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禅宗语录别集

  作者:宗门宝积录  清本皙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續藏經 宗門寶積錄(序.凡例.目錄)
 清 本皙輯
宗門寶積錄序

  釋氏之有古德。猶吾學之有先儒也。先儒以語錄。闡聖人之遺經。古德以語錄。演如來之奧義。凡標旨樹訓。因源以致流。由本以達末。其道一也。即以先儒言之。自兩漢毛鄭賈服諸家。耑門講經之外。其他儒林著作。往往有與六經相為出入。而周程張朱後。如太極通書正蒙東西二銘全書語類等書。尤為指不勝屈。卒未聞有人焉。舉先儒之議論。以類相從。而附之聖人之經之後者。迨唐之正義。明之大全。始薈稡諸家。而折衷之。識者猶或致譏。以為正義興而漢儒之學始絕。大全作而宋儒之學亦亡。葢其書割截採取。以務合於一人之見。則漢宋諸儒之名雖存。而僅成為孔穎達所見之漢儒。楊榮所見之宋儒。固不若各存一編者。其人之面目既全。而精神畢露。能使後人讀之。如接其謦欬。而承其指授也。嗚呼。以孔穎達楊榮之學之才。而猶不免于斯獘。況與二公。邈不相及者耶。故余謂。輯先儒之語錄者。但當汰其重複。以期得其人之真。輯古德之語錄者。惟在去其繁蕪。以獨存其人之是。固不必推而列諸聖人之書。系諸如來之下。然後為泗水的傳。靈山正脈也。西蜀歗堂晳和尚。幼讀儒書。長通佛乘。得弘覺之真傳。紹天童之法席。嘗奉詔住持隆安。為四方參學所宗歸。而一瓢一衲。雲流天空。眼光透露。與古宿無以異。使立諸儒者之林。其學識所至。奚止追踪仲達。方駕勉仁而已哉。廼觀其所譔宗門寶積錄一書。簡當精確。使宋元明以來。諸老之聲音笑貌。宛然如覩。非若區區藉祖燈操觚。以衒博采者比。因特表其正大之意。固可為儒門著書之則。寧僅有功古德已耶。
  康熈己未季春中浣賜進士及第通奉大夫經莚日講官記注起居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加一級崑山徐元文頓首拜譔

宗門寶積錄序

  嘗聞。古佛謂。娑婆世界。以清淨音聞為教體。故西來傳心之旨。雖欲掃空諸相不落言詮。而諸師心心相印。皆有契證之句。一時學者。筆受而寶藏之。又刻諸方冊。以廣流通。而語錄由是興焉。猶涉川之必資于舟楫。求魚兔者之必假于筌蹄也。夫心之本體。即性也。一法不立。而萬用全彰。迥脫根塵。而真機獨露。其微妙至矣。然眾生為情見牽纏。鮮能安居正受。于是向上諸師。設立疑情。假縱奪殺活之術。以去其黏縛。而使之透脫。粤及百世而下。有善思惟者。即心而悟其機用。葢如此之妙也。欽惟世祖章皇帝。乘天宮福德之願。執金輪以統御天下。其深仁厚澤所漸被。與如來法化相為廣厚。而多生自悟之智。復有契於當日之涅槃妙心。間當萬機暇時。游觀慧海。舉暢宗風。天光下垂。河沙徧照。凡得熏心注耳者。莫不霑慈蒙潤。無異春雷時雨。開滋萬卉之甲蘖。而使之敷榮也。于時弘覺禪師忞公。方以天童嫡子。主法東南。奉詔而來。屢承顧問。不獨妙悟清機。足以仰符睿旨。即其送難之際。辭辯風馳。撰述之餘。文采霞燦。葢有石門北磵之遺芳焉。其得法上首弟子歗堂和上。以見地超卓。代師秉拂入室。亦如圓悟之樂有大慧。針鋒相拄。余時隨侍法筵。獲聞實義。雖未能現前發悟。而此心戚戚。識其妙歸。而掩關思入。則又彌覺不可攀躋。間嘗披閱燈錄。思盡究古人之機用。而又以不見全書為歎。今禪師久歸寂滅。而余亦老矣。乃歗公自南還之後。奉禪師之遺囑。捃集唐宋古德。及元明後出諸師語錄。凡前人刊布未備者。會稡成編。名為宗門寶積錄。千里見示。且命為之序。余撫今追昔。味禪悅而增法喜。輒忘其固陋。願樂有言。以助正信。而又愧未能發明心地法門之萬一也。雖然寶積經不云乎。如來所演八萬四千聲教。皆名為文。離諸一切語言文字。是名為義。學者于茲錄。苟能作如是觀。向無義路處。覿體自見。則歷劫所失之衣珠。不求自得。一彈指頃。而家珍種種流出。豈不快哉。是知歗公之孜孜結集。誠為善繼先志。發古尊宿潛德之光。而有功于斯道。固不小矣。
  康熈歲次癸亥仲冬  宛平王熈熏沐拜撰



  天童歗堂和尚。適撰其宗門寶積錄成。屬余敘之。余謝曰。此禪宗血脈。世家所錄。俱第一義。余治儒者。未能闚其宗旨。豈敢為敘首。雖然余嘗考。釋氏本末。自東漢始傳四十二章。至於兩晉。而其徒益盛。一時江左諸名士。若耑以文藻自居。至辯析理源。則必從某法師某道人。每標榜諸義。輒數百語。或至數千言。花爛映發。惜無記為語錄者。然其談理。孝經老子。與小品法華經並賞。大易與逍遙遊同論。雜曼已極。而釋門諸人。其文字幽深劖刻。與諸名士。爭奇流而不已。遂至同弊。于是。西竺菩提不得不折蘆而來。直指本性。為正法眼藏。盡掃除文字語言。卷翳霽霾。杲杲日出。此後儒釋二門。使各歸治其學。而議論遂日有不同。余則獨驗之。凡物之異者。每迭相為起伏。若寒暑晝夜。一來一往。一長一消。顯然可見。而儒釋二門。則不然。唐人曰。聖人之道。息于晉宋。開于唐。自昌黎先生請身列孔門弟子。極稱孟子之道。六經墜緒。茫茫復興。而宗門亦自初祖六世至曹溪。教外別傳。花開徧界。此其同盛一也。及宋諸大儒出。密闡心宗。始明此學。而一時禪宗亦大暢。如張文定所言。馬祖汾陽雪峯巖頭諸公。俱為釋家收拾。此其同盛復一也。朱陸以後。其學漸分。至近世有姚江之學。有蕺山之學。而聖道復著。宗門亦自元末一燈僅續。至後洞有博山來顯聖澄。濟有天童悟磬山修徑山信諸老出。而世復震動。此其同盛復一也。以是知儒釋二門。非有消長。誠以各明本心。自得至道。世人望天梁在南。天樞在北。其光明相照。嵩高太華。魁然同仰。所謂道並行。而不相悖者也。歗堂和尚為悟祖長孫山翁老人大弟子。主席天童。真印三世。歗公初承山翁老人之命。使輯宋元以來諸禪宿語錄。刪繁領要。彙為大集。以補會元尊宿諸書所未備。此其事誠不易。葢正眼玅心。微笑相授。而欲傳世人。終必寄諸文字。是必後人。能以我心眼。直提出前人之玅。使更無密藏處。而後其書始可傳。此非尋常譬說所可見。有如玉中取脂。如石中取髓。如自巨海漉出四大寶珠。如品水先酌鴦漿。如從眾艸采得夜光洞鼻芝。如以玻璃盃獨盛獅乳。如得泰阿一麾晉鄭之頭畢白。又如入秦無所取耑收圖書。如馳登常山上已得寶符。復如一點龍睛躍然欲舞。如於壁上看畵水勢欲湧出。亦如數十年識得扇門半面。如於煙炭中辨是夏馥。此惟吾歗公心眼。但所指即星。但所披即寶。足使從上諸大老。本性廓呈。面目畢竟。俱若從開卷間。宛然相向其書。遂足傳萬世。山翁老人。耑以此事屬公。誠甚重也。余因為溯述儒釋兩門之盛。而歗公此書。闡提未發其能。善承先志若此。斯誠釋林之世寶也。是為序。
  甬上學者李鄴嗣杲堂氏頓首拜譔



  夫正法眼藏。從世尊付囑迦葉。以至達磨東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謂之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雖云不立文字。然直指之道。非言莫顯。故燦大師信心銘。及六祖壇經。玅演心宗。波瀾益闊。厥後五宗。並列機愈峻。而唱愈高。星飛電捲。疾雷醒聵之言。彙成燈錄會元尊宿諸書。後學因之。打失布袋者。不可勝紀。誠起死回生之良劑。奚得竟以文字目之哉。第道與時運。隆替不恒。赫赫祖燈。幾至九鼎一絲。而鈍根膚識之徒。無從扣入。甚至泥文字為正句。猶執醫方。以為玅藥。不唯活人無驗。將見貽害不淺矣。賴近古老凍膿。代興濟世。以楔出楔。以言破言。補偏救弊之語。又不一而足。自會元尊宿語錄輯行之後。然繼輯者。不能盡載其全書。即崛起諸老。僅存其名。而無其錄者。十有八九。如黃龍死心靈源瞎堂諸前輩。皆聲光烜赫。震動一時。今求其全錄。咸無有焉。葢輯書者。僅採掇其英華。而單本集卷。失之荒煙蔓草。遂以湮沒。加之陵谷變遷。兵燹相因。或存或亡。又不知其幾幾矣。是以學者。不得盡見古人之全書。即不能盡得古人之機用也。先師弘覺老人。深為憫之。欲自宋迄今。上下四五百年間。蒐其遺錄。彙成一書。其撰集之體。取衷於古尊宿錄。聚古人於一堂。使學者得以師之。若親聆謦欬。瞻其鎚拂。讀其語翫其機。而有所觸發開悟。如靈雲之見桃。香嚴之擊竹。太原聞畵角。佛果聽鷄鳴。物類尚然。何況古人雷霆之舌。劒刃之機。盡存于斯。而不令打失布袋者乎。倘于此徹見古人用處。便可與古人。並驅于千載之上矣。則此書當亟成者也。集未半。適應天書之召。未卒其業。因舉殘編。而授晳曰。汝當成此。嗟乎。荏苒歲月。今已廿餘年矣。晨夕寅愓。惟恐負先師之命。丙辰春。始得搦管從事。蒐羅尋覓。凡三易寒暑。僅得八十八人書。成九十三卷。名之曰宗門寶積錄。成先志也。亦俾後之瞎驢滅却正法眼者知所自爾。
  旹
  康熙歲次己未元旦西蜀枳里比丘山曉本皙題於天童大鑑堂

  宗門寶積錄凡例

  編輯是書。由弘覺先師。見宋末元明諸祖語錄。多散失無傳。使古德法檀。不獲昭昭惠世。引為後學之過。故命皙廣求諸錄。彙成一書。顏曰宗門寶積。俾得此書者。如獲眾寶。且知慧命攸歸。淵源有自。第愧蒐羅不備。掛漏頗多。惟冀當來同志。補集大成焉爾。  採集規式。悉依古尊宿錄例。唯收上堂示眾小參機緣拈頌法語等類。其餘雜著。浩繁不遑具載。  歷代宗支。不列世次。不折五泒者。以五宗共出一祖。何必分門別戶。惟于卷目之下。略贅大鑑下第幾十幾世。以便披閱。知其所自云。  凡尊宿錄中已收者。茲錄俱不更收。然復收南嶽讓青原思者。以見大鑑下綿綿相傳。不出兩支之外耳。  大鑑下由南嶽至十二世楊岐會。及十四世五祖演諸錄。備載尊宿錄中。惟雪峯玄沙西余白雲諸老。咸屬單本。未經收入。故茲編從南嶽青原下。首列雪峯存禪師錄。如圓悟大慧中峯錄。久經入藏頒行。茲亦不收。  雪峯玄沙。及宋末諸祖錄。屢經選訂。行世已久。茲惟去其雜著。餘皆仍舊。若元明及昭代諸禪師錄。奚止汗牛充棟。故去繁採要。集其大槩。非敢涉私簡擇。任意去留也。  是編原為收拾諸祖語錄。非與傳燈續燈諸書。專意稽攷。譜牒世系者比。故有語錄行世者收之。其無錄者。不敢具載空名。  書中諸禪師。或有碩儒名宿所撰塔銘附後者。卷首不更載其姓氏出處。竟錄上堂等語。  近代諸錄。止於愚菴盂覺浪盛及弘覺先師昆季輩下。此濟濟多賢。未能備列統。俟後之君子起而輯之。惟高明鑒原。  未詳法嗣。曾經南磵備收續燈存稿中行世。茲不復贅。
  宗門寶積錄凡例

  宗門寶積錄目錄

卷首
  序  凡例

卷一(大鑑下第一世)
  南嶽懷讓禪師  青原行思禪師

卷一之二(大鑑下第六世)
  雪峯義存禪師

卷三(大鑑下第七世)
  玄沙師備禪師

卷四(大鑑下第十二世)
  西余淨端禪師

卷五之六(大鑑下第十三世)
  白雲守端禪師  保寧仁勇禪師

卷七(大鑑下第十四世)
  宏智正覺禪師

卷八(大鑑下第十六世)
  虎丘紹隆禪師

卷九之十一(大鑑下第十七世至十二卷同)
  應菴曇華禪師

卷十二
  焦山師體禪師  長翁如淨禪師

卷十三之十四(大鑑下第十八世)
  密菴咸傑禪師

卷十五(大鑑下第十九世)
  破菴祖先禪師  無文 燦禪師

卷十六(大鑑下第二十世至十八卷同)
  無準師範禪師  天目文禮禪師

卷十七之十八
  元叟行端禪師

卷十九之二十(大鑑下第二十一世至二十五卷同)
  雪巖祖欽禪師

卷二十一之二十二
  楚石梵琦禪師

卷二十三
  愚菴智及禪師

卷二十四之二十五
  笑隱大訢禪師

卷二十六之二十七(大鑑下第二十二世至三十三卷同)
  高峯原妙禪師

卷二十八之二十九
  古林清茂禪師

卷三十
  南石文琇禪師

卷三十一
  用彰廷俊禪師

卷三十二
  季潭宗泐禪師

卷三十三
  鐵關法樞禪師

卷三十四(大鑑下第二十三世至四十三卷同)
  石屋清珙禪師

卷三十五之三十六
  恕中無慍禪師

卷三十七之三十八
  了菴清欲禪師

卷三十九之四十
  月江正印禪師

卷四十一
  無見先覩禪師  石門至剛禪師

卷四十二
  定嵒戒淨禪師  天真惟則禪師

卷四十三
  逆川智順禪師  傑峯世愚禪師

卷四十四之四十五(大鑑下第二十四世至四十九卷同)
  千巖元長禪師

卷四十六之四十八
  天如惟則禪師

卷四十九
  呆菴普莊禪師  古梅正友禪師

卷五十(大鑑下第二十五世至五十一卷同)
  萬峯時蔚禪師

卷五十一
  松隱德然禪師

卷五十二(大鑑下第二十八世)
  古溪覺澄禪師  大巍淨倫禪師

卷五十三(大鑑下第三十世)
  天奇本瑞禪師  法舟道濟禪師

卷五十四(大鑑下第三十一世)
  無聞明聰禪師  無趣如空禪師

卷五十五之五十六(大鑑下第三十二世)
  笑巖德寶禪師  無幻性冲禪師

卷五十七(大鑑下第三十三世)
  幻有正傳禪師

卷五十八之六十(大鑑下第三十四世)
  密雲圓悟禪師  天隱圓修禪師  語風圓信禪師  抱樸大蓮禪師

卷六十一(大鑑下第三十五世至八十一卷同)
  無明慧經禪師  五峰如學禪師

卷六十二
  漢月法藏禪師

卷六十三
  破山海明禪師

卷六十四
  費隱通容禪師  石車通乘禪師

卷六十五
  朝宗通忍禪師

卷六十六
  萬如通微禪師

卷六十七之六十九
  弘覺道忞禪師

卷七十
  石奇通雲禪師

卷七十一之七十二
  牧雲通門禪師

卷七十三
  浮石通賢禪師

卷七十四
  林野通奇禪師

卷七十五
  林皐本豫禪師

卷七十六之七十七
  大覺通琇禪師

卷七十八之七十九
  箬菴通問禪師

卷八十
  山茨通際禪師  松際通授禪師

卷八十一
  古雪通喆禪師

卷八十二(大鑑下第三十六世至八十五卷同)
  湛然圓澄禪師

卷八十三之八十四
  無異元來禪師  晦臺元鏡禪師

卷八十五
  永覺元賢禪師

卷八十六(大鑑下第三十七世至九十一卷同)
  石雨明方禪師

卷八十七
  三宜明盂禪師

卷八十八
  爾密明澓禪師  瑞白明雪禪師

卷八十九之九十
  覺浪道盛禪師  為霖道霈禪師

卷九十一
  雪關道誾禪師  嵩乳道密禪師

卷九十二之九十三
  歷傳祖圖贊

  宗門寶積錄目錄(終)