥内、议拟明白。大理寺、审无冤枉、开付陕西部。本部置立文簿、註写各人姓名年籍、乡贯住址明白。照依南北籍、编成排甲。每一小甲、管军一十名。总甲管军五十名。每百户该管一百一十二名。一样造册二本。将各总小甲军人姓名年籍乡贯住址、并该管百户姓名、充军卫分、註写明白。一本进赴
内府收照。一本同总小甲军人、责付该管百户领去充军。仍咨呈该府作数。如浙江、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北平、福建、并直隶应天、庐州、凤阳、淮安、扬州、苏州、松江、常州、和州、滁州、徐州人、发云南四川属卫。江西、湖广、四川、广东、广西、并直隶、太平、寧国、池州、徽州、广德、安庆人、发北平大寧辽东属卫。其军人遇有逃故、该管百户、具呈合干上司、照籍勾补
○三十五年、令罪人应发充军者、皆从给事中、及行人、编次队伍、然后发遣
○弘治十三年奏定、凡问该充军者、在京行兵部定卫。在外係巡抚有行者、巡抚定卫。巡按有行者、巡按定卫。其所属自问者、有巡抚处、申呈巡抚、无巡抚处、巡按定拨。仍抄招行兵部知会。其问该口外為民者、亦抄招解送户部编发
○嘉靖元年题准、两京法司、问充军犯、照例送兵部编发
○二年题准、云南地方、犯该边远充军人犯、发贵州缺军卫所。贵州发云南缺军卫所
○五年奏准、南京法司、并直隶抚按等衙门问发附近充军人犯、係应天、淮、凤、常、镇、五府者、皆发新江口。係徽、寧、池、太、安庆、庐州、六府者、皆发安庆卫操备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七十六
五刑赎罪

按赎法有二、有律得收赎者、有例得纳赎者、律赎无敢损益。而纳赎之例、则因时权宜、先后互异。嘉靖中重修条例、奏定在京、则做工、纳米、运灰、运砖、运炭、运石、六等。在外则有力、稍有力、二等。轻重适中、至今遵守。万历十三年、復题准申明、详见律例。其节年事例仍载此、并具图于后。如
国初赎铜、成化间纳马、例皆不行。存之以备参考凡赎铜。洪武间令、各处知府、知州、知县、有犯公罪、笞四十以下者、许令赎铜。凡赎铜、每笞一十、半斤。杖一十、一斤。徒一年、一百二十斤。一年半、一百四十斤。二年、一百六十斤。二年半、一百八十斤。三年、二百斤。流二千里、二百二十斤。二千五百里、二百四十斤。三千里、二百六十斤凡纳钞、纳钱、折银。永乐十一年令、除公罪依例纪录收赎、及死罪情重者、依律处治。其情轻者、斩罪、赎钞八千贯。绞罪、及榜例死罪、六千贯。流罪、三千贯。徒罪、二千贯。杖罪、一千贯。笞罪、五百贯
○宣德二年定、笞杖罪囚、每一十、赎钞二十贯。其徒流罪名、每徒一等、折杖二十。三流并折杖一百四十。其所罚钞、悉如笞杖所定
○景泰元年、令内外法司、问拟笞杖罪囚、有力者、纳钞。笞一十、二百贯。每十以二百贯递加、至笞五十、為一千贯。杖六十、一千八百贯。每十以三百贯递加、至杖一百、為三千贯。其贪赃官吏、除金银珠宝、仍追本色。餘物亦照今例折钞。罗?、每疋八百贯。綾纱、三百贯。大绢、一百贯。小绢、三梭布、各三十贯。大绵布、二十贯。小绵布、八贯
○天顺五年、令罪囚纳钞、每笞一十、钞二百贯。餘四笞、各递加一百五十贯。至杖六十、增為一千四百五十贯。餘杖各递加二百贯
○弘治十四年奏准、刑部都察院问完例难的决人犯、并妇人、有力者、每杖一百、该钞二千二百五十贯、折银一两。每十以二百贯、递减至杖六十、為银六钱。笞五十、该钞七百五十贯、折银五钱。每十以一百五十贯、递减至笞二十、為银二钱。笞一十、该钞二百贯、折银一钱。如收铜钱、每银一两、折七百文。其依律赎钞、除过失杀人外、其餘亦照此数折收。按季类送户部、明立文案、照数支给
○正德二年、令囚犯赎罪、照旧兼收钱钞。如杖一百、该钞二千二百五十贯、折银一两。该折收铜钱七百文。今收钞一千一百二十五贯、收钱三百五十文。餘四杖五笞、俱照原递减钞数、钱钞中半收受
○嘉靖七年议准、老幼废疾、并妇人、天文生、餘罪等项、律该收赎、原定钞贯数少、折银太轻。更定则例、每钞一贯、折银一分二釐五毫。如笞一十、赎钞六百文、则折银七釐五毫。以罪轻重、递加折收。令天下问刑诸司、皆以此例从事
○又议准、军民犯罪、除纳米、摆站、哨瞭外、笞一十、准工一箇月。四笞、递加半月。杖六十、准工四箇月。四杖、递加半箇月。徒罪、照徒年限、各纳银。内稍有力、每月工价银三钱。三年、共十两八钱。其近行稍次有力、每月工食银一钱事例革去
凡纳运米穀。洪武二十三年、令罪囚运米赎罪、除十恶、并杀人者、论死。餘死罪、运米北边。力不及者、或二人併力运纳
○三十年、令罪囚运米赎罪、死罪一百石。徒流递减。其力不及者、死罪自备米三十石、徒流罪十五石、俱运赴甘州威虏地方上纳、就彼充军
○永乐三年、令官民杂犯死罪以下、量增赎罪米、听於京仓上纳、免赴北京。杂犯死罪、纳米一百一十石。流罪三等、八十石。加役者、九十石。徒罪三年者、六十石。二年半、五十石。二年并迁徙者、四十五石。一年半、三十五石。一年、三十石。杖罪九十一百、俱二十五石。六十至八十、二十石。笞罪、十石
○十一年、令流罪运米四十石。徒罪、三年、三十五石。餘四徒、减五石。杖罪、十石。笞罪、五石。俱於北京官仓给粮、自备车牛、运赴怀来上纳
○宣德二年、令南京法司、问拟监守自盗、杂犯死罪以下、各自备米於南京仓上纳赎罪。死罪、官吏、一百石。军民人等、八十石。流罪、六十石。徒三年、二年半、递减十石。二年、三十五石。一年半、至杖九十、递减五石。杖八十、一十二石。七十、六十、递减二石。笞五十、六石。四笞、递减一石
○三年、令杂犯死罪以下、官吏依例纳米。军匠力能纳者、亦如之。若家远不能者、行原籍追纳、就彼官仓收贮。若非存留操备上工者、递回纳米
○四年、令纳米赎罪者、北京法司、并直隶河间等八府、及河南、山东、官吏军民人等、俱於京仓。杂犯死罪、五十石。流罪、比死罪减十石。徒三年、二十五石。以下四等、递减五石。杖一百、十石。以下四等。递减一石。笞五十、五石。四十、减一石。三十、又减五斗。二十、又减一石。一十、又减五斗。南京法司、及湖广、江西、并南直隶太平等府州县、官送北京、吏典军民人等、俱於南京仓。浙江、并直隶苏松常镇四府、及江北直隶凤阳等府州县、官送北京、吏典军民人等俱於淮安仓。徐州於临清仓。俱依宣德二年纳米南京仓石数。其监守盗粮、兜揽货物、与逃亡军囚夫匠厨子等项、及力不能纳米者、依律问断
○五年、令在外罪囚赎罪、除真犯外。文武官吏、犯赃者、送京师如律处治。军职犯死罪者、纳米赎罪、送京师调卫。非赃罪、则不分轻重。俱纳米还职役
○正统十四年、令通州运米至京仓、杂犯死罪、三百六十石。三流、并杖一百、徒三年者、二百八十石。餘四等、递减四十石。杖、每一十、八石。笞、每一十、四石。通州运至居庸关、隆庆卫等仓、杂犯死罪、九十石。三流、并杖一百、徒三年、七十石。餘四等、递减十石。杖、每一十、二石。笞、每一十、一石
○景泰三年、令法司罪囚、於京仓运米、赴宣府宣德仓赎罪、杂犯死罪、四十五石。三流、并徒三年、三十五石。餘四等、递减五石。杖一百、十石。餘四等、递减一石
○六年、令法司罪囚、杖以上、自备米运赴宣府上仓。斩绞罪、二十石。三流、并徒三年、十六石。徒二年半、十三石五斗。徒二年、十一石。一年半、九石。一年、六石五斗。杖、每一十、四斗
○又令在京法司、并北直隶罪囚、运米沿边赎罪、杂犯死罪、九十石、三流并徒三年、七十石、俱减二十石。杖九十、徒二年半、六十石、减十五石。杖八十、徒二年、五十石、杖七十、徒一年半、四十石、杖六十、徒一年、三十石、俱减十石。杖罪、每一十、二石、减作一石五斗。笞罪不减
○弘治四年、令法司徒杖罪囚、仍照旧例、不分军民人等、但审有力、犯该杖六十、徒一年、纳米十五石。餘四徒、递加五石
○正德二年议准、罪人例该纳米者、每石、折穀一石五斗、收预备仓备账
○七年、令在外囚犯纸札、二分纳纸。八分折米穀上仓备賑。不许折收银两
○嘉靖四年奏准、陕西各边、及近边军职犯罪、准徒立功、未经起解、及已到配所者。俱许令纳米、或折纳杂粮、上仓赎罪。完日还职、仍於原卫所带俸差操。每徒半年、纳米一十石。折杂粮一十五石。其未到配所者、亦照前数递减
○五年奏准、大同、宣府、榆林、山西等处、及寧夏等边、凡问军职立功、未经起解、及已到配所、愿纳赎者。照四年例、折纳杂粮、或折银。完日回卫閒住、徒年限满日带俸。若本镇钱粮不乏、有犯者。仍令立功、不准赎
凡运灰、运砖、运炭。永乐十七年、令见发做工笞杖徒流罪囚、有愿併工运砖者。每人日运四箇、各照所犯计算。杂犯死罪囚、亦准併工、每人运砖一万箇
○天顺五年、令官员与有力之人、照例运砖炭等物、每笞一十、运灰一千二百斤。砖七十箇。碎砖二千八百斤。水和炭二百斤。石一千二百餘斤。四笞、五杖、灰各递加六百斤。砖各递加三十五箇。碎砖各递加一千四百斤。水和炭各递加一百斤。石各递加六百斤。徒一年、运灰一万二千斤。砖六百箇。碎砖二万四千斤。水和炭一千七百斤。石一万二千斤。餘四徒、及流罪、灰各递加六千斤。砖各边加三百箇。碎砖各递加一万二千斤。水和炭各递加九百斤。石各递加六千斤。杂犯二死、各运炭六万四千二百斤。砖三千二百箇。碎砖一十二万八千斤。水和炭九千斤。石六万四千二百斤
凡纳马。成化二年、令在京文武官吏军民人等、犯该徒流等罪、有力者、送兵部估算运灰脚价纳马。徒二年、约脚价银一十三两三钱、二年半、约一十六两六钱、俱纳马一匹。三年、约二十两、三流、约二十三两三钱、俱纳马二匹。杂犯死罪、约银三十五两六钱、纳马三匹。每马一匹、准银十两。外剩脚价银两、不勾买马一匹者、追收在官、会太僕寺委官随时买马凡工役 【见拘役囚人】

在京纳赎诸例图

做工 米 灰 砖 碎砖 水和炭 石 老疾折钱
笞一十 一箇月 米五斗穀七斗五升 一千二百斤折银一两八分 七十箇折银三钱 二千八百斤 二百斤折银四钱 一千二百斤
二十 一箇半月 米一石穀一石五斗 一千八百斤折银一两六钱二分 一百五箇折银六钱 四千二百斤 三百斤折银六钱 一千八百斤
三十 二箇月 米一石五斗穀二石二斗五升 二千四百斤折银二两一钱六分 一百四十箇折银九钱 五千六百斤 四百斤折银八钱 二千四百斤 俱一文
四十 二箇半月 米二石穀三石 三千斤折银二两七钱 一百七十五箇折银一两二钱 七千斤 五百斤折银一两 三千斤
五十 三箇月 米二石五斗穀三石七斗五升 三千六百斤折银三两二钱四分 二百一十箇折银一两五钱 八千四十斤 六百斤折银一两二钱 三千六百斤
杖六十 四箇月 米六石穀九石 四千二百斤折银三两七钱八分 二百四十五箇折银一两八钱 九千八百斤 七百二十斤折银一两四钱四分 四千二百斤 俱二文

〔图表见word〕

七十 四箇半月 米七石穀十石五斗 四千八百斤折银四两三钱二分 二百八十箇折银二两一钱 一万一千二百斤 八百二十斤折银一两六钱四分 四千八百斤
八十 五箇月 米八石穀十二石 五千四百斤折银四两八钱六分 三百一十五箇折银二两四钱 一万二千六百斤 九百二十斤折银一两八钱四分 五千四百斤
九十 五箇半月 米九石穀十三石五斗 六千斤折银五两四钱 三百五十箇折银二两七钱 一万四千斤 一千二十斤折银一两四分 六千斤
一百 六箇月 米十石穀十五石 六千六百斤折银五两九钱四分 三百八十五箇折银三两 一万五千四百斤 一千一百二十斤折银二两二钱四分 六千六百六斤 俱三文
徒一年 照徒年限 米一十五石穀二十一石五斗 一万二千斤折银十两八钱 六百箇折银四两 二万四千斤 一千七百斤折银三两四钱 一万二千斤 六文
一年半 米二十石穀三十石 一万八千斤折银十六两二钱 九百箇折银六两 二万六千斤 二千六百斤折银五两二钱 一万八千斤
二年 米二十五石穀三十二石五斗 二万四千斤折银二十一两六钱 一千二百箇折银八两 四万八千斤 三千五百斤折银七两 二万四千斤 九文
二年半 米三十石穀四十五石 二万斤折银二十七两 一千五百箇折银十两 六万斤 四千三百斤折银八两六钱 三万斤

〔图表见word〕

三年 米三十五石穀四十七石五斗 三万六千斤折银三十二两四钱 一千八百箇折银一十二两 七万二千斤 五千二百斤折银十两四钱 二万六千斤 十一文
流罪 米四十石穀六十石 四万二千斤折银三十七两八钱 二千一百箇折银一十四两 八万四千斤 五千八百斤折银一十一两六钱 四万二千斤
杂犯死罪 米五十石穀七十五石 六万四千二百斤折银五十七两七钱八分 三千二百箇折银十六两 一十二万八千斤 九千斤折银一十八两 六万四千二百斤

〔图表见word〕

在外纳赎诸例图

无力 有力 稍有力 收赎律钞 赎罪例钞 钱钞兼收 赎钞 【杂犯又犯者】
依律 照例 纳工价 老幼废疾工乐户妇人折杖餘罪及一应轻赎者 军职正妻例难的决之人有力者 即上件人犯该赎钞者
旧例 折银上库 照仪从事例 刑部覆都御史陈洪謨奏与例钞应别 先将钞一贯折银三釐比纳米尤重 在京常用银钞故见行兼收
今定 折穀上仓 每做工一月折银三钱 刑部覆都御史朱廷声奏每贯折银一分二釐五毫 都御史朱廷声题照尚书閔珪议与工食同 在外钱钞不便故奏行折银见上

〔图表见word〕

笞一十 米五斗穀一石 三钱 钞六百文折银七釐五毫 钞一百五十贯折钱七十文折银一钱 钱三十五文钞一百贯 杂犯再犯笞杖决讫照前发遣
二十 米一石穀二石 四钱五分 钞一贯二百文折银一分五釐 钞三百贯折钱一百四十文折银二钱 钱七十文钞一百五十贯
三十 米一石五斗穀三石 六钱 钞一贯八百文折银二分二釐五毫 钞四百五十贯折钱二百一十文折银三钱 钱一百五十文钞一百二十五贯
四十 米二石穀四石 七钱五分 钞二贯四百文折银三分 钞六百贯折钱二百八十文折银四钱 钱二百四十文钞二百贯
五十 米二石五斗穀五石 九钱 钞三贯折银三分七釐五毫 钞七百五十贯折钱三百五十文折银五钱 钱二百七十文钞三百七十五贯
杖六十 米六石穀十二石 一两二钱 钞三贯六百文折银四分五釐 钞一千四百五十贯折钱四百二十文折银六钱 钱三百一十文钞七百二十五贯
七十 米七石穀十四石 一两三钱五分 钞四贯二百文折银五分二釐五毫 钞一千六百五十贯折钱四百九十文折银七钱 钱二百四十五文钞八百二十五贯
八十 米八石穀十六石 一两五钱 钞四贯八百文折银六分 钞一千八百五十贯折钱五百六十文折银八钱 钱二百八十文钞九百二十五贯

〔图表见word〕

九十 米九石穀十八石 一两六钱五分 钞五百贯四百文折银六分七釐五毫 钞二千五十贯折钱六百三十文折银九钱 钱三百一十五文钞一千二十五贯
一百 以上俱的决 米十石穀二十石 一两八钱 钞六贯折银七分五釐 钞二千二百五十贯折钱七百文折银一两 钱三百五十文钞一千一百二十五贯
连杖总折 全赎铜钱兼徒杖收折 徒流情重不准纳钞 折杖 【诬轻為重者】
徒一年 以下俱民摆站军瞭哨 米十五石穀三十石 三两六钱 钞十二贯折银一钱五分 妇人餘罪收赎钞六贯折钱三文 杖六十连徒共折杖一百五十 杂犯再犯赎钞六贯
一年半 米二十石穀四十石 五两四钱 钞十五贯折银一钱八分七釐五毫 钞九贯折钱四文半 杖七十连徒共折杖一百四十 赎钞九贯
二年 米二十五石穀五十石 七两二钱 钞十八贯折银二钱二分五釐 钞一十二贯折钱六文 杖八十连徒共折杖一百六十 赎钞一十二贯
二年半 米三十石穀六十石 九两 钞二十一贯折银二钱六分二釐五毫 钞一十五贯折钱七文半 杖九十连徒共折杖一百八十 赎钞一十五贯
三年 米三十五石穀七十石 十两八钱 钞二十四贯折银三钱 钞一十八贯折钱九文 杖一百连徒共折杖二百 赎钞一十八贯

〔图表见word〕

流二千里 钞三十贯折银三钱七分五釐 充军比此赎钞三十贯 流徒共折杖二百二十
二千五百里 钞三十三贯折银四钱一分二釐五毫 流杖共折杖二百三十
三千里 钞三十六贯折银四钱五分 流杖共折杖二百四十
总徒四年 米四十石穀八十石 十四两四钱 迁徙准徒二年除杖赎止赎钞一十三贯二百文 干名者实以服制虚加三等不折杖 已徒又犯徒遇例减一年
杂犯五年 军职立功有力纳米年满復职带俸 米五十石穀一百石 一十八两 诬致死未决流三千里不折杖 再犯收赎钞三十六贯
绞斩 钞四十二贯折银五钱二分五釐 全诬者流三千里加役三年
过失杀 依律收赎钞四十二贯内钞八分该三十三贯六百文铜钱二分该八千四百文给付其家

〔图表见word〕

收赎钞图

诬轻為重已决全抵剩罪未决笞杖收赎徒流杖一百餘收赎 徒限内老疾收赎
笞一十
二十
三十 如告人笞三十内止一十实已决全抵剩二十之罪未决收赎一贯二百文
四十 如告人笞四十内止一十实巳决全抵剩三十之罪未决者收赎一贯八百文
五十 如告人笞五十内止二十实已决全抵剩三十之罪未决收赎一贯八百文

〔图表见word〕

杖六十 如告人杖六十内止二十实已决全抵剩四十之罪未决收赎二贯四百文
七十 如告人杖七十内止三十实已决全抵剩四十之罪未决收赎二贯四百文
八十 如告人杖八十内止三十实已决全抵剩五十之罪未决收赎三贯
九十 如告人杖九十内止四十实已决全抵剩五十之罪未决收赎三贯
一百 如告人杖一百内止四十实已决全抵剩六十之罪未决收赎三贯六百文

〔图表见word〕

徒一年 杖六十 如告人杖六十徒一年内止笞五十实已决全抵剩杖一十徒一年之罪未决徒一年折杖六十并共七十收赎四贯二百文 除杖外徒该八贯四百文计未役每日赎钞三十三文三分三釐三毫每月赎七十文
一年半 杖七十 如告人杖七十徒一年半内止杖八十实已决全抵剩徒一年半之罪未决徒一年半折杖七十并杖一百四十除杖八十剩杖六十收赎三贯六百文 除杖外徒该十贯八百文计未役每日赎钞二十文月赎钞六百文
二年 杖八十 如告人杖八十徒二年内止杖八十实已决全抵剩徒二年之罪未决者徒二年折杖八十收赎四贯八百文 除杖外徒该一十三贯二百文计未役每日赎十八文三釐三毫四丝月赎五百五十文
二年半 杖九十 如告人杖九十徒二年半内止杖六十徒一年实已决全抵剩杖三十徒一年半之罪未决徒一年半折杖七十并杖三十共杖一百收赎四贯 除杖外徒该一十贯六百文计未役每日赎一十七文三分三釐三毫四丝月赎五百二十文
三年 杖一百 如告人杖一百徒三年内止杖八十实已决全抵剩杖二十徒三年之罪未决徒三年折杖共一百二十止杖一百餘二十收赎一贯二百文 除杖外徒该一十八贯计未役每日赎一十六文六分七釐每月五百文
流二千里 杖一百 如告人未决杖一百流二千里折杖一百二十内止杖六十徒一年折杖六十实剩杖一百收赎钞六贯已决准徒四年除实外全抵剩杖四十徒三年
二千五百里 杖一百 如告人未决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折杖一百三十内止杖六十徒一年折杖六十实剩一百一十止杖一百餘收赎六百文已决准徒四年除实外全抵剩杖四十徒三年
三千里 杖一百 如告人杖一百流三千里准徒四年内止杖一百流二千里准徒三年实已决全抵剩徒一年未决折杖一百四十除一百二十剩二十收赎一贯二百文

〔图表见word〕

拘役囚人

国初令罪人得以力役赎罪、死罪、拘役终身、徒流照年限、笞杖计月日、满日疏放。或修造或屯种、或煎盐、炒铁、事例不一、具列於后
洪武八年、令杂犯死罪者、免死、工役终身。徒流罪、照年限工役。官吏受赃、及杂犯死罪、当罢职役者、发凤阳屯种。民犯流罪者、凤阳工役一年、然后屯种
○十五年、令笞杖罪囚、悉送滁州种苜蓿、每一十、十日
○十六年、令徒流笞杖罪囚、代农民力役赎罪。役十日、准笞二十、杖一十。徒流、各计年准之
○二十六年定、凡刑部问拟刑名、除真犯死罪的决外。其餘笞杖徒流、杂犯死罪、应合准工者。议拟明白、审录允当、开送河南部、本部置立文簿、编成字号、註写各囚姓名、年籍、乡贯、住址、并為事缘由、工役年限日期、分豁满日、充军、疏放、终身工役。凡遇修砌城垣街道、修盖官员房屋、及起筑功臣坟塋等项、其该衙门移文到部。照依工作处所、合用笞杖等囚、拨付监工人员、收领前去工役、取讫领状在卷。本司一样造册二本、编写字号、并领去囚人姓名、年籍、乡贯、住址、及為某事、工役几年几日、分豁满日、充军、疏放、终身工役、监工某人、领去某处工作、一本进赴
内府、一本咨发工部收照。候各囚工满、监工人员、查理役过工程、具呈工部、计算无欠、合准工满、比查原册相同、连人咨发本部。又於原卷簿内、查理相同、然后具手本、差官齎赴
内府底册内前件项下、註销明白。合疏放者、引赴
御桥叩头毕、送应天府、 【今在京送顺天府】 给引寧家。合充军者、付发陕西司、照籍编发。 【今例折纳工价、惟引赴 御桥叩头仍旧】
○三十五年、令拨徒罪囚人、充国子监膳夫、照年限拘役
○又令罪囚工役、笞罪、每等五日、杖罪、每等十日。徒罪、准所徒年月、加以应杖之数。流罪三等、俱四年一百日。杂犯死罪、工役终身
○永乐二年奏准、徒流发充恩军者、於
长安左右门造守卫官军饭食、於汉赵二府牧马。不充军者、充国子监膳夫、将军军伴土工。或於北京為民种田、遵化炒铁。或自买船递运。或摆站运盐。笞杖罪、止铸钱准工
○十一年、令囚徒运粮无力者、发
天寿山种树、死罪、终身。徒流、各照年限。杖罪、每等五百株。笞罪、每等一百株
○宣德二年、令匠役杂犯死罪、锁镣终身工役。徒流笞杖罪、论年限工役
○五年、令罪囚无力运砖者、杂犯死罪、准杂工五年徒流、各依年限准工。杖罪、准工十箇月。笞罪、五箇月
○正统五年、令囚犯无力赎罪者、沿海边卫旗军舍餘、照旧例的决、还役随住。陕西民杂犯死罪、文职官吏、知印、承差、赃罪满贯、照例发庄浪等卫、安远等递运所、充军摆站。其餘各处军职旗军舍餘、笞杖的决、杂犯死罪、五年。流罪、四年。徒罪、照徒年限。福建、浙江、山东、发本处沿海。贵州、四川、广西、云南、陕西、湖广、发本处沿边。广东、发广西沿边江西、南直隶、发浙江金山卫沿海。北直隶、河南、发宣府。俱送总兵官处、定拨卫所、立功、备御、哨瞭、满日发回卫所、还职著役。民入阴阳人等、俱发附近衝要去处摆站
○十三年、令四川各井灶丁、犯罪加役、杂犯死罪者、罚役五年。流以下、递减年月。俱於本井上工、日加煎盐三斤
○天顺四年、令云南罪囚、杂犯死罪、并徒流罪、无力者、解发各场煎银、死罪、五年。流罪、四年。徒罪各照年限
○成化十六年、令问发运灰运炭等项罪囚、有贫难无力、监追半年之上、运纳不及者、许赴所司告送原问衙门、原係军民舍餘、及例该革去职役之人、俱照例改拨做工摆站。其例该復还职役之人、有贫难情愿做工者、亦与改拨
○弘治二年、令内外徒罪囚犯、不分军民舍餘、无力者、俱决□讫所犯杖数、照徒年限、发遣做工炒铁等项科拟
○十三年奏定、凡乐户杂犯死罪、无力做工、流罪决杖一百、拘役四年。徒杖笞罪、俱不的决、止拟拘役满日著役。若犯窃盗、掏摸、抢夺等项、亦剌字充警
○嘉靖二十四年题准、问刑衙门、除军职旗军舍餘外。凡问发囚徒、俱定与本县驛递。若本县驛递、不係衝要、或无原设驛递、俱定发本府、或本州衝要驛递摆站
○万历三年题准、各处充徒人犯、二年半以下、原係犯徒减等情轻者、分发本州县拘羈摆站做工、定拨轻役军灶徒犯、亦听定拨本场煎盐、本境哨瞭。其三年以上罪重者、仍照旧行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七十七
问拟刑名

国朝问刑之法、详见诸司职掌、后损益事例不一、问刑衙门、或引律、或用例、其文已备载於前、诸係通例无所附著者、并载此
洪武元年令、凡斗殴词讼犯人、依律保辜。若所招罪重者、依法监禁。罪轻者、保管在外。其餘原告证佐干连人等。毋令随衙、妨废生理。违者究治
○凡鞫问罪囚、必须依法详情推理、毋得非法苦楚、鍜鍊成狱。违者究治
○凡诉讼之人、有司置立口告文簿一扇、选设书状人吏一名、如应受理者、即便附簿、发付书状、随即施行。如不应受理者、亦须书写不受理缘由、明白附簿。官吏署押、以凭稽考
○凡差使人员、不许接受词状、审理罪囚、违者以不应论罪
○凡告事者、告人祖父、不得指其子孙為证。告人兄、不得指其弟為证。告人夫、不得指其妻為证。告人本使、不得指其驱奴婢為证。违者治罪
○凡
特旨临时处决罪名、不著為律令者、大小衙门、不得引此為例。若輒引比律、致令罪有轻重者、以故出入人罪论
○凡诸姦邪进谗言、佐使杀人者、虽遇大赦、不在原免
○凡以赦前事、告言人罪者、以其罪罪之。若係干钱粮婚姻田土、事须追究。虽已经赦、必合改正徵收者、不拘此例
○凡年老、及篤废残疾之人、除告谋反叛逆、及子孙不孝、听自赴官陈告外。其餘公事、许令同居亲属通知所告事理的实之人代告。诬告者、罪坐代告之人
○凡妇人除犯恶逆姦盗、杀人、入禁。其餘杂犯、责付有服宗亲收领听候。一应婚姻田土家财等事、不许出官告状、必须代告。若夫亡无子、方许出官告对。或身受损伤、无子代告、许令告诉
○凡各府推官、职专理狱、通署刑名文字、不预餘事。凡有解到罪囚、必先推详实情然后圆审。各衙门不许差占
○六年令、免
皇亲国戚有犯、除谋逆不赦外。其餘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
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
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拏问
○十五年、令吏户礼兵工五部、凡有应问罪人、不许自理、俱付刑部鞫问
○十八年、颁行
大誥、令一切官吏诸色人等、户有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
○二十六年定、凡鼓下、并通政司等衙门、送原告连状到部、先於原告簿内、附写告人姓名、乡贯、住址、并将告词於词状簿内、全文抄毕、连人状判送该部承行。该部先行立案、责差皁隶将引原告前去召保、听候提人对问、取讫保状附卷。照出合问人数、具呈本部、具手本赴
内府刑科给批差人提取、及提人到部、判送该部归问、先将犯人名数立案、责令司狱司监收、听候引问。仍差原召保皁隶前去拘唤原告、与被告通行对问。復行案呈本部、将原给批文、赴
内府刑科销缴。其引问一干人证、先审原告词因明白、然后放起原告、拘唤被告审问。如被告不服、则审干证人。如干证人供与原告同词、却问被告。如各执一词、则唤原被告干证人、一同对问、观看顏色、察听情词、其词语抗厉、顏色不动者、事理必真。若转换支吾、则必理亏。略见真偽、然后用笞决勘。如又不服、则用杖决勘。仔细磨问、求其真情。若犯重罪、赃证明白、故意恃顽不招者、则用讯拷问、情状既实、取讫供招服辩、判押入卷、明立文案、开具原发事由、问拟招罪、照行事理、死罪徒流者、具写奏本。笞杖罪名、止具公文、连囚牒发大理寺审候平允回报、復行立案、除十恶重囚、决不待时外。餘令司狱司仍前监收、听候依时覆奏处决。其餘各赴该部发落。 【工役付河南部、编军付陕西部、赃罚付湖广部】 其有发回寧家者、主事厅出批送应天府经歷司交割、给引寧家
○二十八年、令法司拟罪、许引
大誥减等
○洪熙元年、令一应罪犯、悉依
大明律科断、法司不许深刻、妄引榜文、及诸条例比拟
○正统四年、令生员有犯姦盗诈偽、挟制官府殴骂师长、教唆词讼、说事过钱、包占人财物田土等项。廩膳追粮解京。增广附近军民衙门、俱赎罪充吏。其犯受赃姦盗、不分廩增照例运砖、运炭、纳米、摆站等项满日、发回原籍為民充警
○成化元年、令凡问囚犯、一依
大明律科断、照例运砖做工纳米等项发落。所有条例、并宜革去、及不许深文妄加参语、滥及无辜。其有奉
旨推问者、必须经由大理寺审录、毋得径自参奏、致有枉人
○又令凡天下军民人等、代抱本状、除道路极边、与事情迫切、及老弱妇人、依律问罪、遣回听理。其餘皆递送押解
○二年题准、各处军民人等、一应词讼、悉要自下而上陈告。若军卫有司、断理不公、方许赴合干上司诉告。若内外镇守总兵参将等官、滥受军民词讼、及听信跟随头目人等拨置、輒行军卫有司问理、其军卫有司、阿附顺受、许巡抚都御史、及按察司、并分巡官、应问者、就便拏问。应奏者、奏请定夺
○六年奏准、官员除事干情重、照例改调、若违限失错、犯笞杖等罪、免其问断、止令罚赎还职
○七年、令在外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谋逆等项重情、及奉
旨差官提勘外。其餘人命赃私违法等情、止行巡按御史、并按察司官勘问。当解京者、提解赴京。若御史按察司官有犯、另行无碍衙门勘理。不许擅拟差人提扰
○弘治十三年奏准、凡军职犯该公罪、并私罪、不该革去见任者、照旧管事、听候参提。其餘犯革去见任、带俸立功降调、及强盗人命等项重情、俱照例革去管事拘繫、然后参提
○十四年奏准、凡军职有犯、除笞罪收赎外。其杖罪以上、不分收赎、及运灰做工等项、俱依律论功、定议发落
○十五年奏准、凡奉
旨於在京拏人、锦衣卫给
驾帖、刑科批日。若差人出外提人、取物、勘事、皆给精微批、齎赴所在官司、比号相同、然后行事。如不同、就擒解京。其法司提在京人犯止用手本、差办事吏、或防军、将原告押送各该衙门、认拏被告人犯。其情轻干证、及妇女不係姦盗者、著落店家保领听牌。情尤轻者、照出听牌
○凡通政司等衙门、送到词讼、照被告名籍、分送该司收问。若被告在逃不获、或病故、公差等项、照原告司分收问。其都察院调到付到囚人、对道分司收问
○正德元年题准、守卫旗军、逃亡守补、或犯罪该笞杖者、法司不许朦朧的决、有碍收发上直
○凡布政司官、不许受词、自问刑名。抚按官亦不许批行问理。其分守官、受理所属所告户婚田土等情、许行理问所、及各该府属问报
○凡内外各该衙门缉事巡捕人员、拏获窃盗掏摸人犯、务要追究真正姓名、的确籍贯、并為盗次数、开送问刑衙门查问、经问衙门、各另置盗贼囚簿、将略节缘由、附写封收、以备查考
○凡京城内外、收买粳米粟米、插造烧酒者、法司究问、枷号示眾。两邻不首、亦治以罪。官军人等、买糟餧马者、该管官员禁治
○嘉靖八年奏准、凡军职犯该杂犯、准徒五年。若係犯姦例发原籍為民者、免其立功、仍照常发落
○十年奏准、凡起解军丁、并长解正身、雇人顶替里长四邻委有知情受赃、容隐不举者、各照例问发。若但知而不首、别无受赃情弊、照常发落
○十一年题准、各处问刑衙门、除将侵欺正犯、监追变卖、照例发落外。其年远人亡、家產尽绝并无干连累、及节奉
詔应蠲免者、勘实除豁
○十六年奏准、凡亲属有犯重情、或干律应离异之人。悉照已定名分科断、不得妄生异议、致有出入。事有疑似者、奏请定夺

详拟罪名

在外问刑衙门、罪至大辟者、皆呈部详议。议允。则送大理寺覆拟。覆拟无异、然后请
旨施行。其情法未当、及已送寺驳回者、俱发回所司再问。事例详后
洪武十七年、
諭法司官、布政司、按察司、所拟刑名、其间人命重狱、恐有差误、令具奏转达刑部都察院参考、仍发大理寺详拟、已著為令。今后直隶府州县所拟刑名、一体具奏
○二十六年定、凡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遇有问拟刑名、笞杖就彼决断。徒流迁徙充军、杂犯死罪、解部审录发落。其合的决、绞、斩、凌迟处死罪名、各处开坐备细招罪事由、照行事理、呈部详议。比律允当者、则开缘由、具本发大理寺覆拟。如覆拟平允、行移各该衙门、如法监收听候、依时差官审决。如有决不待时重囚、详议允当、随即具奏差官前去审决。其有情词不明、或出入人罪、失出入者、驳回改正再问。若故出入、情弊显然、具奏连原问官吏提问
○三十一年、令军民人等、犯徒流以下、俱不申详。上将死罪、并应议文武官员、不分罪名轻重俱监候具由申呈合干上司转达、待报发落
○三十二年、令徒流杂犯死罪充军囚犯、仍復申详。但止将原发招由转呈、候审允讫、行令照依原拟发落
○正统四年、申明宪纲、凡在外问完徒流死罪、备申上司详审。直隶、听刑部、巡按御史。各布政司、听按察司、并分司。审录无异。徒流、就便断遣。死罪、议拟奏闻。照例发审
○嘉靖二十一年奏准、今后但经大理寺详过奉
旨处决人犯、后復奏辩、行勘情真、仍依原拟者只遵照前
旨。不必再行开详
○四十三年题准、凡抚按审录重囚、已经奉有决单者、悉照京师会官热审事例、不必再拘干证。先查始末文卷、止将见监囚犯送审、除情真外。如果情罪的可矜疑者、即為奏请定夺。若有异词、相应再问者、案行守巡道、转委府州县正官、或推官、就近拘取原证、再审明确。务要立限速完、不许动延时月。若原证年远不存、即便明白声说、不许混提家属。各府州县问官、不许转批首领等官、以滋繁扰。各该干证、只暂保候、不许一概混监。抚按守巡官严加禁约、违者、参奏处治
○万历十二年令、贪官科歛、赃至五百两以上、情重者、引例发遣。情轻者、依律问拟。俱追赃还官
○又令、侵欺边海钱粮、千两以上、问斩监故者。家產尽绝免追、仍拘伊男发遣

朝审

国初有大狱、则必面讯、以防搆陷鍜鍊之弊。其后有会官审录之例、霜降以后、题请
钦定日期、将法司见监重囚、引赴
承天门外、三法司会同五府九卿衙门、并锦衣卫各堂上官、及科道官、逐一审录、名曰朝审。若有词不服、并情罪有可矜疑、另行奏请定夺。其情真罪当者、即会题请
旨处决、事例具后
洪武三十年、令五府、六部、都察院、六科、通政司、詹事府、详审罪囚
○永乐七年、令大理寺官、引法司囚犯、赴
承天门外、行人司、持节传
旨、会同五府、六部、通政司、六科等官审录
○十七年、令在外死罪重囚、悉送京师会官审录
○洪熙元年、令公侯伯、五府、六部堂上官、内阁学士、及给事中、会审重囚。可疑者、仍令再问
○天顺二年、令每岁霜降后、该决重囚、三法司、会多官审录、著為令
○成化元年奏准、内阁不必会同审囚
○十四年奏准、凡真犯死罪重囚、推情取具招辩、依律拟罪明白、具本连证佐干连人卷、俱发大理寺审录。如有招情未明、拟罪不当、称冤不肯服辩者、驳回再问。若招情明白、拟罪合律、输情服辩者、本寺将审允缘由、奏奉
钦依、准拟依律处决。方纔回报原问衙门监候、照例具奏、将犯人引赴
承天门外、会同多官审录。其审录之时、原问原审并接管官员、仍带原卷听审。情真无词者、覆奏处决。如遇囚番异称冤有词、各官仍亲一一照卷陈其始末来歷、并原先问审过缘由、听从多官从公参详。果有可矜可疑、或应合再与勘问、通行备由奏请定夺
○弘治七年、
命三法司、锦衣卫堂上官、凡捕获强盗、绑送
御前引奏者、仍在
午门前会问明白、追赃、拟罪如律、备由具奏奉有
钦依、刑科覆奏、随即处决。中间果有情可矜疑者、明白上请定夺。或有冤枉、亦与辩明

热审

国朝钦恤刑狱、凡罪囚、夏月有热审、其例起於永乐间、然止决遣轻罪、及出狱听候而已。自成化以后、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免赃诸例。每年小满后十餘日、司礼监传
旨下刑部、即会同都察院、锦衣卫、覆将节年
钦恤事宜题请、通行南京法司、一体照例审拟具奏。事例详后
永乐二年、四月、
諭三法司官、天气向热、狱囚淹久、令五府六部、六科给事中、协同疏决。死罪狱成、秋后处决。轻罪随即决遣。有未能决者、令出狱听候
○四年、五月、
諭三法司、天气已热、除犯斩绞罪外。徒流以下、皆令知在听候发落
○宣德二年、五月、六月、七月、节
諭三法司、天气炎热、见监罪囚、作急问断。该运土运砖者、照例发落。干碍奏请者、一月一次类奏
○三年、
諭法司、令天气暄热、狱中一应罪囚、禁錮日久、即将轻重罪犯、具奏发落。不许时刻迟滞
○正统十四年、春夏旱灾。
命内臣一员、公同三法司堂上官、会审见监听决罪囚。情重者、类奏处置
○成化二十一年、夏、
命两京法司、锦衣卫、会审见监罪囚、徒流以下、减等发落。重囚有可矜疑、及枷号者、具奏定夺
○二十二年、夏、
諭法司、见今雨泽少降、天气向热、内外衙门见监罪囚、恐有冤抑、两京令司礼监太监、守备太监、同三法司堂上官会审。两直隶、左刑部郎中各一员、会同巡按御史、各处在城、令巡抚、巡按、同三司掌印官、各府州卫所、令巡按御史、同守巡官、逐一审录。死罪情可矜疑者、具奏处置。徒流以下、减等发落。不许迟慢
○弘治元年、夏、令两法司、锦衣卫、将见监罪囚、情可矜疑者、俱开写来看 【自后岁以為常】
○十七年议准、五月至六月终、例该枷号人犯、陆续奏请宽贷
○嘉靖元年、
諭两法司、并锦衣卫、见今天气向热、见监罪囚、笞罪无干证者、即行释放。徒流以下、便减等发落。重囚情可矜疑、并枷号者、俱开写来看 【自后岁以為常】
○又奏准、五月六月、暑气正炽、两京内外问刑衙门、见监轻重囚犯、作急问理、例该枷号者、暂免枷号、依拟发落。待七月仍照旧例行
○十年奏准、两京法司、凡遇每年热审、并五年审录之期、一应杂犯死罪、准徒五年者、一体减去一年
○二十三年奏准、五六月、徒杖笞罪人犯、照免枷事例、一体减等释放
○四十五年奏准、热审恩例、京师自
命下之日、算至六月终止。南京自热审文书到日為始、亦计两箇月足方止
○隆庆五年题准、每热审之期、一应赃犯、除情重赃多、监禁未久者、照旧追併外。其赃银止一十两以上、监久產绝、或正犯身故、累及家属者、行勘明的、俱免追赃。即照原拟发落。家属释放。仍行各问刑衙门、一体遵照

决囚

每年在京朝审既毕、以情真罪犯、请
旨处决、候刑科三覆奏、得
旨、决囚官即於市曹开具囚犯名数、奏请行刑。候
旨下、照数处决。其南北直隶十三省重囚、奉有决单者、各省巡按御史、会同都布按三司。两直隶差主事四员、会同巡按御史道府等官。俱於冬至前会审处决。事例详后
凡在京会官处决。洪武元年令、处决重囚、须从秋后、无得非时、以伤生意
○三年令臣民有罪、法当死者、三覆五奏、毋輒行刑
○宣德十年、令死罪临决、须三次覆奏明白、然后加刑
○正统元年、令重囚三覆奏毕、仍请
驾帖、付锦衣卫监刑官、领校尉诣法司、取死囚赴市
○弘治十三年申明、凡律该决不待时重犯、鞫问明白、曾经大理寺详允、奏奉
钦依处决者。各该部院、并该科、即便覆奏会官处决、不必监至秋后
○十六年议准、该决重囚、有与鼓下批手留人事干一连、及赴市曹称冤者、俱令覆奏
○嘉靖二年题准、今后处决重囚、务在未时以前毕事
凡在外差官审决。洪武二十五年、令刑部详审在外呈详狱囚、务得真情然后差官审决。惟云南路远、令本处会官详审处决
○永乐元年、令各布政司所属死罪重囚、至百人以上者、差御史审决
○宣德八年、遣官分往各处、同三司、巡按监察御史、及府州县官、公同详审罪囚。若情犯深重、果无冤枉、听从处决。如情可矜疑、及番异不服者、仍监候具奏、与之辩理
○弘治二年、令法司每年立秋时、将在外监候一应死罪囚犯、通行具奏、转行各该巡按御史、会同都布按三司、并分巡分守。南北直隶、行移差去审刑主事、会同巡按御史、督同都司府卫、从公研审。除情真罪当者、照例处决。果有冤抑者、即与辩理、情可矜疑者、径自具奏定夺。其未转详者、责令转详。未问结者、督同问结。俱要遍歷衙门、逐一研审。著為令
○十三年定、每岁奏差审决重囚官、北直隶、一员。南直隶江南、江北、各一员
○嘉靖七年、令今后决囚官员、务要先期依限前去行事、不许枉道回家
○三十八年题准、大同係重镇、应决重囚、合改行宣府地方、比照南直隶江南江北事例。北直隶添差关内一员、关外一员。以后每年立秋后、刑部照例选差前去、务要霜降后俱到地方、会同各巡按御史、审决重囚。北直隶去京稍近、冬至以后、限三箇月。南直隶地方隔远、限六箇月。各事完復
命、如有违限者、查参处治
禁刑时月
立春以后     秋分以前
每月禁刑日期
初一       初八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十八日      二十三日
二十四日     二十八日
二十九日     三十日

恤刑

国朝慎恤刑狱、每年在京既有热审、至五年又有大审之例、自成化间始。至期刑部题请
敕司礼监官、会同三法司审录。南京则
命内守备会法司举行。其矜疑遣释之数、恆倍於热审。其在外、则遣部寺官、分投审录。北直隶、一员。南直隶江南北、各一员。浙江、江西、湖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各一员。云南、贵州、共一员。各奉
敕会同巡按御史行事、其例具后
凡在京五年大审。天顺四年、令法司将见在监累诉冤枉者、会同三法司堂上官、刑科给事中各一员。审录
○成化十七年、
命司礼监太监一员、会同三法司堂上官、於大理寺审录。以后每五年一次、著為令
○嘉靖四十三年题准、今后每遇五年熟审、将在监一应追赃军徒人犯、各加详审、除侵欺数多情重、例当变卖家產、与家產未尽、不及五年者、仍旧监併。其有坐赃不及百两、监追已踰五年、节经行勘、果无家產者、免其监追。即定卫厂遣配。其有访赃疑似、引例牵强、情或冤枉者。亦要勘酌辩理凡在外五年审录。洪武二十四年、差刑部官、及监察御史、分行天下、清理狱讼
○正统六年、令监察御史、及刑部、大理寺官、分往各处、会同先差审囚官、详审疑狱
○十二年、差刑部大理寺官、往南北直隶、及十三布政司、会同巡按御史、三司官、审录。死罪可矜可疑、及事无证佐可结正者、具奏处置。徒流以下、减等发落。若御史别有公务、督同所在有司审录。原问官故入等罪、俱不追究
○成化八年奏准、今后五年一次、请
敕差官往两直隶、各布政司、录囚
○嘉靖七年议准、偽造印信、并窃盗三犯者、审录官不得用可矜之例
○十五年、铸审录关防十五颗、给恤刑官
○二十六年令、凡经审录官奏审过重囚、奉有
钦依饶死者、抚按官即遵照发遣、不许仍执决单、故行奏扰。二司官如有故违钦恤、敢為番异、竟致人於死者、巡按御史指实具劾、本部察访参奏、
○又题准、各该司府州县、遇五年一次、刑部差官审录、将充军人犯、除已经解发著伍外。其餘不分曾否详允、及虽经定卫、尚未起解者、逐一开送审录。其经审录官辩释者、务要遵照发落、不许问官偏抑阻挠
○四十四年题准、审录官必候事完、方许陞迁
○万历三年议准、各审录官量地远近、严立程限、分為四等。出京之后、北直隶、限三箇月。山东、山西、陕西、河南、限四箇月。江南、江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限五箇月。四川、两广、云贵、限六箇月。入境。以辞朝日為始。復
命、以出境日為始。俱先具不违揭帖、送部查考。如违前限、从重参究。堂上官仍不时体访、如有不諳刑名、行事乖方者、即行参奏降黜
○四年、
敕审录官、军罪有不用全例、摘引例文、及不分首从滥坐者。如未发遣、即附入矜疑疏内题请开释杂犯死罪、准徒五年者、并已徒而又犯徒。律该决讫所犯杖数、总徒四年者、各减去一年。例该枷号者、就便释放。其餘徒流等罪、各减等拟审发落。笞罪放免。其赃犯除侵盗係官钱粮五十两、粮一百石以上者、照旧监追。如还官银不足五十两、并入官给主百两以上、各赃监追至五年、或正犯身故、逮及子孙、勘无家產者。俱许审实具奏开豁。其各处查盘坐赃、追陪银两草束、亦听查勘正犯存亡、家產有无、具奏裁夺。每一府事完、即便奏请、不必等候通完
○五年、令各审录官、候一省事完之日、通查前后所奏已经覆议、依准改驳件数多寡、通行考覈。若刑名未諳、改驳数多者、照旧例参究降黜
○十一年议准、在差官、係员外者、得陞郎中。係寺副者、得陞寺正。令以陞职管原差事务、差满通考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七十八
伸冤

国家设登闻鼓、以伸理冤抑、通达幽滞、其一应奏告之例、已具载刑律诉讼下。凡係鼓状者、载此
洪武元年、置登闻鼓於
午门外、日令监察御史一人监之、凡民间词讼、皆须自下而上、或府州县省官、及按察司官不為伸理、及有冤抑、机密重情、许击登闻鼓。监察御史随即引奏。其户婚田土斗殴相争军役等项、具状赴通政司、并当该衙门告理。不许径自击鼓。守鼓官不许受状。后又移置於
长安右门外、令六科给事中、并锦衣卫官、各一员、轮流直鼓、收状类进、候
旨意一出、即差该直校尉、领
驾帖、备批
旨意於上、连状并原告押送各该衙门问理。其有军民人等、故自伤残、恐吓受奏者、听锦衣卫守鼓官校执奏、追究教唆主使写状之人治罪。所奏事情、立案不行
○正统元年令、凡秋后处决重囚、内有诉冤枉者、直鼓给事中接受本状封进、仍批校尉手、令驰赴市曹、暂免行刑、听候请

○成化十九年题准、两京法司、及各处抚按按察司等问刑衙门、问发官吏军民人等、有冤枉者、止许将实情伸诉、以凭隔别委官勘理。不许倚恃刁泼、妄捏别项赃私、不干已事、混诬原问官员。敢有故违、原问充军者、发极边卫分。原问為民者、发口外。军职有犯、监候奏请定夺
○嘉靖五年、
諭法司、问理词讼、须分辩曲直、从公处断、使人无冤。近来中外问刑官、往往任意偏听、不审察事情、或徇私受嘱、不畏法度、颠倒是非。致令衔冤负屈之人、輒入禁中伸愬、至有自縊死者。良可矜悯。法司即申明律例、戒諭所属、通行内外衙门、如再有断狱不明、致各犯伸理者。若所愬得实、原问官从重究治。其有為人嘱託者问刑官指实参究。容情不奏者、听两京科道纠劾若科道官嘱託、及知有嘱託、容隐不劾者、一体治罪。缉事衙门、亦务密访奏治。但毋挟私诬陷
○六年奏准、凡奏诉冤枉、果有紧关该辩情节者。原经巡抚等衙门、则行巡按。原经巡按衙门、则行巡抚。先将见在人卷查审。有冤、方许提人证辩无冤、仍依原问、奏词立案。不许一概提人、致累平民
○七年议准、重囚家属、於临决前一日、即诉鼓状。该科薄暮封进。凡有应决应留囚数姓名、次日午前传出。午后不须覆奏、即便行刑
○十年议准、重囚家属、俱於二覆奏
命下之日、投递鼓状。该科参详、与三覆奏本一同封进。取
旨行刑
○十四年奏准、今后有纠同扛帮、吓骗财物、捏写虚情具奏。及令妇女假装男子、进入
午门奏本、跪叫冤屈者。问拟徒杖罪名。仍引例发遣

检尸

凡刑部遇有应检尸伤、该司付行照磨所、取到部印尸图一幅、先时止行顺天府大兴宛平二县委官、如法检验、填图、各取结状缴报。今多行委五城兵马、如尸伤不一、及执词不服者、然后改委府县。其自縊溺水身死无词者、止行城相验。如情词不一、仍行检验。若尊长殴死卑幼、据律不应偿命者、亦止相验、不检。并各省直府州县检验事例开后
洪武元年令、各府刊印检尸图式、每副三幅、编立字号半印勘合、发下州县。如遇初覆检尸伤、划时委官、将引首领官吏、仵作行人、亲诣地所、呼集应合听验人等、眼同仔细检验、定执生前端的致命根因、依式标註署押、一幅给与苦主。一幅黏连附卷。一幅申缴上司。其初覆检验官司、行移体式、并依已行旧制
○凡诸人自縊溺水身死、别无他故。亲属情愿安葬、官司详审明白、准告免检。若事主被强盗杀死、苦主自告免检者、官為相视伤损、将尸给亲埋葬。其狱囚患病、责保看治而死者、情无可疑、亦许亲属告免检覆外。据杀伤而死者、亲属虽告、不听免检
○嘉靖三十九年奏准、凡遇检验尸伤、必择该城廉干兵马一员、先行检验。再调各城覆检。如有前后尸伤不一、原被告不服者、方再改委京县知县、或京府推官、復行详检。仍行在外、属府者、必通判推官、属州县者、必知州知县、亲自检验。毋得輒委杂职下僚、及纵仵作吏书受财作弊

打断

洪武二十六年以前、刑部行令主事厅、会监察御史、五军断事司、大理寺、五城兵马指挥司官打断罪囚
○二十九年、令锦衣卫官、与监察御史、并五军断事司、及本部官、公同决断。其后正本部主事、会监察御史、将各笞杖罪、应该的决人犯、於打断厅决讫。取获批单附卷备照。其奉有
钦依打断者、次日早赴
御前復


相视

凡刑部遇有病故囚犯、旧例逐日相视。后定以三六九日。若奉
旨相视者、则不拘日期
○洪武二十五年、令刑部原告病故、监察御史、同锦衣卫官相视。都察院原告病故、刑部主事、同锦衣卫官相视。取获批单、附卷备照。如有欺弊、从相视官奏闻
○弘治间定、刑部囚人病故、会同监察御史相视。都察院囚人病故、会同本部主事相视。锦衣卫官不预。若锦衣卫囚人病故、则用监察御史、刑部主事同往相视。其奉有
钦依相视者、次日早赴
御前復

○凡本部各司所问罪囚、有在监病故、情重及曾经审允者、会各衙门相视。取获批单回照。行令顺天府大兴县宛平县、应天府上元县江寧县、委官带领仵作人等、跟随相视。身尸责令土工领埋。其情轻囚犯病故者、止许该县委官相埋、各取具该县委官人等结状缴报
○嘉靖七年题准、重囚病故、例该斩首梟令者。凡遇不係行刑时月、及
圣旦等节、祭祀斋戒日期、所司照常相埋。待过节开斋不忌奏刑之日补奏
○十三年奏准、法司监候例该梟首重囚病故、除霜降以后、冬至以前、及奉有
特旨处决、俱照例梟首外。其餘时月、并虽在霜降以后、冬至以前、若遇
圣节等节、及斋戒日期、俱照常相埋。具本奏知

提牢

凡提牢、刑部每月札委主事一员接管。先五日旧提牢官、将提牢须知、封送接管官看阅。至日将囚数、并一应煤米等项文簿、呈堂查验、批发新提牢官管理。除朔望日陞堂、及有事稟堂外。餘日不得擅出。专一点视狱囚、关防□入、提督司狱司官吏、鈐辖狱卒、昼夜巡逻、稽查收支月粮煤油、修理狱具什物、查理病囚医药、禁革狱中一应弊端。每日仍会同巡风官点视封监。事例开后。其在外府州县提牢事宜、亦附见焉
洪武元年令、禁繫囚徒、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废疾、散收。轻重不许混杂。枷杻常须洗涤。蓆荐常须铺置。冬设暖匣。夏备凉浆。无家属者、日给仓米一升。冬给绵衣一件。夜给灯油。病给医药。并令於本处有司係官公粮内支破。狱司预期申明关给、毋致缺误。有官者、犯私罪、除死罪外。徒流锁收。杖以下、散禁。公罪自流以下、皆散收。司狱官常切拘鈐狱卒、不得苦楚囚人。提牢官不时点视、违者、禁子严行断罪、狱官申达上司究治
○凡各府司狱、专管囚禁、如有冤滥、许令检举申明。如本府不准、直申宪司。各衙门不许差占。府州县牢狱、仍委佐贰官一员提调。其男女罪囚、须要各另监禁。司狱官常切点视。州县无司狱去处、提牢官点视。若狱囚患病、即申提牢官验实给药治疗、除死罪枷杻外。其餘徒流杖罪囚人、病重者、开疏枷杻、令亲人入视。笞罪以下、保管在外医治、病痊、依律断决。如事未完者、復收入禁、即与归结
○二十六年定、凡刑部见问囚人、设置司狱司监禁。每月山东司案呈、差委主事一员、躬亲提调一应牢狱、各部每夜、又各委官、各点本部囚数。应柙而柙、应枷杻而枷杻、应锁镣而锁镣、将监门牢固封锁。其总提牢官、将锁匙拘收、督令司狱、轮拨狱卒、直更提铃。至天明、各提牢官、将监门锁封看讫。令司狱於总提牢官处、关领锁匙、眼同开锁、照依各部取囚勘合内名数、点放出监。各该狱卒管押赴部、问毕、随即押回收监。顷刻不得摘离左右。务要内情不得外出、外情不得内入、使人知幽囚困苦之状、以顿挫其顽心。又行提督司狱人等常加洁净、不致刑具颠倒。狱囚饭食、以时接递、毋得作弊刁蹬。其有冤抑不伸、及淹禁日久、不与决者、提牢官审察明白、呈堂整治
○永乐元年、按月札委主事一员、提调牢狱。每日公同本部巡风官、点视封监。督令司狱人等、严谨巡守。至明、查照各司取囚票帖、判送司狱司、点付皂隶、押至该司、问毕、送监
凡狱囚衣粮。洪武十五年令、狱囚贫不能自给者、人给米日一升、二十四年革去
○正统十四年奏准、每囚仍日给米一升。及有赃罚破碎衣服、应该变卖者、分给穿用
○成化十二年、令有司支给官银、买办药饵、送部疗治囚人、及令各处惠民药局、疗治囚人
○正德十四年题准、每月囚饭煤价银四两。狱中灯油银三两。疗病药材银二两五钱。司狱司修理刑具工食银二两。官仓关支囚粮脚银一两二钱。俱於入官赃物银两内、支送山东清吏司收给买办
○嘉靖二年题准、囚医於太医院原拨听用医士内、择一人、提牢厅诊视。岁支赃罚银一十二两充雇直。月给本部仓米七斗、充饭食。六年满日、送吏部奏授冠带。术疏无行者、退出。其顺天等府原拨送部医生、革回当差
○又题准、囚粮、於刑部问该运灰等项有力罪囚、令折买糙粳米、本部仓上纳。每年约至五百石住收。如有支剩、准作下年之数。不足、再為收补。年终、收粮委官、造册呈部查考
○凡囚衣、於入官赃内、每年冬、令铺家办给绵袄绵裤各一件
○凡囚粮、重囚、每日七合。强盗、三合。狱卒二次造饭给散

狱具

洪武二十年、令焚锦衣卫非法狱具、悉以所繫囚送刑部审理
○二十六年定、司狱司所设狱具、务要较勘如法、或有损坏、官為修理置办
○二十八年、
詔刑部将合用狱具、依法较定、与诸司遵守。敢有仍前不遵者、就用非法狱具处治。皂隶祗禁、輒便听从行使者、一体处死。听使之际、如曾用言陈告、长官不从、皂隶祗禁不坐
○成化十一年、申明禁约、除人命、强盗、窃盗、并犯该死罪者。须用严刑究问外。其餘有犯轻罪、刑官擅用法外狱具、照例拏问
狱具之图
笞 【大头径二分七釐小头径一分十釐长三尺五寸以小荆条為之须削去节目用官降较板如法较勘毋令觔胶诸物装钉应决者用小头臀受】
杖 【大头径三分二釐小头径二分二釐长三尺五寸以大荆条為之亦须削去节目用官降较板如法较勘毋令觔胶诸物装钉应决者用小头臀受】
讯杖 【大头径四分五釐小头径三分五釐长三尺五寸以荆杖為之其犯重罪赃証明白不服招承明立文案依法拷讯臀退分受】
枷 【长五尺五寸头阔一尺五寸以乾木為之死罪重二十五斤徒流重二十斤杖罪重一十五斤长短轻重刻誌其上】
杻 【长一尺六寸厚一寸以乾木為之男子犯死罪者用杻犯流罪以下及妇人犯死罪者不用】
铁索 【长一丈以铁為之犯轻罪人用】
镣 【连环共重三斤以铁為之犯徒罪者带镣工作】



勘事

凡各地方遇有重大狱情、及
宗藩事变、应合差官体勘者、或
钦差刑部堂上官一员、会同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各堂上官、或内臣勋戚、或差本部司属官一员会同科道官。俱奉
旨前往有事地方勘问。其堂上官、领
敕諭。司属官、领
敕。或关领
钦给关防。及领兵部勘合。取吏部吏典。俱照审录事理、题请关给。事完回部、一体题缴

抄札

洪武元年令、凡犯罪应合籍没家產、除谋反叛逆外。其餘遇革者、革前未曾抄札到官、革后原免。革前已抄札者、没官
○凡犯籍没者除反叛外。其餘罪犯、止没田產孳畜
○凡籍没犯人家產、田地内有祖先坟塋者、不在抄札之限
○十七年、令各处抄札人口家财、就解本处卫分。成丁男子、同妻小、收充军役。其餘人口、给与军官為奴。金银珠翠、本处官司收贮、年终类解。马匹令本卫收养、给与无马军人骑坐。牛隻给与有屯去处屯种。无屯去处、并一应孳畜麤重物件、就行变卖价钱、於有司该库交收
○二十一年、令谋逆姦党造偽钞等项、没其貲產丁口。其餘止收貲產、仍以农器耕牛还之
○二十四年、令各处抄札解到罪人家属、有成丁者、随营。无成丁者、依亲。俱送大理寺再审。续将抄来金银等项、并麤重什物、变卖钞贯、通行解部。俱不动原封、就令本处原解人役、径送
内府该库进纳。同本部填写勘合、出给长单二纸、齎获批单字号、回部查照相同、方行附卷、将原差人批迴原籍官司备照
○二十六年定、凡刑部问拟犯该奸党等项、合抄札者。明白具本、开写某人所犯、合依某律、该某罪。财產人口、合抄入官。牒发大理寺审录平允、回报各司。备由开写犯人乡贯住址明白、案呈本部、具手本赴。
内府刑科填批、差人前去抄札。户下成丁男子、如法枷杻。同抄到人口金银细软、马骡驴羊、差人解部、如前该库进纳。麤重什物变卖价钞。牛隻农具、入官。并田地房屋、召人佃赁。照例当差
○二十八年奏准、抄札迁发律、与
大誥该载者、宜从法司遵守。其餘榜文条例、该抄札迁发者、止罪本身。存留户下人口、种田纳粮当差
○二十九年议准、抄札提人、革去所差旗军。令当该衙门出批、差散骑、或捨人、齎批往所在有司比号、著落附近卫所差拨旗军、眼同有司抄提到官。就令原差旗军、解至该衙门。仍令亲齎家财、一同引奏发落。如有合提紧关人数、及无军卫去处、临期请
旨差解
应合抄札
律令
姦党      谋反大逆
姦党恶     造偽钞
杀一家三人   採生拆割人為首
大誥
揽纳户     安保过付
诡寄田粮    民人经该不解物
洒派拋荒田土  倚法為姦
空引偷军    黥剌在逃
官吏长解卖囚  寰中士夫不為君用

献俘

凡兵部及出征官献俘、奏行礼部、题奉
钦依、咨行刑部知会。候献俘之日、刑部官回奏、候
旨行刑。若奉
旨鞫问者、该部咨送本部、发该司收问。奉
旨会同者、会审明白、具招题请择日献俘。其日该司官引俘至
午门外、本部
面奏请以俘囚付所司行刑。其俘囚有应赦免释放者、承制官传
制、赦所获俘囚罪。俘囚叩头退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七十九
岁报罪囚

刑部问发罪囚、各照司分、通将所问囚数、不分死罪军徒笞杖、及供明随审、共若干名口。内分北人若干、南人若干、通付送山东司呈堂奏闻、谓之岁报。若见监罪囚、每月将见在开除病故数目、呈堂奏闻、谓之月报。其做工运炭等项、则止开送工科、事例开后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刑部问发罪囚、每遇年终、各该部分、开称自洪武某年正月初一日為始、至十二月终、本部通问发过囚人若干、内凌迟若干、斩若干、绞若干、斩罪免死终身工役若干、绞罪、免死终身工役若干、流罪若干、徒罪若干、充军若干、随营若干、杖罪若干、笞罪若干、疏放寧家若干、俱付山东部、通类如前、案呈本部、开坐奏闻
○嘉靖七年题准、每月终、山东司行司狱司、通查将见在开除病故名数、具本开坐奏闻
○近例、凡刑部问过送工部运灰运炭做工罪囚、每五日一次问报该科、填写精微。每月终轮报一科

计赃时估

洪武元年令、凡计赃者、皆据犯处当时物价。若佣赁器物為赃者、亦依犯时价值。其佣赁虽
多、不得过其本物之价
一金银铜锡之类
金一两四百贯
银一两八十贯
铜钱一千文八十贯
生熟铜一斤四贯
铁一斤一贯
锡一斤四贯
黑铅一斤三贯
一珠玉之类
玉一斤长二寸阔一寸厚五分八十贯
珍珠一颗重一分十六贯
宝石一粒重一分八贯
翠一箇一十贯
一罗(土商)布绢丝绵之类
纱一疋八十贯
綾一疋一百二十贯
紵丝一疋二百五十贯
罗一疋一百六十贯
改机一疋一百六十贯
锦一尺八贯
高丽布一疋三十贯
大青三梭布一疋五十五贯
大白三梭布一疋四十贯
中细白绵布一疋二十贯
麤绵布一疋一十贯
麤苧布一疋二十二贯
细苧布一疋二十四贯
麤褐一疋四十贯
绵细一疋五十贯
大绵布一疋二十贯
麻布一疋八贯
葛布一疋二十贯
大绢一疋五十贯
小绢一疋二十贯
细绒褐一疋二百四十贯
毡(土商)一(土商)五十贯
氆氌一(土商)五十贯
丝绵一斤二十四贯
净绵花一斤三贯
麻一斤五百文
一米麦之类
粳糯米每一石二十五贯
小麦一石二十贯
大麦一石一十贯
芝麻一石二十五贯
蜀林一石一十二贯
黄黑菉豌豆每一石一十八贯
粟米黄米每一石一十八贯
麵一斤五百文
一畜產之类
马一匹八百贯
骡一头五百贯
驴一头二百五十贯
驼一头一千贯
水牛一隻三百贯
黄牛一隻二百五十贯
大猪一口八十贯
羊一隻四十贯
鹿一隻八十贯
小猪一口一十二贯
犬一隻一十贯
獐一隻二十贯
猫一箇三贯
兔一隻四贯
虎豹皮每张四十贯
马皮一张一十六贯
牛皮一张二十四贯
鹿皮一张二十贯
马骡牛驴猪羊獐鹿肉一斤一贯
鹅一隻八贯
鸭一隻四贯
鸡野鸡每一隻三贯
鸽鵪鶉每一隻五百文
天鹅一隻二十贯
鱼鱉虾蟹每一斤一贯
一蔬果之类
核桃榛子每一斤一贯
枣栗柿饼每一斤一贯
菱芡一斤一贯
松子一斤一贯
葡萄一斤一贯
杨梅一斤一贯
西□一十箇四贯
桃梨每一百箇二贯
杏李林檎每一百箇一贯
柑橙橘石榴每二十箇一贯
柿子每三十箇一贯
菜一百斤二贯
薑一十斤一贯
藕一十支二贯
莲房二十箇一贯
冬□一箇五百文
蒜头一百箇五百文
一巾帽衣服之类
纱帽一顶二十贯
胡帽一顶八贯
貂鼠披肩一顶四十贯
棕草帽一顶八贯
儒吏等巾每一顶八贯
紵丝罗帽每一顶六贯
毡帽一顶四贯
絛一条一贯
毡袜一双四贯
毡衫一领四十贯
鹿皮靴一双二十四贯
麂皮靴一双四十贯
牛皮靴一双一十贯
(革翁)鞋一双二贯
靸鞋一双一贯五百文
紵丝罗荷包每一箇一贯
包头一方一贯
手帕一方二贯
网巾一顶三贯
绵紵丝被每一床一百贯
綾被一床四十贯
紬绢被每一床二十贯
毡条一条四十贯
花毯一条八十贯
绵紵丝褥一床八十贯
布褥一床十六贯
细布绵花被一床三十贯
麤布绵花被一床二十贯
旧紵丝衣服一件三十贯
新紵丝衣服一件八十贯
旧罗衣服一件二十四贯
新罗衣服一件七十贯
旧纱衣服一件二十贯
新纱衣服一件六十贯
旧绵布衣服一件五贯
新绵布衣服一件一十六贯
旧紵丝小袄一件二十贯
新紵丝小袄一件四十贯
旧纱罗小衫每一件一十贯
新纱罗小衫每一件三十贯
旧紵丝裙一条二十五贯
新紵丝裙一条五十贯
旧罗纱裙每一条二十贯
新罗纱裙每一条四十贯
綾紬衣服每一件二十贯
綾紬小袄每一件一十贯
绒褐衣服一件八十贯
旧夏布衣服一件五贯
新夏布衣服一件一十贯
绵布小衫一件五贯
绵布裙一件五贯
绵布裤一腰四贯
一器用之类
门一扇五贯
板壁一扇一十贯
窗一扇三贯
木板一片阔一尺长五尺厚五寸四贯
卓一张一十贯
凳一条四贯
杌一面二贯
交椅一把二十四贯
琴一张六十贯
扇一把一文
木箱一箇八贯
大屏风一箇二十四贯
竹帘一箇二贯
棕簑衣一件三十贯
笠一顶一贯
雨伞二把一贯
雨笼一箇一贯
墙壁篱笆一丈一十贯
大瓷瓶一箇一贯
大瓷缸一箇一十贯
漆盘一箇四贯
漆楪碗每一箇一贯
乌木莇十双四贯
竹莇十双五百文
瓷楪碗每十箇二贯
大木桶一隻五贯
大木盆一箇三贯
斛一张五贯
斗一量二贯
升一箇五百文
大铁锅一口八贯
铜锅一口二十贯
铁锄一把二贯
铁犁一把二贯
铁锹一把二贯
大车一辆三百贯
小车一辆二十四贯
船一隻计料一百石五百贯
马鞍一副六十贯
鼓一面五贯
碾磨每一副三十贯
女轿一顶八十贯
秤一把五百文
铁索一条一贯
锁头一箇五百文
弓一张八贯
箭一十枝四贯
鎗一根四贯
大刀一把五贯
小刀一把二贯
弩一张八贯
鱼□一把一贯
禾□一把一贯
大罄一口二十贯
鐃鈸一副四贯
柴草一小车一十五贯
木柴一百斤八贯
灰炭每十斤一贯
煤一石八贯
瓦一百片一十贯
砖一百箇一十六贯
木一根围一尺长一丈六贯
椽一根四贯
猫竹一根二贯
芦席一领一贯
笔竹一根五百文
秫秸穀草每一大车四十贯
白蜡一斤一十贯
黄蜡一斤二贯
香油一斤一贯
茶一斤一贯
酒醋每一瓶一贯
真粉一斤五百文
盐每十斤二贯五百文
蜂蜜沙糖每斤一贯
苏木一斤三贯
胡椒一斤八贯
花椒一斤一贯
银硃一斤一十贯
矾一斤五百文
硃砂一两四贯
硫黄一斤一贯
榜纸一百张四十贯
中夹纸一百张一十贯
奏本纸一百张一十六贯
手本纸一百张七贯
各色大笺纸一百张二十贯
墨一斤八贯
笔一十枝二贯

类进职物

凡问拟囚人一应赃罚、刑部类进
内府、收贮备用。今俱付湖广司、照各项公费、作正支销。其收赎钱钞、仍年终类进。若非民间所用之物、及抄没之赃、亦进
内府收贮。亦间有送户部工部者。事例详后
洪武二十六年定、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应有追到赃物、彼处官司、用印鈐封、批差长解人、管解到部。照依地方发下该部承行、仍照来文内开到金银钞贯(土商)疋紬绢等项数目、案呈刑部、具手本差官齎赴
内府、关领进物勘合回部、照数填写明白。又具长单一样二纸、编写字号、用使半印勘合、堂上官押字用印、对查无差。将前项赃物、原封不动、就原差解人、同将勘合长单进赴
内府该库。各门守卫官并门吏、各於长单书名画字、用讫照进关防、放进到库。库官眼同长解人、拆开原封、照依原进数目、检闸无欠、交收入库、将勘合并长单一纸、本库收留存照。外有长单一纸、本库官吏、出给实收、押字用印、交付原解人收齎。仍於各门打讫照出关防、回部附卷。仍将长解原批上、批写解到金银钞贯等项赃物、已於某年月日、进赴
内府某库纳讫、某部批迴、原解人将批文齎回该衙门备照。其刑部问拟犯人、除恐吓诈欺、强买卖有餘利、科歛求索、係取与不和、用强生事、逼抑取受之赃、并还物主外。餘有接受枉法、不枉法、彼此俱罪之赃、并应合抄札犯人家财、俱各见数、责付库子收领下库、听候类解。取讫领状附卷。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库子将收过各部一应赃物、备细开写、自某年某月某日為始、至某年某月终、收到某部某部追抄犯人某人等名下金银钞贯(土商)疋等项若干。开呈湖广部。照数案呈本部。关给勘合、出具长单、如前进纳。湖广部照依批迴、移付各部知会。各部又於原卷查照相同、然后附卷备照
○二十八年、令各部将原收各布政司、直隶府州、解到赃银等项、自行送进
内府该库交收
○永乐二年、令各司按季通付湖广司类进
○三年、令各处官司解到并追收银两、俱各行取银匠、辩验成色、会官煎销洁净。其钞贯(土商)疋衣服等项、亦各行取铺户检验堪中、进纳
○二十一年、令各处官司通查在库赃银、类解刑部转送
内承运库交收
○宣德四年、改送随
驾司礼监
○十年、仍送承运库
○成化十三年令、法司赃罚金银、俱要会官煎成足色、送库交收其承行该吏、敢有增减成色、抵换侵欺者、查究治罪
○弘治十年奏准、刑部赃罚银两、支与吏户礼兵工五部、及大理寺、买办纸札笔墨硃炭等项
○十四年议准、囚犯赎罪钞贯、俱折银、或折铜钱、按季类送户部
○正德元年题准、赎罪钞贯、折纳银钱、及变卖入官赃物银两、许支给刑部、并各衙门、每岁公用。其赃银仍煎销解
内府收贮
○二年题准、囚犯钱钞、并入官赃银、照旧类送该库。其一应入官绢布、衣服、器皿、牛马、驴骡变卖银两、量准各衙门每岁笔纸墨炭等项公用支销
○十四年题准、本部见问徒杖、笞罪、无力折纳工价银两、干内以十分為率。扣留七分修理衙门三分仍送工部、备各监局年例之用
○又令刑部造囚饭煤价、运囚粮脚价、疗囚病药价、狱中灯油、修理狱具、俱许支入官赃物银。山东司办理
○嘉靖二年议准、刑部合用印色、原於顺天府支给官钱买办者、四川司支赃罚银两、自行买办
○六年议准、刑部例支与各衙门买办纸札笔墨硃炭等银、先儘赃物变卖银两支给。其不敷之数、将入官赃银补支
○七年议准、每年审录重囚、合用刊刻招由、及纸札笔墨等费、俱许於入官银内支用。事毕、将支过银两、并使过数目、呈缴查考
○九年议准、法司收过钱钞本色、依旧类进
内府天财库。其收赎钞贯折银、候年终、与赃罚银两、类进
内府承运库交收
○二十五年题准、每年
庆成筵宴、礼部该用进呈
御览图本揭帖、
中宫
东宫图本揭帖、知会
内府、通行各该与宴衙门文移、刊给与宴官员名宴图。合用黄红綾、及各项纸张笔墨刊刻板木烟煤木炭等件物料、刊字裱褙刷印界画等匠工食。於刑部湖广司支赃罚纸价银二十二两应用
○又题准、原给吏户礼兵工五部纸札笔墨炭等项、改给与中前左右四军都督府、及通政司支用
○隆庆元年题准、一应赃赎、俱半年一次送户部、接济边用。如有修理公费、咨工部题请。两京各衙门但有赃罚、俱照此例行。户部仍於年终、通将各衙门、送到银两开数具奏
○二年题准、各衙门纸札笔炭、及刑部热审朝审、并提牢厅囚衣煤油医药、写本抄呈工食、各官到任上
陵等项公侯俱许本部扣留赃赎银两措办。年终、将用过数目、造册奏缴。其餘剩银两、仍旧类解户部交纳
○万历六年题准、中左右前四军都督府笔炭、改派於顺天府富户银内支给。通政司、大理寺笔炭、改派一半於东西南兵马司房号银内支给

类填勘合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本衙门遇有追赃提人、合行下各布政司、直隶府州、追问刑名、并取招断决等项。开写犯人姓名乡贯住址赃物名项、并备细缘由、移付广东部、置立文簿、逐件附写。每布政司府州、类至四五件、六七件、案呈本部、照依原编定字号勘合文簿。将案呈事件、通具手本。差官於原编底簿内、附写明白、前赴
内府刑科、关填勘合完备、领回本部、押字用印。照会布政司、札付直隶府州施行
○二十九年、令刑部每司各设勘合卷。其各项卷内、遇有应行下各布政司、及直隶府州者、俱付该司自行类填勘合。其有不係所隶地方。开付该隶司分转行
○三十二年、令本部各司勘合、仍付广东清吏司类填。每年终、各布政司、直隶府州、将奉到勘合、开立前件、责差该吏齎捧赴部註销

收买纸札

刑部纸札、旧例收买应用。后令囚人上纳。近又折价、僉铺户买办。其各衙门春秋二季、从本部关给者、准动支赃赎买补。事例详后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本衙门合用奏啟本、案验行移簿籍、囚人写招服辩、一应纸札。山西部掌行。每季会计合用奏啟本纸各若干、估计合用钞若干、本部明立文案。开付湖广部。於赃罚钞内照数关支。差官前去街市、及客商贩卖去处、照依时价、两平收买。数足到部。堂上官用印封鈐、责付库子收领在库。听候各部将各季用纸数目呈堂、判送湖广部立案、照数关支。候至季终、销用尽绝。各部开称為某事用过某色纸若干、逐一开付本部、将各部花销纸数、查理明白、将来付附卷。其餘季分、如前施行
○二十七年奏准、问过罪囚、除逃军逃囚、全家抄札起发、并劫贼外。其餘官吏军民人等、俱各办纳纸札一分。每年春夏秋冬四季、本衙门置立文簿一扇、轮流管掌。各部追到纸札、俱送该管部分、附簿明白、著令管库典吏库子收贮。每月各部分合用纸札、赴该部关支应用餘剩之数、季终该部呈缴本部、出给长单、送赴
内府该库交收、取获长单附卷
○天顺二年、令刑部囚人官民纸札、俱收贮在库。每季札委主事一员、轮流掌管放支。及令照磨所置立印信文簿。将日逐大理寺审允回报犯人姓名、备写以凭稽考。其浙江等十三司、亦各立文簿一扇、公同收纸令史、将囚人纸札、每名追收附簿。每日一次、将有纸犯人、开具手本二本。一本送照磨所、查明勾销。一本连纸送管库主事收库、以备各衙门关支。其管库主事收放纸札、一季满日、将纸数呈堂、批送山西司查照
○成化二年奏准、囚人有力者、该折奏本手本榜纸中夹纸张、照依时估、两平折纳、收受入库。候各衙门关用。每官纸一分、榜纸四十张。告纸一分、勘合纸二十张、中夹纸三十张。军民纸一分、中夹纸五十张、奏本纸十张、手本纸五张。内中夹纸、每张折纳手本纸二张。每五张、折纳榜纸一张。每二张半、折纳奏本纸一张
○十三年奏准、各司囚人纸札、各立文案一宗。就令收纸令史承行。收过并送过纸数、明白附写。每五日一次、具印信手本、仍送管库主事处交收。守取印信实收、附卷备照。其承委管库主事、置立收放纸数文卷一宗。收过某司纸札若干、放过某衙门纸札若干、明白立案附卷。候管库满日、连卷呈堂、发下照磨所照刷。批送山西司收照。其各司纸札文卷、亦每月一次、送所照刷。如有隐漏不报、增减纸数者、呈堂究问
○凡问过囚人、发审有名者、各纳纸一分。文武职官正妻、监生生员吏典总小旗知印承差僧道僧道官医生天文生应袭舍人里老、俱官纸。军校灶匠厨役勇士力士及各餘数阴阳人民人妇女、俱民纸。原告及诉人、该纳官纸者、仍纳官纸。该纳民纸者、俱纳告纸。供明亦照例纳纸
○凡窃盗死罪逃军民匠囚犯充军、遇革释放者、并免纳纸
○凡囚犯纸札、照依时估、听其自行买纳。若无藉之徒及管押典吏人等、通同作弊、分外增骗钱物者。问罪、枷号一箇月发落。若监追纸札、三箇月之上、不能完纳者、放免
○弘治十年奏准、吏户礼兵工五部、及大理寺、岁用纸札、刑部关支不敷。於都察院见收类解纸札内关用。如有不敷、并刑部题奏本纸、俱於两法司各赃罚银买办。有餘、作次年之用
○十三年议准、杂犯死罪、准徒五年者、除例该充军外。其餘赎罪运炭做工摆站充役立功哨瞭等犯、俱一体纳纸
○十七年议准、在京内外大小衙门、及纂修书籍等项、该支纸札、每年春秋二季、俱赴刑部。夏冬二季、俱赴都察院。
各照数关用
计开支给纸张衙门
内阁        翰林院
吏户礼兵工五部 通政使司
大理寺     六科
宗人府     詹事府
五军都督府   鸿臚寺
尚宝司     光禄寺
国子监     太医院
四夷馆     行人司
戎政府     户部提督仓场
司礼监     印綬监
御用监     管仓少监
尚宝监     尚膳监
尚衣监     内官监
司设监     都知监
御马监     司钥局
鍼工局     银作局
司苑局     酒醋局
织染局     巾帽局
承运库     供用库
王府讲读官     兵仗局

申明诫諭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贪官污吏、玩法顽民、有犯罪名。各该部分、取问明白、议拟审允、依律发落外。将各人所犯情由罪名、开付广西部、明立文案、照依原犯情罪、备榜差人、发去各囚原籍张掛、申明诫諭。其
钦依戴罪官员、各该部分、自行备榜、发去原籍任所、张掛晓諭。取各囚原籍任所官司回文、到部完卷
○万历七年题准、凡决过斩、绞、罪犯、将招罪略节、刊刻榜文、行五城张掛晓諭

官吏过名

洪武二十三年
詔、有司官、凡犯过误者、初犯、至三犯、皆问罪復职、许令改过自新
○二十六年定、凡本部十二部、遇有问失出入人罪、耽误公事、含糊行移等项、一应犯该公罪官吏、该笞者、官收赎吏移付广西部纪录。候一季终、照数类决。杖罪以上、并取到各衙门官公罪招状、各部亦开付广西部明立文案。候年终、案呈通咨吏部纪录、通考黜陟
○三十二年奏准、官吏行移错误、果有害於事者、官收赎。吏每季类决。不必附过
○永乐二十二年、令内外官贪赃者、并录其罪名於官以便稽考
○正统九年、
敕礼部三法司、春阳肇序、万物咸新、在京文武官员、除赃罪外。自正统九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前所犯过名、纪录在官者、悉与湔除、俾奉公守法 【自后岁以為常】
○成化十七年奏准、各处吏典有犯公罪、问该还役者、係在京衙门、仍行查抄招由。在外各衙门、备抄原问略节招由。俱转行本处布政司、及直隶府州、年终造册类缴两京吏部。以凭查考

朝覲纠劾

凡官员来朝、考察事毕、刑部将应该纠劾缘由、并日期、具本题知。先期本司开报鸿臚寺、请
上陞殿。及行移春坊、吏科、仪制司、浙江道各知会。至日早、
上视朝本部会同六部都察院、纠论各官旷职误事、请
旨拏问。来朝官员、跪於丹墀内、俯伏候
旨。有
旨免问、俱免冠叩头谢


漕运理刑

理刑主事一员、驻淮安、专理漕运词讼。凡刑名、俱遵依总督衙门节年题准议单事理、问拟发落。不得輒受军民他词。旧例每三年差满员缺、刑部移咨吏部选补。隆庆三年、刑部题准、但遇漕运理刑更替之期、本部选差刑名疏通主事一员、前去接管、不必移咨另补。其题差始正统间。后时或停復。至万历八年又革、以其事属督粮参政带管。十一年復设

南京刑部 【建置见吏部官制】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八十
十三司带管衙门
浙江清吏司

魏国公     英国公
寧阳侯     广寧伯
襄城伯     新寧伯
兴安伯     南京中军都督府
南京神策卫   南京留守中卫
南京广洋卫   南京和阳卫
南京瀋阳右卫  南京金吾前卫

江西清吏司

南京前军都督府 南京都察院
南京龙驤卫   南京天策卫
南京龙江左右二卫
直隶庐州府   直隶武清卫
直隶宣州卫   直隶庐州卫
直隶九江卫   直隶六安卫
万全都司龙门卫

福建清吏司

南京户部    南京太僕寺
南京应天卫
孝陵卫         南京金吾后卫
南京牧马千户所 直隶常州府
直隶广德州   直隶定边卫
直隶开平中屯卫
万全都司美谷千户所

山东清吏司

阳武侯     彭城伯
南京兵部    南京尚宝司
南京会同馆   南京左军都督府
南京羽林右卫  南京瀋阳左卫
皇陵卫         直隶凤阳府
直隶滁州    直隶滁州卫
直隶沂州卫   直隶宿州卫
直隶泗州卫   直隶寿州卫
直隶怀远卫
中都留守司      凤阳卫
长淮卫     留守中左二卫
大寧都司保定后卫
万全都司龙门千户所

四川清吏司

南京工部    南京僧录司
南京道录司   南京府军卫
南京广武卫   南京金吾左卫
直隶大名府   直隶松江府
直隶金山卫   万全都司怀来卫
怀远卫

山西清吏司

南京翰林院   南京钦天监
南京南城兵马司 南京北城兵马司
南京旗手卫   南京龙虎卫
南京英武卫   南京龙虎左卫
南京金吾右卫  南京驍骑右卫
直隶镇江府   直隶徐州
直隶徐州卫   直隶瀋阳中屯卫
直隶镇江卫

湖广清吏司

成国公     保定侯
隆平侯     镇远侯
永康侯     丰城侯
成山伯     忻城伯
南京右军都督府 南京虎賁右卫
南京留守右卫  南京水军右卫
南京江淮卫   南京济川卫
直隶池州府   直隶寧国府
直隶宣州卫   直隶定州卫
大寧都司茂山卫
万全都司保安左右二卫

广东清吏司

应天府     南京锦衣卫
南京飞熊卫   南京府军左卫
南京水军左卫  南京虎賁左卫
南京留守左卫  直隶隆庆州 【今改延庆】

广西清吏司

南京通政使司  南京中兵马司
南京羽林前后二卫
南京镇南卫   直隶徽州府
直隶安庆府   直隶安庆卫
直隶新安卫   直隶通州卫
直隶延庆卫   直隶通州左右二卫
万全都司延庆左右二卫

河南清吏司

南京礼部    南京光禄寺
南京太常寺   南京鸿臚寺
南京中书舍人  南京国子监
南京东城兵马司 南京武德卫
南京羽林左卫  南京留守后卫
南京府军右卫  南京教坊司
直隶扬州府   直隶扬州卫
直隶淮安府   直隶淮安卫
直隶仪真卫   直隶高邮卫
直隶寧山卫

陕西清吏司

定国公     定远侯
西寧侯     武安侯
泰寧侯     清平伯
遂安伯     应城伯
安乡伯     南京后军都督府
南京大理寺   南京行人司
南京西城兵马司 南京豹韜卫
南京横海卫   南京兴武卫
南京府军后卫  南京鹰扬卫
南京豹韜左卫  南京江阴卫
直隶太平府   直隶建阳卫

贵州清吏司

南京吏部    直隶苏州府
直隶顺德府   直隶保定府
直隶河间府   直隶真定府
直隶太仓卫   直隶河间卫
直隶天津卫   直隶苏州卫
直隶开平卫   直隶遵化卫
直隶蓟州卫   直隶镇朔卫
直隶德州卫   直隶涿鹿卫
直隶天津左右卫
直隶兴州中左右前后五卫
直隶忠义中卫  直隶梁城千户所
万全都司保安卫 永寧卫
宣府左右二卫  广昌千户所

云南清吏司

黔国公     顺天府
南京太医院   直隶广平府
直隶永平府   直隶潼关卫
直隶镇海卫   直隶真定卫
直隶永平卫   直隶抚寧卫
直隶东胜左右卫 直隶卢龙卫
直隶大同中屯卫
大寧都司营州左右中前后五屯卫
宽河千户所
万全都司万全左右卫

凡南京法司、问拟该决重囚。永乐间、连人卷类解北京、该部审奏裁决。宣德以后、免解京。止送南京大理寺审允。本寺类奏。奉
钦依回文到部。其决不待时者、本部即行覆奏。秋后处决者、监候秋分后覆奏。各会官审决。不三覆具奏
凡审录重囚、本部照天顺二年事例、每岁霜降后、但有该决重囚、会南京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锦衣卫堂上官、并六科、於太平门外、法司公馆审录。其情真矜疑等项、俱奏请裁决
凡处决重囚、不及十名者、具本回奏。十名以上照旧令本部及御史锦衣卫监决官。赴京復

凡南京法司提问职官、不论品级、俱具奏请
旨。其有革爵者之子孙、径自拘问凡南京法司问理刑名。宣德二年、令止理京城军民词讼。在外者、不许准理
○弘治元年奏准、但有附近常镇等府县、滁州等州卫、人証干连、必须提对者。量提紧关人犯、责对归结
凡本部问完强盗得财斩罪人犯。弘治二年奏准、照在京事例、霜降以后、一体会官审录。仍在类奏待报处决。若有矜疑、奏请定夺
凡囚人赃罚银钞物件、旧类解刑部送
内库收贮。景泰元年、令俱送应天府官库收贮、委官估计、追买物料、成造军器
○五年、令委官一员、会同户部委官点收赃罚。除金银煎销类解、及器皿不堪收贮者、变卖外。其铜铁锡蜡紵丝綾罗绢布皮张等项、及追到解户多科物料、送赴南京
内库收贮
○六年以后、令将钞贯送南京
内库交收。其金银、仍追解京转送
内府收贮
○成化二年、令法司及应天府赃罚银两货物、暂免解京、俱送南京户部收买米麦、以备賑济
○弘治六年、令将金银珠翠宝石、暂送南京
内库收贮。候蓄积数多、仍照旧解京。其见在未曾糴买米麦金银等项、并以后赃罚衣服铜钱绢布等物、仍送应天府收贮糴米。自后每遇年终、各司赃罚金银钞贯等项、如前类送南京
内库交收凡南京各卫巡捕人员。弘治八年题准、若捕获强盗、止许追本犯赃仗用讯杖、并拶指常刑。及暂送兵马司收监、小事三日、大事五日、径送法司收问。并不许私置监房、滥用夹棍等刑、逼招平人。仍不许将有赃窃盗、不送法司、展转引稟守备衙门发落。违者、听南京科道指实举奏
凡提人勘事、检验尸伤等项、俱照兵部奏准事例、係军卫管束者、责成军卫。有司管束者、责成有司。若係外处来京买卖浮住者、方许责成兵马司干理
凡决杖罪囚。弘治八年议准、照在京法司常例、御史主事、公同督令地方火甲打断。其决囚相视、照旧会南京锦衣卫官
凡南京各衙门文武官员过名。弘治十一年奏准、年终照在京事例湔除
凡江淮、济川二卫马船水夫。弘治十三年奏准、有犯笞杖罪的决、免其纳纸。徒罪者、送南京工部做工、满日送回著役
凡夏月录囚。正德元年议准、照在京事例、每岁夏月、南京三法司堂上官、将见监罪囚、公同详审。矜疑等项、会奏定夺
○嘉靖四年题准、枷号人犯、照在京
恩例、暂免枷号、依原拟发落、不必具奏
凡南京内官内使有犯。弘治三年奏准、情轻者、暂发南京锦衣卫知在
凡守卫军士、见在直、有罪犯深重者。法司行该管衙门、押送问罪。不许擅拏。其该管官司、亦不许占吝迟误、以致脱逃
凡南京内外守备衙门军民词讼。景泰六年奏准、除所属军卫、及各营厂、不係紧关重事、许令受理。量情发落。及有旧例应该准理者、照旧准理外。若事情颇重、及干碍民间、或原无事例者、俱不许一概滥受、侵夺职掌、悉令经由南京通政司告送法司施行。法司亦不许发。应天府问理。其应受词讼、若告二事以上、内一事该理者、止理一事。其不该理者、立案不行。若原告在守备衙门告理、未曾审断、而被告又赴法司告理者、案候併问。或原告在法司未结、而被告又赴守备衙门告理者、亦就连人通送法司问结
○弘治十五年奏准、守备衙门、有不该受理词讼、而輒与准行者、设奉行衙门参奏。如或转相容隐、听南京科道官纠举

工部

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百工营作、山泽採捕、窑冶、屯种、榷税、河渠、织造之政令。其属、初曰营部、曰虞部、曰水部、曰屯部。后改营部為营缮、虞部為虞衡、水部為都水、屯部為屯田。俱称清吏司

营缮清吏司

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宫府器仗、城垣坛庙、经营兴造之事



大明会典 营造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八十一
营造一
内府

内府造作、大者莫如
宫殿门楼。然职掌未载。今略纪名额规制可考者、以备典式。并营建事宜、具列於后。其
累朝增建、若南城西苑宫殿、旧无常制。以名额繁多、不能悉载云
宫殿门楼规制
皇极殿 【旧為 奉天殿】
中极殿 【旧為 华盖殿、在 皇极殿后】
建极殿 【旧為 谨身殿。在 中宫殿后】
【以上三殿名、嘉靖中更定】
中左门 【在 皇极殿左】
中右门 【在 皇极殿右】
后左门 【在 建极殿左】
后右门 【在 建极殿右】
文昭阁 【旧為文楼、在 皇极殿丹墀之东】
武成阁 【旧為武楼、在 皇极殿丹墀之西】
【以上二阁名、嘉靖中更定】
皇极门 【旧為 奉天门、在 皇极殿之南正东。前有金水桥】
【常朝御此】
弘政门 【旧為东角门、在 皇极门左】
宣治门 【旧為西角门、在 皇极门右】
会极门 【旧為左顺门、在 皇极门东廡】
归极门 【旧為右顺门、在 皇极门西廡】
【以上五门名、皆嘉靖中更定】
乾清宫 【在 大朝三殿之后。按 祖训云、乾清宫為正寝】
坤寧宫 【在 乾清宫后□宫所居】
交泰殿 【在 乾清坤寧两宫之间】
慈庆宫 【 先朝有 清寧宫。嘉靖中、即其后半地更建、以奉 皇太后。今仍旧名】
慈寧宫 【 先朝有 仁寿宫。后燬。嘉靖中即其故址更建、以奉 皇太后。今仍旧名】
文华殿 【在 会极门东稍北。 东宫讲学受朝之所。嘉靖中、易黄尾。 上讲学致斋、则御此】
武英殿 【在 归极门西稍北 上斋戒、则御此】
宝善门 【在 文华殿右稍北】
思善门 【在 武英殿左稍北】
仁智殿 【在 武英殿后。 中宫受朝贺之所】
午门 【在 皇极门金水桥□。中三门、翼以两观、门观各有楼】
左掖门 【 午门左】
右掖门 【 午门右】
东华门 【 文华殿东稍南】
西华门 【 武英殿西稍南】
玄武门 【 宫后门】
【自午门至玄武门、俱宫城门】
闕左门 【 午门左稍南、又有神厨门内為 太庙】
闕右门 【 午门右稍南、又有社左门内為 太社稷坛】
端门 【 午门正南、门有楼。东有庙街门、即 太庙右门。西有社街门、即 太社稷坛南左门】
承天门 【 端门正南、南有五石桥】
大明门 【 承天门正南、中為驰道。东西长廊。名千步廊。折而左右】
长安左门 【 大明门内稍北折而东】
长安右门 【 大明门内稍北折而西】
东安门
西安门
北安门
【以上六门、俱皇城门】
东上门
东上北门
东上南门
东中门
西上门
西上北门
西上南门
西中门
北上门
北上东门
北上西门
北中门
【以上十二门、在皇城宫城外】
吴元年、作新内。正□
奉天殿。前為
奉天门。殿之后曰
华盖殿。华盖殿之后曰
谨身殿。皆翼以廊廡。
奉天殿之左右各建楼、左曰文楼。右曰武楼。
谨身殿之后為宫、前曰
乾清宫。后曰
坤寧宫。六宫以次序列、周以
皇城。城之门、南曰
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
○洪武十年、改作
大内宫殿。闕门曰
午门。翼以两观。中三门东西為左右掖门。午门内曰
奉天门。门之左右為东西角门。门内正殿曰
奉天殿。
御以受朝贺。殿之左右有门、左曰中左门。右曰中右门。两廡之间、左曰文楼。右曰武楼。
奉天殿之后曰
华盖殿。华盖殿之后曰
谨身殿。殿后、则后宫正门。
奉天门外两廡之间有门、左曰左顺门右曰右顺门。左顺门之外為东华门。内有殿曰
文华殿、為
东宫视事之所。右顺门之外為西华门。内有殿曰
武英殿、為
上斋戒时所居
○二十五年、改建
大内金水桥。又建
端门承天门、楼各五间。及长安东西二门
○永乐十五年、作
西宫於北京。中為
奉天殿。殿之侧、為左右二殿。
奉天殿之南為
奉天门。左右為东西角门
奉天门之南為
午门。午门之南為
承天门。
奉天殿之北、有后殿、凉殿、暖殿、及仁寿、景福、仁和、万春、永寿、长春等宫 【今在西城、各殿门俱更别名】
○十八名营建北京宫殿门闕、悉如洪武初旧制
○正统六年、重建
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成 【三殿自永乐十九年灾。至是年始成】
○嘉靖十五年、以清寧宫后半地、建
慈庆宫。以仁寿宫故址、并撤大善殿、建
慈寧宫
○三十七年、重建
奉天门成、更名曰大朝门 【三十六年、三殿门楼灾。次年、门楼先成】
○四十一年、重建
三殿工完、更名
奉天殿曰皇极殿。
华盖殿曰中极殿。
谨身殿曰建极殿。文楼曰文昭阁。武楼曰武成阁。大朝门曰皇极门。左顺门曰会极门。右顺门曰归极门。东角门曰弘政门。西角门曰宣治门凡
内府造作。洪武二十六年定、凡
宫殿门捨墙垣、如奉
旨成造、及修理者、必先委官督匠。度量材料、然后兴工。其工匠早晚出入姓名数目。务要点闸关察机密。所计物料、并各色匠人。明白呈稟本部、行移支拨。其合用竹木、隶抽分竹木局。砖瓦石灰、隶聚宝山等窑冶。硃漆彩画、隶营缮所。丁线等项、隶宝源局。设若临期轮班人匠不敷、奏闻起取撮工
○宣德九年、
敕内府各监局内官内使等、凡在内各衙门修造、必明白具奏。有擅為者、悉处重罪
○嘉靖八年奏准、
内府监局、凡有工作、俱要该衙门先期上请。
敕下工部、奏差科道官、会同内外委官、从公估计。料无冒破、事非得已、方会本具题。仍听工部斟酌议覆、然后派行天下
○二十九年题准、凡
内府及在外各项大工、例应内官监估计、工部扣留三分之一者、遇有工程、严禁官匠从实估计。不得恣意加增、以俟扣留。仍行监工科道、及工部委官、凡验收物料、严加稽查、足用即止、不必泥数收完。管工人员、如有仍前冒破者、听科道官参究
凡大工营建。永乐四年、以将建
北京宫殿、遣大臣诣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督军民採木、及督北京军民匠造砖瓦。徵天下诸色匠作。在京诸卫、及河南、山东、陕西、山西、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隶各卫、选军士。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布政司、直隶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安庆、徐州、和州、选民丁。俱定限赴北京听役。半年更代
○正德九年、重建
乾清坤寧二宫。起用军校力士十万。差工部侍郎一员、郎中等官四员、奉
敕会同各该镇巡官、督属採木烧砖
○嘉靖三十六年、重建
朝门午楼。议准、户兵工三部、各预处银三十万两、以备兴作。差御史四员、查解节年拖欠工部料银。仍准开例。行各抚按取赃罚、及缺官柴薪解用。次
敕两京科道官、清查各监局库厂、收贮各省年例物料解用。次伐上林苑、海子乾枯榆柳、烧造砖瓦。次雇募附近地方、惯熟车户、运载木石。次停止各处工作。其工役、照先年营造
乾清等宫例。用各营官军、及班军、锦衣等卫空閒军士。如不敷、行北直隶、及河南、附近州县、量县大小、僉派夫役。差府佐官、押送应役 【后停止派夫】
○又题准、川、贵、湖广、三省採木。差大臣一员、郎中二员、添设川湖副使各一员。大石窝取石。差大臣一员、司官一员。又差郎中二员、一往山西、真定、採松木。一往浙江、徽州、採鹰架木
○三十八年、
三殿兴工。题准、差工部尚书提督。侍郎二员、分管运木採石。仍差科道官二员监工。在外文武职官、在内太监等官、俱不支粮。惟实在守工、内监官作、巡禁校尉、方许支给
○万历五年、重修
乾清等宫。令兵部拨班军六千名。因班军不敷、题准、行兵部支募夫银、户部支口粮银、送部募夫凑用
凡夫匠出入。永乐五年、令各处上工人匠、俱照旧印綬监起牌上工、不许擅自拨取
○八年、令
内府上工人匠、一牌上、止写一人名字、不许双名相合

王府


祖训云、凡
诸王宫室、并依已定格式起盖、不许犯分。凡
诸王宫室、并不许有离宫别殿、及臺榭游翫去处。故
王府营建规制、悉如
国初所定。后以宗庶日蕃、始议给价自造、不领於有司

亲王府制

洪武四年定、
王城、高二丈九尺、下阔六丈、上阔二丈。女墙、高五尺五寸。城河、阔十五丈、深三丈。正殿基、高六尺九寸。月臺、高五尺九寸。正门臺、高四尺九寸五分。廊房地、高二尺五寸
王宫门地、高三尺二寸五分。后宫地、高三尺二寸五分。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饰以青绿点金。廊房饰以青黑。四门、正门、以红漆金涂铜钉。宫殿窠拱攒顶、中画蟠螭、饰以金。边画八吉祥花。前后殿座、用红漆金蟠螭。帐、用红销金蟠螭。座后壁、则画蟠螭彩云。 【后改蟠螭為龙】 立
社稷山川坛於
王城内之西南、
宗庙於王城内之东南
○七年定、
亲王所居、前殿、名承运。中曰圆殿。后曰存心。四城门、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
○九年定、
亲王宫殿门廡、及城门楼、皆覆以青色琉璃瓦
○十一年定、
亲王宫城、周围三裡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
○弘治八年定、
王府制、前门五间。门房十间。廊房一十八间。端礼门五间。门房六间。承运门五间。前殿七间。周围廊房八十二间。穿堂五间。后殿七间。家庙一所、正房五间。厢房六间。门三间。书堂一所、正房五间。厢房六间。门三间。左右盝顶房六间。宫门三间。厢房一十间。前寝宫五门。穿堂七间。后寝宫五间。周围廊房六十间。宫后门三间。盝顶房一间。东西各三所、每所、正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六间。多人房六连、共四十二间。浆糨房六间。净房六间。库十间。山川坛一所、正房三间。厢房六间。社稷坛一所、正房三间。厢房六间。宰牲亭一座、宰牲房五间。仪仗库、正房三间。厢房六间。□殿、门三间。正房五间。后房五间。厢房十二间。茶房二间。净房一间。世子府一所、正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十六间。典膳所、正房五间。穿堂三间。后房五间。厢房二十四间。库房三连一十五间。马房三十二间。盝顶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六间。养马房一十八间。承奉司、正房三间。厢房六间。承奉歇房二所、每所、正房三间。厨房三间。厢房六间。六局、共房一百二间。每局、正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六间。厨房三间。内使歇房二处、每处、正房三间。厨房六间。歇房二十四间。禄米仓三连、共二十九间。收粮厅、正房三间。厢房六间。东西北三门、每门二间。门房六间。大小门楼四十六座。墙门七十八处。井一十六口。寝宫等处、周围砖径墙、通长一千八十九丈。里外蜈蚣木筑土墙、共长一千三百一十五丈

郡王府制

天顺四年定、
郡王、每位盖府屋共四十六间。前门楼三间、五架。中门楼一间、五架。前厅房五间、七架。厢房十间、五架。后厅房五间、七架。厢房十间、五架。厨房三间、五架。库房三间、五架。米仓三间、五架。马房三间、五架

王府营建。嘉靖三十三年、营建
景王府第、於湖广德安府。题准、工部差司官一员、前去会同抚按、督同三司府卫官、相度起盖。合用物料价银、先派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川、南直隶、江南府分、共十万两。於抚按司府等衙门赃罚、及无碍官银内动支。如有不足、量於湖广地方均派。工匠人力、於本府州县坐派。不敷之数、量於附近府县、起取协济凡
王府给价。成化十四年奏准、自
郡王、至乡君、出府之日、奏请勘报、无房屋者、有司给价、自行起盖

给价则例
山西

晋、代、瀋府、郡王、一千两
镇国将军、六百两
辅国将军、并郡主、五百两
奉国将军、镇国、辅国中尉、并县主、郡君、县君、四百两
奉国中尉、并乡君、三百两
庶人、一百两

湖广

辽、岷、楚、荆、吉、襄府、郡王、一千两
镇国将军、七百两
辅国将军、六百六十两
奉国将军、六百二十两
镇国、辅国、奉国中尉、并郡主、五百两
县主、四百六十两
郡君、四百两
县君、三百六十两
乡君、三百四十两

陕西

秦、韩、庆、肃府、郡王、在城、一千五百两、寧夏、平凉、九百两
郡主、五百三十两
镇国将军、一百七十五两
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俱自行起盖

河南

唐、郑、赵、伊、周、徽、崇府、郡王、官拨地基、料价一千一十两

山东

德、鲁府、郡王、一千两
镇国将军、六百两
辅国将军、五百两
奉国将军、四百五十两
中尉、四百两
郡主、五百两
县主、三百五十两
郡君、二百五十两
县君、二百两
乡君、一百五十两

江西

淮、寧府、有地基
郡王、一千二百两
镇国将军、六百两
辅国将军、五百五十两
奉国将军、四百五十两
奉国中尉、四百两

四川

蜀府内江等五府子女、
蜀府出办工料、摘拨护卫军餘成造
弘治以后续定、
蜀府、镇国将军、二百四十两
辅国将军、二百两
奉国将军、一百二十两
镇国中尉、一百两
辅国中尉、八十两
奉国中尉、六十两
郡主、二百两
县主、二百两 【后议减五十两、给一百五十两】
郡君、一百六十两 【后议减二十两、给一百四十两】
县君、一百二十两 【后议减二十两、给一百两】
乡君、八十两 【后议减十两、给七十两】

广西

靖江王府、
奉国将军、一百六十两
奉国中尉、八十两
庶人、四十两

弘治二年奏准、各处
王府奏讨房价者、勘实、依原价量减一半、给与自造
○十四年奏准、除
郡王、并妃、自镇国将军以下、其应得减半房价、每一百两者、减二十两。不及一百两者、减十两
○嘉靖二十二年题准、庶人房价、每名给银一百两。勘係家口繁重、不能同居者、方行处给。不许假以分析為名、节外奏讨
○万历十年、题定要例。
郡王初封、係
帝孙者、仪仗、房屋、冠服、坟价、俱照例全给。係
王孙者、惟坟价量给一半。其餘免给。若将军、中尉、郡县主君、房屋、冠服、坟价、一概免给

王府修理。成化十四年奏准、各处新封营建
王府以工完日為始、五十年之后、遇当修理、如有仪卫司、群牧所、并侍卫护卫千户军校者、令自具工力、不给价。果係人力俱乏、该府具奏行勘、给价自修
○嘉靖二十九年题准、各
王府以后府第、如有损坏、务遵典制、自行修理。不得輒称人力俱乏、及引给价例、妄行奏扰

王府承住。弘治元年奏准、
郡王、并镇国、辅国将军等长子、应出閤者、於本府择便房成婚。如无、开奏勘实、拨工料银一百两、送府、自於府侧修盖。各世长子承继前宅。其郡县等主、并仪宾终后、子女不许僣居。待有该府郡县主成婚者、与之
○嘉靖三十一年题准、
亲王、郡王、既有见在府第、世子长子、皆不得重给。或世长子殤故、次子改封、即承父府第、不给房价。又镇国等将军、中尉、各有给过房价、应令一子承住、以省再给。今后
亲郡王、嫡次庶长、请改封者、查有先给房价、行令扣禄还官。其镇国将军中尉之子、如第一子亡故、就将次子承住父宅。先给者、亦扣禄还官。每年终、各府长史司、教授等官、将查出应还官房屋间数、造册二本、一送本部、一送该布政司存照。遇有应给者、就将见在房屋给与

王府绝產。万历十年题准、
郡王故绝、所遗府第、屯厂庄田等项。教授等官、逐一查明、申呈抚按衙门、除嘉靖四十四年例前、官给府第、听管理奉祀者、承住安奉香火外。如有原出
亲王拨给者、仍留宫眷养赡、身终之后、復归
亲王。
郡王存日、有自置產业、量给三分之一、与管理奉祀者、為岁时祭祀之需。其餘皆留宫眷养赡。身终之后、听有司从公分给亲支。如无人管理奉祀者、其府第别產、听从宫眷、变卖养赡

王府违制。嘉靖二十九年、以
伊王府多设门楼三层、新筑重城、侵占官民房屋街道。奏准勘实、於典制有违、俱行拆毁


大明会典 营建二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八十二
【营建二】
【仪仗一】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製造
皇帝、
皇太子、
亲王、卤簿车驾等项仪仗、及修理者。除金银器皿、於
内府成造。其餘器仗、照数行下军器等局、委官督工计料、依式修造、完备、进赴
鑾驾房收贮供用
军器局造
戟    槊    节
角    锣    刀盾
弓箭   小鼓   杖鼓
扛鼓   金鉦   骨朵
夹槊   乐人大鼓
营缮所造
清道御杖 交椅坯  脚踏坯
马杌   头管   戏竹
龙笛   笛    板
鍼工局造
金鼓旗  白泽旗  令旗
红曲盖  紫方伞  红方伞
传教旛  告止旛  絳引旛
红团扇  青团扇  红方扇
红绣伞  红销金伞 仪鍠氅
戈氅   戟氅   信旛
幢    麾
宝源局造
香炉   香盒   交椅
脚踏   银盆   水罐
鞍轡局造
拂子   鞍笼   诞马锦韉
巾帽局造
立□   卧□   鐙杖
响节   仪刀   吾杖
班剑   幢竿   殳□


大驾卤簿 【洪武初定】

肃旗一面。黄质、上阔七尺二寸。下三尺二寸。黑肃字。硃漆攒竹竿、长八尺二寸。下有铁(矛赞)
靖旗一面。与肃旗制同、但用靖字
金鼓旗一对。黄质、连腰阔一丈二尺五寸。下七尺。红金鼓二字。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鎗头、通长一丈四尺九寸。内鎗头长一尺五寸八分。上饰红缨下有铁(矛赞)
金龙画角二十四枝。木质、黑漆戧金為饰。上节宝相花。中节缠身单龙云文。下节八宝双海马
鼓四十八面。木匡、加红油、冒以革。面径一尺七寸。匡画宝相花。面画双狮綵毬
金四面。以铜為之、径一尺七寸
金鉦四面。铜质、竹匡。用红綆繫鉦干匡。鉦径九寸五分
杖鼓四箇。木匡、细腰。匡两头、加黑漆戧金云龙丈。铁圈二、皆冒以革、附於匡、联以红绒綆、加铜龙头鉤子、以青绒匾絛悬之
笛四管。截竹為之。六窍、长一尺六寸
板四串。铁力木板各六、贯以青丝组、各长一尺一寸。上阔一寸九分、下阔二寸五分
白泽旗二面。一面、红质。上下并各边加黄襴赤火燄、间綵脚。傍竿加红腰。綵织白泽飞状、及云文。旗上旁、有素额、织白泽二青字。旗身、黄襴火燄。长六尺六寸。阔二尺九寸。脚长五尺。揭以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鎗头、通长一丈三尺六寸九分。内鎗头长一尺三寸五分。饰以红缨、(矛赞)用铁。一面、青质。但白泽為走状。餘同前制。后凡绣旗、襴、脚、腰、额、并字色竿、缨、(矛赞)、制皆同。惟黄旗、北斗旗、稍异
门旗四对。红质、中织金為门字。餘同白泽制
黄旗四十面。黄质、上阔八尺。下四尺。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鎗头、共长一丈一尺三寸五分。内鎗头、长一尺三寸五分。上饰红缨。下有铁(矛赞)
金龙旗十二面。织金云龙文。额织龙旗二字。自此至雨旗皆青质
日旗一面。织為日、红色、及日字
月旗一面。织為月、白色、及月字
风旗一面。织箕星四、及风字
云旗一面。织五色云文、及云字
雷旗一面。织雷文五、及雷字、自此至北斗旗□宿皆金织
雨旗一面。织毕星八、附耳一星在旁、及雨字、白月
木星旗一面。青质、织木星一、及木字
火星旗一面。赤质、织火星一、及火字
土星旗一面。黄质、织土星一、及土字
金星旗一面。白质、织金星一、及金字
水星旗一面。黑质、织水星一、及水字
角宿旗一面。织角宿二、及角字。自此至軫宿旗皆青质
亢宿旗一面。织亢宿四、及亢字
氐宿旗一面。织氐宿四、及氐字
房宿旗一面。织房宿四、鉤连二小星在旁、及房字
心宿旗一面。织心宿三、及心字
尾宿旗一面。织尾宿九、神宫小星一、及尾字
箕宿旗一面。织箕宿四、及箕字
斗宿旗一面。织斗宿六、及斗字
牛宿旗一面。织牛宿六、及牛字
女宿旗一面。织女宿四、及女字
虚宿旗一面。织虚宿二、及虚字
危宿旗一面。织危宿三、及危字、坟墓四星在下
室宿旗一面。织室宿二、及室字、离宫六星在旁
壁宿旗一面。织壁宿二、及壁字
奎宿旗一面。织奎宿十六、及奎字
娄宿旗一面。织娄宿三、及娄字
胃宿旗一面。织胃宿三、及胃字
昂宿旗一面。织昂宿七、及昴字
毕宿旗一面。织毕宿八、及毕字、附耳一星在旁
觜宿旗一面。织觜宿三、及觜字
参宿旗一面。织参宿七、及参字、玊井四小星在左足下、伐三星在内
井宿旗一面。织井宿八、及井字、鉞一星在旁
鬼宿旗一面。织鬼宿四、及积尸气一、并鬼字
柳宿旗一面。织柳宿八、及柳字
星宿旗一面。织星宿七、及星字
张宿旗一面。织张宿六、及张字
翼宿旗一面。织翼宿二十二、及翼字
軫宿旗一面。织軫宿四、及軫字、长沙一星在中、左右辖二星在旁
北斗旗一面。黑质、三边黄襴、黑腰、火燄。间綵脚、织北斗星七、及北斗二字、辅星一、在旁东岳旗一面。青质、织綵為山形、及东岳二字。自此至熊旗、山、水、及诸形、皆綵织
南岳旗一面。赤质、织山形、及南岳二字
中岳旗一面。黄质、织山形、及中岳二字
西岳旗一面。白质、织山形、及西岳二字
北岳旗一面。黑质、织山形、及北岳二字
江旗一面。赤质、织水文、及江字
河旗一面。白质、织水文、及河字
淮旗一面。青质、织水文、及淮字
济旗一面。黑质、织水文、及济字
青龙旗一面。青质、织青龙形云文、及青龙二字
白虎旗一面。白质、织白虎形云文、及白虎二字
朱雀旗一面。赤质、织朱雀形云文、及朱雀二字
玄武旗一面。黑质、织龟蛇形云水文、及玄武二字
天鹿旗一面。赤质、织天鹿形云文、及天鹿二字
天马旗一面。赤质、织天马形云文、及天马二字
鸞旗一面。赤质、织鸞形云文、及鸞字
麟旗一面。赤质、织麟形云文、及麟字
熊旗一面。赤质、织熊形云文、及熊字
羆旗一面。赤质、织羆形云文、及羆字
红纛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鎗头、共长一丈三尺九寸。内鎗头长一尺六。寸径一寸四分。用氂牛尾染红、簇為纛。上施抹金银宝盖。周围瓷珠络、建於竿、下有铁(矛赞)
皂纛一把。与红纛制同。但用黑氂牛尾、抹金铜宝盖
红节一对。硃漆攒竹竿、抹金银宝珠头、用氂牛尾染红、簇成如圆斗大、凡四层。每层、上施抹金银顶。周围缀瓷珠络、建於竿、下有铁(矛赞)。竿长同红纛
小铜角二箇。长三尺八寸。加漆贴金
大铜角二箇。长三尺六寸一分。加漆贴金
缨头一箇。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鎗头。用氂牛尾染红、簇圆、上施抹金银顶、建於竿、下有铁(矛赞)、共长一丈一尺四寸九分。内鎗头一尺九寸五分豹尾一箇。硃漆攒竹竿、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三尺四寸九分。内龙头长一尺一寸八分。下衔抹金铜顶、蓝斜皮云盖、垂贴金铜铃十二箇。周围瓷珠串、悬红黄绿三色鬚头。中垂大豹尾、长五尺。竿下有铜束。凡麾、幢、旛、节等、挑竿铜龙头、俱以铁為鉤
弓矢一百副。弓、用竹為体。木為拓靶并梢、置黑角於梢末。又用角為面、牛筋铺背、四节缠以丝、加黑漆面、硃漆背。用黄蜡绞丝為絃。矢、用竹為榦。木為扣、加铁箭头、柳叶形、两头俱用牛筋并丝缠之、加硃漆。近扣处、加鴈羽。櫜二、用黑斜皮為之
御杖六十根。硃漆攒竹杖、铜裹两头、长四尺九寸
诞马二十四匹。红轡黄韁、上施锦韉
领头六对。硃漆攒竹杖、铜裹两头、长四尺九寸
黄麾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鉤一尺、衔抹金铜圈悬抹金铜顶。四角红罗宝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盖四角、加抹金铜龙头四箇、悬绒线、繫抹金铜佩一十六件。间铜铃三十六箇。宝盖下、周以绿罗腰、黄罗三簷、销金云龙文。中垂大红罗旛、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旛上节綵绣荷叶盖、莲花座。其中青罗额、金书黄麾二字。中节描金双升龙。下节描金云日文。旛下、缀五色横板
絳引旛五对。制同黄麾。但用五色罗為旛、不加金绣、三簷用紫、无额并字
传教旛五对。制同黄麾、但额用黄罗、绣青传教二字。中描金升降云龙、无下节云日。三簷、用绿。龙头、衔铜佩四件、铜铃三十二箇、其铜佩铜铃、俱抹金。后同
告止旛五对。制同黄麾、但额用黄罗、绣青告止二字。描金升降鸞凤云文。三簷、用青、铜佩铜铃、如传教之数
信旛五对。制同黄麾、但额用黄罗、绣青信字。描金升降双云龙、及铜佩铜铃之数、与传教同、但三簷用黄
龙头竿五对。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长二尺五分、衔抹金铜圈、悬抹金铜顶。五角、红罗宝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盖五角、加抹金铜龙头五箇、绒线繫抹金铜佩十件、缀以铜铃十五箇。宝盖下、周以紫罗腰、红罗三簷饰云龙香草文。中垂青罗带五、缝成旛、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每带、上描银、下描金、皆香草文。中描金孔雀形。下缀铜铃五箇
豹尾二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鉤长一尺、下衔抹金铜顶、蓝斜皮宝盖、周围带铜铃八箇、中垂豹尾、长四尺五寸
仪鍠氅十对。硃漆攒竹竿、贴金竿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竿头、长一尺三寸五分。带抹金铜索圈、并顶、缝五色罗為氅悬之、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缀铜铃五箇
戈氅十对。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龙头承戈、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长一尺六寸二分、繫木板、粉涂之、画升降双鸟、缀五色罗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末綬铜铃五箇
戟氅十对。与戈氅制同。但贴金木龙头承戟、长一尺七寸五分
单戟三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龙戟头、共长八尺□寸九分。内戟头、长一尺九寸
龙戟三对。制同单戟。但戟枝有龙头
班剑三对。刻木為剑、其上有靶、靶下有龙头衔剑、皆贴金為饰、垂红丝(巾分)錔
吾杖三对。硃漆攒竹為杖、长六尺九寸五分。两头贴金為饰。杖、或以木為之
立□三对。硃漆攒竹竿、刻木為□、立置於上、承以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及龙头、长一尺四寸、贴金饰
卧□三对。制同立□。但以□卧置其上、承以龙头。□及龙头、长一尺二寸五分
仪刀三对。刻木為刀、鞘、及靶、贴银為地。贴金龙文為饰。垂红丝(巾分)錔
鐙□三对。硃漆攒竹竿、刻木為马鐙、承以龙头、贴金饰、置於竿首、共长六尺九寸。内鐙头、长一尺六寸
金鉞三对。硃漆攒竹竿、刻木為斧形、承以龙头、贴金饰。置於竿首、共长六尺九寸。内鉞头、长一尺六寸五分
骨朵三对。硃漆攒竹竿、刻木為骨朵、承以龙头、贴金饰、置於竿首、共长六尺九寸。内骨朵头、长一尺六寸
羽葆幢五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龙头鉤长一尺。衔抹金铜圈。加白羽、铜顶、绿罗宝盖、下以红丝圆絛、贯红缨簇圆、凡五层。每层、上施抹金铜顶、蓝斜皮云盖。悬铜铃
青龙幢一把。制同羽葆幢。但顶无白羽、有青纱衣笼之、衣长七尺五寸、阔一尺二寸、金绣青龙云文
白虎幢一把。制同青龙幢。但用白纱衣笼、金绣白虎云文
朱雀幢一把。制同青龙幢。但用红纱衣笼、金绣朱雀云文
玄武幢一把。制同青龙幢。但用皂纱衣笼、金绣龟蛇云文
响节十二对。贴金攒竹竿、并铁条、共长一丈二寸五分。内铁条至顶、长一尺二寸五分、贯天下太平钱六铁钱六。顶并下盘、皆木质、贴金饰、攀顶、用绒线四条、黄罗為衣笼之、销金升龙文
金节三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龙头鉤一尺、衔抹金铜圈、并铜顶、绿罗宝盖、以红丝圆絛贯红缨、凡八层。每层、上施抹金小铜顶、蓝斜皮云盖悬铜铃、黄纱為衣笼之。衣长七尺五寸。阔一尺二寸、绣升龙四
方天戟十六对。硃漆攒竹竿、其上、以木為戟、承以龙头、贴金饰、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戟及龙头、长二尺五分
紫方伞四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柄、及贴金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冒以紫罗、垂三簷。凡伞柄俱用竹、加红油、间缠以籐。惟曲柄伞、硃红漆攒竹為之
红方伞四把。制同紫方伞
红曲柄绣伞四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贴金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冒以红罗、绣綵云、垂三簷、上簷云龙、下二簷瑞草文。当曲柄处、用铁心。贴金龙头承伞
红直柄华盖绣伞四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七寸五分。柄、及贴金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冒以红罗、垂三簷、皆绣云花文
黄直柄绣伞四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贴金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冒以红罗、绣綵云文。垂三簷、云龙文
红直柄绣伞四把。冒以红罗、绣綵云文。垂三簷、瑞草文。餘同黄直柄绣伞
黄曲柄绣伞二把。抹金银铃全。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一寸五分。柄、及贴金胡芦头、共长一丈二尺一寸九分。冒以黄罗、绣綵云文。垂三簷。云龙文。当曲柄处、用铁心、贴金龙头承伞
青销金伞三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一寸五分。柄、及贴金葫芦头、共长一丈二尺一寸九分。冒以青罗、销金云文。垂三簷、云龙香草文
红销金伞三把。冒以红罗、垂三簷。餘同青销金伞
黄销金伞三把。冒以黄罗、垂三簷。餘同青销金伞
白销金伞三把。冒以白罗、垂三簷。餘同青销金伞
黑销金伞三把。冒以黑罗、垂三簷。餘同青销金伞
黄油绢销金雨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七尺八寸。柄、及贴金葫芦、共长九尺二寸九分。面销金宝珠龙文。边如意龙文
红绣花扇十二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圆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用大红罗。面、绣四季花。背、销金龙团花文。柄用攒竹加硃漆
红绣雉方扇十二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连黑漆板、高三尺五寸二分。板、高五寸。扇、下阔一尺四寸五分。中阔二尺六寸五分。大红罗面、绣鸞凤花文。青罗背、销金宝珠花。面、风衣、白罗、绣雉尾边。背、风衣、青素罗。板、戧金云文。扇柄、用攒竹、加黑漆
红单龙扇一十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圆径三尺三寸九分。面背、皆大红罗。面、绣单龙云文。背、销金龙团花文黄单龙扇一十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圆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皆黄罗。面、绣单云龙文。背、销金龙团花文
红双龙扇二十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圆径三尺三寸九分。面背、皆大红罗。面、绣双龙云文。背、销金龙团花文
黄双龙扇二十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圆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皆黄罗。面、绣双龙云文。背、销金龙团花文
红素扇二十把。扇及柄、共高九尺六寸。内扇、圆径三尺四寸。面背皆红罗
黄素扇二十把。扇及柄、共高九尺六寸。内扇、圆径三尺四寸。面背皆黄罗
黄罗销金九龙伞一把。与前黄销金伞制同
寿扇二把。与前黄罗双龙扇制同
黄罗曲柄绣九龙伞一把。与前黄曲柄伞制同 【常朝用】
鸣鞭四条。以黄丝為鞭。梢渍以蜡。柄用龙头、木质、贴金為饰
金马杌一箇。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鈒盘龙云文
金交椅一把。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椅中鈒花升龙云文。穿以黄丝匾絛、四垂黄丝(巾分)錔、黄织金紵丝褡襠
金脚踏一箇。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鈒方胜花文。黄织金紵丝踏褥
金水盆一箇。黄金為盆、中、鈒、盘龙云文。边、鈒香草文。西洋布手巾一条
金水罐一箇。黄金為之、有盖有提、小口巨腹、纯素质、不加饰
金香炉一箇。黄金為之、有盖有繫、两耳、三足、炉鈒云龙文。以硃漆竿举之、竿首、抹金铜龙头、其下龙尾
金香盒一箇。黄金為之、盖、鈒龙文。边、鈒香草文
金唾盂一箇。黄金為之、形圆如缶、盖仅掩口、下有盘鈒龙文 【洪武间停造】
金唾壶一箇。黄金為之、小口、巨腹、有盖、鈒龙文 【洪武间停造】
拂子四把。以红丝拂為心、上以素氂牛尾笼之。抹金铜龙首。硃漆木柄、戧金云龙花文。垂黄丝(巾分)錔。今拂用马尾。心、用红缨
红纱灯笼六对。红油竹灯骨、铜烛盘、外以红纱蒙之。硃漆竿、竿首、贴金龙头。其下龙尾。竿头、带黄熟铜鉤、垂玊色纱罩之
红油纸灯笼三对。红油竹骨、下有烛盘木座、以竹丝编為笼、加红油纸、竿同红纱灯
(耽去耳改鱼)灯三对。制同红纸灯。但用(耽去耳改鱼)為之、铁為灯骨
仗马六匹。红鞦轡、上施鞍韉、頷下、垂绿盖红缨、饰瓷珠络
镀金铜玲瓏香炉一箇。制同金香炉
宝匣一座。木质、硃红漆。匣盖顶、并四面、戧金云龙文。座戧金仰覆、莲花、并香草文
硃红漆马杌子四箇
鞍笼二。皮质、硃红油饰、描金升降龙文。边描香草、上施抹金铜盖、顶饰红缨。又平顶鞍笼一、制同。惟无铜盖红缨
黄帐房一座。用黄木绵布、帐并幃幕、上施兽吻、硃红漆柱、并杖竿、竿首、綵粧蹲狮、顶用毡
大輅一乘。高一丈三尺九寸五分。阔八尺二寸五分輅上平盘、前后车櫺、并鴈翅、及四垂如意文珠板。其下辕二条。皆硃红漆、各长二丈二尺九寸五分。镀金铜龙头、龙尾、龙鳞、叶片装钉前施硃红油象搭攀皮一条。平盘下、方箱四面、硃红漆匡、各十有二隔、内饰绿地描金、绘兽六、麟、狮、犀、象、天马、天鹿。禽六、鸞、凤、孔雀、朱雀、雉、鹤。盘左右下有护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每轮辐十有八条。周围輞全、皆硃红漆、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轮内车心各一、用抹金铜鈒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漆贴金、减铁龙头插拴一箇、以抹金铜鈒龙顶管心装钉。轴中缠黄绒驾辕等索。面至地、四尺一寸五分
輅亭、高六尺七寸九分。四柱、长五尺八寸四分。槛座、高九寸五分。皆硃红漆。前二柱、戧金、柱首、宝相花。中、云龙文。下、龟文锦。门、高五尺一寸九分。阔二尺四寸九分。左右门、各阔二尺二寸五分。其上四周、粧雕木沉香色、描金香草板十二片。前并左右、各硃红漆隔二扇、明栨全、以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隔编黄线絛穿、后硃红漆屏风上、雕沉香色描金云龙五。上硃红漆板、戧金云龙一。屏后、俱沉香色地。上四隔雕描金云龙四。其次、云板如其数。下三隔、雕描金云龙三、其次云板亦如之。俱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亭内、编黄线絛穿、硃红漆匡、软座、黄绒坠座大索四条。座下、莲花坠石、软座上施花毯。大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其上靠背、雕以沉香色描金云龙一。下、雕云板一片。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綺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綺幃幔 【或用黄线罗】 亭外、用青綺缘边、硃红帘一十扇。各用拽帘黄线圆絛二条。黄铜圈全輅顶并圆盘、高三尺一分。又镀金铜蹲龙顶、带仰覆莲座、高一尺二寸九分。垂攀顶黄线圆絛四条。盘高一寸九分。上以硃红漆、其下外四面、沉香色地、描金云。内四角青地、绘五彩云。以青饰輅盖。亭内周围、贴金斗拱承硃红漆匡、宝盖、斗以八顶、冒以黄綺、谓之黄屋。顶心并周围、绣五彩云龙九
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边耀叶板八十一片。内绿地、雕木贴金云龙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八十一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黄綺沥水三层、每层八十一摺、间绣五彩云龙文。四角、垂青綺络带四条、各绣五彩云升龙三。圆盘四角、连輅坐板用攀顶黄线圆絛四条、并贴金木鱼
輅亭前、有左右转角阑干二扇。后、一字带左右转角阑干一扇。皆硃红漆、内嵌雕木贴金龙、间以五彩云。三扇、计一十二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及线金五彩粧莲花抱柱、阑干内四周、布花毯
太常旗二面。在輅亭后左右、用黄线罗夹為旗。每面十有二斿。每斿内外、绣升龙一。硃红漆攒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绣日月北斗、竿首、用镀金铜龙头。右竿旗、腰绣黻字、竿首、用镀金铜戟。每竿、缀抹金铜铃二。垂红缨十有二。缨上、施抹金铜宝盖。下垂青线(巾分)錔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二。硃红漆、其上黄绒匾絛、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铁搭鉤全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雨衣、并青毡衣、各一座
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拓□一件
抹金铜宝瓶、并象鞍、鞦、轡、毡笼、各二副
玊輅一乘。高一丈三尺九寸五分。阔八尺二寸五分
輅上平盘、前后车櫺、并鴈翅、及四垂如意滴珠板。其下辕二条。皆硃红漆、各长二丈二尺九寸五分。镀金铜龙头、龙尾、龙鳞叶片装钉。前施硃红油象搭攀皮一条。平盘左右下护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每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輞全、各以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轮内车心各一、用抹金铜鈒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漆贴金减铁龙头插拴一箇。以抹金铜鈒龙顶管心装钉。轴中、缠黄绒驾辕等索。面至地、四尺一寸五分
輅亭、高六尺七寸九分。硃红漆、四柱、各长五尺八寸四分。前二柱、有搏换、贴金升龙槛。座高九寸五分。门、高五尺一寸九分。阔二尺四寸九分。左右门、阔一尺二寸五分。其上四周、粧雕木沉香色描金香草板十二片。前并左右、各硃红漆隔二扇、明栨全。俱以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隔编黄线絛穿、后硃红漆屏风、上雕沉香色、描金云龙五。屏后下三隔、雕木沉香色、描金云龙三、下雕云板、如其数、俱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亭内、编黄线絛穿、硃红漆匡。软座、黄绒垂座大索四条。座下、莲花坠石。软座上施花毯、大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其上靠背、雕以沉香色、描金云龙一。下、雕云板一片。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綺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綺幃幔。 【或用黄线罗】 亭外、青綺缘边、硃红帘一十扇。各用拽帘黄线圆絛二条。黄铜圈全輅顶、并圆盘、高三尺一分。又镀金铜蹲龙顶、带仰覆莲座、高一尺二寸九分。乘攀顶黄线圆絛四条。盘一寸九分。上以硃红漆。其下外四面、沉香色地描金云。内四角、青地、绘五彩云。以青饰輅盖。亭内周围、贴金斗拱承硃红漆匡、宝盖、斗以八顶、冒以黄綺、谓之黄屋。顶心、并周围、绣五彩云龙九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边耀叶板、八十一片。内青地、雕木、饰玊色云龙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八十一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黄綺沥水三层、每层八十一摺、间绣五彩云龙文。四角、垂青綺络带四条、各绣五彩云升龙二。圆盘、四角、连輅座板、用黄线攀絛四条。并贴金木鱼
輅亭前、有左右转角阑干二扇。后、一字带左右转角阑干一扇。皆硃红漆、内嵌雕木贴金龙间以五彩云。三扇、计一十二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及线金五彩粧莲花抱柱。阑干内、四周、布花毯
太常旗二面。在輅亭后左右、用黄线罗夹為旗。每面、十有二斿。每斿、内外绣升龙一。硃红漆攒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绣日月北斗、竿首、用镀金铜龙头。右竿旗腰、绣黻字、竿首、用镀金铜戟。每竿、缀抹金铜铃二。垂红缨十有二。缨上、施抹金铜宝盖。下垂青线(巾分)錔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二。硃红漆、其上黄绒匾絛、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铁搭鉤全
黄罗幰衣即遮尘、油绢雨衣、并青毡衣、各一座
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拓□一件
抹金铜宝瓶、并象鞍、鞦、轡、毡笼、各二副
大马輦一乘。高一丈二尺五寸九分。阔八尺九寸五分
輦上平盘板、前后车櫺、并鴈翅、及四垂如意滴珠板。其下辕三条。皆硃红漆、各长二丈五寸九分。用镀金铜龙头、龙尾、龙鳞叶片装钉。前施硃红油马搭攀皮一条。平盘左右下、护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每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輞全、各以抹鈒花铜叶片装钉。轮内车心各一、用抹金铜鈒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漆贴金、减铁龙头插拴一箇、以抹金铜鈒龙顶管心装钉。轴中缠黄绒驾辕等索。面至地、三尺四寸五分
輦亭、高六尺四寸九分。硃红漆。四柱、各长五尺五寸四分。槛座、高九寸五分。其上四周、硃红漆絛环板门、高五尺九分。阔二尺四寸五分。左右门、阔二尺二寸五分。前并左右、各隔二扇。后隔三扇明栨全。皆硃红漆、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隔心、编黄线絛穿。亭内、编黄线絛穿、硃红漆匡。软座、黄绒坠座大索四条。座下莲花坠石。软座上施红毯、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其上靠背、雕沉香色描金云龙一。下雕云板一片。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綺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綺幃幔。 【或用黄线罗】 亭外、用青綺缘边、硃红帘一十二扇。各用拽帘圆絛二条。黄铜圈全
輦顶、并圆盘、高二尺六寸五分。又镀金铜蹲龙顶、带仰覆莲座、高一尺二寸九分。垂攀顶黄线圆絛四条。盘上下、俱硃红漆、以青饰輦盖。内宝盖、硃红漆木匡、斗以八顶、冒以黄綺、谓之黄屋。顶心、并周围、绣五彩云龙九
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边耀叶板、计八十一片、内饰绿地、雕木贴金云龙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八十一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黄綺沥水三层、每层八十一摺、间绣五彩云龙文。四角、垂青綺络带四条。各绣五彩云升龙三。圆盘四角、连輦座板、用攀顶黄线圆絛四条。并贴金木鱼
輦亭前、一字阑干一扇。后、一字带转角阑干一扇。左右阑干二扇。内嵌絛环板、皆硃红漆、四扇、计一十四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用线金五彩粧莲花抱柱。前阑干内、布红毯一
太常旗二面。在輦亭后左右、用黄线罗夹為旗。每面、十有二斿。每斿、内外绣升龙一、硃红漆攒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绣日月北斗、竿首、用镀金铜龙头。右竿旗、腰绣黻字、竿首、用镀金铜戟每竿、缀抹金铜铃二。垂红缨十有二。缨上、施抹金铜宝盖、下、垂青线(巾分)錔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三。硃红漆、其上黄线匾絛、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铁搭鉤全
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雨衣、并青毡衣、各一座
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拓□一件
马鞍、韉、鞦、轡、铃、缨、全
小马輦一乘。高一丈一尺五寸九分。阔七尺九寸五分
輦上平盘、前后车櫺、并鴈翅、及四垂板。其下辕二条。皆硃红漆。辕各长一丈九尺五分。用镀金铜龙头、龙尾、龙鳞叶片装钉。前施硃红油马搭攀皮一条。平盘左右下、护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每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輞全。各以抹金鈒花铜叶片装钉。轮内车心各一、用抹金铜鈒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漆贴金减铁龙头插拴一箇。以抹金铜鈒龙顶管心装钉。轴中缠黄绒驾辕等索。面至地、三尺四寸五分
輦亭、高五尺五寸九分。硃红漆、四柱、各长五尺四寸五分。槛高一寸四分。其上四围、硃红漆絛环板、门、高五尺。阔二尺二寸五分。左右门、阔二尺一寸九分。前并左右、各硃红漆隔二扇。明栨全。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隔心、编黄线絛穿。后硃红漆屏风壁板。周围、俱用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亭底、硃红漆板、上施红花毯、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其上□背雕以沉香色描金云龙一。下雕云板一片。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綺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綺幃幔。 【或用黄线罗】
亭外、用青綺缘边、硃红帘四扇。各用拽帘、黄线圆絛二条、黄铜圈全
輦顶、并圆盘、高二尺五寸五分。又镀金铜宝珠顶、带仰覆莲座、高一尺二寸九分。垂攀顶黄线圆絛四条。盘上下皆硃红漆、以青饰。輦盖内宝盖、硃红漆匡、斗以八顶、冒以黄綺、谓之黄屋。顶心、并周围、绣五彩云龙九。圆盘下、用黄綺幃幔四扇 【或用黄线罗】
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边耀叶板、计八十一片。内饰绿地、贴金云龙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八十一片。盘上周围、黄铜钉装、上施黄綺沥水三层。每层、八十一摺、间绣五彩云龙。四角、垂青綺络带四条、绣五升云龙二。圆盘四角连輦座板、用攀顶黄线圆絛四条、并贴金木鱼
輦亭前、一字阑干一扇。后一字带转角阑干一扇。左右阑干二扇。内嵌絛环板、皆硃红漆。
四扇计一十四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用线金五彩粧莲花抱柱。前阑干内、布花毯太常旗二面。在輦亭后左右、用黄线罗夹為旗。每面十有二斿。每斿内外、绣升龙一。硃红漆攒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绣日月北斗。竿首、用镀金铜龙头。右竿旗、腰、绣黻字。竿首、用镀金铜戟。各竿、缀抹金铜铃二、并红缨十有二。缨上、各施抹金铜宝盖。下垂青线(巾分)錔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二。硃红漆、其上黄绒匾絛、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铁搭鉤全
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雨衣、并青毡衣、各一座
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拓□一件
鞍、韉、鞦、轡、铃、缨、全
步輦一乘。高一丈二尺二寸五分。座高三尺二寸五分。方阔八尺二寸五分
輦座、用硃红漆、其下四面、雕木五彩云浑贴金龙板十二片。间以浑贴金仰覆莲座、其下雕木线金五彩云板二十片。座下、硃红漆辕四条。中二条、各长三丈五尺九寸。左右二条、各长二丈九尺五寸九分。每辕、以镀金铜龙头、龙尾、装钉
輦亭、高六尺三寸九分。四柱、各长六尺二寸五分。槛、高一寸四分。皆硃红漆。其上四围、雕木沉香色描金香草板十二片。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门、高五尺七寸九分。阔二尺四寸五分。左右二门、阔二尺三寸五分。前并左右、各硃红漆十字隔二扇。雕饰沉香色描金云龙板八片。其下云板如其数。后硃红漆屏风上、雕沉香色描金云龙五。屏后雕沉香色描金云龙板三片。又云板如其数、俱用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亭内、施红花毯、大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其上靠背、雕以沉香色描金云龙一。下雕云板一片。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綺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綺幃幔。 【或用黄线罗】
亭外、用青綺缘边硃红帘一十扇、各用拽帘黄线圆絛二条、黄铜圈全
輦顶、并圆盘、高二尺六寸一分。又镀金铜蹲龙顶带仰覆莲座、高一尺二寸九分。垂攀顶黄线圆絛四条。盘上下、硃红漆、以青饰。輦盖内、硃红漆匡、斗以八顶、冒以黄綺、谓之黄屋。顶心、并周围、绣五彩云龙九
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边耀叶板八十一片。内饰以绿地、贴金云龙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八十一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黄綺沥水三层。每层、八十一摺、间绣五彩云龙文。四角、垂青素綺络带四条、各绣五彩云升龙二。圆盘四角、连輦座板、用攀顶黄线圆絛四条、并贴金木鱼
輦亭前、有硃红漆左右转角阑干二扇。后、一字带左右转角阑干一扇。各嵌雕木贴金龙、间以五彩云。三扇计一十二柱。柱首、各雕木贴金蹲龙一。用线金五彩粧莲花抱柱、阑干内四周、布红花毯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
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拓□一件
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雨衣、并毡衣、各一座
大凉步輦一乘。高一丈二尺五寸九分
輦座、硃红漆。座板并四面、硃红漆匡、粧青地雕木五彩云粧板二十片。间以贴金仰覆莲座、其下、硃红漆如意絛环板如其数、座下、硃红漆辕六条、中二条、各长四丈三尺五寸九分。左右二条、各长四丈九分。左右二边二条、各长三丈六尺五寸九分。前后俱饰以雕木漆、贴金龙头、龙尾。座、高三尺二寸五分。方阔一丈二尺五寸九分
輦亭、高六尺五寸九分。阔八尺五寸九分。四柱、以硃红漆。门、高五尺八寸九分。阔二尺五寸九分。左右二门、阔同。其上四周、沉香色描金香草板十二片。前并左右、各有隔二扇。后隔三扇、明栨全。皆硃红漆、通编黄线絛穿。輦板上施垫毡、加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坐下四面、雕木沉香色、描金宝相花。其上靠背、雕沉香色、描金云龙一。下雕云板一片、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綺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綺幃幔、 【或用黄线罗】 内设硃红漆卓二隻。硃红漆阑干香卓一座。阑干四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铜金铜龙盖香炉一、并香匙箸、瓶。内设大红锦墩一对。亭外青綺缘边、硃红帘三扇。各用拽帘黄线圆絛二条、黄铜圈全
輦顶、高二尺七寸五分。又镀金铜宝珠顶、带仰覆莲座、高一尺三寸二分。垂攀顶黄线圆絛四条。顶用硃红漆、上冒红毡。四垂、以黄毡為如意云、黄毡缘条。周围施黄綺沥水三层。每层、一百三十二摺。间绣五彩云龙文。或用大红罗冒顶、用黄罗為如意云缘条、沥水、亦用黄罗。顶下周围、以红毡為幃、黄毡缘条。四角、镀金铜云四朵。亭内宝盖、绣五龙顶、以硃红漆木匡、冒以黄綺、谓之黄屋。顶心、并四围、绣云龙各一。輦亭四角、至輦座、用攀顶黄线圆絛四条、并贴金木鱼
輦亭前左右、硃红漆转角阑干二扇、后一字带转角阑干一扇、皆雕木浑贴金龙、间以五彩粧云板。三扇计一十二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用线金五彩粧莲花抱柱。阑干内四周、布席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拓□一件
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雨衣、并毡衣、各一座
红板轿一乘。高六尺九寸五分。轿顶、高一尺六寸五分、外红漆。近顶、装圆匡蜊壳窗在上、镀金铜火燄宝珠、带仰覆莲座、高六寸九分。四角、镀金铜云朵。轿扛二条、前后以镀金铜龙头龙尾装钉。黄绒坠角索全。四围硃红漆板。左右门二扇、高四尺五寸九分。用镀金铜钉铰事件。轿内、硃红漆坐椅一座。福寿板一、并褥。椅内、黄织金綺靠坐褥、四围椅裙全。下铺席、并踏褥。黄绢轿衣、并油绢雨衣各一座。又青毡衣 座。红毡缘条云子全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八十三
营造三上
仪仗二【太乐中和韶乐制度附】
皇后卤簿

红杖一对。硃漆攒竹為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清道旗一对。纯青质、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鎗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鎗头、长一尺七寸。铜束
黄麾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凤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凤头并鉤一尺、衔抹金铜顶。大红罗幡、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内青额、金书黄麾二字。四角红罗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四角、加抹金铜凤头四箇。绒线繫抹金铜佩、一十六箇、铜铃三十六箇。宝盖下、绿罗腰。黄罗三簷、饰销金云凤文。旛用描金鸞凤文、下缀五色板。凡麾、幢、旛、节等挑竿、铜凤头、俱以铁為鉤
絳引旛三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凤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凤头鉤一尺。旛用五色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宝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绿腰紫三簷、销金云凤文、共长一尺九寸。抹金凤头四箇。抹金铜佩一十六箇。其盖上有抹金铜顶、鈒花文。旛下垂五色板、铜佩、间铜铃三十六箇
传教旛二对。与絳引旛制同。惟三簷用绿。垂红罗。旛中有黄额、内青传教二字。四垂绒线繫抹金铜佩四、铜铃三十二
告止旛二对。与传教制同。惟三簷用青。黄额内青告止二字
信旛二对。与传教旛制同。惟三簷用黄额、内青信字
龙头竿五对。硃红攒竹竿、贴金竿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竿头、二尺五分。旛用青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旛下、铜铃五箇。红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紫腰、红三簷、共长一尺九寸。抹金铜凤头五箇。下垂绒线、繫抹金铜佩十箇、铜铃一十五箇。簷用销金云凤文。旛上节描银、下节描金、俱香草文。中节描金孔雀文。其盖五角、上施抹金铜顶、鈒花文
仪鍠氅五对。硃漆攒竹竿、贴金仪鍠、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仪鍠并竿头、长一尺三寸五分。抹金铜顶、垂五色罗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下有铜铃五箇。
戈氅五对。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龙头承戈、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长一尺六寸二分。繫木板、粉面、画升降双鸟、缀五色罗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末缀铜铃五箇
戟氅五对。与戈氅制同。惟贴金木龙头承戟、长一尺七寸五分
吾杖三对。硃漆攒竹杖、贴金两末、长六尺九寸五分
立□三对。硃漆攒竹柄、贴金立□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及龙头、长一尺四寸
卧□三对。与立□制同。但□卧置其首。□及龙头、长一尺二寸五分
仪刀三对。刻木為刀。鞘及靶、贴银為地、贴金凤文為饰、垂红丝(巾分)錔
班剑三对。刻木為剑。其上有靶。下有龙头衔剑。皆贴金為饰、垂红丝(巾分)錔
鐙杖三对。硃漆攒竹杖、贴金木鐙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鐙、并龙头、一尺六寸
金鉞三对。硃漆攒竹柄、贴金木斧形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金鉞、并龙头、长一尺六寸五分
骨朵三对。硃漆攒竹柄、贴金木骨朵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骨朵、并龙头、长一尺六寸
响节六对。贴金攒竹柄、长一丈二寸五分。以铁条长一尺二寸五分、贯铜铁钱十二贯其上。黄罗為衣笼之、长一尺五寸、销金云凤文。节顶、以木為之、贴金饰。钱文曰天下太平
羽葆幢二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凤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凤头鉤长一尺、衔抹金铜索、并圆顶、缀白鸟羽。绿罗盖、簇染红氂牛尾、凡五层、繫而垂之。每层、上施抹金铜顶、绿斜文云盖、下悬铜铃
紫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紫罗。垂紫三簷伞顶四角、抹金铜凤头。凡伞柄、俱用竹、加红油、间缠以籐。惟曲柄伞、硃红漆攒竹為之
红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垂红三簷。伞顶四角、抹金铜凤头
黄销金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黄罗、销金云文。垂黄三簷、销金云凤文
黄绣曲柄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黄罗、绣云文。垂黄三簷、绣云凤文。当曲柄处、用铁心、贴金龙头承伞
红绣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绣云文。垂红三簷、上簷云凤、下二簷瑞草文
红素圆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垂红三簷
红绣雉方扇六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连黑漆板、高三尺五寸二分。板高五寸。扇下阔二尺四寸五分、中阔二尺六寸五分。面用红罗绣鸞凤花文。背用青罗销金团花文。面风衣、白罗绣雉尾。背风衣、用青素罗。板戧金云文。扇柄用攒竹、加黑漆。青方扇同
红绣花圆扇六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圆径三尺三寸五分。面用红罗、绣四季花。背用红罗销金团凤文。风衣俱用红素罗。扇柄用攒竹、加硃漆。红黄素扇柄同
青绣方扇六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扇高二尺九寸五分、阔二尺五寸五分。面背俱用青线罗。边、用孔雀尾。面绣鸞凤花文。背销金团花文
红罗素圆扇六对。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圆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用红罗黄罗素圆扇六对。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内扇圆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用黄罗
拂子二把。以红缨為心、素氂牛尾笼之。黑漆柄垂红丝(巾分)錔。今用马尾為拂、心用红缨
红纱灯笼二对。硃油竹灯骨。下有烛盘。外以红纱蒙之、玊色纱為盖。硃漆竿举之。竿首贴金木凤头、其下凤尾
红油纸灯笼一对。硃油竹灯骨。下有木座。以竹丝為笼、加红油纸。硃漆竿、加贴金木凤头、并尾
(耽去耳改鱼)灯一对。用(耽去耳改鱼)為之。竿同红纸灯。硃油铁灯骨。下有木座
金交椅一把。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中鈒云凤文。穿以黄丝匾絛。四垂黄丝(巾分)錔、黄织金紵丝褡襠
金脚踏一箇。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鈒方胜花文。黄织金紵丝踏褥
金水盆一箇。黄金為之。中鈒云凤文。边鈒香草文。西洋布手巾一条
金水罐一箇。黄金為之。有盖、有提、小口巨腹
金香炉一箇。黄金為之。炉鈒云凤文。以硃红漆竿举之。竿首、抹金铜凤头、其下凤尾
金香盒一箇。黄金為之。盖鈒凤文。边鈒香草文
金唾盂一箇。黄金為之。形圆如缶、盖仅掩口。下有盘、鈒凤文 【洪武间停造】
金唾壶一箇。黄金為之。小口巨腹。有盖、鈒凤文 【洪武间停造】
行障二叶。红素綾為之。沥水绘瑞草。障绘升降鸞凤、并云文
坐障一叶。红素綾為之。顶绘云文。障绘升降鸞凤、并云文
輅一乘。高一丈一尺三寸四分
輅上平盘板、前后车櫺、并鴈翅、四垂如意滴珠板、其下辕三条、皆硃红漆。辕各长一丈九尺六寸。用抹金铜凤头、凤尾、凤翎、叶片装钉。前施硃红马撘攀皮一条。平盘左右下护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每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輞全。各以抹金鈒花铜叶片装钉。轮内车轂各一、用抹金铜鈒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红漆铁插拴一箇、以抹金铜鈒凤顶管心装钉。轴中缠黄绒驾辕等索輅亭、高五尺八寸六分、硃红漆。四柱、各长五尺一寸。槛座、高六寸六分。其上、沉香色描金香草板十二片。门、高四尺五寸六分。阔二尺四寸。左右门、阔二尺二寸。前并左右、各上明下暗沉香色线金菱花隔二扇。下、絛环板、明栨全、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后、硃红漆五山屏风、戧金鸞凤云文。屏上、硃红漆板、戧金云文。中装雕木浑贴金凤一。屏后、硃红漆板、俱用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亭底、硃红漆板、上施红花毯、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靠背、雕木线金五彩粧凤一。上下香草云板各一。硃红漆福寿板一、并褥。椅中、黄织金綺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綺幃幔。 【或用黄线罗】 亭外、用青綺缘边硃红帘十二扇。各用拽帘黄线圆絛二条。黄铜圈全。前二柱、俱戧金。其上宝相花。中鸞凤云文。下龟文锦
輅顶、并圆盘、高二尺八分。抹金铜立凤顶、带仰覆莲座、高九寸六分。垂攀顶黄线圆絛四条。盘上、硃红漆。盘下外四周沉香色、描金云文。其内青地、五彩云文。以青饰輅盖。内宝盖、硃红漆匡、斗以八顶、冒以黄綺。顶心并周围、绣鸞凤九、并五彩云文
天轮三层。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边耀叶板七十二片。内饰青地、雕木五彩云鸞凤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七十二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黄綺、沥水三层、每层八十一摺、间绣鸞凤文。四垂、青綺络带四条、绣鸞凤各一。圆盘四角、连輅座板、用攀顶黄线圆絛四条、并硃漆木鱼
輅亭前后、各有左右转角阑干二扇、内嵌絛环板、皆硃红漆。四扇计一十二柱。各柱首、雕木红莲花一。用线金青绿粧莲花抱柱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三。硃红漆、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铁搭鉤全
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雨衣、并毡衣、各一座
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托□一件
安车一乘。高九尺七寸六分
车上平盘板、前后车櫺、并鴈翅板、下辕二条、皆硃红漆。辕各长一丈六尺七寸六分。用抹金铜凤头、凤尾、凤翎叶片装钉。前施硃红油马搭攀皮一条。平盘左右、垂护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每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輞全。车轂各一。轴首左右、各用红漆铁插拴一箇。轴中缠黄绒驾辕等索
车亭、高四尺四寸。硃红漆。方柱四、长同。其上四围、装五彩花板十二片。门、高三尺七寸六分、阔二尺二寸六分。左右门、阔同。前并左右、各硃红漆上明下暗十字隔二扇。后三山屏风、屏后壁板、俱硃红漆、用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亭底、硃红漆板、上施红花毯、红锦褥。周围、施黄綺幃幔 【或用黄线罗】 亭外、用青綺缘边硃红帘四扇。各用拽帘黄线圆絛二条、黄铜圈全
车盖、用硃红漆。高二尺六分。抹金铜宝珠顶、带莲座、高六寸。四角抹金铜凤头、用攀絛四条。并红漆木鱼。盖下施黄沥水三层、销金鸞凤文。凤头、下垂红(巾分)錔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行马架一。硃红漆。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铁搭鉤全
黄绢幰衣、即遮尘。油绢雨衣、并毡衣、各一座


太皇太后卤簿
皇太后卤簿 【俱同】
乐器制度

大乐制度
麾一。硃红漆木竿、长一丈一尺。饰以贴金铜龙头、铁鉤长一尺七寸。下垂黄綺、麾带、长一丈。两面绘青龙并云文。一升一降、上下有彩绘云板、抹金铜钉铰全
戏竹一对。红漆竹、长六尺。贴金木龙头、长七寸。口衔红竹丝二十四茎、各长四尺五寸。上有綵线(巾分)錔
簫十二管。以紫竹為之、长一尺九寸。六孔、间缠以絃线。裹以锡箔。无底、直吹之
笙十二攒。用紫竹十七管。下施铜簧、参差攒於黑漆木匏中。有觜项。亦黑漆。上垂綵线(巾分)錔
龙笛十二管。以竹為之。两末、牙管束、长一尺七寸五分。一孔在前、其后七孔。贴金木龙头、垂綵线(巾分)錔
头管十二管。以乌木為之。长六寸八分。九孔、前七、后二。两末、以牙管束。以芦為梢
方响四架。每架、用铁方响十六、厚薄不等、应六律、六吕、四清声。以铁条四、裹以黄毡、横寘架内、贯而列之為二层。每层、方响八、承以硃红漆木架。左右二柱、并上下匡、俱戧金花文。架高五尺、阔二尺二寸、上用雕木五彩花板一。其上、雕木贴金龙一、间以五彩。架上、贴金火燄宝珠一。左右两如意云。上施贴金二龙头、口衔红绿(巾分)錔。其下雕饰五彩线金芝草文
??秦八架。每架、用楸木為质、长三尺九寸。中虚。四周乌木边。上施九絃、并柱子丸。面绘金龙、并綵云文。(上□下秦)尾、垂綵线(巾分)錔二、承以硃红漆架。四角、贴金綵色龙头四、各垂綵线(巾分)錔
琵琶八把。用铁力木為质、梓木面板。凤眼二。匙头并项、通长三尺五分、阔一尺二寸五分。匙头并项一、轴子四、扶手山口各一、皆用乌木。四絃。背有乌木桩楸二。上施抹金铜环、并鉤搭、负以绿绒匾絛。匙头上施綵线(巾分)錔一。大小斑竹品十二。乌木拨一、用牙嵌。迎引、面板、施描金盘龙文。朝贺、用素
箜篌八把。用梓木為身。阔五寸。厚六寸。直长四尺八寸并柄上雕龙头。中嵌花板雕盘龙一、俱沉香色描金。附以乌木引条、繫二十絃。下横施引首、并描金沉香色龙头、通长二尺二寸五分。上施乌木轴子二十。中有柱手。用乌木製成竹节。两末、雕龙头描金、长一尺二寸五分。两龙头下、各垂綵线(巾分)錔
杖鼓三十六箇。每箇二面。其下铁圈口二。一面冒以犊皮、径一尺二寸五分。一面冒以山羊皮、径一尺三寸。冒缝、用红皮掩钱。细腰、木匡、广一尺七寸九分。黑漆戧金枝叶宝相花文。以红绒綆一条、联络抹金铜龙头鉤子十六箇。各有衬鉤红皮。硃红生革、描金龙束子八箇。悬以绿绒匾絛。用抹金铜龙头、搭鉤二箇、并鉤圈
鼓衣、以红綺一幅、长三尺五寸、织青龙、并五綵云文。周围、黄绒织香草文
看杖。硃红漆竹片。带雕木贴金龙头。垂红绿结子。打杖、以硃红漆竹片為之
板四串。用铁力木六片。长一尺一寸。上阔一寸九分。下阔二寸五分。联以青丝絛。垂綵线(巾分)錔
大鼓二面。以木為匡、高三尺。冒以革。面径四尺。周围、抹金铜钉。面施粉绘荷叶四。中莲花一。匡、加红油、绘宝相花。贴金铜环鈸四。迎引、红漆木扛、黄绒綆举之。朝会用硃红漆木架、上施狮子四
鼓衣一。用红綺、织綵色云龙边、缨络文。沥水、织瑞草文

中和韶乐制度
麾一。用硃红漆竿、高一丈一尺。饰以抹金铜龙头。铁鉤、一尺七寸。缀红罗织金龙文、并綵云。一面升。一面降。上下有花板。上绘云、下绘山水
柷一、以木為之。状如斛。面方二尺、深一尺七寸。有足。四面、绘山水树木。后面有孔一。椎柄曰止
敔一。以木為之。状如伏虎、背刻二十七齟齬。长二尺五寸。有座。以红漆竹櫟之。其半析為二十四茎、名為籈
搏拊二。其形如鼓。长一尺四寸。冒以革。二面、粉饰、绘彩凤文硃红漆木匡、绘綵云文。铜钉环。贯以黄绒綆
琴十张。用桐木面、梓木底。长三尺六寸六分。黑漆身。临岳、焦尾、以铁力木為之。肩阔六寸。尾阔四寸。七絃、俱带軫。其面有徽十三。底有鴈足、护軫各二。用硃红漆几承之
瑟四张。用梓木為质。长七尺。首广一尺三寸五分。尾广一尺一寸。黑漆边。体、以粉為质、绘云文。首尾、绘以锦文。二十五絃、各有柱、皆朱絃。内一絃黄。寘於红漆架
簫十二管。以竹為之。长一尺八寸。间缠以絃线。有六孔、前五后一
笙十二攒。用紫竹、十七管。下施铜簧、参差攒於黑漆木匏中。有觜项、亦黑漆
笛十二管。以细竹為之。红漆。长一尺五寸。前一孔、次六孔、傍二孔
塤四箇。以土為质、形如秤锤。平底。中虚上锐。孔六、上一、前三后二。黑漆戧金云文
箎四管。用大竹為之。长尺有五寸。间缠铜丝三道。红漆面。吹窍一。六孔、前一、后四、头一、近头又二小孔
排簫四架。每架、高一尺五分、广一尺一寸五分。用竹十六管。其下参差列於硃红漆木匾架。二面俱戧金凤文
编鐘二架。鐘、以铜為之。十六枚。应十二律、四清声。设於硃红漆笋虚、笋横虡上、饰以鳞属、為贴金木龙头二。各垂流苏五、并(巾分)錔。即周之璧翣遗制。鐘虡、则植二柱以设笋、饰以臝属、為二狮子於趺上。笋之上、有业、有崇牙。大板谓之业、刻為山形、若锯齿捷业然。其上大板、绘云文。崇牙、以悬鐘。笋上列植羽、為木雕彩鸞五
编磬二架。磬、以石為之。十六枚。应律如鐘。笋、饰以羽属、為贴金木凤头二。虡、亦饰以羽属、若鹅状二於其趺。餘并如编鐘笋虡制
应鼓二。以木為匡、冒以革。镀金铜钉环、横寘於青绿重斗上。贯以硃红漆柱。下四足饰以嬴属、刻狮子四於其趺。上施四角、黄绵布蒙盖。周围、垂沥水。抹金铜莲花座、其上施彩凤一。四角贴金木龙头。下垂綵线流苏五。各垂红线(巾分)錔、繫以红漆槌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八十四
营造三下
仪仗三
东宫仪仗

令旗一对。青质、红令字。硃漆攒竹竿、长八尺二寸。下有铁(矛赞)
青道二对。硃漆攒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幰弩一张。并箭。青幰盖、以帛為之
刀盾一十对。盾、以木為之。画狮子首。加饰硃漆。刀、金饰、绿靶、绿鞘、红缘、垂青絛并穗
弓箭二十副。弓用竹為体、木托。靶、并梢、黑角。梢末并面、牛筋铺。背四节、缠丝。黑漆面。硃漆背。丝弦。箭、竹為干、木扣、铁箭头、柳叶形。两头俱用牛筋并丝缠之。加硃漆。近扣加鴈翎。櫜二、用黑斜皮為之
白泽旗二面。白一面红质。上下并外边、加黄襴、赤火焰、间綵脚。傍竿处加红腰。中绣白泽飞状、及云文。旗身并黄襴火焰、长六尺六寸、阔二尺九寸。脚长五尺、揭以硃漆攒竹竿。竿首、木鎗头、贴金饰、共长一丈三尺六寸九分。内鎗头、长一尺三寸五分。饰以红缨。(矛赞)用铁。一面青质。制同
青旗二面。纯青质、旗身并火焰、长六尺六寸、阔二尺九寸。脚长五尺、揭以硃漆攒竹竿。竿首木鎗头、贴金饰、共长一丈一尺九寸九分。内鎗头、长一尺三寸五分。饰以红缨。(矛赞)用铁
红旗二面、
黄旗二面、
白旗二面、
黑旗二面。以上制、俱与青旗同
青素旗二十面。纯青质、上阔八尺、下四尺。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鎗头、共长一丈一尺三寸五分。内鎗头、长一尺三寸五分。上饰以红缨。下有铁(矛赞)
金鼓旗二面。青质、红金鼓二字。连腰、阔一丈二尺五寸、下七尺。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鎗头、共长一丈四尺九寸。内鎗头、长一尺五寸八分。上饰以红缨。下有铁(矛赞)
金龙画角十二枝。木质、黑漆戧金為饰。上节宝相花。中节缠身单龙云文。下节八宝双海马
花匡鼓二十四面。红油木匡。画宝相花。钉鐶鈸皆摆锡。粉涂革面、径一尺七寸。画双狮綵毬悬以红绒匾絛
扛鼓二面。制同花匡鼓。但面阔一尺。画荷并叶
金鉦二面。铜质、竹匡。四傍、用红綆繫鉦於匡。径九寸五分
金二面。以铜為之。径一尺七寸
板二串。每串、板六、各长一尺一寸。上阔一寸九分。下阔二寸五分。联以青絛
笛二管。截竹為之。六窍。长一尺五寸
杖鼓二箇。木匡、细腰。黑漆戧金龙文。两头以革冒之。联以红绒綆。加铜龙头鉤子、以青绒匾絛悬用
小铜角一对。长三尺八寸。加漆贴金
大铜角一对。长三尺五寸七分。加漆贴金
缨头一箇。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鎗头。铁(矛赞)。抹金铜顶、缀染红氂牛尾為圆缨、建於竿、共长一丈一尺四寸九分。内鎗头、长一尺九寸五分
领头四对。硃漆攒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絳引旛一对。硃漆竿、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鎗头鉤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旛下有五色板。四角宝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绿三簷、共长一尺九寸。抹金铜龙头四箇。抹金铜佩一十六箇。铜铃三十六箇。后旛制作、长短同。腰皆用绿色描金香草文。三簷金龙文。凡幢、旛、麾、节、挑竿、铜龙头、俱以铁為鉤。盖上抹金铜顶、鈒花文
传教旛一对。红罗為之。青三簷。佩四。铃三十二。中有黄额、青传教二字。餘与絳引旛制同
告止旛一对。与传教制同。但簷用青。额、青告止二字。盖上抹金铜顶、鈒花文
信旛一对。与传教制同。但簷用黄。额、青信字
羽葆幢三对。硃红攒竹竿、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龙头鉤一尺、衔抹金铜圈悬铜顶、施白羽、绿罗宝盖。下以红丝圆絛、贯红缨、簇圆凡五层。每层、上施抹金铜顶、蓝斜皮宝盖、缀铜铃
仪鍠氅三对。硃漆攒竹竿、贴金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贴金头、长一尺三寸五分。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上抹金铜顶、下缀抹金铜铃五箇
戈氅三对。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龙头承戈、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头、长一尺六寸二分。繫木板、粉面画升降双鸟、缀五色罗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末缀铜铃五箇
□氅三对。与戈氅制同。惟贴金木龙头承□、长一尺七寸五分
吾杖二对。硃漆攒竹杖、长六尺九寸五分。两末贴金
仪刀二对。刻木為刀、贴银饰。鞘、及靶、贴金龙文為饰。垂红丝(巾分)錔
斑剑二对。刻木為剑。其上有靶、靶下為龙头衔剑、皆贴金為饰。垂红丝(巾分)錔
金鉞二对。硃漆攒竹柄、贴金木鉞头、承以贴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木鉞、并龙头、长一尺六寸五分
立□二对。硃漆攒竹柄、贴金木□、立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及龙头、长一尺四寸
卧□二对。与立□制同。但□卧置其首、□及龙头、长一尺二寸五分
骨朵二对。与□制同。但以贴金木骨朵、置其首。骨朵、及龙头、长一尺六寸
鐙杖二对。与骨朵制同。但以贴金木鐙、置其首
殳□一对。硃漆攒竹柄、木為□、承以龙头、置於柄上、贴金為饰、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及龙头、长二尺五分
□十对。硃漆攒竹竿、贴金木□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戟头、长二尺五分
槊十对。硃漆攒竹竿、贴金木槊、共长一丈二尺五分。内木槊、及龙头、长一尺七寸
夹槊一对。与槊制同。但其首為夹槊
麾一把。硃漆攒竹竿、上置铜龙头、贴金饰、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铜龙头、并鉤、长一尺、口衔铜索。铜顶、缀绿罗宝盖、青缘、泥金描香草文。下垂染红氂牛尾三层。每层、各加抹金铜圆顶、绿斜皮云盖。各缀铜铃
幢一把。与麾制同。但用氂牛尾缨五层
节一把。与麾制同。但用氂牛尾缨八层
金节二对。与麾制同。但用氂牛尾缨八层、及黄纱衣笼之。其上绣升龙四、长七尺五寸。阔一尺二寸
响节六对。贴金攒竹柄、长一丈二寸五分。其首以铁条、长一尺二寸五分。贯铜铁钱十二、黄罗销金龙文衣笼之、长一尺五寸。阔八寸。上加贴金木圆顶。下有盘、攀顶线四、钱文曰天下太平
青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柄、及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青罗、垂青三簷。四角、加抹金铜龙头。凡伞顶葫芦、皆木质、贴金。柄、用竹、硃红油、间缠以籐。惟曲柄、硃红漆攒竹為之
红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柄、及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垂红三簷。伞顶四角、加抹金铜龙头
红销金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垂红三簷、销金宝珠龙文。边、香草文
红绣直柄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绣云文、垂红三簷、上簷云龙、下二簷瑞草文
红绣曲柄圆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绣云文、垂红三簷、瑞草文、当曲柄处、用铁心、贴金木龙头承伞
红绣花直柄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绣云文、垂红三簷、宝相花、抹金银铃全
红圆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垂红三簷
青圆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葫芦头、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青罗、垂青三簷
红油绢销金雨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七尺。柄、及葫芦头、共长九尺二寸九分。其面、销金宝珠龙。边、云龙文青绣孔雀圆扇六把。扇及柄、共长一丈一尺二寸。面、背、风衣、俱青素线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绣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龙团花。凡扇柄、皆黑漆攒竹
青绣花圆扇四把。扇及柄、共长一丈一尺二寸。面、背、风衣、俱青素线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绣四季花。背、销金龙团花文
红绣花圆扇四把。扇及柄、共长一丈一尺二寸。面、背、风衣、俱青素线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绣四季花文。背、销金龙团花文
红绣孔雀方扇四把。扇及柄、共长一丈一尺二寸。面、背、风衣、俱红素线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绣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宝珠文
青绣方扇四把。孔雀翎边、长二尺九寸五分。连柄共长一丈一尺二寸。扇中连孔雀翎边、阔二尺二寸五分。面、背、俱青素线罗。边、用孔雀尾。面、绣升降孔雀云文。背、绣金宝珠文
诞马八匹。红轡、青韁、锦韉。韉、以红油皮為之
鞍笼一箇。皮质、红油、描金升降龙文。边、香草文
金马杌一箇。木质、金叶裹、金钉装钉、鈒盘龙文
金交椅一把。木质、金叶褁、金钉装钉。椅中、鈒云龙文。穿以红丝匾絛、四垂红丝(巾分)錔、红织金紵丝褡襠
金脚踏一箇。木质、金叶褁、金钉装钉。鈒方胜文。红织金紵丝踏褥
拂子二把。衔以抹金铜龙首。朱漆柄、戧金龙文。垂红丝(巾分)錔。今拂用马尾。红缨為心
红紵丝拜褥一
金水盆一箇。中、鈒盘云龙文、边、鈒香草文。手巾一条
金水罐一箇。有盖、有提、小口、巨腹
金香炉一箇。两耳、三足、有盖、鈒云龙文、朱漆竿、抹金铜龙头、并尾
金香盒一箇。盖、鈒龙文。边、鈒花文
金唾盂一箇。形圆如(汀去丁改丘)。盖仅掩口、下有盘、鈒龙文 【洪武间停造】
金唾壶一箇。小口、巨腹、有盖、鈒龙文 【洪武间停造】
红纱灯笼三对。朱油竹骨、以红纱蒙之。青纱為盖、下有烛盘。朱漆竿、贴金龙头、并尾
红油纸灯笼三对。朱油竹骨、下有烛盘、木座、以竹丝编為笼、加红油纸。硃漆竿、贴金龙头、并尾
(耽去耳改鱼)灯三对。红油铁骨、以鱼(耽去耳改鱼)為笼。餘同纸灯
仗马二匹。红鞦、红轡、土施韉。頷下垂红缨、饰瓷珠络、鞍全
金輅一乘。高一丈二尺二寸九分。阔八尺九寸輅上平盘板、前后车櫺、并鴈翅、及四垂如意滴珠板、其下辕三条、皆硃红漆。辕、各长一丈九尺五寸、用抹金铜龙头、龙尾、龙鳞叶片装钉、前施硃红油马搭攀皮一条。平盘左右下护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每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輞全。各以抹金鈒花叶片装钉。轮内车心各一。用抹金铜、鈒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漆贴金减铁龙首插拴一箇、以抹金铜鈒龙顶管心装钉。轴中、缠红绒驾辕等索。面至地、三尺二寸五分
輅亭、高六尺四寸五分、硃红漆。四柱、各长五尺五寸。槛座、高九寸五分。其上四周、线金五彩香草板。门、高五尺九分。阔二尺四寸五分。左右门、阔二尺二寸五分。前并左右、各隔二扇、明栨全、皆硃红漆。后、硃红漆五山屏风、青地、上雕木贴金龙五、间以五彩云文。屏后、硃红漆板、皆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隔、编红线絛穿、硃红漆匡。软座。红绒坠座大索四条。座下莲花坠石。软座。上施红毯红绵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纳板一并褥椅中、红织金綺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红罗幃幔。 【或用红綺】 亭外用青綺缘边、硃红帘十二扇、各用拽帘红线圆絛二条、黄铜圈全。坐椅、雕贴金龙彩云。下线金彩云板一。亭内编红线絛穿
輅顶并圆盘、高二尺五寸九分。又镀金龙宝珠顶、带、仰覆莲座高九寸。垂攀顶红线圆絛四条。盘上硃红漆。其下内外、皆青地、绘云文。以青饰輅盖。亭内、周围青斗拱、承以硃红漆匡宝盖。斗以八顶、冒以红綺、顶心、绣云龙一、餘绣五彩云文
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边耀叶板、七十二片。内饰青地、雕木贴金云龙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七十二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红綺沥水三层。每层、七十二摺间绣五彩云龙文。四角、垂青綺络带四条。各绣五彩云升龙二。圆盘四角连平盘板、用攀顶红线圆絛四条。并贴金木鱼
輅亭。前、一字阑干一扇。后、一字带转角阑干一扇。左右阑干二扇、内嵌五彩云板。皆硃红漆。四扇、计一十四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用线金五彩莲花抱柱。阑干四周内、布花毯
红旗二面。在輅亭后左右、用红线罗夹為旗。每面九斿。每斿内外绣升龙一。硃红漆攒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绣日月北斗。竿首、用抹金铜龙头。右竿旗腰、绣黻字。竿首、用抹金铜□。每竿、缀抹金铜铃二、垂红缨九、缨上、施抹金铜宝盖、下垂(巾分)錔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三。硃红漆、其上红绒匾絛、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铁搭鉤全
红绢幰衣、即遮尘。油绢雨衣、并红毡衣、各一座
硃红油合扇梯一副、硃红油托□一件
马鞍、韉、鞦、轡、铃、缨、全
鞍笼二。皮质、硃红油饰、描金升降龙文。边、描香草、上施抹金铜盖、顶、饰红缨
青帐房一座。用青木绵布帐并幃幕、上施兽吻、硃红漆柱并帐竿。竿首、青绿蹲狮、顶、用毡
戏竹一对。红漆、长六尺。贴金木龙头、长七寸。口衔红竹丝二十四茎、长四尺五寸。上有綵线(巾分)錔、以竹為柄
大鼓一面。以木為匡、高一尺七寸。冒以革。面、径二尺五寸。周围、抹金铜钉。面、施粉绘荷叶四、中莲花一。匡、加红油绘宝相花、抹金铜环鈸四、用硃红漆木扛二、红绒綆举之
鼓衣一。用红綺、织綵色云龙、其下边、黄缨络纹。沥水、织瑞草文
板一串。每串用铁力木六片、贯以青丝絛、长阔同前制。并綵线(巾分)錔
杖鼓十二箇。每箇二面、其下铁圈口二、一面、冒以犊皮、径一尺二寸五分。一面、冒以山羊皮、径一尺三寸。冒缝、用红皮掩钱、细腰、木匡、广一尺七寸九分。黑漆戧金枝叶宝相花文。以红绒綆一条、联络抹金铜龙头鉤子十六箇、各有衬鉤红皮。硃红生革、描金龙束子八箇、悬以绿绒匾絛。用抹金铜龙头搭鉤二箇。并鉤圈
鼓衣一。以红綺一幅、长三尺五寸。织青龙文。并五彩云文。周围、黄绒织香草文
看杖。硃红漆竹片。带雕木贴金龙头、垂红绿结子。打杖、以硃红漆竹片為之
龙笛二管。每管、以竹為之。两末、牙管束、长一尺七寸五分。一孔在前、其后十孔、无底、横吹之。贴金木龙头、垂綵线(巾分)錔
笙二攒。每攒、用紫竹十七管。下施铜簧、参差攒干黑漆木匏中。有觜项、亦黑漆。垂綵线(巾分)錔
箜篌二把。每把、用梓木為身、阔五寸。厚六寸。直、长四尺八寸。并柄上雕龙头、中、嵌花板雕盘龙一。俱沉香色描金、附以乌木引条、繫二十絃。下横施引手、并描金沉香色龙头、通长二尺二寸五分。上施乌木轴子二十、中有柱手、用乌木製成竹节。两末、雕龙头描金、长一尺二寸五分。两龙头、各垂綵线(巾分)錔
(上□下秦)二架。每架、用楸木為质。长三尺九寸。中虚、四周乌木边。上施九絃、并柱子九。面绘金龙并彩云文。(上□下秦)尾、垂綵线(巾分)錔二、承以硃红漆架。四角、贴金龙头四、各垂綵线(巾分)錔
琵琶二把。每把、以铁力木為质。梓木面板。凤眼二。匙头并项通长三尺五分、阔一尺二寸五分。匙头并项一。轴子四。扶手、山口、各一。皆用乌木。四絃。背有乌木椿楸二。上施抹金铜环、并鉤搭。负以绿绒匾絛。匙头上、施綵线(巾分)錔一。大小班竹品十二。乌木拨一、用牙嵌
方响二架。每架、用铁方响十六、厚薄不等。应六律、六吕、四清声。以铁条四、裹以黄毡、横置架内、贯而列之為二层。每层、方响八。承以硃红漆木架。左右二柱、并上下匡、俱戧金花文。架高五尺、阔二尺二寸。上用雕木五彩花板一。其上雕木贴金龙一。间以五綵云。架上、贴金火燄宝珠一。左右两如意云。上施贴金二龙头、口衔红绿(巾分)錔。其下、雕饰五彩线金芝草文
头管二管。皆以乌木為之。长六寸八分。九孔、前七、后。两末、以牙管束。以芦為梢。无底、直吹之
簫二管。皆以紫竹為之。长一尺九寸。六孔、间缠以絃线、裹以锡箔。无底、直吹之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八十五
营造四
仪仗四
亲王仪仗

令旗一对。红素綾质。中黄綾為令字、阔二幅。上长六尺九寸、下三尺六寸。硃漆攒竹竿、长八尺二寸。内铁(矛赞)五寸。柄、或以木為之
清道二对。硃漆攒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幰弩一张。并箭、紫幰盖、以帛為之 【洪武间停造】
刀盾一十对。盾、以木為之。画狮头、加饰硃漆。刀、金涂。红靶、绿鞘、红缘、间点魦鱼皮為饰。带、青絛红穗 【洪武间停造】
弓箭二十副。每副、弓一、櫜二。剌绿斜皮条云子、铁钉铰、络于韦带。箭三十枝。以竹為之。上黑翎、下铁鏃 【洪武间停造】
白泽旗一对。红质、黄襴、赤火焰脚。绣白泽形為飞状。旗上四角绣五色云子。竿长一丈三尺六寸九分。内贴金木鎗头一尺三寸五分。上红缨。下铁(矛赞)。柄、或以木為之
金鼓旗一对。红质。黑金鼓二字。阔二幅。硃漆攒竹竿、上贴金木鎗头、下铁(矛赞)、共长一丈四尺九寸。上饰红缨
画角十二枝。木质、黑漆戧金。上宝相花。中单龙缠身云文。下八宝双海马為饰
花匡鼓二十四面。红油木匡、画宝相花。钉环鈸皆摆锡。粉涂革面、画狮子綵毬。径一尺七寸、悬以红绒匾絛
杖鼓二面。黑漆木匡、细腰、戧金花文。粉涂革面、掛以青绒匾絛
金鉦二面。以响铜為之、径九寸。边有小窍。外以红竹匡。络以红绒綆
锣二面。锣口、径一尺三寸
扛鼓二面。红油木匡、画宝相花。粉涂革面、画荷并叶。铁钉环鈸皆摆锡。悬以红绒綆
板一串。铁力木板六、各长一尺一寸。上阔一寸九分。下阔二寸五分。联以青絛
笛二管。以竹為之。长一尺六寸、六孔
小铜角一对。以铜為之。高三尺五寸。加硃漆、描金云龙文
大铜角一对。以铜為之。高三尺四寸八分。硃漆描金升降云龙文
戏竹一对。硃漆竹柄、通长六尺。内贴金木龙头七寸。竹丝二十四茎、长四尺五寸。上垂红绿(巾分)錔
大乐鼓一面。红油木匡、画宝相花。冒以革。传以粉、画荷并叶。匡高一尺六寸。面径二尺。贴金铜钉鈸环。木红绢鼓衣、画盘螭并花文。举以红木扛、红绒匾絛
板一串。制同前。但加红绿(巾分)錔
杖鼓十二面。制同前。但加木红绢鼓衣、画盘螭并花文。及有贴金木鱼、首衔红绿(巾分)錔、名鱼头鞭
笛四管。制如前。贴金木龙头、共长一尺七寸。鹿角管束两末。八孔。龙口衔红绿(巾分)錔
头管四管。以乌木為管、长六寸八分。以牙管束。卷芦為梢。九窍
絳引旛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红罗。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盖上、有抹金铜钉鈒花文。绿二簷、共长一尺九寸。红绿(巾分)錔四。自此至信旛、腰皆用绿色、描金香草。二簷、销金云文。旛下、缀五色板。自此至节、凡竿柄、或以木為之。凡挑竿铜龙头、皆以铁為鉤
传教旛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一尺。旛用红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红罗。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盖上、抹金铜顶鈒花文。青二簷、共长一尺九寸。旛上黄罗牌内、书青传教二字。红绿(巾分)錔四、以罗為之
告止旛一对。制同传教。但红平罗二簷。黄罗牌内、书青告止二字
信旛一对。制同传教。但黄平罗二簷。黄罗牌内、书青信字
仪鍠氅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贴金木仪鍠、并龙头一尺三寸五分。抹金铜氅顶一箇。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铜铃五箇
戈氅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木戈、并龙头一尺六寸二分。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下缀铜铃五箇。氅上、硃漆木板
戟氅一对。制同前。但贴金木戟、并龙头长一尺七寸五分
吾杖一对。攒竹為之。硃漆。长六尺九寸五分、两末贴金
仪刀四对。刻木為刀、鞘及靶、银地贴金為螭虎文。红(巾分)錔
班剑一对。刻木為剑、并靶。靶下有龙头、皆贴金。惟剑贴银。红(巾分)錔
斧一对。硃漆攒竹柄、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斧、并龙头、长一尺六寸五分
立□一对。硃漆攒竹柄、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立□、及龙头、长一尺四寸
卧□一对。硃漆攒竹柄、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卧□、并龙头、长一尺二寸五分
骨朵一对。硃漆攒竹柄、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骨朵、并龙头、长一尺六寸
鐙杖一对。硃漆攒竹柄、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鐙杖、并龙头、长一尺六寸
殳□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木殳、并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长一尺八寸五分
戟十对。硃漆攒竹竿、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贴金木戟、及龙头、长二尺五分
槊十对。硃漆攒竹竿、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木槊、及龙头、长一尺七寸
夹槊一对。制同前。但其首為夹槊
麾一把。硃漆攒竹竿、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挑竿龙头铁鉤一尺。绿盖下、三红缨為三层。每层、各缀抹金铜顶、蓝斜皮云盖、下缀铜铃。其绿盖上、抹金铜顶、鈒花文
幢一把。制同麾。但為五缨五层
节一把。制同麾。但為八缨八层
响节四对。漆贴银攒竹竿、长一丈二寸五分。其首以铁条长一尺二寸五分、贯铜铁钱十二。用红平罗、销金凤文衣笼之、长一尺五寸、阔八寸。上加贴金木圆顶。下木盘。攀顶绒线四。钱文曰天下太平
紫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紫平罗。紫三簷。其顶四角、抹金铜龙头四箇。凡伞柄、俱用红油竹、间缠以籐。惟曲柄、硃漆攒竹為之
红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簷。其顶四角、抹金铜龙头四箇
红销金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销金宝珠团文。红三簷。销金香草。边、宝珠龙文
红绣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簷。顶绣云文。簷绣瑞草文
红曲柄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簷。当曲柄处、用铁心贴金木龙头承伞
红油绢销金雨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六尺四寸。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八尺六寸。面销金宝珠龙文。边销金云龙文
青绣圆扇四把。扇及黑漆竹柄、共长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风衣、俱青平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绣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龙团花文。凡扇柄、俱以攒竹為之
红绣圆扇四把。扇及黑漆竹柄、共长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红平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绣四季花。背销金龙团花文
红绣方扇四把。扇及黑漆竹柄、共长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红平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绣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宝珠团文
诞马八匹。红轡、青韁、锦韉。韉以红油皮為之
鞍笼一箇。皮质、红油、贴金升降龙文。边香草文
马杌一箇。木质、银叶裹。银钉铰。中鈒盘龙文。间抹金
拂子二把。黑漆木柄。用铜环、铜钉铰、繫素犛牛尾。末垂红(巾分)錔。今拂用马尾、红缨為心
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间抹金。银钉铰。中鈒花云龙文、穿以红丝匾絛。四垂红(巾分)錔。红织金紵丝褡襠
脚踏一箇。木质、银叶裹、间抹金。银钉铰。鈒方胜文。红织金紵丝踏褥
水盆一箇。银质、间抹金。宽缘平底、鈒盘龙。边鈒香草文。手巾一条
水罐一箇。银质、间抹金。有盖、有提、小口、巨腹、鈒花文
香炉一箇。银质、浑抹金。两耳、三足、有盖、鈒龙文。硃漆竿、贴金龙头、并尾
香盒一箇。银质、浑抹金。盖、鈒龙文。边、鈒香草文
唾盂一箇。银质、间抹金。形圆如缶。盖仅掩口。盘鈒龙文 【洪武间停造】
唾壶一箇。银质、间抹金。小口、巨腹、有盖、鈒香草文 【洪武间停造】
红紵丝拜褥一
红纱灯笼二对。红油竹骨。下有烛盘。蒙以红纱、玊色纱盖。硃漆竿、贴金龙头、并尾
红油纸灯二对。红油竹骨。下有烛盘、木座。以竹丝编為笼、加红油纸。硃漆竿、贴金龙头、并尾
(耽去耳改鱼)灯一对。红油铁骨。以(耽去耳改鱼)為笼。餘同纸灯
帐房一座。幃幕全、以青绵布為之。绿色螭头。硃漆柱、并帐竿。竿首、各施彩妆蹲狮。顶用毡
象輅一乘。高一丈一尺六寸九分。阔七尺九分。輅上平盘板。前后车櫺、并凤翅板。其下辕三条、皆硃红漆。辕、各长一丈八尺五寸。用抹金铜龙头、龙尾、叶片装钉。前施硃红油马搭攀皮一条。平盘左右下、护泥板、及车轮二。贯轴一。每轮辐、十有八条、皆硃红漆。周围輞全、各以抹金铜叶片装钉。轮内车轂各一、用抹金铜鈒莲花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各用红漆铁插拴一箇、以抹金铜鈒龙顶管心装钉。轴中缠红绒驾辕等索。面至地、三尺五分
輅亭、高五尺二寸九分。硃红漆四柱、其长同槛。高一寸四分。其上周围、硃红漆絛环板门、高四尺五寸九分、阔二尺二寸五分。左右门、阔同前。并左右各硃红漆上明下暗隔二扇。明栨全、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后硃红漆五山屏风。屏后板、俱用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亭底、硃红漆板。上施红花毯、红锦褥、并席。硃红漆坐椅一座、硃红漆纳板一、并褥。椅中红织金綺靠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红罗幃幔。 【或用红綺】 亭外、用青綺缘边硃红帘十二扇。各用拽帘红线圆絛二条。黄铜圈全輅顶、并圆盘、高二尺四寸五分。又抹金铜宝珠顶、带仰覆莲座、高九寸。垂攀顶红线圆絛四条。盘上下、皆硃红漆。以青饰輅盖内。宝盖硃红漆木匡。斗以八顶、冒以红綺。顶心、绣云龙一。餘绣五彩云文
天轮三层。皆硃红漆。上安雕木贴金边耀叶板六十三片。内饰青地雕木五彩云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六十三片。盘下周围、黄铜钉装。上施红綺沥水三层、每层、八十一摺、绣瑞草文。前垂青綺络带二条、各绣升龙二、并五彩云文。圆盘四角、连輅座板、用攀顶红线圆絛四条、并红漆木鱼
輅亭前、一字栏干一扇。后、一字带转角栏干一扇。左右、栏干各一扇。内嵌絛环板、皆硃红漆。四扇计一十四柱。各柱首、雕木红莲花一。用线金青绿妆莲花抱柱。前栏干櫺板上、布花毯
红旗二面。在輅亭后左右。用红线罗夹為旗。每面六斿。每斿内外绣升龙一。红漆攒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绣日月北斗。竿首用抹金铜龙头。右竿旗腰、绣黻字。竿首用抹金铜戟。各竿、缀抹金铜铃二。垂红缨五。缨上各施抹金铜花盖、下垂(巾分)錔
踏梯一。硃红漆。以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
行马架三。硃红漆。其上红绒匾絛。用抹金铜叶片装钉。铁搭鉤全
红绢幰衣即遮尘、油绢雨衣、并毡衣、各一座

世子仪仗同
郡王仪仗

令旗一对。红质、黄令字。硃漆攒竹竿、通长八尺二寸。下有铁(矛赞)。柄、或以木為之
清道一对。硃漆攒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幰弩一张、并箭。紫幰盖、以帛為之 【自此至弓箭、洪武间俱停造】
刀盾八对。盾、以木為之。画狮子首、饰以硃漆。刀、金涂、红靶、绿鞘、红缘、间点魦鱼皮為饰。带青絛红穗
弓箭十八副。每副弓一、櫜二。黑质、红缘、剌绿斜皮云子。铁钉铰、络干韦带。箭三十枝、以竹為之。上用翎。下铁鏃
金鼓旗一对。红质、黑金鼓二字、阔二幅。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鎗头、共长一丈四尺九寸。末有铁(矛赞)。上饰红缨
画角十枝。木质、黑漆戧金文。上宝相花。中单龙缠身云文。下八宝双海马為饰
花匡鼓二十面。木质、红油匡、画宝相花。钉鈸环皆摆锡。粉涂革面、画狮子綵毬、径一尺七寸。掛以红绒匾絛
扛鼓一面。红油木匡、画宝相花。粉涂革面、画荷并叶。铁钉环鈸皆摆锡。悬以红绒綆
金鉦一面。以响铜為之。径九寸。边有小窍。外以红竹匡、络以红绒綆
锣二面。锣口、径一尺三寸
板一串。铁力木板六、各长一尺一寸。上阔一寸九分、下阔二寸五分、联以青絛
笛二管。以竹為之。长一尺六寸、六孔
戏竹一对。硃漆竹柄、共长六尺。内贴金木龙头七寸。竹丝二十四茎、长四尺五寸。上垂红绿(巾分)錔
大乐鼓一面。红油木匡、画宝相花。粉涂革面、径二尺、画荷并叶。匡高一尺六寸。钉鈸环皆铜抹金、木红绢鼓衣、画盘螭并花文。举以红木扛、红绒絛
板一串。制同前。但加红绿(巾分)錔
杖鼓八面。黑漆木匡、细腰、戧金花文。粉涂革面。联以红綆。掛以青絛。木红绢鼓衣、画盘螭并花文。及有贴金木鱼、首衔红绿(巾分)錔、名鱼头鞭
笛四管。贴金木龙头、共长一尺七寸。鹿角管束两末。八孔。龙口衔红绿(巾分)錔
头管四管。以乌木為管、长六寸八分。以牙管束。卷芦為梢。九窍
絳引旛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两耳。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尾用红罗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盖、鈒龙有抹金铜顶鈒花文。绿二簷、共长一寸。红绿(巾分)錔四。自此至信旛、腰皆用绿色、描金香草文。二簷、销金云文。旛下缀五色板。自此至节、凡竿柄、或以木為之。挑竿铜龙头、皆以铁為鉤
传教旛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龙头一尺。旛用红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红罗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绿腰、描金香草文。红二簷、共长一尺九寸、销金云文。旛上黄罗牌内、书青传教二字。四垂红绿(巾分)錔。旛下缀五色板
告止旛一对。制同传教。但青平罗二簷。黄罗牌内、书青告止二字。凡旛(巾分)錔、以罗為之盖上铜顶鈒花文
信旛一对。制同传教。但黄平罗二簷。黄罗牌内、书青信字
吾杖一对。硃漆攒竹為之。两末贴金、长六尺九寸五分
仪刀一对。刻木為刀、鞘并靶、银地贴金為螭虎文。红(巾分)錔
立□一对。硃漆攒竹柄、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质□头、及龙头、长一尺四寸
骨朵一对。硃漆攒竹柄、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骨朵、及龙头、长一尺六寸
斧一对。硃漆攒竹柄、长六尺九寸。内贴金木斧长一尺六寸五分
戟八对。硃漆攒竹竿、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贴金木戟、及龙头、长二尺五分
槊八对。硃漆攒竹竿、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木槊、及龙头、长一尺七寸
麾一把。硃漆攒竹竿、贴金铜龙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龙头铁鉤一尺。绿盖下三红缨為三层。每层、各缀抹金铜顶。蓝斜皮云盖、下缀铜铃。其绿盖上、抹金铜顶鈒花文
幢一把。制同麾。但為五缨五层
节一把。制同麾。但為八缨八层
响节三对。硃漆贴银攒竹竿、长一丈二寸五分。其首以铁条贯铜铁钱十二、长一尺二寸五分。用红平罗、销金凤文衣笼之、长一尺五寸、阔八寸。上加贴金木圆顶。下木盘。攀顶线四。钱文曰天下太平
红销金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簷、销金香草。边、云文。凡伞柄、俱用红油竹、间缠以籐。惟曲柄、硃漆攒竹為之
红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画云文。红三簷、画瑞草文
红曲柄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一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簷。当曲柄处、用铁心贴金木龙头承伞
红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径四尺。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簷。其顶四角、抹金铜龙头四箇
青圆扇四把。扇及黑漆攒竹柄、共长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风衣、俱青平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画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龙团花文
红圆扇四把。扇及黑漆攒竹柄、共长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红平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画四季花。背销金龙团花文
诞马四匹。红轡、青韁、红油皮韉
鞍笼一箇。皮质、红油贴金升降龙文。并边、香草文
马杌一箇。木质、银裹、间抹金。银钉铰。中鈒盘龙文
拂子二把。黑漆木柄、铜环钉铰、繫素犛牛尾。垂红(巾分)錔。今拂用马尾、红缨為心
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间抹金。银钉铰。中鈒花云龙文、穿以红匾絛。四垂红(巾分)錔。红织金紵丝褡襠
脚踏一箇。木质、银叶裹、间抹金。银钉铰。鈒方胜文。红织金紵丝踏褥
水盆一箇。银质、间抹金。宽缘平底、鈒盘龙。边鈒香草文。手巾一条
水罐一箇。银质、间抹金。有盖、有提、小口、巨腹、鈒花文
香炉一箇。银质、浑抹金。两耳、三足、有盖、鈒龙文。硃漆竿、贴金龙头、并尾
香盒一箇。银质、浑贴金。盖、鈒龙文。边、鈒香草文。
红紵丝拜褥一
红纱灯笼二对。红油竹骨。下有烛盘。蒙以红纱、玊色纱盖。硃漆竿、贴金龙头、并尾
(耽去耳改鱼)灯一对。红油铁骨。下有烛盘木座。以(耽去耳改鱼)笼之。竿、同纱灯
帐房一座。以青绵布為之。绿色螭头、硃漆柱、并帐竿。竿首、各施彩妆蹲狮。顶用毡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八十六
营造四下
仪仗五
皇妃仪仗

红杖一对。硃漆攒竹為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清道旗一对。纯青质。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鎗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鎗头长一尺七寸、铜束
絳引旛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凤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凤头并铁鉤、长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宝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绿腰青二簷。宝盖、四角凤头、垂抹金铜佩一十六箇、铜铃三十六箇。簷用销金云花文。其盖上、有抹金铜顶、鈒花文。旛下缀五色板。凡挑竿铜凤头以铁為鉤
戈氅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木戈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戈头长一尺六寸二分。粉板画□鸟、缀五色罗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旛末缀抹金铜铃五箇
戟氅一对。与戈氅制同。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木戟龙头、长一尺七寸五分
仪鍠氅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仪鍠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仪鍠头、长一尺三寸五分。繫抹金铜顶一箇、垂五色平罗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铜铃五箇杖一对。硃漆攒竹杖、两末贴金、长六尺九寸五分
仪刀一对。刻木為刀、鞘及靶。贴银為地、贴金凤文為饰。垂红(巾分)錔
班剑一对。刻木為剑、贴以银。其上有靶。靶下有龙头衔剑、贴金為饰。垂红(巾分)錔
立□一对。硃漆攒竹柄、贴金木□、立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龙头及□、长一尺四寸
卧□一对。与立□制同。但□卧置其首。共长六尺九寸。龙头及□、长一尺二寸五分
鐙杖一对。硃漆攒竹杖、贴金木鐙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鐙并龙头、长一尺六寸
骨朵一对。硃漆攒竹柄、贴金木骨朵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骨朵并龙头、长一尺六寸
金鉞一对。硃漆攒竹柄、贴金木斧形置其上、承以贴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金鉞并龙头、长一尺六寸五分
响节二对。贴金柄、长一丈二寸五分。以铁条贯铜铁钱十二置其首、长一尺二寸五分。红罗衣笼之、销金凤文、长一尺五寸。节顶木质、贴金饰。钱文曰天下太平。下有盘、攀顶线四条
青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青罗。垂青三簷。伞顶四角、加抹金铜凤头。凡伞柄、俱用竹、加红油、间缠以籐
红绣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绣云文。垂红三簷、绣云凤文
红绣方扇四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扇圆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红素罗。面绣鸞凤花文。背销金团花。凡柄、俱用攒竹、加黑漆
红花圆扇四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扇圆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红素罗。面绣四季花。背销金团凤文
青绣圆扇四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扇圆径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青素罗。面绣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团凤文
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间抹金。中鈒云凤文。四垂红丝(巾分)錔。红织金紵丝褡襠
脚踏一箇。木质、银叶裹、间抹金。中鈒方胜花文。红织金紵丝踏褥
拂子二把。以素犛牛尾為拂。黑漆木為柄。垂红丝(巾分)錔。今拂用為马尾、心用红缨
水盆一箇。银质、间抹金。中鈒云凤文。边鈒香草文。手巾一条
水罐一箇。银质、间抹金。有盖、有提、小口、巨腹、鈒花文
香炉一箇。银质、间抹金。两耳、三足、有盖、鈒凤文。以硃漆竿举之。抹金铜凤头并尾
香盒一箇。银质、间抹金。盖鈒凤文。边鈒香草文
唾盂一箇。银质、间抹金。形圆如?。盖仅掩口。下有盘、鈒凤文 【洪武间停造】
唾壶一箇。银质、间抹金。小口、巨腹、有盖、鈒凤文 【洪武间停造】
红纱灯笼二对。硃油竹骨。有烛盘。外以红纱蒙之。玊色纱為盖。硃漆竿、贴金凤头尾
凤轿一乘。青顶、上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飞凤四。各垂银香圆宝盖、并綵结。轿身、硃红漆木匡。三面篾织纹簟、绘以翟文。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硃红漆木轿扛、抹金铜凤头凤尾。装饰青销金罗缘边硃红帘并看带。内红交床、并坐踏褥
红销金罗轿衣一件。顶销金宝珠文。沥水香草文。看带并幃、皆凤文
红油绢雨轿衣一件
行障二叶。红素綾為之。绘云凤。沥水香草文
坐障一叶。红素綾為之。绘云凤文


东宫妃仪仗

红杖一对。硃漆攒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清道旗一对。青质、青火燄脚。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鎗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鎗头长一尺七寸、铜束
絳引旛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凤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凤头长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旛下有五色板。四角宝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绿腰。绿三簷。抹金凤头四箇。垂抹金铜佩一十六箇、铜铃三十六箇。凡挑竿铜凤头、以铁為鉤。盖上抹金铜顶鈒花文
仪鍠氅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内贴金仪鍠头、长一尺三寸五分。抹金铜顶一箇。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缀铜铃五箇
戈氅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戈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戈头长一尺六寸二分。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缀铜铃五箇
戟氅一对。与戈氅制同。惟贴金头长一尺七寸五分
吾杖一对。硃漆攒竹杖、两末贴金、长六尺九寸五分
仪刀一对。刻木為刀、鞘及靶。贴银為地、贴金凤文為饰。垂红(巾分)錔
斑剑一对。刻木為剑、其上有靶。靶下有龙头衔剑。皆贴金為饰。垂红(巾分)錔
立□一对。硃漆攒竹柄、贴金木□立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及龙头、长一尺四寸
卧□一对。与立□制同。但□卧置其首。□及龙头、长一尺二寸五分
鐙杖一对。与□制同。但首置贴金木鐙、承以龙头、长一尺六寸
骨朵一对。与□制同。但首置贴金木骨朵、承以龙头、长一尺六寸五分
金鉞一对。与□制同。但首置贴金木竿头、中為斧形、承以龙头、长一尺六寸五分
响节二对。贴金攒竹竿、长一丈二寸五分。竿首以铁条贯铜铁钱十二、长一尺二寸五分。红罗衣笼之、长一尺五寸、销金云凤文。节顶以木為之、贴金饰。下有盘、攀顶线四。钱文曰天下太平
青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青罗。垂青三簷。伞顶四角、加抹金铜凤头四箇。凡伞柄俱用竹、加红油、间缠以籐
红素圆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垂红三簷
红绣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罗、绣云文。垂红三簷、绣鸞凰云文
红绣方扇四把。扇及柄、共长一丈一尺二寸。面背风衣、俱红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绣升降鸞凤文。背销金团花文。凡柄皆用攒竹、加黑漆
红绣花圆扇四把。扇及柄、共长一丈一尺二寸。面背风衣、俱红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绣四季花。背销金团凤文
青绣圆扇四把。扇及柄、共长一丈一尺二寸。面背风衣、俱青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绣升降孔雀文。背销金团凤文
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纯抹金。中鈒云凤文。穿以红丝絛。四垂红丝(巾分)錔。红织金紵丝褡襠
脚踏一箇。木质、银叶裹、纯抹金。鈒方胜花文。红织金紵丝踏褥
拂子二把。以红缨為心、素犛牛尾笼之。黑漆柄、垂红丝(巾分)錔。今拂用马尾
水盆一箇。银质、纯抹金。中鈒云凤文。边鈒香草文。手巾一条
水罐一箇。银质、纯抹金。有盖、有提、小口、巨腹
香炉一箇。银质、纯抹金。两耳、三足、鈒云凤文。以硃漆竿举之、加抹金铜凤头尾
香盒一箇。银质、纯抹金。盖鈒凤文。边鈒香草文
红纱灯笼二对。红油竹骨。以红纱蒙之。青纱為盖。下有烛盘。硃漆竿、加贴金凤头并尾
凤轿一乘。青顶、上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飞凤四。各垂银香圆宝盖、并綵结。轿身、硃红漆木匡。三面篾织纹簟、绘以翟文。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硃红漆木轿扛、抹金铜凤头凤尾。装饰青销金罗缘边硃红帘、并看带。内红交床、并坐踏褥
红罗销金轿衣一件。顶用销金宝珠文。沥水香草文。看带并幃、皆凤文
红油绢雨轿衣一件
小轿一乘。顶并四柱、坐椅、两扛、皆硃红漆。上施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云朵。扛两头抹金凤头尾。幔顶用矾红紵丝
红素轿衣二件。紵丝一、罗一
红油绢雨轿衣一件
行障二叶。以红素綾為之。绘云凤文。沥水香草文
坐障一叶。以红素綾為之。绘云凤文

亲王妃仪仗

红杖一对。硃漆攒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清道旗一对。青质、青火燄脚。硃漆攒竹竿、上贴金木鎗头、下有铜束、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鎗头长一尺七寸。柄或以木為之
絳引旛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凤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凤头长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凤头、红盖绿腰、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绿二簷、共长一尺九寸。红绿(巾分)錔。下缀五色板。其上有抹金铜顶、鈒花文。凡挑竿铜凤头、以铁為鉤。自此至鐙杖、凡竿柄或以木為之。(巾分)錔、以罗為之
戟氅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木戟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木戟长一尺七寸五分。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缀铜铃五箇。上硃漆木板
吾杖一对。长六尺九寸五分。硃漆攒竹為杖、两末贴金
仪刀一对。刻木贴银為刀、鞘及靶、刻凤文。贴金為饰。垂红丝(巾分)錔
班剑一对。刻木贴银為剑、靶刻龙头衔剑、并鞘皆贴金為饰。垂红丝(巾分)錔
立□一对。硃漆攒竹柄、贴金木立□、共长六尺九寸。内□及龙头、长一尺四寸
卧□一对。与立□制同。但□卧置其首。□及龙头、长一尺二寸五分
骨朵一对。与□制同。但贴金木骨朵及龙头、长一尺六寸
鐙杖一对。与□制同。但以贴金木鐙置其首。鐙及龙头、长一尺六寸
响节二对。贴金攒竹竿、长一丈二寸五分。其首以铁条贯铜铁钱十二、长一尺二寸五分。用红平罗销金凤文衣笼之、长一尺五寸、阔八寸。节顶木质贴金饰。钱文曰天下太平。攀顶线四
青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青平罗。青三簷。四角抹金铜凤头四箇。凡伞柄、俱用红油竹、间缠以籐
红綵画云凤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一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红三簷、綵画云凤文
青孔雀圆扇四把。扇及黑漆攒竹柄、共长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风衣、俱青平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画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宝珠团文
红花扇四把。扇及黑漆攒竹柄、共长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红平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画四季花。背销金宝珠团文
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银钉铰。中鈒云凤文。间抹金。垂红(巾分)錔。矾红织金紵丝褡襠
脚踏一箇。木质、银叶裹。中鈒方胜文。间抹金。矾红织金紵丝踏褥
水盆一箇。银质、宽缘平底、鈒云凤文。香草边。间抹金。手巾一条
水罐一箇。银质、有盖、有提、鈒花為饰。间抹金
红纱灯笼二对。红油竹骨。下有烛盘蒙以红纱。玊色纱盖。硃漆竿、两末贴金凤头尾
拂子二把。黑漆木柄、用铜环圈、并铜钉铰、繫素犛牛尾。垂红丝(巾分)錔。今拂用马尾、心用红缨
凤轿一乘。青顶、上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凤四、各垂綵结。轿身、硃红漆木匡。三面篾织纹簟、绘以翟文。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硃红漆木桥扛、抹金铜凤头尾。装饰青销金罗缘边硃红帘并看带。内红交床、并坐踏褥
木红平罗轿衣一件。顶销金宝珠。沥水销金香草文。看带并帷、俱销金凤文
木红油绢雨轿衣一件
小轿一乘。轿顶并四柱。坐椅、两扛、皆硃红漆。上施抹金铜宝珠顶。四角抹金铜云朵。扛首尾抹金凤头尾。幔顶用矾红紵丝
矾红素紵丝轿衣一件
木红平罗轿衣一件
木红油绢雨轿衣一件
行障二叶。红素綾為之。绘云凤。沥水绘香草文
坐障一叶。红素綾為之。绘云凤文

公主仪仗
世子妃仪 【俱同】
郡王妃仪仗

红杖一对。硃漆攒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清道旗一对。青质、青火燄脚。硃漆攒竹竿、贴金木鎗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鎗头一尺七寸柄或以木為之
絳引旛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铜翟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翟头长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翟头、红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七寸五分。绿腰、销金香葛文、绿二簷、共长一尺九寸、销金云文。四垂红绿(巾分)錔。下缀五色板。其上有铜顶、鈒花文。自此至骨朵。凡竿柄、或以木為之
戟氅一对。硃漆攒竹竿、贴金木戟、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戟长一尺七寸五分。氅用五色平罗、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下铜铃五箇。上硃漆木板
吾杖一对。长六尺九寸五分。硃漆攒竹為杖、两末贴金
斑剑一对。刻木為剑、并靶。靶下有龙头、皆贴金。惟剑贴银為饰。红(巾分)錔
立□一对。硃漆攒竹柄、贴金木□头、共长六尺九寸。内□及龙头、长一尺四寸
骨朵一对。与立□制同。但贴金木骨朵及龙头、长一尺六寸
响节一对。贴银攒竹竿、长一丈二寸五分。其首以铁条贯铜铁钱十二、长一尺二寸五分。用红平罗、销金翟文衣笼之、长一尺五寸。上加贴金木圆顶。钱文曰天下太平。攀顶线四
青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青平罗。青三簷。四角抹金铜翟头四箇。凡伞柄、俱用红油竹、间缠以籐
红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一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画云文。红三簷、画云翟文
青圆扇二把。扇及黑漆攒竹柄、共长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风衣、俱青平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画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宝珠团文
红圆扇二把。扇及黑漆攒竹柄、共长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红平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画四季花。背销金宝珠团文
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银钉铰。中鈒花云翟文。垂红(巾分)錔四。间抹金。矾红织金紵丝褡襠
脚踏一箇。木质、银叶裹。中鈒方胜文。间抹金。矾红织金紵丝踏褥
拂子二把。黑漆木柄、用铜环、铜钉铰、繫素犛牛尾。垂红(巾分)錔。今拂用马尾
红纱灯笼一对。红油竹骨。下有烛盘、蒙以红纱。玊色纱盖。硃漆竿、两末贴金翟头尾
水盆一箇。银质、宽缘平底、鈒云翟文。间抹金。千巾一条
水罐一箇。银质、有盖、有提、鈒花為饰。间抹金
翟轿一乘。青顶、上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翟四、各垂綵结。轿身、硃红漆木匡。三面篾织纹簟、绘以翟文。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硃红漆木轿扛。抹金铜翟头尾。装饰青销金罗缘边硃红帘、并看带。内红交床、并坐踏褥
木红平罗销金轿衣一件。销金顶火燄宝珠。沥水销金香草。看带并幃、销金翟文
木红油绢雨轿衣一件
行障二叶。红素綾為之。沥水上彩画香草。障云翟文
坐障一叶。红素綾為之。彩画云翟文

郡主仪仗

红杖一对。硃漆攒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
清道旗一对。青质、青火燄脚。硃漆攒竹竿、上加贴金木鎗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竿或以木為之
班剑一对。刻木為剑、并靶。靶下有龙头、皆贴金。惟剑贴银為饰。红(巾分)錔
吾杖一对。硃漆攒竹杖、两末贴金、长六尺九寸五分。自此至骨朵、凡竿柄、或以木為之
立□一对。硃漆攒竹柄、及贴金木□头、共长六尺九寸。内□及龙头、长一尺四寸
骨朵一对。与立□制同。但贴金木骨朵及龙头、长一尺六寸
响节一对。贴金攒竹竿、长一丈二寸五分。其首以铁条贯铜铁钱十二、长一尺二寸五分。用红平罗、销金翟文衣笼之、长一尺五寸。上加贴金木圆顶。钱文曰天下太平。攀顶线四
青方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尺九寸。面用青平罗。青三簷。四角抹金铜翟头四箇。凡伞柄、俱用红油竹、间缠以籐
红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一寸五分。柄及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九寸。面用红平罗、画云文。红三簷、画云翟文
青圆扇二把。扇及黑漆攒竹柄、共长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风衣、俱青平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画升降孔雀云文。背销金宝珠团文
红圆扇二把。扇及黑漆攒竹柄、共长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红平罗。面径三尺三寸五分、画四季花。背销金宝珠团文
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银钉铰。穿以红匾絛。四垂红(巾分)錔。间抹金。桃红绢褡襠
脚踏一箇。木质、银叶裹。银钉装钉。鈒方胜文。间抹金。桃红绢踏褥
水盆一箇。银质、宽缘平底、鈒翟文。边鈒香草文。间抹金
水罐一箇。银质、有盖、有提、间抹金
红纱灯笼一对。红油竹骨。蒙以红纱。玊色纱盖。下有烛盘。硃漆竿、贴金翟头并尾
拂子二把。黑漆木柄用铜环、铜钉铰、繫素犛牛尾。末垂红(巾分)錔。今拂用马尾
翟轿一乘。青顶、上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飞翟四、各垂綵结。轿身、硃红漆木匡。三篾织纹簟、绘以翟文。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硃漆木轿扛、抹金铜翟头尾。装饰青销金罗缘边硃红帘、并看带。内红交床、并坐踏褥
红罗销金轿衣一件。顶销金宝珠。沥水销金香草文。看带并幃、销金翟文
红油绢雨轿衣一件
行障二叶。红素綾為之。绘云翟。沥水香草文
坐障一叶。红素綾為之。绘云翟文
旧例
郡王仪仗。内有交椅、马杌、皆木质银裹。水盆、水罐、及香炉、香盒、皆银质抹金。共折银三百二十两
郡王妃仪仗。内有交椅等大器、约折银一百六十两。餘皆自备充用
○嘉靖四十四年题准、
宗室分封渐多。难以处给。自是除
亲王、及亲王妃、初封仪仗、照例颁给外。其初封
郡王、及郡王妃、折银等项、併行停止。不许奏请关给
○万历十年题定、
郡王初封、係
帝孙者、仪仗照例全给。係
王孙者免

大明会典之一百八十七
营造五
城垣


京师城垣。洪武二十六年定、
皇城京城墙垣、遇有损坏、即便丈量明白见数计料。所有砖灰、行下聚宝山黑窑等处关支、其合用人工、咨呈都府、行移留守五卫、差拨军士修理。若在外藩镇府州城隍、但有损坏、係干紧要去处者、随即度量彼处军民、工料多少、入奏修理。如係腹里去处、於农隙之时兴工
○天顺六年、今后军都督府、并守门官军巡视。如有损坏低洼、该门官军、随即填补修理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八十一
营造一
内府

内府造作、大者莫如
宫殿门楼。然职掌未载。今略纪名额规制可考者、以备典式。并营建事宜、具列於后。其
累朝增建、若南城西苑宫殿、旧无常制。以名额繁多、不能悉载云
宫殿门楼规制
皇极殿 【旧為 奉天殿】
中极殿 【旧為 华盖殿、在 皇极殿后】
建极殿 【旧為 谨身殿。在 中宫殿后】
【以上三殿名、嘉靖中更定】
中左门 【在 皇极殿左】
中右门 【在 皇极殿右】
后左门 【在 建极殿左】
后右门 【在 建极殿右】
文昭阁 【旧為文楼、在 皇极殿丹墀之东】
武成阁 【旧為武楼、在 皇极殿丹墀之西】
【以上二阁名、嘉靖中更定】
皇极门 【旧為 奉天门、在 皇极殿之南正东。前有金水桥】
【常朝御此】
弘政门 【旧為东角门、在 皇极门左】
宣治门 【旧為西角门、在 皇极门右】
会极门 【旧為左顺门、在 皇极门东廡】
归极门 【旧為右顺门、在 皇极门西廡】
【以上五门名、皆嘉靖中更定】
乾清宫 【在 大朝三殿之后。按 祖训云、乾清宫為正寝】
坤寧宫 【在 乾清宫后□宫所居】
交泰殿 【在 乾清坤寧两宫之间】
慈庆宫 【 先朝有 清寧宫。嘉靖中、即其后半地更建、以奉 皇太后。今仍旧名】
慈寧宫 【 先朝有 仁寿宫。后燬。嘉靖中即其故址更建、以奉 皇太后。今仍旧名】
文华殿 【在 会极门东稍北。 东宫讲学受朝之所。嘉靖中、易黄尾。 上讲学致斋、则御此】
武英殿 【在 归极门西稍北 上斋戒、则御此】
宝善门 【在 文华殿右稍北】
思善门 【在 武英殿左稍北】
仁智殿 【在 武英殿后。 中宫受朝贺之所】
午门 【在 皇极门金水桥□。中三门、翼以两观、门观各有楼】
左掖门 【 午门左】
右掖门 【 午门右】
东华门 【 文华殿东稍南】
西华门 【 武英殿西稍南】
玄武门 【 宫后门】
【自午门至玄武门、俱宫城门】
闕左门 【 午门左稍南、又有神厨门内為 太庙】
闕右门 【 午门右稍南、又有社左门内為 太社稷坛】
端门 【 午门正南、门有楼。东有庙街门、即 太庙右门。西有社街门、即 太社稷坛南左门】
承天门 【 端门正南、南有五石桥】
大明门 【 承天门正南、中為驰道。东西长廊。名千步廊。折而左右】
长安左门 【 大明门内稍北折而东】
长安右门 【 大明门内稍北折而西】
东安门
西安门
北安门
【以上六门、俱皇城门】
东上门
东上北门
东上南门
东中门
西上门
西上北门
西上南门
西中门
北上门
北上东门
北上西门
北中门
【以上十二门、在皇城宫城外】
吴元年、作新内。正□
奉天殿。前為
奉天门。殿之后曰
华盖殿。华盖殿之后曰
谨身殿。皆翼以廊廡。
奉天殿之左右各建楼、左曰文楼。右曰武楼。
谨身殿之后為宫、前曰
乾清宫。后曰
坤寧宫。六宫以次序列、周以
皇城。城之门、南曰
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
○洪武十年、改作
大内宫殿。闕门曰
午门。翼以两观。中三门东西為左右掖门。午门内曰
奉天门。门之左右為东西角门。门内正殿曰
奉天殿。
御以受朝贺。殿之左右有门、左曰中左门。右曰中右门。两廡之间、左曰文楼。右曰武楼。
奉天殿之后曰
华盖殿。华盖殿之后曰
谨身殿。殿后、则后宫正门。
奉天门外两廡之间有门、左曰左顺门右曰右顺门。左顺门之外為东华门。内有殿曰
文华殿、為
东宫视事之所。右顺门之外為西华门。内有殿曰
武英殿、為
上斋戒时所居
○二十五年、改建
大内金水桥。又建
端门承天门、楼各五间。及长安东西二门
○永乐十五年、作
西宫於北京。中為
奉天殿。殿之侧、為左右二殿。
奉天殿之南為
奉天门。左右為东西角门
奉天门之南為
午门。午门之南為
承天门。
奉天殿之北、有后殿、凉殿、暖殿、及仁寿、景福、仁和、万春、永寿、长春等宫 【今在西城、各殿门俱更别名】
○十八名营建北京宫殿门闕、悉如洪武初旧制
○正统六年、重建
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成 【三殿自永乐十九年灾。至是年始成】
○嘉靖十五年、以清寧宫后半地、建
慈庆宫。以仁寿宫故址、并撤大善殿、建
慈寧宫
○三十七年、重建
奉天门成、更名曰大朝门 【三十六年、三殿门楼灾。次年、门楼先成】
○四十一年、重建
三殿工完、更名
奉天殿曰皇极殿。
华盖殿曰中极殿。
谨身殿曰建极殿。文楼曰文昭阁。武楼曰武成阁。大朝门曰皇极门。左顺门曰会极门。右顺门曰归极门。东角门曰弘政门。西角门曰宣治门凡
内府造作。洪武二十六年定、凡
宫殿门捨墙垣、如奉
旨成造、及修理者、必先委官督匠。度量材料、然后兴工。其工匠早晚出入姓名数目。务要点闸关察机密。所计物料、并各色匠人。明白呈稟本部、行移支拨。其合用竹木、隶抽分竹木局。砖瓦石灰、隶聚宝山等窑冶。硃漆彩画、隶营缮所。丁线等项、隶宝源局。设若临期轮班人匠不敷、奏闻起取撮工
○宣德九年、
敕内府各监局内官内使等、凡在内各衙门修造、必明白具奏。有擅為者、悉处重罪
○嘉靖八年奏准、
内府监局、凡有工作、俱要该衙门先期上请。
敕下工部、奏差科道官、会同内外委官、从公估计。料无冒破、事非得已、方会本具题。仍听工部斟酌议覆、然后派行天下
○二十九年题准、凡
内府及在外各项大工、例应内官监估计、工部扣留三分之一者、遇有工程、严禁官匠从实估计。不得恣意加增、以俟扣留。仍行监工科道、及工部委官、凡验收物料、严加稽查、足用即止、不必泥数收完。管工人员、如有仍前冒破者、听科道官参究
凡大工营建。永乐四年、以将建
北京宫殿、遣大臣诣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督军民採木、及督北京军民匠造砖瓦。徵天下诸色匠作。在京诸卫、及河南、山东、陕西、山西、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隶各卫、选军士。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布政司、直隶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安庆、徐州、和州、选民丁。俱定限赴北京听役。半年更代
○正德九年、重建
乾清坤寧二宫。起用军校力士十万。差工部侍郎一员、郎中等官四员、奉
敕会同各该镇巡官、督属採木烧砖
○嘉靖三十六年、重建
朝门午楼。议准、户兵工三部、各预处银三十万两、以备兴作。差御史四员、查解节年拖欠工部料银。仍准开例。行各抚按取赃罚、及缺官柴薪解用。次
敕两京科道官、清查各监局库厂、收贮各省年例物料解用。次伐上林苑、海子乾枯榆柳、烧造砖瓦。次雇募附近地方、惯熟车户、运载木石。次停止各处工作。其工役、照先年营造
乾清等宫例。用各营官军、及班军、锦衣等卫空閒军士。如不敷、行北直隶、及河南、附近州县、量县大小、僉派夫役。差府佐官、押送应役 【后停止派夫】
○又题准、川、贵、湖广、三省採木。差大臣一员、郎中二员、添设川湖副使各一员。大石窝取石。差大臣一员、司官一员。又差郎中二员、一往山西、真定、採松木。一往浙江、徽州、採鹰架木
○三十八年、
三殿兴工。题准、差工部尚书提督。侍郎二员、分管运木採石。仍差科道官二员监工。在外文武职官、在内太监等官、俱不支粮。惟实在守工、内监官作、巡禁校尉、方许支给
○万历五年、重修
乾清等宫。令兵部拨班军六千名。因班军不敷、题准、行兵部支募夫银、户部支口粮银、送部募夫凑用
凡夫匠出入。永乐五年、令各处上工人匠、俱照旧印綬监起牌上工、不许擅自拨取
○八年、令
内府上工人匠、一牌上、止写一人名字、不许双名相合

王府


祖训云、凡
诸王宫室、并依已定格式起盖、不许犯分。凡
诸王宫室、并不许有离宫别殿、及臺榭游翫去处。故
王府营建规制、悉如
国初所定。后以宗庶日蕃、始议给价自造、不领於有司

亲王府制

洪武四年定、
王城、高二丈九尺、下阔六丈、上阔二丈。女墙、高五尺五寸。城河、阔十五丈、深三丈。正殿基、高六尺九寸。月臺、高五尺九寸。正门臺、高四尺九寸五分。廊房地、高二尺五寸
王宫门地、高三尺二寸五分。后宫地、高三尺二寸五分。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饰以青绿点金。廊房饰以青黑。四门、正门、以红漆金涂铜钉。宫殿窠拱攒顶、中画蟠螭、饰以金。边画八吉祥花。前后殿座、用红漆金蟠螭。帐、用红销金蟠螭。座后壁、则画蟠螭彩云。 【后改蟠螭為龙】 立
社稷山川坛於
王城内之西南、
宗庙於王城内之东南
○七年定、
亲王所居、前殿、名承运。中曰圆殿。后曰存心。四城门、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
○九年定、
亲王宫殿门廡、及城门楼、皆覆以青色琉璃瓦
○十一年定、
亲王宫城、周围三裡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
○弘治八年定、
王府制、前门五间。门房十间。廊房一十八间。端礼门五间。门房六间。承运门五间。前殿七间。周围廊房八十二间。穿堂五间。后殿七间。家庙一所、正房五间。厢房六间。门三间。书堂一所、正房五间。厢房六间。门三间。左右盝顶房六间。宫门三间。厢房一十间。前寝宫五门。穿堂七间。后寝宫五间。周围廊房六十间。宫后门三间。盝顶房一间。东西各三所、每所、正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六间。多人房六连、共四十二间。浆糨房六间。净房六间。库十间。山川坛一所、正房三间。厢房六间。社稷坛一所、正房三间。厢房六间。宰牲亭一座、宰牲房五间。仪仗库、正房三间。厢房六间。□殿、门三间。正房五间。后房五间。厢房十二间。茶房二间。净房一间。世子府一所、正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十六间。典膳所、正房五间。穿堂三间。后房五间。厢房二十四间。库房三连一十五间。马房三十二间。盝顶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六间。养马房一十八间。承奉司、正房三间。厢房六间。承奉歇房二所、每所、正房三间。厨房三间。厢房六间。六局、共房一百二间。每局、正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六间。厨房三间。内使歇房二处、每处、正房三间。厨房六间。歇房二十四间。禄米仓三连、共二十九间。收粮厅、正房三间。厢房六间。东西北三门、每门二间。门房六间。大小门楼四十六座。墙门七十八处。井一十六口。寝宫等处、周围砖径墙、通长一千八十九丈。里外蜈蚣木筑土墙、共长一千三百一十五丈

郡王府制

天顺四年定、
郡王、每位盖府屋共四十六间。前门楼三间、五架。中门楼一间、五架。前厅房五间、七架。厢房十间、五架。后厅房五间、七架。厢房十间、五架。厨房三间、五架。库房三间、五架。米仓三间、五架。马房三间、五架

王府营建。嘉靖三十三年、营建
景王府第、於湖广德安府。题准、工部差司官一员、前去会同抚按、督同三司府卫官、相度起盖。合用物料价银、先派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川、南直隶、江南府分、共十万两。於抚按司府等衙门赃罚、及无碍官银内动支。如有不足、量於湖广地方均派。工匠人力、於本府州县坐派。不敷之数、量於附近府县、起取协济凡
王府给价。成化十四年奏准、自
郡王、至乡君、出府之日、奏请勘报、无房屋者、有司给价、自行起盖

给价则例
山西

晋、代、瀋府、郡王、一千两
镇国将军、六百两
辅国将军、并郡主、五百两
奉国将军、镇国、辅国中尉、并县主、郡君、县君、四百两
奉国中尉、并乡君、三百两
庶人、一百两

湖广

辽、岷、楚、荆、吉、襄府、郡王、一千两
镇国将军、七百两
辅国将军、六百六十两
奉国将军、六百二十两
镇国、辅国、奉国中尉、并郡主、五百两
县主、四百六十两
郡君、四百两
县君、三百六十两
乡君、三百四十两

陕西

秦、韩、庆、肃府、郡王、在城、一千五百两、寧夏、平凉、九百两
郡主、五百三十两
镇国将军、一百七十五两
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俱自行起盖

河南

唐、郑、赵、伊、周、徽、崇府、郡王、官拨地基、料价一千一十两

山东

德、鲁府、郡王、一千两
镇国将军、六百两
辅国将军、五百两
奉国将军、四百五十两
中尉、四百两
郡主、五百两
县主、三百五十两
郡君、二百五十两
县君、二百两
乡君、一百五十两

江西

淮、寧府、有地基
郡王、一千二百两
镇国将军、六百两
辅国将军、五百五十两
奉国将军、四百五十两
奉国中尉、四百两

四川

蜀府内江等五府子女、
蜀府出办工料、摘拨护卫军餘成造
弘治以后续定、
蜀府、镇国将军、二百四十两
辅国将军、二百两
奉国将军、一百二十两
镇国中尉、一百两
辅国中尉、八十两
奉国中尉、六十两
郡主、二百两
县主、二百两 【后议减五十两、给一百五十两】
郡君、一百六十两 【后议减二十两、给一百四十两】
县君、一百二十两 【后议减二十两、给一百两】
乡君、八十两 【后议减十两、给七十两】

广西

靖江王府、
奉国将军、一百六十两
奉国中尉、八十两
庶人、四十两

弘治二年奏准、各处
王府奏讨房价者、勘实、依原价量减一半、给与自造
○十四年奏准、除
郡王、并妃、自镇国将军以下、其应得减半房价、每一百两者、减二十两。不及一百两者、减十两
○嘉靖二十二年题准、庶人房价、每名给银一百两。勘係家口繁重、不能同居者、方行处给。不许假以分析為名、节外奏讨
○万历十年、题定要例。
郡王初封、係
帝孙者、仪仗、房屋、冠服、坟价、俱照例全给。係
王孙者、惟坟价量给一半。其餘免给。若将军、中尉、郡县主君、房屋、冠服、坟价、一概免给

王府修理。成化十四年奏准、各处新封营建
王府以工完日為始、五十年之后、遇当修理、如有仪卫司、群牧所、并侍卫护卫千户军校者、令自具工力、不给价。果係人力俱乏、该府具奏行勘、给价自修
○嘉靖二十九年题准、各
王府以后府第、如有损坏、务遵典制、自行修理。不得輒称人力俱乏、及引给价例、妄行奏扰

王府承住。弘治元年奏准、
郡王、并镇国、辅国将军等长子、应出閤者、於本府择便房成婚。如无、开奏勘实、拨工料银一百两、送府、自於府侧修盖。各世长子承继前宅。其郡县等主、并仪宾终后、子女不许僣居。待有该府郡县主成婚者、与之
○嘉靖三十一年题准、
亲王、郡王、既有见在府第、世子长子、皆不得重给。或世长子殤故、次子改封、即承父府第、不给房价。又镇国等将军、中尉、各有给过房价、应令一子承住、以省再给。今后
亲郡王、嫡次庶长、请改封者、查有先给房价、行令扣禄还官。其镇国将军中尉之子、如第一子亡故、就将次子承住父宅。先给者、亦扣禄还官。每年终、各府长史司、教授等官、将查出应还官房屋间数、造册二本、一送本部、一送该布政司存照。遇有应给者、就将见在房屋给与

王府绝產。万历十年题准、
郡王故绝、所遗府第、屯厂庄田等项。教授等官、逐一查明、申呈抚按衙门、除嘉靖四十四年例前、官给府第、听管理奉祀者、承住安奉香火外。如有原出
亲王拨给者、仍留宫眷养赡、身终之后、復归
亲王。
郡王存日、有自置產业、量给三分之一、与管理奉祀者、為岁时祭祀之需。其餘皆留宫眷养赡。身终之后、听有司从公分给亲支。如无人管理奉祀者、其府第别產、听从宫眷、变卖养赡

王府违制。嘉靖二十九年、以
伊王府多设门楼三层、新筑重城、侵占官民房屋街道。奏准勘实、於典制有违、俱行拆毁






皇城

皇城、起
大明门、长安左右门、歷东安、西安、北安三门、周围三千二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内
紫禁城、起
午门、歷东华、西华、玄武三门、南北各二百三十六丈二尺。东西各三百二丈九尺五寸。城、高三丈
垛口、四尺五寸五分。基厚二丈五尺。顶收二丈一尺二寸五分

京城

国初定都南京。城周围九十六里。门十三、曰正阳、通济、聚宝、三山、石城、清凉、定淮、仪凤、钟阜、金川、神策、太平、朝阳。后塞。钟阜、仪凤二门。外城周围一百八十里。门十六、曰麒麟、仙鹤姚坊、高桥、沧波、双桥、夹冈、上方、凤臺、大驯象、大安德、小安德、江东、佛寧、上元、观音。永乐中定都北京。建筑
京城、周围四十里。為九门、南曰丽正、文明、顺成、东曰齐化、东直。西曰平则、西直。北曰安定、德胜。正统初、更名丽正為正阳、文明為崇文、顺成為宣武、齐化為朝阳、平则為阜成。餘四门仍旧。城南一面、长一千二百九十五丈九尺三寸。北、二千二百三十二丈四尺五寸。东、一千七百八十六丈九尺三寸。西、一千五百六十四丈五尺二寸。高、三丈五尺五寸。垛口、五尺八寸。基厚六丈二尺。顶收五丈。嘉靖二十三年、筑重城、包京城南一面、转抱东西角楼止。长二十八里。為七门、南曰永定、左安、右安。东曰广渠、东便。西口广寧、西便。城南一南、长二千四百五十四丈四尺七寸。东、一千八十五丈一尺。西、一千九十三丈二尺。各高二丈。垛口四尺。基厚二丈。顶收一丈四尺。四十二年、增修各门瓮城

皇城红铺。弘治六年奏准、巡视城垣委官、时常点视比较。应修理者、随即具呈修理。其直宿官军、不行用心看守、致有损失、应参究者、径自参究
○嘉靖三十一年题准、兵部点军司官、工部街道官、各城巡视御史、俱要不时巡阅、查点各该官军、严督看守。遇有遗失损坏、轻则责治、重则参提、俱责修陪。仍行锦衣卫街道官、一体巡缉禁治
凡城垣禁约。成化十年、令都城外四围、沿河居住军民人等、越入墙垣、偷鱼割草、窃取砖石等项。轻则量情惩治、重则参奏拏问、枷号示眾。若该城徇情、纵容不理、及四邻知而不首者、皆治以罪。其守门官军、亦不许於城外河边、栽种牧放、因而引惹外人、入内作践。违者、一体治罪
凡各处城楼窝铺。洪武元年令、腹里有军城池、每二十丈置一铺。边境城、每十丈一铺。其总兵官随机应变增置者、不在此限。无军处所、有司自行设置、常加点视、母致疏漏损坏。提调官任满得代、相沿交割、违者治罪


坛场

凡修理坛场。洪武二十六年定、
天地坛场、若有损坏去处、合修理者、督工计料修整。合漆饰者、行下营缮所、差工漆饰。所用木石砖灰顏料等项、行下抽分竹木局等衙门、照数关支
○嘉靖十二年题准、
祈榖坛、并牺牲所、每年太常寺呈工部、支取石灰一万斤、工食银二十两、给付各该人员修饰
○万历四年题准、
先农坛、每年春秋二季、行太常寺委官、摘拨坛户、将瓦上砖地内草木芟除。墙垣、行管理重城司官巡视。如有剥裂处所、量取砖石、雇募匠作修补
圜丘坛 【吴元年、建圜丘於京城之南。洪武十一年、即其地建大祀殿、合祀 天地、是為 天地坛。嘉靖九年、復初制、仍為圜丘、在正阳门南】
圜丘、三成坛。一成、面径五丈九尺、高九尺。二成、面径九丈、高八尺一寸。三成、面径十二丈、高八尺一寸。各成面砖、用一九七五阳数、及周围拦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各九级、白石為之。内壝圆墙、九十七丈七尺五寸、高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五分。灵星石门六、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外壝方墙、二百四丈八尺五寸、高九尺一寸、厚二己七寸。灵星门如前。 【高用周尺、餘今尺、下同】 又外围方墙、為门四、南曰昭亨、东曰泰元、西曰广利、北曰成贞
方泽坛 【吴元年、建方丘於钟山之北。洪武十一年、改建天地坛、遂废。嘉靖九年、復初制、為方泽、在安定门外】
方泽、二成坛。一成、面方六丈、高六尺。二成、面方十丈六寸、高六尺。各成面砖、用六八阴数、皆黄色琉璃、青白石包砌。四出陛、各八级。周围水渠一道、长四十九丈四尺四寸、深八尺六寸、阔六尺。内壝方墙、二十七丈二尺、高六尺、厚二尺。灵星门六、正北三、东西南各一。外壝方墙、四十二丈、高八尺、厚二尺四寸。灵星门如前。又外围方墙二重、内重北门三、东西南门各一。最外、惟西向三门。又西有石坊、曰泰折街
朝日坛 【嘉靖九年建、在朝阳门外】
坛、方广五丈、高五尺九寸、坛面砖、青色琉璃。四出陛、九级。圆壝墙七十五丈、高八尺一寸、厚二尺三寸。灵星门六、正西三、南东北各一。外围墙、前方后圆、西北各三门。墙之西北、有石坊、曰礼神街
夕月坛 【嘉靖九年建、在阜城门外】
坛、方广四丈、高四尺六寸。坛面砖、白色琉璃。四出陛、六级。方壝墙二十四丈、高八尺、厚二尺二寸八分。灵星门六、正东三、南北西各一。外围方墙、东北各三门。墙之东北、有石坊、亦曰礼神街
雩坛 【嘉靖中建】
坛在泰元门外。圆广五丈、高七尺五寸。四出陛、各九级。内壝圆墙、径二十七丈、高四尺九寸五分、厚二尺五寸。灵星门六、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外围方墙、四十五丈、高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正南三门、曰崇雩门、共為一区、在南郊之西。外围墙、东西面阔八十一丈五尺、南北进深五十六丈九尺、高九尺、厚三尺
神祇坛 【国初建山川坛於 天地坛之西。永乐中、北京山川坛成。嘉靖十一年、即其地為天神地祇坛】
神坛、方广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级。壝墙、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厚二尺五寸。灵星门六、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内设云形青白石龕四於坛北、各高九尺二寸五分
祇坛、面阔十丈、进深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壝墙、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厚二尺四寸。灵星门、亦如神坛。内设青白石龕、山形三、水形二、於坛北、 【先拟设於坛南北向、后改】 各高八尺二寸。左从位、山水形各一於坛东、右从位、山水形各一於坛西、各高七尺六寸
先农坛 【洪武二年、建先农坛於山川坛西南。永乐中、建坛如南京】
坛在神祇坛后、石包砖砌、方广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坛东、為观耕臺、用木、方五丈、高五尺。南东西三出陛
先蚕坛 【嘉靖中、始建在安定门外、后改於西苑】
坛、石包砖砌、方广二丈六尺、高二尺六寸。四出陛。坛东、為採桑臺、用砖石、方一丈四寸、高一尺四寸。南东西三出陛
太社稷坛 【吴元年、建 社稷坛於宫城之西南北向、异坛、同壝。洪武十年、改建。同坛、问壝。永乐中、建坛如南京、在午门右】
同坛、同壝、坛、二成、上成、方五丈。次成、方五丈三尺、高五尺。四出陛、用五色土、随方筑之。壝垣、四面开灵星门。垣之色、亦各如其方
凡坛场禁约。弘治十三年奏准、
天地、山川坛内、纵放牲畜作践、及私种耤田外餘地、并夺取耤田禾把者、俱问罪。牲畜入官。犯人枷号一箇月发落
○嘉靖十年、令南郊近墙田地、不许纵人葬埋。行该城御史、并差给事中、及锦衣卫堂上官各一员、会同相勘。但有坟域附近一二裡内、无分大小、有力者、听令自行迁葬。无力者、工部於空远去处、设立义塚、限两月以里、尽行迁移。其
先农坛、并东西郊、一併查勘、从宜处置。仍出榜晓諭、有故违者重治不宥
○万历四年题准、
先农坛内墙垣、兵部行令巡捕官兵、常川巡缉。作践墙垣者、拏究。坛内耕种地土、离墙二丈外、方许锄犁

庙宇

太庙 【建置详见礼部祠祭司】
太庙、一座、九间。左右两廡、各十五间。庙门、一座五间。左右门、二座。有神库、神厨。
寝庙、一座、九间。左右两廡、各五间。
祧庙、一座、九间。左右两廡、各五间。
世庙 【今名玊芝宫、建置详礼部祠祭司】
宫门、五间、曰芝祥门。前殿、七间、曰宝庆殿。两廡、各五间。后寝、五间、曰大德殿。两廡、各三间
歷代帝王庙 【国初、建於南京。嘉靖中、后建於京师】
庙在阜成门内、街北。前為庙门。中為景德门。门内、為景德崇圣之殿。殿九间、重簷、五出陛。东西两廡、各七间。殿之后為库。前门内、左有神库、神厨。宰牲亭、门外
文庙
正殿七间、旧称大成殿、今题曰先师庙。殿之东掖、為祭器库、十一间。西掖、為乐器库、十一间。东西廡、各十九间。两廡之南、折而北向、為东西序、各十一间。门、各一。两序之中、為大成门、今题曰庙门、五间。中门三、东西各列□十二
祀典神祗庙於 【详礼部祠祭司】
凡修建庙宇。洪武二十六年定、歷代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及名山岳镇、应合祭祀神祇庙宇、务要时常整理。如遇新创、及奉
旨起造功臣享堂、须要委官督工计料、依制建造
○正统八年
敕、凡岳镇海瀆祠庙、屋宇墙垣、或有损坏、及府州县社稷、山川、文庙、城隍、一应祀典神祇、坛庙颓废者、即令各该官司修理。合用物料、酌量所在官钱内、支给收买。或分派所属殷实人户备办、於秋成时月、起倩夫匠修理。不许指此多派、虚费民财、及修盖淫祠、妄用民力。若岳镇海瀆、庙宇、焚毁不存、用工多者、布按二司、同该府官、斟酌民力、量宜起盖。仍先画图、奏来定夺。凡修完应祀坛庙、皆选诚实之人看守。所司时加提督。遇有损坏、即依例修整、不许废坏。乃令巡按御史按察司官、按临巡视
○成化十五年、令天下祀典神祇、祠庙应修理者、务要申达合干上司、勘实斟酌定夺
○弘治十二年、曲阜孔庙火。题准取旁近各省、及各抽分厂银重修
○嘉靖三十八年、以先牧庙、建自永乐、岁久颓敝、题准重修

公廨

凡修理公廨。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在京文武衙门公廨。如遇起盖、及修理者、所用(上□下木)砖瓦灰石人匠等项、或官為出办。或移咨刑部、都察院、差拨囚徒、著令自办物料人工修造。果有係干动眾、奏闻施行
○永乐二年奏准、今后大小衙门、小有损坏、许令隶兵人等、随即修葺。果房屋倒塌、用工浩大、务要委官相料、计用夫工物料数目、官吏人等保勘、申部定夺修理
○弘治元年奏准、今后各衙门、但有门窗等项损坏、原物见在者官為出料修理。原物不在者、就令经该官吏、及看守之人、出料自陪修理
○嘉靖二十三年题准、各衙门应修理者、小修用银一百两以下、大修五百两以下、估计到部、动支节慎库官银、上紧修理。以工完日為始、小修以三年為限、大修以五年為限、不得先期輒便议修
○又议定、各有钱粮衙门损坏、工部委官估计物料、转行动支无碍银两、径自修理。惟原无钱粮者工部议估兴工

文职公廨

宗人府 【在长安左门南】 吏部 【在宗人府南】
户部 【在吏部南】   礼部 【在户部南】
兵部 【在宗人府后】  刑部 【在贯城坊】
工部 【在兵部南】   都察院 【在刑部南】
翰林院 【在长安左门外】 国子监 【在安定门内】
太常寺 【在后府南】  通政使司 【在太常寺南】
大理寺 【在都察院南】 詹事府 【在玉河东岸】
光禄寺 【在东安门内】 太僕寺 【在万宝坊】
鸿臚寺 【在工部南】  钦天监 【在鸿臚寺南】
太医院 【在钦天监南】 行人司 【在长安右门外】
上林苑监 【在文德坊】 中兵马司 【在城内仁寿坊】
东城兵马司 【在城内思城坊】 南城兵马司 【在城外正阳街】
西城兵马司 【在城内咸宜坊】 北城兵马司 【在城内教忠坊】

武职公廨

中军都督府 【在长安右门南】 左军都督府 【在中府南】
右军都督府 【在左府南】 前军都督府 【在右府南】
后军都督府 【在中府后】 锦衣卫 【在通政司南】
旗手卫 【在通政司后】 府军卫 【在时雍坊】
府军左卫 【在保大坊】 府军右卫 【在咸宜坊】
府军前卫 【在保大坊】 府军后卫 【在仁寿坊】
羽林左卫 【在保大坊】 羽林右卫 【在明时坊】
羽林前卫 【在时雍坊】 金吾左卫 【在保大坊】
金吾右卫 【在仁寿坊】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虎賁左卫 【以上三卫俱在保大坊】
燕山左卫 【在安福坊】 燕山右卫 【在思城坊】
燕山前卫 【在鸣玊坊】 大兴左卫 【在日照坊】
济阳卫 【在居贤坊】  济州卫 【在金城坊】
武驤左卫    武驤右卫
腾驤左卫    腾驤右卫 【以上四卫俱在崇教坊】
彭城卫 【在万宝坊】  永清左卫 【在西城坊】
永清右卫 【在日中坊】 武功左卫
武功右卫    武功中卫 【以上三卫俱在明时坊】
长陵卫
献陵卫
景陵卫
裕陵卫
茂陵卫
泰陵卫
康陵卫
永陵卫
昭陵卫
凡公生门禁约。弘治十三年奏准、东西公生门朝房、官吏人等、或带住家小、或做造酒食、或寄放货柜、开设卜肆、停放马骡、取土搬秽等项作践者。问罪、枷号一箇月、发落
○嘉靖二十年题准、东西朝房、先年每衙门、止容办事吏一名、在内看守。近皆携带家小、引挟亲党、任凭居住。又多閒杂人等、鬻市酒食、寄放货物。合通行各该衙门查理。仍行本部管理街道官、及转行巡视御史、督令该管兵马、挨次体勘。有仍前杂乱者、拏送法司、问罪如例。兵马司每月朔、具结回报凡贡院修理。旧例、合用银两、工部出六分、顺天等八府、共出四分。嘉靖二十八年题准、修盖板捨、工部二千七百。顺天府一千八百。共增足四千五百之数
○四十三年、又议充拓东西坊牌楼、面阔三十二丈。大门、至南拓十二丈。坊牌外民房、改造官厅三间。东西夹道、开广各一丈五尺。围墙拓十二丈
○万历元年以后、又议充拓改建、於是堂宇弘厂。诸经房、各具庖湢。板捨皆易以砖、岁免拆卸。拨工役四名、常川看守。委营缮所官一员、专掌锁钥

仓库

凡修盖仓库。洪武十四年、计在京一岁官俸军粮之数、令各建仓储蓄、以便支给
○二十六年定、凡在京各衙门仓库。如有损坏、应合修理者、即便移文、取索人匠物料修整。如本处仓库不敷、应合添盖者、须要相择地基、计料如式营造。所用竹木砖石灰瓦丁线等项、行下抽分竹木局等衙门关支。如是工匠物料不敷预為措办足备、以候应用
○永乐九年奏准、仓廒损坏者、该卫修理。缺少者、本部盖造
○万历三年题准、修建仓廒规制、俱以样廒為準。各委官、及作头姓名、刻扁悬记。如十年之内、即有损坏者责令陪修、仍治其罪

京仓

旧太仓十一卫、旧廒三百六座。见在廒二百三十六座、计一千二百十五间空地五十三座
锦衣卫、见廒二十座。内二座六间、一座七间、餘俱五间。空地八座
羽林前卫、见廒二十四座。内一座四间、四座六间、三座七间、餘俱五间。空地四座
大寧中卫、见廒二十一座。内一座三间、二座六间、餘俱五间。空地七座
神武左卫、见廒二十座。内三座六间、餘俱五间。空地三座
昭陵卫、见廒二十五座。内二座三间、一座四间、一座七间、一座八间、餘俱五间。空地三座
忠义前卫、见廒二十三座。内二座四间、二座六间、一座七间、餘俱五间。空地三座
忠义后卫、见廒十九座。内一座四间、一座六间、餘俱五间。空地五座
蔚州左卫、见廒二十座。内一座四间、四座六间、二座七间、餘俱五间。空地五座
景陵卫、见廒二十四座。内四座六间、一座七间、餘俱五间。空地五座
献陵卫、见廒十九座。内二座四间、五座六间、餘俱五间。空地五座
义勇右卫、见廒二十一座。内一座六间、餘俱五间。空地五座
南新仓八卫、旧廒二百四十九座。见在廒一百八十座、计八百九十八间。空地四十九座
府军卫、见廒二十一座、俱五间。空地五座
燕山右卫、见廒二十座、俱五间。空地七座
永清右卫、见廒二十三座、俱五间。空地六座
龙虎卫、见廒二十四座。内二座四间、餘俱五间。空地五座
龙驤卫、见廒二十座、俱五间。空地八座
彭城卫、见廒二十三座、俱五间。空地六座
济州卫、见廒二十五座、俱五间。空地六座
金吾左卫、见廒二十四座、俱五间。空地五座
海运仓六卫、旧廒一百七十八座。见在廒一百二十座、计六百间。空地六十座
永陵卫、见廒二十座、俱五间。空地十二座
忠义右卫、见廒二十座、俱五间。空地八座
义勇后卫、见廒二十座、俱五间。空地八座
宽河卫、见廒二十一座、俱五间。空地十一座
泰陵卫、见廒十九座、俱五间。空地十三座
燕山左卫、见廒二十座、俱五间。空地八座
新太仓七卫、旧廒一百八十一座。见在廒一百四十九座、计七百四十五间。空地二十七座
富峪卫、见廒二十二座、俱五间。空地三座
大寧前卫、见廒二十一座、俱五间。空地三座
茂陵卫、见廒二十一座、俱五间。空地四座
会州卫、见廒二十二座、俱五间。空地三座
裕陵卫、见廒二十一座、俱五间。空地五座
义勇前卫、见廒二十二座、俱五间。空地四座
康陵卫、见廒二十座、俱五间。空地五座
北新仓五卫、旧廒一百四十座。见在廒九十五座、计四百八十三间。空地四十一座
府军前卫、见廒十七座、俱五间。空地十一间
府军左卫、见廒二十一座、内一座六间、餘俱五间空地八座
府军右卫、见廒十八座。内一座六间、餘俱五间空地八座
燕山前卫、见廒十九座。内一座三间、餘俱五间。空地六座
金吾前卫、见廒二十座。内二座六间、三座七间、餘俱五间。空地八座
大军仓四卫、旧廒一百二十二座。见在廒七十七座、计三百九十间。空地四十五座
大军仓、见廒十九座。内二座六间、一座七间餘俱五间。空地十座
旗手卫、见廒十九座。内一座六间、餘俱五间。空地一座
永清左卫、见廒十八座、俱五间。空地十一座
武城中卫、见廒二十一座、俱五间。空地十三座
济阳仓二卫、旧廒四十七座。见在廒三十四座、计一百六十间。空地二座
济阳卫、见廒十八座。内一座三间、四座四间、餘俱五间
金吾右卫、见廒十六座。内五座四间、一座六间、餘俱五间。空地二座
禄米仓二卫、并部粮、旧廒七十四座。见在廒四十九座、计二百四十五间。空地二座
彭城卫、见廒十九座。内一座四间、餘俱五间。空地一座
府军前卫、见廒十九座。内一座三间、二座四间、一座六间、一座七间、餘俱五间。空地□座部粮见廒十一座。内二座六间、餘俱五间
西新仓四卫、旧廒一百座。见在廒八十三座、计四百十五间。空地二十二座
羽林左卫、见廒二十座、俱五间。空地七座
虎賁左卫、见廒二十座、俱五间。空地五座
金吾后卫、见廒二十一座、俱五间。空地五座
府军后卫、见廒二十二座、俱五间。空地五座
大兴左卫仓一卫、旧廒二十九座。见在廒二十五座。内四座六间、二座七间、餘俱五间、计一百三十三间。空地四座
太平仓二卫、旧廒四十八座。见在廒四十四座、计二百二十间
留守前卫、见廒二十二座、俱五间。内坍塌一座
留守后卫、见廒二十二座、俱五间

通仓

大运南仓、旧廒一百二十一座。见在廒八十座。每座五间、计四百间
大运中仓、见在廒一百四十座。内五座六间、二座四间、餘俱五间、计七百三间
大运西仓、见在廒三百九十四座。内一座六间、餘俱五间、计一千九百七十一间
大运东仓 【今废】
凡提督修仓。正统二年、初差工部堂上官提督。后復添设员外郎一员、职专修仓。仍以堂上官提督。后又差内臣、及户部管仓堂上官提督
○嘉靖十五年奏准、裁革京通二仓修仓内臣。令工部堂上官、并原委太仓通州员外郎、主事、督率各卫所官修理
○四十三年、令京仓修仓员外郎主事、於就近公署居住督工。裁革通州修仓主事、行管通惠河郎中兼理
凡京仓军夫。原额府军等六十三卫、修仓军餘、共一千九百八十八名。正德十五年、减留一千二百名。十六年以后、裁革冒充、及改
康、永、昭、三陵守护外。实在九百四十六名。内锦衣卫旗校十一名、月粮一石。各卫军餘、月粮八斗。除岁派差占见役等项二十二名、其九百二十四名、每年二月至九月做工。十月至次年正月歇工月分、每名月办料价银二钱五分
○嘉靖四十五年以后、做工月分、亦令纳银、随工自雇夫匠
○万历元年议准、各军支米月分、照旧徵银二钱五分。支银月分、徵银二钱七分。米折银月分、徵银三钱五分。各卫掌印官、照数徵收。除本工雇夫匠支用外。其餘类总解部、以充买料支用
凡通仓军夫。通州十二卫、修仓军餘、原额六百名。正德十五年、减留四百五十名。内餘五十名、自二月起、至九月止、每名办纳价银三两六钱、共银一百八十两。其餘分作四班、三班上工、一班歇息。又自十月至正月四箇月、前项军餘、除在厂管事、看守物料、及上宿巡风等项、共一百十六名外。其餘三百三十四名、每名办纳料价银一两、共三百三十四两、与前银、俱解部、以备买料支用
凡修仓年例。每年、京仓、旧该修二百二十餘间。通仓、旧该修一百一十餘间。正德十五年题准、量减三分之一。后定、每年、京仓、该修三十座。通仓、该修十五座。大约每座、五间為率。管理修仓主事、每年预於十一月、移文户部管粮司官、备查应修廒座、开送修仓主事、督率官匠、亲诣各仓、逐一估计合用物料数目、於正月内、具呈本部题派。工完呈部。十二月内、提督侍郎具题
○嘉靖十六年、又因增修仓廒一百六十餘座。题准京仓年例、量加四座
○万历九年题准、每年修仓廒底、板木近土、米易浥烂。议用城砖砌漫、方置板木铺垫。廒门廒墙、遍留下孔、以洩地气。仍将修过廒座、用过钱粮具奏

营房

凡修理营房。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在京各卫军人营房、及驼马象房、如有起盖修理、所用物料、官為支给。若合用人工、隶各卫者、各卫自行定夺差军。隶有司者、定夺差拨囚徒、或用人夫修造。果有係干动眾、奏闻施行
土墙营房每间合用
桁条五根   椽木五十根
芦柴一束半  钉二十五枚
瓦一千五百斤 石灰五斤

陵卫营房。旧例、係各卫自行盖造。顺天抚按、会同查处。正德十六年、盖造
康陵卫。查有拆毁寺观、抄没官房、始议给发
○嘉靖二十七年、盖造
永陵卫。合用工料、先儘抚按衙门赃罚、并所属州县、库贮无碍官银动支。不敷、工部量行补凑
○万历元年、盖造
昭陵卫。工部补凑、题用顺天所属、未解苇课银
凡象房。弘治八年修盖、工部出办物料人匠、兵部摘拨官军、锦衣卫借拨军校、兼用。本部该卫、各委官一员、会同督理。做工军士、行户部日支米盐、如例。正德十年、嘉靖十六年、重修、亦如之凡马房。旧例每所、定与公廨地二十顷、岁租六十两、以备修理。各掌马房事、及巡青内外官、自行收支。又有生熟草场地、顷数不等。内留生草牧地。餘俱召佃、徵子粒银、径解御马监收贮。嘉靖初题准、二项租银、俱纳所在州县、转解户部、贮听修理仓厩支用。其各马房修理、自后率以三年為期

狱具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在京各衙门、合用刑具、皆须较勘如法、应合应付者、方许应付
应天府採办
笞    杖    (木□)
龙江提举司成造
枷    杻
宝源局打造
铁锁   铁镣
刑部、每年该用长枷五百二十面。手肘七百八十副。拶指一千三百把、每把、用绵绳一条。方枷二百六十面。竹板三千片、每猫竹一根、长一丈九尺、围圆九寸、破竹十三片、长四尺五寸、阔一寸五分。铁索六百五十条。锁头六百五十箇。铁镣七百八十副。铁钉三千箇
都察院、每年该用长枷一百二十面。手肘四百二十副、拶指八百把、每把、用绵绳一条。方枷二百六十面。竹板三千斤、照前尺寸。铁索九十条。锁头九十箇。铁镣四百副。铁钉二千箇
大理寺、每年该用拶指四百四十把、每把、用绵绳一条。竹板七百八十片、照前尺寸
成化二十一年奏准、刑部、都察院、问拟徒罪以下、俱送工部。其笞杖罪囚、免其运灰、量為收银、买办狱具。其修仓囚犯、亦令每日出银一分、按月送部、成造枷镣等具、以备法司取用。有可修理者、仍送部修理应用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八十八
工匠一

国初造作工役、以囚人罚充。役满、工部咨送刑部、都察院、引赴
御桥叩头发落。至今犹然。若供役土匠、则有轮班住坐之分。轮班者、隶工部。住坐者、隶
内府内官监
凡工役囚人。洪武二十六年定、在京犯法囚徒、或免死、工役终身、或免徒、流、笞、杖、罚役准折。如遇造作去处、量度所用多寡。或重务者、用重罪囚徒。细务者、用笞杖之数。临期奏闻、移咨法司差拨、差人监管督工。其当该法司、造勘合文册、一本发工部收掌。一本发
内府收贮。如遇囚徒工完、委官查理工程无欠、行移原问衙门、再查犯由明白、於
内府销号。合疏放者、发应天府给引寧家。合充军者、咨呈都府、照地方编发。若在工有逃窜之数、即便差人勾提。果有病故等项、相视明白埋瘞移咨原问衙门销号。如是缺工未完、移文拨补

准工则例

每徒一年、盖房一间。餘罪三百六十日、准徒一年、共盖房一间。杖罪不拘杖数、每三名、共盖房一间
每正工一日
钞买物料等项、八百文為准
杂工、三日為准
挑土、并砖瓦、附近、三百担每担重六十斤為准。半里、二百担。一里、一百担。二里、五十担。三里、三十五担。四里、二十五担。五里、二十担。六里、一十七担。七里、一十五担。八里、一十三担九里、二十一担。十里、一十担
打墻、每墻高一尺、厚三尺、阔一尺、就本处取土為准

囚徒该拨厂分

真犯窃盗、计赃以窃盗论、常人盗仓库钱粮、常人盗官畜產、卑幼盗已家财、雇工人盗家长财物、拨臺基厂、八裡庄、黑窑厂、修仓。其计赃准窃盗、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盗贼而故买拨马鞍山灰厂、周口灰厂、大峪楸棍厂、瓷家务灰厂、演铜山厂、西山斋堂炭厂、杨村南北厂、尹儿湾南北厂、蔡村掘河独流厂
凡囚徒免役。洪武十八年
詔、圣贤之后、犯工役者、俱免
○一十八年
詔、凡罚役死者、免追家属补役
○永乐三年奏准、凡犯笞杖罪、无力准工、许诣屯所為民种田、听官给牛具种子
凡囚徒办价。嘉靖二十七年议准、法司送到囚徒。除年力精壮责令做工外。如果贫病不堪、照例每月出办工价银一钱、委官雇人上工、不许额外多取
凡囚人搬运。永乐十七年、令做工罪囚、并杂犯死罪囚、准併工运砖
○天顺五年、令官员与有力之人、照例运砖灰炭等物 【详见刑部】
○正德十六年题准、囚犯该运灰炭者、止令赴部秤收。每灰炭一百斤、各加耗五斤、付各该衙门催事人役、领回应用。如愿收价、照原定数目、每灰一百斤、折与银一钱二分、炭一百斤、折与银二钱五分、俱免犯人亲纳。违者、科道官参究

○嘉靖二十三年奏准、凡法司送部做工运灰炭囚犯、置簿印鈐、给各该委官收掌、登记领过囚数花名、及做过工程、办过物料。其囚犯不愿做工运灰炭者、折纳工价。每季终、主事亲诣缮工司查验。价送节慎库、為雇募用。砖炭等项、运赴各工。如有侵收工价、虚报物料者、呈部参问

内府年例。嘉靖四十三年题准、但拨本色。如或折价、除水和炭、每百斤、照旧折银二钱外。其砖灰价银、每灰一百斤、折银一钱五釐。每砖一箇、折银一分三釐。不拘本色折色、俱照数折算、即於缮工司纳完、随将犯人、转送法司覆缴。工部另给勘合、发令车户运纳
内府。纳完、即出实收、缴回勘合、毋得留难。各监局年例、止照法司原来人犯多寡。不得执定旧数、一概催取。其本色、仍以三分為率、二分充
内府年例、一分备各衙门修理

内府年例灰炭
御用监、水和炭三十万斤 【隆庆三年题准、召商买办】
兵仗局、水和炭五十万斤
内官监、水和炭二十五万斤
织染局、石灰七万斤
宝钞司、石灰一十二万二千五百斤
供用库、石灰一万三千三百三十三斤
【以上、俱刑部拨囚拨运。近年运炭、多係折色、送屯田司、帖收节慎库。遇额数不多、动支买办上纳】


大明会典 工匠 採捕

明会典卷一百八十九
工匠二

凡轮班人匠。洪武十九年、令籍诸工匠、验其丁力、定以三年為班、更番赴京、输作三月、如期交代、名曰轮班匠。仍量地远近、以為班次、置勘合给付之。至期、齎至部听拨、免其家他役
○二十六年定、凡天下各色人匠、编成班次。轮流将齎原编勘合為照。上一以一季為满。完日、随即查原勘合、及工程明白、就便放回、周而復始。如是造作数多、轮班之数不敷、定夺奏闻、起取撮工。本户差役、定例与免二丁餘丁一体当差。设若单丁重役、及一年一轮者、开除一名。年老残疾、户无丁者、相视揭籍明白疏放。其在京各色人匠、例应一月上工一十日、歇二十日。若工少人多、量加歇役。如是轮班各匠、无工可造、听令自行趁作
○又奏准、照诸司役作繁简、更定班次。率三年、或二年轮当给与勘合、凡二十三万二千八十九名
计各色人匠、一十二万九千九百八十三名
五年一班
木匠三万三千九百二十八名
裁缝匠四千六百五十二名
四年一班
锯匠九千六百七十九名
瓦匠七千五百九十名
油漆匠五千一百三十七名
竹匠一万二千七百八名
五墨匠二千七百五十三名
妆鑾匠五百七十三名
雕鑾匠五百二名
铁匠四千五百四十一名
双线匠一千八百九十九名
三年一班
土工匠一千三百七十六名
熟铜匠一千二百四名
穿甲匠二千五百七名
搭材匠一千一百一十二名
笔匠一百二十名
织匠一千四十三名
络丝匠二百四一名
挽花匠二百九十一名
染匠六百名
二年一班
石匠六千一十七名
(舟念)匠九千三百六十名
船木匠一万五百六名
箬篷匠四百七十七名
櫓匠三十九名
芦篷匠二十二名
戧金匠五十四名
絛匠一百四十九名
刊字匠一百五十名
熟皮匠九百九十二名
扇匠六十六名
?灯匠七十五名
毡匠二百九十九名
毯匠一百五十八名
捲胎匠一百九名
鼓匠一百二名
削籐匠四十八名
木桶匠九十四名
鞍匠一十三名
银匠九百一十四名
销金匠五十九名
索匠二百五十五名
穿珠匠一百四名
一年一班
表背匠三百一十二名
黑窑匠二千三百七十三名
铸匠一千六十名
绣匠一百五十名
蒸笼匠二十三名
箭匠四百二十一名
银硃匠八十四名
刀匠一十二名
琉璃匠一千七百一十四名
剉磨匠一千一百二十五名
弩匠一百一十二名
黄丹匠二十二名
籐枕匠三十四名
刷印匠五十八名
弓匠一百六十二名
鏇匠四十六名
缸窑匠一百九名
洗白匠三十名
罗帛花匠六十九名
宣德元年
詔、凡工匠、户有二丁三丁者、留一丁。四丁五丁者、留二丁。六丁以上、留三丁。餘皆放回、俟后更代。单丁、量年久近次第放回。残疾老幼、及无本等工程者、皆放回
○景泰五年奏准、轮班工作、二年三年者、俱令四年一班。重编勘合给付
○天顺元年
敕、外府轮班人匠、照永乐间定制差拨。不许内官兼管
凡班匠徵银。成化二十一年奏准、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类齎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
○弘治十八年奏准、南北二京班匠、自弘治十六年编填勘合為始。有力者、每班徵银一两八钱、遇闰、徵银二两四钱、止解勘合到部批工、领回给散。无力者、每季连人匠勘合。解部投当上工、满日批放。如无勘合者、虽纳匠价、仍解人赴部、查理勘合下落。其已徵在官匠价、尽行解部。若有存留、那前补后、计赃论罪。年终、通将徵解过数目、造册奏缴
○嘉靖四年题准、各色班匠、该抚按清军等官、督属清查。果有远年逃亡、并无遗留田地者、原解匠价、通行除免、无令裡甲包陪。见在匠户无力者、亦止令上班、不许一概追价类解
○八年、以营建
仁寿宫、奏准、各处轮班匠役、每名、按季徵银、如弘治十八年例解部、以备大工支用。内外衙门、例应给拨班匠者、将解到匠价、减半支给
○又令内外衙门、给拨、班匠照依后开名数通行各府州县、解价到部、如数给银。不许额外索取
司礼监、并精微科、掌司文书等房、每季共八十名
内官监并冰窨、每季共八十名
尚衣监每季一十名
司设监每季一十八名
御马监每季一十名
印綬监每季八名
鐘鼓司每季一十六名
混堂司每季一十名
鍼工局每季二十名
宝钞司每季四名
巾帽局每季一十二名
司苑局每季一十四名
银作局每季一十二名
内府供用库每季八名
内阁、并杂工打扫、每季六十名
翰林院每季一十八名
詹事府每季八名
四夷馆每季四名
中书捨人每季四名
清黄通政每季二名
尚宝司每季二名

○后令南直隶等处远者纳价、北直隶等处近者当班、各从民便
○四十一年题准、行各司府、自本年春季為始。将该年班匠、通行徵价类解不许私自赴部投当。仍备将各司府人匠总数、查出某州县额设若干名。以旧规四年一班、每班徵银一两八钱、分為四年、每名每年、徵银四钱五分。算计某州县每年该银若干。抚按官、督各州县官、各年徵完类解、不许拖欠。年终造册类缴。分别已未完等第参究
计各省府班匠、共一十四万二千四百八十六名。每年徵银六万四千一百一十七两八钱
浙江匠三万九千五百四十六名、每年徵银一万七千八百两六钱五分
河南匠一万八千四名、每年徵银四千五百九十八两五钱
山东匠二万二千三百六十二名、每年徵银一万七十两五钱五分
山西匠一万六千二百一名、每年徵银七千二百七十九两二钱
陕西匠一万六百八十五名、每年徵银四千七百六十两六钱五分
应天府匠二千五百九十五名、每年徵银一千一百六十七两七钱五分
苏州府匠八百八十四名、每年徵银三千九百七十八两
松江府匠四千二百八十六名、每年徵银一千九百二十八两七钱
常州府匠二千一百二十名、每年徵银九百五十四两
镇江府匠一千七百八十九名、每年徵银八百五两五分
徽州府匠三千六十六名、每年徵银一千三百七十九两七钱
寧国府匠一千二百二十八名、每年徵银五百五十二两六钱
池州府匠四百七十八名、每年徵银二百一十五两一钱
太平府匠一千六百八十一名、每年徵银七百五十六两四钱五分
安庆府匠二千七十五名、每年徵银九百三十三两七钱五分
广德州匠八百五十一名、每年徵银三百八十六两一钱
庐州府匠二千一百一名、每年徵银九百四十五两四钱五分
凤阳府匠一千六百四十一名、每年徵银七百三十八两四钱五分
淮安府匠一千九百五十九名、每年徵银八百八十一两五钱五分
扬州府匠二千四百二十名、每年徵银一千八十九两
徐州匠九百四名、每年徵银四百六两八钱
滁州匠五十六名、每年徵银二十五两二钱
和州匠一百五十六名、每年徵银七十两二钱
顺天府匠一千六百一十四名、每年徵银七百二十六两三钱
永平府匠三百四十名、每年徵银一百五十三两
保定府匠九百七十一名、每年徵银四百三十六两九钱五分
河间府匠四百名、每年徵银一百八十两
顺德府匠二百三十四名、每年徵银一百五两三钱
广平府匠二百四十三名、每年徵银一百九两三钱五分
真定府匠八百二名、每年徵银三百六十两九钱
大名府匠七百一名、每年徵银三百一十五两四钱五分
湖广、四川、两广、云贵、福建、江西各省班匠、隶南京工部
凡住坐人匠。永乐间、设有军民住坐匠役
○宣德五年、令南京、及浙江等处工匠、起至北京者、附籍大兴宛平二县、仍於工部食粮
○成化间、额存六千餘名。自后招收、过倍原额
○嘉靖十年奏准、差工部堂上官、及科道官、司礼监官、各一员、会同各监局掌印官、清查军民匠役、革去老弱残疾、有名无人一万五千一百六十七名。存留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五名、著為定额。遇缺、该部清匠官、止於额内僉补。各该管内外官员、不许奏请招收。违者、听本部、并科道官劾治
○又奏准、内承运库、并木厂二处夫匠、俱以今次点到查明册定数目存留。其餘悉从开除。军发原卫差操。民发原籍当差。候册内人数、有逃绝者、指缺行文清匠官、转行各该衙门取补
计存留军民匠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五名
司礼监一千五百八十三名
牋纸匠六十二名
表背匠二百九十三名
摺配匠一百八十九名
裁历匠八十一名
刷印匠一百三十四名
黑墨匠七十七名
笔匠四十八名
画匠七十六名
刊字匠三百一十五名
铁匠二十五名
销金匠二十五名
合香匠八名
木匠七十一名
瓦匠六名
油漆匠六十七名
象牙匠二十五名
鏇匠一十名
砚瓦匠七名
絛匠一十名
石匠八名
锯匠六名
神帛匠一名
裁缝匠五名
鑵儿匠五名
铜匠四名
雕鑾匠二名
钉铰匠二名
竹篾匠一名
铸匠一名
捲胎匠二名
捅匠二名
双线匠四名
锡匠二名
镀金匠二名
鈒花匠二名
减铁匠二名
锁匠一名
毡匠一名
銼磨匠一名
尚衣监一千二百四十九名
双线匠六十七名
绣匠三百六十六名
裁缝匠一百八十五名
毛袄匠六十九名
碾玊匠三十名
冠帽匠五十三名
漆匠一十三名
草帽匠七名
钻珠匠五名
穿珠匠一十一名
泥水匠七名
箍桶匠二名
斜皮匠一十七名
绵线匠三名
竹匠三名
毡匠二十四名
捲胎匠一十四名
麻鞋匠七名
钉带匠一十五名
履鞋匠二十五名
鏇匠一十一名
缠棕匠一十六名
画匠二十三名
油伞匠三名
销金匠四名
棕巾匠二十二名
銼磨匠一名
熟皮匠六十六名
网巾匠三十二名
石匠二名
凉胎匠二十五名
边儿匠九名
绵匠一十九名
磨镜匠二名
锡匠二名
铁匠一十二名
剌金匠四名
凉衫匠八名
木匠九名
油漆匠二名
钉铰匠二名
絛匠八名
表背匠九名
打线匠一名
锯匠一名
香匠一名
皮匠一名
钉底匠一名
镜儿匠一名
妆鑾匠二名
抹金匠三名
利金匠一名
鞭子匠一名
剌金线匠一名
花匠一名
氁子匠一名
鬃巾匠一名
帮巾匠一名
楦头匠六名
打角匠一名
索匹一名
御马监四百一十六名
裁缝匠五十五名
鞭子匠六十三名
缨子匠五名
銼磨匠三名
油漆匠一十二名
砍轿匠七名
铁匠九名
绣匠一十六名
弓匠二名
背什物官军八名
络丝匠一十六名
水绳匠三名
弦匠一名
护衣匠三名
索匠二十五名
描金匠三名
副千户一员
毡匠八名
表背匠三名
雕鑾匠二名
絛匠六名
铺箸匠七名
肚带匠五名
打线匠五名
减铁匠二十一名
五墨匠三名
事件匠三名
铜匠一十八名
木匠六名
腰机匠四名
油(革占)匠二名
双线匠二十名
熟皮匠一十三名
斜皮匠三名
抹金匠三名
砑磨匠二名
鞍轡匠二名
拔丝匠二名
鞦轡匠六名
穿珠匠一名
罕答胲匠一名
鏇匠一名
戧金匠二名
钉铰匠二名
钉带匠一名
绳匠二名
画匠一名
挣磨匠一名
镀金匠一十一名
骨作匠二名
捻棕匠一名
烧珠匠一名
=彩漆匠一名
鈒花匠一十名
(革占)匠二名
印綬监六十一名
木匠五名
熟皮匠三名
铜匠二名
表背匠二十五名
油漆匠四名
戧金匠二名
钉铰匠二名
双线匠三名
絛匠五名
打线匠一名
挽花匠三名
染匠一名
攒丝匠一名
络丝匠四名
司设监一千四百三十五名
销金匠二十三名
络丝匠四十四名
锯匠一十七名
绣匠一百五名
打线匠一十名
腰机匠二十名
戧金匠一十三名
描金匠一名
銼磨匠一十五名
裁缝匠一百八十二名
竹匠五十一名
花毡匠三名
鞭子匠三名
双线匠六十八名
帘子匠六十五名
刊字匠四名
索匠三十四名
缨匠五名
熟皮匠一十名
漆匠六十五名
絛匠二十四名
穿交椅匠九名
毯匠三十八名
毡匠八十六名
绵匠一十五名
木匠八十六名
拔丝匠四名
抹金匠七名
雕鑾匠三十六名
铜匠二十六名
捲胎匠四名
洗白匠四名
油革?占匠五名
表背匠一十三名
鞍轡匠一十名
鏇匠一十一名
钉铰匠一十二名
铁匠四十五名
车匠一十一名
背金匠六名
减铁匠一名
弓弦匠一名
交椅匠一十一名
搭材匠五名
妆鑾匠三十名
伞匠二十名
草席匠三十九名
鍼匠六名
籐枕匠九名
棕蓬匠四名
银匠二十三名
(耽去耳改鱼)灯匠二名
瓦匠五名
绵花匠一十三名
铸匠二名
蒸笼匠一名
石匠一名
事件匠一名
锡匠一名
锁匠一名
砍轿匠一十二名
护衣匠四名
弓匠一十四名
木桶匠二名
冠帽匠三名
刷印匠二名
五墨匠一名
画匠一十四名
扇匠九名
摺配匠八名
内承运库三百一十五名
染匠五十二名
顏料匠九名
木匠一十九名
刷印匠一十六名
表背匠一十四名
金箔匠五名
摺配匠八名
索匠一十四名
绵花匠一名
银匠一十四名
织匠二十二名
挽花匠三十一名
牙匠四名
秤匠五名
五墨匠六名
缨匠七名
络丝匠二十五名
漆匠三名
纸匠一名
裁缝匠三名
裁历匠三名
腰机匠四名
攒丝匠二名
打线匠二名
铁匠一名
宛平县铺户二十一名
大兴县铺户一十九名
供用库四百零一名
浇烛匠一百五十五名
香匠一百一名
医兽一名
油户一百四十四名
织染局一千三百一十七名
缨匠二十三名
络丝匠一百四十一名
打线匠六十名
腰机匠二十二名
摺配匠一名
织匠八十七名
揭俎匠一十四名
挑花匠八十三名
刻丝匠二十三名
染匠二百六十三名
染纸匠一十一名
纺绵花匠一十二名
缉麻匠一名
捻绵线匠五名
织罗匠二名
捻金匠一十八名
(上竹下矍)匠二名
搥纸匠三名
络纬匠五十三名
裁金匠六名
背金匠一十七名
包头匠一十三名
木匠三名
臙脂匠九名
洗白匠一十七名
三梭布匠一十六名
簆匠一十四名
画匠一十九名
驼毛匠二十六名
挽花匠二百二十名
攒丝匠一百二十三名
结棕匠一十名
鍼工局六百九十名
绣匠二百三十二名
驼子匠一名
裁缝匠二百一十一名
表背匠一十一名
绵匠二名
木匠七名
毛袄匠二十七名
碾玊匠一十四名
弹绵花匠二名
锁匠一名
熟皮匠三名
捻金匠二名
双线匠一名
銼磨匠一名
搭材匠一名
刊字匠二名
络丝匠六十九名
油漆匠八名
毡匠一名
画匠八名
销金匠一十七名
旗匠一十三名
打线匠二十名
冠帽匠一十四名
穿珠匠八名
絛匠一十三名
皮匠一名
银作局二百七十四名
鈒花匠五十名
大器匠四十二名
厢嵌匠一十一名
抹金匠七名
金箔匠一十四名
磨光匠一十五名
镀金匠三十五名
银匠八十三名
拔丝匠二名
累丝匠五名
钉带匠五名
画匠一名
表背匠四名
兵仗局三千一百六十三名
弓匠一百六十三名
箭匠一百二十九名
挫磨匠二百二十名
木匠一百七十七名
皮帽匠六十九名
表背匠九名
铁匠一百六十九名
漆匠一百七十四名
绵花匠二十二名
刷牙匠二十四名
剪子匠八名
刀匠五十三名
锁子匠二十一名
针匠六十七名
星儿匠七名
泥水匠七名
绳匠七十七名
钉铰匠一十五名
络丝匠九十九名
拔丝匠五名
窑匠八十七名
弦匠八十四名
铜匠五十五名
铸匠三十九名
(革呈)带匠一百四十一名
裁缝匠二百一十五名
减铁匠三十九名
木梳匠一十一名
缨匠一百五十九名
鏇匠六十八名
绣匠八名
戧金匠一十二名
线子匠二名
银匠二十七名
锡匠三名
拔丝匠六名
弩匠一十七名
笙匠二名
镀金匠九名
箭匠六名
喇吧匠四名
表背匠一十二名
神箭匠五十二名
甲匠一百六十四名
火药匠八十四名
画匠八十一名
篦子匠七名
毬棒匠五十五名
彩漆匠一十三名
鼓匠一十九名
竹匠二十二名
雕鑾匠一十六名
刊字匠三名
砍轿匠四名
铜鼓匠二名
毡匠三十七名
染匠六十四名
向铜匠一十一名
牌匠一名
銼匠二名
窑匠五名
巾帽局四百四十二名
打角匠一十一名
雕鑾匠一名
双线匠一百八十名
棕鞋匠一十九名
裁缝匠一十九名
油漆匠六名
凉胎匠一十四名
毡匠五十一名
草帽匠三名
冠帽匠六十六名
钉带匠四名
鏇匠二名
表背匠六名
楦头匠四名
絛匠四名
木桶匠一名
熟皮匠一十五名
斜皮匠三名
银硃匠一名
毛袄匠三名
履鞋匠三名
竹匠一名
络丝匠五名
索匠四名
销金匠一名
铜匠一名
铁匠三名
拔丝匠二名
银匠一名
绣匠四名
五墨匠一名
妆鑾匠三名
工部织染所一百九十五名
染匠八十六名
机匠二名
织匠二名
挽花匠一十五名
络丝匠六十二名
打线匠一十五名
缨匠一名
攒丝匠一十二名
钦天监三十一名
裁历匠二名
表背匠一名
刷印匠二十八名
崇文门外大木二厂六百八十三名

○四十年、令司礼监清查见在支俸食粮、匠官匠人、共一万八千四百四十三员名、裁革一千二百六十五员名。应留一万七千一百七十八员名、著為定额。遇缺、止许餘丁告补、不许溢数滥收
计存留官匠一万七千一百七十八员名
司礼监官匠一千八百九十二员名
内官监官匠二千八百二十二员名
司设监官匠一千五百五十五员名
御用监官匠二千八百九十八员名
印綬监军民匠二十四名
尚衣监军民匠七百六十五名
御马监官匠三百四十二员名
内织染局官匠一千四百六十一员名
银作局官匠二百二十一员名
兵仗巨官匠一千九百四十七员名
巾帽局军民匠五百四十二名
鍼工局官匠三百八十一员名
宝钞司军民匠六百八十九名
尚膳监军厨七百五十九名
内承运库军民匠三百七十九名
天财库民匠一十八名
供用库官匠二百八十九员名
惜薪库官民匠二十三名
酒醋麵局军民匠一百七十一名
隆庆元年、令清查内官等监各官匠、於原额一万七千一百七十八员名内、除逃亡不补外。裁革老弱六百二十二员名。存留一万五千八百八十四员名、著為定额
计存留官匠一万五千八百八十四员名
司礼监、匠官四百三十三员。军民匠一千三百八十三名
内官监、匠官四百八十员。军民匠一千八百八十三名
司设监、匠官三十三员。军民匠一千四百三十七名
御用监、匠官四十员。军民匠二千七百五十五名
印綬监、军民匠一十九名
尚衣监、匠官四十二员。军民匠六百五十四名
御马监、匠官一十一员。军匠三百五名
内织染局、匠官八十七员。军民匠一千三百四十三名
□□局、匠官二十三员。军民匠一百六十六名
兵仗局、匠官六员。军民匠一千七百八十一名
巾帽局、军民匠四百九十八名
鍼工局、匠官一员。军民匠三百五十九名
宝钞司、军民匠六百二十四名
司钥库、民匠一十五名
尚膳监、军厨六百九十三名
内承运库、军民匠三百五十九名
供用库、匠官四员。军民匠二百五十九名
惜薪司、军民匠一十八名
酒醋麵局、军民匠一百六十九名

○又题准、逃亡年久者、不准收补。止将裁革见在老弱数内、查係的亲子孙、精通艺业者、准结送本部、发清匠司考校、开送该科验实送监。各监局备查某处籍、某年替役、或係祖匠、或充收、係某卫食粮、逐一开造年貌花名文册、送部、类造奏缴。每年收支月粮、照册查对关给
○三年、令司礼监、会同各监局官、清查存留实在官匠一万三千三百六十七员名、著為定额


○又题准、清匠主事、给清理人匠关防。各监局人匠、遇有老疾事故、径开清匠司註销。审果乏人、不分军民、俱要的亲儿男弟姪、结送考校。工科验实、方准顶补
凡清理匠役。宣德六年奏准、差官查理浙江、南直隶苏松等府州失班工匠、惟造军、及织造者、存留。若单丁以营造放回者、令当后班。其丁多失班一次者、赴部补班。二次三次以上、并前后不当班者、送问罚班。其广东江西二布政司、令南京工部照例差官查理
○又令逃匠初来者、皆优容一月、候居止定、然后供役
○成化七年议准、各监局军匠、有逃故者、行该部查补。不许径拘京卫所官杖併、逼要出钱雇人买免
○弘治元年奏准、添设主事、清理内外衙门、军民住坐轮班工匠。轮班者、做工纳价等项、年终类奏。住坐者、军匠、行移兵部施行。民匠、转行清军御史督併。各该衙门、具备细脚色、造册缴部查考。其
内府监局行逃、务要依式开具从实贯址、及上工处所。违者、先行法司提问经该吏典、及识字人役
○十八年奏准、住坐在逃民匠、行
内府监局、将逃匠数目、备开到部、编造文册二本。一本、留部存照。一本、在内行锦衣等衙门挨拏。在外行清军巡按御史、行属清查、问罪起解。在原籍逃故、篤疾等项、就於户丁内、拣选壮丁起解。各监局把总书办、不许逼勒财物、致令失所。南北二京班匠、照例有力徵银、无力上工。住坐匠、清解不及三分、班匠不及七分者、布按二司委官、住俸两箇月。府州县委官、住俸三箇月。司府州县该吏提问。府州县清匠官、九年满日、吏部送本部查理、徵解不及七分、行移吏部、奏请降用。裡书人等、脱漏埋没人匠一名、将本身充匠。二名三名以上、子孙永远充匠。造完匠册、比照兵部顺带军册事例、给发司府州县、交割清查
○嘉靖二年题准、班匠不行完解、州县至三十名、一府至五十名、一省至二百名、各该掌印清匠官、通行住俸。该吏提问。府州县清匠委官、遇有三六年、例应给由者、备查徵解数目无碍、方许起送
○十年奏准、凡清查未称军民匠役、係成化以前、许送各监局上工习学。不许关支直米。其月粮、除民匠月支三斗以下照旧外。军匠係各卫原支一石以下者、俱各量给四斗。待艺业精熟、遇缺收补、照旧关支。若弘治年以后招收者、尽行查革
○又令清匠主事、责以久任、照俸序迁。仍管前事、不必限年更替。本部亦不得别项差委、以妨本等职务
○凡匠役事故、各该衙门、查照成化七年事例、即用手本、行清匠官揭册、查取户下应补亲丁、验送上工。若清匠官迁延误事、及各监局径拘卫所、并宛平大兴县官勒逼私补、雇人买免、俱听本部该科参究罪坐所由。如係洪武永乐年间、已绝人数。清匠官查取今次未称项下、习艺已精者补尽、方许呈部、行文原籍清勾
○十三年奏准、宛平大兴二县管匠官、备查正匠见在做工、免其杂差外。仍免一丁、帮贴应役。其餘丁、通查入册。每名每年、出办工食银三钱、以备礼兵刑等部、都察院大理等寺、国子监等衙门、凡公务取匠雇觅之用
○二十三年、令各巡按御史、转行各该司府州县清军官、清查节年欠班人匠。凡原编勘合、并私给票照、通追到官、照依工部发去册式、分别旧管新收、开除实在、造册缴部。工部一面行管理匠册主事、比照旧式、重造勘合。待各处解册到日、明白填註、印封、差人类送各司府、给散各匠收执。仍於每岁首发册内、款开已未完数目、行各司府查照徵解。各司府亦於年终缴奏册内、款开各州县已未行数目、到部查考。中间有缴奏不到、与清完不及七分者、清匠官听部劾奏处治
○二十四年、令吏部拨送諳晓书算吏二十名、监生十名。听工部管理匠册主事严併攒造勘合。其纸札等项、节慎库动支匠价银两买办。各生各役月粮、工部支给。事完、监生准与上选、吏役准其当该
凡工匠月粮直米。 【月粮、户部支。直米、光禄寺支】 洪武十一年、令凡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
○二十四年、令工匠役作
内府者、量其劳力、日给钞贯
○永乐十九年、令
内府、尚衣、司礼、司设等监、织染、鍼工、银作等局、南京带来人匠、每月支粮三斗。无工、住支
○宣德七年、令各卫军匠、
内府上工者、分為两班、月支粮五斗
○九年、令内官监工匠、月支粮五斗。上工之日、光禄寺仍给饭食
○正统元年、令巾帽局撮工人匠、月支米三斗。工完住支
○五年、令各处起取营造军匠、除月支口粮三斗外。仍於原籍月粮一石内、扣除三斗、於见役处添支
○景泰元年、令在京各监局、及各厂上工军匠、光禄寺不关饭者、月支米一石。关饭者、五斗
○三年、令兵仗局攒造军器军匠、仍支米五斗。民匠四斗
○天顺元年、令司设监各色军匠、月支米五斗
○又令燕山前等卫军匠、於尚衣监上工者、添支月粮一斗
○又令御马监军匠、添支月粮一斗。民匠餘丁、月支粮三斗
○二年、令锦衣等卫、及顺天府军匠。添支月粮為五斗
○又令内官监军匠、添支月粮一斗。民匠餘丁、上工日关与饭食
○又令司礼监军匠、月支粮三斗
○成化九年、令高手人匠、行锦衣卫镇抚司带管、月支粮一石、岁给冬衣布花。送监上工、仍於光禄寺、日支粳米八合
○十年、令内承运库人匠铺户、月支粮二斗
○十二年、令军器鞍轡局军匠、月支米五斗
○又令修城军匠、每月添支口粮二斗。民匠三斗。旗军并不係食粮阴阳生、一斗
○又令留守等卫餘丁、印綬监习学匠艺者、月支米三斗
○嘉靖八年、令内官等监匠作、上工须实在班、方许造册送部、查对相同、转发关支直米。其停工下班、日期、及冒名顶替、包纳月钱、虚开支米者、听巡视科道官参究
○十年题准、各监局行支工匠直米、每月开立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备註花名、送光禄寺查对明白、方许关支。如有虚冒、许诸人攀首、巡视科道官、从重究治。又户部关给工匠月粮、务照新定文册姓名、查对见在、方许支给。其或替补、清勾等项、必须清匠司官、开具缘由、方许准理。违者、听该部指实参究治罪
○隆庆三年题准、各该卫所并监局、将食粮人匠、查照元年裁革过数目、造册一本、送清匠司查照。本司另查二本、送户部光禄寺、查照支粮。以后各卫、将匠役逃亡事故、知会本司、即於前册项下开除。仍造册二本、送户部光禄寺查支。其各监局衙门、按月支粮文册、务与本司册数相同、方准支给
凡工匠犯罪。弘治十三年奏准、
内府匠作、犯该监守常人盗、窃盗、掏摸、抢夺者、俱问罪、送发工部做工炒铁等项。其餘有犯徒流罪者、拘役、住支月粮。笞杖准令纳钞。又两京工部、各色作头、犯该杂犯死罪、无力做工、与侵盗誆骗、受财枉法、徒罪以上者、依律拘役、满日、俱革去作头、止当本等匠役。若累犯不悛、情犯重者、监候奏请发落。杖罪以下、与别项罪犯、拘役满日、仍当作头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九十
物料

旧制、砖瓦石灰、俱隶虞衡司掌行。永乐后、谓為营缮所需、故归本司。苇课、旧隶屯田司。今併归本司。按营缮所需木植砖瓦、有大五厂、曰神木厂、曰大木厂、 【即獐鹿房厂】 堆放木植、兼收苇席。曰黑窑厂、曰琉璃厂、烧造砖瓦、及
内府器用。曰臺基厂、堆放柴薪、及芦苇。又有小五厂、曰营缮所、木工。曰宝源局、金工。曰文思院、曰王恭厂、俱丝工、曰皮作局、革工并隶管厂官。外修仓别设三厂、曰北窑厂、曰南窑厂、曰铁厂、主范金合土之事后废。止计地徵租、每年共该银四十五两九钱二分、贮节慎库、与料价同用

砖瓦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在京营造、合用砖瓦。每岁於聚宝山、买窑烧造。所用芦柴、官為支给。其大小厚薄样制、及人工芦柴数目、俱有定例。如遇各处支用、明白行下各该管官员放支。管事作头、每季交替。仍将所烧过物件支销。其见在之数、明白交割。若修砌城垣、起盖仓库营房、所用砖瓦数目、须要具奏、著落各处人民共造。如烧造琉琉砖瓦、所用白土、例於太平府採取
琉璃窑
每一窑、装二样板瓦坯二百八十箇。计匠七工、用五尺围芦柴四十束
每一窑、妆色二百八十箇。计匠六工、用五尺围芦柴三十束四分。用色三十二斤八两九钱三分二釐
黑窑
每中窑一座、装到大小不等砖瓦二千二百箇。计匠八十八工、用五尺围芦柴八十八束
永乐以后各处窑座
临清窑、烧造城砖、副砖、券砖、斧刃砖、线砖、平身砖、望板砖、方砖、二尺、尺七、尺五、尺二、四样、凡八号。近年止派造黑白城砖、斧刃砖
苏州窑、烧造二尺、尺七细科方砖。凡遇营建
宫殿、内官监开数、工部题行应天苏松抚按官、均派应天池太苏松常镇、各委佐贰官、於苏州府地方、立窑募夫。选拨长洲县諳练匠作团造。完日、即委管造官解部。嘉靖三十七年题准、将先年备选副砖、窑户家藏者、首验合式照例给价取用
蔡村窑、宣德二年、差指挥一员、管领夫匠、採柴造坯。后停止。正统九年、復行烧造。后又停止
武清县窑、万历二年奏准、自立窑座、分造城砖、每年三十万箇。暂行通州管河郎中督造。每箇、给价银二分二釐、於临清料价内扣给
凡差官烧造。永乐间、差工部侍郎一员、於临清管理烧造、提督收放。自直隶、至山东、河南、军卫州县、有窑座者、俱属统辖
○宣德二年、令河南山东二都司、并直隶卫所、拨军夫五千名、於沿河一带烧砖。以添设官十五员、分行提督
○成化十七年、添设郎中二员、於山东、河南、及南北直隶、原有窑处、减半烧造
○弘治八年奏准、停止烧造官员。
敕河南、山东、南北直隶巡抚官、委布按二司、分巡、分守、及府州县官、提督管理烧造
○嘉靖五年题准、差部属二员、一往南直隶各府、於苏州有窑处所、烧造方砖。一往山东、河南、北直隶各府、於临清有窑处所、督造方城斧券等砖、俱领
敕行事
凡砖厂委官。张家湾、临清二处、工部各委差主事一员、提督收放砖料。仪真、□洲二处、从南京工部定委
凡砖料价银。嘉靖九年、以大工紧急。奏准、砖料除南直隶等府、照旧烧造。其河南、山东、北直隶等司府、俱折价、解临清有窑处所、召商烧造
○二十二年议准、临清烧造白城砖、旧例、每年二百万箇、今减為八十万箇、每箇、价银二分四釐。斧刃砖四十万箇、每箇、价银一分二釐。二项价银、各年题派、差官解赴临清给发。后復令本厂差官、赴部领给
各省府年例砖料价银共二万四千两
河南、山东二省、每省各三千二百四十两
河间、真、保、广、大五府、每府各六百两
应天、苏、松、常、镇五府、每府各九百两
徽、寧、池、大、安庆五府、每府各七百八两
庐、凤、淮、扬四府、每府各一千四百四十两
广德、滁、和、徐四州、每州各一百八十两
凡顺带砖料。洪武间、令各处客船、量带沿江烧造官砖、於工部交纳
○永乐三年定、每百料船、带砖二十箇、沙砖三十箇
○天顺间、令粮船每隻、带城砖四十箇。民船、照依梁头、每尺六箇
○弘治八年题准、带砖船隻、除荐新进鲜黄船外。其餘一应官民马快粮运等船、俱照例给票、著令顺带交割。按季将收运过数目、报部查勘。仍行沿河郎中等官、但遇船隻逐一盘验。如有倚託势豪、及姦诈之徒、不行顺带者、拏送究问。回船查无砖票者、拘留送问
○嘉靖三年定、粮船、每隻带砖九十六箇。民船、每尺十箇
○十四年、粮船、每隻加至一百九十二箇。民船、每尺加至十二箇
○二十年、粮船、仍减為九十六箇
○二十一年、令经过临清粮船、官民船、顺带本厂官砖、至张家湾交卸。损失追陪
○四十二年、查照旧例、粮船、每隻止带砖六十箇。餘砖、於官民商贩船、通融派带
凡雇运砖料。永乐初、令河南、山东、直隶各巡抚、督令所属、查照原运军卫、有司、并递运所、量起人夫、措置车船、至窑运赴该厂交割。每城砖一箇、脚价银一分八釐。斧刃砖一分四釐。进厂脚价不在此数
○嘉靖四年、令临清砖料、顺带未尽者、雇船运解。合用脚价、各司府州县、量多少摊出。经过地方、一体应付夫廩
○五年、令沿河递运所、拨大红船、及临清厂雇倩民船、装运由城斧砖
○又令苏州细料方砖、若是雇船、差官押运到工。雇费、於本府诣解年例军器鱼课银内支用
○九年题准、仪真黑城砖行扬州府查勘在库官银、雇船载运
○又题准、临清砖厂、搭运雇运砖料、置循环簿二扇、每月、差人送张家湾砖厂主事、填註到否、循去环来、以便稽考

石灰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在京营造、合用石灰、每岁於石灰山、置窑烧炼。所用人工窑柴数目、俱有定例。如遇各处支用、明白行下各该管人员放支。其管事作头、每季交替、仍将所烧过物料、支销见在之数、明白交割
每窑一座、该正附石灰一万六千斤。合烧五尺围芦柴一百七十八束。计七十五工
永乐以后、马鞍山、瓷家务、周口、怀柔等处、各置灰厂。俱以武功三卫军夫採烧、搬运赴京、修理内外公廨等项应用
○天顺间奏准、差指挥千
百户等官、分管提督、五年一换 【后止拨工役囚人、罢各卫军夫。其提督指挥如旧】

木植

崇文门外、有神木厂。旧额、拨虎賁等十七京卫、通州等二十五外卫、军餘一千名、在厂工办。逃故僉补。后止存八百二十一名。内上工二百名。杂差管事、四十一名。大木厂借工、一百二十名。其餘皆办桩木、每名、月办二根、以备苫盖朝阳门外、有大木厂、与神木厂同
凡各省採到木植、俱於二厂堆放。永乐中营建北京
宫殿、令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採木
○嘉靖三十六年、营建
朝门午楼、议准、材木先儘神木厂。次差御史、郎中、各一员、挨查先年、沿途遗有大木、解用
○又令川、贵、湖广三省、採木。山西、真定、採松木。浙江、徽州、採鹰架木

(荣去木改林)麻

旧制、河南、山东、北直隶、各州县卫所、共九十三处、原有厂地。每年种解(荣去木改林)麻本色、各不等、解部、各工支用。但额徵斤数不多、往返劳费。隆庆元年题准、行各该抚按、及左中后三都督府、转行各衙门、自二年起、照依原定数目、每麻一斤、徵银一分八釐、各解该府。每年限十月内、类解本部、以备买麻支用
见徵(荣去木改林)麻二万八千一百七十九斤一十四两二钱五分。每斤折价一分八釐、共银五百零七两二钱四分
山东
济南府一千四百斤 【长清县五百斤。蒲臺及齐东二县、各一百五十斤。滨德二州、及禹城县、各二百斤】
兗州府二千六百斤 【济阳县一千七百斤。滕县一百斤。商河县八百斤】
东昌府一千五百八十三斤二两二钱五分 【朝城、堂邑、丘三县、各一百斤、范县一百七十斤。临清州二百五十斤。莘冠二县、各五十斤。濮州一百八十斤。馆陶县、济寧上厂、四百八十七斤四两五钱。济寧下厂、九十五斤一十三两七钱五分】
河南
开封府一千五百五十斤 【阳武县四百斤原武县二百斤
封丘县三百五十斤。延津县六百斤】
卫辉府三千零五十斤 【淇县一百斤。新乡县四百斤。胙城县一百五十斤。获嘉辉二县、各九百斤。汲县六百斤】
怀庆府一百八十斤 【修武县八十斤。武涉县一百斤】
彰德府二百斤 【坐汤阴县】
顺天府一百八十斤 【通州八十斤。香河县百斤】
直隶河间府一千七百九十斤 【景沧二州、各一百五十斤。瀟寧县五十斤。静海县一百斤。东光吴桥二县、各七十斤。寧津献二县、各六百斤】
真定府七百斤 【深州及武强县、各二百五十斤。定州卫二百斤】
广平府四百八十斤 【清河、肥乡、广平、威四县、各五十斤。成安鸡泽、曲周三县、各八十斤。永年县四十斤】
大名府二千四百四十九斤 【清丰、魏二县各一百五十斤。长垣县一百十二斤八两。濬县八百五十斤。内黄县一百九十五斤。大名、滑二县、各一百斤。南乐县三百五十斤。东明县六十七斤八两。元城县二百五十斤。开州一百二十四斤】
直隶淮安府九百八十七斤 【邳州三百四十二斤八两。宿迁县四百五十二斤、睢寧县一百九十二斤八两】
扬州府二千五百四十二斤八两 【高邮卫二百六十二斤八两。宝应县六百三十斤。江都县一千六百五十斤】
镇江府四百二十一斤四两 【坐丹徒县□洲厂】
徐州九百七十五斤 【本州八百斤。沛县一百七十五斤】
左府三百斤 【平山卫五十斤。济寧卫二百五十斤】
中府三千二百七十七斤 【淮安卫三百五十斤。徐州卫五十斤、临清卫一千七百五十斤。大河卫八百一十四斤八两。扬州卫三百一十二斤八两】
后府三千五百一十五斤 【瀋阳中屯、及德州二卫、各二百斤。德州左卫一百七十斤。通州左右二卫、各八十斤。武清卫一百二十五斤。河间、天津、及天津右三卫、各六百斤。天津左卫四百斤。真定卫三百斤。神武中、及定边二卫、各八十斤】

苇课

凡营造各工、合用芦席。永乐间选差指挥、督率军夫、於杨村南北口尹儿湾南北掘河、五厂苇地、打苇织造。后厂地被军民侵种、差官踏勘、立石為界。设有庄头佃户
○天顺二年奏准、每地一亩、徵席三片、苇一束。差武功三卫指挥等官、协同有司催办。五年一替、仍行通州管河郎中管理
○嘉靖十年议准、免徵本色。照户部庄田、每亩徵银二分。遇有灾伤、照数奏免
○十三年、革去武职、行各该府州县掌印管粮官督徵。 【每亩旧徵课银、高阜三分。低洼二分。小民概称低洼规避、以后不分高下肥瘦、每亩止徵二分】 仍札委通州管河郎中、兼管督催。每年限十月以里、将徵完银两解部。年终造册奏缴
苇地原额、四千五百七十顷六十四亩九分六釐四丝。岁该徵银九千一百四十一两二钱有零
顺天府武清县五厂
蔡村掘河厂、三百七十四顷七十三亩八分六釐
杨村北厂、六百八十九顷四十三亩三分五釐
杨村南厂、一百九十二顷四十一亩七分八釐
尹儿湾北厂、八百五十八顷五十四亩一分七釐
尹儿湾南厂、三百六十五顷九十四亩
霸州、七百五十四顷五十六亩四分三毫九丝
文安县、二百二十四顷七十三亩八分七釐
大城县一百七十九顷一十四亩七分七釐二毫
河间府静海县九百三十八顷一十二亩七分五釐四毫五丝 【万历五年题准、行保定巡抚、及通州管河郎中、查勘河间府静海县独流等一十六庄苇地、除上地一百七十三顷一十六亩四分、每亩照旧徵银二分外。中地一百一十三顷四亩二分、每亩止徵银一分、下地三百五十八顷四十二亩八分有餘、及逃绝地二百九十三顷四十九亩三分有餘、俱免徵。以后如水退、復开垦成熟、仍行照例徵收。不许势豪占管】
岁用苇、额该四十三万斤。每一百斤价银二钱五分。给批铺户纳完领价
凡苇夫。天顺年间、原派神木厂民夫、一百二十名、运苇做工
○成化二十一年
詔、僉顺天府所属、岁编六十名、办苇苫盖
○弘治十三年题准、每名、徵银一十五两、共九百两、解司、帖发节慎库、支给铺户

虞衡清史司

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天下山泽採捕陶冶之事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九十一
採捕

採捕有三。曰野味、以供宾祭。曰皮张、曰翎毛、以供军器军装。旧有禁令、亦虞衡所掌。因附列焉

野味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每岁祭祀、及供
御、并岁时筵宴、合用野味。预先行移各司府州、著落所属、於山林去处、多办走兽。湖泊去处、多办飞禽。照依坐定岁办数目、令各处猎户、除春夏孕字之时、不採外。当於秋间採捕。其各项活野味、依例用宽大笼柜、差人沿途如法餧养茁壮、到部、出给长单一样二本、并关给勘合、进赴
内府光禄寺交收。将长单一本批迴入卷。一本就留本司备照。如有倒死不堪之数、验其解物人、在路果无延缓稽迟日期者、止是著令陪偿起解。如是故行迟缓者、问罪
○宣德十年奏准、江南直隶、及布政司、所进野味、俱送南京光禄寺
江北直隶、及布政司所进、俱送光禄寺
○正统元年奏准、各处岁派獐麂鶿(老鸟)等、就彼中照时价折钞贮库、岁终开报
○成化二十二年奏准、
大祀、该用大样角鹿二十五隻。先期会计、行直隶庐凤二府、河南布政司、岁办鹿隻内、每三隻准买一隻。常数外、增三隻备用。餘仍岁办起解
○正德十年、南京工部奏准、江南各司府州、活鹿天鹅价银、径解工部、转发光禄寺收用
国初各处岁办野味、共一万四千二百五十隻
湖广布政司三千隻
本司分派附近府州分二千五百隻
窵远府州分五百隻 【辰州府八十隻。永州府一百隻衡州府七十隻。宝庆府六十隻。襄阳府一百二十隻。郴州三十隻。靖州二十隻。安陆州二十隻】
江西布政司一千隻
本司分派附近府分八百隻
窵远府分二百隻 【南安府一十五隻。袁州府六十隻。赣州府六十隻。吉安府六十五隻】
直隶七千五百隻
河南一千二百隻
浙江八百隻
山东七百五十隻
弘治间各处岁办野味、一万四千四百九十四隻
浙江八百隻
江西一千隻
湖广三千隻
河南一千二百隻
山东七百五十隻
应天府三百隻
直隶苏州府四百隻
镇江府三百隻
庐州府八百隻
寧国府二百隻
扬州府一千五十三隻
淮安府二千六十一隻
池州府二百隻
常州府三百隻
安庆府五百隻
松江府三百隻
太平府三百八隻
徽州府二百一隻
和州一百隻
广德州二百九隻
徐州五百隻
滁州一十二隻
又供应活鹿二百六十七隻
河南二百二十七隻 【河南府五十七隻。汝寧府七隻。南阳府七十隻。怀庆府一十一隻。卫辉府二十六隻。彰德府五十六隻】
直隶庐州府一十隻
淮安府二隻
扬州府二隻
凤阳府十六隻
山东一十隻
天鹅三百二十隻
河南六十五隻 【开封府办】
直隶庐州府七十四隻
淮安府六十八隻
扬州府六十六隻
凤阳府三十一隻
山东一十六隻
今岁额、大小活鹿三百九十七隻。大鹿、每隻银十六两。小鹿、每隻银五两。俱解折色
湖广小活鹿一百四隻 【武昌府一隻。汉阳府六隻。襄阳府六隻。郧阳府四隻。德安府四十三隻。长沙府二十六隻。宝庆府一十三隻。永州府三隻。承天府二隻】
河南小活鹿二百四十三隻。内七十二隻、折
大角活鹿二十四隻。外增大鹿六隻 【彰德府小鹿五十六隻、内折大鹿五隻。卫辉府二十六隻、内折三隻。河南府五十七隻、内折五隻。南阳府七十九隻、内折八隻。怀庆府一十六隻、内折三隻。汝寧府九隻。外增大鹿、南阳府一隻。汝寧府五隻】
山东大鹿七隻 【济南府五隻。青州府一隻】
广西小活鹿三隻 【桂林府办】
直隶庐州府小鹿十二隻 【外增大鹿一隻】
凤阳府十六隻 【外增大鹿一隻】
淮安府二隻
扬州府二隻
天鹅六百二十隻。每隻银五钱。俱解折色。内二隻解本色
湖广二百二隻 【本省派解】
河南六十五隻 【开封府办】
山东十九隻 【济南府十四隻。兗州府五隻。内鱼臺县解活天鹅一隻】
直隶常州府二隻
池州府五隻
庐州府七十四隻
凤阳府三十一隻
淮安府六十八隻
扬州府六十二隻
安庆府五十六隻
徐州四隻
和州二隻
江西三十四隻 【南康府十五隻。九江府十九隻】

皮张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各处每岁差人起解杂色皮张、及各该军卫屯田去处、倒死头匹皮货、到部。照例关给长单勘合、付解人进纳。若熟皮、札付丁字库交收。生皮、札付皮作局、熟造类进。设或成造军器等项、皮张不敷、须要预為收买。其收贮在库之数、务要时常整点、不致腐坏
国初各处岁办杂皮、共二十一万二千张
江西二万张
浙江二万张
河南一万五千张
福建一万张
山东一万五千张
四川一万张
广西一万张
广东一万张
湖广二万张
陕西二万张
北平二万张
山西二万张
直隶二万二千张
弘治间各处岁办杂皮、共三十四万一千七百六十一张
浙江三万三千张
江西三万三千张
福建二万张
湖广三万三千张
山东二万五千张
山西三万二千张
广东一万五千张
广西一万五千张
四川一万五千张
河南二万五千张
陕西三万张
顺天府五千七百八十张
直隶真定府三千七百一十三张
保定府三千七百五十张
河间府二千一百三十六张
永平府□千三百九十张
顺德府七百张
广平府二千二百一十四张
大名府三千七十八张
直隶苏州府四千张
镇江府四千张
庐州府二千张
寧国府四千张
扬州府五千张
淮安府四千张
池州府一千张
常州府二千张
安庆府一千张
松江府二千张
太平府四千张
徽州府三千张
和州一千张
广德州三千张
徐州三千张
宣德以后、陆续改折胖袄。惟麂皮、狐狸皮、照旧不折外。其各处岁办虎皮、豹皮、每一张、麂皮、鹿皮、每三张、獐皮、羊皮、每五张、杂皮、每七张、各折造胖袄裤鞋一副、五年一次题行
麂皮见今岁办三万四千八百六十九张半
浙江四千五百三十八张 【杭州府三百五十五张。嘉兴府五十一张。严州府二百五张。金华府十张。衢州府一千九百七十三张。处州府四百一十五张。绍兴府二十七张。台州府二张。温州府一千五百张】
江西三千三百一十九张 【南昌府一千一百四十三张。饶州府四百三十张。广信府二百四十九张。南康府二百八十张。九江府一千三十张。吉安府十九张。建昌府二十二张。赣州府一百三十六张】
湖广一万七千七百一十张半 【武昌府二千六百三十八张。汉阳府一百九十张。襄阳府三十张。郧阳府二百二十九张。德安府二百六十张。黄州府一千八百二十张。荆州府一千七百六十六张。岳州府八百五十九张。长沙府一千七百六十七张。宝庆府一千七张。衡州府二千二百三十张。常德府四百四十五张。辰州府九百二十三张。永州府一千六百三张。承天府六百六十一张半。靖州八百十六张。郴州四百六十六张】
河南五百八十六张 【河南府二十六张。汝寧府五百六十张】
山东四十二张 【东昌府十七张。青州府二十五张】
山西八百九十三张 【太原府二百五十九张。平阳府二百六张。大同府二百一张。潞安府二百二十七张】
直隶松江府六百七十张
常州府四百张
镇江府五百三十六张
庐州府三百五十八张
淮安府三百十张
扬州府二百三十四张
寧国府四千张
池州府二十七张
太平府七百八十三张
安庆府二百十三张
和州二百五十张
正统十四年奏准、各处解纳带毛销熟麂皮、每三分為率、一分作退毛销熟
○嘉靖四十三年奏准、各处岁额麂皮、照例徵解本色。每年限八月以里差官解京
○隆庆六年题准、尽行折银、每张银六钱、解部打造军器支用
狐狸皮、见今岁办、四千二百二十三张
浙江十五张 【绍兴府五张。温州府十张】
江西九十二张 【饶州府十四张。广信府一张。吉安府七十七张】 福建一百五十一张 【福州左卫三十六张。福州右卫三十张。福州中卫三十张。兴化卫十五张。漳州卫十五张。泉州卫二十五张】
湖广五十九张 【武昌府十六张。郧阳府十四张。黄州府十三张。郴州十六张】
河南二百三张 【彰德府七十二张。卫辉府六张。开封府六十二张。南阳府六十三张】
山东一千九百七十九张 【济南府三百二张。兗州府六百一十四张。东昌府一百八十四张。青州府一百六十八张。登州府六百七十三张。莱州府三十八张】
顺天府四十六张
直隶真定府二百九张
保定府二百七十八张
河间府三百十六张
顺德府三十三张
广平府四百二十七张
大名府三百九十三张
直隶池州府五张
安庆府十七张
嘉靖四十等年奏准、内灵臺官、及更鼓房官、五年一次、关领狐帽披肩等件。每员、给狐狸皮三十五张
○隆庆五年奏准、各处岁额狐狸皮、照例徵解本色。仍间岁派徵折色、每张银五钱、以备本折兼用
羊皮四百一十八张、解本色
河南开封府三十六张
山东莱州府十七张
山西大同府三百六十五张
虎豹皮十四张、解本色
直隶庐州府虎皮十张。豹皮一张
和州虎皮三张
马皮、凡进贡马、及各卫所马、倒死皮张、俱发皮作局收贮。正德六年奏准、顺天府、山东、河南等处、三年一次、该解皮作局煎水胶倒死马皮、听令卖银、每马皮一张、四钱。驹皮一张、三钱。该府州县、一年二次解部、召商收买水胶备用。该局煎胶柴炭等项、俱免派

翎毛 【牛觔角附】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造箭合用翎毛、或各处岁办。或官為收买。如遇差人起解到部、札付丁字库交收。仍出给长单勘合、付解人进纳
○正统十四年、令以鸭翎、准岁办鹅翎
国初各处岁办翎毛、共一千三百五十五万六千根
江西三百万根
浙江三百万根
河南六十万根
福建五十万根
山东六十万根
四川一十万根
广西一十万根
广东一十万根
湖广二百万根
陕西五十万根
北平五十万根
山西五十万四千根
直隶二百五万二千根
弘治间各处岁办翎毛、二千二百二十七万六千五百四根
浙江三百九十三万一千一百四十四根
江西三百九十七万七千六十六根
福建七十四万三千九百四十二根
湖广五百七十七万九千七十七根
山东六十万根
山西五万四千根
广东六十九万九千一百三十九根
广西二十一万四千七百二十六根
四川二十四万四千四十八根
河南六十万根
陕西五十万根
顺天府六万八千一百七十八根
直隶河间府六万七千根
应天府一十六万五千二百七根
直隶苏州府九十五万五千一百三十五根
镇江府二十三万一千一百六十四根
庐州府二十二万四千五百六根
寧国府一十二万八千四百一根
扬府府三十万一千二百六根
淮安府五十三万六千八百四十五根
池州府二十三万七千二百八十八根
常州府一十八万二千九百三十三根
安庆府一百八万九千七百七十八根
松江府三十四万五千九百六根
太平府七万根
徽州府五万根
和州二十一万三千八百一十五根
广德州一万根
徐州五万根
滁州六千根
见今岁办翎毛、一百三万五百三十四根。每一百根、银一钱二分五釐。俱解折色。惟顺天府解本色
湖广二十七万九千二百根 【宝庆府七万根黄州府二十万九千二百根】
山东二万六千六百一十八根 【俱青州府】
山西五万八千根 【太原府一万八千根。平阳府四万根】
顺天府八万二千五百九十六根、係本色
直隶河间府四万五千一百五十根
广平府五万七千七百八十根
直隶松江府一万四千根
庐州府一十五万六千根
凤阳府三万四千根
淮安府九万一千一百九十根
太平府七万六千根
安庆府五万根
和州五万根
牛觔九十斤四两、每斤、银二钱五分。牛角一百八十七副、每副、银三钱二分。俱解折色
直隶庐州府、觔、四十八斤。角八十四副
安庆府、觔四十二斤四两。角一百三副

禁令

凡採捕禁令。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歷代帝王、忠臣烈士、先圣先贤、名山岳镇神祇、凡有德泽於民者、皆建庙立祠、因时致祭。各有禁约。设官掌管、时常点视、不许军於内作践褻瀆。其有荒芜芦荡山场去处、如遇官府营造、取用竹木芦柴等项、须要临时定夺禁约。设若官无所用、听民採取
○宣德十年
詔、各处山场、园林、湖池、坑冶、及花果树木等项、原係民业曾经官府採取、见有人看守、及禁约者。悉听民採取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九十二
军器军装一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军器、专设军器局、军装、设鍼工局、鞍轡、设鞍轡局掌管。时常整点。若有缺少件数。随即行下本局、算计物料、委官监督、定立工程、如法造完。差人进赴
内府该库收贮。如遇军职衙门关支、仍须计较可否。果係应合关人数、即便奏闻、照依军法定律支给。 【军法定律、每一百户。銃手一十名。刀牌手二十名。弓箭手三十名。鎗手四十名】 如係旧管征差军士、不应关给者、行移驳问。马鞍、务要查勘本军、先前曾无关过、或转纳何处、要见明白、纔方放支。不许含糊一概支给。若直隶、及各布政司、呈稟成造、亦须定夺具奏、行下依式造完、明白支拨。仍拘收原关旧损件数、入官修理。若各处有司岁造之数、起解到部、务要辨验堪中、行下该库交收。如有不堪者、就将原经手人员取问。其军装衣鞋别无定例。若有奉
旨给赏、临期下库支给


大明会典 军器

军器

凡盔甲。洪武七年、令线穿甲、悉易以皮
○十六年、令造甲每副、领叶三十片、身叶二百九片。分心叶十七片、肢窝叶二十片、俱用石灰淹里软熟皮穿。浙江沿海、并广东卫所、用黑漆铁叶、绵索穿。其餘俱造明甲
○二十六年、令造柳叶甲、锁子头盔六千副。给守卫
皇城军士
○弘治九年、令甲面、用厚密青白绵布。钉甲、用火漆小丁
○又定、青布铁甲、每副、用铁四十斤八两。造甲、每副、重二十四斤、至二十五斤
○十六年、令南方卫所铁甲、改用水牛皮造、绵绳穿弔
○嘉靖二十二年、令盔甲厂、改鹿皮(革呈)带、為透甲牛脂皮(革呈)带。改直领对襟摆锡丁甲、為圆领大襟
○二十九年题准、各处岁解斩马刀、折造盔甲
○四十三年题准、行各卫所、将六瓣明盔、尽改造八瓣帽儿盔。其大甲、一半改紫花布长身大甲新式。一半照旧式、惟布身加长二寸。共修造甲一万一千三百一十二副。即用二十九年以后、停造长牌圆牌工料补添、免行加派。所造盔甲、每年限七月以里解部
○万历十年、令在京两厂、造明盔甲五千副、给京营军士。以五年為期、每年千副
凡弓箭弦条。洪武二十三年、以天下岁造弓箭扰民、令工匠轮班赴京成造
○永乐元年奏准、造弓式、面阔三指。其力自七十斤、至四十斤、分為四等。造箭尖锐如锥
○弘治九年、令弓用丝绵寸札、外用坚漆
○十七年、令兵仗局、将先年降去各处式样弓箭弦、送戊字库监收内外官处柜藏、钥送工科掌管。遇各处解到日、取出比验收进
○嘉靖元年奏准、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布政司、并南直隶苏州等府、岁额民弓箭弦、徵价解部、於军器局雇匠团造
○四年奏准、仍解本色
○三十年奏准、南方民弓箭弦、通行折价解京、分发附近各省府、山东、山西、河南三布政司、各五千副、真定等七府、各一千副。委官如式成造。其有不堪、追陪究治
○隆庆元年、颁京厂清油大弓、及小铁头红箭、线弦式样、令各省有司每岁如式造解
○二年题准、各处弓箭弦条、俱徵解物料
凡弩弓。洪武四年、以脚蹬弩、给各边将士。仍令天下军卫、如式製造
○弘治十三年、令兵仗局造神臂弩五千张、并箭
○嘉靖二十一年题准、行两广、选取强弩药箭巧匠、令军器局、督造发边。后令该省成造弩弓一千张、并药箭解部、仍每年造毒药三十斤。限六月以里解到。寻议停止
○二十七年、题造硬弩二、一并发二矢、一并发三矢、比神臂為远、定名克敌弩。令宝源局造送各边应用。每边一千张
凡刀鎗等器。永乐元年奏准、腰刀靶、通用斜皮為饰
○成化十五年题准、各卫岁造长鎗、每三根、改造麻扎大砍刀一把
○弘治十三年、令各司府、造斩马大功解部。山东二千五百把。河南二千把。浙江四千把。福建二千把。江西一千五百把。南直隶二千五百把
○又奏准、成造拒马木二千架。竹牌二千面。滚刀五千把
○十六年、令南方卫所、攒竹长鎗、改用木笴成造
○正德四年奏准、以辽东各卫先年所造弩弓、及瀋阳海州二卫麻扎斩马刀、教人学古射马砍马之法。又以金州卫斩马刀、分给辽阳东西边堡军、随宜试用
○嘉靖三十二年、令盔甲厂造拒马鎗、九百六十件。分给八营试演

在京成造衙门

军器局、洪武初、设军器、鞍轡二局。永乐间、京师设局、亦如之 【今併归军器局】
○宣德二年、设盔甲厂、成造军器、后又设王恭厂、分造十分之三、统於该局。每年额造盔甲腰刀等器三千六百件。其餘长鎗銃砲撒袋等项、数目不等。正统初、令工部侍郎提督。成化间、以郎中代之。嘉靖四十三年、以郎中陞迁不常。题准行吏部改註选主事
○二厂原额各色人匠九千二百餘名。分两班、定四季成造。各匠五年一清查。隆庆五年、查实在军匠、止一千五百九十二名。食粮、自一石至四斗不等。议定各匠分工、以食粮為差。每石准银五钱。不及者、以次递减。通融得银八百餘两、為一年工食。自役者照算。雇役者查给。著為例
兵仗局、洪武间设。永乐间、设如南京。正统二年、设南京兵仗局前厂。今兵仗局、成造修理摆朝、上直、围子手、锦衣卫官旗将军、及都知监带刀长随、兑领盔甲军器。工部具料。本局三年一次成造。用银二万四千两。嘉靖四十二年、减為一万六千两。隆庆三年、减為八千三百两。五年题准、每年修造换给。今该一年一题。用银三千七百餘两。又有弓弩火器、本局不时成造。其各边关领、及夷王奏讨军器、俱行局查给。若近侍长随、及各营总兵官、所披执盔甲绣春刀、则属
御用监。本无年例、遇缺、该监题行补造
○该局匠数、一千七百餘名。 【详见营缮司工匠条下】 成化四年题准、收各匠家丁、并在外通晓艺业之人二千名、充匠。锦衣卫镇抚司、月给粮一石。岁给冬衣布花。分两班上工。该班者、光禄寺日支白熟粳米八合
○又本局、水和炭、一百万斤。旧例、拨囚全运。嘉靖十四年题准、以十分為率、五分行法司拨囚搬运。五分工部召商买办
国初定军器局造
二意角弓    交阯弓
黑漆鈚子箭   有蜡弓弦
无蜡弓弦    鱼肚鎗头
芦叶鎗头    马军鴈翎刀
步军腰刀    将军刀
马军?     红油团牌
水磨铁帽    水磨头盔
水磨锁子护顶头盔
红漆齐腰甲   水磨齐腰钢甲
水磨柳叶钢甲  水银摩挲长身甲
併鎗马赤甲
鞍轡局造
鞍       轡

弘治间定军器鞍轡二局、每年一造
硃红油铁圆盔三千六百顶
青甲三千六百副 腰刀三千六百把
长鎗一千八百条 铁牌盔二百四十顶
圆牌二百四十面 撒袋一千八百副
腰刀(革呈)带三千六百条
今兵仗局造
抹金凤翅盔
镀金护法顶、香草压缝、六瓣明铁盔
镀金十字铃杵顶、香草压缝、六瓣明铁盔
镀金宝珠顶、勇字压缝、腰箍口箍、六瓣明铁盔
镀金宝珠顶、勇字腰箍口箍、铁压缝、明铁盔
黄铜宝珠顶、香草压缝、六瓣明铁盔
黄铜宝珠顶、勇字压缝、腰箍口箍、六瓣明铁盔
黄铜橄欖顶、勇字腰箍压缝、六瓣明铁盔
黄铜十字铃杵顶、勇字压缝、明铁盔
黄铜勇字腰箍口箍、铁压缝、六瓣明铁盔
黄铜宝珠顶、勇字口箍、铁压缝、六瓣明铁盔
黄铜四勇字明铁盔
一把莲八瓣、黄铜腰箍口箍明铁盔
一把莲明铁盔
镀金护法顶、压缝、六瓣铁盔
黄铜宝珠顶、勇字硃红漆铁盔
黄铜宝珠顶、口箍、浑贴金铁盔
红顶缨、硃红漆铁盔
四瓣明铁盔 【下五样盔、皆一年一修造】
玊簪瓣明铁盔 【有二等、一紫花布火漆丁钉顿项、衬盔、黑缨花皂绢盔旗、一青紵丝顿项、青绵布衬盔、盔襻、黑缨花皂绢红月盔旗】
摆锡尖顶铁盔
硃红漆贴金勇字铁盔
硃红漆贴金勇字皮盔
抹金甲
青织金云紵丝裙襴、鱼鳞叶明甲
青织金界地锦紵丝裙襴、红绒絛穿、匙头叶齐腰明甲
红绒絛穿齐腰明甲
绿绒絛穿齐腰明甲
绿绒絛穿方叶齐腰明甲
绿线絛穿鱼鳞叶齐腰明甲
匙头叶齐腰明甲
青紵丝镀金平顶丁钉齐腰甲
青紵丝黄铜平顶丁钉齐腰甲
青紵丝镀金丁钉齐腰甲
红绒絛穿齐腰甲
青绵布火漆丁钉齐腰甲
青紵丝黄铜平顶丁钉曳撒甲
紫花布火漆丁钉圆领甲
黑缨红铜镜马甲
大叶明甲 【下四样甲、皆一年一修造】
青紵丝火漆丁钉齐腰甲
青紵丝絛穿齐腰甲
青绵布绳穿齐腰甲
桑木弰黑漆弓
桑木弰雀樺硬弓
雀樺弓
神臂弓
黑漆弓 【下二样弓、皆一年一修造】
黑漆鯊鱼皮边弓
黑鵰翎樺木桿凿子铁箭
黑鵰翎竹桿偏??目铁箭
黑鵰翎竹桿射马铁箭
黑鵰翎竹桿三不齐铁箭
黑鵰翎碌扣三不齐铁箭 【下二样箭、皆一年一修造】
黑鵰翎碌扣破甲铁箭
明铁鎗头蹲黄铜核桃箍、黑漆攒竹桿马鎗
黑漆桿黑披缨长鎗 【一年一修造】
旗鎗拐子
绿线扎靶、红斜皮描金鞘、黄铜事件摩挲刀
黑斜皮鞘、羊皮扎靶、黄铜事件摩挲刀
红鯊鱼皮靶、黑斜皮鞘、减金芝麻花、十字隔手事件腰刀
红鯊鱼皮靶、黑斜皮鞘、减银事件腰刀
黑漆鞘靶、火漆铁事件滚刀
黑漆靶、黑斜皮鞘、红铜事件倭滚刀
黑斜皮鞘靶、火漆铁事件米昔刀
黑漆鞘、羊皮扎靶、黄铜事件黄莲刀
黑漆鞘靶、黄铜刀盘眼钱噙口火漆铁事件开脑大刀
红斜皮鞘大样摩挲刀 【下九样刀、皆一年一修造】
黑漆鞘靶摩挲刀
黑漆鞘靶腰刀
硃红漆鞘靶滚刀
黑漆长靶滚刀
红鯊鱼靶、黑斜皮鞘、减银事件倭腰刀 【有二等、随用、皆青线(革呈)带挽手、一有小拴】
黑漆皮鞘靶米昔刀
黑斜皮鞘黄莲刀
黑漆鞘靶马刀
脂皮刀(革呈)带 【下二样、皆一年一修造】
青线絛、绿线宝盖、红线繐刀挽手
描籐黄麻子油真皮撒袋
黑真皮面、蓝斜皮开族团花云撒袋
硃红油描金撒袋 【下二样撒袋、皆一年一修造】
麻子油真皮撒袋
黄铜骨朵 【下二样、皆一年一修造】
青线絛、绿线宝盖、红线繐骨朵挽手
硃红漆、鯊鱼皮靶黄铜□
浑铁□
大??羕贴金铁□ 【下二样□、皆一年一修造】
黄铜□
贴金彩画挨牌
硃红漆攒竹桿步□ 【下二样步□、皆一年一修造】
硃红漆、攒竹桿长靶步□

在外成造衙门

洪武十一年定、天下岁造军器盔甲等项、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五件。马步军刀二万把
○二十年、令天下都司卫所、各置局。军士不堪征差者、习弓箭穿甲等匠。免致劳民
○永乐二年奏准、各处成造军器、合用顏料、係军卫者、军卫自办。係有司者、有司支拨。不许将不係土產、硃漆等项高贵之物、一概科扰
○宣德四年、令天下各卫所、所造军器、每月具报。湖广铜鼓等卫、路远者、岁终一报
○景泰二年定、每卫岁造军器一百六十副。每所四十副
○弘治二年、令各减半成造
○九年、令兵仗局、造精緻盔甲腰刀各二十件、送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山东、南北直隶抚按镇守官处、各督所属、依式成造
○十三年奏准、各军器局、造长鎗斩马刀牌甲弓箭不如法者、三司堂上委官、各府卫掌印官、并管局委官、参问降级
○又奏准、各处解到军器、工部收候、类送该库交收。敢有刁难需索者、从重治罪
弘治间各都司每岁造解
浙江都司十六卫五所
全造二千七百六十副 【每副、盔、甲、腰刀各一件。弓一张。絃二条。箭三十枝。撒袋一副。銃箭五枝。每二副、加团牌一面。长鎗一根、各都司同。弘治九年、改长鎗為斩马刀。团牌為长牌】
减造一千三百八十副
江西都司四卫十一所
全造一千八十副
减造五百四十副
福建都司十一卫
全造一千七百六十副
减造八百八十副
福建行都司五卫一所
全造八百四十副
减造四百二十副
山东都司十六卫五所
全造二千七百六十副
减造一千三百八十副
河南都司九卫三所
全造一千五百六十副
减造七百八十副
大寧都司十一卫一所
全造一千八百副
减造九百副
北直隶三十八卫四所
全造六千二百四十副
减造三千一百二十副
南直隶三十七卫五所
全造六千一百二十副
减造三千六十副
各边卫所军器、留本处备用、造册岁报各有司、每岁造解
浙江、弓二万二千七十七张。箭二十万枝。弦一十一万七百八十五条
江西、弓二万五千八百九十六张。箭一十九万八千七百九十六枝。弦一十二万九千二百九十二条
福建、弓一万六千张。箭一十九万九千九百六十二枝。弦七万九千九百六十三条
湖广、弓五百七十四张。箭一十九万一千三百三十枝。弦二千八百六十二条
南直隶、弓二千九百六十张。箭三十三万枝。弦一万四千八百条
今各军卫有司岁额军器、共一万二千三百七
十四副 【料价、以十分為率、军三分、民七分。隆庆四年以前、或本色、或折徵。五年以后、俱徵本色】
浙江
杭州前卫    杭州右卫
海寧卫     处州卫
绍兴卫     临山卫
寧波卫     定海卫
观海卫     昌国卫
台州卫     海门卫
金乡卫     温州卫
松门卫     磐石卫
以上十六卫、每卫八十副
海寧所     湖州所
三山所     金华所
衢州所     严州所
龙山所     三江所
沥海所     桃渚所
新河所     健跳所
楚门所     隘顽所
平阳所     昌国前所
昌国后所    瑞安所
海安所     沙园所
蒲门所     壮士所
蒲岐所     寧村所
中左所     大嵩所
霩(上雨下衢)所     爵谿所
乍浦所     澉浦所
海寧后所    中中所
海门前所    定海后所
钱仓所     磐石后所
以上三十六所、每所二十副
江西
南昌卫     赣州卫
袁州卫
以上三卫、每卫八十副
吉安所     永新所
安福所     抚州所
会昌所     建昌所
饶州所     南安所
广信所     铅山所
信丰所
以上十一所、每所二十副
福建
福州左卫     福州右卫
镇东卫
以上三卫、每卫一百副
福州中卫     福寧卫
泉州卫     永寧卫
兴化卫     平海卫
漳州卫     建寧左卫
建寧右卫    延平卫
邵武卫     汀州卫
以上十二卫、每卫八十副
镇海卫、六十副
将乐所     武平所
大金所     定海所
蒲禧所     龙巖所
中左所     高浦所
福全所     铜山所
玄钟所     六鰲所
永安所     万安所
金门所     崇武所
梅花所     上杭所
以上十八所、每所二十副
河南
宣武卫     河南卫
睢阳卫     信阳卫
南阳卫     彰德卫
潁川卫     弘农卫
以上八卫、每卫八千副
陈州卫、六十四副
怀庆卫、六十副
潁上所     卫辉所
嵩县所     禹州所
汝寧所     磁州所
以上六所、每所二十副
山东
济南卫     平山卫
济寧卫     寧海卫
临清卫     鰲山卫
灵山卫     成山卫
大嵩卫     青州左卫
安东卫     登州卫
莱州卫     德州卫
德州左卫    威海卫
靖海卫
以上十七卫、每卫八十副
东昌卫、四十副
滕县所     肥城所
东平所     奇山所
诸城所     武定所
寧津所     胶州所
海阳所     雄崖所
以上十所、每所二十副
直隶
真定卫     神武右卫
兴州中屯卫   河间卫
瀋阳中屯卫   天津卫
天津右卫    寧山卫
定州卫     潼关卫
以上十卫、每卫八十副
保定中卫    保定左卫
保定前卫    保定后卫
茂山卫     涿鹿卫
涿鹿左卫    平安所
以上八卫所、每卫所四十副
天津左卫、六十四副
保定右卫、三十副
蒲州所、二十副
大同中屯卫   沧州所
以上二卫所、各一十六副
神武中卫    通州左卫
通州右卫    定边卫
以上四卫、每卫四十副
直隶
苏州卫     太仓卫
镇海卫     庐州卫
六安卫     仪真卫
高邮卫     扬州卫
徐州卫     九江卫
滁州卫     徐州左卫
新安卫     建阳卫
镇江卫     淮安卫
以上十六卫、每卫一百六十副
金山卫、二百八十副
大河卫     凤阳卫
凤阳中卫    凤阳右卫
泗州卫     留守中卫
留守左卫
皇陵卫         寿州卫
长淮卫     宿州卫
怀远卫     武平卫
安庆卫     邳州卫
宣州卫     归德卫 【本色、该卫径解。折色、派徵河南】
以上十七卫、每卫八十副
泰州所     兴化所
通州所
以上三所、每所四十副
盐城所     洪塘所
海州所     嘉兴所 【内苏州卫分解十副】
以上四所、每所二十副
陕西、山西、湖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辽东、俱留本处备用
各有司岁额民弓六万六千七百六十七张。箭一百三万四千二百一十二枝。弦三十三万五千九百七十五条 【隆庆二年以前、或折徵、或本色。三年以后、俱徵解物料】
浙江、弓二万二千张。箭二十万枝。弦一十一万条 【内杭州府、弓二千张。箭一万八千二百枝、弦一万条。嘉兴府、湖州府、严州府、金华府、衢州府、处州府绍兴府、寧波府、台州府、温州府、各弓二千张。箭一万八千一百八十枝。弦一万条。比旧额、弓少七十七张。弦少七百八十五条。箭同】
江西、弓二万五千八百七十三张。箭一十九万八千八百七十九枝。弦一十三万二千零八条 【内南昌府、弓二千八百五十张。箭二万九千枝。弦一万三千五百条。饶州府、弓二千六百一十四张。箭一万八千四百八十三枝。弦一万二千九百八十一条。广信府、弓二千张。箭一万七千枝。弦一万条。南康府、弓五百张。箭七千枝。弦二千五百四十五条。九江府、弓三百张。箭五千枝。弦一千五百条。建昌府、弓一千八百五十九张。箭一万五千七百九十六枝。弦九千二百九十二条。抚州府、弓二千九百五十张。箭二万二百枝。弦一万六千九百九十条。临江府、弓二千七百张。箭一万六千四百枝。弦一万三千条。吉安府、弓三千六百张。箭二万枝。弦一万七千二百条。瑞州府、弓二千张。箭一万五千枝。弦一万条。袁州府、弓二千张。箭二万枝。弦一万条。赣州府、弓二千张。箭一万枝。弦一万条。南安府、弓五百张。箭五千枝。弦五千条。比旧额、弓少二十三张。箭多八十三枝。弦多二千七百一十六条】
福建、弓一万六千张。箭二十万枝。弦七万九千五百条 【内福州府、弓一千七百二十八张。箭四万三千九百四十二枝。弦八千六百四十条。福寧州、弓三百七十二张。箭九千四百五十八枝。弦一千八百六十条。泉州府、弓二千一百张。箭二万九千一百一十枝。弦一万五百条。建寧府、弓二十张。箭二万九千三百枝。弦一万条。延平府、弓二千三百九十二张。箭三万三百五十三枝。弦一万一千七百一十条。汀州府、弓二千一百张。箭一万五千二百枝。弦一万五百条。邵武府、弓二千一百张。箭一万七千五百枝。弦一万五百条。兴化府、弓一千一百五十八张。箭四千三百二十四枝。弦五千七百九十条。漳州府、弓二千五十张。箭二万八百一十三枝。弦一万条。比旧额、箭多三十八枝。弦少四百六十三条。弓同】
湖广、弓五百七十四张。箭一十九万一千三百三十三枝。弦二千八百六十七条 【内武昌府、弓二百张。箭七万枝。弦一千条。岳州府、弓一百张。箭三万二千五百枝。弦五百条。常德府、弓二百七十四张。箭八万八千八百三十三枝。弦一千三百六十七条。比旧额、箭多三枝。弦多五条。弓同】
直隶苏州府、弓三百二十张。箭四万枝。弦一千六百条 【比旧额、少弓六百四十张。箭八万枝。弦三千一百条】
徽州府、弓二千张。箭二万枝。弦一万条
松江府、箭三万四千枝 【比旧额、少箭六千枝】
镇江府、箭三万枝
常州府
寧国府
太平府
淮安府
扬州府
广德州、各箭二万枝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九十三
军器军装二
火器

凡火器成造。永乐元年奏准、銃砲用熟铜、或生熟铜、相兼铸造
○弘治九年、令造铜手銃、重五六斤、至十斤
○又令神鎗神砲、在外不许擅造。遇边官奏讨、工部奏行
内府兵仗局、照数铸给
○正德十二年题准、蠢袋火桶等件、南京兵仗局造解。鐸木箭竹、两广採办
○嘉靖四十二年题准、内局铸各边火器、演试炸破者、发局陪料改造。仍查究经造员役凡火器编号。正统十年题准、军器局造碗口铜銃、编胜字号
○景泰元年、改编天威字
○天顺元年、仍编胜字
○成化四年题准、手把铜銃、编列字
弘治以前定例
军器鞍轡二局三年一造
碗口铜銃三千箇 手把铜銃三千把
銃箭头九万箇  信砲三千箇
椵木马子三万箇 檀木槌子三千箇
檀□送子三千根 檀木马子九万箇
兵仗局
火车      火伞
大将军     二将军
三将军     夺门将军
神鎗      神銃
斩马銃     手把铜銃
手把铁銃    碗口銃
一窝蜂     神机箭
銃箭      襄阳砲
信砲      盏口砲
神砲      大样神机砲
小样神机砲   碗口砲
铜砲      大砲
小砲      旋风铜(石屯)
砲里(石色)
弘治以后续增
军器局造
四眼铁鎗 【嘉靖二十五年造】
各号双头铁鎗 【内三号、四号、六号、七号、俱嘉靖四十年造】
夹靶铁手鎗 【嘉靖三十四年造、四十年、四十三年、又造】
大样中样小样佛朗机铜銃 【大样、嘉靖二年、造三十二副、发各边试用。管用铜铸、长二尺八寸五分、重三百餘斤。每把另用短提銃四把、轮流实药腹内、更迭发之。中样、嘉靖二十二年、将手把銃、碗口铜銃改造、每年一百五副。又停年例銃砲銃箭石子麻兜马子等件、添造一百副。小样、嘉靖七年、造四千副、发各营城堡备敌。重减大銃三分之一。八年、又造三百副。二十三年、造马上使用小佛朗机一千副。四十三年、又造一百副】
佛朗机铁銃 【嘉靖四十年造】
木厢铜銃    觔缴樺皮铁銃 【上二器、俱嘉靖二十四年造】
十眼铜銃 【嘉靖二十五年造】
七眼铜砲    十眼铜砲 【上二器、俱嘉靖二十八年造】
兵仗局造
四将军     五将军
九龙筒 【正德十二年造】 飞鎗筒
快鎗 【上二器、俱弘治十三年造】
无敌手銃 【即神鎗、但稍长、重十六斤、嘉靖七年、用黄铜铸一百六十副、发各边式验】
鸟觜銃 【嘉靖三十七年、造一万把】
流星砲 【嘉靖七年、用黄铜铸一百六十副、发各边试验。式如佛朗机。每副砲三筒、共重五十九斤一十四两】
三出连珠砲 【式如神机。其长倍之。每桿三分之、以次实药。发亦如之。人可持放】
百出先锋砲 【式如佛朗机、损其筒十之六、纳小砲十、繫火绳於筒外、连发连纳、末有锐锋如戈形、长六寸、以代铁鎗。一人持放、马上亦可】
铁棒雷飞砲 【式如毒火飞砲、少变轻约。每砲长尺许、上广下窄。敌远用以衝击。近则挥為铁棒、连鎧甲□□之】
火兽布地雷砲 【刳木為筒、长一尺五寸、围四寸、繫火砲有机。通火线有候。略如毒火飞砲法。凡马骡一、负筒六、筒一、繫砲七、驱而放之。上四器、俱嘉靖二十五年题造、给发各边。四十三年、又造连珠砲三百桿、京营用】
虎尾铁砲    石榴砲 【上二器、俱嘉靖四十三年题准、行局查给】
龙虎砲     发(火贡)火器 【上二器、皆隆庆三年、题照浙、直军、门式样、料造各二十架、京城备用】
各边自造 【正统十四年、四川、弘治四年、湖广、广西、正德六年、青州左卫、七年、徐州、十二年、凉州、俱准自造铜将军神銃等器】
千裡銃 【式如概状、实药其中、繫於带下、卒然遇贼、举手可放。嘉靖四十四年题准、辽东自造】
毒火飞砲 【用熟铁造、似盏口将军。内装火药十两有餘。盏口内、盛生铁飞砲□筒、内装□硫毒药五两、药线总缚一处。点火、大砲先响、将飞砲打於二百步外、爆碎伤人】
连珠佛朗机砲 【用熟铁造、二管合為一柄、每管各盛小砲一箇、□二接连点放。上二器、俱嘉靖二十三年题准、山西三关自造】
火药、硫黄、遇缺召买。焰硝、每十年题派二百万斤。或缺亦如数召买。每三年、兵仗局关领一次、硫黄一万六千六百六十六斤。硝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斤
铅弹、嘉靖四十三年、令京营演放火器、改用铅弹。 【旧用泥弹】 隆庆二年、改铸铁弹。五年后、改铅弹。日记损失、止操奏补
凡试验军器。正统三年、令军器局成造、於兵仗局各取一件為式。造完、请给事中、御史、各一员、同工部堂上官、按季试验、送库交收。但有不如法、及剋落隐瞒匠料者治罪。以后每年终、照例请官试验
○嘉靖二十八年题准、近
西安门、建造试验官厅一所。遇有各处解到军器弓箭、弦等项、工部札行司官、及咨兵部委司官。会同试验、精美合式、给与进状呈部、札委戊字库官吏、请科道官、復行查验、照数收库。查验不堪、本部驳回陪补造解
○隆庆五年题准、军器局年例造完、开数送部、委官查验如式贮库。仍造册奏报
凡查盘军器。景泰二年奏准、各卫所季造军器、令巡按御史、同按察司官、五年一次弔卷查盘
○成化二年、令天下卫所、照依原定则例、督匠按季成造军器、完日、会同原办物料有司掌印官、查点试验、堪中、用油漆调硃、於背面书某卫、某所、某年、某季成造字样。候至五年、本部通行巡按御史查盘。敢有仍前侵欺物料、及造不如法者、指挥、千百户、各降一等叙用、不许管事。旗军人等、各发极边卫分充军
○弘治十三年、令各处巡按御史、三司守巡官、查盘军器。若卫所官旗人等、侵欺物料、那前补后、开报虚数、及三年不行造册奏缴者、官降一级带俸差操。旗军人等、发边卫充军。其各该都司、并守巡官、怠慢误事者、参究治罪
○十七年奏准、各卫所军器每三年、令刷卷御史、请
敕带管查盘、其收贮远年军器、堪中者修理。如不堪、铜铁等项、抵充年例物料
○正德十一年奏准、各处刷卷御史、或清军、巡按、兼刷卷者、各查盘该卫所军器。造册二本、一本奏缴、一本送部查考。以后刷卷之年、照例举行
○嘉靖八年奏准、盔甲厂贮库物料、差科道官、会同工部委官、并管厂内外官员、盘验过、给造军器
○十一年、令盔甲厂成造军器、於累年兑下军器内、查验应该修理若干、破坏可作废铁若干、该扣兑物料若干、开报本部施行
凡折徵军器。成化十六年、以在库弓箭弦足用、准折徵三年。每弓一张、银六钱二分。箭一枝、银三分。弦一条、银五分
○弘治十三年题准、岁造弓弦、内一半、每弦一条、折荒丝一两解部
○正德十年、免本年造解军器。料银、照彼中工价徵收。每盔、甲、弓、箭、弦、腰刀、撒袋一全副、共折银八两
○嘉靖二十年题准、每弓一张、银四钱一分。箭一枝、银一分九釐五毫。弦一条、银二分九釐八毫。此外不许滥徵工匠銼磨、及解扛脚价
凡关领军器。洪武二十五年、令官军关领军器将姓名数目、造册收贮。仍於各器上、记官军姓名、损失即令偿官
○弘治元年题准、上直官旗将军、原领盔甲□刀等件、例该三年。茜红毡袄等件、例该六年。□刀、例该十二年。行兵仗局照数兑领
三年一次
大汉将军二百十六员、硃红漆皮盔、青绵布弔线甲、各如数。铜爪、黑漆大刀、各四十把。腰刀一百把
大汉官四十八员、明盔、金□、各如数。明甲二十四副
旗将军八十四名、尖顶明盔、明甲、各如数。红滚刀二十八把。铜□、摩挲刀、各五十把
五军营围子手一千名、红漆皮盔、青布衬盔、青布弔线甲、各如数
神枢营红盔将军七百二十三名、红漆皮盔、及衬盔、青布絛穿甲、各如数。金□四十把。摩挲刀二十八把。鵓鸽头刀三十七把。腰刀五百五十三把。米昔刀二把。长靶黑刀三十九把
披明甲将军二百五十七名、尖顶明盔、明甲、各如数摩挲刀十三把。硃红靶滚刀二百三十七把
披大甲、带大刀大汉将军四员、尖顶明盔、明甲、金□、摩挲刀、各如数
府军前卫带刀指挥千户四十员、青紵丝弔线穿甲、摩挲刀、各如数。以上、俱兵仗局兑领
红盔将军、弓箭等件、戊字库兑领
京营弓箭手三万五千有奇、各弓箭一副、军器局兑领 【今旧□□□】
皇城四门、并红铺官军、红盔、青甲、长鎗五千八百六十件。军器局年例内兑 【不敷、行库关领】
旗手等二十卫、盔、甲、刀、鎗、军器局年例内兑 【不敷、行库关领】
六年一次
大汉官、茜红毡袄、雨帽、各二十四件
旗将军、茜红毡袄、雨帽、各八十四件
披明甲将军、茜红毡袄、雨笼、各二百五十件
披大甲、带刀大汉将军、茜红毡袄、雨盔笼各四件。以上、俱兵仗局关领。遇缺、题行南京造解
十二年一次
五军营、围子手。硃红漆桿步□、步刀、各五百把。兵仗局兑领
不时关领
京营春秋操演官军、每员名、各盔甲一副。鎗刀銃砲等件、俱军器局开操关领、歇操交还
京营、及巡捕官军、防春、防秋、各兵火器械、遇警、於内库关领。事毕交还
出征官军、所部参随头目人等、各一把莲明铁盔、青紵丝齐腰甲、青绵布弔线甲、倭腰刀、黑漆弓、真皮撒袋、矛鎗、行兵仗局关领。兵部应付、装载前去。事寧交还
圣驾亲郊、围坛九门、及各路摆队军、约用盔甲九万餘副、行库放给。毕日交收
亲祀
山陵、扈从官军、盔、甲、刀、鎗、毛马、响铃、顿项、臂手等件。行兵仗局关领。毕日交收
公侯伯、及锦衣卫指挥等官、遇侍卫供事奏讨
御用监盔甲腰刀。奉有
特旨、方准关给
凡关领火器。旧例、征进、每队给神鎗八把。神銃二箇。哈喇蠢袋火药全
凡九门军器。嘉靖二十一年题准、行戊字库、放弓、箭、撒袋、腰刀一万六百四十一副、给巡捕九门官军、免其交还
○三十年议准、将戊字库、节年收贮长圆挨牌、共一十六万有餘、运送九门城楼堆放
○四十一年题准、将各门准放军火器械、逐一查明、分别应存、应发、并损坏短少数目、造册呈报。除该存留外、发兵仗军器等局交收
○隆庆元年议准、各门存留器械、清查修换。仍贮各门库内、责令守门指挥等官看守。置立循环簿。每年五月内、兵工二部、委官会同照册查盘、不许损失
○又以朝阳、东直、安定、德胜四门、通行要路。广渠、东便二门、切近运河。各门除原用连珠砲、快鎗、夹靶鎗外。添给中??羕铁佛朗机二十架。一窝蜂砲六位。快鎗四十桿
凡各边奏讨军器。旧例、天下卫所、岁造军器、在边镇者、留本处给军。在腹里者、解戊字库、专备京营官军领用、并无别项供应边讨之费
○正德四年、以宣府当虏要衝、奏准、给熟铁二十万斤
○嘉靖十七年议准、工部先咨取各边合用名色、行局成造。每遇造完、即开数目送部、委官查验候给
○二十二年、准发银四千两
○后令每五年、行甲字库、止关熟铁十五万斤
○四十一年题准、各边不许违例奏讨
凡各边奏讨火器。正统七年、密云奏讨数多、减半给与
○嘉靖四十三年、蓟镇奏讨火器、该局缺少、令以便利火器抵给
○隆庆五年题准、宣大每五年、例领神箭一万枝、每枝改折铅弹四箇、每箇重六钱。以后年分、给荒铅一千五百斤、送镇造用
○今例、蓟镇、三年关领火器一次。宣府、五年一次。辽东、延绥、三年关领硫黄燄硝一次。 【辽东、黄二千斤。硝三万斤。延绥、黄三千五百斤】 宣府、寧夏、甘肃、俱五年一次 【宣府、黄一万斤。硝五万斤。寧夏、甘肃、黄三千斤】
凡军器禁例。景泰五年、令各处守备官、採取杂木、製锐箭火药操演。务在密切关防、不得漏洩法式。违者从重治罪
○正德六年奏准、应禁军器、除弓箭刀鎗外。凡盔甲、旁牌、火筒、火砲、旗纛、号带、不许私家製造。有故违者、在内拏送法司在外拏送巡按御史、从重问罪

战车旗牌

凡战车。天顺八年、令造战车。制如民间小车、但前增三面木板、阔二丈二尺、高六尺、綵画飞虎兽面。上开小窗。下三面、各留銃眼
○成化二年、令每步队、造小车六辆。每辆、二人推挽、七人放銃、军装俱载其上。行则為阵止则為营。空处张掛布围、画作狮头牌状、营外每车设木桩二根、绊马索一条。又置布幕二扇、俱用旗鎗张掛、小红缨头、并生铁铃鐺
○弘治十七年奏准、造战车一百辆、送营操习
○嘉靖十二年议准、团营收贮先年战车、改造载銃手车七百辆
○二十九年奏准、造战车九百辆。火车五十辆。鹿角架五十副
○三十年题准、造单轮车一千辆。双轮车四百辆。单轮弩车四十辆
○四十三年题准、京营该用兵车、每营四百辆、共四千辆。每辆、前带鹿角木。上安拒马鎗、迎风牌一面。两傍偏厢牌二面。上下裹铁叶二寸。前后车板二副。竹桿鎗一根、约一丈五尺。铁锅一口。铁索一条、约一丈二尺。每辆、可容步卒五人。给神鎗夹靶鎗各二、发营教演
○万历三年奏准、造车一千二百辆。每辆、用二号佛朗机三架。鸟銃二架。地连珠二架。涌珠砲二位。快鎗一桿。大旗二面。小旗一面。木盾二面。虎□二枝。长鎗二柄。大砍刀二柄。布裙一条
凡旗牌。正统元年奏准、令旗令牌、在外不许輊造。閒常不许擅用。班师之后、照验还官
○弘治十一年奏准、成造令旗令牌三百面副。每旗用阔绢一幅、长四尺、阔一尺九寸。鎗连桿长六尺五寸、围二寸三分。每牌、连卧虎盖长八寸、厚七分。俱编令字一号起、至三百号止。火烙印记。仍置印信文簿一扇、开立前件。遇有征进、并内外镇巡等官领用、即将原领字号、逐一附写。后有事故、缴回奏换、就於前件项下、明白註销。如有损坏、或比对原号、不用者、听本部参究
○正德三年、料造三百面副。自令字三百一号起、至六百号止
○七年、料造一百面副
○嘉靖十二年、料造一百面副
○二十四年、料造三百面副
○二十九年、料造三百面副
○隆庆二年、料造三百面副。令字号数、接编如前。今至一千七百号止。俱题行军器局造、造完收库备领
○近例、关领旗牌、凡总督京营、十一面副。协理京营、并各边总督、及掛印总兵、各十面副。提督、八面副。赞理军务、六面副。总兵、副总兵、各五面副。参将、游击各三面副

军装

洪武九年、令将作局、造绵花战衣、用红紫青黄四色。江西等处造战袄、表里异色。使将士变更服之、以新军号、谓之鸳鸯战袄
○宣德十年定例、每袄、长四尺六寸、装绵花绒二斤。裤装绵花绒半斤。(革翁)鞋长九寸五分、至一尺、或一尺二分
○今例、造胖袄裤、用细密阔白绵布、染青红绿三色、俱要身袖宽长、实以真正绵花绒。(革翁)鞋亦要密衲坚完。衣里开写提调辨验官吏、缝造匠作姓名、并价直宽长尺寸斤重裙幅数目。用印鈐盖、限每年七月以前解到
国初定鍼工局造
长胖袄      袒朳裤
续定各处成造数目
浙江五千七百七十二副六分八釐、今三千七百九十七副
江西三千六百二十三副、今三千二百三十八副
河南六千七百八十副六分五釐、今六千一十五副
湖广三千六百七十七副、今三千七百七十八副
山东六千三百一十副五分、今五千八百副
山西一千七百零六副、今一千七百零四副。其大同、平阳、潞安、及泽、辽、沁、汾、四州、俱存留本处
顺天府一千一百二十四副五分一釐五毫、今一千一百零二副
直隶永平府三百一十九副、今三百九十二副
保定府七百一十五副、今六百五十一副河间府四百零四副八釐、今四百二十四副
真定府八百一十一副二分、今八百一十副
顺德府一百七十六副半、今一百五十四副
广平府三百八十九副八分七釐五毫、今三百九十一副
大名府五百七十四副六分六釐、今五百七十三副
直隶苏州府五百副、今同
松江府三百五十副、今二百八十副
常州府三百一十二副七分五釐、今二百五十副
镇江府五百三十四副、今八百副
庐州府三百三十九副、今同
凤阳府五百副三分八釐
淮安府四百八十九副、今六百五十三副
扬州府一千五百七十九副五分六釐、今一千五百七十八副
池州府六十九副五分、今七十六副
太平府九百一八副、今同
安庆府二百八十四副一分、今少一分
广德州二百副零六分、今二百一副
徐州七百五十副、今同
和州一百四十九副零三分、今一百五十副
凡折造。宣德中题准、各处以皮张、折造衣鞋。 【例见皮张条下】 内除福建、广东、广西三省、解贮南京外。其直浙等处、共折造三万五千九百九副、解部、发乙字库收贮
○成化十八年、令山西大同、太原、平阳、并泽潞等处、岁办皮张、折造胖袄裤鞋、留贮行都司备用。甘州河桥巡检司、日税羊皮、及毛、成造皮袄、分给墩军。延绥、寧夏、岁造胖袄裤鞋、就彼贮库。其岁办皮张、造皮裤备用
○隆庆元年、以乙字库收贮(革翁)鞋数多、题准、今后各处造解、每(革翁)鞋九双、折造袄裤二件。如遇鞋缺、照旧造解
凡验收。成化十五年奏准、各处解到胖袄裤鞋俱送东西广备二库。仍差御史、及本部官、各一员、同官攒人等验收
○弘治十五年奏准、南京各库收贮胖袄裤鞋每五年一次、委官拣选三十万副、令南京兵部、差马快船、送京备用
凡折徵。弘治十一年奏准、山西大同、太原府等处胖袄、照旧徵收本色。平阳、并泽潞五州胖袄、该於本布政司寄库者、照先年例、每件折银一两五钱。候支尽之日、仍徵本色
○嘉靖中、天下各司府岁办胖袄裤鞋、自六年、至十五年止、俱折徵银一两五钱、解部。自十六年、至二十年止、各以十分為率、五分折徵、五分本色
○隆庆六年、亦准折徵
○万历五年题准、福建、两广解南京乙字库胖袄、自本年始、改徵折银、径解工部凡边军关给。弘治二年奏准、守墩架砲夜不收人等、胖袄三年一次给赏
○十八年、令给庄浪土官军胖袄裤鞋
○嘉靖二十一年奏准、大同虏中来降人口、常例月粮花布外。岁加布二疋、花二斤。仍比照墩军、三年一给胖袄裤鞋
各边三年一次关领
石门寨七千五百八十四副
墙子岭三千七百三十五副
居庸关三百五十八副
镇边城四百十六副
黄花镇八十九副
渤海所五百四十九副
大同二万六千一百二十七副
辽东一万三千一百一副
宣府二万五千七百十九副
凡京军关给。旧例衣鞋专备给边、其在京各役、例无支给。嘉靖七年、始令五年一次给赏京城内外巡捕官军、后上直红盔将军、披明甲军、锦衣卫大汉官旗、并府军前卫带刀官、锦衣卫巡捕旗校、并五所八所镇抚司士军、象奴围子手军、
皇城四门守卫官军、俱比例奏讨。工部以给边事重、议行户部每员名折支银七钱、与原领布花相兼自製。惟红盔将军、披明甲军、给与本色。十一年、令
皇城四门守卫官军、每二人共给本色一副。十二年、令红盔将军、披明甲军、亦行户部支与折色。十七年、始并原支折色者、俱与本色。二十一年、令巡捕官军、每二员名、给雨帽毡衫一副。计五千三百二十一副。二十二年、始给守卫恩军、撞门官军、各本色。二十七年、相沿支给。其虎賁左等卫带刀官、止於十二年、奏给一次。正阳等九门官军、止十七年、二十七年、各奏给一次。其餘年分、俱未准给
在京五年一次关领
大汉将军一千三百九十二副
巡捕官军八千七百九十五副
红盔将军一千四百九十四副
围子手官军一千九百九十九副
披明甲将军四百九十八副
锦衣卫旗校象奴人等一万六千一百七十□副
皇城四门军士七千三百九副
正阳等九门军士一千九百七十八副
永定等七门军士一千一百十二副
撞门军士五百四十副
恩军二百十五副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九十四
窑冶

窑冶、旧有砖瓦石灰、今归营缮司。其烧造铸造诸器物、皆官府取用。制钱与钞、兼行民间。故详载焉。凿石取煤、具有禁令。今例於后
正统间、令都察院出榜禁约官员军民人等、不许於芦沟桥以东及西一带、凿山取石。但曾掘成坑坎者、责令填平。今后取石、俱於芦沟桥河西一带取用。还差人巡视。如有故违、仍於河东一带取石者、治以重罪
○成化元年、令都察院、申明浑河大峪山煤窑禁约。锦衣卫时常差人巡视。敢有私自开掘者、重罪不宥
○正德元年议准、浑河山场与
皇陵京师相近、恐伤风水。申严禁约、不许勋戚势要之家、凿石取煤
○嘉靖七年、以居庸关官军、无处樵採。白羊口镇煤窑、准照旧开取

陶器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
凡在京烧造。天顺三年题准、琉璃窑瓷缸、十年一次烧造。旧例、缸土(石由)土、派行真定府、白(石由)碱土、派行开封府、绢布白麻、派行顺天府、各办解。木柴召买
○嘉靖三十一年、各
宫殿膳房及御酒房花园等处料造瓷缸
○隆庆五年内官监传造琉璃间色云龙花样盒盘缸罈皆工部办料送该监官匠自行烧造
凡仪真、□洲、二厂烧造。每年南京工部委官一员、驻札仪真、烧造酒缸十万箇。完日、就於粮船内、运带来京、径送光禄寺交收应用。仍将烧运过数目、按季造册呈部、送司备照
○嘉靖七年奏准、寧国府原造送南京光禄寺酒瓶、内一十一万五千箇、令仪真厂带运至光禄寺。又一万五千箇、照旧解南京光禄寺各供应
凡河南、及真定府烧造。宣德间题准、光禄寺每年缸罈瓶、共该五万一千八百五十隻箇。分派河南布政司(金□)磁二州、酒缸二百三十三隻。十瓶罈八千五百二十六箇。七瓶罈一万一千六百箇。五瓶罈一万一千六百六十箇。酒瓶二十六十六箇。真定府曲阳县、酒缸一百一十七隻十瓶罈四千二百七十四箇。七瓶罈六千一百箇。五瓶罈六千二百四十箇。酒瓶一千三十四箇。每年烧造解寺应用
○嘉靖三十二年题准、通行折价。每缸一隻、折银二钱。瓶罈一箇、折银一分。(金□)州缸一百六十隻、瓶罈一万八千九十箇、共该银二百一十二两九钱。外增脚价银一百九十七两一钱。又大户帮贴银六十两。磁州缸七十三隻、瓶罈一万五千七百六十二箇、共该银一百七十二两二钱二分。外增脚价银一百三十二两五钱八分五釐。曲阳县缸瓶罈共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五件、该银一百九十九两八钱八分。外增脚价银一百八十五两九钱九分三釐。总该银一千一百四十两六钱五分八釐。通行解部、召商代买。如遇缺乏、止行磁州、真定烧造、免派(金□)州
○四十二年奏准、(金□)州脚价帮贴、尽行除豁
凡江西烧造全黄并青碌双龙凤等瓷器、送尚膳监供应。其龙凤花素圆匾瓶罐爵盏等器、送内承运库交收、光禄寺领用
○宣德八年、尚膳监题准、烧造龙凤瓷器、差本部官一员、关出该监式样、往饶州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
○弘治十八年
詔、江西饶州府烧造瓷器、自本年以后、暂停三年 【江西烧造、嘉靖中改隶都水司。其瓷缸瓶罈等件、仍隶本司】
凡停减烧造。正统元年奏准、供用库瓷罈每岁止派七百五十箇
○景泰五年奏准、光禄寺日进月进内库、并赏内外官瓶罈、俱令尽数送寺补用。量减岁造三分之一
○天顺三年奏准、光禄寺素白瓷龙凤碗楪、减造十分之四
○成化四年奏准、光禄寺瓷器、仍依四分例减造
○十七年奏准、光禄寺岁用瓶罈、仍照旧例、或二年、或三年、一次奏造。令厨役关领。如有损失、责令照数陪偿
○二十三年
詔、凡烧造瓷器、差去人员、悉令回京
○弘治十五年奏准、光禄寺岁用瓶罈缸、自本年為止。已造完者、解用。未完者、量减三分之一。本寺该管人员轻易毁失者、科道官查究送问陪偿
○万历十年、传行江西烧造各样瓷器、九万六千六百二十四箇副对枝口把
○后奏准、屏风、烛臺、棋盘、笔管、减半造
○又奏准、屏风、棋盘、烛臺、花瓶新样大缸未烧者、停免
○又奏准、不係紧要瓷器、减一千四百箇副

【铸器】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铸造铜锅、铜柜等器、及打造铜锅、铜灶、铁窗、铁猫等件。行下宝源局、定夺模范、及计算合用铜铁木炭等项、明白具数呈部、行下丁字库、抽分竹木局放支。督工依式铸造
○永乐间、设局崇文门内、地名沟头。今称南宝源局。专铸内外衙门铜铁器皿
○嘉靖三十一年、改造新局於东城明时坊。即今宝源局。专铸制钱、及铜铁器皿。行令武功三卫、各委官一员、摘餘丁各十名、与该局官吏匠作人等、轮流在局、昼夜巡逻搜检
○三十八年、令新旧二局、铸过器皿、如有铜铁炸炭等项餘剩、造册、每月申报工部查考

铸造

生铜一斤、用炭一十二两
黄熟铜一斤、用炭一斤
红熟铜一斤、用炭一斤
生铁一斤、用炭一斤
打造
红熟铜一斤、用炭八斤
黄熟铜一斤、用炭八斤
□铁一斤、用炭一斤八两
凡铸造
亲王印符、金牌、并上直守卫官军金牌。工部及礼部计料、委官带领宝源铸印二局官、会同尚宝监、土官信符、金牌、会同印綬监、俱於
内府金牌厂同造。造完、送银作局镀金。各衙门印信、工部给铜、於礼部铸印局造
守卫金牌、额设仁义礼智信字五号。共该一千三百三十餘面。后损失数多、隆庆元年题准、照号补铸五十面。增号添铸二百面。将所损牌面、送部鎔销
外国信符金牌、凡歷代改元、日本等国符牌、俱另铸当代年号给用。合用物料人力、行顺天府办解。其装盛袱匣等件、原无年号字样、仍於原造见存内拣用。隆庆元年、印綬监题铸阴阳文信符金牌七十面 【每面各有硃红戧金匣】
凡铸造朝鐘、用响铜、於铸鐘厂铸造。嘉靖三十六年题准、行内官监造。合用物料、响铜於本监熟建铁於工部、各支用。生铜等料、召商买办。及鎔铸下鑪、用八成色金、花银、於内承运库关领。铸匠、行兵马司召募二百名。本部照例支给工食、同本监官匠、相兼做造。仍於工所摘拨官军应用
○隆庆五年题造朝鐘、合用生铜数多、恐措办不及、将本厂见贮试音不堪大鐘五口、及裂??璺废鐘三口、改毁添輳
朝鐘一口、通高一丈四尺二寸五分。身高一丈一尺五寸五分。双龙蒲牢、高二尺七寸。口径七尺九寸五分。备用鐘一口、製同前
计鐘二口、物料
八成色金一百两 【每口、五十两】
花银二百四十两 【每口、一百二十两】
响铜九万五千斤
熟建铁二万斤
生铜四千斤
红熟铜二万一千斤
锡八千三十斤
鐘槌、长五尺、至四尺。径二尺、至一尺七寸。合用柚木、派行浙江、湖广、四川、福建採解
凡铸造铜壶滴漏。嘉靖三十六年题准、行内官监造
每副物料
四火黄铜三千三百五十斤
红熟铜二百五十斤
木箭一十九枝 【行内灵臺开写节候时刻安设】
凡铸造收放钱粮法马、俱宝源局造。隆庆四年题准、旧法马轻重参差、令户工二部、公同较勘、行该局铸造。节慎库、太仓、光禄寺、太僕寺、荆杭抽分两厂、两直隶、十三省、及七边郎、七钞关、五运司、各法马一样四十副。仍行抚按、转行各府州县、照依新降式样铸造
凡内外各衙门合用器具、遇缺题办、原无定例

铸钱

凡铸造制钱。洪武四年、铸洪武通宝钱
○二十年、令各布政司、停止铸钱
○二十二年、復铸。更定钱??羕分两
○永乐六年、铸永乐通宝钱
○宣德八年、铸宣德通宝钱
○弘治十六年、铸弘治通宝钱
○十八年题准、每文重一钱二分
○嘉靖七年、铸嘉靖通宝钱
○十九年、以铸钱所得不偿所费、暂行停止
○二十二年、令照新式、铸洪武、至正德纪元、九号钱。每号、一百万锭。 【每锭五千文】 嘉靖钱、一千万锭。内工部六分、南京工部四分、各分铸
○隆庆四年、铸隆庆通宝钱
○万历四年、铸万历通宝钱二万锭。每文重一钱二分五釐。七分金背。三分火漆。两部照旧四六分铸
○十三年、铸万历通宝钱十五万锭。内南京工部、分铸六万锭
凡在京铸钱。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在京鼓铸铜钱、行移宝源局、委官於
内府置局。每季计算人匠数目、其合用铜炭油麻等项物料、行下丁字库等衙门放支。如遇铸完、收贮奏闻。差官类进
内府司钥库交纳、取批回实收长单附卷
○嘉靖三十二年、令黄铜照例行户部买办。锡麻等料、行甲字等库关支。炸炭工食等项、工部料价支给。以本部侍郎提督。本司员外郎监造
○四十二年题准、每钱一千文、旧重七斤八两、今重八斤。每铜五万斤、锡五千斤、铸钱六百万文。共重四万八千斤。除耗四千斤。仍扣剩铜锡三千斤。凡进钱、务秤足数、方许运进司钥库交收
○万历四年题准、动支太仓银、五万一百九十三两有奇、寄节慎库、陆续发商买办铸造
洪武间则例
当十钱一千箇、燻模、用油一十一两三钱。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六斤六两五钱、炭五十三斤一十五两二钱
当五钱二千箇、燻模、用油一斤四两。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六斤六两五钱、炭五十三斤一十五两二钱
当三钱三千三百三十三箇、燻模、用油一斤一十四两。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五斤九两二钱五分、炭五十三斤八两三钱五分
折二钱五千箇、燻模、用油二斤五两五钱。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六斤六两五钱、炭五十三斤一十五两二钱
小钱一万箇、燻模、用油一斤四两。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六斤六两五钱、炭五十三斤一十五两二钱
穿钱麻
当十钱、每串五百箇、用一两
当五钱、每串五百箇、用八钱
当三钱、每串一千箇、用一两
折二钱、每串一千箇、用七钱
小钱、每串一千箇、用五钱
铜一斤、铸钱不等 【外增火耗一两。弘治十八年题准、每铜一斤、加好锡二两】
当十钱一十六箇、折小钱一百六十文
当五钱三十二箇、折小钱一百六十文
当三钱五十四箇、折小钱一百六十文
折二钱八十箇、折小钱一百六十文
小钱一百六十文
铸匠每一名一日铸
当十钱一百二十六箇
当五钱一百六十二箇
当三钱二百三十四箇
折二钱三百二十四箇
小钱六百三十箇
銼匠每一名一日銼
当十钱二百五十二箇
当五钱三百二十四箇
当三钱四百六十八箇
折二钱六百四十八箇
小钱一千二百六十箇
嘉靖中则例
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
二火黄铜四万七千二百七十二斤
水锡四千七百二十八两
炸块一十四万五千斤
木炭三万斤
木柴二千三百五十斤
白麻七百七十斤
明矾七十七斤
松香一千五百六十六斤
牛蹄甲十万箇
砂罐三千五百二十箇
铸匠工食、每百文银三分八釐
万历中则例
金背钱一万文合用
四火黄铜八十五斤八两六钱一分三釐一毫
水锡五斤一十一两二钱四分八毫八丝
炸块二百三十九斤八两一钱一分六釐七毫
木炭四十五斤六两二钱四釐四毫
白麻一十一两六分六釐六毫
松香二斤一十三两六钱二分四毫四丝
砂罐六箇
铸匠工食三两六钱五分
火漆钱一万文合用
二火黄铜斤两同前
牛蹄甲一百八十五箇一分八釐
水锡、炸炭、白麻、松香、砂罐、工食、并同前
凡南京铸钱。旧例、南京宝源局、合用铜麻等料、於南京丁字等库关支。人匠工价、查取本部该动银两支给。约為四分。一分、支取扬州、淮安、杭州钞关船料银两。三分、动支芦课银两
○嘉靖中题准、分铸纪元各号通宝、芦课不敷之数、儘於船料内取用
○隆庆二年、以船料取用反过三分、题准停铸。其支剩船料银、及每年三钞关坐派铸钱支费银两、照数併解户部济边凡在外各处铸钱。洪武二十六年定、在外各布政司一体鼓铸。本部类行各司、行下宝源局、委官监督人匠、照依在京则例。铸完钱数、就於彼处官军收贮、听候支用
各处鑪座钱数
北平二十一座、每岁铸钱一千二百八十三万四百文
广西一十五座半、每岁铸钱九百三万九千六百文
陕西三十九座半、每岁铸钱二千三百三万六千四百文
广东一十九座半、每岁铸钱一千一百三十七万二千四百文
四川一十座、每岁铸钱五百八十三万二千文
山东二十二座半、每岁铸钱一千二百一十二万二千文
山西四十座、每岁铸钱二千三百三十二万八千文
河南二十二座半、每岁铸钱一千三百一十二万二千文
浙江二十一座、每岁铸钱一千一百六十六万四千文
江西一百一十五座、每岁铸钱六千七百六万八千文
嘉靖三十四年题准、云南铸钱、每年扣留该省盐课银二万两、就近买料、雇匠鼓铸嘉靖通宝钱、年额三千三百一万二千文。令参政一员专理。每年十月以里铸完、差官起解户部、贮太仓库。专备九边年例、京营料草折色、文武官折俸等项支用
○万历四年题准、通行十三布政司。南北直隶、开局铸钱。每府发鏇边样钱一百文。直隶州五十文。令照式铸造、铸完呈样


冶课

凡各处鑪冶。洪武二十六年定、各处鑪冶、每岁煽炼铜铁、彼先行移各司岁办。后至十八年停止。今不復设。如果缺用、即须奏闻、復设鑪冶、採取生矿煆炼。著令有司差人陆续起解、照例送库收贮。如係临边用铁去处、就存听用
○二十八年、罢各布政司官冶。令民得採炼出卖。每岁输课、三十分取二
○正德元年奏准、浙江等布政司课铁、每一斤折解银二分五釐。待后铁料不足、仍解本色
各处铁冶
国初置各处铁冶。每冶各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江西
南昌府、进贤冶
临江府、新喻冶 【以上洪武七年置。十八年罢】
袁州府、分宜冶 【洪武七年置。十八年罢。二十七年復置。二十八年罢】
湖广、兴国冶
蘄州、黄梅冶 【以上洪武七年置。十八年罢】
山东
济南府、莱芜冶
广东
广州府、阳山冶
陕西、巩昌冶 【以上俱洪武七年置。十八年罢】
山西
平阳府、吉州富国、丰国二冶 【洪武七年置。十八年罢。二十七年復置。二十八年罢】
太原府、大通冶
潞州、润国冶
泽州、益国冶 【以上俱洪武七年置。十八年罢】
四川、龙州冶 【永乐二十年置】
顺天府、遵化铁冶 【永乐间、初置厂於沙坡峪、后移置松棚峪、宣德十年罢。正统三年、復置於白冶庄。万历八年罢】
各处铁课
国初定各处鑪冶、该铁一千八百四十七万五千二十六斤
湖广六百七十五万二千九百二十七斤
广东一百八十九万六千六百四十一斤
北平三十五万一千二百四十一斤
江西三百二十六万斤
陕西一万二千六百六十六斤
山东三百一十五万二千一百八十七斤
四川四十六万八千八十九斤
河南七十一万八千三百三十六斤
浙江五十九万一千六百八十六斤
山西一百一十四万六千九百一十七斤
福建一十二万四千三百三十六斤
见今岁课
浙江铁七万四千五百八十三斤五两四钱。
遇闰、加派四千四百六十五斤四两六钱 【衢州府、一万五千斤。餘及加闰、皆坐温州府。正德元年、浙福等省、俱徵解折色。每斤折银二分五釐。嘉靖元年、仍解本色】
福建铁二十九万九千一百五十五斤三钱四分七釐。遇闰、加一万七千八百六十五斤
一十二两 【福州府八千四百三十三斤、闰加七百六斤十四两二钱。福寧州寧德县三千三百三十七斤五两、闰加二百七十九斤五两八钱。邵武府一万九千三百九十一斤、折熟切铁六千四百六十三斤十两六钱六分七釐、闰加一千六百十五斤十五两、折熟切铁五百三十八斤十两二钱二分二釐。泉州府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一斤、遇闰不加。汀州府八万五千三百三十二斤十四两六钱、闰加八千一百九斤五两。延平府一十五万六千二百十九斤十四两一钱九分、闰加六千五十九斤五钱。建寧府一万三千一百十五斤十二两五钱、闰加一千九十五斤三两五钱。嘉靖三十四年奏准、建寧府无闰、加铁三千九百三十四斤。有闰、加铁四千二百六十二斤八两。每斤价银一分、水脚银一分二釐徵解】
广东潮州府铁七万斤 【解南京工部】
遵化铁冶事例 【铁冶厂近革、姑存事例、备查考】
本厂建置。永乐间、置於沙坡峪。领以遵化诸卫指挥。后移松棚峪。始设工部主事
○正统三年、移白冶庄
○弘治十年、改郎中、三年一更
○正德元年、请
敕拨给令史一名
○嘉靖三十六年、题给关防。每年管督工匠、夏月採石。秋月淘沙。冬月开鑪。春尽鑪止、铁完解部、本厂收支一应钱粮、按月造册呈报、每年终将支剩银两解部
○万历九年题准、将山场封闭。裁革郎中、及杂造局官吏、额设民夫。匠价、地租银、徵收解部、买铁支用
本厂夫匠、永乐间、起蓟州遵化等州县民夫一千三百六十六名、匠二百名、遵化等六卫军夫九百二十四名、匠七十名、採办柴炭、炼生熟铁、一年一运至京
○正统三年、凡烧炭人匠七十一户、该木炭一十四万三千七十斤。淘沙人匠六十三户、该铁沙四百四十七石三斗。铸铁等匠六十户、附近州县民夫六百八十三名、军夫四百六十二名、每年十月上工。至次年四月放工。凡民夫民匠、月支口粮三斗、放工住支。军夫军匠、月粮六斗、行粮三斗。俱岁办柴炭铁沙。看厂军、月粮同、行粮减半、各军俱给冬夏衣布二疋、绵花二斤八两。帮贴餘丁、不支粮。该卫免其差役。岁办半於正军。此外又有顺天、永平、轮班人匠、原额六百三十名。岁分為四班、按季办柴炭铁沙。又有法司送到炒炼囚人、每名日给粟米一升
○弘治十三年奏准、本厂民夫、每名每年给均徭银十二两、买办柴炭。其口粮罢支
○十六年、议减军夫民匠十分之四
○十八年、又减军夫之半、民夫十分之四
○正德五年、又减军民夫三分之二
○七年、减本厂存留军民所纳柴炭之半
○嘉靖七年、计本厂实在军夫四百二十五名。匠六十七名。民夫四百一十名。匠二百一名。轮班匠四百一十名
○四十五年、议定军夫军匠有力者、一丁独办。无力者、二三丁朋合
○又议定、囚人每年仍以百名為率、不得过多
○万历元年议定、军夫、每名帮贴餘丁二名。军匠、三丁朋作、二丁帮贴。今额徵顺永二府民夫银三千八百九十五两。班匠银二百九十二两零五分
本厂铁课。成化十九年、令岁运京铁三十万斤。遵化、蓟州、三河、通州等卫所州县、出夫车。遵化三卫、一所、一县、运十万斤。蓟州三卫、一州、七万斤。三河二卫、一县、六万斤。通州四卫、一州、七万斤。共用车一百七十六辆五分。每辆、装铁不得过一千七百斤。运价不得过三两五钱。候农隙领运
○正德四年、开大鑑鑪十座、共炼生铁四十八万六千斤。白作鑪二十座、炼熟铁二十万八千斤、钢铁一万二千斤
○六年、开大鑑鑪五座、白作鑪八座、炼生熟铜铁如前
○八年、令生铁免炒
○嘉靖八年以后、每岁大鑑鑪三座、炼生板铁十八万八千八百斤。生碎铁六万四千斤。发白作鑪、炼熟掛铁二十万八千斤解京。钢铁停止。计熟铁每掛四块、重二十斤、共一万四百掛。分派军卫有司、起大车一百零四辆、每辆装铁二千斤、各委官陆续领运
本厂山场、蓟州、遵化、丰润、玉田、滦州、迁安、旧额共四千五百六十一亩九分六釐、採柴烧炭。成化间、听军民人等、开种纳税。肥地每亩纳炭二十斤。瘠地半之
○嘉靖五年议准、肥地每亩徵银五分、准炭十五斤。瘠地半之。共该银七百四十四两七钱七釐六毫
○八年、议令各该州县、徵解本厂。每银十两、召买炭三千斤
○九年、题减肥地止徵四分。瘠者半之
○四十五年题准、听民开垦、永為世业。地稍平者、每十亩、坐肥地一亩。稍偏者、每十亩、坐瘠地一亩。今额徵银七百八十一两三分一釐三毫
礼部铸印局黄铜、旧议行工部出办、每年查发一百斤。嘉靖二十九年以后、发二百斤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九十五
顏料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合用顏料、专设顏料局掌管。淘洗青绿、将见在甲字库石矿、按月计料支出淘洗、分作等第进纳。若烧造银硃、用水银、黄丹、用黑铅、俱一体按月支料、烧炼完备、逐月差匠进赴甲字库收贮。如果各色物料缺少、定夺奏闻、行移出產去处採取。或给价收买。钞法紫粉所用数多、止用蛤粉苏木染造。时常预為行下本局、多為备办用度。如缺蛤粉、一体收买
黑铅一斤、烧造黄丹一斤五钱三分三釐
水银一斤、烧造银硃一十四两八分、二硃三两五钱二分
次青碌石矿一斤、淘造净青碌一十一两四钱三分
暗色碌石矿一斤、淘造净石碌一十两八钱七分六釐
蛤粉一斤、染造紫粉一斤一两六钱
(石□)砂一斤、烧造(石□)砂碌一十五两五钱
凡修建顏料。旧例内外宫殿、公廨房屋、该用青碌顏料、俱先行
内府甲字等库关支。不足、方派各司府
○嘉靖三十六年、以大工题行云南採解买办
凡宝色。尚宝司每年该银硃九十斤、行内库关支。正德十二年、加硃三十斤、派行四川、收买涪州水花银硃一百二十斤解部、转发器皿厂、淘洗送用
○嘉靖三十六年题准、以后动支节慎库料银、照数召买淘洗送用。每岁该银六十三两六钱
凡各衙门年例印色。工部题行顺天府宛大二县买办
宗人府、紫粉一十二斤。银硃二斤四两
左军都督府、紫粉二十四斤
右军都督府、紫粉一十八斤
中军都督府、紫粉二十四斤
前军都督府、紫粉一十八斤
后军都督府、紫粉三十六斤。白芨一十斤十四两五钱
吏部、紫粉一十二斤。银硃三斤。白芨二斤
户部、紫粉二十四斤。二硃三斤。白芨六斤
礼部、紫粉一十八斤
兵部、紫粉一十二斤。银硃三斤。白芨二斤
刑部、紫粉一十斤。银硃四斤。白芨二斤
工部、紫粉一十八斤。二硃二斤。白芨四斤
都察院、紫粉二十斤。银硃四斤。白芨一斤
通政司、紫粉二十四斤
大理寺、紫粉一十斤。银硃二斤。白芨一斤
吏科、二硃一斤一两三钱三分三釐
户科、二硃一斤十两
礼科、二硃一斤十两
兵科、二硃二斤三两
刑科、二硃二斤
工科、二硃一斤八两
凡禁令。洪武年间
圣旨、如今营造合用顏料、但是出產去处、便著有司借倩人夫、採取来用。若不係出產去处、著百姓怎麼办。那当该官吏、又不明白具奏、只指著朝廷名色、以一科百、以十科千、百般古害百姓。似这等无理害民官吏、拏来都全家废了不饶。若那地面本出產、却奏说无、以后著人採取得有时、那官吏也不饶。虽是出產去处、也须量著人的气力採办。似这等、百姓也不艰难生受、官民两便。若有司家因而生事扰害他的、拏来全家废了不饶
○永乐二十二年
圣旨、古者土赋随地所產、不强其所无。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更不究產物之地、一概下郡县徵之。逼迫小民、鳩歛金币、诣京师博易输纳。而商贩之徒、乘时射利、物价腾踊数十倍。加不肖官吏、夤缘為奸。计其所费、朝廷得其千百之什一。其餘悉肥下人。今宜切戒此弊。凡合用之物、必於出產之地、计直市之。若仍蹈故习、一概科派以毒民者、必诛不宥
○成化二年、令内官监促办累年未纳物料。急用者、以官银收买。不急者停止

纸札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每岁印造茶盐引由?本盐粮勘合等项、合用纸札、著令有司抄解。其合用之数、如库缺少、定夺奏闻、行移各司府州、照依上年纸数、抄造解纳。如遇起解到部、随即辨验堪中如法、差人进赴乙字库收贮听用
產纸地方分派造解额数
陕西十五万张
湖广十七万张
山西十万张
山东五万五千张
福建四万张
北平十万张
浙江二十五万张
江西二十万张
河南五万五千张
直隶三十八万张
凡各处进到纸札。宣德七年、令不依原式及水湿不堪者、本部行移本处抄来、陪补原数
○九年、以福建进到纸札、不合原式、及麤薄不堪、令按察司治提调官罪
凡合用盐引勘合等项纸札。宣德九年、俱令商人纳价收买、各省免派
凡乙字库各色供应纸张缺乏、工部召买多寡不等。或量派出產地方抄解、不拘年例
凡白榜纸、高四尺四寸。阔四尺。十年一次、题派各省办送一百二十万张、贮乙字库。或遇缺乏、召买随行龙沥纸代纳、以尺寸不如式。每白榜纸百张、价银一两。随行纸、嘉靖十六年估定、百张价银四钱
凡本部公用各色纸札。每年三十一万四千九百五张、行都察院见收囚人纸内、四季关领应用。年终题知。其岁用白榜纸、永乐间题准、坐派安庆府、额办一万六千八百张。遇闰、加派一千四百张解部
凡宝钞司年例抄造供用草纸七十二万张。
御用监成造香事草纸一万五千张。共七十三万五千张。合用石灰木炭铁器木植等料、俱工部派办

都水清吏司

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川瀆陂池桥道舟车织造衡量之事 【内一员提督清江浦造船、隆庆六年加设】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九十六
河渠一
运道一【海□附】

国初都金陵、则漕於江。其餉辽卒、犹漕於海、自永乐都燕后、岁漕东南四百万石。由江涉高宝诸湖、绝淮入河、经会通河、出卫河白河、溯大通河、以达於京师。诸洪泉坝闸。以次修举。至於今、纤悉具备。故并载焉

大通河

大通河、即潞河。旧為通惠河。其源出昌平州白浮村神山泉、过榆河、会一亩马眼诸泉、匯為七里濼、东贯都城、由大通桥而下、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长一百六十餘里。元初所凿、赐名通惠。每十里為一闸、蓄水通舟、以免漕运陆輓之劳。
国朝永乐以来、诸闸犹多存者。仍设官夫守视。然不以转漕、河流渐淤。成化正德间、累
命疏之、功不果就。嘉靖六年、遣漕运总兵锦衣卫都指挥及御史会濬之。自大通桥起至通州石坝四十里。地势高下四丈。中间设庆丰等五闸以蓄水。每闸各设官吏。共编夫一百八十名。 【每名工食银八两】 造剥船三百隻。 【每隻价银三十五两】 分置各闸。责经纪领之、使製布囊盛米。雇役递相转输。军民称便

白河

白河南去通州二百里。其源出胡地、经密云县、合大通榆浑诸河。凡三百六十里、至直沽、会卫河入海。源远流迅。河皆溜沙。每夏秋暴涨、最易衝决。每决、輒发丁夫修筑。屡筑屡决。正统三年、
命官相视地势、自河西务径二十里、改凿顺下。河遂安流。每淤浅处、设铺舍、置夫甲、专管挑濬。舟过则招呼、使避浅而行。自此而南、运河浅铺、以次而设

卫河

卫河、旧名御河。源出河南辉县之苏门山。东北流、会淇漳诸水、过临漳、分為二。其一北出、经大名、至武邑、以入滹沱。其一东流、经大名东北、出临清、至直沽、会白河入海。长二千餘里。今為运河。 【自临清至直沽凡五卫十七州县、浅一百五十七处】 此河自德州而下、渐与海近。河狭地卑、易於衝决。每决、輒发丁夫修治。嘉靖十三年议准、恩县东光沧州兴济四处、各建减水闸一座、以洩涨溢之水

会通河

会通河、自临清迤南至济寧州。元初由任城 【即今济寧】 开渠、至安民山 【即安山】 一百五十里。復自安民山之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东昌、又西北至临清、凡二百五十里。引汶绝济、直归漳卫。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县黑阳山。由旧曹州鄆城县两河口、漫过安山湖、而会通渐淤。永乐九年、因海运艰阻。遣尚书都督等官疏凿元人故道。乃於东平州戴村汶水入海处、筑一土坝、横亙五里。遏汶水使西流、尽出南旺分流。四分往南、接济徐吕。六分往北、以达临清。自后添设新闸。
修筑旧岸。大為漕运之利 【自临清抵徐州七百里□、全资汶泗沂洸诸水接运。总曰闸河。旧為闸四十有三。前元建者二十餘。永乐以来、先后增建者二十餘。而减水通河诸闸、不与焉。两闸之间、每存稍浅一处约数丈。多不过十餘丈。用留洩水。令积易盈。今建设改革益多。见闸坝条下】

汶河

汶河、一出新泰县宫山之下、曰小汶河。一出泰安州仙臺岭、一出莱芜县原山、一出县寨子村、俱至州之静封镇合流、曰大汶河。出徂徠山之阳、而小汶来会。经寧阳县北堽城、歷汶上东平东阿、又东北流入海。元於堽城之左筑坝、遏汶入洸、南流至济寧、合沂泗二水、以达於淮。自永乐间筑戴村坝、汶水尽出南旺。於是洸沂泗自会济、而汶不復通洸。今沂州亦有汶河、一出蒙山东涧谷。一出沂水县南山谷。俱入邳州淮河

洸河

洸河、乃汶水之支流。出寧阳县北三十里堽城。西南流。又循县南流三十里、会寧阳诸泉。又六十里经济寧城、东与泗合。出天井闸河

沂河

沂河、源出曲阜县尼山西南。分流為二。一西流、至金口坝上、即与泗会。一南流、亦与泗会、出港里河。又有出沂水县艾山者、会蒙阴沂水诸泉、与沂山之汶合流。至邳州入淮

泗河

泗河、源出泗水县陪尾山。四泉并发。西流至兗州府城东。又南流经横河、与沂水合。元时於兗州东门外五里金口、作坝建闸、遏泗之南趋。
国朝因而修筑。每夏秋水长、则啟闸、放使南流、会沂水、由港田河、出师家庄闸。冬春水微、则闭闸、令由黑风口、东经兗城入济。又南流会洸水、至济寧出天井闸

济河

济河、出王屋山、至河南济源县、二源合流。其水或伏或见。东出於陶丘北。又东北会於汶。今在汶上县北。一名大清河。元人作金口坝。傍有河 【即黑风口】 西通济流。并入会通河

沁河

沁河、出山西沁源县绵山东谷。由太行山麓、至河南原武县黑阳山、与河汴合流。至徐州入运河、以济徐吕二洪。每年水势浅深尺寸、管洪官按季奏报。前代尝引沁以通卫。正统以前、其支流犹自武陟山原村东北、由红荆口、经卫辉、凡六十里、与卫通。天顺七年、河趋陈潁入淮。乃开沁以达徐、復引河以合泗、而入卫之故道始湮

南阳新河

新河、在昭阳湖之东。起南阳至留城、一百四十一里八十八步。嘉靖六年、以河决、
命官开濬、垂成而止。四十四年復决。乃因旧跡疏凿。又起留城至境山濬復旧河五十三里。凡役夫九万一千有奇。八阅月而成。隆庆元年、山水衝决、復淤新河之三河口。 【薛河沙河赶牛沟会此、故名】 乃经理沙薛上流、各开支流。筑黄家口豸里沟等坝、引薛河由吕孟湖出地滨沟。筑宋家坝、引沙河由尹家湖出鯰鱼口。筑黄甫坝、引沙河由满家湖入南阳湖。次年工成。又為三河口石坝一座。南阳湖石堤三十餘里。凡建闸九。筑坝十三。减水闸二十。开支河九十六里。三年、又於昭阳湖以东、沙薛二水所从入旧河处、开鸿沟废渠。达李家口回回墓。而东出留城闸、计六十餘里。积水俱有宣洩。滕沛利之

黄河 【徐吕二洪羊山新河附】

黄河、发源详载元史。其流合陕西山西诸水而始大。至河南、始散漫泛溢。至山东、势益峻急、衝决无常。洪武二十四年、决原武。淤安山。正统十三年、河溢滎阳县、自开封府城北经曹濮二州阳榖县、以入运河。至兗州府沙湾之东、决大洪口。诸水从之入海。景泰四年、
命官塞之。乃更作九堰八闸以制水势。復於开封府金龙口 【即荆隆口】 筒瓦厢等处、开渠二十裡、引河水东北入运河。弘治二年、復决金龙口。东北至张秋镇、入运河。而红荆口并陈留通许二县俱淤浅。
命官治之。五年復决。未几、又决张秋。运河水从以入海。运舟甚艰。
命内臣及文武官往治。发丁夫数万、於黄陵冈南濬贾鲁河一带、分杀水势。下由梁靖口、至丁家道口、会黄河出徐州、流入运河。又从黄河南濬孙家渡口。别开新河一道、导水南行、由中牟至潁州、东入於淮。又濬四府营淤河、由陈留县至归德州、分為二派。一由宿迁县小河口。一由亳县涡河会於淮。又从黄陵冈至杨家口、筑坝堰十餘。并筑大名府三尖口等处长堤二百餘里。及修南岸於家店筒瓦厢等处提一百六十里。始塞张秋决口。更名曰安平镇。又於河东置减水石坝、分五洞以洩水势。令管河官随时修治。正德四年、溢皮狐营。决曹县之温家口冯家口等处。又北徙至仪封县小宋集、而决。衝黄陵冈埽坝、溢入贾鲁河。败张家口等处缕水小堤。循运河大堤东南行。而贾鲁河下流淤塞、亦出张家口、合而南注。遂决杨家口、道曹单二县城下、直趋丰沛。
命官塞之。十二年、溢武城县。坏城廓田庐。
命官修濬。嘉靖五年、上流骤溢。东北至沛县庙道口、截运河、注鸡鸣臺口、入昭阳湖。汶泗南下之水、从而东。而河之出飞云桥者、漫而北。泥沙填淤、亙数十裡。管河官力濬之、仅通舟楫。六年、復塞老和尚寺八裡屯张家庄等处。
命官发丁夫数万、於昭阳湖东北起汪家口、南抵留城口、改凿新河、以避黄河衝塞之患。寻以灾异罢役。
命官即故道濬之。修筑单县林臺、至沛县旧城、隄百四十餘里、以塞入湖之道。又濬赵皮寨孙家渡口、杀上流之势。沛漕復通。九年、自沛北徙、横流金乡鱼臺、出榖亭口。
命官濬赵皮寨、抵寧陵故道。及筑睢州张见口、至归德州、长隄百餘里、以御泛涨。寻以河流改迁、罢役。十四年、筑岔河口缕水堤一道、长三里。又於曹县八里湾、抵单县侯家林、筑长隄八十里。十六年、凿地丘店野鸡冈等上流支河四十餘里。十九年、濬睢州孙继口、至丁家道口淤河五十里。二十一年、又凿野鸡冈上流、李景高等口支河三。导河东注、以济二洪。二十四年、由野鸡冈决而南。至泗州、合淮入海。遂溢蒙城五河临淮等县。二十五年、又决曹县、溢入武城金乡鱼臺单县。漂溺甚眾。
命总理河道都御史、会同南北直隶山东河南抚按官议筑曹县等处、不果。三十一年、又决房村、至曲头集。凡决四处、淤四十餘裡。
命官濬之、役夫五万餘。三阅月而成。三十七年、淤新集、趋?家口、析為六支、入运河。又由碭山趋郭贯楼、析為五支。出小浮桥、会徐州洪。四十四年、郭贯楼淤。遂决华山、出飞云桥、截沛以入昭阳湖。北泛胡陵城孟阳泊、至榖亭。南溢於徐。
命官往治。乃接六年所凿故跡、役夫濬之、為南阳新河。又疏旧河、自留城至境山。又堤马家桥、遏河流之出飞云桥者、使尽归秦沟。鱼沛横流始绝惟茶城时有浅阻。隆庆四年、又决邳州、注睢寧、出小河口。自曹家口至直河、淤百餘裡。
命官濬之、復故渠。尽塞诸决口。六年、筑堤自徐沛至宿迁三百七十里。万历元年、茶城復淤。修建境山闸、并护房村等处堤岸、及筑遥堤。四年、开草湾。导河自安东县后、至金城五港入海。然汎滥如故。曹丰徐沛之间、随塞随决。五年、秦沟復淤。自崔家口歷北陈鴈门集等处、至九裡山、出小浮桥。其一支自九里沟谊安山、歷符离、出小河口。而崔镇大决、散漫湖泊间。桃榞以下、故渠多浅六年、
命官修治。乃议塞崔镇口。因筑遥堤、束水衝沙。其南岸、自三山头至李字铺、长二万八千五百五十八丈。又自归仁集筑横堤、至孙家湾、长七千六百八十餘丈。又於桃源县马厂坡筑堤、长七百四十丈。以遏南奔入淮之势。其北岸、自谷山至直河、长九千四百六十四丈。又自古城至清河、长一万八千四百十丈。建崔镇等滚水石坝四座、以缓泛溢之水。使不能溃堤而出。河流乃安徐州洪、在徐州。為运河要害。乱石峭立、凡百餘步。故又名百步洪。成化四年、
命官凿石以利舟楫。又甃石路、长一百三十餘丈。以便牵挽。二十年、置石坝、长八十丈。遇有损坏、管河官随时修筑。嘉靖二十年、於洪下置石闸一座
吕梁洪、在徐州东南六十裡。有上下二洪、相距七裡。亦运河要害。成化八年、
命官甃二石堤、共长七十餘丈。十六年、
命官筑石坝、长二百六十五丈。復於坝西筑堤二十餘丈。洪东甃石路四百二十丈。遇有损坏、管河官随时修筑。嘉靖二十年、於洪下置石闸一座羊山新河、万历十一年议准、由昭灵祠南黄河出口、歷羊山内华山梁山、接境山、开河置闸、以避戚港之溜

淮安运道

自汉以来、即有高家堰、在淮安之东南。永乐间、通淮河為运道。筑堤堰上、以防淮水东侵。又自府北凿河、蓄诸湖水、南接清口、凡六十里、曰清江浦。乃运船由江入淮之道。建清江等闸、递互啟闭。又筑土坝、以遏水势。后闸坝禁弛、河渠淤塞。嘉靖八年、疏治復旧。隆庆中、高家堰废。淮水由黄浦口决入、漫衍民田。万历四年、开草湾河渠、长六十二裡。分杀黄河、以缓清口之衝。七年、復筑高堰、起新庄至越城、长一万八百七十餘丈。堰成、淮水復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復衝决。又以通济闸逼近淮河、旧址塌损。改建於甘罗城北。仍改濬河口、斜向西南。使黄水不得直射。因废拆新庄闸。又改福兴闸於寿州厂适中处所。其清江板闸、照旧增修。又议修復五坝。惟信字坝、久废不用礼智二坝加筑。仍旧车盘盘隻。仁义二坝与清江闸相邻、恐有衝漫。移筑天妃闸内。八年用石包砌高堰。九年、又於府城南运河之旁、自窑湾杨家涧、歷武家墩开新河一道、长四十五里、曰永济河。因置三闸、以备清浦之险。十一年、建清江浦外河石堤、长二里。磯觜七座。又建西桥石堤、长九十八丈、以御淮黄之衝

扬州高宝运道

自清口引淮、為清江浦。至乌沙河、匯管家白马二湖。堤黄浦八浅、及宝应县槐角楼南。诸湖相接、西抵泗州旴(日台)县界、皆运道所经。湖东有堤、长三十餘里。洪武九年、用砖修高家潭等处。成化二十一年、造石堤、渐修至二十餘里。其南高邮邵伯等湖、皆有石堤。运船触堤、往往败溺。弘治三年、
命官於高邮河迤东、开新河以避其险、曰康济河。中為圈田。南北置闸、以时啟闭。两岸俱甃以石。嘉靖五年题准、於氾光湖东、傍旧堤开新河、长三十里。遂弃康济河。又自宝应至界首、凡有沟可通注於海者、造平水闸十座。十年、又自宝应湖东筑月堤、长二十一里。万历五年、淮水由黄浦口决入、石堤多坏。七年、
命官修筑、改建减水闸四座。加高闸石九座。自是宝应诸湖、堤岸相接。十二年题准、於石堤之东、傍堤开新河三十餘里、以避槐角楼一带之险、曰弘济河

仪真□洲运道

仪真上下江口、及□洲便河、皆由江达淮。运道襟喉。宋时、仪真尝建三闸。洪武中、即其地筑為坝。弘治元年、始建东关罗泗二闸。十二年、復於滨江建拦潮闸。嘉靖五年题准、潮长、开闸放船。潮退盘坝。不许候闸延久。万历四年、於朱辉港钥匙河清江等处、各开河以便停泊
□洲江口、旧建土坝。江北粮船空回、撤坝以出。而江南重船、反令盘坝搬剥艰难。风涛守候。隆庆六年题准、自时家洲以达花园港、开渠六裡有奇。建□洲通江闸二座。自此漕艘始免车盘之苦。万历四年、於□洲开港坞、以泊运船

海道

元时海道、自平江刘家港入海。经通州海门县黄连沙觜、万里长滩。开洋。沿山屿、抵淮安路盐城县。歷海寧府东海县。又经密州胶州界、放灵山洋、投东北行。路多浅沙、旬月始抵成山。计自上海至直沽杨村马头、凡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其后再变、自刘家港出扬子江。开洋。落潮东北行、离万里长滩。至白水绿水。经黑水大洋。转成山。西行过刘家岛、入沙门岛、放莱州大洋、抵界河、至直沽。其道差直。三变、自刘家港入海、至崇明三沙放洋。向东行。入黑水大洋。直取成山转西、至刘家岛、入沙门、放莱州大洋、至直沽。如遇风顺、由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月而已。其道径便。
国初海运、犹仍元旧。自会通河成、报罢。嘉靖中、寻胶莱故道、烧凿马家壕十五里。达于麻湾。隆庆五年、议因其故开新河。令江南之粮、由淮安清江浦口、歷新坝口、马家壕、麻湾口、海沧口、径抵直沽天津。止一千六百里。半从河行。其海行者、止由海套、不泛海洋。惟马家壕分水岭二处、开凿為难。遣科官勘报。竟以无源水多沙磧而止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九十七
河渠二
运道二
湖泉

湖泉之水、导引蓄洩、皆以济漕為运道所关。徐沛山东诸湖、在运河东者、储泉以益河之不足、曰水柜。在运河西者、分涨以洩河之有餘、曰斗门。而淮扬诸湖、即為运道。其山东新旧各泉、可引以济漕者、派分為五。入汶者、為分水派。入泗沂济及天井开漕河者、為天井派。入白马河、及南阳枣林鲁桥闸河者、為鲁桥派。入南阳新河者、為新河派、即沙河派。入邳州河者、為邳州派。今备载焉
安山湖、在东平州。週围八十三里零一百二十二步。旧有二闸、底高於河、水不能入。湖之下口无闸、水不能出。嘉靖六年、止於湖中筑堤十餘里、而湖益狭。后乃渐復焉
南旺湖、在济寧州。週围一百五十餘里。漕渠贯其中。西岸為南旺西湖。东岸為南旺东湖。汶水自东北来、界分东湖為二。二湖之下北為马踏湖。又北為伍庄湖。南為蜀山湖。又南為马场湖。各湖通连无间。凡与西湖尽处相对者、即為东湖。东西湖中為长堤二。西堤设斗门。為减水闸十有八、随时啟闭、以济运河。遇有淤浅、随时挑濬。每二年一大挑。隆庆中、间南旺月河二十里有奇、以便大挑。北至王家洼。南出尹家洼。稍北里餘、各建通河大闸一座
马场湖、週围四十里。旧有堤、坏、与运河相通。河水稍盈、即洩入湖。每致浅涸。嘉靖十四年、筑堤长六十里、内外各植柳以护之。更置减水闸五座。运河易盈。湖水亦有蓄洩
蒲湾泊武家湖、在汶上县
南阳湖、在鱼臺。即独山坡匯為湖。週围七十六里。引沙河经其中、入新河
昭阳大湖、长十八里。小湖长十二里。二湖相连。北属滕。南属沛。週围八十餘里、纳诸县水。湖口置石闸、放水入薛河、由金沟口以达旧运河。后以河决弃沽头、於湖东开新河。则南阳在东、昭阳在西、去黄水益远。运河乃安
赤山湖、微山湖、吕孟湖、张庄湖、四湖相连。长八十里。在徐州。引薛河出地滨沟、入新河
蛤蟃湖、长二十里。连汪湖、长一十五里。周湖、长二十里。柳湖、长一十五里。在邳州
落马湖、长六十里。茅茨湖、长六十里。黄墩湖、长二十里。侍丘湖、长三十里。仓基湖、长三十里。埠子湖、长八十里。在宿迁县
大庄湖、长十里。崔镇湖、长三十里。在桃源县
杜村湖、长十里。万家湖、长十里。在清河县
管家湖、在淮安府城西门外。旧有堤。永乐十四年、
命官於湖中筑长堤、以便运舟。随时修筑
白马湖、长三里。氾光湖、即宝应湖、长三十里。界首湖、即津湖、长三里。在宝应县。新开湖长三十五里。在高邮州。邵伯湖、长十八里。在江都县。诸湖延袤高宝、以抵扬州。上下相接
以上诸湖
东平州泉十四 【旧九、新五】
安圈泉     吴家泉
张胡郎泉    小黄泉 【新】
大黄泉 【新】     王老沟泉
席桥泉     净泉 【新】
源泉 【新】      冽泉 【新】
杷头泉     独山泉
铁鉤觜泉    坎河泉 【俱入汶】
【旧有徐家庄灰芦三泉、今废】
汶上县泉三 【旧二、新一】
龙泉     濼当山泉
鸡爪泉 【新、俱入汶】
【旧有马庄泉、今废】
平阴县泉一 【旧】
柳沟泉 【入汶】
滋阳县泉八 【旧四、新四】
东北新泉    闕党泉
古沟泉 【新】     负假泉
上蒋詡泉 【新】    下蒋詡泉 【新】
西北新泉    驛后新泉 【新、俱入济】
邹县泉十二 【旧八、新四】
鱔眼泉     程家庄泉 【新】
孟母泉     陈家沟泉
白马泉     冈山泉
黄港沟泉 【新】    渊源泉
柳青泉     马山泉 【新】
胜水泉 【新、俱入白马河】 三角湾泉 【入鲁桥河】
【旧有白庄泉、今废】
曲阜县泉二十 【旧十七、新三】
横沟泉     埠下泉
新安泉     变巧泉 【俱入泗】
青泥泉     柳青泉
车輞泉     逵泉
茶泉      双泉
曲水咏归泉   温泉
连珠泉     新泉
曲沟泉     濯缨泉
邹村泉 【新】     文水泉 【新】
柳庄泉 【新、俱入沂】  蜈蚣泉 【会鱔眼泉入白马河】
【旧有潺声泉、今废】
泗水县泉五十三 【旧二十、新二十三】
趵突泉     珍珠泉
淘糜泉     黑虎泉 【四泉俱出陪尾山林泉寺左、会為泗源】
繁星泉     白石泉 【新】
莲花泉     新开泉 【新】
响水泉     红石泉
甘露泉 【七泉在林泉寺南、会趵突等泉入泗】
下庄泉     三台泉 【新】
涌珠泉     石露泉 【新】
甘露新泉 【新】    奎聚泉 【新】
琵琶泉 【新、七泉俱会趵突等泉入泗】
潘波旧泉    潘波新泉 【新】
黄阴泉     吴家泉
杜家泉     曹家泉
蒋家泉     里涝沟泉 【新】
石井泉 【新】     鲍村泉
合德泉 【新】     赵家泉
龟阴泉     龟眼泉 【新】
龟尾泉 【新】     东巖石缝泉
珍珠泉 【在县东南尚舒社】 黄沟泉
岳陵泉     石河泉
璧沟泉     小玊沟泉
大玊沟泉    芦城泉
西巖石缝泉   三角湾泉
雪花泉 【新】     新开第二泉 【新】
天井泉 【新】     醴泉 【新】
醴前泉 【新】     七里沟泉 【新】
马庄泉 【新】     马跑泉 【新】
魏庄泉 【新、俱入泗】
滕县泉十八 【旧十五、新三】
北石桥泉    三里桥泉
大乌泉     绞沟泉
赵沟泉     荆沟泉
趵突泉     刘家沟泉 【新】
南石桥泉    玊花泉
魏家庄泉 【新】    三山泉
黄沟泉     白山泉 【新】
温水泉     黄家沟泉 【俱转入南阳新河】
三界湾泉    龙湾泉 【二泉挑入新河】
嶧县泉五 【旧三、新二】
许有泉     温水泉
搬井泉 【新、俱转入南阳新河】 许池泉
龙王泉 【新、俱入邳州河】
寧阳县泉十二 【旧】
龙鱼泉     龙港沟泉
鲁姑泉     濼当泉 【俱入汶】
蛇眼泉 【会诸泉入漕河、经□济、出天井闸】
张家泉     井泉
三里沟泉    古泉
柳泉 【俱会蛇眼等泉入漕河】 金马庄泉
古城泉 【俱入漕河】
鱼臺县泉十四 【旧五、新九】
东龙泉     平山泉
古泉 【新】      廉家潭泉 【新】
西龙泉     圣母泉 【新】
黄良泉     庙前泉
滕家泉 【新】     河头泉 【新】
高家东泉 【新】    高家西泉 【新】
陈家泉 【新】     中溢泉 【新、俱入南阳新河】
济寧州泉三 【旧】
芦沟泉 【入南阳闸河】 拓基泉 【入枣林闸河】
马陵泉 【入鲁桥闸河】
泰安州泉三十八 【旧三十五、新三】
板桥湾泉    皂泥沟泉
鲤鱼沟泉    范家湾泉
铁佛堂泉    清泉
周家湾泉    风雨泉
马儿沟泉    梁子沟泉 【新】
木头沟泉    龙湾泉
张家泉     梁家庄泉
上泉      马蹄沟泉
臭泉      朔港沟泉
水磨泉     狗跑泉
报恩泉     陷湾泉
胡家港泉    马黄沟泉
龙王泉     浊河泉
斜沟泉     羊舍泉
顏谢泉     北滚泉
顺河泉     韩家庄泉 【新】
力沟泉     东柳泉
神泉 【新】      西柳泉
龙堂泉     水波泉 【俱入汶】
新泰县泉十四 【旧十二、新二】
南陈泉     魏家泉
南师家泉    名公泉 【新】
张家泉     公家庄泉
孙村泉     西周泉
名湾泉 【新】     和庄泉
西都泉     古河泉
刘杜泉     灵查泉 【俱入汶】
【旧有北鲍泉、及北流泉、万岁泉今废】
肥城县泉九 【旧五、新四】
清泉      拖车泉 【新】
盐河泉     董家泉 【新】
臧家泉     吴家泉
王家泉     开河泉 【新】
马房泉 【新、俱入汶】
莱芜县泉十六 【旧十一、新五】
小龙湾泉    湖眼泉
莲花池泉    郭娘泉
牛王泉     鹏山泉
乌江岸泉    镇里泉
赵家庄泉    王家沟泉
半壁店泉    海眼泉
雪家庄泉 【新】    水河泉 【新】
鱼池泉 【新】     新兴泉 【新、俱入汶】
蒙阴县
【旧有泉河顺德伏牛峪官桥卞家庄五泉、俱入邳州河。今废】
沂水县
【旧有单家铜井芙蓉上泉盆泉灰泉大泉小水雪王臺龙王堂共十泉、俱入邳州河。今废】
以上诸泉


闸坝

宛平县 【闸五】
青龙闸     白石闸
广源闸     高梁闸
澄清闸
大兴县 【闸三】
庆丰闸     平津上下二闸
通州 【闸五、坝一】
普济闸     南普闸
土桥闸     广利闸
通流闸     石坝
【旧普济通流、俱有上下二闸、今各废其】
临清州 【闸五】
南板闸     新开上闸
沙湾减水闸   潘官屯减水闸
观音觜减水小闸
【旧有会通临清二闸、今废】
清平县 【闸三】
戴家湾闸    李家口减水闸
魏家湾减水闸
堂邑县 【闸四】
梁家乡闸    土桥闸
土桥进水闸   新开口进水闸
【旧有土城中闸二减水闸、今废】
博平县 【闸五】
第一至第五五减水闸
【旧有老堤头北减水闸、今废】
聊城县 【闸十】
通济桥闸    李海务闸
周家店闸    龙湾西柳行二进水闸
官窑口裴家口方家口李家口耿家口五减
水闸
阳榖县 【闸六】
七级上下二闸  阿城上下二闸
荆门上下二闸
寧阳县 【闸二】
洸河东西二闸 【嘉靖六年建】
【旧有堽城石坝堽城闸、今废】
滋阳县 【闸一、坝一】
金口闸     金口石坝 【成化八年、因元旧易為石堰】
【旧有土娄杏林二闸、今废】
邹县
【旧有港里积水闸小闸、今废】
东阿县 【闸一】
通源闸
寿张县 【闸一、坝一、堰一】
沙湾积水闸   师家坝
野猪脑堰
东平州 【闸七、坝二】
戴村闸 【旧】     戴家庙闸 【嘉靖十九年建】
安山闸 【成化十二年建】 靳家口闸 【嘉靖四年建】
袁家口闸    安山湖东西二小闸
戴村坝     坎河口堤坝
【旧有鱼营减水闸、今废】
汶上县 【闸十六】
开河闸     南旺上下二闸
寺前铺闸    界首石口二积水闸 【旧】
焦欒张全刘玄彭秀孔家邢家常家口关家口李泰口田家口十减水闸
鉅野县 【闸一、坝一】
长沟减水闸 【嘉靖十九年】 蓬子山坝
济寧州 【闸十四】
天井闸     在城闸
赵村闸     石佛闸
新店闸     新闸 【六闸俱因元旧。嘉靖间重修】
仲家浅闸 【宣德四年建】 师家庄闸
鲁桥闸 【二闸永乐间建】 上新闸
中新闸     下新闸 【三闸俱成化十一年建】
枣林闸 【永乐间建】  四里湾减水闸
【旧有分水闸、广运上下二闸、永通上闸、耐牢玻闸、宫村闸、吴泰闸、片玊闸、碎玊闸、今废】
济寧卫 【闸四】
永通减水闸   五里营平水闸
十里铺平水闸  安居平水闸
鱼臺县 【闸十六、坝一】
南阳闸 【宣德二年建】 利建闸 【即宋家口闸、隆庆元年建】
新河十四减水闸 【嘉靖四十五年建】
苏家坝
【旧有榖亭八里湾砚瓦沟阳城湖泥河五闸、今废】
滕县 【闸一、坝五】
佃户屯减水闸  东邵坝
王家口坝    豸裡坝
宋家坝     黄甫坝 【以上闸坝、俱隆庆二年建筑】
沛县 【闸七、坝三】
珠海闸     杨庄闸
夏镇闸     满家闸
西柳庄闸    马家桥闸
留城闸 【以上七闸、俱隆庆元年、以旧河孟阳泊沽头上中下胡陵城庙道口谢沟七四、改建】
沙河口坝 【隆庆元年筑】 薛河口石坝 【隆庆二年筑】
懽城坝 【嘉靖四十五年筑】
【旧有新兴闸、金沟口飞云桥鸡鸣臺昭阳湖中东西六积水闸、今废】
徐州 【闸四、坝二】
黄家闸 【天顺三年建】 梁境闸 【即境山旧闸、万历二年復】
内华闸     古洪闸 【二闸、万历十一年建】
徐州洪石坝   吕梁洪石坝
【旧有徐州洪闸吕梁洪上下二闸、今废】
邳州 【闸一】
匙头湾减水闸 【万历八年建】
桃源县 【坝一、坝四】
马厂坡减水闸 【万历八年建】
崔镇徐昇季太三义四减水石坝 【万历七年、筑遥堤建】
清河县 【闸一、坝一】
通济闸 【嘉靖中建、万历七年、改建甘罗城出口之处。题准每年六月初旬水涨、筑坝栏截。九月初旬水落、开坝行舟】
天妃坝 【万历七年建】
【旧有新庄闸、天妃闸、万历七年、俱废】
山阳县 【闸七、坝六、堤一】
福兴闸 【万历七年、改建寿州厂】 清江闸
板闸      龙汪闸
永清闸     窑湾闸 【三闸、万历十年永济河建】
黄浦减水闸 【万历二年建】 方家坝
新建坝     仁义礼智四字坝
高家堰石堤 【万历七年建】
【旧有移风闸、砖闸、新城上下二闸、及万历元年、建涇河下河桥二减水闸、又有清江东西淮安满备南锁五坝、信字坝、今俱废】
宝应县 【闸十三】
弘济河南北二闸 长沙沟减水闸
朱马湾减水闸  刘家堡减水闸 【五闸、俱万历十二年建】
江桥北等八减水闸 【嘉靖万历年间建】
【旧有七里沟菜桥口鱼儿沟三减水闸、白马湖七里沟槐角楼滚水坝、今俱废】
高邮州 【闸九、坝一】
康济河南北二闸 【万历四年建】
城南河堤三减水闸 【嘉靖中建】
新中堤四减水闸 【万历五年建】
蛤蜊坝
【旧有观桥上下二闸、车逻王琴二减水闸、今废】
江都县 【闸下六、坝十二】
广惠闸     通惠闸 【二闸、隆庆六年、□洲建】
邵伯九减水闸  芒稻河减水闸 【万历十一年建】
沙坝裔家马家渡南潭四平水闸 【万历元年建】
□洲十坝 【旧十一】  湾头滚水坝
【旧有朝宗上下通江新开大同潘家大桥江口留湖九闸、及新庙等十一减水闸、邵伯小坝、扬子桥古坝、□洲减水(石达)、雷公上下二塘、小新塘、句城塘、今俱废】
仪真县 【闸四、坝六】
向水闸     通济闸
罗泗闸 【一名临江闸】 拦潮闸
一坝至五坝   新坝
【旧有清江等八闸、里河口闸、及东门新高桥二减水闸、刘塘茅家山北山陈公四塘、蒋家沟张家沟二减水(石达)、今俱废】
丹徒县 【闸一】
□犊山闸 【万历十一年建】
丹阳县 【闸一】
黄泥坝闸 【万历十一年建。以上二闸、俱為挑復练湖设】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九十八
河渠三】
运道三
夫役

运河夫役、在各泉闸、原额颇多。后或议裁革。或改停役。 【停役夫候大挑调州。或徵银一两六钱為银差】 或改折徵。 【折徵、每名岁徵银六两贮库】 沿革不常。今断自万历四年為则。新旧额数备载焉
宛平县青龙等闸五。共夫七十五名
大兴县庆丰等闸三。共夫四十七名
通州普济等闸五。共夫九十三名。浅铺十。小甲十名。夫一百名。修堤小甲八名。夫七十五名
通州左卫浅铺二。小甲二名。夫二十名。修堤小甲三名。夫二十六名
通州右卫浅铺四。小甲四名。夫四十名。修堤小甲四名。夫三十六名
定边卫浅铺二。小甲二名。夫二十名。修堤总甲一名。小甲四名。夫四十五名
神武中卫浅铺三。小甲三名。夫三十名。修堤小甲五名。夫四十五名
宝坻县、修堤小甲四名。夫四十六名
东安县、修堤总甲一名。小甲六名。夫七十名
漷县浅铺四。小甲四名、夫四十名。修堤总甲二名。小甲八名。夫九十名
香河县浅铺六。小甲六名。 【旧用老人】 夫六十名。修堤总甲一名。小甲三名夫四十名
营州前屯卫浅铺四。小甲四名。夫四十名。修堤总甲一名。小甲二名。夫二十四名。看浅夫三名
武清县浅铺十一。小甲十一名。夫一百一十名。看守耍儿渡口等堤五处、总甲一名。小甲五名。夫五十名。修堤老人一名。总甲一名。小甲九名。夫九十二名
武清卫浅铺四。小甲四名。夫四十名。修堤总甲一名。小甲一名。夫九十九名
天津卫钱浦十二。 【旧十一】 小甲十二名。夫一百八名。今存二十四名。军夫六十名。修堤小甲五名。夫四十五名
天津左卫浅铺二十四。小甲二十四名。夫二百十六名。今存四十八名。军夫一百八十名。修堤小甲五名。夫四十五名
天津右卫浅铺十。小甲十名。夫九十名。今存二十名。军夫五十名。修堤小甲五名。夫四十五名
霸州苏家等浅铺十一。 【旧一】 老人十一名。夫一百十名。修堤夫二百六十名
静海县浅铺九。老人九名。夫九十名。修堤夫六百名
青县浅铺六。老人六名。夫六十名。修堤夫六百十六名
兴济县浅铺七。老人七名。夫七十名 【内军夫二十名。民夫五十名】
沧州浅铺七。老人七名。夫七十名
交河县浅铺五。老人五名。夫五十名。修堤夫三百名
南皮县浅铺五。老人五名。夫五十名。修堤夫三百五十名
景州浅铺四。老人四名。夫四十名。修堤夫二百名
吴桥县浅铺十。老人十名。夫一百名。修堤夫四百五十名
故城县浅铺三。老人三名。夫三十名。修堤夫八十名
东光县浅铺七。老人七名。夫七十名
德州上八里等浅铺七。 【旧六】 老人七名。夫一百四十名。 【后折徵七十名】 今存七十名
德州卫张家湾等浅铺十。 【旧八】 小甲十名。军夫一百名 【旧每铺九名】
德州左卫郑家口等浅铺六。小甲六名。军夫六十名 【旧每铺九名】
恩县白马庙等浅铺七。 【旧五】 老人七名。夫七十名。今存三十五名。捞浅夫二十八名。今存十四名。沙湾修堤大户夫七十五名
武城县桑园口等浅铺二十九。 【旧二十六】 老人二十九名。夫二百六十一名。 【后折徵八十七名】 今存一百七十四名。沙湾修堤守口大户夫二十五名
夏津县赵货郎口等浅铺八。老人八名。夫八十名。 【后折徵四十名】 今存四十名。捞浅夫二十名。今存十名。沙湾修堤夫六名
清河县二哥营等浅铺八。老人八名。夫八十名。 【后折徵三十二名】 今存四十八名
临清州南板闸夫四十名。溜夫一百十五名。新开上闸夫四十名。溜夫七十五名。今二闸共夫八十四名。溜夫共存四十名。潘家桥等浅铺十二。老人十一名。夫一百七十一名。 【后折徵七十六名】 今存九十五名。捞浅夫九十名。今存三十九名。桥夫二十八名。今存二十名
馆陶县尖塚儿等浅铺十二。老人十二名。夫九十六名。 【后折徵二十四名】 今存七十二名
清平县戴家湾闸夫三十名。魏家湾等浅铺九。老人九名。夫八十一名。 【后折徵三十六名】 今存四十五名。捞浅夫一百三十二名。 【后折徵六十六名】 今存六十六名
堂邑县土桥梁家乡二闸、各夫三十名。梁家乡等浅铺七。老人七名。夫七十名。今存三十五名。捞浅夫二百名。今存六十六名
博平县梭堤等浅铺六。老人六名。夫五十四名。 【后折徵二十四名】 今存三十名。捞浅夫一百三十二名。 【后折徵六十六名】 今存六十六名
聊城县通济桥李海务周家店三闸、各夫三十名。官窑口等浅铺二十三。老人二十三名夫二百七名。 【后折徵九十二名】 今存一百一十五名。捞浅夫二百名。今存八十五名
阳榖县七级阿城荆门六闸、旧各夫二十名。今共夫一百五十名。荆门上下二闸月河修坝夫各五十名。管驛湾等浅铺十二。 【旧十】 老人十二名。夫一百八名。 【后折徵四十八名】 今存六十名。捞浅夫四百八十七名。 【后折徵二百四十三名】 今存二百四十四名
东阿县沙湾等浅铺九。 【旧八】 老人九名。夫八十名。 【后折徵三十五名】 今存四十五名。捞浅夫一百五十八名。 【后折徵七十九名】 今存七十九名
寿张县大家庙等浅铺五。老人五名。夫四十五名。 【后折徵二十名】 今存二十五名。捞浅夫九十二名。 【后折徵四十六名】 今存四十六名。渡夫四名。今存二名
东平州戴家庙安山二闸、各夫三十名。靳家等浅铺十三。老人十三名。夫一百一十七名。 【后折徵四十二名】 今存七十五名。捞浅夫一百八十二名。 【后折徵九十一名】 今存九十一名。戴村修坝老人四名。 【旧一】 夫一百五十名。 【后革四十八名又伕役十二名。银差二十名。后又折徵四十六名】 今存二十四名。安圈等泉、老人二名。 【存一名今革】 夫六十五名。 【后折徵二十六名】 今存三十九名
东平守御千户所安山等浅铺四。小甲四名。军夫四十名
平山卫第五等浅铺五。军夫五十名
汶上县开河寺前铺袁家口靳家口四闸、各夫三十名。 【袁靳二口有溜夫、并各闸夫、俱於捞浅夫内改编】 南旺上下二闸、共夫四十名。南旺寺前铺二处溜夫各九十名。 【后各折徵四十五名】 今各存四十五名。界首等浅铺十四。老人十四名。夫一百二十六名。 【后折徵五十六名】 今存七十名。捞浅夫四百五十二名。 【后折徵二百二十六名】 今存二百二十六名。戴村修坝夫一百五十名。 【后革四十八名。又停役十二名。折徵六十六名】 今存二十四名。蒲湾泊武家湖共老人一名。夫三十名。龙等泉、老人二名。 【今革】 夫四十二名。 【后停役六名。又折徵十四名】 今存二十二名
嘉祥县大长沟等浅铺四。老人四名。夫三十六名。 【后折徵十六名】 今存二十名。捞浅夫一百三十七名。 【后折徵六十八名】 今存六十九名
鉅野县大头湾等浅铺五。小甲五名。夫四十五名。 【后停役折徵二十名】 今存二十五名。捞浅夫二百四十五名。 【后停役折徵一百二十二名】 今存一百二十三名。蓬子山坝夫三十名
济寧卫永通闸夫二名。曹井桥等浅铺五。小甲五名。军夫五十名。捞浅夫一百八十二名。 【旧二百名。隆庆三年减。后折徵九十一名】 今存九十一名
济寧州天井、在城、赵村、石佛、新店、新闸、仲家浅、师家庄、鲁桥、枣林闸、各夫三十名。上新、中新、下新三闸、各四名。在城闸溜夫三百名。 【后折徵九十名。拨补天井闸二十三名】 今存六十七名。天井闸溜夫九十名。 【后折徵四十五名】 今存六十八名。内借拨在城闸二十三名。赵村、石佛、新店、新闸、仲家浅、鲁桥、枣林七闸、溜夫各一百三十三名。师家庄闸、溜夫一百三十六名。 【后赵村等四闸、各折徵六十六名】 今存六十七名。仲家浅改编一百一十三名。 【折徵十名】 今存十名。师家庄改编七十名。 【折徵三十三名】 今存三十三名。砚瓦等浅铺十二。老人十二名。夫一百八名。 【后折徵四十八名】 今存六十名。捞浅夫四百三十五名。 【后折徵二百一十七名】 今存二百一十八名。南门桥草桥夫二十名。 【旧桥五夫五十】 卢沟等泉老人一名。 【今革】 夫二十六名。 【后革四名。折徵十三名】 今存九名
滋阳县金口坝老人四名。修坝夫一百八十名。 【后革二十八名。改停役银差一百三十二名。折徵十名】 今存十名。洸河浅铺十。夫四十名。 【后革十三名。又折徵十四名】 今存十三名。济河浅铺五。夫二十五名。 【后革三名又折徵十名】 今存十二名。沙湾中口大户夫廿五名。东北新等泉老人二名。 【今革】 夫二十六名。 【后革四名。折徵十三名】 今存十三名
平阴县柳沟泉老人一名。 【今革】 夫十名
寧阳县堽城坝老人二名。 【今革】 夫二百一十五名。 【后革一百八十三名。停役三十一名】 今存一名。龙鱼等泉。老人二名。 【今革】 夫一百八十七名。 【后革十八名。停役六十九名】 今存一百名
鱼臺县南阳利建二闸、各夫三十名。南阳闸溜夫一百三十四名。 【后改堤夫一百二十名。折徵七名】 今存七名。利建闸溜夫一百五十一名。 【后折徵七十五名】 今存七十六名、改新河堤夫。张家林等浅铺二十一。老人二十一名。夫一百八十九名。 【后折徵八十四名】 今存一百五名。捞浅夫二百二十名。 【后折徵一百十名】 今存一百十名。东龙等泉、老人三名。 【今革】 夫五十五名。 【后革十三名。折徵二十五名】 今存十七名
邹县捞浅夫十名。鱔眼等泉、老人六名。 【今革】 夫一百二十八名。 【后革十名。又改堤夫五十名。又折徵四十六名】 今存三十一名
曲阜县横沟等泉、老人一名。 【今革】 夫六十七名。 【后折徵三十三名】 今存三十四名
泗水县趵突等泉、老人二名。 【今革】 夫一百五十七名。 【后折徵七十八名】 今存七十九名
滕县北石桥等泉、老人二名。 【今革】 夫二百九十九名。 【后革三十七名。改停后役六十名。堤夫五十名。后又折徵九十名。革三十一名】 今存三十一名。东邵等坝五。夫一百一十名
嶧县许有等泉、老人一名。 【今革】 夫六十三名。 【后革九名。改堤夫三十名。折徵十四名。又革五名】 今存五名
泰安州板桥湾等泉、老人四名。 【今革】 夫三百二十三名。 【后折徵一百三十名】 今存一百九十三名
新泰县南陈等泉、老人二名。 【今革】 夫二百六名。 【后折徵八十六名。革二十一名】 今存九十九名
肥城县清泉等泉、老人一名。 【旧三名。今革】 夫七十九名。 【后折徵三十二名】 今存四十七名
莱芜县小龙湾等泉、老人一名。 【今革】 夫二百三名。 【后折徵八十三名】 今存一百二十名
沛县珠梅闸夫三十名。守堤夫三十六名。夏镇闸夫四十名。溜夫一百十五名。留城、满家桥、西柳庄、马家桥、杨庄闸、各夫三十名。溜夫各一百二十五名。 【以上七闸夫、俱以旧运河孟阳泊等七闸夫改拨】 金沟等浅铺十九。老人十九名。夫三百八十名。 【后革一百六十八名】 今存一百三十三名丰县大黄堤铺十七。铺夫三百六名
碭山县缕堤铺九。铺夫一百六十八名
徐州黄家、梁境、内华、古洪四闸、各夫三十名。黄家闸溜夫一百三十名。 【后革三十二名】 今存九十八名。徐州洪夫九百一名。今存七百五十一名。吕梁洪夫一千五百五十名。今存一千三百名。双沟等浅铺四十三。 【旧三十六】 老人四十三名。夫四百三十名。 【旧每铺四十名。后止七名】 今存三百一名。堤铺二十二。守堤夫六百六名
睢寧县龙冈等浅铺十一。老人十一名。夫二百二十名。 【旧每铺一百五十名。弘治三年革存前数】 今存一百九十八名。 【改堤夫】 堤铺二十七。守堤夫七百四十一名
邳州蔡家庄等浅铺十一。 【旧十】 老人十一名。夫二百二十名。 【旧每铺一百五十名。弘治三年革存前数。后又革二十二名】 今存一百九十八名。 【改堤夫】 堤铺二十八。守提夫四百七十三名
邳州卫东城安浅铺夫二十名。 【后革二名】 今存一十八名
宿迁县武家沟等浅铺二十一。 【旧三】 老人二十一名。夫四百二十名。 【旧每铺一百名。弘治三年革存前数】 今存二百三十名。 【改堤夫】 堤铺十四。守提夫六十四名。归仁集遥堤铺十三。守堤义官一员。夫二百七十九名
桃源县汊河南等浅铺十二。老人十二名。夫二百四十名。 【旧每铺一百名。弘治三年革存前数。后又减停七十四名】 今存一百六十六名。堤铺二十七。守提夫三百三十一名
清河县通济闸夫三十名。李家桥等浅铺五。老人五名。夫六十名。 【旧每铺十二名。后各减二。内吴城浅二十名】 今存五十三名。堤铺五。守提夫六十五名
山阳县福兴闸夫四十名。 【后革十名。停役六名】 今存二十四名。清江闸夫四十名。 【后革十名。停役六名。改拨天妃闸五名】 今存二十一名。板闸夫三十名。 【后革六名。停役十四名】 今存十名。龙汪等三闸、即以福兴清江旧闸官夫改拨。黄家等浅铺十五。老人十五名。夫七十五名。 【后革七名。后又復板闸等停役夫三十二名】 今一百名。清江浦西桥守提夫五十名。高家堰堤铺六十七名。守提夫八百八名
宝应县子婴沟等浅铺九。浅官九员。 【旧老人塘长各九名】 夫四百四十三名。 【后革二百五名】 今存二百八十八名。旧有子婴沟第一浅夫二十五名。瓦店等二浅夫十名 【今革】
高邮州王琴新河等浅铺十七。夫二百七十名。 【后革一百二十四名】 蛤蜊坝夫七名。 【原设永充坝夫十五名。弘治末年逃绝。存前数】 旧有丁家湾等浅铺十一。老人十一名。夫一百九十名。康济河浅铺六。老人六名。夫六十名 【今俱革】
江都县广惠通惠二闸、各夫六十名。城南北等浅铺十一。老人十七名。 【旧老人塘长各十一名】 夫二百五十四名。 【旧二百二十名】 □洲十坝夫三百七名。 【后革二十八名。又停役□百五十九名】 今存一百二十名、於闸夫内拨用。三年一次挑港夫二千四百九十二名
仪真县通济闸夫五十七名。响水罗泗拦潮三闸、各五十五名。麻线港等浅铺三。老人三名。夫二十七名。六坝夫、於闸夫内拨二名看守。三年一次挑港夫九千二百二十名


运河钱粮

通惠河郎中所属
通州东安等七州县、桩草银五百三两六钱五分
通州左右神武等九卫、桩草银六百十六两
北河郎中所属
兗州府属州县、并卫所、石灰十三万八千斤。(荣去木改林)麻九十六斤。桩草(荣去木改林)麻银五千五百三十五两六钱八分。副砖银二百五十七两七钱六分。安山南旺等湖租银三千三百三十五两二钱四釐八毫。各州县裁革折徵捞浅浅铺等夫二千二百八十名。 【每名岁徵银十二两】 渡夫二名、 【每名岁徵八两】 共该银二万七千三百七十六两。万历四年议定、每名连椿草岁徵银六两、著為例、每岁共该银一万三千六百九十二两
东昌府属州县、并带管德州德州左二卫、及清河县、副砖一万六千九百九十二箇。石灰九千二百斤。桩草(荣去木改林)麻砖灰银二千四百八十两六钱四分。各州县裁革折徵捞浅浅铺夫八百六十二名。万历四年议定、每名连椿草岁徵银六两。每岁共该银五千一百七十八两
河间府属州县、并卫所、桩草银二百五十八两五钱六分。苇革银二百三十五两三钱六分。(荣去木改林)麻副砖银各五十三两四分。石灰银二十六两五钱二分
南河郎中所属 【今天妃闸以北改属中河郎中以南仍属南河郎中】
淮安府属天妃闸以北、邳州清桃睢宿五州县、并邳州卫、桩草砖灰银四百六十九两八分
庐凤二府、并滁和二州、徵解邳州河堤防守夫银一万二千九十六两
徐州并属县、桩草砖灰银八百七十九两八分
庐凤二府、并扬州府属州县、徵解徐州停役夫协助河工银一千三百九十九两二钱
徐州库收支徐州洪税、协济河工钱粮。岁徵无定额。约万餘两不等
管泉主事所属
济兗二府有泉州县、额徵泉坝钱粮、桩草银四百五十三两一钱二分。坝夫银二百十一两二钱。裁革泉夫折徵银九千二十四两。裁革坝夫折徵银一千五百四十四两。裁革洸济河浅夫折徵银二百八十八两。万历四年议定、每名连桩草岁徵银六两

黄河钱粮

山东管河道副使所属
兗州府属州县堤铺夫银九千八百六十两
河南管河道副使所属
开封等八府并汝州、河堡夫银三万二千八百五十三两
凡运河职官。永乐初年、差主事一员疏导寧阳县等处泉源以济运河。后又差通政郎中各一员
○又差主事一员专管闸河。临清闸、则令提督卫河提举司主事兼管。皆三年更代
○十二年议罢海运。令工部尚书一员及都督一员疏濬运河
○十五年、令伯一员充总兵官、创行漕事
○又遣都督侍郎各一员、及尚书一员、伯二员、往来提督。以本部员外郎主事二员分理
○又遗侍郎提督。监察御史锦衣卫千户等官巡视
○十九年、遣侯伯各二员分理济寧等闸、及徐州吕梁二洪通州等处河道。徐州洪、差御史一员、又差郎中一员。吕梁洪、差少卿一员、又差河南按察司官一员、又差郎中一员。 【今二洪各差主事一员专管、三年更代。遂為定制】
○宣德中、设济寧管闸主事
○正统四年、定巡视河道部属官六员。提督侍郎都御史各一员。以济寧為界、其南属侍郎。其北属都御史。又以都督一员递相提督
○景泰元年、令提督河道、专属都御史
○二年、减巡视河道主事一员。復减巡河御史二员、以巡盐御史兼理
○三年、设山东府州县管河官
○六年、令总督漕运都督兼理河道
○天顺元年、减淮安临清沙湾巡河主事三员。仍差主事一员、管扬州一带河道
○成化初、定设主事一员、专管寧阳县等处泉源
○七年、始分河道為三节。北自通州至德州、南自沛县至仪真、各属郎中一员、中自德州至济寧、属山东按察司官一员。又以侍郎一员总理。罢主事御史。惟管洪闸主事如故
○八年、復令长芦巡盐御史兼理通州临清一带河道。又御史一员、兼理济寧至南京河道
○十三年奏准、管河郎中兼理河道驛传捕盗夫役等事
○又令河道自通州至济寧、济寧至仪真、仍以郎中二员分理
○十九年、令沛县沽头等闸、别差主事一员提督
○二十一年、罢河南布政司管河沁二水官。添设主事一员
○弘治元年、罢沽头闸主事。令济寧以南河道、属巡盐御史兼理
○又罢管河沁二水主事、令徐州洪主事提调
○三年、令山东劝农参政、兼理山东河道
○又令各府州县管河官、带领家口、专在该管去处住坐、管理河道。不许私回衙门、营干他事
○七年、復差沽头主事
○八年、因治河工完。奏准、仍以河道分三节、设官三员理之
○革淮扬二府山阳等县管河通判主簿
○十八年、令浙西水利僉事濬常镇河道以便粮运
○正德二年、革河南新乡获嘉武陟等县管河主簿
○八年、设大名府通判一员、东明长垣武城曹县主簿各一员、专管河道
○嘉靖二年、復罢沽头闸主事、并罢湖陵沽头上中下金沟射沟新兴黄家等八闸官吏。令徐州洪主事带管
○又议准、遣都御史一员提督河道事务。山东河南南北直隶巡抚三司等官、俱听节制。仍添註郎中员外郎各一员分理
○七年、罢提督卫河提举司主事、令管砖主事带管闸座
○又以修濬大通河成。设郎中一员、驻札通州、往来督理、兼管天津一带河道
○八年、罢户部督运官、令管河郎中兼理
○又令徐州兵备副使兼理曹沛徐淮一带黄河
○十三年、復设沽头闸主事、并新兴黄家湖陵等七闸官吏人夫
○十四年復设直隶景州沧州管河通判
○十五年、设兗州府同知一员、疏濬泉源听管泉主事提调
○又令清江浦抽分主事、兼管移风等五闸
○二十年、设南旺管闸主事
○置境山镇闸、及官吏人夫
○又令濬南旺安山马场昭阳四沛、筑堤开渠、添置闸坝斗门。仍照地界、分隶本部郎中带管
○二十四年、革南旺管闸主事、令管泉主事带管
○添设归德府通判一员、商丘县主簿一员、专管河道
○二十五年、改兗州府管泉同知為管河同知、驻札曹县。添设单县管河主簿一员
○隆庆元年、移沽头主事於夏镇驻札、管理新河一带
○三年、革枣林鲁桥利建各闸官、以南阳闸带管。革师家庄新闸闸官、以仲家浅带管
○六年、添设河南副使一员、给
敕、专管黄河修筑堤岸
○又题復夏津鱼臺二县各主簿一员、专管新河石堤闸坝
○设广惠闸官吏、带管通惠闸
○万历元年题准、苏常镇三府运河、责之苏松兵备副使、浙西运河、责之浙江水利僉事、照所辖地方时加疏濬。如有疏濬不早、致误粮运者、俱听总理河道侍郎、并儹运御史参究
○革移风闸带管板闸官吏
○三年、革兗州府南旺管河通判。令本府管河同知带管、仍兼管泉。 【济寧卫管河指挥一员】
○四年、添设山东督濬官、东平济寧二州、各判官一员。泰安州吏目一员。汶上曲阜邹滕四县、各县丞一员。泗水鱼臺二县、各主簿一员。新泰莱芜肥城平阴寧阳滋阳嶧七县、各典史一员。鉅野嘉祥共典史一员每州县设管泉义官一员。或兼管坝。惟鱼臺平阴不设泉官、以济寧东平带管。又泰安州泉官二员革一员。邹嶧二县各泉官俱革、以济寧滕县带管。其各州县管泉老人、并革
○添设淮安府管河同知一员
○五年、添设总理河漕都御史一员。后以治河工完停工
○革提督河道都御史。其事务、併归各该巡抚、照地分管
○又革吕梁洪主事。添设中河郎中一员、驻札吕梁、兼管洪事
○六年、革徐州洪主事、併属中河郎中兼管。其钞务、归併户部分司
○七年议准、山东河南南北直隶各巡抚衔内、添兼管河道四字、给与专

○添设高堰柳浦二堤大使一员。归仁集遥堤义官一员
○八年、革土桥李海务二闸闸官、以梁家乡周家店官各带管
○十一年议准、淮安府管河同知二员、原驻邳州者、改於甘罗城、专管清桃山盐等处河道。原驻徐州者、改於邳州、管徐州至宿迁河道
○设梁境古洪各闸官一员。内华闸、以古洪带管
○十三年、令山东济青登莱四府管粮通判、及所属州县管粮官、俱带管水利。 【凡漕河正闸、各设闸官一员、吏一名。其无官吏者、以别闸带管】 凡运河禁令。宣德八年、令沿河无军卫处、免其民杂泛征科、专修河道
○景泰六年奏准、修河人户免养马
○天顺二年、令河道三年一次挑濬
○成化十年令、凡故决南旺阳湖堤岸、及阻绝泰山等处泉源者、為首之人发充军、军人发边卫。凡侵占河岸牵路為房屋者、撤去治罪。凡漕河事、悉听掌管官区处、他官不得侵越。凡所徵桩草、并折徵银钱备河道之用者、毋得以别事擅支。凡府州县添设通判判官主簿闸坝官、专理河防、不许别委。有犯、行巡河御史等官问理。别项上司、不许径自提问
○又令、诸闸坝洪浅夫、官员过者不许拘令拽船
○弘治二年、令各处河堤、每年增高一尺、阔一尺、管河官年终具数奏闻
○十三年奏准、河南地方盗决、及故决河防、毁害人家、漂失财物、渰没田禾、犯该徒罪以上。為首者、若係旗捨餘丁民人、俱发附近充军。係军调发边卫
○又题准、运河一带、用强包揽闸夫溜夫二名之上、俱问罪、旗军发边卫、民并军丁人等发附近、各充军。其揽当一名、不係用强生事者、问罪、枷号一箇月发落
○十五年议准、凡故决厉山湖安山积水湖堤岸者、照故决南旺等湖事例、用草捲阁板盗洩水利得财、该徒罪以上者、照盗决河防事例、各问罪
○嘉靖十五年奏准、山东河南南北直隶凡临河州县、各造上中下三等船隻、并置铁扒尖锄、疏濬淤浅
○又议准、昭阳诸湖各该管河官员、将一应湖陂、逐一查勘、果係小民侵占、就令退出还官。其餘堤岸淤浅、从宜修濬。合用工料、於河道银内支给
○二十年、令於沙湾龙冈陆家墎武家营等浅、置木闸四座
○又奏准、野鸡冈孙继口等处、各置船隻器具、管河官於河水未发之前、督率人夫挑濬。若推调误事、听总理河道都御史究问
○隆庆元年题准、河南辉县苏门山百门等泉、乃卫河发源、及小滩一带运河、赖以接济。如有豪横、阻绝泉源、引灌私田、照依山东阻绝泉源事例问罪
○五年题准、徐邳上下盗决故决河防、比照河南山东河防事例问罪
凡闸坝禁令。宣德四年令、凡运粮及解送官物、并官员军民商贾等船到闸、务积水至六七板、方许开放。若公差内外官员人等、乘坐马快船、或站船、紧急公务、就於所在驛分给与马驴过去、不许违例开闸、进贡紧要、不在此例
○成化十年令、凡闸、惟进鲜船隻随到随开。其餘务待积水。若豪强擅开、走洩水利、及闸开不依帮次争斗者、听闸官拏送管闸并巡河官究问。因而阁坏船隻、损失进贡官物、及漂流官粮、并伤人者、各依律例从重问罪。干碍豪势官员、参奏究治。其闸内船已过、下闸已闭、积水已满、而闸官大牌、故意不开、勒取客船钱物者、亦治以罪
○万历七年题准、往来船隻、俱照例筑坝盘坝。如有势豪人等阻挠者、拏问治罪、於该地方枷号三箇月发落。干碍职官、参奏处治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九十九
河渠四
水利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各处闸坝陂池、引水可灌田亩以利农民者、务要时常整理疏濬。如有河水横流泛滥、损坏房屋田地禾稼者、须要设法隄防止遏。或所司呈稟、或人民告诉、即便定夺奏闻。若隶各布政司者、照会各司。直隶者、札付各府州。或差官直抵处所踏勘丈尺阔狭、度量用工多寡。若本处人民足完其事、就便差遗。儻有不敷、著令邻近县分添助人力。所用木石等项、於官见有去处支用。或发遣人夫、於附近山场採取。务在农隙之时兴工、毋妨民业。如水患急於害民、其功可卒成者、随时修筑以御其患
○二十七年
敕諭、凡天下陂塘湖堰、可瀦畜以备旱熯、宣洩以防霖潦者、皆因其地势修治之。勿妄兴工役、掊剋吾民。又遣监生及人材、分诣天下、督吏民修治水利

卢沟河

卢沟河、出太原之天池。伏流至朔州马邑。从雷山发為浑泉。会桑乾河、及云中诸水。经太行山入宛平县界。东南至看丹口、分為二派。一东流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一南流至霸州合易水、又南至丁字沽入运河。东岸自庞村回龙庙等处至卢沟桥、堤岸长二十五裡。宣德以后、时决时修。正统元年、决狼窝口。弘治二年、决杨木厂。正德元年、又决狼窝口。俱
敕大臣督修。嘉靖三十五年题准、共修东岸狼窝口等决口一十八处。凡筑堤二千三百九十二丈、甃以条石。四十一年水决西岸、復
命修筑。东西两岸各分八区、每区约五十丈。凡為石堤九百六十丈

滹沱河

滹沱河、源出山西繁峙县泰戏山。歷代崞等州县、东流、经真定府城南、至武邑县合漳水。又东北至岔河口入运河。天顺成化间、屡决晋州紫城口。束鹿深州、俱受水患。弘治二年、
命真定等府卫发军民相兼筑塞。嘉靖九年、决真定城南。
命大臣相勘、行顺天保定各抚臣修筑大小旧堤

桑乾河

桑乾河、发源马邑之金龙池百斛涌泉、迤邐东下、南至卢沟、会於天津。北达宣府之保安州。本元运道。保安而西、直达大同之古定桥、皆可舟行。中有山石二处、湍险為阻。大约水程七百二十七里。陆止八十八里

胡良河  琉璃河

胡良河、在涿州。自拒马河分流至通州、东入浑河。琉璃河、在良乡县。自磁家务发源、潜流地中、至良乡、东入浑河。浑河水势汹涌、工力难施。二河下流沙壅处、各不过四五里、疏濬甚易。嘉靖十一年题准、每年四五月间、该州县官督责疏濬

蓟州河

国初用、遮洋船、从直沽出□转餉蓟州、时有漂没。天顺二年、以海口新开沽、与近州之水套沽正相值、中间止隔陆地十里。遂
命凿通。五年淤塞、仍濬之。弘治初、议发军夫万人、凿河四十里以免海运。每三年一挑濬。嘉靖初、定额夫八千名、二年一次、令工部官一员、会同巡按御史、及天津兵备、督工挑督


昌平河

昌平河、在巩华城外安济桥起至通州(汀去丁改庶)口止、长一百四十五里。中有淤浅难行者三十里。隆庆六年题准、量加挑濬、帮筑堤岸、遂成通流

密云河

密云城西有白河故道、自牛栏山而下与潮河交会。水势深广。嘉靖三十四年题准、於杨家庄筑塞新口、疏濬故道。舟楫通行

天津海口新河

天津海口新河、长一十里四十八步。内王家浅至冀家窝、关係运道、每三年两次挑穵。万历六年题准、每年秋开濬一次。其附近宝坻武清香河三县、天津天津左右营州前武清五卫、梁城一所、额夫一千一百五十四名。其餘窵远州府卫所五十处、该夫五千七百二十九名、俱免力役、每名减半徵银五钱或四钱、解送工部寄库。俟八月间、分司差官於附近处所募夫、每日给银六分。每年九月初一日计里分工、二十日毕工。管理河道郎中、会同天津兵备往来提督。其挑穵泥沙、不许堆积河边。工完、造册送部查考

浙西诸水

浙西诸水、太湖為大。纳杭湖宣歙常镇六府溪涧港瀆之水、以成巨浸。注于江湖、以会於海。每天雨浸淫、水道壅塞。长洲吴江常熟崑山诸县、多被渰没。永乐二年、
命官往治。乃凿吴淞江南北岸滩涂、及濬安亭等浦、引湖水、由嘉定县刘家港入海。又濬导阳城昆承诸湖水、由常熟县白茆港入江。又濬淞江府范家滨、至南蹌浦口、上接大黄浦、引湖泖之水入海。弘治七年、復
命发民夫二十万、濬吴江长桥诸茭芦之地、导太湖之水、散入淀山阳城昆承等湖。而开吴淞并大石赵屯等浦、洩淀山湖水、由吴淞江以达於海。开白茆港、并白鱼洪鯰鱼口等处、洩昆承湖水以注于江。开七浦盐铁等塘、洩阳城湖水以达於海。开湖州府漊涇、洩天目诸山之水、自西南入於太湖。开常州府百瀆、洩荆溪之水、自西北入於太湖。开各斗门、洩运河之水、由江阴县以入於江。正德十六年、復
命官发军民夫六十餘万、起常熟东仓至双庙、濬白茆港故道一万三千八百二十餘丈。起双庙至海口、改凿新河三千五百五十餘丈。又濬尚湖昆承阳城等湖支河一十九道。吴淞江下流六千三百三十餘丈。并吴江长桥大石赵屯大盈道褐等四浦。常州府乌涇等瀆六十三。桃花等港市河等河各四。湖州府大钱小梅等河、及漊港七十二。俾上源下委、递相容洩。六年、濬丹阳至京口驛诸处淤浅、令运船避孟瀆风涛之险。二十四年题准、濬臧村以溉金坛、澡港以溉武进、艾祁通波以溉青浦、顾浦吴塘以溉嘉定。又濬大瓦等浦以溉崑山之东、许浦等塘以溉常熟之北。凡冈垄支河湮塞不治者、皆濬之深广、使復其旧。隆庆三年、復
命开白茆港刘家河黄浦港诸海口、及湖浦涇漊、并浙直交界湮塞处所、备濬深阔。五年、又题准通修吴淞江白茆塘丹阳县练湖隄岸、悉令完固。万历三年、又开黄浦白茆吴江诸湮塞口、及修浙江海寧海盐等县衝坏海塘。其海盐石塘、南环澉浦、北接金山上海等界、尤為要害。越三年、工成。四年、丹阳一带运道浅阻。议准、挑復练湖上下、并濬孟瀆河通江
凡水利职官。弘治八年、令浙江按察司管屯田官、带管浙西七府水利。仍设主事或郎中一员专管、三年更代
○正德九年、设郎中一员、专管苏松等府水利
○十二年、遣都御史一员、专管苏松等七府水利
○十六年、遣工部尚书一员、巡抚应天等府地方、兴修苏松等七府水利。浙江管水利僉事、听其节制。寻设郎中二员、於白茆港吴淞江分理开濬
○嘉靖三年、罢苏松等府管水利郎中。仍行浙江管水利僉事带管
○四年奏准、贵州水利、委官屯僉事带管、年终具所修濬陂塘坝堰丈尺造册送部查考
○五年奏准、云贵水利、委管屯副使带管、年终具所修濬圩岸陂塘坝堰闸洞沟渠丈尺、造册送部查考
○六年、令巡抚官督同水利僉事、用心整理苏松水利、毋得虚应故事
○十三年、令各处按察司屯田官兼管水利
○四十五年题准、东南水利、不必专设御史。令两浙巡盐御史兼管
○隆庆元年题准、四川水利茶法屯盐、併归一道
○六年、特降
敕书、以东南水利专责成巡抚
○万历三年、令巡江御史督理江南水利
○四年、添设淮安水利僉事一员、於河南按察司带衔【今革】
凡水利禁令。正统二年、令有司秋成时、修筑圩岸、疏濬陂塘、以便农作。仍具疏缴报、俟考满以凭黜陟
○弘治十八年、令各府州县治农官、不得别项差占年终、具所辖水道通塞濬否缘由、造册奏缴、考覈黜陟
○嘉靖七年、令陕西河南山东抚按等官、严督守令、疏濬河水、设法隄防、以备旱潦。能修举者、照例旌擢
○又令各处抚按守巡官、严督所属、以时修濬圩岸坝堰陂塘沟渠之在境内者
○十年、令决河上紧修筑、疏通粮运。户工二部多方从长计议、责令刻期报完
○二十五年、令南直隶巡抚都御史、督属修濬太仓州常熟崑山等县七浦白茆新涇等河、盐铁许浦等塘。仍令巡按御史验勘
○二十六年题准、琉璃胡良滹沱等河、各下流壅塞、渰没民田。令顺天保定各巡抚官、亲诣查勘、作速开濬
○隆庆三年题准、凡河南等处霸占源头阻绝河道者、各该巡抚衙门、查照故决泉源条律、為首者发附近卫所、係军调发边卫、各充军。著為例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
河渠五
桥道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各处河津、合置桥梁者、所在官司起造。若当用渡船去处、须要置造船隻、僉点水手。其通行驛道、或有损坏、须於农隙之时修理。所用桩木灰石等项、於本处丁多户内起夫、附近山场採办。若在京桥梁道路、本部自行随时计工成造修理。果有千係动眾、具奏施行
○永乐七年、令海子桥至西湖一路水道、差办事官十员、给与行粮、往来巡察、不许作践
○正统四年、令各府州县提调官、时常巡视桥梁道路。但有损坏、随时修理坚完、毋阻经行
○成化二年、令京城街道沟渠、锦衣卫官校、并□城兵马、时常巡视。如有怠慢、许巡街御史、参奏拏问。若御史不言、一体治罪
○六年令、
皇城周围、及东西长安街、并京城内外大小街道沟渠、不许官民人等、作践掘坑、及侵占淤塞。如街道低洼、桥梁损坏、即督地方火甲人等、併力填修
○七年奏准、各处渡船、每船设稍夫十名。每州县设老人一名管理。於附近巡司衙门掌之。仍大书老人稍夫姓名於船尾。如有违误摆渡、及勒要渡钱、听过往诸人指名陈告
○十年奏准、京城水关去处、每座盖火铺一、设立通水器具。於该衙门拨军二名看守。遇雨过、即令打捞疏通。其各厂大小沟渠、水塘、河漕、每年二月、令地方兵马、通行疏濬。看厂官员、不许阻当
○十五年奏准、虞衡司添註员外郎一员、专一巡视在京街道沟渠
○二十三年奏准、凡豪强据河津要处、以船摆渡规利者、拏问治罪。渡船入官
○弘治十三年奏准、京城内外街道、若有作践、掘成坑坎、淤塞沟渠、盖房侵占。或傍城行车、纵放牲口、损坏城脚。及
大明门前御道、棋盘街、并护门栅栏、
正阳门外御桥南北、本门月城将军楼、观音堂、关王庙等处、作践损坏者、俱问罪、枷号一箇月发落
○嘉靖十年题准、大通桥至京仓粮运陆路、每年二月内、巡城御史、督併兵马司修筑。该司仍将行过缘由、呈报督理粮运衙门查考
○又题准、京城内外势豪军民之家、侵占官街、填塞沟渠者、听各巡视街道官员、勘实究治。若係各铺面招牌酒旗、及布棚伞幔、不碍经行者、听从其便。不许地方旗校狄甲人等、一概驱逐
○二十四年题准、良乡琉璃河建桥一座、取用各处帑银三十餘万两。内
钦助银九万三千八百餘两
○四十年、修理琉璃河博岸、支用工部银七万六千餘两
○万历二年、令於涿州胡良河、建石桥一座。北关外、修浮桥一座。
慈寧宫发银一万五千两。
钦发银五万两。选差司官、同内监官管理。分毫不扰於民
○八年题准、京师街道沟渠、近朝去处、间用砖石拦砌、以防车碾作践。及各腰墙河墙隄岸门厂修理、用银三十二万二千七十两有奇。凡五城兵马、掌京城内外街道沟渠、各奉札付、分坊管理、每二年、申呈更调

船隻【河泊麻铁课附】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在京并沿海去处、海运辽东粮储船隻、每年一次修理。其各卫征战风快船隻等项。若有缺少损坏、及当修理者、务要会计木钉灰油麻藤、及所用工具、依数拨用。如有不敷、亦当豫為规画。或令军民採办、或就客商收买、或外处拨支、审度便利、定拟奏闻。行下龙江提举计料明白、行移各库放支物料。其工程物件、照依料例文册、然后兴工。如或新造海运船隻、须要量度。產木水便地方、差人打造。其风快小船、就京打造者、亦须依例计造。木料等项、就於各场库支拨。若内外有船隻、务要周知其数。设或需索运用、酌量劳逸多寡拨与。其各湖泊所、带办鱼油鰾、每岁催督进纳备用
一千料海船一隻、合用
杉木三百二根
杂木一百四十九根
株木二十根
榆木舵桿二根
粟木二根
櫓坯三十八根
丁线三万五千七百四十二箇
杂作一百六十一条箇
桐油三千一十二斤八两
石灰九千三十七斤八两
(舟念)麻一千二百五十三斤三两二钱
船上什物
络麻一千二百九十四斤
黄藤八百八十五斤
白麻二十斤
棕毛二千二百八十三斤一十二两
四百料钻风海船一隻、合用
杉木二百二十八根
桅心木二根
杂木六十七根
铁力木舵桿二根
櫓坯二十枝
松木五根
丁线一万八千五百八十箇
杂作九十四条箇
桐鱼油一千一斤一十五两
石灰三千五斤一十三两
(舟念)麻七百二十九斤八两八钱
船上什物
络麻五百七十四斤一十四两四钱
黄藤三百八十三斤八两
棕毛七百三斤
白麻一十斤

黄船

国初造黄船、制有大小、以备
御用。至洪熙元年、计三十七隻。正统十一年、计二十五隻。常以十隻留京师河下、听用。成化八年奏准、照快船事例、定限五年一修、十年成造。其停泊去处、常用厂房苫盖、军夫看守

马船

国初、四川云南市易马骡、及蛮夷酋长贡马者、皆由大江以达京师。有司用民船载送。洪武十年、令武昌、岳州、荆州、归州、各造马船五十隻。每隻定民夫三十名、以备转送。后復定江西、湖广二省、并直隶安庆、寧国、太平三府、造马船共八百一十七隻。僉拨水夫二万三百六十餘名。广西全州、灌阳县、造马船二十一隻。僉民夫五百二十五名。俱隶江淮济川二卫。其工食料价银两、亦係原编省府徵解。永乐以后、定都北京、遂专以运送官物、及听候差遗。弘治十三年、免广西全州、并灌阳县马船民夫。其修造、并差拨运送等例、详见南京兵部

快船

国初、於锦衣等四十卫、造风快船九百五十八隻、以备水军征进。后止用供送官物、与马船相兼差拨。定拨各卫军丁、充小甲人夫、撑驾修造。弘治十七年、裁减水军左卫二十隻。十八年、又减各卫多餘在坞船一百五十隻。嘉靖二十一年、减疲敝卫分三十三隻。其修造差拨运送等例、详见南京兵部

海运船

永乐五年、改造海运船二百四十九隻、备使西洋诸国。正统七年、令南京造遮洋船三百五十隻、给官军、由海道运粮赴蓟州等仓。又登州卫、原设海船一百隻、因罢海运、至十三年、减八十二隻、止存一十八隻。岁拨五隻、装运辽东赏军布花钞锭。弘治十六年、復减四隻。其十四隻、分派湖广、江西、各四隻、就彼成造。浙江、福建、各三隻、解银赴部成造。正德四年、以布花折价陆运、前船俱罢。五年、议復造。嘉靖三年奏罢。仍行各布政司、再不许科派料价扰民。隆庆五年、议復海运、题准动支节慎库银一万五千两、并淮扬商税银一万五千两、俱差管解赴漕司、转委淮扬苏松兵备、及淮扬二府、掌印官、雇觅堪用坚固海船三百餘隻、加修完备、装载漕粮一十二万石。将各船分為六小总、以平定寧静安全為号。每号管运正粮二万石、由海道入天津交割。六年题准、每年定派海运漕粮二十万一千一百五十石、共用船四百二十六隻、并把总运官船十隻、酌派湖广厂造二百隻、责督粮道管理。仪真厂造二百三十六隻、责海防道管理。湖广每隻、给银二百五十两。仪真每隻、给银二百九十两。定限十五年一改造。将河船额数内、免造六百五十四隻、即□料价抵造海船。俱应於清江抽分、并浙江苏州额解料价内扣解。其不足之数、量借河工赃罚等银支补。万历三年、罢海运、船亦停造

供应船

南京光禄寺掌醢署、供应打鱼船二隻。每五年一修、十年改造

后湖船

南京后湖楼座船二隻。平船一十隻。每三年一小修。六年一大修。十年改造

备倭船

沿海卫所、每千户所、设备倭船十隻。每一百户、船一隻。每一卫五所、共船五十隻。每船、旗军一百名。春夏出哨。秋回守。月支行粮四斗。船有亏折、有司补造。损坏者、军自修理 【今沿海地方、自行添造】

战船

新江口战船、永乐五年、额设一百三十一隻。宣德以后、增至三百一十九隻。至成化十年、堪操者、止一百四十隻。其拆卸未造、内三四百料者、俱改造二百料快船。嘉靖四年、添造蜈蚣船四隻。每船、架佛朗机銃十二副。七年奏准、新江口造完战巡等船共四百隻。每十隻作一帮、日轮军一人看守。季终、南京兵工二部各委官一员、会同兵科给事中一员点闸。遇有拋弃搕塤、及将随船什物、私自借贷、轻则责令本船官军陪修。重则参究提问。十一年、额定二百隻。内两班操守一百二十二隻。备补二十八隻。改轻浅便
利船五十隻 【以上南京工部所隶战船、凡遇改造具题、五年一修、十年一造、本部覆行】

粮船

粮船有二、曰遮洋。曰浅船。永乐初、漕江南粟、一由海道、至直古口、入白河、抵通州。一渡淮、溯黄河、至阳武、又陆运至卫河、由卫河、抵通州。海运用遮洋船。里河用浅船。永乐九年、濬治会通河成运船由淮直达於卫、遂罢陆运。十三年、增造浅船三千餘隻。一年四次、从里河转漕。遂罢海运。独蓟州军餉、用遮洋船、海运如初。凡修理改造、南京并
中都留守司、江南江北直隶诸卫、湖广、江西、浙江三都司浅船、俱隶清江提举司。北直隶诸卫、山东都司浅船、并遮洋船、俱隶卫河提举司。内江南、直隶、湖广等三都司浅船、经由□洲仪真坝者、每五年一造。其餘止由里河者、并遮洋船、俱十年一造。宣德以后、江南、直隶、湖广等三都司浅船、各归原卫所自造。嘉靖三年、北直隶、山东都司浅船、并遮洋船、俱改清江提举司造。浅船
今运京通仓粮三百七十万石。遮洋船今运蓟州军粮二十四万石、并天津仓粮六万石
旧额造船共一万八百五十五隻 【浅船一万五百九隻、遮洋船三百四十六隻】
原卫所五千一百四十集
江南直隶一千三百五十□隻
浙江一千九百九十九隻


江西八百六十六隻
湖广九百二十四隻
清江提举司四千七百三十五隻
南京卫分一千五百八十隻
江北直隶二千三百八十五隻
中都留守司七百七十五隻
卫河提举司九百八十隻
北直隶九十三隻
山东五百四十一隻
遮洋隻三百四十六隻
今额、造船共一万二千一百四十三隻 【浅船一万一千六百十八隻、遮洋船五百二十五隻】
原卫所五千三百四十隻
江南直隶上江总下、建阳等卫六百四十八隻
江南直隶下江总下、镇江等卫、松江等守御千户所七百七十五隻
浙江都司总下、杭州前等卫、金华等守御千户所二千三十九隻
江西都司总下、南昌等卫、吉安等守御千户所八百六十六隻
湖广都司总下、武昌等卫、德安等守御千户所一千一十二隻
清江提举司六千八百三隻
南京总下、锦衣等卫八百八十三隻
南京总下、旗手等卫八百七十一隻
中都留守司总下、凤阳等卫、潁上等守御千户所八百八十七隻
江北直隶总下、扬州等卫、通州等守御千户所九百五十五隻
江北直隶总下、淮安等卫一千六百一十隻
江南直隶上江总下、水军左等卫、领驾徐左泗州二卫缺军八十六隻
江南直隶下江总下、水军右等卫、领驾泗州卫缺军三十六隻
江南直隶上江总下、水军左等卫、领驾德州等四卫一百二十五隻
江南直隶下江总下、水军右等卫、领驾天津等五卫五十二隻
山东都司总下、临清等卫、东平等守御千户所七百七十三隻
遮洋总下、淮安等卫五百二十五隻
四百料浅船一隻、合用
底板楠木三根
栈板楠木三根
出脚楠木一根
梁头杂木三根
前后伏狮拏狮杂木二根
草鞋底榆木一根
封头楠木连三枋一块
封梢楠木短枋一块
挽脚梁杂木一?
面梁楠木连二枋一块
将军柱杂木一?
桅夹杂木一?
大小钉鋦七百斤
(舟念)麻二百斤
油灰六百斤
桐油三十斤
船上什物
大桅一根
头桅一根
大篷一扇
头篷一扇
(□律)索三副
度(□律)三副
猫缆一条
猫顶一条
繫水一条
紝??亶一条
箍头绳一条
八皮四条
牵(上□下亶)三条
抱桅索二副
櫓四枝
脚索二副
招头木一根
篙子十根
挽子一把
水橛二根
郎头一箇
跳板一块
櫓跳四块
櫓绳四条
戽斗一箇
铁猫一箇
弔桶一箇
挨(上□下亶)木二条
竹水斗一箇
舵一扇
舵牙一根
舵关门棒一根
水桶一箇
前后衬仓水基竹瓦全
盖篷并衬仓芦席全
船式样
底长五丈二尺
头长九尺五寸
梢长九尺五寸
底阔九尺五寸
底头阔六尺
底梢阔五尺
头伏狮阔八尺
梢伏狮阔七尺
梁头一十四座
底板厚二寸
栈板厚一寸七分
钉一尺三钉
龙口梁阔一丈、深四尺
使风梁阔一丈四尺、深三尺八寸
后断水梁阔九尺、深四尺五寸
两(□敢)共阔七尺六寸
遮洋船一隻、合用
底板楠木三根
栈板楠木四根
出脚楠木一根
梁头杂木十根
草鞋底榆木一?
前后伏狮拏狮杂木二根
封头楠木连三枋一块
封稍楠木短枋一块
挽脚梁杂木一?
面梁楠木连二枋一块
将军柱杂木二?
桅夹杂木板四片
木小钉鋦八百斤
(舟念)船麻二百二十斤
石灰七石
桩灰并油船桐油一百五十斤
船上什物
大桅一根
头桅一根
大篷一扇
头篷一扇
(□律)索三副
度(□律)三条
猫缆一条
猫顶一条
繫水一条
紝(上□下亶)一条
箍头绳一条
八皮六条
牵(上□下亶)四条
抱桅索二副
櫓四枝
脚索二副
招头木一根
篙子十二根
挽子二把
水橛二根
郎头一箇
跳板一块
櫓跳四块
櫓绳四条
戽斗一箇
铁猫一箇
弔桶一箇
挨(上□下亶)木二根
竹水斗一箇
舵一扇
舵牙一根
舵关门棒一根
水桶二箇
前后衬仓水基竹瓦全
盖篷并衬仓芦席全
船式样
底长六丈
头长一丈一尺
梢长一丈一尺
底阔一丈一尺
底梢阔六尺
底头阔七尺五寸
头伏狮阔一丈
梢伏狮阔七尺五寸
梁头十六座
底板厚二寸
栈板厚一寸七分
钉一尺四钉
龙头梁阔一丈二尺、深四尺八寸
使风梁阔一丈五尺、深四尺八寸
后断水梁阔六尺、深六尺
两(□敢)各阔四尺五寸、共九尺


浙江一千九百九十九隻
造浅船遮洋船则例
旧例、清江提举司、每年该造浅船五百三十三隻。卫河提举司九十五隻。每隻、该用银一百两。俱以三分為率、原船旧料一分。旗军自备一分。官给一分、该银三十三两三钱。遮洋船三十五隻、每隻、该用银一百二十两。以十分為率、除原船旧料三分外。官给银八十四两
今例、清江提举司、每年该造船六百八十隻。俱用楠木料。内南京、并中都留守司、江北直隶等卫浅船五百三十三隻。每隻、用银一百二十两。底船准二十两。军自办三十五两。官给六十五两。无底船者、在运贴军办料银二十两。北直隶、山东都司浅船九十五隻。每隻、用银一百二两八钱。底船准二十两。军自办三十二两八钱。官给五十两。无底船者、在运贴军办料银二十两。遮洋船五十二隻。每隻、用银一百二十七两三钱三分。军自办六十五两六钱。官给六十一两七钱三分。底船不准银数、听拆卸相兼成造
江南直隶卫所、每年该造船不等、用料不一、凡杉木楠木者、十年一造。每隻、用银一百四十一两四钱六分。底船准二十八两。杂木者、七年一造。每隻、用银九十六两七钱一分。底船准二十一两五钱八分。餘俱军三民七出办。松木者、五年一造。每隻用银七十四两六钱三分、军三民七出办。底船不准银数、听拆卸相兼成造
浙江都司、每年该造船四百七隻、俱用松木料。底船全者、每隻用银八十八两。沉水拆造者、九十三两。无底船者、九十七两。民出七十三两、餘运军自备
江西都司、每年该造船不等、其料用株松二木。株杂木者、七年一造。每隻、用银九十三两。松木者、五年一造。每隻、用银八十三两。底船各准十两、餘俱军三民七出办
湖广都司、每年该造船不等、用料不一。凡杉木者、十年一造。每隻、用银一百三两。底船准三十两。株杂木者、七年一造。每隻、用银九十两五钱。底船准二十七两。松木者、五年一造。每隻、用银七十三两九钱一分。底船准二十五两。餘俱军三民七出办
○宣德五年奏准、运粮官军船、南京中都留守、及直隶卫所、於淮安修理。山东等都司、於临清修理。浙江、江西、湖广都司、皆回原卫修理。有司给与材料
○正统八年、令运粮船损坏、附近地方、產有物料、於清江卫河提举司修造。每处工部差官一员、监收督造。各卫所仍差拨官军、盖立厂房、相兼匠作用工、及贴办物料
○成化七年、令工部差官、於杭州、荆州、太平三处、抽分竹木等物。选上等者、按季送清江卫河二提举司造船。后以解运竹木不便、折抽价银给领
○十六年、令各处运粮、通加耗一斗。各把总官、变卖时价、解送清江卫河提举司、给与官军造船。其有司木料、并抽分木植价银、停止
○十七年议定、清江卫河二提举司、造船料价银、共一万七千两
○二十一年议准、浅船旧料一分、每隻添银一十一两六钱六分有零、连前官给、共银四十五两。二提举司出批、差人於浙江杭州、湖广荆州、二八分厂领回、分给官军。听其买料、从便造完、顺运粮、赴本部原差提督二提举司官处、查验印烙
○弘治三年议准、每船一隻、官给银五十两。军自办五十两、底船准二十两、共银一百二十两
○十四年议准、清江提举司船、每隻增银五两。荆州造船价银、悉於芜湖取用
○十六年议准、清江提举司船、增银十两、通前共银六十五两。军止办三十五两
○嘉靖八年议准、通行各该巡按、严督各该司府州县卫所、各将年例军民料价、预為派徵、务在上年九月以里给发。若徵收未完者、将贮库别项官银借给、候完补还。如十二月终不完给者、府州县卫所收料官、住俸。正月终不完者、府州县卫所各掌印官住俸。收料官仍革去冠带。首领官吏提解漕运衙门问罪。四月终不完给者、都布二司、并府州县卫所各掌印官、并催料官、收料官、一体参究提问。府州县卫所官降级、文职送吏部别用。军职发回原卫带俸差操。中间若有侵那等项情弊、从重究问
○又议准、各处卫所、将运粮官私料造船隻、每隻出印信文凭一纸、开写原编字号、料力打造缘由、付与驾船旗军、收执运粮。如遇粮完、其船损坏、不堪驾使、赴大通关提举司具告。相看是实、就将前文凭、收销附卷。官船著令拆卸、带回原卫、或清江提举司交收。自造船隻、听从发卖。仍送通州抽分竹木局、照例拆卸抽分
○又议准、通行各该卫所、自嘉靖十三年為始、军三料银、俱要及时追徵。与民七料银、一同解赴工部抽分衙门、验发寄库、以便督造。拖欠不完者、许本部督造官、轻则住俸提问、重则指实参究
○二十年议准、南京不可、将贮库□引纸价积餘银内、每年、动支一千七百八十四两。南京兵部、将武库司收贮缺官柴薪银内、每季动支一千两。俱自嘉靖十九年為始、听候总督漕运巡抚都御史、委官支领前去淮安清江浦造船。代南京疲敝卫所餘丁料价、永為定规
○二十六年题准、遮洋总岁造粮船、自明年為始、经过临清、卫所提举司、不许重復印烙、以免稽迟
○四十四年奏准、杭州主事专管抽分。其造船事务、以该省督粮道兼管
○隆庆四年题准、令漕运衙门、行各司道、并船厂主事、用心督造。如粮船过淮验烙之时、查有船不如式者、该管官员、不分军职有司、一体参奏
○六年题准、清江厂造船主事、不必註选、听工部选择司属题差。仍三年更代。其原委指挥等官革回。经歷县丞改选。如成造不坚、支销不明、听漕臣问究
○万历元年议准、将江北南京等节年损坏缺船六百餘隻、行督粮道、照依湖广江西二省船式、就於□仪、设厂打造。约装载正耗米可五百石、务要底平仓阔、入水不深。合用料价、於漕库收贮清江厂船料、及堪动银内支用。船完之日、编為字号、次第验烙。仍将经造官匠姓名、刻於船尾。如无故早坏一年、於官匠名下追补一分。二年递加。浙江下江等处、一体行令刷造。不许雇船误事
○十三年奏准、清江厂、每年修造南京锦衣等卫漕船二百一十餘隻、改归南京龙江关旧厂团造

河泊麻铁等课

河泊所、旧制、设官管徵麻铁鱼油翎鰾等料、以為造船之用、原解本色。如遇丁字库收贮数多、间改折色。嘉靖四十二年、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地远、全徵折色。其餘司府、仍徵本色。万历三年、丁字库黄麻、熟铁、络麻、翎毛、收贮数多、将浙江、江西、湖广、并南直隶十四府州、题改折色。其餘各料、仍解本色
浙江布政司
黄麻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斤八两四钱。遇闰加八百八十斤一十三两七钱
白麻四百九十三斤三两七钱。闰加五十一斤六两五钱
黄络麻五千九百三十四斤一十五两。闰加四百八十二斤一十三两五钱
苧麻四百五十二斤十两四钱。闰加三十九斤四两二钱
熟铁三万七千五百二十八斤五两。闰加二千八百三十二斤一十三两九钱
生铁一千三百三斤二两。闰加一百八斤九两七钱
熟铜五百二十六斤。闰加四十三斤五两二钱
生铜九百三十六斤六两。闰加六十六斤一十三两三钱
鱼线胶一千七百二斤九两四钱。闰加一百三斤七两五钱
银硃一百四十四斤一十四两七钱。闰加一十二斤四两三钱
生漆二百二十六斤二两一钱。闰加一十九斤一两六钱
桐油五百九十五斤一十五两六钱。闰加三十四斤三两
以上黄麻、络麻、熟铁、共折银一千五百六十两八钱七分四釐七毫三丝五忽
闰加一百一十九两一分八釐三毫二丝三忽、餘解本色
江西布政司
黄麻铁等料、共五千六百二十七斤七两三分八釐。遇闰不加
折银一千九百七十二两六钱七分七釐五毫八丝八忽六微九纤
湖广布政司
麻铁等料、共六十万四千六百四十四斤九两五钱三分四釐五毫三丝。闰加三万二千五百四十斤一十两六钱八分五釐四毫七丝
折银一万三千六百三十一两二钱六釐八毫。闰加八百三十四两九分五釐五毫
福建布政司 【全徵折色】
黄麻八十八斤。闰加一十九斤
熟铁二千三百三十四斤一十两一钱。闰加一百九十斤七两二钱
鱼线胶五百九十一斤一两四钱。闰加四十六斤五两一钱
以上折银九十五两九钱三分二釐七丝。闰加七两八钱六分九釐五毫六丝
四川布政司 【全徵折色】
黄麻一万五千三百七十九斤
鱼线胶三千三百六斤一十五两
熟铁二万五百五斤一两
以上折银五百七十六两三钱六釐九毫。闰加三十四两二钱二分五釐六毫
广东布政司 【全徵折色】
熟铁一万七千一十四斤五两。闰加一千二百八十七斤三两
黄麻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斤六两九钱。闰加八百九斤三两七钱
鱼线胶一千二百八十四斤一十一两。闰加一百二十五斤一十二两九钱
熟铜四百六十四斤一十两六钱。闰加三十八斤五两二钱
生铜一百一斤二两五钱。闰加一十四两一钱
翎毛一十七万七千八百四十七根。闰加一万五千四百八十九根
以上折银九百二十九两二分二釐八毫。闰加七十九两五钱三分六釐
广西布政司 【全徵折色】
黄麻一千五百一十六斤四两四钱
熟铁一万二百三十四斤四两
生铜二百八十四斤三钱
鱼线胶一千一十六斤五两
翎毛一十八万五千一百九十七根
以上折银四百三十六两八分二釐四毫六丝。遇闰不加
应天府
黄麻一万七百五十九斤五两。闰加三百一斤一两
白麻八千三百一十九斤七两。闰加二百四十六斤一十一两三钱
鱼线胶四百三十八斤一十五两。闰加一十一斤一十二两
翎毛一十二万三千三百根。闰加三千九百三十四根
碎小翎毛七百六根。闰不加
以上黄麻、熟铁、翎毛、共折银五百八十两九钱三分四釐。闰加一十五两六钱七分六釐。餘解本色
直隶凤阳府
黄麻三百一十二斤八两
白麻二百六斤四两
以上黄麻、折银一十三两五钱五分。遇闰不加
庐州府
黄麻一万二千四百二十一斤。闰加五百五十二斤
白麻一千四百五十二斤六两。闰加四十一斤一十两
熟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六斤。闰加六百六十三斤十两
生铜六百六十九斤四两。闰加八斤一十二两
鱼线胶三百八十三斤八两。闰加二十一斤八两
翎毛一十二万四千六百一十六根。闰加七千一百七十八根
牛角一十六副。闰加一副
牛觔四斤。闰加十二两
以上黄麻、熟铁、翎毛、共折银六百九十七两一钱九分二釐。闰加三十三两一钱八分五釐。餘解本色
淮安府
黄麻二万八千四百三十八斤九两
白麻二万六千二百三十一斤四两五钱
桐油一千二百斤
生铁九百六斤六钱
熟铁七百五十四斤一十一两八钱
鱼线胶七百六十五斤九两
翎毛二十九万四千九百五十五根
以上黄麻、熟铁、翎毛、共折银一千六百七十五两五钱七分七釐。遇闰不加。餘解本色
扬州府
黄麻二万六千五百八十七斤三两二钱。闰加一千九百二斤九两
白麻二万三十八斤一两二钱。闰加一千六百斤一两六钱
鱼线胶八百三十四斤九两三钱。闰加五十八斤七两八钱
熟铁一千二百六十六斤四两四钱。遇闰不加
翎毛二十五万六千五百二十一根。闰加一万六千九根
桐油八十八斤四两。遇闰不加
以上黄麻、熟铁、翎毛、共折银一千四百三两六钱六分四釐。闰加一百三两四钱五分六釐。餘解本色
苏州府
黄麻一万五千六百二十六斤
白麻一万一千五百五十九斤
鱼线胶六百一十八斤
桐油一百九十斤四两
翎毛二十一万三千五百八十八
以上黄麻、翎毛、共折银七百六十九两四钱五分六釐七毫。遇闰不加。餘解本色
松江府
黄麻九百斤
白麻四百七十五斤
鱼线胶二十七斤
桐油一百九十一斤四两
翎毛八千六百八根
以上黄麻、翎毛、共折银四十六两七分。遇闰不加。餘解本色
常州府
黄麻一万六千四百五斤八两四钱
白麻七百七十三斤
鱼线胶二百八十六斤五两五钱
翎毛九万一千四百二十四根
以上黄麻、翎毛、共折银四百一十七两九钱九分二毫八丝。遇闰不加。餘解本色
镇江府
黄麻三千二百二十九斤七两。闰加六百三十一斤一十五两
鱼线胶八十二斤五两。闰加一十二斤七釐
翎毛二万八百八十七根。闰加九百三十三根
以上黄麻、翎毛、共折银一百七十二两三钱一分一釐三毫四丝五忽。闰加一十三两八钱四分四釐一毫二丝。餘解本色
寧国府
熟铁五千九百三十三斤四两。闰加四百九十二斤四两一钱
生铜七百三十斤二两四钱。闰加六十斤八两八钱
鱼线胶一百五十二斤三两。闰加一十一斤一十五两三钱
翎毛四万八千六百七十七根。闰加六千六十一根
以上熟铁、翎毛、共折银二百一十三两五钱九分。闰加一十八两六钱七分五釐二毫四丝五忽。餘解本色
池州府
黄麻八千六百三十五斤四两五钱。闰加二百八十九斤八两九钱
白麻六千五百四斤一十两。闰加一百九十一斤一两六钱
鱼线胶四十八斤一两。闰加二斤一两三钱
翎毛七万三千三百三十六根。闰加一千九百五十二根
以上黄麻、翎毛、共折银四百四两二钱七分四釐九毫七丝九忽。闰加一十三两八分四釐六毫一丝。餘解本色
太平府
黄麻二万四千五百四十四斤一十四两四钱。闰加二千二百二十二斤七两
鱼线胶四百斤一十三两五钱。闰加三十五斤二两二钱
翎毛一十三万九千七百一十八根。闰加二万三千四百二根
採办翎毛一万七千七百三十七根
以上黄麻、翎毛、共折银六百四十八两六钱四分一釐。闰加五十四两五分七釐。餘解本色
安庆府
黄麻四万四千二百二十九斤。闰加三千二百三十二斤一十二两一钱
白麻三万八千五百二十八斤二两。闰加一千八百六十二斤一两
熟铁一万七千三百六十七斤。闰加七百一十八斤一十三两
鱼线胶二千三百八十七斤。闰加一百二十二斤一十三两八钱
翎毛七十八万五千八百一十三根。闰加八万七千七百五十九根
以上黄麻、熟铁、翎毛、共折银三千四十四两三钱六分八釐。闰加二百九十二两二钱一分二釐。餘解本色
和州
黄麻三千八百三十三斤一十二两八钱。闰加一百八十二斤九两九钱
白麻三千五十一斤一十二两九钱。闰加二十斤七两三钱
生铁一千九百五十八斤九两。遇闰不加
鱼线胶一百六斤八两五钱。闰加一十九斤一十五两三钱
翎毛五万三百九十一根。闰加一万七千三百二十九根
以上黄麻、翎毛、共折银二百二十九两九钱二分八釐。闰加一十二两四钱九分四釐。餘解本色

车辆

洪武五年、令造独辕车。山西、河南、八百辆。北平、山东、一千辆
○二十六年定、凡大小车辆、若有成造、及修理者、务要计算合用木植、鱼胶、铁箍等项物料。行下丁字库等衙门依数放支。如式修造。其有司预备车辆、必须备知其数。倘或需索使用、酌量劳逸多寡换与
牛车一辆、合用
榆木三根
枣木一根
槐木一根
杉木板枋一根
鱼线胶一斤
铁箍八箇
铁钉四十枚
铁穿四箇
车涧八条
车头三箇
永乐十三年、令各处造车、务用乾燥坚壮木植、依降去??羕车成造。就於车上编号印烙。附册开写看验提调官吏、并匠作姓名。日后有不坚固者、照名究治
○正统十四年、造战车一千辆。每
辆、上用牛皮十六张。下用马皮二十四张 【战车、旧属都水司、今隶虞衡司军器条下】
计各处造车数目
河南布政司一千四百辆
都司五百辆
陕西布政司五百辆
都司三十辆
山东布政司一千二百五十辆
都司六百二十辆
山西布政司一千五百辆
都司八百辆
直隶凤阳府二百五十辆
徐州三十辆
淮安府一百五十辆
淮安卫二十五辆
大河卫二十五辆
寿州卫二十辆
泗州卫二十辆
邳州卫二十辆
宿州卫二十辆
徐州卫二十辆
中都留守司一百五十辆
北京行后府一十辆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一
织造

两京织染、内外香置局。内局以应
上供。外局以备公用。南京又有
神帛堂供应机坊。苏州杭州等府、亦各有织染局。每岁造解有定数。数内有奉
钦降花样改织者、然未尝增派。后於岁造之外、奉
旨题派织解者、曰坐派。一时急缺、令部买办者、曰召买。间一行之、以非旧制、不具载。若
制帛誥敕、乃织造一事、及冠服器用、斛斗秤尺、各有法式、今备列焉

(土商)疋

凡织造(土商)疋、阔二尺、长三丈五尺。额设岁造者、阔一尺八寸五分、长三丈二尺。岁造(土商)疋、并阔生绢、送承运库。
上用(土商)疋、并洗白、腰机、画绢、送织染局。婚礼紵丝、送鍼工局。供应器皿、黄红等罗、并只孙(□易)裙、发文思院
○洪武元年令、凡局院成造?疋、务要紧密、顏色鲜明。丈尺斤两、不失原样。局官常切比较工程。合用丝料、申请提调正官、严加提督。但有不堪、究治追陪
○二十三年、罢天下岁织(土商)疋。凡有赏齎、皆给绢帛。如或缺乏、在京织造
○二十六年定、凡供用袍服?疋、及祭祀制帛等项、须於
内府置局、如法织造、依时进送。每岁公用?疋、务要会计岁月数目、并行外局织造。所用物料、除苏木、明矾、官库足用。蚕丝、红花、蓝靛、於所產去处税粮内折收。槐花、梔子、乌梅、於所產令民採取、按岁差人进纳该库支用
丹矾红每斤染经用
苏木一片
黄丹四两
明矾四两
梔子二两
黑绿每斤用
靛青二斤八两
槐花四两
明矾三两
深青每斤用
靛青四斤
蚕丝
湖州府八万斤
红花
山东七千斤
河南八千斤
蓝靛
应天府二万斤
镇江府二万斤
扬州府二万斤
淮安府二万斤
太平府二百斤
槐花
衢州府六百斤
金华府八百斤
严州府六百斤
徽州府一千斤
寧国府八百斤
广德州二百斤
乌梅
衢州府一千五百斤
金华府二千斤
严州府一千四百斤
徽州府一千五百斤
寧国府一千五百斤
广德州五百斤
梔子
衢州府五百斤
金华府五百斤
严州府二百斤
徽州府五百斤
寧国府五百斤
广德州二百斤


大明会典 织染局 山陵 抽分

内织染局
本局、如遇织造冬至
大祀、
上用十二章袞服、皮弁服、题行钦天监择日、礼部题请、遣大臣祭告。其工匠、间有於外府取用者。嘉靖四十四年、题行苏松二府、各取织罗匠二十名、随带家小、赴部审实送局。隆庆元年题准、凡有传奉急用
龙袍等件、本局果难独支、方许奏行南局织造不得违例陈请
外织染局
本局合用物料、节年查会有无多寡不一。除年例内支用、及甲丁二库关放、宛大二县办解外。其召买、大约以嘉靖四十二年為准、该银六千
二两二钱 【今十年料造例、惟赏夷净衣绢布、係该所染造。其广盈库、 上用绢布、户部转行顺天府宛大二县变染】
每年题取染造绢疋物料
蓝靛二万五千三百五斤
炼硷一万五百斤
土硷一千四百五十五斤
小粉一万八千零八斤
木柴二十一万九千八百二十一斤
木炭一万六千三百三十六斤 【以上召买】
折色蓝靛银四百五十九两 【顺天府折解】
猪胰子二万箇 【顺天府办解】
苏木乌梅茜草明矾等料 【甲字等库关支】
【内召买各料嘉靖二十一年议、该价银一千八百一十五两。隆庆二年、查减去七百两。六年、復减定為一千五十七两】
十年一题染练绢疋 【承运库关支细阔生绢、十五万疋】
供用绢三万疋 【内熟绢、大红四千疋、桃红三千疋、丹桃红五千疋、蓝青八千疋、共二万疋。生绢大红一千五百疋、桃红一千五百疋、青一千五百疋、黑绿一千五百疋、柏枝绿一千五百疋、明绿一千五百疋、共一万疋】
赏用熟绢一十二万疋 【内大红九万疋。蓝青三万疋】
各处织染局
浙江杭州府    绍兴府
严州府    金华府
衢州府    台州府
温州府    寧波府
湖州府    嘉兴府
江西布政司
福建福州府    泉州府
四川布政司
河南布政司
山东济南府
直隶镇江府    苏州府
松江府    徽州府
寧国府    广德州
各处岁造(土商)疋数目
每岁、造紵丝、纱、罗、綾、紬、绢、旧额各处共该三万五千四百三十六疋一丈六尺一寸五分。遇闰、共加二千六百七十九疋二丈八尺八寸二分。今除江西、湖广、河南、山东四省折解外。见徵浙江等布政司并南直隶苏松广德等府州县、本色、共二万八千六百八十四疋一丈九尺一寸五分。遇闰、共加二千六十一疋五丈二尺三寸九分。俱以十分為率、二分织金、八分光素。吐丝七百四十三两八钱。遇闰加三两四钱九分
浙江布政司、紵丝一万四百二疋。线罗五百二十疋。生平罗一千疋。纱三百六十六疋。色紬五百二十八疋。共一万二千八百一十七疋。闰加紵丝八百一十二疋。线罗三十一疋。生平罗二十五疋。共加八百六十八疋。今徵一万二千六百六十二疋。闰加八百三十八疋
江西布政司、紵丝二千八百二疋。闰加二百四十五疋。今徵价银一万六百五十一两四钱。闰加九百三十一两
河南布政司、紵丝八百疋。闰加六十七疋。今徵价银三千一百六十九两五钱三分五釐二毫。遇闰不加
山东布政司、紵丝七百二十疋。闰加六十疋。今徵价银二千一百七十两八钱。闰加一百八十两九钱
湖广布政司、紵丝一千九百三十九疋。闰加一百六十九疋。今徵价银七千五百二十六两六钱。闰加六百四十八两四钱
福建布政司、紵丝二千三百九十二疋。闰加一百九十一疋二丈四尺。今徵二千二百五十八疋。闰加一百八十八疋二丈四尺
山西布政司、綾绢各五百疋。闰共加八十六疋
四川布政司、阔生绢四千五百一十六疋。闰加三百七十七疋
直隶苏州府、紵丝一千五百三十四疋。闰加一百三十九疋
松江府、紵丝一千一百六十七疋。闰加九十七疋
常州府、紵丝二百疋。闰加一十七疋
镇江府、紵丝一千四百四十疋。闰加一百二十疋
徽州府、紵丝七百二十一疋。闰加四十八疋。今加五十九疋
寧国府、紵丝七百九十六疋。闰加四十七疋。今加五十八疋
池州府、阔生绢二百一十一疋一丈六尺一寸五分。闰加二十疋四尺八寸二分。今加一十九疋二丈八尺三寸九分。吐丝二斤十两八钱。闰加三两四钱九分
太平府、阔生绢五百疋。闰加四十二疋
安庆府、阔生绢六百八疋。遇闰不加
扬州府、紵丝一百三十一疋。阔生绢七百一疋。紬三百疋。共一千一百三十二疋。闰加七十二疋。今徵紵丝二百三十疋。闰加一疋。生绢七百一疋。吐丝七百一两。闰俱不加
广德州、紵丝二百四十疋。闰加一十四疋。今加二十疋
凡岁造。宣德十年、令各处解到?疋、原解人员、连原封、同该司官吏、辨验御史、送至
午门内、会司礼监委官、及库官、拣验堪中收库、不许在部开封
○正统元年、令各处岁造(土商)疋等物。该府州县官、将织染局见在各色人匠机张、及岁办、并关支顏料等物数目、开报巡按官、以凭稽考
○十二年奏准、岁造(土商)疋、俱令腰封编号。开写提调及经织造官吏、匠作姓名。不堪用者、照号问罪、责其陪偿
○成化二十年奏准、各司府设有织染衙门去处、不许另科价银、转往别处织买(土商)疋、因而侵剋钱粮。违者、从重究治
○嘉靖八年奏准、各司府州、额办紵丝纱罗紬绢令巡按御史催督
○十四年题准、各处岁造?疋、如有过限解纳不及原数、并验过不中等项、布政司至一千疋、府至一百疋以上者。将各掌印官、并解官、住俸责限、完日开支。若司至二千疋、府至二百疋以上者、参行提问、送部降级叙用
○万历元年题准、督造专责司府掌印官。辨验委巡按御史。御史失参、听本部该科参奏。本部失参、听该科参奏
凡改织。天顺三年、将扬州岁造紬三百疋、改织紵丝一百疋
○弘治九年、内承运库缺供用赏赐?疋、今以岁派丝料、分派各司府、改织各色紵丝纱罗綾紬五万五千五百疋、以省另派扰民
○嘉靖五年、以赏用不敷、题准行织造地方、将原额岁造丝料、改织紵丝纱罗、暗花一万八千疋。各长三丈五尺、阔二尺
凡折价。嘉靖七年题准、江西、湖广、河南、山东、地方不善织造、令各折价。每织金一疋、价银三两五钱。光素一疋、三两三钱。仍每疋带徵路费银五钱。山东、每疋三两。每百两、加银五钱
凡织造内官。弘治十七年、革回苏杭等府织造内官、令镇巡等官管理
○隆庆元年、
詔罢苏杭南京织造。原差内官取回。一切不经织造、尽行停止 【嘉靖中、陕西织羊绒、广东等处织葛布、至是俱罢】
凡大汉千百户衬甲服色。嘉靖二十年题准、每三年一次织造、苏州府红纱六十疋。杭州府矾红罗六十疋。俱均徭内派徵、差官解纳

制帛

洪武三年定、神帛织文、郊祀
上天、及配享、皆曰郊祀制帛。
太庙祖考曰奉先制帛
亲王配享、曰展亲制帛
社稷、
歷代帝王、先师孔子及诸神祇皆曰礼神制帛功臣、曰报功制帛苍白青黄赤黑各以其宜南京司礼监
神帛堂、年例织造、起运赴京各样制帛一千九十六?、南京太常寺关领各样制帛二百五十五?。运赴
显陵奉先白色制帛一十八(土商)。每年共该用帛一万三千六百九十(土商)。例该十年一次料造

誥敕【铁券附】

洪武二十六年定照依品级制度、如式製造所用五色紵丝誥身誥带黄蜡、花椒、白麵、纸札等项、差人赴
内府织染局等衙门关支
誥敕式样
誥、织用五色紵丝其前织文曰
奉天誥命。
敕织用纯白綾其前织文曰
奉天敕命。俱用升降龙文、左右盘绕。后俱织某年月日造。带俱用五色
铁券
洪武二年新製、给赐功臣。面刻
誥文。背鐫免罪减禄之数。字嵌以金。為左右二面、合以字号
○二十六年定、公侯伯袭封铁券、行下宝源局、依式打造。所用□铁木炭、须於丁字库抽分竹木局关支。如遇完备、进赴
内府鐫嵌
铁券尺寸

一样、高一尺。阔一尺六寸五分
二样、高九寸五分。阔一尺六寸

三样、高九寸。阔一尺五寸五分
四样、高八寸五分。阔一尺五寸
五样、高八寸。阔一尺四寸五分

六样、高七寸五分。阔一尺三寸五分
七样、高六寸五分。阔一尺二寸五分
冠服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製造
皇帝、
皇太子、亲王、袞冕袍服、务要择日兴工。仍择日以进。其餘婚礼妆奩、并太常寺祭服净衣、及给赐衣服冠带、丧礼、衫巾、并行移鍼工巾帽二局、如法製造。其给赐衣服冠带、 【圆领贴里纱帽角带】 须要预先多办、以备不时赏赐
各王府冠服
亲王每位 【世子同】
冕服一副    皮弁服一副
常服一副 【以上尚衣监办】
金册一副    银事件一副 【以上银作局办】
亲王妃 【世子妃同】
册盝袱褥锁钥服匣一副
翠珠七翟冠一顶 【用蓝青冠盖、大红罗冠罩、事件全】
玉榖圭一杖 【匣全】  玉綬花一副
玉革带一条   玉佩玎璫一副
玉禁步一副   合香串一副
锡合一箇    舄料一副 【珍珠金】
礼服匣一座 【以上内官监办】
金册一副    金凤一对
金簪一对    金坠头一箇
金宝鈿花九箇 【七翟冠顶上用】
玉革带事件一副 玉佩玎璫鉤二箇
綵结垂头花叶一副 【玉綬花用、以上银作局办】
大衫大红素夹三件
大红素紵丝一件 【表、紵丝一疋零一丈。里、熟绢一疋零一丈】
大红素线罗一件 【表、素线罗一疋。里、生绢一疋】
深青素线罗一件 【表、素线罗一疋。里、生绢一疋】
鞠衣实金绣鸞凤綵绣云夹四件
大红素紵丝一件 【表、表紵丝一疋。里、生绢一疋】
大红素银丝纱一件 【表、素银丝纱一疋。里、生绢一疋】
大红素线罗一件 【表、素线罗一疋。里、生绢一疋】
深青素线罗一件 【表、素线罗一疋。里、生绢一疋】
各色熟丝线 【大红一两三钱五分。青三钱】
青线罗綵绣鸞凤夹霞帔二副
各色素线罗大带 【大红三条。深青一条】
大红绵布包袱一条 【以上俱鍼工局办】
郡王
册盝袱褥锁钥服匣一副 【内官监办】
镀金银册一副  银事件一副 【以上银作局办】
【如初封、加银印池一箇、银作局办。印匣一箇、内官监办】
郡王妃
册盝袱褥锁钥服匣一副 【内官监办】
镀金银册一副 【银作局办】
凡将军以下冠服。嘉靖七年议准、定拟价银、遇有该府便差人员、给与印信领状、赴部关领勘合、各回本布政司支领自办。该司每岁终、将给过缘由、造册缴报
○四十四年定、
郡王、将军、中尉、郡县□君冠服、通行裁革。惟
亲王世子妃仍旧
凡灵济显灵二宫、及福建灵济宫各真君袍服、每三年一题换
凡赏赐衣服。永乐十二年、添设主事一员、於六科廊、专管成造、其紵丝、纱、罗、绢、布、每套俱有圆领、褡、□、贴里。或女衣。或幼小男女衣。赏赐番僧、则用紵丝禪衣、紵丝。赏古麻氅哈唎、蓝綾贴里绢衣。贴里青布衣
每年二次题造
上半年成造
织金紵丝圆领八百件
素紵丝圆领二百件
紵丝褡□、贴里、各千件
绢圆领、褡□、贴里、各三十件
黑牛皮靴二千双
白羊毛毡袜二千双
计用各色紵丝二千五百一十二疋一丈六尺。内承运库放支。阔生绢二千六百六十三疋八尺。承运库放支、送织染所变染蓝红二色。青红熟丝线一十五斤。木炭四百斤。并皮靴毡袜、俱工部召商买办
下半年成造
织金紵丝圆领八百件
素紵丝圆领二百件
紵丝褡□、贴里、各千件
绢圆领、褡□、贴里、各三十件
绢里一百套
计用各色紵丝二千五百一十二疋一丈六尺。内承运库放支。阔生绢二千九百一十四疋一丈六尺。承运库放支、送织染所变染。青红熟丝线一十八斤。木炭四百五十斤。工部召商买办
凡给赐贡夷衣服 【详见礼部主客司】
辽东三卫、每年二次给赏、本色衣、靴、袜、?疋、共六百分
女直建州等三百六十四卫所站寨、每年一次给綵?折银、 【每?一疋、折银三两】 共一千七百餘分陕西、四川、二处番人番僧、每三年一次给綵?折银、共三千七百餘分
灵藏赞善王差来番僧、紵丝綾贴里衣、折银北虏加赏。万历元年题准、於内承运库关领。各色织金胸背紵丝五百五十八疋。六科廊成造衣二百套给赏。自后每年照例、因贡递加、四年加至四百三十六套
凡给赐衍圣公祭酒等官冠服 【详见礼部主客司】
凡给赐状元进士冠服
状元宴花抹金银牌脚一副 【牌上鈒 恩荣宴三字】
素银带一条 【照六品制 以上银作局办】
乌纱帽一顶 【展翅全】 黑角带一条
朝服、大红罗袍一件。大红罗裙一条
大红罗蔽膝一条 【三项、共用大红线罗五丈八尺。黑青线罗一丈二尺。红生绢九尺。青苏绢五尺。连中单、共用白红丝线三钱五分】
白绢中单一件 【用白苏绢二丈二尺】
梁冠一顶 【簪絛全】  玎璫一副 【铜鉤全】
锦綬一副 【青丝网环全】 黑朝带一副 【以上文思院造】
木笏一片 【营缮所造】 履靴一双
毡袜一双 【以上皮作局办、顺天府解银召买】
进士巾三百五十顶 【展翅俱全】
翠叶绒花七百杖 【 鈒 恩荣宴三字】
袍三百五十领 【每件用天青水纬罗三丈二尺。黑青水纬罗七尺。里用蓝绢三丈二尺。承运库关支。生绢送织染局染】
黑角革带三百五十条 【以上文思院造】
木笏三百五十片 【营缮□造、通该顺天府折□解部】
凡给赐云、贵、四川、监生冬夏衣、每年一次。嘉靖十五年议准、支给价银、听其自製。著為例
夏衣三百套 【每套三件、用蓝白腰机夏布二疋一丈五尺。每疋三丈二尺。折银三钱三分。该银八钱一分四釐六毫八丝七忽五微】
冬衣三百套 【每套三件、用阔生绢四疋三丈。每疋三丈二尺、折银五钱五分。丝绵一斤、折银五钱五分。该银三两二钱六分五釐六毫二丝五忽】
凡祭祀净衣。文思院每年一次题造、给道士厨役、例不追收
○永乐十二年定、各坛该用绢布净衣、六科廊每年、三起成造、共八百九十五套。每套四件、共三千四百三十六件
○嘉靖中、分建
四郊、成造净衣一千七百二十八套
○十一年题准、
四郊并祈榖社稷六坛、乐舞生道士、各给绢布等物、行令自造。临期、听御史查点。厨役照旧造给。著為例
○三十三年题造各坛庙厨役巾袍二百六十件。絛帽鞋袜、各三百件
○四十五年、增造
大享殿乐舞生道士、净衣二百一十六套
○隆庆元年、止存
四郊社稷五坛、照例成造给赐
计各坛净衣
圜丘坛道士净衣二百八十七套
厨役绵净衣三百套
方泽坛道士净衣二百六十一套
厨役单净衣三百套
朝日坛道士净衣二百三十二套
厨役夹净衣二百套
夕月坛道士净衣二百三十七套
厨役夹净衣二百套
社稷坛春秋两祭、道士净衣共四百五十二套
凡各坛庙祭祀冠服。嘉靖中定、
圜丘典仪执事三十五人。司御拜位五人。青?祭服共四十套。梁冠、革带、玎璫、笏板、鞋、袜、全
舞生、文、六十六人、各门烧香一十五人、天青(土商)袍衬、共八十一套。冠、带、鞋、袜、全。武、六十六人、各门烧香一十五人、天青?袍衬、共八十一套。天丁带、冠、靴、袜、全
乐生、七十二人、各门烧香一十八人、天青?袍绢衬、共九十套。冠、带、靴、袜、全
方泽典仪执事三十六人、青纱祭服三十六套。冠、带、玎璫、笏板、鞋、袜、全
舞生、文、六十六人、各门烧香八人、玄色纱袍衬、共七十四套。冠、带、鞋、袜、全。武、六十六人、各门烧香八人、玄色纱袍衬、共七十四套。天丁带冠、靴、袜、全
乐生、七十二人、各门烧香九人、玄色纱袍绢衬、共八十一套。冠、带、靴、袜、全
朝日典仪执事九人、素罗祭服九套。冠、带、玎璫、笏板、鞋、袜、全
舞生、文、六十六人、各门烧香七人、红罗袍衬、共七十三套。冠、带、鞋、袜、全。武、六十六人、各门烧香七人、红罗袍绢衬、共七十三套。天丁带、冠、靴、袜、全
乐生、七十二人、各门烧香五人、红罗袍绢衬、共七十七套。冠、带、鞋、袜、全
夕月典仪执事一十三人、青罗祭服一十三套。冠、带、玎璫、笏板、鞋、袜、全
舞生、文、六十六人、各门烧香七人、玉色罗袍绢衬、共七十三套。冠、带、鞋、袜、全。武、六十六人、各门烧香七人、玉色罗袍绢衬、共七十三套。天丁带、冠、靴、袜、全
乐生、七十二人、各门烧香五人、玉色罗袍绢衬、共七十七套。冠、带、鞋、袜、全
社稷典仪执事一十二人、青罗祭服一十二套。冠、带、玎璫、笏板、鞋、袜、全
舞生、文、六十六人、各门烧香三人、红罗袍绢衬、共六十九套。冠、带、鞋、袜、全。武、六十六人、各门烧香三人、红罗袍绢衬、共六十九套。天丁带、冠、鞋、袜、全
乐生、七十二人、各门烧香四人、红罗袍绢衬、共七十六套。冠、带、鞋、袜、全
太庙祫祭典仪执事七十九人、青罗祭服七十九套。冠、带、玎璫、笏板、鞋、袜、全
五祀执事一十三人、青绢祭服一十三套。冠、带、玎璫、笏板、鞋、袜、全
太庙四孟时享、并司门等祀、典仪六十六人、青罗祭服六十六套。冠、带、玎璫、笏板、鞋、袜、全
舞生、文、六十六人、各门烧香四人、红罗袍绢衬、共七十套。冠、带、鞋、袜、全。武、六十六人、各门烧香四人、红罗袍绢衬、共七十套。天丁带、冠、靴、袜、全
乐生、七十二人、各门烧香四人、红罗袍绢衬、共七十六套。冠、带、鞋、袜、全
帝王庙典仪执事四十五人、青罗祭服四十五套。冠、带、玎璫、笏板、鞋、袜、全
舞生、文、六十六人、各门烧香七人、红罗袍绢衬、共七十三套。冠、带、鞋、袜、全。武、六十六人、各门烧香七人、红罗袍绢衬、共七十三套。冠、带、靴、袜、全
乐生、七十二人、各门烧香六人、红罗袍绢衬、共七十八套。冠、带、鞋、袜、全
先师庙典仪执事六十一人、青绢祭服六十一套。冠、带、全
舞生、文、三十八人、各门烧香三人、红绢袍衬、共四十一套。冠、带、鞋、袜、全
乐生、四十六人、各门烧香三人、红绢袍衬、共四十九套。冠、带、鞋、袜、全
太岁坛典仪执事一十八人、青绢祭服一十八套。冠、带、全
舞生、文、六十六人、各门烧香七人、红绢袍衬、共七十三套。冠、带、鞋、袜、全。武、六十六人、各门烧香七人、红绢袍衬、共七十三套。天丁带、冠、靴、袜、全
乐生、七十二人、各门烧香六人、红绢袍衬、共七十八套。冠、带、鞋、袜、全
歷代帝王陵寝、每三年一次、遣道士致祭、给赐净衣二十四套。每套二件 【蓝夏布氅衣、青夏布□领。嘉靖三十四年、减□一套】
凡陪祀官祭服。嘉靖三十三年题造、各坛庙陪祀官员、纱罗祭服九十一套
○万历三年、令造给七十二卫陪祀武官、纱罗祭服共三百套

器用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供用器物、及祭祀器皿、并在京各衙门合用一应什物、行下该局、如法成造。若金、银、铜、铁等器、隶宝源局。皮革、隶皮作局。竹木、隶营缮所。疋帛、隶文思院。皆须度量所料物色委官覆实相同、不许多支妄费
○永乐中、设器皿厂、工部添设郎中一员、 【后改註选主事】 专管厂内十二作、曰戧金、油漆、木、竹、铜、锡、捲胎、蒸笼、桶鏇、祭器、铁索。每年光禄寺坐出该用器皿数目、题送工部奏准、札付本厂、修造完备、该寺差人领用
凡祭祀器皿。洪武元年、令
太庙器皿、易以金造。
乘舆服御诸物、应用金者、以铜代之
○二年定、祭器皆用瓷
○十七年、製祔
祔庙册宝、以檀香為之。册文填以金
○正德元年、令修造
孝陵祭器、行南京工部、转行各衙门备办
○嘉靖七年、添造
文庙秋祭冰盘一百八十九件、皆硃表锡里
○九年、定
四郊各陵瓷器。
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计各坛陈设、太羹碗一。和羹碗二。毛血盘三。著尊一。牺尊一。山罍一。代簠簋籩豆瓷盘二十八。饮福瓷爵一。酒钟四十。附餘各一
○十七年、饶州府解到烧完
长陵等陵白瓷盘爵共一千五百干件、附餘一百五十件、行太常寺收贮
○四十三年议准、修造各坛祭器、责令器皿厂铺户买办。完日、一体出给实收、免行一一具题
凡供用器物。光禄寺年例器皿、一年一题、行器皿厂修理成造
○成化十二年奏准、岁造一万件。工部七千件。南京工部三千件
○弘治二年奏准、增添岁造一万二千件。工部八千四百件。南京工部三千六百件
○嘉靖二十四年、添造七千一百五十件
○二十五年令、岁造三万二千三百件。工部二万八千七百件。南京工部三千六百件。其二十四年新添之数减去
○二十六年、令工部增造新添之数。南京工部仍旧。共岁造三万九千四百五十件
○隆庆元年、令照弘治旧额、岁造一万二千件。仍於额外多造三千件、预备缺乏。其续添之数、尽行裁革
工部修理并成造共八千四百件
珍羞署三千七百件
大官署一千二百七件
良酝署一千一十件
掌醢署二千四百八十三件
南京工部成造三千六百件
珍羞署一千四百七十七件
大官署四百四十三件
良酝署四百一十八件
掌醢署一千二百六十二件
额派各抽分厂单料杉板 【旧解本色。嘉靖九年、始照京价折解】
杭州抽分厂银四千七百八十二两五钱
芜湖抽分厂银四千七百八十两
荆州抽分厂银四千七百八十两
凡典礼合用器物。
登极、遣大臣祭告岳镇、海瀆、
陵寝、先师、诸王等坟庙。合用黄平罗销金云龙夹袱二百五十九条。硃红木匣二百五十九箇。锁钥全 【隆庆元年例、时有增减】
郊祀庆成宴、共造器皿七千七百二十四件。宴花一万一千枝 【隆庆元年例】
幸学释奠、题准白瓷尊爵盘碗、内承运库取用。贴金灵芝花凤、笙、琴、瑟等件、内官御用司设等监修理。祝板、锡爵、大铜爵等件、工部成造修理 【隆庆元年例】
遣祭先圣、歷代帝王陵寝、每三年一次。合用黄平罗销金亭罩六座。包裹祭文、黄平罗销金云龙夹袱三十六条。装盛香帛硃红木匣三十六箇。锁钥全 【嘉靖三十四年、匣袱各减一件】
亲耕耤田、合用房屋、 【木架十五间、芦席绳索全】 该营缮司办。庶人絳衣等、 【絳衣、青丝絛、白环、头巾、履鞋、布袜、各六】 该都水司办。外□龙口犁一张、 【黄犍牛一隻】 黄绒鞭一把、黄套索一副、耙二副、红犁十二张、 【黄牛十二隻】 红鞭十二把、红套索十二副、农夫挑担竹筐十对、铁锄、铁掀、木掀各十张、米筛、竹箕、荆筐、簸箕各十箇、竹扫、苗扫帚各十把、俱札行顺天府办送 【隆庆元年例】
大婚、合用硃红戧金盘盒、并黄红罗绢销金夹单袱茶袋等件器皿、共五千二百六十件。蓝绢叶罗帛花五千枝。及
乾清坤寧二宫、铺设帘櫳、绣龙凤帐幔铺陈、龙毯、花毯地毡、草席、竹帘等件、共一千二百三十二件 【嘉靖元年例】
亲王出阁婚礼、每位合用硃红器皿八百三十一件。蓝绢叶罗帛花三千五百枝 【嘉靖三十二年例】
各王府
册封中方木柜 【各年多寡不一。器皿厂造】
婚礼誥命匣袱 【誥匣一副、用紵丝衬里。铜锁钥全。内誥、嵌宝玉轴、玉籤、红罗销金大小袱各一件。匣外红绵布袱一条、红绵三两、红锁匙絛一副。弘治十四年题准、婚礼誥匣物料、行甲字等库、先关后补。嘉靖四十三年题准、每年额造一千副。凡各 王府及仪宾誥命、每轴造匣装盛。并用红袱红绵等物包裹齎送】
丧礼謚册宝 【亲王謚册宝。成化五年、令工部促办、付掌行丧礼等官顺齎。其冥器、下所司就彼製造】
凡改造器物。永乐间、令守卫官军木牌、更造以铜
○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内鲜红、改作深矾红
○三十年题准、光禄寺日用连二等盒、水花硃、改為银硃。黄绒索、改為黄绵纱索。南京亦照此改
凡停造器物。正统十四年奏准、今后在京易办不急之物、如马槽之类、不必远取
○成化二十一年
詔、南京工部成造马槽、马桩、等项麤重之物、沿途军民运送劳扰。一切停免。有缺在京成造
○嘉靖八年题准、光禄寺器皿、日用不可缺者、照例修饰。其係装饰附餘、俱从质免造
凡折价送造。成化六年奏准、内监岁用马槽、及他器皿、令南京类送价值、在京成造
○正德二年题准、南京工部原行买运柁木一千二百根、每根折芦课银五两、解部买木成造、以省转运
○嘉靖二年奏准、山西、山东、陕西、河南、原解成造
上用、并各宫物料。羊毛、皮、绵纱等八万四千斤张、照弘治间例、解银赴部召买。仍罢正德间诸传造者
凡查理器皿。嘉靖十二年题准、光禄寺供应铜器、铁器、各该署官、务令典守人役、用心防护。必待送出损坏一件、工部方与换新一件。如无、不准交换。典守人役、并各该署吏、仍听本部查究
○二十三年题准、光禄寺添造器皿数多、该寺监供应之后、务即照数发出輳用、不得私匿弃毁。如违、许巡视科道官指名参奏
○四十三年、以器皿厂料银过多、题准清理。照原题数目、每日填票、送光禄寺掛号验收。仍置簿二扇、一存本厂、一送该寺、每日登记。按月倒换。该厂将各器物料、从实估计、毋得侵冒
○又题准、今后该厂、将会计器皿正数、按月分作三次类送。仍於号单内、每副件下、开载价银若干、巡视衙门、及光禄寺验看。本寺仍行堂上官一员专理。置簿三扇、一记收数。一记放数。一记回销之数。月终、送部稽查。如造作人役作弊、听巡视部寺各衙门参送治罪

斛斗秤尺【法马附】

洪武元年令、铸造铁斛斗升、付户部收粮、用以较勘、仍降其式於天下
○二十六年定、凡使用斛、斗、秤、尺、著令木秤等匠、记算物料、如法成造。所用铁力木、杉木板枋、生铁等项、行下龙江提举司等衙门、照数放支。其合用锤鉤、行下宝源局、督工铸造。如是成造完备、移咨户部、较勘收用
○正统元年奏准、苏松等处、原降铁斛斗升、行南京工部、照旧式铸造、给领收掌、以备较勘
○又令各处斛斗秤尺、府州县正官照依原降式样、较勘相同、官民通用。仍将式样常於街市悬掛、听令比较
○成化二年题准、私造斛斗秤尺行使者、依律问罪。两邻知而不首者、事发一体究问
○嘉靖四十五年题准、南京供用库、斛斗升秤等、行南京工部拨匠料造三千八百七十六副

天平法马

嘉靖八年奏准、製天平法马一样七副。六副分给各司、并监收内府银料科道官。一副留部堂為式。凡解户、及本部送进
内府银两、俱照户部则例、给文掛号、领票关给、预先称验包封、会同该监较收

屯田清吏司

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屯种、坟塋、抽分柴炭之事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二
屯种

国初以军食為重。自内廷及边境荒閒田土、各卫所拨军开垦。岁收子粒、為官军俸粮、以省餽餉。其耕种器具牛隻、皆给於官。今依职掌开载。其事例、详见户部田土中

开垦

洪武四年、令四川建昌卫附近田土、先儘军人、次与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指挥、屯种自给。其新立苏州、柏兴、会州、梧州等卫、一体俵发
○二十六年定、凡边防郡县守御去处、新立卫分、拨军开垦荒田屯种。须要计算顷亩数目、及田地肥瘦、人力勤惰、务在不旷征徭、不失军餉
○嘉靖七年、令陕西、山西、山东、北直隶、沿边提督巡抚都御史、查革军伴、退回原卫所、并招辑游民、游僧、编堡定户、以耕边地
○八年题准、甘肃等边、凡开垦水地者、不分额内额外、俱照例、三年方行起科。南北山地、听其儘力开垦、永不起科。各该将领卫所、不必别僉屯丁。将所管步兵、比照凉州定规、查给牛种、委官统领团种。其将领垦田百顷以上者、抚按奖励。三百顷以上者、奏请擢用。备御官军、每年正月初一日上班、愿垦田者、分拨永昌、古浪、甘肃、山丹等卫所荒田尤多去处、查给牛种犁鏵、给与本色行粮、即委领班官员、统率团种。领班官能垦田者、照前例奖励擢用
○十三年题准、陕西河西地方、多有可耕之田、限於境外、无人敢种。通行巡抚等官、查照
国初壕墙边界、筑濬高深。可耕之田、儘令开垦。给与牛种、拨人佃种。岁熟、但收牛种原值。应纳税粮、缓以年岁、然后量地起科
○二十二年题准、各边拋荒地土、不拘将帅军民、开垦成业、即為已產、永不起科。其旧曾起科、积荒年久者、仍要用力开垦成业。应纳子粒、一体蠲免。成熟地土、递年纳粮管业者、照旧耕种徵收、以足边餉。其有相应修筑城堡、拨军防获云处、悉听从宜处置

农具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屯种去处、合用犁鏵耙齿等器、著令有司拨官铁炭、铸造发用。若木植、令卫军於出產山场、自行採办造用。係干动拨官物、具奏施行
○永乐元年、令宝源局铸农器、给山东被兵之民
○嘉靖七年、令陕西、山西、山东、北直隶、沿边有司、给堡户农器

牛隻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屯种合用牛隻、设或不敷、即便移文取索。若官厩数多、差人发遣。如果路途窵远、此间地方出產、可以收买、务在公私两便、就给官价、民间买用。其孳生数目、每岁年终通报
计天下屯牛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四隻
浙江都司二千二百四十六隻
水牛一千二百五十四隻
黄牛九百九十二隻
江西都司四百九十九隻
水牛三百六十六隻
黄牛一百三十三隻
湖广都司四千六百六十七隻
水牛三千九百三十四隻
黄牛七百三十三隻
山东都司五千九百九十九隻
水牛四百一十九隻
黄牛五千五百八十隻
山西都司黄牛九千一百四十三隻
山西行都司黄牛一万七千八百一十五隻
河南都司三万六千三百一十九隻
水牛二千二百四十七隻
黄牛三万四千七十二隻
陕西都司二万七千四百六十七隻
水牛四十六隻
黄牛二万六千六百八十三隻
猵牛七百三十八隻
四川都司八千一百九十隻
水牛六千五百二十九隻
黄牛一千二百四十八隻
猵牛三百二十二隻
氂牛九十一隻
广东都司四百八十二隻
水牛四百一十三隻
黄牛六十九隻
广西都司九百五十隻
水牛三百六十七隻
黄牛五百八十三隻
云南都司一万五千二百八十四隻
水牛九千七百八十二隻
黄牛五千五百二隻
贵州都司五千二百七十二隻
水牛四千五百六十八隻
黄牛七百四隻
北平都司一万七千四百六十六隻
水牛八百四十六隻
黄牛一万六千六百二十隻
北平行都司一万八千五百三十七隻
水牛一万八千五百三十四隻
黄牛三隻
直隶四万五千八百五十隻
水牛七千四百一隻
黄牛三万八千四百四十五隻
猵牛四隻
中都留守司二万五千六百隻
水牛一千九百四十八隻
黄牛二万三千六百五十二隻
辽东都司一万三千八百七十八隻
水牛一十三隻
黄牛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五隻
弘治中报册屯牛、共八万二千九百四十三隻
南京金吾前等二十七卫、共牛五千七百二十一隻
金吾前卫    水军左卫
龙驤卫     龙江左卫
镇南卫     龙江右卫
龙虎卫     旗手卫
府军后卫    羽林右卫
驍骑卫     英武卫
江阴卫     横海卫
留守左卫    留守右卫
留守前卫    留守后卫
天策卫     虎賁左卫
广武卫     虎賁右卫
豹韜卫     豹韜左卫
豹韜右卫    鹰扬卫
应天卫
南直隶徐州等一十六卫、共牛一千九百七十五隻
徐州卫     徐州左卫
武平卫     建阳卫
苏州卫     高邮卫
宿州卫     仪真卫
广洋卫     宣州卫
六安卫     邳州卫
扬州卫     大河卫
安庆卫     九江卫
湖广都司所属瞿塘等四卫所、共牛二千一十八隻
瞿塘卫     襄阳卫
长寧守御千户所 枝江守御千户所
河南都司所属南阳等十卫所、共牛六千二百七十三隻
南阳卫     睢阳卫
南阳中护卫   陈州卫
潁川卫     彰德卫
怀庆卫     弘农卫
潁上守御千户所
伊府仪卫司
陕西都司所属凉州等二十四卫所、共牛一万四百六十四隻
平凉卫     镇番卫
山丹卫     永昌卫
甘州左卫    甘州右卫
甘州前卫    甘州后卫
临洮卫     靖虏卫
庄浪卫     西安左卫
西安右卫    西安前卫
西安后卫    河州卫
寧夏卫     寧夏左卫
寧夏右卫    寧夏中卫
寧夏前卫    寧夏后卫
镇夷守御千户所 高臺守御千户所
云南都司所属云南左等二十五卫所、共牛一万五千六百五十隻
云南左卫    云南右卫
云南中卫    云南前卫
云南后卫    广南卫
曲靖卫     平夷卫
越州卫     六凉卫
临安卫     楚雄卫
洱海卫     大理卫
景东卫     蒙化卫
澜沧卫     腾衝卫
金齿卫     马隆守御千户所
宜良守御千户所 阳林堡守御千户所
易门守御千户所 木密关守御千户所
安寧守御千户所
山东都司所属济南等九卫所、共牛四百九十五隻
济南卫     平山卫
寧海卫     莱州卫
临清卫     兗州护卫
青州左卫    济寧卫
诸城守御千户所
贵州都司所属贵州前等二十卫所、共牛二千一百五十六隻
贵州前卫    贵州卫
龙里卫     新添卫
平越卫     清平卫
兴隆卫     都匀卫
威清卫     平坝卫
普定卫     安庄卫
安南卫     普安卫
乌撒卫     毕节卫
赤水卫     永寧卫
黄平守御千户所 普市守御千户所
万全都司所属宣府前等一十六卫所、共牛一千一百二十八隻
宣府前卫    宣府左卫
宣府右卫    怀来卫
隆庆左卫    隆庆右卫
保安右卫    永寧卫
开平卫     长安岭堡
云州堡     龙门卫
美峪守御千户所 永寧后卫
龙门守御千户所 兴和守御千户所
四川都司所属成都右等二十三卫所、共牛一万三千三百三十五隻
成都右卫    成都中卫
成都前卫    成都后卫
寧川卫     叙南卫
瀘州卫     重庆卫
利州卫     松潘卫
茂州卫     建昌卫
寧番卫     盐井卫
建昌前卫    越嶲卫
会川卫     保寧守御千户所
青川守御千户所 大渡河守御千户所
雅州守御千户所 黔江守御千户所
灌县守御千户所
辽东都司所属定辽左等二十四卫、共牛五千一百八隻
定辽左卫    定辽中卫
定辽前卫    定辽后卫
东寧卫     瀋阳中卫
铁岭卫     三万卫
辽海卫     海州卫
盖州卫     復州卫
金州卫     广寧卫
广寧左卫    广寧右卫
广寧中卫    广寧左屯卫
广寧右屯卫   广寧中屯卫
广寧前屯卫   广寧后屯卫
义州卫     寧远卫
福建都司所属汀州等一十三卫共牛五千二百一十四隻
汀州卫     建寧卫
延平卫     邵武卫
永寧卫     镇东卫
漳州卫     福州左卫
福州右卫    福州中卫
平海卫     泉州卫
兴化卫
直隶永清等三卫、共牛三千一百一十七隻
永清卫     寧山卫
兴州后屯卫
中都留守司所属凤阳等九卫所、共牛一万二百一十九隻
凤阳卫     凤阳中卫
凤阳右卫    留守左卫
留守中卫    怀远卫
长淮卫
皇陵卫         洪塘湖屯田千户所
见今报册屯牛、共五万三千一百六十四隻
辽东都司五千一百三十一隻
山东都司三百九十五隻
福建都司四千三百九十二隻
福建行都司二百五十六隻
广西都司四百五十九隻
贵州都司二千一百五十六隻
四川都司四千七百七十一隻
四川行都司八千五百六十六隻
湖广都司五千四百三十一隻
湖广行都司一千六百三隻
山西行都司一千一十九隻
万全都司一千三百八十五隻
陕西都司寧夏左屯等卫、共一万四千六百九十隻
直隶寧山卫二千八百二十一隻
直隶兴州后屯卫八十九隻
永乐二年、令太僕寺给山东屯牛
○又令陕西兰州等卫屯牛、凡百人、官共给牛一隻
○宣德以后、各处卫分牛隻数目、俱由五军都督府照会工部立案备照。倒死者、著令买补。孳生者、查勘明白、年终依例造册、奏送该府、转行工部知会
○弘治八年议准、南京广洋等卫、洪武永乐年间、俵散屯牛无存。每年造报虚册、科害屯军。悉令除豁裁革
○嘉靖十四年、令发太仓银六千两、与甘肃佃种荒田军民、收买牛隻犁鏵。其牛隻、秋成不必收价、责令餵养。如有倒死盗卖、严併追补。遇事故顶闻等项、务将原给牛犁告官、随田交割


大明会典 山陵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三
山陵

山陵营建之事、俱本司掌行。其规制事宜、略载於后若泗州
祖陵、凤阳
皇陵、南京
孝陵、遇有修理、皆隶南京工部。故不载
天寿山
九陵规制
长陵 【正中】
献陵 【在 长陵之右】
景陵 【在 长陵之左】
裕陵 【在 献陵之右】
茂陵 【在 裕陵之右】
泰陆 【在 茂陵之右】
康陵 【在 泰陵之右】
永陵 【在 景陵之左】
昭陵 【在 长陵之西南】
宝城 【宝城、惟 长陵最大、径一百一丈八尺、次则 永陵、径八十一丈、 各陵深广丈尺不等】
明楼 【有灵寝门、惟 永陵、中為券门、左右墙门各一】
裬恩殿 【殿惟 长陵重簷九间、左右配殿各十五间。 永陵重簷七间、配殿各九间。 各陵俱殿五间、配殿各五间。】
神库 【或二座、或一座、惟 献陵无神库】
神厨
宰牲亭
碑亭 【长陵神功圣德碑、在 神道正南、近 红门、 各陵碑、俱就近安设】
神道
石桥
石像生十八对 【统於 长陵神道、 各陵无】
坐立狮子二对   坐立兽二对
立卧骆驼二对   立卧象二对
立卧麒麟二对   立卧马二对
带刀执□盔甲将军二对
朝衣冠文像二对  朝衣冠武像二对
擎天柱四
石望柱二
红门
石牌坊 【木柱五架】
时陟殿 【在 红门内、為 车驾更衣之所】
感思殿 【在 永陵稍东、驻蹕之所】

陵工兴建。
敕武职大臣一员、工部堂上官一员、总督工程。礼部堂上官一员、总拟规制。兵部堂上官一员、总督官军。科道官各一员监视。仍於各卫门选取才干官一员、协同工部堂上官、兼理工程。又请
敕内官监官二三员、提督工程。嘉靖中、乃
命阁臣知建造事。取石採木、各
敕大臣。其分管工程、司属十六员。外差、司属官四员
○十五年、重修
长陵等七陵、始用石砌
神道。其石像生等项、各护以石臺
兴都
显陵
嘉靖六年、特
敕修理、各项规制、俱照
天寿山。添设石像生碑亭。八年、工完。十年、以
香殿煖阁渗漏、重修。十八年、
玄宫改卜、议扣户工二部。及派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河南等处、两淮、两浙盐运司、共银四十七万五千八百餘两。二十年、工完。三十五年、
(祀去巳改夌)恩殿重簷殿宇工完

坟塋

礼部职掌、丧葬项内、有咨工部造坟安葬之条。而本部所载、职官坟塋、止开武职。今具列
王府制度於前。而以职官事例、附见於后

王府坟塋


王府造坟。永乐八年定、
亲王坟塋、享堂七间、广十丈九尺五寸、高二丈九尺、深四丈三尺五寸。中门三间、广四丈五尺八寸、高二丈一尺、深二丈五尺五寸。外门三间、广四丈一尺九寸、高深与中门同。神厨五间、广六丈七尺五寸、高一丈六尺二寸五分、深二丈一尺五寸。神库同。东西厢、及宰牲房、各三间、广四丈一尺二寸、高深与神厨同。焚帛亭一、方七尺、高一丈一尺。祭器亭一、方八尺、高与焚帛亭同。碑亭一、方二丈一尺、高三丈四尺五寸。周围墻二百九十丈。墻外、為奉祠等房十二间
○正统十三年定、
亲王坟塋、地五十亩、房十五间。
郡王地三十亩、房九间。
郡王之子地二十亩、房三间。
郡主县主地十亩、房三间
○天顺二年奏准、
亲王以下、依文武大臣例、或
王、或妃、有先故者、并造其壙。后葬者、止令所在官司、起倩夫匠、开壙安葬。
继妃、则附葬其傍。同一享堂、不许另造
○成化十三年、令
亲王、并妃、照旧差官开壙。
郡王以下、止令所在官司、量备工料开壙
○十八年令、
王府擅奏重修坟塋者、先将辅导官、参奏

○弘治五年、令
亲王、
郡王、镇国将军、各於始封父祖塋、序昭穆葬。郡县等主、於仪寡父祖塋安葬

王府造坟工价。成化十八年定
郡王并妃三百五十两。镇国将军并夫人二百四十五两。辅国将军并夫人郡主、各二百二十五两。县主二百一十五两。郡君一百九十六两。县君一百八十五两。分派有司、办纳自造
○十九年定、将军以下、造坟价银。奉国将军一百四十七两一钱二釐二毫。中尉一百二十三两七钱二分五釐八毫。
郡王并妃冥器八十两。郡主六十两
○二十一年定、
郡王并妃开壙、价银一百两。镇国将军并夫人八十两。辅国将军并夫人七十两自开安葬
○弘治六年、令
郡王以下、造坟、并开壙、悉照修府事例、价银减半送用
○十四年奏准、
郡王开壙、价银五十两、止送四十两。餘皆递减。其镇国将军以下坟塋、仍照房价事例、行勘明白、方许请给。
亲王、及
世子、
郡王、镇国将军、至
郡王长子、斋粮麻布俱革免
○正德十一年奏准、各
王府乡君病故、准照奉国中尉事例、减半造葬
○嘉靖四年奏准、镇国将军以下病故、行该布政司、查勘年月日期、夫妻有无见在先故缘由、与
王奏相同、照见行递减则例、径自派办价银、给付该府、令自造坟开壙安葬。勘有违碍、具奏定夺
○二十八年题准、
亲王并妃、造坟开壙、行该省都布二司、派办夫匠、木石砖灰等料、合用冥器丧仪、一併造完送用。其铭旌紵丝、金箔龙凤鉤、工部行文思院等衙门成造、候便领送
○四十四年定、
郡王、将军、中尉、郡县主君坟价、一概免给。惟
郡王及妃、并郡主、铭旌紵丝、金箔龙凤鉤、工部行文思院成造候领。合用冥器丧仪等项、行该省照依递减事例、给银自造
○万历十年议准、
郡王初封、係
帝孙者、身后坟价、照例全给。其餘
郡王、量给一半。开壙合葬者、免给。
世子坟价、与
郡王同。将军以下、一概停免

职官坟塋

文武官员造坟总例
洪武元年定、坟塋石兽
职官一品、塋地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二品、塋地八十步、坟高一丈四尺。三品、塋地七十步、坟高一丈二尺。以上、石兽并六。四品、五品、塋地六十步、坟高八尺。以上、石兽并四。六品、塋地四十步。七品以下、二十步。坟高六尺。以上步法、皆从塋心、各数至边。五品以上、许用
碑、龟跌、螭首。六品以下、许用碣、方跌、圆首 【庶人塋地九步、穿心一十八步、止用壙誌】
○二十九年定
坟塋
公侯、塋地周围一百步、坟高二丈、围墻高一丈。一品、塋地周围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围墻高九尺。二品、塋地周围八十步、坟高一丈六尺、围墻高八尺。三品、塋地周围七十步、坟高一丈四尺、围墻高七尺。四品、塋地周围六十步、坟高一丈二尺、围墻高六尺。五品、塋地周围五十步、坟高一丈、围墻高四尺。六品、塋地周围四十步、坟高八尺。七品以下、塋地周围三十步、坟高六尺
碑碣石兽
公侯石碑、螭首高三尺二寸。碑身高九尺、阔三尺六寸。龟趺高三尺八寸
石人二     石马二
石羊二     石虎二
石望柱二
一品石碑、螭首高三尺。碑身高八尺五寸、阔三尺四寸。龟趺高三尺六寸
石人二     石马二
石羊二     石虎二
石望柱二
二品石碑、盖用麒麟、高二尺八寸。碑身高八尺、阔三尺二寸。龟趺高三尺二寸
石人二     石虎二
石羊二     石马二
石望柱二
三品石碑、盖用天禄辟邪、高二尺六寸。碑身高七尺五寸、阔三尺。龟趺高三尺二寸
石虎二     石羊二
石马二     石望柱二
四品石碑、圆首高二尺四寸。碑身高七尺、阔二尺八寸。方趺高三尺
石虎二     石马二
石望柱二
五品石碑、圆首高二尺二寸。碑身高六尺五寸、阔二尺六寸。方趺高二尺八寸
石羊二     石马二
石望柱二
六品石碑、圆首高二尺。碑身高六尺、阔二尺四寸。方趺高二尺六寸
七品石碑、圆首高一尺八寸。碑身高五尺五寸、阔二尺二寸。方趺高二尺四寸
天顺二年奏准、文武大臣、官為造坟者、夫故在前、併造妻壙。妻故在前、併造夫壙。后葬者、止令所在官司、起倩夫匠、开壙安葬。继室、则附葬其旁、同一享堂。不许另造
○成化十三年奏准、令本家自行开壙附葬
○弘治十年、仍令有司开壙
凡功臣武官造坟。洪武三年定、功臣守墓人户、各以封爵官品之差等给之。其合用石碑石兽之类、亦令有司、俱依品秩成造
○二十六年
詔、自今凡功臣故、不建享堂。其坟塋葬具、皆令自备。惟歿於战阵者、官给
○又定、凡武职官员、或歿於矢石。或死於任所。先由礼部定夺、应合造坟者、移咨知会。仍审安葬去处、若在京者、与择坟地、会计工程、照例应拨囚徒砖灰造坟。中间有公候伯、合用硃红槨、冥器、誌石、砖灰、人工、别无定例、度量支拨。其槨具、冥器、行下宝源、军器、营缮、鍼工、鞍轡局所、依例料造应付。若有
旨、许令祖坟或就任所安葬、及造享堂者、临期定夺施行
造槨并冥器砖灰
公       侯

造槨无冥器
都督同知僉事  指挥使
红漆槨     誌石
砖四千五百箇  石灰四千五百斤
囚五十名
指挥同知僉事
黑漆槨     誌石
砖三千四百五十箇
石灰三千四百五十斤
囚二十名
正副致仕千户卫镇抚
砖一千五百箇  石灰一千五百斤
囚一十二名
百户所镇抚
砖二百四十箇  石灰二百四十斤
囚六名
千百户所镇抚骨殖安葬、砖灰囚减半
宝源局造
公侯伯都督冥器内用
小铜釜一面   小铜灶一箇
小火箸一双   小铜火盆一箇
槨誌事件
铁束二道    铁鋦二箇
两尖钉二百箇  (金殳)鐶一副
军器局锡造
水盆一     臺盏一
杓一      壶瓶一
酒瓮一     唾盂一
水罐一     香炉一
香合一     烛臺一对
香匙箸连瓶一副
茶钟一     茶盏一
碗二      橐二
灯臺盏一副   碟十二
油瓶一     匙箸连瓶一副
营缮所木造
牙仗二     骨朵三
交椅一     脚踏一
交床一     马杌一
诞马二     仓卓一
香卓一     床一
?杖一     箱一
凳一      枕一
挥一      清道一对
乐人八     控士二
门神二     仪仗人十二
女使八     武士四
翣六      五榖仓一
凉浆瓶二    鎗二
斧二      班剑一
红旗二     金一
鼓一      箭三
弓一      甲一
盔一      弩一
锅灶一副    火炉一
鍼工局造
青罗槨罩一   红紵丝煖帐一
红销金纱厨一  茶褐罗伞一
红绢旗二    枕头一
红紵丝绵被一  红绢夹被一
绵布卧单一   紵丝褥一
布手巾一    衿一
鞶一
鞍轡局造
小鞍笼一    小弓箭袋一副
今例、公侯伯造坟合用
黄麻一百二十斤
白麻一百二十斤 【俱丁字库支】
石灰七千五百斤 【马鞍山支】
芦席四百领 【营缮司支】 揪棍三百根 【大峪厂支】
沙板砖三千箇 【通积抽分竹木局支】
松木长柴一百根
把柴一百五十根 【俱卢沟抽分竹木局支】
棺槨一副 【通州抽分竹木局支】
糯米一石五斗 【户部支】
夫匠三十二名 【内后军都督府二十名、每名银一两。顺天府十二名、每名□两伍钱】
开壙合葬、减半 【都督等官同】
都督都督同知僉事造坟合用
黄麻一百斤   白麻一百斤
石灰五千斤   芦席三百领
楸棍三百根   沙板砖二千箇
松木长柴一百根 棺槨一副
糯米一石
夫匠二十名 【内后军都督府十二名。顺天府八名。各银数、如前】
凡文官造坟。嘉靖六年奏准、一品、二品、三品。未经考满者、价银夫匠、减半给领。问壙者、不分品级崇卑、止与夫匠五十名。如有一府一州、一时造坟数处。在各省者、听本布政司官、在直隶者、听抚按官、酌派邻近府州、通融区画。病故大臣、果有功德昭彰、闻望表著、公私无过者、礼部拟奏、差官造葬、以示优崇
○二十七年奏准、今后大臣病故、例该造葬者、其奏讨差官查果合例、方与题请。如或例有未合、止行各司府委官、照依品级造葬
○近例、文官父母妻故、例应造坟、及开壙合葬者、俱照受封品级崇卑数目派给
嘉靖初定文官造坟料价
一品、料价银三百两。夫匠二百名 【每名银一两。下司】
二品、料价银二百五十两。夫匠一百五十名
三品、料价银二百两。夫匠一百名
续定
四品、五品官、
特恩赐葬者、料价银八十两。夫匠三十名
凡内臣病故乞葬。正德十二年奏准、务查本官歷年深浅、有无勤劳、应该造坟、或盖享堂碑亭者、定与等第、照例奏请。不许一概妄行比乞
凡衍圣公及夫人造葬开壙、行山东布政司、照例、措办砖灰夫匠物料、及棺槨一副
\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四
抽分

客商兴贩竹木、设抽分之例、各有分数、以资工用、亦以防过取。今备载於后
洪武十三年、罢天下抽分竹木坊
○二十六年定、凡龙江、大胜港、俱设立抽分竹木局。及令军卫、自设场分、收贮柴薪、按月给与禁军孤老等烧用。竹木等物、推垛在场、令各局按旬奏申知数、遇有用庶以凭计料、拣定数目、度量关填勘合支拨。如营造数多、抽分不敷、奏闻给价收买。或差人砍办
三分取一
芦柴      茅草
稻草      茭苗草
蔂草
三十分取一
杉木      软篾
棕毛      黄籐
白籐
十分取二
松木      松板
杉篙      杉板
檀木      黄杨
梨木      杂木
簷柸      锄头柄
竹扫帚     茭苗苕帚
猫竹      水竹
杂竹      木炭
煤炭      竹交椅
筀竹      黄籐鞭桿
木柴      箭竹
永乐六年、设通州、白河、卢沟、通积、广积抽分五局。十三年、令照例抽分
三十分取六
松木      柏木
椵柴      椵木
长柴      把柴
杂木块柴    鞭桿
松木板     煤炸
木炭      檀木
片柴      杉木板
猫竹      水竹
筀竹      杉木篙
车轴      车輞
车辐      杂竹
箭竹      黄籐鞭桿
杂木簷板    茭苗苕帚
竹扫帚     芒苗苕帚
石竹篾     稍柴
三十分取三
稯毛      蒿柴
豆楷      蜀秸秆
三十分取二
石灰      石炭
杉木      砖瓦
黄籐      白籐
软竹篾     黄杨木
三十分取一
茅草      稻草
蔂草      茭草
榖草      杂草
杂柴
三十分取五
芦苇
三十分取十五
芦苇柴
凡通州等五处抽分竹木局。成化六年、令每处差主事、给事中、御史各一员、按季更换。每月初六日、各造册、与本局官同復

○七年、令每处止差御史一员
○弘治四年奏准、庞村、北新安、磨石口三厂、於卢沟抽分局官二员内、每季轮差一员管理
○嘉靖元年奏准、通州抽分竹木局、凡商贩黄松等木、曾经真定府九一抽取。有印信执照者、止用九一抽分、通前合為二八。其未经真定抽分者、仍用二八抽取
○六年、裁革白河抽分竹木局。官吏军人、拨回原卫所差操。例该抽分竹木柴炭砖瓦等项、行令广积抽分竹木局带管。仍听直隶巡按监察御史督察
○十年题准、卢沟抽分竹木局、堆积木植朽坏。每年终、本部委官查盘、变卖银两解部、作正支销
○又奏准、今后煤炸、已经卢沟桥抽分、给有小票、未曾过限者、通积等局不许重徵
○十四年题准、煤炸每三十分、抽取三分
○二十四年题准、煤炸免抽分
○隆庆四年题准、通州等抽分五局、除商贩竹木板枋等项、照旧抽分外。其驮运木炭柴草、俱免抽税
○五年题准、裁革通州等各局官吏巡军。通州局原设大使一员、攒典二名、内革一名。巡军三十名、内革六名。卢沟桥原设大使副使各一员、内革副使。攒典二名、内革一名。巡军三十二名、内革十二名。通积局原设副使一员、巡军十四名。内革六名。广积白河二局官吏巡军、俱革、令通积局官吏兼管
○又题准、裁革通积局原设三厂攒典三名、巡军、每厂四名、内革二名
凡真定抽分。正统元年、设本府税课司、带管木植、三十分抽四分。编号印记、从滹沱河、运至通州抽分竹木局交收。其后本府坐委通判一员、监督税课司官吏抽分。每年终、内官监差官印烙起解
○成化四年、内官监奏准、每年差太监一员、往真定府、会同本府委官、抽印木植、造办家火
○正德十三年题准、真定委本府佐贰宫抽分。内臣著回京、再不必差
○嘉靖十一年、以各工木植缺用。内官监奏准、仍差官抽印、不许生事害民
○二十二年、差内臣於真定滹沱河、督同该府税课司官、抽印木植、运赴张家湾料砖厂。内官监委官验收
○四十五年题准、真定府选佐贰官一员、协同抽分厂太监抽分。止抽松杉等木。其餘杂木荆条竹篮等项、及穷乡下邑、不得纵令下人、妄行抽税
○又题准、真定抽分木植、抚按官严行该府同知、会同该监、亲自查核抽验。逐日记数明白。年终、儘见在木数、以三千根解监外。餘木尽数起解本部山臺二厂、以备工用
○隆庆二年议准、真定抽分厂、免差内官。以后每岁首、发一印信号簿、与抚按官。令真定府掌印官、委同知、逐日将抽到各木登记、随时变卖银两贮库。候冰合之日呈缴。听本部酌量题请、行府查发
○万历二年题准、真定抽分就便专委易州山厂主事带管。每年水发之时、商木輳集、督同该府同知、照例抽分。所抽木植、照时估变卖价银贮库。候冰合、通行解部、送节慎库收贮、以备该监木植之费。如遇各边紧急添造、奏请动支。不许别项那借
○三年、内官监奏准、真定抽分厂、仍差内官抽印
凡杭州、荆州、太平抽分三厂。成化七年设。每岁、本部都水司、差官各一员管理。凡竹木等物、每十分抽一分。选中上等、按季送清江、卫河、二提举司造船。次等、年终运至通州、送器皿厂造器皿。餘卖银听用。后以竹木解运不便、各折抽价银。建昌连二杉板、每副抽银五两。清江连二杉板、每副抽银三两。连二松木板、每副抽银八钱。杂板、每副抽银四钱。真杉平板、每片抽银三钱。瓦杉板、每片抽分二钱。荆竹、每根抽银三釐。筀竹、每根抽银二釐。(上□下毫)竹、每根抽银一釐。白竹、每把抽银五釐。梳柸、每箍抽银四分。桃花洞短杉板、每片抽银三钱。背阴板、每片抽银二钱。南竹、每根抽银五釐。该送清江卫河二提举司者、径与支领。该送器皿厂、并原该卖银者、解部、召商
买料、转发该厂、及贮库听用 【后题差、请□、月报、解课等项、俱都水司掌行。杭州主事、兼管造船、太平抽分、改隶南京工部】
凡保定抽分。天顺间设。唐县委官一员、前去倒马关、会同抽分木植。三十分抽六分。本部差卖银、发唐县、官库、收贮听用
凡兰州抽分。成化十七年设。本州卫掌印官会同、将河桥上岸捉获木植、每十分抽二分。过河桥捉获者、尽数入官。俱送本处官厂、收贮公用凡各处抽分。宣德九年、令蔚州、及美峪、九宫口、五福山、龙门关等处山场、除成材大木、不许採取。其小木及椽枋之类、听人採取货卖。经过抽分去处、每十根抽三根
○正统二年奏准、大通关、并广利闸、遇有军民人等、告拆船隻、相料明白无碍逐隻放过闸口、至本局河下、照数拆收、不许私拆
○成化五年、令京城九门、并通州等处抽分局厂、例不该抽之物、不许擅取
○又令、顺天、保定、河间等府、凡
皇亲、公主、并内外官员名下管庄佃户人等占守水陆关隘抽分、勒取财物、挟制把持害人者、都发边卫永远充军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五
柴炭

国初供应柴炭、悉於沿江芦洲、并龙江瓦屑二场取用。及永乐间定都北京、则於白羊口、黄花镇、红螺山等处採办。宣德四年、始设易州山厂、专官管理。景泰间、移於平山。又移於满城。天顺初、仍移於易州。其派办运纳、各有定例
凡山厂职官。旧设督理侍郎一员督理。其领运柴炭、设官甚多。嘉靖五年革。存同知一员。通判四员。都事经歷知事各一员。判官十员。县丞一员。主簿十一员
○八年、改设郎中一员管理。尽革同知等官
○四十四年、改主事管理
凡山厂岁办柴炭。天顺八年、坐派本厂四百三十餘万斤
○成化元年、增至六百五十餘万斤
○二年、又增至一千一百八十餘万斤
○三年、又增至一千七百四十餘万斤
○四年奏准、
内府各衙门柴炭、减省支用。止照三年例採办
○弘治九年奏准、每年派去本厂数目、但有过一千五百万之外。工部照例另行斟酌、奏请定夺
○嘉靖二年奏准、
上明并各宫合用柴炭、各二十万斤。照弘治间例、量派本厂、拨夫採运
各衙门年例柴炭
惜薪司每年供应各宫及内官内使人员
木柴二千四百五十六万二百九十四斤二两
本色柴一千八百一十二万斤 【内杨木长柴五万斤。顺柴一千八百七万斤。召商办纳】
折色柴六百四十四万二百九十四斤二
两 【正德十二年、加该司柴九百五万五千八百斤。十四年、又加二百一十万二千四百斤。十六年题准、二次新加柴、每一万斤。折银十七两。共该价银一万八千九百六十八两九钱四分。内官内使人等、每名每月该柴一百五十斤、折价银一钱五分。每年候司礼监查出实在的数、解送该司。其本折旧例、每名每年本色四箇月。有闰五箇月。折色八箇月。嘉靖九年题准、折色六箇月。定如今额。该银一万一千七百四十八两五钱。四十一年题准、如人数加多。於柴夫银内通融处给】
木炭、六百八万斤 【以隆庆元年為额。近年增添之数不在内】
长奘炭五十五万斤 【即红螺大炭。万历十三年、额外添十五万斤。候足用停止】
白炭五百四十三万斤 【即黑炭。工部原额五百四十二万斤。外后府二百万斤。共七百四三十万斤。后改十万斤為坚实白炭。工部七万斤。后府三万斤。后又以坚实炭价重、准於黑炭内、工部减二万八千斤、后府减一万二千斤、共减四万斤。以补坚实炭价。万历十年、令工部额外加二百一十万斤。后府额外加九十万斤。共加三百万斤。召商办纳】
坚实白炭十万斤 【工部七万斤。后府三万斤。召商办纳】
荆条二万斤 【召商办纳】
惜薪司年例柴炭、皆军三民七。民柴、工部坐派山东山西二省、及顺天保定真定三府。军柴、后军都督府派所属各卫。正德五年奏准、后府招商上纳顺柴簰筏、验实免税。十二年、令本年加添该司木柴、与先年类办之数、一体徵收夫价、解易州山厂买运。十四年、令惜薪司收买木柴、每一百斤、明加耗十五斤。其收放大秤、听工部依式造完、较勘相同、送司用使。不许任意更变、及换大锤、遗害官民。如违、行缉事衙门访拏究问。嘉靖八年、令工部收掌后府供应惜薪司柴炭银两
光禄寺每年供应
木柴一千二百八十五万三千斤 【嘉靖十三年、加至一千三百九十万八十二斤。二十一年、又加六十七万七千四百斤。二十四年、又加三十万斤。隆庆元年照旧】
闰、加一百七万一千八百斤
木柴一百一十三万九千斤 【嘉靖二十一年、加六十七万七千四百六十一斤八两。二十四年、又加三十万斤。隆庆元年照旧】
闰、加九万四千九百一十六斤
本寺供应木柴。嘉靖十三年议准、工部每年召商买办、赴臺基厂委官处纳完。取实收到部、行节慎库领价。仍令该寺严束厨役人等、务要撙节、不许浪费。隆庆三年题准、臺基厂供应光禄寺等衙门柴炭、每柴一万斤、原价一十六两、今定一十五两。炭一万斤、原价四十八两、今定四十五两。给商办纳。隆庆四年再减、每柴一万斤定价一十三两五钱。炭一万斤、定价四十四两。如遇腾贵、会估量增
礼仪房
木柴二百四十四万七千七百六十斤
木柴一十七万八千四百二十斤
银作局
木柴三十万斤 【嘉靖二十四年、加一十五万斤。隆庆元年照旧】
御用监
木柴二十万斤   木炭二十万斤
白炭一十万斤
御马监
木柴一百二十五万斤
织染局
木柴七十万斤 【嘉靖二十一年、加十万斤。隆庆元年照旧】
木炭三万斤
翰林院
木炭一万斤 【惜薪司送本色。如遇教习庶吉士、工部加办一万斤。折价银一百一两、送本院分给。其餘中书等官、行臺基厂解价。照该厂价银出给】
太常寺
乾顺木柴一十五万三千一百斤 【嘉靖中、加七千斤。隆庆初照旧】
木柴六万五千九百斤 【原额六万七百斤。今加】
燔柴二千五百斤
神乐观
木柴五十四万餘斤 【嘉靖中、加三十一万斤。隆庆初照旧。乐舞生每名、木柴一百六十斤。折银一钱七分四釐。每年增减不一。大约不过旧数】
中书舍人写
誥敕木炭一千四百九十斤
兵部誊黄木炭三千斤
【以上二项、每年本衙门题□工部、札付顺天府徵解。本部转送交收】
太医院
木柴二千四百斤
木炭六百斤 【今柴炭俱停止】
会同馆
木炭四十万斤
本馆木炭、嘉靖十三年题准、召商买办。赴臺基厂上纳。行令该馆、如遇夷人到日、即具花名手本、送赴工部委官处。每五日一次支给。令臺基厂办送
西舍饭店
木柴二十五万九千二百斤 【旧额四十五万斤。嘉靖二十四年、加三十万斤。三十五年、又加十五万斤。四十二年议减、止给三十八万八千八百斤。隆庆二年、减定今数】
坝上大马房
木柴九万一千一百零二斤 【旧额四千三百九十四斤。后加至七十五万斤。嘉靖间、减至二十二万斤。今行户部查实在马驼等数支给、每料一石、柴五十斤。闰月照加。大约每年多不过一十二万数】
凡山厂採办运纳。正统初、令各处纳到木柴、内有檀榆柘桑栗木、拣出。按月具数奏报。送兵仗局用
○天顺元年、令易州一带山场、係关隘人马经行去处、不许採取柴炭
○成化元年奏准、工部南廊正阳关臺基各厂官攒照户部仓场例、经手柴炭务要支放尽绝。有餘、仍交盘明白、方许给由
○弘治九年奏准、今后各处造作派办、务要照依原议、从实估计。不许多派。惟烧造琉璃、纯用木柴。黑窑砖瓦、用木柴三分、杂柴七分。其工程已完者、照例停免。不必再行追扰
○正德十年奏准、山厂採运柴炭官夫商人、经过紫荆关口蔚州灵丘广昌等处。守备等官即便放行。不许阻滞。派运柴炭、务查运官果有干办勤能。及经手钱粮不欠、行止无亏者、方许给价领运
○嘉靖五年奏准、易州山厂年例、额办柴炭等项价银、先期差官领运、解赴工部寄库。候召商买办、完日查给
○又奏准、山厂柴炭铺户出入紫荆关、收买大炭。不许夹带别项柴炭、并不明之人、出入禁关。亦不许樵採应禁山林。本厂将铺户姓名年貌籍贯、该买大炭数目、造册三本。一本送巡关御史。一本发把关官员盘詰。一本存留本厂备照。仍行都察院、转行巡关御史、查照施行。其各衙门年例供应柴炭、止许召商、於腹里地方买办。违者、巡关官盘詰拏问、柴炭入官
○三十一年题准、行该抚按巡关等官、会同易州厂郎中、亲诣山前山后山场、逐一踏勘。将应禁应採地方、议处明白。遵照採烧炭户、给票入山。於原议地方採纳。不许侵越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六
夫役

夫役旧有定例。自永乐以后、营造起拨、供用渐多。今营造之外、又有柴夫以供
内府之用。因附载云
凡起取夫役。洪武元年、定役法、每田一顷、出丁夫一人
○二年、置直隶应天府等十八府州、及江西九江饶州南康三府、均工夫图册。每岁农隙、其夫赴京供役。每岁率用三十日、遣归。田多丁少者、以佃人充夫。其佃户出米一石、资其费用。非佃人、而计亩出夫者、其资费、每田一亩、出米一升五合
○二十六年、令仓脚夫每一坊长、製牌一面。以后各衙门差使、奏过给牌取夫。工完缴牌
○又定、凡在京城垣河道、每岁应合修缮。其用工数多。须於农隙之时、於近京免粮应天太平镇江寧国广德等五府州、预先定夺奏闻。行移各府起取。除役占等项、照依
钦定则例优免外。其餘人户、每四丁共輳一夫。著令各备锹杵篮担。委官部领。定限十月初赴京。计定工程、分拨做造。满日放回。若有不当夫役、及做工未满逃回者、并行治罪。及各处起到仓脚夫、俱发应天府收籍為民。遇有官差、度量差拨。著令轮流、周而復始。若差使数多。做工日久。照例每名月给工钱五百文。坊长减半、以周养赡
优免则例
优免二丁
水马驛夫    递运船水夫
会同馆夫    轮班人匠
在京见役皂隶  校尉力士
见任官员    廩膳生员训导
马船夫     光禄寺厨役
防送夫     军户
铺兵
免一丁
凡年七十以上、及废疾之人
凡优恤夫役。永乐九年、令
天寿山工役病故者、给棺送回原籍、与钞一百贯安葬。免其户役一年。沿途得病不曾上下故者、亦送回、与钞五十贯。免户役半年
○十一年、令放回军夫人匠、治途有病者、所在官司医治、


砍柴夫

宣德四年、易州山厂起倩。每季、二万五千八百五十五名。四季、共十万三千四百二十名
顺天府每季一千七百三十二名
真定府三千二百九十六名
保定府二千四百九十六名
济南府三千八百三十名
兗州府八百八十名半
东昌府四百一十名
青州府一千七百七十名
太原府五千六百二十四名
平阳府二千七百一十一名半
泽州一千二百三十三名
潞州一千一百八十二名
辽州一百一十三名
沁州一百七十四名
汾州四百七名
景泰元年奏准、减免五千名
○成化四年奏准、每名一季、收脚价银三两
○又奏准、易州龙湾二厂管柴官、每州县人夫、一百名以上者、留一员专管。一百名以下、有州去处、该州官管。不係州辖县分、就令本府把总官管
○二十一年奏准、解价官、收毕遣回。不许私留一土
○弘治七年奏准、每夫五名之内、僉点夫头一名。按季齎价、赴
钦差管厂官处交收
今每年额徵柴夫银数
山东七万三百五十七两四钱四釐
济南府三万二千五十七两八钱
东昌府六千二十四两二钱
青州府二万五千九百四十三两
兗州府二千四百二十四两二钱
登州府一千九百一十七两三钱四釐
莱州府一千九百九十两九钱
山西九万八百二十八两三钱二分三釐八毫八丝八忽
太原府一万八千二百四十七两一分四毫
平阳府三万四千六百五两五钱三分四釐三毫五忽
潞安府一万五千八百九十二两七钱三分七毫七丝五忽
汾州并所属五千二百七十二两六钱八分三釐四毫五丝三忽
辽州并所属一千四百七十一两一钱八釐二毫五丝
泽州并所属一万三千八十二两一钱三分八釐二毫五忽
沁州并所属二千二百五十七两一钱一分八釐五毫
顺天府二万一千六百九十四两一钱八分五釐
真定府四万二千四百二十五两五钱七釐
保定府三万五千九百九十二两七钱四分七釐
以上通共银二十六万一千二百九十八两一钱六分六釐八毫八丝八忽。嘉靖二十年以后、增至二十七万七千八百三十一两六钱。隆庆元年、减定今数
正德十六年题准、各衙门拖欠夫价银两、袭為故常。比照户部迟误兑粮、住俸降级、提问事例行
○嘉靖六年题准、将山厂砍柴夫价、俱解本部、寄库支给
○八年题准、将砍柴夫价、置立循环簿。责令倒换山厂督理官、专以
御用大炭為正。并一应拖欠夫价、追併解部
○四十五年题准、各司府州县拖欠柴夫银两数多。议行山厂主事、每年四八月、躬亲巡歷。督併严限追解。敢有故违者、照例参呈。其各管柴官员、遇有陞迁丁忧等项。该厂具呈本部、移咨吏部拘留。完日、方许离任。及行抚按官、不许别项差委。专听山厂主事、查併柴炭银两

抬柴夫

永乐宣德间、
内府惜薪司坐派夫二千名。照应天府例、於大兴宛平二县起取
○正统元年奏准、北直隶八府除真定保定二府採烧柴炭外。其河间永平顺德三府、大名广平二府、顺天一府、各起夫三千名。各当一年。周而復始
○成化二十一年奏准、每名一月、徵银一两二钱
○二十三年奏准、照旧起夫
○弘治元年奏准、每名月徵银一两四钱
○五年
詔、有司卫所解到夫价、止收正数。不许分外多收
○八年奏准、真定、保定、与顺天府、共当一年
○十四年奏准、广平府原额九百名内、减二百名、分派大名府起取
○又令各府该当年分、分為两季徵银。每年总差官吏各一人解部。转送惜薪司、雇人上工
○又令照旧起夫。免徵夫价
○十七年奏准、真定保定二府、协助顺天府抬柴夫。免令解夫。止徵夫价
○嘉靖二十年
詔、惜薪司抬柴夫、已经解银雇觅。自后俱免解人、以省劳费
○四十二年题准、顺天等府柴夫银两、俱解工部。转送惜薪司收纳。遇闰照加
惜薪司每年额派三千名。每名、每月徵银一两四钱。共银五万四百两
顺天府一千名
真定府一千名
保定府一千名
以上三府共当一年
河间府一千四百名
顺德府六百名
永平府一千名
以上三府共当一年
大名府二千三百名
广平府七百名
以上二府共当一年

杂行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催促军需物料、勾提囚匠等项、钦置勘合。如遇四子部合行事理、或五件、十件、类具手本。责差该吏齎赴
内府工科、关填勘合。行移各司承奉理办。如有不完、举奏提问。其官吏给由、缺官条格等项、及本部并合属官吏俸给、按月放支。仍每岁会计。行移户部拨支。遇有当行。行移吏部等衙门、定夺施行
凡勘合字号
浙江布政司堂字  江西布政司习字
湖广布政司因字  福建布政司积字
山东布政司尺字  山西布政司当字
河南布政司善字  陕西布政司宝字
四川布政司力字  广东布政司福字
广西布政司缘字  云南布政司兴字
贵州布政司长字  应天府右字
直隶凤阳府正字  庐州府名字
淮安府建字    扬州府德字
苏州府端字    松江府立字
常州府维字    镇江府行字
徽州府基字    寧国府贤字
池州府念字    太平府作字
安庆府表字    广德州传字
徐州声字     滁州甲字
和州谷字     直隶永平府兴字
保定府广字    河间府聚字
真定府通字    顺德府习字
广平府达字    大名府承字
延庆州英字    保安州高字
每月二十二日、於
内府司礼监、六科廊、领出精微簿四扇。一扇、纪四司每日行出公文。内填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勘合字号、及硃语。三扇、纪四司每日收入公文。营缮司一扇。虞衡都水二司共一扇。屯田司一扇。俱填各须解户乡贯姓名、并纳完某料、於前件一同註其日批迴。至次月二十六日、齎赴六科廊官处看过、送精微科。年终、类缴原领衙门收贮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七
四司经费

凡工部四司钱粮。嘉靖六年奏准、每三年奏请、差科道官各一员、会同工部堂上官一员、清查原派、并已解、已支、未支、见在、数目明白。分别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备造黄册一本进缴。各收青册一本备照。郎中等官、遇有陞迁、及吏役满日、一应经手钱粮案卷、本部委司务公同清查明白、方许离任起送。如有不明侵欺等项姦弊、听部参究
凡天下拖欠工料。嘉靖七年奏准、工部开立前件、行各巡按御史、抄委司府官员、照款清查。如有侵盗抵换、买捏批单者、将经该官吏解户收头、通行提究下落、差人解部查纳。司府等官将已徵听解各项工料银两、那移借贷别用者、虽迁官去任、仍要提究。候银解部、方许放回。若委官回护稽迟、听本部参奏问治。巡按衙门将开去前件、限三箇月以里、查填明备、齎缴本部查理。前项查催根究之法、本部每年一次举奏。各该巡按御史、事完回京復命之日。将查究过缘由具奏。若巡按衙门报有次第。听本部括查岁用、会官详议将岁派蠲免
凡天下起解本折色银料。嘉靖八年奏准、工部置立循环文簿各一扇、发各司府。遇有起解、即照原行硃语、开立前件、备写年月官解姓名。其布政司、有应动支本司官库银两办解者、照式查誊本司簿内。两广云贵四川福建、年终一次。餘司府州、俱半年一次。北直隶大名等府、俱三箇月一次。顺天府、间月一次。各差人齎换、循去环来。本部如遇循字簿到。查验填註明白。发原差人齎回司府州各该掌印分管等官收查。如有官解延捱过限者、就拏的亲家属、监併完纳。候批单至日疏放。仍於簿内填註下落。若官解侵费、亦就拏究。齎送文簿过限、将差来人役送问。各该司府官吏参治。其追徵工料价银、过限三箇月不完者、府州县徵收委官住俸。半年不完者、府州县掌印官住俸。一年不完者、布政司掌印分守官住俸。俱候物料解部起程之日开支。住过俸粮、不得再补。委官误事、司府官究问。若司府容令包揽、委託非人。抚按衙门参奏拏问。巡抚官一年一次回奏。巡按御史事完回京之日奏报。每年终、本部通将各衙门各官欠数查出。举其甚者、移咨吏部黜降。司府等官倒换文簿、故不依期、及填写不依式者、亦移咨吏部考覈改调。或暂停陞迁。其法、本部每年一次举奏
○二十年奏准、今后有司、遇解纳在京各衙门料价等项银两。专差在官殷实人员、给批定限领解。不许吏典办事官员人等夤缘差遣、以致隐匿侵欺、无从查考。违者、参拏重治

四司岁额〔料银共五十万两 【嘉靖三十五年定】〕
营缮司〔一十六万两〕

浙江一万三百七十六两一钱三分四釐八毫
江西一万三百七十六两一钱三分四釐八毫
湖广九千三百三十八两五钱二分一釐三毫二丝
福建九千三百三十八两五钱二分一釐三毫二丝
山东九千三百三十八两五钱二分一釐三毫二丝
山西四千一百五十两四钱五分三釐九毫二丝
河南八千三百两九钱七釐八毫四丝
陕西四千一百五十两四钱五分三釐九毫二丝
四川六千二百二十五两六钱八分八釐八丝
广东九千三百三十八两五钱二分一釐三毫二丝
应天府五千一百八十八两六分七釐四毫
凤阳府三千一百一十二两八钱四分六毫四丝
庐州府三千一百一十二两八钱四分六毫四丝
淮安府三千一百一十二两八钱四分六毫四丝
扬州府三千一百一十二两八钱四分六毫四丝
苏州府九千三百三十八两五钱二分一釐三毫二丝
松江府八千三百两九钱七釐八毫四丝
常州府七千二百六十三两二钱九分四釐五毫六丝
镇江府五千一百八十八两六分七釐四毫
徽州府五千一百八十八两六分七釐四毫
寧国府三千一百一十二两八钱四分六毫六丝
池州府二千七十五两二钱二分六釐九毫六丝
太平府二千七十五两二钱二分六釐九毫六丝
安庆府二千六百九十七两七钱九分五釐五丝
广德州八百三十两九分七毫九丝
徐州四百一十五两三钱三分九釐四毫四丝
滁州四百一十五两四分五釐三毫九丝八忽
和州四百一十五两四分五釐三毫九丝六忽
顺天府二千七十五两二钱二分六釐九毫七丝
永平府八百三十两九分七毫九丝
保定府二千七十五两二钱二分六釐九毫六丝
河间府二千四百九十两二钱七分二釐三毫五丝四忽
真定府二千六百九十七两七钱九分五釐六丝一忽
顺德府一千三十七两六钱一分三釐四毫四丝
广平府一千四百五十二两六钱五分九釐四毫三丝六忽
大名府一千四百五十二两六钱五分八釐八毫七丝二忽

虞衡司〔八万两〕

浙江五千一百八十八两六分七釐四毫
江西五千一百八十八两六分七釐四毫
湖广四千六百六十九两二钱六分六毫六丝
福建四千六百六十九两二钱六分六毫六丝
山东四千六百六十九两二钱六分六毫六丝
山西二千七十五两二钱二分六釐九毫六丝
河南四千一百五十两四钱五分三釐九毫二丝
陕西二千七十五两二钱二分六釐九毫六丝
四川三千一百一十二两八钱四分四毫四丝
广东四千六百六十九两二钱六分六毫六丝
应天府二千五百九十四两三分三釐七毫
凤阳府一千五百五十六两四钱二分三毫二丝
庐州府一千五百五十六两四钱二分三毫二丝
淮安府一千五百五十六两四钱二分三毫二丝
扬州府一千五百五十六两四钱二分三毫二丝
苏州府四千六百六十九两二钱六分六毫六丝
松江府四千一百五十两四钱五分三釐九毫二丝
常州府三千六百三十一两六钱四分七釐二毫八丝
镇江府二千五百九十四两三分三釐七毫
徽州府二千五百九十四两三分三釐七毫
寧国府一千五百五十六两四钱二分三毫三丝
池州府一千三十七两六钱七釐一毫八丝
太平府一千三十七两六钱一分三釐四毫八丝
安庆府一千三百四十八两八钱九分七釐五毫二丝五忽
广德州四百一十五两四分五釐三毫九丝五忽
徐州二百七两五钱二分二釐六毫九丝九忽
滁州二百七两五钱二分二釐六毫九丝九忽
和州二百七两五钱二分二釐六毫九丝九忽
顺天府一千三十七两六钱一分三釐四毫八丝
永平府四百一十五两四分五釐三毫九丝五忽
保定府一千三十七两六钱一分三釐四毫八丝
河间府一千二百四十五两一钱三分六釐一毫七丝七忽
真定府一千三百四十八两八钱九分七釐五毫二丝四忽
顺德府五百一十八两八钱六釐七毫五忽
广平府七百二十六两三钱二分九釐四毫三丝六忽
大名府七百二十六两三钱二分九釐四毫三丝六忽

都水司〔一十四万两〕

浙江九千七十九两一钱二分
江西九千七十九两一钱二分
湖广八千一百七十一两二钱七釐
福建八千一百七十一两二钱七釐
山东八千一百七十一两二钱七釐
山西三千六百三十一两六钱四分八釐
河南七千二百六十三两二钱九分五釐
陕西三千六百三十一两六钱四分八釐
四川五千四百四十七两四钱八分
广东八千一百七十一两二钱七釐
应天府四千五百三十九两五钱五分九釐
凤阳府二千七百二十三两七钱三分六釐
庐州府二千七百二十三两七钱三分六釐
淮安府二千七百二十三两七钱三分六釐
扬州府二千七百二十三两七钱三分六釐
苏州府八千一百七十一两二钱七釐
松江府七千二百六十三两二钱九分五釐
常州府六千三百五十五两三钱八分三釐
镇江府四千五百三十九两五钱五分九釐
徽州府四千五百三十九两五钱五分九釐
寧国府二千七百二十三两七钱三分六釐
池州府一千八百一十五两八钱二分四釐
太平府一千八百一十五两八钱二分四釐
安庆府二千三百六十两五钱七分八釐七毫九丝
广德州七百二十六两三钱三分九釐四毫四丝
徐州三百六十三两一钱七分四釐七毫二丝
滁州三百六十三两一钱七分四釐七毫二丝
和州三百六十三两一钱七分四釐七毫二丝
顺天府一千八百一十五两七钱二分四釐六毫
永平府七百二十六两三钱三分九釐四毫四丝
保定府一千八百一十五两八钱二分三釐六毫
河间府二千一百七十八两九钱九分八釐三毫三丝
真定府二千三百六十两五钱七分八釐七毫九丝
顺德府九百七两九钱二分八釐
广平府一千二百七十一两七分六釐五毫三丝
大名府一千二百七十一两七分六釐五毫三丝

屯田司〔一十二万两〕

浙江七千七百八十二两一钱一釐一毫五丝
江西七千七百八十二两一钱一釐一毫五丝
湖广七千三两八钱九分一釐三丝五忽
福建七千三两八钱九分一釐三丝五忽
山东七千三两八钱九分一釐三丝六忽
山西三千一百一十二两八钱四分四毫六丝
河南六千二百二十五两六钱八分九毫一丝
陕西三千一百一十二两八钱四分四毫六丝
四川四千六百六十九两二钱六分七毫九丝
广东七千三两八钱九分一釐三丝六忽
应天府三千八百九十一两三分三釐七丝五忽
凤阳府二千二百三十四两六钱三分三毫四丝五忽
庐州府二千二百三十四两六钱三分三毫四丝五忽
淮安府二千三百三十四两六钱三分三毫四丝五忽
扬州府二千三百三十四两六钱三分三毫四丝五忽
苏州府七千三两八钱九分一釐三丝五忽
松江府六千二百二十五两六钱八分九毫一丝
常州府五千四百四十七两四钱七分八毫五丝
镇江府三千八百九十一两五分五毫七丝五忽
徽州府三千八百九十一两五分五釐七丝五忽
寧国府二千三百三十四两六钱三分三毫四丝五忽
池州府一千五百五十六两四钱二分二毫三丝
太平府一千五百五十六两四钱二分二毫三丝
安庆府二千二十三两三钱四分六釐二毫九丝九忽
广德州六百二十二两五钱六分八釐九丝二忽
徐州三百一十一两二钱八分四釐四丝六忽
滁州三百一十一两二钱八分四釐四丝六忽
和州三百一十一两二钱八分四釐四丝六忽
顺天府一千五百五十六两四钱三分四毫八丝
永平府六百二十二两五钱六分八釐九丝二忽
保定府一千五百五十六两四钱一分二毫五丝
河间府一千八百六十七两七钱四釐二毫八丝九忽
真定府二千二十三两三钱四分六釐四毫九丝九忽
顺德府七百七十八两二钱一分一丝五忽
广平府一千八十九两四钱九分四釐一毫六丝二忽
大名府一千八十九两四钱九分四釐一毫六丝二忽

内府题办 【或折价、或取料。随年题办。本部照原题酌量裁减、不全给】

营缮司

司礼监修理经厂 【三年一次】
大柁木二百四十根。大散木四百八十根。大桁条七百二十根。大松木四百八十根。石灰十五万斤。板瓦六万片。白城砖三千箇。斧刃砖三千箇
司设监成造夏季竹帘 【每年一次】
杉木十一根。松柁木三十三根
成造冬季毡帘 【每年一次】
杉木十五根。松柁木二十四根。松木枋二十四根
成造细车 【五年一次。该顺德广平二府採解。本司召买。及宝源局办送】
松柁木一百八十根。椵木三百六十根。无名异二百八十斤。入油红土三百六十斤。红真牛皮二百八十张。(荣去木改林)麻二万斤。木柴四万五千斤。水和炭十三万斤。 【以上本司召买】 榆木辕条一百二十根。榆木三十根。榆木车头一百二十根。青新水屑木六十根。 【以上行顺德府採解】 檀木车轴六十根。 【又预备四十根】 枣木车輞一千八十块。 【又预备七百二十块】 青新水辐条二千一百六十根。 【又预备一千四百四十根以上行广平府採解】 铁车穿二百四十箇铁车鑭九百箇。铁榔头四箇。铁砧子三箇 【以上宝源局办送】
内官监修理年例月例家火物料 【每年一次】
杉木一百二十根。榆木八十根。散木二十根。白芨十斤。苧布二十疋。姜黄十斤。奏本纸六千张。高头纸二十万张。黄白锡箔六千张。串五丝一百斤。生铁二千斤。铁线四百斤。土硝四千斤。杉木连二板枋八十块。椵木四十根。槐木车头七箇。槐木车輞五十块。榆木车轴七根。金箔九千贴。天大青十二斤。天二青十二斤。天三青十二斤。天深中青十二斤。石大青五十斤。石二青五十斤。石三青五十斤。石深中青四十斤。天大绿二十五斤。天二绿二十斤。天三绿二十斤。?石???砂大绿五十斤。?石???砂二绿五十斤。?石???砂三绿五十斤。?石???砂枝条绿五十斤。石大绿五十斤。石二绿二十五斤。川漆一万斤。红熟铜丝一千五百斤。樟脑十斤。生黄牛皮二千张。石黄六十斤。墨煤一百斤。锡箔二百贴。银箔一百贴。无名异一千三百斤。绵胭脂五百箇。滦榜纸一千张。杂油一千斤。松香一百斤。猫竹六百根。筀竹一千根。水竹八百根。纸觔纸二千斤。黄籐四百斤。棕毛一千斤。白马尾罗底三十箇。青绵纱二十五斤。荆条五千斤。砂罐一百箇。长节苦竹篾四十斤。软竹篾六百斤。蜊壳二百斤。蒲草五千斤。白麻二万五千斤。茜红火把缨二斤。白山羊角五百斤。石花菜二斤。雄黄二十斤。?石???砂五斤。铜青二十斤。乾胭脂二十斤。钢铁八十斤。磁末一千斤。稻皮八百斤。麦稳八百斤。石灰三万斤。青灰一千斤。烧造土三万五十斤。杨柳火桿二十根。方席一千领。杂木碾桿六根。黛赭石五十斤。熟牌铁七万斤。木炭十三万斤。木柴二百三十万斤。水和炭十万斤。白硝山羊皮八十张。荒丝一百斤。紫英石二十斤
苫盖禁苑竹松 【每年一次】
斜席一万九千四百领。(荣去木改林)麻四十斤。芦苇一万斤。稻草二万斤
成造抹地扒 【每年一次】
无名异三斤八两四钱七分。烧造土五十六斤九两。松木把柴三千六百二十根。木炭三千九百八十斤
成造细草纸 【二年一次】
纸觔纸四千斤。石灰八万斤。木柴八万斤
捨饭店成造家火物件 【五年一次。内官监成造水桶、饭桶、掇桶、弔桶、手把桶、竹箩、锡汤壶、铁杓、条卓。各十二件铁火锹铁(火□)、锅盖。各十件。竹箸四百把。板凳二十条。宝源局成造铁锅十口。灶门二十箇。顶桩十根】
猫竹三十根。筀竹一百八十根。白麻四十四斤。白圆籐二十五斤。桐油二十二斤。熟建铁五百三十七斤。木炭一千七百十九斤。锡八十四斤。散木二十根。杉木连二板枋九块。 【以上内宫监合用、本部办送】 生铁二万七千斤。白炭四万五百斤。炸块二万七千斤。木炭二万七千斤。磁末一千六百斤。青坩土一千六百斤。杨柳火桿三十根。竹筛六把。马尾罗六把。(荣去木改林)麻一百斤。斜席三十领。扇风板四块 【以上宝源局合用】
太庙每年四季
各石灰一千斤。青灰二百斤
社稷坛每年修理工料
春季银二十两一钱。秋季银二十两

虞衡司

兵仗局兑换军器火器 【每年约该银五千餘两】
水和炭 【每年约该银九百餘两】
酒醋麵局修理造办 【每年约该银一千七百餘两】
宝钞司供用草纸 【每年约该银一千五百餘两】
尚宝司宝色 【每年约该银六十二两四钱】
光禄寺供用器皿 【每年、河南、烧解瓶罈三万四千八十五件。真定、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五件】

都水司

司礼监御作房成造
龙床等项物料 【三年一次。约该银一万三百三十一两零】 金箔 【二年一次。约该银五百万】 成造书画柜匣等项杉木板枋 【每年二运每运六百块。如御用监例】 笔料 【每年该笔二万九千九百餘枝。料坐浙江及太平寧国二府派徵】
御用监成造
龙凤床座顶架等项 【每年约该料银二千八百二十五两】 雕填剔漆
龙床顶架等项 【隆庆元年题准、以嘉靖十年為则。每年约该银四千一十一两四钱九分】
内官监成造净车 【五年一次。约该银二千七百五十两】
御马监晾马索白麻五万斤 【二年一次】
司设监成造
上用各宫床帐、轿乘、金殿等架、缴壁、衣包、盖袱、花毯、地毡、席簟等项 【一年一次。约该银九千餘两】
成造篾簟蒲席棕荐等项 【每年、猫竹、紫竹、筀竹、桐油、浙江。猫竹、水竹、棕毛、白圆籐、江西。生漆、广东席草、苏州。蒲草、扬州。各解办】
尚衣监成造冠顶 【二年一次。约该银二千一百餘两】
内织染局染造袍服矿子石灰七万斤 【每年一次】
鍼工局成造内使冬衣 【二年一次。约该银十一万两不等】
内使铺盖 【五年一次。约该银一万餘两不等】
司苑局修造採莲船 【每年约该银十五两六钱】
供用库柴炭板箱 【每年约该银一千三百餘两】
内承运库罗?纱紬 【每年各司府该造二万一千三百四疋。有闰、加一千五百二十四疋二丈□尺】
山西生素綾 【每年该五百疋。有闰、加四十三疋】
生素绢 【每年该七千三十六疋一丈七寸三分。有闰、加四百八十二疋四尺八寸一分】
尚宝司宝絛 【每年黄大絛、黄中絛、黄小絛、各四条。金牌青丝絛一千条。钥匙并金牌小絛三条】 牌絛 【五年一次。茶褐色圆絛五百条。天青黑青圆絛各一千条】
光禄寺醡酒绢袋八百条 【每年一次。文思院办】
钦天监历日包袱 【嘉靖四十五年题准、每年历科黄罗销金袱、大小共十二条。回回科小袱一条】
文思院造武举宴花 【三年一次。抹金银牌脚花一枝。抹金铜牌翠叶绒花二百枝。簪花筒全。牌上鈒会武举三字。共该银七两】
马槽厂造御马监槽桩等项 【四年一次。旧例十年一题。二年一造。弘治十八年、以南京工部每年起运马槽二百面劳费。题准於玉河桥西盖马槽厂一所。轮委主事一员、令营缮所成造。马槽厂旧為器皿厂。嘉靖十年、始委官专管。隆庆元年定、四年一造。该料银二千六百餘两】
锦衣卫盖象毡被 【五年一次。约该料银一千一百九两。工食银一百六十六两五钱】
银作局倾银砂碢 【十年一次。山西布政司烧解二十万箇】 宫人内使棺器 【二十年一次。器二千副。该松板二万六千根。每年南坐龙江瓦屑二厂。北坐卢沟桥。南北各分解二千六百块】

屯田司

御用监物料 【每年一次】
金箔四万贴水胶二千五百斤。黑铅五百斤。檀木二十根。大样甘锅二千箇。白圆籐二百斤。细□丝三百斤。明羊角一百斤。 【旧额二百斤。隆庆二年减】 瀛沙三千斤。滦榜纸三千斤。灰挣生牛皮二十张。卢甘石五千斤。椵木五百丈。红真皮五十斤。羊毛二百斤。 【旧额五百斤、隆庆三年减】 长节笛竹三百根。 【隆庆二年革】 长节大样竹筏一百五十斤。 【旧额三百五十斤、隆庆二年减】 木柴二十万斤。白炭十万斤。木炭二十万斤。水和炭一十五万斤。 【旧额三十万斤、隆庆二年减】 水花硃二百斤。川漆一千五百斤。 【硃漆二项、俱隆庆二年增。即以上所减革五项价银折办】
本监取用抽分物料 【每年一次】
通州抽分局、船板一百九十块。黄松木七十根。杉木板九十块。松木板九十块
卢沟桥抽分局、松木柱一百根。松木散头二百根。松木三百七十五根。松木板二百七十五块。长柴五百根
通积抽分局、沙板砖五千箇。片瓦一万片
广积抽分局、沙板砖五千箇。片瓦二万片
内官监取用抽分物料 【每年一次】
通州抽分局、黄松三十根。大黄松四十根中黄松四十根。长柴一百根。把柴一百根。松板四十块。车輞五十根。软竹篾五十斤。车轴十根。箭竹一百把。?竹十?。砖三千箇。瓦六千斤
卢沟桥抽分局、散木五十根。松木四十二根。松板四十块。松枋四十块。长柴二百根。把柴二百五十根。石灰二百斤
通积抽分局、砖一千箇。瓦五千斤
广积抽分局、砖一千箇。瓦五千片。方砖一百箇
御马监、煮料木柴 【每年该价银三千两】
银作局木炭 【每年该价银一千五百两】
织染局柴炭 【每年该价银一千九百两】
惜薪司供应柴炭荆条 【每年该银一十二万五千一百六十九两一钱】
内使小火者上下半年折柴 【每年二次。约该银二万五千餘两】
司苑局苫盖菜蔬物料 【每年一次】
蜀秸五千五百束。荆茶四万一千斤。芦苇三千束。蒲草二千六百八十八束。黄麻七百二十二斤十五两。白麻四百四十五斤八两
巾帽局、成造内官内使官帽平巾物料 【每年一次】
皂縐纱三百疋。 【万历元年加一百疋】 白生素平罗四百疋。 【万历元年加二百疋】 铁线一百斤。青熟丝线三十斤。水胶二百斤棕毛三十斤。银硃八斤。墨煤一百斤。榜纸四千张。奏本纸五百张。五倍子一百斤。皂矾一百斤。长节苦竹篾□一百斤。木炭五万斤。木柴十万斤 【正德十六年、詔司礼监会同该部、查照永乐至天顺年间、人员数目、关给则例。通融处置。嘉靖元年题准、该局纱罗皮张等料、司礼监查照天顺间则例减派。如果内使人等新增数多。前例不敷。亦当量為减省徵解】
续添小火者平巾物料 【万历元年添每年一次】 白生素平罗二百疋。阔生丝绢二百疋。阔白苧布二百五十疋。铁线四十六斤。青熟丝线九斤十两。银硃一斤五两。榜纸一千一百六十三张。水胶三十三斤五两。木柴二万斤。木炭一万六千六百斤
两京内官内使靴料 【每年一次】
北京、白硝麂皮七万二千三百八十张。白硝山羊皮二万四千七百五十一张。白硝鹿皮二十五张。白真黄牛皮四千九十张二分六釐。白硝绵羊皮四十六百四十一张八分。水牛底皮三千六百三十二张六分。白甸驴皮前截四千六百四十一截。黄白丝一千三百七十一斤一两。白绵羊毛二万四千七百二十斤
南京、白硝麂皮一千七百九十四张。白硝山羊皮七百六十二张。白真黄牛皮一百二十八张。白硝绵羊皮一百二十七张。水牛底皮一百四张三分。白甸驴皮前截一百三十三截。黄白丝三十九斤七两。白绵羊毛七百斤 【正德七年估定。水牛底皮、每张银七两。白硝麂皮、每张银四钱五分。十三年、水牛底皮加一两五钱。白硝麂皮加五分。隆庆二年题准、南京巾帽局靴料、比照北京事例、查照买办。价值折给】
节慎库
嘉靖八年题准、修葺工部旧库、名节慎库、改皮作局官為库官。铸给印信。改架阁库并匠科吏為库吏。照户部太仓例、专定本部侍郎一员提督。仍轮委员外郎一员管理。提督侍郎年终、将收过钱粮、造册奏缴。若有亏弊、参奏处治。其管理员外郎、后定坐虞衡司。十四年、改主事。二十二年、仍轮委员外郎。二十六年题准、罢提督侍郎。註选虞衡司主事一员专管。每三年奏差科道官各一员、及本部别委官查盘。其主事三年满日、文盘明白。送吏部改用
试验应
嘉靖二十八年题准、建造试验厅一所、万历四年、铸给关防。三部札委司官一员专管。凡遇解到甲字库、银硃乌梅、梔子、槐花。乙字库、胖袄、裤鞋、纸张。丙字库、串伍丝、荒丝、吐丝。丁字库、桐油广清漆一漆、鱼线胶、苏木、黄芦木黄白麻、(荣去木改林)麻苧麻、黄熟铜、红熟铜、生铜、熟铁、熟建铁、生铁、铁线、山羊皮、绵羊皮、狐狸皮、鹿皮、麂皮、翎毛。承运库、生绢。广积库、焰硝、硫黄。以上物料、俱赴本厅官验中、给与进状寄库。每月逢九日、会同巡视库藏科道官、进库验收。戊字库、盔甲、弓箭、腰刀、弦、明弦、撒袋、各处卫所军器。每年解到工部、札行司官、及咨兵部委司官会同验中、给与进状寄库。每月一次、会同巡视厂库科道官、进库验收。各库收讫、本部给批迴销。如有不堪、呈部驳回、陪补造解


南京工部 【建置见吏部官制】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八
营缮清吏司


内府衙门、及
皇城门铺等处损坏。南京内守备、并内宫监等衙门、或奏行、或揭帖到部。工程大者、委官会同相计修理。物料、於各局窑丁字库支用。不敷、於屯田司支芦课抽分等银、令上元、江寧二县铺行办纳。工食、於贮库班匠银内动支。帮工军士、外守备差拨、随操起住。若工程不多、本部自行修理
凡门禁城垣损坏。留守等五卫、把守官军、预於本卫立窑烧造砖瓦。及砍收江北新生烂泥官洲芦柴。兵部拨给马船、运至瓦屑坝窑堆垛、预备烧灰。自行修理。其外罗城损坏。沧波门北至上元门、并江东门城楼、隶本部。沧波门南至凤臺门分隶镇江寧国、太平、广德等府州。凤臺门、西至驯象门、隶应天府。各出备工料修理
○正德十一年、以镇江等府州、赴京修理不便、令录江、寧国二府、各出料价银二百三十两、夫价银一百五十两。太平府、广德州、各出料价银一百七十两、夫价银一百两。俱年终解部、委官带修
凡南京
皇城宫殿倾圯。
累朝以来、止行护守、不许修飭
○嘉靖十三年、南京
太庙坏。令高筑围墙以护原址。所司时加巡守
○万历三年、以南京
武英殿、奉有
二祖御容。
奉先殿、大庖厨、岁时荐享。及
内府各库、光禄、尚宝、六科、监局各衙门、
皇墙禁城等垣、
东安东华等门、宿卫等房、俱有干係。议准渐次修理

孝陵殿宇等处损坏。
孝陵神宫、监奏行本部、会同内外守备内宫监等官相计。本部出办物料工食修理。周围墙垣。永乐间题准、每五百丈、料计一次。修完、又行接续料计修理。其砖瓦石灰夫匠、该监烧造起拨。惟竹木、於龙江瓦屑坝二抽分局关支
凡泗州
祖陵、凤阳
皇陵、并白塔
寿春等王坟、
皇城等处损坏。守备凤阳太监等官、奏行本部、委官会计修理。做工夫匠、於凤阳所属州县、并
中都留守司属卫起拨。物料、遇有关支。无则买办。工程大者、分派湖广、江西、福建等布政司、应天、苏、松等府州办解。工程小者、量派本府卫、滁和等州协济。装运船隻、南京兵部拨取。夫匠口粮凤阳仓关支

天地坛、
帝王庙、功臣庙、
先师孔子庙、大报恩寺、朝天宫、神乐观、蒋卞等庙、南京太常寺、国子监等衙门损坏。或奏行、或移文到部。委官估计、会办工料修理
凡南京大小衙门损坏。俱申达本部。工程大者、具奏修理、委官监督。工完、将用过物料工程数目开报、以备查考
○嘉靖七年奏准、今后不係十分重大紧要工程、不许拨军搬料做工
○隆庆四年题准、南京各衙门公宇墻垣损坏坍塌。係小修者、听以本衙门、无碍银两、自行修理。如满百两、照例题知。若衙门原无公费、及应该大修者、径自题行工部、覆行南京工部、会计兴工。修完、造册奏缴
凡南京各卫仓。专设主事一员、提督修理。遇有损坏、开报本部、计料兴工。其工料、先年俱本部□□
○弘治十二年题准、将各仓折席价银、并查盘过不堪竹席、变卖银两、及各纳草价餘银、收贮应天府库。专备递年修理仓场之用
凡南京刑部都察院送到问拟运砖运炭等项囚人。本部委官、照原问罪名、收料完足、出给实收、连人送司。仍送各该衙门发落
○正德元年奏准、囚人审有力者、送户部军储仓纳米
凡南京刑部都察院送到做工囚人、拨各窑做工。满日、仍送回原问衙门完卷 【各司同】
凡本部各色班匠。江西布政司、起送三万九千五百五十五名。湖广、一万三千二百四十四名。福建、六千八百九十六名
凡南京各监库人匠。嘉靖七年、奏革额外添设者。并革上元江寧二县折夫银两。应该优免民匠、照军匠事例、准免二丁
○八年奏准、南京内官监食粮军民人匠一千九百名、拣选艺精者四百名送监应用。不许巧取雇工银两。后有朦朧奏讨、该部不许依阿擅与。如违、听科道官指实参奏处治

虞衡清吏司

凡湖广、浙江、广西三布政司、及应天府、每岁解到活鹿、天鹅、俱送南京光禄寺交纳
○成化二十二年奏准、活鹿每隻、折银一两七钱。天鹅每隻、折银五钱。徵银南京光禄寺、收买供应
○弘治元年、南京光禄寺奏准、原產有司府州县、照旧採捕解纳
○十二年奏准、仍徵价银、活鹿每隻银二两。天鹅每隻照旧五钱
凡四川布政司、岁办白毛、生硝麂皮、一分本色一分折解生漆。一分折解熟铁。俱送南京丁字库交纳
凡福建、广东、广西、岁办毛硝麂麂杂皮、一半解本色、送南京丁字库收贮、备南京兵仗局前厂会造袄帽。一半折造胖袄裤鞋、解部验中、转发南京乙字库收贮、听取类解
○嘉靖十六年议准、折造胖袄裤鞋皮张、自今以后五年、每十副内折徵五副、每副价银一两五钱、解部听收
凡南京兵仗局前厂、每年成造毛袄、狐帽、八百八十件箇、俱转送南京乙字库交纳
○正德十三年。以袄帽係天文生关领、所用数少、令以十分為率、五分徵造本色袄帽、发库备用。五分行福建、广东、广西三布政司、折徵价银解部
○嘉靖二年、以见在毛帽数多、胖袄不彀支用。令三布政司、每年将原折五分价银买料、成造胖袄裤鞋解部。及将听取五分本色袄帽、折银解部转办、以备胖袄不敷、相兼支给。候在库袄帽支尽、议解本色
凡南京兵仗局前厂、原额军民匠三百六十七名。其后军匠收补太滥、嘉靖九年、清查裁减过半。除民匠外、仍留六百三十四名。著為例
凡南京兵仗局前厂成造军器、每五年一次计料。每季全造一万九千七百六十七件。完日、会官试验奏报
硃红油贴金勇字铁盔一百五十顶
硃红漆贴金勇字皮盔二百顶
硃红油贴金勇字牌手铁盔五十顶
併鎗马赤甲四百副
黑漆二意角弓三百四十张
弓弦六百八十条
明素油撒袋三百四十副
黑漆鞘靶腰刀三百四十副
黑漆透甲铁箭、射马铁箭、共一万七千五十枝
硃红布漆攒竹桿马鎗一百条
硃红布漆攒竹桿旗鎗一十条
硃红布漆镀水银狮子头团牌五十面
斩马刀五十把 【岁减者各造半数】

○弘治十六年、令减半造。后又添修
皇城各门、正阳等十三门、新江口、浦子口。兑换军器、每季各三千件
○嘉靖四年、令铸朗机銃砲七十四副、给各门、及新江口操备
凡南京操守军士、并
皇城等门、新江口等处、兑换军器、俱南京军器局成造修理。本部司官一员提调、收放钱粮、支给工食、稽察奸弊
凡南京营操、关用鸟銃鞭銃、每年操备合用火药三千三百四十一斤四两。药线、三万一千三百二十条。大木马子八千六百四十箇。小木马子一十三万五千箇。竹翎銃箭九万枝。嘉靖二十年题准、本部每年一次料造、放支演习
凡直隶安庆、徽州二府、解到岁造粮长勘合纸二千九十七张、底簿中夹纸、三百八十一张、送南京户部交纳
凡直隶寧国府、解到岁造酒瓶一十万箇、送南京光禄寺交纳。嘉靖七年奏准、止解一万五千箇
凡南京尚膳监等衙门、装进
荐新品物瓦罈瓦罐、二千九百二箇、本部三年一烧造
凡各衙门供应缸隻、并染练琉璃缸。嘉靖十一年题准、俱免派料烧造。动支官银、召商买办瓷缸送用
凡南京琉璃窑砖瓦。万历元年奏准、行南京内官监、将黑沙洲租银二百两、尽数採柴、发该窑烧造、以备修理
宫殿等用。年终、开报本部稽考。黑窑合用芦柴、於芦课银内折支
凡南京内官监支用石灰、瓦屑等四窑烧造。本监督人匠採石。本部拨囚犯帮工。瓦屑坝窑、岁烧五十万斤。东上东下二窑、各三十万斤。西民窑、二十万斤
○嘉靖八年奏准、帮工囚犯、审係稍次有力者、照徒年限、每名每月、令出铜钱一百二十文。专委司官、置簿交记、以备柴价

都水清吏司

凡南京桥道水洞损坏坍塌。本部委官相计修理
凡南京锦衣等卫、大小黄船、俱本部委官五年一修。十年一造。内在京师河下听用者、遵奉
钦限修造。在各卫者、遇该修、则径自相计兴工。遇该造、则奏行覆查、候再奏得允、然后计料改造
○正德十四年、奏省覆查回奏
凡南京新江口战巡等船。俱本部五年一修。十年一造。合用物料、如遇缺乏、坐派直隶苏、松等府州解用。南京中军都督府、差拨官军、协同各船旗军、龙江提举司官吏匠作供役。合用工食、於本部雇工班匠、或芦课银内支给。仍添设本司主事一员、於龙江提举司督理修造
凡南京锦衣等卫快船损坏。弘治以前、本部委官相勘明白、每隻给银七十两、令该卫官军打造。后定、本部给银一百五两、南京兵部给银四十五两、共一百五十两。南京兵部委官督造。其底船钉板、二部会估变卖、定以十两资助本船打造工食。餘价以三分為率、本部收二分、兵部一分、各於该给之数扣除
凡每年包裹
御览等历销金包袱、合用柘黄线罗、行南京织染所织造送用
凡南京司礼监
神帛堂、额设机四十张。食粮人匠一千二百餘名、今存八百餘名。每十年一次料造、共该帛一万三千六百九十(土商)。每帛一?、用串五细丝一十七两、共该丝一万四千五百四十五斤十两。并白榜纸、降真香等料、本部委官料计支给。如遇缺乏、行应天府、支天财库铜钱、令铺户办纳
○嘉靖六年、应天府奏准、丝料於南京丙字库所贮支用。寻復旧
凡浙江等布政司、直隶苏松等府、岁造?疋苏木、差人赴部转送南京丁字库关领。南京司礼监关填勘合。南京户部比号。南京兵部起关应付。年终、本部具数造册奏缴
凡南京内织染局、额设机三百餘张。军民人匠三千餘名。每十年一题、料造进
官各色绢布五万疋。内阔生绢、染练生熟绢二万疋。南京承运库关支。白布一万六千疋、苧布一万四千疋、南京甲字库关支。合用物料、苏木、南京丁字库关支。靛青、红花、乌梅、小粉、槐花、明矾、五倍子、俱行上江二县召买。嘉靖十四年以后、七年一题。隆庆四年、仍旧以十年為例
○本局织造文武官员
誥敕成、南京工部、委官验过誥身细密、顏色鲜明、花样篆文合式。送南京印綬监装裱。完日、具板箱、毡套、索扛、锁钥、旗号、纸张等件、送监起运。其织造合用丝料、并装裱合用细白榜纸、金箔、菜□、象牙、瀛砂等料、俱本部支给。如遇缺乏、牙玉瀛砂、具题於工部关支。餘行应天府、支天财库铜钱买办
凡双马单马起关符验、印綬监开数、移咨本部料计。转行南京印綬监、内织染局织造
凡琉球国就学官生人伴衣服铺陈、俱本司料造
凡南京内官监成造

庙宫殿门廡御道礓(石察)等处棕稿荐、并硃红漆朦金彩漆云龙膳卓、
上用盛米竹箩、供用筛簸烘篮焙笼等物料、俱本部办送。其膳卓物料、如遇缺乏、本部办十分之二。餘派直隶苏松等十二府、广德和二州解纳。竹箩等、仍具装盛板箱木柜、送监起运

奉先殿硃红漆供卓等件、本部每年一次修换

太庙、
孝陵、歷代帝王、扬王坟等处祭器、并南京礼部太常寺
龙亭仪仗、神乐观乐器衣帽等件损坏、俱本司修造
凡南京供用库筛簸及进香稻竹笼、一年一造。
孝陵神宫监、进鲜苗嫩薑、果品等物竹篓、二年一造。内官监进鰣鱼、鲜笋、果品等物凉盒、司苑局进荐新荸薺、鲜藕等物竹篓、俱三年一造。
神官监、司苑局、薑棚葡萄架、俱五年一造。各该物料、本司派办
凡南京司礼监
神帛堂合用机张、盆、桶、木架、竹簸、络床、冬夏净衣、装帛板箱、各色罗绢布袱、
孝陵神宫监石碾、磨、油搾、桶、篓等件、俱本司十年一次修造。内织染局木架、盆、桶、瓦护杇等件、供应机房机张、织作房遮暘雨□、内官监鍼工局装运铁线、生漆等料、内官长随内使人等衣服、铺陈、桶、柜、板箱、
孝陵神宫监靛青厂、清江门外靛园厂竹篓缸隻篾簟等件、并织染局马头礓(石察)损坏、俱本司修造

亲王之国、合用乐器、祭器、并乐舞生乐工衣服冠袍。内该一字襴紵丝纱只孙裼裙、行浙江金华府织染局织造。瓷酒尊、籩豆、簠簋、行江西浮梁县烧造。石磬、行直隶凤阳府採办。餘俱本司料造

皇城铜符令牌合用皮套、
内府巡城、五城夜巡牌套、旗手等十三卫守卫牌絛牌柜、后湖查册官生人等卓椅床帐器物、俱本司料造
凡南京酒醋麵局装酒瓦瓶、水竹箬叶、俱本司派直隶寧国、太平等府烧造採办。南京光禄寺封酒水竹箬、石灰、麦稳、行应天府上元江寧二县买办
凡南京锦衣等卫乌龙潭等仓、斛斗升筹秤尺等件损坏、本部造完。各仓领送户部较勘、印烙应用
凡直隶寧国等府、岁解茭苖苕帚、并竹扫帚、俱送南京供用库交纳
凡南京鞍轡局、岁造蝇拂蜡布包指等物、守备官差人齎至
御前进收

屯田清吏司

凡各处岁办牛隻数目、本司类造文册缴报
凡公侯伯、并夫人造坟物料、俱本司出办
凡南京惜薪司抬柴。洪武间定、夫三千名、俱应天府上元江寧二县起取
○宣德间议准、止存三百名、常川於龙江瓦屑二处、挑运柴炭
○后上元江寧二县、止差雇夫坊长。其脚价、句容、溧阳、溧水三县出办
凡龙江瓦屑坝二抽分竹木局、抽分收贮放支之事、本司主事一员、会同御史一员监督。每月朔朢、呈报本部。年终造册奏缴
○成化十五年奏准、二抽分竹木局、抽取在场竹木等物、每年南京工部都察院、各委官一员、会同监督抽分官员、查盘见数、听候领用变卖、造册奏缴。局官考满事故、交盘明白、方许离任。惜薪司柴炭、供应大庖厨、照旧用洁净杂木。其餘俱於所抽柴炭内支放。或朽烂木植内定数折支。各衙门造作、该用物料、具印信领状关领、不许冒支多派
○正德二年奏准、二抽分竹木局、遇到小样杉条、折收价银、补各衙门柴薪不足之数
○嘉靖四年奏准、抽取在场木植、三年一次卖银、解工部贮用
○隆庆二年奏准、南京芜湖抽分、照依荆杭二处钞关条件、每年置立印信文簿十二扇、内四扇发本地方有司登记所抽料价。四扇该厂主事收掌。四扇填报南京工部稽查该厂主事、仍督同原委该府佐贰官、抽验登记
凡沿江芦课、本部委主事一员、提督清理
○景泰间奏准、应天等处岁办芦柴、以十分為率、减免四分。三分折钞。三分本色。折钞、每束二贯五百文。每钞一万贯、折收银二十二两五钱
○成化九年、令於芦柴三分本色内、以一半折银、每束二分、俱送应天府官库收贮支用。年终造册具奏。其折纳木柴者、每百斤折银四分
○弘治元年奏准、沿江一带芦洲、除
钦赐钦拨、并内外衙门旧额、及先年军民人等开垦起科纳银、曾经黄册造定者、照依所拨纳粮数目、定立界至、给与明文管业。其餘有人曾告承佃、而旧额洲场坍塌者、即将新佃柴课、依数凑补本处旧额。见在或有新生别洲、许令拨补附近坍塌不敷之数。其灊山、太湖等县、不近大江、原无芦洲、而有柴额者、准令每束折银二分
○三年、令芦柴每束、连脚耗、徵银四分
○五年奏准、九江、安庆、每亩好芦地科银三分二釐。稀芦地二分二釐。池州、好地三分五釐。稀地二分五釐。应天、扬州、太平、镇江、庐州、和州等府州、好地四分。稀地二分七釐。各处每亩、熟地三分五釐。军屯熟地、并滩田滩地、各三分。低洼熟地二分五釐。荻草地二分。草塌一分五釐。草荡一分。其起科纳粮者、免徵柴课。有愿徵粮、不愿纳课者听
○嘉靖二十七年奏准、一应芦洲、除洪武永乐间、
钦赐功臣、僧、道等处不动外。其餘行巡江御史、逐一查出。委官丈量明白、召民承佃。度地定课、量收租银、十分之三。各该附近府县徵完、係本部原额者、照旧解部收贮支销。多餘银两、尽数解送户部、以充边用
计各处岁办芦课银
应天府、上元等五县、江淮等巡检司六千七百七十六两四钱
龙江左卫一百六两八钱三分四釐二毫
横海卫一百四十六两七钱七分九釐二毫三丝七忽
江阴卫六两五钱九釐三毫四丝二忽
水军左卫五钱五分二釐
镇江府、金坛等三县、包港等巡检司三千一百九两六钱六分八釐二毫四丝一忽
太平府、繁昌等三县、三山等巡检司二千九百五十一两二钱二分一釐六毫九微
扬州府、仪真等三县、旧江口等巡检司一千三百二十三两四分四釐八毫二丝五忽三微一杪
安庆府、怀寧等六县、小孤等巡检司三千三百七十七两三钱三分三釐五毫八丝三忽六微
安庆卫七百三十五两一分三釐一毫八丝七忽四微
庐州府无為州、泥汉河巡检司二千三十五两二钱三分三釐六丝四忽七微七尘
池州府、贵池等六县二千九十三两四钱五分九釐八毫七丝
和州浮沙口等巡检司一千一百二十九两八钱一分一釐六丝一忽五尘
仪真卫一十六两七钱三分三釐九毫二丝一忽九微
九江府湖口等三县、龙门等巡检司一千一百十八两七钱六分六釐七毫九丝
九江卫一百八十四两七钱二分五釐四毫五丝
南昌卫一百六十三两六钱八分二釐七毫二丝
黄州府黄梅等县二十六两三钱四分九釐二毫
蘄州卫三百四两七钱七分四毫八丝
凡南京光禄寺合用柴薪、每年呈会本部、行龙江瓦屑坝二抽分局关支。应天府僉差坊长二名、督夫运纳
凡南京神乐观乐舞生合用柴薪、本部於南京司礼监、关填勘合、行龙江抽分竹木局关支
凡南京内外各衙门合用柴炭、俱由本司、行龙江瓦屑坝二抽分局关支
计该支柴炭
南京内织染局练染丝料、顺木长柴、杂木(土商)柴四十万斤。烘机木炭一万九千一百七十斤
南京惜薪司供应
大庖造办膳羞等项木柴四十万斤
南京供用库等衙门打油造酒等项。并各衙门、内官内使人等、烧用、江东门等三处饭堂賑济、把柴三百二十二万四千一百斤。炭二十万斤
南京供应机房织挽等匠、每月支柴七万六千三百八十斤。炭七百四十四斤
南京中军都督府炮炼调治患病军士药饵、每季柴三千斤。炭二千斤
南京礼部成造历日木柴一百六十六斤
南京太常寺各项祭祀木柴五万七千二百斤。五尺围芦柴一百三十四束
牺牲所养牲旗军九十九名、每名月支柴一百斤
琉球国就学官生、每名日支柴五斤。炭二斤
凡各处解纳丁字库物料、俱由本司给单转送
计该纳物料
庐州府、生漆一千八百七十五斤
池州府、生漆一千二百五十斤
漆园、生漆一千七百三十六斤一十四两六钱
棕园、棕毛四千五百四十九斤八两
【以上、俱三年一纳】
桐园、桐油二千二百八十一斤四两六钱
【一年一纳】
凡营缮等司、送到上元、江寧二县铺户、纳过各色物料数目、係
内府上纳者、本司会同科道官、係本部上纳者、会同各司掌印官、照依时价、估计明白。动支芦课等银给还。月给、开数呈堂查考
凡营缮等司、会支龙江瓦屑坝二抽分局竹木等料、俱由本司比对原发号纸、及原会数目相同。发该局覆查无异、方与关支
凡本部料造南京巾帽局起运板箱、及造办南京印綬监起运板箱雨罩等项、俱由本司给单送纳。其巾帽局工价、於轻齎等银内支纳凡应天府收买南京内官监供应纸札、南京司礼监年例纸札、俱由本司转行收买。完日、仍与给单送纳
凡各处查解宝钞提举司纸匠、俱由本司转发、遇缺收补。无缺、仍送本司批迴听候
凡本部各司类行浙江等布政司、并直隶苏州等府勘合、俱由本司承行
凡四司银两。嘉靖十二年议准、建节慎库一所、收支清查、俱同工部

都察院

国初、置御史臺。从一品衙门。设左右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经歷、都事、照磨、管勾、监察御史、译事、引进使等官。洪武十三年、改正二品衙门。止设左右中丞。十四年、改都察院。正七品衙门。止设监察御史。分设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道。铸监察御史印。文曰绳愆纠繆。十六年、陞正三品衙门。设司务。十七年、始定為正二品衙门。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经歷、都事、十二道监察御史。二十九年、置照磨所照磨、检校。永乐元年、改北平道為北京道。十九年、北京道革。添设贵州、交阯、云南、三道。宣德十年、交阯道革。定為十三道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九
风宪总例

在京都察院、及十三道、在外按察司、俱称风宪衙门、以肃政飭法為职。见诸司职掌、及正统中所定宪纲、条例甚备、各以类分列。其通行难附者、载此
洪武二十六年定
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僉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法等事。其属有十二道监察御史。凡遇刑名、各照道分送问发落。其有差委监察御史、出巡追问审理刷卷等事。各具事目、请
旨点差
正统四年定
凡都察院、并监察御史、按察司、纲纪所繫、其任非轻。行事之际、一应诸衙门官员人等、不许挟私沮坏。违者杖八十。若有干碍合问人数、敢无故占吝不发者、与犯人同罪
凡都察院官、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吏人等。不许於各衙门嘱託公事。违者比常人加三等。有赃者从重论
凡监察御史、行过文卷。从都察院磨勘。按察分司、行过文卷。听总司磨勘。如有迟错、即便举正。中间果有枉问事理、应请
旨者。具实奏闻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歷去处。所问公事、有拟断不当者、都察院、按察总司、随即改正。当该吏典、罪之如律。仍将原问御史、及分司官、拟断不当事理、具奏得
旨、方许取问
凡告有司官吏人等取受、或出首赃私等事。直隶赴巡按监察御史、在外赴按察司、并分司、及巡按监察御史处陈告。追问明白、依律施行。其应请
旨者、奏闻拏问。若军官有犯、在京从都察院、在外从巡按监察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密切奏请施行。其各都司、及卫所首领官、有犯。即便拏问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歷去处。所闻有司等官、守法奉公、廉能昭著、随即举闻。若奸贪废事、蠹政害民者、即便拏问。其应请
旨者、具实奏闻。若知善不举、见恶不拏、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安置。有赃、从重论

国家政令得失、军民利病、一切兴利除害等事。并听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各陈所见、直言无隐。若建言创行事理。必须公同评议。互相可否、务在得宜。方许实封陈奏
凡按察司官、断理不公不法等事、果有冤枉者、许赴巡按监察御史处声冤。监察御史枉问、许赴通政司递状、送都察院伸理。都察院不与理断、或枉问者、许击登闻鼓陈诉
凡都察院、及按察司吏典、须於考退生员、与应取吏员、相参补用。不许用曾犯奸贪罪名之人
凡都察院合用笔墨心红、具奏札付京府。按察司合用笔墨心红纸札、行移附郭府分。监察御史、按察分司、巡歷去处、合用纸笔硃墨灯油柴炭、行移所在有司。并支给官钞、收买应用。具实销算


大明会典 督抚

督抚建置

国初、遣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巡抚各处地方。事毕復
命、或即停遣。初名巡抚。或名镇守。后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又文移往来、亦多窒碍。定為都御史巡抚。兼军务者、加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管粮餉者、加总督兼理。他如整飭边备、提督边关、及抚治流民、总理河道等项。皆因事特设。今具列焉。其边境以尚书、侍郎、任总督军务者。皆兼都御史、以便行事
总理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一员。永乐间、设漕运武臣。至景泰二年、因漕运不继、
特命都御史总督。与总兵、参将、同理其事。因兼巡抚淮扬庐凤四府、徐和滁三州。成化八年、分巡抚、总漕、各设一员。九年、復旧。正德十三年、又各设。十六年、復旧。嘉靖三十六年、以倭警、添设提督军务、巡抚凤阳御史。四十年、会议归併、改总督漕运、兼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地方。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
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餉一员。先年蓟辽有警、间遣重臣巡视。或称提督。嘉靖二十九年、以虏患、始改為总督蓟州保定辽东军务。镇巡以下、悉听节制。三十三年、以密云咫尺
陵京、接连黄花渤海。去石塘岭、古北口、墙子岭、各不满百里。移总督驻密云。巡抚驻蓟州。防秋之日、改驻昌平。而总督遂定设不革。万历九年、加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十一年、除巡抚如旧
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餉一员。正统元年、始遣都御史、巡抚宣大。景泰二年、宣大各设巡抚、而遣尚书、总理宣大军务。成化弘治间、有警则遣。无事则止。正德八年、设总制一员。镇巡以下、并管粮郎中、俱听节制。嘉靖间、
命总督官、兼督偏保、及理粮餉、时设时革。至二十九年、始定设。去偏保、改山西。三十八年、令防秋日、总督领标兵、驻宣府东路。巡抚领标兵、车兵、游兵驻岔道。四十三年、
命宣大山西总督、移驻怀来、以备南山一带。宣府镇巡官、移驻延庆。山西镇巡官、移驻广昌。隆庆四年、令总督移驻阳和。六年、
命防秋毕日、各兵备副参以下文武官、悉听总督官、查覈功罪举劾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弘治十年、议遣重臣、总制陕西甘肃延绥寧夏军务。十五年以后、或设或革。至嘉靖四年、始定设。四镇兵马钱粮、一应军务、从宜处置。镇巡以下、悉听节制。军前不用命者、都指挥以下、听以军法从事。十八年奏准、三边总督、於五六月间、亲临花马池、调集延寧奇游等兵、赴平虏城等处、併力防御。其陕西巡抚。亦於五六月间、往固原调度兵食、候探无大势虏情、及秋尽冬初、边腹收成俱毕。方许照常居中调度。巡抚官仍还本镇
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餉、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一员。永乐初、遣官巡抚广西。十九年、遣官巡抚广东。至正统景泰间、以两广宜协济应援、始设总制。成化元年、
命兼巡抚。定於梧州驻札、处置猺獞流贼。一应事务。听便宜行事。各该将官、并三司官、悉听节制。巡抚不復设。正德十一年、改总督為提督。嘉靖四十五年、以广东有警、
命总督止兼巡抚广西、驻肇庆。而於广东另设巡抚、驻惠州。隆庆三年、添设广西巡抚。除兼职。四年、復革广东巡抚。改為提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餉、巡抚广东。其广西新设巡抚、与两广总兵参游守备、并三司等官、俱听节制。万历二年、以惠潮有寇、暂移提督驻潮州。事平、復归肇庆。三年、仍改总督、加带管盐法
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地方一员。永乐初、遣尚书、往江南治水患、兼理农务。十九年、
敕尚书巡抚畿甸。然未有专设。宣德五年、
命侍郎总督税粮、兼巡抚应天等府、始有专职。至景泰四年、定遣都御史。嘉靖三十三年、以倭警、令应天巡抚都御史、提督军务。当风汛时、驻札苏州。严督防守
提督军务、巡抚浙江等处地方一员。永乐初、遣尚书治两浙农事。以后或巡视。或督鹺。有事则遣、无定设。至嘉靖二十六年、以海警、始
命都御史巡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寧漳泉海道地方、提督军务。二十七年、改巡抚為巡视。二十八年、停遣。三十一年、復遣僉都提督军务、巡视浙江、兼管福兴泉漳地方。三十三年、倭夷入犯杭州、特命尚书提督浙江福建南直隶军务。又专设都御史提督军务、巡抚浙江、兼福兴泉漳地方。其提督三省者、改总督、至兼节制江西。后罢。至四十一年、止设提督军务、巡抚浙江都御史
提督军务、兼巡抚福建地方一员。永乐间、遣侍郎巡视。以后或镇守。或督军、以事间遣。至嘉靖二十六年、始
命都御史巡抚浙江、兼管福兴建寧漳泉等处。三十五年、以闽浙道远、专设提督军务、兼巡视福兴泉漳福寧海道都御史。仍听总督节制。后改巡抚福建地方、统辖全省。四十年、总督亦罢。其南赣军门所辖汀州一府、仍两属巡抚江西地方、兼理军务一员。永乐十九年、
敕工部侍郎巡视。以后间遣镇守巡抚。成化以后、始定為巡抚。然或时革。嘉靖六年、始定设。四十年、定今衔
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员。弘治十年、闽广湖湘之间多盗、始设巡抚。所辖、则江西之南安、赣州、建昌、福建之汀州、广东之潮州、南雄、湖广之郴州、四省三司、皆听节制。驻札赣州。寻增隶韶州、漳州。除建昌。正德十一年、改提督军务。嘉靖八年、以吉安之万安、龙泉、泰和、永丰、永寧、抚州之乐安、增辖。四十五年、福建广东、并设巡抚。以惠、潮、漳州三府、还隶本处、定今名。所辖南安、赣州、南雄、韶州、汀州、并郴州地方
巡抚湖广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正统三年、
命都御史镇守。以后或以侍郎、大理卿、出抚。至景泰元年、定设都御史、巡抚湖广地方、兼赞理军务。万历八年、改赞理為提督。十二年、復為赞理
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等处地方一员。成化十二年、以郧襄流民、遣都御史安抚。因奏立郧阳行都司、并府卫。割陕西之汉中、商州、河南之南阳、唐、邓、四川之夔瞿、湖广之荆、襄、安、沔。设都御史、提督抚治之。至万历二年、以本镇所辖四省、抚治事权不专。添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等处地方职衔。九年、裁革。
命湖广巡抚兼理。十一年、復设巡抚河南等处地方、兼管河道、兼提督军务一员。宣德五年、遣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正统十四年、
命都御史巡抚河南湖广。至景泰元年、始专设河南巡抚。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八年、加提督军务
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一员。正统五年、遣大理少卿、巡抚山东地方。十三年、始定设都御史。嘉靖四十二年、加督理营田。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八年、加提督军务
整飭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一员。永乐十九年、
命侍郎等官、巡行畿甸。正统十四年、
命都御史、提督军务、总督粮储、兼巡抚顺天永平二府、紫荆倒马二关。然未有专设。成化二年、始设都御史、赞理军务、巡抚顺永二府。后兼抚河间真保定、凡五府。七年、兼理八府。八年、以畿辅地广。从居庸关、中分為二巡抚。其东、為整飭蓟州等处边备、巡抚顺永二府都御史。以居庸等关隶之。驻遵化。遂定设。嘉靖二十九年、增设通州昌平易州三都御史。旋议革。惟蓟州仍旧。万历九年、革。十一年、復设
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兼管河道一员。正统十年、
命侍郎巡抚保定等处。未有专设。成化八年、始从居庸关、中分為二巡抚。遂专设都御史、巡抚保定、真定、河间、顺德、大名、广平六府。提督倒马、紫荆、龙泉等关。驻真定。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
巡抚辽东地方、赞理军务一员。正统元年、遣都御史巡抚。遂為定制。后加赞理军务
巡抚宣府地方、赞理军务一员、正统元年、
命都御史出巡塞北。凡兵粮边备、并听釐正。巡抚之设自此始。然或兼理大同、不专一镇。至成化十四年、始定设。后加赞理军务
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一员。永乐六年、
命都御史出镇大同。旋罢。正统元年、始与宣府共设巡抚、至景泰三年、大同始专设。后復兼理。至成化十年、復专设。加赞理军务提督鴈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一员。宣德五年、
命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至正统十三年、始
命都御史、专抚山西、镇守鴈门。天顺成化间、暂革。寻復置。嘉靖间、给旗牌四面副。隆庆三年、令秋冬暂驻寧武关、就近调度。定為巡抚山西、提督鴈门等关都御史
巡抚延绥等处、赞理军务一员。宣德十年、遣都御史出镇、而无专设。景泰元年、以都御史参赞军务。遂為定制。成化九年、徙镇榆林。隆庆六年、加赞理军务
巡抚寧夏地方、赞理提督一员。宣德六年、
命侍郎、理陕西甘肃寧夏屯政。十年、
命都御史、镇守陕西延绥寧夏等处。未有专职。正统元年、以都御史镇抚寧夏地方、参赞军务、整飭边备。遂為定制。天顺元年、革。二年、復设。去参赞军务。隆庆六年、加赞理军务
巡抚陕西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宣德间、
命尚书、侍郎、出镇。正统间、
命右都御史、出入更代镇守。景泰三年、改都御史巡抚。遂為定制。成化二年、加提督军务。后改赞理军务
巡抚甘肃等处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宣德十年、
命侍郎、镇守甘肃地方。正统元年、甘凉多事。
命侍郎参赞军务出镇。於是甘肃以文臣参赞。遂為定制。景泰元年、定為巡抚都御史。至隆庆六年、改赞理军务
提督军务、巡抚四川等处地方一员。宣德五年、
命都御史抚镇。事寧停遣。正统十四年、遣都御史巡抚四川。遂定设。万历十一年、加提督军务
巡抚云南、兼建昌毕节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督川贵粮餉一员。正统九年、
命侍郎参赞军务。一年、始
命侍郎镇抚。天顺元年、革。成化十二年、復设。嘉靖三十年、加兼理军务。四十三年、改赞理。隆庆二年、加兼建昌毕节等处地方
巡抚贵州、兼督理湖北川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员。正统四年、
命都御史出镇。十四年、以土苖乱。
命侍郎总督军务、镇守其地。景泰元年、大理寺丞巡抚、始有专职。成化八年、革。十一年、復设。正德二年、革。五年、復设。嘉靖七年、设云贵四川湖广等处总制、抚勦苗蛮土夷。事平、革。二十七年、復设。沅州驻札。四十二年、復革。令贵州巡抚、兼督湖北川东、提督军务
巡抚广西地方一员。广西旧有巡抚。沿革不常。隆庆元年、改总督两广都御史、兼巡抚广西地方。三年、復设广西巡抚
【以上俱见在督抚】
总制宣大偏关保定等处军务一员
总督湖广川贵军务一员
巡抚凤阳等处地方一员
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一员。永乐九年、遣尚书治河。自后间遣侍郎、或都御史。成化弘治间、始称总督河道。正德四年、始定设都御史提督。驻济寧。凡漕河事、悉听区处。嘉靖二十年、以都御史加工部职衔、提督河南山东直隶三省河患。隆庆四年、加提督军务。万历五年、改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八年、革
总督南京粮储一员整飭北直隶山西河南等处军务粮餉一员
巡抚广东地方、兼赞理军务一员
【以上俱嘉靖二十年以前设、陆续住补】
总督宣大山西偏保等处军餉一员
勘处湖广贵州夷情一员
督理承天工务一员
巡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寧漳泉等处海道地方、提督军务一员
巡视浙江、兼制邻境福建沿海地方一员
採木左副都御史一员。右副都御史一员
经略居庸山海东西二路关一员
清理两淮两浙山东长芦等处盐法都御史一员
淮徐兗州等处地方招抚营田一员
北直隶地方督理屯政一员
山西宣大地方督理屯政一员
经略易州地方一员
驻守昌平州地方一员
通州驻札右僉都御史一员
总理江南等处屯盐副都御史一员
总理江北等处屯盐僉都御史一员
总理山西等处屯盐副都御史一员
山西宣大等处行边侍郎一员
蓟辽保定等处行边侍郎一员
陕西延绥寧夏固原甘肃等处行边侍郎一员
【以上俱嘉靖十九年以后、因事题设、事毕住补】
永乐十九年、
敕大臣十三员、各同给事中一员、巡行天下
○宣德间、令巡抚官、每岁八月、一赴京议事
○五年、定巡抚官赴京议事例。辽东、大同、每年一次。寧夏、延绥、甘肃、二年一次。俱四月初一日至京。南北直隶、及北方腹里者、仍每年一次。四川、及南方者、亦二年一次。俱八月初一日至京。其二年一次者、若果地方寧靖、事有应议者。听从一年一次
○成化十年、免巡抚官赴京议事
○嘉靖三年令、各巡抚都御史、遇有迁秩、或以忧去者。必候代离任。代者亦宜亟往。如违、言官劾奏
○隆庆二年题准、凡遇推补督抚员缺、吏部移咨兵部、差人齎文前去、如以别官陞迁巡抚、及在原籍起用者、限文到五日、以巡抚陞总督者、限交代次日、即各起程赴任、仍将起程日期、於所在衙门申报各巡按具奏。如咨文已到、不即起程。或已交代、未便离任、或未交代、擅自回籍者、并参治
○万历三年题准、文到之日、限半月以里、起程赴任
建置

国初、遣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巡抚各处地方。事毕復
命、或即停遣。初名巡抚。或名镇守。后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又文移往来、亦多窒碍。定為都御史巡抚。兼军务者、加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管粮餉者、加总督兼理。他如整飭边备、提督边关、及抚治流民、总理河道等项。皆因事特设。今具列焉。其边境以尚书、侍郎、任总督军务者。皆兼都御史、以便行事
总理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一员。永乐间、设漕运武臣。至景泰二年、因漕运不继、
特命都御史总督。与总兵、参将、同理其事。因兼巡抚淮扬庐凤四府、徐和滁三州。成化八年、分巡抚、总漕、各设一员。九年、復旧。正德十三年、又各设。十六年、復旧。嘉靖三十六年、以倭警、添设提督军务、巡抚凤阳御史。四十年、会议归併、改总督漕运、兼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地方。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
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餉一员。先年蓟辽有警、间遣重臣巡视。或称提督。嘉靖二十九年、以虏患、始改為总督蓟州保定辽东军务。镇巡以下、悉听节制。三十三年、以密云咫尺
陵京、接连黄花渤海。去石塘岭、古北口、墙子岭、各不满百里。移总督驻密云。巡抚驻蓟州。防秋之日、改驻昌平。而总督遂定设不革。万历九年、加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十一年、除巡抚如旧
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餉一员。正统元年、始遣都御史、巡抚宣大。景泰二年、宣大各设巡抚、而遣尚书、总理宣大军务。成化弘治间、有警则遣。无事则止。正德八年、设总制一员。镇巡以下、并管粮郎中、俱听节制。嘉靖间、
命总督官、兼督偏保、及理粮餉、时设时革。至二十九年、始定设。去偏保、改山西。三十八年、令防秋日、总督领标兵、驻宣府东路。巡抚领标兵、车兵、游兵驻岔道。四十三年、
命宣大山西总督、移驻怀来、以备南山一带。宣府镇巡官、移驻延庆。山西镇巡官、移驻广昌。隆庆四年、令总督移驻阳和。六年、
命防秋毕日、各兵备副参以下文武官、悉听总督官、查覈功罪举劾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弘治十年、议遣重臣、总制陕西甘肃延绥寧夏军务。十五年以后、或设或革。至嘉靖四年、始定设。四镇兵马钱粮、一应军务、从宜处置。镇巡以下、悉听节制。军前不用命者、都指挥以下、听以军法从事。十八年奏准、三边总督、於五六月间、亲临花马池、调集延寧奇游等兵、赴平虏城等处、併力防御。其陕西巡抚。亦於五六月间、往固原调度兵食、候探无大势虏情、及秋尽冬初、边腹收成俱毕。方许照常居中调度。巡抚官仍还本镇
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餉、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一员。永乐初、遣官巡抚广西。十九年、遣官巡抚广东。至正统景泰间、以两广宜协济应援、始设总制。成化元年、
命兼巡抚。定於梧州驻札、处置猺獞流贼。一应事务。听便宜行事。各该将官、并三司官、悉听节制。巡抚不復设。正德十一年、改总督為提督。嘉靖四十五年、以广东有警、
命总督止兼巡抚广西、驻肇庆。而於广东另设巡抚、驻惠州。隆庆三年、添设广西巡抚。除兼职。四年、復革广东巡抚。改為提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餉、巡抚广东。其广西新设巡抚、与两广总兵参游守备、并三司等官、俱听节制。万历二年、以惠潮有寇、暂移提督驻潮州。事平、復归肇庆。三年、仍改总督、加带管盐法
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地方一员。永乐初、遣尚书、往江南治水患、兼理农务。十九年、
敕尚书巡抚畿甸。然未有专设。宣德五年、
命侍郎总督税粮、兼巡抚应天等府、始有专职。至景泰四年、定遣都御史。嘉靖三十三年、以倭警、令应天巡抚都御史、提督军务。当风汛时、驻札苏州。严督防守
提督军务、巡抚浙江等处地方一员。永乐初、遣尚书治两浙农事。以后或巡视。或督鹺。有事则遣、无定设。至嘉靖二十六年、以海警、始
命都御史巡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寧漳泉海道地方、提督军务。二十七年、改巡抚為巡视。二十八年、停遣。三十一年、復遣僉都提督军务、巡视浙江、兼管福兴泉漳地方。三十三年、倭夷入犯杭州、特命尚书提督浙江福建南直隶军务。又专设都御史提督军务、巡抚浙江、兼福兴泉漳地方。其提督三省者、改总督、至兼节制江西。后罢。至四十一年、止设提督军务、巡抚浙江都御史
提督军务、兼巡抚福建地方一员。永乐间、遣侍郎巡视。以后或镇守。或督军、以事间遣。至嘉靖二十六年、始
命都御史巡抚浙江、兼管福兴建寧漳泉等处。三十五年、以闽浙道远、专设提督军务、兼巡视福兴泉漳福寧海道都御史。仍听总督节制。后改巡抚福建地方、统辖全省。四十年、总督亦罢。其南赣军门所辖汀州一府、仍两属巡抚江西地方、兼理军务一员。永乐十九年、
敕工部侍郎巡视。以后间遣镇守巡抚。成化以后、始定為巡抚。然或时革。嘉靖六年、始定设。四十年、定今衔
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员。弘治十年、闽广湖湘之间多盗、始设巡抚。所辖、则江西之南安、赣州、建昌、福建之汀州、广东之潮州、南雄、湖广之郴州、四省三司、皆听节制。驻札赣州。寻增隶韶州、漳州。除建昌。正德十一年、改提督军务。嘉靖八年、以吉安之万安、龙泉、泰和、永丰、永寧、抚州之乐安、增辖。四十五年、福建广东、并设巡抚。以惠、潮、漳州三府、还隶本处、定今名。所辖南安、赣州、南雄、韶州、汀州、并郴州地方
巡抚湖广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正统三年、
命都御史镇守。以后或以侍郎、大理卿、出抚。至景泰元年、定设都御史、巡抚湖广地方、兼赞理军务。万历八年、改赞理為提督。十二年、復為赞理
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等处地方一员。成化十二年、以郧襄流民、遣都御史安抚。因奏立郧阳行都司、并府卫。割陕西之汉中、商州、河南之南阳、唐、邓、四川之夔瞿、湖广之荆、襄、安、沔。设都御史、提督抚治之。至万历二年、以本镇所辖四省、抚治事权不专。添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等处地方职衔。九年、裁革。
命湖广巡抚兼理。十一年、復设巡抚河南等处地方、兼管河道、兼提督军务一员。宣德五年、遣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正统十四年、
命都御史巡抚河南湖广。至景泰元年、始专设河南巡抚。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八年、加提督军务
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一员。正统五年、遣大理少卿、巡抚山东地方。十三年、始定设都御史。嘉靖四十二年、加督理营田。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八年、加提督军务
整飭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一员。永乐十九年、
命侍郎等官、巡行畿甸。正统十四年、
命都御史、提督军务、总督粮储、兼巡抚顺天永平二府、紫荆倒马二关。然未有专设。成化二年、始设都御史、赞理军务、巡抚顺永二府。后兼抚河间真保定、凡五府。七年、兼理八府。八年、以畿辅地广。从居庸关、中分為二巡抚。其东、為整飭蓟州等处边备、巡抚顺永二府都御史。以居庸等关隶之。驻遵化。遂定设。嘉靖二十九年、增设通州昌平易州三都御史。旋议革。惟蓟州仍旧。万历九年、革。十一年、復设
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兼管河道一员。正统十年、
命侍郎巡抚保定等处。未有专设。成化八年、始从居庸关、中分為二巡抚。遂专设都御史、巡抚保定、真定、河间、顺德、大名、广平六府。提督倒马、紫荆、龙泉等关。驻真定。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
巡抚辽东地方、赞理军务一员。正统元年、遣都御史巡抚。遂為定制。后加赞理军务
巡抚宣府地方、赞理军务一员、正统元年、
命都御史出巡塞北。凡兵粮边备、并听釐正。巡抚之设自此始。然或兼理大同、不专一镇。至成化十四年、始定设。后加赞理军务
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一员。永乐六年、
命都御史出镇大同。旋罢。正统元年、始与宣府共设巡抚、至景泰三年、大同始专设。后復兼理。至成化十年、復专设。加赞理军务提督鴈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一员。宣德五年、
命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至正统十三年、始
命都御史、专抚山西、镇守鴈门。天顺成化间、暂革。寻復置。嘉靖间、给旗牌四面副。隆庆三年、令秋冬暂驻寧武关、就近调度。定為巡抚山西、提督鴈门等关都御史
巡抚延绥等处、赞理军务一员。宣德十年、遣都御史出镇、而无专设。景泰元年、以都御史参赞军务。遂為定制。成化九年、徙镇榆林。隆庆六年、加赞理军务
巡抚寧夏地方、赞理提督一员。宣德六年、
命侍郎、理陕西甘肃寧夏屯政。十年、
命都御史、镇守陕西延绥寧夏等处。未有专职。正统元年、以都御史镇抚寧夏地方、参赞军务、整飭边备。遂為定制。天顺元年、革。二年、復设。去参赞军务。隆庆六年、加赞理军务
巡抚陕西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宣德间、
命尚书、侍郎、出镇。正统间、
命右都御史、出入更代镇守。景泰三年、改都御史巡抚。遂為定制。成化二年、加提督军务。后改赞理军务
巡抚甘肃等处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宣德十年、
命侍郎、镇守甘肃地方。正统元年、甘凉多事。
命侍郎参赞军务出镇。於是甘肃以文臣参赞。遂為定制。景泰元年、定為巡抚都御史。至隆庆六年、改赞理军务
提督军务、巡抚四川等处地方一员。宣德五年、
命都御史抚镇。事寧停遣。正统十四年、遣都御史巡抚四川。遂定设。万历十一年、加提督军务
巡抚云南、兼建昌毕节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督川贵粮餉一员。正统九年、
命侍郎参赞军务。一年、始
命侍郎镇抚。天顺元年、革。成化十二年、復设。嘉靖三十年、加兼理军务。四十三年、改赞理。隆庆二年、加兼建昌毕节等处地方
巡抚贵州、兼督理湖北川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员。正统四年、
命都御史出镇。十四年、以土苖乱。
命侍郎总督军务、镇守其地。景泰元年、大理寺丞巡抚、始有专职。成化八年、革。十一年、復设。正德二年、革。五年、復设。嘉靖七年、设云贵四川湖广等处总制、抚勦苗蛮土夷。事平、革。二十七年、復设。沅州驻札。四十二年、復革。令贵州巡抚、兼督湖北川东、提督军务
巡抚广西地方一员。广西旧有巡抚。沿革不常。隆庆元年、改总督两广都御史、兼巡抚广西地方。三年、復设广西巡抚
【以上俱见在督抚】
总制宣大偏关保定等处军务一员
总督湖广川贵军务一员
巡抚凤阳等处地方一员
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一员。永乐九年、遣尚书治河。自后间遣侍郎、或都御史。成化弘治间、始称总督河道。正德四年、始定设都御史提督。驻济寧。凡漕河事、悉听区处。嘉靖二十年、以都御史加工部职衔、提督河南山东直隶三省河患。隆庆四年、加提督军务。万历五年、改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八年、革
总督南京粮储一员整飭北直隶山西河南等处军务粮餉一员
巡抚广东地方、兼赞理军务一员
【以上俱嘉靖二十年以前设、陆续住补】
总督宣大山西偏保等处军餉一员
勘处湖广贵州夷情一员
督理承天工务一员
巡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寧漳泉等处海道地方、提督军务一员
巡视浙江、兼制邻境福建沿海地方一员
採木左副都御史一员。右副都御史一员
经略居庸山海东西二路关一员
清理两淮两浙山东长芦等处盐法都御史一员
淮徐兗州等处地方招抚营田一员
北直隶地方督理屯政一员
山西宣大地方督理屯政一员
经略易州地方一员
驻守昌平州地方一员
通州驻札右僉都御史一员
总理江南等处屯盐副都御史一员
总理江北等处屯盐僉都御史一员
总理山西等处屯盐副都御史一员
山西宣大等处行边侍郎一员
蓟辽保定等处行边侍郎一员
陕西延绥寧夏固原甘肃等处行边侍郎一员
【以上俱嘉靖十九年以后、因事题设、事毕住补】
永乐十九年、
敕大臣十三员、各同给事中一员、巡行天下
○宣德间、令巡抚官、每岁八月、一赴京议事
○五年、定巡抚官赴京议事例。辽东、大同、每年一次。寧夏、延绥、甘肃、二年一次。俱四月初一日至京。南北直隶、及北方腹里者、仍每年一次。四川、及南方者、亦二年一次。俱八月初一日至京。其二年一次者、若果地方寧靖、事有应议者。听从一年一次
○成化十年、免巡抚官赴京议事
○嘉靖三年令、各巡抚都御史、遇有迁秩、或以忧去者。必候代离任。代者亦宜亟往。如违、言官劾奏
○隆庆二年题准、凡遇推补督抚员缺、吏部移咨兵部、差人齎文前去、如以别官陞迁巡抚、及在原籍起用者、限文到五日、以巡抚陞总督者、限交代次日、即各起程赴任、仍将起程日期、於所在衙门申报各巡按具奏。如咨文已到、不即起程。或已交代、未便离任、或未交代、擅自回籍者、并参治
○万历三年题准、文到之日、限半月以里、起程赴任


各道分隶

国初、设十二道监察御史、照刷卷宗。衙门各有分属。具载诸司职掌。后定為十三道、各理本布政司、及带管
内府监局、在京各衙门、直隶府州卫所、刑名等事。今具列带管衙门于后。其本布政司、及
王府衙门、各都司、行都司、行太僕寺、苑马寺、盐运、市舶、宣慰、长官等司、在各布政司境内者、不復书
浙江道
中军都督府
茂陵卫         留守中卫
府军左卫    广洋卫
神策卫     金吾左卫
金吾右卫    金吾前卫 【旧隶北平道】
和阳卫     武功中卫
武功后卫    应天卫
直隶庐州府   庐州卫
六安卫     牧马千户所
江西道
前军都督府   豹韜卫
府军前卫    天策卫
宽河卫     龙驤卫
燕山左卫    永清卫
龙江左卫    龙江右卫
直隶淮安府   直隶武清卫
直隶邳州卫   九江卫
大河卫     淮安卫
龙门卫
福建道
印造局     抄纸局
宝钞提举司   承运库
行用库     广盈库
赃罚库     供用库
甲字库     乙字库
丙字库     丁字库
戊字库     军储库
广惠库     广积库
天财库
长安等九门      駙马府
户部
献陵卫
景陵卫
裕陵卫
泰陵卫         武功左卫
武功右卫    武功前卫
武成中卫    金吾后卫
直隶常州府   池州府
定边卫     开平中屯卫
美峪千户所
四川道
御用监     司设监
都知监     尚衣监
神宫监     军器局
皮作局     宝源局
鞍轡局     织染局
鍼工局     兵仗局
巾帽局     器皿局
盔甲局     银作局
柴炭局     抽分竹木局
惜薪司     工部
营缮所     文思院
僧道录司    永清左卫
大寧前卫    府军卫
济州卫     蔚州左卫
神木千户所   蕃牧千户所
直隶松江府   广德州
直隶金山卫   怀来卫
怀安卫
陕西道
大理寺     行人司
后军都督府
康陵卫
昭陵卫     府军后卫
义勇右卫    鹰扬卫
横海卫     兴武卫
江阴卫     直隶和州
敢勇营     报效营
保定左卫    保定右卫
保定中卫    保定前卫
云南道
顺天府     羽林前卫
直隶永平府   广平府
直隶延庆卫   延庆左卫
延庆右卫    山海卫
永平卫     营州左屯卫
营州右屯卫   营州中屯卫
营州前屯卫   营州后屯卫
涿鹿卫     涿鹿左卫
涿鹿中卫    卢龙卫
通州卫     通州左卫
通州右卫    密云中卫
密云后卫    马兰谷营
万全左卫    万全右卫
东胜左卫    东胜右卫
抚寧卫     大同中屯卫
居庸关     黄花镇千户所
宽河千户所   武定千户所
河南道
司礼监     尚膳监
尚宝监     直殿监
酒醋麵局    尚宝司
中书舍人    鐘鼓司
礼部      翰林院
都察院     国子监
光禄寺     太常寺
鸿臚寺     太医院
钦天监     教坊司
彭城卫     羽林左卫
留守前卫    留守后卫
神武左卫    神武右卫
神武前卫    两淮盐运司
直隶扬州府   大名府
扬州卫     仪真卫
高邮卫     归德卫
潼关卫     寧山卫
泰州千户所   通州千户所
汝寧千户所
广西道
六科      通政司
燕山前卫    燕山右卫
忠义前卫    忠义后卫
富峪卫     大兴左卫
瀋阳左卫    会州卫
镇南卫     武驤左卫
腾驤左卫    腾驤右卫
直隶徽州府   真定府
保定府     安庆府
紫荆关     倒马关
安庆卫     新安卫
真定卫     镇武卫
广昌千户所
广东道
刑部      应天府
南京锦衣卫
孝陵卫
长陵卫     虎賁左卫
瀋阳右卫    济阳卫
武功左卫    武功右卫
武驤右卫    直隶隆庆州 【今改延庆州】
开平中屯卫
山西道
左军都督府   锦衣卫
留守左卫    义勇前卫
义勇后卫    两京驍骑二卫
府军右卫    大寧中卫
英武卫     两京龙虎二卫
龙虎左卫    水军左卫
直隶镇江府   太平府
镇江卫     建阳卫
瀋阳中屯卫   平定州千户所
蒲州千户所
山东道
御马监     宗人府
兵部      会同馆
大通关
皇陵卫     羽林右卫
永清右卫    济川卫
瀋阳中卫
皇陵祠祭署
中都留守司      留守左卫
留守中卫    直隶凤阳府
徐州      滁州
凤阳卫     凤阳左卫
凤阳中卫    长淮卫
怀远卫     徐州卫
滁州卫     寿州卫
泗州卫     德州卫
德州左卫    宿州卫
武平卫 【原隶河南道今改属本道】 沂州卫
保定后卫    长淮关
洪塘湖千户所
湖广道
南京都察院   右军都督府
五城兵马指挥司 虎賁右卫
留守右卫    忠义右卫
江淮卫     广武卫
永陵卫
兴都留守司      武德卫
直隶寧国府   寧国卫
宣州卫     神武中卫
茂山卫     定州卫
水军右卫
贵州道
内官监     印綬监
吏部 【旧隶北平道】  太僕寺
上林苑监    旗手卫 【旧隶北平道】
忠义中卫    长芦盐运司
直隶苏州府 【旧隶北平道】 顺德府
河间府     保安州
万全都司    大寧都司
镇朔卫     遵化卫
苏州卫     太仓卫
镇海卫     蓟州卫
天津卫     天津左卫
天津右卫    河间卫
兴州左屯卫   兴州右屯卫
兴州中屯卫   兴州前屯卫
兴州后屯卫   永寧卫
保安卫     宣府左卫
宣府右卫    宣府前卫
蔚州卫     保安右卫
开平卫 【原隶湖广道今改属本道】 宣府五路
沧州千户所   吴淞江千户所
嘉兴千户所   梁城千户所
龙门千户所   长安千户所
兴和千户所 【原隶广西道今改属本道】

纠劾官邪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文武大臣。果係姦邪小人、搆党為非、擅作威福、紊乱朝政、致令
圣泽不宣、灾异迭见。但有见闻、不避权贵、具奏弹劾
○凡百官有司。才不胜任、猥琐闒茸、善政无闻、肆贪坏法者、随即纠劾
○凡在外有司、扰害善良、贪赃坏法、致令田野荒芜、民人受害。体访得实、具奏提问
○凡学术不正之徒、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求进用。或才德无可称述、而挺身自拔者、随即纠劾、以戒奔竞
○正统四年定、凡风宪任纪纲之重、為耳目之司。内外大小衙门官员、但有不公不法等事。在内从监察御史、在外从按察司纠举。其纠举之事、须要明著年月、指陈实跡、明白具奏。若係机密重事、实封
御前开拆、并不许虚文泛言。若挟私搜求细事、及纠言不实者、抵罪
○凡纠举官员、生杀予夺、悉听
上命。若已有
旨发落、不许再劾
○凡都察院、按察司、堂上官、及首领官、各道监察御史吏典、但有不公不法、及旷职废事、贪淫暴横者、许互相纠举、毋得徇私容蔽。其所纠举、并要明具实跡、奏请按问明白、覈奏区处。其有挟私妄奏者、抵罪
○正德元年令、凡不公不法之事、奉有
明旨、令科道官记著者、务要即时纠举。不许隐匿遗漏
○十四年令、抚按官不许互相荐举。如有不公不法、仍照宪纲、互相纠劾
○嘉靖二十七年题准、凡巡按御史、弹劾三司不职。按察司官、亦得纠巡按失职。不许科道官挟私报復。巡按清军巡盐刷卷御史、同事地方。固宜同寅协恭亦要互相纠察、以清宪体

考覈百官

凡在外布政司、按察司、并盐运司、苑马寺、行太僕寺、在内顺天府、五品以下堂上官、考满赴部、俱从本院考覈
凡在京各衙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及直隶府州等官、各卫所首领官、在外按察司首领官、考满、本院俱发河南道考覈。各出考语、牒送吏部该司候考
凡在外司府州县等衙门官、每三年朝覲、吏部会同本院考察。在京五品以下官、六年一次、吏部会本院、并各该衙门掌印官、及堂上官考察
凡天下诸司官、三年朝覲、除考察黜退外。其存留官员、公事未完等项。大班露章
面劾
凡京官五品以下、六年一次考察、及四品以上自陈、有遗漏者。科道纠举

急快选用【考授附】

洪武元年
詔、御史臺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司、耳目之寄、肃清百司。今后慎选贤良方正之人、以副朕意。合行事宜、仰中书省、御史臺、集议举行
○宣德三年令、都察院选进士监生教官、堪任御史者、於各道歷政三箇月。考其贤否、第為三等。上中二等、授御史。下等、送回吏部
○正统四年令、凡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并首领官。按察司官、并首领官。自今务得公明廉重、老成歷练之人、奏请除授。不许以新进初仕、及知印承差吏典出身人员充用
○又令、御史缺、从吏部於进士、监生、教官、儒士出身、曾歷一任者、选送都察院、理刑半年、考试除授
○六年奏准、凡御史员缺、於行人、博士、知县、推官、断事、理问、及各衙门司务、各按察司首领官、进士监生出身、一考两考者、吏部拣选送院。问刑半年、堂上官考试除授
○景泰六年奏准、进士年三十以上、并歷事听选监生、原係举人者。及考满在部教官该陞者。通取赴吏部考选试职。一年满日、仍从本院堂上官考察实授。不堪用者、送回吏部别用
○成化十年令、御史缺。选进士年三十以上者、问刑半年、考试除授。博士、行人、推官、知县、兼选。仍试职
○二十年奏准、试监察御史、一年已满、刑名未熟、再试半年、仍前考试实授
○弘治元年奏准、行人知县等官、送都察院理刑半年满日。听本院考察、各註考语、连人送吏部、查照选用
○六年奏准、御史员缺、不必限定几年一次行取。但缺至八员以上、会同吏部考选、照原职分送理刑。或理刑半年、或试职一年、本院仍考其堪任者除授
○嘉靖三年题准、试御史丁忧復任、不预会考者、虽未及半年、题请实授
○六年奏准、御史有缺、兼取主事、评事、资望相应者考补
○二十五年题准、兼取南京国子监、太常寺、博士等官考补
○隆庆四年题准、取歷俸将及三年中书行人、併已及三年博士助教等官、及各部员外郎主事选改
○万历二年令、各部员外郎、不准改授御史
○三年令、试御史务照旧例、一年满日、方考实授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
奏请点差【各差附】

凡差三等。两京畿道、提学道、巡按顺天、真定、应天、苏松、淮扬、浙江、湖广、江西、福建、河南、陕西、山东、山西、四川、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处御史、及巡视京营、俱大差。辽东、宣大、甘肃三处巡按御史、及清军、印马、屯田、巡盐、巡仓、巡关、儹运、巡茶御史、俱中差。印马、屯田、併作一差。三年满后、准一大差。巡视光禄、旧係小差。今改中差。巡视
皇城四门、马房、巡青、十库、芦沟桥、五城等处御史、俱小差
凡差御史分巡、并追问审理等事。正统四年定、都察院具事目、请
旨点差。回京之日、不须经由本院、径赴
御前復奏
凡御史、除宪纲、并
詔敕内该载应合御史理办、及军机等项重务、如果都布按三司不能完结、或完报未明者、明白具奏、取自
上裁。其餘常事、各衙门自行分管理办者、不许輒拟奏差委
凡巡按御史。一年已满。差官更代。本院引御史二员、
御前点差一员
凡两直隶提调学校御史、本院会吏礼二部、推举学行政事俱优者奏差
凡刷卷、清军、巡盐、巡河、巡关、巡茶、印马、盘粮、勘事、旧俱奏差一员。弘治十一年定、各具二员点差。其清军刷卷等项、如各道御史员少、奏差南京御史
凡辽东、宣大、甘肃三处巡按御史。嘉靖二十四年奏准、於中差回道御史、议取二员、具名上请凡巡城、巡视光禄寺、巡库等项、俱本院给札差委
凡在京刷卷、属京畿道。以御史资深者差用、為大差之首
凡掌道管事、旧俱用年深御史。隆庆二年奏准、不拘中差大差回道御史、於内选委掌管。以一年為满、俱准作差。不得以巡按缺人、又行差出
凡御史出差期限。万历二年令、题差本内、明开各地方原定限期、责令依期交代、不许枉道回家、迁延误事。满日仍查有无违限、一併考覈。堂上官如徇情畏庇、亦以不职论
○三年、奏定期限、往回一体遵守、以辞朝交代之日為始、如违限十日以上、量行参罚。一月以上、重加参罚。两月以上、参调别用
真定、宣大、三十五日
应天、苏松、七十日
淮扬、六十五日
浙江、江西、九十日
湖广、九十日
福建、九十七日
河南、河东、五十八日
陕西、七十五日
甘肃、八十五日
山西、山东、五十三日
四川、一百四十五日
广东、广西、一百二十八日
云南、一百二十五日
贵州、一百三十五日
辽东、六十六日
凡题差巡按御史、先儘中差回者、如中差无人、方择巡按回道资俸浅者定拟凡差巡按御史、若同时进道、以中差回道先后為序。若非同时进道、及同日回道者、以进道先后為序。再差巡按者、俱以先差回道日期為序凡中差已完、大差未满、事故復除者、或原未中差、即差大差、已满回道者。及原未中差、即差大差、未满事故復除者。并已考实授未差、事故復除、果係同资、中差差尽者。俱序在应候大差之列。若试职未考实授、事故復除者、与同考实授序论、仍差中差。俱以回道復除
命下之日為序
凡北人、如北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不差两广云贵。南人、如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不差三边

巡按 【详见出巡事宜】
刷卷 【详见照刷文卷】
提学

正统元年、令吏部会同礼部都察院、选差监察御史、才行兼备者二员。请
敕提调南北直隶学校。近年辽东、宣大、甘肃、巡按俱兼提调学校
凡提学御史、进退人材、奉有专
敕。抚按官毋得干预。其师生廩饌、及修理学校等项。提学御史、止是督行有司、转申抚按施行。不得擅支、及那移仓库钱粮

巡京营

天顺八年、差给事中、御史、各一员。巡察各营上操军士
○成化元年、令给事中、御史、巡察各营姦弊。凡有私役卖放、及不行如法操练等项。指实劾奏
○嘉靖七年、令点军科道官、不许挨次差委。务选有风力肯任事者、用心查照稽考。有作弊误事人员、就便举劾。若似前因循容纵、即係不职。吏部奏请黜调
○又令点军科道官、今后三年一换。今一年更代

印马

景泰间、民间孳牧种马。南直隶差御史一员、北直隶、及山东河南地方、共一员、同该管寺丞印俵
○成化间定、每岁九月终请差
○嘉靖二年奏准、三年一差。请
敕同该管寺丞查点印烙。后以地方灾伤、题准行巡按御史带管。三十年、復差。照屯田事例、更替接管

屯田

嘉靖八年题准、在京并直隶各卫所屯种、照南直隶事例差御史一员、领
敕清查。三年一替。其原设屯田僉事、裁革。后以屯田牧地、岁久法弛、设都御史专一查理。后復罢之
○三十九年、奏差监察御史二员、一往山西宣大鴈门等处、一往陕西甘肃延寧等处查理、其昌蓟等州、责之直隶管屯御史
○隆庆三年题准、北直隶屯田、归併印马御史、兼领二
敕。三年更代、准作大差

清军

宣德二年、遣给事中、御史、各十四员、往各处清理军役
○正统五年议准、差能干御史一十七员、分定地方、请
敕前去浙江等布政司、并直隶保定等府州清军。每年八月终、仍具清解过军数、回京具奏
○天顺二年奏准、清军御史、三年一次、赴京查考更替
○弘治十年奏准、清军御史、三年满日、敢有枉道回家、及年限未满、捏造册籍回京、本院严加考察、奏请黜退
○十五年奏准、清军御史、自到地方日為始。扣至三年满日、赴京復

○嘉靖十二年、以地方灾伤、题准行巡按御史带管
○二十九年、题差南北道御史一十四员、往直隶各省、清理军伍。兼照刷文卷。定以五年一次差遣
○二十四年、復以灾伤奏停、行巡按御史带管
○隆庆六年、復差

巡盐 【巡河附】

永乐十四年、初令御史巡盐
○宣德十年、选差御史一员、於直隶扬州府通州狼山镇、提督军卫巡司官旗弓兵人等、巡捕禁革私盐
○正统三年令、两淮、两浙、长芦等运司、每岁各差御史一员、领
敕巡视禁约、催督盐课
○十年、令长芦巡盐御史、兼理山东盐法
○成化八年奏准、山东济寧州、直抵南京一带河道、两淮巡盐御史带管。通州直抵济寧州一带河道、长芦巡盐御史带管。提督所属军卫有司、时加疏濬修筑。禁治豪强、革除姦弊。及督收钱钞、点视驛站、缉捕盗贼、盘检马船等项
○九年、差御史一员、巡视河东运司、并陕西灵州大小二池盐课。其陕西所属关内、关南、关西、河西、庆阳等道、河南所属河北、汝南、河南等道、各分巡官带管盐法者、悉听节制
○嘉靖三十年、令云南巡按御史、兼理本省盐法
○三十一年、令福建巡按御史、兼理盐法
○三十三年、令四川巡按御史、兼理盐法
○四十四年、令广东巡按御史、兼理盐法

儹运

隆庆元年题准、差监察御史一员、前往浙江、并南直隶苏松常镇四府、监兑粮米、催儹运船、兼理济寧迤南一带河道。三年、停差、仍令户部司官监兑。五年、以粮运迟误。漂失数多、復题差御史一员、同户部郎中一员催儹
○万历六年、革催儹郎中、专差御史

巡仓

宣德九年、差御史一员、巡视在京仓。一员、巡视通州仓
○嘉靖八年题准、每年差御史一员。请
敕提督京通二仓、收放粮斛。兼理通惠河事务

巡茶马

永乐十三年、差御史三员、巡督陕西洮州、河州、西寧、茶马司三处。收贮官茶、易换番马
○成化三年奏准、每年定差御史一员、陕西巡茶
○十一年、令取回
○十四年、復差御史一员、请
敕专理茶马、提督都布按三司、并守备把隘等官。不许官豪势要、及军民之家、兴贩私茶、潜入番境交易
○弘治十六年、取回。令马政都御史兼理
○正德二年、復奏差


巡关

宣德七年令、居庸关、直抵龙泉关一带。山海关、直抵古北口一带。每年各差监察御史一员、请
敕前去、公同各该分守守备等项内外官员。巡视关口。点闸军士。整飭器械。操演武艺。并受理守关人等、一应词讼、就彼发落。不许军卫有司、擅便拘提、有误守把。如守备等官、有罢软疾弱、不堪任事之人、指实具奏替换
○成化十九年奏准、山海等关镇巡等官、捉获逃军逃囚、每半年开奏、以稽勤惰。其怠惰者、听巡按巡关御史纠举。若非应捕人役、捉获军囚者、给赏
○嘉靖三十七年、差御史一员、阅视蓟镇边墙
○隆庆三年、革东西巡关御史。行巡按御史带管
○六年、復差。寻革
○万历十一年、復差一员、巡视山海、居庸、紫荆。其西关、仍属巡按御史带管

巡视光禄寺

宣德四年、差监察御史一员、同给事中、会同光禄寺堂上官、验收牲口果品厨料等物。并监收白粮
○九年、差监察御史一员、巡视光禄寺。凡内外官员人等、多支食料、及需索骚扰者。皆令执奏
○正统二年、令巡视光禄寺御史、同户部主事、监收钱粮
○嘉靖三十七年、差御史一员、查刷大官等四署。一切供应各项品物、每月具揭帖进览。一年更替
○隆庆元年、令巡视御史、兼管查刷、季终更替
○万历元年、令巡视查刷御史、一年更替。旧係小差、今改中差

巡青

宣德九年、差监察御史一员、巡视各处收草。一员、提督象牛羊等房钱粮。一员、同给事中、锦衣卫官、巡视官军骑操马匹。不许閒时带鞍骑坐。及驮载等项
○成化五年令、各处草场、户部原委主事等官、督同官攒收受。其御史照旧往来巡视
○嘉靖八年、差监察御史一员、同给事中监收象马牛羊等房钱粮 【今三事共差御史一员、会同给事中行事】

巡库 【内府监局附】

宣德九年、差御史一员、会同给事中、巡视甲字等十库
○嘉靖七年、差御史一员、同给事中、查理御马监各马房钱粮姦弊
○八年奏准、每年差御史二员、会同给事中、一员於
内府监局、一员於府部院寺等衙门、各监收钱粮、革除姦弊 【后各衙门仓、俱归禄米仓、监收差遂罢】

巡视皇城


皇城四门官军。轮差掌道御史一员、同给事中查点
○宣德三年、差御史一员、往来巡视
○弘治元年、令一年一换

巡视五城

正统十三年、令五城巡视御史、凡事有姦弊、听其依法受理送问
○成化四年、令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禁约赌博、缉捕盗贼。巡城御史、通行提调
○五年奏准、巡城御史、不许监收各场草束
○二十一年奏准、京城坐铺火夫、除官员一门并无丁外。其餘勇士、力士、将军、旗校、人匠等项家人餘丁、例不优免。敢有投託
内府、及在外各衙门、分付优免者、听城兵马、呈巡城御史送问
○弘治元年奏准、在京捕盗官兵人等、遇有地方劫杀人财、不行用心缉捕、听锦衣卫堂上官、并巡城御史、指实参奏拏问
○七年奏准、京城九门守门官吏、如有私立小班、多勒客商车辆等项财物、巡城御史拏问
○正德六年奏准、京城姦人、通同边方腹里盗贼、探听抚按题奏副封、传报消息者、缉事衙门、巡城御史、访拏究问、斩首示眾
○嘉靖元年令、指称打点馈送、干办私事者、缉事衙门、巡视御史、访察参奏拏问、枷号一箇月、押发烟瘴地面充军
○四年题准、充军越关逃回者、该城御史、兵马、督卖房屋、押发起行。如再犯、查何人看守房屋、即係窝主
○五年题准、校尉下夜索钱、扰害地方。各城兵马、擅役总甲火甲营私、及借与文武官员私役者、巡城御史、访拏治罪
凡九门守门官军、及九门钞法。俱巡视北城御史带管、提督整理。清到军士、北城御史、同给事中、兵部委官存恤。盔甲厂、东城御史、同给事中巡视
○宣德四年、差监察御史九员、於京城九门整理钞法、每日将各门收过钞数、开具奏闻
【后以巡视北城御史带管】

监课

成化六年令、通州芦沟桥等处抽分局、监察御史、一季一换。按月造册、具本会同该局官吏、
御前復

○七年令、在京抽分竹木局五处、仍令原设官攒、照例抽分。每季差御史一员、与主事往来巡视提督

监试

凡礼部会试。洪武十七年、差监察御史二员监试。隆庆二年、添委二员搜检
凡顺天府乡试。永乐三年、差御史二员监试。隆庆元年、添委二员搜检
凡御史监试、如有兄弟子姪应举者、迴避
凡武举。差监察御史二员监试

杂差

凡恤军。正统二年、令每季差监察御史一员、同给事中、五城兵马、五府锦衣卫兵部原委官、存恤清到军士 【后以巡视北城御史带管、亦不用兵马府卫官】
○嘉靖七年、差御史一员、同兵部侍郎、并给事中、清查御马监勇士
○三十一年、差御史一员、清查五府所属、并上直等卫官旗力士
○三十七年、差御史一员、解银辽东賑饥。一员、往大同糴买实边凡捕盗。宣德四年、以冬月河冻、选差御史锦衣卫官各三员、往良乡固安通州三路、督令军卫有司、各照地方设法捕盗
○成化二年奏准、选差监察御史二员、各请
敕、一自通州直抵临清、一自临清直抵仪真、与巡河御史、提督捕盗
○十四年、以朝覲官在途、令巡捕御史、锦衣卫官、先於河未冻前两月差遣凡盘粮。成化十三年令、辽东、宣府、甘肃、及湖广、两广、四川等处、每三年、各差监察御史一员、同给事中一员、领
敕、会同巡按御史、并原管粮官、将各仓库粮料草束银两、吊取收放卷簿、自某年查盘以后、续有收支见在、逐一查盘。草束亦依法丈量。并查原糴粮料、用价数目。若有陈腐糠秕、并虚出盗卖亏折等弊、应提问者提问。应参奏者参奏
○嘉靖三十年、
命四川巡按御史、查理钱粮
○隆庆四年、差御史往蓟州宣大固原等镇、查兵马钱粮、各请
敕行事。一年一代
○五年、復令各该巡按御史兼理
凡监军纪功。景泰四年、差御史一员、往两广监军
○嘉靖三十三年、差御史一员、往山东募兵、赴扬州征倭
○四十一年、差御史一员、往广东监军纪功、一切兵船粮餉调遣等项、会同总镇提督等官议行。应录应恤应参问人员、从实具奏
○隆庆三年、差御史一员、往闽广、随军纪功凡将军有缺、差监察御史一员、会同锦衣卫堂上官、兵科都给事中、及管领将军官、选补
凡监斩检验等差、皆临时定委

出巡事宜

国初、监察御史、及按察司分巡官、巡歷所属各府州县、頡頏行事。洪武中、详定职掌。正统间、又推广申明、著為宪纲、及宪体。相见礼仪、事例甚备。迨后按察司官、听御史举劾、而御史始专行出巡之事、今具列焉
洪武二十六年定
凡分巡按治州郡、必须遍歷、不拘限期。风宪官吏、务要同行、不许先后相离。其经过去处、除差拨弓兵防护、依律关支廩给、应付脚力、买办心红纸札之外。不许擅令所司、和买物货、私役夫匠、多用铺陈等项。亦不得纵容官吏、出郭迎送。其分巡地面、果係原籍、及按临之人、设有仇嫌、并宜迴避、毋得沽恩报仇、朦朧举问
凡至按临处所。先将罪囚审录、卷宗弔刷外。稍有餘暇、首先亲诣各处祭祀坛场、点其祭器墙宇、有无完缺。其次存恤孤老、审问衣粮、有无支给。巡视仓库、查算钱粮、有无亏欠。勉励学校、考课生员、有无成效。中间但有欺弊、即便究问如律
凡受军民词讼。审係户婚田宅斗殴等事、必须置立文簿、抄写告词、编成字号、用印关防。立限发与所在有司、追问明白、就便发落、具由回报。若告本县官吏、则发该府。若告本府官吏、则发布政司。若告布政司官吏、则发按察司。若告按察司官吏、及伸诉各司官吏枉问刑名等项、不许转委、必须亲问。干碍军职官员、随即奏闻请
旨。亦不得擅自提取
凡主所在、体知有司等官。守法奉公、廉能昭著者、随即举奏。其姦贪废事、蠹政害民者、究问如律
凡至地方、所有合行事件、著令首领官吏抄案施行
一科差赋役。仰本府凡有一应差役、须於黄册丁粮相应人户内。週而復始、从公点差。毋得放富差贫、那移作弊、重扰於民。先具见役裡长姓名、同重甘结罪文状、依准回报
一圩岸坝堰陂塘。仰行府县提调官吏。查勘该管地面、应有圩岸坝堰坍缺、陂塘沟渠涌塞、务要趁时修筑坚完、疏洗流通、以备旱潦。毋致失时、及因而扰害於民。先具依准回报
一荒閒田土。仰本府正官多方设法、召民开垦。趁时布种。其合纳秋粮、须候年限满日科徵。毋致拋荒。仍将任内开过田亩数目、同依准缴报
一站驛。仰行提调官常川整点各驛船马铺陈什物、一切完备。仍鈐束惯熟稍水人夫、常川在驛听候递送使客、毋得失误。先具站船人夫什物马骡头匹数目、并不致违误结罪文状、缴报
一急递铺。仰行提调官常川点视铺捨、合用什物完备、严督铺长司兵、常川在铺、走递公文。毋致磨擦、及稽迟沉匿。仍禁约往来差使人员、不得役使铺兵、损坏铺捨。如有缺坏即便修理。具各铺司兵姓名、田粮什物数目、回报
一桥梁道路。仰令提调官常加点视。但有损坏去处。即於农閒时月、併工修理、务要坚完、毋致阻碍经行。具依准回报
一税粮课程。仰本府即将岁办税粮诸色课程、各各数目、保结开报
一户口。仰本府取勘籍定户口。分豁城市乡都、旧管、收除、实在、增减数目。开坐回报
一学校。仰提调官凡遇庙学损坏、即為修理完备。敦请明师、教训生徒、务要作养成材、以备擢用、毋致因循弛废。仍将见在师生员名缴报
一收买军需等项。仰本府照依按月时估、两平收买、随即给价。毋致亏官损民、及纵令吏胥裡甲铺户人等、因而剋落作弊违错。具依准回报
一额造?疋等物。仰本府即将织染局见在各色人匠机张、岁办数目、关支顏料等物、开坐回报
一升斗秤尺。仰行提调官照依原降??羕式、较勘均平。毋容嗜利之徒、私自造置、欺诈小民。具依准回报
一词讼。仰本府应有词讼。疾早从公依律归结。毋得淹延、妨废民生、及听吏胥增减情词、出入人罪、仍将见问应有囚数、分豁已未完结、尽实开报。毋得隐漏、自取罪愆。具依准回报
一皂隶弓兵。仰行本府并合属。取勘额设名数、籍贯田粮数目开坐。毋得多餘滥设有害於民。具依准回报
一节义。仰本府取勘境内应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果有志能卓异、明著实跡、结罪举保。毋得举富遗贫、影蔽差役、扶同作弊。具依准回报
一原设申明旌善亭、但有损坏、仰本府严督所属、即便併工修理条例榜示、使善恶知所劝惩。毋得视為文具、因而废弛。先将都隅处所、同善恶人数回报
一印信衙门。仰照勘本府并所属、应有印信大小衙门、保结回报
一上年分巡官、有无寄收赃罚。仰本府取勘见数、开坐已未起解数目回报
一取勘。仰本府将所属去处四至八到画图帖说缴报
一讲读律令。仰本府并合属官吏、须要熟读详玩、讲明律意、取依准回报
一鰥寡孤独。仰本府将所属养济院合支衣粮、依期按月关给、存恤养赡、毋致失所。仍具孤贫名数、同依准状呈
一仓库房屋。仰行本府提调官常川点视。若有损坏、即便修理。及设法关防斗级人等作弊。仍将见在钱粮等物、分豁上年旧管、今岁收除实在、备细数目、同官吏结罪文状缴报
一官吏脚色。仰取勘本府、并合属见在官吏姓名年甲籍贯、歷仕脚色、到任月日回报
正统四年定
凡监察御史、巡按、许带吏书一名。照刷文卷许带人吏二名。若应用监生、临期奏请。按察司官分巡、许带吏典二名。承差一名。皆须官吏监生承差同行、不许相离。御史、及按察司官、陆路给驛马、水路应付站船。监生、吏典、承差、陆路并骑驛驴、水路应付递运船。俱支廩给。经过去处、量拨弓兵防送。不许别带吏典皂隶人等
凡监察御史、各道按察司官、每出巡审囚刷卷必须遍歷、不拘限期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分巡去处、如有陈告官吏取受不公等事。须要亲行追问、不许转委。违者杖一百
凡有军民相干词讼等事。移文到日、应该会同官员、随即前去。若无故不即会问、及偏徇占吝者、从监察御史按察司官按问。应请
旨者具奏
凡分巡地面、果係原籍、并先曾歷仕寓居处所、并须迴避
凡在京及各布政司、并巡歷地面、仓库局务等衙门、但係钱粮出纳去处、从监察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官、不时巡视。若有作弊、就便究治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歷去处、若有官吏犯罪、畏避追问、故将财物妇女潜入公廨、设计装诬、沮坏风宪者。并许取问实封奏闻。犯人重处财物没官。妇女发有司收问。其出巡官吏、仍不得自生嫌疑迴避、致妨巡歷
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忠臣、烈女、志行卓异、可励民风者、所在有司举申、监察御史、按察司、覈实移文所司。以凭奏闻旌表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歷去处、各衙门官吏、不许出郭迎送。违者举问如律。若容令迎送、不行举问者罪同。如有规避者从重论。都司、布政司、府州官、所至亦同

国家律令、并续降条例事理。有司官吏、须要熟读详玩、明晓其义。监察御史、按察司官、所至之处、令其讲读。或有不能通晓者、依律究治 【以上宪纲】
一风宪為
朝廷耳目、宣
上德、达下情、乃其职任。所至之处、须访问军民休戚、及利所当兴、害所当革者、随即举行。或有水旱灾伤当奏者、即具奏。不可因循苟且、旷废其职
一风宪存心须要明白正大。不可任一己之私、昧眾人之公。凡考察官吏廉贪贤否、必於民间广询密访、务循公议、以协眾情。毋得偏听、及輒凭裡老吏胥人等之言、颠倒是非。亦毋得搜求细事、罗织人过。使姦人得志、善人遭屈
一风宪官当存心忠厚。其於刑狱、尤须详慎。若刻薄不仁、专行酷雨??。不思罪有大小、罚有重轻、
一概毒刑以逞、动輒箠人致死、不惟有失
朝廷钦恤之意、抑且祸及身家、虽悔无及
一风宪须持身端肃、公勤谨慎、毋得褻慢怠惰。
凡饮食供帐、只宜从俭、不得踰分
一风宪之任至重。行止语默、须循理守法。若纤毫有违、则人人得而非议之。故所至州县、取假分毫之物、即自玷溷。在我无瑕、方可律人
一所至之处、博采诸司官吏、廉勤公谨者、礼待之。荐举之。污滥姦佞者、戒飭之。纠劾之。劝惩得体、人自敬服。大抵心正无私、则事公当
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閒杂人。凡官吏稟事、除公务外。不得问此地出產何物、以防下人窥伺作弊
一分巡所至、不许令有司和买物货、及盛张筵宴、邀请亲识、并私役夫匠、多用导从、以张声势、自招罪愆
一巡按之处、不得令亲戚人等、於各所属衙门嘱託公事、及营充勾当
一出巡同事之人、须相协和。若有所见不同、而行事乖舛者、可於无人之处、从容陈说利害以开导之。彼心既悟、必能从正。凡人有言、须虚心以听、不可偏执已见。若听者能从、则言者亦不可矜為已功。大抵同僚同事、当如兄弟。相亲相爱、积诚相与、未有不相契者。凡有善相让。有过相规。相规之言、只两人自知、切不可对眾发之。庶其能从。凡处同僚、不可推恶避劳、不可妨彼利已、不可扬已抑人、必务协和、以相助益。不但宪司如此、诸司处同僚者、亦皆当然
一学校者、礼让之地。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所至下学、先诣
大成殿拜謁。礼毕、退诣明伦堂。生员讲说经史。监察御史、按察司官中坐、本处提调七品以上正佐官、序坐於左、教授、学正、教諭、训导、序坐於右、听讲。餘皆立听。布政司官、下学亦同。若布政司按察司官、与御史一同下学。御史左边正面坐。布政司、按察司官、依品级右边正面坐。问荅之际、教官生员、不许行跪礼
一总兵镇守官。受
朝廷委任、以防姦御侮。凡调度军马、区画边务、风宪官皆无得干预。其相见相待之礼、尤须谦敬。如总兵镇守官有犯违法重事。须用体覆明白、指陈实蹟、具奏请
旨。不许擅自辱慢。其军职有犯。具奏请旨、已有定例。风宪官巡歷去处、亦须以礼待之。并不得轻易凌辱
一在外乡试、自有布政司官提调、按察司官监试。其巡按及公差问理等项监察御史、毋得干预、及列名於乡试小录、甚失大体。其所试生徒、若有情弊、听行纠举。亦不得生事诬执
一初到按临之处。其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及卫所府州县官、相见之后、各回衙门办事、每日不许俟候作揖、及早晚听事。遇有事务、许唤首领官吏抄案。或佐贰官一员前来发落。不许輒唤正官。或有合令正佐官计议事务、及正佐官自来稟白者、不在此例。按察司官分巡同。都司、布政司官、所至亦同。违者、从风宪官举劾
一各衙门问过罪囚。或有合断事理、干碍计稟者、先令有司定拟罪名、然后参考事例明白、方可发落。不可輒自与决。恐有别例、议论不同、宜从所长 【以上宪体】
一方面官与御史初相见。左右对拜。方面官来见御史、前门外下马、由正道入。御史延至后堂。方面官坐左。御史坐右。及御史回望、司前下马、由正道入。方面官延至后堂。御史坐左。方面官坐右。首领官初见。行拜礼。御史中立荅拜
一中都留守司官、各处按察司官、相见并如前仪
一各卫指挥、盐运司运使、同知、各府知府、初见、御史按察司官上手立、对拜。盐运司副使、判官、各府同知通判、推官、各州知州、同知、判官、各县知县、及守御千户、初见、御史按察司官中立荅拜。各卫、并盐运司、各府州首领官、各县县丞、主簿、初见、行拜礼。御史按察司官起身举手。各县典史、及仓场库务阴阳医学、僧道等官、初见、行拜礼。御史按察司官坐受举手。其指挥、运使、运同、知府、知州、问荅之际、不许行跪礼
一府州县儒学教官、生员、初见行拜礼。御史按察司官出位、中立荅拜。教官生员相见之后、不许每日伺候作揖。有妨肄业 【以上出巡相见礼仪】
凡巡歷地方。嘉靖八年、令巡按御史、不许折挫凌辱守令。知府相见、不许行跪礼
○十二年奏准、御史巡歷郡邑。本等导从皂隶之外、并不许多用一人。府州县驛丞等官、亦不许隔境随从迎候
○二十七年奏准、偏僻州县、俱要一体遍歷、纠察官吏、访求民隐。如果地方广远、不能遍及。亦须严督守巡、依期巡歷。如直隶无守巡官去处、仍要首先巡歷
凡出巡考察。洪武六年、令御史察举各处有司官员
○永乐元年令、巡按御史、及按察司、凡府州县官、到任半年之上、察其廉贪、具实奏闻
○宣德十年奏准、凡在外都司卫所首领官、并断事等官、从巡按御史按察司考察。闒茸无能者、起送赴部
○正统元年议准、各处卫所官员、听巡按御史、按察司、照依文职事例、一体考察
○天顺元年奏准、每年巡按御史、将司府州县见任官员、从公詰察。除贪污不法者、就便拏问。其老疾罢软等项、起送吏部、查例定夺。如有奉公守法、廉能超卓者、更替回京之日、指实具奏。吏部记其姓名、候考满到部、查考陞用。若御史考察不公、颠倒是非者、参奏如律
○嘉靖二十一年令、御史出巡、务要痛革淫刑、严惩酷吏。如用酷刑、及打死无辜者、密拘尸属审实。六品以下径拏、五品以上参题、俱照律例重治。巡按满日、将问过酷吏名数开报。若御史自行酷雨??、及纵庇不究者、回道考以不职
凡举劾奖戒。嘉靖六年题准、酷刑官员、虽有才守、不许推荐。仍要劾奏罢黜
○二十一年奏准、御史论劾三司方面、及有司五品以上、指实参纠。六品以下、贪酷显著者、即便拏问。其才宜烦简者、疏请调用。老疾等项、俱於考语内明白开报
○二十七年题准、御史巡歷地方、务要访求按属贤否、勉励戒飭。其有戒飭不悛者、即时随事参奏提问。不必以无人诉告、例难访察、使久為地方之害。仍行各抚按官、一体悉心究访
○隆庆二年题准、御史出巡、果係卓异官员、方许举荐。方面多不过六七员、或三四员。有司多不过七八员、或五六员。其荐词以四五句為止。参语举一二事為证。不许烦冗鄙褻、失章奏之体。其应劾官员、须先及大姦、不许止以州县府佐等官充数。所劾之人、仍明开或贪或酷、以凭议覆。如有荐举方行、即以事败、官箴已坏、故為容隐者、回道之日、考察降黜
○万历十二年奏准、巡按官虽及半年以上、若丁忧降调者、不许举劾所属官员
凡完销勘合。成化三年奏准、各处布政司分巡分守官员、遇有陈告违法事情、并奉到勘合、应该勘问事理、俱要亲自勘问。及访问军民休戚、官吏贤否、并举行兴利除害等事。周岁满日、交替接管、方许回司。仍备将问过囚犯、完过事件、开报本司、转呈抚按等官稽考。若有姦慢误事者、径自参奏拏问
○嘉靖二十七年、令御史差满之日、严覈司道原奉勘合、务完至七分之上。如不及数。指名参劾
○又令各边巡按御史。查勘将官失事、并究问未结事情、务要从公据实、作速奏结。使有功者、早蒙录用。有罪者、不至漏网
凡开报缺官。弘治十五年奏准、各道分巡分守官有缺、该司掌印官、将应委职名、呈稟监临衙门、查无违碍、依拟施行。毋致久缺误事。其有推姦不法者、巡按御史指实劾奏
凡乡试。景泰元年令、在外乡试、仍听巡按御史监临
凡造册。嘉靖二十一年奏准、各该御史、除宪网考语、要紧文册、照旧造缴外。其餘一应繁冗文册、通行查革。各该抚按、并中差御史、参官题奏到院、凡该奏请定夺者、照旧逐一题覆。遇有初参提问者、本院查照各道、酌量类题。止具参语、不必具招。其窃盗三犯、及辜限外人命、例应奏请者、亦照审录事例类题

照刷文卷

洪武二十六年定
凡监察御史、并按察司分司、巡歷去处、先行立案。令各该军民衙门抄案、从实取勘本衙门、并所属有印信衙门、合刷卷宗、分豁已未照刷、已未结绝、号计张缝、依左粘连刷尾、同具点检单目、并官吏不致隐漏结罪文状、责令该吏亲齎赴院、以凭逐宗照刷。如刷出卷内、事无违枉、俱已完结、则批以照过。若事已施行、别无违枉、未可完结。则批以通照。若事已行、可完而不完、则批以稽迟。若事已行已完、虽有违枉而无规避、则批以失错。若事当行不行、当举不举、有所规避、如钱粮不追、人赃不照之类、则批以埋没。各卷内有文案不立、月日颠倒、又在乎推究得实、随其情而拟其罪。其曰照过、曰通照、曰稽迟、曰埋没、此皆照驳之总名、而照刷之方、又各有其法。今将六房照刷事例、各略举於后
一、照刷吏房起取罢閒官吏文卷。假如应天府某年月日承奉吏部札付、仰行所属、应有為事罢閒官员。取勘见数、一名名起送听用。当日立案。行移上元等几县。取勘花名、先申到府。案催各县。陆续照依原报名数、申解完绝、取获实收明白、卷内行移、又无迟错事理。则刷尾批云照过。设若起解未尽行催不绝。则批通照。其或各县开称事故文书到后、或半月、或数日、不行催问。则批云事属稽迟。及有先申某、今解某、本作某、却作某之类。则批云事属差错。如是原申十名、已解六名、外有四名未解、经年歇案不催、中间情弊不无、则驳之曰埋没。照刷州县吏房卷同
一、照刷户房开垦荒田文卷。假如扬州府承奉户部札付、仰行所属、应有荒閒田土、召人开垦、合纳税粮、三年后、依例科徵、据江都等县申报人户姓名、开过田亩数目立案、候至年限满日、具将起科则例花名、田粮数目、移付徵收秋粮卷。收科了当、卷内别无稽迟差错事件。则批刷尾云照过。设若年限未满。申报未绝。则批通照。其或各县申称见行开垦、先具人户花名到府、迁延三五日、或数十日、不行立案行催开过田数。则批云事属稽迟。其有原开亩数、该科秋粮十石、却作千石之类。则批差错。至於原申开过田土、比候年限已满、或逾年不行收科、或将原报顷亩、减多作少、其弊显然。则当驳之以埋没。照刷州县户房卷同
一、照刷礼房买办祭祀猪羊果品香烛等项文卷。先看何年月日、承奉礼部札付、开到本府、合该祭祀社稷、先圣、先贤、及风云雷雨山川、无祀鬼神等坛、若干处、每坛计用猪若干、羊若干、果品香烛等项若干。其价照依本处时估、对物收买。仰於官钞内放支。当日立案定限、行移所属州县收买。要见回报是何行人物户时估、及差委何官、眼同收买送官应用、仍查算原估、与收买价钞相同。已用与原买之数无异。俱有行人物户领状在卷。祭祀已毕、事无施行。则批以照过。若或已买在官。祭祀日期未临、虽皆有发付收领明白、事无施行。则批以通照。其或经违日久、纔方立案行移。祭期将临、其收买猪羊等项、尚有未备、显是怠慢。则批以事属稽迟。若或分派各行人物户、所买品数皆同、而价钞不一、且如春丁祭
先师孔子、该猪六口。每口价钞二百贯、却共作一千二百五十贯附卷。及查行人物户领状、实领一千二百贯。并查放支官钱卷内、亦止一千二百贯。既以明白、别无规避。则批以事属差错。其或猪羊等项已备、祭祀已毕、但不见所用过钞贯花销、不见是何行人物户收领价钞、及有无餘下物件未用、责付何人收领、朦朧不明、显有规避。则批以事属埋没。照刷州县礼房卷同
一、照刷兵房勾补军役文卷。先看本府何年月日、承奉兵部札付、或都司布政司各卫公文、坐勾补役军丁若干名。若当日立案、行移各该州县、立定限期解府。各该州县、照依坐下名数、随即解到。卷内见有原获合干上司实收、事无施行。则於刷尾批以照过。若或当日立案、照依名数、行下各该州县、或全不解到、已经节次移文催併、差人坐守起解、虽已尽绝而无实收。则批以通照。又或经违三五日、甚至十数日、纔方立案行移。虽各该州县、依数起解、未见实收。则批事属稽迟。若行移不迟、名数不缺、中间原坐张某、今解李某、案内不见审实缘由、及驳问所司官吏。虽有实收、则亦批事属差错。其或已承上司明文、虽已立案、经年不见催举。间或行移、如勾十名、止解到五六名。已解者、不见实收。未到者、又不举问。显是规避。则批曰事属埋没。照刷州县兵房卷同
一、照刷刑房贪赃坏法文卷。先看本府何年月日、据某人所告词状、当日曾无立案、将本人引审、或监或保。若监收原告、要见為何缘故。明白立案、取具司狱司收管在卷。若或保在原告、要见立案批差皂隶、取获保状附卷。其状内合问人数、查照曾无立案。分豁被告干连、著落所司提解。又当看本府何年月日、据所司依限解到坐提人数、要见当日立案、将各人引问、责与原告对理。且如甲告乙受丙赃五十贯、乙招如告。又告丁赃四十贯、丁供明白、甲自招虚。又当看甲乙丙之招词、丁之供状、同甲乙丙之服辩、曾无题押入卷。乙招赃钞、曾无立案追徵。既已追徵、曾无纳足、有无该库收贮领状。又看有无立案。引律拟罪发落。又於发落案内、先看原发事由、中间曾无增减原状紧关情节。查比解到月日、有无淹禁。次於问拟招罪项下、详看乙所招受赃情节、比甲所告、是否同异。却於前件议得项下、参详甲乙丙之罪名、比律允当、并无招涉、依例疏放。又於照行事理、要见准工者、差人起解。的?者、立案摘断。免科者、疏放寧家。追足乙名下招受赃钞、责令该库收贮、取获领状在卷。如原发事由内、无增减原状紧关情节。问拟招罪内、无故失出入人罪。前件议得下、比照律条、所拟允当。照行事理内、无人赃埋没之弊。俱已完结、事无施行。则批以照过。若或已提未到人数、累催不到。原追赃钞、催促未足。则批以通照。其或受状不即立案、已经数日、方纔施行、以致提人未到。则批曰事属稽迟。若案内字??羕不同、粘连颠倒、以致月日参差。官不题押、吏不书名之类、事已完结、而无规避。则批事属差错。若或囚人招出人赃、照行事理内、不照追提、以致经年不行。显有规避。则批曰事属埋没。照刷州县刑房卷同
一、照刷工房成造船隻文卷。先看何年月日、承奉工部札付、坐下本府该造船若干隻。每隻计用丁线大小不等若干斤。桐油若干斤。麻穰若干斤。其价照依时值、对物收买、仰於官钱内放支。合用木植、著落人夫採斫。当日立案定限、行移所属州县、起集人夫、採办木植。要见回报起到人夫若干名、并所诣处所、及见收买丁线等物时价、差委何人、带领。各匠若干名、前来场所兴造。次将引各行。具领状支钞、依数收买物料、成造船隻。查算原估、与收买价钞相同。已用与原计物料无异。船隻已起。限期不违。事无施行。俱有各行收买物料领状在卷。则批以照过。若或行移不迟、兴工不后、物料不缺、人匠不少、支用物料未尽。原定限期不违、船隻未起、事有施行。则批以通照。其或经违数日、纔方立案行移、其所属州县合办物料人匠、虽已不缺、而船隻亦起、终是怠慢。则批云事属稽迟。若或派料或多或少。用工或眾或寡。且如每船合办五寸丁线二百斤、却买二百五十斤。合办三寸丁线三百斤、却买二百五十斤之类。以致船隻未起、又违限期、中间收买价钞、并无剋落。查考各行领状在卷、文案明白、别无规避。则批事属差错。其或船隻已完、不见各船已用物料花销。餘下丁线等物、不见责令是何库分收贮。原计料数多、已收买数少。显有规避。则批云事属埋没。照刷州县工房卷同
正统四年定
凡在京大小有印信衙门、并直隶卫所府州县等衙门、在外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文卷。除干碍军机重事不刷外。其餘卷宗、从监察御史每岁一次、或二岁三岁一次照刷。五军都督府、六部、大理寺、令该吏具报事目。太常寺、通政司、太僕寺、光禄寺、鸿臚寺、国子监、翰林院、各卫。令首领官吏具报。其餘衙门、正官首领官、通署呈报、以凭查刷。都察院堂上、及各道文卷。俱照例送刷。中间干碍追究改正事理、照依已定行移体式施行。如有迟错、其经该官员、应请
旨者、奏请取问。其餘官吏、就便依照刷文卷律治罪。其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所属卫所府州县等衙门文卷。从本处按察分司照刷。若有迟错、一体依例施行。其照刷之际、务要尽心。若有狱讼淹滞、刑名违错、钱粮埋没、赋役不均等项、依律究问。迟者举行。错者改正。合追理者、即与追理。务要明白立案、催督结绝。不能尽职者、监察御史从都察院、按察分司从总司、体察奏闻究治


在京十三道照刷卷宗衙门 【见各道分隶】
在外各处按察分司

浙江按察司
浙东道     浙西道
江西按察司
南昌道     湖东道
湖西道     九江道
岭北道
福建按察司
福寧道     建寧道
武平道     漳南道
广东按察司
岭南道     岭东道
岭西道     海南道
海北道
广西按察司
桂林道     苍梧道
左江道     右江道
四川按察司
川东道     川西道
川南道     川北道
湖广按察司
武昌道     湖南道 【上下二道】
湖北道     荆南道 【上下二道】
荆西道
山东按察司
济南道     东兗道
海右道     辽海东寧道
河南按察司
河南道     河北道
大梁道     汝南道
陕西按察司
关内道     关南道
关西道     陇右道
西寧道     河西道
山西按察司
冀寧道     冀南道
冀北道     河东道
口北道
云南按察司
普南道     临沅道
金沧道     洱海道
贵州按察司
贵寧道     新镇道
安平道     思石道
凡光禄寺一应文卷。每三年、照常京畿道通刷其供应物料文卷、各道御史、按月轮流照刷、刷毕
面奏
凡南京各衙门文卷。照在京例、三年一次差御史一员往刷。其印文、俱曰京畿道监察御史之印
凡南北直隶、及各布政司文卷。成化九年定、三年一次差御史照刷
○嘉靖十二年、
命巡按御史兼理
○二十八年復差。以后或遇地方灾伤、奏请停刷、通候六年总刷
○三十九年、令清御史、兼管照刷文卷。近年俱巡按御史兼理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一之一
回道考察

正统六年
詔、中外风宪、係纲纪之司。须慎选识量端弘、才行老成者任之。其有不諳事体、用心酷刻者。并从都察院堂上官、考察降黜
○十四年令、御史差回、都察院堂上官、考其称否具奏
○成化六年奏准、各处巡按御史、俱要亲理词讼。仍将本院递年发去勘合、逐一问结缴报。御史回还、备开接管已未完勘合件数、具呈本院查考
○七年奏准、巡按公差御史回京、本院堂上官、依旧例查勘考察、保结称职者、具奏照旧管事。若有不称、奏请罢黜
○弘治十年奏准、各处清军并巡按等项御史回京、本院考察、果有不职事跡。及过违限期者。参奏罢黜
○嘉靖十七年
詔、巡按御史、及两司守巡官、在外擅作威福、故违节年
詔旨、访察官人者。二司官、听巡按御史劾奏。御史、听都察院考察
○二十七年题准、巡按御史接管承行先次御史勘合、但要作急勘报。其自已任内札作者。除满前两箇月、待续差御史勘完其餘十箇月内、务要一一勘明销缴。回道之日、备开已未完数目、造册呈院、以凭考察。其边夷等项事体、难於提人行勘者。亦要明白开造
巡按御史满日造报册式 【嘉靖十三年定】
一荐举过文武职官若干员。如各官廉勤公谨、俱要指摘所行实事若干件开报。不得用笼通考语塞责
一礼待过文武职官若干员。凡各官贤能、以何政事奖励、明白开报
一纠劾过文武职官若干员。如各官污滥姦佞罢软等项、俱要指摘所行实事若干件开报
一戒飭过文武职官若干员。将各官误事等项件数、明白开报
一举明过孝义节妇若干起、俱要开具查勘过实事缘由
一问革过文武职官若干员。凡各官所犯情罪、俱要开具略节招由
一查理过仓库钱粮若干数。旧管、新收、开除、实在、逐项明白开报
一提督过学校生员。要将作养过人材、后日堪為世用者、若干名开报
一兴革过军民利病共若干事。如某处兴某利、某处除某害、逐一开报
一存恤过孤老若干名口。要将各府州县收入养济院见在人数、各废疾并无依缘由开报
一会审过罪囚若干起。如审允转详处决、及辩理过原拟罪名、俱将各犯略节招由开报
一问理过轻重罪犯若干起。凡凌迟斩绞徒流杖笞等罪、各计若干名口、具实开报
一追过赃罚若干数。如还官、入官、赎罪、给主等项、逐一明白开报
一督捕过境内盗贼若干名。凡各府州县官、於某年月日、获过强窃盗名数、具实开报
一督修过城濠圩岸塘坝共若干所。要将某官於何年月日、修过某处塘圩等项、明白开报
一禁约过嘱託公事若干起。凡按属地方、有无拏获权豪势要、本土刁民、挟制嘱託者。具实开报
一禁约过非法用刑官若干员。凡所属军民职官、有用非法刑具、残害人命者。除参问外。仍须指实造报
一禁约过剋害军士若干起。凡拏问过所属管军官旗人等、剋减月粮、索纳月钱等项情弊、逐项开报
一禁约过仓粮姦弊若干起。凡各府州县仓廒处所。曾经拏获包揽侵盗之徒、具实开报
一禁约过军民刁讼若干起。所属地方、曾经拏获教唆健讼刁徒、各诬害过良善事蹟、逐件开报
一禁约过科害里甲若干起。凡所属州县等衙门官员、不体小民贫苦、专务奢侈行事。浪费民财、不知节省、甚至科取侵用。除拏问外。仍指实开报
一禁约过罚害军民若干起。凡所属官员、若有指称修理、恣意罚害军民者。除参问外。仍指实开报
一禁约过淹禁罪囚若干起。凡司府州县卫所、如有不才官吏、受贿听嘱、及庸闇不能讯决。将轻重囚犯、淹禁日久不理者。除参问外。仍指实开报
一禁约过科差姦弊若干起。凡各府州县掌印官、派科点差。或有任用姦邪、听受贿嘱、偏私不均者、除参问外。仍指实开报
一禁约过土豪兇徒害人若干起。凡所属地方、曾经拏获兇恶土豪、倚恃族大、或假仕宦势力、聚眾执持兇器、围绕房屋、欺打良善。或至抢检家财、姦淫妇女者。逐事逐名开报
一禁约过赌博為非若干起。凡所属地方、曾经拏获有等好閒之徒、聚集赌博。因而為非者。逐起开报
一禁约过民间奢侈若干事。凡所属地方、曾经拏问过婚丧踰礼、服捨违式、及群聚宴会、盛张糖卓、繁供餚饌、以奢僣坏民俗者。各逐起开报
一完销过勘合、共若干起。要将接管并自奉各项勘合、已未完数目缘由、明白开报
按察司官造报册式 【附】
一每季终、将所属州县驛递等衙门、各应付过关文夫马船隻廩给。并钱粮数目。备细造报
一每季终、将巡按御史、并布按二司官、巡歷地方、有无导从兵快人马眾多、及随带官员人等、盛设饮食供帐之具、以劳州县等项、开报
一每季终、将巡按御史、并布按二司官、各巡歷地方。及回省日期、开报
一每年终、将本司官、行过事蹟、除荐举礼待纠劾戒飭文武职官、及举明孝义、完销勘合外。其餘与巡按御史同者、共二十一件。备细开报
一每年终、将奉到府部院一应勘合、已未完数目、开报
一每年终、将所属府州县卫所等衙门、查盘过各仓积贮稻榖多寡数目、造报
一每年终、将各衙门见役吏典、备细脚色。并问革过吏役招由。造册备考
一每年终、将所属地方已未获盗贼数目、开报
一每年终、将问过充军犯人姓名乡贯、要紧略节招由、编发过卫分、起程日期、造册奏缴
一每年终、将所属地方、疏通过水利缘由、造册申报
一每年终、将追解过赃物数目、备造奏报

问拟刑名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鼓下、或通政司发下告人、连状到院、责令供状明白、保管听候。照出状内被告人数、入流官员、具呈本院、奏闻提取。其军民人等、给批差人提取。对理招供明白、取讫服辩、无招干连、随即保管听候。有罪人数、牢固监候、追徵所招赃仗完足、责令库子收贮。议拟罪名、开写原发事由、问拟招罪、照行事理、徒流迁徙死罪充军人数、具写奏本。笞杖以下、止具牒文、僉押完备、连囚赴堂、备说所犯情节罪名、审无异词、然后入递。将囚押送大理寺审录、候平允回报。若罪名不当、驳回再问。仍将所驳招罪、参详明白、再拟改正。或有番异、则监收听候、调别衙门再问。其餘审允人数、除笞杖徒流徙罪准工囚人、备开年甲工址、略节招罪、工役限期、呈堂编发工役。的决笞杖人数、书写断单、开具合得罪名、会请刑部等官公同断决。取完僉批单入卷。其充军囚人、具手本、送编军御史处、照地方编发、取收管附卷。绞斩死罪、仍令司狱司、转送重囚监、牢固枷收听候。大理寺依时覆奏回报、具手本会请刑部等官、公同处决。仍取决讫月日批单附卷。无招疏放、并笞杖的决、还职著役寧家人数、另具公文、差人管送各该衙门、给凭发回、取批收附卷。原收赃仗、候季终通类具呈本院、出给长单、差委御史解赴
内府该库交纳足备、取获库收附卷。如有追无见赃囚人、责供明白、类行原籍追徵。及照出合问人数、随即呈提。前项审过囚人、设有病故、请官相视明白、取获批单附卷。若干係重囚、牒报大理寺知会。候本宗事完通具结绝缘由、呈堂照验 【餘与刑部同】
○正统四年定、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追问轻重刑名、中间果有律令该载不尽者。比拟律条、开具请

○凡各道、每月以问过轻重罪囚、自月初起、至月终止、将已未发落实在数目、各若干。具呈本院、转具楬帖、开报刑科查照

追问公事【伸冤附】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在外军民人等赴京。或击登闻鼓、或通政司投状、陈告一应不公冤枉等事
钦差监察御史、出巡追问、照出合问流品官员、就便请
旨拏问。带同原告、一到追问处所。著令原告、供报被告干连人姓名住址立案。令所在官司、抄案提人。案验后、仍要抄行该吏书名画字。如后呈解原提被告人到、不许停滞、即於来解内立案。将原被告、当官引问、取讫招供服辩、判押入卷、明立文案。开具原发事由、问拟招罪、照行事理。除无招笞杖轻罪、就彼摘断。徒流死罪、连人卷带回审拟、奏闻发落
正统四年定、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追问公事。中间如有仇嫌之人、并听移文陈说迴避。若怀私按问、敢有违枉者。於反坐上、加二等科罪。所问虽实、亦以不应科断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有追问诸衙门官员、取受不公刑名等事。除军官、京官、并勋旧之臣、及在外文职五品以上官、具奏请
旨、方许取问。其餘六品以下、取问明白、从公决断之后、仍具奏闻。若奉
特旨委问者、须将始终缘由、议罪回奏。取自
上裁
○凡有告争户婚田土、钱粮斗讼等事。须於本管衙门、自下而上、陈告归问。如理断不公、或冤抑不理者。直隶赴巡按监察御史、各省赴按察司、或分巡、及巡按监察御史处陈告。即与受理推问。如果得实、将原问官吏、依律究治。其应请
旨者、具实奏闻。若见问未经结绝、又赴本管上司告理。不许輒便受状追卷、变易是非。须要即时附簿、发下原问官司立限归结。如断理不当、及应合归结而不归结者、即便究问。违者、监察御史、按察司、体察究治。如不係分巡时月、及巡歷已过、所按地面、却有陈告官吏不公不法者。随即受理追问
○凡风宪官、问定官员赃罪。如有冤屈、许本犯从实声诉。若果真犯实跡、不肯伏罪。或捏造挟仇等项為词、摭入原问者、於本犯上、加二等科罪。仍押至
午门前、听候再审

审录罪囚【审决附】

天顺二年令、每年霜降后。本院以各道问拟该决重囚具奏、引赴
承天门外、会官审录
○弘治十七年令、凡捕获强盗、绑赴
御前引奏者。本院同刑部、大理寺、锦衣卫堂上官、於午门前会问
○九年令、每年天气炎热之时。本院与刑部、大理寺、奉
敕审录见监罪囚
○嘉靖四十五年题准、五年大审狱囚。河南道掌道御史、亦与审 【以上在内罪囚】 洪武十四年、差监察御史、分按各道罪囚。凡罪重者、悉送京师
○二十四年、差刑部官、及监察御史、清审天下狱讼
○二十六年定、凡在外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并直隶府州刑名。有犯死罪囚人收监在彼、止开招罪、申达合干上司、详议允当移文本院、通类具奏。点差监察御史、会同刑部、委官按临审决。其到所在官司、随即令首领官吏、抄案各该衙门、追吊原行人卷、赴官参详招罪、果无出入、及审取犯人服辩无异。就令所司抄案、差委狱卒、将犯人押赴法场、各照原拟处决。将原吊卷宗、发还各衙门收照。却行具本开坐决过犯人花名回奏。仍呈原委官司知会。若囚人番异原招、即合辩理。重提一干人证到官、从公对问明白、带回审录发落。其原问官吏、果有受赃出入人罪情弊、通行具奏拏问
○永乐元年令、各布政司死罪重囚、至百人以上者、差御史审决
○宣德八年、
諭法司、天下重囚、遣的当官、分临各处、公同巡按御史、详审处决
○正统四年令、凡各都司、布政司所属、并直隶府州县、军民诸衙门。应有罪囚、追问完备、杖罪以下、依律决断。徒流死罪、议拟备申上司详审。直隶、听刑部、巡按监察御史。在外、听按察司、并分司。审录无异、徒流罪名、就便断遣。至死罪者、议拟奏闻。事内干连人数、先行摘断、不须对问者、发落寧家。必合存留待对者知在听候。直隶去处、从刑部委官、与巡按御史、在外从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及巡按御史、公同审录处决。如番异原招、事有冤抑者、即与从公辩理。若果冤抑、并将原问审官吏按问。其应请
旨者、奏闻区处。若审录无异、故延不决、及明称冤枉、不与申理者。并依律罪之
○嘉靖二十七年题准、巡按御史、遇有囚犯、应辩正者、务要虚心审处。勿以审录官有行、自分彼此。干碍原问官员。一体举究。仍将辩正过人犯起数、奏行本院查考
○又题准、巡按御史、於审录官、奏审过矜疑等项罪囚、责令所在官司类报、矜疑发遣者、於何日起解。释放寧家者、於何日发落。驳回再问者、於何日结勘。备达刑部查考。如有偏执阻挠、擅為更改。又因审录官驳回、凌虐致死者。刑部指实参奏治罪 【以上在外罪囚】

监礼纠仪

凡朔望日、
皇极殿朝参。丹墀、
皇极门外、各侍班二员。每日常朝。丹墀、
午门外、各侍班二员
凡贺
万寿圣节、正旦、冬至、
皇极殿行礼。殿上侍班四员。丹墀十二员。贺
大祀礼成、册立
皇后、
东宫。殿上、丹墀、各侍班二员。贺
圣驾视学还、
皇极门行礼。丹墀侍班二员
凡颁
詔、殿上侍班四员。丹墀、
午门外、
承天门外、各二员。
登极颁詔、殿上侍班四员。丹墀十二员。
午门外、
承天门外、各二员
凡册立
东宫传
制、殿上侍班四员。丹墀十二员。
午门外、
承天门外、各二员。
大祀誓戒、及一应传
制、殿上、丹墀、各侍班二员
凡祭
郊、
庙、
社稷、
神祇、
诸陵、歷代帝王、先师孔子、俱监礼二员。
圣驾幸学、行释奠礼。监礼四员
凡庆成宴、殿上侍班二员。丹墀纠仪四员

经筵、侍班二员
凡冬夏至
大祀斋戒、点斋二十四员
凡救护日月食、纠仪六员
凡贺
皇太子、
文华殿行礼。殿上、门外、各侍班二员

皇子行冠礼。殿上、丹墀、各侍班二员
凡祭酒等官、率诸生上表谢
圣驾视学。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
恩。及进春。进历。殿上、丹墀、俱各侍班二员。进
实录。殿上、侍班四员。丹墀、十二员
凡大朝会行礼。若有失仪、听纠仪御史举劾。常朝、大小衙门官员奏事、理有未当、及失仪者。听侍班御史、并给事中劾奏。依律罚俸
凡朝会行礼。敢有搀越班次、言语諠譁、有失礼仪、及不具服者。随即纠问
凡大小祭祀。敢有临事不恭、牲币不洁、褻瀆神明、有乖典礼、失於举行。及刑餘疾病之人、陪祭执事者。随即纠劾
凡祭祀
郊社
宗庙山川等神。若有怠於执事、及失仪者。并听纠仪御史举劾。依律责罚
凡早朝遇雨雪、司礼监传
旨、有事进、无事退。有事者、即从东西廊、行至
皇极门上、东西对立。纠仪御史序班、俱北向立
凡京堂四品官员失仪、照三品事例、具本劾奏。近题准、翰林学士、亦不
面纠

抚按通例

嘉靖元年、令各处守巡官、务照分管地方、及旧定限典、躬亲巡歷、著实干事。抚按官、亦要正身率下、禁止迎送、严加督察
○十一年题准、凡各衙门、奉到抚按、及公差都御史、一应批词牌案内、有充军徒罪、及口外為民者。如一事而彼此相干、其定发、以原行衙门在先為主。若事起於所司、通行申呈合干上司者、俱候巡抚定发。无巡抚处、巡按御史定发。所司须将各奉到先后缘由、及通行申呈字语、开具明白、以便批荅。中间有应该驳行、仍各据理而行。若奉奏行、及奉
钦依者。其允详定发、俱归於
钦奉衙门
○凡徭役、里甲、钱粮、驛传、仓廩、城池、堡隘、兵马、军餉。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听巡抚处置。都布按三司、将处置缘由、备呈巡按知会。巡按御史出巡、据其已行之事、查考得失、纠正姦弊。不必另出已见、多立法例。其文科、武举、处决重辟、审录冤刑、参拨吏农、纪验功赏、係御史独专者、巡抚亦不得干预
○凡抚按、遇有地方大事、皆会同而行。如常行事务、与委署印信、止以文书先到者為主。奉行官吏、不必观望两请
○凡考选军政、中间有係边关班操者。中差御史、不得指以职业干预。抚按职掌军政。所定官员、中差御史有行、止可暂委、或行带管。不许更改取用。空閒在卫者不拘。其公差都御史御史职务、各奉有专
敕。一应兴革区处事宜、抚按官亦毋得干预
○凡巡按御史、不许同巡抚报捷、如无巡抚、听总兵领兵官奏报。巡按止是纪验功次、以明赏罚。其浙江、福建、旧无巡抚、与有巡抚而偶缺者。一应事务、与巡按处置。如抚按官一时俱缺。听中差御史综理
○凡在外抚按官相接、巡抚望巡按、到仪门下轿马。巡按迎至后堂、巡抚坐上席。巡按前席隅坐。巡按望巡抚、前门下马。由偏门而入。巡按隅坐。巡抚坐前席。如遇会勘公事、巡抚正面居中坐。巡按正面隅坐。习仪、拜
牌、祭丁、及迎接
詔敕等项。巡抚居左。巡按居右。巡按仍让巡抚於前。其巡按与提学、中差御史相接。如常处、照依进道先后次序。公会、须让巡按
○凡死刑。各府州县等衙门自问、及奉抚按批行者、俱申呈抚按照详、仍监候会审。如各道自行批行者、不必呈详抚按、止候会审。其奉抚按批行者、照旧呈详。都司卫所、与府州县事体同
○凡遇灾伤之年。抚按官、先督行各府州县、及早申报巡按、即行委官、分投覈定分数。行所司造报巡抚、具奏议免。如无巡抚、巡按奏报
○凡账济、专责巡抚。会同司府州县等官、备查仓廩盈缩、酌量灾伤重轻、应时撙节给散。巡按毋得准行。如賑济失策。听巡按纠举
○十二年奏准、凡巡按御史在外接待巡抚、不论副都僉都、其坐旁坐。其班后列。不逊者、回道之日、考以不諳宪体、奏请降调
○十四年奏准、江南苏松常镇四府地方兵备衙门、凡一应事宜、原係抚按、并巡江操江巡盐等衙门有行者、止申详原行衙门定夺。其係兵备衙门、自已所行、地方人命强窃盗贼等事。参详合律、即便允发监候、巡按御史、会审转详。其餘衙门、不必再行申请。其所属各府州县等衙门一应事情、於抚按巡江巡盐操江有行者、申呈定夺。与各衙门无行者。亦止申呈兵备衙门详允
○二十七年题准、抚按官、巡歷一处事完、更歷一处、即令官员、俱回任办事、不许任意随带。如有承委未结者、省令速结、具文回报。其或越境迎送、即行举问。有司官恃才妄作害政者。尤要悉心查访、逐一究正
○又题准、抚按官、於各所属、务在平时加意咨访、务求其实。如有诱迫生员裡老人等、妄称贤能、投递保状者、严行禁革。计令姦民、鼓眾建祠者、即将祠像拆毁、干问人员、如法究问
○隆庆元年题准、抚按等官、严禁所属、不许擅拨长夫长马。及差遣官吏、越境迎送。其修置衙宇家火等项、各照衙门、酌立规则、於应动官银内取办、不得科歛裡甲。凡所属佐贰、不许擅受一词、及私出牌票、以滋骚扰。掌印官、置簿查考
○又题准、抚按并公差大小官员、保奖属官、不许行谢礼。与者、受者、俱坐赃论
○凡风宪官行事、务要慎重、不得轻变旧制、為地方之扰。其有法久弊生、利少害多、果不便於民者、必须抚按斟酌会议。务求上下相安、远邇称便、方许施行
○凡抚按官。动用钱粮、互相觉察。如用银一百两以上、及派用军需、例应查覈。如事在从容、则先期商订、会案施行。若事机不便、则完日具数通呈知会。其餘一应公费出入、一体互报。至於存问私礼、通行禁革
○二年题准、巡按出巡查盘、不必会同巡抚。其事关抚按两院者。仍照例委官会案发落。南北直隶各差御史、凡事体干係本衙门者、委官一体申呈、从一归结、不得另行分委、以滋烦扰
○又题准、凡奉有
钦依勘合、如查勘功罪、提问官员等项、务要上紧完报。若查係司道等官、有所规避、或纳贿不行速理者、抚按等官、指名参究。如应勘应问官员、或屡提不出、及势要嘱託、故意抗违者、许参奏拏问。如事干重大、巡抚不依期完报、许科道官查参。巡按不依期完报、回道之日。本院查参
○凡抚按、及公差内外官员、各遵照宣德四年
敕諭、遇有事务、不许輒差都布按三司、及军卫府州县正官掌印官、干办
○又题准、抚按官举劾、不得任意轻重、自相矛盾。已提问者、不得止论罢官。已降调者、不得再论不及。据实分别。有不合格例、轻重失伦者、治罪

南京都察院
卷之二百十一之二

凡本院问拟刑名、审录取决重囚、及提问职官等项。俱与南京刑部同
凡南京各衙门考满郎中等官、本院发河南道考覈。牒送南京吏部该司、覆考停俸、赴京给由
凡兵马司兵马考满、先赴兵部考覈。咨送本院行河南道考
凡六年一次、会同南京吏部、考察南京五品以下官员。与都察院同
凡操江官军、本院副都御史、或僉都御史一员、奉
敕提督、并巡视九江至镇江苏松等处江道、沿江军卫有司盗贼之事皆属焉。成化九年奏准、专督巡江、后復令兼督操江官军
○嘉靖十三年题准、沿江军卫、除浦子口、原无水军外。其九江、安庆、仪真、镇江、太仓、松江等处。各照地方大小、造船置器、选熟知水利兵快、委官统领、操演防守
○又议准、长江上下、往来船隻数多。中间盐徒贼盗、混杂难辨。通行操江巡抚、及九江、芜湖、龙江、各钞关抽分部属。安庆、仪真、守备等官。并各通接江洋省分、各府州县官司。但遇经过船隻、俱要湾泊投引查验。仍各置船隻、差拨兵快巡逻
○又题准、巡江衙门、定委各府同知、兼管巡捕。统率壮快、常川操守。遇警、会同该卫官军缉捕。不许别项衙门差委
○又题准、沿江巡检司弓兵。各该府州县、查点旧额僉补原设巡哨船隻、若有损坏缺少、於巡江衙门赃罚银内、动支打造。给兵领驾、以备勦捕
○二十三年奏准、沿江地方、除授府州县同知县丞、文凭内、明註管理巡捕字??羕。令专听操巡衙门节制
凡各道御史、纠劾言事、与北道同。如遇清军刷卷、北道员少、听都察院定拟奏差
凡奏差各道御史、清军、刷卷、巡江、管屯、巡仓等项。成化十七年题准、各给印信、在京对道御史关领、差人给付。事完、復
命进缴
凡巡上下江、旧差御史二员。一员自龙江关、上至九江。一员自龙江关、下至苏松等处。嘉靖七年题准、兼督安庆、仪真、扬州、淮安、军卫有司。擒捕盐徒
○十一年奏准、巡视上江御史、驻札安庆。下江御史、驻札镇江。奉
敕接管行事
○隆庆三年、令巡江御史、清理沿江一带芦洲
○万历四年、令巡视上江御史、督理应天、太平、安庆、池州、寧国五府、广德州漕粮。并京库钱粮
凡监收凤阳粮斛、差御史一员、正统二年、令兼理凤阳中等九卫所、并凤阳府等军民词讼
○正德二年、令兼捕盗
○嘉靖四年奏准、奉
敕往来查催直隶河南等处起运。凤阳庐滁等府州军餉
○二十四年奏准、带管湖广黄州府额解安庆府仓粮。万历三年、归併屯田御史兼管凡巡视屯田、差御史一员。成化四年奏准、专理江北四十二卫屯田。遇有词讼应参奏者、备呈总督粮储都御史、具奏处分
○正德二年奏准、兼捕盗贼
○十五年议准、凡遇灾伤年分、先期遍歷屯所、勘定分数、依限奏免
○嘉靖八年题准、以年浅御史奏差、三年满日、方许更替
○十一年题准、兼督锦衣卫、及直隶庐、凤、淮、扬、安庆、滁、徐等卫屯田。照北直隶事例。督同徐、潁、兵备二道、严令所属官、耕种徵纳。如有侵占违限拖欠、及误事不职者、各照律例究治。年终具徵解数目奏缴、青册送部查考
○隆庆三年、令兼管南直隶印马事务
凡巡江巡仓等御史、嘉靖二十七年题准、受理词讼、查盘仓库、审问囚犯、禁革姦弊等项。於本差事有干涉者、悉遵照
敕諭内事例施行。如不係本差事务、悉听巡按御史、遵照宪纲处分、不得干预。其遇有地方重大事情。巡按御史、与各专差御史、俱有干涉者、仍要协和行事。不许自分彼此、致误事机。仍行所属、如事应会处者、通行申呈。其各有专差者、不必概行呈请
凡南京锦衣等卫、乌龙潭等仓场、旧有提督南京粮储都御史一员、及御史二员、分差监收草场粮草、及巡视各仓。隆庆四年、裁革都御史、令南京户部侍郎、带管提督。仍差御史一员巡视
凡苏松常镇等处水利、及高宝湖隄。万历三年奏准、专差御史一员管理。三年满日更替。仍兼管巡视下江
凡照刷南京光禄寺、及南京
内府库文卷。给散京卫旗军冬夏布疋、各差御史一员。事完復
命。嘉靖四年奏准、免復
命、止会同该部、该科、造册奏缴
凡监收南京
内府各库布绢、点闸
皇城门禁比验兵仗局军器、验收太常寺牺牲所牛羊、差御史一员
凡清查后湖黄册。洪武二十四年、差御史二员、同户科给事中一员、户部主事四员、督率监生比对。如有户口、田粮、军匠、埋没差错等项。造册参奏、问罪改正。事完復

凡巡视各衙门人匠。存恤各卫新军。监收库房店捨等项钞课。看装马快船隻。及石灰山关清水潭、秤掣商盐。各差御史、或不妨道事暂委监视
凡监收龙江等关抽分竹木、差御史一员。兼督江东宣课司、抽分猪羊等项
凡巡城、兼巡街道。正统间、差御史一员
○弘治五年奏准、差二员。□员管中、南、东、三兵马司、一员管西、北、二兵马司地方
○十四年题准、南京权要家人、承揽各处官解织造进用?疋、强分机户银两者、听巡城御史拏问。权要故纵、及占吝者。指实参奏
凡南京各卫所军士、差御史一员、同兵科给事中一员、兵部武库司主事一员、清查姦弊。成化八年奏准、三年一差
凡南京各营骑操马匹、下场牧放。弘治十八年题准、差御史一员、不时点闸
凡南京京营、每年题差御史一员管理。年终、分别将领举劾
凡南京各教场操练官军、差御史一员点闸
凡南京十三门官军。正德十二年、差御史二员点闸、不妨道事
凡南京府部院寺等衙门、收受俸米银两。嘉靖八年题准、差御史一员、会同给事中一员、监收督察

圣节、正旦、冬至、千秋节、各衙门先期进表笺。至期、习仪、行庆贺礼。及迎接
詔书开读。俱差御史二员、纠仪
凡祭
孝陵、及歷代帝王庙、先师孔子、大江之神、俱差御史二员、监礼
凡应天府乡试、差御史二员监试。隆庆元年、添委御史二员、搜检

通政使司 南京通政使司 中书舍人 南京中书舍人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二
通政使司

洪武三年、初置察言司。设司令、掌受四方章奏寻革。十年、始置通政使司、正三品衙门。设通政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经歷司经歷、知事。职专出纳
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章奏实封建言、陈情伸诉、及军情声息灾异等事。成化二年、增设誊黄右通政、列衔本司、不与司事。今革

士纳帝命

洪武十四年令、本司职专出纳。与内外诸司、俱无文移。有径行本司者、以违制论
○二十六年定、凡有
帝命、必当详审覆奏允当、然后施行

通达下情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有四方陈情建言、伸诉冤枉民间疾苦善恶等事、知必随即奏闻。及告不公不法等事、事重者、於底簿内誊写所告缘由、齎状奏闻。仍将所奉
旨意、於上批写送该科给事中、转令该衙门抄行常事者、另置底簿、将文状编号、用使关防、明立前件、连人状送当该衙门整理。月终奏缴底簿送该科、督併承行该衙门回销
○永乐四年、令本司奏事、虽小必闻
凡每日早朝、引奏天下臣民、及入递所奏事。或五事、七事。遇大寒大暑、减免奏数不一

开拆实封

凡天下臣民实封入递、或人齎到司。须於公厅眼同开拆、仔细检看。事干军情机密、调拨军马。及外国来降、进贡方物、急缺官员、提问军职有司官员、并请
旨定夺事务。即於底簿内誊写略节缘由。当将原来实封、
御前陈奏毕。就於奏本后批写
旨意送该科给事中收。转令该衙门抄出施行。其进缴税粮文册勘合通关、起解军囚等项。附簿明白、止送该科送、不必入奏
凡边方腹里、盗贼机密重情。正德六年奏准、各处抚按官、题奏到司、随即封进、不许迟留。副本亦要随本封实。咨呈等文免掛号。待事已施行方许开拆附卷。各该承行衙门、俱要慎密关防。如有漏泄、一体治罪
○嘉靖十二年、令凡内外奏报军机、并兵部议处贼情。不拘斋戒日期、照常封进
凡题本奏本。嘉靖八年题准、照原定长短广狭格式、刊印颁降。令内外臣民遵守、不许违越。奏本字样、务与题本大略相似。毋得细小。违者、本司参驳治罪
凡在京大小衙门、但係奏本、不分公事私事。并在外守备等项内臣、陈情已事。巡抚都御史、巡按等项御史、总兵副参、及分守守备备倭等项武职、宣慰宣抚招讨等司、及府州县等衙门、一应钱粮军马刑名、乞
恩认罪缴
敕等项本册。俱赴本司投进。嘉靖八年题准、有径自封进者、本司参驳治罪
凡军民人等、奏告词讼。本司参详、除谋逆机密重情、无主人命、全家被人残害、侵欺係官钱粮、偽造宝钞、私铸铜钱、并干已事情外。中间看係革前、并不干已事、及审出添捏等项虚情、例不该奏告。就於本后、明白参出、抄送法司、该道再加详审、立案不行。嘉靖八年题准、有硃语太长、浮词太多、及一应违错不敬者、本司参驳治罪凡内外各衙门、一应公事、用题本。其虽係公事、而循例奏报奏贺、若乞
恩认罪、缴
敕谢
恩、并军民人等陈情建言伸诉等事、俱用奏本。嘉靖十八年定、
皇太子监国、用啟本。奏题皆曰啟。伏候
敕旨、曰
令旨

关防公文勘合

洪武二十六年定、本司置立出入文簿、令各房令典分掌。内外衙门、公文到司、必须辨验允当、随即於簿内编号、註写某衙门行某处為某事。公文、用日照之记。勘合、用验正之记。关防毕。令铺兵於文簿内书名画字递送。若行移不当、及违式差错洗补、互相推调等项。事重者、入奏区处。常事、照依
钦定事例、在外、贴送当该衙门如律、在京衙门、退回改正。将发过公文、并差错件数、月终类奏。文簿缴进。若各处公文、事干军情灾异机密重事。随即入奏。送该科给事中收。如呈稟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公文紧要者入奏。仍用
钦降勘合、用使本衙门印信、云写
旨意、贴送当该衙门、覆奏施行。若误递到有施行者、奏讫、亦贴送当该衙门。无施行者、亦入奏。送该科给事中收照
○宣德四年令、在京诸司行移、在外三司军卫府州县催办事务、悉听本衙门自行分管办理。有輒差掌印正官、及坐名差官者、通政司纠举、处以重罪

月奏

凡本司发过五府六部都察院、及内外诸司衙门公文、并照驳各衙门差错公文实封等件。及行移勘合原告文状、拏人起数、给由人员。每月类奏。年终通行类数开奏
凡每月终、五府等衙门、出入公文等项数目、
面奏送科外。其给由起復官员、仍奏令吏部查理

杂行

凡天下府州县、奏到本年雨泽。本年终
面奏、类送户科 【万历六年革】
凡本司日逐收下奏本夹板。年终
面奏、令锦衣卫差人、运送司礼监交收
凡本司合用纸札、於刑部见收囚人纸札内关用。印色等项、原从顺天府买用。后奏准、於刑部支给官钱买用。今仍於顺天府关用

命官会议大事。会问大狱。秋后审录重囚。及会推文职大臣、总兵官、本司官皆预
凡六科、中书舍人、行移各衙门。俱经本司转行
凡尚宝司、六科、中书舍人、官员俸粮。俱从本司带支。今自行关支

南京通政使司

凡南京军民人等、陈告状词。置立底簿、将状编号、用使关防、明立前件。连人状送各该衙门整理。弘治十三年奏准、南京词讼、干係地方者、许内外守备官员受理。其餘一应词讼、悉遵旧制、赴南京通政司、告送法司问理。其在外军卫有司、不係掌印官、不许受词讼
凡南京各衙门公文出入。俱赴本司掛号
凡每月朔望日、各衙门堂上官会议、本司掌印官预
凡每岁秋后、法司会各衙门官、审录重囚。本司掌印官预
凡南京六科、中书舍人、行移各衙门、俱从本司转行
凡南京尚宝司、六科、中书舍人、俸粮。俱於本司带支

中书舍人

国初、中书省设直省舍人。从八品。洪武九年、改中书舍人。正七品。后中书省革、更定為从七品。职专书写
誥敕册符铁券等事。共额设二十员。无正副、例推年深者一人掌印。其恩廕带俸、及
文华
武英东西二房。
内阁
誥敕
制敕二房分直者、无常员。
文华殿门东房、别设中书舍人分直、职专奉
旨书写书籍等项。
武英殿门西房、别设中书舍人分直、职专奉
旨写篆
册宝图书等项。

亲王之国、
敕符事号。赴
内阁誊写。其底簿、付印綬监照收

亲王、
郡王、并妃。初授封号、合授金册银册。俱从银作局造。册文写完、仍送本局鐫刻

王府自
郡王以下、至奉国中尉、自
王夫人以下、至乡君及仪宾、合给
誥命。公侯駙马伯、内外文武官、及蕃王土官、合给
誥敕命。俱从该部奏准送写
凡公侯伯初授封爵、合给铁券。从工部造完、送写
誥文、并券阴则例毕。转送银作局鐫刻填金。仍领回、以右一面颁给。左一面、年终奏送古今通集库收贮
凡内外文武官、应给
誥敕。俱於翰林院领写。其新製武官
誥命。自有织定誥文。请誥、续誥、俱从兵部径自送黄填写

誥敕轴。俱南京织染局织造。齎送工部、转送印綬监、会同掌印官、检选收贮。或不堪用、仍会同参奏

王府誥轴。旧製、
王云龙、
王夫人云凤、轴嵌七宝。后
亲郡王俱用册。惟
亲郡王生母封夫人者、仍给
誥命如旧製。镇国将军、及夫人、用玊轴。辅国将军、及夫人、犀轴。奉国将军、及淑人、镇国中尉、及恭人、俱金轴。辅国中尉、及宜人、奉国中尉、及安人、俱角轴。郡主、及郡主仪宾、犀轴。县主、及县主仪宾、郡君、及郡君仪宾、俱金轴。县君、及县君仪宾、乡君、及乡君仪宾、俱角轴



大明会典 誥敕 六科 九卿  五军都督府

凡文武官
誥敕轴。旧製、官一品、云鹤锦、夫人、云鸞锦、俱玉轴。二品、狮子、夫人、鸂鶒、俱犀轴。三品、四品、瑞荷、淑人、恭人、芙蓉、俱金轴。五品、瑞草、宜人、四季花、俱角轴。六品、七品、安人、孺人、俱葵花、乌木轴。及八品九品官同。文用玉箸篆。武用柳叶篆。品级花样引首同。新製、武官誥轴、一品至七品、俱鎧甲葵花引首。抹金轴。仍用柳叶篆文。今兼用之
凡该用
誥敕轴。俱於
御前奏过。将原领印綬监勘合号纸、备细填写各该给
誥敕职名流品轴数、缴进该监比对、登记内号底簿。照数领用。其号纸、文官、并
王府、蕃王、土官与武职。旧製俱用智字号。武官、新製用仁字号
凡写
誥敕。成化二十三年、奉
旨、照奏准年月填写
凡写完
誥敕轴、类编勘合底簿。公侯伯、内外文武官、旧用二十八宿。后更定。公侯伯本身、并追封、用仁义礼智字。蕃王、及文官一品二品本身同。三品以下、用十二支字。追封、用文行忠信等字。武官新製。续誥用千字文。请誥仍用二十八宿。永乐以后、请誥用急就章。蛮夷土官、各从文武类编。每字编满一千道、仍从前续编。若
王府、并駙马都尉、俱不编号。其底簿。
王府、及仪宾、共一扇。駙马都尉、蕃王、土官、各一扇。公侯伯、共一扇。文官、一品二品各一扇。三品至五品共一扇。六品至九品共一扇。武官、请誥续誥各一扇。外官、品级虽与京官相同、俱列於后。用宝完备、收候每年终、於
御前奏过、送古今通集库收贮
凡编完誥敕轴。会同该部该司该科官、与尚宝司官、於
皇极门用宝讫。仍领回收贮。候该部请
旨颁给
凡吏部、兵部、奏过应该拘收追夺
誥敕。俱会掌印官收贮烧燬。仍於勘合底簿内、明白开註
凡颁
赐文武官扇。从司礼监办完送写
凡大祀
天地。分官二员、随
驾供事

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及传
制传臚等项。分官四员、於
皇极殿侍班

东宫千秋令节、并正旦、冬至、分官二员、於
文华殿侍班
凡册封
宗室。例充副使
凡会试。委官一员、与
制敕房官、收掌试卷
凡武举。正德十三年题准、委官一员、与兵部属官、收掌试卷
凡写武官
誥敕、并誊黄监生、旧用八十名。后定為四十名。俱从兵部送用。天顺八年、令会同兵部堂上官选取。成化十三年题准、以二十五名写誥、十五名转送通政司誊黄
凡行移各衙门。俱从通政司转行
凡各官俸、通政司关支。今自行关支。监生月粮、兵部关支
凡每日各官并监生酒饭。俱光禄寺供给
凡写
誥敕、合用纸札笔墨。具奏、於司礼监关支。其武官
誥敕、合用纸札笔墨。该兵部具奏。行顺天府买用
凡裱装用
宝勘合底簿等项、合用裱背等匠八名。工部每季差拨应用

南京中书舍人

后不设

六科 南京六科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三
六科

国初、设给事中。正五品。洪武四年、改正七品。六年、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二员。秩从七品。推年长者一人掌科事。寻隶承敕监。隶通政司。十三年、置諫院。设左右司諫各一人。左右正言各二人。已改名元士。又曰士源。或增至八十一人。二十四年、始更定六科给事中品秩。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正八品。左右给事中二人从八品。给事中、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俱正九品。三十三年定、都给事中正七品。给事中从七品。而不置左右。永乐间、仍设左右给事中。亦从七品。正统七年、更铸六科印。万历八年、裁户科给事中四员。兵科五员。刑科四员。礼科二员。十一年、復户兵刑科给事中各二员。礼科一员。今共為五十员。职专主封驳纠劾等事
凡每日早朝。六科轮官一员、於
殿廷左右、执笔纪录
圣旨。仍於文簿内、註写某日某官某钦记相同、以防壅蔽
凡各衙门题奏本状、奉
旨发落事件。开坐具本。户礼兵工刑五科、俱送吏科。每日早朝。六科掌科官、同於
御前进呈
凡内官内使传
旨。各该衙门补本覆奏。再得
旨、然后施行
凡六科每日收到各衙门题奏本状、奉有
圣旨者。各具奏目送司礼监交收。又置文簿陆续编号、开具本状、俱送监交收
凡六科每日接到各衙门题奏本章、逐一抄写书册。五日一送
内阁、以备编纂
凡礼仪边务等事。及军民人等陈言有关大体者。掌科官奉
旨同文武大臣会议。弘治元年题准、假以陈言希进、市恩报怨、及纷更旧法者。参驳究治

内阁、及吏兵二部尚书、在外总督总兵、奉
旨会推。掌科官皆预
凡两京大臣方面等官、有不识者、俱得劾奏或大班
面劾。及诸人有不公不法等事、俱得劾奏。正德元年题准、若係重事、
特旨令科道记著者、即时纠举。不得隐漏
凡三年天下诸司官朝覲、除考察黜退外。其存留官员、公事未完等项。大班露章
面奏。嘉靖六年题准、被诬夺职者。各科即时论辩
凡一应题奏本。成化十三年题准、若有违碍事情、及字样差讹、洗补跡污等项。参出该衙门抄行
凡各衙门、援不為例事奏请者。正德三年、令该科指实劾奏
凡各衙门抄出该科参语。正德十六年题准、俱要写入本内覆奏。及行在外勘事衙门。若任情增减削去者。指实劾奏
凡文武官、违例乘轿、及武职上马用交床、出入乘小轿者。嘉靖五年题准、听六科纠劾、从重罚治降调
凡各衙门题奏本奉到
圣旨。堂上官一员、随赴本科、批押于后
凡各衙门题奏过本状、俱附写文簿。后五日。各衙门具发落日期、赴科註销。过期延缓者参奏
凡在外司府衙门、每年将完销过两京六部行移勘合、填写底簿。送各科收贮、以备查考
凡内外一应章奏。该部院题覆、行各抚按官、俱立限奏报。仍具考成簿二扇。每月赴科倒换。并开已未完手本註销。每上下半年、各科将过限未完事件、并抚按职名、先行该部查明、类送应题科分、查覆欠数多寡、具本题参
凡登闻鼓楼。每日各科轮官一员。如有申诉冤枉、并陈告机密重情者、受状具题本封进。其诉状人先自残伤者、参奏。如决囚之日、有诉冤者。受状后、批校尉手、传令停决候
旨。嘉靖七年议准、重囚家属、於临决前一日、即诉鼓状、薄暮封进
凡遇闸朝。给事中二员、分东西班、与纠仪御史、会同鸿臚寺、锦衣卫、清查
凡各卫该朝官。各具职名、置卯历一扇、轮送各科。每日早、各官赴科领历画卯。仍将前历送科。月终查考。若五卯以上不到者。参究
凡各衙门大小官员、公差、患病、开註□籍。文职属吏户礼三科轮掌。武职属兵刑工三科轮掌。各衙门有堂上卬信手本到科、方准收照备註
凡每岁大祀
天地。都给事中入坛陪祀。给事中各一员、从
驾供事。嘉靖十五年题准、凡遇
宗庙祭祀、都给事中、俱令陪祭
凡遇
圣驾亲行耕耤礼。各科掌印官陪祀、给事中各一员供事。一体侍宴
凡遇
圣驾上
陵。各科官扈从

大阅演武、遇
圣驾亲临。各科掌印官、各一员随从
凡殿试举人。掌科官、充受卷等执事官
凡礼部会试。科官三员、充同考试官。兵部武举会试。掌科官二员、充同考试官
凡册封宗室。及蕃王、或告諭夷邦。以各科官充副使、或正使
凡三法司奉
旨於
午门前鞫问罪囚。掌科官亦预
凡六科掌印员缺。俱该科左右等给事中、具题请
旨署印。如一科全缺。吏科具题、以次序相应官员署掌
凡六科员缺。如本科都左右给事中止有一员、而各科官多者。许坐名题请一员、暂委协理。候本科官到日、仍回该科
凡各科左右给事中、缺至五员以上。吏科开缺、送吏部题缺请补。各官歷俸、照依次序开列。如遇都给事中员缺、即日开缺、送部具题
凡各科官员、并监生俸粮、於通政司带支今自行关支
凡各科官员、并监生、每日酒饭、俱光禄寺供给
凡各科公用纸札、每季面奏取
旨。春秋二季於刑部、夏冬二季於都察院、关用。印色、顺天府买用
凡各科行移各衙门。俱经通政司转行

吏科

凡吏部引选文职官员。掌科官一员、与本部尚书侍郎、同赴
御前请
旨选用。并看用选官印子、填写榜文
凡吏部选除在外衙门官员、该领赴任文凭。俱先赴本科、画字定限、考满官復任同。如在京领凭后患病、未即出京。在外因公事稽迟、未即离任。具奏具状到部、告改凭限者。亦送科定改发行
凡吏部初选有司官。该领為政须知、俱先赴本科画字
凡吏部累次选过官缺、除大选外。每一月、或两月、堂上官赴科附簿、以备查考
凡吏部贴黄。本科官一员、会同稽勋司官、赴印綬监领贴
凡吏部累次选除过官员职名、除写文簿用
宝。年终、本科奏送印綬监、转送古今通集库收贮
凡尚宝司奏过文职官员、合给
誥敕用宝。本科官、中书舍人、吏部验封司官、同赴
皇极门监视。其合追夺、从吏部奏缴者、亦会本科官烧燬

长安左右门守卫官、缴到文职朝官门籍。查有填註公差患病等项、于次月具奏
凡在京文职官员丁忧、该领孝字号勘合。吏部开送本科填写。各官俱先赴科画字。嘉靖二十七年令、公差在外闻丧官员。免其赴京、差人齎执勘结公文、赴部告领。馆局司所仓库等官、止给引照会
凡天下诸司文职官员、考满到京。各具给由奏本文册、送科稽考。其有违限差错等项、俱参出施行
凡督抚官、三年考满到部。俱以交代入境之日為始、足三十六箇月為一考。其在京在途月日、俱不准。如月日不足、未满先奏。及隐匿过名者。本科参奏
凡天下诸司官吏、三年朝覲到京、奏缴须知文册到科、查出钱粮等项数目差错者。经该官吏、参奏究治
凡外官三年考察、京官六年考察、自陈之后、本科官同各科具奏拾遗
凡各衙门大小官员、不由吏部銓选推举、径自朦朧奏请乞
恩、传
旨陞除等项。本科参出施行
凡杂流异途出身、及年远违例、妄行陈乞录廕者。本科参奏治罪
凡大臣乞
恩赠謚。弘治四年令、吏部斟酌可否、务合公论、不许一概徇情、比例滥请、该科记著
凡吏部推陞官员。正德四年题准、若将才力不及改除教授等官、朦朧奏陞有司者。本科劾奏
凡内外衙门、及巡抚巡按等官、保举官员未当、或交通嘱託、徇私滥保者。抚按等官復
命、将任浅官员概荐、及有举无劾、或将已致仕官员、混劾充数者。各差御史、於本等职业之外、滥保市恩者。俱听本科参出、请
旨究处
凡各处领
敕方面官员。嘉靖二十七年令、抚按官不许輒放离任、违者本科纠奏
凡各衙门、於
北安门进出一应钱粮。先该本科编成字号勘合、具底簿、户部用印、发各门吏收掌。将勘合比对、硃墨相同、仍以略节、填写底簿、送本科稽考

户科

凡有司徵收秋粮。南京户部、照例刊印勘合、给付粮长。将本区合徵税粮、依期送纳。各该仓库、填写实收数目奏缴。其勘合、仍送本科註销
凡漕运钱粮。每年终、户部各司、具手本、赴科註销
凡各盐运司、提举司、合办盐课。年终具办完实数、造册奏缴。就差该吏、赴科註销
凡户部差官监收各处粮米、及钞关船料钱钞。本科赴司礼监、领精微勘合批文一道、定限给付。岁满更替回还、仍将原批、赴监查明、送本科销缴
凡各边钱粮。成化二十一年题准、巡抚都御史郎中等官造到文册。户部查明、造青册八本、每年八月终题知。堂上官、并该司、郎中、送科批押收候。各处报到收放数目、赴科添註註销。迟错故违等项、本科纠举。其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寧夏、每季终、甘肃、每半年、造册奏缴送科
凡各都司、每年终、将屯种旗军舍餘、栽种桑枣数目、奏缴送科
凡各河泊所鱼课。年终具办过数目、填完原降勘合、奏缴送科收查
凡各府州县管粮官员、及各仓场大使等官、考满给由。各亲齎本册、赴科交查
凡应天府龙江关、每年三月、将批过各处进关粮米数目、差吏来奏、本科官引奏、令该衙门查理
凡甲字等库官、遇考满等项、本科官一员引奏。将收过钱粮等物、委官查盘
凡查盘边方粮草。本科官与各科轮差
凡甲字等十库、该收钱钞等物。每季、本科与各科轮差官一员监收
凡光禄寺该收钱粮。每季、本科差官一员监收
凡顺天府钱粮。每年一次、本科题差给事中一员、会同御史查盘。嘉靖二十七年题准、照节慎库例、三年一次题差

内府各监局象马牛羊等仓场、及府部等衙门收受俸米。嘉靖八年题准、本科会推各科给事中共三员奏差、同御史分投巡视监收
凡巡视各处牧马草场、及种苜宿园地。本科与各科官轮差。嘉靖七年题准、户部委官每月科官旗呈报到牛马收除实在数目、开报本科、并巡视官稽考。其各仓场内使、及养马指挥千百户、有勤能廉静、或贪刻废弛者、年终听本科及巡视官、察其畜產繁耗、指实旌劾。若私占旗罕包纳月钱、及内外官军医兽、倒死餧养马牛等畜、提督等官、故纵容隐者、指实参奏。嘉靖二十七年题准、兼管京伍草场
凡各边盐粮。成化四年题准、内外官豪包占开中者、本科参奏。嘉靖六年题准、奏讨残盐餘盐减价报中、任场买补、不候挨单者、本科查参
凡违例奏讨地土。混占侵赖者、本科参奏
凡户部关给京官折俸绢布等物文册到科、及各卫开具关给数目、送科掛号。磨算差者、参奏
凡户部关给军官折俸银两。每季、本科差官一员、会同给散
凡赏赐京卫军士冬衣布花、例出榜文、本科掌科官、同给事中一员、捧榜
面奏。付
长安右门守卫官、领出张掛。其冬衣布花、本科与各科官、每年轮差一员、会同给散
凡遇节日等项、掌赐各衙门官吏监生人等钞锭、本科於
午门里、照数给散。若各科监生、办事半年已满。每人例赏胡椒折钞。亦从本科给散
凡顺天府宛大二县、及通州铺户。成化十二年议准、十年一次、差科道官清理。嘉靖十三年题准、本科给事中一员、会同御史审编
凡每年户部将五府、六部、都察院、国子监、并京通武成中等卫、
长安等四门仓、一应见在粮斛数目、磨算明白。分豁廒座、各另造册、奏闻送科、收候各衙门放过粮斛、照数註销
凡光禄寺、每月该进
奉先殿供养、
乾清等宫汤饭、製造
御酒、及
内阁两房六科官员、司礼等监局人匠饭食等项、用过粳米糯米白米数目。每月开数、送科註销

礼科

凡每日各衙门
御前面奏、并封进奏本等项事理。俱先具印信奏目、送本科类写、送司礼监进呈
凡御史出巡印信、及镇巡等官关防。俱从本科画字、出给字号关缴
凡行人、序班、监生、差往
王府祭葬报讣、伴送夷人等项。该给
内府精微批文。俱从本科定限。事毕、送科销缴
凡朝参官员、关领牙牌、及改造者。俱从礼部手本、赴本科画字、出给字号、赴尚宝司关领
凡差官出使外国。嘉靖二十四年、令选差仪度修伟官员、不许一概轮差。或所用非人、本科纠举
凡内外给由公差官吏人等朝见。本科官引奏该衙门整理
凡锦衣卫差人勘提囚犯到京。本科引奏请

凡礼部给度僧道。本科差官一员、会同考试
凡行庆贺大礼。导驾官十员、导表二员、传
制、导
驾员数同。
东宫行庆贺礼、导驾导笺各二员。
郊祀庆成、侍宴官每科一员。俱本科查取职名、转送礼部

经筵。本科照序取各科官二员、侍仪
凡奏请蟒衣飞鱼等衣。弘治十三年题准、除文武大臣、并各处镇守守备等官。果有勋劳德望、
特恩给赐外。若有夤缘比例奏讨者、本科参劾
凡大臣曾经纠劾削夺、公论不与者。弘治四年、令本科记著。不许滥请赠諡
凡祭葬、赠諡、廕子。正德二年题准、三品以上、未经三年考满、未及关
誥命、违例陈请者、本科纠奏
凡豹房豹隻。嘉靖七年、令本科记著、不许再行进取
凡官员人等节钱路费钞锭、及办事已满监生折钞胡椒、并外夷赏赐衣服等件。俱本科出票给赏。仍
面奏数目。其前月总数、仍於月终
面奏
凡礼部填发各
王府各封婚礼等项勘合。及行两直隶十三布政司各项勘合。每季终、精膳司、将发过日期、开造文册、送科备照。候销缴稽查

兵科

凡兵部引选袭替武职官员。掌科官一员、与本部尚书、侍郎、
御前奉
旨同选。并看用选官印子
凡兵部选过官员赴任、俱先赴本科画字。其文凭、定限给付
凡内外武职比试、及总小旗併鎗。本科官一员、会同监试、定其对偶、并批中否、送兵部施行。其不中者、本科仍行参奏

内府各门进出事件、并内官出入、皆有印信大小勘合、填写关防。本科官、编成字号、并置底簿。小勘合、用本科印。大勘合、用司礼监精微印。领出。每三日、俱给与守卫官员、填写出入事件。填完、小勘合、送
内府收。大勘合、送本科收。以凭查考

皇城内外守卫官军、三日更代。每班、各卫经歷、开写名数、具奏本、送本科、类写揭帖。次日早、掌科。官于
御前奏进。及祭享、朝贺、围宿官军。并朔望
东驾侍卫官军。五府各卫、俱开写名数、具啟本、送本科、类写揭帖。先一日、於
御前奏进

长安左右门守卫官、缴到武职朝官门籍。查有填註公差患病等项、於月终具奏
凡拣选大汉将军。本科掌印官会选
凡拣选守卫、及操练官军。本科差官一员会选
凡东南西北四城兵马司官、每三日、一点各城守门官军。点过、本日晚、各具奏本送科、类写揭帖。次日早、送司礼监
凡兵部造完武职贴黄、及续附贴黄。并中书舍人写完武职
誥?。尚宝司官用宝。本科官一员监视。其
誥?有应追夺者、亦同尚宝司官烧燬
凡五府差官僉押解犯人。本府先将听差人员、挨次编簿、送科收执。遇有差遣、应差官舍、赴科报名、将所差卫分、并限期填簿。差回之日、赴科註销、以凭查参
凡在京各衙门公差人员、合给
内府批文。俱赴本科关领钥匙、赴司礼监开门给付。事完、仍赴本科关领销缴
凡登闻鼓下所受状词。并虏中投降男子。该收勇士。夷人习仪、该拨马骑。年例打冰打蓼草等事、该拨军士。但奉
旨该本科承行者、锦衣卫当直官、填写
驾帖、送本科僉名、给与施行

午门外直宿将军。於夜间、或因祭祀、递出钥匙。或以物投下、试验警急。将军即赴科来报、早朝本科官引至
御前奏知
凡边方险阻关堡、并衝要地方、每三年、各边官画图、送本科收贮
凡各边镇巡等官、造获功、及阵亡官军。若出境烧荒里数、并拨过官军文册、俱送本科收查
凡在京卫所官军马骡揭帖。五年一次、送本科查算。差错参问
凡各边巡抚官、并南北直隶奏差御史、印烙过马驹。及南北太僕寺、苑马寺、各都司等衙门、印俵过马牛等数。及天下给过驛马数。南京造过马快等船、并差过起数。各造册、送本科收照
凡天下清军御史、清过军士。三年一造册。巡按御史、及二司府州县官、问过充军人。每年一造册。送本科收照
凡兵部清理在京各卫军士。本科差官一员凡每年、巡视各仓场、收放马匹官军。本科差官一员
凡兵部存恤京卫勾到各处军士。每月、本科差官一员
凡每月巡视官马。本科与各科、轮差官一员
凡每月单日、巡视
皇城宿直宫军。本科与各科轮差官二员
凡南京内官出入公干、并
皇城四门出入事件、填过精微勘合将尽、先行具奏。兵部转行本科、将该给勘合、编完字号、赴司礼监用精微印、并附底簿给出、发南京兵科给用
凡点闸各营操练官军。本科与各科轮差官一员。嘉靖七年题准、三年一换、不时巡歷、纠举奸弊。提督坐营等官、卖放役占、及贪污庸懦者、指实参奏
凡各边提督军务等官、奏带军民职官。锦衣卫旗校、冒滥报功、及要求奏带者、本科参奏
凡武职贤否。嘉靖八年题准、兵部按季将两京五府、各营、及亲军卫分堂上管事、在外镇守。分守、守备、方面等官。开写履歷贯址年岁、及曾经举劾考语、开造揭帖二本。每孟月一日、差官送科。次日早朝、掌科官、将一本
御前奏进。一本留科查考
凡厂卫获功人员。每三年一次、类奏覈实、遵照格例陞赏。嘉靖二十五年令、凡违例者、本科劾奏
凡锦衣卫官旗校军。有假帮工役、希求
恩泽者、本科指实参奏重治
凡推用将官。嘉靖二十六年令、两广云贵四川地方生长者、不许推入京营、及西北边用。本科记著
凡五年一次、考选军政官员。两京五府掌印僉书公侯伯、并管红盔将军侯伯、及锦衣卫堂上掌印僉书等官、照例自陈、及兵部考察毕日、本科会同各科諮访。有不职者、连名具题参劾
凡府卫应朝官员。遇有公差患病等项、开註门籍。本科及刑工二科轮掌。每月终、轮掌科分、将门籍、送本科查明具题
凡各衙门奉差官员。兵部出给勘合、封送本科掛号。如有例外加增者、即行裁革。自外差到员役勘合、赴科销号、验有真正本批、方准换给。每季终、本科官一员、车驾司官一员、将销缴勘合、公同查对。如有假偽、併洗改等弊。听本科参究
凡法司问拟充军、乃
钦发充军、五府。差官押解。每府预将听差官舍姓名、编定次序、具印簿送科。遇有军犯、该府将押解官舍、给付批文、定以限期、赴科登记原簿。回日、仍赴科查销。如有违限、照例参究

刑科

凡法司送到原报并续收实在囚人数目揭帖。每月三次、本科早朝奏进
凡法司具奏斩绞罪囚、决不待时、并秋后处决者、本科仍三覆奏。得
旨、然后行刑。其梟首重犯、在狱病故。刑部奏请押赴市曹处决者、本科亦三覆奏请

凡击登闻鼓诉冤、并锦衣卫等衙门捉获人犯、三法司处决罪囚奉
钦依者。俱该锦衣卫直日官、将原给
驾帖、填写缘由、并人犯姓名。除鼓下词状、从各科直鼓官批送外。其餘俱送本科、列名批鈐、以凭送问处决
凡法司见监斩绞罪囚在狱病故者。具题后、用手本、送本科类註、以备覆奏
凡法司问过罪囚。各用揭帖、每月初一日、轮报各科、查对相同、领精微文簿填写毕、仍类送本科收贮
凡每年正月初、刑部、都察院、开具上年南北囚数揭帖送科。於二月二十一日、转送兵科、次早
面进
凡每月五城兵马司捉获囚数。具奏本、送本科备照。西北二城兵马司、具有无掘穵禁山等项结状、送本科查考
凡每月初、法司问过军职住俸、京军犯罪。各具报本科附簿、以凭查考
凡奉
旨差官勘问在外事情。本科与各科轮差
凡锦衣卫奉
旨提取罪犯。从本科批
驾帖
凡岁终、法司问拟过轻重罪囚。开数送本科类奏
凡法司奏差勘事审录决囚等项官员。都察院奏差御史巡按。及监生书吏人等、赴各该清军刷卷提学巡盐巡茶巡关等项御史处书办。各该请给
内府精微批文。各具手本、赴本科、照各批文定限、转发各衙门给付。事完、各齎原批赴本科、转送
内府销缴
凡各衙门於
东安等门进出一应钱粮。先该本科编成字号勘合底簿、户部用印、底簿发门吏收掌。将勘合比对、硃墨相同、仍以略节、填写底簿、并勘合送本科销缴

工科

凡工部军器局、製造军器。本科差官一员试验
凡囚人运砖赎罪。工部於司礼监、关领精微簿二扇、法司附簿、送本科、每月一註、以凭稽考
凡工部奏差造坟抽分等项官员。各该请给
内府精微批文。各具手本、送本科、照批定限给付。事完、各齎原批赴本科、转送
内府销缴
凡芦沟桥、通州广积通积、抽分竹木局。每月初一日、将前月分、支过竹木等项数目、开具手本、大使等官、赴科投报查考
凡南京龙江瓦屑坝二处、抽分竹木等物。每季、将收放过数目造册、差人齎缴。本科官引奏查理
凡南京差军士栽种过漆桐棕树苗秧。管领百户、具数前来、本科官引奏
凡囚人工役运灰等项。工科按季委办事官管领。遇有逃者、本科官引奏挨拏
凡营建监工、本科与各科官轮差
凡虏中走回男子、收充勇士、该给房价者。锦衣卫齎帖到科、批写送部
凡各衙门於
午门
西安门进出一应钱粮。该本科编成字号勘合底簿、户部用印、发各门吏收掌。将勘合比对、硃墨相同、仍以略节填写底簿。候完、俱送本科销缴
凡南京六畜场、并在京宣课司等衙门、抽分猪羊等物。本科编成字号勘合用印、送司礼监等衙门、转发填用
凡宝源局铸钱。弘治十七年题准、按季稽考工料。并钱数、本科与各科官轮差

内府派出各项钱粮。嘉靖七年题准、本科与各科、轮差官一员、会同工部该司掌印官估计。开行原派衙门、公同收受
凡内库用青字仁字号勘合。本科於乙字库关领纸札、编写完备、同尚宝司官、奏请用
宝。连底簿、送司礼监交收
凡工部盔甲王恭二厂军器、及各处解到弓箭弦条。本科官一员、会同巡视东城御史、及工部司官一员、於戊字库监收。年终、造册奏报。本科官、及东城御史、仍兼巡视节慎库钱粮
凡工部各项料价。每年上下半年、本科差官一员、同巡视科道、四司掌印官、会估时价一次。造册奏报
凡京通二仓、每年工部修理仓廒。工完、开具手本送科。本科官一员、查验有无冒破。年终、造册奏缴
凡各直省司府、解纳钱粮完欠分数。工部开载考成簿内、每月赴科註销一次。本科查对分数不及者、每上下半年、会同各科题参

南京六科

凡纠劾言事、及行移俸给等项。俱与六科同
每年锦衣等卫所军士、该给冬衣布钞。各科轮会御史、户部官、给散具奏
凡估计两京光禄寺等处钱粮。各科轮管
凡南京
皇城内外守卫、及京城内外守门官军。各科轮点
凡各处解到军人、於各卫所存恤。各科轮管
凡南京
内府进出各项钱粮、填销勘合。六科按季轮管
凡三年一造陈言文册。各科同御史部官查审
凡应天府各项铺行。每十年、各科轮会御史、户工二部官、审编造册奏缴
凡应天府各行料价。各科轮会御史、户工二部官、估计
凡南京光禄寺、及应天府、每月开具时估结状。送轮管科官查考
凡南京各卫所关支折俸布绢。六科轮会御史、及户部差官、给散
凡南京各卫所军校匠役、关支过月粮。三年一次、六科轮会御史、及兵部委官、清查具奏
凡南京中和桥等三草场、并
内府各监局、及光禄寺钱粮。部院寺等衙门俸米。六科轮会御史监收督察。年终、各造册奏缴

南京吏科

凡南京吏部、考覈过直隶府州所属司狱司等衙门给由官员。及准南京法司送到直隶所属还职官员。该给文凭、俱赴本科、定限填给
凡南京各衙门官丁忧。除堂上官外、其餘该给孝字号勘合者、俱赴本科填给
凡南京吏部、差官类齎各项文册文凭等项。合给
内府批文、本科填给
凡两京四品以上官。每六年、例於各官自陈之后、有不职者。本科会同各科、具本纠劾
凡南京各衙门五品以下官。每六年、南京吏部考察毕日、有遗漏不职者。本科会同各科、具本拾遗
凡在外官员、每三年朝覲考察、其方面官有不职者。本科先期、会同各科、具本纠劾、以备考察
凡朝覲考察毕、三年之内、在外方面、陞任京堂、中有冒滥不职者。本科会同各科、具本纠劾

南京户科

凡南京文武衙门、月支粮料。及
内府九库收放钱粮。每月造册、赴本科註销
凡天下造到户口黄册、俱送后湖收贮。本科官、与南京户部官、专管查理晒晾
凡南京户部茶盐引印、及盐粮勘合、并茶盐引由契本铜板。俱收贮本科。其编号木记、收贮南京户部。遇该开中、户部差官到科、印刷编定、齎赴开中处所给发。引文、印文、洪武间、止称户部正统十一年、始各增南京二字於户部之上。印及铜板木记。用使年久、糢糊平乏。则奏请改铸刊造。正德四年、令南京户科、委给事中一员、专一收掌盐引板片纸料。督率人匠、印刷毕日。本部委主事一员、赴科领出、督匠编号用印、收候各运司关领。十六年、以两淮两浙等六转运盐使司、四川广东等三盐课司、并应天府批验茶引所、茶盐引目铜板、年久糢糊。令南京工部、查理字样、依数铸完、仍送本科收掌。其不堪旧板、亦封贮本科
计南京户部盐引之印一颗
南京户部茶引之印一颗
盐粮勘合铜板一片
茶粮勘合铜板一片
凤阳府广济关勘合铜板一片
长淮关勘合铜板一片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铜板二十四片 【见用十一一片】
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铜板二十一片 【见用一十一片】
山东都转运盐使司铜板四片
福建都转运盐使司铜板四片
广东盐课提举司铜板二片
梧州府铜板二片
海北盐课提举司铜板二片
黑盐井盐课提举司铜板二片
河东都转运盐使司铜板四片
安寧盐井盐课提举司铜板二片
白盐井盐课提举司铜板一片
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铜板二片
四川盐课提举司铜板一片
五井盐课提举司铜板一片
灵州盐课司铜板一片
巩昌府铜板一片
威楚盐使司铜板二片
延安府铜板三片
广西布政司铜板二片
茶盐铜板三片
凉州盐课司铜板一片
契本铜板五片
安寧盐使司铜板二片
龙江盐仓铜板一片
建昌府铜板二片
茶由铜板一十斤
应天府置石灰山关铜板一片
龙江关半印勘合铜板一片
凡南京
皇城四门照进照出照过照马销讫铜记、各一颗。併起销勘合。俱本科收掌给发
凡南直隶江浙粮长勘合。本科印发
凡南京各关钞贯。每月赴本科报销
凡南京户部、差官管理各处钞关仓粮、精微批文。本科给销
凡上江二县铺户、办纳过
孝陵等处供祀黄白纸钱、及光禄寺应用鸡鹅等牲。该应天府开具堂本、赴本科关领应惠字号勘合。该府查明、给发价银
凡甲字等九库、并各监局、及光禄寺、监督收放钱粮。每遇年终、本科题差给事中一员、同御史及部官巡视

南京礼科

凡南京各衙门差官等项精微批文。俱赴本科附簿、回日註销
凡南京礼部、差官查点和州等处牛隻、精微批文。本科给销
凡岁时南京文武官员行礼。本科会同纠仪官、及礼部该司官点闸
凡南京教坊司、各该事因、随即具报本科。每月仍具甘结

南京兵科

凡直隶各卫所总小旗併鎗。本科官监视
凡南京各教场该操军时月。本科官、同御史、兵部官点闸
凡南京各营骑操马匹。本科、会兵部官查点
凡马快船、装载进鲜并进用物件。本科官、会御史、兵部车驾司官、验装定拨
凡南京
内府各衙门进出事件、并内官出入。皆有印信大小勘合、填写关防。本科官编成字号、并置底簿。小勘合、用本科印。大勘合、用司礼监印。俱给与守卫官员、填写出入事件。填完、小勘合送
内府收。大勘合送本科收。以备查考
凡南京
皇城内外守卫官军、三日更代。每班、各卫经歷、开写名数、呈报本科、类写揭帖。每月终、送南京司礼监
凡南京五城兵马司官、每三日、一点各城守门官军。呈报本科。月终、送南京司礼监
凡南京各卫所运粮军餘。每年本科同御史兵部官、清查拨补。事完、造册奏缴
凡南京五军都督府、差官押解军犯。兵部、差官押解听守马快船隻。及齎文进京等项批文。本科给销
凡南京各衙门公差人员、合给
内府批文。俱赴本科关领销缴。各领出勘合、俱由本科查覈掛号
凡南京新江口、改差操备官军名数。每月把总官员、开具揭帖、呈报本科
凡南京兵部武库司、柴薪直堂银两。每三年、本科、同御史、会该部堂上官一员清查。造册奏缴
凡南京新江口战巡哨各船。季终、本科同南京兵工二部主事查点
凡遇考选军政官员之年、本科关巡视
皇城给事中、将守卫官员、考覈贤否。造册、送南京兵部备考
凡南京
内府衙门、起运赴京扛柜钱粮、合用民夫。经该衙门、具手本送本科查覈、批行上江二县、拨送应用
凡南京五军都督府掌印僉书、并锦衣卫堂上官、每五年、各官自陈之后、有不职者、本科会同各科、连名具本覈奏
凡南京营务。本科官、同南京该道御史、领
敕巡视。每年终、照例举劾将领等官

南京刑科

凡每岁秋后审录重囚。本科与各科官皆预
凡南京都察院出巡御史、并书吏批文。本科给销
凡南京三法司、差人奏缴季册。本科给批、回还销缴。俱月终、类送司礼监
凡南京五城兵马司、每月捕获过盗数、及奉过各衙门发问犯人、参送南京刑部缘由。赴科註销

南京工科

凡南京
内府衙门、及
皇城门铺等处损坏、合该修理工程大者。本科官、与南京工部等官、会勘具奏修理
凡南京丁字戊字等库军器钱粮。本科会内官同收
凡南京龙江瓦屑坝二处抽分竹木等物。工部局官、每季、具收放数目、造册呈报本科
凡南京工部差官管运军需、及催儹木料等项批文。本科填给销缴
凡南京工部宝源局、鼓铸铜钱。本科、同御史、会该部主事估验。军器局、成造军器。会该部堂上官试验
凡南京工部营缮等四司钱粮。每三年一次、差本科官、及南京该道御史、同本部堂上官查盘。具造本册奏缴

大理寺 南京大理寺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四
大理寺

国初、置大理司。正三品衙门。设卿、少卿、丞。洪武元年、革。十四年、復置。改為大理寺。正五品衙门。其属置左右二寺。设左右寺正、左右寺副、左右评事、及审刑司官。十九年、审刑司革。二十二年、陞正三品衙门。二十六年、设司务。二十九年、寺革。后復置。改左右寺為司。官為都评、副都评。司务為都典簿。永乐初、左右寺及官俱復旧。左右寺、职专主审录天下刑名。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驳。事有冤枉者、推情辩门。务俾刑归有罪、不陷无辜

二寺分属

洪武初、令刑部、都察院、五军断事官、所按轻重狱囚。连案牘俱送左右二寺、覆审冤滥。然后送审刑司、评驳是非。復转送磨勘司、磨考当否以闻。后革去二司。诸司刑狱、惟二寺分审。十四年、遣御史分按各道罪囚。罪重者送京、令大理寺详讞。其在京刑狱。係军者、属左寺。係民者、属右寺。又定以在京诸司、及直隶卫所府州县衙门、属左寺。在外十三布政司、都司、所辖卫所府州县、属右寺。续又定南北两京五府六部
内府京卫等衙门、及长史司之未出京城者、属左寺。应天顺天二府、南北直隶卫所府州县、并在外浙江等布政司都司所辖卫所府州县、及边卫外夷、属右寺。万历九年、以二寺事务烦简不均。题准、以刑部十三司、都察院十三道、分管衙门、分左右二寺审讞。今左寺审浙江等六司道。右寺审江西等七司道。无外详日行、与军民之分矣
左寺分审衙门旧定
内府各监局      六科
尚宝司     光禄寺
宗人府     中书舍人
五府      六部
都察院     通政使司
詹事府     翰林院
国子监     太常寺
太僕寺     鸿臚寺
行人司     太医院
钦天监     上林苑监
五城兵马司   未出京长史司
都税司     太仓等仓
大兴隆寺    臺基厂
锦衣卫     旗手卫
府军卫     府军左卫
府军右卫    府军前卫
府军后卫    羽林左卫
羽林右卫    羽林前卫
金吾左卫    金吾右卫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虎賁左卫    燕山右卫
燕山左卫    燕山前卫
大兴左卫    济阳卫
济州卫     通州卫
彭城卫     永清左卫
永清右卫    武功左卫
武功右卫    武功中卫
武驤左卫    武驤右卫
腾驤左卫    腾驤右卫
江淮卫     济川卫
留守中卫    留守左卫
留守右卫    留守前卫
留守后卫    神策卫
应天卫     和阳卫
广阳卫     蕃牧千户所
驍骑右卫    镇南卫
龙虎卫     龙虎左卫
龙江右卫    瀋阳右卫
瀋阳左卫    水军左卫
水军右卫    英武卫
龙江左卫    虎賁右卫
武德卫     广武卫
龙驤卫     飞熊卫
天策卫     豹韜卫
豹韜左卫    兴武卫
牺牲所     鹰扬卫
江阴卫     横海卫
义勇右卫    义勇前卫
义勇后卫    武成前卫
武成中卫    武成后卫
忠义右卫    忠义前卫
忠义后卫    神武左卫
神武右卫    神武后卫
大寧中卫    大寧前卫
蔚州左卫    富峪卫
会州卫     宽河卫
牧马千户所
万历九年更定
浙江司道
崇府      中府
御用监     司设监
内官监     成国公
刑科      神策卫
留守中卫    和阳卫
腾驤左卫    广洋卫
金吾前卫    瀋阳右卫
武功右卫    涿鹿左卫
涿鹿中卫    蕃牧千户所
直隶和州    浙江都布按三司
两浙盐运司
福建司道
户部      户科
太僕寺     都知监
印綬监     甲字等十库
宝钞提举司
孝陵卫
献陆卫
景陵卫
裕陵卫
泰陵卫     金吾后卫
武功中卫    武成中卫
应天卫     会州卫
牧马千户所   美峪千户所
定边卫     开平中屯卫
直隶常州府   广德州
福建都布按三司 福建行都司
福建盐运司
山东司道
鲁府
德府
衡府
涇府      宗人府
左府      兵部
兵科      尚宝司
供用库     戈戟司
司苑局     典牧所
会同馆     东直门外牛房
皇陵卫
长陵卫     羽林右卫
瀋阳左卫    金山口
奠靖所     潮河川守御千户所
保定后卫    德州左卫
寧靖千户所   龙门千户所
中都留守司      凤阳府
凤阳卫     寿州卫
长淮卫     泗州卫
沂州卫     滁州
滁州卫     安东中护卫
山东都布按三司 山东盐运司
辽东行太僕寺  辽东都司
广东司道
应天府     锦衣卫
府军左卫    水军左卫
留守左卫    虎賁左卫
济阳卫     飞熊卫
怀来千户所   直隶延庆州
广东都布按三司
四川司道
蜀府         工部
工科      巾帽局
织染局     僧录司
道录司     金吾左卫
济州卫     永清左卫
府军卫     武驤右卫
大寧前卫    蔚州左卫
广武卫     神木千户所
大名府     怀来卫
怀安卫     松江府
金山卫     四川都布按三司
四川行都司
贵州司道
吏部      吏科
司菜局     忠义中卫
镇朔卫     涿鹿卫
遵化卫     兴州五屯卫
涿州巡捕指挥  梁城千户所
万全都司    大寧都司
保定府     河间府卫
真定府     顺德府
天津卫     天津左卫
天津右卫    保安州卫
永寧卫     开平卫
蔚州卫     宣府左卫
宣府右卫    兴和千户所
广昌千户所   德州卫
苏州府卫    太仓卫
贵州都布按三司 长芦盐运司
右寺分审衙门旧定
顺天府并各属州县
应天府并各属州县
北直隶府州县并卫所
南直隶府州县并卫所
大寧都指挥使司并卫所
万全都指挥使司并卫所
中都留守司并卫所
兴都留守司并卫所
皇陵卫
孝陵卫
长陵卫
献陵卫
景陵卫
裕陵卫
茂陵卫
泰陵卫
显陵卫
康陵卫
永陵卫
浙江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江西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湖广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福建都布按三司行都司并府州县卫所
广东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广西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四川都布按三司行都司并府州县卫所
云南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贵州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河南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陕西都布按三司行都司并府州县卫所
山东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
山西都布按三司行都司并府州县卫所

王府衙门
各行太僕寺苑马寺各盐运市舶等司各土官衙门    边外
外夷
万历九年更定
江西司道
益府
淮府
弋阳府
建安府
乐安府     前府
御马监     酒醋局
火药局     麵觔局
留守前卫    燕山左卫
永清右卫    忠义前卫
忠义后卫    龙驤卫
府军前卫    宽河卫
龙江左卫    龙江右卫
天策卫     武清卫
宣府前卫    龙门卫
庐州府卫    六安卫
九江卫     江西都布按三司
陕西司道
秦府
韩府
庆府
肃府         后府
南和伯     行人司
尚衣监     鍼工局
西城兵马司
康陵卫
昭陵卫         府军后卫
豹韜卫     腾驤右卫
义勇右卫    兴武卫
鹰扬卫     江阴卫
横海卫     保定中卫
保定前卫    保定左卫
保定右卫    紫荆关
太平府     建阳卫
陕西都布按三司 陕西行都司
陕西行太僕寺  甘肃行太僕寺
河东盐运司
河南司道
周府
唐府
赵府
郑府
伊府
徽府      礼部
礼科      中书舍人
詹事府     太常寺
光禄寺     鸿臚寺
国子监     兵仗局
灵臺司     鐘鼓司
神乐观     牺牲所
东城兵马司   教坊司
府军右卫    羽林左卫
彭城卫     神武左卫
武德卫     留守后卫
神武右卫    寧山卫
淮安府卫    大河卫
邳州卫     扬州府卫
高邮卫     仪真卫
武平卫     归德卫
两淮盐运司   徐州
海州守御所   盐城守御所
通州守御所   河南都布按三司
山西司道
晋府
代府
瀋府
怀仁府
庆成府     翰林院
钦天监     上林苑监
甜食房     混堂司
南城兵马司   北城兵马司
旗手卫     金吾右卫
驍骑卫     义勇前卫
义勇后卫    大寧中卫
龙虎卫     英武卫
瀋阳中护卫   瀋阳中屯卫
镇江府卫    徐州卫
平定千户所   倒马关
山西都布按三司 山西行都司
湖广司道
楚府
岷府
吉府
辽府
荣府
兴都留守司   右府
司礼监     尚膳监
尚宝监     神宫监
天财库
茂陵卫
永陵卫     武功左卫
忠义右卫    虎賁右卫
神武中卫    留守右卫
义勇左卫    南水军右卫
济川卫     江淮卫
寧国府     池州府
宣州卫     定州卫
茂山卫     保定左卫
保定右卫    渤海千户所
湖广都布按三司 湖广行都司
广西司道
靖江王府    通政使司
宝钞局     银作局
中兵马司    富峪卫
镇南卫     武驤左卫
大兴左卫    燕山左卫
燕山前卫    羽林前卫
羽林后卫    通州卫
通州左卫    通州右卫
通州?捕指挥  延庆卫
延庆左卫    延庆右卫
徽州府     新安卫
安庆府卫    广西都布按三司
云南司道
承运库     惜薪司
太医院     顺天府
广平府     永平府卫
真定卫     山海卫
抚寧卫     卢龙卫
万全左卫    万全右卫
大同中屯卫   密云中卫
密云后卫    蓟州守备都指挥
营州五屯卫   东胜左卫
东胜右卫    潼关卫
镇海卫     蒲州千户所
乐安千户所   平定千户所
宽河千户所   云南都布按三司

审录参详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刑部十二部、都察院十二道、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五司、问拟一应囚人、犯该死罪徒流者、具写奏本发审。笞杖罪名者、行移公文发审。俱由通政司掛号、另行入递。预先差人连案同囚、送发到寺。照依该管地方、先从左右寺审录。若审得囚无冤枉者、取讫各囚服辩在官。案呈本寺、连囚引领赴堂圆审无异取。取据原问衙门司狱司印信收管入卷。将囚连案责付原押人收领回监、听候发落。候递到各项奏本公文到寺。将奏本抄白立案。务要仔细参详情犯罪名、比照律条、如罪名合律者准拟。本寺依式具本、同将原来奏本、缴送该科给事中、编号收掌。然后印押平允、仍由通政司回报原衙门、如拟施行。如罪名不合律者、依律照驳。亦依式具本、将原来奏本缴送该科收编、驳回原衙门再拟。如二次改拟不当、仍前驳回议拟。但三次改拟不当、照例将当该官吏、具奏送问。或中间招情有未明者、必须駇回再问。若公文不必抄白、就即立案。其参详罪名、准拟合律、照驳不合律、及送问等项、并如前行。若审得囚人告诉冤枉、果有明白证佐。取责所诉词状、案呈本寺。连囚引领赴堂圆审相同、将囚连案依前发回原问衙门、听候发落。待奏本公文到寺、将原来奏本、依式具本、如前缴送该科。公文止留本寺立案、然后仰令左右寺抄案、备开囚人供词、行移隔别衙门再问。若二次番异者、再取本囚供状在官、照例具奏。会同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衙门堂上官、圆审回奏施行
合律照驳式
大理寺卿臣某等、谨
奏為李甲告不应事。刑部某部问拟李甲等一十六名。数内合律一十五名。不合律张丙一名。有照驳。谨具奏

一照驳前件、本寺照律、张丙合得计赃准窃盗一贯之上律、杖七十。罪无出入。其刑部某部却依不应律、笞四十。未审故失。已出张丙杖罪三十。所据不当官吏、除尚书某、侍郎某、取自
上裁。其子部某部官吏某人、合送法司问罪、仍令改正
一准拟
事内干连人王乙等、合得笞罪十名。陈丁等、合得杖罪四名。李甲一名、无罪释放
洪武  年 月 日
番异式
大理寺卿臣某等、谨
奏為某事。某衙门问拟某人一名。审问番异原招。某囚合隔别衙门再问。谨具奏

洪武  年 月 日
二次番异式
大理寺卿臣某等、谨
奏為某事。某衙门问拟某人等二名。除审拟允当外。数内某人一名。先為某衙门具本发审。 【若原係公文者则云公文发审】本囚告诉冤枉、取责供词在官。已经照例行移隔别衙门再问去后。今据某衙门发审、仍前执称冤枉、除再取供词在官外。本囚合照例会各衙门堂上官圆审。谨具奏

准拟某人合得某罪一名
洪武  年 月 日
凡两法司囚犯。永乐七年以后、令大理寺官、每月引赴
承天门外。行人司持节传
旨。会同五府、六部、通政司、六科等官审录。输情服罪者、如原拟发遣。其或称冤有词、则仍令有司照勘、推鞫
○永乐十九年奏准、刑部、都察院、问拟囚犯。仍照洪武年间定制、送本寺审录发遣
凡每年审录。天顺二年令、霜降后、该决重囚。刑部、都察院、及本寺、会官审录
○成化十四年奏准、每年会官审录之时。各该原问衙门、将见审重囚姓名、开报本寺原审、并接管官、会审。如囚人称冤、即按原卷、从眾参详
凡五年审录。成化十七年、
命司礼监太监一员。会同二法司堂上官、於本寺审录罪囚。以后每五年一次。著為令
凡两法司发审罪囚。本寺承行歷事监生、即於来文上、粘小方纸一幅。横列本寺卿少卿寺丞之姓於上。寺正寺副及该掌行评事之姓於其下。若奏本、粘於护纸上。连囚犯先送评事看详审覆。若情词不悖、议拟相符、囚犯服辩、文移停当、即书允字於其姓之下。其或情词有异、议拟未当、囚犯番异、文移舛错、则直随其事明白批之。次以传於寺正、寺副、各批讫。承行监生呈於卿、少卿、寺丞、復各看详。若可允、即各书行於其姓之下。不然、亦随事批下该寺附案。候圆审相同、或参驳、或调问、各依诸司职掌定制施行
凡发审罪囚。有事情重大、执词称冤、不肯服辩者。具由奏请、会同刑部都察院、或锦衣卫堂上官、於京畿道问理
凡每年天气暄热、奉
旨审录两法司及锦衣卫罪囚。本寺堂上官、公同会审。近例、每年热审、惟刑部专主其事。临期、止行手本、於本寺知会。遇五年大审、仍旧

请旨发落

凡律内该载请
旨发落者、本寺具本开写犯由罪名奏闻、取自
上裁。即将奉到
旨意、於奏本年月后批写讫。就写某官批、於下押字。其餘有奉
旨意者、亦同此例批写讫、回寺立案。备云前项
旨意、於平允内开写、回报各衙门施行
○弘治三年奏准、两法司囚犯、有奉
旨来说者、问拟明白、仍具本发本寺审录奏请。若係机密重情、不可漏泄者、径自开具招由奏讫、仍发本寺审录
○十三年议准、两法司囚犯、若奉
特旨令问了来说者、开具招由、奏发本寺审录。其餘拟罪来说者、具本、发本寺审允、奏请发落。近例、
凡奉
旨送法司问者、由本寺详审具题。送刑部拟罪者、则该部径题

详拟罪名

凡各问刑衙门转详。洪武二十六年定、在外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并直隶卫所府州、一应刑名问拟完备。将犯人就彼监收。具由申达合于上司。都司并卫所、申都督府。布政司、并直隶府州、申呈刑部。按察司、呈都察院。其各衙门备开招罪、转行到寺详拟。凡罪名合律者、回报如拟施行。内有犯该重刑、本寺奏闻回报。不合律者、驳回再拟。中间或有招词事情、含糊不明者、驳回再问
凡在京问刑衙门大小词讼。非经通政司准行、非由各衙门参送、不许听理。非由本寺评允、不许发落。若徇私拘审、及改易发落者、听本寺参究
凡天下问刑衙门死罪重刑。必由巡按御史会审详允、方许转详。敢有故违、听本寺查出参究
凡内外问刑衙门议拟囚犯。弘治元年奏准、律无正条、情犯深重者、引律比附、奏请定夺。不得一概俱拟不应。供招之外、不许妄加参语。违者、在内科道官纠劾。在外巡按御史参究。御史有违者、本寺查究
凡驳问罪囚。嘉靖十一年奏准、法司凡经大理寺驳回者、并要限内结绝。问官停阁者、听本寺参究。本寺徇情参驳、听科道官纠举。其各司擅准词状、径自发落。既不呈堂具报、送寺审录、又已经审允、而擅拟改变者、俱听本寺、及科道官参究

月报囚数

凡刑部等衙门、送审囚犯。洪武二十六年定、本寺每月审过一应囚数。分豁死罪徒流笞杖等项罪名、置立印信文册、著令架阁库典吏、日逐明白附写。候至月终、通类具本奏闻
凡本寺审过囚犯。每半月、并刑部都察院原来奏本、通类封褁、属官齎捧、堂上官於
御前面奏、详审过审拟合律若干名、先行回报原问衙门、依律照例发落。某人等若干名、照依钦奉
圣旨发落。问招不明、驳回再问、拟罪不当、照驳再拟、若干名。并本寺日报囚数。奏本送科。近例於每月十三、二十六日、
御前面奏。遇免朝、则候下月
凡在内审录囚犯、并在外转详罪名。弘治十五年奏准、本寺各自具本封进、以便查看

类奏南京罪囚

永乐以来、南京大理寺所审徒流已上罪囚。先移文回报原问衙门、每季差官类奏请
旨发落。成化六年以后、俱经本寺復审。其情罪允当者、通类奏请、回报该寺施行。其不当者、照例驳回再问。近由南京奏来者、止及大辟、不及徒流以下

处决重囚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本寺审过刑部等衙门死罪囚人、犯该十恶、决不待时者、每月具本覆奏闻讫、移文回报各该衙门处决。不係十恶者、待秋分后覆奏处决 【近例惟强盗真犯、覆奏奉 旨即便处决者、则不时行刑。餘俱待秋后处决】
○永乐三年定、凡处决重囚、既覆奏、仍录所犯情词封进。俟封进之后、再得
旨、然后处决

审录在外罪囚

正统六年令、本寺选差属官、与刑部都察院官、请
敕、於南北直隶、各布政司、会同审录罪囚
○成化四年奏准、差本寺寺正、及刑部郎中等官、往南北直隶、会同巡按御史审录
○八年奏定、每五年一次、法司请
敕差官、往两直隶、各布政司、审录见监一应罪囚。真犯死罪、情真无词者、仍令原问衙门监候呈详、待报取决。果有冤枉、即与辩理。情可矜疑者、陆续奏请定夺。杂犯死罪以下、审无冤枉、即便发落
○万历三年议准、差去审录官、各量地方远近、立為程限。北直隶、三箇月。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箇月。江南、江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五箇月。四川、广东、广西、云贵、六箇月。入境、以辞朝之日為始。復命、以出境之日為始。先具揭帖送部。待各省事完、备查各官前后所奏、已经议覆依准改驳件数多寡、详加考覈。如称职者、奏准復识。其有不諳刑名、改驳数多者、参奏降黜

南京大理寺

本寺左右二寺、分审衙门、与在京同
凡本寺详审过轻重罪囚。旧例先移文回报原问衙门、每季差官类奏、
圣旨於本寺奏本上批出、钦遵发落。成化六年以后、下大理寺覆奏、得
旨回报本寺发落
凡会审囚犯。每五年、守备太监奉
敕、会同南京刑部都察院、於本寺审录。每年霜降后、本寺会同南京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科道等官、於京畿道审录。若京畿道有刷卷御史、亦在本寺会审
凡本寺每日审过囚犯平允勘合。司务厅差办事吏送通政司掛号。通政司仰铺兵领出、送刑部都察院施行。若
旨意平允、该寺承行吏、送该部院施行

太常寺 南京太常寺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五
太常寺

国初、置太常司。正三品衙门。设卿、少卿、司丞、博士、典簿、协律郎、赞礼郎、司乐、大祝等官。及祠祭署。署令、署丞。职专祭祀之事。洪武三年、置神牲所。设廩牺令、大使副使等官。四年、神牲所革。七年、设典乐。二十四年、改署令為奉祀、署丞為祀丞。三十年、改司為寺。司丞為寺丞。三十五年、革大祝
凡每岁祭祀日期。本寺官、预於岁前十二月初一日、
奉天殿 【今皇极殿】 具奏。以正月大祀
天地為首。嘉靖九年、令冬至前具奏。以大祀
圜丘為首。十五年、改令礼部以九月朔具奏 【仪见礼部祠祭司】
凡大祀
圜丘、先期五十日题请。大祀
方泽、先期一月题请。本寺官、择吉日、诣牺牲所涤牲。属官每日一员轮涤
凡大祀
天地。旧制、先於
奉先殿、恭请
太祖高皇帝、
成祖文皇帝、配享。嘉靖九年更定、冬至、大祀
天於圜丘。夏至、大祭
地於方泽。啟蛰、祈穀於
上帝。俱奉
太祖高皇帝配。 【后祈穀礼行於玄极宝殿、不奉配、今不行】 前正祭
告请於
太庙行一献礼
凡大祀牲。旧於正祭前一月朔日、
大驾诣牺牲所亲视。自后各堂上官、以次看视。本寺预取职名具奏。仍各具手本知会。嘉靖九年令、冬夏至大祀、及祈穀礼。俱正祭前五日、
上亲视牲。以后本寺奏请、
钦定大臣、每日一员轮视
凡大祀
天地、及
朝日、
夕月、各坛分献官。本寺预取职名具奏、请
旨点定。各具手本知会。仍揭榜於神乐观前通知
凡大祀
天地、及祈穀於
上帝。前四日、本寺官、进祝版、及铜人、并上殿奏斋戒。前二日、同光禄寺官、奏省牲。次日同復

凡时享、并袷祭。前三日、本寺官、进铜人、并上殿奏斋戒。前一日、同光禄寺官、奏省牲。次日同復
命。惟秋享、前二日、奏省牲、次日同復


朝日、
夕月。前三日、本寺官、进铜人、并上殿奏斋戒。前二日、同光禄寺官、奏省牲。次日同復

凡祭
社稷。前四日、本寺官、进祝版、铜人、奏斋戒。前三日、同光禄寺官、奏省牲。次日同復

凡祭
云、雨、风、雷、岳镇、海、瀆、太岁、月将、城隍之神。旧於
山川坛祭。前三日、本寺官、同礼部官、诣城隍庙发咨文、咨请各该神祇。次日同復
命。嘉靖十年、改祭城隍神於本庙。肇建
神祇坛、以祭
云、雨、风、雷、岳镇、海、瀆等神。惟
太岁、月将、祭如初。 【隆庆元年、神祇坛祭俱罢】 每遇祭
太岁、月将、本寺官、前三日、进铜人、奏斋戒。前二日、同光禄寺官、奏省牲。次日復


上亲视牲。礼部尚书、侍郎、与本寺卿、少卿、导
上至牺牲所内、正牛房香案前北向立。餧牲官、率军人牵牛至香案西、卿奏
大祀牛犊过讫。餧牲官、率军人牵北羊至香案西、卿奏
大祀北羊过讫。东西正房军人牵牛入。卿奏备祭牲讫。导
上至鹿房前、卿奏
大祀鹿讫。导
上至兔房前、卿奏
大祀兔讫。导
上至猪房前、卿奏
大祀猪讫。导
上至帷幙内、少憩、还官
凡祭祀、及告
庙俱本寺博士、典簿、或属官、导
驾。祭祀六员。告
庙四员。其奏礼告辞、及对引。本寺堂上官、轮流三员凡
朝日、
夕月、
宗庙时享、袷祭。俱前一日进祝版
凡祝版。旧例本寺博士官、斋沐写完、代填
御名。嘉靖八年、
上始亲填。大祀前一日、
奉天殿设香烛案、
上西面立。博士捧祝版至殿前。司礼监官、接捧置案上、候
上北面亲填毕。仍捧授博士捧出、奉安於
神库。其餘祭祀、填祝版於
文华殿、如前仪。凡捧祝版出入由
御路。铺排二人、用
御仗前导。嘉靖十年令、大祀
圜丘前一日、
奉天殿设案、及祝帛舆、及香亭。本寺卿捧进祝版、
上亲填毕、卿捧安於舆。又进玉帛、并香、
上亲寘於篚、卿捧安於舆。
【配位玉帛司】
上焚香叫头毕。锦衣卫官校舁舆行。卿随至坛、奉安於
神库
凡大祀
圜丘坛。前一日、本寺具仪注进呈。祀
方泽坛、不进仪注。万历四年、查照冬至事例。亦具仪注进呈
凡奏斋戒日。即於
长安左右门、出告示知会
凡祭祀分献官陪祭官祭服。旧於本寺关领、祭毕、送寺贮库。嘉靖十年、令文官五品、武官都督以上、俱照
钦定祭服式自造
凡大祀执事官员、并厨役人等、悬带牙牌。本寺於尚宝司、关领给散。供事毕日、本寺交送尚宝司收贮
凡荐新品物。每月、本寺官於
御前奏过、送光禄寺供荐 【品物数目、见礼部祠祭司】
凡各祭祀供养。本寺官、先期具奏、遣官行礼
凡正旦、清明、中元、孟冬、冬至、岁暮、忌辰、
万寿圣节、遣官诣
陵祭祀。前十日具奏
凡忌辰。先二日、本寺堂上官
面奏
凡册立、册封、冠婚等项。祭告
天地、
宗庙、
社稷。本寺俱先期具奏、至期遣官行礼

亲王之国、并来京还国、俱祭告於
承天门外。謁辞
陵寝、并合祀旗纛等神、各有祭祀。俱本寺掌行
凡营造
宫殿等项。祭告
天地、
宗庙、
社稷、
神祇、后土、司工。立木、告成、及修造在京庙宇桥梁。各有祭祀。俱本寺掌行
凡岁时旱潦、及
命将出师等项。祭告
天地、
宗庙、
社稷、
神祇。俱本寺掌行

大丧礼有祭祀。本寺掌行
凡大兴宛平二县铺户、买办过祭祀果品物料。本寺官、顺天府官、会御史、户部委官、估计。於
内府天财库、领出铜钱六十万文、钞三十万贯、给还。正德二年、户部题准、增银二百两。於太仓关给
凡都税等三课司解纳祭猪。弘治三年、令折收银一千两。嘉靖元年、奏增银二百两。顺天府转解本寺收买
凡各处解纳祭祀羊。弘治十七年题准、北羊每隻、山东、解价银五两三钱三分。淮安、凤阳、山西等处、解价银二两九钱。山羊每隻、大名、顺德、广平府、解价银三两三钱。本寺官、同巡视南城御史、礼部祠祭司、会收。遇该祭祀、北羊一隻、用价银二两七钱、山羊一隻、用价银一两八钱、会官召商收买、发牺牲所喂养供用。餘银、下次祭祀支销。嘉靖九年定、北羊每隻、价银二两四钱。山羊每隻、价银一两五钱
凡祭祀牛犊。旧例、各处解纳本色、发牺牲所喂养。嘉靖九年、令召商收买。每隻、价银四两五钱。十年议准、各处解纳牛犊。除和州、江浦等处、仍解本色。其河南、及保定、真定、永平、河间等府、俱照召商价银则例、改收折色解寺、会官验秤、候收买供用
凡每岁孟冬上旬、择日涤牲。用羊一、豕一、致祭司牲等神 【牺牲在涤疾伤事例、见礼部祠祭司】
凡本寺合用祭器。从工部造成。损坏、呈请修理
凡祭祀粢盛。旧取给於耤田祠祭署。嘉靖十年议准、每岁耤田所出者、藏之
神仓。以供
圜丘、
祈榖、
先农、
神祇坛、各
陵寝、
歷代帝王、及百神之祀。西苑所出者、藏之
恒裕仓。以供
方泽、
朝日、
夕月、
宗庙、
社稷、
先蚕、
先师孔子之祀。隆庆元年、罢西苑耕种。诸祀仍取给於耤田
凡每岁给赏乐舞生、并厨役物件。本寺俱先期
面奏
凡登坛厨役、铺排、各给袍服巾帽鞋袜、及净衣。厨役袍服、旧俱红色。铺排皂色。从工部成造、送本寺库收贮领用。其净衣。每名预给白绵布一疋、阔生绢一疋、白绵八两、自行製造。嘉靖九年、令凡祭
天地、
日月、袍服各按其色。其净衣、各随时寒暖。俱工部造送本寺、收贮给用
凡各坛内外
神库、
斋宫、及各天门、坛门、巡视守宿。每日、每处、派拨坛户三名

郊坛墻垣内外、每年十月内、奏行兵部、拨军士二千名、委官管领爬沙。及於各坛洒扫。合用扫帚柳箕木(木欣)荆筐等项、俱顺天府出办
凡本寺官吏俸粮。旧於礼部带支。后奏准、本寺自行收支、今於禄米仓关支
凡本寺厨役食粮。每月六斗。有家小者一石。其逃故等项。先年、开呈礼部、行原籍清解。后议准、许令餘丁替补。其本寺铺排、就於厨役内选充。各坛坛户、庙户、顺天府属县僉充
凡牺牲所旗役犯罪。正德十六年奏准、不问过犯轻重。俱改调、另於别卫选补
计每年合用香帛诸物
各色制帛、九百五十六?。续添四百三十四?。今添至二千一百五十? 【司礼监领】
降香、二千斤
黄熟香、四百一十斤
马牙香、一百二十五斤
檀香、五斤 【俱供用库领】
烧香香饼 【内府领】
黄蜡、三千斤。续添四千五百斤 【丁字库领】
果品物料 【宛大二县铺户买办】
芡实、二百斤 【任丘河间二县採用】
鮓鱼、稿鱼 【宛大二县办用】
粢盛 【神仓 恆裕仓支用、今仍旧耕田祠祭署办用】
芹、韭、葱、菜、酱、醋 【耤田祠祭署办用】
木柴、五万五千斤 【工部屯田司招商上纳】
计牺牲所喂养各坛每年祭祀牲口
牛犊、二百零四隻 【和州江浦县河间真定等府解用】
北羊、八百零六隻 【旧用三百五十二隻、续添至今数。山东山西淮安凤阳等府解用】
山羊、一百零九隻 【大名顺德广平三府解用】
猪、九百七十九口 【旧用五百口。续添至今数。三课司抽分解用、及於太仓关银给铺户办纳】
鹿、二十四隻 【工部派取解用】
兔、二百一十六隻 【旧用一百五十隻。续添至今数。上林苑监办纳、及昌平丰润等州县解寺给铺户办纳】
计养牲草料
菉豆、一千八十石五斗六升 【牛犊每隻。日一升五合、北羊、山羊、日各五合。旧用九百石。续添至今数】
黑豆、七百八十三石八斗五升 【牛犊每隻。日一升五合。旧用六百五十石。续添至今数】
黄豆九十石 【鹿每隻。日二升、旧一百石。今减】
糯稻榖、二百五十石 【北羊每隻、日三合。旧用二百石。续添至今数】
细草、五万包 【牛犊每隻、日一包。北羊山羊四隻、日一包】
豆秸、一万五千斤 【鹿每隻。日三斤。旧用二万五千斤。今减】
糠麩、七百五十六石 【猪每口、日五升。续添】
计每年各坛合用柴炭
圜丘、柴、一万二千五百斤。烧香炭、二百斤
方泽、柴、一万斤。烧香炭、一百斤
祈榖、柴、三千斤。烧香炭、一百斤 【俱尽减】
朝日坛、柴、二千斤。烧香炭、五十斤
夕月坛、柴、四千斤。烧香炭、五十斤
神祇坛、柴、一万一千斤 【尽减】
太庙时享、并岁暮行袷祭礼、共柴七万八千斤 【减柴三千斤】
社稷坛春秋二祭、共柴、六千斤
帝社帝稷坛春秋二祭、共柴、六千斤 【减柴一千斤】
先师孔子庙春秋二祭、共柴、五千六百斤
歷代帝王庙春秋二祭、共柴、一万四千斤
太岁、月将等神、孟秋季冬二祭、共柴、八千斤。烧香炭、七十斤
先农坛、柴、一千斤
先蚕坛、柴、一千斤
经筵开讲春秋二祭、共柴、一千斤
啟圣公孔氏春秋二祭、共柴、四百斤
都城隍等神、并姚恭靖公影堂、共柴、一千六百斤
佐圣夫人等处、并灵济宫等宫、共柴、五万五千二百斤 【以上柴、俱工部招商。炭、宛大二县铺户送纳】
计先年登坛厨役该给製造净衣物件
阔生绢、七百疋 【承运库领】
阔白绵布、七百疋 【甲字库领】
白绵、三百五十斤 【丙字库领】
钞、二万一百四十贯 【天财库领】
乐舞生该给数目具神乐观
计增製四郊登坛厨役袍服净衣数目
袍服
圜丘用天青色、
方泽用黑绿色、各三百套
朝日、坛用红色、
夕月坛用玉色、各二百套
净衣
冬至、用绵袄绵裤布裙、夏至、用苧、各三百套春分、秋分、俱用绢夹袄布裙布裤、各二百套
计各项人役名数
厨役、旧一千二百二十一名。今一千三百名。内铺排、八十八名
圜丘、坛户二十五名
方泽、
祈榖、
朝日、
夕月、
先农、太岁等坛、各坛户二十名
歷代帝王庙、庙户二十名
城隍庙、庙户四名
牺牲所、养牲军三百二十名
计各坛庙每月洒扫日期
圜丘、
方泽、
朝日、
夕月、
神祇、
太岁等坛、月朔日
宗庙、
社稷、初十、十四、二十、二十九日

南京太常寺

凡南京各
陵、庙、岁时祭祀。俱本寺掌行
凡遇
登极、及灾异、及修理
坛、
陵、
庙、
社、城垣、祭告诸神。俱本寺掌行

皇陵、
祖陵、
扬王坟、
徐王坟、四祠祭署。俱附籍本寺

皇陵朔望供祀。洪武九年、令用少牢
凡祭
孝陵。文武官俱陪
凡祭
帝王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陪
凡祭功臣。洪武二十年、令军官首领官陪
凡本寺铺排、岁於厨役内点充。坛夫、应天府属县均徭僉充。陵户、应天府附近民人拨充。庙户、坛户、京卫革役老军僉充、许户下餘丁替役凡乐舞生。旧额三百名。嘉靖三十二年、裁革十名。三十六年、裁革二十名。今止存二百七十名凡厨役。初每名月给粮一石、景泰元年、有家小者、月支米六斗。无家小者、支米三斗。弘治十一年、奏添二斗、实支八斗。十五年、仍减二斗。正德二年、又復支八斗。七年、又减二斗、今实支米六斗
凡旗军。每名月给米一石。岁给冬夏布三疋。官盐一十二斤。钞七十五贯
计每岁本寺职行祭祀
孝陵、三祭。并行香四次
懿文陵、九祭
五祀、六祭
歷代帝王庙、一祭 【嘉靖九年罢】
先师孔子、二祭。并朔望、行释菜礼
中山武寧王、五祭
功臣庙、五祭
忠烈武顺昭灵嘉佑王等庙、五祭
普济禪师、一祭
真武庙、二祭
天妃宫、二祭
祠山广惠王庙、二祭
蒋忠烈王庙、二祭
汉寿亭侯庙、二祭
五显灵顺庙、一祭
计牺牲所喂养每年合用牲隻
牛犊、一十五隻 【和州江浦县解】
北羊、四十隻 【陕西西安府解】
山羊、一百四十隻 【湖州府解一百隻、寧国府解四十隻】
猪、二百一十四口 【宣课司抽分】
鹿、三隻 【寧国府解】
兔、四十六隻 【应天府属县猎户纳】
计每年合用香帛诸物
降香、一百六十斤二两
速香、四十九斤
马牙香、二斤八两
浇烛黄蜡、二百斤 【以上俱太常寺关领】
浇烛香油、五百七十七斤五两 【上元江寧县纳】
各色制帛、二百九十五? 【南京司礼监领】
时果椒笋粉糖等项 【上元江寧县买办】
麵酱醋等 【耤田祠祭署支】
酒用一千三百七十一瓶 【南京光禄寺支】
计送南京光禄寺供荐品物
正月
韭菜、一十斤   生米、一十斤
薺菜、一十斤   鸡子、三百箇
鸭子、三百箇
二月
芹菜、七斤    薹菜、一十五斤
蔞蒿、七斤    子鹅、二十二隻
三月
茶       笋、一十五斤
鲤鱼、二十五斤
四月
樱桃、一十五斤  杏子、一十八斤
青梅、二十斤   王?、一百八十箇
雉鸡、六隻    猪、二口
五月
桃子、一十五斤  李子、一十五斤
又夏至、李子五十斤
来禽、一十五斤  茄子、二百五十箇
大麦仁、四斗   小麦麵、八十斤
小麦仁、五斗   嫩鸡、二十隻
六月
莲蓬、一百六十箇 甜瓜、三十箇
西瓜、三十箇   冬瓜、一十八箇
七月
枣子、一十二斤  葡萄、一十二斤
雪梨、二十斤   鲜菱、一十二斤
芡实、一十斤
八月
藕、三十枝    芋苗、二十斤
茭白、二十斤   嫩薑、二十五斤
粳米、三斗    粟米、一斗
穄米、二斗    鱖鱼、一十五斤
九月
橙子、二十斤   栗子、二十斤
小红豆、三斗   砂糖、一斤八两
(鱼扁)鱼、一十五斤
十月
柑子、二十五斤  橘子、二十五斤
山药、四十斤   活兔、六隻
蜜、一斤
十一月
甘蔗、一百三十根 鹿、一隻
獐、一隻     鴈、六隻
蕎麦麵、四十斤  小红豆、一斗一升
黑砂糖、一斤四两
十二月
菠菜、二十五斤  芥菜、二十五斤
白鱼、四十斤   鯽鱼、二十五斤
计解送太常寺转送光禄寺供荐品物
二月
子鹅、二十二隻
三月
笋、一十五斤
四月
青梅、二十斤
七月
雪梨、二十斤
八月
茭白、二十斤
九月
橙子、二十斤
十月
柑子、二十五斤
十一月
甘蔗、一百三十根
餘月无
计本寺牺牲所喂养牲口草料等物
菉豆、六百石 【近查每岁约用三百餘石。见有餘积、议暂徵折色】
黄豆、二百石 【近查每岁约用八十餘石。见有餘积、议暂徵折色】
糯稻榖、五十石 【近查每岁约用三十餘石。见有餘积、议暂徵折色】
稻草、一万五千包 【每岁约用八千餘包。原徵折色】
豆秸、七千斤
酒糟、七万五千斤
米糠、九百五十石
麩皮、九百五十石
计每月督令铺排厨役打扫
坛庙日期
天地坛、初二、十二、二十二日
太庙、初十、十四、二十、三十日
孝陵、十三、二十九日
计诸色人役数
厨役、旧额三百餘名。今裁革、止存一百六十名
铺排、二十四名
天地坛、坛夫一十五名
山川坛、坛夫一十五名
孝陵、陵户二十名
帝王功臣等十庙、庙户一十五名
龙江坛、坛户三名
蒋庙、庙户二名
天妃宫、庙户十名
牺牲所、养牲军一百一十名

詹事府 左右春坊 司经局 南京詹事府 南京左右春坊 南京司经局 顺天府 应天府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六
詹事府

国初设
东宫官属。有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左右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使、副使、同知左右率府事、諭德、赞善、文学、中舍、正字、侍正、洗马、庶子等官。皆以勋旧大臣兼之、不别设。已又改赞善為赞善大夫。设赞读。洪武十年、置通事司。设司令、司丞。寻革。十四年、设左右司直郎。十五年、置左右春坊。设大学士。又置司经局。设洗马、校书、正字。二十二年、以各衙门无所统属、始置詹事院。二十三年、设校书。二十五年、改院為府。左右春坊、司经局、皆列署府中。府、设詹事一员。少詹事二员。府丞一员。主簿一员。录事二员。左右春坊、设大学士各一员。左右庶子各一员。左右諭德各一员。左右中允各二员。左右赞善各二员。左右司直郎各二员。司经局、设洗马二员。校书二员。正字二员。二十九年、添设春坊左右清纪郎各一员。左右司諫各一员。通事舍人二员。皆以侍从辅导
东宫為职。左右春坊、则专典
东宫上奏请下啟笺讲读之事。司直郎、掌弹劾纠举。清纪郎佐之。司諫、掌箴诲鉴戒之事、以拾遗补过。洗马、掌收贮经史子集、刊缉图书。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进览。校书、正字、掌缮写装潢、并詮其讹谬、调其音切、以助洗马。主簿、管勾会文移、检稽脱失。录事佐之。通事舍人、典
东宫朝参謁辞见之礼、与承令劳问之事。而皆统之于本府

东宫讲读。洪武初、置大本堂。令
皇太子
亲王讲学。设官授经。后
皇太子居
文华殿。各官分班入直。并选秀才入充伴读。永乐二年、令春坊司经局官、与翰林院官、日分二员讲书。以尚书、春秋、通鑑、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书。直述大义、辑成篇章。进呈
御览、然后赴
文华殿讲说。三师三少、及詹事府官、鸿臚寺、并每科给事中一员侍立。进讲毕。眾官齐出。若有
召问。亦须前项官员、一同进出。如有独进、并独自留后者。许给事中、鸿臚寺官、并司直清纪郎、纠劾之。其遇
上位发落过五府军政、六部紧要事务、及抚諭四夷
恩意。其大经大法。詹事府官、同春坊司经局官、将缘由於
文华殿读书之后、眾官未退之时、一一敷陈。天顺以后。讲读止用
东宫官、与翰林官
凡遇正旦、冬至节、行庆贺礼、并进历、进春等事。本府例该啟
皇太子知。必先奏闻。俟得
旨、方具啟本进
凡遇
皇太子千秋节、行庆贺礼。奏啟本同进
凡正旦、冬至、
千秋节、礼部官进笺、并进历进春。通事舍人二员举案
凡正旦、冬至、
皇太子千秋节。两坊局官二员、与翰林院官、於
文华殿侍班

东宫官属、与翰林院官、互兼职事。遇有讲读纂修考试等事、本府官皆预。与翰林院同
凡本府官於
午门内出入。洪武二十六年、令给牌為验。后不给凡本府合用纸札。每月於刑部都察院关给。笔墨印色、顺天府买办送用

左春坊
右春坊
司经局

建置俱见詹事府
凡讲读纂修考试等事。坊局官皆预 【详见翰林院】
凡坊局官吏俸粮。旧於礼部带支。后奏准、俱从詹事府支给
凡纸札印色等项。俱於詹事府分给

南京詹事府

后不设官。止设主簿一员

南京左春坊
南京右春坊
南京司经局

后俱不设官

顺天府

国初、為北平府。永乐初、改為顺天府。十年、陞正三品衙门。定设府尹、府丞、治中、通判、推官、经歷、知事、照磨、检校、及印信。皆如应天府
凡每月朔日早朝。府尹
面奏老人坊厢长听
宣諭。承
旨出至
承天门外、传
旨宣諭
凡每岁立春。先一日、本府官迎春於
东直门外。至日、
上御皇极殿。府尹进春。次謁
东宫进春。皆如仪。
太皇太后
皇太后
中宫
亲王春。俱捧在
午门外。奏请
命司礼监官捧进

亲耕耤田。
上秉耒行三推礼。府尹捧青箱、随播种于后
凡每岁
内苑亲蚕。本府官进蚕种、至
西华门外、授司礼监官捧进 【今不行】
凡每岁春遣祭先农、春秋祭宋丞相文天祥、及祭元世祖、皆府尹行礼。嘉靖二十四年、令罢元世祖祭
凡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祭厉坛。合用守坛官军、本府官先期
面奏、於各营官军内差拨
凡乡饮酒礼。旧制每岁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举行。后以初一日时享
太庙、府尹府丞治中例该陪祭。奏准、移於初二日行
凡每三年乡试、本府奏请翰林院官為考试官。先一日、府丞与考试官、及各执事官、早朝
面辞入院。三场题目、皆府尹
面进。事毕。府尹与考试等官
面见、捧乡试录进。
太皇太后
皇太后
中宫
东宫
亲王乡试录、俱在
午门外。奏请
命司礼监官捧进。仍奏各官及举人於本府筵宴。明日、引诸举人赴
御前叩头
凡官吏监生人等、告依亲省祭给假患病等项。各该衙门开具手本、送本府给与文引、照回原籍
凡公侯駙马伯家人、给过文引。本府官每季具揭帖、於
御前奏进
凡各处赴京奏诉之人、应递解者、法司送至本府解发
凡所属都税宣课等司、批验茶引等所、每年收到商税等钞。按季解本府、类解户部交纳。取具批收。附卷备照
凡光禄寺供用诸物、在城两县给料製造。或给价买办。惟衍圣公张真人下程、礼部行本府自送
凡各庙寺宫观庙户。弘治十一年奏定、除
文庙城隍庙照旧。其餘原额六户而增至十户以上者、各存留十户。增多者、尽行裁革
凡内官监每年递出印信揭帖、开坐铺垫冰窨??等料。派所属徵解。具本
面奏
凡本府所属棤处过一应预备仓粮。及徵解会同馆马价银两。年终各造册、具本
面奏。文册送科查照

应天府

国初、改集庆路為应天府。设知府、同知、通判、及经歷、知事、照磨等官。后添设治中、推官。洪武三年、陞正三品衙门。赐银印。改知府為府尹。同知為府丞。二十七年、添设检校。本府官、职专亲民之事。惟以京府事重、故品秩体貌、视在外诸府特异云
凡本府每岁祭歷代忠臣。府尹不具祭服、用便服行礼
凡本府乡试、永乐以后不进题
凡本府迎春、行礼毕。其春牛春花等物。永乐后俱进
太庙。内官收送至京
凡南京外罗城。旧例俱南京工部修理。景泰六年奏准、行本府属县、暂拨人夫、相兼应用
○成化九年奏准、自驯象门起八门、属本府修理。沧波门起八门、属工部修理
○又令镇江寧国二府、及广德州。每年各出银六十两、送本府收贮、以备修理之用
凡太僕寺官、岁终比较马匹。成化十四年奏准、府尹府丞、许纳米赎罪
凡南京户兵工三部官银、俱寄收本府永丰库。成化十八年、设大使一员。僉拨库子十名

光禄寺 南京光禄寺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七
光禄寺

国初、置宣徽院、尚食尚醴二局。设院使、同知、院判、典簿、统之。继改光禄寺。正四品衙门。设卿、少卿、寺丞、主簿等官。职专膳羞享宴等事。移太常寺供需库隶之。洪武四年、又置法酒库。设内酒坊大使、副使。八年、改寺為司。陞从三品衙门。改主簿為典簿。又设录事。置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每署设令、丞、监事。又设孳牧所大使、副使。局库俱革。三十年、復改司為寺。署令為署正。又设司牲局。仍改孳牧所為司牧局。嘉靖七年、司牧局革。万历二年、添设银库大使一员
凡祭
天地、社稷、神祇、享
太庙省牲。先一日、本寺卿、与太常卿、同於
御前奏知。省牲毕。次日仍同復


奉先殿荐新品物。二月、新冰。三月、鵪鶉、鶿(老鸟)。四月、白酒。五月、煮酒。九月、生酒、石榴、柿子。十月、银鱼、米糕、鱼冻、豆腐、蓼花、米糖、细糖、子鱭鱼。十一月、天鹅、鴈。俱本寺办进。正月、韭菜、生菜、薺菜、鸡子、鸭子。二月、芹菜、薹菜、蔞蒿、子鹅。三月、茶、鲤鱼、鲜笋。四月、彘猪、雉鸡、青梅、王□、杏子、樱桃。五月、小麦麵、沙糖、红豆、嫩鸡、桃子、大麦、茄子、李子、来檎、蒜薹。夏至、李子。六月、冬瓜、甜瓜、西瓜、莲蓬。七月、葡萄、枣子、鲜菱、雪梨、芡实。八月、茭白、嫩薑、鱖鱼、鲜藕、粳米、粟米、穄米、芋苗。九月、(鱼扁)鱼、小红豆、沙糖栗子、橙子。十月、山药、蜜、活兔、柑子、橘子。十一月、蕎麦麵、红豆、沙糖、獐子、天鹅、鹿、甘蔗。十二月、菠菜、鯽鱼、白鱼。俱从太常寺办送本寺供荐。十二月、风鯽鱼。从南京解本寺供荐
凡正旦节、立春节、清明节、四月八日佛诞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每月朔望、
万寿圣节、
皇太后圣旦节、
皇后令旦节、
东宫千秋节、
奉先殿祭祀。俱本寺办进。嘉靖十四年、罢佛诞节祭。以四月五日荐麦

奉先殿供养品物。俱本寺办进
凡各
宫殿遇节祝
天供养品物。俱本寺办进
凡各
宫庙祭祀荤素品物。俱本寺备办
凡内官监、御马监、兵仗局、神机营、火药局、祭祀。俱本寺备办

膳羞茶饭等品物。俱本寺办进。嘉靖二十五年题准、尚膳监刊刻花栏印票。遇取
上用诸物、开写某日於光禄寺取某物若干。用印鈐盖、照数支用。本寺仍置立文簿登记、岁终会计稽查。若有冒破情弊、该管官指实参奏

圣节、正旦、冬至、或吉庆筵宴。从礼部提调。本寺供办凡遇节令、文武百官例有宴。如
太后圣旦、
太子千秋、寿麵。及立春日春饼。正月元宵圆子。四月八日不落荚。五月端午凉糕粽子。九月重阳糕。腊月八日麵。俱先期奏请。至日早
朝毕。復奏设于
午门外。本寺照鸿臚寺开送职名、以官品次序、贴于席端。嘉靖十四年、改不落荚為麦饼。宴以四月五日
凡祀
圜丘、赐百官汤饭。孟春祈榖、夏至方泽、及朝日、夕月、祭毕。赐内外官酒饭。耕耤、赐三公九卿、并执事等官酒饭。亲蚕、赐内外命妇等酒饭。俱本寺供办
凡每岁遇有
庆成宴。其文武大小应与官员、该用上中下卓不等。奉礼部开送职名、照数备办
凡诸番国朝贡等使客、并四夷来降土官人等、茶饭物料、支送下程。俱从礼部行本寺备送
凡修
实录、并纂修校勘书籍开馆、及书完进呈
赐宴。进士恩荣宴。
殿试读卷执事等官、
经筵、
日讲、
东宫讲读、酒饭。俱本寺造办
凡每旬轮
赐日讲官烧鹅麵饼。本寺造办
凡大臣一品九年考满、
特恩赐宴。本寺备办
凡早朝文武官、及各
王府镇巡等官、公差人员、见辞、奉
旨与酒饭。俱本寺备办祇待
凡大臣考满差使等项赏。劳羊酒。疾病
赐米肉酱菜等物。俱本寺办送
凡内外衙门官吏监生人匠等、应给酒饭者。俱本寺支给
凡丧葬合用祭祀品物。从礼部行本寺备办

諭祭文武大臣。俱本寺备办
凡本寺供用牲口果菜等物。上林苑监四署、照数进纳供用。不足、于民间买办。洪武间令、本司买办、比与民间交易价钱、每多一分。永乐间、差内官一员、同本寺署官厨役、领钞于在京附近州县、依时价、两平收买。洪熙宣德以来、止差署官厨役、照前收买
○成化四年、令堂上官一员、及户科给事中、监察御史、各一员。会同户部主事、顺天府官、各一员。估计时价、钱钞兼支、具数奏领收买。如有奸弊、科道官指实参奏
○又令本寺每季预关
内库钱钞。专委堂上官一员收掌。遇买物料、听户科给事中、巡视御史、批押印信小票、委该署官一员、齎领收买
○弘治四年、凡奸顽之徒、称是保头等项名色、在街强赊作弊害人者。枷号三箇月、满日从重发落
凡本寺收纳一应物料。每月堂上官轮流一员、会同户科给事中、监察御史、各一员责令各行户买办、於本寺
大烹门内验收
凡本寺供应物料。嘉靖二十年题准、巡视科道官、年终将日逐供应过一应钱粮、造册进呈。如有侵冒情弊、参究施行
○三十一年、令监察御史一员。每月照刷具奏
凡本寺粮米。正统元年议准、堂上官一员、专一提调、眼同署官收管。仍令科道、监临见数
○嘉靖九年议准、会同科道、验收查盘
○隆庆四年题准、於大官珍羞二署、比照户部仓场官员事例、各註选署丞一员、专管支放
凡白粮粳糯米。每年原会计、七万二千八百七十四石九斗九升有零。隆庆二四等年、加减不一。见徵六万七千石
○万历五年题准、一年本色。一年折色。九年、以米少酌处、每年上白十分、改折二分。中白十分、改折一分。米数详见各署凡本寺岁会杂粮小麦、细粟米、菉豆、青菉豆、芝麻、蔑秫等。嘉靖三年奏准、徵收折色、俱贮库。随时收买备用。其稻榖、黑豆、黄豆、白豆、大青黄豆、山黄米、赤豆、豌豆、蕎麦、大麦、白芝麻、俱本色
○六年题准、俱折价。详见各署
凡每岁四月初一日起、至九月终止。一应供
上膳羞、并祭祀品味、俱用冰。於内外冰窖取进
凡供用小油红器皿、俱该工部造办。后因不敷、本寺自行买料雇匠、相兼造用。弘治十一年奏准、工部岁给银二千两买办
凡扛抬物件。永乐十八年、奉
旨不许撞磕损坏。违者治罪
凡本寺进一应食物、并筵宴茶饭等件器皿。正统二年
敕令俱用印信揭帖、明白开写件数照进。仍写内官某、长随内使某交领。待用毕。六尚司务要点检如数、交付尚膳监、照原揭帖数点发出收领。若不知数、随即具奏挨寻、务见下落。或有失误损坏、亦要明白交还註销、以凭稽考。敢有隐瞒私用不发出。及不举奏者。一体治罪
○景泰二年、令尚膳监差人收拾
凡尚膳监取行一应食物。景泰元年令、有印信票帖者、该署照数打发。如无不与
○宣德七年令、不许閒杂内官内使、至本寺混扰。及在内寄放行李
凡关领料食等项。宣德九年令、差公正御史、同内官、常川纠察。敢有生事搅扰、多索物料者、不问内外官员、参奏治以重罪
凡上林苑监良牧署。岁送孳生牛八百隻。长行猪一千口。醃猪一千口。羊五百隻。羊羔二十隻。嘉靖九年、改徵子粒银、五千五百二十六两零。户部转发本寺、仍发设监、督令牲户买办。后三十等年、恐累牲户、议发本寺自行买办。其银该监准柳栽孳生。留银一千六十两四钱二分。今实徵银、四千四百六十五两七钱零
凡炉灶遇有损坏。本寺奏行工部拨料、委官带领匠作、相工修理
凡本寺收贮
上用戧金龙盒、各样膳盒等件。弘治元年、盖造器皿厂一所。如有坍损。行工部会计修理
凡厨役悬带双鱼铜牌。本寺具手本、於
内府印綬监关领
凡厨役老疾代替逃亡勾补等项。俱从礼部查行
凡各
王府缺典膳。吏部行本寺、於年深厨役内、拣选送用
凡传奉
圣旨。本寺附录文簿。不补本覆奏
凡本寺官吏俸粮。俱於礼部带支
凡本寺厨役。原额九千四百六十二名。宣德十年以后、添减不一。至正德六年、以六千八百八十四名為定额。节经选革。至隆庆元年、上存三千四百名、永為定额。详在四署


大官署

凡每岁白粳米。直隶苏州松江常州三府、浙江嘉兴湖州二府、解纳四万九千石。正德三年、添徵四千一百五十一石零。隆庆二年、减去二千一百一石零。见徵五万一千六百六十九石八斗八升。本折见前
凡每岁细粟米。山东、河南、徵解五万五千石。正德二年、会增五千七百九十七石零。隆庆二年、减去三千二百九十七石零。见徵五万七千五百石。折银五万七千五百两。以上二项、俱收充每日造饭、祇待
内府衙门官吏监生、锦衣卫将军力士、及各监局等衙门军民等匠、食用
凡每岁榖豆、直隶大名顺德淮安三府、并河南、徵解粟榖四千石、准米二千石、折银二千二百两。稻榖二千石、折银一千三百两。菉豆二百石、折银二百四十两。黑豆三百五十石、折银二百四十五两
凡牲口。每年上林苑监、送孳生鹅一万八千隻。浙江等处解纳鹅三万二千五十隻。收养供办祭祀膳羞、及外夷人员、筵宴下程等用。后浙江等处鹅、每隻折徵价银三钱
凡野味。每岁南直隶庐州等府、额办活鹿八十四隻、解工部转送收养供用。今共折银三百三十六两
凡每岁时节。
各坟、并
内承运库、教场马神庙等处祭祀。本署出票、於珍羞良酝掌醢三署。支白麵(□易)糖赤豆、造办祭物凡旛竿蜡烛二寺饭堂济贫。旧例日给粟米六石。嘉靖二十四年、更饭堂為捨饭店。每店日增粟米二石。二十五年、又日增一石。隆庆二年题减、仍每日六石
凡本署岁用原额木柴、七百八万八千斤。有闰、加五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斤。木炭、三万四千斤。有闰、加二千八百三十三斤。俱工部坐派臺基厂、逐日领用
凡本署器皿。原额、一千六百五十件。係两京工部造送。专备膳羞等项应用。每年查贮多寡。不足、则题请添造。有餘则止
凡本署厨役。旧额、三千一百二十名。节年裁减。隆庆元年题准、止存一千三百七十七名

珍羞署

凡每岁直隶常州等府、解纳白粳米、一千三百三十石零。白糯米、一百九十七石零。备
供养
膳羞等用
凡每岁顺天府、徵解白豆十二石。隆庆二年、减去六石、今解六石。赤豆六百石、减五十石、今解五百五十石。大青黄豆二十石。山黄米七十石。大名府黄豆一千六百石。河南、并顺德大名二府菉豆二千石。山东菉豆四百石、减一百石、今解三百石。俱折价
凡直隶等处、解纳黑豆九百石、收充餧养牲口等物用。今折价
凡福建等处、解纳白沙糖五万七千斤。黑沙糖四万五千斤。蜂蜜四万七千斤。盐滷三千斤。叶茶一万五千斤。先春茶芽三千八百七十八斤。收充
供养
膳羞茶饭等用
○弘治十五年奏准、除芽茶外。餘俱减十分之二
○嘉靖五等年奏准、糖蜜等。共折银六千二百三十三两零。茶芽照旧
凡野味。每岁南直隶庐州等府、额办天鹅二百六十七隻、解至工部、转送收养。供应
上用。今俱折银徵解。止山东鱼臺县、每年解本色二隻
凡乳牛。原额该兵部坐派直隶等处、解纳一百九十九隻、挤乳造办酥油乳饼等物。充
供养
膳羞等用。嘉靖五年奏准、每牛一隻、折银六两贮库。买办嬭子酥油乳饼应用
凡每岁时节各处祭祀。本署出票、於良酝掌醢二署、支白麵香油餳糖等料。预办祭品。实用随时增减
凡本署岁用原额木柴、二百九十六万五千斤。有闰、加二十四万七千八十三斤。木炭、一百一十万五千斤。有闰、加九万二千八十三斤。领用与大官署用
凡上林苑监、每岁送孳生家鸭一千隻。鸡弹一十二万箇
凡本署器皿。原额五千一百七十七件。係两京工部造送。专备
膳羞等项应用。添减与大官署同
凡本署厨役。旧额一千四百六十四名。屡经裁减。今存八百五十五名

良酝署

凡每岁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五府、徵解白糯米、一万七千五百七十六石二斗零。隆庆二年、减去三千七百七十三石三斗零。造酒供办祭祀、并进
宫、及祇待内外官员四夷筵宴下程、各监局官匠人等用。其内外官员匠等、自五月至八月停给
凡每岁小麦三万六千石、隆庆二年、减去四千石。见徵三万二千石。係山东河南顺天应天等府解。菉豆九千五百石、减三千七百石。徵五千八百石。係河南顺德大名府解。蕎麦五十石、顺天府解。蜀秫八千六百石、减三千二百五十石。徵五千三百五十石。係山东顺天府解。豌豆一百五十石、係顺德广平府解。大麦三百石、係顺天顺德广平三府解。共折银四万一千九百七十七两五钱
凡张家湾宣课司。每岁运纳淮麴、四十四万斤。万历四年题准、折银徵解。共四千四百两凡每岁长春苦酒、及本署槽房三处、(莉去利改麻)造细麴。领
内府丁字库白麻六千斤。係本色。其顺天府採办(荣去木改林)叶二万斤、稻草十二担、蒲草五十斤、芦苇一百五十束、马连根一千斤、麦稳三千斤、蓼芽一万斤。共折银四百五十四两三钱四分。每年醡酒绢袋八百条、工部文思院关领供用
凡酒瓶。原额南京光禄寺、每岁运送官细酒一十万瓶。嘉靖七年奏准、改行本寺自造。将寧国府原解南京光禄寺瓦瓶、内一十一万五千箇。改解仪真厂、派各粮船官民船、带运本寺交纳
凡牲口。浙江等处、解纳绵羯羊一万七百五十隻、每隻重三十斤。祭祀羊二百五十隻、每隻重五十斤。鸡三万七千九百隻、每隻重二斤。收养供大官署支用。后改徵折色。绵羯羊每隻、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北直隶府州县、南直隶淮扬二府、徐州、价银七钱五分。南直隶各府州、江西、浙江、湖广、福建、价银一两。祭祀羊一隻、价银六两。惟山西、及顺天真定二府、价银四两。鸡一隻、银七分
凡瓷器。河南彰德等府、每岁解纳缸三百隻。罈三万二千七百箇。酒瓶一千八百五十箇。嘉靖三十年题准、每缸一口、折银二钱。瓶一箇、折银一分
○万历二年题准、罈一箇、折银一分。解寺贮用。如遇缺乏、量派本色
凡拽磨驴。原额九十一头。嘉靖七年裁止
凡各
王府进到庆贺羊隻、俱发本署餧养。听候取用
凡本署岁用木柴、二百二十万斤。有闰、加十八万三千三百三十三斤。领用与大官署同
凡上林苑监、每岁送孳生鸡六千隻。长行线鸡一千隻。俱本色
凡本署硃红器皿。原额一千四百二十八件。係两京工部造送。专备
膳羞等项应用。添减与大官署同
凡本署厨役。旧额一千二百五十名。今存六百四十三名

掌醢署

凡每岁山东、河东、河间、顺德、广平、大名等府、解芝麻一万三百石。隆庆二年、减四千三百石。见徵六千石。山东、河南、大名府、解白芝麻七百名。顺天、顺德、广平等府、解大麦三百。顺天府、解大青黄豆二十石。淮安、凤阳等府、解稻皮四万斤。共折银九千五百二十五两
凡江西等处、解纳莲肉二万四千斤。胶枣五万三千二百斤。牙枣二千四百斤。栗子六千四百斤。红枣七万四百斤。柿饼六万九千六百斤。榛子四万九千六百斤。银杏一万四百斤。核桃十二万七千二百斤。乾葡萄一万四千四百斤。菱米七千二百斤。带壳莲子四百斤。尖头榛子四百斤。松子一万一千二百斤。木耳一万五百六十斤香蕈八千斤。花椒七千二百斤。杏仁六千八十斤。土硷二万八千斤。茴香一千四百斤。(石宿)砂一千二百斤。薄荷一千九百二十斤。蒔萝八百斤。蘑菇三千五百二十斤。大蒜八百斤。火薰猪肉一万二千四百斤。乾薑七百六十斤。以上二十七样、俱嘉靖五年折银。川椒六千八百斤。乾薑一十一万八千四百斤。以上二样、二十八年折银。子鱭鱼一万斤。隆庆二年、除本色五十斤外。餘俱折银。荔枝圆眼各二万六千四百斤。菉笋八万四千斤。以上三样、隆庆六年折银。共该银二万九千八百四两一钱六分。青盐十二万斤。白盐三万二千斤。以上二样、俱係长芦运司。本折间解
凡浙江等处、解纳祭祀猪一百五十口、每口重一百五十斤。肥猪一万八千九百口、每口重一百斤。收付大官署支用。后徵折色。祭猪一口、银五两。肥猪一口、江北地方、价银一两九钱五分、庐凤及江南、价银一两七钱
凡瓷器。河南彰德等府、解纳缸五十隻。罈一万五千七百箇。酒瓶一千二百五十箇。折银徵派。与良酝署同
凡每岁上林苑监、送醃□茄萝葡菜、并每日各样菜、共五十三万七千六百五十斤。重阳节核桃红枣栗子、各一百五十石
凡本署於戊字库、三年二会、胡椒二千斤。嘉靖二十二年起、不领
凡本署於天财库、会领铜钱一千八百万文。钞四百贯。嘉靖二十一年奏准、铜钱、折银一万六千二百两。钞、折银八百两。於太仓关领。四十五年夏季起、不领
凡每岁该用木柴六十万斤。有闰、加五万斤。领用与大官署同
凡本署器皿。原额三千七百四十五件。係两京工部造送。专备
膳羞等项应用。添减与大官署同
凡本署厨役。旧额一千五十名。今存五百二十六名

司牲司

旧额养牲军人六十名。民人五十名。羊房一所。嘉靖七年、又将革过司牧局军人一百五十名、併草场、通归该司收管。随减裁军民人等。止存军人一百名。房场仍旧。每年孳生羊二百隻

南京光禄寺

建置见前
凡奉
旨諭祭等项、俱从礼部行本寺办送。本寺岁用器皿、俱南京工部造办。官吏俸粮、南京礼部带支。厨役替代勾补、俱南京礼部查行。供应文卷、每月送南京浙江等道、轮流照刷

大官署


奉先殿供养、每月用鹅四十二隻。鸡七十隻。羊九隻猪三口
凡每岁
奉先殿荐新。该南京太常寺、送到活鹿獐兔彘猪子鹅等牲口供用
凡每岁立春、正旦、四月初八、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各日、
奉先殿祭祀。各用猪一口。羊一隻。酒果春饼乌饭不落荚粽糕馒头等物。俱夜献。上元江寧二县、办纳乌饭叶粽叶陈簑草。全椒县、办纳不落荚。正旦中秋冬至三祭、各加鹅二隻。鸡十一隻。猪羊肉各十六斤八两
凡每岁时节。各
王妃、及内官坟所、开闭库藏、并大小教场、新江口池河镇新营等处。祭祀品物。於本寺良酝等三署关支。猪八十六口。羊八十六隻。白麵二千二百五十斤。豆粉三十六斤。沙糖六十斤
凡湖广、浙江、广西、并直隶寧国等府、旧例、每岁纳活鹿一百五十二隻、醃腊解赴光禄寺供用。后每鹿一隻、折徵银二两。解送南京工部、转送本署、类解工部、转送光禄寺交收。正德十年奏准、各该地方、徵价径解工部。又本寺司牲司、送到绵羯羊三十隻。宰净、送本寺掌醢署醃造。亦解光禄寺交收
凡司牲司、养绵母羝羊一百二十隻。并孳生羔、每年编取七十隻。遇二月初一日、拣选一隻、
奉先殿荐新。嘉靖九年、奏准停养。行令上元江寧二县买办供用
凡每岁直隶滁州卫、进鶿老?鸟八隻。鵪鶉一千一百隻。内除鶿鵖四隻、鵪鶉四十四隻、
奉先殿荐新外。其餘付南京尚膳监、解送光禄寺交收。嘉靖九年奏准、荐新隻数、照旧送本署供用。其餘该卫折价、径解光禄寺
凡每岁直隶松江等府、纳次等粳米一万七千石。白熟粳米六十石。造饭、祇待南京
内府各衙门官吏监生、及军民匠役食用。又三日一次、宰猪一口、作各官食用。又每岁关本寺掌醢署酱一千八百斤。醋一千八百瓶。花椒六十八斤八两。盐二千一百斤。并醋蒜苗青菜、作官吏监生下饭。后酱醋青菜停支
凡牲口料食。该应天府属县、纳养鹅稻榖五百石。鵪鶉粟榖一十石。嘉靖九年、以鵪鶉折价。粟榖免徵
凡每月江东、淮清、聚宝门三处、饭堂济贫。共支米一百五十石
凡本署岁用木柴、一百八十万斤。於龙江瓦屑坝抽分竹木局关支。应天等府出脚价运纳
凡本署原额厨役、二百六十六名。女户三名

珍羞署

凡每岁
奉先殿供养。该应天等府、纳白熟粳米八石。黄豆一十三石。日逐造办雪糕等物。常州等府、纳、茶芽七十斤。南京太常寺、每岁送鸡鸭子鲜菜等物凡每岁凤阳等府、解纳乳牛一百五十隻。弘治十七年奏减、止解八十隻。嘉靖八年又议减。止解五十四隻、挤乳造办酥油、充
奉先殿供养
○十二年、奏革司牲司。其原养乳牛九十隻、送本署餧养、挤乳供用
凡每岁时节各处祭祀。造办茶食二百五十五斤。大顶花十四朵。响糖、芝麻缠各三十箇。雪梨、鲜菱、荸薺、各九十斤。橘子七十斤
凡每岁应天等府、纳蜂蜜九千斤。造樱桃等煎。三起共四千九十八斤一十二两。付南京尚膳监、差官送京供用。正德二年、加造脆梅木樨紫苏花红等煎。添用蜂蜜四百五十斤。黑沙糖一千斤
凡福建建寧府、纳芽茶五十二斤。解光禄寺交收
凡每岁四月内、南京太常寺送到雉鸡十隻。十月内、送到活鴈十五隻。内除造办荐新外。其餘於十一月内、宰送本署掌醢署醃造、解光禄寺交收。弘治十八年、奏停醃造。各止送六隻供荐凡每岁直隶滁州卫、送到天鹅六隻。活鴈三十隻。内除天鹅四隻、鴈十二隻、荐新外。其餘付南京尚膳监、解光禄寺交收。嘉靖九年奏准、荐新隻数、照旧送本署供用。其餘该卫折价、径解光禄寺
凡湖广、江西、并直隶安庆等府。旧例、每岁送到天鹅四百五十九隻。南京工部转送本寺醃腊、解光禄寺后天鹅一隻、折徵银五钱。类送工部、转送光禄寺交收。正德十年奏准、各该地方、徵价径解工部
凡司牲司牲口料食。每岁应天府、纳黄豆一千五百石。稻榖五百石。太平府、纳菉豆四百石。安庆府、纳细稻草六万六千二百包。嘉靖十二年、本司裁革。改赴本署。止纳稻草二万二千六百八十包、黄豆六百三十九石八斗、餧养乳牛、及良酝署磨牛支用。餘各停免
凡本署岁用木柴、一十三万九百六十斤。关支运纳、俱与大官署同
凡本署原额厨役、二百四名。女户二名

良酝署

凡造酒。计御细煮酒、四千四百六十瓶。充
奉先殿供养、及各处祭祀凉楼糟醃薑菜等用。官细煮酒、一十万瓶。送光禄寺交收。每岁松江等府、解白糯米二千四百石。太平等府、解菉豆四十石。供造酒用。寧国府解瓶十三万箇、供盛酒用。嘉靖七年奏准、官细酒、改令光禄寺自造。以数内米、二千二百七十三石。瓶、十一万五千箇。运赴光禄寺。止解米一百二十七石、瓶一万五千箇、於本署供应
凡造白麵。该直隶徽州府、纳小麦一千二百石。造麵一十万六千二百斤。本寺珍羞大官二署、按月支作
供养祭祀、及掌醢署支作造酱用。其磨牛原额一十一隻、该凤阳等府解送。弘治十七年奏减、止解八隻
○嘉靖七年奏准、小麦九百九石。折价解光禄寺造酒。其餘二百九十一石、解本署供应
○八年、又议减磨牛四隻
凡牲口料食。该应天府、纳稻榖四十石
凡每月本署官、带领厨役、与京县铺户。买鸡七十四隻。及
孝陵神宫监、送到白乌鸡二十二隻。俱本寺大官署、按月支作
奉先殿供养。其合用羊隻、亦该铺户买办。及每月三次、南京江东门宣课司抽分送到。亦准大官署支作
供养并时节各处祭祀
凡每岁五月。南京锦衣卫驯象千户所、进细番麦四石。八月、六十石。磨麵、充
奉先殿供养
本署岁用造酒木柴五十万斤。关支运纳、俱与大官署同。嘉靖七年、停减造酒。止支四万五千四百斤。其餘应天府徵价、径解光禄寺
凡本署原额厨役、一百八十七名

掌醢署

凡每岁京县、纳芝麻六十石。黄豆四十石。稻皮八千斤。打造香油酱醋。充
奉先殿供养、及凉楼酱菜等用。又两淮盐运司、该纳青白盐四万斤。样盐二千斤。亦充凉楼醃菜等用
凡每月本署官、带领厨役、与京县铺户、买办荔枝圆眼菉豆芝麻等项。亦充
供养、及时节各处祭祀用
凡每岁本寺大官署、送到獐兔鸡鴈绵羯等羊、共四十八隻。及直隶通州河泊所、送到鰳鱼一千尾。除荐新外。旧例俱醃造、解光禄寺交收。弘治十八年奏准、鰳鱼止用一十尾荐新。其餘并獐兔等项醃造、俱停免
凡每岁正月十五等日、造办鲤(鱼参)鱘鰉鱼鮓蛤蜊。三月、出江採打鰣鱼。取初网。俱进
奉先殿献新。十月朔日、用猪一口。
奉先殿献涷鱼
凡每岁四月、常州府江阴县、赴寺领盐二千五百斤、醃造子鱭鱼一万斤。径解光禄寺交收
凡司牲司、旧额养鸡一百六十八隻。鹅一百七十五隻。鸭一百九十隻。其鸡鹅鸭弹、送本署醃造、解光禄寺交收。嘉靖九年。奏准停养。将养牲稻榖折价、买弹造送
○十一年奏准将鸡鹅房地。佃租买弹
凡每岁该直隶丹阳县、纳蒜苗五万根。蒜头四万四千箇。及南京江东门宣课司、纳萝葡四百斤、醃造、俱充本寺大官署支用
凡每月三次、该南京江东门宣课司、抽分活猪三十五口。於
西安等门、并本寺良酝署、支糟糠等物餧养。充本寺大官署支用
凡每月聚宝门等处、饭堂济贫、放支香油一百五十斤。青盐一百八十斤。酱一百八十斤。醋一百五十瓶。花椒三十六斤。嘉靖六年、奏准停止
凡本署岁用木柴四万斤。关支运纳、俱与大官署同
凡本署原额厨役、一百四十三名。女户一名
司牲司、养户一十六名。军人一百名。嘉靖十二年、奏革本司。将军人二十名、改拨珍羞署。同厨役相兼餧养。其餘并养户、发回该卫县当差

太僕寺 南京太僕寺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八
太僕寺

国初、设群牧所、牧养马匹。洪武六年、始置大僕寺、从三品衙门、在滁州。设卿、少卿、寺丞、典簿等官。职专马政。三十年、置北平、及辽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处行太僕寺。永乐元年、改北平行太僕寺為北京行太僕寺。十八年、改称太僕寺。洪熙元年、復称北京行太僕寺。正统六年、定今名。以原置在滁州者、為南京太僕寺云
凡所属地方。永乐四年、设北京苑马寺、领清河金臺等六监、常春顺义等二十四苑。十六年裁革。以其马属北京行太僕寺、牧於民间。其原额草场、今议徵银两、备草料支用 【详见兵部车驾司】
在京
顺天府 【五州二十二县全属】
金吾左卫    金吾右卫
富峪卫     济阳卫
大寧前卫    大寧中卫
武成中卫    龙驤卫
神武左卫    义勇右卫
义勇前卫    义勇后卫
燕山左卫    燕山右卫
燕山前卫    忠义右卫
忠义前卫    忠义后卫
大兴左卫    羽林前卫
宽河卫     会州卫
蔚州左卫
在外
直隶
保定府 【三州十七县全属】 顺德府 【九县全属】
真定府 【惟阜平一县不属、餘五州二十六县属】
广平府 【九县全属】 永平府 【一州五县全属】
河间府 【二州十六县全属】 大名府 【一州十县全属】
河间卫    德州卫
德州左卫   大同中屯卫
瀋阳中屯卫  真定卫
定州卫    永平卫
抚寧卫    卢龙卫
东胜左卫   东胜右卫
山海卫    开平中屯卫
兴州左屯卫  兴州右屯卫
兴州前屯卫  兴州后屯卫
兴州中屯卫  涿鹿卫
涿鹿左卫   涿鹿中卫
定边卫    武清卫
忠义中卫   镇朔卫
蓟州卫    通州左卫
通州右卫   神武中卫
遵化卫    沧州千户所
武定千户所  沂州卫
大寧都司
保定左卫   保定右卫
保定中卫   保定前卫
保定后卫   营州左屯卫
营州右屯卫  营州中屯卫
营州前屯卫  营州后屯卫
宽河千户所
山东布政司
济南府 【惟歷城一县不属、餘四州二十五县属】
兗州府 【惟曲阜泗水二县不属、餘四州二十一县属】
东昌府 【三州十五县全属】
河南布政司
开封府 【陈州项城阳武封丘沉丘兰阳仪封七州县属】
彰德府 【磁州安阳汤阴临漳一州、三县属】
卫辉府 【六县全属】 归德府 【考城一县属】
以上各属。俱有专管马政官。各府通判一员。各州判官一员。各县县丞或主簿一员。各卫指挥一员。各所千户或百户一员。弘治十三年、各卫止委指挥一员。十八年令、各州县马不及五百匹者、革去管马官。以掌印官带管
凡分管少卿、旧设二员。一员、巡视京营、及各边骑操马匹。一员、提督顺天、河间、保定三府所属寄牧马匹。俱领
敕、一年更替。正德七年、添设一员、收兑马匹。及会同科道官、兵部委官、秤收马价子粒、各营桩朋银两。隆庆三年题准、少卿一员、仍提督京边马政。二员、分管东西二路。各兼寄牧孳牧验烙巡养之事。俱领
敕、不更替。万历九年、裁革一员。十一年、復旧
凡分管寺丞。旧设十二员。以九员、分管顺天、保定、真定、河间、永平、大名、济南、兗州、东昌九府。一员、管顺德、广平二府。一员、管开封、卫辉、彰德三府各马匹。一员、管京卫孳牧骑操马匹。弘治十八年、裁革四员。正德九年、添设一员、专管寄养马匹。嘉靖八年、裁革三员。以寄养马匹、令该管地方官带管。其六员。一员、分管顺天、顺德、广平三府。并京卫孳牧骑操马匹。一员、分管真定、保定二府。一员、分管大名、永平二府。一员、分管河间、及济南府。一员、分管兗州、东昌二府。一员、分管开封、卫辉、彰德三府。俱三年更代。每岁二八月出巡。照依兵部马政事例、逐一兴举。岁终比较。遇更代之年、具所行事蹟、造册缴部查照。其山东等都司所属卫所、各从本司委官提督。遇有解到孳生马匹、照例发属寄养。隆庆三年题准、定為三员。以一员、提督库藏、兼协理京边。二员、协理东西二路。万历九年、裁革一员。寻復旧。少卿
敕内、兼载寺丞职名。遇少卿缺、则寺丞暂摄行事事例 【详见兵部车驾司】

南京太僕寺

洪武七年、设群牧监、隶本寺。二十三年、定為十四牧监、九十八群。二十八年、裁革。以其马属有司提调孳牧。今所领府卫州县、总六十七处
在京
应天府 【八县全属】
在外
江南直隶
镇江府 【三县全属】 寧国府 【南陵一县属】
太平府 【三县全属】 广德州 【一县属】
江北直隶
凤阳府 【四县属】  淮安府 【二州九县全属】
扬州府 【惟海门一县不属、餘三州六县属】
庐州府 【惟英山一县不属、餘二州五县属】
滁州 【二县全属】  和州 【一县属】
徐州 【四县全属】  滁州卫
以上各属、专委管马官员、及本寺出巡交代等项、俱与太僕寺同。事例与太僕寺同者、见兵部车驾司。係本寺者、见南京兵部车驾司


鸿臚寺 南京鸿臚寺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九
鸿臚寺

国初置侍仪司、為从六品衙门。职专朝会宾客吉凶礼仪之事。洪武九年、改為
殿庭仪礼司。设使、副、承奉、鸣赞、序班。十三年、革承奉、添设司仪。十九年、更使為司正、副為左右司副。三十年、始改鸿臚寺、陞正四品衙门。定设卿、左右少卿、左右寺丞。属官、主簿、司仪司宾署各署丞、鸣赞、序班等官。后又设外夷通事亦隶焉
凡朝贺等礼、本寺合用官员
每日
皇极门朝参
掌礼堂上官一员  奏事堂上官一员
鸣赞一员     纠仪序班二员
齐文武班序班各三员
东西引人并举案等项序班各七员
传赞序班四员   门洞纠仪序班二员 【添设】
催人序班二员
午门外鸣赞二员   引朝见纠仪序班四员
朔朢日
皇极殿朝参
掌礼堂上官一员  奏事堂上官一员
鸣赞一员     纠仪序班四员
齐文武班序班四员 传赞序班八员
皇极门外鸣赞二员  纠仪序班二员
摆班序班四员   催人序班二员
掖门纠仪序班四员
万寿圣节
掌礼官一员    宣表目官一员
宣表官一员    致词官一员 【以上俱堂上官】
内赞鸣赞一员   对赞鸣赞二员
接赞鸣赞五员   东西传赞序班各二员
殿内、丹陛、丹墀、纠仪序班各二员
陈设表案序班二员 举玉帛案序班二员
陈设方物案序班每案四员
导引表案序班二员
东西引进表官序班各二员
东西引官吏监生人等序班各二员
东西角门、左右掖门、金水桥、催人序班各四员
东西摆班序班各二员
引外夷人并撒方物案序班十四员
正旦冬至同、但添传制官一员
东宫千秋节
掌礼官一员    宣笺目官一员
宣笺官一员    致词官一员 【以上俱堂上官】
内赞鸣赞一员   典仪官一员
通赞鸣赞二员   接赞鸣赞二员
东西传赞序班各五员
陈设笺案序班四员 举玉帛案序班四员
陈设方物案序班二员
导引笺案序班二员
殿前序班二员   引进笺官序班四员
齐文武班并引外夷人员通事序班十员
正旦冬至同、但添传令官一员
进历
掌礼堂上官一员  传制堂上官一员
内赞鸣赞一员   对赞鸣赞一员
通赞鸣赞四员   东西传赞序班各三员
引进历上殿官序班二员
设历案并举案序班四员
扶案序班一员
东西引进历官序班各二员
引外夷人员通事序班八员
殿内、丹陛、丹墀、纠仪序班各二员
弘政门、宣治门、纠仪并催人序班各二员
东西摆班序班各三员
进春同、但不用传制官、添致词官一员。扶宝山芒神序班一员
郊祀驾回
掌礼堂上官一员  致词堂上官一员
内赞鸣赞二员   对赞鸣赞二员
通赞鸣赞四员   东西摆班序班各三员
东西传赞序班各三员
殿内、丹陛、丹墀、纠仪序班各二员
弘政门、宣治门、纠仪催人序班各三员
听受
誓戒同、但不用致词官、添传制官一员
颁詔
掌礼堂上官一员  宣詔堂上官一员
扶詔堂上官一员  内赞鸣赞一员
对赞鸣赞一员   通赞鸣赞二员
扶案序班二员   陈设案序班六员
齐文武官序班各三员
皇极殿东丹陛上、传赞序班三员
东缠腰至
皇极门北、传赞序班三员
内纠仪序班二员
皇极门北至南、传赞序班二员
皇极门南至午门北、传赞序班二员
午门南至端门北、传赞序班六员
端门南至承天门北、传赞序班六员
承天门外、对赞鸣赞一员
承天门外、通赞鸣赞三员
承天门外东、传赞序班二员
承天门外西、传赞序班二员
承天门外桥南、东西齐文武序班六员
外纠仪序班二员
册封遣官传制
掌礼堂上官一员  传制堂上官一员
内赞鸣赞一员   通赞鸣赞四员
对赞鸣赞二员
殿上、丹墀、纠仪序班各二员
设册案、节案、宝案、并举案、序班每案四员
东西引遣官序班各二员
东西齐文武班序班各三员
东西传赞序班各三员
进士传臚
掌礼堂上官一员  传臚堂上官三员
致词堂上官一员  内赞鸣赞一员
通赞鸣赞二员   对赞鸣赞二员
东西引进士序班五员
举黄榜案序班四员 导案堂上官二员
齐文武班序班各三员
东西传赞等项序班各三员
殿内、丹墀、纠仪序班各三员
进士上表
引状元进表、序班二员。餘同前。但无传臚致词官
经筵
掌礼堂上官一员  内赞鸣赞二员
举御案序班二员  举讲官案序班二员
侍班序班二员
庆成宴
掌礼堂上官一员 【其餘堂上官俱侍班】
内赞鸣赞一员   对赞鸣赞二员
通赞鸣赞四员
丹陛、丹墀、东西摆班序班各二员
殿内纠仪序班二员
殿内东西宴席一班至七班、执事序班共十八员
殿内东西传赞序班各三员
东西王门、及丹陛中左右门、传赞序班共十员
纠仪序班各二员
东西丹墀传赞序班各三员
纠仪序班各二员
引外夷人员通事序班三员
日食月食救护
通赞鸣赞三员   对赞鸣赞一员
陈设序班四员   执鼓侍班序班四员
齐官员人等班次等项序班共二十六员
凡大朝贺。本寺堂上官先入。候
上御中极殿、奏执事官行礼、毕。奏请陞殿。候
上出御皇极殿。外赞赞排班、班齐、四拜。内赞赞进表。赞宣表目。堂上官一员宣表目讫。内赞赞宣表。外赞赞跪。堂上官一员宣表讫。外赞赞俯伏。堂上官一员于露臺祝赞讫。外赞赞俯伏、四拜。堂上官一员奏传
制。由殿东门出、至
丹陛、称有
制。外赞赞跪。传
制毕。外赞赞俯伏、赞三舞蹈、山呼、四拜。卿奏礼毕。外赞赞礼毕。
万寿圣节行礼同、惟不传制
凡每日常朝。文武百官入、至
皇极门丹墀、分班序立。
上御座。鸣鞭讫。本寺卿赞入班。鸣赞赞拜、叩头、毕。百官仍分班序立。本寺堂上官於
御前宣奏
午门外谢
恩见辞人员数、毕。门外鸣赞赞班齐、五拜、三叩头、礼毕。卿赞奏事。各衙门官以次奏事、毕。遇有
王府及镇巡等官差来、并外夷朝贡等项人员。该
赐酒饭者、堂上官引至
御前宣奏、承
旨。若文武官员人等、该
御前行礼、有
赐酒饭者、堂上官承
旨毕。卿仍赞奏事、奏事毕。再鸣鞭。
驾起。初鸣鞭后、如有太常寺奏忌辰、及大臣遣祭復
命、候毕、方赞入班。有
王府进表、及出差人缴节、守卫官进事件揭帖、尚宝司等衙门请宝等项、候毕、方赞奏事
凡常朝起鼓后遇雨。内官传出有事进、无事退。各官由廊下、趋至
皇极门下。待
上坐定、鸣鞭讫。本寺堂上官跪奏内官传朝官免叩头。奏毕。宣奏谢
恩见辞人员。传出行礼
上命叩头。堂上官承
旨、传出叩头、待平身。各衙门奏事如常仪
凡大朝贺、朔朢日朝参、传
制、及太常寺奏祭祀。本寺官俱先一日、於
御前奏请陞殿

郊庙奏祭祀。万历五年题准、是日如遇忌辰者、除巳祧、及
内殿无祭、不忌外。俱移於前一日行
凡大朝贺、文武百官、及外夷人员、先期赴朝天宫等处习仪二日。本寺官於
御前奏知。如遇免
朝、具本题知
凡谢
恩见辞。洪武间定


除授文武官员
文武官员调除
文武官员為事免罪
文武官员
钦赏钞物等件
文武官员给亲完聚
旗军奏准给亲完聚
旗军
钦赐钞物等件
文武官员
钦蒙赐祭安葬
武官替职
钦依放回官员
岁贡生员入监
试职官实授
文武官
钦免税粮
军人陞充总小旗
文武官患病
钦赐医治
官吏准免重役放回
文武官
钦授誥敕
免谢

拨过各衙门吏典
旗军调拨别卫

钦取致仕官员
在外文武官员到京公干
在京文武官员公干回还
外国进贡人员
各处举到孝廉人材秀才
岁贡生员
各处粮长进图册等项
各处官吏生员起復
各处文官给由
各处军官到京听差
各处吏典承差礼生到京公干
各处耆宿粮长军民人等奏事
在京武官征进取回
文武官员為事降调到京
各处僧道医术举到
官员监生毕姻省亲病痊回还
舍人监生旗军差往各处公干回还復

免见
在京文武官员患病痊可
各处取到农吏土民
各衙门吏典承差考满
僉补校尉力士厨役
外卫旗军管解人物到京

文武官员赴任
文武官员到京公干回还
文武官员往各处公干
文武官员回家祭祀迁葬
武官替职回还
外卫官军听差回卫
外国进贡人员回还
官员监生回家毕姻省亲
行人舍人监生差往各处公干
免辞
各处粮长进图册回还
外卫旗军听差回卫
旗军差往各处公干
各处吏典承差礼生到京公干回还
凡谢
恩见辞官员人等。先於本寺报名、该
面见辞、及领
敕缴敕、或
赐酒饭者、预先具白本题
知次日早、俱於
午门外行五拜三叩头礼。俟常朝官叩头毕、本寺官具名数帖宣念、行礼毕、其该
面谢见辞者、仍引赴
御前、谢
恩者居先、次见、次辞。
赐敕与酒饭者、復赞叩头
凡谢
恩见辞官员人等。先於本寺报名、该
面见辞、及领
敕缴敕、或
赐酒饭者、预先具白本题
知次日早、俱於
午门外行五拜三叩头礼。俟常朝官叩头毕、本寺官具名数帖宣念、行礼毕、其该
面谢见辞者、仍引赴
御前、谢
恩者居先、次见、次辞。
赐敕与酒饭者、復赞叩头
凡两京堂上官、都左右给事中陞授。公侯伯提督营务。大臣有疾、
赐酒米、遣医调治。及考满、
赐羊酒。俱於
午门外行礼毕、仍赴
御前面谢。其餘
赏赐等项、不
面谢
凡在外来朝官员人等。皆於本寺预先演礼、然后引入行礼。其公差及给由官吏、先将文册投下、明日引入

王府、并镇守守备备倭等官、外夷宣慰宣抚招讨等司、进贡齎本人员。天下诸司朝覲给由官员、并奏缴军职文凭稽考公文、完销勘合、及总兵等官会奏声息等项本册。俱赴本寺引奏
凡常朝官员、及
午门外谢
恩见辞等项官员人等、或有失仪。该寺序班、随即拏人劾奏。其在京堂上官、具本劾奏。万历十一年题准、京堂四品以上、及翰林学士、具本劾奏。餘俱
面纠
凡百官奏事。隆庆六年题准、各衙门致词官、该承
旨者、俱用请
旨二字。不应承
旨者、俱用奏
知二字。如有含糊不明、照例纠奏
凡在外总兵等官、奏报捷音。本寺官引差来人、於
御前宣奏
凡遇灾异、有
旨諭百官同加修省。次日早朝、各具公服致词、行五拜三叩头礼。年终礼部类奏灾异、则否
凡復
命朝见人员、缴
敕进题本。及四夷朝贡人员、进番字文书。俱本寺官接至
西陛、授内官捧进
凡大臣陪祀
颁胙、及
赐鲜。俱次日早、常朝大班叩头之后、仍留班行叩头礼 【今遇免朝於 午门外顶门行礼】
凡正旦冬至节令、百官有例放假、本寺官
面奏承
旨讫。赞百官入班行叩头礼。其元宵节
赐假、赞五拜三叩头礼
凡每年四月、
赐百官字扇、并寿丝缕。次日早朝、具公服行五拜三叩头礼。别
赐牙扇并艾虎、止当时叩头
凡每年十一月、
命百官戴煖耳。本寺堂上官承
旨、赞入班、行叩头礼
凡节令
赐百官宴。本寺堂上官承
旨讫。赞百官入班行叩头礼。宴毕、仍赞叩头
凡给
赐文武官
誥敕。本寺官举案、引至
御前。俟该部官奏过、赞叩头、毕。仍举案引出给散 【近行五拜三叩头礼】
凡公侯伯受封、袭封、上表谢
恩。本寺官举案、引至
御前。俟礼部官奏过、赞五拜三叩头礼毕。捧表至
东陛、授内官捧进
凡外夷进贡方物。本寺官引至
御前。俟礼部官奏过、赞叩头、毕。举案至
东陛、授内官捧进

赏赐外夷人员衣服綵?等件。本寺官举案。引至
御前。俟礼部官奏过、赞叩头、毕。仍举案引出给散
凡本寺俸粮。旧於礼部带支。后奏准、本寺自行收放。今於禄米仓关支
凡奏事、及復
命等项、须出班
面奏者。宣德十年奏准、先须报知本寺
凡各处差来奏报军情人员。正统二年
敕諭、不许先与人传说
○天顺六年令、各边总兵官内官都指挥指挥等官、差来奏事人员。鸿臚寺序班、连本连人引进。俟本进收讫、该管序班引出、收在本寺宿歇。次日早奏毕、方许出去。各
王府差来奏事者、只令在馆驛宿歇
凡见辞人员、出入京城。嘉靖十六年奏准、九门官史、照例查记姓名、每日申时、开报本寺稽考。如有不行见辞、及不报名在门者、参奏治罪。其报名之日、随带原给批文赴寺、给与关防、方许赴通政司掛号、及各衙门投递。违者一体参究
凡遇免朝。嘉靖十六年奏准、例该
面恩
面见
面辞官员、候至五日之外者、免其
御前行礼。其
王府并镇巡等官差来、及外夷朝贡等项人员、该本寺堂上官引见、
赐酒饭者、即令照例给与
○万历三年题准、凡陞转在京三品以上官、四五品中翰林院学士、讲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僉都御史、国子监祭酒等官。如有候足五日、未值
面恩者、一面到任管事、仍候
御朝日补行。其有准致仕者、亦必守候
面辞。在京陞任南京三品以上、并四五品学士等官、及南京三品以上官、以入贺或考满至京。如候足五日、不得见谢者、如事期未过、仍补见谢。见谢后、不得
面辞、免其久候。或事期已过、不得见谢、则仍候
面辞、不拘五日之限

南京鸿臚寺

建置见前
凡遇
万寿圣节、正旦、冬至、行庆贺礼。俱先于南京朝天宫习仪。至期行礼。本寺堂上官祝赞、鸣赞赞礼、序班执事、其礼与在外同

东宫千秋节、行庆贺礼。本寺堂上官祝赞、鸣赞赞礼、序班执事、其礼亦与在外同
凡南京各衙门遇
万寿圣节、正旦、冬至、进表。及
东宫千秋节进笺。于南京礼部行礼。俱本寺掌行
凡南京各衙门、赴南京礼部中府救护。俱本寺官赞礼
凡本寺官吏俸粮。旧於南京礼部带支。后奏准、自行收支
凡辞謁
孝陵官员。隆庆四年奏准、俱赴本寺报名、差序班二员赞礼

国子监 南京国子监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二十
国子监

国初於南京置国子学、正四品衙门。设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乐、典书、典膳等官。所以专司风化、教育人材、职任最重。后添设祭酒、司业、典簿。改典膳為掌饌。洪武八年、置中都国子学。十五年、改国子学為国国子监。中都国子学、為中都国子监。从四品衙门。以祭酒司业為堂上官。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掌饌為属官。典簿為首领官。二十六年、革中都国子监。永乐元年、置国子监於北京。设官同。嘉靖七年、建敬一亭於本监正堂之北。中树
御製敬一箴、
圣諭六道、
御註范氏心箴、程子视听言动四箴、凡七碑。如翰林之制。本监以累经
车驾临视、正官不敢中堂而坐、及中门出入。两京皆同

监规
洪武十五年定

一、本监正官、每日清晨升堂、就坐、各属官以次赴堂序立、行揖礼、正官坐受。后各属官分列东西、相向对揖、礼毕就立。俟各堂生员行列恭揖。礼毕方退。晚亦如之
○一、本监属官、每遇赴堂稟议事务、质问经史、皆须拱立听受、取次讲说、不得即便坐列。其正官亦不得要求虚誉、輒自起身、有紊礼制。务在纲纪秩然、足為矜式
○一、本监正官、职专总理。一应事务、须要整飭威仪、严立规矩、表率属官、模范后进。不可尸位素餐、因而怠惰
○一、监丞之职、所以参领监事。凡教官怠於师训、生员有戾规矩、并课业不精、廩膳不洁、并从纠举惩治。务要夙夜尽公、严行约束、毋得徇情、以致废弛
○一、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官、职专教诲。务在严立工程、用心讲解、以臻成效。如或怠惰不能自立、以致生员有戾规矩者、举觉到官、各有责罚
○一、生员在学读书、务要明体适用、以须仕进。各宜遵承师训、循规蹈矩。凡出入起居、升堂会饌、毋得有犯学规。违者痛治

○一、掌饌职备廩食、供给师生。须要恪恭乃事、务在丰洁。毋得通同膳夫厨役人等、因而剋减、以致不充。违者依律问罪
○一、典簿职专文案。凡一应学务、并支销钱粮、季报课业文册等项、皆须明白稽考。毋得通同吏典人等、侵损漏落作弊。违者并依律处治施行
○一、每月背讲书日期。初一日假 初二日初三日会讲 初四日背书 初五日初六日復讲 初七日背书 初八日会讲 初九日初十日背书 十一日復讲 十二日十三日背书 十四日会讲 十五日假 十六日十七日背书 十八日復讲 十九日二十日背书 二十一日会讲 二十二日二十三日背书 二十四日復讲 二十五日会讲 二十六日背书 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復讲 二十九日背书 三十日復讲
本年又定
一、学校之所、礼义為先。各堂生员、每日诵授书史、并在师前立听讲解。其有疑问、必须跪听。毋得傲慢、有乖礼法
○一、在学生员、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為本。必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心、以為他日之用。敢有毁辱师长、及生事告訐者、即係干名犯义、有伤风化。定将犯人杖一百、发云南地面充军
○一、开设太学、教育诸生、所以讲学性理、务在明体适用。今后诸生、止许本堂讲明肄业、专於為己、日就月将。毋得到於别堂、往来相引、议论他人长短、因而交结為非。违者从绳愆厅究察、严加治罪
○一、师生廩膳、既设掌饌以专其职、厨役人等以任其役、升堂会饌、已有成规。今后不许再立监饌生员、每日诸生会食、务要赴会饌堂、公用饮食。毋得擅入厨房、议论饮食美恶、及鞭挞膳夫。违者笞五十、发回原籍亲身当差
○一、各堂教官、每班选重厚勤敏生员一名、以充斋长、表率诸生。每日各斋通轮斋长四名、於彝伦堂直日、整点礼仪、序立班次、及催督各斋工课。不许仍设掌仪、专总事务、有妨本名肄业
○一、堂宇宿捨、俱各整飭、应用什物、皆已备具、务在常加洁净。閒杂人等、不许輒入。其在学人员、敢有毁污作践者、从绳愆厅纠察惩治
○一、本监官员、及官民生、不许将带家人僮僕、輒擅入学纷扰污杂。违者从绳愆厅纠治

○一、掌饌职专供给饮食、务在恪恭乃事、毋得简慢。师生如有患病不能行履者、许令膳夫供送。若无病不行随眾会食者、不与当日饮食
○一、除三饭之后、并不许另外茶饭、及澡浴汤水。敢有刁蹬索取者、绳愆厅纠治、仍将本名附集愆册纪录之
○一、监丞置立集愆册一本。各堂生员、凡有不遵学规、即便究治、仍将所犯附写文册、以凭通考。初犯、纪录。再犯、决竹笓五下。三犯、决竹笓十下。四犯、照依前例、发遣安置
○一、师生所用饭食物料、一一备具在学、并无缺少。若掌管之官、蹈前官典簿之弊、不将官有见在物料放支、却令差到市夫厨役人等、日逐补办油盐酱醋等物。今后新官典簿、若有此弊、许生员
面奏
○一在学生员、或千数之广。或七八百人以為中。或百人以為下。体知有等无志之徒、往往不行求师问道、专务结党恃顽、故言饭食污恶。切详此等之徒、果係何人之子。其所造饭食、千百人所用皆善、独尔以為不善。果君子歟、小人歟。是后必有此生事者、具实奏闻。令法司枷镣禁錮、终身在学役使、以供生徒

十六年定

一、正官严立学规、定六堂师范高下。六堂讲诵课业、定生员三等高下
○一、以二司业分為左右、各提调三堂
○一、博士五员、虽分五经、共於彝伦堂西、设座教训、六堂依本经考课
○一、凡生员通四书、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堂。一年半之上、文理条畅者、许升修道、诚心堂。坐堂一年半之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率性堂
○一、生员坐堂、各堂置立勘合文簿。於上横列生员姓名。於下界画作十方、一月通作三十日。坐堂一日、印红圈一箇。如有事故、用黑圈记。每名须至坐堂圈七百之上、方许升率性堂
○一、凡生员日讲、务置讲诵簿。每日须於本名下、书写所讲所诵所习、以凭稽考
○一、凡生员遇有事故者、须置文簿。但遇生员请假、须至祭酒处呈稟批限。不许於本堂擅请离堂
○一、凡生员升率性堂、方许积分。积分之法、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一道、詔誥表章、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二条。每试文理俱优、与一分、理优文劣者、半分。文理紕繆者、无分。岁内积至八分者為及格、与出身。不及分者、仍坐堂肄业。试法一如科举之制。果有材学超越异常者、取自
上裁

二十年定

一、各堂教官、所以表仪诸生、必当躬修礼节、正其衣冠、率先勤谨、使其有所观瞻、庶几模范后学。今后故粧闒茸怠惰、有夫威仪者、许监丞纠举、以凭区处。若监丞故不举觉、及怀私纠举不当者、从监官奏闻区处
○一、诸生衣巾、务要遵依
朝廷制度、不许穿戴常人巾服、与眾混淆。违者痛决
○一、三日一次背书。每次须读
大誥一百字、本经一百字、四书一百字、不但熟记文词、务要通晓义理。若背诵讲解、全不通者、痛决十下
○一、每月务要作课六道。本经义二道、四书义二道、詔誥表章策论判语内科二道、不许不及道数。仍要逐月作完送改、以凭类进。违者痛决
○一、每日写倣一幅。每幅务要十六行、行十六字、不拘家格、或义献智永欧虞顏柳、点画撇捺、必须端楷有体、合於书法。本日写完就於本班先生处呈改、以圈改字少為最、逐月通考。违者痛决
○一、朔朢行释菜礼、各班生员、务要一名名赴
庙随班行礼。敢有怠惰失仪、及点闸不到者、痛决
○一、生员凡遇师长出入、必当端拱立俟其过、有问即荅、毋得倨然轻慢、有乖礼体。违者痛决
○一、生员讲解、如有疑难、即当再三从容请问。毋得轻慢师长、置之不问、蓄疑於心。违者痛决

○一、各班生员、凡有一应事务、先於本堂教官处稟知、令堂长率领赴堂稟覆。毋得径行烦紊违者痛决
○一、每班给与出恭入敬牌一面、责令各班直日生员掌管。凡遇出入、务要有牌。若无牌擅离本班、及敢有藏匿牌面者、痛决
○一、生员果有病患、无家小者、许於养病房安养、不许号房内四散宿歇。有家小者、只就本家。若无病而称病、出外游荡者、验闸得实、痛决、即令到班
○一、生员於各衙门办事者、每晚必须回监。不许於外宿歇、因而生事。若画酉不到、及点闸不在者、痛决
○一、凡会食、务要礼仪整肃、敬恭饮食、不许諠譁起坐、仍不许私自逼令膳夫打饭出外、冒费廩膳。违者痛决
○一、凡早晚升堂、务要各人亲自放牌点闸。及要衣冠严肃、步趋中节、不许搀越班次、諠譁失礼。违者及点闸不到者、痛决
○一、凡坐堂生员、务要礼貌端严、恭勤、诵读隆师亲友、讲明道义、互相劝勉為善。不许燕安怠惰、脱巾解衣、諠譁嬉笑、往来别班、谈论是非。违者痛决
○一、凡赴堂背书、务要各照班次序立、以凭抽籤背诵。若前后搀越、諠鬨杂乱者、痛决

○一、生员每夜务要在号宿歇。不许酣歌夜饮、因而乘醉高声諠鬨。违者及点闸不在者、各加决责
○一、朔朢假日、毋得在外醉饮、倒街卧巷、及因而生事、互相斗殴、有伤风化。违者痛决
○一内外号房、务要常川洁净。如是点闸各生号房前、但有作秽者、痛决
○一、内外号房、各生毋得将引家人、在内宿歇、因而生事、引惹是非。违者痛决
○一、生员拨住号房、俱已编定号数。不许私下那借他人住坐、违者痛决
○一、凡选人除授、及差使办事等项、敢有畏避躲闪、不许赴堂听选者。奏闻区处
○一、凡生员於各衙门办事完结、务要随即回监肄业。不许在外、因而生事。违者痛决
○一、凡生员省亲搬取、已有定例。敢有不行遵守、輒自奏啟者、治罪
○一、丁忧成婚、人伦大节。假託诈冒、非惟明有定律、其人不堪教养可知。今后生员、如有丁忧成婚等事、许於本监告知、具呈礼部。除丁忧已有定制外。其成婚者、定立限期、给引回还、随即移文照勘。如有诈冒、就便依律施行
○一、生员所有一切事务、合先於本监告知。本监具呈礼部定夺、奏闻区处。所告是实、本监不准、方许赴礼部陈告。毋得隔越
○一、生员但有违犯前项学规、决毕、即送绳愆厅纪过。若累犯不悛者、奏闻区处

生员入监

洪武初、令品官子弟、及民间俊秀、能通文义者。充国子学生
○十年、令武臣子弟、入国子学读书
○十五年、令各按察司、选府州县学生员年二十以上、厚重端秀者。送京考留
○十六年令、考中岁贡生员、送监再考等第、分堂肄业
○十八年令、会试下第举人、送监卒业
○二十六年令、併中都国子监生入监
○永乐元年令、选顺天府学、并大兴宛平二县学、通经能文生员。及考顺天等八府、原报科举生员。俱充北京国子监生
○十九年令、监生係南人、送南监
○宣德八年令、生员年四十五以上者、考选送监
○正统二年令、副榜举人不愿就教职者、入监卒业
○三年令、岁贡生南人愿入北监者听
○十年令、生员年四十以上者考选送监
○十四年令、南直隶岁贡生、俱送北监
○景泰间令、生员纳马纳粟入监
○七年令、云南岁贡生改送北监
○天顺元年
詔、在京三品以上官子孙、愿入监读书者听。务须科目出身
○成化三年奏准、在京三品以上官子孙、许一人送监读书、照监例出身。有志科目者听
○十二年奏准、南直隶岁贡生、仍送南监
○十四年令、南方举人愿入南监者听
○弘治十七年奏准、岁贡生愿就教者听。礼部考试不中者、分送南北监肄业
○嘉靖六年奏准、监生告改南监者、礼部仪制司给与号纸、令备写入监坐班、告改年月日紧关字面、用印鈐盖、亲齎赴南京礼部投验。自南改北者亦如之
○万历三年奏准、举人未经入监、及监事未毕者、俱以文书到日為始、限三箇月、起送入监肄业。若未经入监、虽有原籍公文、不准入场。以后每科会试毕日、凡举人下第、及中副榜不愿就教者、尽数分送两京国子监肄业。并不许假借名色、告送顺天府给引回籍。顺天府亦不许径自给引。违者参究。其赴部会试者、除监满拨歷外。其餘必由两监起送、方准入场

课试

宣德十年奏准、监生课业倣书、按季送翰林院考较。年终、奏缴文册数目
○嘉靖十年奏准、以后起送岁贡到监、遵
祖宗监规、通送广业堂、每月严加考试。学业进修、方许以次升至率性堂、拨送各衙门歷事。中间如有累经考居优等、行谊著闻、堪以任用者、於年终具奏、本部会同吏部覆考得实、奏请送吏部、同听选监生、一体相兼选用。其覆考不上者、仍发该监、照常拨歷
○又奏准、岁贡坐监、遵照监规、由广业堂渐升至率性堂、然后积分、量与出身。果有才学超然异常、取自
上裁擢用
○隆庆三年奏准、凡遇乡武年分、一应援例生、暂收入监。未经查回实歷者、不许生员民生出身、不拘例前例后入监、不许考送应试

廩饌

洪武初、定官吏师生会饌。三月至十月终、日食三(□食)、每人日支米一升。十一月至次年二月终、日食二(□食)、每人日支米八合五勺。若监生有家小者、三月至十月终减支、每人日支米六合九勺。十一月至二月终、不减支。其监生家小、月支食米六斗。若云南所属、并四川土官生、许带家人一名、同食廩米。其会饌物料。每人日支青菜三两、醃菜则一两五钱。豆腐、黄豆一合磨造。盐三钱。酱二钱。花椒五分。香油三分。醋、每四十人共一瓶。麵、三日一(□食)、每人八两造馒头、猪肉四两作馅。酵醋三钱。豆粉一两。乾粉索為汤。乾鱼、三日一次、每人二两。柴每人日支二斤
○十八年
敕、师生廩膳、该司年终通考原收岁支数目。僚属不得干预
○永乐二年奏准、北京国子监廩饌等项、俱照在京国子监例
○宣德三年、停止会饌。其馒头馅肉、逐月照依时估、於顺天府都税司、门摊课钞内折支。乾鱼椒盐等料、仍办本色
○七年令、监生有家小者、照南监例、月给食米六斗
○正统七年奏准、会饌鱼盐等料、俱照时估折支钞贯。其馒头、粉汤、豆腐、照饌米例、支给麦豆
○嘉靖六年奏准、监生入监、即与支粮
○隆庆三年奏准、援例廩增附生员、边方优等次等生、武学曾经科举生入监者、支廩拨歷、俱各照旧。其青衣发社沙汰附学名目生、俊秀随任等子弟、武学未经科举生、武举生入监者、实坐班一年以后、如果用心向学、能通文理者、给与全廩。仅守监规、略知文理者、给与半廩。若愚顽弗率、全不识文理者、仍不给廩。俱各再令实坐班一年、然后上序。给廩者、拨正歷。不给廩者拨杂歷。如坐班一年半以上、愿拨长差者听

给赐

洪武二年、给监生冬夏衣
○十三年奏准、监生读书灯油、按月申部关用
○十四年、给监生钞每人二锭、製秋衣
○又令定拨菜地、量亩供菜、给监生用
○十五年令、监生病故者、有司给棺具、归其丧
○十六年、给监生读书灯油、每月人一斤
○十八年令、监生患病、官给医药。久病不痊者、遣行人送还其家、俟愈入监。经过所司供药物。死亡者、给棺殮之、仍归其丧
○二十一年、令工部於监前别造房百餘间、具灶釜床榻、以处监生疾病者。拨膳夫二十名给役
○二十二年、给监生北平山西陕西山东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人在监年深者、各钞五锭、年浅者各二锭、製冬衣
○又给云南选贡生员钞锭、衣被、靴袜。拨房居住
○二十三年、给监生直隶人各钞四锭、製冬衣。各布政司者、给以衣被
○又给云南四川土官生钞锭、衣被靴袜
○又令本监闢射圃、给监生弓矢习射
○永乐二年、申明监生灯油纸札、於顺天府官钱给办。灯油、无家小、作课者、每人日支五钱。自五月下半月、至八月上半月炎暑、不支。课倣纸、月大尽、每人三十一张。小尽、三十张
○十八年、给贵州选贡生员钞、照云南例
○正统十年令、监生之家、优免二丁差役
○又令顺天府拨医士二名。监生患病、於本府医学、给药疗治
○弘治十四年奏准、监生病故本监移文顺天府、给银三两、以為殯殮之具。兵部应付口粮脚力、递送还乡
凡云南贵州、并四川土官生、每年於礼部关领冬夏衣、各一套

给假

洪武十六年令、监生入监三年、有父母者、照地远近、定限归省。其欲搬取家小、及成婚者、亦如之。俱不许过限。父母丧、照例丁忧。如同居伯叔兄长丧、而无子者、亦许立限奔丧
○十八年令、监生有父母年老、无次丁者、许回原籍侍养。其妻故子幼者、许送还乡、给与脚力、立限回监
○二十一年奏准、毕姻、搬取、照省亲例、亦须入监三年者方许
○三十年、定省亲等项限期。其在路往回月日、直隶限四箇月。河南、山东、江西、浙江、湖广、六箇月。北平、两广、福建、四川、山西、陕西、八箇月。其住家月日、省亲三箇月。毕姻两箇月。送幼子还乡一箇月。丁忧照官员例、不许闰二十七箇月。凡过限两箇月之上者、送问復监。不及一月、有患病文凭者、送监。其四川两广福建过一年之上、北平山西陕西湖广半年之上、浙江山东河南江西五箇月之上、直隶三箇月之上、俱发充吏。礼部引奏发落
○永乐元年令、监生患病、许回原籍调治、痊日復监
○四年令、北京监生省亲等项、照在京国子监例、从行部定限回监。违限引奏发落
○宣德元年令、监生给假还乡、久不復监者、量地远近定限、以文凭到日為始、云南贵州交趾十箇月。浙江江西山东河南五箇月。两直隶四箇月。如再不到、皆发充吏
○成化四年令、监生患病还乡、一年之外不復监者、放為民
○又令、监生告毕姻者、须本处官司预先申部、方许
○弘治十四年奏准、监生原籍地方灾伤、查报是实、照例定限、送顺天府给引、照回原籍省灾、依限復监
○又令、监生除三年省亲、照依旧例外。其毕姻搬取者、务要坐监半年之上、本监查勘是实、取具本堂教官、及本班监生结状、呈部照例定限放回。如有虚诈扶同、一体坐罪
○嘉靖六年奏准、监生到监半年之上、父祖年老、更无次丁、或身老子幼、俱许取具乡里保结、放回省视。千里之内者、准放六月。二千里之内者、准放八月。餘皆一年。其復监、违限一月以上、虽有患帖、通不作实在之数
○隆庆元年奏准、凡监生坐班歷事、务要依期完事、给引还乡。如有告假、及丁忧等项、须保勘的实、方许给引放回、勒限起送、补班补歷。如有託故迁延、直至科举、临期方到者、不准入试。其回籍监生、有志进取者、听令於本省科举、提学官一体考送。如拆卷填榜、监生已经取中者、不许避嫌弃置

依亲

洪武二十六年令、监生愿回原籍读书者听
○正统十四年令、监生年浅者、放回原学依亲肄业、听取復班
○天顺三年令、依亲监生丁忧者、有司随申礼部、以凭稽考。若预无申文、止於起復日、扶捏文书到部、经该官吏、并监生、一体究治
○成化五年令、依亲监生、例该原学肄业者、提学官严加约束。违者罪之
○六年令、復班监生、起送文凭、务於本布政司。若路不经布政司、并南北直隶、俱各於本府。不许止给於州县。其有随父兄任所读书者、俱凭本处官司保结。不係任所、不准
○十四年令、坐监举人、拨歷未及、愿回依亲者、听提学并分巡官、及各该有司正官、照例提督考校
○弘治十二年奏准、岁贡并举人官生入监者、俱留坐监、暂止依亲。若丁忧、成婚、省亲、送幼子等项、仍照旧例。其已经依亲、行取未到者、各处提学官、督同所属正官、查审严限復监。如行取三年之上、无故在家延住。有衰老残疾等项、不堪作养、及不愿復监者、取具亲供、并原引缴送礼部、转送吏部、照例授以有司职名、冠带閒住。若已给上司明文起送、而私回延住、过违批限一年之上到部者、俱行送问
○十五年令、监生有愿告依亲者、仍照旧例放回
○又令、纳粟等项监生、俱照例放回依亲读书。其未冠者、提学并教官、严加考校、以入监日為始、扣满十年、方许起送赴部復监
○嘉靖十四年题准、纳银生员年二十四岁以下者、本监定限、放回依亲、候明文行取作养

拨歷

洪武间令、监生分拨在京各衙门歷练事务、三箇月考覈引奏。勤谨者、送吏部附选、仍令歷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平常者再歷。才力不及者、送监读书。奸懒者、发充吏
○宣德三年令、在京各衙门办事监生、以半年更代
○正统三年奏准、监生拨歷、计其坐监月日浅深。给假违限者、并同虚旷
○五年奏准、三法司写本、分巡、一年出身者、於应该歷事内取用。兵部户部清军、写誥、天财库办事、三年出身者、於入监五年内取用。印綬监清黄续黄三年、仍歷事二年、共五年出身者、於入监三年内取用
○七年令、监生丁忧省祭等项、俱不作坐监月日
○景泰二年奏准、监生清匠满者、照清军监生例出身
○四年令、监生坐堂五年者、办事歷事二年出身。坐堂四年者、办事歷事三年出身。坐堂三年者、办事歷事四年出身。坐堂一年二年者、止令办事、不许歷事出身
○又令、监生正歷一年三箇月。写本一年。长差三年
○天顺二年令、监生清黄、以三年為限、送吏部选用
○又令、本监六堂、各置通知簿一扇、附写监生年甲籍买、并到监日期。后遇丁忧省祭等项、亦各附写。如有患病等项事故、开写虚旷若干外、实坐堂若干、凭此查考拨歷
○三年令、丁忧復班监生、坐堂或办事半年、方许拨歷
○六年令歷事监生三箇月考勤后、仍歷九箇月、通前一年写本者、亦以一年為满
○八年令、正歷六箇月写本八箇月。长差一年半
○成化五年奏准、监生歷事、仍照天顺六年例。其清军写誥、及天财库书办等项、仍照例与歷事监生、相等分拨
○弘治十年令、监生依亲水程、俱不算实坐、止循食粮月日浅深拨歷。其举人会试水程、仍旧
○十二年令、监生
内府杂差、准歷事一年、满日上选
○十四年奏准、监生六科办事、照歷事例、一年满日上选
○正德十一年奏准、各项应復监监生、违限一年以上者、俱送问。私回原籍日久。已经呈部行提之后、月内到者、送监痛治、压拨。一月外到者送问、虽有患帖公文不准。其养病痊可监生、除往回水程外、扣至三年之上到部者、暂送肄业、原籍行查无碍、方准拨歷。若有别故、仍行送问。但行查监生、俱照此例
○十二年奏准、吏部查理须知文册监生、比南京后湖查册例。五箇月、准作实歷、送部上选听用
○嘉靖十年奏准、各衙门歷事监生、三箇月考勤之后、仍歷一年。其餘写本一年、清黄写誥清军清匠三年、以至出巡等项、俱照旧制日月為满、方许更替。其歷事并出巡、奏内既例该监生僉名、凡事可否、许其公同议拟、举察奸弊
○隆庆五年、以监生数多、歷缺不敷。奏准各衙门正歷、每三年量增一名。仍减歷期三月、止歷九箇月為满。暂行二年
○万历九年、吏部又以人多歷少、题准照隆庆五年例、增歷减期、以后通行遵守
凡纳粟等项监生、照例坐堂十年、挨次拨歷。若中乡试者、通计先年坐监月日拨歷。其未冠愿坐监者、亦满十年、方作復监之数
凡歷事监生名数。吏部四十一名、户部五十三名、礼部一十三名、兵部二十五名、刑部七十名、工部二十四、都察院六十三名、大理寺二十八名、通政司五名、行人司四名、五军都督府五十名、谓之正歷。三箇月上选、满日增减不定。又有各衙门写本。户部十名、礼部十八名、兵部二十名、刑部十四名、工部八名、都察院十四名、大理寺四名、通政司四名、随御史出巡四十二名、谓之杂歷。一年满日上选。又有各项办事。清黄一百名、写誥四十名、续黄五十名、清军四十名、天财库十名、初皆三年、谓之长差。近俱准减一年上选。承运库十五名、司礼监六十名、尚宝司六名、六科四十名、初作短差。近亦准写本例、一年满日上选。又有随御史刷卷一百七十八名、工部清匠六十名、俱以事完日上选。此外又有礼部写民情条例等项七十二名、光禄寺刷卷四名、修斋八名、参表二十名、报讣二十名、齎捧十二名、锦衣卫四名、兵部查马册三十名、工部大木厂二十名、后府磨算十名、御马监四名、天财库四名、正阳门四名、崇文宣武朝阳东直四门各三名、阜成西直安定德胜四门各二名、俱為短差。半年满日回监

考选

宣德二年奏准、两京国子监生、及各衙门歷事者。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堂上官、六科给事中、公同监官拣选。凡年五十五以上、及残疾鄙陋、不堪教养任用者、皆罢為民。仍令锦衣卫指挥一员巡视
○正统七年、免拣选
○成化二年令、两京监生、礼部都察院堂上官、公同祭酒一年一次考选。其老疾鄙陋、不堪作养者给与冠带、原籍閒住
○五年、仍免拣选
○嘉靖六年令、见在肄业监生、有年老愿告冠带荣身者、听

禁令

景泰二年令法司。凡监生词讼不预已、及因事连逮、轻者送本监自治
○成化六年令、放回监生、凡遇迎接
詔敕、拜贺
圣节等仪、务服本等衣服、随班行礼。不许戴大帽、繫鸞带、及輒入公门嘱託、或往他处邀求
○弘治十二年、申明监生生员、撒泼嗜酒、挟制师长。不守监规学规者、问发充吏。挟妓赌博、出入官府、起灭词讼、说事过钱、包揽物料等项者、问发為民
○嘉靖八年奏准、各衙门歷事监生、如果患病、止许在外调治、不许放回作缺。有恃顽私自逃回者、各衙门开送吏部、酌量地方远近、定限行提到部、送问完日补歷。如违限半年以上者、革為民
○十五年奏准、南北直隶、并浙江等布政司、将原在部在监、告病并依亲搬取毕姻等举人、俱以文书到日為始。限三月内、起送发监肄业。如违限半年者、准在监作旷三月、计月加旷。若有违至半年、并通未入监、会试临期方至者、送问查勘明白、方准入试。凡依亲给假在家援例生员。限三月内起送发监肄业。如有违限、照例送问。其私自逃回者、许该监查报本部、转行法司、提问治罪
○又奏准、纳银监生、私逃二月以上者、发回原学肄业
○十九年奏准、两京国子监监生、不分在监在歷、私逃回籍三月以外者、发回原学肄业。半年以上、一体革退為民
○二十四年题准、各衙门拨到歷事监生、俱要常川在公供事、讲习律令。每三月考勤之时、严加考校。如有律意不通者、不送附选、仍责习学以俟再考。其有私自回家、雇人代替者、查究得实、即将代替人参送法司问罪、监生仍照行止有亏、革罢為民
○万历元年奏准、今后援例生儒、俊秀子弟、及歷事考勤监生、报名朝见、查出不係正身、即将替身参送法司问罪、本生径行革退。其投文併歷事拨到之日、如有仍犯前项情弊、一概不许准收、仍将雇替之人重究

膳夫 【庙户等役附】

洪武十三年、令兵部於皂隶内、岁拨三十五名充膳夫厨子
○二十七年定、膳夫一百二十名、以法司犯笞杖者应充。内一百名、给饮饌洒扫等用。二十名、栽种菜蔬等用
○永乐二年奏准、北京国子监膳夫、以北京刑部因人拨充。每监生二十五名、用膳夫一名。庙户、菜户、门子、就於膳夫内拨用。厨子二名、於顺天府拨用、按季更替。后膳夫、以顺天保定永平河间四府民僉充一百名。法司囚徒、发充一百五十名。其庙夫十名、库子一名、亦以四府民僉充。斗级不拘额数、亦以囚徒发充。又刷印匠四名、大兴宛平二县均拨
○正统二年令、膳夫以粮僉充者、准诸司皂隶例、一年一换。以事发充者、不得用窃盗剌字之徒
○弘治十四年奏准、博士等官、每员给膳夫一名跟用。其餘膳夫雇役银两、本监明立文簿、委官收库、以备公用。年终、扣算支销存留数目、呈堂立案
○嘉靖六年奏准、膳夫银两、照椒油等例、师生随数分给

勋戚习学

洪武五年令、将官子弟承袭年幼者、入监读书
○成化十年令、公侯伯并駙马初袭授者、送监读书习礼。祭酒一依学规教之。其不能背书、及懒惰不律者、奏闻
○十一年令、公侯伯初袭、并駙马年二十五以下者、俱送监
○弘治七年奏准、公侯伯駙马下子孙、听从专官教诲、立定起上工程、置立文簿、每间月引赴本监考校
○嘉靖元年令、公侯伯未经事任、年三十以下者、照例送监读书
○六年、令於国子监博士等官、或附近教官内、选有学行者一员、专在駙马府教习经书、礼部以时稽校。教有成效、奏荐擢用。寻题准、陞授礼部主事职衔教习
○八年题准、公侯伯等爵、无分已袭未袭、已任未任、但年三十以下、十四以上者、通行查出、开送礼部、转送本监、行祭酒司业、将大学语孟诸书、相兼点授、令其在家讲读。仍每十日赴营观操
○十五年奏准、公侯伯子孙、已未袭爵管事、并駙马年二十五岁以下者、俱遵照旧规、送监读书习礼
○三十八年奏准、袭封衍圣公年少未学、照公侯伯例、送监读书习礼
○万历二年奏准、五军都督府、将见在未任公侯伯等爵、及应袭子弟、但年十四以上、三十以下者、通行查出、送监习学、不许隐匿。违者参究。仍行吏兵二部知会、於袭爵之日、查其曾否入监、方准承袭。其袭后、但年三十以下者、仍送回本监肄业。应任用者、兵部查其习学有无进益、方行推任。遇有
册封差遣、亦照旧规、查其曾经在监习礼者、方许差用。其送监习学者、除赴京营操演外、餘日俱要赴监读书观礼。本监堂上官、用心教习、务臻成效。但有不行赴监、及纵肆自恣者、参治。如果在监日久、学业有成者、亦听本监官酌量出学待用。若仍愿在监者、听令照旧肄业、本监官吏加优异、仍报部纪录以示激劝

南京国子监

建置见前。事规与国子监同者、不更载
凡本监博士等官。嘉靖十四年题准、吏部酌量年资才识、具奏行取、考选科道等官
凡后湖查册监生。正德十二年奏准、三箇月满日准作实歷、其餘九箇月、於别衙门歷事凑补、完日上选
○嘉靖二年奏准、后湖查册监生、实取三百五十名
凡日本、琉球、暹罗诸国官生。洪武永乐宣德间、俱入监读书、赐冬夏衣、钞被靴袜、及从人衣服。成化正德中、惟琉球官生有至者、或五名、或三四名、俱入监
凡膳夫。宣德三年奏准、额设三百名、如有事故、法司拨补。后止存一百名、每年每名、解雇役银十两
○嘉靖十年奏准、膳夫银两、以十分為率。九分、按季均散师生。一分、备朔朢香烛、及各堂心红笔墨纸札等项公用
○十四年奏准、於见在膳夫内、拨十名充庙户

翰林院 南京翰林院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二十一
翰林院

国初置翰林院、正三品衙门。设学士承旨、学士、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直学士、典簿、待制、修撰、应奉、编修、典籍、检阅等官。职专
制誥文册文翰等事。洪武十四年、改正五品衙门。革承旨、直学士、待制、应奉、检阅、典簿。设孔目、五经博士、侍书、待詔、检讨。十八年、定设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為正官。孔目為首领官。侍读、侍讲、五经博士、典籍、侍书、待詔為属官。修撰、编修、检讨為史官。又有秘书监、弘文馆、及
起居注等官后皆不设。其
华盖殿大学士、 【今為 中极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俱洪武中设、职正五品、班在学士上。
永乐初、
简命编修等官、直
文渊阁、参预机务、谓之入阁办事。后渐陞至学士、及大学士。洪熙中、又添设
谨身殿大学士。 【今為 建极殿大学士】 有加尚书、至三少者。后又有以他官兼学士、大学士、入阁者。
文渊阁银印、自宣德中
特赐、凡机密文字、鈐封进至
御前开拆。其餘公务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而各衙门章奏文移、亦止曰行翰林院。后阔臣又奏于本院设公座、于是
内阁翰林称同官。其院事主于
内阁。而掌印则以学士、或侍郎詹事等官兼学士、或春坊官署掌、从
内阁题请云

经筵。
钦命内阁大学士知经筵事、或同知经筵事、班俱在尚书都御史上。讲书展书等官、及
日讲官、俱从
内阁於本院、及詹事府、春坊、司经局官内、具名题请。其
经筵讲章、
日讲直解、俱送
内阁看定。
经筵讲章、先三日进呈。
日讲直解、先一日进呈

东宫出阁讲学。
内阁官提调讲读。其讲读、侍班、及校书、正字官。从
内阁於本院、及詹事府、春坊、司经局官内、具名题请。工字例以
制敕房官兼职

亲王出閤读书。
内阁官提调检讨等官讲读。拟定经书起止。所习倣字、每日送看
凡上
徽号议、劝进笺、
登极表、并一应奉
旨应制文字、俱从
内阁撰进
凡修实录史志等书。
内阁官充总裁、本院学士等官充副总裁、皆出
钦命。纂修、从
内阁於本院、及詹事府、春坊、司经局官内、具名题请。誊录、催纂、
制敕誥敕房官皆预。纂修完日进呈。其
实录草稿、会同司礼监官、於
内府烧燬

玊牒。十年一次、
内阁奏请
命学士等官二员纂修

皇子名。及各
王府奏请子名。
亲王、公主、
郡王、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封号。俱
内阁拟奏、请
旨点用。礼部抄出施行

朝廷祭告祝文。各
王府諡册、壙誌、
諭祭文。及文武大臣
諭祭文。俱
内阁拟撰。其諡用等文、礼部抄出施行

内阁拟撰文官
誥敕。正统间、以学士专管。后久不设。弘治七年、復设一员、常以尚书兼学士者為之。嘉靖二十四年裁革。以讲读编检等官五员专管

亲王、及文武大臣
赐諡。礼部奏准、开具揭帖、送
内阁拟奏、请
旨点用。抄出施行

内阁拟撰各衙门公差官员
敕书。嘉靖十年令、官员请
敕、该部照成化以前事例、应与者、奏来照旧。其餘滥行奏添者、俱革去。兵部题准、京营提督坐营、并府卫提督巡捕、及临时差遣官员、在外巡抚总兵、副参游击等官、照旧坐名请
敕。其兵备、海道抚治、捕盗、守备、备倭、领班、留守、管领达官、抚管夷人、及太僕寺管理马匹等官请
敕、不必坐定职名。新任官员、就彼交代接管具奏。
制敕房、及该部各置文簿一扇、查照登记。日后责任、与原载事体不同者、听奏换。二十六年、吏部题准、请
敕官员、惟提督京营边关马政少卿、管理寄养马匹少卿、点闸京营科道官、不坐名。餘俱坐名。今管理寄养马匹少卿仍坐名

内阁所掌
制敕、詔旨、誥命、册表、
宝文、
玉牒、讲章、碑额、及题奏揭帖等项、一应机密文书、各
王府敕符底簿、
制敕房书办。文官
誥敕、及番译
敕书、并四夷来文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等项、
誥敕房书办。各用中书舍人等官、於本院、或各该衙门带俸。遇有陞迁、仍旧供职。其有勘别用者、亦从吏部推举
凡记注
起居、及编纂章奏。万历三年、
内阁题准、倣
国初起居注官遗意、令
日讲官、日轮一员、专记注
起居、录
圣諭
詔敕册文等项。其诸司章奏、另选讲读并史官六员、专管编纂、以吏户礼兵刑工分六曹、每曹一员、常川在馆供事。
圣諭詔敕等项、令两房官、录送记注。其各曹章奏、六科奉
旨发抄到部、即全录送阁、转发编纂。月终、将记注编纂等稿、送
内阁公同各官、投匱封锁、年终、并入大匱、藏之东阁左右。每常朝、
御皇极门、即轮该日记注
起居、并编纂官、共四员、列於东班各科给事中之上若午朝、
御会极门、列於
御座西稍南。及遇
郊祀、
耕耤、
幸学、
大阅诸典礼、亦令侍班随从纪录

驾诣
郊坛或
巡狩、行幸、
亲征。
内阁官扈从、
制敕房官随行书办。遇有
敕旨、即时撰写

内阁收贮
御製文字、实录、
玉牒副本、古今书籍、及纸札笔墨等项。典籍等官收掌。嘉靖七年、令学士一员、编纂
御札

内阁拟撰各
王府册誥、及文官
誥敕、进稿毕、编类勘合。中书舍人领出书写、原稿缴纳。奏捷、并贺谢等致词。鸿臚寺领出宣念
凡两京乡试、及会试考试官。礼部奏行本院会试於大学士学士等官、乡试於春坊司经局官、及本院讲读修撰内、
内阁具名奏请
钦命。其会试同考试史官、於本院讲读官、及春坊司经局官内、与各衙门官相兼推选。收掌试卷、用
制敕房官一员
凡武举会试考试官。兵部奏行
内阁、於本院学士讲读修撰、及坊局官内、具名、奏请
钦命

殿试读卷官。
内阁於大学士学士等官内具名、从礼部奏请、至日、与各衙门该读卷官、详定试卷。次日同诣
文华殿、
内阁官、将第一甲三卷、以次进读、俟
御笔批定、出、将二甲三甲姓名、填写黄榜。又次日早、同诣
中极殿、
内阁官进至
御座前、以次拆卷将姓名籍贯
面奏。司礼监官、授
制敕房官填榜毕。开写传臚帖子。
内阁官一员、捧榜至
皇极殿、授礼部尚书。
制敕房官、将帖子授鸿臚寺官传臚。其受卷、弥封、掌卷官。从
内阁於本院、及春坊等官、并
制敕房官内推选、与各衙门官相兼执事
凡进士登科立石题名於国子监。从礼部奏请
钦命内阁大学士一员撰文
凡颁
詔。内阁官一员、捧
詔自
皇极殿左门入。至
中极殿、候
驾兴、捧出至
皇极殿、授于礼部尚书
凡朝鲜等国、颁
詔等差。学士等官充正使、从礼部奏请
钦点

东宫、及
亲王冠礼、
内阁官充宾赞。婚礼、充纳徵等使。从礼部奏请
钦命

册封
亲王、郡王、本院官、及坊局等官、充正副使、从礼部奏请
钦点。其祭告祈祷、或遣学士
凡兵部清理武官贴黄。奏请
命学士等官一员、同该部及都察院堂上官、於
闕右门清理、本院官专管撰述

圣节、冬至、正旦大朝贺。及颁
詔、进
实录等大礼。本院讲读编检等官四员、于
皇极殿宝座东、向西、与中书舍人对立侍班

东宫千秋节、及冬至、正旦朝贺。本院修撰等官二员、於
文华殿内、与春坊司经局官对立侍班

郊祀庆成等宴。本院学士侍坐殿内、在文官四品之上。正统三年、
内阁办事者、六品亦坐殿内、列学士之下。成化四年、令修撰等官、另列于
丹陛之东西稍北。其预
经筵者、与讲读官俱坐于中左门

圣驾幸国子监、听讲。本院学士、侍坐于三品之次
凡本院、詹事府、春坊、司经局印信。缺官掌管、俱从
内阁题请。奉
旨、吏部补本銓注
凡每年春秋祭
文庙。传
制、专遣
内阁大学士、或礼部尚书。其分献、用本院官二员
凡庶吉士。
内阁会同吏礼二部考选、送院读书、奏请学士以上等官二员教习。本院仍行户部给灯油钱、兵部拨皂隶、刑部给纸札、工部修理房屋、具器用、顺天府给笔墨、光禄寺给酒饭。
内阁按月考试、俟有成效、奏请送吏部銓注本院、并除各衙门职事
凡礼部奏请考试岁贡生员、及乞
恩就教举人。吏部奏请考试愿就教职岁贡生员。该部官、赴
内阁领题送卷、本院官批定进呈后、送部奏请施行
凡各处儒学训导九年考满。吏部出题考试、印封文卷、送
内阁委本院官、批定去取、送部奏请施行
凡各处举到幼童、奉
旨送院读书习字者。月给食米。
内阁稽考课业、俟有成效、奏请擢用。其愿科举出身者听
凡四方番夷翻译文字。永乐五年、设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韃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选国子监生习译。宣德元年、兼选官民子弟、委官為教师、本院学士稽考课程。后
内阁委官提督。弘治初奏准、科目出身四品以上官二员提督。其官生公会、按月从本院印给、仍缴送稽考。及食粮授职、从吏礼二部、奏会
内阁、出题考试中否、仍从该部奏请施行。正德六年、增设八百馆。万历七年增设暹罗馆。取本国人為教师、选世业子弟习学
凡四夷馆习译监生子弟。旧例月支米一石、会官考试、一年、通习者与冠带。全不通者、黜退。正统元年奏定、考中一等者冠带、為译字官。又一年再考中、授职。弘治三年奏准、子弟不许别图出身。三年后考中食粮、月给米一石。又三年考中冠带、為译字官。又三年考中、授序班职事。初试不中者、许再试。三试不中者、黜退為民。监生初入馆、照坐监例食粮。三年考中、食粮一石、家小粮仍旧。又三年考中、冠带。又三年考中、授从八品职事。三试不中者、送回本监别用。其曾习举业者、非精通译字、不准应试。八年奏准、子弟有愿科举者、考送顺天府应试。嘉靖元年令、译字生习学三年、会考不中、径黜為民。六年不中、给与冠带。九年不中、授应得职衔。俱回籍閒住、免其杂泛差徭。其有资稟年岁相应、尚堪作养者、听翰林院酌量、许其再试。二十一年题准、译字生初试译业精通者、照例食粮、习学办事。译业粗通、资稟年岁尚堪策励者、姑送馆习学、不许食粮、候三年满日再试。其译字差谬、习学无成、畏避考试、临考不到、与未经起送、及原係纳贿夤缘者、俱革黜為民
凡该继军丁、告愿科举者。兵部奏送本院、出题考试、批定中否、送部施行 【今不行】
凡国子监监生课簿。按月送
内阁稽考
凡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关给
内府精微文簿、开写日行事务、註销前件。按月奏送本院稽考、年终类送司礼监交收。万历元年题准、各部院章奏、覆奉
钦依、转行各衙门覆勘、提问、议审、催督、查覈、一应考成事件。立限造册、每月终、送
内阁註销稽考
凡会议大政事、大典礼。正统十年、令
内阁与各衙门会议。或合儒 【臣】 会议者、则本院官、詹事府坊局官、及国子监堂上官、皆预
凡各衙门领敕官员。俱赴
内阁、会有
敕书、方赴鸿臚寺报名、辞
朝领
敕。嘉靖九年、令以学士坊局等官一员、捧授 【仪见礼部朝仪下】
凡教习内官。正统初年、於
内府开设书堂、选翰林检讨等官教习。后復用修撰编修等官二员、渐增至四员
凡一应官员閒杂人等、不许擅入
内阁。违者治罪
凡习仪。宣德以后、本院官俱不习仪。成化间、学士而下、仍依常参官俱习仪。惟
内阁及两房官仍旧

内阁合用笔墨、及雌黄、硃墨、俱于司礼监关给。纸札、该监及刑部都察院关给。木炭、惜薪司及工部关给。本院纸札、刑部都察院关给

内阁官。光禄寺日逐支给物料、拨厨役製造酒饭。司礼监拨匠作、装製书籍纸札。工部拨轮班匠供役。本院官酒饭、俱于光禄寺支给
凡本院官吏、及带俸官俸粮。旧於礼部带支。后奏准、本院自行收支。今改禄米仓关支
凡本院公署。设
内阁公座于中堂、而掌印及学士等座俱旁列。嘉靖七年、
敕建敬一亭于公署之后、每年行顺天府、於宛平大兴二县均徭内、各拨门子二名、看守洒扫

南京翰林院

凡本院官。永乐后、止设学士等官一员掌印。员缺从
内阁推举
凡南京各衙门遇
朝廷册立大礼、及上
徽号等项、合用庆贺表笺。南京礼部行本院撰述
凡本院官吏俸粮。与翰林院同
凡本院合用匠役。於南京工部拨给

尚宝司 南京尚宝司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二十二
尚宝司

国初设符璽郎、秩正七品。后置尚宝司、陞正三品衙门。设卿少卿、丞。职专
宝璽符牌等事。洪武元年、改正五品衙门。
皇太子宝不设官、即以本司兼管云
御宝二十四颗
旧製十七颗
皇帝奉天之宝
皇帝之宝
皇帝行宝
皇帝信宝
天子之宝
天子行宝
天子信宝
制誥之宝
敕命之宝
广运之宝
御前之宝
皇帝尊亲之宝
皇帝亲亲之宝
敬天勤民之宝
表章经史之宝
钦文之璽
丹符出验四方
嘉靖十八年、新製七颗
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
大明受命之宝
巡狩天下之宝
垂训之宝
命德之宝
讨罪安民之宝
敕正万民之宝
皇太子宝一颗

誥敕等项写完、合用某宝。本司官会尚宝监官、於皇极门用

诸王将军、并文武官员
誥敕写完。本司官於
御前奏请宝用
凡各衙门勘合用尽、预编完某字号勘合、并底簿、用宝讫。勘合本司收贮、底簿付尚宝监官缴进
凡吏部选过文职。贴黄、三年一次。底簿、每年一次。俱年终、奏行本司用宝。先期具手本送司、会同吏科给事中一员、於本司查对明白、本司奏请宝用
凡兵部每次选过武职、贴黄底簿。并三年一次、清理武职大小贴黄簿。俱奏行本司用宝。先期具手本送司、会同兵科给事中一员、於本司查对明白。本司奏请宝用
凡用
御宝。俱预编某字号勘合一百道、底簿一扇。用尽再编。其勘合本司收贮、底簿付尚宝监缴进
凡遇庆贺大礼。先期一日、本司官于
御前奏请宝捧。是日、设宝案于
中极殿、
皇极殿。至期、本司官二员、各捧宝于
御前、分行至
皇极殿、东西相向立、俟
上陞座、西立者过东、各置宝于案。礼毕、仍捧宝分行至
中极殿、置案上而出。其餘司官、俱于殿内之东侍立
凡每岁
驾诣
郊坛、行大祀礼。本司官、例于
承天门外乘马、从宝后行。礼毕、仍从宝回至
承天门外下马

郊祀。本司随
宝供事官、各带班匠二名牵马。仍行锦衣卫、关领天字号随
驾牌二面、给与悬带。事毕、随即交还
凡宝色。合用银硃、奏行工部淘洗送用。油、行顺天府宛大二县上纳。蜜、瓷器、行光禄寺支给。熟艾、白芨、皂荚等物、行太医院取用
凡每年终、本司奏行钦天监择日洗宝。至期、尚宝监官关香物入水、捧宝於
皇极门洗净、入匣
凡每年终、本司具本年用过宝总数、於
御前奏进

东宫用宝。本司官会同尚宝监官、於
文华殿用
凡祀享
郊、
庙、
社稷、及
看牲、视学、耕耤。公侯伯勋、卫、锦衣卫并金吾等二十卫官、扈
驾巡绰、各赴本司领金牌县带
凡每日、五府都督一员、率领旗手等二十卫带刀千百户一员、夜巡
内皇城、点闸铺军。各赴本司领金牌、并申字十七号令牌一面
凡每三日、金吾等二十卫、各轮官四员、计每班四十员、领金牌随朝巡绰、毕。仍赴司点闸
凡侯伯駙马一员、专管府军前卫带刀官二十员、每日上直。又侯伯一员、专管围子手将军、每夜上宿。又中军都督府都督一员、专管大旗下五军官员将军六百二十五人。?都督一员、专管勇士。又都指挥一员、专管传令?刀手。又侯伯駙马一员、专管大汉将军。又锦衣卫、当驾官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十员、三日轮班上直。各赴本司关领金牌。其金牌之制、面上铸仁义礼智信五字号、下铸守卫二篆字。背铸凡守卫官军悬带此牌等二十四字
仁字一号至四十号、上俱龙形。公侯駙马伯领
义字一号至五十号、俱虎形。指挥勋卫领
礼字一号至一百五十三号、俱麒麟形。千户领
智字一号至三百三十号、俱狮子形。百户领
信字一号至一千六十九号、俱祥云形。将军领
凡金吾等二十卫守卫官夜巡、各赴本司关领令牌。
午门指挥二员、千户一员、领申字一号至四号四面。
长安左右门各指挥二员、千户一员、
东华门指挥一员、千户一员、领申字五号至八号四面。
西华门指挥一员、千户一员、领申字九号至十二号四面。
玄武门指挥一员、千户一员、领申字十三号至十六号四面
凡留守五卫巡城官、并金吾等二十卫守卫官、各赴本司关领铜符
留守五卫指挥、领承字、东字、西字、北字号四面。其字号俱左半字
金吾等二十卫
端门
承天门指挥一员、千户一员、领承字号一面。
东安门指挥一员、千户一员、领东字号一面。
西安门指挥一员、千户一员、领西字号一面。
北安门指挥一员、千户一员、领北字号一面。其字号俱右半字
以上俱与留守卫比对铜符字号相同、方许点闸
凡领金牌夜巡点闸、每日上直、每夜上宿者、次早缴入。轮班三日者、班满缴入。非扈
驾、不许带出
皇城、违者送问

皇城九门守卫军、与围子手、各领勇字号铜牌。计二万五十五面
凡五城兵马指挥司夜巡。每日一城轮官二员、
赴本司关领令牌、次早缴入。不到者、指名参奏
东城兵马指挥司、领木字一号二号二面
西城兵马指挥司、领金字一号二号二面
中兵马指挥司、领土字一号二号二面
南城兵马指挥司、领火字一号二号二面
北城兵马指挥司、领水字一号二号二面
凡祀享
郊、
庙、
社稷、及
神祇等祭、陪祀供事官、及执事人等入坛。俱赴本司关领牙牌、祭毕。随即缴入
圆花牌、陪字一号至三百五十号、陪祀官领
长花牌、供字一号至三百八十号、供事官领
长素牌、执字一号至一千四百七十号、执事人领
凡锦衣卫校尉上直。俱赴本司领严字号双鱼铜牌
凡光禄寺吏典、厨役、遇
大祀该班者。俱赴本司领善字号双鱼铜牌

东驾侍卫官员将军。该侍卫日、俱赴本司领牌
凡文武朝参官、锦衣卫当驾官、应领官字号牙牌。并惊璺透彻、字号糢糊、应改造料造者。俱由礼部给手本、礼科掛号、赴本司关领。年终、各衙门仍造册送本司查理
凡朝参官牙牌字号。公侯伯、勋字。駙马都尉、亲字。文官、文字。武官、武字。教坊司官、乐字。其工部营缮所等衙门带俸匠作等、及锦衣卫所带俸、见在御马尚膳内官等监局寄名供事等、不係朝参官。嘉靖二十八年、题准改造、凡入内宫字样牙牌、以宫字编号

巡狩行幸。各衙门俱赴本司、关领行在各衙门印信

驾诣
陵寝、或
巡狩行幸。扈从文武官、各赴本司领小牙牌悬带。文字、武字、各一号起至五百号止。不书职衔

亲王之国、及镇守巡抚等官、奏请符验。俱从兵部奏行本司、覆奏关领。如在外镇守等官事故去者、则付所在官司收贮、候更代者、就彼付领。每年终、各处具由奏报查考。符验之制、上织船马之状。起马者、用马字号。起船者、水字号。双马者、达字号。起单马者、通字号。起站船者、信字号凡监察御史出差巡按、清军、巡盐、巡茶、巡仓、巡河、巡捕、盘粮、勘事等项、俱赴本司领印。如本道印领尽、奏过、方许借领别道印。其南京御史从都察院差者、许在京对道御史代领。俱事毕缴还
凡官员人等领符牌等项。俱用本衙门印信手本、及赴司画字、方许领出

皇后行亲蚕礼。先期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三品以上命妇、及使人、各具手本、于本司关领牙牌
云花圆牌、陪字一号起至二百号止
鸟形长牌、供字一号起至十二号止
凡领牌上直。若将年幼有疾官员开报、及怠忽误事者、本司参奏。守卫官员、十年一次、本司具奏、会同兵部兵科官拣选。每年终、各卫备造青册、送司查照
凡背宝官、传令官。十年一次、本司奏行兵部、请
旨点差尚宝监太监一员、总兵官一员、兵部兵科本司官各一员、于千步廊下拣选
凡岁例金牌青线絛一千条、黄绒宝絛及红绵、并五年一造陪祀供事执事合用茶褐青丝牌絛。俱行工部造办送用
凡宝钞提举司奏造钞牌。及本司奏造损折缺少金牌。本司官同户部堂上官、并给事中、印綬监官、监造。其令牌有损坏者、行印綬监改造。牙牌损坏缺少、行司礼监造
凡本司合用纸札、于司礼监、及刑部关领。木炭、于顺天府关用。宝案等公用器物、于内外各该衙门成造送用。煎熬宝色等件、工部每季拨班匠十名供用
凡本司官员、并监生、每日酒饭。俱于光禄寺支给
凡本司官员俸粮。俱于通政使司带支、今改于禄米仓关支

南京尚宝司

凡符牌等项。南京官军人等、随
驾至行在、给与悬带。南京兵部、因移文南京工部改造木牌、其制俱与铜牌同、转送本司、给与守卫、夜巡、并点闸官军。其后凡有失落损坏、成造如前
计长木牌一百面
飞字一号起五面
效字三号一面
横字五号一面
辰字一号起五面
棠字三号一面
沛字四号一面
慎字五号一面
曰字三号四号二面
耻字四号一面
爵字一号一面
灭字一号起四面
图字一号一面
洁字四号一面
玖字三号五号二面
手字一号一面
楚字二号一面
拜字二号起四面
仕字三号一面
彫字一号起五面
荒字五号一面
近字一号一面
兹字一号一面
贱字一号一面
求字二号一面
得字三号一面
署字四号一面
禪字四号五号二面
稿字四号一面
甲字一号起五面
多字二号五号二面
落字三号四号二面
孟字三号四号二面
道字一号起五面
率字二号起四面
庭字一号起四面
匪字一号起四面
篤字一号起四面
宿字一号起四面
碣字一号一面
辞字一号起三面
清字四号一面
鬱字四号一面
殿字四号一面
能字二号一面
兄字二号一面
毁字二号一面
邇字三号五号二面
罪字三号一面
居字五号一面
遣字一号一面
计小木牌二千九百一十六面
旗手字一号起二百六十九面
府军字一号起二百七十面
府左字一号起二百五十五面
府右字一号起三百六十四面
府后字一号起二百三十五面
金左字一号起七十七面
金右字一号起一百四面
金前字一号起二百八十六面
金后字一号起二百三十五面
羽左字一号起二百四十五面
羽右字一号起二百六十面
羽前字一号起五十面
虎左字一号起二百六十六面
本司官员俸粮与尚宝同

钦天监 南京钦天监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二十三
钦天监

国初置太史监。设太史令、通判太史监事、僉判太史监事、校事郎、并五官正等官。后改监為院。设院使、同知、院判、五官正、典簿、雨晹司时序郎、纪候郎等官。洪武元年、改太史院為司天监。设监令、少监、监丞、主簿、主事、五官正副、及监候、司晨、漏刻博士。又置回回司天监。设监令、少监、监丞。三年、始改钦天监、正五品衙门。四年、改监令為正仪大夫。少监、分朔大夫。五官正、司玄大夫。监丞灵臺郎。五官保章正、平秩郎。五官灵臺郎、司正郎。五官挈壶正、挈壶郎等散官。十四年、定品级员数、其散官、从文职给授。二十二年、改监令為监正、监丞為监副。三十一年、革回回监、而其历法亦隶之本监
凡本监习业者、分為四科。自五官正以下。与天文生、阴阳人、各专一科。回回官生、附隶本监、子弟仍世其业、以本国土板历、相兼推算
凡天文。如日月星辰、风云霾雾、本监各委官生、昼夜占候。或有变异、旧例自具白本占奏。正统后、始会堂上官、僉书同奏。弘治十八年、始用印信。其观象臺、分定四面、每面天文生四人专视
凡本监观星有盘、係洪武十七年造。又浑天、璿璣玊衡、简仪、俱正统四年造。十一年奏准、简仪修刻黄道等度、圭表壶漏、俱如南京旧制。又造晷影堂、以便窥测调品。景泰六年、造间仪铜壶。弘治二年奏准、浑天仪修改黄道度分。嘉靖七年奏准、立四丈木表测晷以定气朔
凡定时刻有漏、换时有牌、报更有鼓、警晨昏有鐘鼓、其器皆设於譙楼。初皆属顺天府。正统六年、改属本监。轮差漏刻博士、提调阴阳人、如法调壶换牌。其阴阳人、仍从顺天府各县僉充。鐘鼓改属旗手卫、拨军击撞
凡推算日月交食。本监先期、备开分秒时刻、并起復方位具奏、礼部通行内外诸司、临时救护。食毕、本监仍按占书具奏。如食不及一分、与回回历虽食一分以上、俱不行救护。至救护时、本监官专报时候、不随班行礼。如遇阴雨不见食、本监官候復完时、报各官行四拜礼而退
凡岁造大统历。先期二月初一日、进呈来岁历样。然后刊造一十五本、送礼部差人齎至南京并各布政司、照样刊印
凡每岁进
御览月令历、大统历、七政躔度历。洪武间、以九月初一日进。后以十一月初一日进。当日以大统历给赐百官、颁行天下。
东宫历、同日於
文华殿进。 【仪注俱见礼部祠祭司】
太皇太后、
皇太后、
中宫历、俱司礼监捧进。本监仍具本奏知
○嘉靖十九年、令以十月初一日进历、颁赐百官
凡颁历后。各
王府差人於
内府司礼监关领。其
内府各衙门、亦於司礼监给散。如琉球、占城等外国、正统以前、俱因朝贡、每国给与王历一本、民历十本。今常给者、惟朝鲜国、王历一本、民历一百本
凡造历。以洪武甲子為历元、仍依旧法推算、不用捷法。洪武二十九年、
钦定历註、永為遵守
上历註三十事
东宫亲王历同
祭祀 【祈福】
施恩封拜 【覃恩 行赏 赏劳 受封 封爵 封册 拜官 庆赐 肆赦】
上册进表章   颁詔
冠带 【註时坐向方位】 行幸 【註时】
宴会      招贤
出师 【註时出某方位、选将训兵、安抚边境】
遣使      结婚姻
嫁娶 【註时】     进人口 【註时纳奴婢】
沐浴      整容
剃头      整手足时
疗病 【求医鍼剌】   入学 【註时】
安床 【註时】     裁製 【註时】
兴造动土竖柱上梁 【註时】
缮城郭     开渠穿井
扫舍宇     般移 【註时】
栽种      牧养
捕捉      畋猎
民历註三十二事
祭祀 【求嗣 求福 解除】  上表章
上官 【註时 赴任 临政亲民】  结婚姻
嫁娶 【註时】     冠带 【註时坐向方位】
会亲友     出行
入学 【註时】     进人口 【註时】
安床 【註时】     裁衣 【註时】
纳财      交易
开市      经络
沐浴      剃头
疗病      开渠穿井
修造动土竖柱上梁 【註时】
动土安葬    移徙 【註时】
扫舍宇     安碓磑
栽种      牧养
伐木      捕捉
畋猎      平治道涂
破屋坏垣
永乐七年
钦定壬遁历、註六十七事
祭祀      祈福
解除      冠带 【註时坐向方位】
宴会      招贤
选将训兵    安抚边境
结婚姻     进人口 【註时】
求医疗病    入学 【註时】
兴造动土    竖柱上梁 【註时】
补垣      缮城郭
安碓磑     开市
立券      交易
沐浴      安床 【註时】
整手足甲    缓刑狱
施恩惠     恤孤惸
布政事     捕捉
施恩封拜    覃恩肆赦
颁詔      雪冤枉
赏贺      遣使
裁製 【註时】     上官赴任
般移 【註时】     开渠穿井
修置產室    纳畜
牧养      取鱼
庆赐      行幸
扫舍宇     整容
剃头      纳采问名
行惠庆     举正直
出军代征    经络
求嗣      上册进表章
修饰垣墻    纳财
栽种      临政亲民
平治道涂    出师 【註时出某方】
詔命公卿    筑隄防
宣政事     营建宫室
命将出师    嫁娶
畋猎
凡进用诸历、俱以红黑字分辨、并各有尺寸裁造。
亲王诸历、及民历、亦各依式裁造。其黄蓝綾绢、及黄纸裹造者、俱有定式
凡颁历。洪武初、有司徵歛工本钱。十四年免徵。永乐后、合用各色綾绢纸札顏料、俱先二年十二月内、会计有无闰月、合用若干、奏行山东等布政司、真定等七府、买办
凡选
郊祀时享等项日期。每岁十一月中、本监堂上官、择日率历科官、午后沐浴更衣、於本衙门斋宿。次日早会选、具副本请
旨、仍具例行
内府中路并设案题本、得
旨。次日早、掌印官捧正本、照例行至
奉天门案前跪进。俟
御览毕、叩头、由东门出、復班。仍具揭帖、差官齎赴礼部、太常寺、知会。嘉靖十五年、
钦改
大报等祀日册。本监於八月初旬、照旧会选。将选过祭祀日期、具印信揭帖、开送礼部登册。九月初一日、礼部奏进
凡营造出师等事、奉
旨选择年月日时方位进呈。若
陵寝、及各
王府安葬、选择吉地奏用。其差委官生、各有次第、不许紊乱
凡每岁立春。前期五日、本监官
面奏、差官二员、往顺天府候气。至日回监具呈、依书占奏
凡立春。前期、侯气官、同顺天府官、赴
东直门外、导迎芒神春牛至府
凡遇
圣节正旦、冬至、及颁
詔大礼。先期本监官
面奏、设定时鼓於
文楼。至期。定时、漏刻博士一员。报时、五官司晨一员。立
御道东。鸡唱、五官司晨一员。击鼓、漏刻博士一员。登
文楼上。候
上陞殿、鸣鞭毕。报时官、捧时牌、报卯时。鸡唱官、唱日出卯、照万方、光四表、毕、击鼓五声
凡本监人员。洪武六年令、永远不许迁动、子孙只习学天文历算、不许习他业。其不习学者、发海南充军
凡本监官陞迁。俱从礼部考选查拟、转送吏部銓注
○正德十一年奏准、各科有缺、选本科专业精通音送补
○嘉靖十一年议准、天文等科八品九品官员缺、将本科食粮十年以上、上人役考补。其职专鸡唱报时官、必选年力壮盛声音洪亮者、不在食粮十年之限。监正有缺、於监副内推补。监副有缺、於各科六品七品、及挈壶正主簿等官、歷俸年深、并考满加俸者推补。如无年深加俸官员、寧悬缺以待。各科六品七品官员缺、於八品官内考补。保章挈壶员缺、於该科司历司晨博士等官考补司历司晨博士员缺、於该科专业人役内考补
凡内灵臺教师。嘉靖三年奏准、三年教有成效、量授署职。仍於本臺教习
凡本监官生人等。嘉靖六年奏准、集体考试
凡本监官犯罪。成化十三年奏准、该当民者、本监降用。该充军者、备由奏请定夺
凡本监官生、有父母丧。例免丁忧
凡天文生、除本身外、再免一丁充当民差。阴阳人、止免本身。其各门不係应役者、不准免
凡天文生食粮、月支七斗。阴阳人、四斗。俱照医士医生例。其譙楼阴阳人、止支三斗
○隆庆四年、题定人数。历科七十五名、天文科八十名、漏刻科三十五名、譙楼四十名、回回科五十名、各食粮供事
凡天文生、止选世业子弟、立教师教习。有成、遇缺於内选补。其教师亦量陞授
○弘治十一年、令访取世业原籍子孙、并山林隐逸之士、及致仕退閒等项、官吏生儒军民人等。有能精通天文历数、阴阳地理、及五星子平、遁甲大定六壬龟卜等术者、每府不过一二人、试中收充供役
○正德十四年题准、本监堂上官、从公选取官生聪俊子弟、并堪充教师人员、送礼部考选年资艺术相应者、发回本监各科、各置课簿、明立教条、按月考试。礼部仍委官一员、并本监堂上官三员、相兼提督。仍置印信文簿二本、按季考试、附写次第。一本存留备照。一本印封送部查考。每年终、连人簿送部、督同本监堂上官、出题考校、以验勤惰、定其高下。如无进益、连该科教师、亦量加责罚、以示劝惩
○隆庆四年题准、天文生有缺、候年终类考、先儘嫡男顶补。如户绝、及嫡男艺业生疏者、方将习学餘丁、照数收补、其嫡男、仍候再考定夺
凡天文生年六十以上者、嫡男许告替补。无嫡男者、族丁许告习学、仍照前例考补。如缺役数多、准以习学子弟添充、俟其考中、方与收粮。每姓册籍、止以祖户一丁為户首、其续收补、及餘丁、各附祖户之下。不许一族另立数户、一丁开写数处、希图朦朧顶补
凡天文生有犯。弘治十三年奏准、徒流、照旧例决杖一百、餘罪收赎。笞杖有力纳钞。无力的决。其犯窃盗掏摸抢夺等项、亦刺字充警。并杂犯死罪、俱做工。不在收赎之限
○十七年又奏准、天文生犯该充军、果係习业已成、能专其事者、照例问断充军、仍在本监应役。其习业未成、未能专事者、即同凡人发遣
凡天下府州县、举到阴阳人、堪任正术等官者。俱从吏部送本监考中、送回选用。不中者、发回原籍為民、原保官吏治罪
凡观象臺、譙楼、合用灯油木炭。及祭祀
斋宫、调品壶漏、亦有油炭。俱行礼部、坐派顺天府送用
凡本监合用纸札。成化间奏准、照例遇吏部送考阴阳生中式者、令其量出应用
凡本监俸粮。初於礼部支给。后从户部拨本监自行收放。今於禄米仓关支
凡观象臺观候官生。万历四年题准、每二岁、给与胖袄一次

南京钦天监

凡本监造历。每年六月内、从礼部发到历样、刊印完、给散南京各衙门、并直隶各府州县
凡本监造历纸。分派应天寧国二府、并浙江解纳。俱限六月以里至京。嘉靖二十四年奏准、本监历日、正数颁给各衙门、止该历一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本。有闰之年、该二裁纸九十九万四千四百四十三张半、每纸百张、价银四分、该折价银三百七十七两七钱七分七釐四毫。无闰、该二裁纸八十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张、该银三百五十五两五钱五分五釐二毫。每年不拘有无闰月、各该添工食银三十五两零三分。连前纸价、照数分派浙江布政司、应天直隶寧国二府、严限徵完、依期解部。其合用黄纸等项不多、照常解纳
凡占候天象。本监自洪武以来、设观星臺於鸡鸣山上、令天文生分班昼夜观望。或有变异、开具揭帖、呈堂上官。当奏闻者、随即具奏
凡天文生。俱以世业子弟习学、考选食粮、分拨各科
凡本监造历梨板、顏料。俱上元江寧二县解纳
凡本监观星臺、每岁合用灯油木炭。俱上元江寧二县解纳。本臺官生、岁给御寒毛袄一领、从南京工部、转行
内府甲字等库关给
凡本监天文生食粮。月支米六斗、於南京礼部关支

太医院 南京太医院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二十四
太医院

国初置医学提举司。后改太医监。又改太医院、定為正五品衙门。设院使、院判、御医、吏目等官。职专诊视疾病、修合药饵之事。而
圣济殿番直、则择术艺精通者与焉。其子弟之隶医籍者、教之、试之、黜陟之、具有事例、属礼部。而惠民有局、生药有库、亦各设大使副使、為其属云
凡本院院使、院判、御医、日於
内府御药房、分两班轮直供事。嘉靖十五年、改建
圣济殿于
文华殿后、设
御药库、本院官分班轮直
凡收受四方进贡、及储蓄
上用药品。俱於
内府收掌
凡供用药饵。
国初令医官就
内局修製。本院官诊视
御脉、御医参看校同、内臣就
内局合药。将药帖连名封记、具本开写本方药性治证之法、於日用之下、医官内臣、书名以进。置簿历、用中书省印合缝、进药奏本既具、随即附簿年月下书名、内臣收掌、以凭稽考
凡烹调
御药。本院官与内臣监视。每二服合為一服、候熟分為二器。其一器、御医先尝、次院判、次内臣。其一器、进

凡各
王府良医员缺。从本院推举医士、送吏部选用
凡本院习业、分為十三科。自御医以下、与医士、医生、各专一科。隆庆五年奏定、御医、吏目、共二十员。大方脉五员。伤寒科四员。小方脉、妇人科、各二员。口齿咽喉、外科、正骨、痘疹、眼科、鍼灸等七科、各一员。医士、医生、各七十餘名。大方脉、伤寒科、小方脉、妇人科、口齿咽喉外科、正骨、痘疹、眼科、鍼灸等七科、各名数不等。各官员缺及医士医生名缺、即以该科人数照例考补。如无相应人数、不必补足
凡各
王府差人请医视疾、本院奉
旨、差官或医士往视。若文武大臣、及外夷酋长有疾、亦奉
旨往视。其治疗可否、皆具本覆奏。或军中缺医、亦凭总兵巡抚官、奏请拨用
凡医士医生、俱於本院修合药饵。若医官医士、仍差委各处用药
计各处用药医官医士员名
圣济殿、即御药房。嘉靖十五年改建 【凡支杂职俸冠带医士、并冠带医士、 内殿六年、外差九年、各□日。考陞吏目。吏目六年、考陞御医】
东直房 【医士三十六名】
安乐堂 【医官三员、医士三十名】
司礼监 【医士二名。歷役三年、与冠带。再歷三年、授吏目。万历五年题准、通候九年、考补吏目】
书堂 【医士六名】
乾明门 【医士三名】
浣衣局 【医士二名】
天寿山 【医士二名】
松林灵臺 【医士三名】
团营 【医官一员、医士十二名】
五军营 【医官一员、医士二名】
神枢营 【医官一员、医士三名】
神机营 【医官一员、医士四名、嘉靖九年奏准、各营医士、办事三年、勤劳者、与冠带、再歷三年、授吏目。万历五年题准、候九年考补吏目】
刑部提牢厅 【医士一名、嘉靖二年奏准、歷役三年、勤劳有效者、与冠带。再歷三年、授吏目。仍旧在厅用药。万历五年题准、候九年考补吏目】
锦衣卫 【医士三名、嘉靖二十五年题准、食粮医士、供役六年以上者、给与冠带】
广德州、原额茯苓六百三十斤
滁州、原额桔梗等药、一千五百九十八斤七两一钱六分
徐州、原额鹿茸等药、八十二斤十四两六钱七分
和州、原额柴胡等药、二百二十二斤十四两
顺天府、原额乾菊花等药、一千九百四十六斤一两。苍术八千五百九十四斤
大名府、原额大皂角等药、一千五百斤
河间府、原额火麻子等药、二千一百七十九斤八两
保定府、原额大皂角五百斤
真定府、原额大皂角等药、七百六十五斤
延庆州、原额黄芩等药、七百斤
保安州、原额黄芩等药、七百斤
凡军中马病。本院给与药饵
凡本院合用纸札。俱令府州县举到医士考中者、量纳应用、后革。成化十八年、奏准仍旧
○嘉靖十五年题准、通行浙江等十三布政司、并南北直隶、不许起送名医。其各部报考到部医人、俱发回原籍、候该院缺人供事、另议行取
凡医士残疾、及年七十以上、不堪应役者、放免
凡纳银事例。太医院见在食粮医士、累考下等、未经冠带者、纳银二十两、给冠带。原係医籍户下子弟、报册未经补役者、纳银三十两。民间子弟、纳银六十两。俱给与冠带
凡医士医生食粮。成化十年奏定、医士有家小者、月支米七斗。无者、五斗。医生有家小者、四斗。无者、三斗
凡医官。旧例月支米二石。弘治间、令照医士例、止支七斗

南京太医院

凡本院药饵。俱南京礼部收到各处解来生药製造。计湖广等布政司、南直隶府州、岁解本院药材、七千二百四十四斤六两
凡南京各营该用药饵。俱拨医士随病供应。嘉靖十年议准、每营各置药局、从南京礼部、督同本院、考选精通艺业医士一人、在局提调。待三年无过、给与冠带、九年无过、送吏部銓授署吏目、仍前提调。其各局药材、俱从南京礼部、札行本院解发
凡医士、医生。俱以世业子弟、习学考选、分拨各科
凡医士医生月粮。照太医院例

上林苑监 五城兵马指挥司 南京五城兵马指挥司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二十五
上林苑监

洪武中、议设上林苑监、以妨民业、遂止。永乐五年开设、定為正五品衙门。设左右监正、左右监副、左右监丞、典簿。所属良牧、蕃育、嘉蔬、林衡、川衡、冰鑑、典察左、右、前、后、十署。每署设典署、署丞、录事。洪熙元年、止存左监丞典簿、餘官不除。又以蕃育署、带管良牧川衡两署。嘉蔬署、带管冰鑑林衡两署。四署人户、并四典察署人户、俱拨二署暂管。宣德十年、止存蕃育、嘉蔬、良牧、林衡四署、餘皆革。近年仍设右监丞

蕃育署

原管畜养户、二千三百五十七
分拨畜养草场地、一千五百二十顷三十四亩二分二釐
计畜养
鹅八千四百七十隻
雄四千二百一十七隻
雌四千二百五十三隻
鸭二千六百二十四隻
雄八百八十九隻
雌一千七百三十五隻
鸡五千五百四十隻
雄七百八十三隻
雌四千七百五十七隻
光禄寺、每年取用孳生鹅一万八千隻、鸭一千隻、鸡五千隻、长行线鸡二千隻、鸡弹一十二万箇
太常寺、每年取进
奉先等殿荐新鴈十二隻、雉一十三隻、嫩鸡一十三隻、鸭弹二百四十箇、鸡弹二百六十箇
本监每年进
宫鹅黄五十隻、鸭黄七十五隻、鸡黄五十隻、大雌鸡一十五隻、鹅弹九百五十箇、鸭弹二万九千箇。又
内府供应库、鸭弹三万箇


嘉蔬署

原管栽种户九百
分拨栽种蔬菜等地、一百一十八顷九十九亩八分四釐八毫。后因修筑本署土城鹅房、占地二十二顷七十亩。今见存地九十六顷二十九亩八分四釐八毫
每年进
宫菜一十三万七千五百八十三斤箇。又送光禄寺青菜二十四万七千八百斤、芥子七石八斗

良牧署

原管牧养户二千四百七十六
分拨牧养牲口草场等地、二千三百九十九顷一十三亩六分六釐。嘉靖八年议准、除不起科草场、并不堪者、共不纳钱粮田地五百五十七顷九亩四分三釐一毫七丝。见在成熟田地一千八百四十二顷四亩二分二釐八毫六丝。每年徵收子粒银四千四百六十五两七钱二分六釐八毫五丝八忽、解送户部、转送光禄寺、买办猪羊牛隻供应
计牧养
牛羊猪四千五百六十六隻
牛九百二十九隻
牯牛九十七隻
(牛孛)牛八百三十二隻
羊二千五百六十九隻
绵羊二千三百九十六隻
公羊二百四十八隻
母羊二千一百四十八隻
山羊一百七十三隻
公羊一十六隻
母羊一百五十七隻
猪一千六十八口
儿猪六十八口
母猪一千口
光禄寺、每年取用孳生牛八百隻、羊五百隻、羊羔二十隻、长行醃腊猪二千口、正旦冬至节肉猪一千口
内府丁字库、每年收羊毛二千二百四十六斤四两
太常寺、每年取用时享
太庙、及
奉先等殿荐新、共活兔八十一隻。其祭告等件、不时取用无定数

林衡署

原管栽种户一千九百八十三
分拨栽种果树花木等地、一百三十八顷一十五亩七分一釐
迁民住基地一十顷九十五亩
自种地五十一顷四十二亩
凡牧养牲口、栽种果蔬等项。永乐间、用北京效顺人役充。后於山西平阳、泽、潞、三府州、起拨民一千户、俱照边民事例、给与盘缠口粮、连当房家小、同来分派使用。仍令自备牛具种子、於附近荒閒地土内、儘力耕种食用、喂养牲口
凡牧养。每二丁养羊一隻、每五丁养牛一隻、餘各验丁派养。其牲口、编号造册、挨次进送
内府、并太常寺、光禄寺供应。每岁除原种取用不缺外。牛孳生犊一隻。羊孳生羔二隻。餘皆与民自用。羊毛、惟种羊依时剪取入官。孳生羊毛、从民收用。成化六年
詔、蕃育等署、今年有因水患、亏损牲口、曾经具奏、查勘明白者、悉免追陪
凡蕃育署寄养鹅隻。嘉靖三年议准、各牲户不许通同写字人役、私自发卖、虚报日月、骗取食料。该寺置立簿籍、以领鹅之日為始、每隻日给食料六合、扣至一月而止、其鹅务足原定斤数、以备取用。如过一月后、鹅瘦损不堪者、今其自备食料、再不支给。失养损坏者、责其陪偿
凡牧养栽种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西南至浑河。永乐十四年、奉
旨一应人不许於内围猎。有犯禁者、每人罚马九匹、鞍九副、鹰九连狗九隻、银一百两、钞一万贯、仍治罪。虽
亲王勋戚犯者、亦同
凡大兴宛平二县附近果园。正统元年、令听本监管属。远者、并外府州县果木、俱令有司自行管属、果品听其自进
凡原拨、并续拨、栽种蔬菜果木树花、牧牲草场。衙门公廨。及住基等地。弘治十四年、踏勘过共四千一百三十四顷八十五亩八分八毫、见在地三千九百七十顷五十八亩八分三釐。会勘出侵占失迷地一百六十四顷二十六亩九分七釐八毫。四至筑立封堆、一千六百七箇
凡日逐进用菜蔬果品。宣德十年奏准、以荆府遗下空房一所、
东安门外旧行用库房一所顿放。弘治五年又奏准以
东安门外保大坊官房一所顿放

五城兵马指挥司

国初置兵马指挥使司。设都指挥、副都指挥、知事。后改兵马指挥司、為正四品衙门。设指挥使、副指挥、知事。各门设兵马。洪武十年、定正六品衙门。设指挥、副指挥、职专京城巡捕等事。革知事。二十三年、定设五城兵马指挥司。惟中城止称中兵马指挥司。俱添设吏目。今每司设指挥一员、副指挥五员、吏目一员
凡弓兵。每司额设八十名、一年更替。从在外州县僉解、兵部职方司分拨应役
凡各城坐铺火夫。除有例优免外、其餘俱要编当。敢有投託
内府、及在外衙门差人、或给免帖、擅入各司、分付优免、听该司连人呈送巡城御史治罪。其勇士等项正身、改调京卫充军。于碍内外官员、奏请定夺
凡京城该管地方。街道坍塌、沟渠壅塞、及
皇城周围坍损。工部都水司行委分管填垫疏通
凡地方或有盗贼生发。即督领弓兵火甲人等擒捕
凡官民房舍火起。不分地方、各司督领弓兵火甲人等、俱持器具救火
凡巡城御史批发囚犯。该司取供、送法司拟罪发落
凡刑部都察院照勘、提人、检尸、追赃、分委该司承行
凡各司地方堆垛发卖食盐。户部行该司官巡察有无文引、曾否掣割。其有夹带兴贩、及不由崇文门放入者、捕送治罪
凡军民人等、在於街市殴、及姦淫赌博、撒泼抢夺、一应不务生理之徒。俱许擒拏
凡地方军匠人等。旧例令各家俱於门前置粉壁一面、开写本家籍贯人口、身役营生、并写不敢窝藏逃军逃匠囚徒盗贼等项。以凭挨究
凡每月捉获囚数。各司官於
御前奏知、送科
凡夜巡。各司每日轮官二员、赴尚宝司关领铜牌二面。正德五年令、犯夜者、照旧例禁行时候、方许呵问擒拏、不得非时惊扰
凡光禄寺打扫。各司每月轮三日、拨火夫三百名

驾诣
郊坛、及
亲王出府之国成婚、开设举场、修设斋醮、发送宫人。率领火甲供事
凡选
妃。礼部仪制司行各司选报该管地方良家女子、送
诸王馆备选
凡各司官。奉
旨不许各衙门擅自拘辱。及占用弓兵火甲。亦不许
内府衙门、拘要打卯、挨捕逃匠。嘉靖元年令、五城火甲人役打卯次数、照依弘治年间禁例行。若有故违、及兵马司官吏依阿听从者、许巡城御史指实参奏治罪
凡各司官员俸粮。俱於兵部带支

南京五城兵马指挥司

各司职掌巡捕、及街道沟渠囚犯等事。皆与五城兵马司同

僧录司 南京僧录司 道录司 南京道录司 神乐观 南京神乐观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二十六
僧录司

国初置善世院。洪武十五年、改僧录司、正六品衙门。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左右觉义。职专释教之事。属礼部。其衙门、南京建于天界寺。永乐后、北京建于大兴隆寺。今大兴隆寺燬、徙于大隆善寺
凡本司官。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為之、不支俸。如有文移、以僧人掌行。僕从以佃户充役凡僧有三等、曰禪。曰讲。曰教。在外僧人、府属僧纲司、州属僧正司、县属、僧会司管领。皆统于本司
○洪武二十四年令、凡各府州县寺观。俱存宽大可容眾者一所、併居之。不许杂处于外。违者治以重罪
凡各处额设寺、俱有僧人住持。从各寺僧人、保举有戒行、通经典者、僧纲等司、申本司给与札付。其有钱粮大寺、转申礼部、出给札付
○景泰三年令、各处寺观田土、每所量存六十亩為业。其餘拨与小民佃种纳粮
凡度僧。例以十年一次。先期礼部奏准、在京行童从本寺具名、在外从僧纲等司造册给批、俱由本司、转申礼部施行。本部考试能通经典者、给与度牒。其僧人额设、府不过四十人、州三十人、县二十人
○洪武六年令、各府州县、止存大寺观一所併处其徒、择有戒行者领之。若请给度牒、必考试精通经典者方许
○二十八年奏准、天下僧道赴京考试、不通经典者、黜还俗
○永乐六年令、军民子弟僮奴、自削髮為僧者、併其父兄送京师、发五臺山做工。毕日、就北京為民种田。寺主僧擅容留者、亦发北京為民种田
凡僧人给授度牒。洪武二十五年、令本司造周知册。编次在京在外寺院僧人。备开各年甲姓名字行、及為僧年月、并所给度牒字号。颁给天下僧寺备照。凡游方行脚至者、以册验之。其有不同、许获送有司解京、治以重罪。容留者、罪如之。其后不造岁久、仍有诈偽者。至正统五年、令照旧造册
凡本司官、每月止朝朔朢、班列于西。如遇庆贺颁
詔等事行礼、皆预、班列于东
凡在京祭祀、本司官皆不预。在外同
凡僧官僧人服色、见礼部仪制司。洪武二十五年令、瑜珈僧许穿靴
凡内外僧官、专一检束天下僧人、恪守戒律清规。违者从本司惩治。若犯与军民相干者、从有司惩治

南京僧录司 【见僧录司】
道录司

国初置玄教院。洪武十五年、改道录司、正六品衙门。设左右正一、左右演法、左右至灵、左右玄义。职专道教之事。属礼部。其衙门建于朝天宫、两京同
凡本司官选用、并不支俸、及行移等项。俱与僧录司同
凡道士有二等、曰全真。曰正一。在外道士、府属道纪司、州属道正司、县属道会司管领。皆统于本司
凡道童限年给度牒、各司申送、及考试等项。俱与僧录司同
凡本司官。每月止朝朔朢。如遇庆贺颁
詔等事行礼、皆预、班列于东
凡在京祭祀、本司官皆不预。在外同
凡庆成宴、本司官皆预
凡道官道士服色、礼部仪制司。洪武二十五年令、正一道士、许穿靴
凡内外道官、专一检束天下道士、违者、从本司惩治。若犯与军民相干者、从有司惩治

南京道录司 【见道录司】
神乐观

洪武十二年、置神乐观。设提点、知观、专管乐舞生、以供祀事。属之太常寺云
凡乐舞生。洪武初、选用道童。后乐生用道童、舞生以军民俊秀子弟為之
○十三年、
詔公候及诸武臣子弟、习乐舞之事
○又令礼部拣选乐舞生有过失病者、放归為民
凡各坛乐舞生。洪武初、命选道童為乐舞生、额设六百名。专备
大祀、
宗庙、
社稷、山川、孔子、及各山陵供祀之用。洪武十二年、
詔神乐观道士、许养徒弟。其餘庵观不许。永乐十八年、题乐舞生三百名、随
驾於燕。定都后、额设五百二十七名。嘉靖年间、建
世庙
四郊太岁神祇坛、及
九庙、共用乐舞生二千二百名。后裁革八百餘名、止存一千三百五十三名
○三十年题准、
陵祀日增、酌定用乐舞生一千一百五十三名。其餘二百名仍革去。永為定例
凡遇朝会。本观提点、班在僧录司左善世之下、道录司正一之上。知观、班列于僧录司左觉义之上、道录司左至灵之下
凡乐舞仪节、本司令协律郎等官教习。每遇祭祀、先期于本观演习
凡大祀
天地
举麾、协律郎一员 乐舞生七十二人
文舞生六十四人 引舞二人
武舞生六十四人 引舞二人
执事一百二十三人
典仪一人   传赞五人
通赞二人   罍洗八人
正殿四坛、捧帛四人   执爵四人
司尊三人
内垣四坛、捧帛等共十六人
外垣二十坛、捧帛等八十人
烧香共六十八人 点烛共十二人
嘉靖九年更定
圜丘坛
举麾、协律郎二员 乐舞生七十二人
文舞生六十四人 引舞二人
武舞生六十四人 引舞二人
执事三十七人
典仪二人   传赞五人
通赞二人
正坛、司香官一员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祀位坛、司香官一员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大明坛、夜明坛、星宿坛、云雨风雷坛
司香四人   赞引四人
捧帛四人   执爵四人
司尊四人
烧香点烛共四十八人
方泽坛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三十四人
典仪二人   传赞二人
通赞二人
正坛、司香官一员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配位坛、司香官一员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五岳坛、五镇坛、四海坛、四瀆坛
司香四人   赞引四人
捧帛四人   执爵四人
司尊四人
烧香点烛共二十五人
祈榖坛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二十人
典仪二人   传赞四人
通赞二人   司香官三员
捧帛三人   执爵三人
司尊三人
烧香点烛共三十八人
朝日坛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九人
典仪二人   传赞一人
通赞二人
司香官一员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烧香点烛共二十人
夕月坛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十四人
典仪二人   传赞一人
通赞二人
正坛、司香官一员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星宿坛、司香一人   赞引一人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烧香点烛共二十人
大享殿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十五人
典仪一人   传赞六人
通赞二人   捧帛二人
执爵二人   司尊二人
烧香点烛共六十二人
凡时享
太庙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五十七人
典仪一人   通赞一人
正九坛、捧帛九人    执爵见用十六人 【旧十七人】
司尊一人
亲王四坛、捧帛四人  斟酒四人
功臣十六坛、捧帛十六人
斟酒四人
烧香点烛共六人
祫祭、捧帛添三人 执爵添六人 【餘同前】
社稷坛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十二人
典仪一人   通赞一人
捧帛四人   执爵四人
司尊二人
烧香共十人
帝社
帝稷坛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八人
典仪二人   通赞一人
捧帛二人   执爵二人
司尊一人
先农坛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九人
典仪一人   通赞一人
对引一人   读祝一人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捧接福酒胙二人
烧香四人
先师孔子庙
举麾、协律郎一员
乐舞生七十二人
【嘉靖九年、改用四十八人】
文舞生六十六人
【内引舞二人、嘉靖九年、改用六佾、凡三十八人】
执事三十三人
典仪一人  通赞一人
罍洗三人  对引一人
正坛、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四配、捧帛四人 执爵四人
十哲二坛、赞引二人
捧帛二人   执爵二人
司尊二人
两廡与十哲同、共用八人
烧香共三人
凡乐舞生执事人等、岁用米麦等物。俱从户部拨送本观收贮。嘉靖九年奏准、每岁木柴。每名折支银六钱九分四釐、于节慎库关领
○十四年奏准、每岁麦豆芝麻、每名共折银一两二钱六分、于太仓关领
○二十二年议准、神乐观官生岁支粮米。今后置立循环文簿、分别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数目。责令该年掌书、每季终赴部倒换。其乐舞生遇有添设、具申明白、方许关支。事故等项、截日住支。每年解到粮米。同户部委官收放。正数放尽、积餘粮米、申报交盘、作正支销。其正额碾米牛三隻、膳夫三十名、俱革。牛隻草料、住派。膳夫、行顺天府住编
凡乐舞生。每名月给口粮米三斗三升。正旦中元冬至三节、每名给与节米五升。
山陵供祀、每陵、每名给与行粮米三升。每坟、每名给与行粮米二升。
文庙祭祀、每名给与行粮米一升。旧额岁支糙粳米二千六百石、今四千七百八十一石三斗二升 【本色】
每名、岁支小麦一石一斗一升三合、黄豆二斗九升九合四勺、芝麻五升七合三勺七抄。共岁支小麦一千三百八石四斗一升八合六勺、黄豆三百四十六石一斗二升七合二勺、芝麻六十五石四斗二升一合二勺。 【初支本色】 嘉靖间、户部题准折价、小麦折银九钱六分一釐三毫五丝、黄豆折银二钱三分九釐五毫二丝、芝麻折银五分七釐三毫七丝、许每名岁支三项、共折银
一两二钱五分八釐 【小麦每石折银八钱五分、黄豆每石折银八钱、芝麻每石折银一两】
每名岁支食盐五斤八两有零、共支食盐六千五百二斤八两 【本色】
每名岁支木柴四百六十四斤。 【初支本色】 嘉靖间、工部题准折价、每斤折银一釐五毫
每名岁给赏赐。生绢一疋、绵布三疋、苧布三疋、白绵八两。 【初支本色】 嘉靖九年、户部题准、照文武官绢布事例、准折价。生绢一疋、折银七钱。绵布、每疋折银三钱。苧布、每疋折银二钱。白绵八两、折银二钱五分。计每名岁支四项、共折银二两四钱五分
凡乐舞生所用乐器、俱从工部成造。遇有损坏、随时修理。惟笙簧、每年工部预期差拨笙匠、赴观逐一展视修理

南京神乐观

凡每年本观乐舞生三百五十名。该用绵布一千五十疋、绢三百五十疋、绵一百七十五斤、关太常寺、奏行南京户部、转行甲字等库关支。盐三千斤、柴一十五万五千四百斤、南京户部工部关支。秋粮米二千石、小麦六百石、黄豆一百六十石、芝麻三十石、碾米牛用稻草一千五百包、直隶常州等府武进等县送纳。嘉靖九年题准、革去乐舞生五十名。存留三百名。每名月支米三斗。官二员、每员月支米一石五斗。共该支米一千一百一十六石。各
陵寝时祭、每岁共支行粮米九石八斗三升。
歷代帝王庙一祭、每名支行粮米一升、共米二石八斗四升 【后帝王庙罢祭、行粮不支】
文庙二祭、每名支行粮米一升、共米三石五斗六升。正旦中元清明三节、每名一斗五升、共米四十五石。通计米一千一百七十七石。每遇闰月加米九十三石。岁支小麦三百八石。黄豆一百三十七石。芝麻二十六石。食盐二千六百斤。柴一十二万三千斤。绢三百疋。绵布九百疋。苧布九百疋。白绵一百五十斤。其碾米牛、自买稻草凡本观原额膳夫三十名。俱应天府属县点充、嘉靖九年奏准、革十名

武职衙门
五军都督府 南京五军都督府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二十七
五军都督府

国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改枢密院。又改為大都督府。秩正一品。设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等官。洪武十三年、始分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各府都督、初间以公侯伯為之、参与军国大事。后率以公侯伯署府事。同知、僉事、则参赞军事。永乐元年、建行都督府於北京。后仍分五府、称行在某都督府。十八年、定都北京、除行在字。在应天者、称南京某府。洪熙元年、復称行在。宣德三年、革行都督府。正统六年、復建五府。其职分领都司卫所、掌一应从
驾仪卫、诸武职替袭优给等项。所属悉上之府、府為转送兵部请选。其他若武臣
誥敕、水陆操练、俸粮屯种、军情声息、清勾替补、薪炭荆苇诸事。各分移所司而综理之。盖职专军旅、其任特重云

中军都督府

所属卫所 【见兵部职方司】



社稷祭祀、
耕耤田、幸太学、及
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大婚礼等项。本府先期奏行五军十卫、於各营拨军围宿。其合用?刀围子手、奏请赴
内府关领金鎗、以备仪卫。事毕、仍赴交收

驾诣
郊坛、例用公侯駙马伯等官一人、守
承天正阳等门、俱本府奏请
钦定。其随
驾守卫公侯伯将军、及守卫围子手把总管队官金牌、俱行尚宝司关给。锦衣卫上直官军刀甲簿、印记送
午门附写姓名书押
凡京城九门、原降守门子丑字号铜令牌十八面、锁钥二十把、并於本府收贮。每日晚、各门官军齎令牌赴府、兑领门钥、往放门。次日齎锁钥赴府交纳、仍领出原兑令牌。其锁、掌印官亲封、随发领回
凡京城夜巡、原降寅字号铜令牌二面。卯辰字号铜令牌十八面。编定金吾等卫、并五军属卫镇抚六十员、作二十直。每直镇抚三员、军人九名、轮赴本府、应长巡者、领寅字号、应撞门者、领卯辰字号牌。每夜一更三点、发卯字号牌、三更一点、发辰字号牌、往九门巡撞、及点守门官军。如有姦弊、具奏施行
凡旗手等二十卫带刀官员、各有悬带金铜字号牌面。俱本府管理。每三年一次考选。有年考事故、不堪任用者革退、另选年力精壮、勤劳无过者、顶补。其牌面有无损坏、俱造册送府、以凭稽考
凡守门守城官军、有逃亡病故者。每年终、各门造册送府、查明更补
凡月食。文武官、俱於本府行救护礼
凡在京在外卫所官舍比试。兵部开送本府审实、行移各府、并锦衣卫及兵科委官。至期、奏请内官、於大教场内公同比试中否、仍送兵部施行
凡在京卫所总小旗、及在外卫所係京操者、例该併鎗。俱送本府审实、会各府锦衣卫兵科各委官。至期、奏请内官於本府前监併、开具胜负、送兵部施行
凡应付。准兵部职方司手本、内称
钦差各衙门官员、出京公干。本府行所属和阳等四卫、轮流摘拨军夫起关应付
凡番僧剌麻、哈密土鲁番等夷人进贡还、赐(土商)疋、并乞讨食茶、俱本府出给勘合、验过潼关
凡武举开科。兵部该司预行本府知会、光禄寺办宴、於本府设席、
钦命内阁大臣一人主席、名会武宴
凡遇在京在外都司卫所、起送未及六十岁老疾官舍、到府替职。本府照例於双月比试毕、五府会日引奏、侯有
明旨、开送兵部入选
凡每年十二月、督令各门官军、及时打冰藏用。至明年五六月发冰
凡本府行所属都司勘合。遵照题奉
钦依、编置字号、类填发行、年终类缴
中都留守司中字号  河南都司龙字号
沂州卫相字号  归德卫华字号
新安卫前字号  潼关卫楼字号
徐州左卫左字号 泗州卫行字号
太仓卫玖字号  宿州卫凤字号
庐州卫生字号  仪真卫日字号
安庆卫是字号  金山卫成字号
淮安卫阁字号  扬州卫筑字号
苏州卫新字号  邳州卫堤字号
高邮卫金字号  寿州卫书字号
武平卫人字号  徐州卫宰字号
六安卫壹字号  滁州卫拾字号
建阳卫年字号  大河卫沙字号
镇海卫重字号  镇江卫荣字号
汝寧新□字号
凡牧马千户所。职专调度
御马水草、出入牵晾。其牧地芻豆数目、俱
御马监掌管、军人供役
计马房一十五处
坝上大马房   坝上北马房
驹子马房    天柱马房
北草场马房   东天柱马房
金盏儿马房   坝东马房
北高马房    胡渠马房
郑家庄马房   黄土马房
汤山马房    东坝马房
义河马房
凡蕃牧所。成化十三年题准、设立旗军七百四十九名、职专养牲挤乳、供应
宗庙祭祀、及
上用膳羞。乳牛共六百八十五隻。每隻日支料豆三升、榖草十斤、俱户部坐派河南山东等处起运
计牛房三处
外牛房     里牛房
吴家驼牛房
计羊房一处
西琉璃厂羊房


左军都督府

所属卫所 【见兵部职方司】
凡辽东都司所属卫所会试举人、岁贡生员、援例监生、起文赴府、转送礼部。其中式武举、转送兵部。科举生员、转送顺天府
凡辽东岁进药材。投文到府、转送礼部交收
凡本府行所属都司勘合。遵照题奉
钦依、编置字号、类填发行、年终类缴
浙江都司守字号 山东都司智字号
辽东都司保字号

右军都督府

所属卫所 【见兵部职方司】
凡本府行所属都司勘合。遵照题奉
钦依、编置字号、类填发行、年终类缴
陕西都行二司右字号
四川都行二司四字号
云南都司云字号 贵州都司贵字号
广西都司广字号 直隶宣州卫宣字号

前军都督府

所属卫所 【见兵部职方司】
凡兵部开送投降夷人到府。差官伴送两广总督、转发闕少达目卫分安插、取具收管缴
凡本府行所属都司勘合。遵照题奉
钦依、编置字号、类填发行、年终类缴
湖广都司湖字号 湖广行都司行字号
兴都留守司承字号  福建都司福字号
福建行都司禄字号
江西都司江字号 广东都司广字号

后军都督府

所属卫所 【见兵部职方司。本府原额所属京卫二十四卫。内神武后卫等七卫、今改守备 昭陵等陵。见在止十七卫】
凡京城内外十六门、俱本府委官守把。每门指挥二员、千百户四员、移文中府查点
凡本府僉书、每五日巡城一次。夜点守卫官军
凡军民人等、过山海居庸等关公文。俱於本府掛号验放
凡居庸等关口。本府每季奏差舍人二名、轮流守把、按季更替
凡本府所辖盘石、秀岭、石匣等驛。分委卫属官一员、前去管理军士、传递警报
凡通州湾泊上用水殿黄船、每三年一修、五年一造。本府委官挡驾、前往南京工部修造
凡皇亲、及公侯駙马伯等官已故、有奉
钦依造坟者。工部移文本府取用军夫、每名折银一两、照数分派各卫所解纳、给与丧家、自行造葬
凡大同等处总兵官、遇秋深草木枯槁、行令副参守备、选率官军出境烧荒、以便瞭望。仍将拨过官军姓名、烧过地方里数、造册送府、转送兵部
凡每年冬节后、内官监行揭帖、取打冰旗军到府。札委武成中等十七卫、共拨旗军二百七十餘名、送监打冰、以备
上用
凡本部应供柴、二百三十万斤、炭、二百万斤、每年分派所属都司卫所出办。柴一万斤、徵银三十五两。炭一万斤、徵银八十两。各卫所委官、俱限八月以里解府收库、出给手本、付委官同商人市买、运惜薪司、取通关回照
○弘治十一年奏准、柴一万斤、止徵银三十两。炭一万斤、银七十两
○正德十三年、以柴价涌贵、奏准每柴一万斤、徵银四十两。其炭价、每一万斤、仍徵银八十两
○隆庆六年、兵部题准、后府每年分派所属都司卫所出办柴炭、每柴一万斤、徵银四十两。每炭一万斤、徵银八十两。仍限二月以里、俱解部收库、责令商人自备上纳、取惜薪司印信实收给价
○万历十年、兵部题准、召商常川应役、设立公所、预给价银、赴惜薪司上纳、取实收赴科道销掛号、投司附卷
凡本府应供本色杨木长柴、三万斤。芦苇、一万斤。荆条、一万斤。黄穰苗、一万一千斤。马连根、五百斤。每年分派所属都司卫所出办
凡本府行所属都司勘合。遵照题奉
钦依、编置字号、类填发行、年终类缴
山西都司信字号 山西行都司忠字号
万全都司福字号 大寧都司行字号
直隶山海卫翔字号
镇朔卫崑字号  密云后卫及字号
河间卫结字号  真定卫惟字号
涿鹿左卫致字号 沧州所露字号
兴州左屯卫岁字号
神武中卫冬字号 东胜右卫珍字号
天津左卫闰字号 抚寧卫鳞字号
苏州卫玉字号  定州卫伍字号
通州左卫利字号 兴州中屯卫调字号
武清卫成字号  平定所元字号
卢龙卫河字号  涿鹿卫孝字号
武定所雨字号  寧山卫鞠字号
遵化卫罔字号  兴州后屯卫云字号
兴州前屯卫阳字号
隆庆卫贤字号  涿鹿中卫腾字号
德州卫丽字号  通州右卫秋字号
定边卫收字号  天津右卫餘字号
密云中卫化字号 忠义中卫柰字号
大同中屯卫為字号
梁城所书字号  瀋阳中屯卫金字号
永平卫海字号  兴州右屯卫律字号
东胜左卫重字号 开平中屯卫羽字号
德州左卫生字号 天津卫景字号
神武右卫。係京卫改调外卫、原无编定字号、本府止给札付

五府通行事例

凡五府所属都司卫所、每年差官齎进
万寿圣节、冬至正旦令节、各表文到府。转送礼部类进
凡五府精微簿。每月二十二日、於
内府司礼监领出各二扇。一扇、登记每日行出公文、内填各都司卫所勘合字号硃语。一扇、登记每日收入公文、填写各项申送袭替、併比、陞降、改调、清理、补役等项事由。至次月二十六日、齎赴兵部掛号、送精微科、年终类缴原领衙门收贮
凡公侯伯等爵、年三十以下。及应袭舍人、年十四以上者。嘉靖九年题准、通送国子监、将大学语孟诸书点授、令其在家讲读。十日一次、赴团营提督操演。年终、该监该营、备开各爵舍勤惰进否、报兵部附簿、以备参考推用
○万历三年题准、各爵请袭之日、吏部查曾入监、方许承袭。其三十岁以下者、仍送监肄业、兵部咨行礼部查有进益、方行推任
凡在京在外武职袭替优给。都司卫所、呈送该府、引奏过、送兵部奏请定夺、咨呈该府、填勘令类行各该都司卫所、到任支俸。后引奏俱改属兵部。止老疾舍人、尚在本府引奏。文凭按季送府查验
凡都司卫所指挥千百户等官、年未六十、患痼疾不能供职、其应袭舍人、起文到府。勘明引奏、转送兵部类选
凡吏部除授都司卫所首领官、及断事司狱等官、送该府、行都司卫所到任。其考满给由、申该府、送部黜陟
凡武职
誥敕。都司卫所保勘、呈该府、行兵部送
内府查黄类奏、送中书舍人续写颁给凡天下卫所、岁勘大小官员、从军陞职脚色。类册呈该府兵部备照
○嘉靖三十三年题准、五府各属军职、应该揭黄者、五年一次查揭。但有為事革发、并故绝官舍、取具官吏供结明白、候揭黄之日、会官烧燬
凡五府带俸侯伯、岁支禄米。移咨本府、转行户部太仓银库关支
凡在京所属卫所官军俸粮、每月造册申该府。在外京操军士月粮、该营提督官送该府。行户部定仓支给
凡在京所属卫所军官折色俸银、每季造册申该府勘实、行户部赴
内府承运库颁给。其折色绢布、并胡椒苏木等项、每年造册申府、转送
内府该库支给
凡所属在京卫所武官故绝、有妻室具告通状。兵部行府、札行该卫优养
凡都司卫所屯粮。每年收过数目、通关类缴。其支用过总数、造册送该府、转行户部知会
凡在京所属卫所军士冬衣布花。该府取勘造册、类行中府、转行户部、送甲字库关出给散
凡各营骑操马匹草料。每月该营具册呈兵部、行移到府、照会户部、定拨仓场放支
凡各营提督坐营官、及各边总兵官有缺。兵部会五府推举
凡各边驰奏声息、鸿臚寺引奏、兵部定拟、职方司行五府、转行各边、俱送车驾司、付驰驛人齎去。所属都司卫所、一应军机重务、具奏送兵部定拟、转行该府、类行所属施行。或有紧急事情、送车驾司、付驰驛人齎去
凡所属卫所逃故军士、每年造册、类送该府、行兵部发属清勾。其有司清解到军士、卫所著伍、造册送府、转送兵部
凡所属都司卫所孳牧马匹、每岁造册送府、转行兵部。其官军马骡文册、送府类造。其事故、总揭帖、年终送
内府知会
凡五府所属都司卫所、每年终、将岁支岁用、并採打秋青马草文册解府、转送户部
凡各边将官、每三年一次、取勘地方险易、城堡墩臺、画图帖说、咨送五府、转送兵部、以备查考凡天下卫所、每三年一次、取勘官军户下舍餘、实有事故、备细花名文册、呈送五府、转送兵部查考
凡五府六房、并所属卫所文卷。每三年一次、送京畿道照例
凡所属都司卫所、按季成造军器、并屯种牛隻。各造册、送该府行工部。其都司卫所、有城垣颓坏、及沿海备倭战船、当改造者、奏下工部、行五府类行所属修造
凡法司行提各卫人犯、该府类行所属提解。其送到復还职役者、发属收操。各处京操官军、在逃自首、法司问拟纳钞、兵部转送到府者、送营收操
凡法司问拟充军囚犯、该府差官押发所属卫所、取收管回照。其有
钦发充军者、关领精微批文、差官押发。回还、批送
内府销缴
○嘉靖八年、兵部题准、解发两广云贵卫分军人、但开有边远及烟瘴字样、押解官舍、止解赴各该都司交割。都司差人、按察司给批、转解著伍、定限取具收管、辨验印文真正、就付原去官舍、齎回销缴、仍赴本部註销
○二十七年题准、今后解送军犯、止许将有职官员、挨次编定。查照旧规、置立簿籍三扇、一存本府、一送本部、一送兵科。遇该解送、即令应差官员、齎执手本、赴部赴科、註写前往某处、限在某时回还、本部该科月终类查。如原限一年过三箇月、半年过一月者、先行本卫、将本官家属、拘送兵马司监候、到日送问。仍查违限久近、如延过一年之上、俱调外卫
凡五府军机密务、封本进呈。其常事、於朝班内奏。通政司奏事、干係五府者、该府官出班承

凡五府直堂、并看守朝房皂隶、及柴薪折银。四季造册、送巡视京营科道掛号、毕、赴兵部武库司关支
凡每年笔炭银。中府该七十六两五钱六分。左右前后四府、各该四十八两六钱。节年俱於刑部赃罚支用。万历十年题准、改派顺天府宛大二县徵解
凡五府日用印色。每年各该银四两八钱。有闰月、加银四钱。行顺天府额解买用
凡五府公用纸札。春秋二季、刑部关领。夏冬二
季、都察院关领 【中府一万五千零、左府一万六千零、右府一万一千七百零、前府一万一百零、后府一万五十零】
凡五府官吏俸给旧於吏部关支。后从户部定拨江南粮、运送各府自行收放。今归禄米仓
凡五府不许令各卫首领官听事。各卫千百户所、亦不许差人诣府听候。致使首领官吏、生事支吾、有妨公务

五军都督府经歷司

都督府、旧设五司断事官、有稽仁、稽义、稽礼、稽智、稽信等官。革除间俱罢。刑名俱归法司问理。永乐初、诸司皆復旧制、惟断事等官不復设。后置五军都督府经歷司。各经歷一员、都事一员。典出纳文移、為五府首领官。又设知印一名、提控一名、掾史六名、 【今裁一名】 典吏十九名。其断事官分理事务、详在诸司职掌、今不载
凡五府、并在京各卫首领官。每月初二十六日、各具堂上官办事缘由、
御前奏知
凡五府歷事考勤监生。堂上官同首领官引奏

南京五军都督府

五府建罝沿革、具列如前。永乐定都北京、始命中府掌府事官、守备南京通行节制南京卫所。洪熙二年始以内臣同守备。宣德十年、设参赞机务官。景泰三年、添设协同守备官。守备厅办理军务、旧设经歷一员、今革。审事用镇抚、或千百户一员
凡守备协同用公侯伯都督。参赞以文臣兼之、初无定职、后多委南京兵部尚书。其职掌具载於后

南京中军都督府

所属在京留守中等六卫所。 【详见兵部职方司】 其亲军锦衣等十七卫。并左军所属十卫。右军五卫。前军七卫。后军五卫。并听节制
凡守备一应机务。每日会同参赞等官、於守备厅署理毕、仍理府事
凡每月朔朢日。守备参赞等官、及各府堂上官、会同内守备官、议合行事务
凡遇齎捧
圣节表文。五府堂上官、轮流一员齎进。其奉祀
孝陵、及守备有干係地方官员不差外。其每年长至正旦、本府预於正月内、通行直隶苏州等各卫所、差官齎捧到府类进。遇
皇太子千秋笺文、该差南京锦衣卫指挥一员齎捧。各属卫所、差府属指挥一员类齎。如有过期误类进者、责令原差官自齎行
凡每年长至正旦、该直隶滁州卫、例进活天鹅二隻、活鴈六隻、活雁(老鸟)二隻、鵪鶉二十二隻、鯽鱼六百尾。正旦、多鯽鱼二百尾。差官管进、赴府转行南京礼部、送南京光禄寺荐新
凡京城各门锁钥牌面。俱本府收掌。其晨昏啟闭、交兑牌锁、及各卫发牌长巡撞门等项、悉如旧制
凡里外各城门。每岁春秋二季、会同内守备协同参赞官巡视。其守把官军、有老弱不堪、及事故者、具奏会同选补

皇城守卫官军。委留守五卫官、照例巡点。有不到者、先行提问、仍按季类本奏闻。遇缺、照例选补

孝陵墻垣。守备官不时亲行巡视
凡大小教场操练军士。新江口操习战船。神机营演放火器。俱各府公侯伯都督、及都指挥等官专管。遇该操日、守备官、会同内守备参赞等官、亲诣阅视
凡各营操备官军、并马匹数目、每年二次奏报。地方图本、及军马文册、每三年一次奏报
凡龙江大胜江淮新江口等关、不时差官巡点。其浦子口九江等处、每岁差官巡点二次
凡每年春秋二季、直隶建阳、安庆、新安、宣州、镇江、滁州等卫官军、轮班京操。每员名、每月各支口粮米四斗、管操指挥、造册呈府、转行南京户部关支
凡兵仗局造完一应军器、会同内守备等官验视。每岁进贡黄船、差官监拨
凡地方盗贼。每年委各卫官、分行缉捕。南京各卫屯田地方、奏准专设官一员巡视
凡南京锦衣卫巡江官回还、具报捉获盐徒盗贼名数。五城兵马司、应天府上元江寧二县捕盗官、及江东等处巡检司、悉听督理
凡南京户部於水次兑支官军俸粮、差官监兑。工部龙江瓦屑坝抽分竹木局、每季具抽分数目以凭奏报
凡南京一应安插夷人。督令应天府属县、依时犒赏
凡本府所属在京卫所、五年一次、例应考选军政官员。兵部具题、行南京兵部、转行到府、札行各该卫所、将应考官员脚色履歷、开具揭帖送府。本府采访贤否实跡、手註考词、转送南京兵部。至期、会同本府堂上官考选
凡本府所属卫所经歷吏目、并仓副使等官、五年一次、例该考察。吏部咨行南京吏部、备行到府。札行各该卫所、将六年以里、应考人员脚色履歷缘由、开具揭帖送府。本府从公覈实贤否、手註考词、转送南京吏部都察院、以备参考
凡本府经歷都事、并所属卫所经歷等官、合得散官。每年准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手本、行经歷司、呈府、札行所属卫所、将新除未及三年考满、应请初授散官官员、备开歷任缘由、并具亲供申府、转行南京吏部、移咨吏部请给
凡本府所属卫所军职官员、年及六十岁、例该袭替。准令应袭儿男、具告到府、札行该卫、查勘本舍亲供宗图、具申前来、覆查明实、照会南京兵部、转送兵部、奏准袭替。其年未及六十岁患病、而子孙告袭、本府亦照例题请。若年六十无子者、许令的亲弟姪借袭、后老官生有儿勇、仍旧还职
凡本府十年一次、南京兵部行文到府、札行所属卫所、将各指挥镇抚千百户等官、续生儿孙弟姪、查审明白、开具揭帖、送府并南京兵部勘实、方许造入图内。仍於授职项下、註写年岁、及分别次序、造册一样三本、一本送府、二本送部、候袭替之日稽查
凡武学官生课业、每月会同南京兵部堂上官比较。南京及直隶卫所总小旗併鎗、照例会同监併
凡本府官吏监生俸粮、及所属卫所官军俸粮、运军快船甲餘行粮。每年终、先期具数申府、照行南京户部坐派。遇有奉例收充、及替补等项军士、加增粮米、亦先期申府、预行该部派加
凡本府所属卫所官军、每月将应支俸粮数目、备造军册申府、照会南京户部、定仓按月关支。遇有事故、即行开除
凡本府官吏监生知印月支俸粮、原派府分解到折色。收贮本府、按月支放。逐月开具放支过数目、赴南京户科、并总督巡视仓场户部等衙门註销。每年终、备开收支总数揭帖、送总督衙门类造奏缴
凡本府所属卫所军士、
赏赐冬夏布钞。每季据各造册、申府勘实、照行南京户部、坐派本折银两钞贯布疋数目、送
内府填给勘合、比对相同、赴甲字等库关出、科道同户部司属官、唱名给散
凡本府并合属官吏、每年该支户口食盐。官、该户口十五丁。吏、该户口七丁。每丁、纳钞十二贯。每贯、折银一釐一毫四丝三忽。官、该银一钱七分一釐四毫五丝、支盐一百八十斤。吏、该银八分一丝、支盐八十四斤。照例赴南京户部上纳钞银、行文两淮盐运使司关支
凡本府所属在京卫所、并在外都司卫所官军、马骡户口文册。旧例五年一次造报。嘉靖十年题准、十年一次、止开总数、不必细开。随该南京兵部题准、前项文册、照例五年一次、造送该府备照。其该追奏缴者、则十年一次。在京卫所、送本府类进。在外都司卫所、开造一本送府、一本径自奏缴
凡本府所属卫所逃故军士、每年据各开造单册申府、转行南京兵部、发单原籍府州县清勾。及各处府州县解到新军、南京兵部转送本府、札发该卫、收管著伍
凡南京刑部问发军犯、抄招送南京兵部、编发本府所属各卫所充军者。抄招送府、差拨官舍押解、札发该卫著伍。行移兵部填给勘合应付、到彼交割、取具该卫所印信收管、照会兵部查销

南京左军都督府 【所属南京十卫见兵部职方司】
南京右军都督府 【所属南京五卫见兵部职方司】
南京前军都督府 【所属南京七卫见兵部职方司】
南京后军都督府 【所属南京五卫见兵部职方司】
凡各府掌府事、及协同管事官各一员、分理所属卫所军务。或奉
敕管领大教场、及江上操备等事、其卫所、仍听守备衙门节制施行

上二十二卫

在京在外各卫所、并见兵部职方司。其官制资格、见武选司。而锦衣等上二十二卫、号為亲军、其职掌异於诸卫、故别具於此。其餘统军行事、彼此相同者、不復备载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二十八
锦衣卫

锦衣卫、本仪鑾司。
国初设拱卫司、领校尉、隶都督府。洪武二年、定為亲军都尉府、统中左右前后五卫军士、而仪鑾司隶焉。十五年、罢府及司、置锦衣卫。统军与诸卫同。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所隶又有将军力士校尉人等。其职掌直
驾、侍卫、巡察、捕缉等事。恩功寄禄无常员、恒以都指挥都督统之。永乐定都后、照例开设。虽职事仍旧、而任遇渐加、视诸卫独重焉

圣节、正旦、冬至、三大庙会。朔朢日、及每日常朝。并
郊祀等项。
车驾出入。该设卤簿仪仗、俱本卫提督所属官校、
依次陈列
凡遇
陞殿。本卫堂上官一员、悬金牌於
御座前稍西侍卫。其遇大朝会。千户六员、具朝服於殿前侍班
凡常朝。轮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十员、旗校五百名、於
奉天门 【今皇极门】 下、摆列侍卫、听候纠仪拏人。朝退、轮百户一员、巡察
皇城四围。其餘分守
东华西华等门、听候
宣唤。至夜、轮百户二员、校尉四十名、同该日指挥、於内直房直宿。以备传报。其餘出宿外直房
凡常朝。百官叩头毕、本卫堂上官、陞立於
御座西。正统间、徙立
奉天门 【今皇极门】 西陛下。嘉靖九年、復令於
御座西立、东向。遇有
宣唤、则掌印官传

凡大祀
圜丘。先期二日、委把总千户一员、督率百户十二员旗校四百九十二名、抬香亭舆亭、请
太祖高皇帝神版、诣坛配
天。次日、
圣驾出郊、本卫堂上官、俱披带随侍。选委把总千户二员、千百户一百四十二员、旗校军餘力士五千四百二名、将军一千五百四十六员名、各供事

驾在斋宫。本卫堂上官、俱入宿卫、及巡视警蹕。其斋宫门、
天坛门、每门各千户一员、百户一员守卫。
正阳门千百户二员、传灯旗校五十名、沿途传报至
内宫
凡祭
北郊、及
幸学。俱用大驾本卫官员旗校等随侍执事、与
大祀同

视牲、
朝日、
夕月、
耕耤、祭
歷代帝王、俱用丹陛驾。本卫堂上官、服大红蟒衣飞鱼、乌纱帽、鸞带、佩绣春刀。千百户、青绿锦绣服。各随侍
凡祭
太庙
社稷、俱用常朝驾。本卫堂上官、大红便服随侍
凡有事於四郊。本卫千户六员、会同科道、督察点闸驾仪。四员、会同科道、督察点闸三千营旗帜、及本卫将军

经筵日。本卫掌印官、於
文华殿侍卫。该直千百户二员、校尉三十名、於殿外听候

车驾巡幸。本卫堂上官俱从。嘉靖十八年南巡、以
钦製武陈驾仪、授本卫陈设。令堂上官二员、充前驱使。五员、充护蹕使。一员、充整顿卤簿、兼防护属车使。又令於内日轮一员骑侍、就奏起落舆輦。又令委千户一员、带校尉三十名、管传放砲。千百户六十员、旗校一千名、听差镇抚司官一员、听候理刑。东司房理刑官一员、提调缉事。千户五员、充輦乘把总。千百户二员、管领各项执事、兼管
驾帖朝仪。二员、沿途总理舆輦、筑立封堆。三员、管理粮草。五十员、沿途分管拨之。五十员、沿途轮流上直。三十五员、各带旗校十名、分往各站整顿灯笼燎火、及选奉抬舆輦良家子弟人夫
凡遇
亲王出府。锦衣卫拨随侍校尉六百名。弘治七年题准、
亲王随侍校尉、至就国之日、听以一半从行
凡奉
旨於午门外、或京畿道鞫问罪囚。本卫堂上官、同三法司官会问
凡锦衣卫囚人病故。监察御史、刑部主事、同往相视。其有奉
钦依相视者、次日早、赴
御前復

凡击登闻鼓诉冤、并锦衣卫等衙门捉获人犯、三法司处决罪囚、奉
钦依者。俱该锦衣卫直日官、将原给
驾帖、填写缘由、列名批鈐、以凭送问处决
凡登闻鼓下所受词状、并虏中投降男子、该收勇士、夷人习仪该给马骑、年例打冰打蓼草等事该拨军士、俱奉
旨该兵科承行者。锦衣卫当直官、填写
驾帖、送兵科僉名、给与施行
凡每岁秋后、
承天门外审录重囚。本卫堂上官、同三法司、及各衙门官会审


凡奉
旨处决重囚。本卫从刑科给
驾帖差官同法司监决。其囚人家属或奏诉得
旨姑留者、校尉从刑科批手、驰至市曹停刑
凡奉
旨差官出外勘问事情。係会同三法司堂上官者、於指挥内具名上请。会同科道部属官者、於千户内具名上请
○嘉靖十五年题准、本卫带俸官、奉
命勘事外夷者。添註见任管事
凡锦衣卫差人勘提囚犯到京。礼科给事中引奏请

凡奉
旨提取罪犯。本卫从刑科给
驾帖、都察院给批、差官前去。其差官、就於该直千百户内具名上请

殿试举人、本卫堂上官、充巡绰官。其岁贡生员、於
午门内考试、俱本卫官校看守
凡锦衣卫缺掌印管事官。於本卫、及各卫指挥内推举
凡五军官舍比试。总小旗併鎗。本卫堂上官、同内外官监视。仍差拨官校看守
凡侍卫将军有缺、本卫堂上官、会同管领将军官、兵科都给事中、御史、选补。其五年一次考选
钦命堂上官一员、会同管领将军官、兵部侍郎、兵科都给事中、甄别去留
凡锦衣卫侍卫将军、自為一营。遇下班之日、照例操练、从管领侍卫官提督
凡本卫军政官员。例免考察
凡各卫官员。嘉靖十三年、令只於原卫带俸。锦衣卫係近侍衙门、各卫官无故不得擅入
凡本卫官员、随从皂隶。正统中奏准、管事指挥、镇抚司管事镇抚、俱照文官品级例。带俸都督、各六名。带俸都指挥、指挥、各四名。锦衣卫直堂二十名。镇抚司直厅五名。看监三十三名。经歷司直厅四名

山陵巡禁樵採。每季委百户二员、旗校二十名
凡朝覲官员到京之时。本卫选差千户一员、百户一员、带领旗校三十名、在於吏部门首、访察姦弊
凡缉捕京城内外盗贼。本卫指挥一员、奉
敕专管、领属官五员、旗校一百名
凡缉访京城内外姦宄。本卫掌印官、奉
敕专管、领属官二员、旗校八十名。其东厂内臣奉
敕缉访、别领官校、俱本卫差拨
凡净身男子潜住京师者。成化十五年、令巡城御史、锦衣卫官、督同五城兵马、逐回原籍。若该城内外有容留者、并火甲邻佑人等一体究治。本身枷号一箇月、满日打一百押回。如再来京、并其父兄等俱治罪
○弘治元年、令锦衣卫拘审净身人、送顺天府递回原籍官司、五日一点闸、不在者、即杖併户头、追回见官、不许容纵
凡京城内外、修理街道、疏通沟渠。本卫指挥一员、奉
旨专管、领属官二员、旗校五十名
凡五城兵马司地方、每季委千户一员、百户十员、旗校二百五十名分管。城外地方、千户五员、百户十员、旗校二百五十名分巡。各缉捕盗贼
凡京城内外喇唬兇徒。每季委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校五十名缉捕
凡通州、张家湾、河西务地方姦盗。每季委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校五十名缉捕。俱支给口粮
凡京城各门课钞。每季委百户九员监收
凡会同馆夷人乘坐马匹。每季委百户一员监拨
凡採办朝会金灯庭燎、并贴买宣官及骑操马匹。并於本卫原拨芦场内取用。嘉靖九年定
郊礼、令本卫出办沿途灯笼火把、增拨尹家湾等处苇地二(土商)。后又以苇地渰没。奏准、每所差旗校五名、於產有地方採纳芦苇、除免杂差
凡在京锦衣等卫原额屯田。共六千三百三十八顷五十一亩八分二釐七毫八丝。见额五千五十二顷八十五亩七分四釐三毫
凡本卫官吏、舍人、旗校、军士、象奴俸粮、坐拨京仓关支。匠役、於通州仓关支
凡本卫旗校军士象奴、胖袄鞋裤。每五年一给

经歷司

掌本卫文移出入等事。诸卫并同
凡锦衣卫、令史六名、典吏十七名、仓攒典一名。镇抚司、司吏四名、典吏九名。驯象所、司吏共二十四名、仓攒典一名。百户所、司吏共八十七名。北镇抚司、典吏十名

镇抚司

洪武十五年、设镇抚司。二十年革、烧燬本卫刑具、狱囚尽送刑部审理。二十六年、又申鞫刑之禁。永乐间復设、掌问理本卫刑名、兼理军匠、是為南镇抚司。其北镇抚司、本添设、专理
詔狱。成化十四年、始增铸印信、设镇抚二员。分理刑、管军匠、各為一司
凡问刑。悉照旧例、径自奏请、不经本卫。或本卫有事送问、问毕、仍自具奏、俱不呈堂
凡鞫问姦恶重情、得实。具奏请
旨发落。内外官员有犯送问、亦如之。旧制俱不用参语。成化元年、始令覆奏用参语
凡狱情。宣德六年令、看监千百户等、有透漏狱情者、斩
○成化二十年令、一应大小狱情、俱要严密关防、不许透漏、及受人嘱託。本卫堂上官、亦不许干预。有故违者、指实奏闻、治以重罪
凡东厂、及本卫各处送到囚犯。弘治十三年、令本司从公审察究问、务得真情。若有冤枉、即与辩理、不许拘定成案、滥及无辜
凡本司纸札。正统五年奏准、令囚人买用
凡本司狱具。弘治十三年奏准、悉照各衙门卫制行
凡本司直厅百户一员、当该吏典十名、办事吏二十名、总旗一名、校尉三十名。看监百户五员、总旗五名、校尉一百名、皂隶三十名。直堂把门皂隶十一名
锦衣中所
锦衣左所
锦衣右所
锦衣前所
锦衣后所
各所官分领军士、与诸卫同。而各所又分十司、统领校尉、掌卤簿仪仗。及直
驾拏人直宿等事。凡本卫各项差委、轮流承行
鑾舆司
大輅一乘   玊輅一乘
大马輦一乘  小马輦一乘
步輦一乘   大凉步輦一乘
板轿一乘   宝匣一座
具服幄殿一座
擎盖司
黄罗销金九龙伞一把
黄罗曲柄绣九龙伞一把
紫罗素方伞四把
红罗素方伞四把
青罗销金伞三把
红罗销金伞三把
黄罗销金伞三把
白罗销金伞三把
皂罗销金伞三把
黄油绢销金雨伞一把
红罗曲柄绣伞四把
红罗直柄华盖绣伞四把
黄罗直柄绣伞四把
红罗直柄绣伞四把
黄罗曲柄绣伞二把 【银铃全】
五方伞十把
扇手司
红黄罗双龙扇四十把
红黄罗单龙扇二十把
红黄素罗扇四十把
红绣雉方扇十二把
红罗绣花扇十二把
双龙寿扇二把
旌节司
金节三对   方天戟四对
响节十二对
旛幢司
黄麾一对   絳引旛五对
传教旛五对  告止旛五对
信旛五对   政平讼理旛一对
龙头竿五对  朱雀幢一
玄武幢一   青龙幢一
白虎幢一   豹尾二对
羽葆幢五对  御仗一对 【新增】
班剑司
班剑三对   仪刀三对
吾杖三对   立□三对
卧□三对   柳仗一对 【新增】
斧鉞司
金盆罐一副  金交椅一把
金脚踏一箇  红纱灯三对
红纸灯三对  (耽去耳改鱼)灯三对
骨朵三对   金鉞三对
金灯三对   单龙戟三对
双龙戟三对
戈戟司
仪鍠氅十对  戈氅十对
戟氅十对   御仗一对 【新增】
弓矢司
盔甲一百副  弓矢一百副
刀一百把   盾一百面
驯马司
金鞍锦韉马三十匹
上中所
上左所
上右所
上前所
上后所
中后所

亲军所

各所官、分管力士、及军匠。其侍卫将军千百户总旗等、於中后所支俸食粮。凡文移、用上中所印信

驯象所

本所官、领本卫军奴养象、以备朝会陈列。及驾
輦驮宝之用

大祀。用象三十一隻
大明门象二隻
长安左右门象四隻
正阳桥象二隻
正阳牌坊迤南、东西街象二隻
西天门里外、象四隻
南天门象二隻
东天门象二隻
北天门象二隻
斋宫各门象六隻
宝匣象一隻
玉輅輦象二隻
大輅輦象二隻

圣节、正旦、冬至、三大朝会。用象三十隻
宝匣象一隻
玊輅輦象二隻
大輅輦象二隻
奉天门前象四隻
东西角门前象四隻
午门象六隻
端门象四隻
承天门象四隻
长安左右门象四隻
凡享
太庙。用象十隻、列于
承天门内
凡常朝。用象六隻、列于
午门前

旗手卫

国初置旗手千户所。洪武十八年、陞為卫。永乐中、照例开设。掌
大驾金鼓旗纛、统领随驾力士、及宿卫等事
计开
肃字旗一面  靖字旗一面
金鼓旗一对  北斗旗一面
日旗一面   月旗一面
云旗一面   雨旗一面
雷旗一面   风旗一面
木星旗一面  火星旗一面
土星旗一面  金星旗一面
水星旗一面  青龙旗一面
朱雀旗一面  白虎旗一面
玄武旗一面  角宿旗一面
亢宿旗一面  氐宿旗一面
房宿旗一面  心宿旗一面
尾宿旗一面  箕宿旗一面
斗宿旗一面  牛宿旗一面
女宿旗一面  虚宿旗一面
危宿旗一面  室宿旗一面
壁宿旗一面  奎宿旗一面
娄宿旗一面  胃宿旗一面
昴宿旗一面  毕宿旗一面
觜宿旗一面  参宿旗一面
井宿旗一面  鬼宿旗一面
柳宿旗一面  星宿旗一面
张宿旗一面  翼宿旗一面
軫宿旗一面  中岳旗一面
东岳旗一面  南岳旗一面
西岳旗一面  北岳旗一面
江旗一面   河旗一面
淮旗一面   济旗一面
天鹿旗一面  天马旗一面
鸞旗一面   麟旗一面
白泽旗一面  熊旗一面
羆旗一面   红纛一对
皂纛一把   金龙画角二十四枝
小铜角一对  大铜角一对
鼓四十八面  金四面
鉦四面    杖鼓四箇
笛四管    板四串
门旗四对   黄旗四十面
金龙旗十二面 红节一对
缨头一箇   豹尾一箇

圣节、正旦、冬至、三大朝会、本卫官、先期於
御前奏请金鼓旗纛摆列。遇
郊祀等项、
车驾出入、则陈於锦衣卫卤簿之前。每岁六月六日、照例奏请晒晾
凡每月朔朢日、神机营提督官、请祭
神旗。本卫遣官军於
午门楼上迎请导从至教场。祭毕迎回、仍如法置放
凡每岁仲秋、祭
旗纛之神。本卫掌印官行礼。祭毕復

凡鐘鼓楼鐘鼓。每夜遣军人依时撞击、以凭巡警
凡宿卫。分守
皇城南面地方

金吾前卫

洪武间上十卫之一。永乐以后、照例开设。掌守卫
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遇陈设卤簿、掌擎执方天戟二十四件

金吾后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羽林左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羽林右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西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府军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府军左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东面

府军右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西面

府军前卫

建置同前。掌轮番带刀侍卫。统领幼军

府军后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虎賁左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金吾左卫

洪武三十五年、以燕山左护卫改设。掌守卫
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金吾右卫

洪武三十五年、以燕山右护卫改设。掌守卫
皇城西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羽林前卫

洪武三十五年、以燕山中护卫改设。掌守卫
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燕山左卫

洪武间北平属卫。永乐四年、陞亲军。掌守卫
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燕山右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西面

燕山前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大兴左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济阳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南面

济州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通州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各卫通行事例

凡旗手等二十卫指挥等官。每日轮四十员、悬金牌、佩刀、於
皇城门丹墀左右侍卫。朝退、巡绰各门。其巡警京城各门。係各卫卫所镇抚、与五军属卫、相兼轮直、见五府项下

南京锦衣等卫 【建置事例见前】


凡奉
旨处决重囚。本卫从刑科给
驾帖差官同法司监决。其囚人家属或奏诉得
旨姑留者、校尉从刑科批手、驰至市曹停刑
凡奉
旨差官出外勘问事情。係会同三法司堂上官者、於指挥内具名上请。会同科道部属官者、於千户内具名上请
○嘉靖十五年题准、本卫带俸官、奉
命勘事外夷者。添註见任管事
凡锦衣卫差人勘提囚犯到京。礼科给事中引奏请

凡奉
旨提取罪犯。本卫从刑科给
驾帖、都察院给批、差官前去。其差官、就於该直千百户内具名上请

殿试举人、本卫堂上官、充巡绰官。其岁贡生员、於
午门内考试、俱本卫官校看守
凡锦衣卫缺掌印管事官。於本卫、及各卫指挥内推举
凡五军官舍比试。总小旗併鎗。本卫堂上官、同内外官监视。仍差拨官校看守
凡侍卫将军有缺、本卫堂上官、会同管领将军官、兵科都给事中、御史、选补。其五年一次考选
钦命堂上官一员、会同管领将军官、兵部侍郎、兵科都给事中、甄别去留
凡锦衣卫侍卫将军、自為一营。遇下班之日、照例操练、从管领侍卫官提督
凡本卫军政官员。例免考察
凡各卫官员。嘉靖十三年、令只於原卫带俸。锦衣卫係近侍衙门、各卫官无故不得擅入
凡本卫官员、随从皂隶。正统中奏准、管事指挥、镇抚司管事镇抚、俱照文官品级例。带俸都督、各六名。带俸都指挥、指挥、各四名。锦衣卫直堂二十名。镇抚司直厅五名。看监三十三名。经歷司直厅四名

山陵巡禁樵採。每季委百户二员、旗校二十名
凡朝覲官员到京之时。本卫选差千户一员、百户一员、带领旗校三十名、在於吏部门首、访察姦弊
凡缉捕京城内外盗贼。本卫指挥一员、奉
敕专管、领属官五员、旗校一百名
凡缉访京城内外姦宄。本卫掌印官、奉
敕专管、领属官二员、旗校八十名。其东厂内臣奉
敕缉访、别领官校、俱本卫差拨
凡净身男子潜住京师者。成化十五年、令巡城御史、锦衣卫官、督同五城兵马、逐回原籍。若该城内外有容留者、并火甲邻佑人等一体究治。本身枷号一箇月、满日打一百押回。如再来京、并其父兄等俱治罪
○弘治元年、令锦衣卫拘审净身人、送顺天府递回原籍官司、五日一点闸、不在者、即杖併户头、追回见官、不许容纵
凡京城内外、修理街道、疏通沟渠。本卫指挥一员、奉
旨专管、领属官二员、旗校五十名
凡五城兵马司地方、每季委千户一员、百户十员、旗校二百五十名分管。城外地方、千户五员、百户十员、旗校二百五十名分巡。各缉捕盗贼
凡京城内外喇唬兇徒。每季委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校五十名缉捕
凡通州、张家湾、河西务地方姦盗。每季委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校五十名缉捕。俱支给口粮
凡京城各门课钞。每季委百户九员监收
凡会同馆夷人乘坐马匹。每季委百户一员监拨
凡採办朝会金灯庭燎、并贴买宣官及骑操马匹。并於本卫原拨芦场内取用。嘉靖九年定
郊礼、令本卫出办沿途灯笼火把、增拨尹家湾等处苇地二(土商)。后又以苇地渰没。奏准、每所差旗校五名、於產有地方採纳芦苇、除免杂差
凡在京锦衣等卫原额屯田。共六千三百三十八顷五十一亩八分二釐七毫八丝。见额五千五十二顷八十五亩七分四釐三毫
凡本卫官吏、舍人、旗校、军士、象奴俸粮、坐拨京仓关支。匠役、於通州仓关支
凡本卫旗校军士象奴、胖袄鞋裤。每五年一给

经歷司

掌本卫文移出入等事。诸卫并同
凡锦衣卫、令史六名、典吏十七名、仓攒典一名。镇抚司、司吏四名、典吏九名。驯象所、司吏共二十四名、仓攒典一名。百户所、司吏共八十七名。北镇抚司、典吏十名

镇抚司

洪武十五年、设镇抚司。二十年革、烧燬本卫刑具、狱囚尽送刑部审理。二十六年、又申鞫刑之禁。永乐间復设、掌问理本卫刑名、兼理军匠、是為南镇抚司。其北镇抚司、本添设、专理
詔狱。成化十四年、始增铸印信、设镇抚二员。分理刑、管军匠、各為一司
凡问刑。悉照旧例、径自奏请、不经本卫。或本卫有事送问、问毕、仍自具奏、俱不呈堂
凡鞫问姦恶重情、得实。具奏请
旨发落。内外官员有犯送问、亦如之。旧制俱不用参语。成化元年、始令覆奏用参语
凡狱情。宣德六年令、看监千百户等、有透漏狱情者、斩
○成化二十年令、一应大小狱情、俱要严密关防、不许透漏、及受人嘱託。本卫堂上官、亦不许干预。有故违者、指实奏闻、治以重罪
凡东厂、及本卫各处送到囚犯。弘治十三年、令本司从公审察究问、务得真情。若有冤枉、即与辩理、不许拘定成案、滥及无辜
凡本司纸札。正统五年奏准、令囚人买用
凡本司狱具。弘治十三年奏准、悉照各衙门卫制行
凡本司直厅百户一员、当该吏典十名、办事吏二十名、总旗一名、校尉三十名。看监百户五员、总旗五名、校尉一百名、皂隶三十名。直堂把门皂隶十一名
锦衣中所
锦衣左所
锦衣右所
锦衣前所
锦衣后所
各所官分领军士、与诸卫同。而各所又分十司、统领校尉、掌卤簿仪仗。及直
驾拏人直宿等事。凡本卫各项差委、轮流承行
鑾舆司
大輅一乘   玊輅一乘
大马輦一乘  小马輦一乘
步輦一乘   大凉步輦一乘
板轿一乘   宝匣一座
具服幄殿一座
擎盖司
黄罗销金九龙伞一把
黄罗曲柄绣九龙伞一把
紫罗素方伞四把
红罗素方伞四把
青罗销金伞三把
红罗销金伞三把
黄罗销金伞三把
白罗销金伞三把
皂罗销金伞三把
黄油绢销金雨伞一把
红罗曲柄绣伞四把
红罗直柄华盖绣伞四把
黄罗直柄绣伞四把
红罗直柄绣伞四把
黄罗曲柄绣伞二把 【银铃全】
五方伞十把
扇手司
红黄罗双龙扇四十把
红黄罗单龙扇二十把
红黄素罗扇四十把
红绣雉方扇十二把
红罗绣花扇十二把
双龙寿扇二把
旌节司
金节三对   方天戟四对
响节十二对
旛幢司
黄麾一对   絳引旛五对
传教旛五对  告止旛五对
信旛五对   政平讼理旛一对
龙头竿五对  朱雀幢一
玄武幢一   青龙幢一
白虎幢一   豹尾二对
羽葆幢五对  御仗一对 【新增】
班剑司
班剑三对   仪刀三对
吾杖三对   立□三对
卧□三对   柳仗一对 【新增】
斧鉞司
金盆罐一副  金交椅一把
金脚踏一箇  红纱灯三对
红纸灯三对  (耽去耳改鱼)灯三对
骨朵三对   金鉞三对
金灯三对   单龙戟三对
双龙戟三对
戈戟司
仪鍠氅十对  戈氅十对
戟氅十对   御仗一对 【新增】
弓矢司
盔甲一百副  弓矢一百副
刀一百把   盾一百面
驯马司
金鞍锦韉马三十匹
上中所
上左所
上右所
上前所
上后所
中后所

亲军所

各所官、分管力士、及军匠。其侍卫将军千百户总旗等、於中后所支俸食粮。凡文移、用上中所印信

驯象所

本所官、领本卫军奴养象、以备朝会陈列。及驾
輦驮宝之用

大祀。用象三十一隻
大明门象二隻
长安左右门象四隻
正阳桥象二隻
正阳牌坊迤南、东西街象二隻
西天门里外、象四隻
南天门象二隻
东天门象二隻
北天门象二隻
斋宫各门象六隻
宝匣象一隻
玉輅輦象二隻
大輅輦象二隻

圣节、正旦、冬至、三大朝会。用象三十隻
宝匣象一隻
玊輅輦象二隻
大輅輦象二隻
奉天门前象四隻
东西角门前象四隻
午门象六隻
端门象四隻
承天门象四隻
长安左右门象四隻
凡享
太庙。用象十隻、列于
承天门内
凡常朝。用象六隻、列于
午门前

旗手卫

国初置旗手千户所。洪武十八年、陞為卫。永乐中、照例开设。掌
大驾金鼓旗纛、统领随驾力士、及宿卫等事
计开
肃字旗一面  靖字旗一面
金鼓旗一对  北斗旗一面
日旗一面   月旗一面
云旗一面   雨旗一面
雷旗一面   风旗一面
木星旗一面  火星旗一面
土星旗一面  金星旗一面
水星旗一面  青龙旗一面
朱雀旗一面  白虎旗一面
玄武旗一面  角宿旗一面
亢宿旗一面  氐宿旗一面
房宿旗一面  心宿旗一面
尾宿旗一面  箕宿旗一面
斗宿旗一面  牛宿旗一面
女宿旗一面  虚宿旗一面
危宿旗一面  室宿旗一面
壁宿旗一面  奎宿旗一面
娄宿旗一面  胃宿旗一面
昴宿旗一面  毕宿旗一面
觜宿旗一面  参宿旗一面
井宿旗一面  鬼宿旗一面
柳宿旗一面  星宿旗一面
张宿旗一面  翼宿旗一面
軫宿旗一面  中岳旗一面
东岳旗一面  南岳旗一面
西岳旗一面  北岳旗一面
江旗一面   河旗一面
淮旗一面   济旗一面
天鹿旗一面  天马旗一面
鸞旗一面   麟旗一面
白泽旗一面  熊旗一面
羆旗一面   红纛一对
皂纛一把   金龙画角二十四枝
小铜角一对  大铜角一对
鼓四十八面  金四面
鉦四面    杖鼓四箇
笛四管    板四串
门旗四对   黄旗四十面
金龙旗十二面 红节一对
缨头一箇   豹尾一箇

圣节、正旦、冬至、三大朝会、本卫官、先期於
御前奏请金鼓旗纛摆列。遇
郊祀等项、
车驾出入、则陈於锦衣卫卤簿之前。每岁六月六日、照例奏请晒晾
凡每月朔朢日、神机营提督官、请祭
神旗。本卫遣官军於
午门楼上迎请导从至教场。祭毕迎回、仍如法置放
凡每岁仲秋、祭
旗纛之神。本卫掌印官行礼。祭毕復

凡鐘鼓楼鐘鼓。每夜遣军人依时撞击、以凭巡警
凡宿卫。分守
皇城南面地方

金吾前卫

洪武间上十卫之一。永乐以后、照例开设。掌守卫
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遇陈设卤簿、掌擎执方天戟二十四件

金吾后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羽林左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羽林右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西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府军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府军左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东面

府军右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西面

府军前卫

建置同前。掌轮番带刀侍卫。统领幼军

府军后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虎賁左卫

建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金吾左卫

洪武三十五年、以燕山左护卫改设。掌守卫
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金吾右卫

洪武三十五年、以燕山右护卫改设。掌守卫
皇城西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羽林前卫

洪武三十五年、以燕山中护卫改设。掌守卫
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燕山左卫

洪武间北平属卫。永乐四年、陞亲军。掌守卫
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燕山右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西面

燕山前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大兴左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济阳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南面

济州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通州卫

改置同前。掌守卫
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

各卫通行事例

凡旗手等二十卫指挥等官。每日轮四十员、悬金牌、佩刀、於
皇城门丹墀左右侍卫。朝退、巡绰各门。其巡警京城各门。係各卫卫所镇抚、与五军属卫、相兼轮直、见五府项下

南京锦衣等卫 【建置事例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