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热风6-估《学衡》

  作者:鲁迅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
鲁迅《热风》

估《学衡》〔1〕

  我在二月四日的《晨报副刊》〔2〕上看见式芬先生的杂感〔3〕,很诧异天下竟有这
样拘迂的老先生,竟不知世故到这地步,还来同《学衡》〔4〕诸公谈学理。夫所谓《学衡》
者,据我看来,实不过聚在“聚宝之门”〔5〕左近的几个假古董所放的假毫光;虽然自称
为“衡”,而本身的称星尚且未曾钉好,更何论于他所衡的轻重的是非。所以,决用不着较
准,只要估一估就明白了。
  《弁言》〔6〕说,“籀绎之作必趋雅音以崇文”,“籀绎”如此,述作可知。夫文者,
即使不能“载道”,却也应该“达意”,而不幸诸公虽然张皇国学,笔下却未免欠亨,不能
自了,何以“衡”人。这实在是一个大缺点。看罢,诸公怎么说:
  《弁言》云,“杂志迩例弁以宣言”,按宣言即布告,而弁者,周人戴在头上的瓜皮小
帽一般的帽子,明明是顶上的东西,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
一谈,太汗漫了。《评提倡新文化者》文中说,“或操笔以待。每一新书出版。必为之序。
以尽其领袖后进之责。顾亭林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序。〔7〕其此之谓乎。故语彼等以学问
之标准与良知。犹语商贾以道德。娼妓以贞操也。”原来做一篇序“以尽其领袖后进之责”,
便有这样的大罪案。然而诸公又何以也“突而弁兮”〔8〕的“言”了起来呢?照前文推论,
那便是我的质问,却正是“语商贾以道德。娼妓以贞操也”了。
  《中国提倡社会主义之商榷》中说,“凡理想学说之发生。皆有其历史上之背影。决非
悬空虚构。造乌托之邦。作无病之呻者也。”查“英吉之利”的摩耳〔9〕,并未做Pia
of Uto,虽曰之乎者也,欲罢不能,但别寻古典,也非难事,又何必当中加楦呢。于
古未闻“睹史之陀”,在今不云“宁古之塔”,奇句如此,真可谓“有病之呻”了。
  《国学摭谭》中说,“虽三皇寥廓而无极。五帝〔扌晋〕绅先生难言之。”人而能“寥
廓”,已属奇闻,而第二句尤为费解,不知是三皇之事,五帝和〔扌晋〕绅先生皆难言之,
抑是五帝之事,〔扌晋〕绅先生也难言之呢?推度情理,当从后说,然而太史公所谓“
〔扌晋〕绅先生难言之”〔10〕者,乃指“百家言黄帝”而并不指五帝,所以翻开《史
记》,便是赫然的一篇《五帝本纪》,又何尝“难言之”。难道太史公在汉朝,竟应该算是
下等社会中人么?
  《记白鹿洞谈虎》中说,“诸父老能健谈。谈多称虎。当其摹示抉噬之状。闻者鲜不色
变。退而记之。亦资诙噱之类也。”姑不论其“能”“健”“谈”“称”,床上安床,“抉
噬之状”,终于未记,而“变色”的事,但“资诙噱”,也可谓太远于事情。倘使但“资诙
噱”,则先前的闻而色变者,简直是呆子了。记又云,“伥者。新鬼而膏虎牙者也。”刚做
新鬼,便“膏虎牙”,实在可悯。那么,虎不但食人,而且也食鬼了。这是古来未知的新发
见。
  《渔丈人行》的起首道:“楚王无道杀伍奢。覆巢之下无完家。”这“无完家”虽比
“无完卵”新奇,但未免颇有语病。假如“家”就是鸟巢,那便犯了复,而且“之下”二字
没有着落,倘说是人家,则掉下来的鸟巢未免太沉重了。除了大鹏金翅鸟(出《说岳全传》
),断没有这样的大巢,能够压破彼等的房子。倘说是因为押韵,不得不然,那我敢说:这
是“挂脚韵”〔11〕。押韵至于如此,则翻开《诗韵合璧》〔12〕的“六麻”来,写道
“无完蛇”“无完瓜”“无完叉”,都无所不可的。
  还有《浙江采集植物游记》,连题目都不通了。采集有所务,并非漫游,所以古人作记,
务与游不并举,地与游才相连。匡庐〔13〕峨眉,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
曰日记。虽说采集时候,也兼游览,但这应该包举在主要的事务里,一列举便不“古”了。
例如这记中也说起吃饭睡觉的事,而题目不可作《浙江采集植物游食眠记》。
  以上不过随手拾来的事,毛举起来,更要费笔费墨费时费力,犯不上,中止了。因此诸
公的说理,便没有指正的必要,文且未亨,理将安托,穷乡僻壤的中学生的成绩,恐怕也不
至于此的了。
  总之,诸公掊击新文化而张皇旧学问,倘不自相矛盾,倒也不失其为一种主张。可惜的
是于旧学并无门径,并主张也还不配。倘使字句未通的人也算在国粹的知己,则国粹更要惭
惶煞人!“衡”了一顿,仅仅“衡”出了自己的铢两来,于新文化无伤,于国粹也差得远。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二月九日《晨报副刊》,署名风声。
  〔2〕 《晨报副刊》 《晨报》,研究系(梁启超、汤化龙等组织的政治团体)的机
关报,一九一六年八月十五日创刊于北京,原名《晨钟报》,一九一八年十二月改名《晨报》。
它的第七版刊登学术论文及文艺作品,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二日起改成单张出版,名为《晨报
副镌》。《晨报》在政治上拥护北洋政府,但它的副刊在进步力量的推动下,一个时期内却
是赞助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期刊之一,自一九二一年秋至一九二四年冬约三年间,由孙伏园编
辑,作者经常为该刊写稿。
  〔3〕 式芬先生的杂感 指一九二二年二月四日《晨报副刊》第三版“杂感”栏刊登
的式芬的《〈评尝试集〉匡谬》。该文列举了胡先〔马肃〕《评尝试集》一文中四个论点,
逐个加以批驳。
  〔4〕 《学衡》 月刊,一九二二年一月创刊于南京,吴宓主编。主要撰稿人有梅光
迪、胡先〔马肃〕等。他们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
(见《学衡》杂志简章),实际是宣传复古主义和折中主义,反对新文化运动。
  〔5〕 “聚宝之门” 聚宝门是南京城门之一。“学衡派”主要成员多在当时的南京
东南大学教书,所以文中说“聚在‘聚宝之门’左近”。“聚宝之门”,是鲁迅故意模仿
“学衡派”的“乌托之邦”、“无病之呻”等不通的古文笔调,用以讽刺他们的。下文的
“英吉之利”、“睹史之陀”(睹史陀,梵语,“知足”的意思),“宁古之塔”(宁古塔,
东北地名),“有病之呻”,也是同样的用意。
  〔6〕 《弁言》 以及下文所举《评提倡新文化者》(梅光迪作),《中国提倡社会
主义之商榷》(萧纯锦作),《国学摭谭》(马承敢作),《记白鹿洞谈虎》、《渔丈人行》
(邵祖平作)等,都登在一九二二年一月《学衡》杂志第一期,《浙江采集植物游记》(胡
先〔马肃〕作),全文在一九二二年的《学衡》杂志断续刊载。
  〔7〕 顾亭林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
末清初的学者、思想家,“人之患在好为人序”,见他著的《日知录》卷十九《书不当两序》
条。
  〔8〕 “突而弁兮” 语见《诗经·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9〕 摩耳(T.More,1478—1535),通译莫尔,英国思想家,空想
社会主义创始人之一。他的《乌托邦》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
又有趣的金书》,作于一五一六年。乌托邦,英语Utopia的音译,意即理想国。
  〔10〕 太史公 即司马迁(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汉
代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太史令。他在所著《史记》的《五帝本纪》中,叙述了五帝的事迹
后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
先生难言之。”荐绅,即〔扌晋〕绅,《史记·封禅书》裴马困《集解》引李奇注:“
〔扌晋〕,插也。插笏于绅。绅,大带。”后以“〔扌晋〕绅”为官吏的代称。
  〔11〕 “挂脚韵” 我国旧体诗一般都在句末押韵,叫“韵脚”。如果不顾诗句的
意思,仅是为了押韵而用一个同韵字硬凑上去,就被称为“挂脚韵”。
  〔12〕 《诗韵合璧》 韵书,清代汤文潞编,六卷。是旧时初学作诗者检韵的工具
书。“六麻”,旧诗韵“下平声”的第六个韵目。下文的“蛇”、“瓜”、“叉”均属此韵
目。
  〔13〕 匡庐 即江西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