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

  作者:传授三坛弘戒法仪  明法藏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續藏經 傳授三壇弘戒法儀
 明 法藏撰集 清 超遠檢錄
  

  傳授三壇弘戒法儀(全)

    明天啟北禪寺弘戒沙門 法藏 撰集
    清終南山蟠龍禪寺比丘 超遠 檢錄

  授沙彌十戒法卷上

  (執事設座竟。鳴磬三椎。接疎鐘。方丈傳香。大眾俱集。復傳鑪座上。侍者禮畢。擂鼓鐘聲迅速。開導。率諸子至方丈前。長跪合掌。開導進門。觸具一拜。起身傍立。召諸子云。作禮一拜。起身又問訊。末後前行。和尚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大眾同和。迎至法堂前。諸子兩邊長跪合掌。和尚或遶壇。拜畢陞座。開導鳴磬一下。鐘鼓肅靜二。開導向上大展三拜。長跪合掌。和尚問云)。
  僧集否。(答云)已集。(師云)和合否。(答云)和合。(師云)僧今和合。何所作為。(答云)為諸佛子剃頭授戒。(師云)善哉可爾(答云)是。
  (收具起。問訊傍立。召首者云。上香又云。一齊起身。向上排班。聞磬聲。至誠頂三拜長跪合掌。開導舉香讚)。
  君恩賜度。親命非違。斷除恩愛入無為。師法稟儀威剃度。披衣受戒自心歸。
  登初地菩薩摩訶薩(三遍。開導召諸子云。作禮三拜。又云)。
  諸善男子等。請師言句。汝合自陳。汝若不能。皆隨我道(唱念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剃頭受戒和尚。願大德為我作剃頭受戒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剃頭受戒法。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師撫尺云)。
  諸善男子等。汝既慇勤伸請。我為汝作剃頭授戒和尚。所有開示。汝當諦聽(又撫尺云)諸佛子等。只遮一法心源湛寂。法海淵深。迷之者。永劫沉淪。悟之者。當處解脫。欲求歸道。無越出家。放曠喻如虗空。清淨同於皎月。修行緣具。道果非遙。始從尅念之功。畢證無為之地。所以我大覺世尊。捨金輪之寶位。子夜踰城。脫珍銜之龍衣。青山斷髮。容鵲巢於頂上。掛蛛網於眉間。修寂滅而證真常。斷塵勞而成正覺。三世諸佛。不說在家成道。歷代祖師。阿誰行染度人。所以佛佛授受。祖祖相傳。不染世緣。方成法器。故得天魔拱手。外道歸心。上酬四重之恩。下濟羣生之苦。所以云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捨。棄恩入無為。真是報恩者。諸善男子等。出家之法。禮越常情。不拜君王。不拜父母。汝今可離此座。想念國王水土之恩。父母生成之德。專精拜辭。後莫拜也(開導召諸子云。作禮一拜。起身問訊。轉身。和尚舉云)。
  我今辭國王。投佛作沙門。誓成無上道。報答國王恩。
  (共諸子同和。子每句一拜。畢。問訊。和尚舉云)。
  我今辭父母。投佛作沙門。願弘無上道。報答父母恩。
  (同前和拜竟。開導云。起身問訊轉身長跪合掌。和尚云)。
  諸善男子等。汝已拜辭君王父母。我以如來清淨法水。差羯磨闍黎。灌汝頂門。令汝身心清淨。魔障消除。從佛口生。從法化生。為法王子。當生慶幸。(開導召諸子。答云)惟願慈悲哀憐攝授(諸子作禮一拜。師舉淨瓶與羯磨師。又云)。
  諸善男子等。最後一結。謂之周羅。唯師一人乃能斷之。我以如來金剛智刃。差教授闍黎。為汝除去。圓成僧相。當生慶幸(開導召諸子。答云)惟願慈悲哀憐攝授。
  (諸子作禮一拜師舉剃刀與教授。二闍黎出眾灌頂剃頭。師云)。
  善哉真佛子。摩頂證無生。今授菩提記。當來果自成。
  (開導同眾每句接和。師復舉云)。
  善哉大丈夫。能了世無常。剃髮趣泥洹。希有難思議。
  (眾接和同前。師復舉云)。
  毀形守志節。割愛辭所親。出家弘聖道。示度一切眾。
  (二闍黎。灌頂剃頭竟。問訊歸位。接和同前。開導召云。作禮三拜 師云)。
  諸沙彌等。汝既剃度。我當授汝鉢三衣具。
  (和尚加持。沙彌應接。師云)。
鉢多羅應量器常用故今授持安陀會五條衣授一長一短大德一心念我(沙彌某甲)此鬱多羅僧七條衣授兩長一短割截衣持僧伽黎二十五條衣授四長一短尼師壇應量作今授持
  (以上一一。師傳舉。子接應傳鉢畢。開導召沙彌云。起身傍立掛鉢 師舉偈云)。
  鉢多羅應量器。常用故今授持。
  (掛畢止念。開導召諸子云。向上長跪合掌。師又加持衣具。轉遮同前)。
  五衣
  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不捨離。
  唵悉陀耶娑婆訶
  七衣
  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披。
  唵度波度波娑婆訶
  大衣
  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奉行如來命。廣度諸羣迷。
  唵摩訶迦婆波吒悉地娑訶
  坐具
  臥具尼師壇。長養心苗性。展開登聖地。奉行如來命。
  唵壇波壇波娑訶
  (以上眾亦然隨聲隨和隨拜。畢 師云)。
  諸善男子等。法如大海。漸入漸深。汝既出家。當先受三歸五戒。方得近事大僧。次受沙彌十戒。乃可同僧利養。事在專誠。不得慢意。我今為汝一心恭請三寶。護法諸天。攝授覆護。方堪進戒。汝當渴仰翹勤恭肅歸投聽我一心至誠奉請 (開導云)。
  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華藏世界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世尊。圓滿報身盧舍那世尊。千百億化身本師釋迦牟尼世尊。西方接引阿彌陀世尊。當來下生彌勒世尊。盡虗空徧法界一切諸佛世尊。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
  (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脫木叉。三藏十二分經權實教典。離欲真淨甚深法寶。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謹運一心歸命敬禮  (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香花引。(亦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善才童子。龍女真宰。華嚴海眾。諸大菩薩。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西天東土歷代祖師。終南山中諸大律師。慧山清泉堂上(上)元(下)白大和尚。華山隆昌堂上(上)見(下)月大和尚。浮山華嚴堂上(上)文(下)弱大和尚。本寺開山列代尊僧。周鉢明志二位禪師。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
  (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香花引。(亦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華嚴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護戒善神。金剛力士。山川大地水陸虗空諸大神祗。伽藍土地一切真宰。惟願不違本誓。臨降戒壇。精嚴擁護。
  (開導云。作禮三拜。師云)。
  諸善男子等。三寶光臨。萬神侍衛。欲求歸戒。先當懺滌愆瑕。如人浣衣然後加色。汝今至誠隨我懺悔(舉云)。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每句隨和拜畢。師云)。
  諸善男子等。汝今既淨身口意業。應當歸依佛法僧寶。(師云)我(某甲)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
  歸依佛兩足尊 歸依法離欲尊 歸依僧眾中尊歸依佛竟 歸依法竟 歸依僧竟。
  如來至真等正覺 是我世尊 我今歸依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以上。一一師三舉。子三答。畢。三拜 師云)。
  諸善男子等。汝既捨邪歸正。戒已圓成。若欲識相護持應授五戒。(師云)我(某甲)。
不殺生不偷盜盡形壽不邪婬是根本戒。汝能持否。(答云)能持。不妄語不飲酒
  (師撫尺云)。
  諸善男子等。此支五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否。(答云)能持(開導召沙彌云。作禮三拜。開導復云。受五戒者。起身出 師云)。
  諸善男子等。五戒為入道之初因。出三途之元首。即授沙彌十戒。形備法儀。此稱勤策。依師而住。受利同僧。是為應法沙彌。應當頂受。(師云)我(某甲)。
不殺生不偷盜不婬欲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不飲酒盡形壽是沙彌戒能持否(答云)能持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
  從不殺生。至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能持否。(答云)能持。(師云)此支十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否。(答云)能持。(師云)諸善男子等。汝今受戒之後。當須頂戴奉持。不得違犯所持戒律。供養三寶。勤種福田。於和尚阿闍黎。一如法教。於上中下座。心常恭敬。精進行道。報父母恩。衣取蔽形。不以文彩。食取支命。不得嗜味。花香脂粉。無以近身。好色邪聲。一無視聽。徐言持正。勿宣人短。倘有爭者。兩說和合。男女有別。草木無傷。非賢不友。非聖不宗。法服應器。常與人俱。非時不食。非法不言。精勤思義。溫故知新。坐則禪思。起則諷誦。閉三惡道。開涅槃門。於比丘法中。增長正業。菩提心而不退。般若智以長明。廣化眾生。齊成正覺。用心如此。真佛弟子。
  (師撫尺云)。
  諸善男子等。從今下壇已去。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更當計取(某)年月日時授沙彌戒。聖事既成。當生慶幸。一拜起身。作法回向  (開導云。作禮一拜起身 師舉云)。
  受戒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廣佛剎。回向因緣三世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
  (開導云。不勞起具。至誠頂禮 和尚諸師。三拜起具問訊。又云。分班。又云。末後前行。至此鐘鼓齊鳴師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至方丈前。開導召沙彌云。長跪合掌。候 師入室。開導作禮三拜。起身傍立。召沙彌云。作禮一拜。起身問訊。又云。分班末後前行。鍾鼓齊止)。

  說比丘戒法卷中

  (執事設座畢。鳴磬三下。禪堂開大靜。接鐘方丈傳香。大眾俱集。侍者傳爐座上。拜訖。開導滾擊子。殿主擂鼓。復召沙彌。末後前行。至九師所。沙彌兩邊對面立定。開導向九師。觸具一拜傍立。召沙彌云。向上排班作禮一拜。問訊分班。又云。末後前行。至方丈前。轉身長跪合掌。開導佇立門外。九師轉身傍立。待羯磨師至。住立中央。諸師一齊向上一拜。各歸本位。開導展具。作禮三拜。起身傍立。召沙彌云。一齊起身。向上排班。展半具作禮三拜。問訊長跪合掌。開導云)。
  諸善男子等。各各記取得戒和尚。並及九師名字。不得忘失(乃云)。
  第一位。(某)處(某)宗師。為汝諸人。作得戒大和尚。  第二位。(某)處(某)禪師。為汝諸人。作羯磨阿闍黎。  第三位。(某)處(某)禪師。為汝諸人。作教授阿闍黎。  第四位。(某)處(某)禪師。為汝諸人。作尊證阿闍黎。  第五位。(某)處(某)禪師。為汝諸人。作尊證阿闍黎。  第六位。(某)處(某)禪師。為汝諸人。作尊證阿闍黎。  第七位。(某)處(某)禪師。為汝諸人。作尊證阿闍黎。  第八位。(某)處(某)禪師。為汝諸人。作尊證阿闍黎。  第九位。(某)處(某)禪師。為汝諸人。作尊證阿闍黎。  第十位。(某)處(某)禪師。為汝諸人。作尊證阿闍黎。
  (開導召沙彌云。至誠作禮三拜。開導作白云)。
  夫明鏡當臺。遇形則鑑。洪鐘在架。有扣則鳴。圓成三聚。須假於三師。舉檢七非。全憑於七證。今為汝。請現前諸師。為汝等。作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尊證阿闍黎。所有請詞。皆隨我道(開導作梵。沙彌隨和)。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羯磨教授尊證阿闍黎。願大德。為我作羯磨教授尊證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授具足戒。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羯磨闍黎云)。
  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現前諸師。為汝等作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尊證阿闍黎。清淨莫放逸。(沙彌答云)頂戴奉行(開導召戒子云。作禮一拜。又云)。
  今為汝請(某)處(某)宗師。為汝等。作得戒大和尚。所有言詞。皆隨我道(開導作梵。沙彌隨和)。
  大德一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我作得戒和尚。願大德。為我作得戒和尚。我依大德故。得授具足戒。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和尚撫尺云)。
  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為汝等。作得戒和尚。清淨莫放逸。(沙彌答云)頂戴奉行。
  (開導召沙彌云。作禮一拜。起具問訊分班。又云。末後前行。和尚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大眾隨和。迎至法堂前。沙彌轉身對面。長跪合掌。十師進法堂。遶壇一帀。旋至二級。向上莊立。執事鳴磬三下。鐘鼓暫止。次十師大展三拜。長跪合掌。開導跪前。宣祝聖文)。
  唯菩提之植種。仰戒律以棓根。誠為正法之隄防。永作心宗之城壍。匪憑外護。曷固弘傳。是以菩薩現輪王而致治人君開佛化以宣崇。觀夫印土歷主之護興。監彼支那積朝之勅闡。況我聖朝。大明慧日。博扇玄風。創開壇於 洪武十年。暨善述於 成祖昭世 神宗賜衣錫於五臺。而律再振。叢林瞻星日於三界。以法重光。況我大清皇帝。竭佛日於中天。統宗風於大地。
  列聖恩深今皇德重。比丘(和尚俯地稱名。開導又云)感此。山居無難。人道多祥。開後學以良愧樗材。報洪庥而徒傾葵蕚。願弘戒法。永祝堯天。敬修草莾之壇。學展蘇羅之律。衍無疆於聖壽。祈鞏固之 皇圖 叡性日光神威震肅。俾萬方之戈偃。見四海之瑞呈內壺賦睢鳩 青宮敏麟趾。鎮干城於閫外。挺柱石於朝中。賢侯分化以闢疆。黎庶歌風而擊壤。嘉禾歲稔。甘雨時調。人人證梵網之門。處處稟毗尼之德。咸承垂拱共沐清 (和尚起身。舉云)。
  持戒清淨如滿月  身口皎潔無瑕穢  大眾和合無遺諍  是乃可得同授戒
  (每句隨和。畢。十師作禮一拜。起具問訊 和尚復舉)。
  南無建壇四聖菩薩
  (以舉菩薩。鐘鼓齊鳴。旋至建壇菩薩所。十師齊跪。和尚拈香。畢。一齊起身。展半具作禮三拜。問訊 和尚仍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眾師同和。遶壇一帀。即便陞座。九師亦然。開導鳴磬。鐘鼓肅靜。開導大展三拜。起身傍立。滾擊一振。和尚拈香云。每拈瓣香畢。開導滾擊子一遍。拈香事畢。開導召沙彌云。上香。竟。開導云。一齊起身。向上排班展全具。和尚舉)。
  戒香定香解脫香  光明雲臺徧法界  供養十方無量佛  見聞普熏證寂滅
  (每句戒子接和。四句四拜。開導云。問訊。又云。長跪合掌。和尚云)。
  諸佛子等。汝既痛念生死。從僧乞受具足大戒。我今為汝一心恭請三寶護法諸天。攝授覆護。方堪進戒。諸佛子等。汝當渴仰翹勤恭肅歸投聽我一心至誠奉請(開導云)。
  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華藏世界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世尊。圓滿報身盧舍那世尊。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世尊。西方接引阿彌陀世尊。當來下生彌勒世尊。盡虗空徧法界一切諸佛世尊。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
  (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香花引。(亦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脫木叉。三藏十二分經權實教典。離欲真淨甚深法寶。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謹運一心皈命敬禮(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香花引。(亦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善財童子。龍女真宰。華嚴海眾諸大菩薩。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西天東土歷代祖師。終南山中諸大律師。慧山清泉堂上(上)元(下)白大和尚。華山隆昌堂上(上)見(下)月大和尚。浮山華嚴堂上(上)文(下)弱大和尚。本寺開山列代尊僧。周鉢明志二位禪師。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
  (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華嚴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護戒善神。金剛力士。山川大地水陸虗空。諸大善神。伽藍土地一切靈祇。惟願不違本誓。臨降戒壇。精嚴擁護。
  (開導云。作禮三拜。以上恭請三寶諸天。必須身心清淨。生難遭想。戒子凡禮宜當五體投地。不得慢意。珍重 師云)。
  諸佛子等。三寶光臨。萬神侍衛。汝當至誠隨聲禮敬。
  (開導云。作禮一拜。起身。師舉云)。
  稽首禮諸佛  及法比丘僧  今演毗尼法  令正法久住  優波離為首  及餘身證者  今說戒要義  諸賢咸共聽
  (戒子。每句隨聲和。訖。頂禮一拜。畢。開導云。長跪合掌 師撫尺白眾云)。
  天音罕遇。戒德難思。能超凡鄙穢流。可入眾聖寶位。為師為匠。誠易誠難。人法須鍊爐韝。弘開禁戒受持。根塵先雪如無。衣鉢莫容缺借。前言眾難。後列輕遮。問若不解不知。勤勞徒設。信其實語實答。陶誘得方。令發上品真誠。要期塵境俱寂。十方善法。注汝身心。五分基成。三身體具。當須同志。願勿異緣。我(某甲)謹白。(又云)諸開導。將此沙彌。安至見處不聞處立。
  (待沙彌至彼處已 師撫尺云)。
  僧集否。(羯磨答云)僧已集。(又云)和合否。(答云)和合。(又云)未受具戒者出否。(答云)此無未受具戒者。(又云)僧今和合。何所作為。(答云)受戒和僧。單白羯磨。(又云)受戒和僧。單白羯磨。惟願大眾慈悲證明作白。
  大德僧聽。此一住處一受戒。若僧時到僧忍聽。和合受戒。白如是。(良久)作白成否。(諸師答云)成(師撫尺云)。
  大德僧聽。彼有沙彌(某甲)等。將陞寶壇。從僧乞受具足大戒。眾中先請(某)禪師為羯磨師。次請(某)禪師為教授師(羯磨闍黎云)。
  眾中誰能為彼諸人。作教授師。(教授師答云)我(某甲)能。
  (羯磨師云)。
  長老既能聽作法。差教授師。出眾問難。單白羯磨。惟願和尚大眾慈悲證明作白。
  大德僧聽。彼沙彌(某甲)等。從和尚(上某下某)求授具足戒。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為教授師。白如是。(良久)作白成否。(尊證答云)成。(羯磨師云)作白既成。教授師出眾問難。
  (壇上諸師。鳴魚誦大悲呪。教授師從座起。整衣出眾。向法座前。端莊問訊而去。引請前行。引教授師。至法堂前云。乞戒者。兩行長跪合掌。待教授師至法座前問訊而坐。引請。又云。乞戒者。起身向上排班一字。具落地合掌。又云。乞戒弟子某甲戒子稱自名。引請云頂禮教授師。起身問訊長跪合掌諦聽。教授師撫尺。云)。
  諸佛子等。壇上諸師作法。差我下來問汝諸人遮難。汝莫恐怖。須臾之間。令汝諸人。陞於寶壇。受具足戒。成大比丘。入三寶數。此非小緣。當生慶幸。
  夫戒者。乃菩提之根本。聖道之鎡基。佛世利機。契動便感。末世澆薄。聖制從緣。緣集則作法成功。緣散則戒德無立。無作功勛不可見也。托緣定其有無。三衣一鉢。是汝諸人得戒之正緣。我於未問汝遮難之前。先與汝說衣鉢名相。汝當知之。汝諸人。身上各有五條衣。梵語安陀會。此云作務衣。寺中執勞服役。路途出入往還。當著此衣。汝諸人。身上所披七條衣。梵語鬱多羅。此云入眾衣。凡赴齋聽講。修懺誦經。禮佛坐禪。布薩自恣。當著此衣。汝諸人。身上各有大衣。梵語僧伽黎。此云襍碎衣。謂。剪碎製成條相多故。凡入王宮。陞座說法。聚落乞食。降伏外道。振威之時。當搭此衣。汝諸人。各掛一鉢。梵語鉢多羅。此云應量器。謂體色量三。皆應法故。然此衣鉢。乃恒沙諸佛之幖幟。聖賢沙門之軌儀。西天有九十六種之外道。尚不識其名字。惟佛世尊。示此未曾有法。汝今得獲受持。當須珍敬愛護。然此衣鉢。必須自己置辦。若借若無。並名非法。今此衣鉢。是汝諸人已有否。(答云)已有。(教云)甚善。
  諸佛子聽。汝從無始以來。起虗妄心。欺誑聖賢。沈沒生死。無解脫期。今既投佛出家。為佛弟子。受佛禁戒。出生死津。務要斷虗妄根。行真實道。正是志誠時。我今問汝重難輕遮。汝當諦審此身。有則言有。無則言無。不解不識。不得妄答。汝諸人。第一不曾犯邊罪否。量。汝諸人。乍入道門。未識此罪名字。謂曾受佛戒已。於婬盜殺妄四根本戒中。隨犯一戒。漂棄佛海邊外。永不得入清淨眾中。共同說戒羯磨。名為邊罪。汝諸人。果無此罪否。(戒子答云)無 汝。非白衣時沙彌時。污淨行比丘尼否。(答云)非 汝非白衣時沙彌時。盜聽眾僧說戒。詐稱比丘。受人恭敬利養禮拜。名為賊住。賊住之人。佛不許度。汝非此人否。(答云)非 汝。非外道投佛出家。受佛戒已。還歸外道。今復重來。此人志性不定。名為破內外道。非佛法器。佛不許度。汝非此人否。(答云)非 汝。非生(謂。人從生來。男根不滿。是名生不男)。犍(謂。人以刀去其男根。是名犍不男也)妬(謂。男根似無。見他行婬。因生妬心。遂感有根。是名妬不男)。變(謂。能變現也。遇男則變為女。遇女則變為男。是名變不男)。半(謂。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是名半不男也)。五種不男人否。(答云)非 汝。非弑父。弑母。弑和尚阿闍黎。破羯磨轉法輪僧。惡心出佛身血。名為五逆。五逆罪重。佛不許度。汝非此人否。(答云)非 汝。非天子。阿修羅子。名為非人。變為人形。而來受戒否。(答云)非 汝。非諸龍畜等。有大通力。能變化者。化為人形。而來受戒否。(答云)非 汝。諸人身中。各不帶佩男女二形否。(答云)不。
  諸佛子。此是十三重難。重難既無。甚是淨器。我今更問汝十六輕遮。汝當仍前一一實答。善男子。汝諸人出家以來。各各訓導。是何法名(戒子。各答己名)。此是。汝諸人入道之法名。一生之稱呼。從今受戒而去。凡見和尚阿闍黎。同壇尊眾。上中下座。宰官長者。朋友知識。父母師長之前。皆當稱此兩字法名。不得言你我(某甲)小僧之稱。汝諸人。今日壇頭得戒和尚。是誰。(戒子答云。某堂上上某下某和尚。教授師云)此是。(某寺)(某)宗師。是汝諸人得戒和尚。梵語和尚。此云歷生。一云力生。三乘道力。五分法身。皆藉歷此師威力而生。故云歷生。又云依學。謂依隨此師。學出世法。故云依學。今日受戒。若無此師。戒無從發。汝當記取和尚尊名。認取和尚慈相。若不記得名字貌相。受戒不得。從今已去。凡遇節臘結制解制。當須懷香禮拜得戒和尚。若遇路途遙遠。不得侍詣。當以焚香遙空稱名致敬。不得慢意。汝諸人。年滿二十否。(答云)滿 衣鉢臥具。具足否(答云)具足 父母。聽汝出家否。(答云)聽 汝。不負人錢債。作不還心。而來受戒否。(答云)無 汝。非他人家下使人否。(答云)非 汝。非當朝有名有祿官人否。(答云)非 汝。是丈夫否。(答云)是 既是丈夫。又要無病。一疥癩。二癰疽。三白癩。四乾痟。五顛狂。汝諸人。果無如是五病否。(答云)無。
  諸佛子。此是十六輕遮。前無重難。後無輕遮。甚是淨器。戒可得授。我今於此問汝少間。壇上眾師之前。亦如是問。汝今於此答我少間。壇上眾師之前。亦如是答。汝當收取衣鉢。恭往壇前。燒香禮拜。作觀運想。壇上十師。作十方佛。次當誦呪祈禱 三寶諸天。乞求加護。願登壇時。無諸魔障。我往壇上作白。和告眾僧。僧若許可。我即以手招。汝上壇。從僧乞授具足戒(開導云。諸子作禮一拜。起具問訊分班。長跪合掌。教授師下座。向案問訊。引請前行。引教授師上壇。向上端莊。問訊壇上。止魚停呪。教授師合掌。白云)。
  惟願和尚大眾慈悲證明作白。
  大德僧聽。彼沙彌(某甲)等。從和尚(上某下某)求授具足戒。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已問竟。將來白如是。(良久)作白成否。(諸師答云)成。(教授師轉身傍立。召諸沙彌云)善男子等。汝來。
  (諸沙彌徐徐上壇。教授師云。向上排班。展全具出靸合掌。求戒弟子某甲。戒子答名。教授師云。頂禮壇上諸師。三拜起身。問訊長跪合掌教授白云)。
  諸佛子等。懇惻至誠。仰憑清眾。求哀乞戒。乞戒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皆隨我道。
  大德僧聽。我(某甲)等。從和尚(上某下某)求授具足戒。我(某甲)等。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上某下某)為和尚。是願僧慈愍故拔濟我。
  (從是願僧起。教授師三稱。戒子隨聲應接。每一稱頂禮一拜。三稱三拜。教授師又云)。
  諸佛子等。擡頭認師。(教授師舉拱示云)此是(某處某堂上某)宗師。是汝諸人得戒大和尚。此是(某)處(某)禪師。是汝諸人羯磨師。此是現前諸位禪師。是汝諸人尊證師。汝當眼觀衣鉢。耳聽羯磨。心心相續。志誠受戒。不得餘覺餘思(戒子頂禮一拜 教授師向上問訊。歸位敷座。訖。羯磨師白云)。
  大德僧聽。此沙彌(某甲)。從和尚(上某下某)求授具足戒。此沙彌。(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上某下某)為和尚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難事。白如是。(師良久云)諸佛子等。安陀會。鬱多羅僧。僧伽黎。鉢多羅尼師壇。是汝有否。沙彌(答云)有(師又云)。
  諸佛子等諦聽。今是至誠時。實語時。今隨所問。汝當隨實答。僧祇云。汝若不實答。便欺誑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亦欺誑如來。亦及眾僧自得大罪也。諸佛子等。汝名(某甲。戒子答名)汝不犯邊罪耶。(答云)不汝不犯比丘尼耶。(答云)不 汝非賊心受戒耶。(答云)非汝非破內外道耶。(答云)非 汝非黃門耶。(答云)非 汝非弑父耶(答云)非 汝非弑母耶。(答云)非 汝非弑阿羅漢耶。(答云)非 汝非破僧耶。(答云)非 汝非惡心出佛身血耶。(答云)非 汝非非人耶。(答云)非 汝非畜生耶。(答云)非汝非二形耶。(答云)非 汝名何等。(戒子答名) 和尚是誰。(答云上某下某和尚)年滿二十未。(答云)滿 衣鉢具足否。(答云)具足父母聽汝出家否。(答云)聽 汝不負人債否。(答云)無 汝非奴否。(答云)非 汝非官人否。(答云)非 汝是丈夫否。(答云)是 丈夫有如是病。疥。癩。癰疽。乾痟。癲狂。汝今有如是病耶。(答云)無。

  第九明戒體法

  (薩婆多論云。凡欲受戒。先與說法。引導開解。令於一切境上。起慈悲心。便得增上戒。應語彼言)。
  諸佛子前無重難。後無輕遮。甚是淨器。眾僧同慶。當授汝戒。但深戒上善。廣周法界。量等虗空。今欲進受。要須緣境發心。心境相容。方發無作。薩婆多論云。凡欲受戒。先為汝說法。引導開解。汝諸人。於無始來。於一切境上。造諸惡業。惡徧法界。今欲受戒。翻前惡境。並起善心。故戒法所因。還徧法界。故我如來。隨眾生心。造無邊之業。制無邊之戒。戒隨所制。故須緣境。境量雖多。舉要而言。不出乎二種。一者情境。二者非情境。言情境者。上至諸佛。下至眾生。十界正報。中陰有情。凡有心者。皆名情境。非情境者。十界依報。一切世間山河大地草木叢林。舟車屋宅田園。地水火風虗空識等。佛說聖教。儒流文字。形象墖廟等。名非情境。諸佛子。既知境界如此寬曠。當須依境發心。心有三品。中下二心。劣弱非勝。但能自度。不能度人。我今教汝發上品心。求上品戒。何為上品心。今於我諸師座前。立三種誓願。一者。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二者。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三者。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發此三種大願已。白四羯磨言下。進授大比丘戒。不為但求聲聞小果故。直欲成就三聚淨戒故。趨向三解脫門故。正求佛果求大涅槃令法久住故。發如是上品心。求上品戒。次當開廣汝懷者。良由戒法。體周法界。量等塵沙。終不以汝諸人現前父母所生報得狹劣身心。而能容受。當作虗空器量之身。方能領納塵沙戒法。故論云。若此戒法有形色者。入汝身時。汝當作天崩地裂之聲。由是非色法故。令汝不覺不知。當起驚懷之意。發上品殷重之心。領納如來清淨妙戒。受大比丘戒。白四羯磨。先作一白。疊事告知。次秉三羯磨。量其可否。惟願和尚大眾。不吝慈悲。布施其戒。同心聽秉。甚勿異緣。令此諸人。感發圓宗戒體。將秉羯磨。聽宣作白。

  第十正授戒法

  大德僧聽。此沙彌(某甲)等。從和尚(上某下某)求授具足戒。此沙彌(某甲)等。今從眾僧乞授具足戒。(上某下某)為和尚。沙彌(某甲)等。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三衣鉢具。若僧時到僧忍聽。授沙彌(某甲)等具足戒。(上某下某)為和尚。白如是。作白成否。(尊證答云)成。
  諸佛子。我以作白。和問眾僧。僧皆默然。許受汝戒。今作羯磨。動彼勝法。當用運心承仰。莫令昏散。惟願和尚大眾。慈悲聽秉初番羯磨(作梵)。
  大德僧聽。此沙彌(某甲)等。從和尚(上某下某)求授具足戒。此沙彌(某甲)等。今從眾僧。乞授具足戒。(上某下某)為和尚。沙彌(某甲)等。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三衣鉢具。僧今授沙彌(某甲)等具足戒。(上某下某)為和尚。誰諸長老。忍僧與沙彌(某甲)等授具足戒。(上某下某)為和尚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此是初番羯磨成否。(尊證答云)成。
  諸佛子。我已秉初番羯磨竟。僧皆默可。十方法界妙善戒法。隨羯磨聲。悉皆運動。今秉第二羯磨。當起忻心。勿縱怠意。惟願和尚大眾。再賜慈悲。聽秉第二番羯磨(作梵)。
  大眾僧聽。此沙彌(某甲)等。從和尚(上某下某)求授具足戒。此沙彌(某甲)等。今從眾僧。乞授具足戒。(上某下某)為和尚。沙彌(某甲)等。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三衣鉢具。僧今授沙彌(某甲)等具足戒。(上某下某)為和尚。誰諸長老。忍僧與沙彌(某甲)等授具足戒。(上某下某)為和尚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此是第二番羯磨成否。(尊證答云)成。
  諸佛子。我已秉第二羯磨竟。僧並和合。今十方法界妙善戒法。由心業力。羯磨勝功。悉皆舉集虗空之中。如雲如葢。覆汝頂上。盤旋不散。至第三羯磨竟時。此諸善法。悉皆流入汝等八識田中。永為菩提種子。依此修行。直至成佛。惟有此第三番羯磨在。正是汝等納戒之時。汝當發心總虗空界。心緣救攝三有眾生。并願護持三世佛法。如此要期承仰聖教。惟願和尚大眾。不倦慈悲。一齊合掌佐助。我今為此諸人。舉此第三番羯磨。正得戒羯磨。令法圓滿(作梵)。
  大德僧聽。此沙彌(某甲)等。從和尚(上某下某)求授具足戒。此沙彌(某甲)等。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三衣鉢具。僧今授沙彌(某甲)等具足戒。(上某下某)為和尚。誰諸長老。忍僧聽與沙彌(某甲)等。授具足戒。(上某下某)為和尚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此是第三番。正得戒羯磨成否。(尊證答云)成僧已忍與沙彌(某甲)等。授具足戒竟。(上某下某)為和尚。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結詞成否。(尊證答云)成。
  諸佛子等。我已作法竟。汝已得戒了。從今下壇已去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當須專謹護持。切莫毀犯。勝事既圓。常生慶幸。惟有四依隨相等法。懇乞和尚慈悲垂示(和尚云)。
  諸善男子等。汝稱法名。我為汝說四依法(師云)我(某甲)。(師云)諸善男子聽。如來至真等正覺。說四依法。依此纔出得家。受得具足戒。纔成得比丘法。
  第一依糞掃衣。依此出得家。受得具足戒。成得比丘法。於是中盡形壽能持否。(答云)能持。
  若得長利。檀越施衣。割壞衣。得受。
  第二依托鉢乞食。依此出得家。受得具足戒。成得比丘法。於是中。盡形壽能持否。(答云)能持。
  若得長利。若僧差食。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五日食。月初日食。若僧常食。檀越請食。得受。
  第三依樹下坐。依此出得家。受得具足戒。成得比丘法。於是中。盡形壽能持否。(答云)能持。
  若得長利。若別房尖頭屋。小房石室。兩房一戶。得受。
  第四依腐藥。依此出得家。受得具足戒。成得比丘法。於是中。盡形壽能持否。(答云)能持。
  若得長利。酥油生酥蜜石蜜。得受(和尚又云)。
  諸善男子等。汝再稱法名。我為汝說隨相法。我(某甲)。
  (和尚撫尺云)。
  諸善男子聽。如來至真等正覺。說四波羅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法。非沙門。非釋子。
  第一。汝一切不得犯婬。作不淨行。受婬欲法。乃至共畜生。若有犯。非沙門非釋子。世尊說譬喻。斷頭之人終不能活。比丘犯婬波羅夷。不能還成比丘行。於是中。盡形壽不得作。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汝一切不得犯盜。下至草葉。若比丘盜人五錢。若過五錢。若自取教人取。若自破教人破。若自斫教人斫。若自燒教人燒。若埋若壞色者。若有犯。非沙門非釋子。世尊說譬。如斷多羅樹心。終不能復更生長。比丘犯盜波羅夷。不能還成比丘行。於是中。盡形壽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汝一切不得故斷眾生命。下至蟻子。若比丘。故自手斷人命。持刀授與人。教死嘆死。與人非藥。若墮胎若厭禱殺。自作方便。若教人作者。非沙門非釋子。世尊說譬喻。缺鼻之針。終不堪用。比丘犯殺波羅夷。終不能還成比丘行。於是中。盡形壽不得作。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汝一切不得大妄語。乃至戲笑。若比丘。非真實非己有。自言。我得上人法。得禪。得定。得四空定。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天龍來鬼神來供養。非沙門非釋子。世尊說譬喻。大石破為二分。終不能合。比丘犯大妄語波羅夷。終不能還成比丘行。於是中。盡形壽不得作。能持否。(答云)能持。
  (和尚又云)。
  更有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二不定法。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九十波逸提法。四波羅提提舍尼法。一百應當學法。七滅諍法。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師云)。
  諸善男子等。此是比丘二百五十清淨戒行。一一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和尚撫尺云)。
  諸善男子等。我已說法竟。汝已得戒了。從今下壇已去。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於菩薩法中。增長利益。更當記取於今(某)年月日時。(某)處。進比丘具足大戒。勝事既成。當生慶幸。一拜起身。作禮回向。
  (開導云。作禮一拜起身。師舉云。戒子隨和隨拜)。
  受戒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廣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下座同上壇)。

  說菩薩戒法卷下

  (設座訖。執事鳴磬三下。禪堂開靜接鍾。方丈傳香。大眾俱集。侍者傳爐座上拜畢。開導滾擊子。殿主擂皷。開導領諸子。徐徐至方丈前。長跪合掌。開導入室。展具拜。起身傍立。召諸佛子云。作禮三拜。起身問訊。開導云。轉身末位前行。和尚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大眾齊和。迎至法堂前。戒子兩邊對面。長跪合掌。和尚遶壇。拜已陞座。開導鳴磬一下。鍾皷肅靜。開導大展三拜。長跪合掌。和尚撫尺問云)。
  僧集否。(開導答云)已集。(師云)和合否。(答云)和合。(師云)僧集和合。何所作為。(答云)為諸弟子。說菩薩大戒。(師云)未授菩薩大戒者。出否。(答云)已出。(師云)善哉可爾。(答云)是。
  (一拜起身傍立。滾擊子三遍。師拈香云云。畢。開導召戒子云。上香。又云。一齊起身。向上排班。展全具。開導召云。某甲戒子稱名。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問訊長跪合掌。開導舉香贊)。
  一塵纔爇。藏海圓收。洹沙諸佛現毛頭。觸著便歸休。香靄初浮。心地戒光流。
  香雲葢菩薩摩訶薩(三遍。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夫登菩薩位。須憑戒品以高躋。開菩薩心。是仗佛口而生降。佛子既發無上志。入毗尼壇。我今為汝。一心恭請(某)處(某)堂(上)某(下)某(某)宗師。為汝等作得戒教授菩薩阿闍黎。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當隨我道(開導作梵。戒子隨和)。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得戒教授菩薩阿闍黎。願大德。為我作得戒教授菩薩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受菩薩心地戒。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
  (一拜。和尚撫尺云)。
  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為汝等。作得戒教授菩薩阿闍黎。所有言教。汝當諦聽(師又撫尺云)。
  諸善男子等。汝現身不作七逆罪否。(答云)無(師云)。
  七逆者。出佛身血。弑父。弑母。弑和尚。弑阿闍黎。破羯磨轉法輪僧。弑聖人。汝無是罪否。(答云)無(師撫尺又云)。
  諸善男子等。汝今志心。求受一切菩薩上玅淨戒。我今為汝一心恭請三寶。護法諸天。攝授覆護。方堪進戒。先當為汝一心恭請此方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世尊。為汝等。作得戒大和尚。次請文殊師利菩薩。為汝等作羯磨阿闍黎。再請彌勒菩薩。為汝等作教授阿闍黎。更請十方諸佛。為汝等作尊證阿闍黎。并請十方諸大菩薩。為汝等作同學伴侶。汝當至誠合掌恭肅歸投。聽我一心至誠奉請。(開導舉云)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世尊。圓滿報身盧舍那世尊。西方接引阿彌陀世尊。盡虗空徧法界一切諸佛世尊。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脫木叉。三藏十二分經權實教典。離欲真淨甚深法寶。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謹運一心歸命敬禮。(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世尊。為得戒大和尚。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親承授戒(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為羯磨阿闍黎。龍華教主彌勒菩薩。為教授阿闍黎。十方諸佛。為證戒阿闍黎。十方諸大菩薩。為同學伴侶。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西天東土歷代祖師。終南山中諸大律師。慧山清泉堂上(上)元(下)白大和尚。華山隆昌堂上(上)見(下)月大和尚。浮山華嚴堂上(上)文(下)弱大和尚。本寺開山列代尊僧。周鉢明志二位禪師。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華嚴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護戒善神。金剛力士。山川大地水陸虗空諸大善神。伽藍土地一切靈祗。惟願不違本誓。臨降戒壇。精嚴擁護。
  (開導云。作禮三拜。師云)。
  諸善男子等。三寶光臨。萬神侍衛。作大證明。授正戒法。我依瓔珞經中所說。佛告諸佛子。今正說正戒。善男子。善女人。當受戒時。(師云)我(某甲)。
  先禮過去世盡過去際一切佛。禮未來世盡未來際一切佛。禮現在世盡現在際一切佛(開導云。作禮三拜)。
  (師撫尺云)我(某甲)。
  禮過去世盡過去際一切法。禮未來世盡未來際一切法。禮現在世盡現在際一切法(開導云。作禮三拜)。
  (師撫尺云)我(某甲)。
  禮過去世盡過去際一切僧。禮未來世盡未來際一切僧。禮現在世盡現在際一切僧(以上。一一師舉。子答。每畢。三拜)。
  (師撫尺又云)。
  諸佛子等。我今授汝四不壞信。我(某甲)從今時盡未來際身。歸依佛。(答云)歸依佛。(師云)歸依法。(答云)歸依法。(師云)歸依贒聖僧。(答云)歸依贒聖僧。(師云)歸依正法戒。(答云)歸依正法戒(三說。戒子三答。師又云)。
  從今時盡未來際身。歸依佛已。(答云)歸依佛已。(師云)歸依法已。(答云)歸依法已。(師云)歸依賢聖僧已。(答云)歸依賢聖僧已。(師云)歸依正法戒已。(答云)歸依正法戒已。(三說。戒子三答 師又云)。
  諸佛子等。我今教汝悔三世罪(師云)我(某甲)若過去。(答云)若過去。(師云)身口意。(答云)身口意。(師云)十惡罪。(答云)十惡罪。(師云)願畢竟不起(答云)願畢竟不起。(師云)盡未來際。(答云)盡未來際。(師云)若未來(答云)若未來。(師云)身口意。(答云)身口意。(師云)十惡罪(答云)十惡罪。(師云)願畢竟不起。(答云)願畢竟不起。(師云)盡未來際(答云)盡未來際。(師云)若現在。(答云)若現在。(師云)身口意。(答云)身口意。(師云)十惡罪。(答云)十惡罪。(師云)願畢竟不起。(答云)願畢竟不起。(師云)盡未來際。(答云)盡未來際。(三說。三答。開導云。作禮三拜 師云)。
  諸佛子等。既悔過已。我今教汝發大誓願。
  (開導云。作禮一拜起身。和尚舉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唱三和拜。開導云。問訊長跪合掌。師云)。
  既發願已。廣度不窮。正堪得戒。今更令汝秉心殷重。乞法圓成。虔請文殊師利菩薩。作正羯磨。我今代為汝等三番羯磨。珍重了辨。敬謹受持。我今問汝諸人。是菩薩否。(答云)是。(師云)既是菩薩。汝當眼觀諸佛。耳聽羯磨。心心相續。至誠受戒(開導云。作禮三拜 師即出位。焚香作梵。白云)。
  仰白十方無窮無盡一切諸佛諸大菩薩。慈悲垂聽。現前菩薩弟子(某甲)。今於我(某甲)菩薩所。痛念生死。發菩提心。為請現坐道場本師釋迦大和尚獅子座前。求受一切菩薩心地法。一切菩薩心地學。一切菩薩心地戒。所謂攝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此是過去一切菩薩。已受已學已解已行已成。未來一切菩薩。當受當學當解當行當成。現在一切菩薩。今受今學今解今行今成。當來作佛 (師即起身就位。撫尺云)。
  諸佛子等。從今受戒。直至成佛。於其中間。不得觸犯。能持否。(答云)能持(以上從仰白十方起。下至此能持。三番俱同。師又云)。
  諸佛子等。我今為汝初番羯磨已成。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悉皆歡喜。默然許可。從臍輪中。放大寶光。照汝身心。令汝得戒。十方世界妙善戒法。聞羯磨聲。悉皆運動。堪受戒法。令此戒心。孝順奉行。世世生生。堅固不退。此是初番羯磨已竟。至再叮嚀。理取第二番羯磨(師又出位作梵。白云。同前。已畢。復就位。撫尺云。上亦然。又云)。
  諸佛子等。我今為汝二番羯磨已成。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悉皆歡喜。默然許可。從胸卍字。放大寶光。照汝身心。令汝得戒。十方世界妙善戒法。聞羯磨聲。悉皆舉集虗空之中。如雲如蓋。在汝頂上。盤旋不散。堪受戒法。令此戒心。孝順奉行。世世生生。堅固不退。此是二番羯磨已竟。至再叮嚀。理取第三番羯磨。
  (師更出位焚香作梵。白云。亦同前。畢。師更就位。撫尺云。亦同上。師又云)。
  諸佛子等。我今為汝三番羯磨已成。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悉皆歡喜。默然許可。從肉髻中。放大寶光。照汝身心。令汝得戒。十方世界妙善戒法。聞羯磨聲。如瓶瀉水。從汝頂門。流入汝等八識田中。永為菩提種子。從此修行。直至成佛。永無退轉。堪受戒法。令此戒心孝順奉行。世世生生。堅固不退。此是三番羯磨已竟。
  (師撫尺。又云)。
  諸佛子等。上來三番羯磨已竟。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悉皆歡喜。默然許可。汝等現在心即是佛。當來決定作佛。向去真參實悟。得法相應。恒住性戒。究竟不動。更當攝相護持。我依梵網經中。授汝十種無盡清淨戒法。汝當至誠頂受。(師云)我(某甲)。
  第一不得故殺。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不得故盜。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不得故婬。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不得故妄語。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五不得故酤酒。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六不得故說四眾過。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七不得故自讚毀他。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八不得故慳惜加毀。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九不得故嗔心不受誨。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不得故謗三寶。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師復撫尺云)。
  諸佛子等。從第一不得故殺。乃至第十不得故謗三寶。此是大乘菩薩十重無盡清淨大戒。一一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師云)。
  諸佛子等。既受戒已。應當頂戴受持。不得違犯。菩薩戒經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和尚又云)。
  諸佛子等。汝稱法名。我為汝說傳授錫杖法。汝當至誠頂受。(師云)我(某甲 師舉錫杖云)。
  善男子等。還見麼。(師振杖云)汝還聞麼。(又云)既見既聞。是個什麼。(又振杖云)即此見聞非見聞。無餘聲色可呈君。個中若了原無物。體用何妨分不分。永嘉云。降龍鉢解虎錫。四鈷金環鳴歷歷。不是標形虗自持。如來寶杖親踪跡(師舉杖與羯磨。或教授。一一傳去呪。眾當隨和。待傳畢。方止) (呪云)。
  唵那[口*栗][口*替]那[口*栗][口*替]那[口*栗]吒鉢底那[口*栗]帝娜夜鉢儜吽癹吒(開導云。作禮三拜 師云)
  諸佛子等。我已說法竟。汝已得戒了。從今下壇已去。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廣化眾生。齊成佛道。既為佛子。當報佛恩。更當記取于(某)年月日時(某)處(某)和尚。圓菩薩大戒。勝事既成。當生慶幸(開導云。作禮一拜起身)。
  (師舉回向偈云)。
  圓戒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廣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
  (開導云。不勞起具。至誠頂禮壇上諸師。三拜起身。問訊分班。開導大展三拜。畢。又云。末後前行。師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迎至方丈前。戒子轉身長跪合掌。候師入室敷座。開導拜畢。起身傍立云。一齊起身。向上排班展全具。開導召云新受菩薩戒弟子某甲。眾齊稱名。聞磬聲。至誠頂禮九拜。訖。起具問訊分班。後前行。至法堂前。鐘鼓齊止。諸戒子。聽開導師教誡。或歸堂。或巡寮。戒子須知開導師勞苦至極。恩過諸師。凡此三壇大戒。始終[仁-二+天]事。須當至誠禮謝。不得慢意。珍重珍重)。
  斯戒本者。大約有六。一者。立言之作。誠非細事。山中一時應機。只可宜于山野之間。非聞見于大方者也。凡諸方傳戒諸師。當依三峯古撰為佳。萬一於我同志者。依此傳授亦可。何故聻。法無定相。遇緣即宗。二者。此本乃三壇戒之正文。其餘羯磨教授尊證開導。諸般佛事。俱依弘戒法儀。看眾之多寡。期之短長。院之大小。時之否泰。取而用之。茲不重錄。三者。凡傳戒。當依佛祖心行。為戒定慧之傳。弟子當依佛祖心地。為戒定慧之受。如是授受。是為真受。能令三寶種。永無斷絕。四者。戒期開導之職。非淺薄者所任。須慈愛謙和。方便接物為心。經云。我與眾生。作不請之友者。是也。五者。新戒須知開導恩過諸師。凡此一期。語默定動。諸般法則。莫不皆由開導而成。但凡佛事之後。為首者率眾。稱名禮謝。不得輕易忽慢。當宜珍重。六者。求戒諸子。當依十事。一痛念生死。二生大慚愧。三至心發露。四俱誠懺悔。五發菩提心。六作大誓願。七生難遭想。八生恭敬心。九至誠受戒。十知恩報恩。凡此十條。缺一不可。果如此教。善莫大焉。願世世生生。同為法侶。知我罪我。我無辭焉。
  旹大清康熙貳拾漆年。歲次戊辰。結冬制期。侍者海聰。盥沐焚香稽首。謹書于蟠龍紫雲閣軒。(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